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

2024-08-16

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精选12篇)

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 篇1

服装教学在中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但是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 服装教学规模的跨度、学科范围等不能及时适应时代的高速变化, 导致了诸多服装类专业的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与问题[1]。服装教学具有艺术的特征, 良好的教育模式不能仅仅传授专业理论和技能, 需要从市场、实践等环节不断发现问题, 以达到最优的教学目标。

1 服装教学的发展问题分析

1.1 服装教育现状

服装教育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首次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发展, 我国在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吸取国外先进经验, 使得我国服装产业的生产能力逐年发展, 服装行业的“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 其中, 职业教育占有主要的功劳。

在国家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国情下, 服装教育正面临着模式调整的现状。由于服装教育相关专业具有多年的历史, 其专业体系已经完备, 在改革中具有一定的难度, 改革的停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职业教育中的一些教育方式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目前, 服装教育存在的主要现状有:学校的培养过多侧重于理论, 缺乏对学生技能创新上的推动, 知识结构单一, 在新产品开发等高层次的发展上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 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量[2]。

1.2 服装教学的主要问题

在服装教学中, 学校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一般承接传统模式, 导致诸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知识之间的独立性太强, 并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无法相辅相成[3]。作为职业教育的典型专业之一, 服装专业应该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 而目前国内的教学则以授课为主, 学生以课堂为核心, 被动接受理论知识, 对于当前先进的服装设计、加工等实践技术和手段并不了解, 导致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长期难以解决, 因而出现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困难、专业对口率较低等社会问题。

实践教学作为服装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 但是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论, 并且存在诸多问题, 比如与理论教学的牵连性不足、与企业实践脱节等。我国在服装教学的实践阶段往往忽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知识以专业教师传授的知识为准, 而大部分专业教师同样被动的接受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内容、对象的选择过度依赖于书本, 缺乏创造性, 一些先进的设备无人使用, 被长时间闲置。

在职业教育中, 服装相关专业与其它诸多专业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其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比如, 由于与外界的主动交流性较少, 其创新思维存在封闭性等问题。服装领域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相关, 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对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的忽视,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专业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水平。

2 服装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2.1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发展

针对服装类专业的职业教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也出台了特定的措施和办法, 比如修改或者去除一些不合理的传统教育方法。从根本上讲, 服装教学正朝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的方向发展, 在该发展模式下, 更加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 其最大的收益群体为学生, 使得学生的能够实现真正的创新性发展[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首先, 要求学生能够认真地讲艺术与技术相融合, 在实践中发现美、提升自身技术水准;其次, 要求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启发其创造性, 在保证服装教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更多地将知识与社会发展现状相融合。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才能够解决国内职业教育的诟病, 提升国家对综合型素质人才的培养能力。

2.2 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发展

先进的教学经验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和思维的开拓性发展, 我国的教育部门结合国内外的教育状况及差距, 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综合性发展的要求, 不再是单一培养方式。在服装行业中, 多方向的综合性人才能够更好地将专业技术应用于服装产业中, 整个过程离不开较高的理论涵养以及艺术水准, 因此, 培养职业院校的学生应该以贯彻社会与企业的需求为宗旨, 将个人的特长作为重点培养的引导方向, 避免专业技能学习的低效性。

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发展同样离不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协调, 其首要任务为避免两者之间的脱节。在该培养目标下, 能够使得学生在艺术方面更具有发挥空间, 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具有人文内涵。教学内容的综合化不仅仅能够为服装设计提供更好地思路, 而且能够通过更好地艺术构思进行市场方向的发展。

2.3 新的理论教育体系

对于服装类专业的理论教育方面, 正朝着新的理论体系发展[5], 其中, 最典型的发展体系之一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 如图1所示。服装类专业的理论知识是整个服装产业的基础, 不但包括服装设计理念、技能的传授, 还包括创新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针对我国的审美文化状况, 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的色彩, 又融合了西方历史的美感, 其复杂性使得理论教育体系的发展变得更加重要。在新的理论教育体系下, 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方案等均有了新的规定和目标, 为了实现哥哥任务目标之间良好的循环关系, 要求专业教师解放思想, 认真贯彻体系内涵。

在新的理论教育体系下, 服装教学除了要求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 还要求学生在实践中重点培养职业素质, 使得学生之间提升合作能力。在这一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实习的方法来实现, 比如, 将学生安排到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剧组, 消除其对服装理念的神秘感, 同时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服装设计, 这在实质上也属于从实践反馈理论的过程, 在提升实践教学的同时, 潜移默化的将理论知识升华。

2.4 开放性的服装教育方法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潮流, 要求服装教育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即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能够根据专业岗位的特点对企业的项目或者工艺提出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一般来说, 企业的品牌效应在服装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锻炼学生在铸造品牌方面的能力, 使得服装教育的开放性特点更加明显, 可加重培养学生市场调研的能力。在企业给出的定位要求下, 若学生能够针对企划方案、主体结构设计、材质面料等内容结合市场进行一定的创新, 可大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速度。

3 结语

服装教学属于一种创新能力的教学, 需要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 在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中, 要求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前教育出现的矛盾与问题, 以实现创新教学为目的。对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等的培养, 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也是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摘要:针对当前服装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通过对关键问题的深入分析, 阐述了服装教学的发展趋势, 并提出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与教学理论的改革方法, 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服装教学,发展问题,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胡振江.高校服装专业人才教育方法及实践研究[J].文教资料, 2006, 19:32.

[2]宋科新.关于当前服装教育实验教学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05, 10 (5) :66-67.

[3]高丕.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必要性[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8 (2) :36.

[4]郭建南.知识经济与服装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 2001, 23 (2) :88-89.

[5]沈雷.现代服装设计师的素质及培养[J].宁波大学学报, 2001, 23 (2) :76-77.

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 篇2

中国服装行业10大最新发展趋势!

1、细分市场兴起

服装行业的发展受社会各项因素的影响。

比如“跑步经济”带来了运动品牌的业绩增长;“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地加速了童装市场的发展;人们对贴身衣物的重视度的提升带来了内衣品牌的发展……

竞争激烈的市场行情使得细分市场成为必然,服装行业要发展,必须针对细分市场做出适应性调整,提前布局才能够抓住机遇,突破当前所面对的瓶颈。

2、线上线下合二为一

马云曾表示,纯电商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是考验线上线下一起整合资源的时代。因此没有线上线下之分的新零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这是新零售时代所带来的的改变,未来服装行业销售思维将发生转变,站在顾客的立场思考问题,以顾客为导向,提供顾客想要的产品。

3、消费群体转移年轻化、个性化

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之一,而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新中产正成为时代的消费主力,他们拥有独立自我、个性张扬的特征,敢于接受新事物,对潮流资讯拥有自己的独特的看法。

以海澜之家为首的国产鞋服品牌纷纷向年轻消费者靠拢,LV、Chanel、GUCCI等奢侈品牌也在向流量低头,更换中国千禧一代热爱追捧的代言人。

消费群体转移年轻化、个性化为服装企业的品牌重塑、新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品牌应把握机会,更重视数据分析以追踪消费者喜好,对自身设计做出调整,增加个性化体验。

4、新消费形态逐渐形成

时代的转变,使得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价格不再成为他们决定购买与否的首要标准,消费升级也将随之而来。

服装业从商品时代,回归产品时代。商品性价比将进入一个极致的时代。消费者不再为过多的溢价买单,更愿意为爱好和兴趣买单。

如果当价格不再是决定购买与否的首要准则,即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因此生存型消费需求转变为改善型需求,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转变,新的消费形态也悄然形成。

5、渠道和原运营模式彻底变革

智慧供应链的赋能,使得服装渠道层级被极度压缩,工厂到消费的链条也将被无限缩短。

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促使多品牌、全品类、一站式集合店、可满足多元购物需求,具备孵化功能的平台型集合店、体验感强的生活方式集合店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在未来,集合店或将是购物中心招商关注重点。

6、自媒体时代已成定局

90后和00后组成的潮流新人群对互联网有着很高的依赖性,纸媒这样传统的媒介渠道已经无法引起他们的关注了。

相反,快速兴起的社交网络是品牌垂直攻略年轻受众的最有效途径。

许多消费者会选择听从像微博大V这样有影响力的KOL的建议,这些人的意见对他们来说可能比传统的公司广告更真实。

而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服装广告必须从广而告之向售而悦之转变,用心讨好顾客将成为关键点。

品牌或者终端店铺可以成为自媒体,打造自己的朋友圈,与顾客进行多方位的互动,形成顾客的忠诚度。

7、粉丝经济崛起

女生们口中的“魔鬼”李佳琦是当前大热的KOL,用18秒卖掉10000瓶防晒霜,5个半小时带货353万的超强带货能力,成功解释了什么叫“得粉丝者得天下”。

粉丝经济已经崛起,它把产品的功能隐藏在后面,让情感上升为第一位,实现商品的快速销售。

8、视觉营销趋势更加明显

5G技术的高效数据传输推动了视频营销的发展,视觉营销VMD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优秀的视觉创意能让店铺更有美感,差异化,能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兴趣,提升品牌影响力,助力品牌或者店铺走得更长更远。

9、服装行业人工智能全面升级

据了解,高达75%的时尚零售商已经在20对人工智能进行投资,像Zara这样的时尚公司使用人工智能来辅助创意、设计和产品开发。

根据算法来筛选大量数据,以预测消费者最喜欢哪种产品。由此不难看出,未来的服装消费将无限接近“私人订制”化,个性化突出。

10、IP赋能

如今IP联名已经在各行各业打的火热,越来越多的品牌都应用了此趋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产生1+1>2的效能。

在超级IP时代,丰富、多重、新鲜、场景化、限时限量集中爆发,才是真正的自燃引爆策略。

消费者和市场需求的转变,服装行业由传统零售模式向新零售模式转型成为一种必然。

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绿色环保;发展趋势;有机设计;再生设计;慢速设计

在可持续发展下,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引发了绿色科技革命,扩大了绿色消费市场。与此同时,也给服装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即生态时尚。众所周知,服装产品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相当严重的,特别是工业废水排放后对土地、水产生的严重污染问题,影响我们甚至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这种影响是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的。为了解决服装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推动服装产业的稳定发展,必须进行服装设计改革,走绿色环保的设计道路,这样才能实现低碳发展,适应可持续发展。

1 绿色环保下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

1.1 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绿色服装设计是一种基于绿色环保提出的一种服装设计理念,它产生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影响巨大。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现代化发展规模、速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然而,由于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许多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反过来制约社会文明发展。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保护自然环境,提出可持续发展观,这是绿色环保思想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在可持续发展科学观念指导下逐步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建立了一种基于绿色环保的全新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产业结构,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催生了绿色服装设计理念。服装产业被列为“夕阳产业”,主要原因在于服装生产对自然环境有着很大依赖,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影响环境质量,并且对人体健康有威胁。为了改进这一现状,将服装产业从“夕阳产业”中脱离出来,以环保、健康、节能、舒适为核心的绿色设计理念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服装设计的主要设计理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1.2 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基本内涵

绿色服装设计,是一种贯穿于服装整个生命周期的一种绿色环保设计理念,符合当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这种设计理念以服装设计为基本目标,以环保、健康、节能、舒适为基本要求,注重服装的环保属性,讲究艺术与技术、环境与社会、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平衡。在不危害自然环境的条件下,通过设计来呈现具有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功能价值的现代服装,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具备美观、得体等特点,符合大众对服装的审美要求。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绿色服装设计具备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内涵。进行绿色服装设计,不仅要注重美观、时尚等元素,还要融入健康、自然等元素,每一个环节都要以环境为核心,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绿色服装设计的特点

(1)节约资源。绿色环保是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在这一前提条件下,绿色设计贯穿于服装的整个生命周期,服装设计、服装生产、服装销售等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考虑环境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多应用环保材料,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

(2)回收再利用。这一点是针对服装面料提出的。在绿色服装设计理念下,服装生产所使用的面料都应是环保型的,淘汰后可以在自然环境下降解,而且不污染环境。此外,淘汰后的服装可以回收再利用,制作其他产品或产生其他用途,如制作成包装袋、工艺品。

(3)使用健康。使用健康是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特点之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绿色环保的设计要求,更是为了符合服装设计的人性化发展需要。为了服装使用者的健康,进行服装设计时,选择的面料应是环保的,尽可能少使用化学染料制成的染布,以免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威胁。

2 绿色环保下服装设计发展的趋势

绿色服装设计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服装设计理念之一,也是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引发了服装设计思维的变化,产生了新的设计方法,它要求设计者在服装设计活动中充分考虑整个服装生命周期的环境效益,缓解甚至解决服装产业现有的一些环境问题。一方面,满足环保、健康、节能、舒适等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设计出新时代的服装产品。

2.1 有机设计

有机作为一个概念,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有机体,另一个是哲学意义上的有机哲学。在生物学上,有机体被定义为一个生命体,能够生长和繁殖;在有机哲学上,有机具备结合、增加的含义。综合以上两种解释,对有机设计概念进行界定,即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创造出能与自然环境共生、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设计行为。从根本上讲,有机设计形成与发展的契机是持续恶化的环境问题。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有机产品在食品行业大规模发展,让人们对有机产品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这对认识有机服饰是有益处的。某种意义上看,有机食品对有机服装的出现及内涵理解是有影响的。有机服装,指的是在一定生产标准下生产制作的服装产品,主要材料是有机原料,整个生产制作过程倾向于环境友好型。简单地说,就是使用有机原料生产制作有机服装产品,且过程中不使用有害于环境的化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其中,在有机原料生产过程中,坚决不使用化学肥料、污水等生产要素,以免危害环境。由此可见,有机设计是一种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进行的服装设计,其中的限制条件是有机原料和益于环境的生产工艺。

在有机设计下,产生了一种新的服装设计方法,即有机代替法。这一种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个是有机化的过程,另一个是代替的过程。在有机化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有目的、刻意地选择已有的一切有机要素,如有机面料、色彩等,设计主动环保型服装产品。用这种理念和方法设计出来的服装,其对环境的影响几乎接近于“零”,是非常具备环境效益的一类服装产品。在代替过程中,设计师可以用现有的环保型设计元素来代替那些不是环境友好型的设计要素,如取代对环境有影响的染色工艺等。经过以上两个过程,可以得到适合于环境的有机服装。无论怎样,在有机设计中,始终将服装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宗旨,跳出传统的设计框架,探索出不同以往的全新设计步骤。同传统的服装设计相比,有机设计多了对设计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的环节,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通过对设计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科学的论证评估,发掘设计中影响环境健康的不足,然后提出完善措施,再评估、再完善,直至利于环境健康,从而完成有机服装设计。

有机设计将服装设计看成了一个能够创造生命力的过程,是一种可持续设计,与当前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相适应的,考虑到了服装设计整个过程的环保能力,利于保护自然,创造了具有环保价值的服装产品。例如,在服装面料设计中使用有机面料,代替传统的对环境、使用者健康有影响的面料,在保证服装产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环保价值。

2.2 再生设计

这一种服装设计发展的基础是再生思想,共包含三层含义,分别是回收、再生、减少。具体来说,就是在新产品生产中运用已经使用过的材料,从而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燃烧、掩埋等行为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保护土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所以,基于再生设计产生的服装产品,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利于保护环境。特别是服装产业对天然纺织物的消耗量是巨大的,通过再生设计,能明显提高天然纺织物等的重复利用率,资源节约优势十分强大。

服装产品是一类有一定再生能力的产品种类,其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人们自然想寻求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来减少其对环境的破坏,而再生设计成了一种好的选择。通过再生设计,充分发挥服装产品的再生能力,减少天然纺织物消耗,减少服装产品生产、消费对环境产生的压力,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对服装产品进行再生设计,可以采用循环再制法,主要包括回收、分解、整合三个环节。具体是:将回收回来的破旧服装产品看成是同一个废弃整体,对其进行分解,从中提炼出可以再次利用的有价值部分,然后进行整合,将这些可用部分组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从而产生新的服装产品。这一过程更深层次地挖掘了服装产品的再生能力,将服装产品的二次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是一种适合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服装设计思想和方法。有的人认为,利用回收后的破旧服装进行新产品设计,与设计艺术提倡的创新思想相悖,实则不然。在再生设计下,重复利用的是服装原料的功能和价值,不是旧有的形式,这一方面完全可以进行创造性的二次设计,仍具备强大的创新价值,符合服装设计未来的发展需求。

2.3 慢速设计

进入21世纪后,在服装产业内兴起了一股快速时尚风,引起了消费观念的巨大变化,推动了服装产品消费,甚至产生了过度消费的问题,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这样的快速时尚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服装设计思维,将服装产品变成了谋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工具,使得服装设计领域盲目模仿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降低了服装产品的质量,也对高级成衣发展产生了巨大压力。在快速时尚下,服装产品价格逐渐下降,一些高级成衣品牌为了适应服装产品快速生产的周期,不得不缩短设计周期,推出一些售价比较低的产品。正所谓,厚积薄发,若没有积累坚实的艺术修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设计出来的服装产品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可能性较低,必然被快速丢弃,加大了自然环境的降解压力。服装产品设计周期的缩短,从侧面表明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人们丢弃服装产品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服装废弃物,无论是燃烧还是掩埋,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压力。从另一个方面看,随着服装产品设计周期的缩短,消耗的天然纺织物规模随之增加,无形中增加了资源消耗。为此,应在服装设计中提倡慢速设计,延长服装产品设计周期,降低腐蚀丢弃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服装产品质量,推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服装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天然纺织物消耗,节约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3 结语

绿色服装设计是绿色环保下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与可持续发展观和低碳经济模式相适应,是一种在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和使用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减少服装产品生产、消费等环节对环境影响的设计理念。在这一种设计思想影响下,服装设计将朝着有机设计、再生设计、慢速设计等方向发展,这是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赵虹.环保型针织服装的面料实验研究与产品开发方案[D].东华大学,2004.

浅析儿童服装的设计与发展趋势 篇4

一、童装面料的选择

纤维是面料的原材料, 它的复用性能直接决定了面料的性能, 对于儿童生理的特点, 在面料选择上设计师会更多的考虑吸湿性强、透气性好、对皮肤没有刺激的天然纤维。我们常见的纤维大多数是化学纤维, 是从石油天然气中提炼出来的, 对皮肤刺激比较大, 它的吸湿性、透气性都比较差, 不适合儿童服装的选料, 现在服装市场中还有很多的童装为了价格上的利益, 还在选用化学纤维, 在未来的童装设计中, 应多选用天然纤维作为面料的原材料, 多选用棉纤维面料, 让活泼好动的儿童穿着更加舒适, 其次在面料的选择上要多用针织物, 比起机织物更能富有弹性, 适合儿童的好动性格特征, 也不会影响儿童的发育成长, 儿童服装是是儿童皮肤的保护伞, 与儿童是最亲密的接触的, 除了考虑到舒适外, 还要考虑到一定的耐磨性, 同时童装面料还注重环保, 它是以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所谓环保就是服装面料必须包括生产生态学、用户生态学、处理生态学三方面的是内容, 在生产方面的环保, 使用对原料不产生毒害的生产方式, 再加上使用后的处理要环保, 在我国童装面料生产方面对儿童健康的重要性还没有完全得到重视, 在面料上还是有有害物质, 这就要求对面料的采购要更加严格。儿童面料选择还要提高科技含量, 一些布料如弹性、抗菌、防静电、抗电磁波功能的面料, 未来的童装设计将是一个环保设计、绿色设计的过程。

二、童装的款式设计

童装的款式设计要与成人服装款式设计区分开, 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儿童服装要留有足够的松量, 太紧身的服装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 会束缚儿童的活动, 而且太紧身的儿童服装会在肩膀、腰部产生压力, 影响儿童的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 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 儿童服装的设计要考虑到方便简洁的特征, 方便于儿童的穿着。在造型上还要符合儿童的特征, 儿童的服装大多数都是可爱天真的造型, 在现代童装设计过程中, 很多都会把童装设计成成人装的翻版, 也符合了儿童的心理, 喜欢把自己扮成小大人的特点。从年龄上也是有区分的, 学龄前的儿童﹙2至6岁﹚, 这段时期的儿童智力发展比较快, 对待事物容易产生极强的兴趣, 所以在服装款式上不能太繁琐, 以简洁为主, 不论是上衣还是裤子都要配口袋, 方便儿童的使用, 加强服装的功能性, 儿童成长比较快, 在设计中要考虑到袖子和裤子要稍微长一点。小学期的儿童﹙7至12岁﹚, 这时期孩子的活动量大, 衣服、裤子易脏易破, 尤其是双膝, 袖口和臀部, 因此在这些部位可选择结实耐磨的材料与其它面料相拼, 这时期正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期, 一般女童的中腰裙多在两侧打腰省, 且上衣形多上宽下窄, 这期间孩子长得特快, 又费衣服, 因此要选用结实耐磨易洗的劳动布、牛津纺、卡其布或涤纶化纤面料, 装饰纹样民不宜过大。中学期﹙13至17岁﹚这段时期的儿童对待事物好奇心比较重, 而且会带有叛逆心理, 在给这类儿童设计服装时就要考虑引导他们追求积极向上, 设计出朴实健康的格调, 多以休闲的风格为主, 这段时期的男装要制作上精良, 女装要精神一点, 不要太华丽, 款式要尽量的简洁大方, 色调要雅致一些。给人以舒畅、优美的感觉, 青春活动有朝气。

三、儿童服装的色彩搭配

童装色彩学除了研究流行时尚, 指导消费市场外, 更重视关系到儿童身心的基础研究, 探索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色彩的心理承受和生理适应。儿童专家研究表现0-2岁前的婴幼儿的视觉神经尚未发育完全, 色彩心理不健康, 在此阶段不可用大红大绿等刺激性强的色彩去伤害视觉神经, 浅淡色不仅能避免染料的皮肤的毒害, 还可衬托出婴幼童清沏的双眸和粉滑的皮肤。儿童在2-3岁时视觉神经发育到可认识颜色, 善于捕捉和凝视鲜亮的色彩, 发育至4-6岁, 儿童智力增长较快, 也可以认识四种以上的颜色, 能从浑浊暗色中判别明度较大的色彩。6-12岁是培养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童装色彩的应用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心理素质。专家通过观察试验发现, 从小穿灰暗色调的小女孩, 易产生懦弱、羞怯、不合九的心态, 若换上桔黄和桃红的鲜亮服装后会改善女装孤僻、无靠的心理状态。经常给小男孩穿紧身的深暗色服装, 致使男童易骚动、并可能伴有“破坏癖”, 若换穿黄色与绿色系列的温和色调的宽松服装, 小男童的心态可转变, 趋向乖顺和听话。此外, 在特定环境中的童装色彩还起到呵护儿童的作用, 比如孩子的雨衣是要使用色彩艳亮的醒目色彩, 以便灰蒙蒙的雨天里, 避免交通事帮。经常在夜间外出行走活动的儿童其着装色彩应加进反光材料和荧光物质, 易被行人和车辆重视与警觉。儿童服装的色彩关系到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我们要从服装色彩上还孩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四、儿童服装的图案选择

儿童服装图案纹样的选择应尽量小些, 采用局部点缀或满底淡雅小碎花, 可渲染适合儿童生长的宁静、温馨气氛, 三、四岁的孩子处于模仿阶段, 喜爱鲜艳的色彩, 也逐渐关注周围的事物。他们服装的图案纹样可大些, 可用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小动物, 花草及运动画卡通形象来装饰点缀。裤子一般用橡筋束腰或背带式, 男童上衣多用直身式, 通过图案的搭配, 再加上机绣、贴花的装饰, 点缀, 使其显得丰富多彩。女童服装的变化多种多样异彩纷呈, 图案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需求进行合理的搭配、运用。此年龄段的着装忌繁复累赘, 过分装饰, 而应简洁明快, 舒适大方。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儿童, 在这类童装设计中图案选择上减少卡通画的应用, 这类儿童在心理上感觉自己已经成熟, 图案大多选择几何形等简洁的, 图案颜色上以素雅为主, 创造一个绚丽多彩, 有利心理、生理健康的时尚的儿童服装。

五、儿童服装发展趋势

伴随儿童服装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儿童服装的认识加强, 不再是停留在卡通造型、可爱等传统印象之中, 儿童服装流行越来越强, 儿童服装的定位与选择更多样化, 最近几年儿童服装逐步接近成人路线, 儿童男装以表现自我、运动等设计风格, 女装以都市淑女形象为主, 通过蕾丝、重叠的皱褶等元素充分体现女孩子的自由、健康、舒适, 在后期处理上以水洗、怀旧等风格, 童装市场也愈来愈激烈, 这就要求从服装设计的角度上对儿童心理的研究, 符合他们的审美观念, 引导童装健康快速的发展, 各种童装设计理念不断涌出, 我们要更加关注儿童服装的设计思维, 提高我国儿童服装的设计水平, 让更多的设计师关注儿童服装, 为童装的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服装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特别是儿童服装, 不仅要求服装的色彩、功能, 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的服装设计, 儿童身体尚未发育完全, 活泼好动, 易出汗, 皮肤敏感, 抵抗力差, 这就要求儿童服装不仅要遮体御寒, 更要保护身体, 免受外界伤害。所以人们逐步开始关注童装的舒适性、安全性。通过分析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 结合人体工程学的特点, 对童装的款式、面料、色彩、图案等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儿童服装,设计,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胡强, 经典童装结构与设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郑军刘沙予, 服装色彩,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 篇5

2007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中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变化奠定基础。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2007中国服装市场必然好戏连台,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特点

(一)产业资源重新配置,市场竟争模式逐步转变。

1.梯度转移初见端倪,省内流动仍是主流。我国主要服装产区仍然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近年来,一些沿海城市的人均GDP快速提高、土地资源紧缺,用地成本飞涨、人力资源匮乏、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水电供给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困难重重,产业区域性和企业的梯度转移已见端倪。然而目前的梯度转移主流仍然是“省内流动”。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福建、浙江一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企业对于生产转移通常持审慎态度,“异乡”办厂的前期通常会“水土不服”,地方的政策和观念意识往往成为转移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企业在生产转移的过程中承担着较难预测的风险成本,企业势必权衡投资成本与投资风险来进行目标地的选择。

2.集群专业化发展,区域交叉合作广泛。我国的服装产业集聚地大多是以单一品种或专业服装生产为特点,各区域有自身特有的优势。目前,企业已不再盲目扩张,而是力求将区域和企业优势作强,在优势较弱或不具备生产能力的领域理智地寻求合作。区域交叉合作应运而生。例如,温州企业为泉州企业加工西服,泉州企业为温州企业加工茄克。专业化激发了区域交叉合作,区域交叉合作促进了专业化,专业化和区域交叉合作把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带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即:网络化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恰恰是“专业”和“合作”。区域的网络化发展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的一大加速器,也为跨区域企业乃至跨国企业的诞生打下基础。

区域内已形成联动关系,小企业最终放弃创品牌的混战,为大品牌贴牌加工,区域内品牌集中度逐步提高。

3.市场竞争模式从数量、价格向技术、品牌转变。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增幅明显回落,预示着数量竞争时代接近尾声。大企业已经蓄积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以产品创新和渠道掌控能力为基础的品牌竞争力大大提升。“数量”和“价格”竞争模式逐渐远去,“科技创新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在服装行业日益盛行。在产量平稳增长甚至维持原状的同时,企业效益明显提高。目前,企业用于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已经从生产规模转向设计研发投入比重、设计研发人员比重、高学历职工比重、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营销网络规模质量、品牌覆盖率、单位面积销售收入等。协会也已将“销售利润率”作为“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之后对企业进行考评的又一重要指标。

(二)人民币升值、配额政策,行业发展负重前行。

2006年,受人民币升值、配额政策波动、土地资源成本飙升、人力资源持续匮乏,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服装行业可谓负担累累。

由于企业对人民币升值都有较为正确的预期,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已经在签订外贸合同

过程中能够与海外客户共同分担升值的时间差损失。人民币升值6%,将挤占到普通的外贸加工型企业30%~50%的利润,对于议价能力较差的企业,几乎无利润可言。2007年,人民币继续升值,企业通过客户分担升值损失的可能性也随之降低。人民币升值对行业发展也有一定正面作用,企业正在适应开放的汇率制度,尽管行业总体国际价格竞争力下降,但升值也无情地淘汰了一些不规范和抗风险能力低下的小企业,使国内竞争相对趋于公平。同时,人民币升值刺激了我国服装行业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006年上半年的配额分配机制不配套,导致配额市场混乱、配额价格大起大落,大量配额的浪费,严重影响了配额的使用效率和企业利益。去年下半年,政府调整政策,协议招标替代公开招标等措施较为有效地避免了浪费和投机,配额市场逐步规范,配额使用情况有所好转。但一年多的动荡也导致了一部份订单流失。

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2006年服装行业的发展步伐。

(三)服装价格指数回升,服装市场全面提升

1998年开始衣着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服装鞋帽类商品零售价格指数都跌至100以下并在100以内徘徊了8年之久。2006年10月,月度统计两项指数均重回100以上。这正是我国服装市场全面提升的直接体现。

根据对代表高档、中高档服装消费的大型零售商业统计显示,近两年的服装销售单价一直呈上升趋势。城市消费都在向高一层次消费模式挺进,以产品现货交易为核心的批发市场已现颓势。目前各级服装市场均呈现品牌更迭加速、新品牌层出不穷、营销模式分化、注重渠道建设终端管理等态势。新一轮“洗牌”已开始,服装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品牌循环期。

(四)外贸增长方式正在转变

2005~2006年,我国服装出口面临贸易摩擦、配额制度、人民币升值、竞争国崛起等多方面外部环境的压力,加上近年来经济发展,我国服装加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削弱,普通产品出口价格透明等内部因素,出口贴牌的大路产品已经不可能获得理想的利润空间。多年外贸贴牌经验的积累,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1.OEM向ODM转变。目前,世界各服装出口竞争国的外贸加工价格都已经相当透明,加上我国服装生产受到人力、土地、能源等因素影响,加工成本一再升高,继续走单纯贴牌加工路线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多年来外贸加工经验的积累和设计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我国一部分服装企业具备了由OEM向ODM转变的实力。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加入到ODM队伍中来。2006年CHIC展中ODM参展商明显增多就可见一斑。ODM与OEM最根本的区别是ODM是加入了“自主研发”过程的产品加工,这一关键环节中,科技创新不仅仅创造了利润还牢牢掌握住资源,为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核心技术和超值服务,有效避免了客户流失。从“E”到“D”改变了我国服装行业的竞争力构成,“技术”实实在在地成为了竞争核心。目前,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服装产业大省中ODM已经十分普遍,大大提高了这些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改变了我国乃至国际服装贸易竞争的格局。

2.“品牌走出去”步伐加快。2005~2006年,我国服装“品牌走出去”步伐正在加速,越来越多的品牌在海外寻求市场。在中东、东南亚、俄罗斯、澳新开设专卖店的品牌个数不断增多。一些品牌已经初步打开了通往欧、美、日等服装发达地区市场的通路。

2006年10月,中国服装协会带领设计师谢锋和其品牌“吉芬”走上了国际顶尖设计舞台——巴黎时装周进行品牌发布,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走向国际的服装设计师品牌。2007年

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纺织服装;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和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快速发展,其在2003年之前处于起步阶段,在2003-2005年之间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在2006-2008年开始兴起直销式电子商务,在2008-2010年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处于全面发展阶段,在2010年之后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一、我国纺织服裝行业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是网络时代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既增加了贸易机会,也降低了交易成本,还简化了贸易流程,并提高了贸易效率,这些优势强烈冲击了传统贸易市场和市场营销理论,推动了未来世界的经济发展和我国新旧经济的交错发展,同时对传统贸易方式和市场运行机制有整合作用,有效改变了经济的增长方式。

1.我国纺织服装业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将会形成大电子商务产业链

中国B2B研究中在2009年首创提出大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概念,其指的是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逐渐成长为网络经济的主力军和B2C交易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售后服务等核心环节和C2C平台相比更具优势,并且逐渐取代C2C成为主要网购平台,一种融合当今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最广泛层面,包括平台、人才、会展、物流、第三方电子商务、信息化等服务商在内的综合性大电子商务平台的产业生态集群。而纺织服装企业、网商、网货等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战略以及策略是电子商务的主流交易活动,必然会由于这一新的态势和生态急群众的产生而进行改变,并且大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重新定位自身和谋求发展。比如,当当网原来主要经营图书,可是其在2011年的百货业务同比提高210%,销售额也占全面总销售额的40%。还有好多网站乐峰、苏宁等都逐渐转变为综合网上商城。

2.我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向国际化发展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经过多年的定性模式发展转变为创新模式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更具规模化、有序化、品牌化,已经具备了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的条件,也具备了跨国支付的工具。中国互联网第一股网盛科技于2006年12月15日在深圳A股上市。而我国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还没有上市计划,可是随着其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纺织服装业在这方面必然会有所发展。2010年10月26日,我国服饰电子商务企业麦考林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交易。我国电子商务产业不断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网站不断上市,促使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不断向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和外贸需求的逐渐增加,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

3.线上虚拟平台和线下实体平台不断提高融合度

对传统纺织服装来说,例如李宁、雅戈尔等,线上和线下经营模式的“撞车”是阻碍它们实施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这些服装品牌已经在纺织领域发展了很多年,并且在全国范围,甚至是全球范围内有成熟的销售体系,如果设置相同的价格在线上和线下,网络经营就失去了竞争力,如果线上价格低于线下价格,又自相矛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品牌的形象和声誉。而有些纺织服装产品是通过代理和加盟发展起来的,如果通过网络销售就会对他们的利益产生影响。而有些服装产品具有大众消费和极强的个性化需求,也会由于消费不能在网上试衣而影响其在网络中的发展。这些因素限制了很多传统服装企业的网络销售规模发展,同时主要在网上销售物美价廉的中低档产品,更多网店倾向于在网络销售库存产品或者换季产品。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服装零售线上和线下的比例大约为3.5%~3.7%,美国这一比例为18%,韩国最高为47%。所以,促使同一品牌的网店和实体店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模式,包括在进货渠道、价格体系、考核标准等方面,这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有很大的限制作用。网络服装企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置真人在线试衣、三维虚拟试衣、在区域配货周围设置体验店等,这些可以解决消费者体验不足的情况,可是不能有效解决纺织服装“线上”和“线下”的矛盾问题。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以及控制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当前线上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扩张,很多企业将线下品牌的声誉转移到线上,并且共享品牌声誉。此外有不断建立自己的品牌网络社区,并向其他网络社区渗透,大大提高纺织服装网络销售的吸引力,最终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有效互动,这是一种新的营销体系,有待发展和完善。

二、结语

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电子商务将会更加细化和精准,更具个性,促使更多的纺织服装企业自建专业网站营销自己的产品,甚至其他品牌的产品。同时,我国网民不断释放购物潜力,同时我国购物平台更加简单易操作,大大降低了网络购物的门槛,这些推动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继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服装业在网络经济中的发展现状[J].纺织导报,2010(11)

[2]张晓倩,顾新建,徐园园.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ASP模式的探讨[J].纺织学报,2006(09)

[3]孙永剑,李仁旺.基于协同产品商务的服装在线决策支持系统[J].纺织学报,2006(03)

[4]陈虹,石恋,叶云霞.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4)

服装零售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篇7

一、我国现行服装零售市场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成熟, 给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代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 “快餐”文化背景下使得消费者更愿意选择集中消费购物的方式, 服装零售行业在此大背景下, 结构形式越来越丰富, 现代通路诸如大型卖场、专卖店、大型超市、网络销售等成为了如今服装零售市场的主要阵地。

专卖品牌店经营模式。如今专卖店这种零售业态已经成为了服装零售市场的“主力军”, 专卖店这种主要的服装零售模式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 2011年专卖店零售额占据着整个服装零售市场四分之一的比重, 约有30%的消费者选择专卖店的购物形式, 如今市场上服装品牌大都是通过连锁专卖加盟形式获取利润。

大型超市零售模式。一些外资和本土的大型超市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城市当中, 大型超市的一站式购物形式与大众化的亲民价格成为其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超市在服装零售销售渠道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虽然如今超市所占的服装零售市场份额比重不大, 但仍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电子商务模式。中国的网络销售市场日渐庞大, 对卖家来说网络销售节约了成本, 对消费者来说, 网络购物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与实惠。网络服装零售市场成为了服装零售行业中的生力军, 虽然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 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但网络服装零售市场依然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服装批发市场模式。我国服装产业不断发展, 服装批发市场在规模、专业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成熟的服装批发市场对于整个服装零售行业有着巨大的帮助, 成为了服装制造企业尤其是一些新兴的二三线品牌重要的销售渠道。

二、新市场环境下服装零售市场业态研究

在如今的高物价环境下, 我国的消费市场呈现出了明显的消费下移趋势, 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使整个零售市场同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今专卖店、大型卖场等现代通路的主流市场消费业态已经不可逆转。

高品质平价的品牌商品市场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方便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服装商品市场需求不断上升, 我国的专业化零售渠道将进一步实现快速发展, 近几年诸如“ZARA”、“H&M”等专卖品牌的快速市场增长已经展现出了服装零售市场更趋专业化的深入发展方向。

中国的零售市场如今担任着着全球零售市场新星的角色, 在经济与消费增长减缓的大背景之下, 我国的本土服装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区域市场优势, 扩大服务范围与内容。同时, 百货业态将面临新的转型期, 近年来我国百货服装零售业创新消费能力, 引导消费、自身品牌塑造强化等工作都有所加强, 新市场环境下, 商场百货通过与专卖店结合、将实体店与网上店铺相结合等方式提升自身零售市场占有率。

此外, 网上销售市场保持着快速地增长。随着如今网络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 网上销售的服装产品质量更够让消费者更为放心, 网上销售与实体店相比的劣势正在逐步缩小,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2011年全国服装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万亿元, 其中电子商务渠道约占20%的比例。服装零售市场在电子商务上展现着空前的活跃姿态。

三、服装零售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服装零售市场的潜力巨大, 但同时业内竞争也更趋白热化, 服装零售终端市场决定着服装企业的一切。服装行业激烈的竞争给整个零售市场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

服装零售行业的一个主要问题表现在品牌战略的缺失与随意性, 最直接的表现在于随意涨价, 服装涨价这种“近视行为”对服装零售行业来说负面影响巨大, 尤其对一些市场弱势品牌来说无异于慢性自杀。中国服装品牌的幼稚性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出来, 市场上以不变应万变, 战略上以万变应不变, 并且市场预测手段相对缺乏, 往往依赖于极其有限的市场经验。这种市场运作形式使得许多服装品牌陷入了“库存危机”, 库存清理成为了许多品牌企业近几年头痛的大难题。国内的一些服装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尚未成熟, 系统运作仍处在摸索阶段, 专业化经营与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效运营管理模式的缺陷, 间接使得消费者买到满意服装产品的概率下降。如今新时代居民的消费习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这些人群中存在着难以置信的消费需求。消费者与服装零售市场是一个良心循环的整体, 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而由于运营管理模式的不完善, 两者之间不断促进的同时矛盾问题也不断凸显, 例如商品成本高、物流不畅、价格不合理等问题都困扰着消费者, 导致消费者买到满意的产品的概率不增反降。

四、服装零售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消费市场不断发展, 市场形态越来越多元化, 消费者的商品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从大的环境背景来看,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重要的民生产业。未来的服装零售市场发展趋势无疑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发展。

1. 业态多元化趋势。

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 多种商业业态不断出现于完善, 满足越来越庞大的服装零售市场的消费需求。多元化的业态将形成长期并存的局面。大型商场、超市、专卖店、电子商务等都将有更为广阔的进步空间。在业态多元化的同时, 市场定位细分化也成为今后服装零售行业发展的目标。例如如今市场上的代表企业美特斯邦威, 其通过模仿西班牙品牌“ZARA”的经营与管理模式, 以大店、直营店等多种模式并且销售,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今, 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 对销售商品进行着明确的划分, 在原有的基础上创立“Me-city”的子品牌, 普通专卖店针对大众消费者, 而“Me-city”则针对都市消费能力较高的人群, 这种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应。这种市场细分模式成为了未来服装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

2. SPA模式。

SPA中文直译为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商。SPA模式已经成为中国未来零售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SPA模式的优势具体表现在通过有效供应链管理提升整个供应体系的运转效率, 其拥有高效设计师团队, 庞大的生产基地与快捷的物流配送。SPA模式为品牌提供了优良的运营空间, 从服装零售行业看, 这种综合化、规模化与专业化的特性将成为庞大的市场趋势, SPA模式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发展创新。

3. 时尚买手制模式。

买手在国外的品牌企业中非常常见的近几年在我国服装零售行业中也逐渐兴起, 随着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 买手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服装品牌市场当中。买手分为品牌买手与店铺买手, 他们穿梭在世界各地, 掌握服装市场的最新流行动态, 并且手中拥有大批量的订单, 保持着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联系, 其作用在于组织服装产品进入市场,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的买手行业逐渐开始兴起, 尤其是在长三角一带。买手行业模式的发展将对我国服装零售市场发展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我国的服装零售市场更趋专业化与规模化,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市场需求, 服装零售行业更加需要针对市场需求发展突破模式。总而言之, 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我国的服装生产零售行业将呈现出多种业态、多种模式的整体发展趋势, 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市场经济体质不断发展成熟, 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变化巨大, 服装零售行业在此大背景之下经营模式越来越丰富。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服装零售市场的分析, 并结合新市场环境下其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最后讨论了我国未来的服装零售市场发展趋势。

关键词:服装零售市场,模式,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林明远.服装零售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服装纺织, 2011, 2.[1]林明远.服装零售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服装纺织, 2011, 2.

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 篇8

一、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

智能服装的设计理念从提出至今所经历的时间还不长,从其设计模式来看,难度较大。未来智能服装设计应在现今设计模式的基础上,以当前的设计模式要求为依据,并与智能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相结合。

1、科技技术有效地与服装设计结合

在智能服装的设计中,为了确保智能服装的智能化设计模式安全,往往会在设计的后期加入功能服装的设计模式,这样不但可以确保智能服装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免去重新探索的过程。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来对科技技术与服装设计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1]

2、多样性的结构造型

目前,在智能服装的研究上,研究人员侧重于对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其结构造型方面的研究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结构造型又是智能服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在智能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应在考虑满足需要的同时,兼顾其结构造型。而要同时兼顾满足需要和结构造型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它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面料的分层结构系统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服装设计模式中,其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也存在着差别,从而需要充分考虑面料的分层,使其服装压能够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从当期智能服装的设计现状来看,市场行销服装设计模式仍然是设计的重点。在市场已有服装的造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创新。并结合市场原有的服装设计模式与功能服的优点,这样不但可以满足智能服装综合性设计模式,还能起到了保险的作用。[2]

3、设计模式的个性化

在智能服装的个性化设计中,其设计模式是否与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契合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方面,只有契合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能将个性化设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例如,在设计柔软性智能服装的过程中,其设计面料中要嵌入不锈钢材料,然后再利用微型转接头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再如设计警报类的救援服装时,需要在智能服装中融入GPS系统,在不同的区域中,智能服装的传感器会对所接受的区域信息进行分析,当使用者遇到特殊清况时就会发出警报。总而言之,智能服装的个性化设计模式应从人们的需要出发,依据人们的需求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出来的智能服装受到人们的欢迎,最终占领服装市场。

二、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智能服装的发展,智能服装设计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设计是制造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对智能服装设计形式的要求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是做好其设计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适应时代发展的智能服装。以下将对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1、注重性能的开发

智能服装的主要设计理念是智能化,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满足设计形式要求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其个性化,开发服装的各种性能。在现阶段,智能服装主要侧重于智能功能的开发和应用,而对服装的舒适性和美学效果的要求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鉴于此,在智能服装的后续设计中,应以人们的需求为依据,充分协调功能和舒适性等方面的关系,最终使智能化服装设计既能满足商业需求又能为人们所接受。另外,在服装设计行业中,传统设计形式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必须从这一限制中挣脱出来,确定制造流程,从而系统地为智能服装设计提供保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兼顾设计形式和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出来的智能服装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展示出智能服装的优势。[3]。

2、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如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成为设计行业的中心设计理念,智能服装也是在这个理念下实现了最佳的平衡机制。在服装领域中,科学技术与智能服装的研究已成为相互促进的产业。在智能服装设计中,问卷调查是一种了解用户需求的主要方式。问卷调查所体现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通过给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发放调查问卷,来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使用高技术产品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而了解人们对智能服装的潜在需求。并且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科学技术电子产品。[4]

3、交互作用明显

从设计形式上来看,智能服装的设计和电子设计有一定的联系,都是以用户需求为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中,除了以用户需求为设计理念之外,还应合理应用交互作用,及时对开发产品进行评价,使其与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相契合。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鉴于此,应当为服装设计建立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在未来的智能服装设计中,除了要兼顾技术、面料以及结构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充分应用设计间的交互作用,最大化地利用设计形式。另外,在智能化服装的设计阶段,应使设计符合服装市场的要求,并根据交互作用设计形式的要求,详细分析服装设计模式,以使其更加完善。

三、结语

由于智能服装的设计形式与普通服装的设计形式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其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对其设计形式进行充分的分析,明确其设计体系的要求。从智能服装的发展来看,前景比较乐观。由于不同的人对服装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智能服装设计的有效性,需要及时准确的了解人们对服装的理念,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不断地优化智能服装的设计形式,最终使其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适应发展形式。

参考文献

[1]刘媛.刍议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艺术品鉴,2016(7).

[2]田苗,李俊.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J].纺织学报,2014(2).

[3]李晓露.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6(2).

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 篇9

1.以西方时装为主导的强势影响

由于社会环境的局限, 我国时装产业起步较晚, 发展势态不稳定, 逐渐衰微并走向了被西式服装文化与设计理念所主导左右的被动状态。每年每个季度定期举办时装周的几个主要城市为纽约、伦敦、米兰、巴黎, 这些聚集在欧美的发达国家都市, 引领全球性的服装发展潮流与趋势, 潜移默化中植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与审美准则, 间接的改变并影响着世界各地服装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心理, 长期以来西方时装就是世界时尚潮流的指南与标准, 我国现代服装发展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以西方服装文化为主导的审美理念与价值观, 并逐渐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国人的审美与选择也逐渐与世界同步甚而盲目崇拜冲动消费, 许多消费者本土文化的自觉丧失殆尽。

2.内部环境的不足

服装市场存在漏洞。市场制度与设计体系的不完善, 现代设计所需求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不足, 以及我国许多服装企业以商业利益与市场消费为主导的经营理念, 突出在服装设计上便出现了模仿抄袭等不良风气的局面。

设计方面的局限性。在年轻群体网上购买服装的过程中, 总是会出现不外乎这几类服装风格, 欧美流行、日系森女、韩式甜美, 大为流行。唯独搜索到中式风格, 即出现款式面料设计上的老陈与审美品位与现代年轻消费者的巨大差异的服装, 许多设计流于表现主义, 失去了精神与文化之源徒有形式而无内涵的, 这种空缺与失衡唤醒了本土设计师对原创设计之路的思考与探寻。

二、文化作为设计的灵感之源

1.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

文化是具有传播流动性的, 它是动态的, 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文化得以让我们认识到新的事物继而不断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又通过道德与规范来影响和塑造我们,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我国许多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完全西化, 西餐、健身、享乐主义等, 服饰风格更是崇尚欧美主流。文化侵袭从生活方式开始, 探寻我们本土的文化与精神, 也需要从生活方式上进行思考, 更深一步应该是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的自省, 使文化与根源意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一种思考方式, 贯穿生活的各方面。

2.文化是服装设计的源泉与灵魂所在

服装设计上的变革, 理念上的创新, 也同样源于生活方式的探寻与思考, 寻找我们原有的精神气与文化价值观。亚洲领域, 相比较邻国的日本, 其服装产业的现状是既与世界时装发展同步, 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与风格。面料工艺大师三宅一生对面料的再造与设计, 并运用自己卓越的创造力, 淋漓尽致地挖掘发挥面料的性能与潜能。解构创新革命的山本耀司通过对服装解构式的剪裁, 结合日本武士精神的服装, 突破常规, 创造了一种新的有别于西式合体的宽松服装风格, 具有可辨识度, 风格鲜明、代表一定文化与特征的日本设计。自成一套植根于日本文化的设计体系与理念, 将人文与精神, 日常生活状态的思考与领悟, 融合到设计中为生活服务, 其设计反过来又体现了它们的思想精神与生活态度。

三、本土服装产业的兴起

从每一期的时装发布会的作品都可以看到, 设计师通过他们的理解与感受来解读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与状态, 反应了时代的特征与过去的时代印记。我国服装文化的缺失与在世界时装舞台上的被动状态, 唤醒了本土设计师, 将中国文化精髓融入到当下的服装设计当中, 创作了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服装与品牌, 并在世界时装舞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服装设计师叶锦添, 游走于服装、视觉艺术、电影美术、当代艺术创作间的他, 醉心于中国当代艺术以及新东风美学的诠释。在创作与设计的过程中, 通过他缜密的思维与超前观念去解读每一次的创作与感悟, 以及他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叶锦添认为:“日本艺术是从‘止观’‘静定’里出发, 中国艺术则是动静相间, 是线性的, 而且是不停移动的线。中国传统服装, 从款式到图案设计, 都包含有适时的礼仪规范, 情感寄托, 吉祥寄寓, 东方的古典主义, 是含蓄内敛的, 讲求两级平衡与中庸, 但是在这种平静的背面, 确是种敏锐的洞悉, 与博大的包容。叶锦添在每一次的创作过程都力求将通过对东方美学的本质与精神内涵的研究结合对当下的理解与感受, 不断突破挖掘新的可能, 弘扬并再度给予传统文化新的解读。

随着我国第一夫人彭丽媛随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出访, 一时之间“例外”的知名度得到大大提高。“例外”是成立于广州的独立设计师品牌, 秉承创新的价值追求与传承东方文化, 十多年来一直致力将原创精神转化为独特的服饰文化以及当代生活方式。以 “创造和传播基于东方哲学的当代生活艺术的经营理念”为品牌核心思想, 在面料材质、色彩、款式、图案、配件的设计上, 大量运用中国古典元素, 并通过先进的剪裁技术与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了解, 设计出了不仅具有浓郁中国东方古典气质, 且符合当代人们对服装文化与个人情感表达的诉求的服装风格。“例外”服装品牌在国内众多服装品牌中能够脱颖而出, 成功塑造了鲜明的品牌形象与风格, 并坚定不移地在发展壮大品牌建设, 甚至走出国门, 产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 其背后的内涵与精神力量, 在“例外”的发展历程中, 带给我们的不仅只是一件服装的基本功能, 它承载了历史与时代的印记, 更是一种文化的熏陶, 一种精神上的力量, 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有其品牌独特魅力与生命力。

四、总结

不论是为了迎合市场的商业化设计还是为了个性的表达, 服装作为一种物质精神文明并存的文化产物, 它始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从中国服饰的发展历程中便可以窥见服饰在传承与创造文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西方的服装文化与审美理念成为了世界性的向导与准则, 我国服装设计要在这种状况下脱颖而出, 就要在秉持本土文化特色与精神的基础上, 吸收学东西先进的技术与设计思维。我们要传达给世界的, 并不是简单的中国符号, 而是一个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气质。技术可以学习, 设计思维可以借鉴, 但是文化不可复制, 具有唯一性与特殊的生命力, 因此在我国未来的服装设计发展过程中, 传统与本土文化的价值不容忽视, 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摘要: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源于西方, 我国作为承载千年服饰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进程中, 严重的历史与文化断层以致服饰文化发展的脚步屡次停滞不前。如今随着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现代服装设计也在蹒跚起步中摸索学习并迅速成长, 在与世界潮流接轨的过程中, 文化作为物质与精神产物, 对于设计理念的创新与本土服装产业的发展更彰显其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力。

关键词:文化,服装设计,趋势

参考文献

[1]谭煌.浅谈中国服装品牌的文化内涵[J].邵阳学院学报, 2007 (02) .

[2]王跃明.我国服装产业文化创意研究[D].中南大学, 2008

[3]屠恒贤.中西服饰文化比较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4 (02) .

[4]刘佳.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 2010.

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 篇10

众所周知,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服装出口和消费大国,服装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服装电子商务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的服装企业,特别是中小服装企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一、服装电子商务发展回顾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是孕育期、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2003年之前,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处于孕育期。当时人们对电子商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开始了尝试和摸索;同期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上网的便利也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这段时间真正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很少,并且主要以B2B电子商务为主。

2003年由于非典的爆发和淘宝网大量的广告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网购并培养了大量的用户,服装服饰类产品成了网络热购的产品之一。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服装电子商务的起步期,C2C电子商务得到了发展。

2005年PPG公司将传统服装零售和电子商务结合,开创了男装B2C直销的新模式,填补了当时男装电子商务的空白,并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青睐,服装电子商务进入发展期。此后涌现出了大量的服装直销电子商务平台,比如凡客(Vancel)、麦网等等。

从2007年开始服装电子商务步入了成熟期,服装服饰类产品成了网购的第一大商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交易额上都是最大,大大小小的服装电子商务平台总计达几千家。

二、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1. 网民数量和网购人数迅猛增加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普及,网络的普及造就了一定数量的网民,而一定数量网民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前提和保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38亿,继续领跑全球互联网;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也已达到1.55亿,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一半(46%)。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互联网交易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经济危机中逆势上扬,达到8788万,半年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而网上支付用户半年使用率增加4.8个百分点。

2. 网商数量数量增长迅速

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网商数量已经扩大至6300万,社会经济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主流的电子商务网站如淘宝网等,已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创业平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9月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新增的网店超过5000家。

3. 服装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2008年网络购物用户在网上购买最多的产品为服装鞋帽类,占比64.9%。并且2008年中国时尚商品网络购物交易额实现了高增长,环比增长136.8%达到274.6亿元,这主要是因为服装服饰类商品已发展成为网购交易第一大类商品,用户需求旺盛。艾瑞咨询预计,包括服饰、化妆品等在内的时尚商品的需求未来会持续旺盛,时尚商品网络购物交易额09年有望实现接近翻倍的增长。

4. 服装电子商务服务网站数量

据中国B2B研究中心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6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已经达12282家。其中,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有5320家,B2C、C2C与其他非主流模式企业达6962家,特别是自进入2008年来,呈现出高速增长、乃至井喷之势。在行业分布中,纺织服装行业所在比重最大,为14.32%。

5. 采用第三方电子支付规模显著增大

网民对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的信任度明显提高,网民采用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量显著增加。

中国B2B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2008年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到3000亿元,相比2007年不到1000亿,同比增长200%,而2009年的交易额,预计全年有望逼近5000亿“大关”。

三、服装电子商务表现特点

近年来,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无论从交易规模、网购人数,还是从专业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在所有行业中都名列前茅。但也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 电子商务地区分布不均衡

根据中商情报网报告:2008年21城市中共有1564万人在网上购买了172亿元的服装,增长127.6%,其中京沪穗深四地有759万人在网上购买了87亿元的服装,交易额和购物人数都大概占50%。其他地区也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或内陆发达地区。

而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人们上网意识的增强,中西部地区将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增长潜力大。

2. 网购热衷于名牌产品

由于网民的总体特征是年轻,学历相对较高,所以运动休闲品牌在网民中最受欢迎。无论是男性网民还是女性网民,品牌提及率前三名均为耐克、阿迪达斯和李宁,无一例外全是运动品牌。男性网民品牌提及率第十一位为波司登,女性网民品牌提及率第十一名为艾格。不过艾格在女性网民中2008年购买过的服装品牌中位居第一。

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民对名牌产品的质量一般有较高的信任度,所以也助推了网购名牌的热情。

3. 参与网购的网民比例还不是很大

根据中商情报网报告:服装是网上购买人数最多,金额也最高的商品。接近六成(57.8%)的网上购物消费者在网上买过服装,服装也占到了全部网购金额的约四分之一(23.5%)。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网民的购物潜力仍未被完全释放。在欧美和韩国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网民中网络购物比例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各大网络购物网站致力于打造更加简单易行的购物平台,网络购物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会上网就可以学会网络购物。

4. 网络安全是一个突出问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指出:2009年上半年内有1.95亿网民上网时遇到过病毒和木马的攻击,1.1亿网民遇到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的问题。网络安全隐患使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下降,仅有29.2%的网民认为网上交易是安全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制约了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交易类应用的发展。

四、发展趋势

1. 服装电子商务继续显著增长

随着网民网购意识的进一步增加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信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国服装电子商务的网购人数和网购规模将继续保持2位数的增长。

2. 一些企业利用C2C模式进行交易逐步向B2C模式转换

C2C模式虽然经济便利,但一些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给客户一个更加诚信的形象,它们会投资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从而过渡到B2C模式。

3. 服务更加多元化,个性更加复杂化

由于服装本身代表的就是一个人的个性,而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的,所以不同个性的人需要不同的个性服务,这就要求服装电子商务网站提供多种个性化的服务。

4.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服装技术将更加紧密结合

比如三维动画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展示服装的设计理念,网上试衣系统可以让网购人员对所选择的进行“亲身体验”。

5. B2B电子商务网站将大力发展商务SNS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提高网站用户粘性。近年来,SNS发展火热,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淘宝等也纷纷涉足商务SNS领域,欲将众多的会员资源转化为会员间的人脉网络,以此提高网站用户粘性。

6. 移动电子商务将不可忽视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2.1亿元,2009年随着3G商用时代到来,以及无线与传统电子商务企业的纷纷试水,预计交易规模将达6.4亿,同比增长约205%。艾瑞预计2012年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108亿元,发展潜力巨大。对服装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来说应尽快为移动用户定制服务。

7. 诚信交易规则需要完善

诚信交易规则的建设,如何让交易对象放心大胆的使用,如何规避“机会主义”,如何继续降低交易成本,成为B2B交易平台思考的方向,也是成功的关键。

五、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我们认为有必要针对网民、企业和服务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网民来说,主要是要甄别电子商务网站真伪和诚信度,同时也要注意自己支付的安全性,比如所用电脑是否有病毒。采购的网民还需要注意出售商(或个人)的诚信度。

2.服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服务。中小企业一般可以先通过B2B或C2C的模式开展电子商务。此外,中小服装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比如成本、价格和经营灵活等优势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3.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应该对网站功能更加优化,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个性的服务。比如男装和女装发布时所选用的描述词是不一样的,能不能针对男装和女装采用不同的描述词等等。

4.服装也是时尚,时尚和个人心情是紧密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在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娱乐节目。比如服装欣赏视频。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服装电子商务应用现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并针对网民、服装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我们的研究对促进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和服装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08年中国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报告[EB].http://www.iresearch.com.cn/Consulting/Online_Shopping/Charge.asp?classid=&id=1193,2009,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doc/2009/7/16/125040.doc,2009,8

[3]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2009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EB].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5003256-d1006876719html,2009,8

[4]艾瑞咨询:2009年中国时尚商品电子商务研究发展报告[EB].http://www.iresearch.com.cn/Consulting/Online_Shopping/Charge.asp?classid=&id=1257,2009,8

[5]中国B2B研究中心:1997~2009:中国电子商务十二年大事记盘点[EB].http://b2b.toocle.com/zt/1997/,2009,8

[6]中商情报网:2009~2012年中国服装电子商务行业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http://www.askci.com/reports/2009-06/200969153250.html,2009,8

论现代广告对服装消费趋势的影响 篇11

引言

广告是传达信息的一种形式,而媒介是讲信息传播给大众的工具。在广告媒体中的几种主要媒体有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和户外。但随着近几年社会不断发展,一些新兴的广告媒介也逐渐出现,如网络、社交平台、或以电视剧或电影为平台的广告植入等。

服装广告则是服装企业为宣传自己的品牌、服装产品、营销方式等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宣传性活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服装广告表现形式往往较为单一,一方面即不能表现出服装品牌相应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不能对消费者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因而使得更多的服装消费仅仅只是通过消费者一次次的购买体验从而获得相应的消费经验。因此,新兴的服装广告媒介平台的产生,不仅可以使得服装企业能有效地推出自己的服装品牌,也可以引领服装消费潮流,创造出更有影响力的时装品牌。

现代广告简述

现代广告是指一种由广告主付出某种代价的,通过传播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艺术加工的特定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以达到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为目的的、公开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这个定义是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基础,从广义广告的角度进行概括。[3]

现代广告设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以及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引导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并且它已经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现代广告已经远不同于原始的广告,以吆喝叫买为形式;亦不同于往日的广告形式,仅仅局限于海报宣传、杂志报纸、商品包装等;如今的现代广告是运用了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所有的视听审美样式作为自己的形式来发布信息,摄影广告、影视广告、计算机广告等都是现代广告的一种信息传播的表现形式。

服装消费趋势的影响

衣、食、住、行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要,服装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早已从原始的遮羞功能而逐渐演变成为保健功能、标识功能和装饰功能。因此,现代人类对服装的消费需求也更加的个性化和独特化。绝大部分的服装消费者都希望自己的穿着能够引领时尚的潮流,服装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也开始逐渐推出一系列个性化的服裝品牌。但如何让消费者从了解到认可再到购买其服装品牌,就需要服装企业来使用相应的传播手段,而现代广告的产生就为服装企业提供的相应的平台。

原始的服装广告形式,不外乎电视、报纸杂志、橱窗、产品发布等,这种广告形式不仅手法单一而且创意较少,难以使消费者对服装品牌有用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在聘请明星代言人的时候,更多注重了明星的个人形象而往往忽视了该代言人与服装品牌的匹配程度,使得消费者的注意力从服装转向了代言人,因此难以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

世界著名广告设计师戴维奥格威曾说过“我们认为,每一个品牌都是一个产品,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品牌。”现代广告形式的产生和发展,为服装品牌的推广开创了新的道路。例如,现在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中演员的服装赞助,随着电视剧和电影市场的日益繁荣,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不仅注重剧情,也注意其中男女主角的服饰搭配,往往有很多经典的搭配的服装都会在电视剧或电影播出后,与其相关的服装会被销售一空,如今韩剧的盛行,就很好的反应了这一现象,将众多的服装品牌进行了包装和推广;又如,随着新兴的社交平台的产生如微博、人人等,很多时尚博主的潮流搭配也同样会被大众所模仿。因此,现阶段的服装广告早已步入了现代广告方式的宣传策略中,以其中的TVC广告为主,如赞助热门电视栏目主持人和嘉宾的服装、聘请活跃在社交网络的时尚博主展示时尚的服装搭配并附注服装品牌等手段以来宣传相应的服装品牌。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广告在服装广告中的应用已经步入了营销、传播整合的阶段,已经从原始广告的单一化行为而逐渐转变成为“五感”综合化体验的服装广告,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好地去了解服装品牌并进行相应的消费。而现代广告的传播对服装消费的潮流趋势不仅是一种引导更多的是一种创造,通过新兴媒介平台的运用,消费者能更多的去了解服装品牌和服装搭配手法从而进行消费为企业创造实际的利润,并且通过有效合理的宣传,也为下一季度的服装流行趋势做出相应的判断,从而使消费者拥有自己的流行判断能力,引领时代的潮流。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霍琛,(1990-),女,陕西宝鸡人,硕士,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设计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服装与革制品艺术设计。

服装面料的发展趋势 篇12

关键词:建筑,服装,设计,装饰,艺术

1 服装设计与建筑装饰艺术之间的联系

服装设计与建筑设计可为相通的。它们之间的设计过程、特征及方法是交融的, 两者均为设计者内心独特世界的载物。非但如此, 两者之间有着更深的渊源, 具体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 建筑与服装虽然所使用的材质相差甚远, 但是它们都属于结构技术和造型艺术, 都具有很强的结构造型性。不管是建筑, 还是服装, 要追求华丽、摩登, 必须在稳定结构基础上, 选用不同的材质, 在点、线、面的形式美的原则来设计, 这就是共同遵守的规律之一;

其次, 服装与建筑有着各自的使用功能, 两者都为人类服务所创造, 在审美功能上为一致。两者都是通过各种点线面组合与散、形式节奏的快与慢、色彩的对比与变化、空间需要所调整等方式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引发审美感受;

最后, 从效果上来讲, 建筑与服装给人的感官印象差别甚大, 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共同设计思想方向─装饰艺术设计, 都是以特定的造型、质地、色彩和式样给人们产生的情感连锁反应。

服装与建筑两者产物体现的过程是相通, 由于两种属于不同设计领域的两个大小分支, 必然存在着不同之处, 简单来形容, 建筑是静态的, 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属于半永久性且不流动性的产物;而服装是动态产物, 会根据人体的运动不同部位的移动而变化。正如黑格尔所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服装是流动的建筑”。如果形容建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而服装只能说是一个小形态, 他们之前存在着前导和后续的关系。

近几年来, 装饰艺术建筑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功能的出现应运而生, 其追求简洁有力、几何图形风格的硬朗线条轮廓造型, 华丽奇特的纹样肌理、材质与色彩, 具有古典、摩登的独特气质, 象征着一种复兴与积极向上的现代城市精神, 成为今天多元文化风格。近几年的服装设计, 受到装饰艺术设计建筑大背景的影响下, 服装嫁接建筑装饰艺术的造型、纹样肌理、色彩、工艺、材质等几个方面的元素, 引领着服装新一轮流行趋势发展动向。服装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搭配焦点, 涉及到材料学、工程学、色彩学、心理学和市场学等要素。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新型面料的出现, 服装设计领域发展追求更新颖东西的同时, 尝试嫁接建筑装饰艺术设计手法, 进行模仿、组合、重生和变异, 从而推进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

2 建筑装饰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现代服装嫁接了建筑设计风格, 回归传统轮廓的现象, 并把装饰艺术建筑所有的形式美观念运用到服装设计中, 充满了阳刚、古典、摩登的味道。对新材质的追求、工艺的要求、几何风格多样性等经典的塑造, 诠释着时装设计者对欧洲古典华美的向往, 给人以充满强烈动感和视觉冲击力的奢华印象。装饰艺术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已经转型升级, 如服装的干练与稳重, 又适当加入部分新装饰, 以新材质与新工艺相结合, 再加上艺术夸张和变异, 使得服装展现出既简洁、美观, 又出人意料的面貌。在今天, 回归或原点成为主流, 时光飞速, 流行亦如此, 作为个性视野的“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 在向保持大自然原味的思想倾向发展着新的式样、新的面料和更新的角度。回归, 不是将传统的事物重新演绎, 而是将部分元素重组、转移、相结合的新设计重现现实生活, 让人们在过去中揭示未来, 从传统中挖掘新事物。所以, 我们往往可以从最时尚最流行的物品中发现传统的影像, 起到了“喜新怀旧”、“喜新寻旧”的心理反应作用, 这种时尚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也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审美感性兴趣。嫁接一些不同领域技术或艺术, 这是一种新体现新创造。在确保基本的轮廓的前提下, 精心构思, 巧妙借鉴, 加上新材质、新工艺手法提炼、简化、改造和创新, 一种全新的创造性嫁接就体现了。

3 建筑装饰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建筑上的装饰艺术形式及手法在服装设计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借鉴作用, 这是一种移植手段, 或者说是一种基因转变形成, 并不是所谓“拿来主义”, 而是采取的一种嫁接艺术手法, 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在“接驳”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时装新的转变效果。主要体现3个方面。

3.1 造型结构装饰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无论是建筑设计, 还是服装造型, 所谓的造型是在基本结构的前提下, 结合其功能设计而成。他们两者都有类似的结构, 区别于不同的造型。建筑结构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空间, 然而在做整体空间构成时构成为动态的空间。建筑师常用曲面和斜面来构成空间, 服装结构需要满足人体的动态空间, 两者脱离不了其结构。他们是由点、线、面的某种组合成立的单位空间为要素构成。服装的结构线具有塑造服装外型的特点, 满足人体体型和便于制作的特点, 在服装造型结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服装结构造型由各个拼接部位构成服装整体形态, 它可以将设计不同的省道、褶裥、剪辑线外露等方法使造型起到装饰艺术效果。如图1, 2010年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的“藤条篮子”外形如波浪起伏, 充满动感, 就像城市在不停变化的装饰艺术建筑, 服装设计师们受其影响, 用纯天然的藤条以复古的手法设计一款服装, 达到天人合一之效果, 充满灵动之美。

3.2 材质装饰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现代建筑上的外观材料类型较多, 最吸引眼球的琉璃在建筑物外墙的出现, 不反光瓷砖与含光泽瓷砖不同肌理的对比, 在建筑装饰艺术角度上起到很大的艺术变化, 在服装设计的运用中艺术手法非常相似。受建筑材质的影响, 服装设计师采用在面料上加反光条、珠片、刺绣、丝带和花边等运用手法, 赋予全新的风格呈现更多的变化, 更大程度上地发挥材质所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另外, 还可以通过褶皱、折叠等多种技术手法, 使织物的表面产生肌理效果, 加强了面料的立体外观, 使采用此种面料的服装具有外敛内畅的效果, 减轻了压迫感和束缚。

材质装饰艺术不仅表现在面料的独特处理或改造上, 还表现在皮革与针织、毛织与针织、呢绒与薄纱、透明与重叠、亮光与亚光等材质组合搭配上, 形成同色不同质、同质不同色等对比思维方式, 打破传统视觉习惯, 产生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的效果。如图2服装采取镂空、蕾丝以一种隐约的透光感出现, 在光影中实现灵动之美, 在步履行间所形成的光影变化中演绎出流动的美感。

3.3 图案装饰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图案也称为式样, 它们在建筑和服饰上都起到了装饰性或者美化性。图案通常以点与线、线与面、方与圆、曲与直等形成出现, 以对称、对比、调和、节奏和韵律等形式美的法则形成装饰性艺术。式样以不同方式出现在建筑地板或墙砖上, 一般采用卷涡、水草、蚝壳和璎珞等元素以单独纹样或重复纹样设计成浅浮雕装饰出现在墙面上。服装的图案喜欢用花朵、卷涡、水草、蚝壳和璎珞单独或组合形成的面料或图案, 如佩兹利纹样、康茄纹样、夏威夷纹样、波斯纹样和莫里斯纹样等国外典型图案, 或者国内剪纸纹样、吉祥纹样、蓝印织物纹样等代表性图案。这些图案常在服装上缕见不鲜, 这就是建筑与服装图案的共同生存所在。

3.4 色彩回归经典的体现

从哥特时代的装饰艺术建筑主要是黑色或无色点缀各种彩色的玻璃花窗, 到巴洛克和洛可可时代的建筑上的丰富用色之后的大过程, 现又经历了一个轮回, 回归到无色或者少色的这个原点来。服装也随着这个浪潮嫁接在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的成长之下, 也回归到无彩色状态, 或者说是经典状态。这就是近几年的流行发展趋势的体现。

4 装饰艺术建筑对服装设计的流行趋势

在设计领域中, 服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联系得非常紧密。随着装饰艺术在建筑上广泛运用, 特别是建筑结构造型、新材质等对服装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正在流行的哥特风格装饰艺术建筑如火如荼。2014年初, 世界上多个知名品牌发布的2014/2015秋冬服装流行发展趋势中都与建筑装饰艺术相关, 他们以传统的东方风格与经典色彩的西方风格, 建筑装饰艺术图案和外型结构服装让秀场更具浪漫的诗意。如图3Prada在上衣放置了两朵建筑装饰式的花朵, 让人感觉到庄严神秘;英国克里斯托弗·凯恩 (Christopher Kane) 用皮革剪裁出华丽的花纹, 如图4, 如建筑结构网格, 让人不禁惊叹。在配饰上, 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 Queen) 受到华丽装饰艺术建筑的概念启发设计出犹如破洞袜子般的皮革高跟过膝靴, 完全对材质进行了新的改造, 如图5;哥伦比亚籍法裔设计师海德艾克曼 (Haider Ackermann) 利用编织纹理创造出层次感十足的脚踝短靴, 装饰艺术的情结永不终止, 如图6。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建筑是半永久性的生活设施, 衣物则是不断变化的生活必需品。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服装是流动的建筑。”因此, 前者具有前导性, 后者具有后续性, 这正是说明服装是嫁接着建筑的枝杆发展而来。

5 结语

建筑上的装饰艺术直接影响着服装设计的发展, 其作品都是设计者内心世界的展示, 他们通过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的引导和影响, 引领着服装设计通过同样的形式以不同的载体在传达独特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金玉.服装图案设计与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20-41.

[2]朱运胜.面料与服装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68-84.

[3]刘素琼.现代服装艺术中的Art Deco风格[J].新视觉艺术, 2011, (6) :115-116.

[4]武玲.服装与建筑[J].北京:北京服装学院, 2007, (1) .

[5]柯枫.2014/15秋冬女装流行趋势:哥特帝国[EB/OL].http://www.nz86.com/article/ff8080814364faa301436a52f4b9008c/.

上一篇:财政行为下一篇: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