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伙伴

2024-05-11

成长的伙伴(共9篇)

成长的伙伴 篇1

教育的本质在于交往, 是生命个体之间相互交流、碰撞后, 心灵意识深处形成的反思思维之潮, 促进了教育对象自我体验认知的丰富, 实现了自身行为能力的调整。试想没有了同伴与教育对象的相处, 他们的交流碰撞何在, 他们内心的认知之潮如何形成?因此,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构建伙伴同行的教学模式, 避免学生单兵作战, 让学生与同伴在彼此协调过程中, 促进共同成长。

一、班级岗位, 定位于个体生命中的自我成长

1.职责分工, 重定位

首先, 团队构建并不意味着仅仅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而是要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承担自己的角色, 并在角色职责下为团队做出自己的贡献, 彰显自己的价值。如此, “伙伴德育”的组织雏形, 才能逐渐彰显。

例如在去年的六一儿童节活动前, 班级要求团队小组设计六一游乐会的游戏。小组成员要将设计、规则、布置、组织、实施工作承包到底。为了促进活动更好地展开, 教师并没有放纵式地让学生自行解决, 而是引导学生在小组成员中进行合理的划分:有的学生负责收集网络资源, 有的学生负责设计游戏宣传海报, 有的学生负责利用课余时间讲述本小组游戏的活动方法, 有的学生从网络或超市购置游戏需要的材料和奖品。而在六一当天, 小组成员更是全员出动, 有序地组织了全班学生的游艺活动, 甚至迎来了其他班级学生的积极参与。

他们没有争论、没有推诿。因为他们已经将整个活动每一个细节的内容都合理地进行了职责分工, 彼此之间形成了一条有效的合作通道,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正是由于分工的准确定位, 让每个学生都在这样的互动中展现了自己, 贡献了自己, 促进了自身生命的成长。

2.相互团结, 重协作

有了合理的分工, 并不意味着每个成员就只需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伙伴德育”的团队建设一旦演变为这样的模式, 与实际意义上的“单兵作战”已经相差无几。事实上, 即便再细致的分工, 都无法真正满足实践活动的需要。

例如在今年的植树节活动中, ““伙伴德育”的团队小组在之前也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分工。但在活动中, 一位成员小手受伤, 影响了小组植树的进程。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就以团队组织为基础, 引导学生首先要关心成员的伤势, 在确保无大碍的情况下, 再要求小组成员自己对角色重新进行划分。

正是因为这种组内同伴之间的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同伴之间的凝聚力更强了。这种源自生活实践的真实场景, 比教师千万遍的说理教育更富有教育效果。

3.小组比拼, 重竞争

争强好胜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不仅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内在的感知活力, 更能促进、增强学生内在的心理意识。

例如为了更好地推进班级精细化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了常规管理擂台赛的活动。教师将常规管理规划为常规纪律、两操情况、课堂学习、文明行为等诸多方面, 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这种活动的开展, 不仅有效地激活了每个学生自身的认知, 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习惯。更主要的是, 小组单位下的合作, 让学生在做好自己的同时, 也将关注力聚焦在其他成员上。比如第三小组有一位行为习惯较为后进的学生, 本小组的学生就在竞争过程处处给予其帮助, 有的善意提醒, 有的行为帮扶, 有效地促进了“伙伴德育”小组每个成员的共同进步。

4.相互勉励, 重激发

团队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之间并不矛盾。作为团队成员中的优秀者, 可以在自身成长的同时给予同伴更多的帮助, 可以在同伴目标不明时指出努力的方向, 可以是消极怠工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勉励激发, 让其重新树立对活动参与的信心。而在进行勉励帮助的同时, 小组其他成员之间也自然增长了对小组合作、共同成长的意识, 形成共融共生的相互成长。

例如有一次班级开展“发现身边文明人”活动, 教师要求学生以“同伴合作”的方式发现校园中的文明行为、文明现象, 但某一小组中却有一名成员由于前两天的一次小车祸, 双脚走路并不方便。面对这个活动, 这名同学怕影响同伴合作的成绩, 萌生了退出活动的想法。在得知这一情况后, 小组成员并没有直接向老师汇报, 而是真诚地劝慰这名同学, 告诉该生成绩并不重要, 重在参与。在成员的劝慰下, 该生勉强同意参加活动, 并专门负责文字的撰写, 同样做出了贡献。

在这一案例中, 该生不仅仅意识到团队合作就该以集体的方式介入, 缺少任何一个成员, 即便取得再好的成绩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同时也告诉自己, 当自己的行为能力受到限制时, 绝不该自暴自弃, 而要以别的方式为小组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校级岗位, 定位于集体发展中的自我成长

1.体验岗位光荣, 重责任意识

学校德育阵地可谓众多, 很多阵地都需要小助手的协调支持,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育人职能。很多学生对能够被选中进入红领巾值日岗感到非常自豪, 但遗憾的是这种自豪劲头常常只是昙花一现。有一个名叫小敏的同学就直接抱怨不想参加了。说到底, 这是责任意识的淡薄。笔者一时无法入手。

学校晚放学, 常常会造成校园门口的堵塞。学校就安排红领巾值日岗帮助值班老师, 确保学校放学时的正常秩序。但有一次, 由于值日岗学生外出活动, 放学就出现了一定的混乱。第二天, 笔者及时调出了当日放学时校门口的视频录像, 让小敏观看。无须教师的讲授, 她就意识到自己以往值岗工作所起到的作用。现在每每看到, 放学时校园门口有条不紊的秩序, 小敏脸上都会洋溢出幸福而自豪的笑容。

在这一案例中, 教师就是通过其他伙伴及时到岗形成的巨大落差, 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下感受到明显的差距, 从而明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提升了他们的责任感。

2.岗位角色互换, 重体谅宽容

校级活动的岗位来自于不同班级下的优秀学生, 这就给参与其中的学生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往、互动的渠道。但他们缺乏相应的了解, 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构建之初常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障碍。作为班主任教师, 万不可认为这是他们在学校层面的工作, 就与自己无关。学生在学校层面的工作出现的障碍, 对学生生命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不可掉以轻心。

例如本班中有一名学生与其他班一名学生对五、六年级进行常规监督工作, 一个人负责巡查监督, 而另一个人统计公示。一次, 我班学生不停地在我面前抱怨另一个人的工作轻松, 他整天来回奔走忙得不亦乐乎, 而他只要动动笔头就了事了。此时, 教师充分意识到这是对该生进行“伙伴德育”的契机, 就引导这两名学生互换岗位。果然一周之后, 该生来汇报:“老师, 他的工作也不轻松呢!笑脸、哭脸、平脸一张一张的, 稍不留意就少掉, 还要密密麻麻地记录在册, 还要统计总数, 也不容易啊!”

正是这种基于岗位互换下的角色体验, 让原本充满芥蒂的两个学生意识到对方工作的艰辛, 给之后的相互合作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

3.观察其他组合, 重协调反思

走出班级, 走进学校, 意味着学生就走进了更高的平台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正所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而更高的平台就在于学生可以见识到其他优秀学生的表现。有了这样的资源, 教师要避免学生成为井底之蛙。学生要通过对其他伙伴的观察, 取长补短, 更好地成长。

例如, 一次学校为了迎接即将进入一年级学习的幼儿园大班的学生, 要求每班级挑选两名学生进行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两名同学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 笔者并没有批评他们, 也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自己存在的问题, 更没有直接给予方法的指导, 而是引导学生站到其他班级的学生旁观察, 从而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 明晰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就充分利用了“伙伴德育”中其他伙伴的存在价值, 以其他同伴的行为为榜样, 为学生的行为对照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标准, 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

另外, 岗位实践中的社会实践岗位也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总而言之, 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不应该是学生“独自成行”, 只有伙伴的共同参与才能唤醒学生内在的生命意识, 让学生这一独特的生命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碰撞中形成新的体验认知, 丰富原始的内在意识, 最终借助同伴的言行反思自我、调整自我, 在生命交往中加深对德育形成的深刻体悟, 健康成长。

成长的伙伴 篇2

自从我参加了这个培训队,我每个星期有空的时候都会抽两个小时,到网上QQ游戏里和网友下国际象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对国际象棋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国际象棋虽然是一种变幻无穷的游戏,但是却可以培养人的思考力、计算力、和想象力,以及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每当下棋的时候,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对每一步棋的走法,都要仔细思考,因为它们每个棋子之间的联系很密切,一个棋子的存亡会关乎到其他子力甚至整盘棋的走势,因此下棋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心理要琢磨怎样开局、怎样吃对方的子、怎样削弱对方的子力。

有时遇到复杂的棋局,心里不能急躁,要沉着冷静的应战,做出正确的.判断,算出每一步甚至计算几步棋对局面的影响。当自己的棋出于劣势时,要有耐心寻找机会,绝地反击,争取把对方的王城攻下。每当自己下棋结局后,输了要深刻反思,找出原因并总结经验,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

成长路上的好伙伴 篇3

学生在阅读杂志时,结识了海明威、鲁迅、海伦·凯勒等文学导师,也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的作文开始有了血肉,有了感情,不再是以前的陈词滥调和无病呻吟。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在语文课和自习课上睡觉,而是和老师一起走进文学的殿堂,和名家、经典对话,学会用稚嫩的文笔描绘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感情。而我也在烦躁和不满中渐渐平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下定决心沉下身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位好伙伴的陪伴,也许我会放弃教师这个职业——每月290元工资,还要拖上一年半载才发,学生们上课也不愿意听讲,我曾经陷入绝望,想辞职下海。是因为无意中结识了《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这位朋友,我的学生才爱上了语文课,我才找到了精神的栖息地。

其实乡下学生中也有很多奇才,只要稍加指点,他们就能够写出震撼心灵的文字。从作文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梦想的追逐。通过越来越多的阅读和写作,他们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文笔越来越成熟。有时候,读他们的文章我会情不自禁地大声喝彩。我曾经向《三门峡日报》的副刊推荐过一些文章,想不到编辑李云竟然一下子选中了6篇,这在当时的山乡中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我也因此出了名,成为学校的语文教研组长。

从2000年至今,学校语文组就一直将《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作为必读书向学生们推荐。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订阅这本杂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读其中的佳作,与书中推介的名家名著名篇交朋友。学校每月一期的校刊《世纪星》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和读书心得。同时我们用杂志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或测试,学生语文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从1998年到2008年,我所教毕业班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其中2000年中考语文成绩居全市第三名。此后的几年,我的语文教学成绩多次位居全县第一,我个人因教学成绩突出,六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教师,被三门峡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开始担任学校政教处主任,2011年担任学校副校长。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是我事业的好帮手,是我成长路上的好伙伴,是我人生中的好朋友。是她伴随我披荆斩棘一路走来,是她帮我一步一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是她伴我渐渐走向事业的高峰。回顾15年的交往,我深感幸运。正是那一年在地摊上的邂逅,改变了我的一生,影响了我的一辈子。我还要与这位好友一起成长,一起谱写人生的动人乐章。在她20岁生日前夕,谨以此文表达我衷心的感谢!

成长的伙伴 篇4

与学生为伴袁快乐成长每一天

2002年, 和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怀着美丽的梦想, 踏上了教师这一岗位。梦想都是美好的, 也都是容易破碎的。“老师, 我们班不如六班好吗?为什么老师的子女在六班?……”面对学生的种种“逼问”, 我无言以对……就在第二天这名学生转到了六班, 我不知道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我的心在滴血……我该做一名怎样的教师呢?做一名遵守校纪校规, 按部就班上课, 按时上下班的“好老师”, 还是……面对我教师生涯的第一个抉择, 我选择了后者。我对自己说, 是条汉子你就站起来, 证明给别人看, 你不比别人差, 你能行的!接下来的日子, 我认真备课、上课, 全身心地扑在了教学上。我带领我的“伙伴”们快乐地走在英语世界里, 殷切地希望他们都能热爱英语;我给他们讲名人的故事, 给他们讲历史的知识, 教他们唱歌……在孩子的眼中我无所不能, 无所不知, 他们都愿意和我聊天, 我也从他们那找到了做老师的乐趣。为了能做好榜样, 我和我的“伙伴”“约法三章”, 班级里制定的规章制度, 我违反了同样受到和大家一样的“待遇”。为了不让自己迟到, 这些年, 风雨无阻, 我一直都是在教室门口, 微笑着迎接他们的到来……

和“伙伴”们相处久了, 发觉我越来越离不开他们了, 我们就像一家人互相关爱着, 互相帮助着。我生病去医院回来, 会有许多学生悄悄询问我的病;我心绪不好时, 善于察言观色的“伙伴”们会在日记中写一段安慰我的话;在我生日当天, 我会收到许多“伙伴”们送来的小礼物;晚上我查寝时, “伙伴”们会心疼的对我说:“徐老师您以后不用来了, 早点儿休息吧!我们会遵守纪律的……”终于, 三年后的一天, 一位家长对我说:“徐老师, 如果明年你教初一, 我的儿子就读你们学校。”说者真心实意, 听者感慨万千。也许, 做一个好教师的动机没有那么崇高, 就是一个小小的愿望, 就是一个个小小的挫折, 抑或是被家长认可, 被学生认可。至少, 对我是如此。

现在想想这群可爱的“伙伴”们, 我是多么感谢他们啊, 是他们让我找到了这种“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感觉, 是他们让我学会了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 是他们让我更有信心在教育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与书籍为伴袁不待扬鞭自奋蹄

按照现代人的标准, 我是一个很“无趣”的人, 我没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我既不会打牌也不喜欢唱歌跳舞, 但独对看书还比较钟情。我总觉得, 读书是人生中莫大的幸福。每当夜深人静捧起书本时, 我就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政治、经济、历史、人物传记等各方面的书籍, 我都涉猎过。当然, 读得最多的还是教育方面的, 尤其是班主任和英语教育方面的书籍。这些书有的精读, 有的泛泛而读, 大量的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或许, 书里的许多细节我可能忘记了, 但书里的内容可能还记得;甚至可能连内容也都忘记了, 但我相信, 只要读过, 总会给我以启示, 给我带来影响。

我阅读的书籍, 一方面是从图书馆借的, 另一方面是自己购买的。读大学时, 为了买书, 我宁愿物质生活上俭朴些, 别人逛街, 我则进书店大捆小捆地买书。大学毕业时买了有一百多本书籍, 在同学中我买书算多的了。我买书不是为了收藏, 而是喜欢阅读, 从书里我学到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工作的这些年, 是我买书的一个高峰期, 几乎每个礼拜都会买上几本书, 这种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我买书常到网上书店去淘书, 这里面的书都比较新, 这样我就可以知道最新的学术动态。七年来, 买书这笔费用花去了数万元之多。至今, 书占去了家里的大部分地方。读大学时, 我读的最多的是历史方面的书籍, 尤其是中国历史。《穆天子转》《史记》《万历十五年》我读了绝大部分, 此外钱穆的《中国历史名著》我一字一句、从头到尾都认真阅读过。工作以后, 我对教育方面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的《陶行知全集》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斯宾塞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以及李茂的《彼岸的教育》等等, 都上了我的书柜。这些书, 现在基本上是我阅读的重点。

由于白天忙于教学工作, 很少有空闲的时间进行阅读, 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 我常常在晚上九、十点钟以后看书, 渐渐地养成了睡前读一会书才入睡的习惯, 这种睡前阅读已成为我目前最主要的阅读方式。这个习惯使我受益匪浅, 很多的书我都是这样读完的。也许, 一天读一个小时的书微不足道, 但是长期这样坚持就不同寻常了。我另一个阅读习惯即在写作中阅读, 为了写作往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 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论文。有时为了写一篇文章, 我会阅读几十篇论文和相关书籍。我习惯于边阅读边思考边写作。以写作的主题为中心进行阅读, 以写作促进阅读, 已成为我今天主要的阅读方式, 这种阅读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

与教研为伴袁一路艰辛一路歌

2001年, 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的第一篇论文《战后日本德育对我国德育的启示》经过陈胜教授认真阅读, 认为很有价值, 并指导我做出数次修改, 把原先的6000多字的文章, 修改到4000多字, 投稿到学校的学报。半年后, 这篇文章在第十二期发表了。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也是我们学校校报上发表的第一篇学生的论文。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和自己老师的文章在同一刊物上发表出来, 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

工作以后, 我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学术发展阶段, 我开始反思我的教学、管理行为。在教学中, 我时常为一些英语学困生感到头疼:都初中生了, 可阅读水平还只停留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平上。该如何帮助他们呢?我就试着查阅各种资料, 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决定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体育明星、电影明星是学生感兴趣的, 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从各种学生期刊、报纸上摘抄了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文章, 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 此种方法很有效,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 我进行了归纳总结, 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 完成了一篇名为《阅读英语报刊, 培养阅读能力》的文章, 这篇文章发表于《考试与评价》上。

“写作是为了留下生命的痕迹。书写可以保留生活的影像, 让我们借以重回过去, 而且也可以超越当下, 直指未来。”教研之路让我学会了思考, 也让我知道了写作的辛苦与寂寞。工作以来我开始坚持每天写教育日记, 这种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哪怕我每天打开电脑半个小时, 也要写。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写作, 逛街、朋友聚会、看电影也就成了我生活中的“奢侈”品。有时, 为了写一篇文章, 阅读了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 但真正能用到的并不多, 很多都需要独立思考, 把自己的理解写入文章, 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思考, 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文章写好, 再修改三四遍, 把里面的不成熟语言修改到成熟;很多时候在修改一篇文章, 有些句子是自己想了许久才写上去的, 但为了文章的整体性考虑, 斟酌之后又不得不筛除, 所以经常是修改以后的文章和初稿相比已是面目全非, 完全是一篇新的文章。最后, 投稿也是一件辛苦的过程, 好在上天是公平的, 总会有幸运之神向你招手, 赐予你成功的喜悦。在这些年里, 我先后在《中学外语教与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班主任之友》《中国德育》《思想理论教育》《教学与管理》等期刊上发表论文、随笔、案例80多篇。“鲜花曾告诉我, 你怎样走过”。虽然我并未得到鲜花, 但我相信, 凭着自己的努力,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丰富自己, 总有一天生活会向我露出它的笑脸, 我一定会收获教育的幸福。

成长的伙伴作文 篇5

――题记

相识

夜晚,繁星点点,月亮被围在其中,月光下泻,给城市添了一笔光亮。河水和天空连在一起,月光如银河倒入河水。河水变得像块钻石,泛着银白色的光泽。

我拿起铅笔在白纸上画,勾勒出一个安详的世外桃源。自认为画的不错的我,就拿起水彩笔涂色。绿色的远处的高山,近处小房屋红色的砖瓦,土黄色的泥土,湛蓝的天空,与门前清澈的河水相互映衬着,水中还可见几只小鱼,嘴里还吐着泡泡。

你和我的初识,就如同宝玉和黛玉般的似曾相识。

相知

窗外,阳光耀眼,树木在微风中,摇曳着那只剩枯枝的身躯。隐约中可见有几抹绿色,还在装点着冬日的大地。雪--春的信使,冬的精灵,欢快地飘落下来,为孩子们带来些许乐意。

我观察着窗外的景象,一时有了灵感,拿起笔,从厚厚的图画中找到一张白纸,开始作画。坐在椅子上,看着自己的画作和窗外那群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一种幸福感油然生出。

你和我相处时,就如同多年好友般形影不离。

相伴

晨光熹微,天空中泛起淡黄色的鱼肚白,金黄的太阳,挂在地平线边,像是还没睡醒的小孩。不时的传来鸟儿的鸣叫声,清脆悦耳。

我熟练地起笔作画,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我的技术也日渐增长,年龄也过了十三岁。坐在椅子上,全心作画。汗水从我的额间冒出,只听得铅笔在图纸上“沙沙”作响,我的手上早已磨出了茧子,手心里的纸已被汗水浸透,浅黄色的短袖也变成了深黄色。

你和我一同长大,如同亲人一般的不可分割。

伙伴交往 共同成长 篇6

所谓“学生成长伙伴制”,是指运用“共同成长”同伴结对成长模式,以“与伙伴一起成长——成长途中不让一个同伴落下”为宗旨,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双向自愿的基础上,在班级或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学生结对活动。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通过结对仪式,开展互助活动,及时进行生活、思想、学习上的交流和沟通,尽自己所能给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行动上帮助,让彼此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促进彼此更加勤奋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一、加强合作指导,掌握合作方法

首先,学校利用校会、班会、晨会广泛宣传“学生成长伙伴制”活动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伙伴交往、与人合作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要学会尊重他人,善解人意,互相帮助,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相互学习,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要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不要迷失自我,保持自己的个性和优点,有不同意见可以在友好协商中解决;要有耐心、有爱心地去帮助他人,鼓励他人,细心地告之怎样做,不能包办代替;要学会宽容,团结友爱,不要斤斤计较,小鸡肚肠;要懂得适时反思,提高自我控制和协调能力。

其次,与心理辅导有机结合。为什么有些人受到同伴的欢迎,而有些人则遭到同伴的拒绝呢?究其原因,除了因学习成绩、攻击行为之外,还跟同伴之间兴趣、爱好的差异以及自主选择权的缺失等产生的交往障碍有关。因此,学校在实施“同伴成长计划”时,通过心理辅导课等途径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及技能,使他们学会体验他人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同伴关系。

再次,争取家长的配合、支持。通过家长学校,让家长明白孩子出现社交障碍很大程度上是与父母的不良教育方法密切相关的。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认识什么是积极的社交行为,如能分享、会合作、肯赞扬别人、遵守游戏规则、知道道歉、公平地玩耍、愿意帮助别人等;什么是消极的社交行为,如攻击行为、霸道、争吵、说脏话、抢东西、插嘴、嘲笑别人、骚扰他人、不懂倾听、藏食物或小玩具、游戏时过于粗暴等,指导孩子正确地与同辈交往。除此之外,父母不仅要为孩子交往创造条件,还要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朋友,甚至接纳孩子朋友的家长,以帮助孩子克服社会交往障碍,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为学校开展“学生成长伙伴制”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开展丰富活动,强化实践训练

当学生明白学校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并掌握了一定的交往方法和技巧之后,接下来就是组织各种活动,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在实际交往中亲自体验,共同成长。

1寻找成长结对伙伴。开启成长结对活动,先从班级开始。①交一个好伙伴;②互赠一张成长进步卡;④交流一本好书;④同做一件好事;⑤学习一种好习惯或新本领;⑥进行一次团结互助竞赛。结对后,班级建立档案,伙伴活动不定时、不定期地随之展开。形式可以分为:相互谈心、交流心得、学习争先、习惯争优、生活互助等等。每周不少于一次心理或学习交流,并把体会形成书面材料。这项活动记录可结合学生笔记开展。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等对学生伙伴活动进行指导,除了积极引导,严格把关外,要善于抓住结对进步的典型,予以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和其他对子向其学习,使班级形成你追我赶、处处争先的优良班风,使同学之间形成真正文明交往、团结合作的行为品质。

2利用游戏比赛培养健康心态。伙伴结对的展开,无疑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面对其他个体以及不同情形下的人际交往,处事态度,还必须不断引导、训练。如结合体育课、课间活动,组织多种多样的集体游戏,针对游戏比赛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如: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被指责的学生受委屈,伤了同学问的和气;“赢得起,输不起”,一输就流泪、就“沮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勇于争先、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

3组织主题团队活动。主题团队活动的开展,是对伙伴结对活动的升华和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组建、活动开展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心存伙伴,以诚待人,合作协助,感受到伙伴的关怀、班级的温暖,进一步加强团结互助教育。可以根据各班实际,组织开展“我和伙伴一起成长”、“友情劝诫”、“和你同伴,爱心助成长”、“与你同伴,与你共进”、“我与你同行,我为你喝彩”、“榜样在我心中,同伴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及时总结提升,将“学生成长伙伴制”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4组织拓展训练。针对在伙伴结对中出现交往障碍或不愿结对的学生,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以群治独,促进伙伴成长。一段时间来,学校开展了如下训练项目:通过“优点轰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人以阳光赞美,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的优点,感受别人的欣赏,修正自我认识,学会肯定自我。通过“高空八字桥”,懂得信任是良好沟通的基础,从而信任同伴、信任自己,在自己信任他人的同时就会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帮助。通过“信任背摔” (或“木屐行走”):感悟有信任就有责任、理解认识“换位思考”,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减少摩擦与误解。通过“步调一致”,激发智慧,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强化风险防范、无条件服从、共同成功。通过“心灵之路”,培养责任心,加强凝聚力,使参训人员产生强烈的对学校、家庭和朋友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推行无界限伙伴交往

学校的围墙不是界限,班级也不是学生交往合作的界限。实施无界限伙伴策略,创设无界限伙伴空间,使学生的交往空间从本班、本年级扩展到全校范围,学生在生活中、游戏中、学习中增加新的朋友。如在混合宿舍中开展“一起读书,一起成长”活动,让同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共同成长。学校在主题教育、团队活动(如开展“以大帮小,快乐进步”)、外出远足(如开展“同伴小组,快乐出行”)、游戏竞赛,甚至教育教学活动中,尽量创设机会,让大小不一的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新伙伴交往。充分利用校内的同伴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大小的伙伴交往中,有效地使学生在爱的需求中亲身感受被爱、在实践中迁移自己的情感、积极地向不同的伙伴们传递自己的爱——通过同伴的态度和行为不断获得直接感受和反馈,从而使自己积极的社会行为得到学习、内化、保持、发展。

结合 “学生成长伙伴制”活动,学校还组织了“我和伙伴的故事”征文、演讲;心灵对话——“感恩伙伴”;成长在线——“携手共进,一路阳光灿烂”;面对面——“欣赏你的长大”:学期末的“最佳成长伙伴”提名、评选、事迹展览等,并评出“学校十佳伙伴”,进行表彰奖励。如今学生在“同伴结对”活动中茁壮成长,和谐校园实至名归。

成长的伙伴 篇7

本刊讯:2015年9月22日,史家学院成立暨伙伴成长培训项目开班仪式在北京史家小学中高年级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市顺义区和平谷区的15名教师将在史家教育集团进行为期20周的专业发展体验式研修。

史家学院是史家教育集团进行师资培训的崭新载体,旨在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为教师创设体验实践的综合研修情境。伙伴成长培训项目依托史家学院开展,将整合史家集团研修要素,集纳社会教育力量,创设多元课程体系,融贯多样教学方式,以提升北京市小学干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史家学院以“日常性育人即专业化研究”为价值取向,把日常教育教学视为研修的主题、内容、形式与路径,研修全程皆源于实践,依于实践,用于实践。

据悉,参加此次研修的北京市顺义区和平谷区的15名教师还将与北京史家小学的导师一起深度参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培训项目。该项目基于课题研究,由史家教育集团为每位骨干教师配备1位专家导师、1名青年教师助手及1个成长伙伴小组,旨在让教师领袖的学术能量扩展至整个集团,进而促成全体教师“互为领袖、互相追随”的职业发展格局和专业成长态势。作为课题研究成长伙伴小组的重要成员,北京市顺义区和平谷区的教师们将与北京史家小学的导师们“一对一”结伴,在教育教学实践及相应的行动研究课题中与导师如影相随,随时顶岗,随序研学。

成长的伙伴 篇8

在全球华语媒体中, 凤凰卫视向来以独立观点和追求创新在业界独树一帜。当互联网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移动终端成为流量入口, 凤凰卫视意识到, 用户获取资讯和新闻的途径和方式已经改变, 电视和纸媒不再是惟一选择, 传统媒体已经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认为, 应对全媒体转型, 凤凰卫视的法宝是“人才、创意、创新”, 其中“创新”就是利用创新的ICT技术实现全媒体运作。

面对从传统媒体走向全媒体的转型难题, 凤凰卫视提出了“2+7”数据中心全球计划——在中国香港、北京两地建设双核心的数据中心, 在上海、深圳、台北、洛杉矶、华盛顿、巴黎、伦敦7个主业务地区建设独立的区域数据中心。

热点新闻播出只要5分钟

这种“2+7”数据中心全球计划对于凤凰卫视的商业运作意义重大:原本分散于世界各地独立数据, 通过全球性的分布式数据中心以及云计算和SDN等新技术, 实现了逻辑上的资源整合和统一管理。如此, 位于世界各地的凤凰卫视工作人员, 无论在总部、分公司还是驻外站点, 都仿佛身处同一个工作平台上, 数据资源得以共享, 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举例来说, 在IT资源没有打通前, 驻外记者采访到的视频影像内容, 必须要先传回北京, 再由北京总部的同事上传系统才能完成编辑、剪辑和发布, 整个流程不仅繁琐且消耗时间, 严重影响了热点新闻的发布速度;在分布式数据中心建成后, 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可由记者直接上传业务系统, 进行在线剪裁、云转码、编辑、素材整合产品化并发布。即便是应对紧急事件用手机拍下的画面, 也可以通过云端的云转码技术转成适合的格式, 再上传至业务系统进行剪辑。

香港凤凰卫视信息及网络管理部副总监王宏波告诉记者, 因为打破了各个分支机构的IT物理界限, 新闻从采集到最终发布的过程和步骤得以大大简化, 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更加缩短了新闻的生产环节, 这对于追求真实和时效的媒体从业者而言, 无疑是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现在, 一条全球性的热点新闻从采集到最终播出只需要5分钟时间, 这在传统媒体行业是不可想象的, 但ICT技术实现了这一目标, 凤凰再次站到了全媒体浪潮的风头浪尖。

流程再造需要技术伙伴

凤凰卫视对于全媒体的理解并不局限于生产环节。在凤凰看来, 全媒体更应该覆盖所有媒体平台和能够传递信息的任何渠道, 新闻不再以单一落点、单一形态和单一途径出现, 全媒体将是运用在所有媒介平台上的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和策略, 是一次对传统媒体的全新的流程再造。

在明确了全媒体转型诉求后, 凤凰卫视的IT部门成为了系统内部转型的急先锋。王宏波深知责任重大, 想要推动如此庞大的转型计划, 仅凭IT部门的20多人显然杯水车薪, 凤凰需要一个具备强大技术实力的合作伙伴作为后盾, 好让整个集团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上层的商业运作。经过综合考虑, 凤凰卫视最终将橄榄枝抛向了信息通信领域的新晋领导企业——华为, 在今年6月, 凤凰卫视还联手华为共同发布了全媒体云数据中心。

两家成长型公司一拍即合

谈及当初的合作, 王宏波坦言, 2012年前, 我们IT部门基本属于自力更生, 但当全媒体转型需求在即, 王宏波萌生了寻找长期合作伙伴的想法。

于是, 王宏波开始接触大量的设备商, 并通过对比技术优势、产品性能和解决方案能力等筛选心仪的合作伙伴。“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衡量厂商的研发投入、成本优势、全球性技术支持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经过反复考量, 华为成为我们的首选。”

这种决定并不意外, 作为ICT领域的市场佼佼者, 华为每年将超过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 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连年攀升, 在行业市场中更是保持了高成长性, 而凤凰卫视在媒体行业也同属标杆企业, 两家高成长型企业的合作显然更为合拍。

在2012年后, 华为与凤凰卫视的合作日渐深入, 华为承担了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云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 凤凰卫视位于香港数据中心新闻生产存储系统升级、北京凤凰国际传媒中心云数据中心和伦敦分数据中心已经相继建设完毕, 在2014年, 凤凰卫视将继续联合华为建设洛杉矶、华盛顿等6个分数据中心, 逐步完成全球“2+7”分布式云数据中心的梦想。

华为企业BG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何达炳告诉记者, 凤凰卫视采用的分布式数据中心的核心价值有两点, 一是将物理分散、位置分散的数据和资源, 在逻辑层面实现了集中统一;二是对全部分散的数据中心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简化了IT运维难度。

现在, 位于凤凰卫视北京新大楼的云数据中心已经完成建设, 华为为此提供了云操作系统Fusion Sphere、USG9500系列防火墙、S9700交换机、Ocean Stor系列存储、模块化数据中心IDS2000等。虽然60多机柜算不上大规模, 但分布式和云计算等全新技术却也保证了所有业务和系统的密集承载, 同时机房还采用了全模块化结构和冷热风通道分离技术, 在资源被高效利用的同时还减少了因大规模设备安放所引发的能耗问题。

20%

徜徉伙伴文化 精彩生命成长 篇9

一、伙伴——责任生长的土壤

伙伴的前提是责任,即承担群体中的责任,群体中的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感受伙伴相助的真谛。在新生家长会上,我们就分享了这样的观点:上学即上岗,从小有责任。我们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为自己设“岗位”,自荐担任一名“××员”。对动植物感兴趣的学生,当上了“花仙子”,每天给花草浇水;爱读书的学生,从家中带来好书给同学看,做一名“书香使者”;有些孩子成绩优异,乐意帮助学困生,成了“爱心天使”;有的孩子力气大,自荐当“排长”,每天负责将课桌椅排放整齐。班级里像这样的自荐岗位还有很多,如 “钥匙保管员”“军事专家”“体育健将”……这样,全体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而且岗位可以轮换。让每一个学生在多种岗位中服务伙伴,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后,班主任也乐得当起“甩手掌柜”。

五(2)班学生的一篇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极不普通的日子。我们抛开了学生的身份,不用坐在教室里上课,而是成为了校园里的清洁工、电工、生活老师……通过今天的劳动,我的感触很深,平时以为别人做事很容易,自己动起手来才发现其实很辛苦,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我们的环境就会更美好。今天虽然很累,但我觉得很充实,真正体验到了“只有和大家一起劳动换来的面包,吃起来才是最香甜的。”

这是孩子记录的参加学校“小雏鹰诚信服务公司”一日岗位体验活动的感受。四至六年级每个学期都有一天“崗位体验日”,学生分别承担生活老师、清洁工、水电工、保安、图书管理员、食堂厨师、教导主任助理等职位任务。班主任带队管理,让学生亲身感受学校教职员工为大家服务的辛劳,同时尝试付出和奉献。孩子们从中发现身边每一个伙伴的劳动都值得珍惜,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尊重,在责任的实践、经历与体验中悄悄成长。

同学伙伴在班级管理中生长的责任意识也逐渐伸展在校园。在学校开展的“我的校园我做主”活动中,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楼道不设垃圾桶,垃圾自己倒;操场添上长板凳,方便大家休息;校园设置多个图书园地,让大家随时能读书。这些建议使校园环境更加人文、更加优美。

二、伙伴课堂——智慧学习的练兵场

在崇仁校园里随处可见阳光大方、充满灵气与童趣的学生。他们没有学习的压力吗?没有课业负担吗?探秘学校伙伴学习的课堂你就能找到答案。原来,学校伙伴学习的课堂已经成为孩子们喜欢学习、敢于探究、乐于分享的乐园。

崇仁的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伙伴。一年级语文公开课上,陈敏老师教完了《坐井观天》一文,也得出了众所周知的结论。临到下课,老师问,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吗?学生都说知道了。这时,一个小女生说:“我不认为青蛙只看到了井口大的天空。”同学们都很奇怪,小女生说,地球是会自转的,青蛙坐在井口也会跟着转,这样,青蛙是可以看到N个井口的天空,不过它要有耐心,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很慢。在场的师生都笑了。老师赞扬了这个学生。接着又一个男生说,我读过《十万个为什么》,上面说青蛙的眼睛很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很迟钝,它坐在井底,根本看不到天空,除非小鸟飞过,白云飘过,它才看得见。老师第一个鼓起掌来,顷刻间教室里被掌声、笑声淹没……

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体现出一种流淌在师生心田,伴随智慧练达、友谊与分享的课堂文化。教师视学生为伙伴,学生才敢于质疑,同学之间是伙伴,学生才敢于表达。没有问题的学生,就有有问题的老师,没有问题的课堂,就有有问题的教育。以生为友,以生为师,倡导合作、鼓励质疑是伙伴学习课堂的主要特征。

五(6)班的俞秋明老师是全区闻名的“懒老师”。他的班级学生自己批改作业,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学生甚至自己上课。学生喜欢体验教师的角色,每次上课都争先恐后,只好抽签上课。抽签上课促进了学生自学、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们不仅自己上课,更能开展合作上课。五年级学生的单元复习,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收集字词、有的查询名言、有的解读阅读、有的分析习作……学生们都说,这样的课堂既好玩又深刻。

除了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孩子们还相互推荐上课,喜爱历史的讲《明朝那些事》,喜欢文学的讲《红楼梦》,喜欢科学的讲《万物简史》,喜欢旅游的讲旅途中的见闻……课堂成为了“百家争鸣”,小伙伴们在这里交流知识、交流经验,交流方法。

9月10日是教师节,也是家长教师接收表彰的节日,他们是被老师、学生誉为崇仁的首席教师。学校从2007年开始,尝试开展“引水浇园”系列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内开设课外知识讲坛,将家长群体所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引水浇园”成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们的热门话题,成为了学校伙伴文化的一个品牌课程。孩子们在“引水浇园”课堂上不仅仅收获着书本里的知识,更感受了“亲情大伙伴”的生活与经历,同时也创新了思维方式,激发了他们对父母长辈的尊重与敬爱。目前,学校共有1000多位家长走进课堂,3000多位家长用不同的形式直接参与、支持了“引水浇园”活动,形成了强大的伙伴教育合力。

三、伙伴社团——特长发展的舞台

2012年暑假,学校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了“武汉红色文化建筑”的专题学习,而担任讲解专家的是六(4)班学生团队。孩子们走遍了武汉的著名红色建筑,探寻革命者的足迹,感受武汉建筑之美,他们自己上网查找路线、集体参观红色建筑、自己发帖撰写感想,在伙伴的帮助下,有了很多独到的研究体会。他们的讲解,让许多身为老武汉人的教师们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不知道的武汉历史与文化。这只是学校“5565”学生成长目标愿景实践过程中的一个片段。

“5565”学生成长目标愿景描绘出幸福人生的“五阶梯”,即成绩(各学科的成绩)→成才(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成人(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成就(工作上出色)→成功(人生幸福)。成长关键的“五能力”:把控自我、他人与事情的“领导力”;善于转化与行动的“执行力”;终身求知进步的“学习力”;为人处世的“自信力”;敢于突破、改变世界的“创造力”。可以说,“五阶梯”体现了家校对学生终身成长发展的基本愿景;“五能力”则是基于愿景而提炼的学生综合素质所具备的能力要素,是其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具体化、个性化呈现。

另外,为让运动成为学生一个常态,学校在六个年级开展生存能力训练活动(旨在培养六项生存能力):一年级学生“滑轮滑起来”;二年级学生“游泳游起来”;三年级学生“自行车骑起来”;四年级学生“锅碗瓢盆动起来”;五年级学生“行武汉讲起来”;六年级学生“走中国看世界来”。此外,学校强调“诚信利他、阅读思考、运动审美、计划执行、沟通合作”等“五大习惯”的核心价值习惯引领与培养,旨在让每一个孩子都在伙伴陪伴中,达到“合格”的优秀。

崇仁学生个性发展渠道多,从班级到年级,从学校到家庭,在同龄伙伴的陪伴下,在家长伙伴的支持下,在教师伙伴的引领下,同学们在各类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舞台有多大,成长就有多大。学校趣味运动会,元旦好习惯节,创造之星、习惯之星、文学之星、数学之星、科技之星、动手之星等“校园之星”评比,还有一至五年级的《生存能力过关证书》、六年级的《好习惯毕业证》……学校力图通过多种途径、多个舞台、多把尺子,建构学生校园生活的评价体系,让他们在伙伴中不断的获得关注、获得支持、获得肯定、收获自信。每年不断涌现的武汉市现代少年形象大使、硚口区百名小明星,积淀了崇仁文化实力,学校合唱社团成员与世界钢琴大师理查德·克莱德曼同台合作,京剧小票友陈彦豪闯进了中央电视台少儿京剧大赛,获得银奖,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触先进文化、感受不同伙伴魅力的机会。

回归学生立场,直指学生发展。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浓浓的伙伴文化在崇仁校园扎下根来。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家长、学生所构成的伙伴文化圈会深刻地影响并伴随孩子们的真实成长。

责任编辑 颜雪梅

上一篇:模型基础下一篇:转基因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