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建筑

2024-06-27

宏村建筑(共11篇)

宏村建筑 篇1

1 引言

古镇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 村落占地约30hm2, 整个村庄依山伴水, 地势平坦, 村后以连绵的青山作为屏障, 地势逐渐增高, 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 不但抵挡了北风的侵蚀, 更是将外族的入侵、延绵的战火抵挡在了这群山之外, 保护了这座近千年的古镇毫发无损地繁衍、生息至今。宏村从建村至今的八九百年间因为没有受到太大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等的影响所以整个村落的面貌被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也让我们后世见识了宏村在村落规划和建筑上的成就。

宏村村落布局严整、区域划分清晰、水系设计合理;村落中的公共建筑和民居保留了传统徽派建筑的特色。就整个古村落及其中的建筑而言不愧为中国古代村落的一个典范。现就笔者所寻访的古镇宏村的感受, 对宏村的规划和建筑进行浅析。

2 宏村的选址

古镇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 (公元1190~1194年) , 最早名曰“弘村”, 根据《汪氏族谱》记载, 是在清乾隆年间才更为宏村。村中绝大多数村民都是汪姓, 是汪氏族群的聚居之地, 村落距今已有820余年的历史。它背倚黄山余脉, 坐落在群山之中, 常年云雾袅绕, 加上村中的建筑皆是白墙黑瓦, 在南湖的倒影下, 犹如一幅泼墨写意的水墨画, 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宏村的选址属于风水中的“最贵地”。这个“最贵”何以见得?

2.1 地理环境优越

宏村的地理位置优越:在其周边, 东边是东边溪和东山;西边是西溪、黟北古道和石鼓山;北边是黄山的余脉黄堆山、学堂山和雷岗山;南面则是东西两边的溪流汇合所在, 地势平坦, 适宜耕种。形成了四周群山叠嶂, 植被茂密, 中间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势水形。符合了风水学中村东有流水, 村西有长道, 村前有沼池, 村后有丘陵的吉型地, 而且朝向良好, 没有山洪冲击的危险存在。

2.2 水源充足

宏村周边的东、西山峦里的山泉水被很好地引流, 导入村中, 形成了村民们日常生活、灌溉、安防等的用水。宏村的建设者们利用这些天然水源开辟了宏村最为经典的水系布局, 满足了800多年来整个村落的用水需求。在这样一个地理条件优厚、自然环境理想、水源充足的地方建设村落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所以宏村在选址上是非常成功的。

3 宏村的规划

有了优良的基址, 还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造, 聪明的宏村祖先们在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优势的同时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 是当今中国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3.1 整体布局

宏村在整体布局上被誉为“牛形村落”。它的布局以巍峨青翠的雷岗山作为牛首, 山上的参天古木是牛角, 至东向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则犹如庞大的牛的躯体。将山中的泉水引入村中, 蜿蜒的溪流流过村中的家家户户的门前, 这细细的河道被称为“牛肠”, “牛肠”的水行经全村最后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沼后, 再经过过滤, 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为了方便交通, 村民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4座桥, 这4座桥就被比作了4条“牛腿”。这种与众不同的科学的村落水体规划, 不仅为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 还解决了村中的消防用水, 调节了气温, 为村中的住户们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 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3.2 水体规划概况

宏村的选址、布局、严谨规划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个宏村的水体规划是它的最亮点。而说起宏村的水体规划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女人———胡重。她是明朝永乐年间宏村第七十六代祖先汪辛的夫人, 是一位风水先生的女儿。汪辛当时是村子中的族长, 但由于其长期在山西任职, 于是就把一切的家政、族政委托给了夫人全权处理。胡重不负重望, 耗时10年, 完成了宏村水利工程的总体设计, 并带领汪氏宗族全体成员多方筹集资金, 开挖水圳、月沼, 引水入村, 修建汪氏宗祠。在中国的古代, 女性的社会地位远比男性低, 女人的画像就更难被放入祠堂祭拜。能与宗族男性祖先一起供奉在宗祠, 可见在当时宏村的地位有多高。正是这位“巾帼丈夫”———胡重, 设计了宏村的水圳、月沼, 引入活水, 给后人留下了生活便利的、经典的中国古代乡村遗迹。

3.3 水体规划的细节

宏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和设计是相当地精致巧妙, 村内的水系由水圳、月沼、南湖三部分组成, 整个水系按照牛的形象设计, 恰似一头牛。其大致的水体结构为:围绕全村的水圳, 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从村子周围的东西山脉引入的清泉水, 通过这条贯穿全村家家户户门前的水圳流经全村, 蜿蜒曲折, 被称为“牛肠”。水圳的水最后流入村中的“牛胃”月沼, 之后又经过过滤, 流向村外被称为“牛肚”的南湖。并在南湖再次过滤后, 最终流入村外的河流下游。这样精妙的设计使宏村村中水圳中的水始终是干净的活水, 所以即便是今天去宏村, 我们还能看见在那细细的水圳中一群群的小鱼们在水中自由地穿行。如此科学的水系构架, 堪称中国古代村落规划艺术一绝。这也是800年宏村村民们安居乐业的所在。

3.3.1 水圳

水圳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公元1403~1423年) , 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全长1200m, 绕过家家户户, 长年清水不断。宏村人的祖先很会利用自然溪水来做文章, 他们在宏村的上游地浥溪河上拦河建石坝, 用石块砌成数米宽的人工水渠, 利用地势落差, 把一泓青水引入村中。水圳九曲十弯, 穿堂过屋, 经月沼, 最后注入南湖, 出了南湖后, 继续灌农田, 浇果木, 再重新流入濉溪, 滋润得满村清凉, 使静谧的山村有了动感, 创造出了一种良好的宜居环境。这条人工水系, 除了丰富村落景观, 使村落更加灵动, 还有六大功能: (1) 防火; (2) 调节小气候、改善气温和湿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3) 饮用; (4) 洗涤; (5) 灌溉; (6) 发电。

水圳沿途还搭建了许多的小渠踏石, 方便人们洗涤、取水, 使浇花灌园都极为方便, 相当于是古代村落的“自来水”。因为村民饮用、洗涤都在这“牛肠”里, 汪氏祖先为了保证水源的洁净还曾立下规矩, 每天早上8点之前, “牛肠”里的水为饮用之水, 过了8点之后, 村民才能在这里洗涤, 使村民们的洗漱和洗涤用水很好地分离, 保证了全村用水的卫生, 避免了疾病、瘟疫的产生。水圳的水还有个奇妙之处, 就是它的水位, 无论天晴下雨, 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 而且水位总是低于小渠踏石, 无论何时不影响村民们的使用, 十分奇特。

3.3.2 月沼

月沼也常被村民们称为月塘, 就是所谓“牛肚”, 是宏村水圳的终点。月沼,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公元1403~1424年) , 它除了是宏村水圳水流的终点, 还将宏村居民的生活用水进行过滤并向村外排放。在开凿月沼时还尤为重视了风水说。当时宏村的七十六代祖先在开凿月沼时还专门请来了一位叫何可达的风水先生与族内高辈能人一起“遍阅山川, 详审脉络”, 制定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 把水圳的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 并以此建成了月沼池塘, 供防火、饮用等。月沼的轮廓为半月形也是有讲究的。据说开挖月塘时, 很多人主张挖成一个圆月型, 而当时的七十六世族长汪辛的夫人胡重却坚决反对。她认为“花开则落, 月盈则亏”, 只有挖成半月形才能保佑宏村富足、进取。最终, 月沼的轮廓成为了半月形。

3.3.3 南湖

南湖在宏村南边, 建于明朝万历丁未年 (1607年) 。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 村中已是楼舍密集, 高低错落, 人丁兴旺, 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 加之后来的风水先生认为, 根据牛有两个胃的说法, 从风水学角度来看, 月塘作为“内阳水”, 还需与一“外阳水”相合, 村庄才能真正发达。于是又将村子南边上百亩的田地开掘成南湖, 作为另一个“牛胃”, 历时130余年的宏村“牛形村落”设计与建造才最终告成。

南湖是仿照西湖的平湖秋月式样而建成的。湖呈大弓形, 村民过南湖需要划小舟渡湖。南湖除了解决宏村的蓄水问题还成为了进出宏村的一道天然护村屏障。今天我们去的宏村所见到的南湖在历史上经历了3次大修, 在1986年的大修中, 在南湖的湖面修建了中堤和小石拱桥, 方便游客们进出, 这也成为了如今宏村的一道标志性景观。

4 宏村的建筑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大约有140多座, 其中包括村子中的几座核心公共建筑和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民居。

4.1 宏村里的公共建筑

宏村里的公共建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汪氏宗祠, 一个是南湖书院。

4.1.1 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名曰乐叙堂, 位于宏村的月沼北畔的正中, 是村中现存唯一的一座明代建筑。整座宗祠建在村子的中心地带, 背山面水, 大门正对月沼, 与月沼周围的民居形成包围月沼之势, 因此也形成了一个奇观, 就是站在宗祠的门口面对月沼讲话有扩大音量的效果。据说, 以前全村居民去宗祠集会都是围着月沼边站好, 族长在宗祠大门口讲话, 全村人都听得一清二楚。宗祠的前进门楼基本保持原貌, 梁架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月梁、叉手、雀替、平盘斗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美, 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宗祠由门楼厅、前院、议事厅和享堂等部分组成。进入前院, 首先看见的是四柱三间五分贴墙门楼 (又称五凤楼) , 气势恢宏;跨过门楼便是宽大的议事厅, 这里是宗族举行重大活动和议事之所, 由天井和厅堂两部分组成, 厅堂里供奉着汪氏家族的老祖宗。议事厅的背后是供奉汪氏祖宗牌位的所在。整个宗祠规划严谨、空间序列清晰、功能齐全, 而且地理位置突出, 景色优美, 给人一种灵气与神秘, 让人有庄重、肃穆和敬畏之感。

4.1.2 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是宏村里的公共学堂, 一直沿用到2000年。古代徽商把读书与做官、经商融为一体, “十户之村, 不废育读”, “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一大特色。徽商注重在家乡对于教育的投资, 南湖书院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整个书院宽敞明亮, 稳重大方, 位于宏村风景最秀美的南湖边上, 坐北朝南, 出门便是南湖, 视野开阔;建筑选材考究, 不亚于宏村的汪氏祠堂, 其梁柱都是精选白果、香樟树实木制成, 因为有香气可驱除蚊虫, 近200年来没结过蜘蛛网。整座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6部分组成, 是一所典型的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古书院。“志道堂”为先生讲学学生听课的场所,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室;“文昌阁”是供奉孔子文位的地方, 以便学生瞻仰膜拜;“启蒙阁”是启蒙读书之处, 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幼儿园或者学前班的教育所在。“会文阁”是供学子阅读四书五经的地方, 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图书馆;“祗园”为内苑, 是书院里的花园。西侧则有“望湖楼”, 是当时教学闲暇时观景休息之处, 窗户面临南湖, 上挂“湖光山色”横匾一幅, 寓意登高远眺, 湖光山色, 尽收眼底。

4.2 宏村的民居

宏村古民居, 以正街为中心, 层楼叠院, 街巷蜿蜒曲折, 路面是青石板铺成。两旁民居大多二进深的院子, 马头墙层层跌落, 额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态各异, 形象生动。

宏村的建筑全是白墙黑瓦, 显得素雅、飘逸。建筑基本都是四面无窗, 以漏空天井采光和透气的建筑形式, 这也是徽派建筑的特点。这样的建筑有两大好处, 一是安全, 因为徽商长年在外, 家里以老少妇儒为主, 四面开窗不安全;二是雨水从房顶流进自家天井, 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为了使厅堂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采光, 宏村建筑的大门上的那面墙都会略矮于两边的, 这样可以使阳光照进屋子里的时间更长, 即便是到了下午五点多钟, 坐在厅堂里做事也不会觉得光线暗, 因此被称作“坐在厅堂不黑脸”。

宏村的建筑还有很多的细节。 (1) 村子里街道狭窄, 为了便于转弯及安全, 基本每条街道的转角都做成了“转弯抹角”的样式, 通过把街道转角的墙尖抹平的方式, 既扩大了街道的视觉宽度也提高了街道的安全性。 (2) 同样由于街道的狭窄, 宏村的民居在修建时都很重视自家门口这个概念。在整个村子里找不到任何两家是门对门的形式, 即便空间再小也是要将门的位置错开的。为了将门口的界线示意清楚, 在街道石板路地铺设时, 每铺到一家门前, 就会把石板按照门的方位旋转90°与门同宽地平行铺设, 形成每家门口的空间范围示意。在一些大户人家的家门口为了辟邪与聚财, 还有的将石板拼成几何的铜钱纹样。 (3) 说到大户人家, 宏村里最有名的就是“承志堂”了。承志堂在管家住的屋子的小天井里还专门做了一个水池, 将村子里水圳的水引入自己的水池里, 有进水自然也有出水, 既可养鱼也可洗衣洗菜, 方便卫生。宏村中的不少人家也都是如此。 (4) 当年的宏村里经商者众多, 其中不少家里是以经营茶叶为生的, 茶叶怕潮, 因此在宏村里还有一片家门前及巷道里无水圳通过的民居, 这一片大多住的是茶商家庭。

5 结语

古镇宏村充分利用地理和自然条件的优势, 通过完整的水系建设与黑白分明的徽派建筑的和谐组合, 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的布局特色, 成为中国古镇遗迹中的瑰宝。

摘要:探讨了我国安徽宏村这座800多年的古村落在村落的选址、规划、水系建设及建筑和建筑细节等方面的特色, 将这座美丽村庄的整体面貌及建设成就呈现了出来。

关键词:古镇,建筑,特色

参考文献

[1]段进, 揭明浩.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舒育玲, 胡时滨.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宏村——徽州古村落文化丛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3]汪森强.古村有梦—追寻宏村人古往今来的文明足迹[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3.

宏村建筑 篇2

今天是在黄山旅游的第三天了,好比体育课最后的稍息,所以导游安排我们一场文化之旅——中国画里的乡村——游览宏村。它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

一踏进宏村,映入眼帘的就是两棵一片绿荫荫的大树(据导游说这两棵大树现在村里还有极高的地位,红白喜事都离不开它们)和亭亭玉立的荷花池。火一样的太阳烤着大地,大树、荷花池给我带来一丝凉意。

有一座石拱桥架在荷花池上,据说《卧虎藏龙》的一个镜头就拍于此。站在石拱桥上往村里眺望,房屋层层叠叠的,数也数不清,妈妈告诉我这就是徽派建筑的特征。

走过石拱桥,首先进入的景点是南湖书院,是以前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在大堂里还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书桌,我摸着这些书桌,尽管很粗糙,但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我似乎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听到了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

游过南湖书院,拐个弯就来到“敬德堂”。是一个徽州商人建造的,从名字上看,反映了主人希望自己的后人能积德行善。楼角处有鳌鱼,龙头鱼尾,表示希望自己子孙能独占鳌头。鳌鱼的下方是梅兰竹菊四喜图,希望后代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处处体现了商人了生活情况。

走出“敬德堂”,迎面而来的就是一个大湖,两只大白鹅正在湖面上悠闲地游着。这个湖叫月沼湖,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江泽民爷爷游宏村时还在月沼湖边拍照留念呢。

我跟妈妈还在月沼湖边拍照留念时,导游叔叔就在喊,快一点跟上,我们到承志堂去。我们不得不加快脚步跟上,否则会走不出村,房房相连,间间相识,像迷宫,会让我们迷路的。

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烟的“吞云轩”。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水墨宏村,悠悠碧山 篇3

女儿小米最近正迷水墨画,带她去宏村,最适合不过啦!

宏村:画桥如画,月沼映月

宏村以“中国画里的村庄”名扬在外,高昂的马头墙、飞翘的檐角、如虹的拱桥、满湖的青莲,宛如一幅丹青国画,淡淡映入眼帘。而一旦下起雨,雾气迷离、轻烟袅袅,更是如诗一般,素淡而静谧。其实,最美的宏村就在雨天。

很幸运,我们到宏村时,恰逢烟雨蒙蒙。

我们住的客栈,有一张大书法桌,中午我赖在床上听窗外雨声淅沥,懒懒地睡了个午觉,小米则在屋外练字。等我醒了,我们就到院里看落雨在水面的涟漪,小丫头一会儿坐在门槛上看雨,一会儿用手接屋檐上滴落的雨滴,玩得不亦乐乎。

在宏村,我们除了观雨发呆,接下来做的就是闲逛、觅食、看画。

宏村有一个别名叫做“牛形村”,因为整个村子建造的相当奇特,远远望去恰似一只斜卧的青牛。闲逛时,我们就去寻找——形似“牛肚”的南湖在哪儿,形似“牛胃”的月沼在哪儿,还有村口那犹如牛角的两棵有着500年历史的古树在哪儿……这样带着乐趣一路寻来,整只“牛”就慢慢在心里形成了。

宏村的徽派美食有很多,臭鳜鱼、老母鸡汤、笋衣炒肉、腊八豆腐、五加皮炒蛋、毛豆腐……每一顿都吃得我们肚皮圆滚滚的。

看画那是必然的,水墨宏村本就是一幅画,更是吸引了诸多写生者前来,不管多偏僻的小巷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把眼中的美丽画下来,而这画面也成了我们眼中的风景。

其实,在去宏村之前,我们先去了另一处,同样有着典型的徽派建筑,同样是粉墙黛瓦,却又有着一片广阔田野的碧山古村。

碧山村很低调,很安静,但却更原生态,游人也不多。不过这儿有一家大名鼎鼎的书店,是有中国最美书店之称的南京先锋书店的分店——碧山书局。它坐落在文物保护建筑老祠堂里,书籍也以安徽建筑、历史文化等主题为主。这儿还经常会组织活动,我们就遇上了安徽黄梅戏的故事分享会,听了一晚的黄梅戏唱段,虽然表演的只是村里的黄梅戏剧团,与那些大家的唱功比起来有差距,可小米却听得如痴如醉,她的戏剧启蒙,不想却是在这儿开启了。

在碧山村的日子,我们最常做的就是闲逛,看那绿水蓝天、青山悠悠。随意地走到一个小巷里,我们看见一个老艺术家在画油画,小米瞬间就走不动了,硬是在老奶奶身边站着,看着她画,还和人家聊画,又把自己画的油画照片给老奶奶看……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这样的偶遇真好!

走累了,我们就到碧山书局旁的“牛圈咖啡馆”歇一歇。其前身是一个荒废多年的农家牛圈,杂草和青苔覆盖着它。建筑师保留了牛圈原来的篱笆墙,依“篱”而建,用木质廊柱支撑顶部,用当地农民家的废弃旧青砖铺设地面,再摆些当地的老物件,比如村委会的办公桌、以前供销社的货架、老年画等,慢慢地,这里就变成了一间别具一格的咖啡小馆。在这儿歇歇脚、看着书,实在惬意不过。

在碧山村还有一家大名鼎鼎的由百年老宅改造而成的“猪栏酒吧客栈”,很多名人都来住过,我们也不能免俗,住了回“猪栏”……所以就有了这么个说法:喝在“牛圈”,住在“猪栏”!

宏村建筑 篇4

中国古民居如同飘来荡去的孤舟,而宏村就是港湾。宏村木雕以其高超的雕刻手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为中国的古建筑文化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宏村地处安徽黟县西北角,这里川媚山秀,气候宜人,村心月沼,老屋环峙,古意盎然,民居建筑装饰最大的特点是木雕兴盛。宏村木雕产生于明清时期,徽州地处深山,古木撑天,丰富的树种为建筑装修材料提供了保障。宏村保留了许多雕花楼建筑,比较典型的建筑就有承志堂、德义堂、敬修堂、树人堂、南湖书院等。其中代表性的村西豪宅“承志堂”,有“民间故宫”之称。

其建筑横梁、立柱、月梁、屏门、隔扇、窗扇、挂板、杆栏、围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上,均有精美绝伦的木雕图案。木雕艺术在承志堂内大量使用,尤其是前后大厅的雀替、梁枋、门窗上的大幅木雕,如“唐肃宗宴客图”“渔樵耕读”等木雕,幅幅精美,图案栩栩如生,构成宏村建筑别具一格的艺术韵味。其艺术特征分析如下。

1 意境美———主观意象性的美学特征

主观写意性是宏村木雕的艺术特征之一。宏村民居装饰中的艺术形态其来源不只是为美而美,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情感。宏村民居中木雕的图案题材及含义丰富多彩,但多以吉祥福禄寿禧的图案为主,内容广泛,诸如历史故事、风俗民情、民间故事、戏曲故事、杂宝法器、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这些题材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了幸福、平安、富裕、长寿等美好愿望。

建筑装饰反映了一定群体的意识,民间艺人根据世俗情感和传统观念来确定木雕的内容和形式,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反映出不同文化层次的审美标准[1]。文人学士较集中的地方,往往选择花鸟山水,乃至有抽象的纹样,如“几何形纹”、符号性强的图式作为雕饰题材,如宏村南湖书院木雕装饰取“冰裂纹”寓意寒窗苦读(见图1),也有用“云头纹”和“缠头纹”寓意功成名就。而在富商云集的地方,雕刻的精湛、典雅、细致,人物故事题材的故事性与情节性较强,雕刻的主题也是表达了民间艺术的特性,具有生动的特点。如宏村承志堂梁枋上大型木雕《百子闹元宵》图(见图2),图上雕刻着100个小男孩,没有一个是重复的,有敲锣的、打鼓的、放鞭炮的、踩高跷的、划旱船的、舞花灯的等等,人物雕刻形态各异,逼真传神,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这蕴含着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寄希望于家宅的繁荣昌盛的美好意愿。东西边门呈古钱币图案,很像个“商”字形的木雕图案(见图3),象征财到的意思,还有商人“高高在上”的情绪表达。后厅是高辈老者居住之处,所有木柱下的石墩上均雕刻了古代繁写的“夀”字,表示希望父母健康长寿。承志堂后厅横梁上的《郭子仪上寿图》是教育子孙要孝敬长辈,强调人要以孝为本。综上所述,宏村木雕的题材重在取对象的象征意义,其意境美超过形象之美。

2 形式美———源于绘画图式的艺术再现

在木雕制作上,通常不是泥塑小稿,而是先作图稿,白描或工笔粉本,再转印在木物之上,然后将二维平面的画纸转变为三维立体的雕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说明它源于绘画,它本身就是绘画图式的再现表现。宏村木雕从传统绘画上吸取营养,借助于点、线造型。宏村民居中门窗、隔扇的上部木雕以线为主,心板、腰板、群板的木雕以面的形式出现,而菊花、蝙蝠等图式常以点的形式穿插于窗格之间,层次丰富。木雕常常运用优美的线条来表现对象,并把中国线描技法运用到木雕上来。用线去表现出木雕不同的质感、结构和透视,以直线、曲线、粗线、细线以及长线和短线等各种线条的对比。画面布局吸取了绘画中立轴、扇面等形式,形成这种风格主要是受新安画派、徽州版画的影响。不少吸收了新安画派绘画简括清淡的表现手法,格调也与新安画派简劲疏朗的风格比较接近。工匠艺人中有许多人精通书画,并且徽州有书画家和工艺匠师合作的传统[2]。因此,徽州木雕画面具有很明显的绘画性。

宏村木雕的绘画图式,第一类为平面装饰程式。其早期木雕具有汉魏的造型特点,图式上简洁洗练,显出质朴古拙的装饰图式效果。第二类,民俗化图式。木雕题材的选择和表现的方式偏向于世俗化和生活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由于内容的特定性,表现于外在图式上,也就与其他木雕有很大程度差别。绘画图式上一股构图饱满,吸收了中国水墨画中的虚实、开合、写意、散点透视及疏密变化等绘画原理。第三类,立体化图式。立体化图式如“承志堂”著名的木雕“郭子仪拜寿图”,图中的楼阁房榭、桌椅板凳与诸类人物穿插呼应,场景真实客观。在表现形式上,木雕图案广泛吸收并运用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处理。比如散点透视法和戏曲场面式构图方法来表现人物题材,并夸张处理人物的形象,这种处理方式把人物的动感和神情表现的栩栩如生。

3 生态美———审美功能与目的协调统一

在宏村古民居建筑装饰上,很多装饰构件同时也是结构构件,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木雕既能满足人们审美创造心态,又能顾及构件的牢固耐用,是艺术和实用的统一。建筑装饰和建筑构件相结合的形式应用于梁托、斗拱、雀替、檐条、牛腿、月梁等建筑构件。木雕要服从于它作为建筑装饰的位置,它的内容和形式就不可脱离建筑的形制,如门窗和隔扇中的雕刻画面,其构图须符合门窗等原有的形状。梁垫和牛腿的雕刻面需符合其所处的位置,且不可雕刻的层数过多,以免破坏其功能[3]。宏村古民居木雕门窗在审美与功能上融于一体,如木雕门窗上段细腻的花格子与中段、下段的密封挡板形成一个疏密对比,其手法体现出一种节奏韵律之感。再如中部的腰板或下部的裙板是精细浮雕最好位置,用浅浮雕表现手法,为的是不影响裙板的实际承重能力。在承志堂的大堂的隔扇上,及天井与大厅的过渡柱、梁之间(见图4)。推窗、关窗,以及隔扇承受自身重量都集中在这个部位,再加上风力、碰撞力的着力点也在此处,因此理应坚固、耐久一些,所以这个位置不适宜空雕,一般用厚板镶饰,自然而然也就成为精细浮雕刻划的绝好位置[4]。

所以,在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的栏杆、檐条,采用浮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较多。宏村木雕在选择材料、确定内容和设计施工的时候,不难看出徽派建筑独特的造型特征所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的生态美。

4 伦理美———木雕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

4.1 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美学思想

宏村古民居木雕艺术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清晰地体现了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其所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伦理美的魅力。徽州木雕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体现“仁”强调“礼”,重视审美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伦理的结合。例如中国文化的独特形态讲孝文化,“承志堂”的梁雕“郭子仪上寿固”“百忍图”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与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图5)。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美学思想已深深渗透于宏村古民居木雕装饰艺术中,形成与民俗文化的融合形态。

4.2 文人艺术与民俗文化的交融

中国民间美术属于一种民俗文化,在文人风行并占据统治地位的漫长历史中,民俗文化一直与文人文化呈现出对立与互补的态势。而作为民间美术的宏村民居木雕艺术,却呈现了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交融的状态。徽州作为程朱理学的桑梓之邦,明、清之际文化艺术十分发达。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墨歙砚、徽戏等对徽州古民居雕刻在构图布局、雕刻技巧、内容题材、艺术品位的提高上起了很大作用[5]。宏村古民居木雕不仅工艺精湛,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的完美结合。

宏村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从营造法章看,其建筑具有空间大小的明暗对称之美,形制组合变化之美,斗拱低昂的动态之美,材质质感的视觉之美。山美水美,物美人美,美不胜收。

其一,意象美。宏村木雕的美学结构形态是主观写意性的,反映了人们的理想愿望与情感思想。

其二,形式美。它的表现形式是绘画图式的再现,画面具有很明显的绘画性。

其三,生态美。注重装饰性与实用性,它既作为建筑构件的一部分支撑着数百年来屹立的徽州民居,同时又给质朴的建筑添上浓淡相宜的点睛之笔。

其四,伦理美。木雕艺术巧妙地运用到建筑的造型之中,其折射出的文化底蕴充分证实了它的艺术价值。宏村古民居的木雕艺术虽经数百年沧桑,她仍像南湖水中的青草一样,散发出隽永的芬芳。

参考文献

[1]王树刚.浅析徽州木雕的艺术特征[J].新一代,2010(11):21-23.

[2]汪项胜.地域文化的沉积物——徽州明清建筑上的木、砖、石三雕阴[J].东南文化,1991(2):67-69.

[3]邬红芳.徽州木雕艺术的美学特征探析[J].美术大观,2009(4):74-75.

[4]庄一兵,周瑾.徽州四雕的审美意蕴[J].美术,2005(6):37-38.

黄山-宏村行作文 篇5

7月伊始,自驾游计划匆忙出炉。老公的同事小戴事先网上预定好入住的驴友俱乐部,借好专用背包,对讲机等,看他们信心满满的样子,我只好将踌躇和顾虑先放到一边,整理行李箱。

早晨7点,两辆车,8个人,准点出发。小戴夫妇准备工作很充分,食物冰袋都带上了。物理黄老师的准备则简单实用。我同事数学赵老师母子的物资看样子也不少。

考虑从南京高速的话车辆多路况相对差一些,我们舍近求远从杭州观光高速一边看景一边赶路,遇到服务区便进去续茶或者方便,所以感觉上少了些长途跋涉的疲惫。车子进入浙江境内后,眼前全是连绵的绿色,真的非常养眼。

一路上的隧道很多,特别是进入皖南境内。可以想象,在开山隧道之前,要快速进入风景名胜该翻山越岭多艰难。交通的发达使我们得到便利的同时也破坏了大自然的原貌和生态。

下午2点左右,我们到达望秀山驴友俱乐部。迎接我们的小伙子咋一看,满目含笑的.表情与长相都像莱昂多纳,我们母女觉得好笑,直接问他:“你长得像莱昂纳多,你看过《泰坦尼克号》吗?”对方茫然摇头,我们都笑得更厉害了,小戴也跟我们同感。

领好房卡将行李放进房间,大家感觉还不是很累,于是去附近漂流。我开始以为是竹筏漂流或者是坐船漂流,去了才知道是皮艇漂流,怕水的我和同事赵都想打退堂鼓,被他们几个鼓动着硬着头皮穿上救生衣下去了。屁股一坐下去便沾水了,将身上雨衣束紧点想侥幸不湿透。这样的侥幸很快便破灭。第一个落差下去,皮艇遇到激流打转,下半身全部浸在水里了;第二个落差,水浪直接从头灌入,冰凉的山泉水让我很不舒服,顾不得什么了,拼命划桨前进;第三个落差下来,所有的人个个成了鸭子。终于上岸了,最滑稽的事儿发生了,每日晨泳的老公可能太重了,船夫没有办法把他拉上去,他整个儿掉进水里扑腾,脚上的拖鞋有一只漂浮在皮艇右侧,我慌忙去捞拖鞋,所有的人都笑翻掉了,倒把刚才的惊魂不定给忘记了。

水墨宏村,人间天堂 篇6

一进宏村大门,我们首先来到了“牛肚”南湖。南湖里荷叶一柄接着一柄,在火辣辣的阳光照耀下,依然生机勃勃。那一朵朵红色的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呀!

沿着南湖中间的小路,跨过一座小桥,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青瓦、屋顶高高翘起的房子。导游说:“你们看,这些房子都有幾百年的历史了。与众不同的是,每座房子四周都有一条小水沟,宏村人称它们为‘牛肠’。这里曾发生过两次火灾,聪明的宏村人为了防患于未然,专门请来风水先生设计了这样一种家家相连的水沟。如果你迷路了,逆水进村,顺水出村就可以了。”宏村人真聪明,真佩服他们的智慧。

我们沿着水沟逆流而上,来到了“敬德堂”,这里曾经是宏村孩子上学的地方。两三间明亮的教室里,分别放着几张课桌。课桌全是用樟树、银杏树等木头做成的,隐隐约约还散发着樟树的香气。虽然几百年过去了,这些课桌却不坏,也不生虫。我想:“宏村的孩子坐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多幸福呀!”

沿着小水沟继续向前,就来到了村子的中心了。那是一个半月形的水塘,称为“牛胃”。它大约有5个篮球场那么大,河水清澈见底,就像一面月牙镜,倒映着四周的白墙青瓦。宏村人至今还保持着早上8点前到这饮水,8点后洗衣服的习惯。

顺水出了村,我们又回到了“牛肚”南湖,湖边有许多高大的树木,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有的大树需要五六个人合抱才能抱住,因为它们的年龄实在是太大了。树荫下,有不少人在画画。我想:他们一定是想把这美丽的宏村带回家吧。

走过四道水泥桥,就到了“牛腿”,也就出了村子。再回头看一眼古朴安静的宏村,我不禁赞叹:“真是水墨宏村,人间天堂啊!”

点评

小作者以自己参观游览的顺序,将读者一步一步带入如诗如画的宏村。那一句句的比喻,让每个富有特色的景点都留在了每位读者的心中。习作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让人有一种“我想去宏村”的冲动。

宏村印象 篇7

我本能地喜欢遥远的地方,因为未知,所以喜欢。

心中的小镇,应该在南方,有白墙黑瓦,房子要有漂亮的屋脊,雨水顺着屋檐滴答。有很高的墙,围成一个高高的天井。中间只有一小块地方,有阳光,摆满了花花草草。猫卷起尾巴,警醒地立在水缸边。

我去了宏村,春雨。没有太多人知道的小村子。它那么干净,是个梦吧,但已经存在了800多年。

我走进深深的院子,没有人,只有满屋静静的老物件。有华丽的太师椅,有着钱币图案的坐垫已有年头,泛茶色。我坐上去,一块冰凉的大理石嵌在椅背,贴着我的后心。我想像自己是这屋子的长辈主人,面前是静静立着的孩子,左右有仆人,一切都是静静的,有一种微微阴郁压抑的感觉。站起身,走出来。我对阴雨天,总有种特殊的喜好,看到湿漉漉的云层,会莫名其妙地觉得安心。

我怕我会忘记这些,但,怎么可能呢?

枕水人家

宏村,古老的牛形村落,被大山环抱。

它有着极其繁杂的复式水道,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废水,全赖此输入,排出。我不敢想这水道是如何建成的。

虽是小村,却像个城。村前有很大的莲花池,有瞬间,让人感觉仿佛是在西湖。漂亮的拱桥,是从正面进村的唯一路径。时间滞重,无法前进,我看到一切古老都在这里复苏。有穿碎花衣裙的美术系女生在静静地作画———古老和现代的奇异交汇。

村子不大,石板铺就的道路,穿细高跟鞋子走在上面,鞋跟轻扣石板,叮当作响,煞是好听。但年久失修,路面有细缝,不小心扭伤了脚,也是常有的事。妈妈苦不堪言,赤脚走在石板路上,手里提着快断了跟的鞋子,满脚水泡。本该一个小时就走完的小村,我却在那里留连。

我只是喜欢,那里的静,单调的黑白灰和华丽的木雕。

月沼

村子中央的月沼,形状像牛胃。深深的一潭水,从不肯轻易吐露心事。

中午了,村子里几乎没有人。大家都吃饭去了,我也饿了。

就在月沼旁边,有个叫“得月楼”的小店,妈妈拉我进去。我们点了一品鲜笋蒸腊肉,一品野味。我本以为会非常油腻,味道却十分鲜美。今天有人家包场宴客,客人大都在楼上。过了一会儿,女主人看来心情不错,下楼赠送了一盘冰西瓜,顺便聊了几句。我信步走到后院,这是典型的徽州人家,有石头堆起的凹形小池,红色的锦鲤硕大无比。水很清,我甚至看见鱼尾透明的脉络。转身,对面墙上竟然挂了满满一墙的腊味。大块的肉,一条条挂着。整只的火腿,似乎还滴着油。阳光很刺眼,我微微有些晕眩。

妈妈是不愿也不能再走了,说:“你自己去溜达,相机给你,累了就回来,我在这等你。”

现在是正午,我走出小楼,眯起眼睛,像夜晚出逃的小猫,悄无声息。

庭院深深,深几许

在宏村,每户人家都不会紧闭大门。那微启的门,对我来说是巨大的诱惑。透过门缝,隐约看见繁盛的绿色藤蔓绕满整个庭院,细巧的鸢萝点缀其间。还有艳红饱满的花朵,在静静的院落里兀自华丽。有人在下棋。身旁的小池里,金鱼游弋。我知道这里不会有人拦我,但我却不敢举步,我怕扰了花草的静心。

转身,却看见大白鹅在月沼里成双成对。鹅们干净漂亮,浑身雪白,红掌拨清波。

祠堂曾是村子里的政治中心,现在早已辉煌不再。空空荡荡的祠堂,里面值钱的东西早就没有了,只剩下那些搬不走的石雕、木雕和石碑。它们静静地等待,不知在等待什么。

即使是细小的屋角,也有细致的石雕,大多是狮子。而门上繁复的雕花,简直令人疯狂。面对正厅,左边是二夫人的卧室,右边是正夫人的房间。六平米的窄小空间里,三分之二的位置给了一张雕花大床。卧室却没有窗户,传递着一种压抑的气息。

楼上是小姐的绣楼。空间也很压抑,高度最多一米八。楼上没有人居住,已经很破旧了,但依然依稀可见曾经的华丽。闷热、黑暗而且潮湿,当时的女孩子们可真不容易呢。我很庆幸我不用这样。

在下午的阳光里,我昏昏欲睡。当我终于睡着时,已是在回程的车上了。

泼墨山水——宏村 篇8

宏村 (又称弘村) 地处黄山西南麓, 距离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县城10 km, 于南宋绍兴年间 (公元1131-1162年) 修建起来, 距今有900年左右的历史。宏村的选址及其规划布局出自安徽省海阳县 (今休宁) 的著名风水先生何可达之手。对风水学有着独到见解的何可达开辟了《仿生学》之先河, 合理地布局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古水系牛形村落———宏村。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宏村, 有着“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 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优良的居住环境不仅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 并且还会对文化有刺激作用。仅在明代的多名三鼎甲里, 江南独占一半, 出现了“东南财赋地, 江浙人文教”的现象。除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因素外, 不得不说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蓬勃、人才的辈出与其景观的清秀、水土气候的适宜等有着某种联系, 所谓“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作为盛产徽商的宏村, 六百多年来鲜有灾难, 庇佑汪氏家族几十代, 这与他们居住的风水和自然环境又有什么联系呢?

2 宏村风水布局由来

在明永乐年间, 宏村76世祖三次聘请风水大师何可达对宏村进行设计。当时, 村中有一泓天然泉眼, 泉水甘冽不竭, 他认为是天赐的吉祥之地, 于是以其为心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 (尊称月沼) , 当作“牛胃”。继而, 横筑一座石坝于村西吉阳河上, 以石块砌成60多cm宽, 500 m长的水圳。湍急西流之水由水圳入村, 南转东出, 曲曲有情, 穿梭于栋栋民居, 并汇入“牛胃”, 喻作“牛肠”。沿途建有青色石踏, 供浣衣、取水之用。“牛肠”两旁的民居里大都有可以信步乘凉的徽派庭院、镂雕石窗镶嵌的砖石矮墙、曲折通幽的长廊水榭、韵味十足的盆景假山。圳水斗折蛇行, 穿庭而入院, 源活而不腐, 最后汇入村南的湖泊———南湖 (被称为牛肚) 。然后在村西虞山溪上横架四座木桥, 寓意“牛脚”。从此“山为牛头, 树为角, 屋为牛身, 桥为脚”的牛形村落方始建成。

月塘开挖伊始, 有许多人主张挖成一个“满月型”, 但胡重娘 (明永乐年间西递人, 自幼聪慧、极有主见, 后嫁给宏村汪辛为妻) 却不同意。她认为“花开则落, 月盈则亏”, 应该挖成“半月形”。最终, 月塘成为“半个月亮”。

后来, 又有风水大师提出牛有两个胃才能“反刍”的观点。于明朝万历年间, 村南百亩良田被村民开掘成南湖, 从此另一个“牛胃”形成, 宏村“牛形村落”的设计与建造历时百余年终于告成。在风水学看来, 月塘是“内阳水”, 南湖为“外阳水”, 两相结合才使宏村更加繁荣。宏村水系设计别出心裁, 既为村民解决了消防问题, 又调节了局域气候, 使得用水更加便捷, 环境更加舒适, 营造了“浣汲未防溪路远, 家家门前有清泉”的优美环境。

3 宏村的风水布局

3.1 宏村的外局

宏村东临东边溪、东山, 西靠西溪、黟北古道、石鼓山, 南面两溪交汇, 涧田成片, 北依黄堆山、学堂山、雷冈山。四围岑峦叠嶂为城郭, 中间坦峓广阔作“明堂”。这样的地势水形符合“东有流水, 为青龙;西有长道, 为白虎;前有沼池, 为朱雀;后有丘陵, 为玄武”的吉形地, 属风水中的“最贵地”。宏村依雷冈傍西溪, 地势高爽, 惠风和畅。无山洪冲击之危, 有山色泉声之乐。

整个村子呈“牛”形, 是独具匠心世所罕见的。雷冈高昂耸峙为“牛头”, 古树青翠苍郁作“牛角”, 民居鳞次栉比似“牛身”, 水圳蜿蜒曲折弯为如“牛肠”, 南湖、月沼吸纳川流是“牛胃”, 木桥横跨江面像“牛腿”。常常云蒸霞蔚如卧龙藏海, 时而风轻云淡似浴女撩纱, 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 犹如巨幅的山水长卷。

风水的核心是“藏风聚气”, 换言之即“气”和“形”。“气”可看做为心理场, “形”就是指围绕“气”的环境, 这两者被古人看成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气者形之微, 形者气之若, 气隐而难知, 形显而易见。”心理场的特征正是“隐而难知”:无大小, 无形状, 不可见, 不可测;物理场的特征则是“显而易见”:可见可测。两者共属一体。

3.2 水的选择

在风水学上讲究“山环水抱”即水如弓形、有情环抱于前。弓内为吉, 弓外为凶。溪流与半月形的南湖构成一个巨大的弓形, 并且把整个宏村包围住, 好像是捧在手中的至宝, 其吉不言自明。

“入东山溪谷石栏塔水, 曲折出祈墅” (《开辟宏村基址记》) 。不难看出, 宏村村址原是一片滩涂。20世纪70年代以来, 多眼抽水压井开始在宏村广泛运用, 而被挖出来的大多是河沙, 甚至还有活的白虾, 这说明宏村地下水仍然十分活跃。

当然, 宏村之前并非十全之地, 濉溪河湍急而下, 与西侧羊栈河汇合, 向南转东流向奇墅。两溪不汇而西绕南在风水上无疑是一大缺陷。后因一场山洪, 给宏村冲刷出一块肥沃的平地, 使宏村成为一个绝妙的地理环境。

4 其他因素

风水理论又以生物的生存状态作为环境好坏的因素之一, 若此地草木焦枯、禽兽离散, 自然不适宜人类居住 (《堪舆完孝录》) 。宏村周围草木葱郁、松竹苍翠、动物生生不息, 久居此地的人才会人旺财丰、着绯着绿, 所谓道理很简单“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除此之外, 还要选择社会环境。首先, 风水提倡聚居, 不要独居;其次, 要规避神前庙后, 桥梁牌坊之地等。居住在这些地方, 或无邻孤寂或嘈杂不安, 对自身和后代影响不好。凡是砂飞水走、土瘦地贫、水流湍急、草木凋零、人烟稀少的地方就是凶地 (《玉髓真经》引) 。而宏村则是山环水抱、水土深厚、草木昌茂、人烟团聚。

古人对环境的要求比较细腻, 因而表现在对环境的处理上显示出人性化自然的倾向, 许多地方外部景观的风水解释印证了这种心理。譬如“龙首当镇”“兴文运”的风水解释, 如天童山的“镇莽塔”、普陀山的“镇莽塔”等。

5 结语

中国风水学经过几千年的检验能传世于今, 就说明它符合一定的科学原理。风水是一门科学, 尽管它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 并且因为它的晦涩难懂而成为玄学, 可它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我们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实际上, 它的哲学思想就来自于“天人合一”的易经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

摘要:风水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地理要素的环境内涵有其科学的一面。徽州地处皖南, 山清水秀, 风水观自古就流行。在皖南诸方志中可以看到, 许多村址的选择都有风水观念的影响, 宏村就是一个突出的实例。

关键词:宏村,风水学,规划,环境

参考文献

[1]汪双武.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西递[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5.

[2]徐苏斌.风水学中的心理场因素——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2.

[3]一丁, 雨雾, 洪涌.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4]王星民, 罗刚.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村落[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3.

宏村水系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篇9

宏村水系由山溪、碣坝 (拦河坝) 、水圳、月沼、南湖和庭院水塘组成 (见图1) , 分为外水系和内水系两部分, 其水源自学堂山南麓邕溪。邕溪流至宏村西北的碣坝为西溪, 再流至村西的宏际桥前, 与羊栈溪汇合于中洲。山溪水过宏村后, 注入西溪, 然后向南流入奇墅湖, 此为天然河流形成的外水系。而宏村水系主要指村落拦河筑坝, 穿圳引流, 凿湖储水的人工水系, 即内水系。

内外水系相交于村西北的拦河坝, 坝长近30米, 高4米, 全部由条石砌筑。溪流东岸设有闸门, 可以根据水情的丰枯调节水量, 保证村子的用水不溢不竭。溪水经此流入村子水圳。水圳全长1260余米, 其中大圳700余米, 小圳500余米。水圳宽处不过一米余, 而窄处不足二尺。水圳入村, 穿街过巷, 有明有暗, 有分有合, 行至村中心汪氏宗祠乐叙堂前注入月沼。月沼为宏村水系的核心, 面积约1200平方米, 周长137米, 水深0.8~1米。经过月沼, 水圳往南折入南湖。湖面积约2公顷, 周长833米, 水深0.8~1.1米。

宏村水系构思精妙, 充分利用了村子地形北高南低的自然落差。南湖水面标高低于拦河坝入水口处约4米, 在700余米长的主圳中形成了每分钟21.6米的流速, 使水始终处于流动、飞溅的状态。流经全村的水系还派生了22口庭院鱼塘。同时村子还有8口古井 (现存3口) , 既方便偏僻地段居民的用水, 又可在洪水季节为全村提供洁净水源。

据相关史料记载, 宏村水系经过该村汪氏宗族先后两个阶段的规划建设, 历时二百余年方才完工。宏村为何要建设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它是如何进行规划来满足村落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在它的建设中, 是否有相应的控制和管理措施来保障规划的实施和水系的正常运做?

二、水系的规划构思和建设历史

在宏村调研期间, 笔者有幸在汪氏族人汪金瑞先生处见到了他珍藏的部分历史资料。其中《宏村汪氏宗谱》、《重竣南湖收支征信录》及《黟北宏村编年史卷》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开凿水系的设想、规划和实施过程。

宏村汪氏系南宋绍兴元年 (公元1131年) 由66世祖彦济公自奇墅迁来。那时流经宏村的西溪并非今天的南北走向, 而是在流经雷岗山西侧后折向东南, “界划谢村亭于西水石道碣, 横街东偏, 入东山溪谷石栏塔水曲折出祈墅 (奇墅) ”。据宏村汪森强先生考证, 其走向大致沿着上水圳的方向斜穿过村子中心一带, 然后自南湖东部一带流向东南 (见图2、图3) 。雷岗山一带的山场原为戴氏所有, 汪氏从其手中购得了南麓的几亩土地, 修建了十三间房屋 (俗称“十三间楼”) , 成为宏村最早的定居地, 早期的村落也就大致被限定在西溪和雷岗山之间的狭小范围内。到了南宋德佑丙子年 (公元1276年) 5月, 一场特大的山洪暴发, 迫使西溪改道成今日之走向。经历260余年到明初, 由于人口增加, 而西溪的旧河道早已干涸荒废, 已经有不少村民开垦河滩建造房屋, 村落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开凿水系的想法源自宏村始迁祖彦济公的九世孙玄卿公。根据《重竣南湖收支征信录》中《月沼纪实》的记载, 玄卿公曾邀请堪舆先生相地, “偶指村之正中有天然一窟, 冬夏泉涌不竭, 曰:此宅基洗心也, 宜扩之以潴内阳水, 而镇朝山丙丁之火”。玄卿公相信了引水抑火的想法并传之后代。到了明初永乐元年 (公元1405年) , 玄卿公的孙子思齐公三次邀请当时号称国师的休宁风水先生何可达踏勘地形, 绘制村落的山川地势图, 制订扩大村落基址及进行全面规划的构思。当时的规划构思大致有三点。第一是完善村落的风水形势, 寻求依靠和水口屏障, 以“道 (观) 佛 (寺) 镇东西、水土 (雷岗山) 控南北”。第二是“筑渠开圳, 引水入村, 丁户沿渠立栋”;引入村中的水脉必须形成阴 (雷岗山地下水) 阳 (河水) 水交合, 以抑制朝山的丙丁之火。由于村落的东西方位没有依靠, 北面又为雷岗山阻隔, 因此规划第三点建议村落向南发展。

规划方向明确之后, 汪氏子孙便开始筹集资金, 调拨人力, 谋划工程的实施, 并于明永乐三年 (公元1407年) 乙酋二月正式动工, 开始了北部水系的建设。首先, 利用西溪的旧河道开凿水圳, 引水入村, 并沿水圳修路铺石 (称砥道) 至月沼。其次是将位于后来村子中心的天然井窟疏浚扩大, 开挖成半月形的池塘——月沼, 以蓄“内阳水” (见图4) 。由于地势的落差, 河水在石濑石处直泻而下, 因此在该处修建拦河坝, 挡水入村。在水圳和月沼通水不久的明永乐17年已亥三月, 汪氏族人在月沼北岸修建了总祠乐叙堂, 取“万事和乐, 秩序为重”之寓意。随后, 汪氏族人开始在月沼和乐叙堂周围筑屋立栋, 这一带逐渐成为村落的中心, 宏村的雏形基本形成 (见图5) 。

虽然北部水系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落的汲涣和风水布局要求, 然而好景不长, 一场水患使得建成不久的水系陷于瘫痪。据《黟北宏村编年史卷》记载, “明成化6年 (公元1407年) 6月大雨昼夜, 山洪暴发, 为继元代至元十三年丙子大洪改道后的最大水患, 石濑石被冲, 阳水直泻奔腾, 水圳泥沙淤塞断流, 雷岗山砂石下泻, 月沼被堵, 邕水穿透中洲, 南田被淹数百亩, 河沿房屋被毁……”。

此外, 由于人口增长迅速, 仅靠月沼所蓄“内阳水”已远远不够生活使用;而村中特别是月沼附近的建筑日益密集, 又大大增加了火灾隐情。同时, 由于村南的耕地田高河低, 无法利用河水灌溉。生存的压力迫使汪氏族人开始重新考虑村落的水系和防灾规划, 因此有了开挖南湖的之举。如《重竣南湖收支征信录》中《南湖纪实》一文载:“识者忧之, 以南山赤如烈焰也, 忆前人所言, 谓新溪绕南之北畔有双石田数百亩, 能再凿池蓄中阳水, 子孙其更逢吉”。于是在万历35年 (公元1607年) “爰踵疏月沼旧规, 抉田百亩, 凿深数丈, 周围四旁, 砌石立岸, 名曰南湖”。

对比先前北部水系的建设, 南部水系的规模更为浩大, 工程复杂程度也远超于前者。据《黟北宏村编年史卷》记载, 南部水系的实施经过了周密的组织和筹划, 并依据开列的施工次序逐步完成施工。首先开始的是河堤整治工程, 将拦河坝至村西南平阳桥 (今际泗桥附近) 的堤岸全部用石块砌高加固, 阻隔河水于村外。同时, 解决了与近邻谢村之间的领土问题。双方约定以中洲为界, 划河而治, 并于各自的村口种植三棵红杨和两棵白果树作为标志。南湖的开凿一共持续了三年。挖出的泥土用于修建湖岸、加高河堤及人工造田。湖的四壁皆以石块砌成, 南岸最先完工, 然后是西岸和北岸, 堤岸分上下两层, 上层宽约4米。湖呈弯弓形, 弓弦湖畔铺石板, 弓背种植红杨、丹枫、绿柳、黑株和白果五种植物, 共计二十三棵, 固土护堤之外, 暗含五色来仪之意 (见图6) 。万历38年 (1610年) , 南湖及下水圳合拢竣工 (见图7) 。

汪氏族人又在雷岗山脚下挖横沟拦截山洪, 并在村中开辟多条南北向的分洪小沟。这些小沟或连接水圳或汇入南湖, 加大了村落的沟渠密度和覆盖范围, 在洪水季节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系的泄洪作用 (见图7) 。同时, 汪氏族人在雷岗山上遍栽林木涵养水分, 并对南麓的坡地进行了部分改造, 用卵石砌成层层跌落的台地, 减缓山洪对村落的冲击。据《黟北宏村编年史卷》记载, 当明成化6年 (公元1470年) 的特大山洪使村子北半部的水系陷于瘫痪之后, 由77世祖伯清公牵头, “议决凡汪门支丁, 每人担石四筐, 上山压土除砂下落”。成化13年 (公元1477年) , 伯清公又“谋划雷岗山按地形高差梯级垒坝数十级, 用大卵石方砌”。

到了明末崇祯年间, 宏村的汪元沂独资于东山脚下修建了龙排道观, 与万历12年集资修建于村西的观音佛堂遥相呼应 (见图1) , 完成了先人构想的“道佛镇东西, 水土控南北”的理想风水格局。溪水由水圳引入村中之后, 在村中心的月沼稍做停留, 与雷岗山地下泉水形成阴阳水交合, 然后汇入南湖。南湖2公顷的水面既可贮备充足的水量, 又具有强大的调控作用。其湖底标高高于西溪及村南的农田, 在西部和南部各设有几个可供开启的出水口, 分别负责向西溪排水泄洪及灌溉村南的农田 (见图7) 。关闭拦河坝处的水闸并打开南湖底部的出水口, 村内的沟渠池塘可以全部排空, 便于对水系进行清淤或维护。

三、水系的规划控制和管理

在水系的建设过程中, 汪氏族人采取了相应的建设控制措施来保障规划的实施。据《黟北宏村编年史卷》记载, 早在明初宏村水系动工之前的谋划阶段, 其奠基人玄卿公考虑到当时户丁增多, 沿西溪旧河道垦滩造庐者日增, 就曾经着手“制定方策, 限东西二向延建房舍, 开滩涂为上者”。村落通过保留旧河道并控制在其两侧修建住宅, 为后来利用河道开凿水圳提供了便利, 大大减少了工程土方量。

此外, 汪氏宗族还通过购买、贮备土地等方式为村落的长远发展做出打算。如上文中曾经记述, 成化13年伯清公谋划在雷岗山修建梯级的时候, “用公田积下钱粮买下茅坟、坟丘四周山场十余亩, 周围荒地七亩以征后用”。通过土地兼并, 汪氏族人逐步取得了雷岗山及周边地区的所有权, 方便宗族对自己的龙脉进行管理, 防止遭到他人破坏。另外, 月沼东面特别保留了一块空地, 名曰“谷子田”。清明等节日时分敬谷子神, 祈佑丰收;平日用作农业劳作和村民休息的场所。既在村子中心形成了一个开放空间, 又防止月沼周围的建筑密度过高而造成火灾隐情。

修建水系所需的大量资金由宗族负责筹集, 其主要来源有族田、族产的收益及募捐、人丁摊派等多种途径。汪氏共有十个房支, 各有房头负责管理本房事物。族长由各房头推举产生, 村落综合事物的管理由宗祠乐叙堂负责, 实行按房值年的惯例, “同房头每年六户当目则, 分功名、祭祀、祠会、坟丘、钱粮、给事, 凡族之大事, 则需给录送族首存适”。从中可以看出, 房支之间存在着较为明确的分工合作。类似的分工合作还体现在水系的维修工作上。《黟北宏村编年史卷》记载了清同治七年水系清淤工程的分工合作情况:“四房族人汪隆恩、汪隆吉发起水圳疏淤, 二房族人汪兴旦、汪隆其发起月沼清淤, 下四房族人汪应其、五房汪碧砥、汪碧斫发起南湖清淤, 工程颇大, 分房施工冬至前完工”。

除了注重村落的“硬件”建设之外, 汪氏宗族也非常重视水系的管理, 通过成文或不成文的族规乡约保证村落拥有良好的“软”环境。据汪瑞华先生介绍, 古时候的宏村对居民的取水、用水和排污都有相应的限制和规范, 防止污染水源、破坏村落环境。饮用水的取水地点严禁做其他用途。同样, 洗衣做饭、清洗农具和马桶的地点和时间也有相应的规定。水圳的暗道口处均设有木桩, 一方面拦截水中的垃圾杂物, 另一方面防止小孩落水被卷入其中。居民家中的生活污水并不直接排入水圳中。洗漱用水一般倒在旱地上, 经土层过滤后渗入地下。厨房淘米洗菜的头遍水用来饮家畜, 二遍水则倒入明堂坑 (即天井) , 再经下水道排入水圳。人畜粪便被收集起来, 发酵处理后用做农家肥下田。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及对村落风水的破坏, 汪氏宗族严禁任何人砍伐雷岗山的一草一木, 广种林木和每年的担石压土成为族人必做的功课。犯禁的族人要受到补栽树木、面壁思过和鞭笞的惩罚, 直至被逐出族谱永不录用。对于南湖, 《重竣南湖收支征信录》中《南湖纪实》一文曾有“禁售他姓, 谱之宗盟, 俾尊毋忽”的教诲。

水系的规划奠定了宏村的基本结构, 村子的主要道路亦沿着水系修建。水系建成之后, 村落继续向南发展, 其建设很可能遵循了填空式的发展模式, 即在水系形成的骨架内逐步修建住宅及其它居住建筑。村子南部至今仍保留着某些从未被开发的空地, 为上述推测提供了佐证。在宏村先水系后房屋的发展过程中, 当地的居民曾有过约定:自家的住宅建设必须顾及公共之路, 不得阻隔水系或堵占道路, 影响村落基础设施的使用。如果在道路没有铺设到的地方修建住宅, 则需以远处先建成的房屋为坐标参照, 不能阻隔道路的走向, 留出的道路宽度需保证抬轿子或棺材可以通过, 从而使得村子的主要道路大体保持线性的延伸和连续, 保证了交通的顺畅。

四、小结

宏村充分在“水”上面做文章, 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 形成了一套综合有效的理水方法。给水方面, 以河水为主, 地下泉水和井水为辅, 利用水圳引水入村, 再通过月沼和南湖蓄水。对于客水 (即外来水) , 通过加高加固河堤将河水挡在村外, 同时通过拦河坝减缓河水流速。对于山洪水, 则通过在山上植树涵养水分, 山坡造梯级台地缓冲山洪, 在山脚挖横沟截流并开辟分洪小沟等手段进行泄洪疏导。利用民居天井收集雨水和生活污水, 使其自然渗入地下或经下水管排入水圳。最后, 所有的水都汇集于南湖, 然后再排入村外的河道。

宏村水系的形成, 一方面受传统风水观念的影响, 根据先人的规划构思, 以五行相克理论中的“以水克火”为指导, 逐步对村落的风水布局加以改进、完善;另一方面也是现实环境条件和生存压力的逼迫使然, 因而从村落居民的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地改造自然, 巧妙地解决了生活和生产上的用水需要, 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而宏村水系能够起到“祈人丁之兴旺, 防祝融之肆虐, 求滚滚之财源, 荡里中之晦气, 灌村外之良田, 可洗心怡性也”的综合作用, 并成为传统聚落追求完美和理想居住环境的典范, 恐怕也是与村落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规划控制和管理措施分不开的 (见图8) 。

参考文献

[1].宏村导游图、徽文化景区线路图.宏村树人堂民艺收藏馆编制 (数据来源:黄山市测绘院2001年3月5日实测)

[2].“开辟宏村基址记”.宏村汪氏宗谱

[3].黟北宏村编年史卷

[4].汪善均.宏村逸事补遗录.1892 (清末刻本)

[5].“南湖纪实”.重竣南湖收支征信录

宏村建筑 篇10

关键词:互动+,旅游产品,互动体验,宏村

一、提出背景

2015年,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发表署名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提出:“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 及催化、集成作用, 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 插上“旅游”翅膀, 形成新业态, 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针对所提到的“旅游+的集成作用”的特点以及国内已有的“体验旅游”的理论, 结合团队实地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 笔者提出了“旅游+”概念下以及基于“体验旅游”理论的互动+”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高度集成旅游行业内部的旅游需求元素, 帮助旅游业能够走向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即“求同存异”。这其中的“异”是指不同旅游目的地能够保有其特色;“同”是指, 旅游产品因品种多样及特色鲜明从而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达到旅游市场的共同繁荣。

二、定义

“互动+”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是指旅游产品开发商在利用旅游目的地独特的旅游资源, 以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为目的, 开发的一系列具有互动体验的人人互动、人景互动[1]旅游产品, 意在通过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作用达到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和游客的行动和精神的深度参与。

三、主要内容

(一) “互动+”旅游模式的需求基础

在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 消费需求种类日益增长, 传统的观光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年轻游客。虽然传统的观光旅游仍占据了旅游市场的主要部分, 但是国内外很多学者做了基于大量数据调查的分析包括笔者所在团队进行调研得出许多游客对目前“上车睡觉, 下车拍照”的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表示失望, 并提出更愿意去尝试体验互动性质的旅游项目。

而“互动+”旅游模式正是一种基于“角色扮演”的旅游方式, 游客希望从旅游中获得行动上和精神上的深度参与。这种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认知与亲身感受越来越被大多数游客所追求。

(二) “互动+”旅游模式的开发原则

1、坚持产品的开发以不破坏旅游目的地文化原真性为原则。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特色, 我们在追求让游客亲身与当地文化进行互动的同时, 要通过科学的体验互动过程的设计、注重当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使得目的地原真文化与社会协调发展。

2、坚持以游客的需求为开发向导。设计旅游产品时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大量的游客需求分析, 在不破坏文化原真性的前提下, 针对能够吸引游客青睐的元素来进行产品的设计。

3、坚持遵循效用递减规律进行开发。一般来说, 当更多的体验内容加到旅游产品中, 体验者的满意度会相应的得到提升。但随着内容不断追加的同时, 成本相应的也在不断扩大。此时游客的满足感虽然在增加, 但相对增长呈下降趋势, 这种满足感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成本及体验内容追加的度, 避免盲目投入。

4、坚持以本土资源为依托进行设计创新。开发设计要以本土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 充分理解景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为其附加能够使得游客产生精神享受的体验内容和服务。通过环境布置调动来出动游客的感官, 通过专业导游服务以及产品体验来使游客深度参与旅游项目。

(三) “互动+”产品的设计步骤

在吴文智、庄志民撰写的《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以古村落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为例》一文中, 提到了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四个步骤, 但笔者认为, 原有四个步骤只是阐明了旅游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行为的体验, 但精神参与仍然是旅游获取文化熏陶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应纳入旅游产品设计模式更新的内容中去。

而“互动+”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相比于“体验旅游”最大的差异在于后者在整个旅游的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游戏玩家的角色, 而“互动+”的体验者却是一名学习者。因此在这里笔者将它优化为五个步骤。

一是主题提炼与体验线索设计:主题的体验在于开发者将游客定义为通过一系列行为来认知文化。设计好的主题可以增强游客在活动中的体验感, 从而拥有深刻的印象。

二是场景设计和体验氛围营造: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下, 尽可能地利用当地资源为游客营造互动体验场景。

三是活动策划和体验过程设计:设计者要精准把握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中可进行开发的项目, 根据主题来策划体验内容, 并再次配套基础设施, 以保证体验效果的良好展现。

四是意象塑造和体验意象设计:游客在旅游产品之所以收获到良好的体验效果, 主要看产品中的各个设计细节。当设计者把当地的文化意象以一种可感受的形式进行展现, 形神兼具才能让游客积极参与。

五是旅游服务人员文化宣传方式的设计:文化传递唯有旅客“身”“心“两方面受到触动, 才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在活动的体验中, 我们保留了传统旅游中导游讲解的部分, 对于讲解内容要求与体验行为相配合, 达到文化认知的效果最佳化。

四、现实意义

(一) 游客角度的现实意义

游客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互动体验, 一方面亲临文化氛围之中, 对旅游地文化产生深刻认知。另一方面, 这种带有交互性的旅游方式使旅游真正成为感受新鲜事物的方式。

(二) 经营者角度的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旅游过程中的互动和体验本身就是一种类似“主题餐厅贩卖‘气氛’的市场行为”, 本身即是经济价值的构成因素, 当互动体验与旅游产品融合后提升了产品的附加价值。游客在消费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传统观光型旅游的视觉收获, 更是精神和行为的双重深度体验, 这种经济附加值使得经营者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五、基于“互动+”模式的SWOT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旅游产品参与程度高。“互动+”旅游产品设计模式旨在将游客的各种感官与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文化深度融合, 设计出能够让游客行为与精神高度参与的旅游产品。

2.文化宣传深入人心。通过与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互动体验, 刺激游客感官, 形成深刻的印象, 从而起到文化宣传的最佳效果。

3.游客体验良好。基于“角色扮演”的旅游方式, 体验多元文化。这种类似于参与游戏的旅游方式比起传统的观光旅游更具有趣味性。

(二) 劣势分析

1、价格高于传统旅游产品。市场上仍然具有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即使提高价格合理, 但也会导致这部分顾客的流失。

2、体验效果难以把握。因为旅游产品的深度体验要求时间和人力成本.因此, 在旅游旺季可能会出现互动体验效果降低的问题。不同的游客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 体验的效果难以得到量化保证。

(三) 机会分析

1.旅游观念的更新的到来。旅游正在逐渐成为国人享受休闲的主流方式, 随着旅游需求提高, 游客已不满足于传统旅游。参与性强, 互动性好的旅游产品正逐渐成为主流。

2.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2009年12月1口,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发布, 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意见》旨在将旅游业作为当下着力打造的产业进行发展。

(四) 威胁分析

1、体验旅游消费市场规模小, 游客对价格敏感。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成熟度欠佳, 互动体验旅游消费市场虽然前景良好, 但现阶段发展规模仍然较小还需要时间来让消费者适应。

2、存在旅游观念落后的游客。目前, 中老年游客也占据着很大份额的市场, 但这部分游客旅游观念相对落后, 不愿意尝鲜。

六、基于“互动+”模式的产品开发构想——以宏村为例

目前, 大多数宏村景区旅游产品主要仍为传统观光旅游方式。大多数游客参观完整个景区只需要不到一个小时。对于景区的印象谈不上深刻, 对于徽州文化的了解更是无从谈起。2015年3月, 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对宏村景区的游客和周边高校学生进行了调查, 普遍认为传统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进一步开发互动体验式旅游产品很有必要。

根据5.3.3中“互动+”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步骤, 基于徽州文化的特点以及宏村现有可以优化开发的资源, 可以设计比如“我在古徽州的一天”这类主题, 设计古民居、农活场所等场景环境, 精心营造氛围。例如可以在古民居内可以分设子项目“体验古徽州婚礼”等, 让游客身临其境, 体验徽州民俗的独特魅力, 并为参与者提供视频录制。再例如,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吸引游客, 我们可以安排游客参观结束建筑博物馆后, 亲手体验徽派建筑的模型制作。

意象是主题在体验活动中具体、直接的一种场景展示, 当意象融入到真实的体验项目中, 我们需要利用有效的游客讲解服务, 配合所营造氛围, 加强与游客各种感官的互动。导游要提高对旅游产品的认识, 强化旅游项目与讲解的时机匹配恰当, 比如:在为游客讲解搭建徽派建筑模型的步骤时讲解各个部件的实际作用, 这样一来调动游客思考和印象深化, 进而深刻理解旅游活动内涵。

参考文献

[1]吴学成.黔东南民族村寨体验旅游产品体系构建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

港宁学子宏村微电影创作行 篇11

此次“微电影”训练营,由南京大学国家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办,由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韩丛耀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宏村的实地创作就由他亲自带队。位于安徽黄山西南麓的宏村,始建于南宋,整个村落依山伴水而建,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雕梁画栋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也是徽派古建筑的代表。围绕此次皖南风光和民居的特点,学生们的微电影剧本也大多以此展开,内容为有关民国或者江南乡村为背景的短剧情片或者MV。学生们分组明确,每组都安排有两位专业老师担任拍摄指导,除了亲自带队到拍摄现场,并给予拍摄技术上的支持。微电影中的演员既有参加此次训练营的学生,担任自己参与前后期制作的微电影的演员,对于他们是一次难得的体验,能从制作人员的角度更好地理解演员应该如何配合摄像机的拍摄。同时老师们也从南京请邀请了几名专业演员,为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让学生们体验到如何指导演员与其在片场进行良好的沟通。

早晨7点30分从南京大学乘大巴出发,虽然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行程,但是同学们并没有觉得疲惫,经过了此前在南京大学里为期一周多的微电影创作理论和技巧学习,对于下一阶段的实地拍摄都充满了期待,跃跃欲试,把所学在这一阶段的微电影前期拍摄中付诸实施。微电影作为近两年来一种新兴的影像形式,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群体的喜爱,同时对于影像或者传媒专业的学生,也是一种非常适合学习影像语言的训练和创作形式。南京大学这次的暑期学校特色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虽然最终报名参与的以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居多,但是也有来自其他专业对于影像感兴趣的同学参与,这一次的拍摄对于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大部分同学来说,都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微电影拍摄。

到达住下的宾馆,放下行礼、匆匆吃完午饭,下午就已经安排下计划,去宏村踩点,为第二天开始的拍摄进行准备。这次学生的拍摄,除了带上了各自的单反相机作为拍摄辅机,更为主要的拍摄工具是由佳能公司提供每一组的佳能EOS C100摄像机。当然训练营的学生们还从南京把三脚架、滑轨、小摇臂、独脚架、手持稳定器、灯具都带了过来。

第二天的拍摄,为了赶上清晨游人较少,同时也是光线最佳的有利时刻,同学们很多4点多以后就起来了,按照前一天的分工和计划,以组为单位,在宏村按照前一天所踩景点进行拍摄。看得出来,每一组成员都很认真,按照剧组的制片模式,有条不紊地以之前写就的分镜头脚本进行拍摄,一条不行就再来一遍。在宏村大部分是游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写生创作的艺术院校美术学子的人丛中,这群在这里进行微电影创作的年轻人显得与众不同。晚上每一组在宾馆宿舍还会开碰头会,老师们会帮着指出观察到的问题,同学们也会自我总结,回放白天拍摄的素材,对白天的进程进行总结,然后对于不满意的素材都进行记录,利于第二天的补拍工作。

根据剧情环境的需要,这次拍摄还给学生们安排了距离宏村不远的南屏古村等其他村落作为外景拍摄。南屏是张艺谋的《菊豆》、李安的《卧虎藏龙》曾经的外景地之一,这次这里迎来了比当年的张艺谋、李安更加年轻,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学子,他们在这里用摄像机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虽然七月太阳如火,有的剧组在皖南二层民居里,冒着闷热的狭小环境进行拍摄,但是成员们都乐此不疲,完全投入到创作中去。放松下来的时候,一片西瓜拿在手中,边吃边开着玩笑,剧组的团结合作和良好氛围,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上一篇:井架模型下一篇:语文教学须关注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