控制合同纠纷

2024-06-13

控制合同纠纷(共12篇)

控制合同纠纷 篇1

摘要:目前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及施工合同履约过程中管理存在种种不规范行为, 带来许多工程合同的纠纷, 给建筑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诸如工程停工闹事、围堵马路、聚众上访、诉讼等, 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危害。文章通过分析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和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在合同纠纷中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建筑市场,施工合同纠纷,控制合同纠纷

0 引言

国家目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型工程纷纷立项建设。建筑市场显得空前的活跃, 但与之相对应的, 与建筑有关的纠纷也频频发生。这其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成为矛盾的焦点和核心。具体地讲, 从建设工程中, 出现的施工合同主体纠纷、施工合同工程款纠纷、施工合同质量纠纷等因素, 产生的矛盾纠纷相对集中。因此, 对工程合同特点、项目类别、合同履行过程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控制和管理工程合同纠纷的相关方法措施, 对承发包商经营目标的实现, 就至关重要了。

1 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成因分析

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 由于合同双方履约心态不同, 对合同条款的解释不同, 发生争议产生合同纠纷是不可避免的[1]。归根到底造成施工合同纠纷的类型主要有:施工合同主体资质问题引起的纠纷、发包方资金准备不足、招投标阶段不重视招标的相关细节及施工阶段不规范管理、工程本身具有的不可预见性等问题, 带来与之相关的合同纠纷。

1.1 因承包商资质不够导致的纠纷

《建筑法》第十三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 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 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 经资质审查合格, 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 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从事建筑活动。”我国实行企业资质等级制度, 如果承包商无资质承包、超越资质承包或以非法手段取得资, 就可能因自身实力不够而无力承担业务, 导致安全事故、质量等事故的发生[2]。

由于法律规定参与招、投标的单位必须拥有相应的资质。然而, 实际掌握工程项目的人员, 俗称“包工头”, 主动找到有资质的建筑单位, 利用该建筑单位的名誉出面, 通过参与公开招投、标的方式, 堂而皇之地取得的工程, 并向被挂靠单位缴纳一定比例管理费的行为。而被挂靠单位往往没有实际施工资料, 在与建设单位结算时就容易产生工程款纠纷。其次, 这样的实际承包方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严重欠缺, 再加上设备条件不符要求以及其所属人员的素质不高等因素, 必然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许许多多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工程质量问题、工程进度问题、违约问题、施工人员报酬支付等等问题。鉴于上述主要两方面的原因, 工程必然产生一系列的纠纷问题。最后的结局往往是这样的:工程停工, 发包方破产, 实际承包方失踪, 材料供应商和施工人员上门催讨 (或通过诉讼、仲裁) , 向名义承包方索要材料款, 实际施工人向名义承包方索取报酬。名义承包方账户被查封, 最后被强制执行[3]。

1.2 发包方资金准备严重不足带来的合同纠纷

发包方一般都没有足够的资金准备或仅有少量资金, 却要揽下数额庞大的工程。其资金来源主要有靠银行融资, 靠收取客户预付款, 靠承包方垫资。这些获取途径也存在极大风险。如金融危机造成银行银根抽紧;客户预付款由于政策调整难以收取;承包方无力垫资, 都会导致矛盾立即凸现。另外一类是公共建设工程, 发包方是政府机构, 表面看来发包方并无资金短缺问题, 但某些政府部门诚信缺失, 未能按合同拨付资金, 或者是往往合同范围内工程进度款拨款及时到位, 但超概算的、设计变更的、增加工程量的资金, 财政审核往往久拖不审核, 造成施工单位资金紧张等等问题, 最后必然产生一系列纠纷问题。

1.3 招投标阶段, 不重视招标相关细节而带来的合同纠纷

招投标阶段在造价控制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关系到项目能否按预期顺利实施。而现实中, 有的业主利用自己招投标的主导地位, 在招标中设立一些所谓控制造价的条条框框, 如压低标底上限价、在招标文件中设置显失公平的强制条款、转嫁资金成本等等;也有的业主从根本上忽略这个环节, 关系工期、质量、造价等等的约定含含糊糊, 无限风险或约定风险范围和遇到风险的解决方式不明确, 招标文件的条款根本没有去深究等等, 给合同纠纷留下了较多理由和隐患, 也是合同纠纷的源头。

1.4 施工阶段不规范管理带来的合同纠纷

工程施工中合同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管理不规范, 变更签证内容不清楚、不按程序办事、责权不清等, 是造成工程结算扯皮、项目造价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一方面, 业主不重视合同的精细化管理, 包括如现场签证不及时和设计变更管理混乱等;不采取主动控制, 而采取拖、压、靠等被动方式, 如现场签证不及时或者含糊、搞秋后算帐, 随性大;又如被动的变更、修改设计等设计变更管理混乱。另一方面, 施工方打着设计变更、施工索赔的借口, 提出天价索赔、漫天要价等。

(1) 因施工合同工程款纠纷引发纠纷。施工合同工程款纠纷的原因主要有合同的内容约定不明确引起的工程造价失控, 由于材料、人工等单项成本发生变化导致合同纠纷, 拖欠工程进度款引发纠纷, 工程结算款拖欠引发纠纷、双方理解分歧工程款拖欠等。

(1) 合同缺陷主要指合同的内容约定不明确, 如工期、价款、安全、质量标准等约定不明确, 导致纠纷。由于工程是分阶段进行设计、施工的, 使造价计算的准确性降低;各分段之间相互干扰, 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也会增加费用。 (2) 当由于材料、人工等单项成本发生变化导致合同总价变化时, 承包商将对合同价格进行调整;承包商在投标时, 应将人工费、材料费等可能导致合同总价上涨的因素考虑在内;索赔费用是指承包商因非自身原因发生合同规定之外的额外工作或损失所要求进行补偿的费用, 属于合同调价内的费用增加, 应由承包商自己承担, 不能得到赔偿[4]。 (3) 拖欠工程结算款引发的纠纷。工程款拖欠是指建设单位有意拖欠工程款的行为。一般情况下, 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后, 双方就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结算工程价款结算。结算中, 先由承包人提交竣工结算报告, 由发包人审核。而有的发包人收到承包人提交的工程结算文件后迟迟不予答复或者根本不予答复, 以达到拖欠或者不支付工程价款的目的。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承包人的合法权益。

(2) 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纠纷的成因。造成施工合同质量纠纷的主要原因有建设单位不顾实际的降低造价, 缩短工期, 不按建设程序运作, 在设计或施工单位中提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未经竣工验收提前使用产生的纠纷等。

(1)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 建设单位盲目压低造价但仍有承包商愿意承建过程, 导致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降低施工质量标准等问题, 从而导致质量问题。 (2) 建设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 建筑配件和设备不合格, 或给施工单位指定厂家明示、暗示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施工单位脱离设计图纸、违反技术规范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 施工单位未履行属于自己在施工前产品检验的强化责任都可能是造成施工合同质量纠纷的成因。 (3) 设计与施工以及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脱节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进行施工, 或当设计与施工脱节时, 被迫变更施工方案均可引发纠纷。 (4) 不按建设程序运作或在设计或施工中提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建筑过程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建设单位在过程发包前, 未办理报价登记手续, 而与承包单位签订工程合同或未领取施工许可证, 批准开工;建设单位不依法委托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 导致质量失去控制。 (5) 施工合同竣工验收纠纷主要有隐蔽工程竣工验收产生的纠纷, 未经竣工验收提前使用产生的纠纷等。《建筑法》第六十一条、《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九规定:“建设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 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 不得交付使用。”

1.5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混乱引发诸多劳资纠纷

由于工程的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 使建设企业难于对工程的施工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层层转包、分包下, 一个工程往往会有几个包工头, 他们分别聘用工人施工, 有的企业甚至根本不知道那些工人在为自己施工。在工程无法同时完成验收或出现某个包工头挪用承包款的情况下, 极易引发多宗人数众多的民工追讨欠薪劳资纠纷。

1.6 施工合同分包与转包纠纷的成因

《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发包人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人完成的建设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人。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 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因配合与协调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分包合同中必须明确分包商承担履约的范围, 否则将引起多个分包商履约范围的矛盾, 引起纠纷。因转包而产生的纠纷转包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 一旦因此发生纠纷, 应由实施转包行为的承包商承担责任[6]。目前发包方在签订合同时往往把工程价款压得很低, 而工程经层层转包或分包后, 工程价款也相应层层降低, 如果转包或分包环节过多, 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实际施工人取得的价款低于工程成本价的情形。工程成本明显低于合同约定的价款, 必然导致转包方拖欠实际施工人工程款, 从而引发一系列拖欠材料款、机械劳务费、劳资费等纠纷[5]。

1.7 工程本身具有的不可预见性造成纠纷的成因

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因工程的地质情况复杂、工程施工技术难度高, 容易出现施工合同变更情况;一些特殊情况, 如地震、战争、暴乱等也会导致施工合同的变更;因上述这些不可预见性因素导致的新增额外工作或损失, 承包商可以向业主要求费用和工期上得索赔。

2 工程合同纠纷的管理及控制

建设工程合同是一种特殊的承揽合同, 产生纠纷也是最多, 处理起来也最为复杂。一般来说, 不仅要在前期招投标阶段和程序进行施工合同管理控制;还要在施工阶段中对变更签证、质量、进度款的支付、材料、设计变更等方面进行管控。因此, 在施工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 无论是发包方, 还是承包方, 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以防止工程合同纠纷的发生。

2.1 招标阶段施工合同纠纷管理

控制合同纠纷应从源头上抓起:做好招投标管理工作先树立正确的造价控制理念、规范控制招标文件的编制, 从内容到格式和可操作性等各方面着手。

(1)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是控制合同纠纷的前提。有个别业主通过多种方式达到刻意压低工程项目清单综合单价和工程总造价目的, 且要求施工企业投标报价时不得超过标底、上限值, 而投标单位即便存在上限价偏低的情况也照投不误, 既扰乱了客观市场规律, 也引发工程项目后续实施过程中诸多工程结算纠纷。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是控制造价的前提, 所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上限价, 才是控制造价的最有效手段。同时, 施工单位亦应本着诚信、负责的态度参加招投标活动, 不能寄希望通过偷工减料来降低投入或者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收益从而降低报价获得中标。

(2) 注重对价格调整以及工程变更、索赔等方面的约定。在招标时合同条款就应尽量细化、责任明确, 公正地维护双方的利益。在编制合同条款时, 应注重有关风险和责任的约定, 注重对造价的动态控制, 注重对价格调整以及工程变更、索赔等方面的约定。

2.2 施工阶段工合同纠纷控制与管理

(1) 做好设计变更管理和签证工作。做好设计变更管理和签证工作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关健。首先发承包双方应在合同专用条款中约定有效工程变更签证的认定原则, 明确工程变更签证审批程序和时限, 并严格按规定执行。其次签证单必须及时和规范, 必须明确签证的原因、位置、尺寸、数量、材料、人工、机械台班、价格和签证时间。设计变更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 变更发生的越早, 损失越小, 反之就越大。如在设计阶段变更, 则只需修改图纸, 损失有限;若在施工阶段变更, 除上述费用外, 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 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

(2) 施工合同质量纠纷预防。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 严格工序管理, 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 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施工单位要按照国家有规定, 整理各项交工文件及技术资料、工程盘点清单、工程决算书、工程总结等必要文件资料, 提出交工报告;避免未经竣工验收提前使用[7]。

(3) 施工合同工程款纠纷的管理。为了制止工程结算款的恶意拖欠, 建设部发布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第16条规定, 发包人应当在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的约定期限内予以答复。逾期未答复的, 竣工结算文件视为已被认可。合同对答复期限没有明确约定的, 可认为约定期限均为28天。这条规定对制止发包人无正当理由拖欠工程款的不法行为, 保护承包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很大作用。为了更好地约束双方当事人, 使建设部的这条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 《解释》第20条明确规定, 当事人约定, 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 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 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 按照约定处理。承包人请求按照竣工结算文件结算工程价款的, 应予支持, 体现了充分尊重合同当事人约定的原则[8]。

(4) 造成施工合同工期延后的管理。认真核定工期、款项的索赔要求, 使之更加合理、准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应当顺延的工期, 如果出现争议, 也要及时解决。否则, 拖延只会给自己、给对方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要看被延误的工作是否处于施工进度计划关键线路上的施工内容, 只有位于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内容的滞后, 才会影响到竣工日期。再如施工期间遭遇不可抗力, 对承包方的人员伤亡、机械设备损坏及停工损失, 不予补偿, 但延误的工期可相应顺延。

3 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建筑市场监督与管理

在国家现有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相关部门应形成合力监督机制。提前介入, 从源头上严格审查, 全方位遏制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中违法违规现象, 实时掌握施工企业的整体运行状况和招标情况与联系, 适时了解建设单位资质和加强建筑市场的动态、静态分析。建立有效的防范建设工程项目纠纷的管理和控制工作。

(1) 加强对建筑市场承包商资质的监管措施。对承包商取得相应资质前的资质审查要严格。加强对承包商资质的管理, 防止无资质承包, 超越资质承包, 以其他单位名义承包, 非法获得资质的行为发生;有关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杜绝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加强有关各方的配合协调, 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履行应尽义务;加强对分包的管理, 包括资质审查、质量检查、安全监督等。避免“挂靠”, 挂靠问题一经查出, 应对被挂靠单位进行严厉惩罚, 有挂靠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2) 加大工程建设法规宣传和培训力度。政府加强对参建相关部门和单位有关建设法规的宣传和引导作用。比如工程招投标问题、工程发包问题、建设工程的管理问题等应书面告知建设单位, 促使建设单位依法选择有资质的承包单位, 对实际施工人就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培训, 加大对劳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机械提供商的法制宣传教育, 减少和避免工程合同纠纷的发生。

(3) 严格建筑市场准入制度。采取严格资质审批管理, 把好各项审批关;严格遵守建筑业的市场准入制度, 禁止无资质、低资质企业承揽高资质的业务;禁止自有资金不足的企业进入市场等措施,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关于承包合同、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建设工程项目必须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 绝不能盲目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

(4) 对工程施工合同的履约行为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为加强建筑市场的管理, 防止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现象的产生, 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有关建筑管理规定, 不定期组织对在建工程项目的工程款及工人工资支付等施工合同履约行为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尽可能将工程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对劳务企业的监管, 对全在建工地的劳动用工管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主要检查在建工地劳务承包合同、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用工人员台账、考勤表、工资发放表建立、管理情况等, 着重检查劳务承包合同及劳动合同的执行情况, 包括劳务分包款是否及时到位、建筑农民工工资是否按时发放等。通过检查, 不断地规范建筑企业用工管理, 维护社会稳定, 预防发生农民工与建筑企业的工资纠纷。

4 结语

工程管理过程, 必须重新审视所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从中发现漏洞和不足, 有的放失地指定对策, 积极预防纠纷的发生, 从而不断推动建筑企业合同规范管理与建设。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也是促使建筑市场更加完善、更加健康发展的过程, 使影响和阻碍发展的施工合同纠纷越来越少。总体来说, 通过对施工合同纠纷成因进行研究, 有利于建设方与施工方的工程风险意识的提高, 熟练掌握相关管理技能与方法, 更好地减少或控制合同纠纷的产生, 促进建筑市场全面健康发展。为建筑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杨金平.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款>分析与应用[J].建设监理, 1998 (04) , 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法律出版社, 1998 (1)

[3]付思刚.论实际施工人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D], 2010 (28) :70

[4]成虎著.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南京市: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 (4)

[5]史建伟.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特定、原因及对策建议[J].四川双流县人民法院, 2009 (10)

[6]俞宗卫.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实用指南[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 :392-402

[7]焦杰.我国<建设施工合同>修订与完善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7 (1)

[8]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1) 366

控制合同纠纷 篇2

1、要约及承诺的发出及撤回风险

(1)是否成立要约(参见附件1要约书及附件2要约邀请书);(2)要约如何撤回(参见附件3要约撤回书);(3)要约如何撤销(参见附件4要约撤销书)(4)是否成立承诺(参加附件5承诺书)(5)承诺如何撤销(参见附件6承诺撤销书)

2、审查签约主体是否合格

(1)对法人的资格审查。a是否依法成立;b有没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c是否有自己的名称、组织结构和场所;d是否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主要查看是否能够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2)对非法人单位的资格审查。a是否按规定登记并取得营业执照;b分支机构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名义签订合同的,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单位的资格及其授权;(3)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a该企业或组织是否合法存在;b法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国籍以及企业或组织注册地;c企业是有限公司还是无限公司,是否具备法人条件;

(4)对自然人个人的资格审查。a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是否可以独立订立的合同;c,不能独立签订的,能否取得该自然人的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5)对于特殊行业的当事人,是否能够提供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相应 的资质;

特殊许可经营的行业: 必要经营资质的行业:

3、与签约主体相关的当事人的资格审查

(1)对保证人的资格审查。A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b保证人是否具有代为清偿主债务的能力;c保证人的限制性规定:

一、国家机关不得作为保证人,但是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二、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为保证人;

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除有书面授权)、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

(2)对代订立合同的代理人的资格审查。a审查代理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即是否有被代理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b其代理行为是否超越了授权范围;c审查其代理权是否超出了代理权限。

4、审查对方是否具有履约能力

根据合同标的的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和依赖程度考虑审查深度(1)要求对方提供或查询银行征信证明;(2)提供财务报表(3)实地考察(4)

5、审查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是否一致(1)核查合同内容性质;

(2)合同名称是否涵盖合同内容;

6、审查合同订立程序是否合法

审查合同订立程序是否合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审查合同是否需要经过有关机关批准或登记或备案,如果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履行上述手续的,应审查是否履行了上述手续;

(2)如合同中约定经公证合同方能生效,应审查合同是否经公证机关公证;(3)如果合同附有生效期限,应审查期限是否届至;

(4)如果合同约定第三人为保证人的,应审查是否有保证人的签字或盖章,(5)采取抵押方式担保的,如法律规定或合同要求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的,应审查是否办理了登记手续;

(6)采取质押方式担保的,应按合同中约定的质物交付时间,审查当事人是否履行了质物交付的约定。

(7)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8)签名或印章上的企业名称是否和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一致;(9)签字人是否是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10)签字盖章的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

7、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6.1审查合同是否具备以下必备条款: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报酬;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

6.2必备条款外,建议包含下列条款:(1)保密条款;(2)由谁负责解释条款;(3)补充条款订立方式

以上条款应做到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9、注意缔约过失责任 如何界定缔约过失(1)是否为恶意磋商行为;(2)应当披露的的信息未披露;

(3)是否能利用缔约过失责任维护权益;

9、注意合同的有效性问题

(1)审查合同条款及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是否涉嫌存在合同法中所规定的合同无效、免责条款无效、可申请变更或撤销的情况;

(2)合同中的约定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审查合同中所用的法律术语、技术术语是否规范;

(4)审查交易标的物的质量标准是否符合法律的明确规定;

(5)审查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属性是否一致,特别是有名合同的名称与合同内容是否存在冲突。

注:合同个别条款无效并不导致整个合同无效,整个合同无效并不导致合同约定的仲裁条款无效。

10、审查合同形式是否合法。

对合同的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包括:融资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及借款合同(自然人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等,定金应以书面形式约定。

10、对合同条款明确性的审查

在审查应注意合同中的权利义务是否明确,以避免当事人因权利义务不明而丧失权益或导致损失。此类审查包括可识别性、明确性。(1)条款内容是否明确、具体、可识别、可履行;

(2)合同约定的程序是否明确、具体且定有时限、义务归属;(3)争议处理方式是否明确具体且有时限、义务归属;

(4)条款之间是否由于配合问题而存在权利义务不明确的缺陷;(5)是否由于表述不严谨而存在权利义务不明确;(6)权利义务及违约是否具备可识别性;

(7)附件内容是否明确、是否与合同正文冲突,如有冲突是否有解释顺序。

11、对合同条款实用性的审查(1)是否明确界定双方各自的责任;(2)是否设定避免争议的条款;

(3)是否明确合同中履行方式及顺序、履行地点;

(4)合同中对管辖等条款。

12、合同变更及转让阶段需做的审查

(1)合同变更协议是否采用不采用书面形式;(参见附件7合同变更协议书范本)

(2)合同变更是否履行法律规定的批准、登记手续;

(3)合同转让是否采用书面形式:(参见附件8合同转让协议书范本)

(4)合同变更是否履行法律规定的批准、登记手续

股东变更登记流程 股权转让协议流程

13、不可抗力的法律风险控制

(1)确定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尤其是双方需要特别排除的事件,如政府行为是否属于不可抗力等;

(2)事件发生后通知对方的期限以及迟延通知的责任;(参见附件9不可抗力通知书)

(3)出具证明文件的机构:(权威专业鉴定结构)

(4)不可抗力哪些导致合同解除,哪些只是部分解除,哪些只是暂停履行等;(5)如何减少损失措施 a费用减免、b、保险

14、合同解除阶段的审查(1)合同解除条件是否成立;

(2)合同解除通知书是否寄送;(参见附件10合同解除协议书)合同解除通知书的送达形式:(3)是否有行使抗辩权的情形;(4)是否有行使保全措施的情形;(5)是否有减损措施 合同解除后的减损措施有:

二、合同风险控制分则篇

1、买卖合同

(1)注意审查对合同项下标的的描述,应当有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或总价)。

(2)交货条款:交货时间、地点是否确定,不确定情况如何推定(3)付款方式是否明确(4)验收方式是否明确

(5)应注意审查运输费用的承担、运输和交货条款的是否衔接

(6)买卖标的转移时间是否确定(7)标的物上的知识产权归属是否明确

(8)标的物交付期限是否能确定,不能确定如何推定(9)因买受人人原因致未按期交付的风险承担主体如何确定(10)路货买卖中的风险负担责任是否明确(11)受领延迟的风险负担如何确定(12)检验条款是否约定明确,以何标准检验(13)是否满足约定的包装要求

(14)标的物存在瑕疵的的质量担保责任是否明确(15)买受人的是否尽到通知义务(通知书见附件)(16)注意安装、调试、初验、试运行和终验条款(17)注意保修期限的起始点和保修期内故障的处理。(18)索赔和违约责任是否符合双方约定和法律规定(19)争议解决:注意审查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

(13)不可抗力条款:应注意对不可抗力的界定是否和法律规定的一致。(14)注意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解除问题(15)注意分批交货合同的解除问题

(16)注意试用买卖、凭样品买卖那些条件下导致合同解除的问题 购房合同注意事项

(1)合同签订前重点核查开发商相关资质: a 开发商的营业执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b一证两书:《商品房预售/销售许可证》、《商品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c交房一定要有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d、房管部门统一制定的内、外销商品房预售/出售示范合同文本,可以补充协议加以修改、补充;e《新建住宅质量保证书》f《新建住宅使用说明书》

2、租赁合同

(1)、注意《合同法》对租赁期限的特别规定(《合同法》第214、215条),这是租赁合同审查的重点之一。

(2)、对于出租方对租赁标的是否享有完整的权利。鉴于审查合同时缺乏相关的权利证明材料,因此可以要求出租方对于其享有对租赁标的的完整权利作出

承诺,并在违约责任条款中明确若出租方违反该承诺保证的,视为出租方违约。出租方对租赁标的物是否享有完整的权利,往往影响到合同的效力,因此在审查时应当特别注意。

(3)、租赁标的的维护问题,《合同法》第220条规定,原则上是由出租人履行维护义务,但当事人可以约定,因此在审查合同时应注意是否由关于标的物维护的特别约定,如没有,在维修义务属于出租方。

(4)、租赁合同中如有转租条款的,应审查是否明确转租需经出租人同意。此外,应根据情况提示转租的法律后果,及承租人度于租赁标的的毁损灭失仍应向出租人承担赔偿责任。

(5)、一部分合同采用的名称是《租赁合同》,但通读合同全部条款后会发现,改合同实质上是一个融资租赁合同,合同法对融资租赁合同有专门的规定,因此熟悉这些规定才能对融资租赁合同进行全面审查。同时,对融资租赁合同,通常宜采用买卖和租赁两个合同分别进行约定,因此应注意两份合同的呼应一致。

(6)、违约责任方面,应注意出租人迟延交付租赁标的,交付的租赁标的有瑕疵(包括权利瑕疵和质量瑕疵等方面)的违约责任,承租人迟延支付租金、违反合同约定使用租赁标的、擅自转租、擅自改善租赁标的等方面的违约责任。

3、建设工程合同(工程类合同)

(1)、这类合同特别要注意审查合同总额或称工程总价和款项支付条款之间的联系,特别要注意是否有对工程款的审计的条款。有些合同在工程概况条款中约定了合同总额,该数额是确定的,但在付款条款中又约定了经审计后再付款,显然,这样的合同条款是相互矛盾的,因当在合同总额中写明是暂定数额,具体款项案审计结果确定。

(2)、工程类合同涉及大量的合同附件,要注意与合同的相关条款的一致性。(3)、竣工验收条款和付款条款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意审查竣工验收条款。此外,竣工验收又关系到交付、保修期等。

(4)、注意违约责任的约定,特别要注意到工期延误、因工程质量问题造成无法验收时的违约责任等。

(5)、对于经过招投标程序的,还需要审查有关的招投标文件与合同约定是

否相符。

4、业务合作类合同

(1)、对于业务合作类合同,首先要审查合作各方是否具有合作的主体资格条件,尤其是对特定的行业如通信类行业,必须经过特定的审批,取得从事该行业的资格,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资格,可能导致所签订的合作协议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2)、需要认真审查合作各方的义务,分析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形,对各方的责任应界定明确。

(3)、涉及合作分成的条款应仔细审查。(4)、注意违约责任条款。

(5)、合作类合同中往往有保密条款存在,如没有的,一般可以建议增加。(6)、部分合作类合同为了规避对主体资格的限制,双方会采用代理方式进行合作,对这种合作模式应注意费用的支付问题,在合同条款中不应出现“业务分成”等概念,有关费用只能以代理费等形式体现。

5、广告发布合同

(1)、发布合同因发布的媒体不同,对于合同条款的约定也有所不同,应当注意的是在电视台、电台发布的广告,必须有播出证明作为合同的附件,同时该播出证明也是支付价款的依据。

(2)、对于户外发布广告如路牌、电子显示屏等,则应注意审查保养、维护的约定。

(3)、部分发布合同往往和制作相联系,发布方还承担广告制作的义务,因此对于合同中涉及的制作条款也应认真审查(具体见广告制作合同的审查部分)。(4)、注意对违约责任条款的审查。

6、广告制作承揽合同

(1)、广告制作合同也因制作的广告类型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权利义务约定方法。在审查时应当注意定做方获委托方对制作的要求,一般这种要求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并作为合同的附件。

(2)、该类合同应符合合同法中关于承揽合同的规定,因此审查时应熟悉掌握合同法和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3)、需要认真审查的条款是验收条款,主要涉及验收的标准和方法。验收条款与付款、违约责任、制作要求的条款密切相关,因而需要重点审查。

(4)、付款条款应联系验收条款审查。(5)、注意对违约责任条款的审查。

附件:各类合同范本

1、要约

2、要约邀请书

3、撤回要约书

4、撤销要约书

5、承诺书

6、撤销承诺书

7、合同变更协议书

8、合同转让协议书

9、不可抗力通知书

10、合同解除协议书

11、一般性商品买卖合同

12、商品房购买合同

重要设备合同履行控制对策及方法 篇3

关键词:合同;合同履行;重要设备

作者简介:强海林(1969—),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齐鲁分公司经济师,企业法律顾问,研究方向: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2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55-03

合同是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一经签订,当事人就负有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1]。履行是合同关系存在的目的,是合同存在的价值所在。尽管合同履行非常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能得到很好地履行。大量的经济纠纷,正是基于合同不能得到全面履行而产生,招致当事人经济和荣誉上的损失[2]。

在工程建设领域,因涉及的法律关系纷繁复杂,合同履行问题尤其突出。如何防范和化解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是摆在工程建设管理者面前的一项主要课题[3]。本文仅以工程建设领域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履行为重点,结合中石化齐鲁达化工程建设工作经验,探讨合同履行控制的对策和方法。

一、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的重要性

工程建设领域一般涉及的合同关系比较多,除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等主要合同关系外,往往也涉及土地出让、产品买卖、承揽、委托、技术服务、运输等合同关系。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也体现在上述合同关系当中,如重要和关键设备的设计、买卖、安装、修理、运输等。之所以要将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作为合同监管的重点,不仅因为重要设备的价值量大,而且因为重要设备对于建设工程能否按时交工,能否实现最终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4]。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的物价值量大。重要设备采购,个别单台设备采购涉及的金额可能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作为建设方,必须将此类合同的履行作为重点来关注。

2、标的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设备价值量并不大,但是它在整个项目建设施工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或者其在工程建成投用方面不可或缺。如果重要设备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则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继续进行,甚至影响到整个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3、重要设备合同如履行不当,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这种损失,首先表现在设备本身价值损失,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元。其次表现为间接损失。如果一台关键设备不能按时交货,或者交货存在瑕疵,会导致安装工期拖延,项目推迟投产,损失无法估计。

二、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

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延迟履行和瑕疵履行。

延迟履行,部分是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但大部分延迟履行,债务人主观上具有怠于履行的意志,行为上不积极,最终导致延期,即所谓的主观不能。这也是合同履行控制的重点。对于主观不能的原因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继续履行会导致利益损失。由于重要设备的加工周期一般比较长,市场风险比较大。如果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会导致承揽人加工成本大幅增加,承揽人合同目的实现不了。这种情况下,承揽人往往会采取怠于履行、拒绝履行等消极方式,以拖延时间,等待市场好转。

2、债务人在签订合同时对困难估计不足。一些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以优惠条件中标,盲目承诺。在履行时,才发现对自身能力和实际困难估计不足,有些技术问题不是自身能力所能解决的,只好临时组织技术人员攻关,或联系外协加工,往往会造成履行延迟或成本增加。

3、债务人不合理地使用不安抗辩权。《合同法》明确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商业信誉等4种情形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是,一些重要设备制造商在买受人不能及时支付预付款、进度款的情况下,不及时跟债务人沟通、协调,滥用不安抗辩权,单方面中止合同履行,造成合同延期履行。一些制造商在没有和买受人沟通的情况下,片面地以买受人资金遇到困难、丧失商业信誉等为由,过当使用不安抗辩权,造成设备延迟交货。

4、签订合同不严谨,导致债务人履行不能。合同约定的内容合法、全面、细致、合理,是合同得以全面履行的基础。但是,由于签订合同时当事人认知所限,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很完善,部分合同或者条款约定不明确,或者缺少技术附件,或者主要质量技术指标约定明显有缺陷。如某重要设备采购,主合同约定“产品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双方又签订了一份技术附件,对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约定。制造商生产部门接到合同定单后,按照以往遵照技术附件生产加工的习惯,加工装配好设备。在设备出厂时,质量检验部门发现技术附件里约定的主要技术指标与主合同约定的国家标准不一致。而实际上买方要求这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经双方协商,制造商进行了返工处理,但交货期已经延迟,影响了工程进度。

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的瑕疵履行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技术规格、附随义务等方面。如某建设工程项目EPC总包商订购了一台再生塔,要求塔的底部必须使用304#不锈钢材质。但制造商为了节约成本,自作主张,用202#不锈钢材质代替,交货时被业主发现,拒绝接收。又如国内某知名水泵厂与EPC总承包商签订4台价值300多万元高压水泵买卖合同,双方在技术协议中明确约定,产品出厂时必须进行高压性能测试,提交性能测试报告。但是水泵厂未做检测就交货,导致设备无法安装。这些均是瑕疵履行的表现。

三、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履行风险控制对策

从合同管理的实践看,保证重要和关键设备安全、及时交货,且性能可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履行监管。

1、从源头抓起,提高签约质量

首先,合同谈判前双方技术人员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流,使重要设备供应商或服务商全面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使用环境、安装条件,确保设备性能可靠。其次,在招投标或合同谈判时,应安排有技术人员参与,并由其对技术条款或技术协议进行最终审核把关,防止出现偏差。最后,合同内容应该全面、明确,具备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质量要求、交货周期等主要条款,避免出现重要遗漏和模棱两可表述。

2、全面掌握重要设备合同履行动态,积极协调、督促合同对方履行义务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重要设备合同的履行情况与施工进度密切相关。在工程建设的某一阶段,某项重要设备如延迟交货,就会影响下一道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因此,对重要设备合同履行进行全程跟踪,随时掌握履行动态,积极协调和督促,对整个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在中石化齐鲁达化工程项目建设中,为确保4台重要利旧塔件按期、安全运抵施工现场,保证后期的电气、仪表、防腐施工顺利进行,项目部派出跟车协调人员全程跟踪,协调、指导承运人运输。跟车协调员在运输过程中,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输安全、运输进展等情况,督促、指导承运人按既定的运输方案组织运输,确保了大件设备安全运抵施工现场。对重要设备采购合同,项目部除参与厂家的选择、设备选型外,还协助EPC总承包商全程参与设备监造。

3、积极履行协助、减损等义务

合同存在的本身决定了协助义务的产生,合同当事人应该协助对方履行义务,以便使合同得以顺利进行。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合同权利是一种相对权。其实现需要对方义务人的积极协助。而义务人在履行义务时,如果没有权利人的积极协助,会导致无法履行、瑕疵履行、延期履行。对重要设备合同而言,设备的使用方非常关心合同的履行状况,更应该积极履行协助义务。重要设备合同,因涉及金额大、重要性大,一旦发生设备损毁、延迟履行等,直接或间接损失巨大。因此,作为合同的双方,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履行损失时,都应该积极履行减损义务。达化项目高压水泵采购合同,在交货时出卖人因不具备高压性能试验能力而未进行性能试验,导致买受人无法安装使用,影响到整个工程进度和装置投用,化肥项目因此可能会遭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损失。为此,项目部积极联系与其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国内具有高压水泵性能试验的其他厂商,委托其进行性能试验,尽最大努力将工期延误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4、合理使用情势变更原则,确保合同有效履行

所谓情势变更规则,顾名思义就是指构成合同基础的情势发生根本变化,发生了某种不可归责的客观变化,从而影响了合同的履行结果,如是仍按原来的合同约定履行合同,有的往往不可能,有的往往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显失公平的结果。这时法律允许当事人变更合同,解除合同从而免除违约责任。这种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情势发生变化的法律规则,就是情势变更规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消除合同因为情势变更所产生的不公平后果。

在重要合同履行中,合理使用情势变更规则,对促进合同履行,保障工程进度具有重要意义。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某重要设备供应商生产设备遭受严重损坏而停产。按照《合同法》中关于不可抗力的归责原则,对方完全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免除违约责任。如果解除合同,再找其他供货商加工制造,势必耗时费力。如果根据情势变更规则,对原合同内容进行变更,适当延长交货期,并要求对方尽快抢修受损设备,在第一时间安排买受人所需设备加工,可能比另寻其他供货商更经济,也能更快交货。由于重要设备的重要性,有时即使对方违约,为保证重要设备的质量和工期,在买受人所受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情势变更规则对原合同进行变更。

5、建立重要设备供应/服务商履约评价、警示机制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为确保物资供应,提高设备检维修质量,降低资金成本,逐步建立了物资供应商/服务商资信评价体系以及供应商/服务商准入、退出机制。如中石化系统实行的合格供应商/服务商“准入制度”、不良供应商/服务商“黑名单”制度等,对于中石化整个系统内企业选用合格供应商/服务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机制对促进合同履行非常重要。达化项目部在川气东送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也努力推行这种机制,对重要设备合同供应商或服务商的履约行为进行监督、考核。当重要设备合同履行完毕后,项目部对合同履行的质量、时间、交货期/工期、服务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向指挥部推荐履约诚信单位,投诉失信单位。如对国内某知名水泵厂严重违约行为,建议作为履约失信单位列入“黑名单”。通过采取考核评价机制,督促重要设备供应/服务商认真履行合同。

四、结论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履行非常重要。作为合同管理部门,一定要将其作为合同履行控制的重中之重。在控制方式上,应该全过程介入。既要协调服务,积极履行我方义务,又要跟踪监督,及时发现和分析合同履行中的违约行为,督促对方及时纠正,确保重要设备合同得以全面履行。

参考文献:

[1] 尹勤思.合同履行情势变更制度比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9-12.

[2] 周志华、刘丽红.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J].会计之友, 2011,(12):39-41.

[3] 李丽.完善合同履行监督 深化企业合同管理[J].经济师,2012,(03):77-78.

控制合同纠纷 篇4

随着建筑市场的规范,工程造价管理在每个项目中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又随着我国对外工程管理的开发,一些外资的造价管理咨询公司(如伟历信、威宁谢、利比)也先后来国内开展业务,业务范围从北京、上海的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发展,造价模式也逐渐被国内政府项目工程所应用。其合同框架模式在建筑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和造价控制的职能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合同关系

当业主和总承包商使用中国香港标准合同(如JCT合同)作为总包合同时,除签约双方外,亦建立其他各种的合同关系,根据总包合同条款,其中一些是强制性的,其他则可供选择。

业主与建筑师和估算师的委托合同是强制性的,总承包商与指定分包商和指定供货商的分包合同或供货合同亦然。

总承包商与内部分包商和供货商的分包合同或供货合同则是选择性合同。业主、指定分包商和指定供货商的保函亦然。

1.1 总承包的责任

1)根据合同进行和完成工程。2)提供所需赔偿。3)购买所需保险。4)在合理时间内向建筑师提出任何的索赔。5)容许建筑师代表进行检查报告。6)在任何公理时间内容许建筑师及其代表进入现场的工作间。7)在工程现场长期雇用一名称职的施工管理员。

1.2 业主的责任

1)付款。2)交付土地。3)说明进场的范围和时间。4)委托建筑师和估算师(协议书)。5)不可妨碍施工。6)发出指示。

1.3 分包商和供货商

1)内部分包商和供货商。2)确定分包商和指定供货商。a.分包合同。b.担保合同。

1.4 总包合同的非签约方

1)建筑师。

建筑师倾向业主提供有关设计类型的建议,并监管施工和签发工程款给总承包商。建筑师必须向建筑师注册局登记才可执业,主要责任如下:a.设计:建筑师必须尽心提供最佳的可行方案,并对潜在问题提出警告。b.图纸:建筑师必须在合理期内提供足够的图纸和数据,以便施工。c.造价:建筑师需确保建筑可在估计造价内或稍有合理超支情况下完成。d.监督:建筑师必须充分监督或检查材料和操作工艺,以符合合同的要求。e.付款:建筑师必须诚实公正地按合同签发工程款给总承包,并对业主有照顾责任,如发出证书有疏忽行为,需赔偿损失。

2)顾问工程师。

建筑合同中的顾问工程师责任与建筑师差不多,但范围较小,一般来说有多名顾问工程师受聘,包括结构、电气、机械等。顾问工程师收到建筑师的设计图纸后,即着手进行其范围内的设计,例如: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则结构工程师需计算钢筋的尺寸、长度和类型,并编制配筋表,然后加进建筑师的图纸中。顾问工程师可由业主或建筑师雇用,全面负责其设计部分的工程造价和监管,至于付款,可由其估值,然后由建筑师签发证书。

3)工料测量师。

同建筑师和顾问工程师一样,工料测量师也是设计小组的一份子,专责签约前的造价规划和签约后与总承包协商的每月估值,工程变更和差价付款。 工料测量师的签约前责任:a.提供项目造价咨询;b.提供合同咨询;c.提供招投标咨询;d.编制招投标文件;e.编制工程量清单;f.与承包商议标;g.评标报告。工料测量师的签约后责任:a.编制付款证书,为已完成工程部分进行计量和估值;b.编制变更估算,与总承包协商工程量,价格和总值;c.计算因工资浮动所引起的承包金额调整专业疏忽。建筑师、估算师和顾问工程师均属专业人员,对业主负有尽心进行工作的照顾责任,如业主因其疏忽照顾而受损失,则需予以赔偿。业主可根据雇用合同提出赔偿,如其疏忽引致总承包商受损,则诉讼可在总承包商与业主之间开始,再由业主起诉有关专业人员。

4)工程监督。

工程监督由业主雇用,常驻现场进行监管,以保证材料质量及操作工艺符合合同要求,他只是一名检查员,无权向总承包发出指示,根据标准合同第10条,如工程监督的指示由建筑师在两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确认,则可被视为建筑师的指示。工程监督需定期向建筑师提交报告,并保留施工日志,虽然在书面上他没权力,但建筑师大多支持其意见,而承包商亦将他视为项目队伍里的一员。

5)施工管理员。

根据标准合同条款,总承包商须雇用一名常驻的称职施工管理员,他可代总承包商在现场接受建筑师的指示,建筑师向总承包商的总部发出指示亦可。

2 施工前投资控制

2.1 数量值估算

此阶段估算大约的准确度±50%,需有最初的市场研究和投资分析,业主决定继续进行工作还是停止工作。

2.2 初步估算

此阶段基于类似方案的投资数据,准确度±30%,可利用估算作为资金筹措的基数。业主可开始准备标书或与承包商谈判,承包商可与业主开始谈判或提出项目投标。

2.3 预算限额

该阶段准确度±10%,工料测量师协同业主造价合同处对符合投资限额的方案订立造价控制目标。

2.4 方案设计及优化阶段

设计单位提供初步设计文件,并交由业主审核及确定。工料测量师熟悉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了解设计单位的设计思路,以及业主对造价的要求,按设计文件进行测算,对在本设计阶段还未完善的设计按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进行假设和估算,并按设计深度、项目特点,按业主要求预留工程开办费和不可预见费;编制造价指标,包括前期准备工作、土方开挖和支撑围护,基础工程、结构工程、屋面工程、外墙工程、室内隔墙及门、室内装修、机电工程、室外工程等的建筑面积造价指标。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合同框架建议,经业主讨论后确认合同框架。确定总承包工程、独立承包工程和指定分包工程的大致内容和范围。初步划分总承包工程、独立承包工程和指定分包工程的承包界面和界线,为进一步细化分界打下基础。

2.5 招标阶段

1)在此阶段工料测量师根据业主、设计单位确定的工程招标范围、总包与指定分包、独立承包单位的工作界面,协助业主编制详细的合同界面划分表,日后将它作为各项施工合同的附件。提供工程款和保留金支付方式的建议。确定变更的有效原则及计价方式。对招标图纸(包括建筑、结构和机电图等)、技术规范和材料表等中的矛盾、表达不清楚的地方向设计单位和业主发出疑问问卷,以使所有招标资料尽量保持一致。工料测量师根据业主意见对招标文件进行修改,并按业主要求的份数准备正式的招标文件。

2)商务标评标。检查计算错误、检查投标文件中是否有与招标文件不一致的自拟条款、各投标单位投标总价的比较、各投标单位主要项目单价的比较、开办费用的比较、投标资料的提交情况、单价偏高偏低的分析、各投标单位的资质是否齐全、分析遗漏项目和多报项目等对商务标的详细分析。一般总承包工程等规模较大的工程,约于10个工作日内提供一轮评标分析;而规模较小的工程,约于7个工作日内提供一轮评标分析。工料测量师还应对商务标书的询标回复进行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对未回答/回答不明确/新产生的问题等继续提问,直至商务回标文件中所有的问题予以解决。

3)业主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业主向中标单位发出开工指令。

3 施工中投资控制

1)工料测量师根据业主发出之指示对将要发生的变更进行估算,供业主决策。

2)如有关设计改动或其变更估算未能通过业主审核,则需重新反馈设计单位,以便修改设计方案及重复估算等有关流程,直至审核通过。

3)工料测量师每季度向业主提交工程财务报告和变更造价估算汇总表,向业主反映工程造价的最新动态,若造价变化较大,将根据进度增加提交报告的密度。

4)工料测量师在收到承包单位正式付款申请后,安排工料测量师去工地现场核实工作量及准备中期付款建议书草稿,经项目经理和项目组长复核后发出中期付款建议书。

5)对于有关造价索赔的申请,工料测量师了解索赔内容,并仔细审核承包单位的索赔请求是否合理、资料是否齐全。对于资料不齐全的,工料测量师将要求承包单位补齐资料;对于不合理的内容,则向业主发出书面意见,并写明拒绝索赔的原因;对于合理的内容,工料测量师将严格对照合同条款对索赔内容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提交于业主。

6)对可能出现的索赔,工料测量师将及时向业主及其他顾问单位提出规避或解决建议,必要时为业主提出反索赔的建议。

从以上可看出,由于施工前预控,在施工中变更并及时确认,造价变动一直处于目标成本之内,结算阶段工作就会很顺利,业主和承包商会很快就结算造价达成统一,业主的目标成本也就能圆满实现。

参考文献

合同评审的风险防范控制 篇5

合同评审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风险防范,强化合同评审是企业从源头上规避风险的重要措施。当前**公司的合同评审工作是根据多年实际工作所反映的问题,综合公司总部对工作的要求,明确了合同评审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对合同对象的审查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此,在合同签订前进行彻底调查,全面了解对方,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有效防止纠纷发生。

1.为防范欺诈行为,减少交易风险,必须认真审查对方的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用情况等。首先要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和企业参加年检的证明资料,了解其经营范围,以及对方的资金、信用,经营情况,其项目是否合法。如果其有担保人,也要调查担保人。不能仅凭其名片、介绍信、工作证、公章、授权书、营业执照复印件等证件,就相信对方,有的企业因没有参加年检而已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如果稍一疏忽,就可能掉进一些不法分子设臵的陷阱。

2.加强对建设项目合法性的审查,包括是否必须进行招投标的范围、建设手续是否齐全等。了解和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是否有计划部门立项文件,土管、规划是否已经许可,牵涉到拆迁的是否已拆迁到位,三通一平条件是否具备。如果发包方是房地产开发单位,则应了解其以往项目的施工合同,分析合同条款的变迁。因为这些关系着合同的效力,是否具备开工条件等。

3.履约能力的调查。由经营部牵头对合作方做过的项目进行严格考察,明确了“无实力、无信誉、无行业行为能力”的“三个不合作”原则。

(1)调查的必要性。合同双方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对于合同能否顺利履行,工程能否顺利完工至关重要。如果甲方资金不到位,则我方难以收取工程款,拖欠工程款是建设工程案件中最常见的纠纷之一。所以,在签订合同前,调查对方的履约能力对于防范合同风险是非常有效的。

(2)调查的方法。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对方的情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同时,通过查询工商年检登记,到对方住所实地调查、向对方业务往来单位咨询等也是调查的方法。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联营项目合同的审查,我们在严格按照总公司的内部合同版本要求对照检查时,还会强制让合作方出具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担保,看其是否具有担保能力和担保资格。

二、对合同文本的内部评审

合同文本评审是保证合同文本力求达公平、公正的原则,是使合同具有合法性、有效性、完备性、可行性。华南公司在合同签订前,以法律、法规、国家现行的政策、标准为基础,对合同文件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全面和条款是否完整;定义是否清楚、准确;合同内容是否公平、合理;风险是否合理分担等进行全面审查。分析评价每一合同条款执行的法律后果,其中隐含哪些风险,为投标报价的判定提供资料,为合同谈判和签订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审查发现和修订合同内容含糊、概念不清或自己未能完全理解的条款;合同之间矛盾或不一致的条款;隐含较大风险的条款;过于苛刻、单方面约束性的条款等内部首先要进行合同自审,事前分析可能在的不确定事件和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措施,然后形成文字形式由各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能把合同送达总部评审。

在文本评审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防范风险:

1、合同版本是否是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标准合同版本。

建设部和国家工商局推荐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其特点是规范、全面、严谨、准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采用这个文本,将有利于避免因管理人员水平不高或疏忽而产生的漏洞,有利于明确合同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有利于合同争议的解决。但在市场中处于强势地位的那些业主和发包方往往不愿采用该文本,常常喜欢自己拟订合同。这时,作为施工方的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用标准的合同文本和结构对照该合同文本,发现它缺少或遗漏哪些必需的条款。对拟订的每个条款,特别是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加以仔细斟酌,以免无效合同和错漏、歧义的产生,尽量限制业主风险的转嫁,尽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合同中的任一条款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较大风险和重大的损失。

2、条款是否存在不公正性。

在招投标阶段,必须对招标文件进行认真评审,对存在的霸王条款、不公正条款是否响应,应提交公司领导小组讨论是否参与其投标;对已中标的工程,在合同签订前必须认真研究、评审,对合同中不公平、不公正的条款,应尽量在合同签订前予以纠正。对存在巨额罚款、巨额垫资、条件苛刻及可能存在陷井的合同,予以高度警惕,尤其是未与之合作过的业主,不能误入圈套;对经双方已盖章的合同,在归档前应核对其是否有改动,对有改动的合同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异议,如在关键条款中存在重大变动,应向公司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停止该合同的执行。所以合同评审就是要保证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发生,保证合同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实施合同。

3、对专用条款的审查,包括合同价款水平是否合理,利润空间有多大,工程款支付方式、结算方式是否合理、保证金形式(强烈要求保证金为保函形式)。

在合同谈判时,用专用条款来明确风险范围。范围越明确越详尽,施工企业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所承担的意外风险就越小。专项条款审查,最重要的就是工程价款支付条款审查。合同价款是暂定价、固定单价还是固定总价。工程价款支付方式(如按月支付、分段结算、一次性结算)中相关依据是否科学、可行,具有操作性;工程价款计量如何进行,程序如何安排,拖延支付惩罚措施是否明确;工程价款支付是否存在不确定性,是否有批准、前臵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弹性条款存在;另外还要审查竣工结算的前提条件。如结算的条件、依据、结算的期限、程序、审核,逾期审核的责任等;施工合同中的价款应是审查中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审查工程造价是否公平合理,如果工程造价明显偏高,一定要指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主要审查施工企业保证金等是否符合法定数额,工程预付款数目是否合理,施工进度款支付数额、日期是否合理,维修保证金是否合规。另外工程价格一定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应公平合理。要明确计算方法(如按什么定额计算),货币种类,支付时间和方式。合同价款的性质(暂定价或可调价、固定单价或固定总价);价款的调整条件和方法;价款调整的依据;固定总价时的包干范围和风险包干系数;固定单价时的工程量调整依据、计量方法及适用单价等等。

4、甲方盖章必须是具备独立的签订合同资格的法人资格公章。

审查签约人的资格,查看对方提交的法人开具的正式书面授权证明,了解对方的合法身份和权限范围,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时效性。其中应该注意:对方的授权委托书应该由我方保存,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如果对方是加盖分公司、部门的印章或者是部门经理、业务人员等都需要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加盖的公章应清晰可辨。合同文本经过修改的,应由双方在修改过的地方盖章确认。争取取得甲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对于标的额大的交易,到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调查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能力。

三、施工合同“四不签”原则

未经审查的施工合同不签,彻底杜绝了签合同“拍脑门儿”情况的发生,从程序上保证了施工合同的质量。

不合法的合同不签。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违法的合同为无效合同。**公司坚持不签包含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第三者利益、对社会有不良影响内容的合同;坚持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与劳务人员签署劳务合同时,禁止使用违背《劳动法》的条款,不将企业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也不设定“霸王合同”格式。充分尊重对方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使公司的合同履约率大大提高。

低于成本价的合同不签。建筑市场僧多粥少造成企业间无序低价竞争。明知道干一项工程连本儿都保不住,还要硬着头皮干。可一旦拿到手的项目低于成本价,不仅会导致工期延误,安全质量也难以保证。低标价经营还使得企业无力增加科技创新投入,科研成果贫乏,企业竞争力更无法得到快速提升。我们坚持低于成本价的合同不签,彻底扭转了“饥不择食食鱼钩”的尴尬局面。

有失公平的合同不签。对存在霸王条款、不公平条款的合同坚决不签。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而在各行各业的综合表现来看,建筑业始终保有巨大的发展活力和动力。直至今日,建筑业依然属于我国发展势头较好的行业之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大量的建筑合同纠纷,给各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工程进度,非常不利于建筑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给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埋下隐患。

据某地人民法院统计数字显示,仅从2010年初至2012年8月,该法院共受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89件,立案标的达3100余万元。合同纠纷涉及范围广、牵涉利益方众多、涉案金额巨大,严重损害了企业各方的经济效益。尤其所涉及案件多涉及居民住房建设项目,合同纠纷导致的建设工程多次延期严重影响了项目工程的交付使用,给业主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困扰,产生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加强对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积极运用有效技术手段来规避合同风险带来的损失成为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燃眉之急。

一、合同纠纷产生原因

我们根据相关司法渠道发布的统计信息来看,目前国内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主要集中于甲乙双方、甲乙丙三方甚至多方利益在合同制定、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冲突以及某方或多方未完全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从而损害到其他方的利益。如某住宅小区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合同规定甲方(竞标单位)委托乙方(施工单位)对该项目进行施工,合同约定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后,甲方一次性付给乙方工程款200万元,但由于甲方在经营过程中资金链断裂使其无力及时支付工程款,双方协商多日未果。因此乙方将甲方诉至仲裁所,要求甲方一次性支付所有工程款并赔偿乙方相应损失。在实际生活中,这类合同纠纷层出不穷,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产生这些合同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合同约定权利、义务不清

建筑工程合同是约定承包人和发包人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在该文件中,双方应明确各自应当履行的义务以及享受的权利。然而,在实际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由于合同双方或一方法律意识不强或缺乏相应专业知识,导致在签署合同时过于强调一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忽略了合同的公平合理性,由此导致合同对双方的约束力产生巨大削弱,合同很少或根本不能约束另一方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导致合同纠纷的出现。

最常见的工程合同纠纷如农民工集体承包工程项目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没有与发包方签署正式的工程合同或者签署的工程合同仅有自己应当负有的义务而没有严格规定自己应当享受的正当权益和发包方应当严格履行的义务,常常导致项目竣工时工程款无法得到及时支付。这便是近年来社会反响非常强烈、社会影响非常恶劣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二)阴阳合同的签订

所谓阴阳合同,便是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签订的两份以上的内容不尽相同的合同。签署双方因为各自利益关系,在工程施工之前,签订一份对外公布的权利、义务清晰的合同,即所谓“阳合同”,又称“账面合同”;但同时双方又签订一份秘密合同,合同重新制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该合同一般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但为各自利益没有公开出来,即所谓“阴合同”。阴阳合同实质上是一种违规合同行为,如发包方与承包方主要负责人在签订合同时双方签署一份“阳合同”公布给各自集体组织,但私下制定一份“阴合同”来为自己谋取更多更大的利益空间,这份合同一般包含有回扣、红包等为私人牟利行为。

但在实际合同履行中,由于“阴合同”一般由口头表述存在,并没有纸面依据来对双方进行约束,这就导致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常因利益分配冲突而造成合同纠纷,且这种纠纷常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如某甲方在跟乙方签订合同时约定乙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由此谎报建设成本,高出的利润双方进行分成。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方并没有跟乙方进行利润分成,且在工程验收不合格时甲方拒绝承认“阴合同”的存在。甲方认定乙方偷工减料从而造成质量不合格,需要对此负全部责任。如此,便造成了严重的工程合同纠纷。

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加强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以应对由于建筑工程合同纠纷而产生的风险成为建筑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国内外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经验,本文认为,在实际建筑商业经营活动中,我们应当做到:

(一)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合同双方应当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在合同签订合同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事,不违规、不越界,在合同的制定和履行过程中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平等互惠的原则,不签订任何形式的阴阳合同,不在合同中动手脚、耍心眼。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权,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工程合同的制定需要标准化管理

合同的内容制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严格、明确规定双方所应享有的权利,所应履行的义务以及违反合同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得合同对双方的活动具有真正的法律约束力;合同的规格要严格依照国家的有关标准,使得其能够准确的作为单方或多方违约时维权的有力证据。

(三)应当建立起强有力的索赔制度

各地政府部门、法律机构、公会、社会媒体舆论等组织需建立起强有力的索赔制度,使得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违约行为时,被侵权方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对侵权方进行索赔,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目前社会上新建立起许多为农民工讨薪组织、协会,建立起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受理制度,建立起侵权追责组织和体系,但仍不能满足广大的社会实际需求。在这一方面,我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四)发展建筑工程担保体系

在建设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引起由于建设施工问题或者企业经营问题导致的资金不足或资源匮乏,在这个时期,如果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建筑工程担保来平衡自身的经济现状,会避免很多由于甲方资金链断裂而引起的工程款支付拖延等合同纠纷问题。在这方面,美国为我国树立起了表率。

美国建立有完善的工程保证担保和工程保险机制,使得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甲乙双方能够有充足的资本进行合同义务的履行,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也可以效法美国,在社会上广泛推广建筑市场保障体系,保障建筑工程合同各方的合法权益。

总结: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其引起的危害,研究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控制措施,在实际建筑工程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双方应本着平等互惠、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證合同的透明与公正,并在严格的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各自义务,推动项目建设施工的进行以及自身经济的发展。在本方利益受到损失时,应当以合同为依据依法向侵权方提出合理要求,在协调未果条件下,可以诉储法律武器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 江晋宁,浅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6.

[2] 张书巧,刍议建筑工程的合同风险与防范对策[J],江西建材,2014,02.

[3] 张云颜,浅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3.

[4] 朱忠权,新形势下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

[5] 贺心富,关于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策略[J],科技风,2014,01.

作者简介

施工合同履约风险控制解析 篇7

施工合同是发包方和施工单位共同执行的重要的技术经济文件,解析一份施工项目合同始终存在着风险与回报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没有不承担风险的绝对完美的合同,对于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单位而言,在任何一份施工合同中,常常隐藏着许多风险,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施工任务,施工单位必须将如何防范风险作为一项细致的工作认真做好。

1 常见施工合同履约风险

1.1 来自工程本身的风险

对于一个工期短的大型项目设计图纸供应往往不及时;由于时间短涉及工程项目设计的工种多,便难以保证设计图纸不存在缺陷、地质条件考虑是否全面等因素;特别是选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规范是否恰当,工艺设计是否达到先进性指标,工艺流程是否合理以及安全性等设计方面工作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完善势必造成的设计变更,影响实际发生的工程费用和造成工期延误。

1.2 来自施工单位自身的风险

1)项目经理素质对工程履约的风险

对于大型工程项目经理素质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

2)工期问题

业主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工期,没有按照工期定额进行科学计算,致使工期被压缩。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施工单位不能顺利履行施工合同条款中关于工期的约定,很可能导致工期延误,产生工期和费用索赔的风险。

3)资金问题

施工单位资金紧张,导致材料、设备和劳动力不能正常满足工程需求,影响工程正常进行的风险。

4)施工问题

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安全措施不当等造成的风险。

1.3 来自业主方面的风险

1)建设资金不到位

由于工程性质和建设程序等种种原因业主不能按实际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这主要是由于缺少细致的合同条款,特别是对业主逾期拨款缺少大力度、量化、可操作的措施,使得业主在违约情况发生后,没有后果责任,给施工单位带来很大的损失。

2)业主权利放大

目前建筑工程市场形势仍属于买方市场,部分业主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业主部门,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常常强调约束施工单位种种条款。比如索赔条款本应是合同的主要内容,但在许多合同中却闭口不提;又如延期拨款条款,几乎所有合同中对其没有详细规定,这也是施工单位给自己留下最大隐患。

1.4 外界环境变化和不可抗力事件发生造成的风险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外界环境变化和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如遇工程交叉施工且结构和场地关联密切的合同以外工程,业主对此因素的控制力度不强,由于缺少规范的合同文本和详尽的合同条款执行,更不能对由此造成的损失后果进行前期预测并在合同中予以量化和约定,施工合同不约定业主很难确认,双方无法达成共识,给施工单位带来一定的风险。

1.5 来自合同条款的风险

1)合同条款表述不清楚

合同条款没有将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全面表述清楚,或没有预计到实施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或合同条款间相互矛盾、存在歧义,使得施工单位不能清楚理解合同内容,而造成损失。现在施工合同虽有标准文本,但由于工程个体情况不一样和一些人为的因素,对一些合同的条款的权力义务不能对等约定。如合同对施工单位的义务规定得非常具体,而对其应享有的权利和关键事项没有约定或一笔带过。如有些工程合同中在有关追加款额的条款中出现“发生重大设计变更或Ⅰ类、Ⅱ类可增加款额”这种字眼,而何为重大设计变更或Ⅰ类、Ⅱ类则并无细则说明。一旦出现类似情况,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往往解释不一依据查找行业相关规定处理,对这类变更如何处置也没有细则说明,给施工单位带来风险。

2)合同权利义务界定不明确

由于施工合同文件内容复杂,分析困难,双方的立场和角度不同,造成对合同权利和义务的范围、界限的划定理解不一致,合同双方对合同理解的差异造成工程实施中行为的偏差,致使工程管理失误。由于业主主导地位的自然优势,使得在合同条款上对施工单位造成一定的风险。

1.6 合同类型本身存在的风险

施工合同价款有三种方式,即固定价格合同,可调价格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不同类型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固定价格合同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该类合同使施工单位承担了施工合同约定范围内全部的风险。可调价格合同指合同价款可以根据双方的约定调整,该类合同业主承担了通货膨胀的风险,而施工单位承担了其他风险。成本加酬金合同是发包人向承包人支付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并按事先约定的某一种方式支付酬金的合同,该类合同业主则承担工程项目成本上升的风险。

2 施工合同履约风险防范对策

施工合同履约风险防范应综合运用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等多种方式把每一项合同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具体的防范措施分别阐述如下:

2.1 优选项目经理保证合同履约

项目经理是项目班子的灵魂,项目经理的成功意味着项目的成功,因此项目经理应具备以下素质:

1)全面考虑问题:项目经理最起码的综合能力应该就是能“全面考虑问题”。

2)把握轻重缓急:“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是用来形容项目经理处理问题的胆识、能力和气魄,决不能“不分轻重缓急”,要懂得优先处理“紧急重要”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3)平衡各方期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项目各相关方的感受和接受程度。变外部因素为有利因素,让内部管理团队合力增强。

4)冷静对待异议:冷静对待来自项目各方面的意见并采用理智的方式接收和处理,树立项目经理“人格魅力”。

5)善于承担压力:项目经理是联系用户和公司的桥梁,是项目的第一责任人,能够承担项目成本、进度、质量、效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压力并妥善地处理好。

6)不计个人得失:项目经理要有一种豁达的胸怀,绝不能和下属“争名夺利”,增强团队凝聚力。

2.2 规范合同用语控制风险

签订合同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将合同条款认真研究,逐条推敲。除执行通用条款外,对工程的一些具体要求在专用条款内约定。不能使用“争取”等不规范用语,前后条款不能互相矛盾或相互否定,各项约定都必须非常具体。例如:由发包人完成的施工场地“三通一平”,应写明水、电、电讯等管线接至的地点,接通的时间和要求;道路的起止地点,开通的时间,路面的要求;施工场地的面积和应达到的平整程度等要求以及影响开工的责任等,如果由于发包方的原因导致承包方不能如期开工,则工期顺延。对于合同工期要明确确保工期对于发包方约定,否则工期顺延。

2.3 采取有效的报价策略回避风险

报价时应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对风险采用一些相应的报价策略。首先,提高报价中的不可预见风险费用。对风险大的合同,可以提高报价中的风险附加费,为风险作资金准备,以弥补风险发生所带来的部分损失,使合同价格与风险责任相平衡。其次,采取一些报价策略和技巧,降低和避免或转移风险。例如采用设计变更、不平衡报价法等。第三,在招标文件允许的条件下,在投标书中使用保留条款、附加或补充说明,这样可以给合同谈判和施工索赔留下伏笔。

对于一些按概算确定工程造价的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成本控制,个别项目超出概算价格,施工过程中形成详实的资料,为概算清理做好基础工作。

2.4 通过合同谈判完善合同条款回避风险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许多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现合同双方责、权、利的平衡和合理减少或避免合同风险,是施工合同谈判的重点。通过双方合同谈判,完善合同条款,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使合同能体现双方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和公平合理,这是在实际工作中使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对策。

2.5 认真进行合同管理控制风险

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合同管理,主要包括: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委托代理制度;合同考核制度;合同用章管理制度;合同台帐、统计及归档制度;合同交底制度。同时将投标报价、合同交底合、合同履行分析和工程管理有机结合,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始终。

2.6 购买保险,通过分包分散和转移风险

购买“建筑工程一切险”、“施工设备险”、“第三方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将风险转移;通过与其他专业承包商建立联营体联营承包共同承担风险,将风险分散;将一些风险大的工程分包给有资质的分包商,分包合同的责权利条款与总承包合同挂钩,将风险转移。对于有资质的分包商,应要求其开具以总承包人为受益人的履约保函,通过保函获得经济担保,制约分包,规避风险。

2.7 创造条件充分合理利用风险

风险与赢利机会并存,风险大,合同价格就高,赢利机会就大。因此,在施工合同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技术、经济、管理和组织等措施,提高施工合同风险的预测能力、应变能力和对风险的抵抗能力,消除和降低风险,获得超额利润。

2.8 进行良好的工程索赔管理降低风险

论合同管理内部控制 篇8

一、当前企业合同管理的现状

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以及合同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情况, 合同管理已经发展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环节。当前, 很多企业都已意识到了这点, 并通过加强合同管理, 来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和经济效益。然而, 这并不代表当前企业合同管理已经十分完善, 很多企业依然在合同签订、履行等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给企业整体运营和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和损失。经笔者汇总, 当前企业合同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一) 合同签订时对签订主体的资格审查不够重视

当前, 很多企业只是重视合同的“签约率”, 甚至在一味追求签约率的情况下, 忽视了对合同签订对方主体的资格审查, 很多企业都不重视合同签订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主体资格, 以及履约能力的情况, 很多时候仅凭熟人介绍甚至几个电话、一张名片就与其签约。在具有很大盲目性的同时, 还使得合同在今后管理中一旦出现纠纷, 就很难解决或者干脆找不到交易当事人, 有时候即使找到交易对方, 但是可能因为其根本不具备履约能力, 而使企业自身最终蒙受损失。

(二) 对合同签订的监督与管理尚不健全

当前, 我国企业在管理合同的过程中, 虽然具备一定的规章制度, 并且我国财政部等相关部门也对企业合同管理出具了具体的规章制度, 如《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虽然如此, 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企业对合同签订的监督与管理不足而导致合同签订前调研不足, 直接造成合同有效管理无法落于实处。而且, 很多对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过于原则化, 实际可操作性欠缺。

(三) 合同签订前的调研不足, 对合同价格把握不稳

如上文所述, 很多企业只是重视合同的“签约率”, 甚至在一味追求签约率的情况下, 不重视合同签订前的实际调研。在这种情况下, 极有可能会导致合同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偏离。比如, 有些合同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无端加大了企业成本;有些合同价格又明显低于市场价格, 极有可能间接降低了合同约定的产品价格。

二、合同管理的总体要求

为了使合同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企业在对合同管理的过程中, 应秉承以下几点要求。

(一) 指定法律部门对合同进行统一归口管理

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 对其签订的合同指定第三方法律部门对合同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具体而言, 法律部门可以对合同管理制定具体制度;审核合同条文的规范是否满足权利与义务的对等;统一管理合同模板;指定专人管理合同专用章;定期与不定期对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统一检查与评价, 并对其采取内控管理措施。通过这些措施, 以实现企业统一规范管理合同, 并促使其履行。

(二) 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合同管理

对合同管理, 企业应指派专门部门, 至少专门人员来具体负责。负责合同管理的相关人员要在职责范围内审查企业签订的相关合同, 主要负责对合同签订前的谈判情况进行跟踪、对合同的订立与履行情况进行调查、对合同条款的合规情况进行审查等。在这其中人员职责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此外, 企业财务部门要负责对合同的履行情况以及预收款的收缴情况进行财务监督。

(三) 结合自身情况对合同管理进行分级授权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组织机构设置情况、经济业务性质, 以及企业管理层级情况与安排, 对合同管理进行分级授权。上下级单位不得篡权签署合同。倘若涉及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的确需要由下级单位签署, 那么下级单位应向上提出申请, 经批准审核后方可进行办理。通过企业对合同管理的分级授权, 以加强对合同订立、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所有合同中, 上级部门应加强对不动产类、融资担保类、重大投资类、知识产权类等相关合同的管理。

(四) 健全责任追究与考核机制

企业在合同管理中除了落实具体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还应健全责任追究与考核机制。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进行追踪考评, 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直接追究相关人员职责。

三、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针对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笔者主要从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 结合其中潜在的风险, 依次分析其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 环节一:合同签署

在合同签署环节, 存在一定风险, 比如, 签订合同时可能超越权限;手续不全造成合同无效;由于不当管理印章, 造成合同签署后被恶意篡改。在该环节对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合同签署时, 严格遵照规定程序与权限。

与对方企业正式订立合同时, 企业法人或经授权的代理人要在合同上签名或加盖个人印章, 以及企业专门合同章。此外, 经由授权的代理人进行合同签署的, 代理人还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

2、对合同专用章要严加保管。

需要加盖合同专用章之前, 必须首先确保合同已经被合理编号与审批, 并且企业法人及经授权的代理人已经在合同上签署或加盖个人印章。满足这些要求之后, 方可加盖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加盖之后, 保管人员应立即收回并妥善保管。与此同时, 做好合同专用章的使用登记以备查。倘若遗失或被盗, 应立即采取妥善措施并报告企业领导, 以尽可能将负面影响和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在加盖合同专用章时, 要在各页码之间加盖骑缝章, 以防止已签署的合同被换页或恶意篡改。

必要时, 也可使用防伪印记或者不可编辑的电子文档格式。

(二) 环节二:合同登记

合同登记涵盖范围广泛, 主要包括合同在签署、结算、履行、变更、补充时, 都需要进行相关登记。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是:合同泄密;档案不全;合同被滥用。在该环节对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负责合同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对合同登记应加强管理。在该环节可以适当利用“信息化手段”, 比如, 可以以excel表格的形式对合同进行定期统计、汇总分类, 详细登记合同的签订时间、对方企业名称、合同类型、约定付款时间、结算方式、合同履行和变更情况等。合同执行完毕应及时存档合同原件, 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对合同原件进行扫描备份。

2、对合同分类进行统一规定, 并实行“连续编号登记模式”, 定期对合同编号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合同遗失和空号情况。

3、合同保管人员在登记合同之后, 要对合同信息严格保密。未经批准, 不得向任何人泄露, 尤其是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信息。

4、规范负责合同登记的人员职责, 对合同借阅、归还情况也要及时登记。

(三) 环节三:合同履行

在合同履行环节中, 签订一方可能对合同约定义务不能按法定履行;合同生效后, 可能由于没有及时补充合同中未约定事项而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在履行中, 对导致企业利益受损情况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予以防治;合同纠纷处理不当, 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等。在该环节对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合同履行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和分析, 并实施有效监控。

倘若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现象, 在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 及时向企业提示潜在风险, 以将合同损失降到最低。

2、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及时对合同条款进行补充和变更, 必要时解除合同。

具体表现在合同中未约定或不明确之处, 可以经由双方协商进行补充;对合同中的有误条款或显失公平的规定, 可由双方协商后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合同变更或解除事宜;当对方签订企业提出解除、中止合同时, 会顺接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 则应向对方企业以书面形式提出索赔。

(四) 环节四:合同结算

合同结算是合同执行的最终目的, 该环节一般由财会部门负责办理。同时, 财务部门还负责对合同签订与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是:没有按照合同规定条款进行款项结算;没有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结算;合同结算时的实际付款方式与约定不同;对不同期间款项的交付不及时;款项支付没有合同依据等。在该环节对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

1、企业财务部门在合同结算支付款项时, 要严格审核合同相关条款, 务必按照合同规定付款。

同时, 对到期前款, 也要依据合同规定进行及时催收。

2、对应签订而实际未签订合同或者并没有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履约的, 财务部门有权拒绝付款。

并将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后及时上报企业管理者。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之16:合同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2010 (09)

[2]高宝山, 李树刚.论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控制措施[J].当代经济.2010 (17)

[3]王敏.浅谈企业的合同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 (11)

[4]于传博.合同管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刍议[J].中国总会计师.2010 (04)

[5]李雁鹏.浅谈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J].经济师.2011 (12)

分包合同成本的控制与核算 篇9

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工程成本包括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分包合同成本、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其中的分包合同成本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分包合同成本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在组织施工过程中将工程分包给施工单位所发生的费用,它是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特有的成本核算项目。

一、分包合同成本的控制

工程总承包企业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是控制分包合同成本。在实践中,一般从以下几个阶段和方面来控制分包合同成本:

1. 事前控制。

目前国内采用的工程分包模式有两种,一是分包合同价款中包含甲供材料费用;二是分包合同价款中不包含甲供材料费用。常用的是第一种模式。工程总承包企业在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时,要明确工程分包模式;明确工程进度结算和竣工结算的时点;明确工程进度款和竣工结算款支付的条件和比例;明确甲供材料计算(扣回)的预算单价;还要明确代扣代缴款项等相关事项。事前筹划缜密,可以降低财务风险,合理控制分包合同成本。

2.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分包单位在工程进度结算和竣工结算过程中对分包合同成本的控制。这期间有四个控制点:第一,在与分包单位办理工程进度结算和竣工结算时,要注意扣除甲供材料费用;第二,要关注工程备料款的起扣点,及时足额扣回工程备料款;第三,关注对分包单位的现场签证,程序要合规,手续要齐全,第四,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及时扣回工程总承包企业垫付款项、质量保证金和代扣代缴税费等。

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工程竣工后,质量保证期满前的成本控制,主要方法是费用转嫁。在质保期内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总承包商有维修和弥补的义务,但该成本要转嫁给分包单位或者由分包单位直接维修。

二、分包合同成本的核算

分包合同成本的核算包括预付分包工程备料款及其扣回、工程进度结算和工程竣工结算、工程款的支付等。

1. 预付分包工程备料款及其扣回

实行预付备料款的工程项目,一般在分包合同中明确工程总承包企业(甲方)在开工前拨付给分包单位(乙方)工程备料款的预付数额、预付时间,以及开工后扣还备料款的起扣点、逐次扣还的比例和需要办理的手续及方法。

(1)预付工程备料款

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分包单位协商工程备料款的数额时,需要考虑主要材料(包括外购构件)占合同造价的比重、材料储备期和施工工期等因素。预付工程备料款数额可按下式计算:

工程备料款数额=(预计年度完成工程总值×主要材料所占比重)÷年度施工日历天数×材料储备天数

某材料储备天数=(经常储备量+安全储备量)÷平均日需要量

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预付分包工程备料款时,借记“预付账款一××分包单位(预付工程备料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备料款不应超过当年建筑工作量(包括水、暖、电)的30%;安装工程的备料款不应超过当年安装工作量的10%;材料占比重较多的安装工程按年计划产值的15%左右拨付。

(2)工程备料款的扣还

分包单位对工程备料款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它是工程总承包企业为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而预交给分包单位的一部分垫款。当施工到一定程度后,材料和构配件的储备量将减少,需要的工程备料款也随之减少,此后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应开始扣还工程备料款。扣还的工程备料款,以冲减工程结算价款的方法逐次抵扣,工程竣工时备料款全部扣完。

工程备料款的起扣点:是指工程备料款开始扣还时的工程进度状态。

确定工程备料款起扣点的原则:未完工程所需主要材料和构件的费用等于工程备料款的数额。

工程备料款的起扣点有两种表示方法:

①累计工作量起扣点:用累计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的数额表示;

②工作量百分比起扣点:用累计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与分包工程价款总额的百分比表示。

按累计工作量确定起扣点时,应以未完工程所需主材及结构构件的价值刚好和备料款相等为原则。工程备料款的起扣点可按下式计算:

起扣点(即预付工程备料款开始扣回时的累计完成工作量)=分包工程价款总额-预付工程备料款数额÷主要材料所占比重

按工作量百分比表示的起扣点是分包单位完成金额累计达到分包合同总价的一定比例后,由工程总承包企业开始扣款。工程备料款的起扣点可按下式计算:

工作量百分比起扣点=[1-预付工程备料款数额÷(主要材料所占比重×分包工程价款总额)]×100%

在实际工作中,情况比较复杂,有些工程工期较短,就无需分期扣回。有些工程工期较长,如跨年度施工,在上一年预付工程备料款可以不扣或少扣,并于次年按应付工程备料款调整,多退少补。

扣回工程备料款时,工程总承包企业应作会计分录:

2. 工程进度结算和工程竣工结算

工程总承包企业应设置“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合同成本”科目,核算工程总承包企业与分包单位办理的工程结算,据以记入相应子项的工程成本。

工程总承包企业根据审批过的“预结算书”或“竣工结算书”,作如下会计处理:

同时,根据甲供材料领用汇总表,工程总承包企业作如下会计处理:

注:相应的材料价差直接进入工程成本。

根据垫付款项和代扣代缴税费金额等,工程总承包企业作如下会计处理:

3. 支付分包工程款

我国出口合同内部控制案例研究 篇10

(一) 法规、政策的不完善、不统一使外贸合同操作面临法律风险

一般外贸公司目前的业务基本为代理和自营两类。国家为鼓励出口业务, 对其实行增值税退税优惠。而在实际操作中, 外贸公司的代理业务与法律法规冲突很多。如代理人的责任一般由委托人承担, 但根据有关文件规定, 退税要有购销合同, 导致代理人一旦签订购销合同, 性质就变为了购销关系。又如代理业务一般是结汇后付款, 2003年以前汇到后再进行对内代理结算, 这种运作的风险较小。但由于政策的变化, 要求出运90天内就要办理退税, 由于收汇时间和退税时限的差别, 在实践中使得外贸合同操作面临很大的风险。例如合同上虽是90天内汇到付款的业务, 但有时外贸公司为办理退税, 在尚未收汇时, 就会要求先收取国内代理委托企业的增值税发票, 而当无法正常结汇甚至无法收汇时, 外贸公司的代理合同按法律规定会认定为自营, 在没有收汇的情况下需支付委托出口企业的货款;如果不要求收取发票, 按规定, 企业出口不退税还要交税, 如果最后没有收汇, 企业出口收汇核销的问题也难以解决。即使在合同中加上“如果受托方外贸公司没有收汇, 委托方放弃追溯受托方的权利”, 外贸公司也没有胜诉的把握。

(二) 外贸业务合同不规范引发的违约风险

目前, 在实际工作中, 外贸业务合同使用规范文本的较少, 即使使用, 也都是偏向于保护各自的利益。存在着不规范合同的认可执行, 如有的无出运期、签章等, 以行业执行惯例或者说是以商业信用弥补合同条款的不足, 这种在行业内被视为灵活操作, 极易引发违约风险。外贸业务合同的不规范也揭示了另一现象:在买方市场下, 出口方一直处于劣势, 以规范合同条款作为避免违约的保证似乎有着很大的挑战。所以合同所强调的平等性就不能仅关注条款的内容, 而应是合同的全过程控制。

二、外贸公司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实证研究———以某外贸公司为例

某公司的外贸业务分为自营和代理两大类, 目前以代理业务为主。该公司有着较好的企业文化, 进而渗透到其内部控制理念之中;公司借助ERP系统, 使得内部控制的流程得以优化, 风险控制点得以有效实施。为防范风险, 该公司建立了合同评审管理制度, 规定不同贸易类型、结算方式、垫付资金比例和金额等业务的合同评审流程和权限;所有的经营业务必须签订正规合同或取得客户定单, 并按合同条款严格履行, 如有变化应及时修改、补充或撤消。业务员对外签订的业务合同、协议原则上应采用公司制定的标准文本, 如采用其他文本, 应符合合同的基本要素要求, 并确保合同的真实、有效。该公司规定业务部门对外签订合同前必须先编制预算, 经公司规定的分类分级的预算评审权限进行审核后方能对外签订合同、接受定单。信息部负责预算、合同的评审, 同时有选择地对国内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评审。财务部和信息管理部负责对合同执行过程的分析、跟踪和预警。

(一) 外贸出口业务合同内部控制制度安排

该公司的出口业务管理细则对出口业务合同内部控制进行了制度安排, 规定了出口业务中的合同评审管理、备货管理、信用管理的管理原则。

1. 出口业务合同的分工授权与岗位职权。

该公司根据业务性质、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 建立合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明确企业内部相关单位、部门和岗位的授权范围、授权期间、授权条件、授权流程等。指出属于上级合同管理单位权限的合同, 下级单位不得签订。如下级单位认为确有需要签订超越权限的合同, 应当提出申请, 经上级合同管理单位批准后, 依授权或委托签订。上级合同管理单位应当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执行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明确授权流程的风险控制点。例如在合同评审阶段中, 进出口部是签订出口合同的第一责任部门, 部门经理对本部门签订的合同负有组织实施、规范操作、检查落实、安全善后的全部责任。财务部负责对国外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后公司根据《客户信用管理制度》核定客户信用额度。各进出口部按公司核定的客户信用额度, 在其额度范围内进行业务操作。财务部、贸管负责人员对于投保信用保险、财产抵押及采用信用证收款方式的三大类垫付资金的付款业务必须严格审核。

2. 出口业务合同准备的控制阶段。

该公司规定在签订出口合同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包括产品出口许可状况、客户的详细资料、我国及相关国的技术法律法规条文等都要认真分析。涉及海关、商检的事宜必须事先与办公室相关人员取得联系, 以待确认后再操作。在进行出口业务时, 部门对出口商品要加强了解, 尤其对不熟悉的商品更应加强风险控制, 在进行具体操作时, 首先将国外客户的有关资料提交财务部进行信用状况查询。在与外商签订正式合同时, 必须进行预算合同审核, 在按管理原则审核后才能与外商签订正式合同。凡购买信用保险的新客户, 在合同签订前, 必须先交办公室法律专管员进行合同 (定单) 文本的评审, 不符合条件的, 预算不得通过。预算评审通过后, 应提交合同 (定单) 正本给贸管负责人, 方能通过合同评审。垫付资金合同严格按预算顺序进行操作, 不允许先执行业务再进行预算编制的不规范操作。

3. 出口业务合同的订立阶段控制。

该公司规定签订合同时必须使用公司统一制订的合同文本 (包括代理协议) , 严格预算合同审核顺序。其中合同签约人应该是法定代表或其授权人, 签约地也明确为公司的指定地。

4. 出口业务合同的执行阶段控制。

该公司将备货管理视为合同执行的重要过程。公司要求每一单出口业务, 在与外商签订出口合同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认真做好备货业务, 要按时、按质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以维护公司形象与利益。部门经理、外销员必须以自己的职业道德维护好每一笔出口业务。

(二) 基于ERP系统的贸易出口合同内部控制

该公司充分利用ERP系统进行合同的内部控制, 有效地进行合同内部控制的流程和风险控制, 特别是在岗位分工和职责授权上尤为突出。主要包括在ERP系统中设置的付款控制与合同内容相一致;相应的评审条件设置;合同的预算管理;垫付资金执行办法;控制点的管理及考核;主模块推进的管理及考核;信用证管理及考核等。

(三) 合同主体的信用管理制度

该公司认为合同主体的信用管理是避免各种合同风险的基础, 为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与管理, 保证客户质量, 防范并降低信用风险, 特制定了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其中要求销售及财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制度的规定, 对客户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 加大货款回收力度, 防范信用风险, 减少呆坏账。根据公司以出口外销为主的经营特点以及现有条件, 首先对出口外销垫付资金业务严格实行信用额度管理, 以后逐步推广到所有贸易种类和结算方式, 即:凡垫付资金业务, 必须先获得相应的信用额度方能签订合同或接受定单;对每一客户的垫付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公司评定的该客户信用额度。

公司要求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在开展业务时, 应遵循以下流程:客户资信调查;客户信用额度的评定;客户信用额度的调整、撤消和维护;客户信用档案的建立和补充。

控制合同纠纷 篇11

【关键词】现代建筑;造价控制;合同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相对较长,建设过程中牵涉的因素也非常的多。因此,施工合同的管理的内容基本上包括了工程施工阶段和造价工作相关的所有方面,例如工程变更、工程索赔、材料价格变动等等,施工合同是解决施工双方经济纠纷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在合同条款中就已经明确了合同的价款、承包的方式,工程款项的支付方式,材料供应的方式以及价格,计价的方式,施工工期以及施工质量等内容。因此,在施工合同签订之后,就必须严格履行合同内容,否则就会影响到某一方的相关权益。

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和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一)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施工合同是为了明确建设单位和总包单位以及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之间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制定的协议。施工企业在施工合同签订前后必须对合同进行全面的分析,使合同条款周密、详实、严谨,使合同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合理地解释,防止日后双方争论。实施过程中,要求管理合同的人员必须懂得造价管理,才能极为专业地加强合同管理,降低工程风险。

(二)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我们所说的造价控制,是指在工程建设中把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在预定限额内,对于工程项目的参建各方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造价控制往往从多方面实施措施,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是目前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总要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在保证工程进度、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使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达到最优化。

二、合同实施中的管理要点

施工合同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依据。合同管理贯穿到整个施工造价控制过程中。施工合同明确当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以要求合同的签订必须公平合理、严谨清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合法性,减少纠纷,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的投资造价。在合同签订后,要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采取积极主动措施,保证合同能够有效实施。在总价包干模式下,一般招标文件中都要求设定变更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实行定额计价。根据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将实际施工图纸与招标图纸进行比较,采取相同的计价方式,对造价实行相应的增加或扣减,让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在可預见的范围之内。

(一)合同管理的动态性

一般情况下,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比较长,导致了合同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要实时的对合同进行动态管理。在合同的签订中,特别是对变更合同的签订,一定要格外谨慎,防止过早、过量签证,要依据相关合同条款进行衡量,收集和整理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技术文件,对合同变更部分进行审核与分析;及时处理停工损失,严格执行定额标准,参照有关规定以及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补偿。

(二)合同管理中的工程款支付

合同签订后应建立工程款支付计划台账,与工程项目进度吻合。根据合同规定支付,使资金落实到位。工程竣工结算后,根据合同规定对工程保修金、保证金要进行归还或撤销。

(三)合同中的索赔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索赔是一种正常现象,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合同是索赔的第一依据,所以在工程的施工工程中,一定要加强主动控制,工作做在前面,减小工程索赔,使得工程能够顺利进行,降低工程造价。

三、加强工程造价控制力度,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把好合同签订关

签订工程合同时,最重要的要根据各工程的特点,应选择恰当的发包方式和价款调整条件,因为不同的发包方式和价款调整条件,直接关系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合同文本必须准确表达双方谈判确定的意思,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应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其要点是:施工合同是否合法,业主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健全,合同是否需要公证和批准;合同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的完备和合同条款的完备;合同是否采取了示范文本,与其对照有无差异;合同双方责任和权益是否失衡,确定如何制约;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完不成的法律责任是什么以及如何补救;双方合同的理解是否一致,发现歧义及时沟通。

(二)严控工程变更

由于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常常会因为实际的操作出现设计变更、工期变更、施工变更等各种情况。那些对整体项目影响很小的变化,只要合同双方进行书面确认就可以。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图设计变更较多,而且有的牵扯到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及装修标准等大的变更,这些都会导致造价的较大变动。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工程设计内容,防止随意变更工程内容、规模以及建设标准,防止工程造价的提高,增加工程造价的控制难度。在出现变更时,合同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合同约定,确认合同变更的原因,如果是承包商的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或工期延误等状况,合同造价将不予以追加,由承包商自行承担。

(三)加强工程索赔管理力度

索赔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合同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而遭受损失时,通过一定的合法程序,向对方提出经济赔偿要求的行为。主要有人为障碍,工程变更,材料价格调整等引起索赔的方面,其理由要正当,并且要有充分证据,如招标文件,合同,各种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等,还有材料采购,订货,运输,进场,使用方面的凭证。在施工阶段,由于双方对合同条款理解上的差异,也会引起加合同纠纷,所以合同双方必须加强合同的跟踪管理,做好工程施工记录和文件管理,根据合同条款进行正确的处理索赔问题。

(四)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合同管理系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发育,工程项目的规模日益庞大,合同条款日趋复杂,合同文件的组成内容也越来越多,因此迫切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合同管理系统如合同档案库、合同分析系统等利用计算机合同管理体系,实现合同的订立、履行、监督和检查的系统管理,从而达到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稳定的目的。

(五)管理人员专业化

人是合同管理中最活跃的角色,也是合同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建设单位应设置合同管理人员从事合同管理工作,并应执有“施工合同管理人员资质证书”,加强对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术素养的培训。

(六)合同管理与招标和工程造价管理应紧密结合

合同管理、招标和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市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招投标中,承发包双方承诺的内容为合同的签订提供了条件,合同管理是招投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招投标的结果有效实施提供保证,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之中,因此应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总之,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十分重要。科学有效的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明确施工双方的权责利关系,约束各方的活动行为,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此外工程造价管理是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施工合同管理,还有助于实现施工成本降低,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胜英.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合同管理及造价控制[J].四川建材,2006 (3)

总价包干合同的成本预测和控制 篇12

项目成本的管理按项目的实施阶段可分为项目前期的成本管理(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和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2个阶段。对于承包商而言,项目前期的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合理的投标报价,它既是能否成功获得中标的关键,也是项目是否有利可图的决策关键。而实施阶段的成本管理是能否通过高效的管理来确保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提高获利水平的关键。

1 项目前期的成本预测

项目的前期成本管理是项目前期决策工作的核心。在当今的项目投标竞争中,大多数的定标方法是合理低价法,因此,准确、合理的成本分析是确定项目报价的基础,是赢得项目的关键,而其能避免盲目报价。这对于总价包干这种风险较大的合同,尤为重要。把握合同总价和项目的成本,应从以下几面考虑。

1.1 准确计量

实行总价包干合同的项目特点是工程项目的设计已完成,设计文件完善齐全,且所有的分部分项工程已十分明确。对于实行总价包干合同的项目,按照设计文件计算工程量,必须是准确的。量作为计算总价的基础,必须准确地把握。不管投标阶段时间多紧迫,一定要重视计量、定价,哪怕多费点投标成本也值得。有部分实行总价包干项目的招标人还会提供工程量清单,要求投标单位必须按工程量清单进行报价。这种报价方式尽管不太合理,但确实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投标人拿到招标文件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核对工程量清单上提供的量是否准确,项目是否齐全,如果存在疑义,应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期限内向招标人提出答疑要求,而投标答疑文件将作为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

计量的另一项工作是进行工料分析。项目的成本分析要具体到项目组成的各种因素,每个分项工程的基本组成包括人工、材料和机械的使用量。这3个消耗量是基础成本的计价基础。目前,工料分析都采用定额软件自动生成,分析过程简单快速。但如果项目规模较大,工期较长,不应简单汇总,而应按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分阶段、分时期进行统计和汇总,以利于根据不同的阶段和时期的预期价格、资金使用需求来测算成本。

1.2 合理定价

定价根据市场价格,也根据承包商的经验、管理水平、风险承受能力来确定。目前,实行招标的项目通常都设定了上限控制总价(有的甚至设定单项工程的控制单价),投标单价的报价不能超过控制价。控制价的价格取值一般是以投标截止到日前42天为基准日的市场价格。因此,投标人也应按此基准日的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初步计价。初步计价一是衡量招标人的控制价是否合理,防止招标人恶意压低控制价;二是以此价格为市场平均价格,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调整,确定对自己有优势的价格,而调整后的价格即是投标人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体现。因此,在定价的环节上,承包商应有一个完善的机制:①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完整的资源价格管理制度。材料部门要及时确定各种主要材料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同时对各项目的实际采购价格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资料供决策使用;劳资部门要对不同时期、各种工种的劳务价格进行收集统计,按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规模、技术等级要求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变化趋势;设备部门要为企业自有设备建立完整的台账,包括库存设备量和在用设备的使用计划,以便确定拟承接的项目是用自有设备还是租赁设备。②建立定价集体决策制度。分析出项目的资源需用量后,应召集各要素部门进行分析,定出初步的价格(比如,材料价格应由2~3名材料部门的人员根据各自统计的市场价格、当前的采购价格和各自对材料市场价格的走势分析,根据不同的阶段报出各自的价格),再由该项目的投标小组根据项目的特点(如某种材料的需用量、采购方法、资金的使用情况)来确定最终价格。

1.3 确定施工方案

项目的技术措施费及其他措施费在工程的造价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操作脚手架、模板及支撑系统,深基坑支护措施、降水措施、临时设施、安全及文明施工等产生的费用。有些费用如安全文明、环保等措施费是固定的费率,是不能参与竞标的,但其他的措施费就关系到采取什么样的施工方案。因此,措施费的成本预测必须与所制定的施工方案相符,同时施工方案应按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费用成本要合理,不能盲目追求先进。

1.4 合理确定其他费用

该部分的费用是指除项目的直接费、措施费以外的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必须支出的经费,如企业管理费、现场管理费、财务费用、保险费、需交纳的规费、试验检验费、税金及合理的利润等。这些费用当中,虽然有的费用是固定的费率(如税金、规费),但也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要求交纳(如税金,一般预算内仅计取3项税金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但有的地方还要施工企业交纳企业所得税),而规费在各个地方的收取标准也不尽相同,所以要因地制宜地来预算。保险费和检验试验费则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来测算。而占分量较大的费用是管理费和利润,这2部分费用也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测定的,但必须保证项目有合理的管理费用支出。另外,总价包干项目必须考虑风险包干的费用,一般为项目直接费的3%~5%;如果是需垫付资金施工或进度款支付比例较低的项目,还应考虑资金占用的成本。除上述的费用外,通常还应考虑不可预见的费用(一般以成本的1%~2%计算)。

2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成功的投标阶段决策后,项目要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必须加强成本形成阶段的控制,即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从制度上讲,实行项目承包责任制和成本监控制度是有效成本管理的核心。

2.1 实行项目承包责任制是关键

项目承包责任制,是以项目部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班子为承包主体,对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过程实行责任承包,体现了项目班子与公司一级的责、权、利关系的一种承包制度。实行项目承包责任制是成本控制的关键。首先,承包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成本管理是以项目部为主体,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同时,承包责任制集责、权、利于一体,它既赋予项目部管理的权利,也明确管理的责任,以及应享有的利益,既避免项目部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受太多的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同时监督项目部的管理。其次,成本管理作为项目承包责任制五大管理的核心,有十分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监控要求,让项目部在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有利于项目按总体的成本目标要求,在项目内进一步分解,细化到各阶段、各责任人的身上,层层落实责任。再次,承包责任制有明确的奖惩规定,项目部只有成为一个利益的主体,才会自觉、能动地去进行管理实施。

项目承包责任书的成本控制要求,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适当进行细化,但也应保留一定的管理空间。总价合同的项目成本组成可以说在投标阶段已经比较明确,因此可以在总价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初步分解和规定,如果可以,把投标阶段的各分部工程的控制节点进行细化,实际上也就是给项目部在成本控制上搭了一个大概的框架,为项目部分解目标提供更准确的目标信息。但细化应该适度,如果规定过细,会给项目部的实施过程增加难度。

2.2 必须实行有效的监控制度措施

有效的成本监控是成本控制的保障。由公司一级的成本核算小组进行的成本监控,除监督规范项目的成本形成过程外,还可以为项目提供更多市场信息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经验,直接服务于项目。监督的方法,一是定期、分阶段核算项目的成本是否控制在承包责任制规定的目标范围内,并协助项目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查清问题并予以纠正。二是督促项目部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台账,规范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如建立从材料采购环节开始就须完善的采购合同、采购台账、材料使用台账、仓库保管台账以及定期盘点核算的台账等,保证项目成本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据可查,数据准确。另外,利用公司信息流量大且集中度高的优势,及时向项目反馈或提供对项目成本控制更有利的市场信息,交流在公司内部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提高项目成本控制的能力。

3 结语

总价包干的合同,其风险相对较大。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承包商必须根据自己的管理水平和项目的定位进行科学的决策,重视成本管理,同时应提高现场的管理水平,努力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让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总价包干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建筑市场承发包方式。对项目业主而言,总价包干方式的投资额一目了然,有利于控制投资成本。对于承包商而言,总价包干方式虽然有获利较大的机会,但风险要比其他承包方式大得多。减少这种承发包方式风险的最有效方法是成本控制法:通过合同形成前的成本测算控制承包总价,并通过落实项目承包责任制和项目成本监管来实施项目成本控制。文章结合项目合同的2个阶段的情况,分析探讨规避和消除总价包干方式风险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总价包干,成本,风险,预测,控制

参考文献

[1]廖凌志.浅谈确定投标报价的方法[J].甘肃科技,2004,20(7): 17-18.

[2]唐安玉.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4(5).

[3]袁芳.基于工程量清单的建筑工程计价模式研究[D]:[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3.

[4]才浩.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D]:[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5]韩洋.建筑工程招投标决策[D]:[学位论文].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6]李红兵.基于项目组合管理的投标决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6).

上一篇:有效互动成就高效课堂下一篇:技术资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