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结晶

2024-11-21

智慧的结晶(精选11篇)

智慧的结晶 篇1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伴随着中国新闻传播业的突飞猛进, 中国新闻教育事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崭新阶段。 在这样一个突然而至的爆发期, 必然会出现未曾预料的诸多新问题。 张昆教授的《新闻教育改革论》一书, 正是从一个教育者的视角, 就我国转型期以来新闻传播教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提出了具有建设性价值的理论观点。

张昆教授曾在人文底蕴厚重的武汉大学新闻学院任教多年, 长期担任学院的主要领导, 之后又到以技术创新为特色的华中科技大学担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两所重点高校文理互补的学术精神与独特气质, 共同涵养和支撑着张昆教授对教学的全身心投入以及对教育的积极求索, 也促成了张昆教授对我国新闻教育问题系统深入的思考, 依此集结成为《新闻教育改革论》一书。 概括而言, 此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积累深厚, 思考新闻教育问题

作为院长, 张昆教授多年来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 因此他能够从社会变化与不断发展的高等教育中及时发现问题, 又通过教学研究过程来积极寻求解决途径。 张昆教授认为, 作为新闻传播教育者, 应当不断深入地探寻以下问题: 在一所研究型大学里新闻传播教育应该坚持怎样的培养模式? 建构怎样的课程体系? 怎样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推进教学相长? 在人才培养的动态过程中, 如何处理新闻院系与大众传媒组织的关系? 怎样理解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的关系? 怎样建设一支充满活力、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如何发挥新闻学院作为传媒业界及政府智库的作用? 如何在服务社会、贡献地方的同时开拓新的教学资源? 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当前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 无一不是我国高校当前新闻传播教育亟待思考解决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多年的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使得张昆教授对我国新闻传媒业与新闻传播教育界都有深入的了解。 他认为, 媒介化时代, 传媒及其从业者在社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日益增强的横向影响与纵向穿透力,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公认。 传播媒介被视为社会系统的神经网络, 而传媒从业者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机体的神经末梢。 人们无法想象信息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出现神经麻痹或神经系统紊乱, 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传播媒介如果不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必将对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 要促使传播媒介在社会期望的正常轨道上运行, 唯有提升传播媒介从业者的思想境界, 规范传媒从业者的行为举止。 在这方面, 大学的新闻传播院系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意识到新闻传播教育者的重任, 是为了担当。 《新闻教育改革论 》一书提出,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 在当前的媒介化社会及信息泛滥的氛围中, 大学新闻传播院系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以富有批判精神为首。 一个合格的传媒人才首先必须具备理性的批判精神。 所谓批判精神, 就是站在一个比现实更高的层面上, 独立运用各种高度的思维技巧, 对历史或现实做理性的甄别和审视, 对人或事进行深刻分析和解剖, 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具有健全人格、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协作精神、学习能力、全球视野和专业技能。 唯有如此, 才能胜任新的时代对传媒人的要求, 满足社会的需要。 但是, 当前浮躁功利的价值取向及日趋颓废的学风教风, 对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和伤害, 导致社会转型、媒介转型环境下的中国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面临诸多困惑, 影响到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对此, 新闻传播教育者当高度重视, 积极探索, 切实履行作为教育者的社会责任。 显然, 张昆教授思考的我国新闻传播教育问题, 实际上是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一个缩影。

二、关注前沿, 强调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培养

作为一名大学教育者, 张昆教授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 健全人格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合格传媒工作者的首要条件。 所谓人格, 是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 包括许多方面, 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 在社会共同体中, 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 不仅关系到个体融入社会的程度、与团队的合作, 而且直接影响他对世界的认知及其行为方式。 基于此, 张昆教授提出, 一个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传媒人的健全人格, 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主动而非被动的工作态度, 积极进取, 发挥自己的潜能; 独立而非依附的处世准则, 理想观察, 独立思考, 公正评价; 中和而非偏执的情绪控制能力, 促成团队各安其位, 各展所长, 和谐共生;果断而非犹疑的准确选择, 及时应对各种重大变化。 同时还应当做到敬畏生命, 以人为本;平等相处, 推己及人; 崇尚真理, 服膺真理。 在此基础上还要拓展视野, 辩证思维, 熟练掌握并熟练运用融合媒体各种通用的传播技术手段, 提高个人品质与传媒专业品质, 从而凸显传媒从业者基本素质的不可替代性。《新闻教育改革论》一书对以上内容作出了详尽的科学阐释。

张昆教授认为, 目前社会上的急功近利对新闻传播教育最突出的影响, 就是过于重视技能和实践环节, 忽略了完整知识系统的建构;过于强调政治原则, 忽略了人文精神的涵养。 反映在媒体报道上, 就是普通人的位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媒体从业者心目中对人的权益、价值、尊严乃至人类命运缺乏必要的关注。 所以, 中国新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不仅仅是课程体系的调整、 实验设备的改善和实践环节的强化, 而是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人文精神。 张昆教授敏锐的思辨能力、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新闻传播教育问题的深刻洞见, 从他翔实的论述中可见一斑。

针对以上问题, 张昆教授指出, 人文精神是人类一种普遍的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成就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即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一切为了人, 尊重人的价值, 维护人的权益, 敬畏人类生命。 这种精神应该熔铸在新闻传播院系的各个教学环节、各门具体课程之中, 从而最终流进学生的血液, 进驻学生的心灵深处。 显而易见, 从教育的角度而言, 这种人文精神的教育滋养应涵盖所有专业的所有学生。

关注教育发展前沿, 针对网络发展带给新闻传播教育新的机遇和空间, 张昆教授也提出了自己新的思考。 他认为, 网络崛起所促成的新闻传播事业大发展, 扩大了社会对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 在专业人才的质和量方面的要求均有很大提高。 这意味着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存在着极大的增长潜力, 也意味着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说,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不仅会比以前具有更大的内在动力, 而且还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新闻传播教育前景光明。 对此, 新闻教育界应当有足够的认识, 以免错失发展的良机; 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推进新闻教育改革, 为社会培养高规格的网络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结合当前的教育现实, 张昆教授的真知灼见正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三、倡导改革,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发展

就教育原理而言, 教育过程的本质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其中, 基本的教育思想需要教师明确, 具体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确定, 科学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指教。 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学习研究。 所以说, 教育之本在于教师, 有什么样的教师,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教师的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水平, 教师的品质决定了学生的规格。 教师在教学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引领作用。 正是基于这一点, 张昆教授认为,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师资。 师资结构的不完善和不合理, 导致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相对封闭。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院系专业师资结构的弊病, 已经深刻影响到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优良师资匮乏, 成为制约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锐意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的“应用为主, 交叉见长”, 发展到90年代的 “走新闻传播科技与新闻传播文化相结合的道路, 实行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技术科学的大跨度交叉”, 办学特色鲜明, 在新闻传播教育界独树一帜。 作为院长, 张昆教授近年来更是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这一大平台着手, 遵循传媒规律, 致力于建设一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推进配套改革, 完善管理机制, 建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 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学科建设上, 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在《新闻教育改革论》一书中, 张昆教授对学院的改革思路、发展历程及办学经验等进行了具体阐述, 这些经验对于现阶段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 无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总之, 《新闻教育改革论》一书, 探讨当代中国新闻教育的缺失,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困境, 阐释传媒教育的重大转型与十大关系, 应对媒介转型对新闻教育的挑战。 从人才培养到学科建设, 从本科生教育到研究生教育, 既有严谨的理论研究, 又有具体的改革思路, 是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问题的系统研究, 值得新闻传播教育者认真研读。

智慧的结晶 篇2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不知是那沿途的冷风,还是那成片的乌云,将我顺着绿荫道推到了那奔流不息的岷江岸边。

在秦始皇的统领之下,耗费了无数的物力和资源,让无数的血和肉倒在了长城脚下。但是呢,它并不耐用,虽然有着华丽无比的躯壳,但它只能像纸老虎一般地做个摆设,并不是能造福千年。可是,在同一个时期,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流芳百世的一个工程就竣工了。要是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就统领了那么久的时间,为四川这个原来并不肥沃的.土地夺回了一个美名——“天府之国”。

我们上午在青城山游玩,下午本来计划去都江堰的。也许是受了余秋雨的影响吧!心中总是有些迫不及待,虽然有些疲惫,但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我们顺着凹凸不平的台阶,来到了伏龙观前。传说过去岷江有一条龙,兴风作浪,常常酿成水灾,害得百姓家破人亡,还连年向百姓索要童男童女。李冰便派儿子李二郎去捉拿,李二郎与这条龙多次激战,最后在青龙山将其制服。将它锁在宝瓶口深坛的铁柱上。从此泯江风平浪静,四川人民年年五谷丰登。

可惜当时不是夏天(——还没到开闸放水的时候),我们并未能有幸看到“如地震前兆,如海啸降临,如山崩即至”的景象。但是我却看到了宝瓶口,它是由于形状如一个倒立的瓶子而得名。据说这是李冰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叫村民每天都去浇热水,久而久之,两岸连着的一座山,就硬生生地分开了。

最难令人忘怀的还数那座索桥。记得巴金曾写过一篇《索桥的故事》,其中,就指的是它。

我并未有意班门弄斧将文章与巴金写的比美,但是,又不得不说到,只是觉得有趣罢了。我们去的时候是秋天,但那里却早已是寒冬腊月,所以水看起来显得特别少,依稀还记得天空是下着小雨。因为人们都急着回家,所以桥显得特别得挤,我真担心桥会一下子垮了。

桥很长,上面载着一条由人组成的长龙。两边是冰凉的铁索。而脚下却是穷无尽的铁索上一块块木板,也难怪我会担心,只要稍稍走得重一些,这个不耐烦的老头一样不满意地摆弄着身子,以表示愤怒。我轻跑了一阵,这个哆嗦的老头又开始唠叨了,可不知为什么,那秋千似乎更加加深了我的快乐。我笑着、叫着、跳着,玩了个痛快。

古代印度智慧的结晶 篇3

如今,《罗摩衍那》已由季羡林先生全文译出。《摩诃婆罗多》也由金克木先生组织他的几位弟子着手翻译,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摩诃婆罗多插话选》可以看成是这项宏大翻译工程的“前奏曲”。

《摩诃婆罗多》是一部英雄史诗,叙述印度古代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权的斗争。它大约经历了八百年的成书过程,由最初的八千八百颂的《胜利之歌》演变成二万四千颂的《婆罗多》,最后扩展成十万颂的《摩诃婆罗多》。在这十万颂中,主体故事的篇幅至多只占一半。围绕主体故事,穿插进了大量的独立成篇的神话、传说和故事,也就是所谓的“插话”。除了这些插话外,还有大量宗教、哲学、政治和伦理等非文学性的插入成分。因此,(摩诃婆罗多》实际上是一部以英雄历史传说为核心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作品,诚如它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法、利、欲和解脱,这里有,别处有;这里无,别处无。”意思是它囊括了人间的一切知识。

印度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文明中,由于缺乏合适的书写材料,始终恪守着远古时代以口耳相传的文化传播方式。作为印度上古时代文化总汇的四部吠陀本集就是这样保存下来的。而《摩词婆罗多》经过历史的自动选择,成了印度中古时代前期的文化总汇,享有“第五吠陀”之称。印度中古时代前期在文学、哲学、宗教、政治、伦理等各个文化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都已纳入这部史诗。史诗本身故事中套故事的框架式叙事结构也为各种非文学成分的插入提供了方便。而经过历代吟唱诗人的不断加工,各种插入成分已基本上与史诗主体故事融合为有机的、统一的整体。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它犹如印度神话中的乳海,里面蕴藏着一件又一件珍宝。这些珍宝是印度古代文化的结晶,沉淀着悠久的历史经验和智慧。由于人类社会是螺旋式向上发展的,人类所面对的一些基本的社会和人生问题必然会重复出现,尽管在各个历史时期以及在各个民族中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

按照“插话”一词的特定含义,《摩诃婆罗多插话选》这个书名也可读作《<摩诃婆罗多>中的神话传说选》。印度古代神话的发展经历了吠陀神话和史诗往世书神话两个阶段。吠陀神话主要包含在四部吠陀本集中,史诗往世书神话主要包含在两大史诗和大小各十八部往世书中。这些是属于婆罗门教系统的神话,还有与史诗往世书神话同步发展的佛教神话和耆那教神话。不过,在印度古代神话中,最广泛而持久地深入印度民心的还是史诗往世书神话。

史诗往世书神话主要是关于天神、阿修罗、婆罗门和刹帝利的神话传说。以毗湿奴、湿婆和梵天三大主神为首的各种天神是人间统治者(尤其是刹帝利王族)以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法则的神格化,而各种阿修罗(包括罗刹)是危害刹帝利和婆罗门统治利益的各种社会力量的魔格化。在史诗往世书神话中,不仅有神与魔之间的斗争,还有神与人、魔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这里所说的“人”,主要是指刹帝利和婆罗门。这部《插话选》中的神话传说,大体可以分成颂扬刹帝利的和颂扬婆罗门的两类。前一类插话与史诗主体故事的精神一致,因为这部史诗原本是由刹帝利王族中的歌手(“苏多”)创制的,旨在颂扬列国纷争时代刹帝利王族的英雄业绩,总结治国和争霸的经验。后一类插话大多是在史诗的流动性成书过程中逐渐窜入的。据《摩诃婆罗多》精校本首任主编苏克坦卡尔的细密考证,这部史诗曾一度被婆罗门婆利古族垄断。他们竭力以婆罗门的观点改造这部史诗,塞进了大量颂扬婆利古族和抬高婆罗门种姓地位的神话传说。在这类神话传说中,婆罗门仙人的威力不仅高于刹帝利,而且高于天神。这从反面说明,在史诗时代,婆罗门的社会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形势逼迫婆罗门变本加厉地神化祭祀、苦行、巫术和咒语的力量,借以维护他们在吠陀时代后期确立的最高种姓地位。当然,婆罗门与刹帝利的矛盾斗争只是问题的一面。在更多的情况下,婆罗门还是与刹帝利通力合作的,因为刹帝利王族毕竟是婆罗门的最大施主。

《插话选》中的各种神话传说凝聚着印度古人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的思想启示。

智慧的结晶 篇4

【教育信条】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作为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建构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教研员, 通常由于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 又扎根于教学实践, 可谓联系着理论与实践的两头。所以, 教研员建构教学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且也能更好地作用于教学实践。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嘉兴市高中历史教研员戴加平老师引领嘉兴市优秀高中历史教师逐步建构的“以史导论”教学模式, 就是一种来自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自觉且能较为广泛地作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

笔者曾对基础教育期刊论文中介绍的几百种所谓“教学模式”进行过粗略分析, 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建构呈现出严重的泛化倾向, 不少同人在尝试进行教学改革、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时, 动辄冠以“模式”之名, “模式”几乎成为信手拈来的标签。这种标签下的所谓“教学模式”, 有的仅仅指教学的步骤 (环节) , 有的是指课型, 还有的是指教学方法, 等等。事实上, 自从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伯于1972年合作出版《教学模式》一书以来, 虽然人们对教学模式的定义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但综合各家观点, 我们可以认为,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至少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实实在在的理论依据以及具体明确的适用范围等基本要素。在笔者看来, 戴加平老师倡导并长期努力践行的“以史导论”教学模式是符合这样要求的。下面, 笔者就从基本内涵、教学结构、理论依据和适用范围等方面, 对“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作一介绍。

一、“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内涵

据戴加平老师介绍, “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20世纪末开始, 戴老师带领着嘉兴市骨干历史教师研修班的老师们, 以《中学历史最优化教育研究》为课题, 用近三年的时间稳步地推进高中历史最优化教育研究, 至2002年上半年初步形成了以人格塑造为主要目标的“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 戴老师与团队成员边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边进行理论提炼, 至2003年年底, 以《以“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为载体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 (《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年第12期) 一文的发表为标志, “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戴加平老师分别从“史”“论”“导”三个方面来界定“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内涵。

“史”体现着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在历史教学中, “史”具有两层含义: (1) 指所有已发生的事, 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 不管是教科书上的还是生活中的; (2) 教师要如实地描述史实, 不虚美, 不隐恶, 即是以基本史实为基石。

“论”体现着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它是历史课的灵魂, 是教学重点。通常情况下, 它应是一个基本观点或是一个基本的历史结论。“论”的确定要综合考虑教材、学生与现实这三大因素;“论”的形成要坚持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的原则。

“导”体现着历史学科的现代教学理念。它也具有两层含义: (1) 教师以归纳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以此展示蕴藏在历史表象背后的运行逻辑, 凭借理性和智慧的力量使学生乐于“以史为鉴”; (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独立探究”这一由浅入深的参与过程逐步学会学习。

最后, 戴加平老师还指出“史”“论”与“导”三者的关系:史是基础, 论是灵魂, 导是桥梁。

二、“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

为了便于更多的历史教师理解“以史导论”教学模式, 并能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地加以施行, 戴加平老师从备课和教学两个方面来建构“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 从而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操作流程。

(一) 备课步骤

就备课而言, “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如图1所示。

其中, “确定灵魂”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点, 一般是一个;“整合史料”就是以教学重点为中心, 组织与剪裁相关史实, 原则是以教材为主, 适当补充;“构建框架”就是对教学方案进行宏观设计, 任务是实现相关知识的整合并能体现逻辑结构;“优化细节”就是运用微格教学技术, 对导入与小结、重难点的突破处理、史料或媒体的运用、提问、板书或练习的设计等关键性教学环节, 进行处理, 力求优化。

(二) 教学流程

就课堂教学而言, “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其中, “史料切入”就是坚持以史料为历史教学的基石和依据,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历史现场”及相关细节;“问题引导”就是问题的提出源于史料, 问题的设计具有梯度和明确的指向性, 问题的解决也依据史料;“师生研讨”则是围绕史料与问题, 以“学术平等”“鼓励交锋”与“合作交流”为主要特征的探究过程;“形成共识”是指主要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常表现为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显然, 从备课步骤和教学流程来看, “以史导论”这一模式是以史实 (料) 为基础的。因为它的“论”是以教师提供的及学生以往所学的既定史实为基础的;它还强调引导学生基于对史料的研讨, 得出合乎逻辑的认识。因此, 这是一个具有重过程、重阐释和重学法特点的教学模式。

戴加平老师还认为, 从备课的指导思想角度看, “以史导论”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围绕帮助学生塑造优秀人格这一根本任务设计教学, 通过蕴涵在历史知识中的人文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地表现为“课时灵魂”) 传递, 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教育, 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 人格得以完善, 因而是一个“人格塑造型”的教学模式。

三、“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在一篇专门介绍自己“对历史教研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文章中, 戴加平老师曾说自己是一个“行胜于言”的人, 是一个始终在踏实行走的人。或许确实是如此。至少到目前为止, 戴老师还没有专门阐述过“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不过, 他曾较为明晰地论述了“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在推进探究式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中的作用。由此, 我们似乎可以认为, 在“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建构过程中, 戴加平老师是有意识地将探究式学习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的。因为戴老师毕竟一直在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毕竟一直把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成为一名学者型教研员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

戴加平老师认为, 探究式学习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教学模式。这是因为探究式学习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 也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 还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 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探究式学习要在基础教育中真正扎根, 必须走上与各个学科有机结合的道路。而这种结合, 在戴老师看来, 就需要寻找到适合的学科教学模式。而“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实践也证明, 它所具备的特点是推进探究式学习的一个有效载体。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强调“史”, 而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因而无论是历史事实本身, 还是对同一历史现象的解释, 都可能会存在着不少很有争议、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探究学习条件, 也使学习过程必然具备探究的性质;同时, “以史导论”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导”而不是一味灌输, 它必须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特性, 使学生在收集史料、对史料进行鉴别和多维阐释的基础上得出适当的历史结论。

四、“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

戴加平老师总结和倡导的“以史导论”教学模式, 最让笔者觉得难能可贵的是, 它不但有“原型”, 还有“变式”和“发展式”, 而且戴老师还指明了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

“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原型”, 其基本方式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并向学生提供“少而精”的史料, 供学生们研讨;同时, 设计一些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由于这一探究过程多半是在“规定情境” (由教师给定史料并设问) 中进行, 一般不会超过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规定的范围,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戴加平老师认为, 在高一年级阶段更多地运用这一方式是较为可行的, 因为高一是高中学习的起步阶段, 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尊重史实、判读史实的习惯, 学会正确地鉴别与阐释史实;加上历史学科在高一年级是必修课, 所以这样的选择是明智的。

“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变式”, 其基本方式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创建专题网站, 通过专题网站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已经由教师选择的史料和导学提纲, 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登录网站查阅, 并参考导学提纲进行学习。这种方式的根本立足点仍是“以史导论”。因为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学生虽然拥有了丰富的信息储备, 同时也拥有了较大的自主学习权, 开放性较强, 但其学习活动仍处在教师的定向控制 (史料和学习方向) 之下。

“以史导论”教学模式的“发展式”, 其基本方式是教师只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向学生提出课题, 或干脆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设立课题, 然后完全由学生自由地 (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合作小组) 在课堂上通过网络途径, 搜集相关历史资料, 进行学习, 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使学生有着极强的自主权和广阔的思维空间, 也有可能就某一课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都有可能得到培养或锻炼。

智慧的结晶 篇5

常金光按:

本文是张静老师应我之邀在感冒尚未痊愈的情况下写的,文章全是肺腑之言;在此之前,张静律师在法天使发布了成套文本《婚姻家庭律师常用文本全套》,包含76个文书(目录和地址附于文末),是实实在在的智慧结晶。与这套文书对应的,是一套线上课程《顶尖婚姻家事律师的绝密锦囊》,15节课,详细解说了76个文本的使用方法,截至此刻,已经有近万人次收听该课程。

在我看来,当得起资深二字的律师,大体有两个共同特征:为人诚恳,专业精湛。张静律师正是此中典型,欣喜越来越多资深律师把好文本在法天使发布。以下为张静律师的原文,分享给大家。刚开始从事婚姻家事律师业务的初衷,是因为我之前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主要从事非诉业务,基本没有什么诉讼经验,我觉得一个律师没开过庭,对于基础业务的诉讼没有任何经验,实在是不合格。所以就找了机会开始学习诉讼业务,当时的老师是从事婚姻家事业务的专业律师。婚姻家事业务感觉入门门槛低,但我知道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诉讼业务的机会。我大四的时候在一家中级人民法院民庭实习,那时候法院流传着一个说法,就是新法官来了先把他扔到民庭,让他去审离婚案子,最锻炼人,以后再慢慢审别的案件就不怕了。因为婚姻家事案件看着简单,却最麻烦,审好了不容易。所以我刚开始学习这块的律师业务时,也是抱着锻炼自己,学习诉讼程序的目的,没想到一走上这条专业的道路,就一直走下去了,就再没机会干别的了。刚开始从事这块业务时,时常感到吃力,除了因为工作量大,压力较大外,还因为这块的业务本身具有复杂性,尤其当事人的心理、情绪等,对案件的影响并不是每个律师都愿意去承担的。那时天真的认为是因为自己还没有经验,以后成熟了就会好起来。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块的业务就是繁琐,再加上自己认真的个性,即便是有了许多的经验,在业务上也很有自信了,也并不可能太轻松。只要你认真,这就是个累人的活。这块的业务,离婚的案子最多,离婚后财产纠纷基本是离婚案件的延续版,都差不多,然后就是继承案件,这些年我还做过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抚养费纠纷、探望权纠纷、监护纠纷、夫妻财产约定纠纷案件,还有离婚和继承引发出的各种案中案,比如民间借贷纠纷、合同纠纷、所有权确认纠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物权保护纠纷、排除妨害纠纷等等。所涉及的非诉讼咨询也很多,除了要给当事人明确的咨询意见外,有时还要同时出具文书,出的最多的是离婚协议书、夫妻财产约定和遗嘱等。所涉案件的标的不等,但是大标的的也非常多,我记得有一个当事人来咨询时,因为他们家有100多亿的资产,我直接劝她回去再想想这个有着上百亿资产生育三个子女的婚姻是不是要想办法再维持下去。还有,由于我从小有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个性,对于婚姻之事,我时常思考为什么这个社会是这个样子,难道我这辈子就是不停地给人离婚吗?有时候还要用我这老天赐予的还不错的脑子去不停地帮着一些人尽可能的多要点钱,或者少给点钱,或者去藏点钱。还有的人,来咨询我,最大的问题不是法律问题本身,而是问我要不要离婚?我哪知道,直到有一天我自己终于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具体我就不说我怎么知道的了,我现在把结论告诉大家。当有人要离婚的时候,他很坚决,就别劝了,听听原因,感同身受一下,然后支持就好了。当有人迷惑的时候,跟她聊聊,然后告诉她你的直觉,比如有的人你跟她聊完,你就知道她是不想离婚的,那你可以问问她是不是不想离,她们往往会说是,然后你介绍一些方法给他们就好了,能不能挽回只能看情况了,也许半年后她自己就想明白,不再纠结了。还有些人,是纠结的,我告诉他离不离得了婚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意愿,一是方法,有些婚姻不是留不下来,但是两人都没有意愿了,你给他方法,他也不会用了,或者他表面上想维持,但心里已经不想了,保证他不会去用。当碰到这种没有意愿维持婚姻的人,或者按上面的说法,很坚决要离的,离婚就是个时间问题。而两个人打得稀里哗拉的,甚至是两家人打得里哗拉的,但只要两个人还有在一起的意愿,只是相处不来的,都有救,就是去找方法让两个人处便是了。大概就是这样,所以我给这些纠结的人的建议是,回去想办法安静,和自己在一起,了解一下自己心里的真实意愿,如果不想在这个婚姻里了,不要勉强,我们的心总是爱我们的,这也是保护我们的一种方式。如果有意愿,爱家爱对方,就知道努力的方向了,接下来就是尝试各种方法吧,我也见过老公在外面和别人同居几年后又回家来的。

后来我在一个心理老师的微博里发现了同样的理论,关于意愿和方法的,我当时真是感慨,这生活愣是把我逼出了真知灼见呀。你们是从心理学书里学的吧,我可是来自生活和感受。我说这么多,其实就想说一句,我发现我的事业除了是生存的方法,还可以是帮助他人的方法,找不到这条主线,我觉得人很容易淹没在这些案件的琐碎和不堪中了。所以,给想从事这一领域的年轻律师提前打个预防针,做好准备,要有穿越困难的勇气,要不然呢,就像某些律师一样,做上一个或者几个,然后非常帅气地说,我这辈子再也不做离婚案件了,也行!所以对于某些偏执型人格或者抑郁倾向的当事人,我必须化身半个心理老师,本可以做两件事解决的,必须要做四件,只需解释一遍的,就需向她解释三遍,正常的事,别人都理解的,对他们要解释一两个小时,有的言辞比较过激,我就陪他们多聊会儿。我对他们,除了耐心和用心,并无其它。刚开始是为了把工作完成,到后来,我才发现这也是一种能力,这个领域的工作,只用法律技术根本无法很好地完成。愿意倾听,同理心比较重的人,可以完成这部分工作。大部分当事人和我说完话,比较满意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回答了他们的法律问题,而是因为我还是那个肯听他们说话的人,可以理解他们,在建立了信任之后,我也敢于直言,进行劝导,有助于案件的解决。这是我最终能善终大部分案件的秘决。当然并不是所有案件都顺利,但是大部分,确实都还算圆满。时间长了,同事和朋友都愿意介绍案件给我,觉得我专业和人都还算靠谱。慢慢地,我每天都会接到许多咨询,这其中有一半是同行,是的,同行。由于专业分工的细化,我遇到不熟悉的法律领域也会自然地想到去咨询我们所的专业律师,所以现在就是,谁的专业性越突出,谁就越不愁案源,所以,这也是我劝年轻律师走专业化道路的原因。由于走了专业化之路,从独立的第一天开始,案源我确实基本没愁过。问的人多了,我自然就想到了干脆在所里统一讲课,刚开始是采取现场讲座的方式,后来觉得律师忙,现场课经常没时间来,而微信课传播有利,就在所里讲微信课,有时也给外面的平台讲。法天使的创始人常金光,是我法硕的同学。他创办了法天使后,有一次希望我给他们的合同库做一点婚姻家事领域的文书,同时讲一堂微信课,我同意了,那时做了一些离婚协议和财产约定的模板,也讲了一堂微信课,然后我把他拉到我们所的婚姻家事课堂的微信群里,说也可以让他蹭听我以后在群里的微信课。我后来有一次又在群里讲了各类申请书的模板,没想到这次课后,他和大使几乎同时让我再去给他们讲一次。常金光和大使后来到我的律所,请我们吃完一顿饭后,就在我的办公室帮我洗了一下脑。那时我正想放弃一部分诉讼业务,去讲一些课程,觉得人年纪大了,总不能老是只做诉讼,总得传授点什么,这不是年纪大的人应该干的事吗?这和目下的分享经济也是完全和谐一致的。常金光同学向我说了法天使对文本分享的想法,同时了解到我想把全盘的律师业务讲出去的想法,告诉我要以文书的方式来讲这套课,我瞬间思路清晰起来,懒人终于感觉到一点动力了,我说自己是个懒人并不是自谦,实在是对自己十分了解。此后,就是他和大使不停地推着我写提纲,然后搞出了64个模板的初步提纲),这个系列课便正式要开启了。课程后来一共进行了十三讲,最后涉及到的文书是76份(未来可能还会增加),是给律师助理、年轻律师或者是想了解该领域的律师学习所用,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听,比如第一讲试讲课是关于婚外情取证的,太太们有需要完全可以去听一听,反正我大部分的方法也是取自你们,也算是有来有往。这套系列课讲完了以后,我觉得干完一件一直以来想干的事,也方便了我自己不少,比如新来了实习律师,问我某个问题,我就先让她去听第几讲,告诉她听完了不明白再来问我。所里的同事要模板,我现在基本从这76份里面去挑就可以了。当然在用的过程中,我会再不停地调整的,毕竟时间有限,这次模板又是新的,难免有不合适的。

听说法天使平台的相关功能可以做到实时更新模板的,到时让他们来给我们讲讲,我也要听一听,因为我天生对电脑操作就有一种无力感,我理解不了打电子游戏的人,因为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所以我一看电脑网页就头晕,我得耐心去学才可以。这套系列课讲完之后,也有人邀我再讲别的,说真的,我真不知道讲什么,除了个别的单项法律问题可以深入再讲外,我立刻没了其它思路,或者是想法多,但一弄课件时,人便荒芜了。而这套课,是我做案件的流水线,都在我脑子里,所以一气呵成了。所以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话,你就去买课或买文书吧。法天使专注于法律文书领域,他们都极有热情,我很佩服他们,也感谢他们引导我走在更好地分享之路上。谢谢常金光同学,又逼着我在病还没好利索的时候写什么公众号文章,要不然像我这样的懒人怎么可能动笔呢!我就是在压力和动力中成长和生活的,也算美好!下表为《婚姻家庭律师常用文本全套》所含文本列表:

中国网络新闻实践智慧的结晶 篇6

植根于网络新闻编辑实践,原创性强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聂震宁曾说,目前编辑出版学研究多是从理论到理论、从观念到观念的演绎,重复太多、实感太少、空洞太多、创新难得一见,读者难以卒读。长此以往,科研将难以持续。他认为,编辑出版学研究,应当是实用型学科研究。因而,特别需要强调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要更多地提倡实证性研究。《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是一本具有实践品格的好教材。该书作者认为,新闻实务的智慧之源在新闻实践中。丰富的网络新闻媒体案例,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是该书的一大特色。该书使用大量网络新闻报道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产生影响力的经典之作。该书通过大量案例带领读者走进制作网络新闻大餐的厨房,向读者展示网络新闻采、写、编、评等技巧,介绍新闻写作与编辑的流程,讲述重大网络新闻专题报道制作的幕后故事,为读者展现了中国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的现场图景。

从第一家传统媒体上网开始,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历史只有10多年,互联网应用目前仍处于变动不居中。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本身具有强烈的实践色彩,只有关注实践,才能探究规律,把握未来。学习一门实践性课程的捷径,莫过于追踪变动中的实践本身。关注变动中的实践,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课程的规律。该书的实践品格和原创性有助于新闻专业的师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效果。

在著书立说方面,很多学者都有工作实践的经历,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缘将新闻实践上升到教学与理论层面。该书作者1999年进入人民网工作,经历了中国互联网从早期创业到网络泡沫到再度辉煌的发展过程,在网站工作期间先后担任人民网体育组负责人、采编组副组长、传媒频道主编,从事过网络新闻采访和编辑业务,参加过“两会”、“十六大”、三峡通航、博鳌论坛等大型活动报道,是中国互联网第一批网络记者。作者曾带领团队完成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网络新闻报道和2004年全国“两会”政协组的报道工作,曾主持过频道设计、网络新闻编辑以及网站推广等工作,参与过人民网网站架构设计,主持人民网博客项目的研发。丰富的网络新闻一线工作经历为其教材编写积累了厚实的资源,也使得《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一书具有难得的实践性和原创性。这也是对网络新闻编辑业界和学界的一个贡献。

搭建了网络新闻编辑的理论框架,内容有新意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提供本学科领域的理论框架和知识导航图。互联网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互联网以免费的形式为网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网络应用,互联网应用已经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说陌生,是因为全网充斥了各利益方或“围观者”的海量信息,成为众声喧哗、真伪难辨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里发生的事情,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网民的经验范围,显得是那样“高深莫测”。作为最重要的互联网应用之一,网络新闻的含义是什么?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确定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的核心与边界?该书都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网络应用种类繁多,网络信息好像汪洋大海。什么是网络新闻的写作与编辑?该书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确定网络新闻编辑的核心与边界,搭建了网络新闻编辑的理论框架,论述了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该书认为,网络新闻的编辑原理包括:快速传播与即时式编辑、海量信息与整合式编辑、网页限制与标题式编辑、稿件多元与把关式编辑、交互传播与引导式编辑。这种概括遵循了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并保持了相当的开放性。

传媒学者胡正荣曾经提倡学者除了简单的本体论研究之外,更多地做价值论的关怀和关注。该书虽然植根于中国网络编辑实践,但能够跳出业界看业界,对网络新闻实践进行了理论提升和价值关注,如关于全能的网络新闻编辑的探讨。新闻从业是一种实践,新闻教育也是一种实践。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的互动交流和学生毕业后的信息反馈,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这是一种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条符合规律的教学科研之路。

化繁为简,重点突出,结构分明,实用性强

好的教材还应该是实用的教材。实用性包括可理解性、可操作性。如果说学术研究的逻辑探究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那么教材撰写的逻辑就是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化繁为简,呈现事物复杂联系背后的规律。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闻实务的智慧之源在于新闻实践之中。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历史虽然算不上悠久,但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海量信息令网民眼花缭乱,也令从事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教学的部分师生感到无从下手,难以掌握。《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对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活动进行一定的理论抽象和类型归纳,如将纷繁复杂的网络新闻现象归类为一般网络新闻、特殊网络新闻等,并试图为每一种网络新闻现象提供一种写作、编辑的框架结构。这样的实务教材能领人入门,引人悟道。

该书还剖析了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的重点和难点。该书详细介绍的网络新闻写作重点是网络图片新闻写作、网络视频新闻写作、博客新闻写作、微博新闻写作等;详细介绍的网络新闻编辑重点是网络新闻稿件的价值判断技巧、网络单条新闻的编辑、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网络互动的编辑与管理等。对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网络互动编辑与管理等难点问题阐述详细。该书还介绍了网页设计要求等内容。这样行文,有助于学生抓住关键,准确掌握知识。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一书在结构上分为上、下两编,即上编“网络新闻写作实务”,下编“网络新闻编辑实务”,这样的结构涉及网络新闻的采、写、编、评各环节,进一步增强了该书的实用性,能够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求。由于原创性和实用性强,且搭建了网络新闻编辑的理论框架,该书的读者对象覆盖产学研以及社会各界。

该书的重点服务对象是业界和学界。这本书首先可满足一部分业界需求。笔者在从事网络编辑的教学过程中,曾经与多名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编辑交流,他们说工作中没有实用的网络新闻专业教材或参考资料,培训也很少,网络编辑业务全凭自己摸索。在网络传播技术快速更新的今天,这种摸索显然效率低下。希望这本植根于业界、饱含了业界实践智慧的教材能够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其次,这本书能够满足学界教学需求。现有的网络新闻教材不乏精品,但理论层面的多,能做实证研究的少。该书出版之前,笔者有幸获得书稿,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部分内容,效果不错。再次,这本书在搭建网络新闻编辑理论框架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对从事网络新闻理论与实务研究的学者而言,也不乏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

金的结晶紫比色测定 篇7

关键词:泡沫塑料吸附,结晶紫显色,甲苯萃取,比色测定,金

0 引言

金自古以来是非常重要的贵金属, 古时作为货币流通, 现在作为国家货币储存, 是广义货币。金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金的分析法有火试金法、原子光谱吸收法、比色法, 容量法, 极谱法等。

本试样选择分光广度法, 因为此法条件简单, 易操作, 适应性强。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721分光光度计

王水:HCL:HNO3 (1:3) ;

盐酸:10%、盐酸:0.7mol/L;

泡沫塑料、用10%盐酸浸泡24h后。用清水洗净风干, 制成0.4g/块备用。

氯化钾溶液:25%;

双氧水:30%。

甲苯

结晶紫:0.02﹪水溶液。

金标准溶液:称取0.1000g纯金 (99.9﹪) 置于50mL烧杯中, 加入10mLmL王水, 在电热板上加热溶解完全后, 加2~3滴氯化钾溶液, 于水浴上蒸干, 加入2mL盐酸蒸发至干 (重复三次) 加入10mL盐酸温热溶解后, 用水定溶至100mL。此贮备液含金1mg/mL。

取5mL上述金贮备液, 用8mol/L盐酸溶液定容至1000mL, 此溶液含金5ug/mL。

1.2 试验方法

移取15ug金标准溶液于250mL锥型三角烧瓶中加入10mL王水定容100mL, 加6滴饱和溴水再加入0.4g/块预先处理后的泡沫塑料一块。盖紧塞子于往复式振荡器中震荡45min, 取下用清水洗几次, 用滤纸吸干, 用半张直径为110mL定量滤纸包好放入30mL瓷坩埚中, 在电炉上炭化, 而后移入预先升温至700℃~800℃的马弗炉中灰化30min即可。取出冷却。加2滴~3滴25﹪的氯化钾溶液, 沿坩埚壁加入1mL~2mL王水, 摇动后置于水浴上溶解蒸干, 取下, 沿坩埚壁加7~8滴盐酸, 重复蒸干2次, 取下, 加0.7mol/L盐酸2mL溶解盐类, 并转入60mL分液漏斗中, 用8mL0.7mol/L的盐酸洗涤坩埚, 加入6滴双氧水 (30%) 混匀, 放置4min, 加入10mL甲苯, 3mL结晶紫 (0.02﹪) 震荡1min, 待分层后弃去水相静置10min, 吸取有机相, 用1cm比色皿, 以甲苯为参比液在波长540nm处比色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谱

金与结晶紫形成缔合物被甲苯萃取后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试剂空白随波长变化不大。选用吸收波长为540nm。

2.2 酸度条件

泡沫塑料在王水介质中对金络阴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质, 王水浓度在1%~40%范围内泡沫塑料对金的吸附率均可达到95%以上, 我们取用新配置王水10%的酸度效果较好。

2.3 显色剂用量

结晶紫的用量在3mL时, 对吸光度基本稳定本法显色剂用量取3mL。

2.4 吸附温度的影响

在泡沫塑料吸附时, 溶液温度不应超过35℃, 否则吸附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重现性变得很差, 为此操作必须低于35℃的条件下进行, 我们选择温度在16℃~24℃范围内。

2.5 显色时间

因是有机萃取, 时间不宜太长10min效果较好, 比色测定时间尽可能不往后拖, 因有机物易挥发。

2.6 试样焙烧温度的选择

试样的分解是分析与测定金的第一步, 由于金的地球化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特点, 使金试样的分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通常在金试样分解之前需要进行焙烧。因此研究金试样的焙烧, 而针对不同试样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是保证金分析质量的关键。

金除以自然金存在自然界外, 还常与金属硫化物伴生, 试样中有时还含有石墨和有机物及其它杂物, 这些对金的湿法测定都会带来误差。经过焙烧后硫和大量的有机炭、石墨等物质可以除去。易挥发的元素砷也同时除去。其主要干扰元素铊 (Ⅲ) 锑 (Ⅴ) 和汞 (Ⅱ) 经焙烧试样也将除去。

在500℃焙烧1h, 焙烧不完全。

在600℃~700℃焙烧1h, 焙烧完全。

在800℃~900℃焙烧1h.样品结块, 也使结果偏低。

“又“若含砷的金试样进行焙烧时, 在较高温度下, 砷与金形成易挥发的砷-金合金造成结果偏低。除砷的方法是将试样置于高温炉中, 由低温升到400℃, 焙烧0.5h, 使砷化物分解, 挥发而除去, 然后再升至600℃焙烧1h, 将硫及残留砷除去。

为此我们选择从低温开始升到400℃, 焙烧0.5h, 然后再升至600℃~700℃焙烧1h。

2.7 共存离子的影响

在100mL10﹪王水溶液中, 当含9gCu、Zn、Pb、Mg、Ca, 3gFe、Al2O3时对金的吸附无影响。当试样含铁高时铁的吸附随王水浓度增大而增高。在30%王水中铁量大于2g时金的吸附即率会偏低, 当王水低于5%时金的吸附近似定量, 铁的吸附则甚少, 其机理可能是:在高酸时因铁形成FeCl3更易被泡沫塑料吸附, 使金在吸附竞争中不利, 而使结果偏低, 为此建议遇有含大量铁的矿样, 应在3﹪王水介质中, 金的回收率在95﹪以上。

2.8 标准曲线

吸取5、10、15、20、30、35ug金标准溶液, 按试验步骤制作标准曲线当金在0 ug/10mL~35ug/10mL (此时萃取液为10mL甲苯) 结晶紫缔合物 (甲苯萃取) 光吸收遵守比耳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40=5.91*104/mol.cm。因此反应的灵敏度较高曲线线性较好。

2.9 回收率试验

取金矿金标样1﹟、2﹟、3﹟、4﹟分别称取10g经脱硫:试样于瓷蒸发皿中, 从低温开始升到400℃, 焙烧0.5h, 然后再升至600℃~700℃焙烧1h。中间搅拌2~3次, 冷却后移入250mL三角烧瓶中, 加入30mL~50mL王水, 在电热板上加热溶解。蒸至20mL~30mL, (如含锑、钨时, 应加入1g~2g酒石酸;含酸溶性硅酸盐应加入5g~10g氟化钠, 煮沸) 冷却后用水稀释至200mL容量瓶中。取20mL移入250mL锥型三角烧瓶 (测试时宜根据其金的含量有所增减移取母液量) 加10mL王水稀至100mL加6滴饱和溴水, 一块0.4g的泡沫塑料, 盖紧塞子, 以下同试验步骤。由测得的吸光度计算出金的含量, 结果见表1。

参考文献

[1]薛光.泡沫塑料吸附金[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2]林大泽, 张永德, 吴敏.有色金属矿石及其选冶产品分析[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71.

麦芽糖醇结晶工艺的研究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液化液 (DE值≤10%) :河南财鑫糖业公司;麦芽三糖酶, 普鲁兰酶, 真菌酶:Novo公司;大麦β-淀粉酶:无锡杰能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离子交换树脂:西安苏青树脂有限公司;三元雷尼镍催化剂:大连通用化工有限公司;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钙、乙醇、乙腈, 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阿贝折光仪, 上海光学仪器五厂;高压液相色谱仪, Waters1515-2414;数显式电导仪, DDS-11A, 杭州雷磁分析仪器厂;旋转蒸发仪, W2-100S, 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超高麦芽糖浆的制取[3]

选取生产线上的液化液 (控制DE≤10%) , 液化均匀, 清亮透明, 无碘试反应, 倒入糖化罐中, 调pH到3左右加热进行灭酶, 然后向液化液中加入适量煮沸的蒸馏水, 使之浓度稀释至20%左右, 迅速降温到60℃, 调节pH到5.2~5.4之间, 加入大麦β-淀粉酶、普鲁兰酶、麦芽三糖酶, 加酶量分别按0.50g/kg (干基) , 0.39g/kg (干基) , 0.58g/kg (干基) , 加完酶搅拌均匀, 60℃保温进行糖化, 糖化48小时补加真菌酶 (0.16g/kg干基) 糖化60小时出料, 液相检测麦芽糖含量在92%以上。

1.2.2 麦芽糖氢化生成麦芽糖醇[2]

将1.2.1制得的高纯度麦芽糖浆浓缩至50%, 调pH至7.5~8.0, 按干物质的10%加入三元雷尼镍催化剂, 在氢气压力9~10MPa, 温度125℃~135℃, 搅拌转速300r/min条件下反应2h。pH值对氢化转化率影响极大应严格控制原料的pH值, 氢化转化率对生产结晶麦芽糖醇的影响较大, 转化率高则麦芽糖醇纯度高, 结晶收率高。氢化后应保证麦芽糖醇的纯度在90%以上。

1.2.3 麦芽糖醇的结晶提纯[5]

麦芽糖醇结晶实验方案:麦芽糖醇纯度90%~92%, 麦芽糖醇浆锤度70%~74%, 晶种加入量1%~3% (对干物质的质量分数) , 结晶温度50℃~20℃ (50℃时加入晶种, 并保温8~12h) , 降温速率1℃/ (1~3) h, pH值为3.5~5.0, 搅拌速率15~40转/分, 结晶过程在48~72h内完成, 结晶结束后用冷水洗涤晶体, 离心分离。

2 结果与分析

2.1 麦芽糖醇锤度对结晶麦芽糖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利用纯度91%的麦芽糖醇浆, 选择三个不同锤度范围, 采用上述结晶方案, 结晶结束后分别测定麦芽糖醇纯度和结晶的收率。实验设计与结果如表3。

表1锤度与纯度和收率的关系

由表1可知, 锤度对结晶的收率及结晶提纯的效果有很大影响;锤度高时, 结晶醪粘度很高不易离心分离, 造成结晶体纯度不高, 但锤度高时结晶收率可以提高。综合考虑, 选择进料锤度在72.0%时结晶, 可以保证较高的纯度和适宜的收率。

2.2 晶种加入量对结晶麦芽糖醇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用纯度为91%的麦芽糖醇浆, 锤度72.0%, 晶种加入量分别为:1.5%、2.0%、2.5%, 结晶结束后分别测定麦芽糖纯度和结晶的收率, 结果如表2。

增加晶种的加入量, 虽然可以提高结晶收率, 但是随着晶种加入量的增加麦芽糖醇的纯度有所降低;要达到提纯麦芽糖醇的目的, 必须控制麦芽糖醇的结晶过程, 晶种加入量在2.0%时, 麦芽糖醇的收率已达到55.25%, 纯度已达到99.12%。麦芽糖醇结晶时的晶种加入量为2.0%时较为适宜。

2.3 降温速率对结晶提纯的影响

选用纯度91%的麦芽糖醇浆, 锤度72.0%, 晶种加入量2.0%时结晶, 结晶结束后分别测定:麦芽糖结晶的纯度, 结晶的收率, 用显微镜观察晶浆中晶体粒度分布, 结果如表3。

结晶降温的速率越低, 结晶的收率与麦芽糖醇结晶体的纯度越高, 而且晶体粒度分布也越均匀, 晶体颗粒较大。结晶时间越长成本越高生产效率越低, 因此结晶应在60h左右完成, 即降温速率为1℃/ (150~180) min。

3 结 论

若要采用直接结晶的方法生产高纯度的结晶麦芽糖醇, 必须使麦芽糖浆的纯度达到92%以上, 氢化后才能通过直接结晶的方式得到高纯度的结晶麦芽糖醇。综合分析各种因素, 在进料锤度72.0%、晶种加入量2%、降温速率1℃/ (150~180) min、结晶过程60h完成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在较低成本下, 得到纯度99%以上的结晶麦芽糖醇。

摘要:研究了以含量92%以上麦芽糖浆为原料氢化后, 直接结晶提纯制得含量99%以上麦芽糖醇的工艺, 通过实验确定了麦芽糖醇结晶提纯的工艺条件为:麦芽糖醇浆锤度72.0%、晶种加入量2%、降温速率1℃/ (150180) min、结晶过程在60h完成。

关键词:超高麦芽糖浆,氢化反应,结晶麦芽糖醇

参考文献

[1]张锡清.麦芽糖醇的特性及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 1997 (2) :31-35.

[2]朱霓, 王建中.麦芽糖醇及其生产技术.河南科技, 1997 (8) :18-19.

[3]张力田.结晶麦芽糖[J].淀粉与淀粉糖, 1994 (1) :1.

[4]Schenck F W, Hebeda R E.Starch Hydrolysis Products[M].NewYork.V CHPublishers.Inc., 1992, 341.

[6]刘茉娥, 陈欢林.新型分离技术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3:187.

文学艺术是“思想的结晶”浅论 篇9

黑格尔在论述哲学体系时指出:“哲学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哲学全体, 一个自身完整的圆圈。但哲学的理解在每一个部分只表达出一个特殊的规定性或因素。每一个单一的圆圈, 因它自身也是整体, 就要打破它的特殊因素给它的限制, 从而建立一个较大的圆圈”。这些道理同样适合于对文学现象的解释。世界文学是欧洲上古文学起源的, 14世纪到17世纪初, 伴随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诞生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17世纪在法国出现了古典主义文学,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在封建黑暗愚昧的社会启迪人们理性和智慧。19世纪到20世纪是现实主义文学繁荣阶段, 以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精神,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现代主义文学第二个高峰, 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等, 它们前后的理论主张和美学特征不同。十月革命后出现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综上所述, 可以归纳几点启示:其一, 各个时代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文学表现方式的众多“圆圈”沿着“时间”之柱滚动成世界文学的“大圆圈”;其二, 文学“圆圈”以自身的特点在不断的嬗变、丰富、发展;其三, 从文学命意、表现方法和角色转化等“圆圈”建构中, 把握现代文学会通古今融合中外的历史动态和特质属性。

传统文学强调“命意”, 它比“构思”“主题”的所指内涵广大一些。《宣和画谱》卷三评论李昇:“心师造化, 脱略旧习, 命意布景, 视前辈风斯在下”。这里“命意”指作画时对景物设置的构想。朱熹指出:“意者, 心之所发也” (《四书章句集注》) , 泛指写作文, 从内心生发的思想, 酝酿而确立主题。黄子肃讲:“意者, 一身之主。” (《诗法》) 文章的主旨、大意, 是“一身之主”, 突出“意”的重要性。巴尔扎克说:文学艺术是“思想的结晶” (《论艺术家》) , “思想”指作品中隐含的题旨, 或者创作时作家的理性观照与思考, 文学艺术因“思想”而深刻。司汤达在分析意大利艺术趋势时, 婉惜地说:“艺术之所以衰落, 是因为它没有推动以前的艺术家走上创作道路的广阔的世界观念”。这段话提出的观点是鲜明的, 文学艺术家不仅要有高超的艺术能力, 而且必须有深邃而丰富的思想。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揭露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黑暗的社会现实, 张扬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以血和泪的悲剧, 以灵魂深处的震颤和生命的痛楚, 提示人生苦难的过程, 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与命运, 从而洗涤、鞭笞恶与丑, 张扬砥砺善和美。传统文学在漫长而艰难的文学长途上, 树立了宏大、崇高而深邃的主旨———人类悲悯、温馨的思想感情。

这就是文学的秘密武器, 作家掌握着它, 在世界的黑夜中投射出人性的霞光, 从人生的苦难里升腾崭新的生命力量。列夫·托尔斯泰著述《安娜·卡列尼娜》历时5年, 10多次易其稿, 内容原计划写一个不贞的女人故事, 但最后成功地塑造了俄国19世纪70年代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青年贵族妇女形象, 美丽、娴雅、真诚, 有旺盛的青春活力。她虽然在上流社会及其伦理道德的压抑下, 满腔悲愤地卧轨自杀, 但她那俏丽多姿的身态, 火一样燃烧的爱情, 抑或她带血的喉咙控诉:“全是虚伪的, 全是谎话, 全是欺骗, 全是罪恶”的声音, 让人心灵滴血, 又叫人精神振奋, 同情她也讴歌她。人们阅读时, 心灵受到感染, 精神得到升华。从她少女时代的憧憬到爱情理想的幻灭, 从自我反省到对社会的控诉, 从人物的思想活动到所反映的现实生活, 深入地了解安娜的精神历程, 并结合自我人生经验, 认知“生命的意义”。由此看到, 优秀作品所蕴含的深厚的思想与艺术的生命力, 带给人们无比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古牌坊表面盐碱结晶的清洗研究 篇10

本实验针对不同材质的石材, 进行模拟盐碱结晶病害并采用化学清洗的方法对其进行清洗。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材料

采集与徽州牌坊材质相同的茶园青石和歙县砂岩作为实验石材, 裁制成10cm×10cm×3cm规格的样块。

1.2 实验仪器

DHG-992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佳能EOS 600D数码照相机;电子天平 (上海光正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HWS-P系列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 (华德利科学器材有限公司) 。

2 清洗实验设计研究

2.1 样品的预处理

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选取与古牌坊材质相同的茶园青石 (凝灰岩) 和砂岩作为清洗石材, 将其切割成10cm10cm×3cm的规格。用小毛刷蘸清水轻轻刷去样品表面的浮尘, 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24h。浸泡之后取出并用吸水纸吸去表面多余的水分, 将其放入恒温干燥箱中于60℃下烘干。待试块烘干后, 将其冷却至室温, 称重, 此为一个循环。重复这一过程, 直至前后两次的质量差小于0.01g, 记录最后一次的数值, 以备后用。

2.2 实验样品的制备

分别选取7块经预处理的砂岩和茶园青石试块, 用黑色签字笔在侧面标号, 拍照记录。用电子天平称重, 并记录每块样品的质量m1。

(1) 配制饱和氯化钠和硫酸钠溶液。 (2) 在平底塑料盆放入钢丝网格, 将经预处理的试块放在钢丝网格上。 (3) 将饱和氯化钠和硫酸钠溶液缓缓倒入塑料盆中, 至溶液刚好没过试块1/3处即可 (在随水份蒸发时盐只在正面析出, 利于后面的操作) 。 (4) 待石材完全浸透后将其取出, 并用吸水纸擦去表面多余的水份, 放入烘干箱内在60℃下干燥6h。 (5) 待试块完全干燥后扫去表面的浮盐, 冷却至室温, 然后称重 (此时质量记作m2) 、拍照、记录 (如图1) 。

2.3 清洗剂配方的选择

针对盐碱结晶的清洗, 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吸附脱盐技术, 使用去离子水作为清洗剂, 使盐随着贴敷载体的干燥而结晶析出。近年来, 有学者发现结晶抑制剂有较好有脱盐效果。本实验主要利用结晶抑制剂抑制盐的结晶, 降低盐的结晶度, 氯化钠是石质文物中最常见的可溶性盐之一, 而硫酸钠是破坏性最大的可溶性盐。由于化学性质的不同, 氯化钠和硫酸钠需采用不同的结晶抑制剂。

氯化钠的清洗剂:去离子水;0.05mol/L亚铁氰化钾;0.05mol/L亚铁氰化钠。将其分别滴加到3块砂岩和3块茶园青石表面。

硫酸钠的清洗剂:0.01mol/L ATMP, pH=8;0.001mol/L HEDP, pH=7;0.005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去离子水。将其分别滴加到4块砂岩样品和4块茶园青石表面。用碳酸铵调节溶液的pH。

2.4 实验步骤

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操作步骤相同。

(1) 用保鲜膜将制备好的试块底部及侧面全部包裹, 并用橡皮筋捆绑, 仅留出正面, 拍照记录; (2) 用滴管分别吸取3管清洗剂滴在石材表面, 等待10min左右, 再滴加1滴管清洗剂; (3) 将样品放入恒温恒湿箱内, 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保持在25℃和80% (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 ; (4) 在恒温恒湿箱放置6h后取出试块, 置入烘干箱内, 在60℃下干燥一天; (5) 取出干燥箱中的样品拍照记录 (如图2、3) ; (6) 揭去保鲜膜, 扫掉表面析出的盐分, 称重, 此时质量记为m3; (7) 计算氯化钠和硫酸钠的脱盐率t= (m2-m3) / (m2-m1) , 结果见图4和图5。

脱盐率的计算结果显示, 亚铁氰化钾对氯化钠的脱盐率最高, AT-MP对硫酸钠的脱盐率最高。但对于不同的石材, 清洗剂对砂岩的脱盐效果较好。

2.5 贴敷载体对脱盐率的影响

实验中选择海泡石、吸水纸、化妆棉作为贴敷材料。

(1) 各取3块经预处理的砂岩和茶园青石, 称重并记录其质量m1; (2) 将试块放入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浸泡、烘干、扫去浮盐、称重并记录其质量m2、包裹; (3) 将亚铁氰化钾缓缓倒入烧杯并加入海泡石, 用玻璃棒搅拌成膏状物, 分别均匀地涂抹在1块砂岩和1块茶园青石表面; (4) 将吸水纸和化妆棉裁剪成合适的大小, 分别贴附在剩下的4块石材上, 砂岩和茶园石各2块;用滴管将亚铁氰化钾滴加贴敷载体上, 直到贴敷载体完全湿透, 并拍照记录 (图6) ; (5) 待10min后, 将6块试块放入恒温恒湿箱, 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控制在25℃和80%; (6) 放置6h后取出试块, 放入60℃的烘干箱内干燥一天; (7) 取出干燥箱中的样品拍照记录 (如图7) , 揭去保鲜膜, 扫去表面析出的盐分并称重, 记录此时的质量为m3; (8) 计算采用不同贴敷载体时清洗剂的脱盐率, 如图8所示。

3 盐碱结晶清洗结果

脱盐率的计算结果显示, 结晶抑制剂脱盐率明显高于去离子水的, 表明抑制剂的存在降低了氯化钠和硫酸钠的结晶度。在一定温度下, 随毛细水的迁移, 可溶性盐直接迁移到石材的表面, 大大减小了石材表面微孔的压力, 对石材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茶园青石表面结构致密、孔隙小, 结晶抑制剂难以进入到石材内部, 导致结晶抑制剂在对茶园青石进行脱盐时, 其效果不如砂岩。

当使用贴敷材料时, 抑制剂的存在虽提高了脱盐率, 但脱盐率相对于直接使用结晶抑制剂有明显降低。究其原因, 可能是因为本实验在60℃条件下进行, 高温下贴敷载体上清洗剂的蒸发速度较快, 不利于清洗剂渗透到石材内部抑制可溶性盐结晶。此外, 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贴敷载体很容易干燥, 紧贴在石材表面, 堵住了石材表面的孔隙, 不利于盐的析出。从本次实验的数据来看, 在石质文物的清洗实践中, 建议直接使用结晶抑制剂, 无需使用贴敷工艺。

4 结论

石质文物的清洗只是对其实施修复保护工作的开始。清洗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清除文物表面的污染物, 保留其原有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而且本次实验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模拟, 采用结晶抑制剂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仍需进行在室外实际条件下的实验, 以探索在低温低湿环境下的清洗剂配方和操作工艺, 并遵循“最小人为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使古牌坊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展示和传承。

摘要:氯化钠是石质文物中最常见的可溶性盐之一, 而硫酸钠是破坏性最大的可溶性盐。本实验主要采用结晶抑制剂对徽州牌坊表面盐碱病害进行清洗。通过计算脱盐率比较不同清洗剂配方的清洗效果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不同贴敷载体的吸附脱盐效果, 为后期的现场清洗提供有效的清洗剂和最佳清洗工艺。

关键词:盐碱结晶,结晶抑制剂,脱盐率

参考文献

[1]安静平, 魏国锋.歙县石坊的病害调查和保护对策[J].南方文物, 2013 (04) :168-172.

煮糖结晶工段的自控方案探讨 篇11

一、蔗糖结晶与过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将蔗糖的饱和溶液冷却或者蒸发而没有结晶析出, 这时溶液中所溶解的蔗糖量多于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称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在平衡状态下, 可保持长时间不析出结晶但并不稳定, 如果投入少量蔗糖晶体, 或加以搅拌、振动等, 过剩糖分会析出成为蔗糖结晶和使已有的蔗糖晶体长大。糖液的过饱和程度用过饱和系数表示:

过饱和程度下糖液有不同的特性:

<1.0:糖液未饱和, 蔗糖晶体被溶解。

=1.0:糖液刚呈饱和状态, 不会溶解所存在的晶体, 也不会另生成新晶体。

1.0-1.2:此阶段比较稳定, 糖液未能生成晶核, 若有晶核存在可继续长大。

1.2-1.3:此范围的糖液具不稳定性, 没有外界条件的影响, 不易生成晶核;但一经刺激就有可能出现晶核。在有足够晶核存在的糖膏中, 应控制在此阶段进行养育晶体长大。

1.3-1.4:此范围可突然生成大量的晶体。

可见, 糖液过饱和度的大小对煮糖结晶过程的影响至关重要。实际中常利用过饱和度的三个极具代表性的区域来实现控制:

1. 育晶区 (稳定阶段) :过饱和度1.0-1.2。

2. 刺激生晶区 (中间阶段) :过饱和度1.2-1.3。

3. 自然生晶区 (不稳定区) :过饱和度1.3以上。

二、结晶条件

晶体生长的具体操作条件归纳起来主要有7个:

1. 真空度

真空度是容器外的大气压力与容器内绝对压力之差。真空度越大, 绝对压力就越小。糖膏沸腾时, 起沸点温度与蒸发空间的压力成正比。较低的糖膏温度对缩短煮糖时间、节省煮糖用蒸汽、提高传热效能大有好处, 故常采用真空煮糖。稳定而较高的真空度对获得糖膏的良好对流、过饱和率的稳定控制、晶体的均匀整齐、缩短煮糖时间、加快物料的处理、提高糖分收回等都有密切关系。煮糖时的真空度正常时为0.85×105Pa-0.89×105Pa, 在0.89×105Pa以下作不正常处理。

2. 糖液的锤度

糖溶液的固溶物百分含量称为糖锤度, 简写为oBx。锤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煮糖时间的长短。糖液中晶核的形成和成长速度主要取决于糖液的锤度。结晶速度与结晶沉积的糖量成正比, 又与晶体境膜内外的浓度差成正比, 增大浓度差可加速晶体长大速度, 但浓度差过大时, 扩散速度会超过沉积糖量, 这时扩散的蔗糖分子不是沉积在已有的晶体上, 而是另起伪晶, 因此锤度的控制要适应晶体长大的速度, 保持扩散和沉积速度的平衡, 养晶时在不产生伪晶和不影响对流的情况下, 提高糖液的过饱和度对煮糖是有利的。糖膏煮得过浓, 对流就不好, 故操作上要控制适当的锤度, 既要适合养晶又要为糖膏有良好的对流创造必要条件。一般所入的糖浆锤度为60o Bx左右。为节约能源, 国外有些糖厂要求蒸发罐出来的糖浆锤度为该纯度饱和时的锤度减10o Bx, 指标约为75o Bx左右。

3. 温度

蔗糖的结晶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温度每提高10℃, 则结晶速度约增加一倍。但蔗糖的转化速度, 在酸性条件下, 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较低的煮糖温度可减少蔗糖的转化损失, 同时可避免糖液中一些杂质因高温分解而产生有机酸及氮气。温度过高如在80℃以上时会增加糖液的色素及引起蔗糖转化, 且较低的糖膏温度对减少糖蜜回煮量和最终废蜜的糖分损失有实际价值。煮糖温度宜控制在60℃-65℃进行。

4. 粘度

粘度表示流体流动性大小的程度, 即流体流动时分子间出现的内摩擦力, 摩擦力愈大则粘度愈大, 糖液扩散阻力也愈大, 导致扩散速度降低而使晶粒长大缓慢。粘度增加一倍, 结晶速度大约下降到1/6。糖膏母液粘度增加, 会影响母液和晶粒的运动, 引起循环对流不良。

5. 蒸汽压力

通入真空煮糖罐的加热蒸汽的汽压和汽温直接影响糖膏的对流。晶体借着糖膏的对流作用, 在母液中移动位置。晶体位置的移动除了能消除结晶热对晶体长大的妨碍外, 还使晶体有机会进入蔗糖分子较多的高浓度区域, 增大了高低浓度区的浓度差, 有利于糖分的扩散和沉积。而对流与蒸发速度是相关的, 过急的对流会引起蒸发速度加快, 使母液过饱和度的上升速度大于糖分的沉积速度, 出现伪晶。汽压时高时低可能影响结晶的成长速度及生成伪晶, 也会引起母液的焦化或循环不良, 故煮糖时应保持汽压稳定。

6. 煮糖锅液位

煮糖锅中的液面高, 静压力就大, 糖膏向上流动的阻力大, 对流就差。糖膏煮至高体积时都要提高汽压, 以增加温差帮助对流。

7. 过饱和度

煮糖操作是根据实际需要, 利用不同过饱和度下糖液不同的特性, 将糖液控制在适当的过饱和度, 先生成晶核, 再在适当的过饱和度下吸收糖液的糖分而长大, 煮糖完毕, 置于助晶箱进行一段时间冷却降温, 进一步提高糖液的过饱和度, 使晶体继续吸收糖液的糖分, 最后用分蜜机将糖液分离, 得到均匀整齐的晶体。要生成大小均匀的晶体, 须将过饱和度控制在亚稳定区。在实际中糖膏的过饱和度难以用一个直接的工具在线检测, 常用电导率来间接表征其大小。纯蔗糖是非电解质, 但非纯糖的糖液因含有无机盐类的杂质, 能产生离解作用, 具有导电性。在溶液稀时, 水多, 无机盐类离解多, 电导率大;当糖液逐渐浓缩, 糖液中离子间相互吸引加强以及糖液粘度增大, 其电导率反而会减低, 见图1。

三、控制方案

1. 输入输出变量

糖膏过饱和度与煮炼温度 (Tmc) , 真空度 (Pv) , 蒸汽压 (Ps) , 锤度 (Bx) , 糖液的粘度和糖膏液位 (Le) 密切相关, 在实际研究中, 粘度很难测量, 用搅拌糖膏的电机搅拌功率 (Pw) 来间接测量。这样输入变量有六个:Tmc, Pv, Ps, Bx, Le和Pw。锤度与过饱和度成正比, 由图1可知当糖膏锤度大于40o Bx时, 电导率开始下降, 在一定范围里电导值与糖膏锤度成线性关系, 故输出变量可定为:电导率 (γmc) 。煮糖结晶过程输入、输出变量的关系可用如图2所示。

2. 控制方案

在此提出了一个网络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案, 如图3所示。通过对景真糖厂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筛选、处理, 确定了一个具有6输入、7个隐节点和1个输出的三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控制方案就采用此网络模型进行过程参数的预测、纠正。

图中, yp为实际对象 (电导率) 输出, y T为参考模输出 (拟合的理想电导率曲线) 。

控制器选用PID控制算法, 即:

数字PID的控制算法为:

3. 方案工作原理

用2006年1月4号第二锅 (p04b) 的电导率二次拟曲线 (或线性直线) :

4. 方案的控制效果

2006年2月至4月, 景真糖厂利用此控制方案煮炼乙膏, 取14锅数据进行考察, 有13锅糖膏的降点>22, 合格率达92.9%, 所有的锤度均>96o Bx, 煮制时间小于6小时的有13锅。再取其技术参数平均值与同期的14锅人工煮糖平均值进行比较, 见表1。

四、结束语

将此控制方案投入实际生产, 结果表明其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略优于人工煮糖。

参考文献

[1]无锡轻工业学院、华南工学院编著.甘蔗制糖工艺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82

[2]霍汗镇, 陈树功, 陈世治, 等编. (广东省制糖学会组织) 现代制糖工业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2

[3]陈维均, 许斯欣.甘蔗制糖原理与技术 (第四分册) —蔗糖结晶与成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上一篇:会计原则应用下一篇: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