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驱动(共8篇)
评价驱动 篇1
近几年随着螺杆泵及相关配套技术的逐步完善,在油田上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应用。螺杆泵与举升能力相同的抽油机和电潜泵相比具有泵效高、能耗低等优点。但在现场应用中,螺杆泵井的地面驱动装置却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中间减速机构机械损失较高,最大可达15%;减速器损坏维修费用高;传动装置存在安全隐患等。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厂家对螺杆泵驱动装置做出了改进,应用直流电动机直拖螺杆泵地面驱动、偏置式螺杆泵地面驱动等驱动技术,从而有效解决螺杆泵驱动装置存在的问题[1]。
1 常规螺杆泵驱动装置存在的问题
常规螺杆泵地面驱动装置是由电动机通过皮带轮带动双面螺旋齿轮,由输出轴带动抽油杆旋转驱动螺杆泵实现抽吸井下流体。
常规驱动头存在皮带轮间接驱动螺杆泵工作,启动扭矩大,功率损耗大,系统效率低。其制动采用棘轮刹车机构存在安全隐患,且由于双面螺旋齿传动存在转速受限(理论上≤8 r/min)、影响螺杆泵这种举升方式的广泛应用。
1)安全问题。常规螺杆泵驱动装置输入皮带轮(即驱动头大轮)的连接强度偏低,三条M16的固定螺栓、难于承受高扭矩的剪切应力,存在运转时发生飞轮的隐患;棘轮刹车装置的卸载需人工手动松开紧固螺栓来实现,当操作不当或紧固螺栓存在质量问题时易造成伤人事故。
2)效率问题。常规螺杆泵驱动装置由于采用皮带间接传动,故此其传动效率明显低于直接驱动;常规驱动头的调速是更换皮带轮,而皮带轮传动的致命缺陷就是打滑、丢转,电动机输出扭矩损失严重,只有靠增加电动机功率来弥补。因此增加了一次性投入成本。
3)耗能问题。常规螺杆泵驱动装置由于采用皮带传动,存在动力损失,因此匹配的电动机功率偏大,能耗相对较高,增加了采油成本。
2 直流电动机直拖螺杆泵地面驱动技术特点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用电子换向装置替代了普通直流电动机的机械换向器,解决了普通直流电动机的换向产生火花等问题,它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的优点,非常适合螺杆泵的负载特性[2]。
2.1 技术特点
1)调速性能好:实现了电动机的无级调速,转速可由0 r/min到200 r/min之间任意调整,比变频调速方式更方便、稳定。
2)运转稳定性好:直驱装置的重心与光杆重合,对中性好,与电动机侧置式装置相比,高速运转的稳定性更好。
3)电动机启动转矩大:启动转矩可为额定转矩的3~4倍,可保证螺杆泵的顺利启动。
4)可靠的防反转系统:它由电磁牵制,过压释放和能耗制动三级组成。刹车为能耗制动方式,停机时光杆的弹性恢复力使光杆反转,从而带动电动机反转,刹车电阻及时投入,消耗电动机反转能量,从而达到抑制电动机反转的目的。
2.2 直流电动机直拖螺杆泵试验效果
截至2011年8月全厂应用直驱螺杆泵驱动装置62口井。其中1 400泵1口井,1 200泵13口井,1000泵1口井,800泵21口井,500泵16口井,300泵6口井,200泵4口井,使用直驱驱动头后平均单井日节电45 k Wh。
3 偏置式螺杆泵地面驱动技术
3.1 工作原理
偏置式螺杆泵驱动装置,应用小功率电动机直接驱动高效平面传动机构带动光杆转动。由于高效平面传动机构的传动比范围大,且体积小、匹配电动机功率低,制造工艺技术成熟,由此实现了常规螺杆泵驱动装置与电动机直驱螺杆泵的优势结合,见图1。
3.2 技术特点
1)应用了高效平面传动减速机构。高效平面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可达到15,匹配电动机小,输出扭矩高;平面齿轮结构简单、速比范围宽、适用范围广,其输出最高转速可达到600 r/min。
2)应用了永磁电动机固有的特性,实现了自动防反转卸载软刹车技术。刹车装置在控制箱内设有能耗电阻和独立的刹车控制器。停机操作时(或系统失电),泵杆弹性释放,会拖动永磁电机反转,接通刹车电阻,电阻吸收能量,发电制动力驱动刹车装置制动,最终使泵杆回到初始状态。同时螺杆泵下次启动时,初始启动力矩很小,便于启动,修井作业也不会出现反转问题。可有效避免抽油杆脱扣及机械损坏甚至人身伤害事故。
3)专用控制柜功能强大,采用安装矢量变频器的专用控制装置,配合其自动控制软件,实现变频调速时其扭矩恒定,从而确保了减速机在不同转速下具有足够的工作扭矩;自动控制软件实现了软启、软停及停机后自动释放扭矩的功能;自动控制软件依据电动机的工作电流变化情况,可以对参数调整情况做出提示;完善的保护功能可确保电动机的安全、平稳运行。
4)保留了性能稳定的机械密封装置,与常规驱动头的通用。
3.3 偏置式螺杆泵试验效果
偏置式螺杆泵驱动装置克服了常规驱动装置传动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又在现有直驱驱动装置基础上做出一定改进,降低电动机的装机功率,相比之下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已经在许多采油厂进行现场试验。
2010年偏置式螺杆泵已经在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二厂开展了对比试验,安装后运行平稳,能耗大幅度下降,安装偏置式驱动头后生产和测试数据见表1。
安装偏置式驱动头后,吨液百米耗电由0.8k Wh下降到0.7 k Wh,下降了0.1 k Wh;消耗功率由10.6 k W下降到8.9 k W,下降了1.7 k W,平均综合节电率达16.3%,与普通螺杆泵驱动相比节能效果显著。
4 直驱螺杆泵驱动装置与偏置式螺杆泵驱动装置经济效益对比
以驱动头终端输出扭矩为1 050.5 Nm为例,电动机直驱与偏置式螺杆泵驱动装置技术经济性对比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同扭矩输出两者电动机额定功率不同,电动机直驱需要输入的动力也明显高于偏置式螺杆泵驱动装置。电动机级数不同体积用料不同,电动机直驱制造成本加大。直驱与偏置式直驱驱动装置出现问题的维护费用为其制造成本的80%,电动机直驱驱动装置的维护费用也相对较高。从能源消耗上看,在同扭矩同转速工况下,电动机直驱明显高于偏置式螺杆泵驱动装置。
4.1 直驱螺杆泵经济效益计算
1)投入费用:设备单价8.7万元。
2)产出效益:安装螺杆泵直驱驱动装置后平均单井日节电45 k Wh,单井年节电规模1.64×104k Wh,10年节电费用16.425万元。
3)维修费用:按照使用寿命10年,10年中维修一次计算,一台螺杆泵直驱驱动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费用6万元。电动机直驱至少需要半天时间,却还要有大型吊车配合,影响油2.5 t,原油价格按1 848.3元/t,共影响原油损失0.46万元。所以电动机维修产生的费用合计6.46万元。直驱使用过程中可获得的效益为:1.265万元。
4.2 偏置式螺杆泵经济效益计算
1)投入费用:设备单价7万元。
2)产出效益:安装螺杆泵偏置式驱动装置后平均单井日节电43 k Wh,单井年节电规模1.57×104k Wh,10年节电费用9.02万元。
3)维修费用:按照使用寿命10年,10年中维修一次计算,一台螺杆泵直驱驱动装置使用过程中的维护费用0.5万元。偏置式螺杆泵驱动装置只需30 min,影响油0.4 t,原油价格按1 848.3元/t,共影响原油损失0.08万元。所以电动机维修产生的费用合计0.58万元。年效益为1.44万元。
由此可见偏置式螺杆泵驱动装置使用后节能效果较好,费用相对较低,此外电动机直驱需要有大型吊车配合,4~6个人才能拆下,而偏置式螺杆泵驱动装置只需两个人即可恢复运行,大大缩短了检修时间。
5 结论和认识
1)偏置式螺杆泵驱动装置采用直接驱动,且采用了高减速比的平面减速机构,有效的降低了装机功率,减少生产成本,同时确保了高扭矩的输出,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2)简化了原机械式螺杆泵地面上的驱动部分,无需减速箱和皮带传动装置,杜绝了皮带轮飞出伤人不安全隐患。
3)偏置式螺杆泵驱动装置维护费用较低,生产成本和直驱螺杆泵驱动装置相比也相对较低,便于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韩廷修,李永东.螺杆泵采油原理及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2]冯华胜.直流电动机直驱螺杆泵节能效果评价[J].石油石化节能,2013,3(3):30-31.
评价驱动 篇2
关键词:任务驱动 多元评价 效果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需要,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许多职业学校都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例如“任务驱动”“模块”“一体化”等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学生以任务为驱动,在讨论、协作的氛围中来探索新知识、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师生之间一定要及时交流、讨论并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评价及时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评价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的重要阶段。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开展多元评价的必要性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堂上,任务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教学效果进行阐述和定位,其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学,是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任务完成的结果、讨论交流、知识技能掌握、协作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合作态度与情感发展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表现作出评价。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评价的方法、形式上进行了改革与调整。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任务驱动模式下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实施多元评价方法
1.阶段性多元化主体的评价
只有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积极参与到各个环节的评价中,才能达到想要的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评价主体的具体实施过程: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之间互评→教师点评。只有自评、互评、师评等评价方式有机的结合,才能更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才能让大家有更多的交流途径。中职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不够强,如果没有相对细化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实际任务完成情况凭主观认识进行评价,就会导致评价的随意性、不科学性。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前应根据实际任务提前做一份任务评分标准或细则,让学生根据标准进行评价,进而逐渐培养学生自评、互评能力。
(1)学生自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养自主意识。俗话说:“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欲胜人者必先自胜。”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去实践、探索学习,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查看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参考其他同学实施任务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以及完成任务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等,并在自己完成任务之后,对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自我管理、督促情况的进行评价,从自评中反思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不断走向成熟。
(2)小组内互评:开拓思维,集思广益,体会协作工作的意义。在任务驱动学习中,采取小组成员协同完成任务的形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共同进行学习的一种协作学习,小组成员采取多样的形式进行讨论、探讨来达到最佳的任务完成途径。在任务完成之后,小组成员根据完成任务的成品结果,小组成员为完成任务所做的贡献情况,各组员任务分工合作实施情况等进行评价,在互评中认识自我,赏识他人,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及时自我提高与改进。因此,协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同学们之间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协作工作能力。
(3)小组间互评:欣赏别人、评价别人,自我提高。在任务驱动学习中,同样的任务,不同的小组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方法可能不同。通过张贴任务作品,通过分组成员介绍任务实施过程所采取的方式方法等,并采取讨论、提问、探讨、辩论、投票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同时通过听取其他组的作品介绍和小组评价,学生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自我提高。
(4)教师评价: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教师如何利用评价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如何利用评价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成学习目标,都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及作品进行点评,介绍任务完成的方法和经验,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同时对现有任务进行拓展,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和视野。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不能只检查任务完成结果,还应该对任务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从任务完成结果看,在结束任务后有些学生没有完整的作品完成,但从任务完成的过程看,他们能多次运用各种工具、多种方法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合理实施任务,因而,从发展的角度、学生态度来讲,对他们也要给予肯定的评价。教师还要点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态度、同学们情感的交流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布置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2.终结性综合评价——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所形成的作品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水平、作品中所包含的创意。评价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所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通过综合性评价总结、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成就感。
3.多元化的语言评价——赞赏、肯定、激励学生
教师的激励评价可以启迪学生智慧、发掘学生潜能。善用鼓励不仅是多元评价理念的需求,也是授课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有个著名的作家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肯定、多表扬,少否定、少批评,因为教师委婉、真诚和尊重的课堂评价语言能使学生有被认可的自信心、自尊心与成就感。幽默风趣的鼓励还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激励为更好地建立宽松、和谐、真挚的师生关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实施多元评价的效果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交替使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方法,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好地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通过多把评价尺子的综合应用,课堂上时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好地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潜力。
3.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化评价给予了学生发挥特长、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推动了教学顺利进行、对学生全面发展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但是,任务实施过程考核的评价标准、方式方法,以及如何操作实施评价都要精心地设计与构思。只有将较为精准的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进行评价,才能体现出多元评价主体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田芳.高职课程“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构建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论坛),2012(7).
评价驱动 篇3
职业任务驱动模式中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职业任务驱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 教学内容从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中提炼, 其教学方式是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技能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适时评价得到的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从而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达到预期目标。图1为职业任务驱动教学与评价模式过程。
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根据课程要求设计本单元的典型工作任务, 制定学习目标。 (2) 在正式开始教学前进行诊断性评价, 确定学生是否具备下一步学习的技能, 并确定学生是否已达到已学单元的目标。如果测试结果显示完成此次学习目标有困难, 则要采取恰当的补救措施。 (3)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找到学生的问题根源并选择性地进行矫正学习, 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活动。 (4) 通过实践完成工作任务后进行总结性评价, 检验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下一单元任务的学习目标。
由此可见, 在实施“职业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很关键。有效的评价不仅对课程学习最终取得的成果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与等级, 并且对任务目标的提出、工作流程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全程的评价和反馈。教学与评价同步进行, 利用评价实时对教学过程进行督促和指导。
职业任务驱动教学评价模式的特点
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以保障学生的顺利就业。在设计整个教学活动时, 包括考核评价活动, 都要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周密设计和精心组织。职业任务驱动评价模式在考核内容与方式上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相结合, 以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为主”。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习行为策略、工作程序和方法、工具调试和运用、数据收集和处理等智力活动, 也考核学生自我管理、合作共事、交往表达、信息收集与运用等职业能力。
连续考核, 促进发展
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反馈。一门课程学完以后进行总结性考试, 虽然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反馈作用, 但这种作用是模糊的。应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 通过设计几个典型工作任务将各单元的知识与技能渗透其中, 每个单元学习完毕都要进行综合性评价, 不但给出等级, 而且要求师生共同写出反思性评语。这样的考核评价能给下一单元学习指导方向, 制定明确的目标, 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在活动和交往中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体现于各个教学环节。考核评价同样要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职业任务驱动”的考核评价就是让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 检验任务完成的效果。评价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 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供机会。考核方式以学生实践为主, 让学生在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考核评价。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也只有在活动中才会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的交流。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
现行职业学校成绩评价以纸笔测试方式为主, 使用量化评价多, 而忽略了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 忽略了学生的自评、互评等。基于“职业任务驱动”教学评价体系要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促进其发展和进步。一纸考卷定结果的评价模式显然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需要, 我们必须针对多个评价主体, 采用多种方法, 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关注过程, 重视职业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
在以往的评价方式中, 无论笔试还是实操考核, 在评价重心上只注重结果, 而忽略了过程。职业任务驱动的教学是围绕着若干学习任务, 以完成任务为学习结束的标准, 因此, 我们在评价中要对被评价者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和思维品德给予评价, 注重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
职业任务驱动教学评价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 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为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在职业任务驱动的评价体系中, 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是以工作任务的方式来组织的。工作任务具有真实的背景, 来自于实际的生产、服务部门, 包括需要解决的真问题, 对于培养职业能力具有典型意义。同时, 需制定出完成任务所需达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关注学生在经历方案选择、操作实施、总结反思的完整过程中知识、经验、技能和创新精神是否得到相应的提高。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 对于教学与评价均有指导意义, 并为评价提供参考标准与依据。
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的《ASP网络编程及项目设计》课程, 在“设计商品动态查询模块”学习任务时, 我们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 学生能够做到:通过组内协商, 确定小组项目所要完成商品查询的几种方式 (至少三种)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 设计较美观的商品查询静态页面;通过学习, 写出实现商品查询所对应的SQL查询语句;编写程序代码, 实现分页显示查询结果;写出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当本次学习任务结束, 制定与学习目标相呼应的评价细则, 检验目标达成情况, 这样会使评价更加有效、直接、易于操作。
(二) 有效利用诊断性评价, 评估学生的学习条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被评价对象的情况, 我们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评估, 为制定教学措施做好准备, 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评价方式可以是简单的问答, 也可以是摸底测验;可以是面对面的访谈, 也可以是问卷调查。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 合理分配资源, 我们通常会在下达任务书之前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特殊才能、禀赋以及学习存有哪些困难等基本情况。例如, 在《ASP网络编程及项目设计》课程中实施分组项目设计前, 我们会做一些问卷调查 (见表1) , 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分组, 并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三)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综合评定学生能力
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既关注结果, 又关注过程。在职业任务驱动型评价模式中, 过程性评价的比例应适度加大, 如:总评成绩 (100%) =平时成绩 (过程评价) ×60%+期末成绩 (终结评价) ×40%。
*你对下面几种常用的网页制作工具的熟悉程度如何?
*通过学习《ASP网络编程及项目设计》课程, 你最想以下哪种能力得到提高 (可多选) ? (1) 专业自学能力; (2) 网站策划能力; (3) 合作学习能力; (4) 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5) 程序设计能力; (6) 美工设计能力……
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 多元化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
由于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重过程, 重应用, 重实践, 重参与”, 因此, 职业任务驱动型评价标准不仅仅是各项评价指标的集合体, 更是与完成工作任务的“行为”和“表现”相联系的过程性标准。这个标准应主要包含: (1) 学习行为的具体表现 (工作程序与方法、解决问题、处理信息、解释、评价、交流与合作) ; (2) 个性方面的典型表现 (兴趣、态度、意志品质等个性特征) ; (3)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表现; (4) 学生的社会价值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表现。例如, 在《ASP网络编程及项目设计》课程中, 为了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活动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和指导,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具体化、计量化, 以“个人学习电子档案袋”的方式记录学生学习的进度、发展状态和取得的进步, 作为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记录, 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个人、小组合作伙伴、教师将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形成评价结果。评价信息来自于档案袋中的各个指标 (见图2和表2) 。
采用终结性评价, 测量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当某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告一段落, 我们要对该课程进行终结评价, 使评价更真实、客观、全面, 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大都采用统一命题的书面测试, 不仅考核结果比较片面, 也违背了职业教育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原则。在职业任务驱动型评价模式中, 我们采用课程设计与集中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即期末成绩=课程设计×60%+集中考试×40%。学生在学习了该课程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后,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开发项目, 在期末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评价, 答辩会包括展示讲解、作品演示、回答评委提问等几个环节。本文以《ASP网络编程及项目设计》为例说明课程设计评分细则, 详见表3。另外, 为了避免少数学生在小组项目中滥竽充数, 造成评价偏差, 教师还会选择一些典型的、概括性的试题进行集中考试。
职业任务驱动评价模式的实施效果
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 考试成绩明显提升
在职业任务驱动评价体系中, 我们融入了职业能力和过程评价等新内容与新方式, 有效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培养自身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而不是到期末考试才“临时抱佛脚”。学生也乐于接受此类评价方式, 积极参与, 并且展示自己的特长, 学习潜力得到了发挥。据统计, 开展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的学生总评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期末成绩。
学生创新意识增强, 技能竞赛成绩突出
创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通过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客观评价, 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以及参与活动的态度与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施教学改革以来, 我系学生参加技能等级证的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8%, 在上一届广州市技工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 我系派出16位学生参加比赛, 14人获奖。
学生职业能力普遍提高, 就业率稳步上升
职业任务驱动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完善的展示平台, 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通过完成职业任务, 不仅专业技术得到锻炼, 与人共事、合作交流等职业能力也明显提高。以2007电商班为例, 该班共有54名学生, 其中, 46人已就业, 其余学生继续升学深造。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回访, 企业普遍反映学生上岗适应快, 适应能力强, 劳动纪律好。
教学改革是不断摸索和认证的过程。我们在实施职业任务驱动教学评价时也遇到一些问题, 如学生关键能力的考察和评价如何具体化?在开放式条件下, 学习评价如何防止抄袭现象?在课程层次之上怎样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发展进行全面跟踪、反馈及促进?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认识、总结及研究。
参考文献
[1]马越, 王文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评价与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2]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6) .
评价驱动 篇4
Web服务[1]作为一种能够在互联网上被调用的新型软件组件, 给电子商务领域的通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Web服务发现是针对某个特定任务找到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最合适Web服务的过程。通常来说, Web服务发现过程会涉及到三种角色:Web服务提供商, 向服务注册中心注册服务;Web服务注册中心, 存储服务的注册信息;Web服务用户, 根据自己的需求向服务注册中心查询服务。传统的UDDI注册中心在服务发现过程中是基于用户需求和服务的功能属性进行匹配的[2], 然而如果存在多个具有相同功能属性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时, UDDI并不能有效的区分具有相同的功能属性的服务。此外, 服务的分布性、异构、自治和动态变化等特点也对服务的非功能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献[3]指出传统的UDDI注册中心中48%的服务链接并不可用。因此, 服务的非功能属性即服务质量 (QoS, quality of service) 逐渐被用来区分具有相同功能属性的服务, 并为用户选择出最具质量保证的Web服务。QoS通常包括服务的性能、响应时间、可用性、可靠性等一系列非功能属性[4,5]。为了实现基于QoS的服务发现, 文献[3]在传统的UDDI基础上扩展了QoS表述功能以便服务提供商可以在注册服务的时候注册其QoS属性信息。文献[6]提出Web服务的QoS属于动态属性, 需要在UDDI中动态更新。文献[7]提出了一种基于QoS和声誉的服务发现方法, 在该方法中, 用户在请求服务查询的时候需要附加自己的QoS属性需求。
目前在大多数基于QoS的服务发现方法中[5,6], 服务的QoS值通常由服务提供商提供并更新。显然, 此类方法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怎么保证由服务提供商提供的QoS值的真实性, 因为为了吸引感兴趣的服务用户, 服务提供商有可能提供不真实的服务QoS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文献[7, 8]提出了一个Web服务QoS管理中间件 (WSQM) , 用于对注册中心注册服务的QoS实时探测。尽管该服务发现模型不需要服务提供商提供和更新QoS信息, 但是需要一直与服务软件通信来计算相应的QoS属性值, 这无疑会导致服务本身的QoS降低。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评价驱动的可信Web服务检测方法。通过学习用户对服务的反馈, 我们汇聚一段时间内多个用户对服务的QoS评分并以此作为该服务的声誉。一旦某个服务的声誉值较低时, 该服务的QoS属性测量就会被触发, 服务提供商的QoS更新就会被QoS探测代理所接管。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模型, 我们假设用户对各个服务的评分都是公平的。本文的贡献如下:
(1) 首先我们扩展了传统的UDDI中的数据结构tModel使其既能够包含服务的QoS属性信息又能够支持用户对QoS属性的需求。此外, 针对满足用户功能属性以及非功能属性的候选服务, 我们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服务声誉评估方法来区分它们。
(2) 假设Web服务用户通过评分的方法作为用户的反馈, 为了接受用户的请求和反馈, 以及计算候选服务的QoS分数, 我们设计了一个服务发现代理作为扩展UDDI和服务用户之间的中间件。一旦某个服务被检测出“差”的声誉值, 那么中间件中的QoS测量代理组件就会启动该服务的QoS探测和更新。
2 基于用户评价驱动的服务发现
如图1所示, 基于用户评价驱动的服务发现模型包括一个服务发现代理、一个QoS测量代理以及一个扩展的含有QoS属性表述的UDDI注册中心。在服务发现过程中, 服务发现代理作为服务用户和UDDI之间的中间件帮助用户找到既满足用户功能属性又满足用户非功能属性的服务。服务发现代理主要包括两个重要功能模块:排序模块和评分模块。排序模块主要负责计算从UDDI返回的各个候选服务QoS分数, 然后根据QoS分数对候选服务进行排序。QoS分数的计算将会在2.1中详细讨论。评分模块主要是用来收集用户对各个服务的评分, 并计算每个服务的声誉值。QoS测量代理主要负责对声誉值较差的候选服务进行实时测量, 并将测量结果提交给服务发现代理。声誉数据库则是用来存储用户对服务的评价以及服务的声誉值。
2. 1 服务注册与发现
当服务提供商向UDDI注册服务时, 他不但需要提供服务的功能方面的信息而且还要服务的QoS属性信息, 比如该相应时间、可用性、吞吐量等。图2为一个图书提供商注册图书销售服务时向UDDI提供的QoS信息, 这些信息包含在UDDI的数据结构tModel里。其中, 一个QoS度量由QoS属性名和相应的属性值构成, 并由一个keyedReference标签所标示。如图所示, 改图书销售服务承诺20ms的平均相应时间、98.5%的可用性和每秒最高400个处理的吞吐量。此外服务提供商每T分钟自动更新其所属服务的QoS属性信息, 除非UDDI禁止服务提供商更新。
通常, Web服务用户对服务有其特殊的功能和QoS需求, 比如相应时间不高于20毫秒、可用性不低于98% 等等。在服务发现过程中, 用户通过服务查询请求GUI明确其需求项, 包括:服务发现代理返回的最大候选服务数量M、用户能接受的服务QoS属性值、用于计算QoS分数的各属性权重值。当服务发现代理收到来自用户的需求项后, 它会根据这些需求为用户查询UDDI, 并计算从UDDI返回的每个候选服务的QoS分数, 接着依照QoS分数的对这些候选服务进行排序, 最后返回QoS分数最高的M个服务给用户。如果从UDDI返回的候选服务个数小于M个, 服务发现代理会返回满足用户需求的全部候选服务。QoS属性的单位和大小各不相同, 而且某些QoS属性值越低代表性能越好, 比如, 在其他属性相同的情况下, 一个20毫秒的响应时间的服务比另一个50毫秒的响应时间的服务性能要好。因此, 我们在进行候选服务QoS分数计算时需要对各个QoS属性进行归一化。候选服务QoS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为了简化计算, 不失一般性, 我们选取服务响应时间、可用性以及吞吐量作为本文的QoS属性) :
其中ti和分别代表第i个候选服务的QoS分数、响应时间、可用性和吞吐量, 和分别代表所有候选服务中的最小响应时间、最大可用性和最大吞吐量。αβ和γ为用户定义的属性权重值。最后, 当用户使用完候选服务后通过服务发现代理给出响应评分。
2. 2 服务评分与测量
当服务发现代理收到用户对某个服务的反馈评分后, 它会计算该服务的声誉值并在声誉数据库中做响应的更新。为了简化计算, 我们假设用户反馈评分都是公平正义的。当使用完某个服务后, Web服务用户用户只需要给出一个介于0 ~3之间的评分值来标示他对该服务QoS的满意程度。用户评分值被划分成三个等级:“好”, “中”和“差”。当评分值低于1时为“差”;当评分值介于1 -2之间为“中”;当评分值高于2时为“好”。服务发现代理基于最近的n个评分值计算服务声誉值,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代表该服务的最近的n个评分, fi代表第i个评分值。
相应的, 根据公式 (3) 服务的声誉值也是介于0 ~3之间, 因此也能被划分成三个等级:“好”, “中”, “差”。在计算出每个服务的声誉值后, 服务代理就能获得每个服务的声誉等级。声誉数据库是一个本地数据库, 存储的信息包括服务ID, 用户ID, 评分值, 声誉值以及时间戳。服务ID为UDDI注册中心中的服务键值, 用户ID为用户的IP地址, 时间戳用来判定用户的评分是否为最新的。此外, 对于某一特定用户, 只有该用户对某一特定付的最新评分才被记录, 同时该服务的最新n个评分被存储到声誉数据库中。
对于声誉值为“差”的Web服务, 我们的处理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该服务的QoS只是暂时被影响, 另一种是服务提供商提供了虚假的QoS数据。图3给处理基于用户评价驱动的服务发现机制。一旦某个服务被认为是“差”的声誉, 服务发现代理就会通知UDDI该服务的QoS并不符合其承诺的QoS属性值, 之后UDDI就会在一段时间内禁止该服务的服务提供商更新其QoS属性值。与此同时, 服务发现代理通知QoS测量代理周期性的测量该服务的QoS属性信息, 并在UDDI中做响应更新。那么在下一个用户服务发现过程中, 服务发现代理就能够利用测量的QoS值来计算该服务的QoS分数。测量的QoS值会在2jT, j{0, 1, 2, N} 分钟内更新, 其中N为正整数的经验值。也就是说服QoS测试代理会在时间T, 2T, 4T, ……, 2NT分钟测量以及更新。在这段时间内, 如果该服务的声誉值从“差”变到“中”或者“好”, 测量代理就会立即停止测量和监控该服务, 服务提供商开始恢复对QoS的更新。然而, 如果该服务的声誉值在2NT时间内没有变到“中”或者“好”,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该服务的QoS属性信息在注册时就是不真实的, 并且将它从UDDI和声誉数据库中删除。
3 性能评估与分析
为了评估我们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我们的实验主要集中在服务的QoS测量与声誉更新上面。首先使用java工具eclipse构建生成50个服务, 它们具有相同的旅馆预订的功能。接着, 我们通过随机函数random (n, m) 生成介于n和m之间的QoS属性值。例如, 响应时间介于10 -50, 可用性介于0.5 ~1以及吞吐量介于300 ~500。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响应时间被认为是对用户最重要的的因素, 我们设置QoS属性权重分别为0.6, 0.2, 0.2。表1给出了返回给用户的QoS分数前十的候选服务, 用户的需求为响应时间少于30ms, 可用性高于90%以及吞吐量高于400。
设n =5, 即我们选择最近的5个评分值来计算每个候选服务声誉值, 服务提供商每10分钟更新他们所属服务的QoS属性信息, 而QoS测试代理分别在10, 20, 40……640分钟的时间点更新QoS属性。此外我们一共发出40次相同的请求给服务发现代理。图4给出了随着时间的变化, 最终返回给用户服务的数量统计图。可以看出, 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 返回给用户的服务为10个, 当第17次请求的时候, 返回给用户的服务却只有7个了,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服务id为6, 8, 9的三个服务的“差”声誉值被检测到, 使得QoS测试代理开始测试三个服务的QoS属性值, 事实上, 经过测试, 这三个服务的QoS性能已经很差了, 不能满足请求时的用户的QoS需求。一段时间以后, 探测得到服务9的QoS属性值有所提升, 重新得到用户使用, 也得到了新的评价。服务9的声誉值由“差”, 变成了“中”, 而其它两个服务的声誉值并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当第25次请求时, 返回给用户的服务又增加了, 变成了8个。
在以上过程中, 服务的声誉值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我们可以发现, 服务6和服务8的声誉值有一段时间并没有什么变化时因为它们的QoS性能没有满足我们设定的用户QoS需求, 不能被用户使用, 也就得不到新的用户评分值, 所以它们的声誉值不变化。而服务9的QoS属性变好后能够被用户使用并得到新的评分值, 因此服务9的声誉值在慢慢变好。
4 结束语
QoS性能近年来开始被用于衡量具有相同功能属性的服务的性能好坏, 以供用户选择更好的服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评价驱动的Web服务发现方法。通过扩展目前的UDDI的数据结构tModel来支持QoS属性信息, 候选服务就能够基于这些QoS属性信息进行排序。此外, 我们设计了一个服务发现代理来计算QoS分数以及从用户接受评分反馈。
然而, 未来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将主要集中在当测试的服务数量变的巨大时, 如何动态管理和调整我们方法中的开销代价和有效性。
摘要:随着Web服务技术的快速发展, 如何请求和选择可信服务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即可信服务发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用户评价的Web服务发现方法.通过计算当前一段时间内多个用户对Web服务的反馈值, 来判断Web服务所声明QoS的真实性, 从而选择出更具可信度的Web服务。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Web服务发现,服务质量,评价,声誉
参考文献
[1]A.Walsh, 2002.UDDI, Soap, and WSDL:the web services specification reference book.Prentice Hall Professional Technical Reference[M].
[2]L.Clement, A.Hately, C.von Riegen and T.Rogers, 2004.UDDI Version 3.0.2.UDD Spec Technical Committee Draft[J].
[3]A.Blum, 2004.UDDI as an Extended Web Services Registry:Versioning, quality of service, and more.White paper[J].
[4]S.Ran, 2003.A model for web services discovery with QoS.ACM SIGEcom Exchanges[J].
[5]D.Gouscos, M.Kalikakis and P.Georgiadis, 2003.An approach to modeling web service QoS and provision prices.Web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Workshops[C].
[6]E.Maximilien and M.Singh, 2005.Self-adjusting trust and selection for Web services[J].
[7]E.Al-Masri and Q.Mahmoud, 2007.A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discovery of web services across heterogeneous registries.Consum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C].
[8]E.Al-Masri and Q.Mahmoud, 2007.QoS-based discovery and ranking of web services.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Conference[C].
[9]Z.Xu, P.Martin, W.Powley and F.Zulkernine, 2007.Reputation-enhanced qos-based web service discovery.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Web services, pp.249-256[J].
[10]S.Majithia, A.Ali, O.Rana and D.Walker, 2005.Reputation-based semantic service discovery.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s in Enabling Technologies, pp.297-302[J].
[11]E.Maximilien and M.Singh, 2003.Reputation and endorsement for web services.ACM SIGEcom Exchanges[C].
评价驱动 篇5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评价策略,小组评价,组员自评,组员互评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材、教法、学法、情境等媒介开展的多边互动活动, 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施, 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程度。课堂教学评价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现教师教学理念和价值判断的教学活动 (包括师生和生生交际、互动、生成等因素) 。教学活动以英语知识学习、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 好的教学活动可以对教师和学生产生极大的反拨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版) 》指出:“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要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 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教育部2012) ”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是否客观、科学、公正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课堂教学评价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教师获取反馈信息, 并进行反思, 从而不断改进英语课堂教学;另一方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 培养兴趣, 建立自信。此外, 一旦评价有失公允, 学生可能会对这一评价体系甚至对英语课堂产生抵触情绪, 从而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
在传统英语课堂中, 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 教学往往从头到尾“满堂灌”, 缺少评价环节。由于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 因此, 即便增添了评价环节, 评价的对象也主要是教学任务的进展度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这种以成绩评优差的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参与程度的关注。中学生对母语策略最为偏爱, 其次是形式操练策略, 他们最不喜欢功能操练 (王云2011) 。因此, 教学评价要从单一的教师主体转变为多元的师生共同主体, 健全评价体系, 既要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
在“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中, 一切都是围绕任务来设计的, 学生不是单纯记忆或机械操练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而是在教师设计的完成真实任务的情境中, 在任务的驱动下, 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程晓堂、郑敏2002) 。教学任务通常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小组成员在任务中担任各自不同的角色, 不断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生在小组中, 围绕任务的话题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发表见解、相互帮助、操练语言等语言实践活动, 共同高效地完成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扩大了课堂的容量,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任务活动。这种语言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沟通和协助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好解决了我国普遍存在的班额大、学生多而导致的英语课堂教学很难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
因此, 在“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中, 采用以小组或组员为评价主体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小组评价、组员自评、组员互评等) 能够合理、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这种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之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和以个人成绩为标准的评价机制, 有利于学生从评价的对象和被动接受评价者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评价者, 积极投入学习活动, 成为学习的主人, 独立、主动地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张梦2010) 。通过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如, 通过对学生课堂行为、活动表现、参与程度、课堂反应等方面的评价,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积极的态度、情感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情况。笔者通常在每堂课临下课2~3 分钟前对本堂课进行评价, 或者每周、每月、每学期定期进行评价反馈, 反思任务活动的有效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等。
一、小组自评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 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小组成员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总目标达成为标准, 以小组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 促进组内成员的互助和合作, 培养组内成员的团队精神。每堂课都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小组进行自评, 主要由各组组长负责。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小组自评表 (如表1) 进行自我评价。评价量化表从积极参与、完成任务、知识掌握、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小组合作等方面对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并在备注部分写出表现突出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让每个组员都了解本组的长处和不足。
小组自评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任务活动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学会了合作、互帮互助、享受过程、达成目标,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集体观念。
二、组员自评
在教学任务圆满结束之后, 各小组 (全体成员或代表) 展示其任务成果。由于评价以小组团体表现或成绩为依据, 小组评价结果缺少对组员个人贡献或发展情况的记录, 导致组员的个性和学习能力差异难以表现出来, 如此一来, 即便组员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大相径庭, 教师也无法从小组评价结果中发现个体存在的问题。因此, 为了全面了解个体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也要让每位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表现情况做出一定的自我评价, 成为真正的评价主体, 让每位组员都得到个性化发展机会, 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小组成员根据组员自评表 (如表2) 的量化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评价量化表从是否积极参与任务活动、是否取得进步、是否掌握语言项目、是否积极和同伴分享信息、是否团结协作、是否积极用英语来进行表达思想、是否认真聆听他人发言、是否帮助其他成员纠正错误、是否给小组或组员提供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合评价, 并在备注部分写出对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是否满意、表现突出的方面、需要改进的方面, 让每个组员都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组员自评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调整学习策略、调控学习过程、反思自我表现、提升综合语用能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三、组员互评
小组成员除了自评以外, 还要对其他组员进行评价 (如表3) 。各小组根据组员互评表评选出每周、每月、每学期或每学年的组内最佳组员, 并推荐其参评班级最佳组员, 让小组成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使其再接再厉、突破自我。
通过组员互评环节, 各组成员都客观公正地对其他组员进行了评价, 提高了每位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会并乐于评价自己和他人。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又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使其理性地认识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情况, 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
在“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中, 除了小组评价、组员自评和组员互评, 还可以引入学生任务评价表、教师评价档案袋等形成性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学或师生进行评价。此外, 教师在命制考试题时应减少记忆性知识的题目, 而应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 以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与技能, 发展思维能力。教无定法, 评无定则, 教师可以采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 教师也要避免两种极端评价的倾向:评价标准过于繁琐, 对细节问题考虑过度, 导致“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出现整体评价偏差;评价标准过于笼统, 只强调整体评价, 而忽视学生个体发展。
总之, “任务驱动”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确立了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主体, 有助于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 从而真正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英语课堂教学逐渐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全面发展学生能力, 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教学模式, 从而保证每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程晓堂, 郑敏.2002.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云.2011.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和分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1) .
评价驱动 篇6
关键词:课堂评价,任务驱动式教学
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地位越来越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迫切的要求我们全面分析计算机学科自身特点,建立客观、科学、完整的计算机课堂评价体系,分析诊断教师授课情况,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1 课堂评价概念分类
1)课堂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堂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它包含判断课程系统的效果以及达到预期效果所设定的过程,即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2)课堂评价的类型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广义的课程评价包含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客体。主体可以是老师评价,学生评价,学校等教育者或社会人员评价等。而评价的客体包含对课程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对课程评价的评价等。
根据评价手段的不同,可把评价分为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所谓量性评价, 就是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评价某一对象的成效。而质性评价强调对现象的深入了解,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开发、规划与实施。
2 任务驱动式计算机教学
近年来,计算机学科教学越来越多的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将知识点划分到若干个案例、实验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简单而有效的掌握了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同时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技能,即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任务驱动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点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调动了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也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刻苦钻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同时通过讨论、推断、归纳和总结,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协作学习,培养了团队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有效的帮助教师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力,构建了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任务驱动模式计算机教学课堂评价设计
任务驱动式计算机教学实施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即任务布置,完成任务,协作学习(小组协作,教师与学生协作),分析反馈阶段。该文主要就任务驱动式教学进行评价设计,根据课程评价设计表,检验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任务完成的步骤过程,检验学习效果。
课堂评价设计时主要采用以下几个原则:
1)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也就是评价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过程,教学态度,教学材料与教学手段等因素。目标评价,即评价授课对像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过程与目标两者缺一不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成功的课程过程设计,否则学生学无目标,练无章法,容易走弯路。反之,完美的课程教学设计,没有目标评价来检验其效果,也只是纸上谈兵。
2)师生共同分析评价。老师和学生既都是评价的主体,同时也都是评价的客体,师生共评,师生互评才能真正实现新课堂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课堂评价中,找到自身的缺点、弥补教学的不足,努力钻研新教法,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水平、教学能力。课堂评价,既是促进学生的“学”,也是促进教师的“教”,师生共同评价,才能促进共同发展,师生才能共同分享任务完成的快乐,感受学习计算机的乐趣。
3)围绕任务设计,评价学习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课前的任务设计,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以及覆盖的相关知识点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的成败。由于教材采用主题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每个主题的内容已经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操作任务中,因此我们在评价课堂时首先应评价布置任务的好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任务可分为基本任务和高级任务,基本任务为每人完成,成绩优秀的同学同时完成高级任务。
4)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相结合。既强调学生知识量化后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对学生知识质的改变进行分析与把握。首先追求知识掌握的客观化、即评价学生对量化、具体化后知识的掌握情况,用具体的数据客观直接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同时也抓住质性评价的方法,全面、深入、真实再现学生知识建构的改变,学习本质的改变,学生的发展趋势。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学生、教师的发展状况。
5)评价-分析诊断-整改反馈-重新评价四步走。课堂评价采用先评价,后分析诊断,然后整改,继而重新评价四个步骤,直到实现预期目标,达到良好教学目的。根据评价表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协作学习,直至能独立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点。评价反馈是学生学习的导向,评价是学习学习动力的来源之一。
4举例《Excel公式应用》章节设计课堂评价表
由于计算机学科内容众多,该文仅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Excel应用”授课内容为例,设计课堂评价表,来检验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下教师的授课情况和学生学习掌握情况。
评价驱动 篇7
如付诸现实将对创新的成果产出起着重要的支撑,深化科研机构研发项目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
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主要依靠当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具有创新性事物的发展情况,创新驱动的初级阶段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再吸收实现,但原始创新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最终途径。科研机构作为科学技术的源头和基地,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原始创新最主要的阵地,不仅承担着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也对新疆十三五科技发展和创新驱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部门属科研院所是新疆科研机构的主体,覆盖了农业、采矿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业等行业,分散在新疆的14个地州市,涵盖自治区属、地州市属、中央部门属、兵团属的独立科研机构,是新疆创新发展的主要源泉之一。
新疆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现状
1. 投入产出状况
2014年,新疆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区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0.82%降低至8.56%;“十二五”以来的四年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即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年均增长0.78%,占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较“十一五”末提高了4.9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尽管科技活动人员数量总体上有所下降,但R&D人员所占的比重上升较大,科技活动人员的构成正逐步从主要从事成果应用和科学技术服务工作向以R&D活动为主的科技活动过渡,创新正成为科研机构的主要发展方向。
从经费投入来看,2010~2014年新疆科研机构获得的经费总体呈上升趋势,较“十一五”末增长了9.21%,年均增长速度达2.23%,其中R&D经费内部支出年均增长速度为6.33%。与全国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年均增长6.3%、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2.9%相比,增长速度均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新疆整体研发水平低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背景下,人员和经费的增长速度达不到或超不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结果必然是科研能力差距的不断扩大。
从科研机构的产出来看,2010~2014年科技论文数年均增长1.21%,比“十一五”末上升了4.93%;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06%和19.93%,与“十一五”末相比分别增长了87.79%和106.9%。
2.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4年底,新疆科研机构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1.研发实力和水平差距较大,农业研究机构数量多,工业研究机构仅占极小的一部分;2.从事科技活动、R&D活动的人员整体素质虽然不断提高,但地区之间、院所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3.科技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主要依赖政府拨款的增加;科技论文总量逐年增加,专利意识和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得到提升;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央部门属研发机构,且超过半数都集中在乌鲁木齐市,地域分布不平衡。
新疆县级以上政府属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与方法
1. 评价指标选取
根据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研究型,指主要从事基础性研究及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第二类是技术开发型,具有研究开发优势或具备产业开发实力,为企业或市场提供技术服务的技术开发机构;第三类是公益服务型,包括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政府部门服务的咨询服务机构和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咨询服务机构。综合三类科研机构的特点,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定为创新潜在能力、研发投入能力、研发活动能力、成果产出能力和转化扩撒能力,相应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及其权重组成如下。
2. 评价方法
根据本文中的数据特点,作者认为采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结合专家打分赋权法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科研机构对新疆创新潜力影响的评价。
(1)设置权重。比较常用的设置权重的方法有客观赋权法,即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半主观赋权法,即TOPSIS法、灰色分析等;主观赋权法,即专家主观打分法、德尔菲法等。本文主要采用主观赋权法中的专家打分进行赋权,赋权结果如表1所示。
(2)指标选取:本文将选取2010年至2014年从新疆统计局获取的新疆科技统计数据为样本,特采用步长为3的时间平滑法对科技机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具体方法为:用2008~2010年的年均值作为2010年的原值,用2009~2011年的年均值作为2011年的原值,依此类推。
(3)评价过程。由于指标数据在选取过程中已经做了时间平滑,基本消除了原始数据的量纲,接着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转化成人均值或相对数,再进行加权加总即可得出评价结果。
3.评价结果
以2014年新疆科研机构数据进行计算,运用线性加权法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得到新疆科研机构创新潜力的综合评价分值,如下表3所示。
表2显示出,新疆科研机构综合评价指数自2010年开始逐年提高,其中,研发创新投入和研发活动能力指数在各指数中得分最高,分别为36.58和42.85,远高于其他创新要素的能力指数。成果产出能力指数在2010年至2014年期间极其不稳定,2011年为141.26,2010年和2012年分别为-7.66和-3.67,表现出了成果产出的不稳定性。创新潜在能力指数5年的平均值低于其他4个创新能力指数,说明新疆科研机构的创新潜力相对较弱,创新投入和研发活动的逐年增加要切实对创新潜力的提升提供前提和保障,才能体现出科技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厚积薄发的滞后效应。
几点建议
新疆科研机构的综合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新疆目前政府管理的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和潜力,但由于本文只对新疆本地进行了纵向的评价研究,缺乏对其他省市横向对比分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结合第一部分中对新疆科研院所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与全国的对比情况以弥补此问题。并根据评价结果和综合描述情况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政产学研结合度,形成良性循环
新疆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创新活动能力指数总体上保持缓慢上升趋势,研发活动能力指数是科研机构反映研发活动承担水平和研发活动进展与完成水平的指标。该指标2010至2014年五年综合评价指标上升了1.41。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能力指数与成果产出能力指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2011年新疆农林牧渔业较上年增加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数较多(增加了73个)影响成果产出能力当年增长较快外,其他年份的成果产出相对较低。转化扩散能力指数与研发活动能力指数相比也相对较低。企业是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能力应与企业的创新产出结合起来,将科研成果更多的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成为新疆创新驱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2.加强科研院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提高创新潜力
新疆科研机构的创新潜在能力指数在几个指数中相对较低,且呈现不稳定性。人才是科研院所持续发展的内因,新疆人才结构中精尖人才较少,大多集中在少数中央直属的科研院所中,地方属的科研院所尽管数量较多,但人员的整体水平弱于中央数的科研院所。以中科院属生地所为例,2014年,该研究院博士毕业的人员占本单位科技活动人员的41.53%,具有硕士学历的人员占19.41%,博士和硕士合计占60.94%。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地方属科研机构的人员构成中一个博士毕业人员都没有,部分地州科研院所甚至没有一个硕士毕业生。人才分布的不均衡,人才引进及培养人才的机制不完善,与之配套的政策体系还未完全建立,人才将成为影响新疆科研机构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成果产出和转化扩散能力
评价驱动 篇8
关键词:多指标综合评价,差异驱动赋权法,并行计算
0 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 存在着大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1]。近年来,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多指标综合评价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及一些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 综合评价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值得指出的是, 对于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 无论采取什么分析方法, 大多需要事先确定各属性的权重[2]。如何确定权重系数, 是综合评价问题中的重要且困难的问题。目前,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的研究中, 随着多指标综合评价应用的需求, 如何从大量原始数据中更快速地得到权值以便更为准确地加以评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差异驱动客观赋权法来确定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以该模型并行化为研究的出发点, 探索如何从大量观测数据中快速地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以期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权值的确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1 差异驱动赋权法建模过程
差异驱动赋权法[3]已成功地应用于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和排序,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评价结果, 由于赋权客观, 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按照差异驱动法原理,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 即使某个评价指标非常重要, 但在n个被评价对象中, 若它的取值波动非常小, 那么, 无论其取值有多大, 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也是非常小的。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 即不重要的指标的作用, 远大于重要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差异驱动赋权法利用如下思想来确定权系数, 即权重系数应当是各个属性在指标总体中的变异程度和对其他属性影响程度的测度, 赋权的原始信息应当直接来源于客观环境, 可以根据各属性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决定相应属性的权重。
赋权模型建立:
设待评价对象的集合为S={s1, s2, …, sn}, 评价指标集为X={x1, x2, …, xm}, wj为相应评价指标xj的权重系数。设yij (i=1, 2, …, n;j=1, 2, …, m) 为第i个对象中的第j项指标的观测数据。
经规范化处理后得到的规范化矩阵为xij (i=1, 2, …, n;j=1, 2, …, m) , 评价指标xj的平均值为
评价指标xj的方差为
对于给定的j, xij的标准差越大, 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 提供的信息量越多, 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相反, 某个指标的标准差越小, 表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小, 提供的信息量越少, 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小, 其权重也应越小。基于“差异驱动”原理, 为突出各评价指标的局部差异, 取
对于多目标综合评价, 不能忽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能力, 为此, 引入另一个权值θj, 并按下式将两者合成为一个综合权值
2 差异驱动赋权法并行实现
2.1 根据建模过程确定并行区间
根据差异驱动赋权法的建模过程, 对其计算机算法进行并行化设计。在这里, 使用C语言结合MPI并行库函数进行编程实现[4], 程序的操作对象是原始数据构成的二维矩阵, 由于均方差的获取均是对矩阵按照公式进行的重复计算, 最后将计算结果发送给0进程, 通讯量小, 因此采用并行实现易于提高效率。
2.2 算法设计
(1) 将待评价的二维矩阵Xij存储在data.txt记事本中, 0号进程从该文件中读取数据, 并将数据广播给各个进程。此部分核心代码如下:
(2) 负载分配和并行求解。负载分配就是尽可能保证每个节点负载均匀。从赋权法建模过程来看, 待评价二维矩阵每一列之间数据无任何交叉, 所以采用按列分配负载, 假设该算法中有num_proc台处理器, k列, 如果实际矩阵的列数小于或等于节点机数, 则将矩阵的每一列划分给每个节点, 如果实际矩阵的列数大于节点机数, 则按k%num_proc划分给每个节点机。采用主从模式来进行并行求解, 每个进程只计算矩阵预算的一部分。调用MPI_Send、MPI_Recv进行消息通讯, 各个进程并行计算出对于各个指标的均方差值。此部分核心代码如下:
(3) 将各个进程运算的结果返回给0号进程, 0号进程计算出权值。此部分核心代码如下: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对所提出的差异驱动赋权法的并行算法有效性进行验证, 本文在实验室PentiumⅢ微机构成的PC-Cluster、Red Hat LINUX9.0OS和MPI并行编程环境下, 对2006年全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5]指标进行了实验。选取的6个指标为:工业增加值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这套指标体系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各个方面的状况。
注:由于数据量大, 这里只给出几个数据以示参考
从评价对象的原始数据表1中可以看出, 产品的销售率都在90%以上, 流动资产的周转次数也相差不多, 这样即使这两个指标很重要, 但是对综合评价来说, 作用则不大, 所以其权值应该相对较小。而其他4项指标各企业单位数据差异较大, 所以此4个指标应该在综合评价中占较大的权重, 而权重按差异程度的不同得到不同的结果。实验数据表2证明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采用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挖掘出对综合评价有价值的信息。而对于大数量评价问题, 采用并行算法有其明显的优势, 对同样的问题, 并行计算可以低投入并且最短时间解决问题。本文采用并行算法对表1数据进行测试, 分别采用1、4、8个节点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得到了较好的加速比和并行效率。
4 结语
基于差异驱动的赋权法主要是利用观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权系数的。它人为干扰少, 不具有主观色彩。本文采用差异驱动赋权的并行算法来确定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指标权值, 经过实验验证了其具有较高的加速比和并行效率, 对于大数据量运算的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 使用本方法可以方便快速地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相信通过本方法, 可以为进行大量数据运算评价权值确定问题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2]马永红, 周荣喜, 李振光.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决策者权重的确定方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7, 34 (2) :177-180.
[3]王应明.运用离差最大化方法进行多指标决策与排序[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998 (7)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