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剧实践

2024-08-25

校园心理剧实践(共11篇)

校园心理剧实践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 我们在坚持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同时, 积极挖掘和探索校园心理剧的作用, 通过编、导、演校园心理剧, 把大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应受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一剧。寓教于剧、寓教于乐,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引起了强烈共鸣, 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

二、校园心理剧及其特点

1. 校园心理剧的内涵

心理剧由美国心理治疗专家莫雷诺所创, 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 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 以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为主, 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在舞台上, 以宣泄情绪, 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 诱导出当事人的自觉性, 增强其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促进自我成长。心理剧集戏剧、小品、心理治疗为一体, 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心理问题, 又能让其他人获得心理的修复和改善。

校园心理剧是以心理剧的理论基础为依据,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 把校园心理问题搜集归类, 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呈现各种典型心理问题, 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 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 在心理老师和全体演出人员以及观众的帮助下, 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心理问题, 从而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2. 校园心理剧的特点

校园心理剧常用的技术有角色互换、替身、中断行动、重演、旁白、雕塑、镜观、空椅子、独白、超现实场景等。校园心理剧的特点如下: (1) 再创内心情境。心理剧犹如桥梁, 可以让成员将内心世界与外在的现实连接互通, 从而实现平衡与和谐。 (2) 尊重主角的现实性。允许主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以某种方式重新经历某些事件或心境。主角能真切感受到该事件的影响, 也让自己审视当时真实的情绪感受, 帮助主角跳出过去的情结, 将希望寄予现在与将来。 (3) 自发性。在当下、现时、当场触发人对新的情境做出适当反应, 或对一个旧情境做出新的反应。 (4) 宣泄和顿悟。心理宣泄的作用在于它是情绪扩张和整合的一个指标。这些情绪必须被整合并表演出来, 才能起到真正的治疗作用。 (5) 现实检验。心理剧团体成员提供了一个了解他人或自我的感受以及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什么后果的机会。 (6) 遭遇。成员和其他人一起演心理剧时, 遭遇就会发生, 且发生在此境此地, 极大推动了成员的直接沟通和自我表露。 (7) 创造性。心理剧主要功能在于提升来访者对生活的创造性。创造性更多的是来源于每一次突发行为以及积极的尝试。

三、校园心理剧的独特作用

校园心理剧所激起的情感共鸣极为强烈,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教育效果。在心理辅导方面, 校园心理剧在以下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

1. 认识自我

校园心理剧使学生反思自我, 不断深化认识,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 让学生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体会别人的感受, 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同理心不断提高, 对情绪和行为的自控和调节能力不断增强。

2. 宣泄情绪

学生遇到挫折时常常不能及时宣泄负面情绪, 校园心理剧为学生的不良情绪宣泄提供了安全条件, 发泄自己的情绪, 揭示内心深处的症结, 在知情观众的协助及心理老师的指导下, 当事人宣泄后, 一定程度上平复了愤怒、焦虑、恐惧等情绪, 避免了因负面情绪长期积累而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同时使学生学会了调控情绪的方法, 学会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

3. 教育、辅导和治疗

因为演员来自学生, 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不论是表演还是观看, 都是引发相似感受的过程。校园心理剧的心理辅导效能高于个别咨询和治疗, 突出表现为受益人群数量大、干预的整体效果好。校园心理剧的舞台是一个微型社会, 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 把自己的观念、行为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 通过镜像技术让表演者在局外看到自己的行为方式对别人、自己、人际关系的影响。通过角色转换技术, 让表演者学习他人的行为模式、处理问题的方法, 改善个性中的不良倾向, 建立健康的个性心理参照体系和行为模式, 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4. 激发潜能和创新意识

校园心理剧以情动人, 不同于传统教育, 既不耳提面命, 也不抽象说教。校园心理剧引发学生积极探索自我, 精心选择主题并创设情境, 充满激情地创作、排练, 对入剧的每个事件进行反思和处理, 这是一个独特的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过程。在此过程中, 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鉴赏和创造, 大学生潜能被有效激发, 其自主性和创造性被充分发挥出来, 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激情也被大大激发, 增强了感染力。因此, 校园心理剧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四、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模式探索

1. 举办全院校园心理剧大赛

大赛前, 组织者认真构思, 确定比赛的主题和中心, 积极宣传, 广泛动员。组织广大学生积极编剧、演剧、排练。比赛中组织讨论, 自助互助。比赛后, 对参赛心理剧进行点评, 评选优秀心理剧, 表彰演出优秀的学生。之后由班级心理委员组织学生写观后感, 进一步深化认识, 上升到理性层面, 并评选优秀观后感进行奖励, 在宣传栏展览校园心理剧优秀观后感。

在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举办的校园心理剧大赛中, 亮点频现, 精彩纷呈。如《我的大学》《校园文化招新》《考试风云》再现了真实的大学校园场景, 诙谐幽默的语言, 搞笑夸张的表演, 令人捧腹, 发人深思。《助学金风波》《不屈的生命》《友情那么暖》《幸福在身边》《只因为爱》等都蕴含着深刻道理, 浓缩了对人生的思考, 体现了对亲情、友情、爱情、诚信、坚强的感悟, 真实展现了大学生的心路历程和青春风采。

2. 课堂教学穿插校园心理剧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将校园心理剧运用其中。角色扮演的问题来源于大学校园生活。一般遵循“问题———讨论———选择———演绎”的模式。首先是问题的来源, 任何一节心理课都是针对学生成长中的普遍问题和困惑。我们通过让学生反思自己困惑的方式, 让他们把问题通过写或说的形式表达出来。当然, 不同的学生会有共性的问题, 也有个别问题, 为了能够将典型的问题提取出来, 我们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每组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将这个问题编制成一段心理剧, 并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结果即应对的方式渗透到心理剧里面。演完之后, 表演者和观看者一起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与举办校园心理剧大赛相比, 这种方法效果也不错, 只不过受众面较小。

3. 将校园心理剧纳入班级主题团日活动之中

我们对全院各班团支书和心理委员进行培训, 让他们理解校园心理剧的内涵, 认识到将校园心理剧纳入主题团日活动的重要作用。确定主题团日活动的主题后, 由心理委员向全班传达心理剧排演的主题、要求和标准。为充分调动学生在主题团日活动中排演心理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在举办主题团日活动后, 在全校进行评选, 评选出先进班级和优秀心理剧, 授予优秀班级流动红旗, 对优秀心理剧的演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此举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使班级主题团日活动更有意义。

总之, 校园心理剧既源于学生日常生活, 又高于生活;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校园心理剧大赛给大学生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平台, 使大学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 得以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华.演戏能治病的“心理剧”[J].心理与健康, 2005, (7) .

[2]张海燕.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04, (21) .

[3]孙红, 张辉, 任霞.适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良模式——心理剧[J].中国健康教育, 2006, (11) .

校园心理剧实践 篇2

一机七小

故事大纲:本剧本主要讲了学生小丽由于一次考试没考好,没有勇气 告诉父母,怕父母失望,产生了重重心理障碍。后来在同 学李林、杨杨的帮助下,终于鼓起勇气告诉了父母。人物:李丽(女)李林(男)班长 杨杨:(女)副班长 李林、杨杨:从一侧上台,边走边在议论。林:我们班的小丽同学最近有点不大对劲。

杨:我也发现她最近总是闷闷不乐的,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李林、杨杨:我们得帮助她。(这时,小丽背着书包无精打采地从右 边上来)

李林:小丽你怎么啦?为什么不高兴?

杨杨:你有什么心事能和我俩说说,或许我们还能帮助你呀!小丽:(吃惊地说)你们,帮不了的。

李林:你不说,怎么知道我们帮不了你呢?

杨杨:对呀,说出来,或许我们能帮助你呀,看把你愁的,我们一起 想办法,总会解决的呀。小丽:低头不语。李林:是谁欺侮你了? 小丽:摇头。

杨杨:是家里出了事吗? 小丽:还是摇头。

李林:我们平时都是好朋友,有什么话不能说的,你真是急死人啦。杨杨:小丽,你还把咱俩当成好朋友,就说出来,我们好帮你呀。小丽:我……我

李林:哎呀,我什么我,你就快说吧。杨杨:对呀,说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小丽:我……我不敢回家 李林、杨杨:为什么? 小丽:我怕惹妈妈生气。李林:你惹妈妈啦? 小丽:没有。杨杨:那妈妈为什么要生气呀?小丽:你们不知道,今天的数学测验,我考的不理想,要是妈妈知道,一定会责怪我的,我不敢告诉她。

李林:偶尔一次没考好,妈妈不会责怪你的。小丽:你不知道,妈妈一向对我要求很严的,特别关注我的学习成绩,一旦看见我的卷纸,就会生气,况且妈妈身体又不好,所以…… 杨杨:嗨,就这事呀,我以为什么事呢!这还不好办呀!李林:快说出来听一听。

杨杨:首先你必须振作起来,不要垂头丧气的,回到家里不要让妈妈 看出你有什么异常。然后,说一些妈妈高兴的事,正当妈妈高 兴时,你可以说妈妈,我今天做了一件让您不高兴的事,我说 出来,你要答应我,你不生气才行。妈妈正在兴头上,一定不 会生气的。

小丽:这能行吗?我还是没有勇气说出来。

李林:要不,回家就告诉妈妈,今天考试了,考得很不理想,您不要 生气,我已经查找了原因,下次争取考好。

杨杨:你自己要有信心,有勇气地说出来,妈妈也会原谅你的,不妨 试一试。

小丽:好吧,我试一试,谢谢你俩,真是我的好朋友。第二场:上学路上

李林、杨杨:边走边说上学去(这时小丽从后面跟上来,非常高兴对 她俩说)。

小丽:我终天鼓起勇气跟妈妈说了,妈妈不但没生气,还很高兴。她 说我长大了,懂事了,知道有错就改,不需要妈妈太操心,她 还相信我,说我一定行的(高兴地说)。多谢你俩为我出的好 主意。

校园心理剧实践 篇3

〔关键词〕心理剧;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育;同伴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7-0013-03

一、心理剧与校园心理剧

心理剧是由著名的维也纳精神病理学家莫雷诺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团体治疗的方法, 它通过演剧的方式达到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目的。在演剧的过程中, 当事人通过扮演剧中的某一角色, 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呈现出来, 在心理老师和其他参与者的帮助下学会自己解决心理问题,与此同时,参与演出人员及到场的观众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和帮助。与其他的心理治疗方法相比,它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国外心理剧应用的范围较广,对一般人的人际困扰、失眠、忧郁、家庭暴力、性侵害创伤以及轻度的精神病患都有明显的帮助。自1993 年心理剧传入我国以来, 逐渐融入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质的东西。

校园心理剧是受心理剧的启发而在校园里应运而生的。校园心理剧是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呈现他们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全体参与演出者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如今校园心理剧的演绎过程主要包括热身、演出、分享、审视等四个阶段。

目前,我校心理咨询室经常遇到前来医治心理创伤的学生。然而治疗心理创伤的传统疗法(交谈治疗法)主要致力于提供对创伤的认知与理解,帮助来访者在思想上克服创伤;其弊端在于身心分离,大脑中非言语中心的创伤并没被治愈。而改进的经验性治疗法虽直接接触和治疗储存在右脑非言语中心的创伤,但却因过分强调感觉而缺乏临床体系,并存在再次创伤的危险。而校园心理剧能较好地克服这两种缺陷。

二、校园心理剧在我校开展情况

(一)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人际关系包括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异性关系所占的百分比占来访问题的首位。

下表是我校2005年至2008年心理咨询室来访学生的问题统计。

(二)校园心理剧打开了学生的心灵门户

自2005年以来,我校已开展了三届校园心理剧大赛。其中校园心理剧《天秤座的女孩》还获得全国校园文艺汇演三等奖、天津市首届中学生心理剧大赛二等奖。

1. 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校园心理剧的当事人(或当事人的扮演者)的表演能力有强有弱,参差不齐。但是,参加过表演心理剧的他们都体会到自己的表达能力,尤其表达自己的勇气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中许多心理问题的形成源于当事人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找不到合适的、恰当的机会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困苦和矛盾,从而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形成。例如,某班的几个女生闹矛盾,打得不可开交,其中一个女生受到严重的孤立,该女生已经不想来校上课了,家长要求换班,年级主任和班主任找到我介绍了情况后,我将她们作为重点帮助对象,引导她们进入了“校园心理剧”这个集体中。一开始的两次“校园心理剧”活动,这几个学生都是观众,当时恰逢天津市首届中学生心理剧大赛在即,心理社团的学生们热火朝天地排练着,看到她们感兴趣的样子,我不失时机地拿出了以她们的原型为蓝本的心理剧本《沟通》请她们扮演,因为对这一新奇的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她们放弃了暂时的成见,积极地投入了排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了剧本,演出了她们各自的本色。表演非常成功,但是她们的隔阂没有完全消除,我又提议让两个主要当事人调换角色,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她们逐渐开始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了,慢慢地,她们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成功地进行了表达与沟通。

2.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校园是学生接受人际关系教育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成长过程容易受其同辈群体的影响。因此,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重要。校园心理剧为学生创造了与周围同学交往的机会,特别为一些人际交往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种信任、安全的人际交往氛围,克服了他们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积累人际交往的成功经验。

在校园心理剧《17岁我们一起成长》的排练和演出过程中,B 同学扮演单亲女孩妮妮,由于父亲的漠不关心和后母的歧视造成了她的叛逆和早恋,如果家人多给她一些关爱,能经常和她谈谈心,开导一下她,就不会发生剧中一系列惨痛的故事了。通过校园心理剧表演,学生认为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如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异性朋友等。

三、应用心理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校园心理剧可以防止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掩饰倾向

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如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青春期性心理发育困惑、学习压力过大等。有一些问题对他们来讲是难以启齿的,尤其面对老师,他们在咨询的时候总因为安全感不够而不敢敞开心扉。这给心理咨询工作的及时有效带来了阻力,心理剧恰好能解决这一弊端。在心理剧中,没有固定的剧本,也没有确定的主角和配角。其主角就是自愿将自身所遇到的困惑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给大家的人,配角就是在此过程中配合主角演戏的人,而剧本就是由主角及所有参加演戏的演员共同创造出来的。它是开放性的,完全可以在演戏的过程中修改、丰富、完善和创新。这种随机的、隐匿性的展现问题的方式,让主角很容易去掉伪装和掩饰,从而通过剧中的人物表现自己的意愿、观念、性格和行为方式。心理老师能够很清晰地看出来每个人的特点和问题所在。对于心理较为脆弱的青春期的学生来讲,这种暴露心理问题的方式因带有保护性的色彩而容易被接受。

(二)校园心理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宣泄不良情绪的场合

学生因生活环境简单,涉世不深,情绪不十分稳定,遇到挫折或困境时常常把握不了自己,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而心理剧正是给学生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宣泄不良情绪的场合。在剧中, 由于有配角的积极配合,当事人很容易进入状态,他(她)可以借剧中的人物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揭示内心深处的症结,在知情观众的协助及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当事人在痛快地宣泄之后,可以使愤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此过程后,当事人往往可以在心情相对平静的状态下,冷静地分析问题,或在角色置换的过程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及对自己情感的把握。

(三)校园心理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塑造良好行为模式的机会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对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对待挫折、如何适应新的环境等方面产生困惑。这些都是困扰学生的较为典型的心理问题。采用心理剧疗法来加以解决,往往会收到优于个别咨询的疗效。心理问题常常是在人际互动的环境中产生的,而心理剧恰恰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人际互动的场合。如有的人突出的问题是和父母的关系问题,那就可以给他提供一个模拟家庭环境;有的人是人际关系问题,那就让他现身在人际紧张的环境当中。在这样的场合里,学生们可以通过主角或配角的身份,把自己的观念、行为模式加以演示,在此过程中,通过镜像技术让表演者在局外看到自己的行为方式对别人、对自己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可进行深一层次的自我认识,重新评价自己观念的正确性,重新审视自己行为的适当性。通过角色转换技术,让表演者有机会学习他人的行为模式,掌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改善个性心理结构中不良的倾向,建立健康的个性心理参照体系和行为模式, 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校园心理剧促进了同伴间的心理互助

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表现得越来越复杂。而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不会是一两天就形成并突然表现出来的,它有一个累积的过程。每一个将要出现问题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都可能有一些具体的异常表现。作为个别情况,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是很难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的。同伴心理辅导员却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能够全面并及时地发现问题。因为某位同学有异常时,他们身边的同学往往能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或帮助找相关的辅导老师。因此,同伴心理辅导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多发现,防止各种心理问题引起的意外事件的发生。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自2005年成立了心理社团,定期对社团团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并和实际案例联系,培训出一批又一批小小心理辅导员,成功地开展同伴心理辅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又引进了校园心理剧,使同伴辅导又增添了更加新颖而有效的方式。

现在校园心理剧已成为我校同伴心理互助(或称朋辈心理咨询)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通过同辈(同年龄段人群)所进行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等类似于心理咨询的活动,达到了为学生提供心理互助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心理互助和自助能力,使所有参与者的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它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中所经历的心理冲突、困惑和应对方式。它的形式是由学生或学生与心理教师共同编写剧本,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通过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意识到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的重要性,学会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策略。

(五)校园心理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心理健康教育全新方式

心理剧的舞台就是一个小社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演剧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正是因为心理剧比其他的心理教育形式更加形象化、生活化、深入化, 所以它能使参与演出的演员以及在场的许多观众很快与剧中的某个人物产生共情,与之同哭同乐同感受,在角色宣泄了负性情绪的时候,随之痛快; 在角色从中有所收获的时候,也获益匪浅。这种收效在校园心理剧的最后阶段即分享阶段表现得更为突出。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谈感受、分享自己生活中有关的经历和体验,这对于现场的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一次认知观念和行为模式整合的机会,大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更多地掌握他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掌握应对困难时更多的方法和对策,“心理剧治疗方式与团体咨询不同,团体咨询只通过语言交流,没有肢体的情境,只是感悟式的。而校园心理剧通过表演,可以引起演出者和观看者的共鸣,台上台下形成一体,让观众和演出者共同进入场景。”这些都是其他的心理教育形式难以达到的。实践证明,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提倡和推广。

(作者单位:天津市复兴中学,300121,电邮:tjfxsxy@163.com)

校园心理剧实践 篇4

一、在士官学员中开展校园心理剧编演的目的

在观摩、学习了地方院校校园心理剧实践活动之后, 我们把校园心理剧定位在“将学员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式在一定的场所和群体中进行表演和讨论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一是为学员提供心理互动的平台, 提高学员的心理互助与自助能力, 使学员的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二是使所有参与者 (团体咨询者、主角、配角、观众) 通过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 意识到有关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的重要性, 学会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1. 适应士官学员心理特点, 发挥校园心理剧互助平台作用。

士官学员的年龄大多在18~25岁之间, 处于青年前期。这个年龄段学员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思想独立、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学员之间的互相影响比较明显, 对教员、队干部的教育和沟通却采取选择性接受。换言之, 战友间的影响对学员的成长非常重要, 是其他影响因素不可替代的。开展同伴心理互助, 有助于使学员在与战友的心理互动中学会自助, 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校园心理剧正是利用了这样的同伴影响, 将一些心理疏导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舞台上学员的互动表演展现给台下学员, 让学员在观看的过程中学到正确处理类似心理困惑的方法。比如我校校园心理剧《沟通》就是由队干部一次不当的批评所产生的心理冲突展开, 通过明确问题、解决问题, 为学员展现了沟通在解决心理冲突中的积极作用;《留守》是在即将放寒假的时间背景下, 围绕回家与留校的选择而引发的心理矛盾及其解决, 引导学员感悟换位思考的认知模式在化解矛盾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2. 贴合士官学员管理特点, 发挥校园心理剧在团体辅导中的作用。

士官学员的管理具有严格、集中的显著特点, 每一位学员都置身于一定的团体中。相同的经历, 使得学员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共同的心理困惑。在这种情况下, 过去我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对有同类问题的学员进行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拓展活动。现在, 我们把校园心理剧用于团体心理咨询, 不仅丰富了咨询活动的形式, 而且加大了心理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 加大了学员的参与程度。在心理剧汇演中, 主要涉及到了学员常见的一些心理困惑, 如恋爱心理问题、个人成长中的挫折应对问题、环境适应问题、战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个人荣誉与军人职责的矛盾问题、士官身份的问题、现实与理想的矛盾问题、意志的磨炼等。校园心理剧将这样的一些矛盾冲突通过舞台的形式呈现出来, 唤起所有参演人员和观众的共鸣, 并且通过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教会全体学员如何助人与自助。比如《信任》一剧, 把学员在“信任背摔”拓展活动中暴露出来的信任危机问题呈现出来, 引导有同类问题的学员学会改变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挖掘产生心理危机的心理误区, 客观地、正确地看待自己周围的战友, 建立起和谐的战友关系;《我的军校之直面爱情》、《爱情呼啸转移》、《一封未寄出的情书》把士官学员面临的找对象难的压力展现出来, 进而把婚恋问题对士官服役的影响客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引起观众共鸣与思考, 在台上台下的互动中找到不同的解压方法。

二、校园心理剧的实施过程

1. 注重暖身, 把握方向。

暖身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个技巧。暖身阶段包括一些演出前所必需的准备活动, 包括指导者的准备、建立团体的信任感和凝聚力、确定团体的主题、选出主角以及帮助主角尽快投入到演出中等。心理剧的编排进入暖身阶段:发动在校所有新老学员队学员发掘发生在身边的事件, 并把它编写成情景心理剧。期间召开三次学员座谈会, 为学员答疑解惑, 厘清心理剧、校园心理剧的概念及校园心理剧的功能作用。

2. 审定剧本, 辅导排练。

一是审定校园心理剧本。以学员 (战士) 所经历过的心理转变和心理冲突较大的事件为素材是心理剧本内容的核心要求。为确保主题不偏, 审阅剧本是关键。对此, 我们组成剧本审定小组, 对交上来的剧本逐一审阅, 对不符合要求的剧本推倒重写。这个过程也是与学员讨论问题, 解决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讨论中教员遵循不建议、不分析的原则, 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二是实行排练、验收、彩排、展演全过程的指导。剧本确定后, 表演就是关键。为了确保演出效果, 我们组成辅导团队, 深入学员队, 帮助建立团体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帮助主角尽快投入到演出中。

3. 分享讨论, 点评关键。

校园心理剧演出结束后, 学员们的分享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因为它是校园心理剧发挥作用的关键, 这一环节是在课堂上实现的。在课堂上, 学员们把经过一至两天沉淀的感悟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与大家分享, 学员们互相讨论、借鉴, 教员做最后点评, 引导学员完善自我。

三、对校园心理剧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开展校园心理剧编演教学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探索, 为了能够使这次尝试获得成功、积累经验, 我们组织了一个以专业心理教员为主体的教员辅导团队对学员进行全程陪伴、指导。终于, 功夫不负有心人, 校园心理剧的展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有参与者在这个实践过程中, 获得了心灵的成长,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回顾校园心理剧编演的整个活动, 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 鼓励每一位学员参与到校园心理剧的编演活动中。

校园心理剧是一个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因此我们给全校学员队布置了任务, 要求各学员队学员努力挖掘自己身边发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管理、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冲突事件进行编演。由于内容取自学员的生活, 形式生动活泼, 学员的参与性、互动性强, 进而激发学员关注身边生活的体验, 关注自我心灵的成长。

2. 专业心理教员从第一时间介入, 保证校园心理剧的科学开展。

对于学员来讲, 校园心理剧是一个新生事物, 为了使校园心理剧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除了在理论上澄清有关的问题以外, 我们还在过程中进行全程陪伴, 包括剧本选题、剧本编写、剧本审定、排演的整个过程, 专业心理教员全程参与, 为学员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启发学员思考, 找出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

3. 不要过于苛求专业内涵, 关注它的现实意义。

校园心理剧和以往心理治疗领域中的心理剧不是一回事。校园心理剧面对的是普遍性问题, 而心理剧关注的是个别问题;校园心理剧强调的是使学员学会应对方式, 而心理治疗当中的心理剧则更关注心理障碍的解除。虽然对校园心理剧的理解最初是来源于心理剧, 但我们在运用过程中应摆脱原有概念的束缚, 关注如何通过校园心理剧来达到学员心理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健全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4. 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注重发展性问题的引导。

通常一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就想到问题。但事实上, 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是实现其积极目标———塑造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优化心理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发展性问题的关注, 校园心理剧必须是基于学员寻求自我完善、追求自我提升、塑造健全人格的发展性需要。为此, 我们把主题教育活动融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中, 使得校园心理剧更具思想性, 更具士官特色。

总之, 我们对校园心理剧的探索与实践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它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的探索之路还有很长。我们将以开放、协作、接纳的态度, 汲取养分, 不断创新、修正。帮助学员在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优化心理素质、促进人格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目标中触动心灵、育魂理心。

摘要:校园心理剧是一种发展性团体辅导方式, 通过生动的演出活动形式, 促进成长中的青年学员的认知学习、情绪表达、情感培育, 协调知、情、意的内在心理需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把课堂理论讲授与学员自身心理体验相结合, 对校园心理剧这一寓教于剧的心理教育新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把校园心理剧用于团体心理咨询, 不仅丰富了咨询活动的形式, 而且加大了心理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 加大了学员的参与程度。在心理剧汇演中, 主要涉及到了学员常见的一些心理困惑, 如恋爱心理问题、个人成长中的挫折应对问题、环境适应问题、战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个人荣誉与军人职责的矛盾问题、士官身份的问题、现实与理想的矛盾问题、意志的磨炼等。校园心理剧将这样的一些矛盾冲突通过舞台的形式呈现出来, 唤起所有参演人员和观众的共鸣, 并且通过这些心理问题的解决教会全体学员如何助人与自助。

校园心理剧剧本 篇5

演员:4个学生,1个母亲(可反串),一个旁白 道具:存钱罐,桌子,音乐(周华健的朋友高潮)

旁白: 提起朋友,心头便会涌动起亲切情谊的感觉和暖流,但总说不清“朋友”一词蕴藏了多少或深或浅的含义,也道不明朋友之间凝聚了何种割不断的情感。朋友总是建立在交往中、爱好中和利益关系里。人的相识、相投、相知、相信和相处之间,所存有的那一份关爱,那一份慰藉,都得益于人的友谊之中,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郝昆霍和他朋友之间的故事。

第一幕:失去朋友

地点:教室。

(郝昆霍刚迈出办公室,见三人背影,举手要打招呼,三人背影闪进教室里。郝昆霍快步走向教室,刚要踏进教室,忽然停住脚步,贴墙倾听。)

小侃:哎呀,又考不及格了,真丢脸。

小卜:这么笨的人还配当我们的朋友?从今天起,我不会和他做朋友了,你们呢?

小启:我也觉得丢脸,我看我们还是趁早开溜,省得待会又缠著我们。

小侃、小卜:快!

(三人收拾完书包离开教室,见郝昆霍,尴尬相视一笑。)

倒退几步三人齐说:“嘿嘿,不好意思,我们今天有点事,先走了。”(转身跑下。)

(郝昆霍低著头,没说话,表情沮丧。)

第二幕:妈妈的鼓励

地点:郝昆霍家

郝昆霍(捧著考卷,愁眉苦脸,一只手托著脑袋):唉,我天生就笨,反正就是这块料了,没有朋友也是活该。

(换只手托著脑袋):平常他们总帮我,少了他们,我多孤单啊,连自己的朋友都看不起自己了,还有谁看得起我啊?我该怎么办啊?

(趴下,哭泣。)

郝母(走进房间,手扶孩子的肩膀):咋滴啦,儿子?

郝昆霍(抬头,手擦泪):没„„没什么?

郝母:有什么事说出来,心里会舒服,是不是今天没考好呀?

郝昆霍摇头。

郝母:那有什么事呢?你一向是个快乐的孩子,今天这样,肯定有事,你说说,妈来帮帮你。

郝昆霍点点头(嗯),低声说:妈妈,我今天又考不及格了,我是不是真的很笨,他们都不和我作朋友了,我真的很笨,妈妈.......。(扑进妈妈怀里,放声大哭。)

郝母:孩子,最近你身体一直不好,没考好,妈妈不怪你,我想老师也不会怪你,可你的朋友不和你作朋友,你就要动动脑子了,如果妈妈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会像你一样不好受,但你已经长大了,妈妈相信你有办法解决好这件事,用心想一想,该怎么办,你的朋友一定会和你重归于好的。(吻了一下孩子的脸颊)妈妈该去干活了,你先自己想想办法。加油!

郝昆霍:那妈你先忙去吧。

郝母:嗯,儿子加油!

郝昆霍:哎呀,我该怎么办呢?我告诉老师去(灵机一动的感觉),让老师教育他们。谁叫他们和同学不团结,哼。(转身取了书包,打开课本,刚要做作业)不行,让老师知道了,他们肯定知道是我告的状,还不被气死,我更别想和他们做朋友。

要不我向他们家长告状,不好不好,家长也会骂他们。

我打个电话给他们吧,让他们接受我这个朋友。(拿起电话,拨了几个键。停住。)人家现在都不把我当朋友了,我打电话过去,人家还不照样不把我当回事。

(从椅子上站起来,在房间里绕圈)啊...我该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房间外传来电视对白画外音:科长,收下吧。这是孝敬您老人家的。

哎呀,别那么客气嘛,这事好办啊!)

(抬头看见架子上的储蓄罐,扑上前,双手搭著。)哈,我怎么没想到呢,对呀,这事情好办,妈妈说过礼多人不怪,我就不信,有了这礼,他们会不把我当朋友,哼,就怎么办。

高兴地哼起歌。

第三幕:千金难买的朋友

地点:教室里

小侃、小卜、小启正在做游戏(可斗地主)。

郝昆霍(走上前,从裤袋里掏出一张十元钞票,递过去):小卜,我„„我„„比较笨,这钱送给你,以后如果你们需要什么,我用零花钱帮你们买,好吗?我们还做朋友吧,行吗?

小卜(接过钱,看了看):这„„

郝昆霍(转身把另两张十元分别递给小侃和小启):这是给你的„„这是给你的,我们还做朋友吧„„

(二人接过钱,互相看了看)

小启低声对小卜:喂,怎么样,都给我们钱了,不和他做朋友,太不讲义气了嚎。

小卜(贴小启耳边):是嚎。

(小卜、小启把钱收进口袋里。和郝昆霍勾肩搭背):我们那还是好朋友。放学一起吃麻辣烫去。

(小侃一手抓著钱,犹豫):这钱?我到底收不收啊。(招手示意):喂,都回来。郝昆霍,这钱我不要。

郝昆霍:你„„你„„?

小侃:郝昆霍,这钱我不会收的。

小卜和小启:你傻幺,他都给你了,收下吧。好朋友送的,有什么不能收的。

小侃:郝昆霍,这钱我不能收,我还当你是朋友。

郝昆霍:要不,我再给你们十块,好不好?

小侃:郝昆霍,对不起,昨天是我错了。老师说过的,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我们几个因为你学习不好就不把你当朋友,这本来就不对。今天如果收你的钱,就更不能叫朋友了。郝昆霍,这钱,我不能收。(把钱递回去)

郝昆霍(伸手推开钱):不,真的是我送你们的。我昨天想了好久,我知道你们不会不收我的钱的。千金难买是朋友啊。

小卜和小启附和著:收下吧,我们不都是朋友吗,还计较这些干吗呀。

小侃:不,是朋友就不能收。昨天我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告诉我,朋友就是在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帮助自己的人。郝昆霍,我们都是朋友,从今天下午放学,我们就一块学习,我来帮你,你一定能够考好的。这钱,你拿回去吧!(神情严肃地双手把钱交到郝昆霍的手中。)你刚才说的话不对,不是千金难买是朋友,但有句话叫“千里难寻是朋友”,只要我们互相帮助,我们就是好朋友,收下这钱,我们就是好朋友,来吧。你们呢?还当郝昆霍是朋友吗?

小卜和小启(互相对视了一会儿):对,朋友就要互相帮助,郝昆霍,这钱我们也不要了,我们一定会帮你把成绩提上去的。(上前拍著郝昆霍的肩)

郝昆霍(双手捧著钱,望著三个伙伴):谢谢,你们真是我的好朋友。

音乐起: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 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 还有痛 还要走 还有我.......郝母(走上前,摸著儿子的头):孩子,看,你自己想办法,再次拥有了朋友,他们是你千金难买的好朋友啊,你可要努力,不要辜负了朋友啊。

四人手牵手,骄傲地说:对,我们都是好朋友,千金难买的朋友。旁白:从这以后,小侃,小卜,小启三人一起解决郝昆霍学习上的困难,最终帮助他成为班级里的前几名,4个人的友谊在不断的学习交流过程中变得更加深厚。同学们故事讲完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和身边的朋友多一些沟通和交流来增进相互的了解呢,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吧。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再析 篇6

关键词:心理剧;校园心理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060-02

我国的中小学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已有十年,并已受到广大中小学的欢迎。提起校园心理剧,人们想到的就是一幕一幕的剧,只不过其内容所反映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其实这不仅不是校园心理剧的全部,甚至连主要形式都不是。2009年5月,中央文明办在长春召开了全国现场会,推广了长春市开展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的经验。在实践中我们感到,要发挥校园心理剧的作用。就要明确以下几个对于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校园心理剧活动的界定

实际上,校园心理剧是借鉴了心理剧(Psychodrama)这一团体治疗方法中的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技术在中小学所开展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完整地称为“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其他称呼方式皆为这一叫法的简称。

为了有利于在中小学进行操作,我们为中小学校心理剧活动下了一个描述性定义:是由学生、教师及有关人员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解决方式在一定的场所和群体中进行表演和讨论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是由学生、教师或学生与教师及有关人员共同针对有关的心理问题去选取主题、编写剧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级内或专门场所进行表演。并对心理问题和解决方式进行分享讨论。

二、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参与者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参与者为学生、教师、家长及有关人员。

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是校园心理剧活动的一个特点。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园心理剧所反映的心理问题一定要贴近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实际,即问题要有针对性,还要做到坚持以学生为主来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实施整个过程。

校园心理剧活动具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在确定校园心理剧活动主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和困惑的问题,找准共性问题去编演。在校园心理剧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或和学生一道寻找恰当的解决心理问题的应对方式,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布置写观后感,拓展活动效果。学生年龄越低,教师的指导作用越重要

家长对孩子心理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家庭。在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的过程中,要让家长尽可能地参与其中。在参与校园心理剧活动过程中,家长通过换位思考,感受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感情。通过这样的参与,家长在了解孩子心理、为孩子提供有效心理帮助的同时,家长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观念也同样得到更新。

三、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内容

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内容包含学生发展中的心理问题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也叫应对方式)两个方面。

学生的心理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障碍性问题。它需要专门机构进行心理治疗,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等,中小学生出现这类问题的比例很小;另一类是发展性问题,这是伴随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而出现的,主要是围绕着学业成就、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三个方面产生的各种心理挫折和不适应。后一类问题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即为孩子的成长。

校园心理剧活动要发挥预防性作用,所呈现出的心理问题是各个年龄阶段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发展性问题,而不是需要专门矫治的障碍性问题。

四、校园心理剧活动的过程

校园心理剧活动的过程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所有参与者共享讨论三个环节构成:1.明确问题:展现出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所感受到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典型心理问题(非极端问题)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2.解决问题:展现出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应对方式,即对所发生的心理问题如何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策略上进行调节。应对方式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展现,也可以通过言语表达(包括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的形式来展现。3.分享讨论:校园心理剧的所有参与者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感悟,相互分享经验,分享心理剧对他们各自生活的影响。心理教师或有关人员要进行引导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解决这一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学会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进行心理调节。这一部分是校园心理剧对所有参与者产生影响的关键,对很多参与者来讲,前两个部分只是观察和了解他人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式,而这一部分则直接关系到自身所感受到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式。参与者在共享讨论中发表感受时主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身是否有类似的心理问题体验;二是自己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的及应该怎样处理这类问题。发表感受可用书面形式来进行,参与者讨论要遵循不分析、不建议、不提问三个原则,特别注意防止的是不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剧情和剧中的角色进行评价,或只是发表空泛的议论。

五、校园心理剧活动的作用

校园心理剧作为中小学心理建康教育活动之一,其作用首先是能够促进中小学心理建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它的教育优势在于:一是为学生提供心理互助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心理互助和自助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二是使所有参与者(包括家长和教师等人)通过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意识到有关的心理问题极其解决的重要性,学会解決各种心理问题。

六、校园心理剧活动发挥作用的主要场合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发挥作用的主要场合有心理课、班(团队)会、家长会与家长学校等。

校园心理剧在不同场合的对象与作用(目标、效果)是不同的:在心理课、班(团队)会上主要是预防这一年龄阶段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在学生中的普遍性心理问题;在家长会与家长学校及有家长参加的班(团队)会上主要是使家长了解孩子合理的心理需要与调整家长不合理的观念与行为。

校园心理剧必须与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它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校园心理剧活动能够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班(团队)会和家长会或家长学校等常规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活动内容的针对性、活动效果的实效性和活动对象的广泛性。

发挥校园心理剧活动作用的具体做法为:第一,结合心理课的教学目标,推进校园心理剧活动在课堂上的使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了解其共同的年龄心理特征,预防某些心理问题的发生,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使用校园心理剧有助于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意识到形成合理的需要、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掌握相应的心理应对方式和行为策略,从而能够自觉地进行心理调节。第二,结合班(团队)会的教育目标,推进校园心理剧活动在班会中的使用。班会通常用于解决班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校园心理剧恰好能够形象地呈现班级同学所存在问题及其产生的心理过程,并通过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打破了一般班会的言语式、灌输式、结论式等模式,增强了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结合家校合作目标,推进校园心理剧在家长会上的使用。把校园心理剧,特别是反映亲子关系的心理剧作为亲子沟通与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家长会或家长学校中演出并组织家长进行讨论,能促使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了解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同时,在活动中实现了家校配合,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达到了双方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浅谈校园心理剧 篇7

1. 校园心理剧的由来及发展

心理剧 (psychodrama) 是一种团体心理咨询和集体心理治疗的形式, 最初是由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 (Moreno) 于1919年创立。莫雷诺用两个希腊字“心灵” (psycho) 与“演剧” (drama) 来命名心理剧, 并为心理剧做了如下的定义:以戏剧的方法探索“真实”的一门科学, 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及隐秘世界。布拉特纳 (Blatner, 2000) 指出, 心理剧的各种治疗技术不但可以作为一种团体治疗方式, 也可以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治疗和教育手段。校园心理剧是指在校园环境中,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发地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再现出来, 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校园心理剧的结构

校园心理剧的构成要素包括人物、内容与活动的环境三方面。校园心理剧的人物主要有四种角色:心理辅导老师、当事人、参与者和观众。校园心理剧的内容往往是当事人的内心困惑和冲突, 也可以是学生中常见的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情绪管理问题等。

3. 校园心理剧的过程

校园心理剧的过程有准备、治疗与结束三阶段。其中, 校园心理剧的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暖身、演出与演出后的分享阶段。

二、校园心理剧的理论基础

1. 校园心理剧的功能

校园心理剧可以帮助学生们适当宣泄内心情绪。通过交流、体验和反思, 使学生得到心智的发展,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

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 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调节自我,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开展校园心理剧应注意的问题

1. 校园心理剧的内容应关注普遍性问题

校园心理剧是一种团体辅导形式, 它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内在成长需要, 要让每一名生活在校园中的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受益。校园心理剧和心理剧的共同点是都使用戏剧作为媒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二者确实不是一回事, 他们有着显著的不同。我们必须明确校园心理剧面对的是普遍性问题, 而原来心理治疗当中的心理剧关注的是个别问题;校园心理剧强调的是使学生学会应对方式, 而后者则更加关注患者心理障碍的解除。

2. 不仅要展现问题, 更要强化问题解决策略的引导

校园心理剧不仅要反映校园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表达学生的心声, 宣泄一下不满情绪, 寻求共鸣和理解。更应该使人受到启发, 使人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相应的问题。并且, 要注重方式的可操作性。此外, 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 是一种发展性教育。校园心理剧必须基于学生寻求自我完善、追求自我提升、塑造健全人格的发展性需要, 从这个角度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是我们今后探索和发展的方向。

3. 不仅要关注台上演员, 也要关注台下观众

在校园心理剧的演出过程中, 现场的学生观众也在思考剧情的发展, 也会追随剧中的主角内心的矛盾冲突, 体会自己的内心体验。在演出结束时, 他们还能够提供反馈, 认同剧中角色的行为。校园心理剧的排演必须达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参与排演者内心的感悟和体验, 二是观众的感悟和体验, 特别是让他们看到问题的同时, 更要看到如何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4. 心理剧要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相结合

冷思小学校园心理剧热潮 篇8

开展小学校园心理剧比赛,组织校园心理剧汇报演出,编写校园心理剧教材,成立校园心理剧演出小组……当下,校园心理剧已成为小学广泛运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比赛、汇报表演背后却隐存着诸多问题:注重校园心理剧汇报“演出”的效果,忽视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宗旨;注重表演过程的华丽彩排,忽视小学生自然的情境表达;注重剧本的翔实编写,忽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经验和创造力发挥;注重表演道具、装饰的配置,忽视了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主题的体验、分享、交流;注重演出现场的终结性反馈,忽视了过程中促进小学生体验、成长的发展性评估;注重选拔语言、表演能力强的少部分优秀学生,忽视多数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注重综合运用这一新颖的辅导形式,忽视了合格心理剧辅导教师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和条件……

对前述种种实然状态进行深入反思,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在于很多小学只是将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备受追捧的“新”剧,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忘记了开展校园心理剧的根本目的,误解了心理剧的本质初衷。甚至有老师将心理剧与儿童戏剧、小品、情景剧等同,以华丽的形式掩盖了心理剧、校园心理剧的本来面目及其最初的核心理念和实质的教育功能,也就是说,当下小学校园心理剧走“新”不走“心”。

二、小学校园心理剧的“应然”:从“心”开始,回归心理剧

若想让上述问题得到根本改观,笔者认为需从对“新”剧的追捧回归到对莫雷诺最初创立“心”剧的初衷和理念,正确定位开展校园心理剧的根本目的,同时尊重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明确小学校园心理剧需从核心理念、教育形式和辅导技术上均体现回归心理剧本质的具体目标。

1.心理剧

心理剧(psychodrama)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莫雷诺(1889—1974)于1919年首次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一门采用戏剧方法探索‘真理’的科学”[1]。作为一种团体治疗方式,心理剧以自发性、创造力、会心等核心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行动的方法,在导演的带领下,运用不同的技术[2],经历不同的阶段[3],通过即兴演出让当事人创造性地自发解决和思考自己的问题。

莫雷诺创造心理剧的最初灵感来源是童年时期与伙伴们一起玩的角色扮演游戏,以及其在大学期间与孩子们的接触。莫雷诺发现传统的舞台表演因为受到预定剧情和固定台词的束缚,表演者无法自主发挥,以至舞台表演与剧作家的创作貌合神离,才开始了自发性戏剧的实验,这是心理剧的开端。[4]莫雷诺曾说:“心理剧可以用于探索、预防、诊断、教育和精神病治疗。”心理剧没有固定的剧本,不需要孩子提前背诵剧情和文字,只需他们在真实情况下自然地表达自己;心理剧是在安全的环境中,让孩子释放自己的过程,道具是配合其身体行动进而表达自我的工具;心理剧表演是表演、观看、分享、讨论和成长的过程。

2.校园心理剧

受莫雷诺心理剧理论的启发,校园心理剧在我国应运而生。[4]校园心理剧继承了心理剧的技术、构成要素和阶段安排。同时,在理念、剧本、表演形式、角色等方面进行了本土化的改变,是一种以教育和预防为主要功能的学校团体辅导方式。

在我国,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式的实践工作是从2000年之后从高校开始向中小学逐渐推广和普及的,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校园心理剧呈现出下列趋势:涉及的问题涵盖了人际关系问题、心理素质问题、个性塑造问题、行为成瘾问题等;实践形式从单一的心理剧表演延伸到与课程结合,与学校管理结合,与主题班会结合,与学生培训相结合,与其他心理辅导教育形式结合;在功能上,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延伸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校内影响渗透到家校合作以及学生家庭中。有的学校还以校本课程的形式针对性地研究校园心理剧,并成立了校园心理剧小组。

在实践中,校园心理剧在心理剧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发展并表现出以下特点:在场所上,相对开放,观众基本没有限制;在演出过程中,有现成的剧本,需特定的灯光和音乐提升效果,自发性和创造性较低;在演员的选择上,主角不一定是来访者,而是选择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学生;[5]在形式上,多以学校汇报演出和校园比赛为主。

3.小学校园心理剧

小学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专业的教育,有其独特的内涵,以“奠基性”和“方向性”为主要特性。[6]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小学阶段的内容、形式、方法也呈现出与其他学段所不同的独特性并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鉴于此,笔者认为首先应明确校园心理剧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即小学校园心理剧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特有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小学校园心理剧不是非专业的小品情景剧,不是编排多次的华丽表演,不是仅供少数优秀学生使用的表现形式,不是没有分享交流的“一次性”视听教育。而是以心理剧(而非小品、戏剧、情景剧)为原型,以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为根本宗旨,以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本原则,以表达体验、观看交流、分享讨论、自我成长为主要目标,以小学生个性及行为特点的自发性和创造力表达为主要内容,以角色扮演为主要技术,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组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一种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基于上述对小学校园心理剧的定位,从根本上解决前述小学校园心理剧诸多现实问题的一个可能思路在于:在小学开展校园心理剧,需要重新回归莫雷诺创设心理剧的初衷。具体来说,这种回归体现为如下三点:回归“自发性”、“创造力”的核心理念,提升小学生的心理能力;回归自然情景下的教育形式,适应小学生的兴趣需要;回归真实体验下的辅导技术,促进小学生的理解想象。

三、小学校园心理剧:如何从应然走向“新实然”

将心理剧引入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这一本土“化”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能将这一“舶来品”直接照搬,而是要在认真审视小学教育的教育功能、教育条件、实际需求以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地改变。

1.视角:从心理问题转向积极心理品质

对于小学生而言,多数学生较少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并且由于认知水平的发展,对个体一般的心理问题也很少会有深刻的体察或受到严重的困扰。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小学校园心理剧可以打破之前的“问题思维”倾向,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进行干预、选材和表演,将校园心理剧关注于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心理潜能的发挥而不仅仅是“心理问题”的解决。好学校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成为高效的终生学习者[7],作为一个高效的终身学习者,他所应具备的心理能力不仅仅是问题的解决,而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心理潜能。在小学心理剧的实践中,立足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可以起到对心理问题的预防作用,同时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也会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2.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和发展性原则

心理剧的表演是从心理咨询的角度为所有参与者服务,在小学开展心理剧的最根本目的还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发展。在心理剧开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及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并贯穿心理剧始终。小学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其非常容易被心理剧这种动态的表演形式所吸引而忽视了心理剧中“生成性体验”的价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小学生从关注心理剧的表演形式回归到自身体验并联系自身经验思考其背后的问题。

坚持发展性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另一体现,同时也是突出心理剧教育功能的一个指引方向。在小学开展的心理剧对学生应有引导和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小学生,其思维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对于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都有限,坚持发展性原则可以时刻提醒指导教师以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为活动原则,避免某些学校和教师将心理剧的重点放在剧本编写和形式化表演上,而忽视了学生在生成性的表演中应获得的成长。

3.形式:与学校常规教育形式相结合

在小学校园里,若要单纯地以心理剧的形式开展团体辅导,并保留心理剧自发性与创造力的核心理念,这对于小学生以及指导教师而言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小学生自身经验、思维水平、自控能力、个性品质等身心发展都处于较低水平并且不稳定,让其自发性地完成心理剧的表演,具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在形式上,学校日常的心理剧表演可以和校园内一些常规的教育形式相结合来开展。

小学校园开展心理剧在关注其心理辅导作用的同时,也希望其教育功能最大化。心理剧依附于学校常规的教育形式,是促使心理剧在小学得以推广的方式之一。例如,将心理剧与课程结合,与主题班会结合,与家长会结合,与校园活动日结合等等。这些多样的形式在丰富校园心理剧的同时,也强化了学校以及师生对校园心理剧的关注和重视。

4.资源:增强师资培训和场地建设

心理剧需要专门的场所和专业的导演,在小学,我们不能因为没有这些资源而“偷工减料”。在师资上,首先应落实学校配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一要求。其次,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参加专门的心理剧学习、培训和体验。虽然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但至少要学习短期的课程,没有心理剧体验经验的教师不应盲目带领学生表演心理剧。同时,为弥补师资力量的薄弱,有条件的学区可以进行院校合作、教师联盟、成立“心理剧教师研讨小组”,贡献集体的智慧。

在场地上,学校应为心理剧表演提供专门的场所,不一定要造价很高,但要有表演的舞台,这是帮助表演者自发性发挥真实表演的硬件设备。同时,学校设立专门的场所来开展心理剧,这已经在学生心目中发挥了应有的专业心理辅导效应。

尽管在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将心理剧本土化有种种困难、挑战,尤其是受到师资、场所等资源限制。同时作为小学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小学校园心理剧的开展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真实教育时空下复杂、多元的教育目的。但这一切都不是将小学校园心理剧异化为“比赛”、“表演”甚至“走秀”的借口。小学校园心理剧若想发挥其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必然要回归到心理剧最初的自发性和创造性的核心概念,回归到心理剧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的以人为本和发展性本质上来。

参考文献

[1]威尔金斯.心理剧[M].柳岚心,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5.

[2]黄艳.心理剧治疗的理论与实践[D].烟台:鲁东大学,2006:45-55.

[3]龚鉥.心理戏剧[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6):349-352.

[4]高思刚.中小学校园心理剧[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9,7.

[5]徐素梅.校园心理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8(35):93.

[6]刘慧.关于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3.

校园心理剧实践 篇9

一、校园心理剧的涵义及特点

心理剧是由美国心理治疗专家莫雷诺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是心理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它以戏剧艺术为表现形式, 通过人们扮演某种角色, 呈现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与冲突, 进而释放内心压力与情绪、改善认知, 达到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目的[1]。心理剧既能让表演者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又能让观看者获得心理的改善和心灵的净化。心理剧以其自创性、参与性、体验性、启发性和回味性的特点, 开始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心理治疗方法, 被各个领域广泛运用, 在心理治疗、人力资源管理、家庭治疗、学校教育等方面日益得到推广和运用。

1.校园心理剧的概念

校园心理剧是在心理剧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它是表演者通过扮演一定角色来呈现他们在校园内发生的各种典型的心理行为问题, 从而使全体参与者受到启发教育的一种富有成效和极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具体地说, 就是学生把生活、学习、交往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烦恼、心理冲突及认知、解决方式等, 编成“小剧本”的形式,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表演, 其中融入心理老师辅导的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技巧, 在表演过程中体验自己心理的细微变化, 进而达到宣泄负面情绪、释放压力和领悟道理的目的, 从而使学生获得心理成长。在学生从中受到心灵启迪的同时, 还能够增进同学间的情谊, 融洽人际关系。并根据剧情需要与台下观看者互动交流, 表演结束后心理老师还要组织大家一起分享感受。所以, 校园心理剧不是单纯的背台词式的戏剧表演, 而是表演者和观看者共同心理成长的过程。

2.校园心理剧特点

(1) 校园心理剧的教育性。校园心理剧不是普通的戏剧或文艺表演, 是学生在校园环境下,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身边的人和事, 通过亲身体验和心灵感悟, 提高其认知水平、情绪控制能力, 实现个体社会化、形成正确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 所以校园心理剧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的。其一, 校园心理剧是面向学生自身的。尽管产生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多, 但是, 校园心理剧要求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去反思,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 表演者在编、导、演的过程中, 以实际生活中人物的口吻和行为方式坦诚说出真实的想法, 呈现遇到的实际问题, 阐释内心的真实困惑, 并最终获得指导和帮助。观看者通过观看、参与、体验活动, 使自己领悟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实质, 纠正认识上的偏差,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其二, 校园心理剧的选材内容都是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原型,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 校园心理剧的主体性。校园心理剧是由学生自主选择题材, 并全部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学生选择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作为剧本题材。学生编剧把所选事例进行意义提炼, 用符合学生心理和语言特点的表现形式, 编成蕴含“大道理”的凸显心理冲突的引人入胜的心理剧本。在排练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表现剧本的教育意义, 每个表演者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每个表演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对剧本进行修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校园心理剧成为了学生们“演的是自己身边的事, 说的是自己心中想说的话, 解决的更是自己急待解决的事”的一种有效途径[2]。

(3) 校园心理剧的开放性。在校园心理剧的表演中, 表演者与观看者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 根据剧情需要与台下观看者互动交流, 甚至即兴客串表演等, 尤其在反映亲子关系的校园心理剧方面, 台下的家长经常被叫到台上参与表演。表演结束后心理老师还要组织所有参与者一起分享感受, 表演者与观看者的对话交流、分享理解、沟通合作, 宣泄了负性情绪, 树立了正确意识, 从而达到了表演者与观看者在心态上的开放、思想上的开放, 实现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

校园心理剧进入我国虽然时间很短, 但它以独特的教育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信任, 打破了传统教育的言语灌输式、结论式模式, 形式生动形象, 直观具体, 通过情感体验、内心感悟的方式, 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针对性、参与性、教育性、互动性强,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 在体验中获得感悟, 达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同时, 家长参与互动也使得校园心理剧成为家长及社会了解孩子正常心理需求的重要载体, 校园心理剧生动形象的形式容易打动家长的心灵, 促使他们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 因此校园心理剧迅速成为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校园心理剧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的重要作用

目前, 课堂教育仍然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用传统灌输的教育方式传授政治信仰和思想观念, 德育模式固化, 教育方式单一, 这种脱离中学生实际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思想政治课、班会、升旗仪式成为例行公事, 这些都不利于其养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行为品质。所以, 当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重在把学生当作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 把要求遵守的社会道德准则用灌输、说教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导致学生对教育要求的抵制, 这就很难内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失效。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 学生通过参与教师创设的情境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获得了充分的体验、感悟、交流和分享, 这种教育是以尊重学生内心需求为出发点,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形式新颖多样, 但由于心理老师没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引导, 所以发挥的教育作用较弱。因此,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设置、尊重表达及重视学生个体的体验和感悟的优势与思想道德教育侧重“价值引导”结合起来, 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疏导相融合, 创设德育与心育相结合的新模式, 是现代社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模式。其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形式———校园心理剧就是这种科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它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十分突出。

1. 校园心理剧内容来自学生校园实际生活, 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特别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从而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

校园心理剧把课堂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搬上了舞台, 题材来自学生的校园生活,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及工作实际, 反映的都是诸如诚信、自信、人际交往等常见的问题, 这些特别能触动学生内心, 能让所有参与者由衷地有所感悟。校园心理剧展示了学生实际生活中某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发展及解决过程, 表现出来的问题会让学生有熟悉的亲切感,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充分发挥他们主体性的体验式、感悟式的自育模式。学生们自己就是演员, 用他们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反映学生内心冲突和情绪波动, 广大学生特别愿意参与, 也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接受教育, 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顽强的道德意志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由于受年龄和认识发展水平的限制, 还没有形成过多关注自己心理过程的行为习惯, 并且即便关注也是自我反省能力比较差。校园心理剧表演时, 再现了学生身边的具体情境, 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和唤醒学生更多的自我反思, 起到了对学生们进行自我教育的效果。校园心理剧的观看者, 也是处于积极主动接受、愉悦的心理状态, 剧中的情节发展、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让观看者们学会了换位思考, 真正起到了教育与反省作用。

2.校园心理剧促进当前典型问题的解决、学生有更深切的心理体验、利于学生自我成长, 从而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

在实践中,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 但常常因为没能真正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 很难打开学生的内心, 而心理剧恰好能够呈现班级学生所存在的行为问题产生的心理过程, 呈现学生的内心困惑与冲突, 引发学生真正地进行思考, 体验深刻、感悟性强, 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 更能真正地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校园心理剧反映的内容不仅代表的是一个个体, 更代表的是一类人, 它解决的是学生群体中当前普遍存在的典型心理行为问题。使得很多学生在整个表演和观看过程中有许多直接学习的机会, 既增强了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又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省能力和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 是教师帮助学生改变认识、调控情绪、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

3.校园心理剧影响范围更广泛, 同时也利于亲子关系的改善, 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更具广泛性

校园心理剧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 它所辅导的对象不仅是参与表演的表演者, 也包括现场观看的所有观看者, 老师、学生和家长共同观看、共同反思和讨论。校园心理剧是将家庭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有效途径, 它填补了以往缺乏家长共同来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局限。校园心理剧为家长和孩子搭建起了一个平台, 通过把日常生活中亲子关系中比较严重的问题, 如学习、早恋、交往等问题以校园心理剧的方式真实地表演出来, 从而使得家长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学生也才能真切感受到家长的良苦用心, 这样, 学生才能设身处地理解家长, 家长才能真正地替孩子着想, 亲子关系才能变得融洽, 同时能给表演者和观看者提供更多看问题的角度, 促使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更多的思考。

校园心理剧通过主角的舞台表演以及与更多学生分享成长体验, 间接地从他人处理应对问题中获得替代性经验, 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实现了从补救性被动教育向预防性主动教育的转化, 所以校园心理剧实现了多元化功能, 加强了学生之间尤其是师生间、家长与学生间的积极沟通, 使教育对象更具广泛性, 辅导面更具广泛性。

参考文献

[1]庄建东.校园心理剧特征探析.文化艺术研究, 2010 (12) .

[2]刘玉新.校园心理剧模式的创新性实践研究.现代教育科学, 2011 (5) .

[3]周国韬.中小学校园心理探析.现代教育科学, 2007 (4) .

校园心理剧实践 篇10

校园心理剧是一种以类似话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知识, 传播心理健康理念, 为学生提供一种发现、思考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自2013 年开始, 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提高学生心理自助与互助能力, 于每年5 月定期举办心理剧比赛。校园心理剧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爱情、亲情等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 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 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校园心理剧开展的实际情况

在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 为了了解我院学生关于校园心理剧的相关问题, 心理辅导站面向全院学生进行经济与管理学院校园心理剧问卷调查, 发放调查问卷500 份, 回收有效问卷461 份, 有效问卷率为92.2%。

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学生群体中, 女生占总人数的74%, 其中会计类专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完成调查问卷所占比例较其他专业明显数量多。有96.6%的学生表示会在心理剧活动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及想法。同时,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 我们在问卷中就学生开展校园心理剧所需的各类资源及指导方面进行了调查, 在心理健康常识专业指导、表演指导、剧本写作指导、经费支持、场地支持等方面中, 学生表示更需要心理健康常识专业指导来开展整个心理剧。最后, 在调查问卷当中, 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 将会积极参与校园心理剧活动。这些数据将有利于我们贴合学生实际举行校园心理剧活动, 大大提高校园心理剧活动对学生群体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三、校园心理剧的活动影响

我院自从2013 年举办校园心理剧以来, 在学生当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这两年来举办心理剧活动的主要内容有:“阳光心灵, 和谐校园”和“我爱我, 心花绽放”。此外, 在2014 年10 月通过由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送达的荣誉证书中获悉, 由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 年5 月份选送的两部参赛作品《脱下面具》、My Friend分别获得广东省高校大学生第五届心理剧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这不仅表明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较为扎实, 同时还体现了各学院既能够按照学校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好常规性工作, 又能够结合学院的工作开展特色活动。

四、校园心理剧的发展思路

1.加大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宣传力度, 根据实际情况与兄弟学院联合开展活动, 以求将校园心理剧从院级活动提升为校级活动,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 通过心理剧的编剧和表演等,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宣传方式上我们将采取线上线下同时开展的方式, 首先在整个学院内进行“地毯式”的宣传, 将活动的宗旨、参与方式以及流程、评比标准和表彰内容一一传达给班级学生。在宣传方面的工作结束后, 我们及时将活动时间及活动地点通知到参赛者, 做好参赛者和承办方的接洽工作, 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2.在心理剧比赛活动过程中, 以学生表演为主, 辅以其他活动形式, 使得主题生动形象, 将“大学生活挫折”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根据比赛内容主题性质的不同, 将活动分为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感情问题、求职问题等模块, 每个模块都选取相应比赛队伍进行演绎。活动主题的多元化、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校园心理剧的开展更具吸引性及可开展性, 同时也给大学生指引了新的方向。

3.宣传方式上重点利用自媒体方式进行宣传, 扩大活动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除此之外, 我们将为每届举办心理剧比赛活动中的优秀的队伍进行专场拍摄, 制作成DV作为留念, 也借此作为日后心理剧活动的参考与借鉴。

摘要:通过对校园心理剧的研究, 分析此项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更对校园心理剧的发展思路提出一些意见, 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影响,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校园心理剧实践 篇11

【关键词】中职生;健全人格;校园心理剧

心理剧又称社会剧,是种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通过扮演某一角色,患者可以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影响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现已被公认为一种有效的集体心理疗法。对于中职生来说,其年龄正处于前与少年后期相接,后与青年中期相接的时期,在身心发展和社会成熟方面处于承前启后,急剧变化,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更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校园心理情景剧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中职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并在体验中获得感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达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而运用心理情景剧研究人格健全问题,必能轻松帮助学生体验并感悟。

一、对于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的相关研究

中职生心理情景剧是校园心理剧的一种,是心理剧在校园里的应用,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是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能使其他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教育。它就是在校园环境中以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发地将生活经历再现出来,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校园心理剧的编排过程向前推进,参与的人在情节中不断地体验和感受各种角色的境遇,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通过与同伴交流分享找出解决方案,最后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表演剧。而通过舞台表演,让更多的观众——中职生从中感受体会,从而给更多的人以启发和教育。

二、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的编创与实践1.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编创的常规性要素

(一)善于挖掘剧本素材,不断丰富中职生心理情景剧

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的剧本素材应来源于实际生活。心理情景剧的编创者要深入学生中间,熟悉学生的生活,剖析校园内外的种种现象,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综合提炼,再根据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编写成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心理情景剧。在编剧创作时还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既可选择中职生共同关心的话题,也可以是某学生个体的独特的问题情境;二是既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实际水平,也要挖掘和发展学生心理潜能;三是既要揭示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要体现对健康人格榜样的正面塑造。

(二)走进心理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力手段

编创出精彩的心理情景剧只依靠中职生课余时间是不够的,不仅因为其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不经组织踏踏实实地编创剧本很难。还因为课余时间教师只能在编创实践中进行指导,因为中职生知识储备不够,必然不能充分理解并掌握心理情景剧编创要领,从而不能编创出好的剧本。所以可以把心理情景剧引进心理课堂,既能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规律,符合心理学科的特点。

2.中职生心理情景剧实施的常规性过程

(一)成立心理剧小组,探讨心理情景剧的素材

在学校中可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具有表演技能和敏锐洞察力的中职生组成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组。小组成员除学习心理学知识外,还可以广泛收集新闻媒体相关报道,走近各类学生中间,了解校园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问题,归纳总结出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类,这样不但确立了校园心理剧创作的素材,同时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反省。

(二)从学校实际出发,完成校园心理剧剧本

心理情景剧是针对某一突出心理问题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为达到教育和辅导的效果,心理剧要体现激烈矛盾斗争,把握主题鲜明单一的原则,尽可能降低表演者的难度,实现教育和治疗的效果。在素材收集的基础上确立校园心理剧的主题,进行高度概括也要尤为注意。对中职生自愿申报心理情景剧主题和剧本要进行初步筛选、评比,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剧本进行精心编排和创作,最终根据内容分别确立环境适应能力、自我认识与评价、情绪的调整和价值辨析等主题,以此得到学生认同和接纳。

结束语

中职生心理情景剧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健全中职生的人格。在形式上,它以戏剧化的角色代替了单向的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取材上,心理剧素材直接捕捉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真实典型事件,有利于将其教育效果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在功能上,心理剧不仅能使参与编排和演出的人得到启发和成长,也能够对更多的观众起到教育和预防作用,让所有看过或参与过情景剧的同学都能引以为鉴。从实践中发现其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更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步培养了中职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为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据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黄辛隐等.校园心理剧研究[M].苏州.第一版;苏州大学出社;2003:7-89.[2]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M].北京.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1-128.

[3]庄建东.校园心理剧特征探析[J].文化艺术研究.2010,(12):112-113.

[4]胡艳玲.校园心理剧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205.

[6]赵玉荣.培养中职学生良好品德的思考[J].重庆与世界.2012,(06).

上一篇:社区青年就业问题下一篇:废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