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模糊限制语(精选12篇)
英语模糊限制语 篇1
摘要:语言的模糊性普遍存在。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之一,其模糊限制语具有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体现说话人文明修养、实现说话人的自我保护、增加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共鸣等语用功能。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英语
0 引言
客观事物自身边界的不确定性、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人们交际行为的实际需求以及语言自身的缺漏性等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人类语言具有模糊性这一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受语境等因素影响的话语意义模糊和因对语篇中某些部分的不同理解或解释造成的语篇意义模糊。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B.Russell)所指出的:“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
1 英语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拉科夫(Lakoff)将它定义为“一些有意用来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y)”(1972:195)。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词语符合拉科夫关于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如情态动词may,might等,副词probably,roughly,somewhat等,短语a little bit,to a certain extent等以及句子It is said…,it is likely that…等等。
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分类,可以从广义语义特征、语法类别、结构和句法功能等多方面入手。从语用学角度按照是否改变陈述命题或原语内容和说话人的承诺程度来划分,模糊限制语包括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两大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改变对话题的认识,即通过模糊限制语就话题的真实程度和涉及范围对命题内容予以修正,不影响说话人的承诺,它包括程度变动(attribution shields)和范围变动(adaptaions),如in a way,around等。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对原话题不予改变,但通过添加说明表明说话人不想个人承诺话语所传递的事实,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使原来话题的肯定语气趋于缓和。
2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英语模糊限制语在人类语言交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语用功能有:
2.1 对语言信息进行概括,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
查奈尔(Channell)提出模糊语言具有提供适量信息的功能(1994:165),并进一步指出“使用模糊限制语对精确信息进行恰当的‘裁剪’能更好地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谈话的重点上来。”(1994:175)这实际上可理解为用模糊的方式对语言信息加以概括,使语言的信息涵盖量高,也就是以模糊求效率。这是模糊思维决定的,同时又推动思维的进一步完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Goquen.J.A教授也曾表达相同观点:“描述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坏事,相反倒是件好事,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送足够的信息,并能对复杂的食物做出高效率的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语言描述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决定了人们能用较少代价传递足够的听话者可以理解的信息,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使话语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
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用模糊的方式表达提高效率情况都十分常见。如:我们一般找人时不需要了解对象确切的身高、体重等精确的数据,而只需要被告知对象的高矮、胖瘦等情况来同大脑中已有的图式进行比较,就不难得到答案了。
模糊语言的概括功能使其广泛适用于概略总貌、政策法令、法律条文、事物公文、大纲摘要等材料中。
2.2 对语言信息加以限制说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精确度
模糊限制语一方面通过利用其程度、数量、范围、形状等的伸缩性、灵活性缩小话语命题真值范围,是话语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一些不必精确或无法精确地内容加以修饰或限制,使肯定的语气趋向缓和,提高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值的承诺程度,从而实现了其“使事物更加不模糊”(Lakoff,1973)或使话语更加精确的功能(蔡龙权,2002)。话语表达中所含的模糊限制语构成成分的语义特征越具体,限定成分数量越多,说话人对话语的真值承诺程度以及话语信息的精确度也越高。
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中有这么一段:“…and that it intends gradually to intends gradually to reduce its sale of arms to Taiwan,leading,over a period of time,to a final resolution.”对于究竟什么时候停止向台出售武器等未定的信息,在这里用模糊限制语gradually,over a period of time来表示是恰如其分,非常贴切实际,比用精确的数字表示得更准确。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使得语言表达更为准确,符合客观事实,避免过于武断,因而模糊限制语在科学论文和法律文件中大量存在。
2.3 保全面子,维系双方合作关系
根据P.Brown&S levinson(1987)的“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面子实际上是一系列只有他人才能满足的想法和希望。留面子的目的在于保持交际双方良好的社会关系,促使交际在和平友好的氛围中得以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目的。要留面子,就要使用具有润滑剂功用的礼貌语言。礼貌语言的使用是人们为了满足脸面上的需求所采取的理性行为,其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即通过多种语言手段给交际各方都留有面子。当说话人提出的问题或所说的言行对受话人的面子构成威胁,会使受话人感到为难时,说话人应当尽量使用模糊一点的言辞,给受话人留有选择余地,以保全面子。如果交际双方不注意采用模糊策略,彼此不留面子,很可能导致难堪的局面或关系的恶化。
如:I was wondering if I could know your age?
在英语国家,他人的年龄等是隐私。为避免冒犯他人的隐私权,句子中使用了试探性的模糊限制语I was wondering,表明说话人对提出这个问题的犹豫,受话人可选择决定回答与否,从而设法建立与受话人的合作关系,以维持双方和谐的人际交际。
2.4 使言语表达委婉得体,体现说话人文明修养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言语交际当然也受到其约束。言语表达委婉得体,实现对受话人的礼貌和尊敬,是说话人文明修养的反映。
出于礼貌原则(Leech,1983),说话人有意含糊其辞,使用模糊语或模糊限制语,把话说得模凌两可,拐弯抹角,声东击西,以间接的方式委婉地表达。说话人发话时往往尽可能多地给对方一点方便,自己多吃一点亏,减少摩擦,从而在交际中使对方感到受尊重,同时体现说话者的较高修养和气度的形象。
在内容方面,有意识地采用模糊语言使表达委婉。不管哪个民族的语言,凡涉及到死、人体的排泄、性等方面的问题时都会刻意回避,进行模糊处理。如汉语常用委婉语“臀部”取代“屁股”一词,英语中也经常用behind,rear等间接表达,而非直接用hip或buttocks。
2.5 使语言具有可取消性,实现说话人的自我保护
格赖斯(Grice,1975)提出会话含意具有可取消性(cancellability)、不可分离性(non-detachability)、可推导性(calculability)、非规约性(nonconventionability)和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等五个特征。其中,可取消性最为重要。如果在原话语上附加某些前提,那么原话语的语用含义就可能被取消。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或改变原意的程度。
如She is at home,I guess.说话人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I guess,取消了原来She is at home的会话原意,间接地反映出说话人的态度的同时给自己留有余地,避免或减轻了给自己带来麻烦或责任,从而实现纳什所说“帮助发话人保护自己的声誉方面起到保险的作用”,即说话人的自我保护。
2.6 使语言精炼含蓄灵活,增加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共鸣古人云“语贵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
这里的“语”和“言”就是指模糊语言。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以概括性的语言负荷最丰富的信息,使语言简洁、精炼、富有艺术表现力;同时,语言表达者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有意避实就虚,最大程度灵活生动地满足传达其内在的深沉和难以言传的意象的需要,给读者创造出更大的想象空间,想象的同时享受空灵飘渺的意境,更贴切传神,引发语言接收者实现朦胧美等的审美共鸣。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广泛适用。传说和游记中使用的模糊语言更使其具有神奇色彩。如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主人公哈姆雷特的脍炙人口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就是典型的模糊语言的应用,使语言富有艺术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映像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3 结语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限制语具有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体现说话人文明修养,实现说话人的自我保护,增加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共鸣以及体现性别差异、职业特点等丰富的语用功能,因而在我们日常交际中,模糊限制语运用广泛。但如何更恰当、合理地运用英语模糊限制语进行交际,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Channell,J.Vague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Lakoff,G 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concepts[J].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1973(2).
[3]Leech,G.Principle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4]白海瑜,惠春琳.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及其语用失误[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5]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1994(5).
[6]李萍,郑树棠.中英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探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1).
[7]李佐文.试论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7).
[8]徐畅贤.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外语教学,2006(7).
英语模糊限制语 篇2
摘要: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的特殊语境又使得模糊限制语有着丰富的语用功能。本文从模糊限制语的发展着手,主要阐述了模糊限制语在英语中的语用功能以及模糊限制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关键词: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高职英语教学;应用
一.引言
精确的表达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言语交际的根本标准,而在很多语境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对话中模糊语言大量存在,且使用非常广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语境中必然会通过不同的言语交际达到一定的授课目的,比如如何赞扬或批评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何降低学生回答错误时的尴尬等。这种模糊语是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和交际策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模糊限制语“hedge”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拉科夫(G.Lakoff)于1972年首次提出,用来指“有意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1],向人们揭示了客观事物类别大多没有精确的界限这一事实,极大地推动了模糊语言学的快速发展。此后,模糊理论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应用,社会语言学家、语用学家以及话语篇章分析学家也纷纷对模糊限制语做了相关研究,自此,模糊限制语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它的使用使人们的语气趋于缓和,使话语稳妥、周全、礼貌客气,可以有效地调节和维系说话者与听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体现礼貌原则使人们的交流得以顺利进行[3]。本文主要从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入手,浅谈教师模糊限制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
模糊限制语可以就话语的真实程度或涉及范围对话语的内容进行修正,也可以表明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所做的直接主观测度,或提出客观根据,对话语做出间接评估。可见,模糊限制语影响到话语的语用结构和功能。Lakoff认为模糊限制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能改变话语的真值以及能反映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主观看法或客观评价。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不仅不会妨碍正常的交流,反而会提高交际效率。下面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来进行分析。
格赖斯认为,言语交际双方都渴望相互合作、求得成功,所以交际双方都应该遵守并把握一些会话原则,其中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最为重要。该原则有四条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若言语人故意不遵守其中一条准则,其目的旨在引起受话人对话语隐含意义的注意,懂得其言外之意(implied meaning)。从而使得交际效率更高,表达更符合客观事实,更加准确。例如:
He is about to leave at six thirty.在不知道准确时间的情况下,使用about这一模糊限制语,恰当地说出了所掌握的信息,使得话语更加符合客观事实,更加具有说服力。
许多语言学家都深入研究了模糊限制语与礼貌用语的关系。根据Leech于1983年提出的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谦逊准则,慷慨准则,得体准则,一致准则,赞誉准则,同情准则)[2],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核心是尽量在交际中使得对方感受到尊重,同时反过来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而且可以更好的协调他人和自我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有些行为和言语可能或多或少侵犯对方的权利和自由,威胁对方的面子。为了有效地进行交际,减少摩擦,顺利实现交际目的,就要恰当、合理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它有时像交际的润滑剂,削减批评他人时的抵触情绪,使得紧张气氛得以缓和,从而缓冲话语[4]。例如:
A: How do you like my playing the piano?
B: I probably don’t have an ear for music..B的回答使用了模糊限制语probably, 既清楚地表达了会话含义,又不至于伤害对方的感情,符合一致准则,取得了良好的交际效果。例如:
Your attitude is a little bit rude.在这句话中,说话者用了“a little bit”这个模糊限制语批评对方态度粗鲁,使原有的批评语气得以削弱和缓解,使说话人的批评更易被别人接受,不至于伤害对方感情。
三.课堂中教师模糊限制语的应用
外语教学是人面对面的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双向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使用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等)进行交际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此时,模糊限制语会显示出强大的语用交际功能,这可以很好的启发我们如何在高职英语课堂交际性的活动中充分发挥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提高课堂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模糊限制语有以下几大优势:
(一)帮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
众所周知,大多数高职学生进校成绩很不理想,而且很多学生都是来自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乡镇中学,他们说出来的英语明显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语法知识匾乏,词汇量不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无一不存在很大问题。这种自身的缺陷使他们在英语学习时缺乏信心,自卑感强,课堂参与程度低下,不愿与老师交流。再者,“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满堂灌,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并且老师经常毫不留情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打击,他们也开始听之任之,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自信,,久而久之会对英语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使用模糊限制语与学生交流,其含蓄委婉的语言风格必然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缓解课堂教学中的焦虑情绪。例如,教师也可以运用以下说话技巧来评价学生对于某一问题的回答,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Eg.I am afraid that your statement is not quite correct.本句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否认学生对于某问题的陈述是不正确的,而是运用了直接缓和语I am afraid和程度变动语quite保护了学生的面子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且减轻了学生由于回答不够正确而出现的尴尬情绪,缓和了尴尬的课堂氛围。
又如: To some extent, your evaluation is good.But maybe it would be appropriate in another situation.从此句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首先用程度变动语to some extent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保持了他的自信心,然后用范围变动语maybe委婉地指出回答的不恰当之处,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教师话语的可信性和连续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举一些例子说明问题阐述观点。这时模糊限制语的运用可以使教师的例证更具有说服力。例如: According to China Daily, Panasonic has developed a hair-washing robot that uses 16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fingers to give a perfect wash and rinse.It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hat families are now not as close as they used to be.第一句是教师在引入“机械化改变人们生活”这个话题时所说的话。此时运用“according to China Daily”这个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说明这个观点不是教师主观臆造的, 而是报纸上调查的结果, 从而使得这个观点听起来权威, 值得信服。下一句中的“It’s acknowledged that”表明这个观点举世公认, 既使得教师自己所持观点得到表达, 又加强了语气。这些模糊语的使用使教师话语听起来谨慎客观, 反过来又增加了教师话语的可信性, 符合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6]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经常会遇到张嘴忘词的现象, 运用模糊限制语可以“急救”教师避免尴尬, 保护教师作为授业解惑者的“脸面”。例如: One particular actress I like is er…well…the one who starred Tomb Raider.此处, 教师想说她喜欢的女演员的名字, 可是她突然忘了女演员的名字是什么, 情急之中她通过使用“er…well”这两个模糊限制语延长时间给自己思考, 然后用“the one”这个词的模糊意义以及具体描述, 来使学生明白她所要指的那个人。
(三)缓和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学习过程中,高职教师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其语言更加委婉客观。例如:I think I can’t agree with you on this point.教师先用I think进行交流中的缓和,而后对学生所说的这个观点表示不认同,这样就减少了对学生的消极评价,使得课堂活动继续进行。又如:You made a small mistake.此句中,教师用了“a small”这个模糊限制语批评对方犯错误,缓和了原有的批评语气,使得批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不至于伤害对方感情。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模糊限制语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老师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老师不一定就是权威,从而有助于建立起“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这样一些表示直接缓和的词语有as far as I can tell, as far as I know, hard to say, I am afraid, I think, probably等。
四、结论
波兰著名语义学家沙夫曾指出:“交际需要词语的模糊性。这听起来是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如此贫乏,就会使它的交际和表达的作用受到如此大的限制,而且结果就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就很难进行。”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其语用价值,结合礼貌原则和会话原则恰当的运用模糊限制语,使其课堂语言缓和含蓄,礼貌客气,又能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好,能更加客观准确的传授知识点,建立亲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充分发挥了语言的魅力和美感,而且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更具有表现力,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Lakoff,G.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M].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1973 ,(2):476 [2] Leech G.Principals of pragmatics [M].London: Longman, 1983:13 [3] Ver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北京:外语教育与教研出版社,2002:74 [4]段恩香.模糊限制语的御用功能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4):415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47 [6]黄洪.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设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 219 [7]罗兰,周易.语义学引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1979:25 [7]
英语模糊限制语 篇3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语料库 对比研究
美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于70年代就指出,语义的界限是具有模糊性的。他提出:我们一直在使用多值逻辑,试图找到自然语言中模糊性的初步解释(Lakoff,G,1972)。可见对于模糊限制语(hedges)的出现引起了对其使用原因的思考。当下,模糊限制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新闻语篇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本文旨在分析和比较模糊限制语在汉语和英语新闻中的使用,加深人们对模糊限制语的理解,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一、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从最初的语义范围延伸到了其他不同的领域。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研究目的,对模糊限制语做出了不同的分类。从语用角度出发,E.F.Prince(1982),何自然(1988)等学者提出,模糊限制语可分成基本的两类,一类是approximators,即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或称作近似化词),另一类为shields,即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或称作遮掩词)。此分类在中英文中都适用。
1.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approximators)。这是一类最为常见的模糊语,一般为程度副词或数量副词。这类词汇一般不影响所要传递信息的实质性内容,但会影响到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这样具有模糊意义的词汇在传递信息的目的上具有极大辅助作用,一方面听者对所修饰的范围有了大致的了解;另一方面说者也能表现出坦诚和不夸张的态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程度变动语(adaptors)和范围变动语(rounders),前者指话语真实程度上的变动,如英语中的kind of,to some extent等;而后者则是指可給出一个变动范围的词,如about,approximately等。
2.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这类模糊限制语指的是去除主观判断,直接引用其他的相关判断,这样的形式表达了语言使用者的不完全承诺性;因为说话者并无直接的信息,只是拥有信息来源或者说对于信息的真实性无保证,引用了第三者的相关判断。在中文中,“据统计”、“据报道”等都是此类模糊语;而在英文中,此类模糊语有we have heard that等。在信息传递的效力上,影响的角度有三个,一是说话者的责任减小;二是听者会在其信息无法判断来源的情况下,选择性的相信;三是在信息传递的基础上,还可引起说话者和听者对消息真实度产生一定思考。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分两类,分别为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 shields)和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 shields)。直接缓和语指说话人对某事做出直接猜测,或说话人对某事持不确定态度。间接缓和语则是通过引用第三者的看法来间接地表达说话人的观点及态度。
从语义角度出发,模糊限制语可划分为四类:形容词和副词(如very,almost等);表示主观见解的短语成分(如I think,I believe等);构成形容词或副词的后缀(如-likely等);由连词as though等引导的程度状语或方式状语(易来宾,胡东平,2004)。
根据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和限制范围,则可将其分为倾向“准确”的,倾向“作者”的,以及倾向“读者”的模糊限制语(张秀丽,2010)。
由于精确的概念标准的缺乏,人们大量使用模糊限制语。但也正是模糊语大量的使用,使得无精确性但具有新闻性的信息得到有效的传递以及理解。
二、中国新闻与VOA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
本文以比较有影响的E.F.Prince等学者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为基础,借助Antconc3.2.0软件,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从而对中文新闻与英语语言国家VOA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在VOA的官网上随机选取40篇常速英文广播,自建微型语料库,约18,840个单词,在新闻联播官网上抽取40篇新闻报道,同样自建微型语料库,约36,880 个汉字,两种新闻内容均涉及各个领域,保证在随机的基础上对所有相关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新闻的时间范围是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
此次研究将以句为单位,对所选新闻中每100个句子里使用的不同种类模糊限制语的频率进行计算。充分利用AntConc3.2.0软件分析语料,依据语用分类标准对语料进行检索找出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出现的频率和个数。在最后手动检索的时候,对于不不符合条件的词频除去,以最大限度保证最后数据统计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模糊限制语在新闻联播语料库/VOA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和分布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approximators)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shields)
分类程度
变动语范围变
动语合计直接
缓和语间接
缓和语合计总计
新闻联播百分比14.3%23.6%37.9%41.0%21.1%62.1%100%
新闻联播频率106177282305157462746
VOA百分比24.2%29.6%53.8%10.4%35.8%46.2%100%
VOA频率17121038174254328709
根据新闻联播的相关数据,发现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频率较高,并且直接缓和语在四中具体分类的模糊语中所占比例最高。语料中直接缓和语高频率的出现体现了汉语新闻中语篇的指導性、指令性和政策性,也同时体现出汉语新闻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如“应该”、“必须”等词的使用。
在这些汉语新闻中,范围变动语有“大约”、“几乎”等。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要求能有足够的证据和具体的数据来增加其可信度,但是在无法做到确切的数据之时,范围变动型的模糊限制语提供了数据范围,一方面使得数据得到运用,但是并没有虚拟数据;另一方面,读者也对所表达的数据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新闻也不至于失真。
统计结果显示,在四十篇随机抽取的VOA新闻中,与中文新闻不同的是,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次数要高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而从单种限制语来讲,间接缓和语的使用个数(35.8%)最多,其次是范围变动语多于程度变动语,多于直接缓和语。
间接缓和语在VOA广播新闻中较常出现,例如it is said等,这样的表达大部分是通过用第三人称来传达信息发出者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新闻的客观性要求报道者如实传达信息,而在对信息来源或者信息的准确性无法完全确定时,这类型的模糊限制语避免了传递者表达自己的态度或猜测,增强了新闻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因报道失真所需承担的责任。
VOA新闻中的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主要有around,nearly等,这些模糊词多与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连用从而表达大约等含义。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虽然使数据显得模糊,但是保障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读者在理解新闻的同时又避免了过度关注精确数据。
对比研究两种语言在新闻中的模糊语的使用情况可以发现,两种语言中,存在差异最大的是,汉语偏向于使用缓和语,其中直接缓和语占主要部分,这也和中国人在陈述观点上为力求客观公正是相一致的;而英语则是偏向于变动型模糊语,这和西方人在表达上为显得简洁客观相一致。
三、结论
对于新闻语篇来讲,不可能在所有情况下都获得精确的信息,因此,适当采用模糊限制语便成了陈述新闻事实的一种有效方法。两种语言的新闻中,都体现了模糊语强大的语用功能,通过模糊语的使用,体现表达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语言的表达显得委婉礼貌,同时保护了消息来源,这也是新闻通过语言的利用传达的一种人文性。
模糊性是这两种语言的共同特性,但是在语言习惯和文化认知上的不同造成其使用的具体类别存在着差异。在英语和中文新闻语篇中,模糊限制语呈现出在结构与分布上的不同,主要不同为:中文新闻多使用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而英语新闻表达中,更多使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了解这两种语言新闻表达上的共性和差异,可以对语言表达的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减少因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角度和表达特色不同这样的文化差异带来的摩擦;两种语言的新闻中在限制语的使用上的差异也给从事语言主要是新闻翻译者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使得新闻文本的翻译更加符合本国语言使用的特色。
本研究尚存很多不足之处,对于获得的数据研究还不够全面,今后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易来宾,胡东平.英汉模糊限制语语用对比及其交际功能[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98-100.
英语模糊限制语 篇4
法律英语属于行业英语范畴,其专业性比较强,涉及到的固定术语也相对比较多。在法律英语单词当中,包含着确切词语和模糊词语,这两种词语代表了语言的精确性和模糊性,一般情况下,准确性是清楚的对某一内容进行表达,而模糊性是指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对某种范围进行确定。在法律英语中翻译中,大部分使用的是确切词语,但是根据所对应的内容,也可以使用模糊限制词语,两者的相互结合可以使法律英语翻译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从而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法律英语的特点
法律作为一种由国家认可并且强制实施的社会规范,其本身具有严格的要求,不管在法律条例还是在语言表达当中,必须要保证其严谨性,而所对应的法律英语,也保持了法律所应有的特征,作为英语中的一个分支,法律英语翻译不仅要符合法律的特征,更要符合英语的特征,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在法律英语翻译中也可以使用相应的模糊词语,但是其使用的地方和范围一定要严格把握,根据以上叙述可以知道,法律英语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法律英语翻译有着专业的法律术语。同样的英文单词在不同场合的翻译下,会呈现出不同的意思,部分英语单词在法律英语的翻译当中,已经作为专业的法律术语来进行使用,并且不能进行更改。比如alibi在平常生活中可以翻译为“借口”,但是作为一个法律术语,其代表的意思为“不在犯罪现场”,另外还有box,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被翻译为“盒子”,但是在法律当中就被翻译为“证人席”。
2.法律行话。不管在哪一种行业中都有因职业而发展出来的行话。法律范畴的特性决定了其对严谨性要求比较高。法律英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行话。这些行话代表了法律英语的专业性,比如burden of proof就是举证责任的意思。
3.严谨性。在法律英语当中很少使用h e r e b y(据此)和whereby(凭借)等古旧英语词汇,这代表了法律英语的严谨性。
4.模糊词语的使用。法律英语在模糊词语中应用比较普遍。在法律英语当中,模糊词语一般是使用在法律条文中不能准确表达其语意的情况下,一般是使用在数量、特征和程度上,比如roper,reasonable,more than,serious等。这些英语单词不能表达出准确的情况,但是符合法律英语的准确性,在法律英语中具有普遍认可度。
二、模糊语言在法律英语翻译中的作用和翻译方法
1.模糊语言在法律语言翻译中的作用。首先,对于法律中不能准确表达其范围的地方,模糊语言的使用,可以使相应的法律文本的意思变得更加全面,使其表达的范围更加精确;另外,由于我国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上,仍旧存在有一些漏洞,为了防止不法分子钻其漏洞,需要模糊语言的使用来使法律更加严谨;法律文本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大部分语言不能进行更改,但是这种不能更改不是绝对的,在法律英语翻译当中使用模糊法律可以增强法律英语的灵活性,使执法人员有着更大的回旋余地,保证执法的顺利进行;最后,在法律文本中,部分语言较为直接,在叙述的时候会带给人一种生硬的感觉,使用法律模糊语言可以改变这种情况,缓解其中的尴尬局面。
2.模糊语言在法律英语中的翻译方法。
(1)模糊性直译。这种翻译方法比较直接,其应用原理是用一种模糊语言来直接翻译另外一种模糊语言,比如在美国宪法》中的序言部分,其中的perfect,common和general就可以被直接翻译为“完善的”、“共同的”和“公共的”。
(2)模糊性意译。这种翻译方法是指用一种模糊语言的意思,来对另外一种模糊语言进行翻译,两种语言的概念虽然不同,但是所代表的意思是一样的,能够让人们对整体翻译具有正确的认知,同时,对法律文本中的意思并没有影响。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第四十五条当中,就可以采用模糊性意译的方法,将“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翻译为not be less than 6 months and not more than 15 years.两者代表了同样一种意思。
(3)省译法。当法律文本当中存在部分近义词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翻译,近义词之间的连用,是为了强调这几个词语之间的微小差别。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第一百二十五条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如果按照原意可以翻译为“the principle of honesty and good faith”,但是这种翻译十分繁琐,利用省译法,可以只翻译诚信和信用两个词语中的一个即可。
结束语:法律英语的特点决定了其翻译过程中对严谨度和准确性要求比较高。传统翻译观念的制约,使法律英语翻译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在对法律英语进行模糊翻译的时候,需要根据其中的特定情况,来进行模糊翻译,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法律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对于法律英语中模糊语的应用,需要人们慢慢探索,才能完善法律英语的运用方法。
摘要:法律英语作为英语中的一种,由于法律本身的特殊性,其语言特点具有规范性和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严谨程度,但是在某些方面,在对法律英语进行翻译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模糊语言,人们需要对法律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用处进行确定。本文根据法律英语的特点,从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方面来对法律英语翻译中的模糊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法律英语翻译,模糊语
参考文献
[1]汤洪波.法律英语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J].科技信息,2011,(36):532-533.
英语模糊限制语 篇5
模糊限制语是经济文体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具有使命题更加严谨,使论述更加客观,减轻作者责任,建立作者与读者间良好关系的语用功能.
作 者:杨婕 Yang Jie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外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刊 名:广西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GU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5) 分类号:H030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经济文体 语用功能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篇6
摘 要:作为英语经常出现的语言现象,模糊限制语对英语的实际使用也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模糊限制语的介绍,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出发,并结合对美国经典情景剧《老友记》台词的分析,探讨模糊限制语在英语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150-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39
1 . 引言
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发话人往往需要将语言模糊化来达到某种目的。伍铁平(1999)曾说过:“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其模糊性,它有其特殊功能。”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中最重要的一类,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英语中的出现尤其频繁,又与一些语用规则,如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有着相当程度的关联,因此成为了语用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但是用于研究模糊限制语的语料却往往是单个句子,缺乏真实性和语境性。《老友记》中的对白能够充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而可以成为更加适合的语料。
《老友记》,又名《六人行》,是一部美国NBC电视台自1994年开播连续十年长达十季的大型室内情景喜剧。剧中的六位主人公特色鲜明,性格刻画得非常生动,台词在这其中功不可没。本文将使用《老友记》中的台词作为研究语料,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两大语用学规则出发,通过分析模糊限制语在剧中台词的作用,分析模糊限制语在英语的实际使用当中的语用功能。
2 . 模糊限制语
2 . 1 模糊限制语的定义
模糊理论的形成,源自于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控制论专家查德(Zadeh,1965)教授的一篇名为《模糊集》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查德教授提出了“模糊集(fuzzy sets)”这一模糊概念,对模糊语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和突破作用。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什么叫作模糊限制语这个问题,不同的语言学家给予了不同的定义与解释。
莱考夫(Lakoff,1973)给模糊限制语(hedges)下的定义是“有意把事情变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词语”,并且列举出了十多个符合此类要求的词语,比如approximately,roughly等。
韦舒伦(Verschueren,1999)认为,模糊限制语直接限定命题内容,即无须绕道地评价命题的态度、认知或证据方面的状态。
尤尔(Yule,1996)在他的《语用学》中则这样界定模糊限制语的概念:“话语怎样被给予理解的谨慎的注释性表达”。
虽然几种定义各有侧重点,但是它们都认识到了模糊限制语的本质涵义。总结几位语言学家对模糊限制语的解释,可以将模糊限制语简单定义为:有意将话语变得更模糊或更不模糊从而改变或限制话语含义理解的词语。
2 . 2 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从语用角度,模糊限制语可以被大体分为两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
2.2.1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界定话语变动范围,或者对话语的真实性和涉及范围进行内容上的修改(曾文雄,2005)。它还可以分为两类:程度变动语(adaptors)和范围变动语(rounders)。
程度变动语,从字面上看,即改变原语的真实程度,它对原语进行程度上的修正。比如:kind of,sort of,more or less,quite,highly,somewhat等。它的使用可以将接近精准但又不确定完全真实的概念表达得更为客观、得体。范围变动语适用于描述一件事物的量化范围,它可以限定变动范围,使听话人在一定范围内理解话语,因此,范围变动语经常与数字连用。这类词语包括:about,around,approximately,roughly,something between...and...等等。
2.2.2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与变动型不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对话语的原意不发生改变,只是在原有的话语结构中附加一个说明,表明看法来自于说话人自己或者第三方,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话语原有肯定语气的缓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又包括了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 shields)和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 shields)。
直接缓和语,可以被用来表示说话者对事物的主观推测或怀疑。当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缺乏信心、无把握完全可靠的时候,往往会使用直接缓和语来缓和语气。这一类的词语通常会包括第一人称,比如:I think,I guess,as far as I know,I suppose,Im afraid,probably等。间接缓和语与直接缓和语所起作用相似,主要的不同点在于,间接缓和语是通过引用第三方的观点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类的词语有很多,比如:according to,it is said that,it seems,somebody says that等。
2 . 3 模糊限制语的其他方面研究
模糊集合论在语言学的各个分支都得到了细致深入的研究,两者的结合造就了模糊语言学这一新学科的诞生。曾文雄(2005)曾提到:“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主要从语义学角度来研究,到80年代转向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及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研究。”
模糊语言学的初期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语义学方面。简单理解,语义模糊就是词语在概念和意义上的模糊。高晓芳(2002)认为,从语法角度看,语义型模糊限制语只是一种修辞语,它们往往对一类事物的个体成员在多大程度或者范围上接近该类事物的典型原型进行模糊性说明。
从文体学的角度讲,不同文体的语篇对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要求。新闻、政治、科技等文体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都得到了国内学者专家的注重与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在科技文章中,描述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模糊限制语的使用通过修饰程度或范围来达到这一效果。
3 .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开始进行,人们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模糊限制语在实际的会话交际中的作用及功能。作为语用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两大规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与模糊限制语的关系匪浅。
3 . 1 语用功能研究
语用学将语言在实际会话中的使用当作研究对象。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语言的意义之外,语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功能。语用功能研究,就是看某一种语言现象在使用时的意图和使用后的效果。说话人在发出话语行为时,会使用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或规律来表达自己的话语目的,而语用功能的研究,就是将这种话语目的总结归纳出来。
3 . 2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作为语用学领域的权威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指导研究语用功能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作原则,简称CP,是由格赖斯(Grice,1967)提出的关于保证会话双方谈话顺利进行的语用规则,它包括了: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实际会话中,话语双方通常会无意识地遵循合作原则及其四条准则,以便于交流能够顺利地进行。然而,当说话人刻意违反合作原则时,这说明他正试图传递一种新的会话含义给听话人,使听话人察觉到,从而感受说话人的意图。
由利奇(Leech, 1983)提出的礼貌原则规定了为维护会话双方关系、保持说话得体性和礼貌性的六条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我们的日常对话中,为了照顾他人的情绪和利益,我们往往会在说话时对话语加以修饰,使内容和形式更加缓和得体,这就是受到礼貌原则指导的结果。
3 . 3 两大原则与模糊限制语的关系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应尽量满足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的要求。然而,有时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说话人会刻意违反合作原则。这时,说话人经常会借助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严格意义上讲,这也是对合作原则的一种遵守。通常的情况下,说话人会利用模糊限制语,违反数量或方式准则以遵循质量或关系准则。
在日常会话中,总有一些语言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听话人造成伤害。这时,在礼貌原则的指导下,说话人应该尽量使话语得体、客气来保护听话人的利益从而保证会话行为不被影响。模糊限制语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说话人可以缓和语气,使原本直接尖锐的语言变得间接柔和,从而达到了对礼貌原则的遵循。
4 .《老友记》语料分析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的实现,大多与这两大原则的遵守或违反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将继续结合《老友记》中的对白,对模糊限制语在英语使用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4 . 1 提供足量信息,提高话语准确性
尽管模糊限制语使话语变得模糊,但是却可以通过利用对事物程度、范围的限制或通过对不确定、不自信的内容加以缓和修饰来“缩小话语命题真值范围和提高话语真值承诺程度”(徐畅贤,2006)。所以,模糊限制语能够为谈话提供足量信息,使话语内容更为精确,提高话语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Phoebe: What... I could, I could do it. What is it?
Chandler: Well, my secretary is gonna be out for a couple of weeks. She is having one of her boobs reduced. Its a whole big boob story.
Phoebe: I could be a secretary.(出自第一季第21集)
Chandler为Phoebe介绍工作,因为自己的秘书要有事离开一段时间,希望Phoebe能够填补空缺暂时担任这个职务。在说明缘由时,Chandler使用了“a couple of”这一范围变动语来修饰秘书将要离开的时间长度。它的使用很明显没有传达出足够量的信息,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却严格遵循了质量准则,因为说话人尽可能地保持了话语的真实性。他虽然没有说明秘书到底会离开几个星期,但是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却提高了真值承诺程度,增加了话语的准确性,使表达更为灵活。
4 . 2 增强言语的得体性,使表达礼貌客气
说话人在发出言语行为时,要充分照顾到听话人的反应和情绪。只有言语表达得体礼貌,才能体现出对听话人的尊重。模糊限制语可以帮助说话人缓和语气,将内容间接地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利奇(1983)曾提出过,在言语交际中,话语越间接,供受话人选择的余地就越大,话语也就越礼貌。因此,间接缓和语往往被用来增强话语的礼貌性。
Student: Guess what, I got an audition!
Joey: Ah, one of my students got an audition. Im so proud.
Student: I was wondering if you would consider coaching me for it?
Joey: You bet! Whats the part?(出自第三季第7集)
Joey在一家表演班担任教师。他的一名学生得到了一次试镜的机会,兴奋地向Joey讨教经验,并希望他能指导自己一下。在表达请求时,因为担心直接要求太过鲁莽,学生使用了“Im wondering”这一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它的使用令语句更加冗长,因此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对方的利益和情绪,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来使话语变得礼貌客气,行为也更加适当得体。
4 . 3 保护说话人,减轻所承担责任
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谈话氛围,说话人往往会在谈及到一些敏感话题、内容时使用模糊限制语来进行自我保护。徐畅贤(2006)认为,模糊限制语的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模糊限制语可使发话人与话语之间的关系模糊起来。间接缓和语在这个过程中则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Monica: What can we do for you?
Mr. Boyle: All right, kids. Heres the deal. According to my clients will, he wants to leave all his earthly possessions to “the noisy girls in the apartment above mine”.
Monica: Well, what about his family?(出自第二季第3集)
老友们的楼下邻居Heckles先生去世了,他委托律师Boyle先生通知,他们将会得到他所有的遗产。向Monica转告邻居的Heckles先生的话时,一来要做到律师传达遗嘱的责任,二来因为遗嘱中出现了“the noisy girls in the apartment above mine”这样的可能会令Monica他们不开心的话,Boyle先生使用了“according to”这样典型的间接缓和语,使得听话人明确了话语内容的客观性,从而减轻了自己的责任,达到了一种自我保护。
4 . 4 为语言增添幽默感,使表达形式具有艺术性
语言除了可以传达信息,交流沟通,还可以通过修饰来体现美感和趣味。模糊限制语在增添艺术美感的过程中功不可没。著名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便是模糊限制语最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幽默更是语言能体现出来的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在《老友记》这样的情景喜剧中,模糊限制语为剧中台词对白的幽默题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
Rachel: Terry, I know I havent worked here long, but I was wondering, would you think it would be possible if I got 100 dollars advance on my salary?
Boss: An advance?
Rachel: So that I can spend Thanksgiving with my family. Every year we go skiing in Vail, normally my father pays for my ticket...but I sort of have started this whole independent thing, which is actually why I took this job.
Boss: Rachel, Rachel sweetheart but youre a
really terrible waitress...(出自第一季第9集)
在上边这段对白中,模糊限制语的出现次数相当之多。程度变动语(normally、sort of、really)、范围变动语(thing)、直接缓和语(I know、I was wondering)在短短的对话中出现数次。这些模糊限制语虽然使语句更加冗长、晦涩,违反了方式准则,但却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趣味性,体现出了鲜明的人物性格。Rachel向老板请求预支薪水时,连续用了几个模糊限制语,将自己的犹豫、不好意思但又不得不做的矛盾心理表现得非常透彻,令观众忍俊不禁。
5 . 结语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基本分类,并结合著名美剧《老友记》中的对白以及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分析了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实际运用当中的语用功能:提供足量信息,提高话语准确性;增强言语的得体性,使表达礼貌客气;保护说话人,减轻所承担责任和为语言增添幽默感,使表达形式具有艺术性。在日常交流中,要注意并了解模糊限制语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为发展表达能力、提高交际水平做出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Z]. Unpublished. William James Lectures at Harvard University, 1967.
Lak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 1973(2).
Leech, G. Principle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London: Arnold, 1999.
Yule, G. Pragmatics[M]. Oxford: OUP, 1996.
Zadeh, L. “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65.
高晓芳、张琴.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含义及其使用特点[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6).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徐畅贤.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外语教学,2006(4).
英语模糊限制语 篇7
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及学生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解决篇章中出现的生词及长句和难句的分析上。实际上,通过查阅工具书,学生能够解决阅读中由生词、长难句造成的困难,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却只局限在了对字面意义的理解,读不出作者要表达的隐含意思。因此,以此为基础的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以及综合阅读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笔者看来,严重影响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忽略了语言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即语言的模糊现象,尤其是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阅读》文章中的使用。
二、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及分类
模糊限制语是Lakoff最早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把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Lakoff,1972),也就是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无法对客观事物的类别界限进行精确的区分。何自然、冉永平(2009)指出:模糊限制语就是使事物的界限变得模糊,不能对事物进行精确定义的词语。
随着对模糊限制语研究的不断加深,国内外不同学者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标准。陈林华、李福印(1994)从语义层面将模糊限制语分为程度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限制语、数量模糊限制语、质量模糊限制语和方式模糊限制语。Hyland(1996a)从语用角度考虑,把模糊限制语分成内容导向模糊限制语和读者导向模糊限制语。但最为广泛接受的仍是美国语言学家Prince et al(1982)对模糊限制语的划分,即从语用角度把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分为程度变动型和范围变动型。用来表示话语真实程度变动的模糊限制语称为程度变动型,包括almost、quite、some等。使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主要是为了在情况不是完全确定的时候,使表达得体、委婉,避免给人留下过于武断的印象。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限定范围变动幅度的模糊限制语,如roughly、approximately、about、around等。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对数字等实际事物不是很确定或是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答案的时候,使用这类模糊限制语可以给听话人提供一个参考的范围。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分为直接缓和型和间接缓和型。直接缓和型指说话人对某事所作的直接猜测或是因为说话人对某事不确定而怀有疑虑。直接缓和语包括:I think,probably,hard to say,seem,等等。间接缓和语是说话人引用第三者的看法,间接地表达对某事物的态度,主要包括:“someone says that...”,“as is well known”,等等。当说话者使用间接缓和语引用第三者的看法时,应是不同程度地认同此观点的。
三、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阅读》中的应用及分析
阅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活动之一,商务英语阅读教学除了能使学生利用良好的英语基础来表述相关的商务知识之外,还能提高他们在商务英语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希望学生能通过阅读,提高对语言细致态度表达方面的学习,能理解文章中一些使用模糊限制语的语句所表达的隐含意思,或是能把握住作者使用模糊限制语是为自己提出的观点留有余地。本文侧重研究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笔者尝试以此为基础,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拟从教师的角度,以国晓立、周树玲主编的《商务英语阅读》(下册)中的文章为例,选取一些课文出现的实例,针对其中大量存在的模糊限制语加以分析,希望教师能意识到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阅读理解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1)There are some ways that ineffective managers...(Page 2)
商务英语的行业特色决定了在商务英语交际中要使用精确的语言,使表达清楚、具体。但在上述句子中,出现了一个常见的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some”。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在言语交际中可以起到避免武断的作用,能使表达比较得体。句子(1)选自第一单元:团队精神,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些经常会扼杀团队精神的做法,但并没有精确到具体的数字,表明作者对扼杀团队精神的做法没有进行精确的统计,或是对这些做法是否扼杀团队精神不能完全肯定,因此使用了“some”这一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使表达的意思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又避免了武断,使语言得体,同时对作者自己有自我保护的作用。在下文中提到的建立强大团队精神的做法时,作者使用了精确的数字“seven”(Here are seven ways that...(Page2),与上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It is well known that nobody would like to...(Page 21)
(3)An analyst said the world economic boom...(136)
在商务英语交际中,表达要真实、客观、有说服力,这是对说话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句子(2)选自第三单元,是关于企业文化的一篇文章,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作者使用了间接缓和语“it is well known”来表达自己对这一观点的认同,同时也表明这一观点是大众或是大多数人持有的观点,使自己的话语有客观依据,更具有说服力。在句子(3)中,作者使用了“an analyst said”,除了表明自己认同此观点之外,还通过引用别人的观点,使自己的表达客观、有效、更有说服力,因为他引用了专业人士的话语。
(4)There are about 16,000 logistics companies...(Page 60)
在商务英语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当然是越准确无误越好,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当作者对某一事实或是数字没有十足把握的时候,通常会使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来给读者提供一个数量范围,使所表达的意思与事实比较接近,同时可以避免把话说得太死,给自己留有余地,起到一种自我保护的作用。在上述句子中,作者使用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bout”来修饰数字,表明作者对这一数字没有确切的把握,或是一时说不出特别精确具体的数字,也可能是无需说出精确具体的数字。
(5)It seems that this trend toward..(.Page 101)
(6)I think overcoming some of..(.Page 105)
在商务英语阅读中,作者在表达观点的时候,除了会使用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之外,也会用到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如上面句子中的“seem”、“I think”。句子(5)选取自十一单元,是一篇关于21世纪的人际关系的文章,作者在谈到暴力行为发展的趋势时使用了“seem”一词,除了使表达变得不十分肯定之外,还使作者的语气显得委婉,避免使自己表达的意思过于强硬,给读者留下不舒服的感觉。句子(6)选自一篇快速阅读:如何应对误解,作者使用“I think”一词来表达自己对此观点的一种不十分肯定的态度,使语气委婉,更易于让读者接受。
综上所述,笔者介绍了在商务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及学生都需要注重模糊限制语在有关商务英语文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期达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模糊限制语的把握更好的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表达的隐含意图及观点,最终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本次研究,希望可以提高泛读课程的教学效果,希望能够对从事商务英语泛读教学的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英语中的模糊限制语,在文章的阅读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及分类,选取了国晓立、周树玲主编的《商务英语阅读》(下册)中的实例加以分析,旨在通过这些分析使教师及学生认识到模糊限制语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商务英语,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Hyland,K.Hedg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
[2]Lakoff,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1972,(2).
[3]Prince,E.,J.Frader&C.Bosk.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A].In R.Pietro(ed.)Linguistics and the Professions[C].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80.
[4]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J].外国语,1979,(4).
[5]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5).
[6]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英语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应用 篇8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模糊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研究的一个领域, 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 (G.Lakoff) 于1972年提出。从此模糊限制语的语义学角度研究随即兴起。近些年来, 语言学界对于模糊限制语的研究, 已经逐步从语义学角度转向语用学角度。许多语言研究者如Fraser, Brown, Levinson, Leech, Hubler, Rosch, Myers等都对模糊限制语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我国外语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开始对模糊限制语的某些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拉科夫 (G.Lakoff) 曾说“模糊限制语是指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他列举出了十多个英语模糊限制语, 如approximately, roughly等。当然, 英语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符合其定义的词语, 所列举这些只不过是模糊限制语中的一部分, 根据模糊限制语的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分类, 可分为两类: (1)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Approximators) ; (2)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Shields)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Approximators) 又分程度变动语 (adaptors) 和范围变动语 (rounders)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Shields) 又分直接缓和语 (Plausibility Shields) 和间接缓和语 (Attribution Shields) 。
一、英语广告中存在模糊限制语的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广告这种有效的传播媒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告商把广告看作一种重要的推销手段, 而消费者则可以通过广告更好的了解商品的信息。因此, 广告起到了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广告是一种事先设计好的信息, 用来促销产品、推销服务或推广一种想法。广告要想成功, 必须做到两点:第一, 广告要做得有趣味, 能够吸引顾客, 要想设计出一则真正有趣味的广告, 就需要有创意的思想和语言;第二, 广告要有说服力能够让人们相信它去买其产品, 关键是有说服力, 使听广告的人和看广告的人获得一个清晰的理由:为什么需要这种产品。基于此, 在现实的广告语言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模糊表达方式, 其中也不乏大量的模糊限制语。
由于广告的主要目的是推销商品, 广告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那么, 广告语言就会带有夸张力的倾向性语言, 它没有科技语言那样严谨, 也没有法律语言那样严格, 因此, 广告语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一般广告商不想把话说得过于严苛或数据化, 无法简单的说出一个精确的范围, 以免与事实有距离。那么, 就自然而然地使用了模糊限制语。如有些广告使用了模糊限制语中的范围变动语, 让消费者在认知的范围内去理解其意。如广告:You can enjoy sightseeing and some of the world’s best outdoor activities.All of these are only minutes from your hotel.你会尽情享受当地风光美景和世界上最佳的一些户外活动, 而这所有一切都与你住的旅馆近在咫尺。这些活动地点距旅馆到底有多远, 没有明确说出来, 而是使用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中的范围变动语。
有时掌握信息不全, 不需要明确表达, 为了避免绝对化和任意性, 为了实现广告的客观性、及时性和简洁性, 以及增加生动性都是广告中存在模糊限制语的原因。再者, 广告商在广告中使用模糊限制语往往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准则而实现其吸引消费者的商业目的。
对于模糊限制语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概括地说, 主要分为两类: (1) 使原本精确的句子变得相对模糊, 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但是在交际中却达到相对准确的目的, 使话语更具有真实感; (2) 说话人通过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来表达其态度和观点, 为表示礼貌而使用模糊限制语。
二、语言功能对广告商和消费者的作用
借助合作原则、关联理论、礼貌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 对广告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语用分析, 进而可总结出广告中模糊限制语的一些语用意义:增强广告的可信度, 避免做出细节性报道, 表达礼貌以及创造有说服力的效果。有时广告中不仅允许模糊限制语的存在, 而且还依赖模糊限制语就广告产品的真实性、客观性、实用性和涉及范围做一定的夸张性暗示。如一家宾馆所做的广告如下:
Time does stand still for some things in life. (生活中有什么事会让时间都不愿继续走)
看了这则广告消费者就会充满联想和期待:是什么事会让时间都不愿继续走了呢?是宾馆的现代化舒适房间, 还是优质的、不同凡响的服务质量?
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广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其特有的语用功能。即提升广告的可信度和客观性;避免广告过于绝对化;提升广告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如一则广告:Mc Cain Oven Clips Just potatoes and sunflower oil.这则广告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揭示了广告蕴含的真值, 同时增强了对消费者的劝导力, 体现在:一是该品牌的薯条美味可口;二是该品牌的薯条食用安全, 食材是土豆和葵花油, 而没有其他不利于健康的物质, 从而提升了消费者对薯条的吸引力。
根据顺应论, 广告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 商家需要通过在广告中使用模糊限制语来顺应消费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 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实现其真正的交际意图。对于商家在广告中合理地运用模糊限制语, 可达到商家的商业运营目的, 促进其商贸往来。
三、语用学在广告商和消费者心理中的体现
以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为基础, 结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顺应论, 探究英语广告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在广告商和消费者心理中的体现。广告本身是一种大众多向交际方式, 即向各个不同层次消费者传递信息的方式。广告商往往带有隐含意图, 因此, 广告也是一种隐含交际。为使不足的信息得到补偿, 使不清楚的话语得以澄清, 广告商在这一交际过程中, 试图通过模糊限制语来劝说并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取向。
(一) 渴求承认心理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都存在一种心理, 即每个人都渴求得到别人尊重和社会承认。为了迎合消费者这种心理, 设计和运用多种语言手段实现其设定目标, 为此广告商绞尽脑汁。普遍采用的方法是, 侧重于唤起一种热烈的好感或美感, 通过鼓动人们的感情来达到促销的目的。广告商运用“软卖”型广告进行宣传时, 巧妙地利用了Leech所提出的语用三大尺度:损益尺度、选择尺度和间接尺度。广告商向消费者提供某些产品或某种服务, 实际上是对消费者也有一定的益处。在促成其购买倾向或付诸行动时, 尽可能避免直接用祈使句的形式, 单刀直入, 而是委婉地通过劝说和诱导等方法, 既给了消费者选择的余地, 又增加了语言的间接性, 从而符合礼貌原则。
(二) 追求完美心理
对普通人而言, 一件事物最值得关心的莫过于其价值。为了体现或提升产品价值, 广告商往往为满足消费者追求完美心理而营造一个离客观实际较远的、幻想的“乌托邦”, 使消费者下意识地选择广告商竭力宣传的某种服务或产品。那么, 使人不得不联想到广告主有“诱骗”消费者之嫌;作为一般的广告受众 (消费者) , 要做到可以避免盲目被动的接受或简单的回避广告, 而成为清醒的广告欣赏者和评判者 (下转第255页) (上接第252页) 。
(三) 追求虚荣心理
利用消费者追求虚荣的心理, 广告商往往引导消费者采取行动。最常见的手段是奉迎消费者。这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原则, 但同时广告商设身处地的为消费者所想, 又很好地利用了礼貌原则中的赞扬原则和求同原则。如:
Why our special tea make your precious moments even more precious.
Just that you’ll feel about as relaxed as it’s possible to feel when you’re wearing next to nothing.
四、结束语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以及现代模糊思想的提出和模糊语言学的发展, 广告语言越来越出现模糊性。为达到广告商设定的目标, 广告中大量使用模糊限制语。因为使用模糊限制语, 不仅可以扩充广告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容量, 而且还可触动消费者的认知潜能, 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取向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但是, 在广告语言中, 不要强加于人, 让消费者自己拿主意作决定, 友好相待, 给人以充分自由选择的机会, 即广告商和消费者双方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至关重要, 这就需要广告商注重英语广告中的模糊策略, 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广告中要特别注意措辞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George, Lakoff.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Papers, 1972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英语模糊限制语 篇9
一、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普林斯从语用角度把模糊限制语分为两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1.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指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 或根据具体情况对原来话语意义作某些程度的修正, 或给原话定出一个变动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程度变动语是表示话语真实程度变动的模糊限制语, 可以由一些表示频度的副词构成, 如very, quite, entirely, almost, really, always, usually等, 也可以由一些词组构成, 如sort of, kind of, a little bit, something like that, to some extent, more or less等。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程度变动语可以把一些接近正确, 但又不能肯定是完全正确的话语, 说得得体, 避免武断和绝对化。范围变动语指限制变动范围的模糊限制词语, 是测量事物时常用的词语, 如about, around, roughly, approximately, essentially等。在言语交际中使用范围变动语可给予听者提供话题的范围, 使听者能在此范围进行理解, 另外也使话语更具客观性。
2.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的结构和原意, 指出话语是说话者本人或第三者对于事物或命题的看法, 从而使原来话语的语气由肯定趋向缓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直接缓和语指说话者对某事所做的直接猜测, 或指说话者表示对某事持有犹豫的态度, 如seem, wonder, probably, I think, I believe, I guess, I suppos, Iassume, I’m afraid等。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直接缓和语, 对事物作出一种不十分肯定的估计, 或使某事情的肯定语气得到适当的缓和。间接缓和语不表示说话人本人的推测或犹豫, 而是引用第三者的看法, 从而间接地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的态度, 如presumably, as is well known, according to…, somebody says that…, the possibility would be…, as is well known等。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间接缓和语, 表示话语的依据或来源, 使话语更具客观性。
二、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1. 营造轻松氛围, 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
实践表明, 英语课堂上学生不愿开口的原因是害怕出错, 害怕被老师和同学取笑。如果教师能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 学生就会乐于参与课堂活动, 大胆开口说英语, 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英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可以通过语言来达到这一目的, 除了运用肢体语言外, 恰当运用模糊限制语也能达到良好效果。例如: (1) Who would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it? (2) Any volunteers?课堂上点名提问是大多数教师常用的提问方式, 由于缺少指代模糊语的使用, 使课堂气氛十分紧张, 轻松民主的气氛被干扰。上例通过指代模糊限制语something和any向集体提问, 而不是向某一学生提问,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心理空间来思考并主动回答, 这样既不会让学生感到措手不及, 又不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模糊限制语可以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压力减轻、焦虑程度降低, 从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
2. 维护师生面子, 使交际顺利进行
在语言交际中, 有些言词可能会侵犯对方的尊严、损害对方的面子, 为了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 使交际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常常使用大量的模糊限制语。从语用原则来看, 教师话语中的某些模糊限制语, 既可以维护学生的面子, 又可以维护教师的面子。
首先, 从维护教师的面子方面来说, 教师并不是万事皆知的圣人, 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无法解释的东西或陌生的词语, 这时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和面子, 也需要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例如: (1) It’s something we use to make pencils sharp. (2) I guess you have a good holiday.在记不清pencil sharpener这一词汇的情况下, 例 (1) 中范围变动语something掩盖了教师词汇缺乏的不足, 挽回了面子。例 (2) 中I guess避免了因话语过于肯定而结果与预测不同带来的尴尬。
其次, 从维护学生的面子方面来说, 尽管教师与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处于不平等的交际地位, 但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同样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 同样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要尊重学生, 要处处顾及学生的面子, 这就需要教师在言语中使用一些模糊限制语。例如, 在对学生的发言或看法进行评价和反馈时, 不要说得太直白、太肯定, 可以这样说: (1) I’m afraid I can’t agree with you on this point. (2) I’m afraid your answer is not correct.例子中直接缓和语I’m afraid既清楚地表达了教师的观点和立场, 又减轻了对学生面子的伤害程度, 使学生容易接受, 取得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3. 保护说话者, 减轻其所负责任
模糊限制语既可以使师生课堂交际顺利进行, 又可以保护说话者免受一些批评和指责。赵英玲指出, 模糊限制语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模糊限制语可使说话者与话语之间的关系模糊起来, 它最突出的标志是“作者缺席”。在言语交际中, 说话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表明自己的立场, 同时也要保护自己。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说话者往往要避免言语的绝对化和极端化, 从而营造一种融洽的交际氛围, 而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避免把话语说得太直白。一些间接缓和语常被使用来保护说话者, 以减轻其所负的责任。例如: (1) According to the Longman Dictionary, this word has another meaning. (2) It is reported that 30people died in the accident.例 (1) 运用according to借用第三方的看法来缓和语气, 使话语更具客观和权威性, 同时保护了说话者。例 (2) 使用间接缓和语It is reported, 保护了说话人的声誉, 减轻了说话人的责任。如果你听到的新闻不是30人, 那也不怪我, 因为我也是听报道得知的。
4. 提高言语表达的得体性和灵活性
在言语交际中, 话语的得体性和灵活性是交际中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样, 在课堂教学这一语境中, 教师也应注意与学生交际时言语表达的得体性和灵活性。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使教师的语言更加委婉和灵活, 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根据英国著名学者Leech对礼貌原则的划分, 其中的得体准则是指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即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如: (1) You made a small mistake. (2) It would be better if you could be more active.例 (1) 中, 教师在批评学生犯错误时用了“small”这个模糊限制语, 大大削弱和缓和了原有的批评语气, 使批评更易被学生接受, 从而不至于伤害学生的感情。这符合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 即尽量少让学生吃亏。例 (2) 中, 学生当前不积极的现状令教师感到不太满意, 但教师并没有直接批评, 而是用would和could向学生提出委婉请求, 显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礼貌和尊重, 体现了言语表达的灵活性。
5. 提高言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蔡龙权指出, 模糊限制语有精确话语信息的功能。模糊限制语表面上看似模糊, 但实际上却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 有时用模糊词语来表达反而显得更准确, 如about这一词语表面看似不确定, 但在不知准确事实的情况下, 反而忠实于实情。模糊限制语可以把一些可能正确但又不能或不便明确的话语说得含糊, 因此模糊限制语具有使话语更加精确的功能。例如: (1) So you mean your temper, not character? (2) Next week, precisely speaking, next Tuesday we will have the final exam.例 (1) 中的you mean通过后续询问来精确前面的话语信息, 确认对方是指temper还是character。例 (2) 中说“next week”还比较模糊, 因为一星期有七天, 不知道到底是指哪一天, 使用precisely speaking可以限制命题真值的范围来提高话语的信息精确程度, 即是next Tuesday, 而不是别的日子。
总之, 模糊限制语有丰富的语用功能, 教师在课堂上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 既能鼓励学生参与, 维护师生的面子, 又能使交际顺利进行, 提高言语表达的得体性、灵活性、准确性和精确性, 也就是说, 模糊限制语可以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蔡龙权, 戴炜栋.关于限制语精确话语信息的可能性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8) .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何自然, 陈新仁.当代语用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4]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英语模糊限制语 篇10
“模糊”指的是语言的不确定性, 是指词语表达的中心意义明确, 但词语所指范围和程度是不确定的。模糊限制语属于模糊语言, 美国语言学教授G.Lakoff第一次提出这个概念。他为模糊限制语下了这样的定义, 即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y, 即把事情弄得更加模糊或不太模糊的词语。
根据不同的标准, 模糊限制语有不同的分类。其中最有影响的是E.F.Price及其同事J.Fradar和C.Bosk从语用的角度将模糊限制语分为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shields) 和变动性模糊限制语 (approximates)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是指不改变话语的原意, 主要是指说话者的观点或态度等, 属于语用范畴, 可以使原话语中的肯定语气趋向缓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又分为直接缓和型 (plausibility) 和间接缓和型 (attribution) 。变动性模糊限制语改变话语的原意, 从语义角度出发, 分为程度变动型 (adaptors) 和范围变动型 (rounders) 。
模糊语言的大量存在有其客观性, 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都不可避免地让人们使用模糊语言, 但更多情况下是人们故意使用模糊语言来达到某种语用目的。舍乃尔指出, 模糊词语是为语言交际而特意选择的, 使用模糊语言的背后有许多动机。人们选用模糊语言并不是因为缺乏语言能力, 相反, 能否正确地使用模糊语言代表着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关于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舍乃尔总结出十点: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 不想说明详情, 具有劝导性, 词义中断的过渡, 缺少具体信息, 置换作用, 自我保护, 有力和礼貌, 非正式的气氛和女士语言。舍乃尔的分析结论同样适用于外贸英语信函的写作。实际上, 人们在撰写外贸英语信函时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意识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来达到某种语用目的, 或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 或弥补具体信息的缺乏、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或表达礼貌、缓和尴尬局面等。
二、模糊限制语在外贸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模糊语言在外贸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提高客观性和准确性
外贸英语信函要求表达准确、清楚, 然而当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模糊限制语反而能更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模糊和精确是相对的, 模糊语言表面模糊, 实际上是以概括综合的形式反映客观准确的信息。因此外贸商务信函中准确清晰的表达固然重要, 但在许多情况下无法用精确语言描述事实,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传递信息。
例如: (1) According to the market investigation, we believe the prices have already risen.
此例中卖方在和买方进行价格协商。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according to”的使用, 将卖方关于价格的主观分析隐含于市场调查的客观结论中, 使结论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作为价格谈判, 这种表达会使卖方的报价更具有吸引力, 易于说服买方接受。
(2) Generally, we insure the goods with all risksfor our customers.
此例中卖方向买方提供了有关货物保险的信息, 卖方使用了“generally”这一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以此表明这是投保的惯例, 使话语更趋严谨, 使语气显得平和, 并无强加的意思, 容易为买方理解而接受其做法。
(3) The direct steamer sailing for New York arrives at our port only around the 15th every month.
虽然直达纽约的货船每月的到岸时间是确定的, 但考虑到天气、航行等意外因素的影响, 用“around”这个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限定了一个范围, 避免了绝对化, 提高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 增强灵活性和策略性
模糊限制语具有较大的伸缩性, 能避免精确语言造成的武断和绝对, 因此在外贸英语信函中常被人们用来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策略性。对外贸易中涉及数量、时间等具体信息时,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在双方发生纠纷时能使自己处于进退自如的主动地位, 从而有效保护了自己的利益。
例如: (4) We can make some concession in other terms, but we have to insist on the prices we have offered.
此例中卖方向买方表明自己关于报价方面的立场。卖方使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some”, 仅表明承诺做出一定让步, 但这种让步涉及的程度和范围并未明确指出, 保证了卖方在进一步商讨中掌握主动权, 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5) We can offer you about 17%discount if your order is over 2 500 cases.
此例中卖方回复买方的还盘, 卖方使用“about”和“over”这两个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诱导买方订购大宗货物以享受大宗折扣。买方订购货物的数量必须超过2 500箱, 至于折扣, 卖方用“about”这个模糊限制语表明折扣幅度可以根据买方的具体订货数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6) We think it is fair to point out that recent changes in import quotas may cause difficulty in im-plementing contract orders and that some delay is inevitable.
此例中卖方向买方说明交货会延迟的原因。卖方使用“some”这个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对延迟交货的时间作了一个说明。因为有其他不确定因素, 说得太具体并不一定能够兑现, 这样表达能够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3. 增强礼貌度和委婉度
礼貌、委婉的语言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建立友好的贸易关系, 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模糊语言是达到礼貌语用效果的一种常见的有效方式。买卖双方在国际贸易中出现分歧、矛盾在所难免, 当涉及到双方利益、责任等敏感话题时, 采用模糊限制语把所要表达的信息模糊化, 使语言表达更加含蓄委婉、礼貌得体, 这样既可以维护自身利益, 又可以顾全对方面子, 缓和尴尬局面, 避免冲突。
例如: (7) We have examined all the cartons one by one, and found nearly each of them was leaking more or less.
此例是买方关于卖方包装质量的投诉。买方没有直接批评, 而是用了“nearly”、“more or less”这两个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委婉地提出抱怨, 含蓄地指出对方过失, 缓和了紧张气氛, 使对方不至于过分尴尬, 并为对方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提供可能。
(8) I’m afraid we are not able to supply as much as you require.
此例中卖方用“I’m afraid”这个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委婉含蓄地拒绝了对方关于数量的要求, 使语气更为礼貌, 树立了友好、谦和的形象, 为以后的合作留下了余地。
(9) It is said that the goods we have ordered failed the quality inspection.
此例中买方使用了间接缓和型限制模糊语“It is said”之后, 大大降低了拒绝和责备的语气, 显得谦和委婉, 使卖方容易接受, 有利于解决发生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程同春.论模糊语言在国际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功能[J].国际经贸探索, 2000, (5) :74-79.
[2]陈楚君.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功能[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5 (3) :97-99.
[3]李奕华.商务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调查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 (1) :78-82.
[4]李盈蕾.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 2011:340-341.
[5]周娟.模糊限制语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分析[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31 (4) :62-65.
[6]郦珲.商务英语文书语言的语用模糊[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 (5) :70-72.
英语模糊限制语 篇11
关键词:美国大选;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H313
一、模糊限制语及其分类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逻辑学家L.A.Zadeh提出了模糊集合论(Fuzzy Sets Theory),这一集论的提出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极大发展。(张健同,金立鑫,2000)。1972年,认知语言学大师George Lakeoff将这一集论应用于语言学研究得出了模糊限制语(hedges)的概念。Lakeoff对于模糊限制语的定义为“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y or less fuzzy”(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或者不那么模糊的语言表达)。1979年,在中国,伍铁平成为第一位提出“模糊语言学”概念并从事具体的模糊语言现象研究的学者。他1999年出版的《模糊语言学》成为中国第一部就模糊语言学进行论述的著作。2009年,何自然和冉永平又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新的解释:模糊限制语就是使事务的界限变得模糊,不能对事情进行精确定义的词语。
美国语言学家Prince et al对模糊限制语从语用角度进行了划分,把模糊限制语分为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而后,他又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划分成程度变动型(adaptors)和范围变动型(rouders);将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划分为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 Shields)和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 Shields)。
在语言学中,模糊限制语一般同语用学联系在一起,大部分中国学者都将模糊限制语同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尤其是礼貌原则等角度进行研究。
二、美国大选辩论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
在2016年10月进行的美国大选第一轮辩论中,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本文中简称希拉里)与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本文中简称特朗普)进行了激烈的交锋,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的语言学习者将此次辩论当成了一个英语语言学习、辩论学习的好机会。但是对于很多语言学习者来讲,除了了解美国政治及此次大选背后的美国政治文化和美国国情、语言的使用等情况外,更深入地通过语言学的视角来观察两位参选者的语言使用情况及其背后的语用分析,更能对两位候选者有更深的了解。
通过整理2016年美国大选第一轮辩论的语料,本文将此次辩论中双方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收集。
通过表1可知,特朗普使用的模糊限制语的情况远大于希拉里所使用的模糊限制语。而在数量上,特朗普共使用了20次模糊限制语,希拉里共使用了8次模糊限制语。
三、模糊限制语的语用情况分析
1.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程度变动语表示话语真实程度的变动,它可以把一些接近正确,但又不敢肯定完全正确的话语,说得更得体一些,与实际情况更接近一些,避免过于武断。”(何自然、冉永平,2006)在比较了希拉里和特朗普在程度变动语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希拉里本身确实如同外界对她的评判一样,是一个非常中规中举的政客她使用的超过80%的限制语都是程度变动语,其用意多为将话说的更得体,更符合实际情况,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特朗普雖然也使用了很多程度变动语,但是总体上讲,这部分变动语并不占他说话的很多分量,且他在使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时,多是以下情况:
例1 特朗普:Theyre building some of the biggest plants, anywhere in the world, some of the most sophisticated, some of the best plants.
这是特朗普在回答美国经济恢复相关问题时提到的一句话。他想表达的是自己的一个商人朋友在墨西哥建了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最好的工厂。这里他所表现出来的语义则是非常夸张的,有些哗众取宠。
2.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多为了限制一些变动范围,常是在说话人不能准确表达某一数据时所采用的限制语,借此来保证自己所说的话能够符合满足听众对于实际情况的了解。通过对于语料的搜集,希拉里在整个第一轮辩论中没有使用到任何范围变动语,而特朗普却使用了7次范围变动语:
例2 特朗普:In Chicago, theyve had thousands of shootings, thousands, since January 1 st. Thousands of shootings.
在回答枪支的使用情况时,为了表达仅芝加哥一个城市的枪杀事件的多少,特朗普连用了3个thousands of,也许特朗普本人的确是记不清枪支致死事件的具体死亡率。但是按照特朗普一贯的说话风格,我们推测这里他故意使用了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表示了一种语气的渲染。
3.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因为在本次辩论中,无论是希拉里还是特朗普所使用的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都不多,所以在这里把直接型模糊限制语和间接型模糊限制语放在一起讨论。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一般不会改变句子的原意,使用时仅是为了表达出这是说话者本人的意见还是他人意见,而使用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通常会让说话人的说话语气趋于缓和。
例3 希拉里:I think cyber security, cyber warfare will be one of the biggest challenges facing the next president because clearly we are facing at this point 2 different kinds of adversaries.
例4 特朗普:We came in with the Internet, we came up with the Internet, and I think Secretary Clinton and myself would agree very much, when you look at what ISIS is doing with the Internet, they're beating us at our own game.
例3和例4都是两位候选人在美国安全问题尤其是网络安全上的回答。两位候选人在表达对网络安全的问题的看法时,除了针对俄罗斯的看法不一致外,其它的看法趋于一致。这也是为什么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仅仅在本回合中出现的原因之一。在表达趋于一致的意见时,两位候选人的语气都是相对平缓的。
四、结语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往往是为了在一些特定条件,如信息不完整等的情况下增强话语说服性的一种手段。本文针对模糊限制语的四种形态: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限制语、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通过对2016年美国大选第一轮辩论的语料进行分析,得出了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语言使用情况的结论。通过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出了希拉里严谨却又非常有说服力的辩论风格,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客。而特朗普则是一位非常擅长运用语言尤其是模糊限制語来表达渲染其思想,但是比较缺乏政客的语言风格。
参考文献:
[1]PRINCE, E.F,FRADER, J, & BOSK, C. On hedging in physician-physician discourse [J]. Linguistics and the Professions, 1982: 83-97.
[2]Lakoff,G.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J].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1972,(2).
[3]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J]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英语模糊限制语 篇12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商务交流,礼貌原则,表述,语用策略
模糊限制语是指“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人们在一些特定场合有时无法把言语说得很精确, 就要使用模糊限制语来表达“含含糊糊”的意思以达到某种语用目的或交际目的。借用这些词语能把言语的中心意思表达得很明确, 但其所反映的对象的界限却不很确定。模糊限制语的实质是一种意思界限表述的不确定性, 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医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 自然也包括商务英语领域内。如英语中的perhaps, sort of, it is reported that, more or less, a little, somewhat, I wonder等等这些词 (组) 或短语都是模糊限制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更为频繁的跨国商务活动使得商务英语越发受到重视。众所周知, 在促销产品、吸引客户、扩大市场的过程中, 商家主要是通过热情友好的礼遇、委婉客气的话语等来从事商务交往。一个涉外商务人员不仅要熟识目标国国情、文化风俗、相关法律和商务业务等因素, 还要灵活多变地运用语言表达艺术以实现预期的交流目标。在商务英语交流过程中灵活运用模糊限制语这一语用策略将对商务交流的成功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1 模糊限制语能使商务英语表达显得含蓄、委婉、礼貌
作为一种语用现象, 礼貌用语是语用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而模糊限制语是达到交际中礼貌效果的重要语用策略。在国际商务交际中, 使用模糊限制语来表达言语可向对方表示礼貌与尊重, 避免发生交流障碍, 以达到缓和语气的目的。对交易方因交易失败可能面临的尴尬、难堪等境况, 运用模糊言语把话说得含蓄婉转来迂回表达对商务交往的双方都是有益的。比如:We will accept your order when the performance of your products is good enough. (当你们的产品性能足够好时我们将接受你们的订货) 。“accept”, “good”和“enough”三词在这一语境中都显示了带有积极意义的模糊性。该句表面上看意思是肯定的, 但实质上委婉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因为, 以后再行交易的先决条件是产品性能要足够好。这种“足够好”很含蓄, 其模糊表达既给了对方面子, 又能顾及将来双方之间的潜在贸易。又如:I’m afraid your offer is a little late.这句话的意思是“恐怕你们的报价有点晚了”, 暗示双方交易未能如愿, 有点惋惜。模糊限制语“a little”和“I’m afraid”的使用, 语气有所缓和, 言语中也隐含了将来有继续合作的可能, 给了对方足够的面子, 表达得极为礼貌, 再看这段对话:A:Don’t you think our price is very reasonable?B:To some extent, but I should point out that… (I don’t think so, because…) .“to some extent”表述很好地缓和了发表反对意见的口气, 体现了礼貌原则。对比括号中的回答, 更显得含蓄、委婉, 易调动起对方的积极情绪
2 模糊限制语能使商务英语表达得更为准确得体
在国际商务英语中有时使用模糊限制语来表达反而显得更准确, 这是因为客观事务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作为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形式之前的词或短语, 模糊限制语可使本来意义明确的概念变得模糊。但语言的模糊性与精确性并不是矛盾的、绝对的, 而是并存的、相对的, 模糊是清晰中的一定程度上的模糊。使用模糊语言似乎与交际中人们希望精确的愿望相悖, 但实际上它并不影响人们的正常交际, 反而能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它们以一种笼统而综合的形式, 含蓄地传达丰富的信息。例如:These leather shoes do not seem to be very durable. (这些皮鞋似乎不是很经久耐穿) 。“seem”在汉语中是“看来, 似乎”的意思, 意义表达模糊, 用在句子中它仅仅陈述一个事实, 但对这个事实的真实性又不能完全确定。这类模糊用词经常用于国际商务英语中, 它可使我们对市场行情、产品质量等有比较客观、正确的认识。又如:It is said that the down garments manufactured by our company sell best. (据说, 由我们公司生产的羽绒服是最畅销的) 。例句中经销商欲向对方提供有关羽绒服的信息, 但又不能确定该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故使用“It is said that”这一模糊用语来表述。此仅表明, 目前所了解到的信息即为如此, 其真实性由对方来探究, 这样就可以避免所提供的信息被证明是缺乏有力证据, 从而提高了表达的准确性。因此, 在某些商务交际环境中, 为了避免把观点、看法等说得太过武断, 人们有时常常有意含糊其词对言语表述的范围、界限等仅仅作出大致的推测, 无需作出过于精确的表述, 使陈述更为客观、准确。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使话语更趋严谨, 使语气显得平和, 使陈述更接近事实, 易为对方理解而接受。故模糊言语不失为一种自然、准确、客观的表达手段。再如:your ordered skirts will arrive in about five days. (你们订购的裙子大约5天后到达。) 人们无法预知将来会发生什么, 因此对到货的具体准确时间无法把握。使用“about” (大约) 这一模糊限制语就有回旋的余地了, 万一情况有变, 卖家就可适当地保护自己, 对方也会酌情考虑, 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可见, 商务英语活动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会使商务交际更准确得体。
3 模糊限制语能增强商务运作的灵活性
当今, 商务信息瞬息万变, 在商务交往过程中, 适当使用模糊语言不但可以使交际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而且便于保障双方的利益, 诸如达成贸易、促进友谊等。所以在国际商务英语中, 为了营造一种融洽的交际氛围, 给语言交际的双方留下一个缓冲的余地, 说话人往往使用模糊限制语来传达他们的交流意图, 用一种圆融的表达方式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增加了交流的灵活性和策略性。有时候, 当对某些问题按自身的权限难以答复时, 借用模糊言语就可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进退自如。例如:I’d like to accept your offer, but first I must ask my president for instructions. (我很愿意接受你们的报价, 但首先我必须请示我的董事长。) 表面上虽然表示接受, 实际上只不过是缓兵之计, 而董事长的意见如何, 最终应如何处理, 就可视己之需要而灵活把握。又如:It will depend on the decisions of our board, but we’ll give you our reply as soon as possible. (其决定权在董事会手上, 不过我们将尽可能快地给你们答复。) 从这个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 说话方所说的“as soon as possible”只是一个含糊表述, 并没有给另一方以明确的答复。这样, 最终怎么处理就可以视情况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了。再如:It would probably besome time before we can completely meet your demands.此例中的“would probably be some time”是明显的模糊言语。它的巧妙运用, 既使自己在时间上获得了更多的支配权, 又让对方显觉得其态度恳切, 合作意诚, 信心十足, 从而为交易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模糊限制语能在商务活动中加强自我保护
任何国际商务活动都是负有法律责任的行为, 因此我们在从事商务活动时必须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而需担负的法律责任。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使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加强自我保护。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一方面可使断言者得出的论断更趋合理科学、可信度高, 另一方面又可对断言者起保护作用。一旦论断出现偏差, 模糊限制语可让断言者多一些解释余地、少受一些批评与责难。例如:According to the experts concerned, the prices of houses will keep trending upwards within five years. (据有关专家声称, 房价将在5年内持续上涨) 。在上述例句中, 断言者 (开发商) 虽然有这种愿望, 自身却不愿直接下这些结论, 而是借用了模糊限制语“according to the experts concerned”, 用第三方的看法加以表述。即使将来的实际情况发生了改变, 其用模糊限制语作为结论的依据或来源, 不仅脱离了断言者 (开发商) 与其所下结论 (房价将在5年内持续上涨) 的必然联系, 而且也使得开发商应负的责任得以减轻, 减少了冲突。所以合理使用模糊语言能减轻对所说话语承担的责任, 可防止自己的观点被证实为谬误而对自身不利。
5 模糊限制语使商务英语表达显得生动、形象、幽默
在一定的国际商务交际语境中, 模糊语言可以其形象幽默的特点增添商务洽谈的风采。例如:有一个老总在与一个荷兰监理商谈及要替换高压蒸汽管道缺陷焊口时, 就问老总:Do you have any experience of replacing defected welding points? (你们有替补缺陷焊口的经验吗?) 老总回答道:We love dutchman. (我们爱做补缺物) 。听到这句话以后, 荷兰监理商就把这项业务给了老总了。因为“dutchman”这个词在读音上具有双重含义, 既有“荷兰人”, 又有“补缺物”的意思, 一词双关。老总在此场合下, 运用了这个词, 可说是匠心独特、生动幽默, 达到了交际目的。
6 结语
国际商务交流的顺畅进行需要合作双方将意愿清晰地表达出来。虽然模糊限制语在商务交际中时常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仍然是语言的明晰性、准确性。国际商务交际中模糊限制语使用不当, 有可能给交际双方带来语言失误的风险, 甚至是经济上的损失和法律上的麻烦。如何认识和规避这些风险、克服其负面效应、扬长避短, 从而在国际商务交际中做到精确与模糊的恰当配合、把己方的意愿向对方实施有效传达, 值得每个商务活动参与人员及商务英语理论、实践研究人员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为此, 商务涉外人员应该多发挥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上的积极作用, 避免滥用模糊语而导致负面的言语效果, 使得交际失败。
参考文献
[1]许天杰.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运用[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10 (6) .
[2]吴明媚.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谈讨[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2) .
【英语模糊限制语】推荐阅读:
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06-24
模糊语及其语用功能08-23
反讽语的语用模糊研究10-29
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09-30
灰色模糊07-16
模糊理论10-18
模糊逻辑10-20
免疫模糊05-14
模糊测试05-17
模糊加权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