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物流发展研究

2024-11-24

服装物流发展研究(共10篇)

服装物流发展研究 篇1

服装是我们人类的生活必需品, 它除了具有基本功能之外, 还可以表现出人的个性和职业特征。并且消费者大多追求有档次, 舒适, 时尚, 个性, 引领潮流的服装, 致使服装产品更加趋向个性化、理性化, 服装行业不同于其他的制造业, 这就给服装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服装企业必须紧跟季节更迭, 不断地设计和开发新的服装产品。?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莫测, 服装制造企业生产的服装品种繁多、款式多样, 尤其是品牌服装, 每一个单品单款的服装数量又很少。在这种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下, 服装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这就要求服装企业做好服装的物流仓储作业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服装的出入库、分拣、盘点、退货等仓储作业的工作效率, 做好服装物流显得就尤为重要。

一、储位的管理要科学

由于品牌服装的品名、款式、布料的不同, 各类服装亦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变化万千, 十分丰富。正是品牌服装产品本身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品牌服装行业的特殊性, 致使品牌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非常短, 甚至有的新款服装进入市场不到两周的时间就可能退出市场, 使得服装出入库频繁。如果不同款式的衣服混放在一起, 尤其是过季服装, 通常店铺退回来的服装要经过长时间的分类整理后才能再次上市, 并且在整理过程中, 所有的退回服装产品集中混和存放在一起, 如果需要找其中一件退回的服装产品, 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有时候甚至根本就找不到。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应该注重服装仓储的时效性, 进行动态管理, 重视各个服装单品在分拣出库时的数量和位置变化, 从而配合其它的仓储作业, 这就需要进行科学的储位管理。

固定储位能被记录和记忆, 便于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对每一储存的服装品种, 都有一储存货架号码, 上货架或分拣时只要记住货架位置即可。由于需要预留高存货量时的空间容量, 而各品种服装的高存货量通常并不同时发生, 所以其缺点是有些储存空间没有充分利用, 影响了仓容利用率。机动储位主要是可以用来储存那些储存时间短或批量大的服装, 机动储位可共用, 储存空间的利用率高, 但是机动储位不易记忆、服装难以查找, 增加了服装出入库及盘点作业的难度。因为同一品种服装会有多种不同的尺寸、颜色, 不是不能混放, 但是混放后给分拣造成很多麻烦, 影响分拣准确率的。提高作业效率会降低仓储作业成本, 但同时降低了仓容利用率, 增加了仓储空间成本。仓储作业效率和仓容利用率是物流中的二律背反现象, 需要从仓储作业成本与仓储空间成本之总和来考虑。因此, 对于品牌服装批量少、品种多、高频率出入库、且分拣盘点时容易出错的现状, 可以采用固定储位和机动储位相结合的方式。那么就需要合理确定固定储位和机动储位的比例。比如:对某服装企业的十个服装品种来说, 十个储位备用, 分别设置不同的固定储位, 对仓储作业成本和仓储空间成本进行了反复测算, 据统计, 仓储作业成本随着固定储位个数的增加呈现出几何倍数下降趋势, 仓储空间成本随着固定储位个数的增加成本增加。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固定储位的设置个数、仓储空间成本、仓储作业成本、仓储成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下图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确定, 固定储位个数为9, 机动储位个数为1时, 仓储成本达到最低, 所以, 固定储位和机动储位的个数可以按照9:1的比例设置。不同的服装企业仓储空间成本和仓储作业成本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出仓储成本最低时的固定储位个数。当服装被有效地配置在规划好的储位上之后,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储位的维护, 也就是说服装不管是因分拣取出、或是商品被淘汰, 或是受其它作业的影响, 使得服装的位置或数量发生了改变时, 就必须及时地把变动情况加以详细记录, 以使记录与实物数量能够完全吻合, 如此才能进行科学管理。所以可在服装的相关出入库单据上增加“储位”栏, 这样单据上能显示服装的储位, 便于仓储作业, 同时提高仓储作业效率和分拣作业的准确率。

二、服装分拣方式要高效

服装分拣作业不仅工作量大、工艺复杂, 而且要求作业时间短、准确度高、服务质量好。应该组织安排分拣员采取科学高效的拣货策略, 制定周密的分拣作业计划, 明确人员分工, 进行高效的分拣作业。

分拣单在设计时应对各个项目, 如货架编号、服装货号、数量、品名合理安排顺序, 以免拣货时产生一位多物、一号多物、分拣错误出现, 增加分拣作业时间, 降低分拣作业效率。在规划设计分拣作业之前, 必须先确定可以采用的分拣分式。比如:某企业常用的分拣方式按照分拣时机可以分为四种:定量摘果分拣、定期摘果分拣、定量播种分拣和定期播种分拣。采用哪种分拣方式, 主要看该分拣方式的效率高低, 要分析一种分拣方式的作业效率, 需考虑以下四个方面:订单或送货单经过信息处理过程, 形成拣货指示的时间 (T1) ;行走与搬运货物的时间 (T2) ;准确找到货物的储位并确认所拣货物及其数量的时间 (T3) ;拣取完毕, 将货物分类集中的时间 (T4) 。根据以上四个方面对分拣作业效率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 因为一般服装的分拣作业, 真正在拣取时所花费的时间不长, 但花费在寻找服装、行走的时间特别多, 如果某服装企业在这四个方面具体权重分配如下:订单或送货单经过信息处理过程, 形成拣货指示的时间 (10) ;行走与搬运货物的时间 (40) ;准确找到货物的储位并确认所拣货物及其数量的时间 (30) ;拣取完毕, 将货物分类集中的时间 (20) , 总权重为100。这样分配权重的目的是方便计算, 减少计算工作量, 同样能起到比较权衡的作用。

作为一个分拣方式的决策者, 给分拣方式的四个方面所需时间的相对性打分。打分时对分拣方式按照四个方面的时间由短优到长的顺序排列, 所需时间越短, 赋分值越高。比如:权重是20的, 排在第一的赋予20分, 第二赋予15分;第三赋予10分;第四赋予5分。 (如果权重是10的, 第一赋予10分, 第二赋予8分;第三赋予6分;第四赋予4分, 如果权重是30的, 第一赋予30分, 第二赋予24分;第三赋予18分;第四赋予12分, 如果权重是40的, 第一赋予40分, 第二赋予30分;第三赋予20分;第四赋予10分, ) 如果四种方式不相上下, 分不出档次, 就赋予同等的分值, 比如20分, 无论是多少, 都不会影响结果。按照上述的评价标准, 分别对分拣方式进行赋分, 某企业的赋分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上面的分析评价结果, 可以选择分值最高的定期摘果式。总的来说, 各种分拣方式各有优缺点, 在选择分拣方式时, 应该根据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 选择最佳的最经济合理的分拣方式。

总之, 使寻找商品的时间缩短, 缩短行走的距离, 可使分拣效率提升。若能有效的运用整理、整顿, 并将货架编号、商品编号、商品名称简明的标示, 再利用灯光、颜色进行区分, 不但可以提高分拣作业效率, 同时也可以降低服装分拣的错误率。

三、仓储作业要信息化

服装企业为了既要有效地解决仓储作业效率低, 库存控制难, 储位混乱的问题, 又可以从容地应对市场的变化莫测, 借助于条形码技术可以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 必须要为每一款每一品种的服装建立唯一的编码, 并使用条码打印机制作出条码标签粘贴在服装的外包装上或挂在服装挂签上。

由于服装不适合使用不干胶条码标签, 因此, 应该用吊牌打印机将条码打印在服装吊牌上。服装吊牌上固定不变的内容事先批量印刷好, 条码最好由吊牌打印机临时打印。服装销售之后, 由售点撕下吊牌上的条码, 用条码阅读器扫描条码内容到电脑中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通过吊牌上的条码与售点、服装企业的信息处理系统相互协作, 可以对整个销售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销售日报包括按款式统计、按颜色统计、按地点统计、按尺码统计等, 帮助销售部门及时配货、补货;柜台销售、退货、柜台存货、盘点、收款等销售自动化作业的功能, 同时可以生成各种当日统计报表, 传送给总部或当地办事处进行销售和服装断码分析;通过不同柜台间的调拨, 加速品种流通, 最大限度地扩张销售数量。有些品种在某些柜台上不好销, 但换一个地点 (或一个柜台) , 会变成一个好销的品种。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柜台的滞销品种的数量。

盘点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保证帐面数量与实物数量一致, 一般品牌零售店都是连锁模式, 店面多, 分布广。同一个品牌, 同一品种分布各个店面, 很难知道每个店面库存数量, 是否有丢失, 是否及时上架等等。服装柜台盘点对于各个零售店来说, 是一项非常繁琐、容易出错的工作。使用服装盘点机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柜台盘点, 提高工作效率, 不会产生任何盘点差错, 通过盘点机定期盘点各个分店库存, 就知道每个店面实际库存和账面库存差异, 如发生差异, 及时查明原因, 堵住账物不符的漏洞。对账的内容主要包括账证核对, 账账核对, 账实核对, 账表核对。使用销售自动化系统, 将数据采集器中的每日销售记录, 自动对应商场的各个账户, 使对账工作一目了然。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 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帮助企业快速规范和优化销售、采购、储存、配货等业务流程, 协助企业合理配置库存, 实现快速配送, 满足渠道、门店及消费者的需求, 设立专岗专人来负责控制服装的出入库作业及处理仓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包括服装的收、存、发、配、退等作业, 如果做好以上三个方面工作, 可以提高物流作业效率, 以便适应服装市场的变化莫测。

参考文献

[1]刘翠娟, 杨龙, 钮小静.仓储主管的岗位职责和职业能力探讨[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0, (11) .

[2]李红, 刘翠娟, 宋利伟.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问题的探讨[J].中国市场, 2007, (2) .

[3]宋利伟, 刘翠娟, 李红.提高仓储作业有效管理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商界, 2010, (8) .

[4]中国物流行业岗位规范指导丛书编委会, 物流企业仓储作业岗位管理[M].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8.

[5]钱芝网.仓储管理实务情景实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6]李永生, 郑文玲.仓储与配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7]刘联辉.配送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9.

服装物流发展研究 篇2

运动服是能给人们的运动带来方便且具备吸湿、透气、弹力、贴身等功能的一类服装,它分为专业运动服和非专业运动服两大类。专业运动服即运动员比赛服和训练服及一些专业户外人士所用服装,例如登山服,潜水服等,他们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最佳的身体外部环境创造优异的体育成绩。非专业运动服也可称为休闲运动服,多用于一些基于健身、爱好由于交际的需要而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士,它们也需要能够为穿着者提供优异的舒适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2008 北京奥运会的强力推动,在我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这股热潮首当其冲地波及到服装领域,给运动服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运动服装业的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运动服装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诞生了不少本土品牌,但与国际着名品牌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应正确认识国内运动服装业存在的问题,利用该契机推动我国的运动服装业高速发展。

在国内运动服装市场中,国外品牌较受欢迎,销售量稳居前列。目前,运动品牌产量已占世界运动服装总产量的65%左右,但国内的品牌普遍遇到了整体实力不强、档次不高、市场份额及知名度低等问题。

我国运动服装业一直不被重视,运动服装与休闲装经常混为一谈;国内企业长期走对外订单加工的路线,在品牌创造和产品技术开发上投入的力量不够,使其产品和品牌一直徘徊在低端市场上。总之,没有专门的技术力量去研究运动服装,特别是比赛竞技服装,产品缺乏内涵、科技含量低、一味地跟风模仿,均使得目前的中国运动服装品牌难以进入国际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的比赛服有3/4 是国外运动品牌服装,这与我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世纪的运动服必将集功能性与时尚性于一体。就运动服装的本质而言,就需要色彩丰富、色泽艳丽、活泼跳跃的服装,并具有某种显着的标志性。特别是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不同年龄人群的参与,必将使运动服装趋于时尚,时尚、美观的运动服装也将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到运动健身的热潮中。2008 年时装与运动装的界限已经不再分明,每个人融入的不仅仅是运动潮,而是运动时尚潮。运动装给穿着者以优雅、活力、舒适和性感。运动时装这一概念的推出,让运动服装在自然舒适中强调一种个性的张扬。

运动产品也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走绿色环保之路,在其发展的初期,就将环保理念牢牢渗入其中。原料使用废弃物再利用而纺制的纤维、绿色环保纤维,后整理不仅要考虑功能性,更要全面考察后整理助剂的使用对人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另外,天丝绿色环保纤维及其面料也开始了在运动装中的应用。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时期运动服装 的发展趋势和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大众喜爱的运动服装,丰富运动服装市场,促进我国运动服装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高性能运动服装市场发展趋势

由于新型纺织材料的开发及纺织技术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各个国家对体育运动越来越重视,在运动服装方面的科技投入也越来越大,出现了许多具有各种功能的高性能运动服。例如具有吸湿性控制、温度调节、抗拉伸性、防风防雨性以及抗摩擦性等功能又兼具针对不同体育项目要求所具有的专业功能的运动服装。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国外对高性能运动服的研究和开发集中体现在对纤维、纱线的研究,面料的设计及服装结构研究。通过改变纤维的强度、伸长、模量、弹性等性能,选择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后整理使面料具有透湿防水、低阻力、保温舒适、易恢复疲劳、抵御紫外线、抗菌、防臭等功能,再对不同的运动进行分析利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出既舒适又可提高运动成绩的高性能运动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通过强身健体来抵御疾病,延年益寿,更好地享受生活;而且人们对于自身健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生活更讲究质量和舒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健身和体育运动中来,穿戴高科技功能性运动服也不仅仅是少数运动员的专利。拥有吸湿性控制、温度调节、抗拉伸性、防风防雨性以及抗摩擦性等专业功能要求的功能性运动服装,开始出现在普通百姓的衣柜里,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高性能运动服装的发展逐渐趋向生态化、智能化、时尚化。

任何科技的发展都不可回避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如何能将污染降到最低,这个问题贯穿从纤维生产到服装使用完毕后处理的整个过程。高性能运动服具有许多功能,其中也包含一些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的功能性后处理,例如防紫外线处理、电子纺织品可能产生电磁波辐射等。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运动服向着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是高性能运动服发展的必然。

随着人们对运动的热爱和运动员之间竞争的激烈,当前的智能运动服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们需要具有多种功能、适于剧烈运动、时尚和环保的智能运动服。在不久的未来,运动服的智能化必将更受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青睐,高智能化的运动服将成为未来运动服竞争的焦点之一。

运动中的时尚、动感中的快乐、健康与美的结合是现代生活所追求的。随着各大体育盛事的举行,运动风将持续高涨,运动服设计的个性化、时尚化也将成为必然。人们要求运动服不仅具有运动的功能性,而且还更注重通过运动服 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品位。例如当今许多时尚年轻人打球时穿着的运动牛仔裤。运动服的设计越来越多地结合时尚流行元素,在款式、颜色和细节等方面给人以审美享受。

高性能运动服是集众多纺织新技术、新材料于一身的多功能高科技服装,可以保护运动员不受伤害,帮助运动员取得更优异成绩。当前高性能运动服和休闲服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高性能运动服是运动服的发展方向,其功能应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设计应更加专业化和时尚化,并且产品应更加环保。因此,高性能运动服必然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户外运动服装市场发展趋势

“户外运动”(Outdoorsports),也就是在室外从事的各项运动,也可以说是体育运动和旅游相结合的一种个人爱好。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如登山、野营、探险、攀岩、骑马以及漂流、滑雪、滑翔、跳伞、单车、高尔夫、背包自助旅行等在自然界中进行的运动方式。

户外运动提倡超越自我、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磨练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也是与一般体育运动和旅游的最大区别。户外运动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运动,除了对参与者本身体能的要求外,还需要多功能的户外服装抵御恶劣天气,作为户外运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

户外活动服装的种类和款式较多,如登山有专门的登山防风衣和背带裤,滑雪也有专门的连体滑雪衫。户外运动随着其较快的发展速度,已成为新兴的一种休闲方式。

国内户外运动服装的需求状况

在我国户外运动以一种前卫的姿态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户外,追求健康、时尚、休闲、自然的生活方式,当绿色、环保这些时尚的字眼与健康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时,中

国也迎来了户外运动市场的快速发展期,高速增长的国内户外消费市场也为亚洲户外展带来了绝佳机遇。

近几年户外运动服装在中国逐渐成为热门,这引起了服装业的关注。作为服装领域中的新兴行业,户外运动装目前在中国占据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中国行业咨询网

(http:///)统计,我国户外运动用品以及装备的年销售额已达8 亿元。而2000 年这个数字仅为6,000万元。国内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次已超越1 亿人次。国内户外消费市场连续几年来保持了40%的高速增长。旺盛的市场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户外用品经销商和生产企业进驻国内市场,开拓国内市场。

由此可见,我国户外用品市场的潜力非常可观。做为新兴产业,孕育的机遇与挑战,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户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未来户外运动服装的发展趋势

现在的户外运动已经不再是一种专业性的运动,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了大众时尚生活的一种方式。而户外用品的消费也逐渐成为了家庭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户外运动品牌开始注重产品由专业化向大众化的转变,这是当前户外运动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

服装物流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专业教育 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25-02

衣食住行衣为首,服装专业大学生借助专业优势自主创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较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现实却由于大多数应届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对市场行情了解不足,缺乏创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等因素,造成了他们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困难重重,屡遭挫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服装专业教育存在的弊端与不足。

一、服装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1.是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创业教育与社会全面接轨,教育的内容围绕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基本素质,如对当下社会政治经济的敏感度、认识深度,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素质,接受良好的创业教育并内化,有利于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服装专业教育中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创业成功的几率,在创业过程中,他们可以选择到擅长的领域中去,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将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社会需要,从而获得成功和突破,自我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服装专业毕业生缺少创新,大部分的服装专业创业者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服装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以此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也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3.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自主创业逐渐成为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新出路。自主创业需要以创业教育为依托,因此高校应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深层挖掘大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节省了原有的就业岗位,同时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充分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二、影响二者融合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注重简单地从学生的就业率数据来衡量自身的教育质量,创业教育没有达到实质性的发展,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中,同时,在课堂教学体系中,高职院校普遍偏重于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当中,创业教育经常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呈现出来。

(1)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创业教育仅仅在于教导学生怎样去创办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创业的成功与否与专业教育没有关联,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依存的关系。

(2)对于学生而言,创业教育的课程多数辅以各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如创业讲座、创业大赛、创业方案设计等,这些活动只能有限地吸引少数学生参加,且参加的学生往往带着其他功利目的,活动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2.教材选择滞后

我国高校暂时未建立一个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故在教材的选择上不规范,使用引进教材、自编教材的占多数,在内容的把握上较为理论,本土化案例研究较少,实战性指导意见不足,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内容相对有限并缺乏整合性和系统性。

3.师资队伍相对匮乏

我国各高职院校从事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学隶属于思政部、公共部、招生就业处等部门,没有独立的部门,教学的任务放在兼职教师身上,另一方面,在服装专业教师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企业,或毕业于理工科院校、艺术院校等,缺乏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几大优势学科的专业背景。创业教育作为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必须具备理性的、灵活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要想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生,要有懂实践又懂创业的“双师型”人才,这对各高校而言都相当匮乏。

4.实践教育平台短缺

一些高职院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区,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引进创业项目等,这些实践环节还需借助较多的外部资源,如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等,而目前高校与这些外部资源缺少长效的合作机制,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甚至有些高职院校简单地简化为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严重挫伤学生们的创业积极性。

三、融合服装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对策

1.优化整合课程设置

服装专业涉及面较广,它融汇了设计、工艺、材料、市场等多个领域。以往的课程设置偏重于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形成专业课、创新实践课、创业实践课互相协调、互为补充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在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可通过校企合作,将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直接参与,并按企业运作模式组织课程综合实训,这种“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主体的实训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创造性思维,也促进了学生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将创新实践拓展到科技竞赛、专业比赛、参展等方面,将课内与课外的创新创意训练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有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在创业实践方面鼓励学生创办“工作室”承接校外企业任务,进行品牌与形象设计、服装设计等,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主动体验创业过程;支持学生举办各类型的“创意市集”,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拿到集市展示销售,激发学生创新设计意识 、独立工作能力,强烈的团队组织意识及良好的职业精神与沟通能力。

2.优化特色学习资源

(1)选择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与我国教育国情相一致的创业基础教材。如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翻译和改编的《大学生KAB创业基础》。

(2)编写并推广校友创业案例集。校友作为最贴近学生实际的群体,与学生专业一致,基础相近,起点同步,用他们成功的创业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并从这些相似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启发。

(3)定期推送网络资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习惯于从网络获取信息,网络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若将创业相关知识以当代大学生喜欢的形式定期推送,必然能在无形中收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建立“双师型”师资力量

“双师型”教师要既有广博的服装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建立“双师型”师资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鼓励在职教师下企业实践到基层锻炼,开展创业教育理论与案例的研究。二是聘请校外创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担任兼任教师,为学生开办讲座或授课,将市场的行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

4.创建“校企共同体”

服装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服务于地方制造业、服务业,积极拉动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通过资源共享促进专业人才的互动与交流。一方面,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到服装企业交流学习,借鉴企业先进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企业定期到学校考察,对毕业生的情况作出反馈,提出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设性意见,让服装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与企业接轨,提升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创业。

实施服装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对于提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等都具有重大意义,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应不断探索实践,力争培育出受社会欢迎的服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莹.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J].学校管理,2015.11.

服装物流发展研究 篇4

株洲是中南地区工业重镇,服装业作为株洲传统产业之一,使株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销售市场和生产基地。从1983年到2010年,株洲服装产业形成布匹市场、服装辅料市场、服装漂洗加工、服装专业批发市场等相关企业4000余家的产业链。本土“宇奴”、“开畅”等服装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形成湘派服饰的领军人,围绕服装加工,洗水、电脑绣花、原料、设备等配套行业都有较大发展,芦淞服装市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市场专业委员会等机构评为“2004~2005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服装市场与服装加工、配套作业之间大量的原料、半成品、辅料转移,服装市场向中南地区、西南地区的成品输送,对物流服务效率和运作模式依赖度大大增加,产业集群的物流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集群能有效辐射的市场区域的大小。

1 株洲服装产业集群的物流特点

株洲服装产业的物流需求具有成品品种多、批量小、批次多、生产周期短、原料品种众多、管理和生产工艺复杂的特点。

1.1 集群发展使总体物流需求大幅增加

株洲服装集群是典型的专业化、都市型产业集群,集群内分为专业服饰城和服饰产业园。其中服饰城经营户12088户,产业园区生产厂家4103家。株洲市2009年的批发零售业产值增长很快,全年生产总值为62.07亿元,增长率达到18.7%。作为株洲六大产业集群之一的服装产业集群快速增长对物流服务的改进和物流需求层次上升,使物流需求增大。

1.2 物流管理对象多样化,对设备与技术要求提高

服饰物流管理对象是服装、面辅料、配套件,一种服装根据品牌、款式、颜色、尺寸等多重属性,使其单品品种特别多,给服饰物流管理带来困难。服装产品和原料的进出货、配货等作业的准确度和敏捷性,需要高效的信息系统、专业化的设施设备和专业管理方法。与深圳等地服装物流公司采用高档服装悬挂箱出货,RFID进行服饰产品的出入库作业等作业相比,株洲服装物流企业还停留在服装压箱存货、手工填写出入库单等原始作业,即使部分品牌服装代理商自营仓储时,采用了部分仓储信息系统进行存货管理,但服装公司仓储管理系统没有与物流公司信息管理系统相连,使得服装公司在物流外包效率并未提高。

1.3 服饰产品市场变化快,物流企业需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服饰产品面向的市场千变万化,产品的季节性、流行性很强,如果市场反应缓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一次疏忽就会使其失去市场和销售机会,造成产品停留在销售渠道或生产渠道。一个新的服饰产品生命周期大概3、4个月,从设计、生产、包装、运输、仓储、配送与退货等环节都必须在这几个月内完成。服装企业需要物流公司尽可能缩短产品的库存和在途时间,将产品尽快送到销售终端,这种因素影响下,要求物流公司应具有快速市场反应机制,降低服装在渠道中消耗的时间和成本。

1.4 服饰产品库存管理难度高

时装季节性和流行性特点,使其产品生命周期很短,在批发市场一般只有1周到2周的时间。为了达到合理控制库存的目的,物流企业要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上,使服饰企业的生产配合其销售门店或部门,满足存货在门店、仓库间调配。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厂家会保持一定的厂家库存和渠道库存,这两方面的库存协调才能保证企业的积压资金最小,因此企业需要具有市场预测、库存控制能力的供应链管理策略支撑。

1.5 服饰销售产品趋向多品种、小批量发展,对配送作业要求提高

服装市场向品牌服饰、连锁经营发展,使得其产品物流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这种销售特征使服装产业链上各环节也呈现同样特征。建立具有现代化设备和设施的服饰配送中心,利用自动化设备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株洲服装物流的基本要求。

1.6 急需高效的集群物流信息系统支持

集群内企业是服装产业链上一员,产业链的协调作业,对需求信息、生产计划、供应信息等相关数据传递需求很大,使整个产业链的成本降低,提高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物流功能单一、集成化水平低、产业集群物流供需失衡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株洲服装产业的进一步优化升级,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如何选择适合株洲服装产业的物流集成模式成为产业集群物流研究的首要任务。

2 株洲服装产业集群物流一体化系统设计

产业集群物流一体化是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以及集群内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在物流运作上相互协作。在产业集群的背景下,对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配送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等进行一体化管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充分考虑产业集群内整个物流过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商品的整个实物活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行,实现产业集群整个物流系统的最优化,达到提高企业物流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和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

从株洲服装产业组成结构来看,以中小型服饰批发企业和生产企业为主,企业物流不是服装企业的竞争核心,服饰企业为了减少对物流设备和管理的投入,将非核心业务物流外包,充分利用公共资源,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是发展之道。从株洲物流企业能力来看,物流公司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化过程中,物流企业专业设备不足,物流管理能力低下,一般只能完成部分物流功能。扬长避短,通过合作、合资、入股等方式进行物流业务合作,改进物流服务水平和质量,成为株洲服装物流企业加大竞争力的关键方式。

2.1 基于动态联盟的水平一体化物流模式

动态联盟是若干个企业在不发生企业产权变动的前提下,为快速响应某一市场机遇,通过信息技术,将涉及到的不同企业临时组成一个合作体,共同生产、统一指挥的阶段性合作联盟。在联盟内部,企业之间贡献自身特色资源,并享用对方特色资源,联盟内部伙伴之间存在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通过物流服务的资源互补,实现物流供需双方的双赢局面,最终实现各企业的交易成本和资源成本降低,使整个联盟的物流组织结构优化。基于动态联盟的水平一体化模式,是通过动态联盟方式把同一层次的企业联合起来,根据市场机会,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联系,以物流活动为作业手段,实现物流合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产业集群内具有一定的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后,具有共同物流需求的企业和能够提供不同服务的物流公司通过产业管委会作为动态联盟的管理方,形成非正式的自管组织,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并建立功能完善的网络环境,将服装相关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供需情况进行收集和选择,实现企业间的物流合作。动态联盟的基本结构如图1:

动态联盟水平一体化的具体运作分为两种方面:

一是中小型服装相关企业根据货物进出流量和地点,形成临时的联合组织进行物流采购,此时联合多家企业的货物量达到一定规模,使服饰企业联盟获得经济和服务的双重规模效益,从而降低服饰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二是由个别有一定专长的物流公司,通过分析自身资源或擅长方向,联合其他不同特长的中小型物流公司建立临时联盟。这种动态联盟的重点在于各物流公司均有自身的服务特色,相互之间具有互补性,从一个大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个企业的物流服务能力、功能和领域专长,整合动态联盟的各项物流功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分工、互补的物流服务。

2.2 基于物流龙头企业的一体化物流模式设计

产业集群的发展,使一些规模企业迅速扩张,这些龙头企业对物流的需求产生了变化,动态联盟的规模小、服务水平不足等局限性不可避免,生产主体规模化对具有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需求激增。通过集成化物流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运营,加大对知名品牌服饰企业的产业链管理,实现服装企业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运作成为大中型服装企业的物流目标。

株洲市正在建设的“芦淞服饰物流中心”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仓储配送中心,为实现服饰物流一体化发展创造了较好基础条件。通过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构建,使物流龙头企业能减少投资,租用现代化物流设施、自动化分拣和服装装箱等相关专用设备,这可大大提高服饰物流的作业效率和准确度。

这种模式下,物流龙头企业与服装产业链上相关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利用ERP系统调动各种资源,在订单流、信息流的指导下,协助完成服饰企业的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产业集群内根据每年两次产品订货会(春季、秋季)订单信息,安排供应链上游企业组织生产,服饰品牌商只负责品牌运营、市场预测、服装设计等关键活动,其他业务都外包给核心物流企业和相关制造企业完成。

整个物流活动由订单流和信息流驱动,品牌服饰商根据客户订单制订相应生产计划、需求计划、物料计划等,这些与采购、生产、运输、配送等一系列活动转移给核心物流企业管理:

(1)订单管理,物流核心企业协助品牌服饰商进行订单管理,服饰商通过订货会或其他渠道获取成品订单,对供应商进行分析控制,向面辅料供应商、配件商下达订单。物流企业根据订单进行实物采购、运输、面辅料入库,按照品牌服饰商的ERP生产安排,将配料送到加工厂。及时将服饰仓库的实时情况反馈给客户和供应商,准时向客户报告供应商的订单准确率、到货及时率等数据。

(2)运输和货物组织,物流企业根据加工厂的生产情况,及时将面辅料送到加工厂,并将成品服装回运到物流配送中心。

(3)库存和发货管理,物流企业加强对服装的库存管理,通过对SKU定位管理,从终端需求来管理整个供应链上的渠道库存,及时向品牌服饰商提供各SKU的销售情况。服饰商、销售商均可通过与WMS系统查询不同SKU在不同区域或销售店铺的库存状态,依此发出调度指令,物流企业完成服装在各家企业的调货与补货活动,并将退货商品回收到配送中心,按照品牌服饰商指令进行一线和二线渠道调拨。

(4)物流业务查询管理,品牌服饰商和销售渠道通过信息系统了解订单的在途状态及签收情况。在库存管理时,加强对在途货品的统计与分析,便于掌握真实库存,在特殊情况下进行预警。

这种模式下,对物流企业的整合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要求较高,这类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主要协调作业地位,管理着产业链上订单、计划、MRP、采购、出库、配送分销等链上所有物流活动,物流企业根据企业的订单迅速制定各项计划;并且具有较强的资源管理和利用能力,在合适的时刻选择业务外包,使得物流活动中效益最佳。

3 结束语

随着株洲服装产业中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以及物流一体化在株洲服装产业集群内的逐步实施,株洲物流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以物流园区为载体的物流产业集群的出现成为可能,株洲服装传统优势的产业集群将得到来自物流产业集群的强力支持,两种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一体化系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仅将因此带动株洲服装第三产业的更大发展,推动加快湘派服饰的建设进程,更将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焦文旗.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障碍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09,(1)5.

[2]薛辉,欧国立.产业集群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22,(10):22-2.

服装物流发展研究 篇5

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创意产业的蜂起使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西南地区也在最近几年来出现了独立服装设计师这一属于当下的、鲜活且充满能量的新兴群体。 随着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西南地区将不可避免地迎来时尚服装产业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对于新生代的独立服装设计师来说,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下文在考察研究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现有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对西南地区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发展的优势条件进行分析、总结。

1.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扶持力度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充分地激发了文化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努力培育、引导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消费能力,也成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地方政府在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鼓舞下,将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本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创新环境。积极支持并引导文化艺术工作者创造出更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体现中国风格、有本土文化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艺术作品。以此来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品位,激发一批有影响力和创造力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激励他们不断创造精品力作。

除此之外,身处大西南,国家对西部大开发还有许多的政策优惠,给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给予大力扶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服装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发展。受这些有利条件的推动和影响,相对闭塞贫困的大西南地区也将迎来文化创意产业和时尚服饰产业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对于从事服装设计的几代人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和使命,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将扮靓人们的生活,装点美丽中国。

2.创意产业蜂起 创造良好氛围

近几年,中国创意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创意文化产业正高速崛起。成都、重庆等西南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始投入建设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文化创意类微型企业的创办也正逢其时。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四川美术学院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按照“政府牵头、学院承办、部门指导”的原则,搭建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和市场推介的全方位宣传推广平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办微型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和优质的服务(图3-2)。[3]微企为很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平台,为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建立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一些有创业梦想追求的服装设计专业在校大学生借助于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帮扶,注册了服装设计师工作室,步入到独立服装设计师的行列。

3.汲取地方特色 萃取文化精髓

如今的服装市场充斥着太多的各类服装品牌,消费者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许多服装品牌相似度高,而服装品牌差别化的竞争成为各类品牌在市场上生存、发展的制胜法宝。若是有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就意味着有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底气。中国很多本土的服装品牌看起来更多地是吸纳西方各种文化符号和审美趣味,如果能考虑地域性,使设计能够把这个地区的特色凸显出来,西南地区的本土设计其实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做。

独立设计师崇尚自我发展的道路,在服装设计上掌握着自己对时尚的话语权,注重独立意识的培养、思考与判断,表现出对原创设计强烈的愿望,作品带有鲜明的个性化印记,而原创如果能深入理解地方性,使地方的优势能够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展现出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能够结合当地特色,加入西南地区地域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服饰文化,让设计师这股最原初的力量能够从地方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科技、建筑等不同的领域汲取创作灵感,从而让设计师对季节、自然以及人际社会的种种理解,让结合现代实用功能性和审美观的服装设计语言,通过一件件不同色彩、材料、线条的服装流露出来,框架出不同的服装创作风格和概念,让这股带有地域特色的“原创”之风渗透到模式化的服装品牌竞争市场,提高这一地区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的综合竞争力。

4.人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成本低

从以上的研究中看到近年来,随着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东南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势在必行,而西南地区却刚好和东南沿海地区资源互补,这对西南地区专业市场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契机。西南地区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智力密集,知识密集,能够较好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服装创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结语:

通过研究发现,西南地区因有社会环境宽松、地方特色酝酿、创意产业蜂起、师资力量雄厚、人力资源丰富、政策扶持力度大等对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发展有利的资源和社会优势,具备深厚的发展潜质。

服装物流发展研究 篇6

改革开放后, 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人们购买服装的频率增加、金额增长, 加之我国人口众多, 组成的服装消费市场庞大。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根据年中国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11月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销售额为11, 953.48亿元, 同比增长10.14%。庞大的需求对我国服装企业的物流配送提出了高要求。

配送作为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将供应和销售结合起来, 服装产品多变性、季节性的特点, 服装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 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成本进行配送, 完善配送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服装企业配送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服装企业配送概述

(一) 服装产品特点

服装产品的特点决定了服装的配送模式, 服装产品的特点:

1. 季节性

服装的季节性非常强, 服装的生产和销售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季节差异明显, 如果服装产品的销售和服装产品的使用形成了矛盾, 就形成了服装销售的淡旺季。

2. 品种繁多

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气候差异, 以及消费者对服装产品颜色、款式和大小的偏好等使服装产品具有不同的属性。

3. 时尚性

没有什么比着装更能简单鲜明地表达个性和时尚了。流行是服装的永恒主题, 不同时期, 服装的流行元素不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更加注重服装的品牌、质地、款式等特征, 用以表达个性。

4. 生命周期短

服装产品受到时尚潮流的影响较大, 在市场上的流行周期短。

5. 销售难预测

消费者购买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感性因素引起的, 购买的突发性、冲动性高, 通常是因为一时的兴趣, 这就带来了服装产品销售的难预测性。

(二) 服装配送模式

配送是从发货地到消费地之间, 对所有进货物品、半成品、发货物品及库存品所做的计划、实施及管理。服装产品配送是商品完成价值过渡到使用价值的环节, 是服装物流过程中的终端环节。因为配送所服务的对象不同, 所以对服装产品配送的要求通常有一定的不同, 因而有不同的配送模式。企业的规模, 企业的性质, 服装产品种类, 销售渠道的组成都与企业采用什么样的物流配送模式有直接关系。根据当前服装企业零售配送运行的情况, 目前将我国服装零售配送活动的组织与运行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

1. 自营配送

自营配送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 以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这种配送模式系统化程度相对较高, 企业可以自主控制配送的整个过程, 避免因配送费用不一致产生纠纷, 节省了运作时间, 从而提高了效率。此外, 采用这种配送模式的企业可以根据从市场获取的客户需求信息及时调整配送系统。服装企业的自营配送模式主要两种:一种是工厂—配送中心—零售点;另一种是工厂—零售点。

2. 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指多个有同样配送需求的同类企业基于同样的目的联合进行配送业务。中小型服装企业可能因为资金不足和缺乏优质人才等原因不能建立起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 但共同化配送可使多家企业联合建立配送中心为各自企业的配送业务进行管理。这样的配送模式实现了各企业间的优势互补, 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配送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也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收益。

3. 第三方配送

第三方配送模式是指交易双方把自己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采用这种配送模式, 带给企业的优势不仅是降低配送成本, 而且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

(三) 我国服装企业物流配送的特点

1. 服装产品品种多, 需求波动大

服装的品种繁多, 加之其强烈的时尚性, 使得预测服装市场需求难上加难。服装产品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单独客户。新品上市, 产品供不应求, 但是客户需求的突发性和可变性, 使得企业很难预测消费偏好, 所以在短时间内, 新款也必须及时供应。随着这种变化服装店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 有的产品积压在店铺, 不得不以频繁的促销来控制。

2. 物流配送作业系统复杂, 难度大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从事服装商贸的企业成千上万, 在全国各地都有市场, 销售渠道复杂。而服装企业在设计、采购、生产服装商品后, 必须及时地将成品配送到各个店铺。因为订单信息变动、处理换货、紧急订货、增加新款等问题的存在, 所以服装企业的物流配送作业不仅仅是基本的运送服务, 前述种种情况使得配送业务过程更加复杂, 控制难度更大。

三、我国服装配送现状或配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服装企业物流配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我国服装企业配送规模整体上来看偏小, 还未形成规模优势, 缺少覆盖华中地区的配送中心。对策:根据需求的急剧增加, 尽可能快地在中部地区设立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设备不是很先进, 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 配送中心运作标准也不是很统一。对策:首先重视配送中心先进技术的采用及信息化建设。其次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现状来选择合适的服装配送中心建设模式:建设企业自营配送中心、共同建立配送中心、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

其次物流配送管理人员普遍缺乏, 配送管理规范化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等。对策:政府部门应发挥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集中知识密集的优势, 培训专业物流人才, 加强物流体系理论研究, 为提高我国的物流整体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同时鼓励引导企业与大学及物流体系合作, 从而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应用。

此外服装零售点多, 大多数服装企业的零售配送服务还是零散和无序状态, 当需要按照订单出货时, 企业大都选择临时组建或者雇佣车队来进行配送, 并且没有设计一个最优的配送路径。对策:首先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 其次解决多个零售点间的配送路径优化问题, 安排零售点的最优服务顺序, 使得参与配送服务的车辆数与车辆的行驶距离达到最少, 企业必须重视配车计划管理, 合理规划车辆的配送路径, 提高车辆的配装能力, 保证节约配送成本同时提高配送服务质量。

时间是服装物流的竞争优势, 失去时间的概念也就没有了时尚的概念, 通常由于服装销售周期较短, 因此控制服装的配送速度非常重要。而我国大多数服装企业都是当地设分公司建仓库, 从而也在各级中间环节出现过季积压的问题, 服装产品的交货期延迟, 缺货问题等。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 将产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提供配送服务。对策:借鉴国外先进的配送管理方法和引进专业化的设施设备, 提高货品周转率, 增加货品调拨次数, 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 加快畅销品的追单反应速度。或者执行零库存, 即在配送环节中为保证订单的准时性建立先进的分销设备, 采用先进的技术工具进行分拣,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或者实现越库配送, 即商品取消进入仓库的环节。配送中心只是商品的中转枢纽点, 商品到了配送中心之后, 直接根据需要向客户进行配送。相比于其他服装企业, 可以省去一部分仓储、调货与装卸搬运的成本。

摘要:服装产品有季节性、可替代性的特点, 服装消费者需求的可持续性和易变性, 这些特点使服装物流的运作更倾向于小批量和多品种的特点。服装配送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服装配送管理还不是非常成熟, 配送涉及问题很多。文章通过分析服装企业配送特点和配送模式, 试着对我国服装企业的物流配送优化给出对策。

关键词:服装企业,配送模式,配送成本

参考文献

[1]毕康, 张东亮.国内现代服装行业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09) .

[2]梁建芳.服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马昌荣.基于客户满意度的物流配送车辆调度优化探讨[D].上海:同济大学, 2008.

[4]王茜.我国服装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模式选择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04) :130-131.

[5]于中山, 王恒山.服装企业配送中心的创新物流[J].中国民营经济与科技, 2008, (06) :52-53.

服装物流发展研究 篇7

一、服装价值链的含义及其运行特征

1. 服装价值链的含义

价值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产业各部门之间形成的链式关联关系及形态。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价值链概念,从价值转移和创造的角度,对价值链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他认为[1],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提供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其中内部价值链由企业内部相互联系的各业务单位组成,外部价值链由与企业关联的上下游企业组成。各企业的内部价值链相互衔接整合,构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简称产业链或价值链。由此服装价值链就是包括从纺织印染、服装设备制造、服装加工、服装配饰以及辅料的生产、服装商贸平台、服装研究和市场调研、大众媒体等一系列增值环节组成的链条。

2. 服装价值链的运行特征

服装业必须构建当地的价值链,这个价值链中必须有一张庞大的网络体系,包括零售网、销售网、特许经营加盟等。网络的形成无疑会增大产业链条的长度和强度,近而带动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飞速发展,为相关产业制造发展机会,这样才会增强服装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同时价值链条的增长是确保该产业经济稳固增长的重要保证,也使得服装产业发展更加细分化更加规范化。

二、城际物流配送创新模式研究

1. 第三方物流是区域物流整合的主要承载体,城际蕴藏着丰富的物流资源

城市是一定区域人口、产业、资本、市场、信息、文化等长期集聚的结果。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心城市有着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中心城市不仅拥有巨大的货物与服务等市场资源,而且拥有物流发展所需的先进技术、仓储设施和人才优势。

城际之间尤其是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一般空间距离较近,有着合理的社会分工、互补的市场功能、便捷的物流和信息通道,由此结成的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蕴藏着巨大的物流发展潜能。

在传统的经济体系中,中心城市凭借其完善的批发体系,承担着区域经济保障供应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通现代化的革命,中心城市凭借其强大的仓储、运输、批发等资源优势,使作为现代商品流通体系骨干力量的物流体系越来越完善,现代物流中心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批发体系,使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使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物流行业是一个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行业。传统物流企业提升其服务水平,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就是要在物流市场上不断地发掘物流资源,整合物流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形成规模效益,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区域城际物流服务水平,会进一步促进区域城际物流的发展。

我国物流供给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发展城际物流,并以此提升传统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准,也是促进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的选择。

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是区域物流市场资源整合的主要组织载体。大力扶持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也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

2. 城际物流存在着战略细分机会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工业或商业中心,有的还是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其众多的卫星城市及其广阔的腹地,使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蕴藏着巨大的物流需求。

区域城际物流需求具有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区域城际物流需求按性质,可以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按主体,可以分为生产企业物流需求、流通企业物流需求、个体经营者物流需求和消费者物流需求;按客户所属行业可分为农业、制造业、商贸业等物流需求;按客户规模,可以分为大客户、中客户、小客户物流需求;按物品属性,可以分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物流需求;按功能,可以分为运输需求、仓储需求、流通加工需求、配送需求等;按服务方式,可以分为附加值低的单一性物流需求和附加值高的综合性物流需求。

依据城际物流需求细分,结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对多种细分因素加以组合,会发现城际物流存在着很多的市场战略机会。从中心城市的服装批发中心到卫星城市的服装购销中心,个体经营者的服装物流采购配送需求就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物流细分市场。这一物流细分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个体服装经营者的规模比较小,但整体的服装市场需求比较大;二是服装商品具有相对高的特点;三是个体经营者的店面比较小,库存能力有限,对服装商品经营采取零库存的方式;四是个体服装经营者往往身兼数职,他们既是销售员又是采购员,多重身份使得他们不得不在柜台、车站、发货地等多处奔忙。物流企业如何通过资源整合,运用现代物流手段和信息技术,把卫星城市个体经营者的服装物流采购配送需求聚集起来,为该细分市场提供代理采购和配送服务,帮助他们消除从中心城市到卫星城市来回“颠簸”的劳累,同时通过自己的规模化经营,帮助个体经营者降低物流成本,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企业成长机会。

卫星城市的服装采购配送物流是一个相对高端的物流市场,小批量多批次及异地采购配送的特点,需要物流企业拥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快速响应的物流供给能力,对传统的物流服务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发展。

实践证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原来自我满足的物流服务,也将转向区域物流市场采购,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的开展,消费者的生活物流也将成为现实需求,区域城际物流的市场将会被放大,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区域城际物流的专业分工也会更细。

3. 城际物流配送运作模式

物流配送模式是企业对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战略和方法,它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根据配送对象的性质、特点及业务流程等因素进行整体规划并在实践中逐渐确定的。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要有利于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更好地体现现代物流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特征,更好地体现客户对时间成本节约的追求,以及对速度、库存、服务质量等的多样化需求。

适宜的物流配送模式是基于物流服务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对物流体系的规划设计,也就是对配送范围、配送标的物、配送资源,配送方式、配送时间及周期以及订单处理、结算方式、标的物包装、配送载体及应急补货等物流配送关键因素的统筹选择和优化组合。

基于对物流配送模式理论的认识,结合上述从中心城市到卫星城市的个体经营服装物流采购配送需求实例,针对个体服装经营的特点,我们认为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服装代理采购配送可以采取“电子看板、移动访销、网上结算、定时配送”的模式。

作为湖南服装行业的典型代表——株洲,在合泰、裕丰两个市场集合了2000多家中小型服装加工企业,据统计,芦凇批发市场里80%的服装出自位于合泰、裕丰的加工基地,但是大部分的加工企业均为作坊式的小型加工企业,难以形成大的产业群,在这块土壤上,没有形成规模效应[3]。只有以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名义集中众多中小品牌统一对外才能真正具有规模优势。

电子看板就是在卫星城市服装个体经营者相对集中的购销中心设置电子屏幕,以滚动的商品编码、文字描述和图片信息为广大服装个体经营者提供实时分类的商品采购信息。通过电子看板这一可视化的信息技术工具,解决个体经营者异地看货选购的问题。

移动访销就是物流服务企业在中心城市服装批发中心建立信息采集中心和在卫星城市建立电子屏幕发布信息的基础上,由中心城市服装采购配送中心主动出击,通过个体经营者的移动工具获取电子订单。

网上结算就是在物流服务企业与个体经营者之间以及物流服务企业与服装批发经营者之间,均采取信用卡电子结算的方式,实现结算的电子化。

定时配送就是中心城市服装采购配送中心按客户的订单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送货到柜台。

以上四个模块也是这四个子系统,在物流配送体系中,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应该实现无缝对接。其中,电子看板系统是构建这一代理采购配送体系的基石,电子订单处理系统是保证代理采购配送体系高效运营的关键。通过互联网电子看板一头连着客户,一头连着批发商,在这中间,则是物流配送企业的信息化运作管理的平台。

当然,上述物流配送模式只是笔者设想的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主要借以分析城际物流配送规划所具有的针对性和技术性的结构特点。实际生产中还需要解决中间商和购买者体验消费的现实问题。笔者相信,在日益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条件下,物流企业一定会在城际物流配送模式的构建上,“求得”一个适应物流细分市场需求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4.

[2]刘菲菲.农业产业链运行特征与意义[J].现代商业,2008,(1):19.

服装物流发展研究 篇8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衣”的需求越来越大。2009—2011年,我国服装业年产量分别为237.50亿、256.70亿和254.20亿件,均居世界首位。然而,由于服装行业对时尚的高关注度,其产品分类细致繁多、季节特点强烈、更新换代迅速。服装物流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延迟性等显著特点,很容易造成供应的不稳定,无法满足供应需求。因此,提高物流效率、保证供应及时、减少积存是服装物流的首要管理目标。

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考虑到系统整体结构和内部关系,以因果反馈为基础、利用各变量逻辑关系来建模,并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系统的动态模拟。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多重反馈关系适应于对服装物流系统复杂多变的结构分析,且淡化了模型对参数数据的敏感性,在部分数据缺乏的情况下,只要参数估计设定合理,就可以工作。因此,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模来研究服装物流的问题是可行的。本文结合系统动力学方法,利用Vensim PLE建立CZ服装公司物流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和仿真实验,以找出提高CZ公司物流系统运作效率和稳定性的途径。

一、实证分析及建模

长春市CZ公司采取了部分制造外包的经营模式,公司设计部进行服装设计和打板,并委托服装加工厂进行生产和制造,然后由公司制造部进行检验和整烫,再将服装配送到各零售店。其主要物流过程包含四个环节:服装加工厂、CZ公司、各专卖店及分销商、消费者。

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首先要确定模型边界。根据CZ公司的物流流程,本文的模型边界主要包括订货管理、库存调节和发货管理这三个系统(一些次要和难以量化的变量本文不予考虑)。对模型进行假设,条件如下:

(1)物流过程中所有服装均为合格品,无退货产生。

(2)服装加工厂的生产能力无限,不会出现供应问题。

(3)物流过程中的配送装卸等时间均考虑在延迟时间内。

(4)物流过程中的所有服装不分批次品类,假设为单一产品。

通过分析CZ公司物流流程及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可建立服装物流的因果反馈模型,主要包含两个负的反馈环:

服装加工厂发货→+CZ公司库存→-CZ公司为存调节→+CZ公司订货→+服装加工厂发货

CZ公司发货→+专卖店库存→-专卖店库存调节→+专卖店订单到达→+CZ公司库存积存订单→+CZ公司发货

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进一步分析系统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模型(括号中为影响变量的因素)。系统共包括个4流位变量:CZ公司库存量(CZ公司收货率及其发货率),专卖店库存量(CZ公司到货率、专卖店销售率),在途货物A(CZ公司订货率及其发货率),在途货物B(CZ公司发货率及其订货率);5个流率变量:CZ公司订货率(专卖店预测需求量、CZ公司库存调节率),CZ公司收货率(在途货物A、延迟时间A),CZ公司发货率(专卖店订货量),CZ公司到货率(在途货物B、延迟时间B),专卖店销售率(专卖店库存量与其实际需求量、CZ公司发货率);7个辅助变量:CZ公司库存偏差(CZ公司期望库存及其库存量),CZ公司库存调节率(CZ公司库存偏差及其库存调节时间),专卖店库存偏差(专卖店期望库存及其库存量),专卖店库存调节率(专卖店库存偏差及其库存调节时间),专卖店订货量(专卖店预测需求量及其库存调节率),专卖店实际需求量(专卖店预测需求量、随机函数),随机函数。

根据模型结构,对各变量进行定量的分析,使用Vensim中的方程按钮,将模型“编译”成数学方程式,并进行模型检验,包括检验变量量纲和模型界限、模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检验完成后可以进行仿真实验。

二、模型仿真实验

本文据CZ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选其专卖店H为例,引入相关数据进行模拟分析。

(1)方案1:据CZ公司物流实际数据的模拟

由于服装的季节性,本文设定系统仿真时间为1个季度,即90天,仿真运行步长为0.5天,每天储存1次模拟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相关数据:CZ公司的库存量初始值为1600件、库存调节时间为2天、期望库存为2 100件、订货周期为7天,专卖店H的库存量初始值为30件、库存调节时间为1天、期望库存为35件、预测需求量为85件/天,延迟时间A为4天、延迟时间B为0.25天。

模拟出的CZ公司的订货率曲线和发货率曲线,除在模拟初始阶段有较大波动(受初始库存和途中延迟的影响),1周以后便趋于稳定。CZ公司每周1次的订货量维持在800件左右,而其发货率基本维持在90件/天附近,波动范围不大,因此,该模型系统的运行较为稳定。

对比CZ公司和专卖店H的库存量曲线,二者在初始阶段均呈现较大波动,经过初始阶段后,两条曲线均趋于平稳,且库存量一直在零位以上。专卖店库存一直维持在15—30之间,但CZ公司的库存量在750—900件之间活动,此波动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2)方案2:改变延迟时间A的模拟

保持其他数据不变,改变延迟时间A的长短。方案1中延迟时间A为4天,故模拟延迟时间A为2天和6天的情形,并对各情况下CZ公司的库存量曲线进行对比。结果可知,延迟时间A直接影响了CZ公司库存量曲线变化。延迟时间A越长,直接导致CZ公司的库存水平波动变大、库存管理难度增加,甚至还出现了缺货。因此,将延迟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非常必要的。

(3)方案3:改变CZ公司库存调节时间的模拟

保持其他数据不变,改变CZ公司库存调节时间的长短。方案1中CZ公司库存调节时间为2天,故模拟CZ公司库存调节时间为1天和5天的情形,并对各情况下CZ公司的库存量曲线进行对比。CZ公司库存调节时间的改变也直接影响了库存量曲线变化。将CZ公司库存调节时间调整为1天的时候,由于库存调节时间过短造成库存量曲线的波动非常剧烈;而调整成5天时,由于库存调节时间过长又导致了库存量曲线在运行周期的中后断降到零位线以下。因此,设定合理的库存调节时间,应据实际情况和模拟情况对比分析来决定,缩短库存调节时间会导致库存管理的困难,加长库存调节时间又会增长缺货的补充时间。

(4)方案4:改变延迟时间B的模拟

保持其他数据不变,延长延迟时间B为1天,并对各情况下CZ公司的库存量曲线进行对比:延迟时间B较短时,专卖店库存量经过初始阶段后渐渐稳定;而延长时间B变长时,专卖店库存量容易缺货,波动也更大。

三、小结

通过上文中对ZC公司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模拟,ZC公司可通过以下几点提高物流效率:

(1)合理控制服装加工厂供应阶段的延迟时间,据实际运营情况减少延迟时间,控制并平稳库存,保持充足的供应。

(2)适当选择库存调节时间,避免控制库存调节时间引起的库存动荡情况和控制库存调节时间过长时会出现的库存短缺。

(3)合理缩短配送至专卖店的延迟时间,保持物流系统的稳定。

摘要:通过分析长春市CZ服装公司的实际物流过程,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对物流过程进行系统边界界定和因果关系分析,选取CZ公司面向某个专卖店的实际数据建立起系统动力学流程图及方程体系,并对其进行动态模拟,所得方案可为其物流运作效率和稳定性的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服装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

参考文献

[1]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2]赵斌.库存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清华大学,2003.

[3]周建亨.服装业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J].纺织学报,2008,(12).

[4]聂雅,李秀芬.系统动力学与学习型组织[J].商场现代化,2008,(23).

服装物流发展研究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许多城市的中心城区内部都形成了一些大型的商贸中心, 这些商贸中心一方面繁荣了市场经济, 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但另一方面其物流运作需要占用周边的公共资源, 同时由于这些商贸中心在经营模式、物流运作、周边的交通管理等方面经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导致大型商贸中心的周边经常出现物流、人流集中, 客运、货运交织融合, 呈现一片拥堵的景象, 进而影响进一步降低了商贸中心的物流运作效率, 提高了运营成本, 并给周边的城市交通和附近居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制约了商贸中心的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以北京大红门服装商业区作为典型案例, 深入分析目前大型商贸中心周边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解决方案, 以期有针对性地改善现状, 提高商贸中心的运作效率, 降低成本, 并缓解周边交通的拥堵状况, 促进商贸中心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大红门服装商业区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市场, 以批发流通为主。这些年大红门地区逐渐形成现代化的服装核心物流区域。然而, 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 该地区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布局不合理、交通拥挤、管理混乱等, 成为该商业区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布局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大红门服装商业区东至南苑路, 南到凉水河, 西及海户路, 北于海户屯。其区域内包括:公路、过街天桥、大型商城、各种公司、物流公司、公交车站及停车位。该地区包括五条公路 (两纵、两横加外一条东南到西北走向) 、过街天桥两座、大型商城八家、物流公司、其他各种公司、公交车站、地铁等。

大红门商业区大致分为停车场、商场商户和物流区三个部分。其中大红门商场紧邻南苑路, 物流区位于凉水河东北侧 (大红门商场南侧) 。目前布局不合理主要包括公交车站位置、园区内各物流公司位置和停车场出入口位置的设置。具体如下:

公交车站距离停车场出口和人行道过近。当公交车从主干道向公交车站停靠的时候, 遇到停车场出口处的车流以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车流人流, 形成堵塞。

目前停车场一部分位于大红门商场的正前方, 另一部分则是处于大红门商场的地下层。对于大红门商城, 该布局方便合理, 是典型的前方交易、后方运输的模式。然而从整个商业区考虑, 目前园区的布局存在很大问题。整个大红门商业区只有大红门服装商城设置有物流区, 所有的物流公司都集中在这个区域。京温服装商场等其他商场的商户要想委托物流公司进行物流操作, 就必须将货物用人力或者三轮车等小型运输车辆运至几百米开外的物流区, 这些小型车辆走的是人行道或者非机动车道, 更加加重了商场周边的交通负担。另外其他商场仅仅布置了商位, 而没有给停车场还有物流区提供足够的场地, 这些商场的客户只能把车停在大红门商场的停车场, 或者随机停在道路上, 也加重周围的交通压力。

目前大红门商场的停车场总共有三个进出口, 其中和南苑路连接的出入口和人行道相连接, 高峰时, 出入口的车流和人流的交汇处常常形成拥堵, 导致交通瘫痪。

公交车站位置设置不合理解决方案:将公交车站向南迁, 可以设置在现在的大红门地铁站附近。目前公交车站距离停车场出入口仅20米, 这是违反相关规定的。公交车站南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大红门商贸城门前的交通拥堵, 提高此地区车辆的通过率, 同时南区居民乘车更为方便。原公交车站迁出腾出一大块的地方来设置停车位。

园区内布局不合理问题解决方案:在各商场内建立暂存区。在保证发货时间的前提下将货物先暂存在商城的暂存区。当交通状况有所缓解时可一次性将货物从暂存区运往物流公司。这样可以减少搬运货物的次数, 节省人力、时间;提高效益;同时便于加强区域管理。

停车场出入口设置问题解决方案:设置单向入口和出口, 避免出入混合。根据有关规定, 超过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分开设置进出口, 目前该停车场有超过一千停车位, 应该设置分开的出入口。商场可选择车辆由北边进, 由南边出。

交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大红门地区存在阶段性的拥堵, 低谷期交通良好, 高峰期人流和车流都很大, 交通严重拥堵。目前交通问题主要集中在:大红门商场以外的其它商城没有专门的物流区, 托运货物时要借用大红门商场的物流公司, 需要频繁来回搬运货物, 只能走南苑路的人行道逆行将货物运至物流区, 造成交通拥挤;除大红门、天雅服装商贸城外, 其它商场缺少停车位, 导致所有车辆都驶向大红门和天雅服装商贸城, 造成拥挤;大红门商场后面的物流车辆杂乱无序, 导致交通拥挤;由于没有预测到大红门地区服装商贸城规模的扩大, 市政规划没有考虑到现在交通的状况, 各商城之间没有施设必要的分叉路口和交通信号灯。

交通问题解决方案:设置专门的运输通道或者在南苑路的边侧用红线标出明确的行走范围, 并且只允许人流和小型物流设备通过;将紧挨着南苑路的部分建筑拆除或者搬迁, 空出足够的人流、物流、车流的空间作为通道。这样京温和新世纪的前面通道就足够人流量和小型非机动车辆的行驶, 保证了道路的通畅;加强对物流区的车辆的管理, 车辆必须在入口处进入, 出口处出去, 禁止逆行造成拥堵;在京温和新世纪商贸城中间设置红绿灯, 并且配备专门的保安人员进行交通疏导。可以在大红门地区建立地下通道, 这样天桥和地下通道就可以把车辆和人分开, 缓解当地交通压力。

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从大红门的内部管理来看, 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问题如下:

各个商场的内部管理混乱, 主要表现为商户的占道经营, 运送线路混乱, 货物随意码放, 以及车辆的停车管理混乱等。

整个市场缺乏有力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主要表现为小摊贩的沿路经营商品, 尤其在市场关闭的高峰期, 小摊贩占居人行道, 致使交通堵塞严重。市场管理部门的管理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单个商城管理层对于整个商户的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部门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商户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整合, 这样对于上面所下达的指令不能快速有效的传达、实施。对于外部非法问题的监督、管理。没能及时有效制止违犯、占道等引发安全问题的现象。对于物流公司的管理。客户方面对于物流公司的选择, 商场对于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方面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 如:没有人行道, 车道, 存货点不固定, 货物经常占用车道, 造成车堵。物流公司分配的货物量有差别, 造成有的门口堆满货物, 而有的没有货物。搬运设备有叉车, 地牛, 还有传送带, 设备乱放;对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 还是有许多方面是可以加强管理的。如:车辆拥堵的时候, 缺乏及时的疏导。摆地摊, 车辆非法停放, 三轮车逆行等现象十分严重。监督各商业法人之间合理、正当的竞争问题等。

管理问题解决方案:加强内部管理体制的健全, 整合管理的模式, 确保管理指令快速有效地传达和实施;从市场内部做好规划, 对客户的经营模式、客户的进运货方式和路线、货物的堆放地点、商户车辆的进出停放等进行严格规定和管理, 做好车流、人流、物流的分流;对商贸中心的外围加强管理, 可以结合城管部门加强对外围小摊贩及黑车的管制, 尤其是在高峰期, 指派人员督导, 改善中心外小摊贩占道问题。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研究 篇10

关键词:物流;现代物流;虚拟物流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物流的基本概念

商品流通包括即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是商品实物形态的流通。它主要解决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和时间差异。2001年4月国家颁布的《物流术语标准》对物流下了这样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需要,将运输、储运、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现代物流就是现代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在物流中的运用。具体包括物流专业化、管理系统化、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服务标准化、装卸机械化、配送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等。

二、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1.我国物流发展回顾

我国物流的发展,伴随科学技术发展而发展。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建国以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

计划经济下的物流即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物流环节相互割裂,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下。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即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期。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物流业己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即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使得我国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出新的物流需求。

2.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现代物流发展很快,物流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我国物流市场己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物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各级政府重视物流的发展,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国务院8个部委发布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一2010年发展规划》,国家质检总局与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物流标准化工作全面启动。

一些制造企业开始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对企业内部物流流程进行改造,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强核心竞争力。

商贸企业以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核心,以整合商业物流为重点,努力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交通、邮政企业逐渐摆脱传统业务模式,整合物流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现代物流。

各种所有制物流企业都得到了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物流同时推进,形成了全面推进的总格局。

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泛珠三角、长三角与长江流域、京津冀、东三省、中部地区都在推动区域物流的整合,区域物流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为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有了发展。目前我国己出现了为电子商务服务的以高科技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物流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3.我国物流的制约因素

尽管当前我国物流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制约因素。

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尽管不少地方制定了物流发展纲要,但全国性物流发展纲要还没有形成,出现一些各自为战、盲目发展的现象。这是当前我国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物流观念薄弱。由于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物流企业普遍发展较慢,存在“小、散、乱、差”现象,大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很难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没有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规范标准大多不统一。物流资源浪费严重,效率和效益普遍不高,很难实现物流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也难以与国际物流活动接轨。

物流发展的良性政策环境缺失。由于物流管理存在部门分割,还缺乏配套的支持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物流人才短缺。当前尤其缺乏实用型物流人才,缺物流管理师和物流工程师。

三、虚拟物流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我国物流发展情况,可以看出:现代的物流管理己不再仅是单一追求节约成本费用的问题,而是要建立在现代物流技术基础上的更加深层的管理追求。尤其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为物流虚拟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虚拟物流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Stuart等人于1996年在阿肯色州大学物流协会报告中提出的。虚拟物流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模式。虚拟物流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信息化。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我国物流的面貌。

二是自动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时省力。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三是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

四是智能化。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需要通过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来解决。

五是柔性化。柔性化的物流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者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加快发展我国的虚拟物流,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向东.我国物流产业的政策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9:45-47.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R].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ed Tendency of Modern Logistics of Our Country

Yang Jianqiang

(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to integrate the estimative network with virtual one tightly has become the thief object of logistical demand and the direction of logistical industry .With the birth of virtu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e modern logistics also appeared to be virtual characteristic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ion.

上一篇:数学课堂的问题设置下一篇:国际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