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精选12篇)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篇1
1 基本建设程序问题
国家有关部委再三强调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 但是这方面的问题连年不断。特别是县、乡工程和农村房屋建设中, 目前尚无完整的法规, 因此, 无证设计、无图施工、盲目蛮干的现象的相当普遍, 以至不少工程, 留有严重隐患, 房屋倒塌事故也屡禁不止。这类工程故事的原因十分简单, 但其后果十分严重。
2 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2.1 不认真进行地质勘察, 随便估计地基的容许承载
力, 造成建筑结构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导致结构裂缝, 甚至坍塌。2.2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 不能全面准确地反应地基的实际情况。2.3地质勘察时钻孔深度不够。有的工程仅根据地基表面或基础以下深度不大范围内的地基情况来进行基础设计, 没有查清在较深范围内的地基中有无软弱层、墓穴、孔洞。因而造成明显的不均匀沉降, 导致建筑结构裂缝, 有的甚至不能投产使用。这类问题在不埋板式基础中, 尤应引起足够重视。2.4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导致有用错误的基础的构造方案。
3 设计计算问题
结构方案不正确:有些建筑群跨度度较大, 层高较高, 没有间隔墙或间隔间距较大, 形成很大空间, 又缺少抵抗水平力的建筑结构措施, 因而在某些外力的作用下 (如基础下沉, 大风, 某一结构群部位过于薄弱首先破坏时产生的冲击力等) 发生倒塌。结构设计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例如在砖混结构中, 大梁支承在窗间墙上, 一般可按简支进行内力分析。但是, 当梁垫做成与窗间墙同宽、同厚、与梁等高时, 梁与墙的联接可能接近刚性节点。因此, 窗间墙中产生了较大的弯曲, 在与轴向荷载共同作用下, 砖墙承载能力不足而出事故。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荷载考虑得不正确:如用钢筋混凝土挑檐时, 对砖墙将产生弯矩, 如考虑下周或计算不正确时, 将使砖墙, 柱出现裂缝或倾斜, 甚至破坏。建筑结构不合理:如沉降缝, 伸缩缝设置不当, 新旧建筑连接构造不良, 圈梁和地梁设置不当等可能造成砖墙裂缝。设计计算错误:有些建筑中砖柱、砖垛、窗间墙结构计算错误, 截面承载能力严重不足而首先破坏, 造成建筑物整体倒塌。
4 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质量问题
承重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这类问题可以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 造成结构裂缝, 甚至倒塌。混凝土和砌筑砌浆质量差:例如水泥受潮、过期、结块、砂、石有害物质含量及含泥量太大;任意套用配合比, 施工中随便加冰等都可能降低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防水材料质量不良:例如油毡柔性和韧性差, 而使卷材裂缝, 导致渗漏;油毡纸胎没有渗透沥青, 导致渗水、耐久性差。保温、隔热材料中的问题:常见的有容重、导热系数达不到设计要求, 湿度太大影响建筑物理性能, 有时甚至造成结构超载, 影响结构安全使用。装饰材料质量不良:最常见的有石灰膏热化不透, 使抹灰层产生鼓泡;在水泥地面中, 砂子太细、砂含泥量太大、级配不好、水泥标号太低等因素都会造成地面起灰。钢筋混凝土制品质量不良:常见的有板厚, 构件重量超过设计数据, 不仅浪费材料, 而且造成承受这些构件的结构超载而发生事故。材料、构件制品运输、保管不善:如钢筋保管不善造成锈蚀严重和品种混杂, 从而影响使用。
5 建筑结构使用不当问题
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 下层结构未经核算, 原有建筑承受不了新增加的荷重而造成整体倒塌。设备荷载加大, 使结构及构件内产生超应力而造成事故。例如, 用动力荷载较大的设备代替原设计的设备;设备的震动太大对结构产生有害影响而造成事故。
6 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6.1 不熟悉图纸, 盲目施工。
如挡土墙没有按照图纸要求做好滤水层和排水孔, 结果在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共同作用下, 挡土墙出现裂缝和倾斜。6.2图纸末经会审, 仓促施工。当建筑图与结构图有矛盾, 基础方案与实际地质情况有矛盾, 以及建筑结构方案上施工条件有矛盾时, 如果这些矛盾未经妥善解决就仓促施工, 往往酿成事故。6.3未经设计部门同意, 擅自修改设计。如随便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 而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大的裂缝。6.4不按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6.5不按有关的操作规程施工。调查很多破坏的砖柱、砖垛, 其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上下通缝, 包心砌筑, 砂浆强度不够等。检查中发现破坏面都在通缝和内外包心处。6.6没有按规定对进场材料和制品进行检查验收。如预制构件没有进行验收编号, 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6.7缺乏职称的施工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更换频繁。例如有些工长或施工员不知道应该做哪些主要施工技术工作。更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好这些工作。更换第一线技术人员时交接不清也会酿成事故。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在国内外连年不断地发生, 从国内外数百例工程事故的调查与分析中, 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勘察,建筑结构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篇2
1、砌体的裂缝有哪几类,主要特点是什么。1.荷载裂缝:
包括受压裂缝、受弯裂缝、局部受压裂缝、受拉裂缝以及受剪裂缝。由荷载引起,反应了砌体的承载力不足或稳定性不够;
荷载裂缝的出现,表明砌体承载力安全度不够,应及时进行加固。
2温度裂缝
温度变化所引起的裂缝,在砌体裂缝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温度裂缝的特点:
一般对称分布;
温度裂缝始自房屋的顶层,偶尔才向下发展; 温度裂缝经一年后即可稳定,不再扩展。
2、钢结构的防火防护方法主要有哪些?至少答出3条 1)紧贴包裹法
采用防火涂料紧贴钢结构的外露表面,将钢构件包裹起来。2)空心包裹法
采用防火板、石膏板、蛭石板、硅酸钙盖板、珍珠岩板将钢构件包裹起来。3)实心包裹法
一般采用混凝土,将钢结构浇注在其中。
钢结构防火方法的选择以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为依据,防火涂料是最为流行的做法。
3、混凝土结构工程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混凝土加固方法有:1)加大断面法 2)喷射混凝土法 3)粘钢补强法 4)焊接钢筋或钢板法 5)锚接钢板法 6)预应力加固法 7)其他加固方法,如,增设支点法;另加平行受力构件;增加圈梁、拉杆等
4、什么事孔洞事故?造成孔洞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1)施工工艺错误,诸如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过大,混凝土运输浇灌方法不当等造成混凝土离析,石子成堆。
2)不按规定的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漏振等
3)在钢筋密集处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而形成孔洞 4)模板严重跑浆,形成特大蜂窝、孔洞 5)混凝土石子太大,被密集的钢筋挡住
6)混凝土有泥块和杂物掺入,或将大块件料具、木块落入混凝土中 7)不按规定下料,或一次下料过多
一、单项选择题:
1、挂网喷浆不适合(A)。
A.墙体严重酥碱,或油污不易消除; B.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隔墙
C.各类空心砖墙
D.使用砂浆标号过大的墙体
2、钢材化学成分缺陷的检测仪器不包括(A)。
A.CT扫描; B.色谱仪 C.光谱仪 D.核磁共振
3、以下哪种防火涂料属于膨胀型防火涂料(B)。A.普通型防火涂料
B.超薄防火涂料
C.湿法喷涂防火涂料
D.干法喷涂防火涂料
4、钢构件越长,越容易出现(A)。
A.失稳破坏
B.强度破坏
C.层状撕裂
D.锈蚀破坏
5、砖墙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缝宽度,一般应为(C)左右 A.3mm
B.7mm
C.10mm
D.15mm
6、砖墙的转角处与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当不能同时砌起需留斜槎时,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比例为:(C)
A.<1/3H
B.(1/3~2/3)H
C.≥2/3H
D.>H
7、降低地下水位常用方法是(C)。
A、集水井
B、渗透
C、井点降水
D、沉井
8、《混凝土施工规程》规定 “柱子分段灌筑高度不应大于(A)。A.3.5 m
B.4 m
C.4.5 m
D.5.0 m
9、土方的开挖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A),严禁超挖的原则。
A.先撑后挖,分层开挖
B.先挖后撑,分层开挖 C.先撑后挖,分段开挖
D.先挖后撑,分段开挖
10、下图中砌体结构上的裂缝是什么裂缝(C)。
A.受剪裂缝
B.温度裂缝 C.局部受压裂缝
D.受拉裂缝 11.我国一级耐火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规定为(A)。A、1.5 h
B、2 h
C、2.5 h
D、3 h 12 大体积混凝土早期裂缝是因为:(A)A.内热外冷
B.内冷外热
C.混凝土与基底约束较大
D.混凝土与基底无约束 13.下列哪一个是影响防水混凝土防水质量的因素:(C)A.中粗砂
B.25mm左右的级配石子
C.振捣
D.525号水泥
14.混凝土炭化会破坏钢筋表面的(B),使钢筋失去混凝土对其保护作用而锈蚀涨裂混凝土
A氧化模
B钝化模
C保护层
D三氧化二铁
15.砖砌体留直搓时应加设拉结筋拉结筋沿墙高每(B)设一层
A300mm
B500mm
C700mm
D1000mm 20.砌砖墙留直搓时,必须留成阳搓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沿墙高每500mm留一层,每层按(C)墙厚留一根,但每层最少为2根
A370mm
B240mm
C120mm
D60mm 16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期混凝土裂缝可能产生的部位是:(C)A.端头1/3部位
B.端头1/4部位
C.中部
D.中部和端部均有
17、钢板越厚,越容易出现(C)A.整体失稳
B.强度破坏
C.层状撕裂
D.锈蚀破坏
18、不均匀沉降不会导致(D)A.建筑物出现裂缝
B.建筑物出现倾斜 C.柱体断裂或压碎
D.建筑物瞬时倾覆
19.《混凝土施工规程》规定“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A)。
A、2 m
B、3 m
C、1 m
D、4 m 20.在已有建筑物附近且为淤泥质土的基坑支护结构中,其支撑宜选用(D)。
A.自立式(悬臂式)
B.锚拉式
C.土层锚杆
D.型钢水平支撑
21.混泥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进行(C)。
A.加水
B.振捣
C.二次搅拌
D.二次配合比设计
22、地基与基础加固方法不包括(B)。A.排水固结法;
B.轻型井点排水法
C.置换法
D.挤密法
23、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泥浆突然漏失,可能的原因是:(B)A.护筒水位过高
B.塌孔
C.钻孔偏斜
D.泥浆比重太大
24、防水混凝土应自然养护,其养护时间不应少于:(C)A.7d
B.10d
C.14d
D.21d
25、在梁板柱等结构的接缝和施工缝出产生烂根的原因之一是(D)A.混凝土强度偏低
B.养护时间不足
C.配筋不足
D.接缝模板拼缝不严,漏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规定悬臂构件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求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D)。A.50%
B.75% C.90%
D.100%
27、某施工工地起重机倒塌,造成3人死亡7人受伤,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划分,该事故属于(D)。
A.一般事故
B.严重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28、砖墙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至少达到(B)以上 A.90%
B.80%
C.75%
D.70%
29、改变受力体系的加固方法不包括(D)。
A.在梁的中间部位增设支座
B.增设预应力撑杆
C.改变支点约束状况
D.增设预应力拉筋 30、下图中砌体结构上的裂缝是什么裂缝(D)。
A.受剪裂缝
B.温度裂缝 C.受压裂缝
D.受拉裂缝
第8题图
31、施工裂缝不包括(C)。
A.碱骨料反应致使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而开裂
B.反拱过大,构件顶面产生裂缝
C.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
D.模板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而膨胀,使初凝的混凝土拉裂
32、砌砖墙留斜搓时,斜搓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C)
A.1/2
B.1/3
C.2/3
D.1/4
33、基坑周边严禁(B)。
A.设排水沟
B.超堆荷载
C.放坡
D.与以有建筑相邻
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1.建设工程质量特性中的“与环境的协调性”是指工程与()的协调。A.所在地区社会环境 B.周围生态环境 C.周围生活环境 D.周围已建工程 E.所在地区经济环境 答案:BDE 2.隐蔽工程施工完毕承包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报验申请表》,附上相应的(),报送项目监理机构。A.工程检查证 B.材料证明 C.试验报告 D.工程变更单 E.复验报告 答案:ABCE 3.在施工准备阶段,现场监理机构内部需要做好的质量监控的基础工作有()。P72 A完善监理规划
B.配备监理人员及明确工作分工 C 配备必要的检测工器具
D.及时完成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 E熟悉有关的检测方法和规程 答案:B.C.D E 4.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分项工程是按()划分的。5.3p105 A主要工种 B.主要材料 C.施工工艺 D.设备类别 E.施工程序 答案:A.B.C.D
5、下列属于建筑物对地基要求的是(ABCDE)
A.可靠的整体稳定性
B.足够的地基承载力
C.沉降值满足一定要求 D.水平位移满足某一值要求
E.不均匀沉降差满足某一值要求
6、地基的破坏形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DE)。
A.土的种类
B.土中的水压力
C.地基的渗透性 D.基础的埋深
E.加荷速率
7、对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可采取(BDE)等处理方案。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结构卸荷
C.用高强钢筋代替强度低的钢筋
D.限制使用
E.拆除重建
8.对于分部工程观感质量进行验收检查,通常给出综合质量评价,其结论分为()。P109 A.优 B.良 C. 好 D.一般 E.差
答案:C.D.E 9.下列可能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中,属于设计差错的有()。P119 A.沉降缝或变形缝设置不当
B.采用不正确的结构方案,荷载取值过小 C.挡土墙未按图设滤水层、排水孔 D.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 E.未进行技术交底,违章作业 答案:ABD
10、细石混凝土地坪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ACE)。
A.材料不合格
B.设计计算问题
C.养护不当
D.使用不当
E.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11、下列属于错位变形事故的是(ABCDE)。
A.构件平面位置偏差太大
B.构件竖向位置偏差太大
C.柱或屋架等构件倾斜过大 D.构件变形太大
E.建筑物整体错位或方向错误
12.持续改进工作包括()。
A.确定、测量、分析现状及建立改进目标 B.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评价、实施这些办法 C.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D.测量、验证和分析实施结果 E.将更改纳入文件 答案:ABDE 1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应由()签字。A.施工班组长 B.监理工程师 C.项目经理
D.项目专业质检员 E.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答案:BE
14、常见的钢筋工程事故处理方法有(ABCDE)A.补加钢筋
B.增密箍筋
C.结构或构件补强加固
D.降级使用
E.试验分析
15、下列属于内墙抹灰工程常见的通病的有(ACDE)A.空鼓
B.装饰线条不匀称
C.起泡
D.开花
E.裂缝
16.施工准备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A.作业技术交底
B.施工承包单位资质的核查 C.施工组织设计审查
D.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E.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答案:BCD
17、地下防水工程渗漏按照渗形式可以分为(CD)A.慢渗
B.急渗
C.点渗漏
D.面渗漏
E.高压急流
18、属于钢结构构件制作中经常出现的事故的是(ABCD)
A.钢材质量
B.加工制作
C.钢材锈蚀
D.焊接质量
E.构件失稳
19、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工程质量事故可分为(CD)。
A.轻微事故
B.中等事故
C.一般事故
D.重大事故
E.死亡事故
三、判断题:
1、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 mm。
(×)
2、砌体房屋中间部分沉降过大时呈正八字裂缝,(√)
3、钢结构的连接形式有焊缝连接,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其中焊缝连接是现代钢结构最主要的连接方式。(∨)
5、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裂缝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设置伸缩缝。(×)
6、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使用权用过程中,出现细微的裂缝是正常的、允许的,一般构件不超过0.3mm.(∨)
2、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裂缝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设置伸缩缝。(x)
3、砌块成型后,采用自然养护必须达到14d后方可出厂。(x)
4、钢结构由于材料强度高,所用截面相对较小,也就最容易产生失稳。(∨)
5、泵送混凝土堵管事故往往是由于水泥不合格、配合比不当或外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的。(∨)
7、长高比较大的砖混结构,若中部沉降比两端沉降大可能产生“倒八字形”裂缝。(×)
8、在受拉区,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百分率不宜大于50%。(∨)
9、砌体结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可以小于80%。(x)
10、瓦片的铺贴顺序一般由上而下进行,相邻的瓦片要搭接,脊瓦底部要垫塞平稳,坐浆饱满。(∨)
8、对于干缩已趋稳定的普通混凝土砌块,即使再次被水浸湿后,也不会再发生干缩。(×)
9、砌块成型后,采用自然养护必须达到14d后方可出厂。(×)
10、混凝土蜂窝、死洞由混凝土浇筑质量不良形成。(∨)
11、地震引起的墙体裂缝大多呈“×”形。
(∨)
1、钢结构的连接形式有焊缝连接,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其中焊缝连接是现代钢结构最主要的连接方式。(∨)
6、沉降稳定历时长不属于软弱地基变形特征。(x)
7、与卷材防水和涂膜防水屋面相比,刚性防水屋面具有造价低、耐久性好、维修方便等优点。(∨)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
1、某车间为多层框架结构,楼层地面在6月12~23日施工,7月18日发现局部脱壳,到9月17日检查已有80%脱壳和裂缝。调查结果:(1)该楼面结构层为预制槽型板,板面找平层为50mm厚,双向ф6钢筋网片,强度等级为C20的细石混凝土,面层为20mm厚的水泥砂浆。(2)查材料质量:水泥为矿渣325号,碎石子,粒径为15mm以内,用中细砂,含泥量达5%。(3)混凝土和砂浆为现场搅拌,按配合比计量,搅拌后浇筑。(4)对脱壳的面层凿开检查,发现面层砂浆底和基层面都有一层泥灰粉层状物质的隔离层。试分析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答:(1)基层面没有认真刮除石灰疙瘩,没有扫刷冲洗干净,干燥的结构层面浇水湿润不够,没有按规定先刷水泥浆,也没有设置分格缝。(5分)
(2)粗、细骨料中的泥灰,水泥中的游离物质,如粉煤灰、未熟化的粉尘,浮结在找平层面上和散落在找平层面上的灰尘等有害物质,形成泥灰粉尘的隔离层,是造成脱壳的原因。(5
【案例2】 沿海某城市一大厦坐落在软黏土地基上,主楼部分2层地下室,裙房部分1层地下室。主楼部分基坑深10m,裙房部分基坑深5m。
设计采用水泥土重力式挡土结构作为基坑围护体系,并对裙房基坑(计算开挖深度取5m)和主楼基坑(计算开挖深度取5m)分别进行设计。
当裙房部分和主楼部分基坑挖至地面以下5.0m深时,外围水泥土挡墙变形很小,基坑开挖顺利。当主楼部分基坑继续开挖,挖至地面以下8.0m左右时,主楼基坑西侧和南侧围护体系,包括该区裙房基坑围护墙,均产生整体失稳破坏,主楼工程桩严重移位。【问题】
1、试分析该事故原因
答:该工程事故原因主要是围护挡土结构计算简图错误造成。对主楼西侧和南侧围护体系,裙房基坑围护结构和主楼基坑围护结构分别按开挖深度5.0m计算是错误的。当总挖深超过5.0m后,作用在主楼基坑围护结构上的主动土压力值远大于设计主动土压力值,提供给裙房基坑围护结构上的被动土压力值远小于设计被动土压力值。当开挖深度接近8.0m时。势必产生整体失稳破坏。
2、试述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围护结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需注意的问题 1)、在围护体系设计中,为了减小主动土压力,也为了减小围护墙的工程量,可先挖去墙后部分土,进行卸载。但必须注意卸载后坡顶余土对作用在围护墙上土压力值的影响。
2)、对于水泥土墙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引起的墙顶位移一般较大,对变形保护要求高的情况下应慎用。
3)、应严格控制水泥土墙后的地面超载。尽量避免在此处设置钢筋料场,当重车必须在坑边通行时,可以直接行驶在水泥土墙体上,以减小墙后侧压力。
4)、开挖引起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封堵,以防雨水渗入,降低水泥土墙围护的安全性。雨天应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检查工作。
5)、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实行信息化施工,防患于未然。
案例3 福州某校教学楼为三层砖混结构,二、三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大梁和预制楼板,屋盖为木屋架、瓦屋面,西侧辅助房间及楼梯间为四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房屋中部有两个空旷楼梯间,三层是一个56m宽12m的大房间;房北端为阶梯教室,室内填土从北向南坡下。
此楼设计时即发现基础落在不均匀土层上:东南角下为较坚实的亚粘土,西北角却有高压缩性有机土及泥炭层。当时未选择移址建造而是对可能位于软弱层上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并降低地基承载力计算值,同时在二、三层楼板下设置圈梁。
此楼建成使用后第二年即多处开裂,房屋微倾,不得不停止使用,12年后进行加固。请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建筑出现倾斜和裂缝可能的原因? 答:1)原有地基不良。东南角硬,西北角较软; 2)原有设计方案条形基础+圈梁+降低地基承载力计算值)不足以解决基础不均匀沉降问题; 3)设计方案有严重错误。西北角软,但阶梯教室却是西北角重,东南轻; 4)建筑 刚度不足(每点2.5分)
案例4.某悬挑雨篷,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并经过养护到期,拆模板后发现在根部出现裂缝,并迅速发展,最终沿根部断裂。试进行事故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答:1)悬挑雨篷受力筋(负筋)绑扎位置不对,布置在悬挑雨篷板的下侧;2)浇筑混凝土时踩踏雨篷受力钢筋至板底;3)现场管理差,检查、隐蔽不到位;4)施工人员素质低。(每点1.5分)
防治:1)加强管理,做好检查和隐蔽,并提高施工人员素质;2)做好交底,将雨篷受力筋(负筋)绑扎固定在悬挑雨篷板的上侧;3)浇筑混凝土时,严禁踩踏雨篷受力筋(负筋);4)将现场断裂的雨篷凿掉,重新按图纸设计支摸、绑筋、浇筑混凝土并养护。(每点1分)
探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安全 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当事人的过错,使得建筑物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给建设单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件。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四种: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的因素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工程质量优劣最基本的因素;物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加复杂、繁多;质量事故的发生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各级管理结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许多单位或部门,因此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必须对以上四大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一、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使用不合格的钢材。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为建筑安全埋下隐患职称论文。
2)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顶部开裂渗漏等问题。
二、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建设前期的某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认真按有关规定去做,很可能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性不足,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如果这些前期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有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2、违反设计程序。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但大量的质量事故调查证明,不少工程图纸有的无设计人,无审核人,无批准人,这类图纸交付施工后,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3、违反施工要求。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但在工地上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问题时有发生,在配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现场的混凝土配比例牌只是摆设。这样就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三、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
四、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已出台了《建筑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章,基本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对建设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随着建设监理的深入发展,有些法规显示出不合理的成分,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2、建设监理水平不高。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3、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在工程监理工作中,部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把关不严,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监控不力。通过调研发现有的总监理师兼任许多项目的总监;大多数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认识和工程经验开展工作,随意性很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4、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使得一些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成为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中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以前,除了必须同步提供质保材料和准用材料以外,有的还要进行实验室试验,有的必须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复查,由于装备和手段原因导致被忽视的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在住宅建设中是屡见不鲜。公务员之家
五、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
除此之外,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参考文献:
[1]钱胜.建筑工程质量及事故问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建筑业得到迅猛的发展,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 确保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尤为重要。但是由于设计、施工或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使我国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比如"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小区的事故""衡阳大厦大火事故", 这些事故造成的后果往往都是非常严重的,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就要求我们在发生事故之后, 能够及时的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从中总结一定的经验教训, 以便改进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 为今后的工程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 达到较少或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同时有利于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所以对本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2教学内容
(一) 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
本门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下面这几个大部分:主体结构 (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地基与基础工程、防水工程和装饰工程的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 同时每个部分都含有大量的典型的工程事故实例;它所包含的内容不仅有设计方面的、施工方面, 同时还包含有管理方面的内容, 涉及到的课程也是非常多的, 包括了建筑工程施工、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相关课程, 属于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
(二) 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 考虑到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今后学生所从事的工作等情况, 可把比较难的设计的内容删掉不讲;在上述所有的相关课程中, 本课程与建筑工程施工的内容相近的内容最多, 所以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 可以把这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来进行讲述, 即在讲课中每一章都是先讲述建筑工程施工的内容, 再讲述本门课程相关章节的内容, 相信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内容属于实践性比较强, 内容较为枯燥的课程, 所以让比较枯燥的内容变成较为生动的知识, 就需要从教学方法上面进行改进,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合理组织课堂讨论。针对学生们曾经学习过得内容, 让学生进行讨论自由发言。比如说, 在专业基础课中《土木工程材料》中曾经学习过钢筋和混凝土, 对于钢筋和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学生比较清楚, 这时就在钢筋混凝土这一章中就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一个简短的讨论, 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这样即可以作为复习的内容, 又可以作为本章的新内容。
(二) 以工程实例为依据。在这门课程中的案例分析, 可以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地基与基础中, 以比萨斜塔为例子, 介绍其产生倾斜的原因以及意大利政府对它采取的纠偏措施, 事实证明了学生对这些具体的工程实例还是比较感性趣的,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对新知识进行及时的补充。建筑技术的更新速度往往是比较快的, 但是教材的更新速度往往没有知识更新的速度那么快, 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能够认真备课, 及时更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四)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对于这种比较枯燥、以文字为主的课程, 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在授课过程中加到必要的图片和视频,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并不仅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
(五) 实践教学。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于具体工程的案例分析, 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根据自己的实例在课下把具体的分析过程做成PPt, 在上课中各组同学对自己的案例分析进行讲解。
4考试的评定
传统的考试一般都是以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 在考试之前由任课教师给学生划范围, 学生在考试前进行短时间的突击复习一般就可以通过;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使学生往往存在平时不学习期末一样能通过的侥幸心理, 这样就出现了部分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 学习不积极主动, 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及个人能力的培养, 所以对于这种传统的考试应进行改革, 方法如下:
(一) 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
教师根据本学期本门课程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命题, 命题的难易程度适中, 并且在试题中应含有一小部分可以让学生自主发挥的内容, 这样可以考察学生平时对问题的掌握程度以及考察其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在学期期中进行一次期中小测验, 通过测验可以检查前段时间的学习也可使教师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 以便今后进行改进。
(二) 考试成绩的构成
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成绩 (20%) +期末考试成绩 (50%) =期末总成绩。
其中平时成绩的评定以学生上课的表现为主, 包括课堂的听讲、课堂提问和课堂作业等;这样充分体现出了不以期末一张试卷订定最终结果的考试方式, 而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考核。
5总结
希望通过对《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重新的规划, 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们从这门课程中学习到如何对具体的工程质量事故进行分析以及处理, 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篇5
1.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基坑坍塌事故
2008年11月15日15时20分,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基坑工程发生塌陷事故,基坑钢支撑崩坏,地下连续墙变形断裂,基坑内外土体滑裂。造成基坑西侧路面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区域塌陷,下陷最大深度达6米,自来水管、排污管断裂,大量污水涌出,同时东侧河水及淤泥向施工塌陷地点溃泻,导致施工塌陷区域逐渐被泥水淹没。事故造成在西侧路面行驶的11辆汽车下沉陷落(车上人员2人轻伤,其余人员安全脱险),在基坑内进行挖土和底板钢筋作业的施工人员17人死亡、4人失踪。
2.广州海珠广场基坑坍塌事故
2005年7月21日12时,广州市海珠广场深20m的基坑南边发生滑坡,导致3人死亡,4人受伤,邻近的7层的海员宾馆倒塌,1栋住宅楼严重损坏,多家商店失火,地铁2号线停运1天。
事故原因分析:
a 基坑原设计开挖深度16.2m,而实际开挖深度达20.3m,造成围护桩入土深度不足;b 南侧地层存在软弱透水夹层,随着开挖深度增大,土体发生滑动;c 基坑暴露时间长达33个月,导致地层的软化和锚索预应力损失;d 现场监测数据已有预兆,未引起重视。3.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联络通道工程事故
2003年7月1日上午7点,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位于黄浦江边的董家渡地面下30余米的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发生流砂事故,导致隧道附近的土体流失,约270m隧道发生塌陷损坏,地面发生了较大沉陷,最大沉陷量达到7m左右,事故场区地面宏宇商务楼、音响制品市场、文庙泵站等建筑建筑物发生不同程度倾斜破坏等问题。4.南京地铁盾构出洞事故
南京某区间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1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局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仅不到一小时,到达段地表产生陷坑,随之继续沉陷。
5.武汉地铁某标段隧道沉降变形,初支破坏(2011年6月)
初期支护不到位
6.2010年7月14日某基坑钢支撑失稳坠落事故
钢支撑失稳坠落前
钢支撑失稳坠落后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篇6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桩身质量事故;补救措施
0.前言
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中,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发生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甚至断桩、桩底沉渣过厚等工程事故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可靠、快速、低耗地处理桩基质量事故,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工期及造价。
1.孔壁坍塌
无套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上壤的持力层发生变化等原因,将会出现因漏水、漏浆等导致的孔壁坍塌的质量事故。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根据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发现造成施工事故的原因主要在于:
①护筒的长度不够,护筒变形或形状不合适。
②保持的水头压力不够。
③地下水位有较高的承压力。
④在砾石层等处有渗流水或者没水,孔中出现跑水现象。
⑤泥浆的容重及浓度不足。
⑥成孔速度太快,在孔壁中来不及形成泥膜。
⑦用造孔机械在护筒底部造孔时触动了孔周围的土壤。
⑧沉放钢筋时,碰撞了孔壁,破坏了泥膜及孔壁。
⑨造孔机械的机械力过大,致使护筒与土层之间的粘着力减弱。
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为:
埋设灌注桩的护筒时,护筒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保持护筒安装垂直,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当发现地基有地下水时,应密切注意是否夹有不透水层。当下层的承压地下水的水头比下层的地下水位高时,必须能保持足够的泥水压力,在施工前的地质情况勘测中,一定要求给出地下水的压力、出水量、水流方向等要素。泥浆的比重以1.02~1.08左右为宜。另外,在成孔时,如果遇到砾石层等土层产生大量漏浆时,应考虑是否改成其他施工方法。
在反循环钻孔法的成孔施工中,钻孔速度不宜过快,如果孔壁未形成有效泥浆膜,易出现孔壁坍塌的质量事故。成孔速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并参照相应规范选取,对于淤泥质等非常软弱的地质,如果成孔速度过快,造孔的桩孔将很不规则,对于砂、砂砾等土层若成孔速度过快,会产生钻杆径向摆动,容易发生孔壁坍塌事故。
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在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要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深入理解设计意图是确保成功施工的关键因素,塌孔的桩孔应及时回填,当地层呈现稳定状态后,应适当的停置3~5天后再度施工为宜。
在钢筋笼的沉放过程中,多采用边沉桩边射水搅拌的施工方式,然后用空气升液法、砂泵等设备抽出搅混的泥浆,同时,要注意避免射水压力过大,破坏钻孔的完整。
2.缩孔
缩孔是钻孔灌注桩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由于桩周土体在桩体浇注过程中产生的膨胀造成。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另外,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3.钢筋笼上浮
用全套管法成孔后,在浇筑混凝土时,有时钢筋笼会发生上浮,其原因及相应对策如下:
①套管底部内壁勃附砂浆或土粒,由于管的变形,使内壁产生凹凸不平,在拔套管时,将钢筋笼带上来。此时,应注意在成孔前,检查最下部的套管内壁,当堆积大量粘着物时,一定要及时清理。如确认有变形,必须进行修补。
②当钢筋笼的外径及套管内壁之间的间隙太小,有时套管内壁与箍筋之间夹有粗骨料时,会发生钢筋上浮现象,出现这种问题处理的方法是,使箍筋与套管内壁之间的间隙要大于粗骨料的最大尺寸的2倍。
③钢筋笼自身弯曲,钢筋笼之间的接点不好、弯曲,箍筋变形脱落,套管倾斜等,使得钢筋与套管内壁的接触过于紧密时,也将造成钢筋笼上浮曰。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注意提高钢筋笼加工、组装的精度,防止钢筋笼在运输工程中的碰撞等因素引起的变形。在沉放笼时要确认钢筋笼的轴向准确度等。
④由于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上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頂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当此类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己浇混凝上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
4.桩底沉渣量过多
清孔是灌注桩施工中保证成桩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清孔应尽可能的使桩孔中的沉渣全部清除,使混凝土与岩基结合完好,提高桩基的承载力。施工中发生桩底沉渣的主要原因及处理的措施如下:
①桩底的沉渣过多主要由于施工中违犯操作规定,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造成的;施工中应保证灌注桩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
②当使用的一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时,桩底的沉渣浮起困难,沉渣将堆积在桩底,影响桩与地基的结合。工程中需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能用清水进行置换。
③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如果钢筋笼的轴向位置未对准孔位,将会发生碰撞孔壁的事故,孔壁的泥土会坍落在桩底;因此,钢筋笼吊放时,务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在钢筋笼的加工工艺上,可选用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进行二次清孔。
④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4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5.导管进水
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由于过量上提导管,使接头部分产生漏水等情况,将造成混凝土离析、流动等质量事故,在桩身上留下致命的质量隐患。因此要严格施工管理,不得发生泥浆水进入导管的质量事故。一旦生发上述事故,可采取如下的处理措施:
浇筑混凝土之前,若发现导管口出现漏水现象时,应立即提起到导管进行检查,对漏水部位进行严格的防水处理后,再重新放入桩孔中,浇注混凝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尽可能的将导管底部深深的埋在混凝土中,当发现导管上提明显过量时,应迅速将导管插到混凝土中,利用小型水泵或小口径的抽水设备,将导管中的水抽完之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6.断桩
由于混凝土灌注不连续,中间被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造成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
①施工中若发生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则混凝土被稀释,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为避免断桩质量事故的发生,桩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清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上,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这就要求在灌注混凝土前,应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注量。
②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出现混凝土不凝体。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确保导管的密封性,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③在浇注混凝土时,由于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造成断桩。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一旦开始浇注,一定要连续作业,确保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连续浇注,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停水。并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7.钻孔内的有害气体
由于地质构造或其他特殊原因,在灌注桩的成孔过程中,发现桩孔中产生沼气、天然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全套管施工中,当需要在孔口附近进行焊接钢筋骨架时,焊接的电火花会点燃桩孔内可燃性气体而发生爆炸的质量事故。
为避免上述事故的发生,在进行焊接作业前,首先利用有害气体探测器或火绳等检查桩孔中是否存在有害气体,一般情况下,应用注水法排除孔中的有害气体;当气体量较少时,也可以利用火绳等将有害气体燃烧掉。
8.结语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篇7
1 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 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 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 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1 使用不合格的钢材。
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 不看重质量, 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 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 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 为建筑安全埋下隐患。
1.2 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
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 一是以次充好, 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 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 连大带小, 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 不经水洗, 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 取样打压后, 不符合要求, 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顶部开裂渗漏等问题。
2 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 相辅相成, 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 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 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 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
建设前期的某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如果不认真按有关规定去做, 很可能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性不足, 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如果这些前期工作做得不好, 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有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2.2 违反设计程序。
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但大量的质量事故调查证明, 不少工程图纸有的无设计人, 无审核人, 无批准人, 这类图纸交付施工后, 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2.3 违反施工要求。
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 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但在工地上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问题时有发生, 在配混凝土时, 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 现场的混凝土配比例牌只是摆设。这样就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3 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 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 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 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 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 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 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
建筑管理人才缺乏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人才相对不足, 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匾乏;人才结构失调;人才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深层次发展。
4 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 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 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已出台了《建筑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章, 基本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 对建设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随着建设监理的深入发展, 有些法规显示出不合理的成分, 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4.2 建设监理水平不高。
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 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 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 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 材料上偷工减料, 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4.3 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
在工程监理工作中, 部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检查把关不严, 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监控不力。通过调研发现有的总监理师兼任许多项目的总监;大多数监理人员, 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认识和工程经验开展工作, 随意性很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4.4 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
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 使得一些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成为质量问题。比如, 施工中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 在用于工程施工以前, 除了必须同步提供质保材料和准用材料以外, 有的还要进行实验室试验, 有的必须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复查, 由于装备和手段原因导致被忽视的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在住宅建设中是屡见不鲜。
5 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 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 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具体来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 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
《建筑法》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且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有专章阐述。但该法律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 过于原则性, 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对相应的处罚措施没有规定具体数额和幅度, 完全根据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确定, 不利于操作, 客观上增加了执法的随意性, 要么处罚过重, 要么处罚过轻, 就同一行为可能出现异罚现象。
5.2 条例细则不完善。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比《建筑法》在质量管理方面更加具体化, 可操作性强, 明确提出了“谁设计、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分解了质量责任, 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处罚力度, 但也存在备案制度细则不完善的问题。
5.3 验评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等规范标准, 不断更新, 但官方色彩浓, 执行起来不到位, 不具体, 可操作性差。
除此之外, 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 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 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 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参考文献
[1]白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李子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钱胜.建筑工程质量及事故问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贺子龙.建筑事故成因及构成要件分析.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6, 16:17-19.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篇8
1 污水管道材质不合格引起质量事故
1) 工程质量事故。江西省丰城市和合南路南侧地下污水管道工程, 全长1 600 m, 设计管材采用HDPE双臂缠绕管, 环刚度8 k N/m2, 管径1 m, 管坡1‰, 管内底平均高程为16.5 m (黄海高程) , 管道埋深约6.5 m,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持力层为饱和细砂层。施工措施采用两侧设置降水井, 达到干化条件下大开挖埋管。工程运行一年后, 部分管道发生变形、移位或脱节, 细砂伴随地下水流入管内, 导致该污水管道基本丧失排水功能。
2) 事故原因分析。经查, 施工方未提供现场管材的质量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 实际检测的管材环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回填未按分层压实、两侧均匀回填要求, 而是采用挖机无规则回填, 导致在管道隐蔽时就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纵向挠度或弯曲变形, 甚至错位。
3) 技术处理措施。依据该工程地勘资料和现场实际情况, 采取止、降水相结合方法处理地基, 管材变更为国标二级钢筋混凝土圆管。开挖前, 于两侧设置降水井, 达到干化作业条件后, 全部清除ADPE双臂缠绕管;全线施行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止水, 其底封桩、侧缝桩的高、宽尺寸由设计计算确定, 彻底解决地下水影响;地基加强处理工序完成后, 最后安装新购混凝土圆管并作外包封混凝土加强。施工方吸取教训, 购买正规管材, 业主方严把材料检测、认证关, 确保了材质达标。
2 污水管与管接头不规范引起质量事故
1) 工程质量事故。丰城市民用企业园至火车站截污干管顶管工程, 全长180 m, 设计管材为钢筋混凝土圆管, 管径1.2 m, 埋深约6 m, 位于地下水之下的饱和细砂层中。该顶管段下游紧接一座污水提升泵房, 泵房启动运行三个月后, 发现沿线木制简易棚严重歪斜, 砖木结构平房墙体严重开裂, 顶管上部混凝土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陷, 开裂达550 m2。
2) 事故原因分析。施工方在管节顶进时, 采用手掘式方法挖除土层, 加上未有效控制地下水, 这种施工方法远不如泥水平衡法规范, 孔径难于掌握, 造成顶管上部及两侧空隙过大留下隐患。尤其是管段之间的接头未严格按规定要求处理, 接头密封质量不到位, 事后未及时做闭水试验进行质检, 导致泵房开启后管道试运行期间, 细砂从接头空隙流入管道内, 久而久之, 最终造成管道下沉、错位、地面开裂。
3) 技术处理措施。针对上述质量问题, 于地下水位最低时 (当地枯水季节) , 在进一步摸清管道错位、下沉、接口质量及路面沉陷程度的基础上, 分三种情况施行不同的处理方法。
a.管道错位、下沉严重部位。
首先于管道两侧打入拉森钢板桩 (规格为9 000 mm×400 mm×13.5 mm) , 在两侧适度布设降水井条件下, 大开挖清除原管段;
其次按管底高程下再挖深0.4 m并回填40~80级配碎石作为垫层, 压实抄平, 以有效提高被扰动的细砂层承载力, 作为新的管道持力层地基;
最后在其上施工宽2 m、厚20 cm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带, 安装水泥圆管并作外包封混凝土加强。安装管道时, 特别对接头安装工序, 参建各方严格把关, 确保质检程序到位。
b.管道局部错位、下沉部位。
采用沉井 (增加检查井) 及混凝土包封, 对局部错位、下沉程度不很严重的管节接头进行换代或加强。
c.管道接口漏水部位。
采用双胀圈局部防渗漏修复方法, 利用定制的不锈钢压条和耐腐蚀橡胶圈, 借助液压扩张器, 用不锈钢条压住橡胶圈, 达到局部防渗修复效果。
3 管道地基不达标及回填不规范引起质量事故
1) 工程质量事故。丰城市商贸物流园区污水干管Ⅱ标工程, 全长80 m, 管径1.5 m, 设计管材为HDPE高强缠绕管, 环刚度为10 k N/m2, 管道埋深平均为6.7 m, 管内底标高为15.55 m, 位于地下水以下土层, 持力层为饱和细砂层, 设计地基密实度90%, 承载力120 k Pa。交付一年后, 该管道对应地面严重开裂、沉陷, 管道扭曲错位, 管内充满泥砂, 基本上失去排污功能。
2) 事故原因分析。该工程未做针对性地勘, 施工方仅凭试挖情况判断持力层类别及地下水初始水位高程;开挖后, 参建各方未对管下地基进行密实度、承载力检测, 在感觉无水状态下即开始浇筑垫层。管道安装就位后, 未按设计要求回填粗砂水夯实, 管道在上部荷重压力下, 未经处理的砂性地基受地下水升降的影响产生不均匀沉降, 导致管材变形、翅曲、脱节。
3) 技术处理措施。
a.地基加强处理。开挖清除报废管道后, 按设计管底标高再挖深0.9 m并回填狗头石, 分三层铺填、压平, 完全隔离松散细砂层, 再铺100厚40~80级配碎石压平。
b.严格检测程序。加强处理后, 聘请有关专业检测机构, 对处理后的复合地基进行承载力实地检测, 达到并超出设计要求。
c.变更管道结构。该管道地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段终端位置, 是商贸物流园区污水排放的咽喉, 经研究并报专家组论证同意, 全段采取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 内空1.5 m×1.5 m, 其垫层底板、箱涵、结构、回填要求, 均按设计图纸规定实施。
4 结语
城市污水管道是市政工程中一项关联性强、涉及面广、使用功能独特的地下基础设施。按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惯例, 污水管道往往沿城市道路布设, 一般埋置较深, 尤其是平原水系丰富地区, 多数处于不良地基之上, 其“纵横贯通、集中排放”是固有特点, 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 它的工程质量优劣直接关乎民生,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污水管道质量达标的关键是抓住材质、安装工艺及管道地基三要素, 三者相互依托, 相互影响, 一旦其中一项出现质量问题, 必定会影响其他两项。材质是保障, 安装工艺是关键, 地基达标是前提, 缺一不可, 偏废任何一项都有可能对整个工程质量带来病害甚至严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篇9
外保温隔热是在外墙面粘贴或涂抹保温材料, 在我国大力推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形势下, 外墙保温工程的质量在建筑质量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后期住户的居住感受, 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都具有直观影响[1]。
2 外墙保温工程的综合质量问题
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事故的类型有:开裂、空鼓、翘起、渗漏、结露、冻胀、发霉、变质、老化、脱落等。本文从保温材料、进场检测环节、施工工艺质量、使用阶段维护四个方面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保温材料质量问题
外墙外保温节能材料复检把关不严, 现场原材料检验报告不全, 材料进场后先施工后复检, 复检报告未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部分工程中使用未经备案的节能产品。
1) 保温板胶粘剂:胶粘剂中所选用的主要成分丙烯酸树脂乳液及骨料中的硅砂尤为重要, 对保证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安全年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外保温市场的胶粘剂使用的大多为成本低廉、质量低劣的胶粘剂, 其无法保证外保温系统的抗裂性和耐水性;而骨料中的硅砂采用的大多是未经处理的河砂和含铁的普通石英砂, 这种砂含铁成分较高, 易发生氧化反应, 破坏胶粘剂中的树脂乳液分子, 使其性能指标逐渐下降, 这是造成外保温系统龟裂、脱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保温板粘结胶浆等配套产品, 粘结胶浆和锚钉决定了保温层粘结是否牢固, 外墙保温工程质量问题很多都是由劣质粘结胶浆和锚钉引起的, 造成保温层脱落、空鼓、开裂。
2) 保温隔热材料:生产厂家在保温板未经陈化过程或陈化程度不足就出厂使用在工程上, 造成收缩率高, 使局部出现收缩和温差应力的不均, 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 出现空鼓、起翘、开裂, 甚至导致粘结很快失效而脱落。保温板过薄直接影响系统变形、抗风压能力、抗撕拉能力、抗荷载能力。强度过硬, 表面有致密表皮, 直接影响粘结材料对其的粘结力与粘结效果的稳定性。保温板密度不达标, 生产时掺入再生回收料造成板材粉化严重, 使保温层和墙体之间粘结不牢固, 造成保温层后部产生大量空腔, 加上负风压作用, 产生局部空鼓或保温层脱落。
3) 模塑或挤塑聚苯板体系 (EPS和XPS) :用于外墙保温的聚苯板密度在18.0 kg/m3~22.0 kg/m3之间[2], 用于外墙保温的挤塑聚苯板密度不小于25 kg/m3。由于材料因素造成开裂的原因有:板材密度不达标, 陈化时间过短, 板材强度低, 所用粘结砂浆达不到质量要求。
4)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玻化微珠的生产方式影响其吸水率的大小, 吸水率大的玻化微珠使保温砂浆成型后吸水率很高, 保温砂浆吸水后的干缩会导致保温层的开裂[3]。
5) 玻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在抹面层中起到增强抗裂性能的作用, 如果玻纤网格布的耐碱能力及相应的强度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 那么将直接影响到抹面层的抗撞击能力。
6) 饰面层:在涂料饰面层的材料中, 腻子与涂料不匹配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在面砖饰面层的材料中, 面砖吸水率大、聚合物砂浆质量不达标、未按规定使用镀锌钢丝网是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
面对市场恶性竞争, 一些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不合格的外墙保温材料, 长久发展会造成“劣币驱除良币”的局面。部分开发单位片面追求低价, 施工过程中层层转包, 严重影响外墙保温工程的施工质量, 这些行为都使外墙保温市场更加混乱。
2.2 进场检测环节问题
外墙外保温节能材料复检把关不严, 现场原材料检验报告不全, 材料进场后先施工后复检, 复检报告未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部分工程中使用未经备案的节能产品。
1) 用于外墙外保温的材料、构件等, 其品种、规格、数量等进场监理未进行验收 (外观检查及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如板材的厚度、密度, 热镀锌钢丝网的网孔直径、重量等。
2) 保温材料及辅材不按GB 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要求进行抽样复验, 目前常见的现状是抽样复检批次不足。
3) 试验室检测合格, 大量上墙的保温材料以次充好, 失去监督, 造成质量问题。
4) 部分监理单位存在施工现场监理人员配备不足;监理人员未经过正规节能安全培训, 业务水平低, 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责任意识不强, 不按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实施监理;有些进场材料未经见证取样复检就上墙使用, 甚至出现“易燃板上墙, 阻燃板送检”的现象, 部分监理不履行监督职能。
2.3 施工工艺质量问题
由于施工工艺质量问题造成外墙外保温工程的综合质量问题有:
1) 基层处理和粘结保温板施工影响因素。基层墙体不按施工规范施工, 如砖墙应淋水使墙体湿润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基层表面平整度不达标或有影响粘贴保温板的污迹应对基层墙体进行找平;所用胶粘剂或者锚固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
2) 浆体保温层施工影响因素。单次抹灰过厚或未等砂浆干燥就进行下一道工序会造成局部空鼓;一次涂抹面积过大或速度太快未压实会导致局部空鼓;浆体保温材料中的保温颗粒级配不合理, 会造成砂浆粘度差, 不易于施工, 最后形成局部空鼓或保温层开裂。
3) 粘结保温板施工影响因素。采用点粘方式时, 粘结面积小于40%或保温层不加锚钉固定, 易形成保温层空鼓;采用条粘方式时, 保温板材凹槽部分太小, 粘结砂浆过多时, 易使保温层无法排水排气, 造成保温层空鼓或脱落。
4) 其他施工影响因素。保温层施工后, 其他工种施工 (如门窗、空调打孔、下水管等) 易使保温层受到破坏, 如保温层进水后, 到了冬季水分挥发不出去, 会使保温层的水分结冰, 造成空鼓、开裂。
2.4 使用阶段维护问题
保温施工后的后续工程在破坏原保温工程完整性后, 应及时对局部进行修复, 否则易因渗水或进水造成保温层发生持续性破坏, 如风吹日晒导致暴露在外的材料老化, 室外的湿空气或雨水直接进入和渗透, 造成冷凝结露现象。
3 结语
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建筑结构中所处环境最恶劣的一部分, 面临着风、雨、光、热的直接考验。只注重理论上的节能和防火而忽视质量的稳固可靠, 必将导致大批劣质工程出现[5]。如何做到保温材料不开裂、不渗水、不脱落, 不仅是外墙外保温工作中的关键, 也是广大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保温材料的吸水率、松散性和耐热形变量等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必须引起建设、设计和施工方的重视。积极应用保温复合板技术和保温装饰一体化技术是解决质量问题的途径。
受监管环境和建筑工人素质等因素影响, 外墙外保温企业必须在产品、技术和设计等方面下工夫。要避免使用性能不稳定的产品和施工难度大的技术, 降低操作难度, 减少质量隐患。产品工厂化、规格标准化和施工规范化是外墙外保温行业努力的方向。
摘要:从保温材料、进场检测环节、施工工艺质量、使用阶段维护四个方面对我国外墙保温工程的质量事故类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 以保证外墙保温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外墙保温,保温材料,质量问题,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张泽平, 李珠, 董彦莉.建筑保温节能墙体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工程力学, 2007 (S2) :121-128.
[2]GB 10801.1-2002,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S].
[3]李珠.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及一项新技术[J].工程力学, 2006 (S2) :141-149.
[4]GB 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5]李珠.有机保温节能材料的安全问题[J].中国房地信息, 2009 (3) :46-47.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预防 篇10
一、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 目前造成建筑工程质量失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既有经济和社会的原因, 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违背基本建设程序。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指出, 从事建设工程活动, 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但是, 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的现象屡禁不止, 如“七无”工程:无立项、无报建、无开工许可、无招投标、无资质、无监理、无验收;“三边”工程: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这样的工程往往因腐败现象、地方保护以及项目业主为利润违规修改设计、降低标准, 使工程质量失控。
2、工程勘查不到位。
地质勘察过程中钻孔间距太大, 不能反映实际地质情况;勘察过程走过场, 勘察报告不准确, 不详细, 未能查明诸如孔洞、墓穴、软质土层等地层特征, 致使地基基础设计时采用不正确的方案,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结构失稳、上部结构开裂甚至倒塌。
3、设计标准低和存在缺陷。
结构方案不正确, 计算简图与结构实际受力不符;荷载或内力分析计算有误;忽视构造要求, 沉降缝、伸缩缝设置不符合要求;有些结构的抗倾覆、抗滑移未做验算, 有的盲目套用图纸;有的建筑本体设计标准低, 后期装修却大量增加载荷。这些都是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直接原因。
4、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
主要有: (1) 施工人员不具备上岗操作的技术资质, 盲目蛮干。 (2) 不按照图样施工, 不遵守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及其他技术核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主观臆断。 (3) 施工管理、组织、技术措施不当, 违章作业。 (4) 不重视工序的质检和验收, 一味赶进度, 赶工期。 (5) 使用不合格的工程材料、半成品、构件等。这些必然会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5、建筑质量标准形同虚设。
我国已发布3300多项工程建设类标准规范, 涉及工程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全、质量、卫生、验收等各个环节。然而, 这些写在纸上的标准根本没有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使每项工程都成为“矗立在标准上的建筑”仅是一句空话。
二、预防措施
1、加强工程项目管理。
首先, 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必须受过培训, 并且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 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 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 遏制不良现象。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设, 让他们有机会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或见习项目经理岗位上锻炼, 并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业务素质。
其次, 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 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 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 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台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 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2、对施工阶段投资的控制。
在项目组织管理班子中落实投资控制的人员、任务和职能分工, 编制施工阶段投资控制计划和工作流程。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确定投资控制目标。进行工程计量、复核工程付款账单;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投资跟踪、定期进行投资实际支出值与计划目标的比较。做好工程施工记录, 保存各种文件图纸, 为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依据。
3、加强现场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主要审查和完善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做好各项动态控制工作、协调建设方和施工方关系;预防工期索赔, 以求实际施工进度达到计划施工进度的要求。
用行政方法控制进度, 具有直接、迅速、有效的特点。但要防止领导主观、片面的瞎指挥。让上级和本单位的领导, 利用其行政权力, 发布进度指令, 进行指导、协调、考核;利用激励、监督、督促等方式进行进度控制。
通过管理技术方法进行进度控制, 主要是确定项目的总进度目标和分进度目标;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 进行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比较, 及时进行纠正发生的偏离和协涓参加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
4、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 还应编写质量手册, 制定质量方针和管理目标.并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人、材、机的控制。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在施工项目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尤其重要。施工机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手段.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 并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施工工序的控制。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 有自然环境、管理制度、员工素质、材料质量等。同时, 施工工序则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 因此, 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 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就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事故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从国家到地方, 从单位到个人, 从自我约束到社会监督, 从国家立法上的宏观控制到施工单位的具体落实, 不仅要引起每个人的重视, 而且应该全民行动起来。只要各个环节层层把关, 无论质量事故, 还是施工中的安全事故, 都必定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范锡盛.建筑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2]、王赫.建筑工程事故处理手册[M].北京: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篇1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质量事故分析;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通过多种形式的探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较好的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基于我院以技能为本的职业教育目标,遵循中职教育“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和技能。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使课堂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后学生就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发表见解。通过交流,一是可以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了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有情可原,长期落后者,会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转化为能力。质量事故分析课程本身是重实践的,学生不能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而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可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另外,案例教学是群体活动,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正确看待别人及正确评价自己,树立理解和包容的意识,提高自己与人合作共事的综合能力。
3.注重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才知道,且学到的不是活学活用的知识。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地将时间留给学生,引导讨论并且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面对质量事故分析案例,何种原因造成的、应采取什么措施避免事故的扩大,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一步可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学生的答案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进教师加以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教学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案例引入
针对不同的情景要求,案例引入可采用三种方式:
首先是导入案例应用,这种方式是指在讲解新的内容和理论时,先给出一个引导案例,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总结得出本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点。如在讲述地基与基础工程常见质量事故前,我为学生选择的案例为俗称“楼脆脆”的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一幢13层楼整体倒塌事件,该事件学生都有所耳闻,但不了解具体原因,所以较感兴趣,我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事故现场的情况,着重提到“桩的断裂形式”“河道边大量堆积物”等关键性词语,引导学生将事故发生的原因联想到地基与基础,从而为该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其次可采用注解型案例应用,这种方式是在知识点学习后,通过案例加以注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在讲述外墙保温后,我为学生选择的案例是上海静安区公寓火灾的案例,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火灾出现的原因进行猜想和分析,顺便给学生普及了消防逃生的知识。
最后一种形式是综合案例的应用,当需要对一系列相互关系的内容进行全面讲解时,就可以采用综合分析型案例,综合型案例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如鞍山某地上为31层、箱型基础的大厦,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锚杆端部脱落、横梁掉下、桩间土脱落、地面出现裂缝、地下水管渗漏等现象,最后导致基坑水位至基坑最高点,基坑塌方、支护桩折断等后果,此案例这就要求学生与教师从设计、施工多个角度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倾覆性、混凝土强度、施工工艺等进行多方面分析。
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对教师而言,首先要选择内容与教学知识点相匹配的案例。案例教学是围绕理论教学展开的,这要求在讲课之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学生而言,应根据老师预留的案例,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判别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勘察、设计还是施工出现了问题,应如何解决,同时还要对发言的方式及内容进行准备。
(2)自由讨论。讨论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这种自由发挥即“放羊式”讨论。学生的讨论可以自由展开,但绝对不能“天马行空”、“离题万里”。通常情况下,自由讨论能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集中群体的智慧,使得案例分析角度多样化、观点全面化和方法周全化。在此环节,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要保证课堂活而不乱。教师还要掌控好案讨论的过程,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案例讨论的总结归纳。在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教师应注意认真倾听,做好问题的摘录,在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进行阶段性的小结或是点评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肯定学生的想法或防止学生偏离主题。在此环节,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将实践与原理有机结合,抓住关键性的问题,对所学过的阶段性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并将学生在讨论中不够深入的问题或遗漏的部分指出来,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初衷。
(4)撰写质量事故分析报告。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然这其中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在个人分析问题以及与他人讨论的过程中,会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那么,如何将学生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落实到文字上,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可让他们试着从事故概述、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几个方面撰写事故分析报告。
3.激励学生参与
结合班级百分量化考核守则,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质量事故分析报告质量将每个学生的表现量化后计入平时考核成绩,以此激励学生踊跃参与。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的收集,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
在案例中必须把事故发生的背景、事故反映的问题等提示清楚,切忌背景模糊、叙述不清。否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学案例不感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讨论时出现冷场的情况,致使案例教学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案例的收集过程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且收集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典型性、生动性、真实性、启发性。
2.尽管案例教学能够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启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是案例教学法还不能完全取代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因此对理论知识的讲述必不可少。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讲述,学生的认识则过于片面和零散,知识的总结与概述使学生有了更系统的认识,课堂教授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前提也是最终的归属。
四、结语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具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基于案例教学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需发挥好主导作用,尽可能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兴国.质量事故分析[M].环境科学出版社
[2]陶婕,卢珊珊.案例教学在建筑工程经济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7
[3]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7:(46-47)
公路工程质量事故成因及处理 篇12
1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要分析究竟是哪种原因所引起, 必须对质量问题的特征表现, 以及其在施工中和使用中所处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1.1 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企业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但是企业与项目在管理上的关系还没理顺, 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主体对项目的约束体系, 一方面是因项目管理重心下移, 企业的管理职能有所减弱, 致使项目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 有些项目经理大权独揽, 随意指控, 分配不均, 根本不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 难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严肃性、规范性, 也就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1.2 项目经理队伍管理不完善。
实行项目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质量, 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懂业务、善管理, 既能抓住重点, 又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而实际上有很多项目经理业务水平低, 一个项目经理承包施工多个工程, 或者是高资质项目经理承包工程而由低资质项目经理施工, 都会影响工程质量。
1.3 违背建设程序;
1.4 违反法规行为;
1.5 地质勘察失真;
1.6 设计差错;
1.7 施工与管理不到位;
1.8 不合格的原材料、制品及设备;
1.9 自然环境因素;
1.1 0 使用不当。
2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是指技术处理方案, 其目的是消除质量隐患, 以达到公路物的安全可靠和正常使用各项功能及寿命要求, 并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2.1 修补处理
这是最常用的一类处理方案。通常当工程的某个检验批、分项或分部的质量虽未达到规定的规范、标准或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缺陷, 但通过修补或更换器具、设备后还可达到要求的标准, 又不影响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 在此情况下, 可以进行修补处理。属于修补处理这类具体方案很多, 诸如封闭保护、复位纠偏、结构补强、表面处理等, 某些事故造成的结构混凝土表面裂缝, 可根据其受力情况, 仅作表面封闭保护。某些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蜂窝、麻面, 经调查分析, 可进行剔凿、抹灰等表面处理, 一般不会影响其使用和外观。对较严重的问题, 可能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 必须按一定的技术方案进行加固补强处理, 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些永久性缺陷, 如改变结构外形尺寸, 影响一些次要的使用功能等。
2.2 返工处理
当工程质量未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存在着严重质量问题, 对结构的使用和安全构成重大影响, 且又无法通过修补处理的情况下, 可对检验批、分项、分部甚至整个工程返工处理。例如, 某防洪堤坝填筑压实后, 其实压土的干密度未达到规定值, 进行返工处理。又如某公路桥梁工程预应力按规定张力系数为1.3, 实际仅为0.8, 属于严重的质量缺陷, 也无法修补, 只有返工处理。对某些存在严重质量缺陷, 且无法采用加固补强修补处理或修补处理费用比原工程造价还高的工程, 应进行整体拆除, 全面返工。
2.3 不做处理
某些工程质量问题虽然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和标准构成质量事故, 但视其严重情况, 经过分析、论证、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和设计等有关单位认可, 对工程或结构使用及安全影响不大, 也可不做专门处理。通常不用专门处理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2.3.1 不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例如, 有的工业公路物出现放线定位偏差, 且严重超过规范标准规定, 若要纠正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若经过分析、论证其偏差不影响产生工艺和正常使用, 在外观上也无明显影响, 可不做处理。又如, 某些隐蔽部位结构混凝土表面裂缝, 经检查分析, 属于表面养护不够的干缩微裂, 不影响使用及外观, 也可不做处理。
2.3.2 质量问题, 经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
例如, 混凝土表面轻微麻面, 可通过后续的抹灰、喷涂或刷白等工序弥补, 可不做专门处理。
2.3.3 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合格。
例如, 某检验批混凝土试块强度值不满足规范要求, 强度不足, 在法定检测单位, 对混凝土实体采用非破损检验等方法测定其实际强度已达规范允许和设计要求值时, 可不做处理。对经检测未达要求值, 但相差不多, 经分析论证, 只要使用前经再次检测达到设计强度, 也可不做处理, 但应严格控制施工荷载。
2.3.4 出现的质量问题, 经检测鉴定达不到
设计要求, 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 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3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辅助方法
3.1 实验验证
即对某些有严重质量缺陷的项目, 可采取合同规定的常规试验方法进一步进行验证, 以便确定缺陷的严重程度。例如, 混凝土构件的试件强度低于要求的标准不太大 (例如10%以下) 时, 可进行加载实验, 以证明其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又如, 公路工程的沥青面层厚度误差超过了规范允许的范围, 可采用弯沉实验, 检查路面的整体强度等。
3.2 定期观测
有些工程, 在发现其质量缺陷时其状态可能尚未达到稳定仍会继续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宜过早做出决定, 可以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测, 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决定。属于这类的质量问题如桥墩或其他工程的基础在施工期间发生沉降超过预计的或规定的标准;混凝土表面发生裂缝, 并处于发展状态等。有些有缺陷的工程, 短期内其影响可能不十分明显, 需要较长时间的观测才能得出结论。
3.3 专家论证
对于某些工程质量问题, 可能涉及的技术领域比较广泛, 或问题很复杂, 有时仅根据合同规定难以决策, 这时可提请专家论证。采用这种方法时, 应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近早为专家提供尽可能详尽的情况和资料, 以便使专家能够进行较充分的、全面和细致地分析、研究, 提出切实的意见与建议。
3.4 方案比较
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同类型和同一性质的事故可先设计多种处理方案, 然后结合当地的资源情况、施工条件等逐项给出权重, 做出对比, 从而选择具有较高处理效果又便于施工的处理方案。例如, 结构构件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可采用改变结构构造来减少结构内力、结构卸荷或结构补强等不同处理方案, 可将其每一方案按经济、工期、效果等指标列项并分配相应权重值, 进行对比, 辅助决策。
4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鉴定验收
对所有的质量事故无论经过技术处理, 通过检查鉴定验收还是不需专门处理的, 均应有明确的书面结论。若对后续工程施工有特定要求, 或对公路物使用有一定限制条件, 应在结论中提出。
5 小结
质量问题处理方案应以原因分析为基础, 如果某些问题一时认识不清, 且一时不致产生严重恶化, 可以继续进行调查、观测, 以便掌握更充分的资料和数据, 做进一步分析, 找出起源点, 方可确认处理方案, 避免急于求成造成反复处理的不良后果。审核确认处理方案应牢记:安全可靠, 不留隐患, 满足公路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原则。针对确认不需专门处理的质量问题, 应能保证它不构成对工程安全的危害, 且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因此,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摘要:工程质量事故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的特点。因此, 应加强质量风险分析, 及早制定对策和措施, 重视工程质量事故的防范和处理, 避免已发生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进一步恶化和扩大。
【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推荐阅读:
工程质量事故处罚制度05-21
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07-04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办法09-06
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承诺书08-27
一般工程质量事故要符合哪些条件?10-10
土地工程质量整理分析05-08
路基工程质量成因分析11-19
模板工程质量问题分析07-03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分析07-1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分析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