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山村

2024-10-21

美丽的小山村(精选6篇)

美丽的小山村 篇1

乡村生态旅游因能够满足现代人感受自然、陶冶情操、放松身心的需求,获得众多外出度假休闲国民的青睐。它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人口就业率,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和行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西宝贵的财富,从2013 年起,广西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现已进入“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阶段。如何在“美丽广西”建设活动背景下,更好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探索“美丽广西”特色建设路径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美丽广西”建设的关系

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地方才能给游客美的视觉感受和心灵体验,这是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有效提高广西优良生态环境的生态效益。通过乡村生态旅游活动,向游客宣传生态文明理论,增强游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的队伍日益壮大。

在“美丽广西”背景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充分提高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率,展现当地原滋原味的农村生活,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真正的“美丽广西”应包括自然资源的外在美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在美,这些美都可以通过乡村生态旅游完美地展现出来。

综上所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美丽广西”建设可促进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另外,乡村生态旅游在发展中保护了生态环境,使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达到最优化,从而促进“美丽广西”建设。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二、“美丽广西”建设背景下竹山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竹山村概况

竹山村位于广西防城港东兴市,是沿边公路的零公里起点,也是我国边境陆地线的始点,与越南芒街仅隔一条江。该村因盛产竹子得名,面朝大海,海岸线长21 公里,有千吨级良港,人文资源独特,获得“最美渔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历史古村)”、“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项美誉。该村旅游资源富集,北仑河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海洋绿肺”之称的红树林,“大清国一号界碑”遗址、古榕部落、千里海堤、观音庙、哨所等众多景点。

(二)竹山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美丽广西”建设活动开展以来,竹山村积极参与其中,清除海滩垃圾,清洁环境,美化村子,加大了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力度。随着京族传统“哈节”的影响日益扩大,该村旅游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已打造成拥有“一村、一路、五古”的国门特色旅游名村。

近年来,该村依托资源优势,开发了古榕部落“渔家乐”项目,还建设了红树林观光栈道,铺设古榕景区内的游览步道,建成运动休闲广场。景区目前开发有深海围网捕鱼捕虾、海滩涂挖沙虫、抓螃蟹、草坪排球、露营、烧烤以及海钓等多样化休闲活动,倍受游客青睐,极大拉动了旅游消费。

据东兴市政府发布的相关数据,2009 年至2010 年两年间,竹山村共接待游客16 万人,旅游收入480 万元;而2014 年,竹山村接待的旅游人数攀升至10 万人,旅游总收入为300 万元。由此可见,“美丽广西”建设活动开展以来,竹山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村民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获得的收益也日益增加。

三、竹山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三清洁”工作难度大,环保工作比较薄弱

开展建设“美丽广西”活动以来,虽然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生态环境有所好转,但是很多村民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和生活方式影响,破坏环境的行为频现。例如,部分村民目光短浅,只关注眼前利益,在道路两旁违规建房、立广告牌及停车牌;有些村民门前经常堆放垃圾,影响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村民为了使农作物有好卖相,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村民大量放养或在地上圈养海鸭,海鸭粪便随意露天堆放污染环境,海鸭戏水时掉落的羽毛和粪便污染大海。这些问题都是村民环保知识不足造成的,出现“知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三清洁”难度增大。

(二)经济基础薄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竹山村传统产业是农业和渔业,经济基础薄弱。首先,尽管竹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公共汽车从市区可直达竹山,但是硬化道路狭窄,没有停车场,车子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到了旅游旺季,极易发生道路堵塞;其次,旅游标识和导览设施少,旅游厕所缺乏,粪便的处理系统不够生态;第三,住宿设施落后。景区饭店规模小,桌位少,床位不够,无法接待大型旅游团;最后,缺乏配套娱乐设施,较难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景点应急防护措施还不完善。

可见,竹山村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还属于较低层次,接待能力有待提高,旅游饭店、交通、信息、娱乐、旅游安全保障等旅游基础设施均有待完善。

(三)本土文化挖掘不深,缺乏特色旅游项目

目前,竹山村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以观光、休闲、摘采为主,产品开发没有依托当地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乡村民俗文化。众所周知,乡村旅游资源文化的核心和亮点是具有鲜明民族性、地域性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竹山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更注重的是京族海洋文化怎样成为促进本村经济发展的动力,而未思考如何彰显京族海洋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导致旅游项目无亮点,雷同率高,缺乏地域特色。

(四)乡村生态旅游营销方式落后

竹山村是以旅游为新兴产业,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旅游乡村。该村发布旅游信息的网站多,但并不专业且缺乏亮点,尚未建立特色旅游宣传网站,也没有网上旅游服务和餐饮住宿预订等内容。游客无法从网上清楚地了解竹山村旅游的相关动态,去竹山村旅游的兴趣也就难以激发。

此外,竹山村的旅游从业者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缺乏系统先进的旅游营销知识,只能通过传统的营销方式招徕游客。营销观念的落后,使他们只考虑如何把景区产品销售出去,难以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周到细致的服务,无法掌握游客来访的满意度等重要信息。

四、“美丽广西”建设背景下竹山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一)注重环境保护,发展“海鸭—沼气—鱼—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原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是敏感、脆弱的,易被乡村生态旅游过快发展破坏而难以恢复原样。保护乡村原生态的环境和乡村性资源是实现竹山村的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美丽广西”建设活动中,要将“环保”概念扩展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概念,必须增强环保和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的宣传。一方面,村委会制定惩罚制度,增强村民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增强监督意识,组建环保小组,定期检查农户的环保情况,年末评选出“环保之星”并给予奖励。另一方面落实景区管理条例,制定切实可行的景区环境保护措施。为提高接待游客能力,对已受污染但并不严重的环境,细心修复,尽快恢复原貌,张贴标志提醒游客加以爱护;在景区里增设环保厕所和果皮箱;规定餐饮、住宿和服务行业使用清洁能源,强化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限制进入景区车辆的数量,并在景区内提供自行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此外,竹山村可实行“海鸭—沼气—鱼—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政府应鼓励村民把海鸭集中起来饲养,筹建饲养基地,海鸭的粪便可以收集到沼气池进行发酵,减少粪便暴露在空气里,污染空气和水源,还可产生清洁燃料;可以用沼气发电,为景区小型用电设施供电;沼气渣中有很多微生物,可以用来饲养鱼;定期处理浅海滩的淤泥,将其埋放在红树林和农作物的土壤里,成为树木和农作物肥沃的肥料,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

(二)多渠道投融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东兴市是打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金钥匙,是大湄公河次区域、泛北部湾经济区域的结合部、交汇点,区位优势独特,战略地位凸显,发展条件优越。竹山村应借助区位优势,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引进民资扩建公路,在村里修建停车场,以停车费维护公路;制定特色旅游路线、旅游标识和导览图,建立旅游服务中心,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政府特许的私营企业可以从事村里的服务业,用“设计—建设—租赁—移交”来提高服务业的档次;借助“美丽广西”活动契机,村委会可以以群众集资结合财政下发的资金修建生态厕所,完善垃圾处理系统,完善景区应急防护措施。

(三)坚持“农”本色,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竹山村要开发具有独特的乡村特色、原始野趣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特色项目,必须坚持“农”本色。可以根据当地民俗及农作物种植知识,策划“求知之旅”来满足游客体验农事生产、回归自然的需求,使其充分感受竹山的生态优势和民俗文化魅力,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利用“最美渔村”的美誉,充分发挥环境优势,依托滨海风光特点, 深度挖掘京族海洋文化,打造京族特色文化三颗“珍珠”娱乐项目;立足“美丽广西”创建活动的成果,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休闲度假、精神康复、绿色膳食等“竹山村健康生态类度假产品”为核心项目,将竹山村建成以红树林观光、海上生存、生态度假为一体的特色休闲度假胜地。

(四)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加强网络营销

目前,我国拥有6.32 亿多网民,手机网民5.27 亿多,庞大的网民数量意味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竹山村要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可将乡村生态旅游资讯发布到人气旺的论坛,在新浪微博、博客创建账号进行宣传,在微信建立订阅号,把景区及活动信息发给会员,并设“你问我答”功能;依托“美丽广西”活动,在知名旅游网站发布网络新闻,建立链接,在著名的门户网站发布网络广告,拓展竹山村乡村生态旅游的消费群体,进行品牌的推广。还可以通过举行“做一天的农民”体验活动主题对乡村生态旅游进行宣传,并通过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喜好。

此外,竹山村要加强网络营销。旅游商品网络团购是旅游地和旅游企业营销的新型模式,竹山村可以携手去哪儿网、携程网及途牛旅游网等知名网站,向游客提供折扣价格,吸引游客来竹山村旅游;景区可建立二维码,让游客通过微信二维码扫描加为好友,成为微信中的竹山村景区会员,可享受景区提供的各种优惠和服务。

摘要:“美丽广西”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广西首批特色名村竹山村依托资源优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村民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获得的收益也日益增加。同时,竹山村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也存在着环保工作比较薄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色旅游项目缺乏、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注重环境保护,发展“海鸭—沼气—鱼—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多渠道投融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农”本色,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加强网络营销。

关键词:美丽广西,竹山村,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曹誉百.广西东兴细数竹山古村的美[N].西部时报,2012-06-08(10)

[2]陈巍,王洁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旅游的困境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3(3):75-76

[3]刘强.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形象塑造探究——以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生态旅游区为例[J].农业经济,2013(10):21-23

[4]王宁.旅游基础设施的供给及投融资方式分析——以开封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3):130-131

美丽的小山村 篇2

姥姥家住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于里鎮双山后村。这里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我小时候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多,直到上幼儿园才离开这个小山村。假期时候我也会时常回到这里,对小山村的景色尤其喜欢呢。

小山村的南面有座小山,名字叫做双凤山,小山村就坐落在双凤山的北面,所以村子取名为“双山后”。晴天的时候,天空格外蔚蓝高远,飘浮着洁白的云朵,空气格外清新甜润,散发着一股泥土特有的清香味……

村南、山北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清清的河水一路唱着欢快的歌,自东向西流去,浇灌着两岸的土地。河北岸是村里人家的菜园,种着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韭菜、香菜、黄瓜、土豆、白菜……河南岸是田地,村里人在地里种麦子、玉米、花生、黄豆……各类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地里的蔬菜和农作物也在变换着,勤劳的乡亲们就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收获着。

每每走进山村,都可以感受到清风拂面的惬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田野里,碧绿的麦苗舒展着腰身,微风吹过,荡起一阵阵绿色的麦浪;河边柳树垂下的.一串串碧绿色的叶子,在风中轻轻起舞,让人不禁想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来;村路两旁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菜、野花、野草,它们也装点着小村的美丽。而不远处的田野中,则到处是村里人劳动的场景,耕田、拔草、种树……美丽的景色、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山村美丽的图画。

清新的小山村 篇3

大洞村位于罗霄山脉的中南段,海拔1100米。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有女莫嫁大洞郎,家家缺少过年粮”的说法。上世纪90年代以前,该村还是沤江镇最穷的村庄。村民们靠种田为生,一年只能收获一季,人平年收入不足千元。迫于生计,他们只得靠砍伐山上的树木来补贴家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穷则思变。大洞村支两委趁着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契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带领村民大力栽植厚朴、黄柏、杜仲等药材,开展封山育林,并将460公顷山林纳入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使全村的林子得到了休养生息。2008年,村民们看准了红豆杉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且可提炼紫杉醇用于防癌治癌的价值,开始了以红豆杉为主的珍贵苗木培育。时至今日,村民家家户户都种植苗木,面积达33公顷,其中红豆杉苗木达26公顷,每年培育销售各种规格的红豆杉苗1000多万株,年产值达3500多万元。如今,大洞村诞生了多个百万富翁,40%的家庭购置了小轿车,80%的村民脱贫致富。

走进大洞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真切感受。郁郁葱葱的山林层峦叠嶂,释放出高含量的负氧离子,沁人心脾;经山上多种药材根系过滤的地表水,有如一股甘洌之泉,清凉爽口,回味绵长;至今保存完好的植物活化石“千年红豆杉之王”,青春焕发,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难怪大洞村的村民极少得病,人均寿命达到85岁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就在笔者采访的当天,一群广东省东莞市童可文化传播公司的孩子们正慕名来到这里。带队老师告诉我们,公司已选定该村为每年中小学生夏令营基地。这次孩子们在三公里外就下车步行进村,一路上欢歌笑语,没有一个人喊累。村主任钟汉明非常自豪地说:“由于这里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来过大洞村的人,都觉得这里是养生天堂,避暑胜地。”由此,湖南省老科协将大洞村确定为老年人生态休养的定点基地。前年,一位台湾老人来了之后,去年又带了朋友过来,为的就是享受这份清新与宁静。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细流。清新的小山村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了舒适,带来了安康,带来了富足,更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美丽的小山村 篇4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建议,大别山地区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做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基层实践表明, 建设美丽中国, 乡村是重点和难点所在。可以说, 没有“美丽乡村”建设, 就谈不上有“美丽中国”建设。同时,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强, 农业必须要强;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要美;中国要富, 农民必须富。由此可见,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富国强民的基石之所在。

大别山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域, 是长江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 该地区自然环境独特, 地质构造古老复杂, 地形自北向南呈阶梯状坡降。大别山山间谷地宽广开阔, 并有河漫滩和阶地平原, 是主要的农耕地区;山区多深谷陡坡, 地形复杂, 表现为山势雄伟、峭壁千仞、沟壑深邃、峡谷幽长。大别山地区森林覆盖率达60.5%, 重峦叠翠, 空气清新, 水质纯净, 资源丰富, 物种多样, 有着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但由于地质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 大别山地区经济一直欠发达。

1 建设“美丽乡村”的背景及内涵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 并进一步确立了新的标准和要求, 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 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应放在农村。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就必须要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所以,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使建设有章可循、有标可鉴,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2012年, 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由此可见, 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序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 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地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可以说, 美丽乡村建设实际上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 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使美丽乡村建设有章可循, 有标可依, 在借鉴各地建设美丽乡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由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15年5月27日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国家标准, 指导全国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对“美丽乡村”的界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 (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 。”据统计, 我国有360万个自然村、58万个行政村, 覆盖面相当广泛, 村与村之间资源环境、经济基础和发展情况千差万别, 这就要求各地政府, 根据自己所在乡村的具体资源环境及发展情况, 因地制宜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2 大别山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案例——以英山县乌云山村为例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位于大别山南麓, 英山县城北3.0 km处, 离武英高速出口1.4 km, 201省道旁边, 版图面积2.3 km2, 下辖6个村民小组, 263户952人。这里群山连绵, 秀水长流, 鸟语花香, 四野碧翠, 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自然天成的人文景观。2010年获“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 2011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2012被授予“湖北省宜居村庄”“省级生态村”;2014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乌云山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2.1 开发乡村旅游, 创建旅游名村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乌云山村聚集各方面力量, 围绕时代主题, 找准自身定位, 全方位开发休闲农业旅游, 通过政策倾斜、政府扶持、招商引资、社会融资, 形成国家、地方、部门、集体和个人“五个一起上”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加快景区建设, 修通村内8.9 km旅游公路, 建设新门楼, 建成1 300 m2文化广场, 徽派装修46家农户, 新建旅游厕所, 绿化亮化主干道, 于2010年首批获得“湖北旅游名村”称号, 并率先在全县境内首家创办农家乐, 现有“农家乐”30余家, 年接待旅客30万人次, 创旅游收入过千万元, “吃农家饭、尝农家菜、品绿色茶、观生态景”是该村的一大亮点, 同时开发游客“采茶、制茶、品茶”体验产品深受游客青睐, 连续5 a与黄石市举办大型“黄石英山心连心, 垄上采茶欢乐行”体验活动, 创日消费达20万元的效益, 固而获得“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

2.2 依托灵山秀水, 强化产业发展

为了建设美丽乡村, 乌云山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利用自然优势, 坚持高标准发展茶叶产业,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集中连片, 使全村95%的耕地、农田全部种植茶叶, 并于同年以茶叶为主题命名为“乌云山茶叶公园”属于全国首家, 并请湖北工业大学景观设计院编制了乌云山景观设计规划。

园内有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并极富传奇色彩的佛教活动场所乌云寺, 是于盛唐时期就供奉弥勒佛的寺宇, 乾隆下江南入寺品茶而成就如今的“乌山春”畅销国内外。园内还有多座水库, 多处亭榭, 形成“月牙湖”“碧玉湖”“仙人湖”三湖映照乌云寺, “品茗亭”“望仙亭”“白鹤亭”衬托“倒挂仙人”的妙景, 依山傍水的“水上茶楼”, 依山就势的“水上乐园”, 山山坳坳的新农村, 坡坡畈畈的生态茶园, 田头地角的农家乐, 编织着“奇山秀水衬古寺, 新村亭阁缀画图”的世外桃园——乌云山, 被誉为高铁线上的美丽乡村。因而“品乌山春茶、观乌云奇景、享天然氧吧、吃农家饭菜”已成为游客的消费时尚。

组建的乌云山茶叶专业合作社, 吸纳全村228户入社, 行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 所生产“乌山春”牌英山云雾, 条索紧细, 汤清叶绿, 香气纯正, 滋味醇绵, 一举获得“陆羽杯”“中茶杯”金奖, 享誉海内外, 年产值过千万元, 农民667 m2纯收入达5 000元, 人均纯收入达到8 926元。产业带动旅游, 旅游带动产业的良性循环成效显著。

2.3 坚持生态开发, 积极对外营销

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兴起, 给乌云山村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乌云山村始终坚持保护性发展, 招商引资项目一律以茶叶、生态、旅游相互融合, 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准则, 而且在以茶叶为主导的产业之外, 为了增添生态元素, 创建了生态葡萄园, 让游客品尝采摘;建设桂花园让游客赏心悦目, 逐步行成了“四季有茶、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游客”的休闲格局。正是通过科学规划打造, 保护生态开发, 乌云山村获得“湖北省宜居村庄”“省级生态村”“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绿化示范村”“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和“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等系列称号。

在旅游产品营销方式上则采取借船出海, 积极争取办节会, 如“中国·英山茶叶节”“英山文化旅游节”“黄冈市大别山旅游节”“中国农民春晚”等大型节会都曾在这里举办。2014年3月, 乌云山村报送的电视专题片《灵秀乌云山》在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上, 被CCTV中国美丽乡村优秀电视旅游节目评审委员会授予二等奖;2014年9月, 央视7套“美丽中国乡村行”专栏报道了题为“高铁线上的美丽乡村——乌云山”, 充分展示了乌云山村秀美景色及产业文化。乌云山村由此声名远播, 给村级发展, 村民致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源泉。

3 关于大别山地区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地处大别山地区的各个乡村虽拥有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 但由于各乡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尽相同, 比如, 有的乡村临近县城 (如乌云山村) , 而有的乡村则处于较偏远地区, 自然、交通等经济发展条件不尽相同。因此,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 各个地方政府应根据《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找准所在乡村的具体发展情况及特色, 因地制宜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3.1 科学规划引领, 划好“起跑线”

大别山地区各乡镇应当树立“三个全域”理念,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一是做好全域规划。把美丽乡村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实行全域规划、一体布局。建议每个乡镇选择一两个村作为试点, 抓点带面, 连线成片, 统筹推进。例如, 英山县选择乌云山村作为试点, 2016年准备就其成功经验在全县进行全面推行。二是力求全域铺绿。把绿色作为大别山地区美丽乡村的主色调, 全民建绿、见缝插绿, 以山水构筑绿色屏障, 把道路建成绿色廊道, 让农村成为绿色田园, 实现“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景中”[1]。三是谋求全域旅游。把大别山地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 各地政府联动反映, 而不是各自为政。各地政府除了要想方设法做好本地域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外, 还应与大别山地区的其他地县级政府联合, 设计精品旅游路线, 延长旅游线路, 使游客在游玩时能从一个“美丽乡村”进入另一个“美丽乡村”。

3.2 突出产业支撑, 夯实“主干线”

要想让农村美起来, 应先让农民富起来。因此, 在建设美丽乡村时, 应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干线”, 着力打造特色产业主阵地。

大别山地势较高, 海拔900 m以下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植物生长茂密且种类繁多, 海拔900 m以上直至山顶, 气候寒凉, 多云雾。因此, 依托此天然而成的自然资源, 大别山地区在建设美丽乡村时, 建议一是建设产业基地。各村可根据本村具体情况, 建成茶、桑、药等特色产业基地, 发展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业。乌云山村就是根据本村的主打农产品打造了以茶叶为主题的“乌云山茶叶公园”, 既做强了茶叶产业, 又发展了旅游业。二是做强产业龙头。积极发展省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农庄、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三是做靓绿色品牌。积极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 如“英山云雾茶”首批入驻中国茶业品牌馆, 擦亮了“中国茶叶之乡”名片。同时, 还可借助“互联网+”营销品牌和特色产品, 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四是做活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游、农耕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 也会带动当地农特产品的畅销。

3.3 加强环境整治, 描绘“风景线”

大别山地区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应当实行综合整治, 坚持建管并举, 建议一是加强生态保护。坚持“建筑线”与“绿化线”双线同划, 力求村庄布局显山露水, 农家小院依山傍水, 家家户户推窗见绿、开门闻香。强力推进绿满英山、封山育林、清洁乡村三大行动, 关闭石材开采、畜禽养殖等污染企业。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借力湖北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以农村发展为主题的“三万”活动, 扎实推进农村水、电、路、互联网、网格化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乡村改水、改厕、改圈、改灶, 鼓励农户使用沼气、太阳能等环保能源。三是加强村庄治理。结合“三边三化” (即路边、水边、湾边, 绿化、洁化、美化) , 推进农田改造、河道治理和村庄环境连片整治, 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 真正呈现美丽的村容村貌。

3.4 提升文化内涵, 留住“生命线”

没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是没有生命活力的乡村。大别山地区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应坚持把文化文明元素注入美丽乡村建设中。一是传承文化记忆。应充分挖掘传统乡戏、特有民俗、祖辈遗风及革命历史文化, 加强对外宣传, 做到酒香不怕巷子深。例如, 2014年由央视7套“美丽中国乡村行”专栏播出的题为“高铁线上的美丽乡村——乌云山”, 2015年由英山县与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共同打造的大型黄梅戏舞台剧《活字毕昇》在第七届中国 (安庆) 黄梅戏艺术节、全省第二届艺术节闪亮登场等举措, 对地处大别山地区的英山县都是一个很好的推介。二是升级文化设施。各村应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 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实现全覆盖, 努力提高村民文化素质[3]。三是深化文明创建。广泛开展“农村核心价值观认知工程”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工程”,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入脑入心。依托农村“三老”人员, 普遍建立思想道德建设协会,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事明理、化解纠纷。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文明创建, 会如春风化雨, 激发广大村民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主人翁责任感。

3.5 坚持共建共享, 压实“责任线”

要建设美丽乡村, 还应正确把握政府、市场、群众三者关系, 调动各方力量, 担当发展责任, 凝聚共建合力。一是要突出村民主体。通过思想动员、政策激励、宣传引导等方式, 调动村民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变“要我建”为“我要建”, 变“等等看”为“主动干”。二是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做好旅游及涉农企业的招商引进工作, 打造“美丽驱动样板”,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三是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各县的“四大家”班子成员包乡联村责任制和县直单位帮扶责任制,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各县乡村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从而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参考文献

[1]吴国琴.乡村旅游引导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5 (3) :34-36.

[2]张伟.美丽中国战略的内涵、缘起及实施路径探讨[J].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3) :1-6.

美丽的小山村作文 篇5

我虽然回家乡的次数不多,但我依然爱它。爱它那连绵的山峦;爱它那像一条弯弯玉带的小溪;爱它那犹如一幅五彩缤纷画卷的四季。

春天,喜笑颜开的迎春花向春姑娘快乐的招手,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鲜艳夺目。树梢上新抽的翠绿的嫩叶,示意着林木蓬勃的生机,有好像俊俏的少女单单的秀眉。那新生的绿草,笑眯眯地瘫软在地上享受着阳关,衬托红的,白的,蓝的,紫的各种野花,从远处望去好象一张美丽的地毯。如果坐一坐,躺一躺,翻两个筋斗,再捉迷藏,甭提多好玩。

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上的一切,柳树无精打采地垂着枝条,碧绿的叶子卷曲着,仿佛像一个挨了批评的小孩,垂头丧气地耸拉着脑袋。风也不知哪儿去了,到处都是热的,老柳树上的知了拉长嗓音拼命地叫:“受不了,受不了。

秋天,就像一幅巨大的彩色图画:那成熟的庄稼,随风飘散着清馨的芳香;苍翠的山峦,被夕阳映照得姹紫嫣红,路旁边,晚开的丁香,悠然地摇摆着花枝;溪畔上密密麻麻的小酸枣染上了艳丽的“胭脂”;小河里,一条条肥硕,活泼的鱼,嬉戏相乐,溅起一圈圈的联想。

冬天,大雪随着寒风而来,远山,石桥,溪边都白雪皑皑。近处,落光了叶子的梧桐树上,披起了毛茸茸的银条,常青树上也挂满蓬松的雪球;远处,江上的小舟穿上了银白的礼服,桥梁似迈出腾云驾雾的白龙。

走进那座隐蔽的小山村 篇6

然而,当我惊讶地发现周家镇三道岭水库里所“藏”的这座小山沟时,我才懂得什么叫挂一漏万!

三道岭水库,我来过敢说不下二十次。一九七五年修建水库时我来过,采访过,而后也跟着领导们巡视过、跟着友人玩过。吃过那河里现打来鲜鱼,醉心那水碧山青花艳,却真的从没注意过这个小小的山村,一个家家门前临水,户户屋后依山,水环青山,山抱碧水,水绕山环、幽丽静美的小山村。

小山村,真的好隐蔽。

发现这个地方是一个偶然。那年上秋的一日,躲过秋老虎的酷热时间,午后四点多种,我与友人突发兴致,说下乡走走,到那个三道岭水库吃鱼去。说去便立即去,不凑巧,进了岸边的餐馆,说是鱼今天都“吃”了了,想吃鱼,便得等人出船现捉了。

既来之则安之,那就等吧。等的闲暇,我们便出来闲遛,见水库北方对岸的山里隐隐约约露出几户人家,一打听,原是临海城边界本市周家镇所属一个叫牛录的小村。哦,牛录?清朝最小的军队建制级别名称。难道,连这幽密之地都有清廷隐藏着的军队?这名字让我嗅到丝丝幽远的气息,心中油然升起一定要去的念头。问询店家,便有人告诉我们,从水库往回走的路,向西有一座桥,过桥沿路北上就可到达那座小山村。

于是,我们就信马由疆的开车拐了进去,山路弯弯,一路七拐八弯的上了盘山路的顶端,从上往下望去,眼睛顿时一亮,“呀!”心中惊呼:“好个有山有水的如画山村!”

幽美的景致招唤我们弃车步行。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真的,打开车门的瞬间,一股大自然中"绿色"的独有清香便向你扑面而来。从喧闹的城市被钢筋水泥切割的城市走进大自然中的我们,立即被四野一片的绿清凉而温馨地包裹,都不约而同地做了个深呼吸:“啊!”胸中的五脏六腑顿时感到像被过滤一样的清新。

怡静的山村,堪称是五色乾坤的世界,不仅花色各异,草亦有绿有红,绿得青翠欲滴,红得妖冶娇艳,每当微风吹过,便自由自在的翩翩起舞,那情景,那韵味,恐怕连画家神奇的笔也未能描绘……

迈着轻盈的步履,一路走来,一路的鸟语花香。抬眼瞭望四周,绿的山,绿的水,绿的庄稼,绿的果园,绿的庭院……绿得淳朴的小山村,清爽宜人而又醒目原始,犹如走进陶渊明的“桃花园”,抬眼处处都是一幅幅构图宏阔、疏密有致、张弛得当、大气磅礴却又清秀幽雅的水墨画,一张张彩重细腻的精美油画:碧水远处,层峦叠嶂,飘云浮雾;宽阔的水面,鱼儿荡漾起一圈圈的水涟;身边近处,野草与野花与绿色的庄稼地,散发出芬芳与清新,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仙般境地。

立时,心中便有种欲望与渴求:真的很想一个人躺在那草丛中,静静地听花草的窃窃私语;真的很想一个人坐在那树根下,什么也不想地看树的枝条在眼前拂来荡去;真的很想躺在那农家的热炕头上,美美地懒懒地做一个轻灵的仲秋之梦……真的,这真的是我内心渴念的久违的原汁原味的梦中村庄!

确实如此。站在哪一环清水围绕的小村庄弯弯山道上,刚从城镇的喧嚣、工厂的烟尘中脱身,不禁怀疑是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恬静地生活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任谁走进来,都会进入一种无思的恬静。心里生理的舒展,是人生的难得享受啊,我终于禁不住地脱口而出:简直是神仙府地,搁这儿要能认个亲戚多好!

此言一出,犹如谶语。此后,我便同孩子们多次来到这座山村,向村中的乡人买山里的地瓜、买以鱼以草籽为食的鸡鸭所下的鸡蛋、鸭蛋,也常给乡人带些旧的衣物与酒与食。 其中,我们与住在水边的几家人相处甚好,我常从她们家里买些城里买不到的乡村东西。那是无须标签的吃草籽吃虫虫的家鸡蛋,那是天天下河吃小鱼小虾米的同野鸭差不多的家鸭蛋、鹅蛋——一切都原始而自然。而每听说我们什么时间要来,他们便会到浅水里为我们去捉鱼来吃。

我们带去的画家朋友他们也非常热心留着吃住,画家们兴奋地在这里画了一张又一张写生图,看着那些素朴的铅笔道,我感觉其实比着色的彩图更为典雅大气。

大家最爱吃的就是他们从水库捞来的小鱼儿。这种鱼叫白漂子,小时候家乡的河里就有这种叫白漂子的鱼儿,因为其身洁白,喜生活在水面上而命名。现在一般的水田里因为打药已经看不见这种洁白修长的鱼儿了。能在这里看到白漂子,让我极为欣喜。站在水边远远看去,正在水面嬉戏、舞蹈的白漂鱼儿,令水面上银光闪闪,美极。

时间一长,小山村的“家事”便一点点进入耳中:小山村不大,一沟两杈,一杈十几户人家。没听说谁家是当年牛录部留下的后,但也有抗美援朝的军人,有参加五十余次解放战争,如今虽远在外省,却仍在高龄之年每年都要回来看一眼小村,亦让小村人骄傲的有功之臣。还有一位叫高梁的小女子,在当本市副市长时为家乡修了条通往山外的路,让村人始终念念不忘……

小村说老不老,说新不新。说老不老,是因为小村是移民村。一九七四年修三道岭水库时从山下水库处移上山来的。说新不新,是原本这些百姓有的就是住在这村里的人。那些石墙灰瓦的老屋,被灶火熏得黑黑的老屋,大都有三四十年。过去山村没有路,里外不通,山里的这些人家很穷,有些人家便被山外吸引搬了出去。但小村太小,至今没有卖店没有学校,连上学的小孩子也走出山外投亲靠友了。山村里的人想要买些油盐酱醋,是要走十几里的山路、乡路,到山下的村镇里买。即便是没有搬出去的,青壮年也都走出去打工,留下的则是老弱病残。因而,扔下的破房烂瓦一任风吹雨残,房漏窗空院荒。于是,我们就对那些房子产生了兴趣,便在山坡山背山凹里各家乱串。

就这样,买下一处依山面水的三间破房子,抬头能见天,低头地上的耗子洞有拳头大,浮土一踩噗噗的,有点儿让人神经兮兮的莫测。我走进去两步便退了回来,感觉那洞洞里说不定会钻出个老鼠甚而是一个蛇头来。第二年,找了村里的泥匠瓦匠,用了一个春天修修补补,才能住人了。

春来,屋前菜畦绿,房后桃杏香。夏日,瓜藤翠衣展,蔬果挂满眼。秋临,东院摘梨前院枣,垒起灶锅煮玉米,心里那个惬意啊,已不是语言能形容的!

常常,晨起时,站在山坡下自家的农房前,望眼前水光山色,听鸟声叽喳,我竟然有些晃晃忽忽的,这是真的吗?我怎么竟然一点也没有是这乡村人的感觉?那种似乎是在乡下串亲的感觉让我猛然惊醒:我从身到心早已离开了乡村,我不再是五十年前乡村里拎着锄头和镰刀,走在茅草路上任裤角被露水打湿的那个女孩子了,我真的希望此时房中会传出悠扬的牧笛婉转的山歌,将我的心招唤回未走出乡野时的原点,不过,欣慰的是我仍然爱着乡村……

每回,我和家人及朋友们,带着一身尘嚣住在那里,干点农家活,摘点自种的菜,呼吸着乡村有着青草味儿香甜的风,出一身促进刺激血液循环的汗,钻进邻家屋后清凉的山沟沟里,一边歇汗,一边看着高高的柞树上,时不时就会攸然间闪出几只灵性的可爱松鼠,在树杈上跳跃不止,心情真是愉悦极了。不过,等你一旦走近树下,它便从树梢一跃而不知踪影。这时,再披着夕辉转回到自家屋后的山岭,看着西边山顶红彤彤的余晖,将天空大地映照得生出一片茫茫的红晕,真的感觉犹如身在神仙府地那般的悠然美妙,那隐匿在世俗尘外的山乡之美啊,美得令人酒未沾唇也心醉……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改革下一篇:溃疡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