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辅助处理

2024-10-06

事故辅助处理(共6篇)

事故辅助处理 篇1

1 前言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 靠传统的EMS应用软件 (如调度员潮流等) 或调度员的经验已不断满足电网安全、确保供电可靠性的需求, 亟待利用自动化技术实时掌控电网运行状态, 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 提高其自动化运行水平和处理事故调度水平、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2 系统框架

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为两套完全异构的主站系统。其中之一是DF8003E SCADA/EMS系统。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是集成于当前EMS系统基础之上开发的, 界面风格等与原平台都比较统一, 调度员易于接受并理解。

系统基于IEC61970标准, 在现有的DF8003E SCADA/EMS系统基础上完成实时态下对事故信息的扫描、判断, 给出相应的决策, 完成在研究态下的停电负荷转供的模拟和过载负荷转供的模拟, 其框架结构详见图1。

2.1 系统特点

1) 可通过事故总信号及开关跳闸信息等来确定失电失压的设备。

2) 可在实时事故情况下对过载的设备提供实时负荷转供策略。

3) 可模拟提供设备失电失压情况下的负荷转供策略。

4) 可模拟提供设备失电失压情况下的负荷转供策略。

5) 系统相对独立, 封装性强, 可集成运行于DTS系统中。

3 系统主要功能

3.1 实时态故障定位及失电设备确定

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 周期检测是否有开关跳闸及“厂站事故总信号”发生, 当某变电站在1秒内同时发生开关跳闸和“事故总信号”光字牌动作信号时, 则认为系统发生了事故, 自动化系统自动创建一个事故节点, 保存该时间点前后的电力系统数据断面。

通过分析断面前后的设备带电情况及是否有压的变化来确定失电范围, 确定失压范围后对失压的设备进行恢复供电。

3.2 实时事故处理辅助决策功能

系统周期保存电网当前状态的状态, 包括设备 (线路, 主变、母线等) 的有功、无功及母线电压及开关状态等。当检测到电网发生故障后, 并在躲过重合闸时间后再将系统的断面进行保存, 通过比较前后两个断面来确定最终的失压设备并给出失压恢复决策。同时检测在故障后, 是否有设备发生过载, 如果出现过载设备, 则对过载设备进行相应的负荷转移以消除设备的过载情况。

3.3 研究态下停电负荷转供处理功能

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基于DF8003E系统基础之上开发, 在PAS研究态中可对设备的故障进行模拟, 如图3所示, 可模拟单个设备发生故障, 也可模拟多个设备发生故障, 系统根据发生故障的设备确定其引起的失压失电设备集合, 并对这些设备进行恢复供电。

3.4 研究态下过载负荷转供处理功能

3.4.1 110k V线路过载转供

110k V线路过载首先根据过载量大小首先判断110k V线路所带负荷是否可能正常转供, 如果不能转供, 则给出相应的提示, 如果可以转供, 则给出转供方案, 如闭合相应的母联开关等操作方案, 同时进行潮流校核以判断给出的方案是否会引起设备的过载。110k V线路过载转移方案操作的开关可能为110k V线路开关或110k V母联开关。

对于普通运行方式, 如图2, 如果线路L3过载, 可通过闭合7DL, 断开6DL校验是否可以进行负荷转移及进行相应的过载校验。

对于串联供电方式, 如图3, 若L1过载, 则可能给出的方案包括合7DL, 断开6DL, 或合7DL断开4DL等操作方案。

3.4.2 220k V线路过负荷转供

220k V线路通常是按环网接线方式运行, 给出的过载转移方案原则是按功率流向首先确定本线路所带的220k V厂站, 搜索到的220k V站中的110k V线路出线负荷按220k V主变过载转移模式进行转移, 同时进行潮流校核。

如果220k V A站与220k V C站之间的线路过载, 如图4, 则优先将220k V C站中相应的110k V线路转移, 如果无方案, 则再考虑转移220k V D站中相应的110k V线路负荷。

转移的负荷量根据B站及D站的节点注入灵敏度进行计算得到相应接近的需要的负荷转移量。

3.4.3 220k V主变过载转供

对220k V的中压侧所连线路进行组合, 得到最优组合线路组来完成转供, 同时进行潮流校核。主要转电策略有:110k V联络线路直接转电, 多级链式结构110k V线路转电, 变电站110k V母线转电等方式。

4 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当电网发生故障时, 基于DF8003E的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实现了实时智能告警, 并根据电网的运行方式提供复电或转电的方案, 安全、可靠地缩短事故处理时间, 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4.1 基于事故总信号的通用故障定位

目前有很多故障定位的方法, 但由于开关拒动等原因有时难以进行精确的识别并定位发生故障的具体设备。

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在处理中, 周期检测是否有开关跳闸及“厂站事故总信号”发生, 当某变电站在1秒内同时发生开关跳闸和“事故总信号”光字牌动作信号时, 则认为系统发生了事故, 自动化系统自动创建一个事故节点, 保存该时间点前后的电力系统数据断面。通过分析断面前后的设备带电情况及是否有压的变化来确定失电范围, 确定失电失压范围后对失电失压的设备进行恢复供电。

4.2 基于最短路径及网络重构快速复电

在确定失压失电的设备岛后, 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根据最短路径及网络重构的方法来为失电的岛恢复供电, 在搜索过程中采用广度优先方法, 从而大大地加快了搜索速度, 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针对失电设备给出复电方案。

4.3 基于实时灵敏度环网过载负荷转供算法

220k V线路一般是按环网接线方式运行的, 由于方式复杂, 电网潮流分布不确定, 所以按普通的负荷转供处理方法不能真正的给出相应的线路过载负荷转供方案。

系统采取应用灵敏度方法来确定受电侧的220k V变电站的有功灵敏度对需要进行过载转供的线路的灵敏度, 根据灵敏度大小确定最终需要的负荷转移量。从而能较为精确地对过载设备进行负荷转供。

4.4 自适应的串供及组合过载转供处理算法

广州电网特殊接线方式比较多, 如多个站串供模式、线变组接线方式, 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针对单线路不满足转供的情况下可对多线路进行匹配组合, 使转移的负荷量刚好满足目标转移量, 对于多级串供的情况, 可针对串供路径上确定最佳的转移负荷及相应的开关位置。

5 结束语

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调度员对电网事故的处理能力, 减少了事故处理决策时间。在系统投入运行后, 调度员通过模拟操作停电负荷转供及过载负荷转供等功能加深了对当前电网运行方式的理解, 使电网能更高效的可靠运行。

基于DF8003E的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调度员提供了实用的辅助决策处理方案, 在今后的电网发展中改系统会必然在大型电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摘要:基于EMS平台的事故处理智能辅助决策系统采用通用故障定位方法, 根据电网运行方式、潮流控制、输电线路输送能力限制以及事故处理规章, 提出适合广州电网特点的恢复控制策略。该系统可在实时态及研究态下分别给出事故处理辅助决策方案, 方便调度运行人员进行事故预想处置和实时恢复控制, 减轻人员压力, 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事故处理,智能辅助决策,恢复控制

参考文献

[1]孙宏斌, 胡江溢, 刘映尚, 等.调度控制中心功能的发展:电网实时安全预警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 28 (15) :126.

[2]廖志伟, 孙雅明, 叶清华.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3, 15 (6) :71-79.

[3]冯永青, 孙宏斌, 张伯明, 等.基于信息理论与技术的地区辅助决策系统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 28 (4) :58-61.

[4]杜红卫, 何勇, 张瑞鹏, 等.地区电网调度智能辅助决策软件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2) :108-112.

[5]俊晖, 廖志伟, 黄志元, 等.广东电网事故处理智能辅助决策专家系统开发[J].南方电网技术, 2008, 2 (6) :26-30.

[6]姚建国, 杨胜春, 高宗和, 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31 (13) :7-11.

事故辅助处理 篇2

关键词:辅助决策系统,电网,系统结构

1电网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简介

2015年是承德电网飞跃的一年,随着承德500k V变电站和五道营、横河、铁马3个220k V变电站的投运,形成了以500KV为电源支撑,220KV独立成环,110KV辐射运行的网络结构,电网调度工作日益重要。目前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备了较高水平,减轻了运行人员枯燥繁重的工作,但同时,故障时大量信息的涌入也给运行人员的信息识别和故障处理增加了难度。尤其在发生严重故障或复杂故障的情况下,将有大量的警报信息、故障信息涌入调度中心,使运行人员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难以迅速识别和处理故障,并有可能由于判断失误而使事故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使调度值班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故障的真实情况,快速地判断故障发生的地点、故障性质及严重程度,确定停电区域,科学地分析故障原因,并及时采取正确措施缩小故障范围、避免事故扩大、减少故障损失,是摆在承德电网调度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基于SCADA平台的电网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是一套专门针对地区电网的智能化电网故障分析和事故处理的辅助决策工具。在电网正常运行时,本系统在电网故障时利用SCADA系统提供的实时遥测遥信数据及保护动作信息等,综合分析电网中的各种简单和复杂故障,能实现准确的故障识别和处理方案设计,减轻调度员事故处理时的压力,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辅助决策系统在承德应用的必要性

目前,在承德地区电网中分析事故一般还是采用电话汇报、现场查看与SCADA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即在事故发生后,由变电站或下级调度的值班人员电话汇报保护动作情况和开关跳闸情况,并到跳闸设备处亲自查看设备故障情况。地调值班员根据变电站或下级值班人员的汇报结果,结合调度SCADA系统的遥测遥信变化信息和事项信息以及其它可用信息,再结合事故处理的经验而得出故障结论。处理事故时,也是根据电网事故后的运行方式和电网的拓扑结构及事故处理规程等,人工设计可行的故障恢复方案,并通过电话下发通知的方式完成事故处理的倒闸操作。

此外,随着电网发展,电网运行可靠性越来越高,电网中发生复杂事故的几率越来越小,调度员很难通过实际的事故处理来提高事故处理的能力和经验。当电网中发生紧急事故时,往往会给调度员带来压力,甚至错过事故处理的第一时机。由计算机实现事故辅助决策系统,将事故的关键信息在故障后很短的时间内提供给调度员,是提高电网事故处理效率的有效手段。

3系统特点

3.1一体化设计

本系统采用一体化的平台技术,方便地实现与SCADA系统的网络通讯、数据交流、图形及设备资源共享,并可与EMS应用软件无缝链接,共享EMS的成熟算法。

3.2安全性保证

系统提供单独的一类数据库---辅助决策应用类,由单独的辅助决策服务器来管理。这样,在底层具有高度开放性平台的支持下,跟其它应用软件一样,既可以与SCADA无缝结合,又可实现该模块的相对独立性。本系统与SCADA系统单向数据交流,保证了SCADA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3.3智能化手段

由于专家系统技术的采用,使得系统可以滤除掉误报信号及与故障无关信号的影响,并根据相关数据智能判断电网故障和提供故障恢复策略。系统同时提供人机交互界面,向调度员提供人工方式下的故障分析和处理,保证了各种情况下故障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4系统结构

结构示意图如图1。

5系统功能

5.1故障数据监测

在电网正常运行时,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的服务器进程始终处于数据监测状态,即对来自SCADA系统的各种数据进行粗略分析以获得事故的特征数据,并利用一定的算法对每条事项信息进行预处理,识别哪些是正常操作信号,哪些是误报信号,哪些是重复传送信号,哪些是真正的故障信号。

5.2电网故障分析

本系统通过先进的知识库设计和推理控制策略,实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故障分析。故障分析的数据来源是预处理后的故障特征数据,主要是开关跳闸信号和保护动作信号。故障分析的对象是电网中发生的各种简单和复杂故障,如线路故障、母线故障、变压器故障及由上述简单故障引起的越级故障、多重故障等。

5.3异常告警

电网中的局部故障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恶化成为连续故障甚至区域故障,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本系统实时监测电网在局部故障后,将告警信息提供给调度人员,为尽快处理故障,防止事故恶化提供有效的保障。

5.4故障恢复辅助策略

根据前面得到的停电区域、故障类型、故障元件,结合电网故障后的运行方式,以及由调度规程和现场经验转化来的专家系统故障恢复规则库,提供可行的故障恢复指导。如果有多套可行方案,可以采用某些约束条件来评价方案的优先级。

5.5故障信息管理

故障信息管理是对故障情况下的保护动作信息及故障分析结果等进行自动化管理。首先是故障信息存储包括故障断面数据的保存,故障过程数据的保存,以及故障分析结果和恢复方案的存储等.然后是历史故障信息的查询统计.允许按多种条件查询,如厂站名称、故障发生日期、设备类型、设备名称、保护装置名称等,并可将查询结果以故障报表的形式输出。

6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在承德电网中的应用与效益

2015底,事故处理辅助决策系统在承德电网正式投入运行,通过对各厂站保护整定和主要设备保护信号录入,已基本实现系统对调度运行辅助决策功能。同时该系统作为事故仿真预演的一种手段,为调度员培训提供了很大帮助。针对承德地调调度工作范围,制定节假日用电方案,特殊条件下事故拉路序位,以及110k V以上各条线路,变电站事故处理预案。不仅为事故处理提供安全技术保证,而且为调度日常工作起到备忘录作用。

事故辅助处理 篇3

1.准备活动养成预防意识

一般来说, 准备活动的量由小到大, 符合强度中等, 从身体的上方到下方进行关节和韧带的活动, 并有意识地进行小肌肉群和对抗肌的练习, 准备活动的时间应随着天气的变冷而增长活动的时间。

1.1 普通性的辅助练习

准备部分主要是学生热身活动的阶段, 它能把学生处于抑制状态的中枢神经系统得以充分舒展, 以减少运动损伤, 所以每节课前的热身运动必不可少。准备活动的辅助练习, 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上课的学生情况, 尽量少安排跑圈, 多采用游戏和徒手操的形式。因为单调重复的跑圈, 不少学生一听就烦、一见就厌, 出工不出力, 达不到热身的目的。教师可以开动脑筋, 创编行之有效、学生乐于接受的徒手操来达到热身的目的。教师在选编徒手操时必须做到:

1.1.1 动作简约时尚

动作复杂、造型多样的动作练习效果反而不好, 只要简单易学、达到活动指定部位就可以了, 形式不必强求, 实用就行。时尚的动作, 比如街舞、搏击操等, 学生一看就会兴趣盎然地进行练习。

1.1.2 节奏感明快

明快的节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气氛,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

1.1.3 活动时间延长

练习的时间不要机械地固定下来,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活动时间 (不少于5分钟) , 以达到热身的目的为宜。事实证明, 一套好的徒手操, 真正被学生接受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达到预期的目的。

1.2 针对性的辅助练习

就是将准备部分的练习和基本教材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将基本教材的部分练习和分解练习充实到准备部分来, 这样不仅能提高准备部分的容量, 还能使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之间的衔接更密切, 使学生在准备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 对有可能出现的事故加以预防。

1.2.1 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来采用相近的辅助练习, 达到热身和预防的目的。比如三级跳远的教材, 可以采用单、双脚跳的游戏或徒手操的练习形式。

1.2.3 针对性的教学器材

在一节课中用教学内容所使用的器材来做热身运动, 这样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导入、有利于预防伤害事故。比如篮球教学中, 辅助练习可以玩球、以篮球做游戏等来练习。

1.2.4 心理准备的辅助练习

在准备部分, 教师应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练习的准备, 这样可以降低损伤的危险。事实证明, 消极的应激与损伤发生率成正比。因此, 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以使学生反应速度提高, 反应能力增强, 从而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

2.教学过程中的辅助练习

学生在体育课中, 尤其是在基本内容学习时, 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因此, 通过在这一环节增强、增多辅助练习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已刻不容缓, 力争让体育课不发生损伤, 至少不发生再损伤。

2.1 身体素质的辅助练习

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降低伤害事故的危险性, 即使发生了损伤, 也可以降低损伤的严重性, 而且有助于预防再损伤, 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身体素质练习的力度。

2.1.1 力量素质的练习

力量素质是所有其它素质的基础, 当然也是预防运动损伤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力量素质好, 必然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强, 关节的稳定性好, 在运动过程中疲劳出现得晚, 因而可以大大减少损伤的发生。

2.1.2 平衡能力的练习

平衡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素质, 所以在上课中应重视平衡能力的练习, 特别是对本体感受能力及关节稳定性的训练。比如篮球的三步上篮的教学, 可以倒过来教学, 先学起跳投篮、落地, 提高本体感觉对动作的精确控制, 再逐渐过渡到三步上篮的完整动作。

2.1.3 柔韧性的练习

柔韧性是指关节运动幅度的大小。良好的柔韧性可增加运动时关节的活动幅度, 对动作的随意支配能力更加精确, 既能提高运动效率, 也能降低运动损伤, 特别是肌肉拉伤。

2.2 帮助与保护的辅助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 帮助与保护是一种教学手段, 也是有效防止伤害事故的手段。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帮助与保护的教学。

2.2.1 自我保护的练习

学生能在不可预测的情景下, 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所学技能来保护自己, 达到预防伤害事故的目的。比如在对抗性较激烈的项目 (如足球、篮球) , 因身体接触而摔跤的情况会经常发生。如果掌握了前、后倒接后滚翻、侧倒接侧滚翻等衔接技术, 能有效预防突如其来的大的伤害, 并有利于教学进程顺利进行。

2.2.2 帮助的练习

合理的帮助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所学技术, 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更有利于防止伤害事故。比如在体操的教学中, 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站位, 如何掌握用力顺序, 这样被保护者即保护者都将安全地完成教学任务。

2.2.3 心理素质的辅助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 随着练习时间的延长、强度的增加, 可导致肌体及精神疲劳的出现, 而使注意力集中程度的下降。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下降可导致反应时间的延长, 神经肌肉间的协调丧失, 而使损伤的危险增加。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用语言提示、鼓励、练习手段的多样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提示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不畏苦难, 提高注意力, 减少伤害事故。

3.结束部分的辅助练习

在教学结束前, 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积极向上的音乐中与教师一起用舞蹈游戏、韵律操来放松结束全课, 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达到放松,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3.1 伸展性辅助练习

在练习结束后, 肌肉仍处于紧张状态, 适当地拉长肌肉有利于放松, 有利于心肌系统恢复到正常水平。伸展性辅助练习应在放松运动前做, 避免肌肉的拉伤。

3.2 积极性辅助练习

高强度的练习项目可采用积极放松的手段, 可以进行慢跑;或在垫子上躺下, 双腿上举、抖动;或两人一组, 相互轻踩轻揉肩部大小肌肉等手段, 使肌肉放松而富有弹性。

3.3 心理辅助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 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念动训练, 来达到心理的愉悦、轻松。

4.结语

运动损伤及预防在体育教学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这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笔者从辅助练习的角度阐述其在预防运动伤害事故中的作用和意义, 以后还将在其它领域进行研究, 以期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俊廷.正确看待体育活动中的事故.中国学校体育, 2002, 3.

[2]肖国良.试析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3.

事故辅助处理 篇4

1. 在准备活动建立预防意识

通常,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运动量由小到大,负荷强度中等,从身体的上方到下方进行关节和韧带的活动,并有意识地进行小肌肉群和对抗肌的练习,准备活动的时间应随着气候的冷暖而适当调节。

1.1 一般性辅助练习

准备部分主要是学生热身活动的阶段,它能使学生处于抑制状态的中枢神经系统得以充分舒展,以减少运动损伤,所以每堂课前的热身运动必不可少。准备活动的辅助练习,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情况,尽量少安排跑步,多采用游戏和徒手操的形式。教师还可以开动脑筋,创编行之有效、学生乐于接受的徒手操来达到热身的目的。教师在选编徒手操时必须做到:

1.1.1 动作简约

动作复杂、造型多样的练习效果反而不好,只要简单易学,达到活动相关部位的目的就可以了。

1.1.2 节奏明快

明快的节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比如街舞、搏击操等,学生一看就会兴趣昂然地进行练习。

1.1.3 时间适宜

练习的时间不要机械地固定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活动时间(不少于5分钟),以达到热身的目的为宜。

1.2 针对性的辅助练习

针对性的辅助练习,即将准备部分的练习和基本教材结合起来,将基本教材的部分练习和分解练习充实到准备部分中来。这样既充实了准备部分的内容,又使准备部分与基本部分之间的衔接更紧密,对潜在的事故加以预防。教师在组织针对性辅助练习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1.2.1 内容的针对

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来采用相近的辅助练习,达到热身和预防的目的。比如进行三级跳远教学之前,可以采用单、双脚跳的游戏或徒手操的练习形式。

1.2.2 器材的针对

利用本节课教学所使用的器材来做热身运动,有利于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比如在篮球教学中,辅助练习中可以以篮球为器材进行相关游戏和练习。

1.2.3 心理的准备

在准备部分,教师应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练习的准备,这样可以降低损伤的危险。事实证明,消极的应激与损伤发生率成正比。因此,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以提高学生的反映速度,降低伤害事故的发生。

2. 教学基本过程中的辅助练习

学生在体育课中进行基本内容学习时,极易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必须在这一环节增强、增多辅助练习,力争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2.1 对身体素质的辅助练习

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降低伤害事故的危险性,即使发生了损伤,也可以降低损伤的严重性,而且有助于预防再损伤,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大身体素质练习的力度。

2.1.1 力量素质练习

力量素质是人体其它素质的基础,当然也是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力量素质好,必然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强,关节的稳定性好,在运动过程中疲劳出现得晚,因而可以减少损伤的发生。

2.1.2 平衡能力练习

平衡能力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素质。在体育课中要重视平衡能力的练习,特别是对本体感受能力和关节稳定性的训练。比如篮球的三步上篮教学,可以先学起跳投篮、落地,提高本体感觉对动作的精确控制,再逐渐过渡到三步上篮的完整动作。

2.1.3 柔韧性练习

柔韧性是指关节运动幅度的大小。良好的柔韧性可增加运动时关节的活动幅度,对动作的随意支配能力更加精确,既能提高运动效率,又能降低运动损伤,特别是肌肉拉伤。

2.2 帮助与保护的辅助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帮助与保护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有效防止伤害事故的一种手段。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帮助与保护的教学。

2.2.1 自我保护练习

自我保护是指学生能在不可预测的情景下,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所学技能来保护自己,达到预防伤害事故的目的。比如在对抗性较激烈的项目(如足球、篮球)中,因身体接触而摔跤的情况经常发生。如果掌握了前、后倒接后滚翻、侧倒接侧滚翻等衔接技术,就能有效预防突如其来的伤害,并有利于教学进程顺利进行。

2.2.2 帮助练习

合理的帮助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所学技术,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比如在体操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站位,如何掌握用力顺序,这样被保护者、保护者都将安全地完成教学任务。

2.2.3 心理素质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练习时间的延长、强度的增加,可导致机体及精神疲劳的出现,致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下降。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下降可导致反映时间的延长,神经肌肉间的协调丧失,使损伤的危险增加。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比如用语言提示、鼓励、练习手段的多样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示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不畏艰苦,提高注意力,减少伤害事故。

3. 教学结束部分的辅助练习

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可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积极向上的音乐中与教师一起用舞蹈、游戏、韵律操来放松结束全课,使学生从生理和心理达到放松,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3.1 伸展性辅助练习

在练习结束后,肌肉仍处于紧张状态,适当地拉长肌肉有利于放松,有利于心肌系统恢复到正常水平。伸展性辅助练习,应在放松运动前做,避免肌肉的拉伤。

3.2 实施积极性的辅助练习

高强度的练习项目可采用积极放松手段,可以进行慢跑;或在垫子上躺下,双腿上举、抖动;或两人一组,相互轻踩轻揉肩部大小肌肉,使肌肉放松而富有弹性。

3.3 心理上的辅助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念动训练,来达到心理的愉悦、轻松。

4. 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伤害事故在所难免,但是通过积极的预防还是可以把伤害降到最低点的,那么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思想重视; (2) 教学要符合教学常规; (3) 加强宣传教育; (4) 加强课堂组织管理。如果一旦出现伤害事故,就一定要认清伤害的类别和责任的范围,同时对受伤学生组织积极的补救措施,把伤害降低到最小。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到正常教学的进程安排, 而且往往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体育心理状况。本文作者结合体育课的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和结束阶段, 分析、探讨了辅助练习与避免伤害事故发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辅助练习,体育课,伤害事故

参考文献

[1]张晓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6) .

[2]肖国良.试析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3.

[3]韩振勇.校园伤害事故对中小学体育课的负面影响[J].中国学校体育, 2002, 3.

翻车机辅助结构基础下沉处理 篇5

1 沉降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施工人员回忆及查阅相关回填措施,该翻车机室基坑回填-15.4 m以下为回填碎石,-15.4 m~-10.4 m为回填山皮土,-10.4 m以上为回填碎石。回填分层厚度为500 mm,均采用20 t振动压路机碾压,取样均达到压实系数0.96的要求。经对现场进行打孔取样分析,回填情况基本按措施执行,但在-15.4 m以下碎石中发现大量山皮土,而-15.4 m~-10.4 m的山皮土层松软。初步分析为回填山皮土在水的侵蚀、渗流作用下,土颗粒被带走,流入下层回填碎石的缝隙中,引起下沉。经专家组会商,决定对钻孔进行灌水试验,发现没有任何回水,并发生塌孔现象,可见土体结构较松散,初步分析-15.4 m~-10.4 m部分压实系数仅为0.7左右,-10.4 m以上碎石也比较松散,压实系数为0.8左右。根据分析结果,不但需要对轨道基础进行加高处理,还需对回填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地基的进一步下沉。

2 处理方案的选择

1)采用人工挖孔桩深基础的形式,由于现场狭小,施工起来很困难,且工期较长,不能满足按期投产的要求,直接放弃这个方案。2)强夯处理深厚地基。由于在回填范围内已施工多条轨道的整体道床,不便于大型机械开展施工,而且强夯会引起很大的振动,对翻车机室及翻车机操作室不利,一旦造成开裂,将会影响翻车机室内已经安装好的机械设备的安全,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放弃这个方案。3)压密注浆法处理:在轨道基础两侧及轨道基础中间打孔,通过注入水泥浆液,浆液在注浆压力的驱动下,渗入到土体和碎石空隙中,起到填充空隙和固结块石的作用,达到压实回填土(碎石)的作用。压密注浆所需设备体积较小,且工期短,相对人工挖孔桩费用较低,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压密注浆处理方案。

3 加固方案的制定

压密注浆是利用水泥浆液延伸及扩展过程中对周围土体产生挤压及填充作用,从而根本上改变地基基本物理学性质,提高土的强度和减少变形,使土体得到加固。注浆孔布置在轨道基础两侧或直接从基础中央打孔,从而可以有效的起到加固土体的作用。

由于-1.5 m(基底)以上回填土密度小,承压能力有限,注浆压力设置不宜过高,按照0.2 MPa或自然溢浆考虑,根据施工经验,自然溢浆时,浆液在土体中的扩散距离为2.5 m。

4 注浆加固实施及观测

1)注浆采用普通硅酸盐P.O32.5单液水泥浆,配比为1∶1~0.6∶1,添加速凝早强剂,配比见表1。

2)钻孔结构见表2。

3)开孔及下管。

用ϕ91无芯钻具开孔,钻到轨道基础底面(约1.9 m)时,下入ϕ89 mm护壁管,粘土捣实封闭高度不少于0.5 m。

4)注浆段钻注施工。

注浆段换用ϕ60 mm钻具无芯钻进,每 2 m为1次注浆段,不提钻就地注浆,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浆液从注浆孔四周溢出,或压力超过0.2 MPa。

5)施工顺序。

先施工最外侧的东西两排孔,然后施工中间的孔。在每排内单数孔和双数孔分两组施工。

在注浆过程中,随着浆液在压力作用下不断进入土体,浆液对周围土体不断产生渗透、压迫作用,导致土体逐渐密实,在土体中形成密度较大,并有一定刚度的骨架体。骨架体与被压密的土体一起形成了复合地基,从根本上改变了回填土物理力学性质,提高了土体强度,从而加固地基,防止地基进一步下沉。 加固工作工程于8月底施工完毕,10月底雨季结束,经观测未发生沉降,保证了翻车机系统的正常运行,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5 结语

压密注浆由于施工占场地小,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方便灵活,在工厂厂房等面积有限,施工高度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具有其他处理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对该工程的观察,注浆效果显著,处理时间短,经济效益高,在工期要求紧张、结构重要性高的工程中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施工手册》编委会.施工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变电事故分析及处理 篇6

变电即电压变换, 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最重要程序之一。正常的变电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证, 但由于变压器长期处于变电状态, 故障和事故总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 如何正确分析变电事故并及时作出处理, 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供电系统及电力用户的损失, 值得我们研究分析。

1 变电运行中的事故主要类型

变电事故类型多种多样, 划分的方式也很多, 例如:按回路划分, 主要包括电路故障、磁路故障和油路故障等几种;按主体结构划分, 可分为绕组故障、铁心故障、油质故障和附件故障等几种;按故障易发的区位划分, 主要包括绝缘故障、铁心故障、分接开关故障等几种。目前, 最严重、发生几率最高的是变压器出口短路故障, 另外, 变压器渗漏故障、油流带电故障、保护误动故障等也经常出现。

2 发生变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 电力系统各级部门对变电事故十分重视, 制定了各项相关的政策措施, 有效地减少了变电事故的发生。但是, 由于电力系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引发变电故障和事故的原因也就十分众多。因此, 目前, 变电事故仍然不断出现。那么, 引起变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首先是外力的破坏和影响, 如雷击、暴风雨、冰冻、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 又如安装、检修、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制造过程中遗留的设备缺陷等事故隐患。其次, 工作时间长, 设备难免自然受损, 而受损部件往往得不到及时更换。如:电力变压器长期运行造成了绝缘老化、材质劣化, 但这些部件却没有及时得到更换。再次, 操作不当。实践中常常存在部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不够或违章作业等现象。最后, 制度不健全或装置本身存在局限性及某些缺陷。

3 处理变电事故的程序和技术措施

3.1 处理变电事故的一般程序

电力系统发生变电事故时, 各单位运行人员应在上级值班调度员的指挥下处理事故, 要做到:统一指挥, 及时记录, 迅速检查, 简明汇报, 认真分析, 准确判断, 限制发展, 排除故障, 恢复供电。具体需做好如下几点:

(1) 变电事故和异常处理必须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调度规程、现场运行规程及有关安全工作规定, 服从调度指挥, 正确执行调度命令。 (2) 如果对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没有构成威胁, 则应尽力设法保持变电设备运行, 一般情况下, 不得轻易停运设备;如果对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构成威胁, 就应尽力设法解除这种威胁;如果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 (3) 在处理事故时, 应根据现场情况和有关规程规定启动、运行备用设备, 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对未造成事故的设备进行安全隔离, 保证其正常运行, 防止事故扩大。 (4) 在处理事故过程中, 首先应保证所用电的安全运行和正常供电, 当系统或有关设备事故和异常运行造成所用电停电事故时, 应首先处理和恢复所用电的运行, 以确保其供电。 (5) 事故处理时值班人员应根据当时的运行方式、天气、工作情况、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动作情况、光字牌信号、事件打印、表计指示和设备情况, 及时判明事故的性质和范围。 (6) 尽快对已停电的用户特别是重要用户保安电源恢复供电。 (7) 当设备损坏无法自行处理时, 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在检修人员到达现场之前, 应先做好安全措施。 (8) 为了防止事故的扩大,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 变电站值班人员应与调度员保持联系, 主动将事故处理的进展情况报告调度员。 (9) 每次事故处理完后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并根据要求登录在运行日志、事故障碍及断路器跳闸记录本上。运行班长要组织有经验的值班员整理好现场事故处理报告。 (10) 当事故未查明, 需要检修人员进一步试验或检查时, 运行人员不得将继电保护屏的掉牌信号复归, 以便专业人员进一步分析。

3.2 事故处理的有效措施

对变电运行中出现的事故应严格按照程序, 认真找出原因,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3.2.1 强化日常安全管理

(1) 不断提高操作素质和本领。加强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 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注重创新培训模式, 从提高个人能力出发, 让一部分业务技术骨干接受业务培训;另一方面要注重创新培训内容, 围绕当前电力工作的重点和培训对象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通过系统、分类培训, 使每一个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切实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 (2) 建立健全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的事故处理应变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 我们还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 建立健全开展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制度。 (3)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 增强运行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 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罚机制, 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3.2.2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1) 悬挂标示牌, 装设遮拦。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应根据作业需要悬挂各种标示牌, 并装设临时遮拦。例如, 根据作业性质不同, 我们应设置相应的“禁止合闸, 有人工作”、“止步, 高压危险”、“在此工作”、“从此上下”、“禁止攀登, 高压危险”等标示牌。 (2) 装设接地线。为了保证安全供电, 我们应装设接地线, 这有利于防止工作地点突然来电, 并可以消除停电设备或线路上的静电感应电压, 泄放停电设备上的剩余电荷。接地线要正确操作, 应设置在停电设备有可能来电的部位和可能产生感应电压的部分。装拆接地线均应使用绝缘棒或戴绝缘手套。装设接地线应由2人进行, 用接地隔离开关接地也必须有监护人在场。应严格按照装设接地线的次序进行操作, 必须先接接地端, 再接导体端, 连接接触要良好;拆接地线的顺序则刚好相反。 (3) 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验电。要检修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停电后, 在装设接地线之前必须进行验电。通过验电可以清楚地显示停电设备是否确实无电压, 以防发生带电装设接地线、带电合接地刀闸或误入带电间隔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应在检修设备进出线处两侧分别进行验电。高压验电时必须戴绝缘手套, 若因电压高而没有专用验电器时, 可用绝缘棒代替, 并依据绝缘棒有无火花和放电声来判断设备是否带电。

3.2.3 把握事故处理要点

事故处理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核实跳闸开关的实际位置后方可恢复跳闸开关的控制把手至“分闸后”位置。 (2) 记录保护动作信息, 应经第二人复查无误后汇报调度。 (3) 隔离故障点等必须做好安全措施及监护工作。 (4) 事故时交流失去, 平时应准备好照明、解锁钥匙等, 放在固定位置。 (5) 平时多思考事故现象, 以保证事故时作出正确判断。要防止因自己业务不强造成误判断, 导致误汇报、误操作。特别是对于各种不同保护装置显示的信息, 应多思考各种事故时其相应的信号表现。 (6) 保护说明书、异常信息报警情况、故障信息中文含义平时应整理摘录好。

3.2.4 准确诊断变电故障

掌握好变电故障的检测技术是准确诊断故障的主要手段。根据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的试验项目及试验顺序, 变电故障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油中气体的色谱分析, 直流电阻检测,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检测, 绝缘介质损失角正切检测, 油质检测, 局部放电检测及绝缘耐压试验等。

在变电故障诊断中应结合各种有效的检测手段和方法, 对得到的各种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这是因为不可能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检测方法, 也不可能存在一种面面俱到的检测仪器, 故只有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 利用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例如离线检测、在线检测、电气检测、化学检测, 甚至超声波检测、红外成像检测等等, 在可能条件下进行相互补充、验证和综合分析判断, 才能取得较好的故障诊断效果。

目前, 在变电故障诊断中, 单靠电气试验方法往往很难发现某些局部故障和发热缺陷, 而变压器油中气体的色谱分析这种化学检测方法对发现变压器内部的某些潜伏性故障及其发展程度的早期诊断却非常灵敏而有效, 这已为大量故障诊断的实践所证明。

4 结语

鉴于变电运行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对各种变电事故给予足够重视。在平时工作中, 有关人员要注重积累, 从而在故障发生时能够作出正确分析和及时处理, 以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于根友.浅谈电气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及故障排除[J].价值工程, 2010 (1)

[2]陈平.变电运行事故现象的分析与处理[J].广东科技, 2009 (8)

[3]黄研.变电站事故处理问题探析[J].今日科苑, 2010 (24)

上一篇:高职教育模式下一篇:远程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