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事故处理

2024-10-18

反事故处理(精选11篇)

反事故处理 篇1

0引言

为了让变电运行人员、调度员、继电保护人员在岗进行仿真培训,提高变电运行人员、调度员事故处理能力,提高继电保护人员设备应用能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商丘供电公司开发研制了商丘电网综合反事故演练仿真系统。该仿真系统实现了电网及变电站联合反事故演练、调度员、变电站运行人员及保护人员联合业务培训、技术比武等多种功能,可为调度员、运行人员和保护人员提供逼真的训练环境,使调度员、运行人员和保护人员了解和掌握各项设备的运行特性及各项设备故障时对供电系统的影响,熟悉各类设备实际的状态信号及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功能,制定合适的运行方式,正确及时指挥、调度及操作;通过反复故障演练,使调度员准确掌握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实现事故预想、潮流分析等,并迅速提高调度员和变电运行人员在各种事故下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应变处理能力,以便在短期内提高运行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仿真系统技术原则

仿真系统本着真实性、一致性、开放性、灵活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进行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a. 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上,或在 Unix 和 Windows 操作系统上 (混合平台),跨平台的 SimpleV1.0 仿真支撑软件的系统,既可以在 Unix 上运行,又可以在 Windows 上运行,具有灵活性、方便性、可靠性。

b. 利用平台提供的 Web 服务技术为商丘电网的联合反事故演练、技术比武提供高效的 Web 服务平台。

c. 通过接口模块从 SCADA 系统的实时数据库获取实时数据作为调度员培训模拟系统(DTS)的工况,包括电网拓扑信息和电压潮流信息,作为初始值,通过仿真系统可以预知单位的变化趋势,实现系统与运行电网的真实性,可以培训人员在电网不同运行方式下的事故处理能力。

d. 仿真系统保护装置与实际电网一样,采样本装置的电流互感器(TA)、电压互感器(TV)电流电压,按照保护原理计算,与自己的物理量定值和时间定值比较,实现保护装置功能,能自动适应保护装置间相配合的特性,包括定值配合和时序配合,能够真实地再现二次系统的行为特性。

e. 仿真平台的组态工具支持维护人员系统组态、维护和升级,可以在此平台上按照自身需求开发仿真系统。并且可以方便地实现一次接线、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修改和更换,仿真系统可以同步于现场变化,能够适应现代电网的迅速发展。

2系统硬件构成

仿真系统采用联网模式和单机模式。硬件配置具体为:教练员台为 DELL 工作站(处理器为酷睿TM 2 双核处理器 E6850,芯片组为英特尔® X38 Express, 内存类型为2GB DDR2 800,硬盘驱动器为160G SATA 3.0Gb/s 10 000 rpm,显卡为ATI FireGL V5600(512 MB),显示器为21英寸,光驱为SATA 16 倍速 DVD+/-RW),2台;学员台为 DELL 工作站(处理器为酷睿TM 2 双核处理器 E45000rpm,芯片组为英特尔® X35 Express,内存类型为1 GB DDR2 800,硬盘驱动器为160 G SATA 3.0Gb/s 7 200 rpm,显卡为Radeon HD 3850 PCI - eX16 256MB DVI - I,显示器为21英寸),5台;Unix or Windows服务器为HP(处理器为英特尔® 至强® E5450 四核处理器,芯片组为英特尔®5100芯片组,内存类型为4GB DDR2 800 ecc,硬盘驱动器为146.8 G/15 000转/SAS/热插拔*2,显卡集成,显示器为17英寸,光驱为16 倍速 DVD - ROM 光驱)。

系统硬件结构图如图1所示。

3系统软件构成

仿真系统主要由操作系统、仿真支撑软件、EMS 系统仿真软件、教练员台软件、电网模型软件、自动界面组态软件(保护屏、测控屏、综合自动化、就地、三维场景)、图形建模工具软件、绘图工具软件、SCADA 仿真软件构成,如图2所示。

4突出的技术特点

对商丘电网内变电站和电厂仿真到与调度相关操作和主要自动装置及保护装置动作一致的程度。在仿真范围内对潮流和调度工作有影响的系统进行全范围仿真, 对上级电网的进出线作为与外部系统相联的边界条件考虑, 以外网形式进行仿真; 对下级电网的出线以等效负荷形式考虑。实现电网及变电站联合反事故演练,调度员、变电站运行人员及保护人员联合业务培训、技术比武等多种功能。仿真范围包括一次系统、二次系统、站用直流系统和站用交流系统。

仿真系统可以实现商丘电网1个500 kV 变电站的含三维场景的详细仿真、2个220 kV变电站的含三维场景的详细仿真、4个220 kV 变电站的详细仿真(不含三维场景)、2个110 kV 变电站的含三维场景的详细仿真,其余为 DTS 型仿真站。

本系统已实现模块化,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组建不同的系统。

DTS 系统:支撑系统、电网一、二次模型、负荷与发电机模型、就地、EMS 系统、RT 接口系统、建模工具等。

变电运行系统:支撑系统、电网一、二次模型、保护屏、测控屏、交直流、3D、综合自动化、集控中心系统、五防与开票等。

保护培训:支撑系统、电网一、二次模型、保护屏、定值计算、虚拟测试仪等。

4.1 仿真支撑软件

4.1.1 支撑系统

仿真支撑软件是一个完整的、支撑实时仿真软件开发、调试和执行的软件工具。它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源程序生成系统、仿真程序编译系统、连接装入系统、实时调试系统、实时执行系统、实时控制系统和I/O执行程序等部分组成。 支撑系统完全与模型无关,能够支持各种大型仿真系统的开发[1]。

4.1.2 教练员台

仿真机的培训功能是通过教练员台实现的。人机界面要求形象和具有更多层次多重并发功能, 扩大教练员操作和思考的视野,提高仿真机功能水平,充分利用和发挥培训能力。教练员台把对学员的培训建立在最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之上,是拥有功能丰富、控制灵活、操作方便、评价科学、图文并茂等一系列特点的理想仿真培训控制界面工具。功能包括[2]:运行/冻结;仿真机状态抽点快存;初始状态点的选择;故障控制;就地操作功能;外部参数;操作记录,包括教员操作、学员操作、巡视、安全工器具使用、汇报等;监视变量;教案管理,自动评分。

4.1.3 系统组态工具

a. 一次系统建模工具。建模工具是电网模型的可视化建立工具,用户可以绘出仿真范围内各个变电站的母线及其连接方式,选择设备类型,并输入相应的系统参数。工具软件以母线为节点,母联与旁路、变压器、联络线等为支路,生成静态网络拓扑结构,自动定义变量,并存入数据库中。作为动态拓扑分析、潮流计算、故障分析的基础[3]。并形成远动图、就地画面等。

b. 二次系统组态。在系统图上拖动代表各种保护的图元,放置于保护安装点;或在保护配置表中直接添加保护,设置好被保护的设备,则系统自动生成保护程序,并设置好出入口参数[4]。

c. 自动组屏工具。根据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配置,系统自动生成保护屏、所用电屏、测控屏、开关柜等。

d. 综合自动化、监控中心画面自动生成工具。根据一次系统和二次配置自动生成综自系统画面。

4.2 模型软件及应用软件

4.2.1 电网模型软件

电网模型用数学物理方程建立电网变电站的所有一次设备和二次系统模型,全部采用动态数字模拟,其原理和物理参数按实际资料仿真,静态动态特性与实际系统相同,其故障和现象与实际一致,其逻辑关系与实际相同。能对各种不同的故障进行动态模拟,给出动态过程中的电压、各子网频率、线路潮流、短路电流等模拟结果。同时还能计算各保护的启动值,如各相/序电流、电压、阻抗等,实现继电保护的定值比较[5]。

a. 动态频率模型。根据各孤立系统有功出力和负荷的大小,计算各孤立系统各时刻的加速功率的大小,并根据调速特性、负荷特性的数学模型来确定各孤立系统的频率,模拟故障或操作后各解列岛的频率变化过程[6]。

b. 外网模拟。由于地调和省调不同,对网络频率和联络线功率没有调节手段,所以外网仿真主要有3个目的:模拟外网容量特性,提供控制联络线功率手段,模拟外网的频率特性并提供调节方法,能够实现外网正序和零序网络等值。采用辐射独立电源法(REI)[7]和多端口网络诺顿等值[8]。考虑到外网结构和系统参数资料不足等因素,一般取部分潮流断面,反求等效参数。通过调节内、外部电网的发电和负荷来调节联络线上的潮流,实现上级电网管理部门对联络线计划的控制模拟。下级电网做负荷等效。

c. 负荷模型。考虑负荷的频率和电压复合特性[9]。

4.2.2 电网二次系统模型

保护装置与实际电网一样,采样本装置的TV、TA电流电压,按照保护原理计算,与自己的物理量定值和时间定值比较,实现保护装置功能,能自动适应保护装置间相配合的特性,包括定值配合和时序配合[10,16]。

真实再现了保护的原理和内部逻辑以及外部操作特性,可以作为保护人员的培训工具,包括现场操作培训,电量和时间定值的整定及验证,控制字整定等。

4.2.3 保护定值计算软件

系统内嵌一个完整的保护定值计算程序[11],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行方式和配置计算保护的电量定值、时间定值、保护控制值、压板的投退等,作为系统工况的初始值,运行人员可以根据保护定值通知单,在保护屏中修改。

4.2.4 保护屏

在计算机中再现保护屏形态,按保护原理开发的保护模块,与真实的保护一致,不仅增强了现场感,而且可以与现场一样全面实现保护液晶屏及其操作小键盘的全部功能,可以进行保护定值的整定、时间整定、控制字整定、定值换区,含故障量的真实故障报告的显示打印,压板、开关操作,信号复归等。

4.2.5 三维场景

采用三维动画技术,真实再现变电站工作场景,让培训人员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实现:全部就地操作功能;故障、设备异常与缺陷设置;挂牌及围栏,安全工器具使用;气候条件设置;巡视操作、记录与汇报。

有如下应用:

a. 熟悉现场设备环境;

b. 增强仿真系统的真实感;

c. 进行设备巡视的训练,如各类设备的巡视点、正确的巡视路线等;

d. 通过机构箱等设备中的可操作按钮实现仿真操作票与现场操作票的统一,现场操作票中的各项均能在仿真系统实现;

e. 体现现场操作中的三核对原则。

4.2.6 就地

仿真那些系统必要的、在远动系统中未能包括的变电站就地操作,主要为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设置变量。

4.2.7 远动终端单元(RTU)仿真软件

仿真 RTU 通信功能(采用TCP/IP协议)、遥控返校功能、保护定值管理功能,其管理的对象为变电站一、二次模型。模拟仿真遥视:如变压器着火、互感器冒烟、开关爆炸等。

4.2.8 综自站

仿真综自主站的全部功能、操作特性。

4.2.9 变电站集控中心

可以实现变电站集控中心监控功能、操作特性。

4.2.10 SCADA 仿真

SCADA 仿真可以模拟四遥功能,可采集由数据采集仿真子系统发送过来的遥测、遥信等数据,完成各项常规的 SCADA 实时应用功能。

仿真的 SCADA 功能主要包括:事件和告警服务;拓扑着色;遥调、遥控操作;数据采集、处理、更新;人机界面;派生数据计算、数据统计;趋势曲线[6]。

4.2.11 与 SCADA 系统接口

通过接口模块从 SCADA 系统的实时数据库获取实时数据作为 DTS 的工况,包括电网拓扑信息和电压潮流信息,以此作为初始值,通过仿真系统,可以预知电网的变化趋势[7]。

5主要功能

5.1 正常操作运行仿真

5.1.1 正常操作仿真

按照调度下达的操作任务,填写操作票,完成变压器操作、断路器操作、隔离开关操作、压板操作、保护投停、电压互感器的切换,电容器的投停等各种操作实现系统运行、热备用、冷备用、检修方式间的相互切换。

5.1.2 运行方式仿真

当运行方式发生变化时,如环网运行方式变为单网运行方式时系统潮流变化是否满足设备运行要求,可以分析各种运行方式下的负荷分配,制定出合理安全的系统运行方式,研究电网特殊运行方式下的动态和静态稳定。

5.2 故障演习仿真

5.2.1 故障设置

教练员可以根据故障类型进行题目选择,设置故障。

断路器故障:拒动、误动、偷跳、爆炸、压力低闭锁。

隔离开关故障: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电合接地隔离开关。

变压器故障:包括相间短路、接地短路、匝间短路、变压器过负荷、变压器油温过高。

母线故障:母线短路、母线接地、瓷瓶断裂。

线路故障:近区短路、接地、断线等。

继电保护故障:装置失去电源、压板漏投、误投、定值错误、接线错误、极性错误等。

此外,还有电容器故障以及直流故障等。

5.2.2 事故处理

通过各种故障现象,迅速分析判断事故,通过3D动画巡视设备,作出正确的操作处理。

5.2.3 事故评估

教练员可根据设定的操作任务或故障,对学员在系统上进行的操作或处理,给予提示和讲评。

5.3 操作票生成与培训系统

可对线路、主变压器、母线、电容器等设备开票培训;可对学员的操作以操作票的形式进行记录,并与典型操作票进行核对。

5.4 保护定值验证、保护设备操作

继电保护人员利用DTS进行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及整定值的校核和研究[8]。

5.5 系统维护功能

系统可根据变电站的主接线方式(如:双母接线方式、双母接线带旁母接线方式)和正常运行方式的差异及实际变电站的工作情况进行选择和修改,可对故障类型进行增加或修改,还可更改线路名称和隔离开关、断路器号,使其更加接近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

6结论

商丘电网综合反事故演练仿真系统投运后,作为调度员、变电站运行人员、继电保护人员培训、考试、升岗、竞赛的平台,提高了培训效率,缩短了培训周期,降低了培训成本,提供了逼真的环境,使调度员、变电站运行人员、继电保护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商丘电网以及电网内一、二次设备,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全面协作,迅速正确判断、处理故障,提高演练人员事故应变能力、综合素质,保证了商丘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

摘要:介绍了商丘电网综合反事故演练仿真系统。该系统采用跨平台仿真支撑系统,由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实时执行与进程调度系统、进程通信与I/O执行系统等部分组成。与传统的实时数据库相比,增加了抽象数据结构的管理能力。电网一次模型采用不对称网络实时故障潮流分析技术,动态计算全网各节点故障电压、各支路故障电流,并用以直接启动保护和自动装置;电网二次模型采用的保护装置与实际电网一样,采样该装置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电流、电压,按照保护原理计算,与自己的物理量定值和时间定值比较,实现保护装置功能;采用图形矢量化保护屏,在计算机中再现保护屏形态,而且可与现场一样实现保护装置各种操作的全部功能。变电站内设备的仿真模块,采用三维动画技术真实再现变电站工作场景,现场操作票中的各项内容均能在仿真系统实现,并具有在线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各种功能。实现了电网及变电站联合反事故演练,调度员、变电站运行人员及保护人员联合业务培训、技术比武等多种功能。

关键词:仿真系统,支撑软件,系统建模,培训,事故处理

反事故处理 篇2

6月29日上午9:10分—9:40我值进行了一次反事故演习,演习题目是:#2炉引风机震动大。本次演习由总经理工作部组织,发电部进行分配和指导工作,生产技术部协助工作。下面简介一下演习过程。

9:10分随着宋总“演习开始”指令的发出,演习进入状态。锅炉巡检人员汇报#2炉引风机震动极大,严重危及设备安全,已经手按事故按钮停#2炉引风机,盘面出现相关设备跳闸报警,参数变化迅速,汇报值长,值长令#2炉按紧急停炉压火处理,#1机按紧急停机处理,通知生产技术部贾主任联系检修人员处理#2炉引风机震动大故障,汇报宋总、发电部温主任。联系检修人员,因#2炉引风机故障不能在较短时间处理完,请示宋总将#1发电机与系统解列,将厂用分支倒由备用电源带,#1发电机与系统解列。

9:25检修人员通知#2炉引风机故障处理完毕,故障原因是引风机挡板脱落所致。请示宋总#2炉扬火启动,当气温、气压达到条件,请示宋总#1机冲转,各过程检查无异常,9:30分#2机定速3000r/min,请示宋总#1发电机与系统并列,将#1机工作电源投入,备用电源退出。9:40分宋总宣布“演习结束”,此次演习结束。

本次演习后,我值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发现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如下:

1.各专业之间缺乏联络沟通,不利于操作的紧凑性。2.汽机专业操作过程及步骤趋于简化,个别有漏项。3.演习中出现只讲不演或演不到位的现象,不利于加深效果。4.个别方面出现慌张、疏漏。

5.新人员较多,业务能力不强,操作中出现忙于应付的现象。6.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不够。7.处理问题时存在惯性思维。

总之,此次演习总体思路清晰,过程流畅,也得到领导的充分肯 定,但是,不足之处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解和不断进行锻炼。我值将以此次反事故演习为契机,针对存在的不足,从日常工作中抓起来,使得本值的事故应变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发电部四值

反事故处理 篇3

【关键词】变电站;运行中控;反事故演练

一、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设备、技术广泛运用,对于新设备性能的掌握和新技术的学习越发显得重要,为更好运用新设备、新技术,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变电站中控管理运作向电网调控一体化模式发展。如今,大运行和大检修管理模式已经逐步实施,变电站、变电所设备及装置发生异常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二、结合实际制定演练的题目

为使演练达到预期效果,根据变电站及其附属设备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演练的题目。现结合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运维运行工区自身工作经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制定题目。

2.1结合运行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演练题目

利用每月值长运行分析例会、每周交接班会和每班班前、班后会,充分考虑运行中控室管辖的变电所内的主接线、设备设施状况、正常运行方式与检修或特殊运行方式的不同,预想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将有可能发生母线故障,小电流系统单项接地或同时接地,变电站主进电源线路失压及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拒动等作为演练题目。

2.2结合事故教训、事故预想制定演练题目

在进行反事故演习前,要充分考虑变电站及其附属设备的运行现状、充分考虑变电站历史上的事故教训和异常现象,设备存在的主要缺陷及薄弱环节,以及日常所作的反事故预想等用于演练题目,以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能力,确保系统和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2.3结合事故快报进行演练题目的制定

将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通报的误操作事故、一般性电网事故、电力设备事故以及运行中控、集控发生的事故,作为演练参考,选择与事故设备相同类型的设备及装置,进行模拟。模拟可能出现的交、直流接地、开关异常、交流失压、集控站电失压、冷却系统故障、逆变电源故障及主变压器事故等作为演练题目。

2.4结合季节性事故及重大或复杂操作制定演练题目

近几年气候变化较大,对电力系统设施、设备造成很大危害。如:易发生设备污闪、雨闪、冰雪灾害等。另外检修工作多,电网运行方式变化相对频繁,倒闸操作复杂,易引发误操作事故,也可将其作为演练题目。

2.5黑启动演练

2.5.1黑启动概述:所谓黑启动是指电力系统在系统全停的情况下,利用系统内具有自启动能力的机组或系统外电源逐步恢复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

2.5.2黑启动前提:按照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应急事故处理预案,黑龙江省网发生全停事故,按电网结构,将省电网分成四片同时进行黑启动,东部网为牡丹江电网、鸡西电网。当系统全部停电,牡丹江电网与系统解列,事故照明投入时作为黑启动电源启动东部网。

2.5.3黑启动要求:

2.5.3.1黑启动方案是否执行、具体执行步骤要按省调的指令进行。在执行《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黑启动实施预案》时,严禁借机安排任何检修工作和其它工作,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

2.5.3.2黑启动过程当不具备系统提供集控站电时,原则上先起动保温机组用电,保温机组不具备条件时用柴油机带集控站一台变压器。

三、演练形式

3.1以值为单位演练

考虑到集控站人员倒班运转的情况,集中全体运转人员非常不容易,可有效利用交接班前的空闲时间进行演练。由接班人员作为演练人员,现场演练总指挥作为模拟调度人员,交班人员作为监护人员,监盘的交班人员继续从事运行监盘,同时设立专用的演练通讯电话,以免影响正常工作。

3.2运维部组织演练

为防止演练活动流于形式,运维部安排管理人员及其中控运行人员前往演练现场观摩,营造气氛,达到提高演练效果的目的。

3.3新设备投运前演练

利用即将投运的设备,模拟各种类型事故及异常,使演练人员身临其境看到不同类型信号,分析异常,制定处理事故的方法,快速恢复供电。这样既能使运行人员快速熟悉设备,又能提高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演练各环节

4.1演练现场的布置

根据演练实施方案,提前安排人员布置演练现场,设置演练路线,标明演练设备,既要对一次设备做标识;对保护屏、控制屏的灯光和光字牌以及各种有关仪表指示分别做标识。

4.2演练监护

为使演练既真实又安全,在演练过程中应执行严格的监护,最好采取一对一的监护方式,全程监护,防止误碰运行设备和误入带电间隔,同时记录参演过程中人员的表现,作为演练讲评的重要资料。

4.3演练指挥

为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演练必须由运行管理人员或值长统一指挥、协调和监督。当演练过程中出现事故及其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中断演练,先处理事故,后进行演练,以确保运行设备安全运行。

4.4演练记录

演练记录应由演练负责人填写,操作人、监护人分别签名,运行管理人员定期检查签名。填写内容为:演练题目、时间、内容、处理经过,处理步骤等,以及对演练的结论和评价,暴露的问题及今后拟采取的措施。

4.5演练讲评

主持演练讲评可由运行管理人员或值长负责,参会人员互相交流,客观评价,进一步提高演练效果。演练讲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安排参演人员分别对整个演练过程回顾和自评,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二是观摩人员实事求是评价,指出参演人员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此为借鉴的地方,取长补短;三是安排专人讲解正确的处理方法。

五、组织保证

为了使变电站变电站演练活动收到预期效果,首先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在安排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安排好演练活动,提前确定一名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到现场做好督查工作;其次以书面形式安排演练分工,明确演练任务,制定演练方案和程序,准备好工器具,填写工作票,申请设备停电,布置安全措施,确保演练活动顺利完成;最后把演练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年底评先进条件之一进行考核,使中控运行人员能够重视反事故演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反事故演练的初衷。

六、结束语

反事故处理 篇4

在电力系统中, 10kv配电网最为广泛, 它是直接面对用户的配电网, 是电力系统与用电用户直接的桥梁, 配网的安全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日常运行稳定可靠性, 也直接关系到电网运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1 10kv配电网安全管理

配电网, 是指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 配电网主要是由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以及一些相关的附属设施组成的。根据电压等级对配电网进行划分, 其中10kv配电网的主要作用是给城市内各个配电站和各类工、农、商用电负荷供给电源。在10kv配电网日常运行中, 主要的安全管理问题涉及到设备的缺陷和隐患处理、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的保障、安全标识的设立、树障防治和高空置物的防治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就着重对10kv配电网这几个方面的配网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在安全管理中要贯彻“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在事故情况下首要考虑的是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其次才是配网稳定和设备安全。

1.1 设备的缺陷和隐患

通过对配网的运行设备进行定期更新和改造, 逐步实现配网的自动化, 减少人员的现场操作, 隔离配网危险源。还可以通过使用本质安全型设备。比如绝缘包裹的配电线路、配网接地五防闭锁装置, 从而保证员工在误碰、误动配网设备的情况下能够保障自身的安全。

1.2 工作人员自身安全

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是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 其次是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可以加强员工个体防护设施的配备, 如配备绝缘手套、护目镜等, 降低人员在发生触电、高空坠落等情况下的伤害程度。选用标准化的新技术、新设备。电网运营企业在配网建设和改造中, 应尽量使用标准化的新技术、新设备、使配网设备统一、规范, 便于运行维护, 减少配网工作人员在运行维护上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降低配网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

1.3 安全标识

为了巡检方便和安全警示, 在各个有必要设置安全标识的部位要全面的设置安全标识, 且要简单易懂, 易于发现。在日常运行巡检时, 当发现表示的缺失问题时, 要及时上报, 并迅速恢复标识。

1.4 雷害防治

在配电网安全管理中雷害也是一个重点问题, 在目前的电网运行中, 都是根据雷害的机理去尽量避免雷害的发生, 一般通过接地泄流、绝缘隔离、降低塔顶电位、装设线路保护设备 (避雷针、避雷器等) 、加强巡视, 消除绝缘弱点等方法来实现。

1.5 鸟害防治

主要是针对鸟类在杆塔上筑巢, 容易造成线路短路和接地。目前我们都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一是在停电情况下进行清除, 二是装设驱鸟装置, 前者的缺点是不能永久性的防治, 而后者是其绝缘性能, 要防止危险点的增加。

1.6 树障防治

由于10kv配电网主要直接面向用户, 其线路架设不可避免的会经过森林树木, 为了避免树木的原因造成配电网络的故障, 所以非常有必要经常性的消除树障。在日常工作中, 要处理好在清障过程中与树木所有人的协商, 避免矛盾的产生。

1.7 高空置物的防治

主要依靠运行人员的巡视, 在架设配电网时, 要对有高空置物的地点进行记录, 在巡视中重点查看, 其次还要在有高空置物的配电线路部位加强其绝缘性能。

对于10kv配电网的安全管理除了在设备方面进行加强, 还要在监督制度上进行强化, 要将生产与安全紧密结合, 对于违反安全操作、违反安全纪律的行为要严加惩处。各项操作都要严格的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 在生产运行过程中还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条件的安全规程。要在软件、硬件和人员三个层面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2 10kv配电网的反事故处理

在10kv配电网的反事故处理中, 我们通过对10kv配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 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到结论, 10kv配电网运行中事故因素主要有非人为不可抗因素 (天气等) 、社会人文环境因素、配电网内部因素及运行管理因素这四个。下面我们分别进行简要分析。

2.1 非人为不可抗因素的反事故处理, 在10kv配电网的日常运

行过程中, 由于其分布范围最为广泛, 线路绝缘水平也相对较低, 所以在雷雨天气最容易发生雷害事故。主要是绝缘子闪络和雷击输电线路事故, 针对雷害事故, 其反事故的中心是避免雷害的影响, 可以通过安装避雷针、装设避雷器等手段来防止雷害故障的发生。

2.2 社会人文环境的反事故处理, 根据10kv配电网的运行管理经验, 其事故问题主要有四个。

分别是在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造成的10kv线路损坏;交通运输车辆造成的杆塔撞倒、线路挂断等;树障和高空抛、置物导致的事故;配网线缆及设备失窃问题。针对这四个方面, 在城镇规划建设方面, 要严禁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进行任何建筑施工作业, 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外邻近电力设施附近施工作业, 施工单位要与供电企业签订安全施工协议, 要明确安全要求和各自的安全责任。针对杆塔撞倒和线路挂断, 可以通过在公路边沿10kv杆塔涂刷夜间反光警示标志和限制通行车辆高度的方法来避免。对于树障和高空抛、置物的问题, 可以通过加强障碍物附近线路绝缘水平和装设绝缘罩, 以及逐步更换绝缘电缆的手段来处理。线缆和设备的失窃, 一是要做好防盗措施, 二是要加大惩罚力度, 三是要奖励检举揭发。

2.3 配电网内部因素的反事故处理

在这里主要是指在配电网设备上存在的隐患缺陷及运行负荷波动和一些设备相关问题。比如在10kv配电网的运行过程中, 由于震动、温度变化等因素, 设备的接线端子容易造成松动, 如果长时间不去处理, 则会造成打火、发热, 烧毁接线端子等情况, 最终导致更严重的故障, 所以要定期的对系统设备的螺栓进行检查、加固处理。二次系统的接线松动会使保护误动失效, 也需要定期的检查紧固。

2.4 运行管理因素的反事故处理

在运行管理过程中, 要加强对设备缺陷和隐患的处理。要制定相关的规定, 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的缺陷或者隐患要进行记录、分析、归类, 根据先急后缓、是否需要停电等前提条件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 迅速的落实消缺工作。除了这些, 值班人员作为10kv配网的直接运行操作人员, 其安全意识的加强和安全技能的培训要持续进行。

3 结束语

通过上面文章对10kv配电网安全管理和反事故处理的探讨分析, 我们对配电网运行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由于篇幅的问题, 某些问题只是简单的进行了肤浅的了解, 要想深入的对配电网运行中的管理问题和反事故处理进行研究, 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加强学习。我们要意识到反事故处理措施的重要性, 通过与配网自动化的结合, 可以有效提高配网的供电可靠性、保持配网安全稳定运行, 对于配电网的安全管理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要:配电网, 是指在电力网中起重要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在电力系统中, 10kv配电网最为广泛, 它是直接面对用户的配电网, 是电力系统与用电用户直接的桥梁, 在这篇文章里, 我们就对10kv配电网运行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并对配电网运行中的反事故处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10kv配电网,安全管理,反事故处理

参考文献

[1]杨光彦, 戴天波.浅谈配网安全管理[J].电力安全技术, 2008, 5, 5.[1]杨光彦, 戴天波.浅谈配网安全管理[J].电力安全技术, 2008, 5, 5.

[2]刘亚民.论10kv配网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1) .[2]刘亚民.论10kv配网安全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1) .

反事故演习(范文) 篇5

演习题目的设立,应根据本站的具体情况出题。根据本站历史上出现的事故,以及平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兄弟变电站出现的事故、本站目前的运行方式可能出现的事故而设立。

事故的现象要写清楚和全面,真实模拟事故现场,使参演人员身临其境。为使现象的设计更加真实,一般应由变电站的技术人员集体研究,尽可能考虑周全。演习题目应设立一个题库,题库不断充实,尽可能包含本站可能出现的事故。每次反事故演习,可根据需要从题库中选取。

2、演习现场布置

根据演习方案,布置演习现场,一般采用贴纸条的方法。在故障点贴上写有故障类型的纸条,供演习人员查找。对保护盘、控制盘的灯光和光字牌以及各种有关仪表指示分别做标志。

3、演习的模拟调度方案

根据演习的方案及演习的运行方式,制定演习的调度方案,此方案最好要交调度部门审核,以确保调度方案的真实和正确。有可能的话,最好与调度部门联合开展演习,由调度部门指派调度员充当演习的模拟调度员,使演习更加真实,同时,对调度员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4、演习时间及参演人员

演习最好在交接班前进行。由接班人员作为演习人员,交班人员作为监护人员。为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交班人员应留二人监盘,主控桌应让出一半供演习人员使用,同时应设立专用的演习通讯电话,以免影响正常工作。演习结束后再进行交接班。

5、演习过程的监护

为使演习既真实又安全,在演习过程中应实行严格的监护,最好采用一对一的监护方式,即每个参演人员都有一个监护人员全程监护,监护人员在监护过程中既要保证又要记录被监护人员在演习过程中的表现。该记录作为演习讲评的重要资料。

6、演习过程的控制与指挥

为保证演习安全顺利地进行,有必要对演习的过程进行控制和指挥,这项工作由演习的监督(导演)来做。当演习过程中出现事故及其它异常现象时,应果断中断演习,以确保演习安全。当参演人员在演习过程中未按预定方案进行,而出现偏差时,应及时给予引导,使演习顺利进行。

7、演习的讲评

演习的讲评由演习监督主持,先由参演班长汇报演习过程,再又模拟调度员汇报演习调度情况,后由监护人员汇报演习过程参演人员的表现,指出参演人员在演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最后,全体人员共同讨论,针对这个事故应如何处理、对演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如何改正以及对该演习方案的意见,以备对演习方案进行修正。

反通胀:反凯恩斯 也反弗里德曼 篇6

对于中国来说,通货膨胀的压力更大一些。2007年以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为直接导火索,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明显扩大。如何在确保经济继续较快增长的同时控制住通货膨胀,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如果从经济学发展史的角度考察本轮通货膨胀,我们将发现,本轮通货膨胀的第一推动,是在近40年前做出的。

两次“革命”金融手段人为扭曲经济

近百年来的经济学,发生了两次重要的革命,其领军人物分别是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虽然二者的理论针锋相对,但本质上有一个共同点——以货币作为核心,过度强调了金融和财政的作用,相对忽略了实体经济。

凯恩斯一度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其原因就在于他从理论上给出了解决1929年经济危机的办法。西方各国都发生了严重通缩,生产和消费都极度衰退,有的国家工人失业率达50%。针对这种情况,凯恩斯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核心是紧盯失业率。从提高就业率入手,人为地扩大政府财政投资。所以他的经典著作为《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凯恩斯及其追随者,虽然帮助当时的世界经济走出了危机,但是凯恩斯主义的后遗症几乎和它的贡献一样明显。

上世纪70年代之后,各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赤字越来越大,失业越来越多,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最终引发了滞胀,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负相关)被打破。

这时候,以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主要创始人的货币学派,打着对抗“凯恩斯革命”的旗号,被西方各国所广泛接受。弗里德曼的理论核心是,用“稳定的”货币政策,紧盯通货膨胀率。

凯恩斯主义人为地扩大就业需求,盯住了失业率,但是没有控制住通货膨胀率。而弗里德曼人为地控制货币政策,盯住了通货膨胀率,甚至被称为“反通货膨胀的旗手”,却制造了经济的虚假繁荣,经济危机依然存在,主要问题是过多使用了金融财政和货币手段,也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金融、证券等衍生产品。金融泡沫一旦破裂,对于经济的恶劣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可控。比如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比如亚洲金融风暴,比如今天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其破坏强度一次比一次猛烈。

两个“40年”新的威胁正在靠近

分析两次“革命”产生强烈副作用的原因,主要是以货币金融为经济先导,或者说重货币轻实体,重投资轻消费。

传统西方经济学认为以金融、财政、货币政策为中心,可以解决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失业率,表现的是社会投资生产情况是否好。通货膨胀率,表现的是消费和流通是否良好。凯恩斯紧盯失业率,弗里德曼紧盯通货膨胀率,看起来都非常有效,但实际上都是用金融手段,扭曲了自然的经济。

如果从1933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算起,到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步入衰退为止,凯恩斯主义的保质期大概是40年,其中最辉煌的时光有20多年。

如果从1976年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算起,它的保质期还有多久?假如通货膨胀也在40年后失守的话,那一天岂不是已经近在咫尺?

如果弗里德曼的理论在2010年以后破产,再次出现如同凯恩斯主义破产时的滞胀危机,经济将更加不可收拾。因为我们已经使用了更多的金融工具,整个社会经济已经被证券化了。证券化带来了货与币的分离。以币为主体的经济市场,虽然表面繁荣,出现问题将更加无法医治。

两种“转向”回归经济学本原

以凯恩斯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将“货”与“币”完全分开,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和分支,一边是金融、财政、货币、银行学,一边是生产、流通、消费等学科。

所以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也形成了两大阵营。凡是研究“币”的,比如金融、证券等,基本都是大牌的主流经济学家;凡是研究“货”的,比如生产、流通、贸易、消费等,基本都是普通的边缘经济学家。凡是与“币”相关联的企业,基本都是大企业,从业人员基本都有高收入;凡是与“货” 相关联的企业,基本都是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收入相对低。当然后者当中也不乏大企业集团,但一般都是上市参与金融市场的多,而且参与越多的企业规模越大。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金融是龙头,钱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钱就一定有货。于是“币”的部分越来越花样繁多,同时也越来越跟“货”脱节。风险就不自觉得地被放大了。

所以,到了转变观念的时候了,“货币”的本来面目就是“货”与“币”相互统一,没有货就没有币。“货”与“币”同样重要!

我们要转变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向,不再以货币为中心,重视生产、流通、消费的理论研究。我们要转变实体经济运行方向,提高生产、流通、消费从业者的社会地位,鼓励实体经济的良性增长和发展。

规模需求理论一直强调“货权”的概念。在信息时代,信息越来越对称,生产技术越来越进步,先搜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形成消费者的消费储蓄,再经过消费经纪中介,反向配置给扁平化、模块化的生产平台,形成企业的货权,已经成为可能。

对消费者来说,消费者个性化产品,也获得了贴现的优惠。对于企业而言,货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融资模式,货权明显优越于以往常见的债权和股权。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企业总是需要拿钱回来,扩大再生产。最早最普通的做法是企业向银行借债,对于银行来说形成了债权。债权的资金链是消费者或者叫储户到银行储蓄,然后银行再贷款到企业,然后企业组织生产,卖产品或者是叫销售,最后挣了钱还债。这是所谓的间接融资,链条太长。

后来人们建立股票市场,企业发行股票就形成了股权。股权的资金链条是企业向消费者发股票,然后生产,卖产品,挣钱,最后分红,分给消费者。这个链条比债权的缩短了一截。

然而无论债权还是股权,都需要挣钱回来,都需要把产品卖掉,才能够还债或者分红。问题是产品能确保卖掉吗?如果产能过剩,有可能卖不掉,就会带来系统性风险。

为什么不用把产品直接卖掉的方式融资呢?现在完全可以用货权的方式:企业把货权卖给消费者,一步到位,结束了,没有了,跟钱没关系了。企业直接把货权卖给消费者,并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去生产,多好。

在以“币”为中心的时候,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只有利率一个,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各种金融创新,常常进退维谷,在全球通货膨胀抬头的时候,美联储为缓解次级债危机,三番五次降息,正反映了这种尴尬局面。

在以“货”为中心的时候,如果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可以利用货现率和利率双重调节工具,配合实施精确打击,根据行业、区域和时期的不同做针对性调整。“市觉”专栏曾经多次讨论过子币与货现率的应用问题。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经济理论的研究方向和经济实体的运行模式。要轻货币,重实体。要从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投资出发。应该以需求为中心,增加经济运行的确定性,减少资源浪费,而不是以金融货币的方法,掩盖经济当中的不确定性。

反事故处理 篇7

近日, 山东公司信通中心在信息系统运行监控中心举行了2011年信息网络系统反事故应急演练。本次演练模拟了广域网骨干路由器系统紊乱、局域网业务应用交换机板卡损坏、广域网域名系统无法使用3个故障, 涵盖了信息网络软件、硬件、外部攻击3方面典型事故, 故障的发现及处理包含了信息调度、运行、检修、三线支持等信息系统全过程管理内容。模拟故障发生后, 演练人员立即按照《信通中心信息系统故障处理流程》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本部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 有条不紊地进行了故障判断、预案启动、故障处理、要情汇报通报等操作, 迅速有效地排除了故障, 快速恢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信通中心领导亲临指导, 要求网络运维人员要广泛收集分析典型事故案例, 丰富应急经验, 熟练工作程序, 完善应急工作监护制, 进一步完善备品备件管理, 全方位提高应急能力。演练取得了成功, 达到了预期目的。

反事故处理 篇8

关键词:同步硝化反硝化 (SND) ,氨氮废水,工艺参数

引言

传统生物脱氮方法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由于两个阶段反应需要的环境不同, 这就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或者在两个独立的具有不同DO浓度的反应器中进行, 如A/O工艺;或者是在时间或空间上造成交替缺氧和好氧的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 如SBR、氧化沟工艺。一个过程分成两个系统, 条件控制复杂, 两者难以在时间和空间上统一, 脱氮效果差, 设备庞大, 投资高[1]。近年来, 好氧反硝化菌和异氧硝化菌等的发现打破了传统理论认为硝化反应只能由自养菌完成和反硝化反应只能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认识, 对于好氧反硝化, 低DO下的硝化, 异氧硝化, 自养反硝化等现象, 近年来生物学上的发现和进展已经可以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许多好氧反硝化菌如Thiosphaera pantotropha, , Pseudomonas Spp, Alcaligenes faccahs等同时也是异氧硝化菌, 并因此能够直接的把NH4+转化为最终产物而逸出[2]。正是由于好氧反硝化菌、低DO下的硝化菌、异氧硝化菌及自养反硝化菌等的存在, 使得SND能顺利进行。国内外许多学者发现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可以在同一操作条件下于同一反应器内进行, 即同步硝化反硝化 (SND) 。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相比, SND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可以减少反应设备的数量和尺寸;降低氧气的供给, 从而节约能耗;减少碳源的投加等[3]-[7]。本实验通过控制影响SND的各因素, 找出了最佳工艺参数, 证实SND是一种极具有潜力的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活性污泥取自南京某污水处理厂, 淘洗过滤后加水稀释, 放入SND反应器中, 控制一定的DO、进水COD、进水p H, 以6小时为一个运行周期, 逐步提高进水的NH3-N浓度, 经过25天的驯化, 脱氮率已达85%以上, 系统基本稳定, 认为驯化完成。

实验所用模拟氨氮废水自行配制。其组分如下:NH4Cl, 葡萄糖, Na HCO3, 及少量微量元素如Fe, K, P等, 并用Na HCO3调节p H。

1.2 实验项目与分析方法

COD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消解法;p H值采用酸度计测定;DO采用CY-2型测氧仪监测;NH3-N, NO2-N, NO3-N分别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 N-1萘-乙二胺比色法, 麝香草酚法。

1.3 实验方法

对影响SND的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 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最佳范围;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 连续运行一周期, 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NH3-N, NO2-N, NO3-N浓度及COD值, 观察其运行情况。

1.4 实验装置

2 结果与讨论

2.1 DO对SND效果的影响

将进水NH3-N浓度控制在50mg/L~60mg/L左右, COD控制在600mg/L~800mg/L左右, p H值调到8左右, 通过调节DO范围, 连续运行6h, 沉淀1小时后检测系统中NH3-N、NO2-N, NO3-N及总氮的变化。实验结果图2:

由上述图表可知, 当DO在0.5~1.0mg/L时, 出水中NO2-N, NO3-N很少, NH3-N和总氮的去除率均较高, 表明氨氮已转化为氮气, 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而当DO达到2.0mg/L以上时, NH3-N去除率有所上升, 但总氮去除率却明显的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活性污泥絮体已保持良好的好氧状态, 不能形成很好的DO梯度及缺氧的微环境, 使反硝化反应很微弱, 大部分NH3-N被氧化为NO3-N。当DO低于0.5mg/L时已是缺氧环境, 不满足系统中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生长条件, 硝化反应被抑制, 从而也影响反硝化反应的进行。故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均较低。

2.2 进水COD对SND效果的影响

将DO控制在0.5mg/L~1mg/L范围内, 并使进水NH3-N浓度保持在50mg/L~60mg/L左右, 控制其它条件 (MLSS, p H) 不变, 逐步增加进水COD, 观察其对SND的影响。

图3对比了不同进水COD状态下的氨氮去除率。可以看出, 当初始COD低于400mg/L时, 氨氮去除效果较差。这一现象表明, 在系统进水COD较低时, 无法为微生物的生长和反硝化过程提供足够的碳源, 从而阻碍了氨氮的去除。而当进水COD超过800mg/L后, 氨氮去除率有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是因为过高的碳浓度会使系统中异养细菌大量繁殖, 从而抑制了硝化菌的生长, 影响了氨氮的去除率。进水COD在600~800mg/L之间时, 氨氮去除率很高, 经过6小时可以达到8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 系统中的碳源除满足了微生物生长需要, 也满足了反硝化过程的需要。本研究结果表明, 进水COD/NH3很大程度的影响了SND的效果, 将进水COD/NH3控制在12左右为反应的最佳条件。

2.3 MLSS对SND效果的影响

本实验将通过改变污泥浓度来讨论其对SND的影响。将进水NH3-N浓度控制在50mg/L~60mg/L左右, 初始COD保持在600mg/L~800mg/L, 污泥浓度由低逐渐增大。实验结果如表1:

单位:mg/L

由表1数据知:当活性污泥浓度很低时, 如MLSS在1mg/L~3mg/L时, 去除率不高。而当MLSS升到4mg/L~6mg/L时, 去除率明显增大。当MLSS较低时, 由于曝气的搅动, 使得活性污泥絮体表面更新速率较快, 难以形成缺氧微环境, 因而难以产生反硝化作用, 从而影响硝化反应的化学平衡, 影响了脱氮率。而当MLSS大于4mg/L时, 污泥的粒径较大, 故可在絮体内部形成较大的缺氧区, 有利于反硝化进行, 提高了脱氮率。但MLSS过大 (如>7mg/L) 时, 由于粒径过大, 絮体过密, 使絮体内物质的传质受阻, 进而影响了絮体内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故利于SND实现, 有较高脱氮率的MLSS宜在4mg/L~6mg/L之间。

2.4 进水p H对SND效果的影响

将实验条件如下控制:进水NH3-N浓度为50mg/L~60mg/L, COD为600mg/L~800mg/L, DO仍然保持在0.5mg/L~1mg/L, 通过调节初始p H值来讨论其对SND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2:

单位:mg/L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得, 当进水p H值保持在7.5~8.5时, 脱氮率较好, 与硝化过程的最适p H值基本相同, 比反硝化的最适p H值略高。当p H值过高或过低时, 不利于硝化菌的增长, 使硝化反应受到抑制, 从而也影响了反硝化的进行, 最终使脱氮率下降。因此, SND顺利运行的最适p H值在7.5~8.5范围内。

2.5 实现SND的最佳工艺参数

本实验将在最佳条件下连续运行6h, 观察NH3-N、NO2-N, NO3-N浓度及COD一周期内的变化, 进水NH3-N浓度为57.32mg/L, COD为736.5mg/L, DO控制在0.5mg/L~1mg/L, p H值调到8, MLSS控制在5425mg/L。实验结果见图4、图5:

由上述两图可见: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 氨氮及COD的去除率都较高, 系统中的NO2-N, NO3-N均很少, 绝大多数氨氮转化为氮气逸出。

3 结论

本实验详细研究了影响SND实现的各种因素, 得出控制溶解氧DO在0.5mg/L~1.0mg/L, 进水COD/NH3在12左右, MLSS在5g/L左右, 进水p H在8.0~8.5, 通过6个小时的连续反应, 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85%以上, 总氮去除率达到66%。说明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 (SND) 是一种有潜力的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少奇, 周吉林, 范家明.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技术, 2002, 21 (3) , 38~44

[2]高廷耀, 周增炎, 朱晓君.生物脱氮工艺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J].给水排水, 1998, (12) .

[3]Klangduen Pochana and Jurg Keller.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J].Wat.Sci.Tech.1999, 39 (6) , 61~68.

[4]Y.Wataeabe, S.Masuda and M.Ishiguro Simula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Wat.Sci.Tech.1999, 26 (3~4) , 511~522.

[5]张鹏, 周琪, 屈计宁, 顾国维.同时硝化反硝化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 2001, 23 (6) , 19~23.

[6]Klangduen Pochana and Jurg Keller.Model development for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J].Wat.Sci.Tech.1999, 39 (1) , 235~243.

反事故处理 篇9

1 发电机损坏线圈事故原因分析

(1)定子线圈绝缘击穿和绝缘水平下降,是由于电机线圈绝缘存在局部损坏,造成相间击穿的事故,大部分发生在使用不到10年左右的电机中,造成烧损比较严重,维修工期较长,费用大的特点。

(2)由于定子线圈的烧损严重,对相复励的电机来说,严重的会烧毁电流互感器、电抗器、桥式整流器以及发电机转子线圈绕组,使转子线圈匝间短路及变形,振动增加。

(3)造成定子线圈的绝缘层损坏的主要原因有土尘、水泥等硬质颗粒及水份油污等绝缘线圈或浸湿绝缘层,加上浸漆不透绝缘分层,特别在槽口拐弯区域,而在这些部位,电场较为集中,承受振动交变应力较大,运转一段时间后便暴露出来,造成电压击穿或接地烧毁事故。

(4)由于电机维护保养不及时造成轴承磨损,造成转子扫膛,使定子产生高温,使之烧毁线圈。

2 绝缘老化分析

线圈绝缘老化最突出的表现在相组运行条件下,出现电压击穿现象,接地电阻、匝间绝缘电阻及相间绝缘电阻均达不到规定的最底耐压标准。

2.1 运行年数久出现绝缘老化

一些运行10年左右的机组,大多都是我国七八十年代设计的,大多采用云母及黄腊绸绝缘结构,漆包线采用耐温120度的漆包线绕制而成,运行年久后,不可避免地由于虫胶溶剂的挥发,使绝缘内残留空隙,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内游离,逐渐地使绝缘松散分层,普遍脆化。机组运行中稍有异常,如系统电压波动,油垢浸蚀,短路冲击,或机械振动等,便立刻引起绝缘击穿事故。

2.2 浸胶不良,绝缘脱壳,股线松散

由石油南南海石油公司1997年维修180KVA发电机为例,该机组已使用1 1年,绝缘漆发生脱壳和股线松散现象,刚起动时电压调不上去,运行两小时后,电压慢慢正常,这主要是线圈绝缘不良槽底绝缘纸老化造成,由于浸漆不透,胶的粘合度较差,绝缘内部含气量大,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绝缘内部游离,引起导线与主绝缘间出现空隙,并逐渐扩大造成脱壳。在电磁力和机械力的综合作用互相互摩擦,股线之间会出现短路或击穿现象。从线圈取下检查发现,脱壳的线较多,内部游离腐蚀较严重,绝缘内有麻点,铜绣斑痕的现象。

3 转子线圈过热烧损分析

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较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行,势必引起绝缘老化,造成匝间短路,机组振动较大,对风扇冷却的发电机,如何提高线圈的耐温系数,对发电机正常运行,出力监定和绝缘寿命关系极大,特别是提高出力运行,这成为行业重要技术问题之一。

七八十年我国生产的300KW以下发电机组大都在定子线圈中不放置测温元件,其观察电槽内线圈匝间温度,发电机线圈的最热点在正常运行时,应在槽内沿轴向长度的中部,但在提高出力时,曾会出现在线圈某些部位的温度比槽中部温度升高,最热点已经转移到端部了。通过观察,发电机由于过荷引起定子线圈绝缘加速老化,过热烧损线圈和铁芯,更危险的是加速引起端部的线圈过热着火事故。

4 定子线圈温度分布的分析

4.1 首先分析槽内单层线圈的情况

最初假设线圈的全部横断面上的电流密度j是一样的。由(1)式可知:

从槽底到槽口的磁密度应当是直线增大的。但是,涡流也产生自己的交变磁场,方向与原主电流建立的磁场相反,削弱原主电流建立漏磁场。一般是二者的相位不同,几何相加,结果是沿槽交磁通密度分布如图(1)所示。

从槽底到槽口的密度是逐步增大的,靠槽底的导线感应电动势最小,靠槽口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因此,涡流的电流密度沿槽高度分布是不均匀的,槽底导线的电流密度最小,槽口导线电流密度最大。

4.2 轴向温度分布

一般发电机额定出力及以下运行时,定子线圈的最热点是沿轴向长度的中部。端部的温度因受风的散热较低。

发电机定子线圈槽部和端部的损伤是不同的,严格的说由于端部各部分的漏磁密度不等,部端各部分的损坏也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沿轴向长度。每一小段的散热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槽部的径向通风量不一定相等。端部有绑线沿线圈长度的风量分布就更加不均匀了。再加发电机底部线圈因受泥沙、油污的浸蚀,堵满了槽口,因此沿外圆端部的散热情况也是不同的,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θcup——整个线圈铜线平均温度。

LW——整个线圈的长度。

θCU1θCU2θCU3……——各小段线圈的平均温升

△L1△L2△L3——各小段线圈长度。

可以推论各小段线圈铜线的平均温升也是大约与定子电流平方成正比的。

在长度力一向上温度高低规律随电流变化的典型实例是有些发电机带额定负荷,特别是提高出力后,端部线圈的温度比槽部的温度高,有的发电机端部过热后,有沥青胶流出,而槽部仍很正常,有的发电机最端部线圈过热着火烧坏,拔出线圈检查槽部发黑的情况轻微些。

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端部线圈比槽部线圈温度高的现象可以解释如下:槽部线圈主要靠铁芯传热,随着电流的增大,槽部的铜、铁温差增大,相对地说线圈的散热条件逐渐改善了,所以槽部线圈的温升一电流平方关系直线斜率小一些。端部线圈主要是靠冷却气体传热,随着电流的增大,端部温度逐渐升高,所以端部线圈的温升一电流平方关系直线的斜率大一些。这样,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端部线圈的温度比槽部的温度高了,此外,端部线圈焊接接头因发热而松动,而引起温度升高,也会使端部发热情况加重。

5 发电机反事故技术措施

根据多年来发电机损坏事故和重大事故分析,以及运行维护的经验,下面谈谈发电机反事故的技术措施,以提高发电机出力。

(1)严格控制发电机定子线圈的温度,采用线圈中埋设测温仪,在配电屏安装温度计,其观察定子线圈的温度不超过改造后的线圈耐温值。

(2)发电机定子线圈最热点和局部铜温的最高允许值提高,是受所用材料的耐温性能的限制,所以选择漆包线,绝缘材料,绝缘漆及绝缘套管等犹为重要,建议选材如下:1)线选用QYB-1/220聚酰亚胺漆包线。2)绝缘纸选用方香族聚酰胺纤维纸或方香族聚砜胺纤维纸,可与聚酯薄膜,聚脂酰亚胺薄膜合用槽内绝缘。3)套管选用聚氨酯聚酯纤维漆管,绝缘漆选用聚酰胺酰亚胺漆。4)线圈绕好后,将定子放在烤炉内烘烤,温度调至150—170度之间干后取出。经选用上述材料及方法,发电机的耐温系数提高后,它的过载能力也同时提高。使原设计过荷能力10 In提高30 In;有效地提高了发电机的效率和工作时间,相应地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尽管有人认为原材料价格过高,它做出了经济效率,和内在质量和延长了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次数。如果从经济效益和投资成本考虑这还是值得的。特别适合小型水利发电站,野外施工作业现场,和建筑工地,公路建设工程等环境条件较差,负荷较重的发电机当中。

参考文献

[1]张颂,李向伟.水轮发电机磁极线圈匝间绝缘的检测.电工技术,1998.第03期.

反事故处理 篇10

结合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 经过几年的摸索, 不断总结各种事故的教训。我们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即全员反事故预想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以全员事故预想为起点, 以事故后再教育为终点, 然后再回到起点。贯穿安全管理全过程, 全方位覆盖安全管理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不留任何死角。

一、事故预想

事故预想是该安全管理体系的起点, 以往对安全事故的防范, 主要依靠少数安全管理人员和企业领导来考虑实践证明, 这样做难免存在考虑不周, 易留死角等问题, 很难全面、全方位作出准确的判断。全员反事故预想是动员全体员工, 每人从自己的岗位工作出发, 广泛思考, 梳理可能出现的一切安全问题, 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覆盖发生安全事故的一切可能, 彻底消灭安全死角。同时通过全员反事故预想也是给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反事故教育。兴发集团通过这个活动共征集员工反事故预想4000多条, 其中化工系统1457条, 水电系统2644条, 矿山系统135条。

二、对事故预想进行评价与筛分

对员工通过反事故预想出的事故可能需组织的安全管理领导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每一条预想案就该事故的可能性、危害性进行逐条评价分类。把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排除, 然后按危害性、可能性进行分类, 形成事故集。兴发集团通过事故预想共筛分出可能的事故1925条, 其中化工系统1048条, 水电系统780条, 矿山系统97条。可以这样说, 兴发集团不论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一定会在这1925条事故集中。

三、事故集

我们把经过评价筛分的事故按事故的性质分类, 按危害性质分级, 然后整理、编写事故集, 该事故集按打击伤害类、毒气冲漏类、爆炸类、燃烧类等分成了二十类, 每一类又按危害程度分成若干 (高、中、低) 级。

四、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是根据事故集的分类分级目录, 对症制定的事故前防范手段和方法, 它包括全程全员安全防范教育, 其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各项安全规程、岗位应知应会、事故集以及历史事故事后教育等。防范的主要手段是严格的操作票证管理, 根据操作规程, 将工人日常各种涉险操作进行分解, 印制各类相应的操作 (或工作) 票, 明确操作人、监护人、安全人职责和操作程序, 直到此次操作完成销票, 工作才终结, 兴发集团根据自己的安全工作需要, 仅化工系统就设计了134种操作票, 只要是按票操作, 可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的发生。

五、事故预案

事故预案是根据事故集的分类分级目录对应提前制定的事故后应急措施。包括预案管理、预案演练、预案教育等。

(一) 预案管理。

对照可能发生的事故集、科学编制有效的事故应急预案, 一旦事故发生, 可有条不紊的开展抢险救灾,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怎样及时有效迅速启动预案尤为重要, 对预案的管理, 我们建立了一个24小时值班的安全管理信息平台, 实施了科学的预案管理。即将事故集、防范措施对应的应急预案建立了数据库, 放置在安全值班平台, 一旦某时某地发生事故, 值班平台第一个收到来自现场的信息, 第一时间按预案中的应急措施反馈到现场, 同时按照该事故预案对应的报告程序上报相关领导和部门, 高效率地启动预案运转。

(二) 预案演练。

对预案的各种事故, 可抽样进行假想事故演练, 以检验事故预案管理水平、应急反应能力、预案运行水平。

(三) 预案教育。

预案教育是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兴发集团将事故预案, 按不同岗位分类进行预案教育, 让员工随时知道一旦发生各类事故, 对应预案熟悉如何指挥, 如何应急逃生、减少损失等。

六、事故剖析和责任追究

一旦发生事故, 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 要进行事故剖析。因为有了较完整事故前准备, 因此事故的责任相应明晰, 我们对应各类事故的各环节反向梳理, 找准薄弱环节找准责任人, 对应公司相应制度进行责任追究。

七、事故后教育

反事故处理 篇11

关键词:反充电,信号回路,预防措施

0 引言

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会造成二次装置失压,不仅导致计量装置不能准确计算电量,而且可能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造成停电事故,同时,其强大的短路电流还严重威胁到人身、设备的安全。因此,防止电压互感器反充电成为了变电站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如何有效地预告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事故成为此项反事故措施的关键。

1 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事故原因

正常运行时,电压互感器相当于一个内阻很小的电压源。当两段母线一次侧并列,2个电压互感器正常运行时,其二次侧之间几乎没有电压差,即使电压互感器内阻很小,并列电流也很小,因此不会导致二次侧保险熔断或者空气开关跳闸。当2个电压互感器之间存在较大电压差,如一个电压互感器运行,另一个电压互感器停运时,其二次侧并列,那么较大的电压差将加在阻抗值很小的内阻上,产生很大的电流,会导致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保险熔断或者空气开关跳闸,使二次装置失去交流电压,发生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事故。因此,发生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事故的原因有两个:电压互感器一次侧没有并列时,二次侧发生并列;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并列时,一次侧解列。

2 防止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事故信号回路的分析和改进

目前,变电站二次装置中还没有专门用于预告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事故的信号回路。由于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事故大多是在双母线接线方式变电站中由线路电压切换箱中存在的并列点引起,因此,电压切换装置中有一个“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回路,如图1所示。

出现“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时,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可能并列,因此操作母联断路器和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空气开关时要特别谨慎。但是,这种利用切换继电器的常开接点构成的信号回路,在防止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事故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

(1)倒母操作中,当母线侧刀闸同时合上时,“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就会出现,这使得操作人员对这种信号习以为常。

(2)用于信号切换和用于电压切换的继电器不是同一个。如果用于电压切换的继电器触点粘死而用于信号切换的继电器正常,那么“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的信号就不会出现,而此时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是并列的,有发生反充电的可能。

(3)这种信号回路只能预告由电压切换箱处并列导致的反充电事故。

(4)如果信号回路采用的是不带磁保持的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那么在装置失去电源时,即使二次侧并列,信号也不会出现。

根据以上分析,改进后的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事故的告警回路如图2所示。

YMa、YMb、YMc反映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小母线电压;A、B、C是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空气开关常闭辅助接点;DL、G1、G2是母联断路器及其两侧刀闸的常闭辅助接点。

正常运行时,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空气开关合上,其常闭辅助触点断开,装置不会告警。当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并列运行时,即母联断路器及其两侧刀闸在合上位置,这时允许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并列,装置也不会告警。当电压小母线上有电压,电压互感器二次空气开关断开,母联及其两侧刀闸中有一个没合上时,装置告警,提示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不正常并列,不能合上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空气开关。

3 变电站防止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事故的措施

变电站防止电压互感器反充电事故的措施有:

(1)停运电压互感器时,先断开二次侧,再拉开一次侧刀闸,送电时相反。

(2)将母线由热备用转运行时,母线带电之后才将电压互感器由热备用转运行。

(3)将电压互感器由热备用转运行时,在合上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空气开关或投入电压互感器二次保险前,必须测量二次侧空气开关或保险靠电压小母线一端的电压,若有,则严禁合上空气开关或投入保险。

(4)出现“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时,严禁断开母联断路器。

(5)电压切换装置“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回路最好采用带磁保持继电器的辅助触点。现行装置如果采用的是不带磁保持的中间继电器的辅助接点,可通过在回路两端并列带磁保持继电器的辅助触点加以改进。

(6)加强对电压互感器刀闸和断路器间隔辅助触点检修工作的验收,保证电压互感器二次并列闭锁回路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酒精的依赖性下一篇:畜禽产品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