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事故处理

2024-10-10

工程事故处理(精选12篇)

工程事故处理 篇1

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工程质量事故是其中最为严重又较为常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重视,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的投诉有增加的趋势,群体上访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有时较为复杂,其涉及的专业和部门较多,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事故的正确处理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以达到科学准确、经济合理,为各方所接受。

1 质量事故处理的程序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如图1所示。

1.1 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包括事故情况与性质;涉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各部门;并与使用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各个方面有关。一般可分为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补充调查。

初步调查主要针对工程事故情况、设计文件、施工内业资料、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判别事故的危害程度,确定是否需采取临时支护措施,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对事故处理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详细调查是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有必要时,进一步对设计文件进行计算复核与审查,对施工进行检测,确定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以及对建筑物进行专项观测与测量。

补充调查是在已有调查资料还不能满足工程事故分析处理时,需增加的项目,一般需做某些结构试验与补充测试,如工程地质补充勘察,结构、材料的性能补充检测,载荷试验等。

1.2 原因分析

在完成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以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事故处理提供必须的依据。原因分析时,往往会存在原因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要正确区别同类事故的各种不同原因,通过详细的计算与分析,鉴别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综合原因分析中,除确定事故的主要原因外,应正确评估相关原因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影响,以便能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加固修复方法。工程质量事故的常见原因见表1。其中第1~第5项主要出现在施工阶段,第6~第8项主要出现在使用阶段。

1.3 调查后的处理

根据调查与分析形成的报告,应提出对工程质量事故是否需进行修复处理、加固处理或不作处理的建议。

经相关部门签证同意、确认工程质量事故不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可对事故不作处理。例如经设计计算复核,原有承载能力有一定余量可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混凝土强度虽未达到设计值,但相差不多,预估混凝土后期强度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等。

工程质量事故不影响结构安全,但影响正常使用或结构耐久性,应进行修复处理。如构件表层的蜂窝麻面,非结构性裂缝,墙面渗漏等。修复处理应委托专业施工单位进行。

工程质量事故影响结构安全时,必须进行结构加固补强,此时应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结构检测鉴定和加固方案设计,并由有专业资质单位进行施工。

按照规定的工程施工程序,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与施工,宜进行施工图审查与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监理,防止加固施工过程中再次出现质量事故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2 修复加固处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事故修复加固处理应满足下列原则:1)技术方案切合实际,满足现行相关规范要求。2)安全可靠,满足使用或生产要求。3)经济合理,具有良好的性价比。4)施工方便,可操作性强。5)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修复加固处理应依据事故调查报告和建筑物实际情况,并应满足现行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经业主同意确认。修复处理可选择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材料。它对原有结构的影响以及工程费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处理方法应遵循上述原则和要求,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确定,以确保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同样,修复加固处理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以确保处理质量和安全,达到要求的处理效果。

3结语

1)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具有较多的复杂性、危险性、综合性。工程事故处理是一项专业性的技术,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分析鉴定,以提供科学的调查报告,为事故处理提供正确的依据,对于有争议的工程质量事故应委托相关资格单位进行检测鉴定。2)现有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尚存在不规范之处。某些施工单位为了掩盖质量事故,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合理,产生安全隐患,导致使用过程中投诉,在实际工程中出现同一工程多次处理重复投诉现象。3)现有加固设计文件有些未经施工图审查,可能存在某些设计不合理,从而造成同一事故的加固处理修复费用相差较大。另外受检测条件限制,加固施工中使用的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未能进行施工质量检验,给工程质量评定和验收带来矛盾,这些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摘要:结合自身多年来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处理质量事故的经验,阐述了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基础程序和方法,介绍了建筑工程事故修复加固处理应满足的原则,以期使工程质量事故得到科学准确、经济合理的处理,为各方所接受。

关键词:工程质量事故,程序,原因,原则

参考文献

[1]张敬伟.浅议建筑施工企业的事故预防[J].山西建筑,2008,34(16):210-211.

工程事故处理 篇2

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应遵守下列程序办理:

一、监理人员发现施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时,应及时通

过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工程暂停令,要求承包单位进行停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二、安全事故发生后,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督促事故发生单位,按国家有关

规定以最快速度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及时呈送书面报告;同时项目监理部应在第一时间将事故发生情况向公司汇报;

三、事故发生后,项目监理部应督促有关方面采取紧急措施抢救人员和财

产,防止事故扩大;

四、事故发生后,项目监理部应督促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严格保护事故

发生现场。必须移动事故发生现场有关物件时,应督促承包单位在现场做好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好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或录像;

五、项目监理部应配合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积极参加各种事故调查

会议,真实地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并及时提供相关监理资料;

六、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及公司提交有关事故的书面报告,并将完整的事故处理记录整理归档。

七、事故处理过程中应执行《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关

焦化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篇3

关键词:焦化废水;A/O膜生物反应器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king wastewater , membrane bioreactor is chosen as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in a coking plant. Introduces the completely process design of the coking plant; Debugging and runn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harge can meet the need of discharging standar completely. Pointed out that the combined process treatment of coking wastewater is feasible,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bioreactor enhanced biolog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guarantee the discharge of wastewater meeting the standards

Keywords:Coking wastewater;A/O membrane bioreactor

概述

焦化废水是煤在高温干馏过程中以及煤气净化、化学产品精制过程中形成的废水,他的主要来源有三个:一是剩余氨水,是在煤干馏及煤气冷却中产生出来的废水,他的水量占焦化废水总量的一半以上,也是焦化废水的主要来源;二是在煤气净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废水,如煤气终冷水和粗苯分离水等;三是在焦油、粗苯等精制过程中及其它场合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酚、氨氮、氰、苯、吡啶、吲哚和喹啉等几十种污染物,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色度高、毒性大,性质非常稳定,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它的超标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某位于西北地区焦化厂废水主要有剩余氨水及煤气净化产生的废水,日产生量为1200吨。废水处理主要由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水解、 A/O膜生物反应器)、后端深度处理系统等组成。处理后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1设计处理水质标准

进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表1进水水质指标

项目单位设计进水数值设计出水数值

CODcr:mg/L≤3000≤100

BOD5:mg/L≤1000 ≤20

SSmg/L≤ 150≤ 70

挥发酚mg/L≤500≤0.5

油mg/L≤150≤8

NH3-Nmg/L≤ 200≤ 15

CN-mg/L≤15≤0.5

硫化物mg/L20≤1

2工艺流程描述

2.1预处理部分:由气浮、调节池组成。

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油,包括重油、轻油和乳化油。在废水的生化处理过程中,油的存在对微生物有抑制和毒害的作用。当废水中的焦油含量达到了一定浓度时,活性污泥菌胶团表面会粘附一定量的油,阻碍了微生物对水中溶解氧的摄取,会使污泥的生物活性和生化处理的效果下降。另外,污泥表面附油后,密度减少,会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使之上浮,以致随水流失。同时焦油会使膜迅速污染。

气浮设备采用加压容器气浮用来去除来水中的乳化油。

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里面设置微孔曝气及加热盘管。

蒸氨除油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在集水池由泵送入气浮设备(加药气浮一体机),进行乳化油的去除,在此废水中所含的乳化油脱稳后被上浮的小气泡吸附而除去。池上设有刮浮油沫机,将分离出来的浮油刮入浮油收集槽,并送往轻油池进行油水分离。同时在气浮设备中通入臭氧,以去除色度和对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出水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与调节池并列设有事故调节池,主要用于来水水质恶化时,暂时贮存预处理出水。事故池水经污水泵提升逐渐送入均合池进系统处理,经过格栅处理的生活污水进入调节池进行处理。

2.2生化处理部分

由厌氧,缺氧-好氧及膜组成的膜生物反应器(MBR)组成。

厌氧生化处理:经过预处理后的废水在这里进行有机物的降解与去除。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ABR工艺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分阶段多相厌氧反应器技术于一体,提高了厌氧反应器的负荷和处理效率,而且使其稳定性和对不良因素的适应性大为增强。

好氧生化处理:废水经过好氧生物氧化法对有机物进行进一步去除。考虑到本项目对氨氮的去除要求,选择具有脱氮功能的缺氧-好氧工艺即A/O法作为好氧处理工艺。同时为了提高污泥浓度,富集硝化菌,好氧池末端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工艺)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它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质截留住,省掉二沉池。活性污泥浓度因此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可以分别控制,而难降解的物质在反应器中不断反应、降解。因此,膜—生物反应器工艺通过膜分离技术大大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能够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出水水质良好、稳定,不受系统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

膜的高效截流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流在生物反应器内,实现了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完全分离,使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稳定。

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浓度高,耐冲击负荷。

有利于增殖缓慢的硝化细菌的截流、生长和繁殖,系统硝化效率也得到提高。

泥龄长。膜分离使污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成分,在体积有限的生物反应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大大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系统采用PLC控制,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

本项目采用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即膜区与好氧生化区分开,这样有利于减少活性污泥粘结造成膜通量的下降;同时保证好氧区和膜区不同的曝气环境。

为了保证MBR膜组件良好的水通量,持续、稳定地出水,系统通过膜区曝气产生的气泡及水流,使膜丝充分抖动对膜进行擦洗。同时采用间歇的运行方式,可防止膜孔堵塞,使长期的稳定运行成为可能。

2.3末端处理部分

絮凝沉淀及清水池组成。

进一步去除COD、悬浮物及对出水脱色。采用旋流混凝及斜管沉淀池。絮凝沉淀池中布设加热盘管。若水质不达标清水池中的水回流至生化池重新处理。

3运行效果

项目满负荷试运行以来出水均能达到排放标准,即使来水水质有波动对出水影响也不大。

项目的总吨水处理成本为5元。

4结论

1)该项目物化+生化的处理工艺在技术及经济上均是可行的。

2)膜在生化处理中的应用,增强了生化处理效果,特别是对微生物的截留作用,特别适用于焦化废水中微生物的培养驯化,是整个工艺技术可行的有力保证。

3)焦化废水氨氮及石油含量很高,故进入废水处理前必需要进行蒸氨及除油处理。特别是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对石油类污染物更敏感要求更严格。

4)尽管膜生物反应器在焦化废水处理中效果显著,但是膜通量的取值、膜生物反应器的布置方式、运行方式、污泥浓度、维护方式等是设计成败的关键,设计不当不仅没有效果还造成投资及运行成本的增加,得不偿失。

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分析及处理 篇4

1 钻井工程事故的处理原则

1.1 安全原则

“安全第一”是人们最为经常提的一句话, 在钻井过程中尤为如此, 安全第一是事故的处理原则。钻井时要对井下的各种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 从而采取科学的技术及选用适合的工具, 同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 准确的分析事故的性质, 从而在处理过程中尽量减轻事故的损害, 防止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扩大。此外, 在安全原则下, 还保含对环境保护和人员设备保护相关措施的制订。

1.2 科学原则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 需要针对钻井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 从而确定井下的具体情况, 不能凭以往的经验或是主观判断进做出结论。同时为了保证事故处理方案的科学性, 对井下的情况应该绘制草图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从而对方案中不科学的地方及时进行改正, 从而减轻事故的损害。

1.3 快捷原则

钻井事故发生后, 需要在短时间内及时的进行处理, 以避免因时间的延长而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恶化, 从而失去了处理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保证快捷原则, 决策及方案的制定都需要快速, 并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好工具和器材, 协调好各工序之间的衔接, 从而加快事故的处理作业。

1.4 经济原则

首先, 需根据事故发生的性质、地质条件以及各种器材的供应情况和技术手段等, 进行全面地评估、分析事故处理的费用和时间;其次, 应对处理方案进行对比, 并从中选出最经济合算的方案;再次, 如果条件允许, 也可以另选井位重钻或将原有井眼添井侧钻。在实际的钻井工程中, 应按照最经济的原则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案, 以此来降低工程成本。

2 造成钻井工程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地质因素

在实际的钻井过程中, 钻遇各种不同的地层会随之遇到诸多难题, 如由于地质构造不同而造成的不稳定性、压力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地层岩性的多变性等均会造成井下复杂情况, 致使钻井作业暂时停止, 无法顺利进行, 从而导致延误钻井时间。造成井下复杂的地质因素是客观存在, 也是无法改变的, 但是如果在钻井过程中, 对这些客观因素多些了解,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2 工程因素

由于钻井作业本身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较强, 所以安全第一应作为钻井作业的主导思想。但有些人却基于利益的驱使, 明知故犯或铤而走险, 从而为复杂情况及钻井事故的发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再加之对地质资料未能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使得在一段裸眼中喷、漏层共存, 致使治漏则喷、治喷则漏的现象屡有发生。此外, 由于管理工作薄弱, 也导致了钻井工作有章不循、盲目决断、遇事不思、不顾后果, 上述情况都将给井下事故埋下隐患。

3 钻井工程常见事故的成因及处理方法

3.1 卡钻事故

卡钻主要是指在钻进过程中, 钻柱在井中的某段被卡住, 从而导致整个钻柱无法自由转动。

当发生卡钻事故后, 最先应考虑的问题是为解除事故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在处理卡钻事故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保持钻井液循环, 使井筒畅通。当卡钻事故发生后, 若水眼或环空堵塞, 则会造成循环丧失, 从而失去浸泡、爆炸松扣的可能, 致使诱发井塌, 使卡钻事故的处理难度加大, 因此, 必须保持钻井液循环及井筒畅通;二是需尽可能保持钻柱的完整性。卡钻后, 在对钻柱进行提拉、扭转时, 尽量不要超过钻杆的最大拉伸负荷及允许扭转圈数, 如果钻杆被扭断或拉断, 则会导致打捞工具套如困难。目前对于卡钻事故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采用震击解卡工具或倒扣切割工具来完成。

3.2 井漏和井喷事故

3.2.1 井漏事故。

井漏主要是指在钻井过程中, 钻井液或水泥浆液渗入地层的现象。产生井漏的主要原因为:井内的钻井液压力过大, 致使地层破裂便会形成井漏。一旦发生井漏会造成钻井液池面降低, 返回的钻井液量减少, 井漏严重时也导致钻井液失去循环, 进而引发井喷。常用的井漏处理方法有:起钻静置、改善钻井液性能、水泥浆堵漏、凝胶堵漏和复合堵漏等。

3.2.2 井喷事故。

井喷是指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 致使地层流体进入井筒, 使井内钻井液间断或连续地喷出的现象, 当这一现象失去控制时, 则会引起井喷。井喷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轻则导致资源浪费、污染环境, 重则会损坏设备、造成人员伤亡、全井报废。井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对地层压力情况掌握不准以及井内钻井液的压力降低等。一旦发生井喷事故时, 必须做好处理工作, 如在地面灭火压井或是打定向救援井压井等。

3.3 钻具断落和落物事故

钻具断落和落物事故。属于钻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之一。通常是采用相应的打捞工具进行打捞。

结语

钻井工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因此其事故也存在着复杂性。多变性, 所以在对钻井事故进行分析处理时, 要根据情况具体分析, 不能凭主断臆断, 从而导致事故的扩大, 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 采用科学的原则对事故进行分析, 从而快捷的对事故进行处理, 同时保证处理方案制订的经济性,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解决事故, 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继德, 张永刚, 韩国生, 武风旺.钻井液录井参数在钻进工程异常预报中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0 (03) .

[2]屈正斌.浅析钻井工程常见事故及机理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 (01) .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篇5

质量是安全的基石,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强化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1、总则

为了控制工程质量,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2 定义 2.1 质量事故

凡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偏差超过质量标准范围,需要返工且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者,或造成永久性缺陷者,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使用、调试及保管不当造成设备、材料损坏者,均属质量事故。

2.2 质量事故的分类 2.2.1 重大事故的分类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为重大质量事故:

未按设计蓝图和质量标准施工,造成较大后遗症或未按标准施工,造成较大质量缺陷的。

2.2.2 普通质量事故

未达到重大事故条件,其一次返工经济损失在1~10万元的。3.2.3 零星质量事故

未达到重大及普通质量事故条件的质量问题。

3、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 3、1 零星质量问题由质量部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追查、处理,并报分管领导审核后执行。

3.2 普通事故发生后,由分管副总主持,组织相关部门和事故责任单位进行追查,并形成初步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报总工程师审批后,整改落实及处罚。

3.3 重大事故发生后,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组织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及事故责任单位进行事故追查,并拿出初步意见报项目公司审核。批准后的整改方案和处理意见报公司及设计院备案。

3.4 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应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追究不放过、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3.5 对违反规程不听劝阻、不遵守劳动纪律、不负责任而造成质量事故者,对隐瞒事故不报者,均应严肃处理。应按规定给予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直至依法惩处。

污水处理工程除臭工艺简介 篇6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益增强的公众环境意识,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臭气,一直影响着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的生产环境,甚至引发坠池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了防止和消除城市污水处理廠臭味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污水处理厂臭气污染控制已成为污水处理工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臭气的来源及特征

根据污水处理的过程,这些臭气主要来源分布在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三大部分。

污水收集系统中臭气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外沿途的提升泵站。

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臭气源主要分布在污水处理厂预处理区,粗格栅间、进水泵房、细格栅沉砂池等构筑物。

污泥处理系统中臭气的主要来源分布在污泥浓缩池、污泥贮池、污泥脱机房。

2.除臭处理工艺比较

除臭技术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运营经验,到80年代中期更是被广泛关注,制定了臭气测定的相关标准,开发了各种臭气扩散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程序,处理技术也不断发展。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除臭技术有活性炭吸附法、热氧化法、氧离子基团除臭法、化学洗涤法、生物过滤法、植物液除臭法和高能离子除臭技术等。其中较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洗涤法、植物液除臭法、生物滤池法、高能离子除臭技术。

2.1化学洗涤法

水清洗是利用臭气中的某些物质能溶于水的特性,使臭气中氨气、硫化氢气体和水接触、溶解,达到除臭的目的。传统的化学除臭法是利用臭气中的某些物质和药液产生中和反应的特性,利用呈碱性的苛性钠和次氯酸钠溶液,脱去臭气中硫化氢、有机酸等酸性物质,利用盐酸或硫酸等酸性溶液,去除臭气中的氨气等碱性物质。

与活性炭吸附法相比较,化学除臭法必须配备较多的附属设施,如药液贮存装置、药液输送装置、排出装置等,运行管理较为复杂。适合于较大规模或者超大规模高浓度恶臭气体的除臭工程。整个除臭装置包括洗涤塔、洗涤循环水泵、自动加药系统、鼓风机、化学药品储存槽、单元控制盘六大部分。化学洗涤除臭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臭气成分与化学药液的主要成份间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无臭物质以达到脱臭的目的。

化学洗涤除臭法比较适用于恶臭污染源成分相对浓度很高、气量比较大的恶臭气体的处理。

2.2天然植物液除臭工艺

天然植物液通过高压雾化泵雾化后,分裂成直径非常小的液滴,这样可以使植物液在需除臭的区域内与臭气进行充分的接触反应,反应的方式有分解、聚合、酸碱、中和、取代、置换和加成等。从而消除致臭成份,经除臭的最终产物不会形成二次污染,对人体无害。

天然植物液除臭剂是从自然界的植物中提取的香精油。它具有广谱性,即对很大范围的恶臭物质都具有高效的除臭作用。经过工程实例证明,成份的天然性使天然植物液除臭剂的无毒、无害、无污染、可被生物完全降解。

天然植物液除臭剂除臭原理如下:

通过专用设备雾化成细小的液滴后与臭气物质接触,通过吸收和吸附作用与臭气分子充分接触,同时增加臭气分子在植物液除臭剂的溶解度,然后充分与臭气分子发生一些列反应,生成无毒、无害的有机盐,达到彻底消除异味的目的。

2.3生物滤池法

生物滤池也叫填料床滤池,将要处理的气体进行预湿,然后气体由下向上通过装满有机填料滤料床进行处理。

2.3.1生物滤池除臭原理

生物滤池除臭法主要包括污染场所密封系统、臭气收集及输送系统和生物滤池。生物滤池为混凝土矩形池,池底为布气系统,由带有多个滤头的模压塑料滤板组成,上层为无机滤料,其厚度根据处理气量的多少来确定。从各种处理构筑物收集的臭气通过鼓风机鼓入滤板下,由滤板均匀分布扩散至滤池,通过滤池内滤料达到去除臭气化合物的目的。

臭气化合物,主要是硫化氢和有机气体,向上流动穿过生物滤池内的滤料,生物滤料为经优化加工的无机滤料,将恶臭污染物彻底降解为H2O和CO2,实现总臭气浓度控制。

2.3.2除臭过程

第一步:气体功过滤床并在表层水体中溶解。

第二步:水溶液中的异味成分被微生物吸附、吸收,异味成分从水中转移至微生物体内。

第三步:滤料中的专性细菌(根据臭源的类型筛选而得到的处理菌种)将以污染物为食,把污染物转化为自身的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的自身循环过程,从而达到降解的目的。

生物滤池重要的操作参数包括植菌、滤料的PH值及湿度、滤料湿度及营养物的含量。填料的材质及特性是影响滤床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孔隙度、压密度、水份载留能力及承载微生物族群的能力。

除臭流程:恶臭源密封→恶臭气体收集系统→引风机→滤板→无机滤料。

2.3.3优点

(1)建设成本一次性投入大,运行成本较低,主要为风机运行费用。

(2)不使用化学药品,能源需求低廉,不产生二次污染物,最后的产物是良性的,属环境友好技术。

(3)生物填料为无机填料,具有良好的机械结构与生物特性。

(4)处理效率高,去除效果明显。

(5)生物滤床可划分多个系列,操作弹性好,方便维护、检修,安装简便,调试时间短。

2.4离子除臭法

离子换风设备主要是新鲜空气通过离子发生装置时,氧离子受到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的碰撞而形成分别带有正电和负电的正负氧离子,这些氧离子具有很强的活性。将这些高活性的氧离子与臭气源相接触后,能打开气体分子的化学链,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离子换风设备借助通风管路系统向散发臭气的空气送入可控浓度的正负氧离子空气,用离子空气覆盖污染源(如水池上部空间),使离子空气充满被污染空间,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与气体污染物分子发生反应,以有效地控制气体污染物的扩散和降低室内气体污染浓度。

3.污水处理厂除臭工艺选择

化学洗涤除臭法适用于恶臭污染源成分相对浓度很高、气量比较大的恶臭气体的处理。

天然植物液除臭主要适用于低浓度的恶臭污染源,对于污泥处理产生的高浓度硫化氢和有机气体。一般用于低浓度改善操作环境的场合。

生物滤池方法是污水处理厂使用广泛,效果稳定的一种良好除臭方法,它适用于气量大、恶臭污染物浓度中等、气体湿度大的各种场合。

离子除臭技术主要适用于大空间、大流量、低浓度、相对比较干燥的臭气处理,在改善工作环境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

污水处理厂及沿途提升泵站在选择除臭方法时,可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并综合考虑运营成本,选择合适的除臭处理工艺或者进行有机结合。如提升泵站采用离子除臭技术,污水处理厂才有喷洒植物液或者生物滤池技术。

【参考文献】

[1]赵丽君,范淑平,梁力.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及工程化.中国给水排水,2003,19(6):46-48.

[2]王声东,秦锋.污水处理厂除臭工程设计.给水排水,2005,31(9).

[3]朱国营,刘俊新.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滤池除臭技术.中国给水排水,2003,19(8).

浅谈工程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处理 篇7

交通建设工程发生安全事故, 其影响与危害将直接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带来的巨大灾害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益。安全生产关系到工程施工管理的责任和工程本身生产的重要性, 关系到工作的积极开展和工作环境的稳定及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安全隐患, 然后及时解决和处理。

2 施工安全隐患

2.1 工程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

建设工程施工生产具有产品的固定性, 施工周期长, 露天作业, 体积庞大, 施工流动性大, 工人整体素质差, 手工作业多, 体能消耗大, 以及产品多样性, 工艺多变性, 施工场地狭窄等特点, 导致施工安全生产作业环境的局限性, 作业条件的恶劣性, 安全管理的难度性, 个体劳动保护的艰巨性, 以及安全管理与技术的保证性, 立体交叉性等, 决定了施工生产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 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施工安全隐患原因分析方法

影响建设工程安全隐患的因素众多, 一个工程安全隐患的发生, 可能是多种原因所致, 要分析确定是哪种原因所引起的, 必然对安全隐患的特征、表现, 以及施工中所处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其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下:

a.现场调查研究, 观察记录全部, 必要时拍照, 充分了解与掌握引发安全隐患的现象和特征, 以及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条件等;

b.收集、调查与安全隐患有关的全部设计资料、施工资料;

c.指出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所有因素;

d.分析、比较和剖析, 找出最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

e.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予以认证确认;

f.必要时可征求设计单位, 专家意见。

2.3 施工安全隐患的处理程序

承包人处理安全隐患应符合下列规定:

a.承包人应区别“通病”、“顽症”、首次出现、不可抗力等类型, 修订和完善安全整改措施;

b.承包人应对检查出的隐患立即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受检单位应对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 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纠正和预防措施应经检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c.安全检查人员对检查出的违章指挥和违章者作业行为向责任人当场指出, 限期纠正;

d.安全员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旋效果应进行跟踪检查, 保存验证记录。

监理工程师对安全隐患的处理程序:

出现工程施工安全隐患, 监理工程师首先应判断其严重程度。当存在安全隐患时, 签发《监理通知单》, 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施工单位提出整改方案, 填写《监理工程师通知回复单》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后, 批复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处理, 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发现严重安全隐患, 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工程暂停令》, 指令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 必要时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单位提出整改方案, 必要时应经过设计单位认可, 整改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 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处理, 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施工单位接到《监理所理通知单》后, 应立即进行安全隐患的调查、分析原因, 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制定安全隐患整改处理方案, 并报总监理工程师。

安全隐患整改处理方案内容应包括:

a.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性质、现状、发展变化、时间、地点等详细情况;

b.现场调查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c.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判断;

d.安全隐患处理的方案;

e.是否需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f.确定安全隐患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间和整改验收人;

g.涉及的有关人员和责任及预防安全隐患重复出现的措施等;

h.监理工程师分析安全隐患整改处理方案。必要时可组织业主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各方共同参加分析。

i.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审核签认安全隐患整改处理并进行跟踪检查。

j.安全隐患处理完毕, 施工单位应组织人员检查验收, 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核验。施工单位写出安全隐患处理报告, 报监理单位存档。

结束语

总之, 安全生产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是一切工作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的社会, 它不可能一蹴而就, 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更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松懈和侥幸。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求我们继续做好安全工作, 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杜绝各种违章操作, 加强职工本岗位的安全管理, 在生产中要做好预警、预防工作, 必须有效避免施工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就能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5.

[2]JTG G1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成因及处理 篇8

1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要分析究竟是哪种原因所引起, 必须对质量问题的特征表现, 以及其在施工中和使用中所处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1.1 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企业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但是企业与项目在管理上的关系还没理顺, 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主体对项目的约束体系, 一方面是因项目管理重心下移, 企业的管理职能有所减弱, 致使项目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 有些项目经理大权独揽, 随意指控, 分配不均, 根本不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 难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严肃性、规范性, 也就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1.2 项目经理队伍管理不完善。

实行项目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质量, 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懂业务、善管理, 既能抓住重点, 又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而实际上有很多项目经理业务水平低, 一个项目经理承包施工多个工程, 或者是高资质项目经理承包工程而由低资质项目经理施工, 都会影响工程质量。

1.3 违背建设程序;

1.4 违反法规行为;

1.5 地质勘察失真;

1.6 设计差错;

1.7 施工与管理不到位;

1.8 不合格的原材料、制品及设备;

1.9 自然环境因素;

1.1 0 使用不当。

2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是指技术处理方案, 其目的是消除质量隐患, 以达到公路物的安全可靠和正常使用各项功能及寿命要求, 并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2.1 修补处理

这是最常用的一类处理方案。通常当工程的某个检验批、分项或分部的质量虽未达到规定的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缺陷, 但通过修补或更换器具、设备后还可达到要求的标准, 又不影响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 在此情况下, 可以进行修补处理。属于修补处理这类具体方案很多, 诸如封闭保护、复位纠偏、结构补强、表面处理等, 某些事故造成的结构混凝土表面裂缝, 可根据其受力情况, 仅作表面封闭保护。某些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蜂窝、麻面, 经调查分析, 可进行剔凿、抹灰等表面处理, 一般不会影响其使用和外观。对较严重的问题, 可能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 必须按一定的技术方案进行加固补强处理, 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些永久性缺陷, 如改变结构外形尺寸, 影响一些次要的使用功能等。

2.2 返工处理

当工程质量未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存在着严重质量问题, 对结构的使用和安全构成重大影响, 且又无法通过修补处理的情况下, 可对检验批、分项、分部甚至整个工程返工处理。例如, 某防洪堤坝填筑压实后, 其实压土的干密度未达到规定值, 进行返工处理。又如某公路桥梁工程预应力按规定张力系数为1.3, 实际仅为0.8, 属于严重的质量缺陷, 也无法修补, 只有返工处理。对某些存在严重质量缺陷, 且无法采用加固补强修补处理或修补处理费用比原工程造价还高的工程, 应进行整体拆除, 全面返工。

2.3 不做处理

某些工程质量问题虽然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和标准构成质量事故, 但视其严重情况, 经过分析、论证、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和设计等有关单位认可, 对工程或结构使用及安全影响不大, 也可不做专门处理。通常不用专门处理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2.3.1 不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例如, 有的工业公路物出现放线定位偏差, 且严重超过规范标准规定, 若要纠正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若经过分析、论证其偏差不影响产生工艺和正常使用, 在外观上也无明显影响, 可不做处理。又如, 某些隐蔽部位结构混凝土表面裂缝, 经检查分析, 属于表面养护不够的干缩微裂, 不影响使用及外观, 也可不做处理。

2.3.2 质量问题, 经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

例如, 混凝土表面轻微麻面, 可通过后续的抹灰、喷涂或刷白等工序弥补, 可不做专门处理。

2.3.3 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合格。

例如, 某检验批混凝土试块强度值不满足规范要求, 强度不足, 在法定检测单位, 对混凝土实体采用非破损检验等方法测定其实际强度已达规范允许和设计要求值时, 可不做处理。对经检测未达要求值, 但相差不多, 经分析论证, 只要使用前经再次检测达到设计强度, 也可不做处理, 但应严格控制施工荷载。

2.3.4 出现的质量问题, 经检测鉴定达不到

设计要求, 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 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3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辅助方法

3.1 实验验证

即对某些有严重质量缺陷的项目, 可采取合同规定的常规试验方法进一步进行验证, 以便确定缺陷的严重程度。例如, 混凝土构件的试件强度低于要求的标准不太大 (例如10%以下) 时, 可进行加载实验, 以证明其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又如, 公路工程的沥青面层厚度误差超过了规范允许的范围, 可采用弯沉实验, 检查路面的整体强度等。

3.2 定期观测

有些工程, 在发现其质量缺陷时其状态可能尚未达到稳定仍会继续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宜过早做出决定, 可以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测, 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决定。属于这类的质量问题如桥墩或其他工程的基础在施工期间发生沉降超过预计的或规定的标准;混凝土表面发生裂缝, 并处于发展状态等。有些有缺陷的工程, 短期内其影响可能不十分明显, 需要较长时间的观测才能得出结论。

3.3 专家论证

对于某些工程质量问题, 可能涉及的技术领域比较广泛, 或问题很复杂, 有时仅根据合同规定难以决策, 这时可提请专家论证。采用这种方法时, 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近早为专家提供尽可能详尽的情况和资料, 以便使专家能够进行较充分的、全面和细致地分析、研究, 提出切实的意见与建议。

3.4 方案比较

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同类型和同一性质的事故可先设计多种处理方案, 然后结合当地的资源情况、施工条件等逐项给出权重, 做出对比, 从而选择具有较高处理效果又便于施工的处理方案。例如, 结构构件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可采用改变结构构造来减少结构内力、结构卸荷或结构补强等不同处理方案, 可将其每一方案按经济、工期、效果等指标列项并分配相应权重值, 进行对比, 辅助决策。

4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对所有的质量事故无论经过技术处理, 通过检查鉴定验收还是不需专门处理的, 均应有明确的书面结论。若对后续工程施工有特定要求, 或对公路物使用有一定限制条件, 应在结论中提出。

5 小结

质量问题处理方案应以原因分析为基础, 如果某些问题一时认识不清, 且一时不致产生严重恶化, 可以继续进行调查、观测, 以便掌握更充分的资料和数据, 做进一步分析, 找出起源点, 方可确认处理方案, 避免急于求成造成反复处理的不良后果。审核确认处理方案应牢记:安全可靠, 不留隐患, 满足公路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原则。针对确认不需专门处理的质量问题, 应能保证它不构成对工程安全的危害, 且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因此,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摘要:工程质量事故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的特点。因此, 应加强质量风险分析, 及早制定对策和措施, 重视工程质量事故的防范和处理, 避免已发生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进一步恶化和扩大。

工程事故处理 篇9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高楼出现在城市的土地上, 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保护工作, 地下防水工程不能忽视, 其是保证产品兼顾耐用的基础, 一旦处理不当将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

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事故的表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事故主要表现在地下室渗漏, 以点渗漏、缝渗漏、面渗漏三种。

1.1 点渗漏

所谓的点渗漏就是常说的孔眼渗漏, 主要表现在地下室墙壁或者地板上有明显的渗漏孔眼, 水从中流出。混凝土振捣不严、浇筑高度过高都可能导致孔眼或者蜂窝的出现, 引起漏水。

1.2 缝渗漏

根据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形状可以分为水平渗漏、竖向渗漏与斜向裂缝三种, 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主要是应力集中而导致的,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缝。

1.3 面渗漏

面渗漏就是指地下室墙面由于施工不当而存在着裂缝, 导致渗漏,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接头部位出现裂缝或者是施工缝的预留位置不当等。

2 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方式

从实践中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地下防水工程的重要性, 下面就针对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法上进行分析:

2.1 外墙外贴防水法

所谓外墙外贴防水法就是在底板垫层上铺设置卷材防水层, 完成维护墙体的施工后, 将里面卷材直接铺贴在维护结构的外墙, 采取必要的保护对策。其优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维护结构墙体混凝土会逐渐干燥, 有效防止室内潮湿, 但是如果基坑采取大开挖或者是板桩支护的时候, 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水平支撑部位的问题。

2.2 外墙内贴防水法

即在底板的垫层上将永久性的保护墙砌好, 然后将防水层铺在永久性的保护墙与底板的垫层上, 待完成全部的工作后, 对围护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 这一方法主要针对施工环境受限, 无法采用外防外贴法采取的紧急施工对策。

2.3 离壁式衬砌防水施工法

这一方法的施工地点是混凝土墙体及其表面, 为了实现使用功能, 可以在主墙内加设一道篱壁式内墙, 这一方案采用多道设防, 有利排水, 但是造假高, 维护结构墙体无法进行充分干燥, 无法保证接缝部位的水密性。

3 地下防水工程易出现问题及对策

3.1 地下防水工程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果防水保护墙一次性砌筑的高度过高, 措施不当非常容易导致墙倒甚是人员事故;如果无法及时采取措施, 必然会导致防水层拉裂, 建筑防水工程将会遭到破坏;同时一些接缝处或者是管道埋设部位经常会出现渗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对施工质量不够重视, 导致蜂窝、孔洞的出现;接头处置不当, 非常容易引起空鼓、翘边的问题。

3.2 解决的有效对策

针对以上的问题, 首先, 我们可以利用外防内贴的防水法来保护墙与结构墙同时沉降, 防止保护墙与结构墙发生剪切而导致的防水位, 因此, 要将保护墙“生根于”基础垫层上, 以保证垫层有足够的强度支撑保护墙。

其次, 要充分考虑到保护墙失稳的状况, 要适当的增加构造柱与圈梁, 从永久性沉降缝开始, 两侧每3m增加一构造柱, 构造柱生根于新增加的垫层圈梁内, 墙体高度方向每隔3m增加1道水平圈梁, 与构造柱相连接。施工时沿外墙内周边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 满铺脚手板。

再次, 加强缝隙的处理, 尤其是变形缝、施工缝与接头处等部位, 在其表面要涂抹防水胶, 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增铺防水层。

最后, 利用高压的清水对墙面进行冲刷, 用钢丝刷将附着在其上的赃物清洗干净, 然后剔除表面缝隙的浮浆, 重新清洗。另外, 在铺设防水卷材时要注意粘结剂的涂刷均匀, 避免露底, 减少反复涂刷的次数, 做好密封处理。

4 提高地下防水处理的技术

首先, 要遵守地下防水工程的原则。地下防水工程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证地下水与滞留水不渗透到室内, 确保室内干燥, 为了发挥其地下功能奠定基础, 提供干燥清洁的环境。同时, 地下防水层具有保护地下建筑结构的功能, 禁止让地下水浸泡钢筋混凝土的结构, 一旦出现结构渗水, 将会腐蚀钢筋, 减少断截面, 出现膨胀, 将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扩大, 减弱抗压强度, 建筑基础遭到破坏, 埋下了安全隐患, 威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其次, 地下防水技术原则。地下防水工程施工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防、排、截、堵相结合, 因地制宜, 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出现裂缝的区域与施工沉降缝的部位要采取以柔克刚的方法, 保证止水带的质量, 管道口四周要加强处理。正负零下施工缝要加强。地下工程防水原则应紧密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区域地形、环境条件、埋置深度、地下水位高低、工程结构特点和修建方法、防水标准、工程用途和使用要求、技术经济指标、材料来源等综合考虑并在吸取国内外地下防水的经验基础上, 坚持遵循“防、排、截、堵, 以防为主、多道设防、刚柔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设计。

再次, 选择抗渗性能优良的混凝土。不论是地下钢筋混凝土外墙还是底板都尽量选用抗渗性能良好的混凝土, 抗渗等级要根据防水混凝土设计的壁厚与地下水最大水头值计算。

如果是独立式全地下室工程应做全封闭, 附件是全地下室半地下防水设置则应高出室外地坪标高至+0.000m以上。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层可在室外平坦处改用防水浆完成设防高度。地下室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 地下室施工应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 保证防水效果。在特殊要求下可采用架空地面和夹壁墙。地下室外防水层宜采用软保护层, 如聚苯板式聚乙烯板等。

最后, 提高地下防水工程质量的对策

第一, 要保证聚氧酯防水涂料的配合比准确, 进行充分的搅拌, 同时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气候状况, 做到随伴随用, 薄涂多刷, 确保厚度, 涂刷均应, 养护充分。

第二, 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尽量采用优质合格的材料, 不合格材料禁止进场, 进场的材料要进行现场复检, 确保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 严格遵循施工规范, 按照要求施工, 在施工前对全体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督促检查工作的严格性, 增强施工精细度, 提高施工质量。

第四, 在满足防水施工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合格检验, 合格后才能进行防水涂料的施工。

第五, 混凝土保护层的浇筑过程中一旦发生损坏要及时修补。

5 结束语

总之,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需要多部门, 多个人员共同参与其中, 积极的提高施工管理的技术水平, 增强人员的综合素质, 改进施工工艺, 推进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2]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工程事故处理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建筑业得到迅猛的发展,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 确保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尤为重要。但是由于设计、施工或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使我国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比如"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小区的事故""衡阳大厦大火事故", 这些事故造成的后果往往都是非常严重的,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就要求我们在发生事故之后, 能够及时的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从中总结一定的经验教训, 以便改进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 为今后的工程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 达到较少或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同时有利于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所以对本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2教学内容

(一) 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

本门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下面这几个大部分:主体结构 (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地基与基础工程、防水工程和装饰工程的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同时每个部分都含有大量的典型的工程事故实例;它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有设计方面的、施工方面, 同时还包含有管理方面的内容, 涉及到的课程也是非常多的, 包括了建筑工程施工、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相关课程, 属于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

(二) 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 考虑到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今后学生所从事的工作等情况, 可把比较难的设计的内容删掉不讲;在上述所有的相关课程中, 本课程与建筑工程施工的内容相近的内容最多, 所以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 可以把这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来进行讲述, 即在讲课中每一章都是先讲述建筑工程施工的内容, 再讲述本门课程相关章节的内容, 相信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内容属于实践性比较强, 内容较为枯燥的课程, 所以让比较枯燥的内容变成较为生动的知识, 就需要从教学方法上面进行改进,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合理组织课堂讨论。针对学生们曾经学习过得内容, 让学生进行讨论自由发言。比如说, 在专业基础课中《土木工程材料》中曾经学习过钢筋和混凝土, 对于钢筋和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学生比较清楚, 这时就在钢筋混凝土这一章中就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讨论, 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这样即可以作为复习的内容, 又可以作为本章的新内容。

(二) 以工程实例为依据。在这门课程中的案例分析, 可以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地基与基础中, 以比萨斜塔为例子, 介绍其产生倾斜的原因以及意大利政府对它采取的纠偏措施, 事实证明了学生对这些具体的工程实例还是比较感性趣的,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对新知识进行及时的补充。建筑技术的更新速度往往是比较快的, 但是教材的更新速度往往没有知识更新的速度那么快, 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能够认真备课, 及时更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四)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对于这种比较枯燥、以文字为主的课程, 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在授课过程中加到必要的图片和视频,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并不仅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

(五) 实践教学。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于具体工程的案例分析, 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根据自己的实例在课下把具体的分析过程做成PPt, 在上课中各组同学对自己的案例分析进行讲解。

4考试的评定

传统的考试一般都是以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 在考试之前由任课教师给学生划范围, 学生在考试前进行短时间的突击复习一般就可以通过;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使学生往往存在平时不学习期末一样能通过的侥幸心理, 这样就出现了部分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 学习不积极主动, 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及个人能力的培养, 所以对于这种传统的考试应进行改革, 方法如下:

(一) 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

教师根据本学期本门课程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命题, 命题的难易程度适中, 并且在试题中应含有一小部分可以让学生自主发挥的内容, 这样可以考察学生平时对问题的掌握程度以及考察其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在学期期中进行一次期中小测验, 通过测验可以检查前段时间的学习也可使教师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 以便今后进行改进。

(二) 考试成绩的构成

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成绩 (20%) +期末考试成绩 (50%) =期末总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的评定以学生上课的表现为主, 包括课堂的听讲、课堂提问和课堂作业等;这样充分体现出了不以期末一张试卷订定最终结果的考试方式, 而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考核。

5总结

希望通过对《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重新的规划, 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们从这门课程中学习到如何对具体的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分析以及处理, 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试析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技术 篇11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利除险加固;灌浆处理

我国的小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为数众多,分布广,坝型多样。这些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防洪减灾、农业灌溉、人类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然而其中许多工程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病险问题。这些工程的主要病险有:防洪标准偏低,达不到现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坝体、坝基多有渗漏、渗透破坏等;工程建筑物老化失修。这些病险不仅造成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不能正常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而且还严重威胁到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急需进行除险加固处理。病险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最主要的病征是渗透问题,有地基(包括坝肩)渗透和坝体渗透。根据不同的坝型、坝基和病因情况,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常用的是防渗墙和灌浆。

1.防渗墙类型及其特点

防渗墙一般要求墙体厚度小、渗透系数低、柔性强、耐久性好及单位面积造价低。防渗墙施工有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锯槽法、链斗法、薄型抓斗、射水法和倒挂井法等成墙工艺。

1.1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成墙工艺

多头深层搅拌桩机一次多头钻进,把水泥浆喷入土体并搅拌,使土体与水泥浆液混合固结成一组水泥土桩,桩与桩搭接形成水泥土防渗墙,目前最大成墙深度为22m,水泥土渗透系数<10cm/s,抗压强度>0.3MPa。其优点是施工简便、无泥浆污染、造价较低,适用于粘土、砂土、淤泥和砂砾层(砂砾直径小于5cm)。实践证明,多头深层搅拌水泥土防渗墙防渗效果明显,在地下防渗工程中质量可靠,投资最经济、最有效,具有一定发展前景。

1.2锯槽法成墙工艺

在先导孔中,锯槽机的刀杆以一定的倾角一边做上下往复切割运动,一边以0.8-1.5m/h的速度(根据地层状况)向前移动开槽;被锯切割下来的土体可由反循环或正循环方式的排渣系统排出槽外,并采用泥浆护壁。浇筑塑性混凝土,形成宽度为0.2-0.3m的防渗墙体。锯槽机由行走底盘、动力及传动系统、刀杆及支架加压系统、排渣系统、起重设施及电气控制系统组成;传动方式有机械式与液压式两种。以不同规格的刀杆进行组合,开槽宽度可达0.2-0.5m、深度达到40m。锯槽法的优点是连续成槽、工效高、墙体连续、质量好,并且成墙深,适应于粘土、砂土和卵石粒径小于100mm的砂砾石地层;还可以采用自凝灰浆、固化灰浆形成不同强度和抗渗指标的防渗墙。

1.3链斗法成墙工艺

由链斗式开槽机排桩上的旋转链斗取土,同时将斜放的排桩下放到成墙深度,开槽机前进开挖沟槽,并采用泥浆护壁,其浇筑混凝土方法类似锯槽法。链斗式开槽机的开槽宽度为16-50cm,深度可达10-15m。适应于粘土、砂土和粒径小于槽厚的、含量小于30%的砂砾石地层。

1.4薄型抓斗成墙工艺

采用斗宽为0.3m的薄型抓斗挖土开槽,泥浆护壁,浇筑塑性混凝土或用自凝灰浆形成薄壁防渗墙,最大成墙深度可达40m。适用于粘土、砂土及卵石和砂砾的含量与粒径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

2.灌浆类型及其特点

土石坝坝体、坝基防渗处理中灌浆方法主要有均质土坝及宽心墙坝的坝体劈裂灌浆、高压喷射灌浆、坝基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等。

2.1土坝坝体劈裂灌浆

土坝坝体劈裂式灌浆是运用坝体应力分布规律,用一定的灌浆压力,将坝体沿坝轴线方向劈裂,同时灌注合适的泥浆,形成铅直连续的防渗泥墙,从而堵塞漏洞、裂缝或切断软弱层,提高坝体的防渗能力,并通过浆、坝互压和湿陷,使坝体内部应力重分布,提高坝体变形稳定性。针对裂缝的局部灌浆,在可能有裂缝的区域,均匀布置类似固结灌浆的灌浆孔群;对坝体施工质量差,甚至出现上下游贯通的横缝,一般应做全线的劈裂灌浆。

2.2高压喷射灌浆

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是借助于高压水泥浆液射流冲击破坏被灌地层结构,使水泥浆液与被灌地层土颗粒掺混,形成壁状固结体而起防渗作用。根据被灌地层结构和防渗要求不同,又分为定喷、摆喷和旋喷。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处理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工效高、料源广、造价低,搭接防渗的效果好。缺点是:机具较多、对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控制不好易在较大(>200mm)颗粒背后形成漏喷现象。

2.3卵砾石层防渗帷幕灌浆

卵砾石层的防渗帷幕灌浆大都采用粘土为主加少量水泥的混合浆液进行灌注,不同于在岩石中灌浆。卵砾石层灌浆难以形成自立的钻孔,故常采用套阀式灌浆、循环钻灌阀跟管灌浆、打管灌浆的方法。因受地质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控制浆液的填充范围,为达到相对较高的防渗标准,常需采用三排以上的灌浆孔。随着防渗墙技术的日益成熟,目前较少采用该方法,仅用于当灌浆作为补充勘探的手段,同时兼顾防渗处理,可以更加准确地针对发生集中渗漏的地点,通过少量的灌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

2.4控制性灌浆

控制性灌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改进型灌浆工艺,是对传统灌浆工艺的一种调整,通过控制浆液压力和流量,在保证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灌浆范围,节约时间和投资。

3.结论

综上所述,小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除险加固,多可以采用防渗、灌浆的方法得到有效处理。针对小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具有开挖量小、占地少、设备简单、灌浆工效高、造价低、对临近建筑物影响小的特点,应用较广。

【参考文献】

[1]阎太生.论桥梁的加固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07).

[2]邱端武.水泥粉喷桩加固技术在新洲水闸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6,(02).

工程事故处理 篇12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商住楼, 长56m, 宽16.6m。建筑高度84m。建筑面积26029㎡, 地上28层, 地下局部地下室, 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埋深5.9m, 采用Φ500 (壁厚125mm) 或Φ400 (壁厚95mm) 绘高强度预应力管桩基础。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Φ500 (400) ≥3700 (2900) KN,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850 (1450) KN, 设计有效桩长36m, 实际施工38m, 桩总数173根。当压桩完成, 基槽开挖后, 发现大部分管桩向东南侧方向发生不同程度的断裂倾斜。

场区抗震设防烈度6度, 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 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 Ⅱ类建筑场地。

2. 工程地质条件

场区地貌单元属长江冲洪积和湖相淤积交互沉积形成的长江一级阶地。场地原为菜地和鱼塘, 施工期场地地面略有起伏。绝对标高在23.00—24.26m之间, 场区整平标高24.00m, 场地±0.000设计标高为24.64m, 比路面标高高0.3m。根据勘察报告, 拟建场地地层在勘探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主要由杂填土,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和湖相淤积形成的粘性土与砂土, 47.2m以下为新生界上第三系中新统泥质砂岩。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表1:

各土层中杂填土及粘性土承载力低, 压缩性较高;第 (8) 层粉砂中等密实, 层位稳定, 是较为理想的桩基持力层。

3. 桩基施工与检测

桩基施工从2010年9月底开始, 到2010年10月底完工, 全部管桩30天施工完毕。采用680型静压桩机施工, 配重加机身自重4800KN。拟建建筑物东偏北有一鱼塘。

4. 桩机事故原因及处理

4.1 基坑开挖

工程桩施工完毕后开始基坑开挖工作,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从节约资金考虑没作基坑设计与支护, 按1:2的坡率放坡开挖。施工采用大型挖机进行土方开挖, 为便于场区外围空地回填和塔吊安装, 开挖顺序由东南角开始逐步向北西面开挖, 开挖土方直接堆在地表。一次性土方堆高6m—7m左右, 再用推土机和挖土机二次转运。当开挖至场区北侧时发现大部桩基向东南方向明显倾斜。基槽开挖完后, 经检测单位进行底应变检测, 共有113根桩为Ⅲ、Ⅳ类桩, 占总桩数比例65%, 现场测量桩顶偏移120—950mm, 为验证小应变准确性, 现场抽样开挖至可疑部位, 均发现管壁有水平裂缝。

4.2 事故原因

根据现场调查与分析, 造成该工程桩基倾斜, 断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4.2.1 地层条件原因

依据勘察报告, 场区上部土层大多为高压缩软弱地层。地基承载力较低, 在地表硬化程度达不到规范规定承载力前题下, 不应采用大功率桩机设备施工《湖北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 (DB42/489—2008) 第8.11条第3款规定, 表层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小于120KPa, 开挖时更不应在地表堆6—7m高的土方。

4.2.2 桩机施工原因

桩机施工单位是首次施工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桩基工程, 当桩机单位面积压力超过场地土的容许承载力, 桩机移动出现下陷的情况下, 没有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明显缺乏相关施工经验。

4.2.3 基坑开挖施工原因

(1) 基坑底落在 (3) 层淤泥质粘土层上, 当基坑一侧开挖卸载一侧堆载时, 在该土层中间易形成滑移面, 对桩产生侧向水平推力。况且基坑开挖时又不是分层逐步开挖, 而是一步开挖到基底标高, 土层应力释放过快。

(2) 由于施工单位对预应管桩的特点及土质性质不了解, 基坑开挖过程中挖机和推土机频繁地在开挖管桩一侧来回运行碾压, 对桩施加了很大的侧向推力, 进一步促使了桩的倾斜和断裂, 是此次桩基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

高强预应力管桩的特点是:抗压性能极强, 竖向承载力高, 抗剪性能差, 水平承载力低。本工程预应力管桩在上层土体剪切破坏移动和侧向水平推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脆性断裂和倾斜。

4.3 桩基处理

4.3.1 桩基处理方案选择

高强预应力管桩断裂、倾斜的处理是不考虑断桩的承载力, 对倾斜在2—3%内的桩进行静载试桩后再承载力折减, 考虑是否重新进行补桩。而本项工程Ⅲ、Ⅳ类桩分布面大, 数量多, 位置较为集中, 坑底又是淤泥质粘土, 承载力低, 静压机械无法重新进入基坑内施工。鉴于以上因素, 桩基处理时只能选择轻型机械设备施工方案。

(1) 原基础型式不变, 选用Φ600的钻孔灌注桩, 桩端标高与原管桩一致, 但施工周期较长, 造价高。

(2) 原基础型式不变, 还是采用Φ500 (Φ400) 的高强预应力管桩, 桩长与原施工长度一致, 则用锤击式桩机施工, 但锤击桩机穿越20m中密砂层难度很大。

(3) 将管桩减短, 有效桩长20—24m, 按贯入度控制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100KN) , 采用桩筏基础设计。

本项工程经锤击管桩反复试打施工比较, 最终选择方案 (3) 施工。

4.3.2 处理与检测

(1) 排干坑底积水, 坑底利用建筑垃圾硬化, 利用锤击式桩机施工, 按贯入度将桩长控制在20—24m之间, 经计算, 要求每根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100KN。

(2) 桩施工完毕后, 选取了三根桩进行单桩静载试验, 其结果满足单桩承载的设计要求, 桩身完整性检测也满足要求。

5. 经验与教训

该工程桩基事故发生后, 各有关部门都很重视, 经过调查分析, 查明了原因。桩基发生倾斜断裂的客观原因是场区地质条件较差, 但在桩机施工和基坑开挖过程中并未引起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相反, 在缺乏对场地条件充分评估的前题下, 一味想降低成本, 抢工期, 而且施工措施不当, 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其教训是深刻的。

(1) 施工单位对现场的地质情况缺乏了解, 缺乏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经验。对该地质条件下基坑开挖对桩的影响未引起重视, 导致施工方法及措施存在失误。

上一篇:中西方戏剧差异下一篇:语文课程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