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种养(精选9篇)
循环种养 篇1
每天早上, 伴着微曦的晨光, 谭美丽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那拔镇那练村的种养园就开始热闹起来。鸡鸣鸭叫, 猪哼狗吠, 还有池塘里时不时跃出水面的鱼儿。目前, 谭美丽的种养园种有芒果3.3 公顷, 猪存栏量5 000 头, 鸡、鸭过万羽, 鱼数千尾。2015 年, 仅芒果就给她带来了28 万元的收入。谭美丽介绍, 循环种养是她种养园的一大特色, 也是她实现低投入、高收入的种养法宝。
2009 年, 在计生贴息贷款的扶持下, 谭美丽在自家芒果地里建起了一幢800平方米的鸡舍, 当年出栏肉鸡2 万羽, 纯收入7 万元。初尝甜头让谭美丽对发展种养业信心满满, 但过剩的鸡粪也给她带来了负担。为有效处理日益增多的鸡粪, 谭美丽通过多种方式了解鸡粪无害处理方法。在得知鸡粪不仅可以通过发酵制成有机肥供应芒果种植, 还可以投入池塘喂鱼后, 谭美丽马上修缮加宽园内废旧池塘, 并投入鱼苗饲养。
经过不断学习摸索, 谭美丽的种养园内形成了鸡、鸭粪供给芒果和鱼, 鱼塘养鱼、养鸭并供应芒果灌溉, 猪粪满足园内沼气需求的循环种养模式。循环种养不仅使养殖产生的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理, 也提高了种养产品的附加值。例如:由于施用鸡粪发酵的有机肥, 果树长势茂盛, 抗病能力更强, 种出来的芒果个大皮滑无污染, 价格高出同类水果30%以上;池塘内养的鱼3年打捞1 次, 常年只喂食鸡粪及草料, 不投放商品饲料的绿色喂养方式也使这些鱼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来源:《右江日报》
循环种养 篇2
随着国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与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加大,探索适宜农、林、牧、渔综合发展的生态循环模式,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亟待研究的课题。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10的研究及客户实践,对农村种养生态循环模式的发展有了初步的成效。
1、种植—养殖—蚯蚓—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利用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畜禽粪便饲养蚯蚓,以蚯蚓为饲料养殖鸡、淡水鱼、甲鱼等,蚯蚓粪还可用作为优质有机肥肥田,提高有机农林产品产量与品质,提升种植经济效益。
2、种植—养殖—发酵床—种植模式
以农林生产的粮食、果实等产品作为饲料,养殖猪、牛、鸡等畜禽;用金宝贝干撒式发酵床进行畜禽养殖,发酵床将畜禽粪便直接分解为无味、无臭、可供畜禽食用的有益菌群,能使畜禽肉质达到生态养殖标准,另外废气的发酵床垫料富含丰富的有机质,可作为有机肥施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果树、粮食、蔬菜等有机农林产品产量与质量。
3、种植—养殖—沼气池—种植模式
生态养猪巧经营 循环种养富路宽 篇3
2012年,张洪成修建了一个生猪养殖场,猪舍建在距他家门口不远处的一片果园里。笔者走进养猪场,看到这里没有苍蝇,干爽整洁,也闻不到臭味。他的猪场主要是利用梨园、桃园留草及套作青草、麦草等作为猪的粗饲料;将猪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后,再作为果树的有机肥,形成了果—猪互惠的生态链结构。
在现有的300亩果园中,张洪成根据饲养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两个区块建造猪舍800平方米,生产管理用房200平方米,配购农用运输车1辆,饲料粉碎机1台,消毒喷洒机1台,常年存栏仔猪400头左右,能繁母猪二十余头。张洪成把发酵后的猪粪作为果园肥料,不仅果树长得好,园中茂盛的青草也可用来喂猪,使种养形成良性循环。在果园里,每亩地青草的产量为3500千克左右,猪每天啃食两次青草,再将玉米秆、甘薯藤、花生藤粉碎后与玉米、大豆、麦麸等混合喂猪,全部饲料无任何添加剂。张洪成实行生态喂养时,按时给猪打疫苗,猪基本上不生病,即便生了病,他也会采用安全范围内的中成药进行治疗。除了悉心喂养,张洪成平时还特别注意保持猪的愉悦心情,经常给猪放轻音乐,夏天每天要给猪冲两次澡,以提高猪肉品质。
循环种养 篇4
梓潼在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青山绿水,在全县范围内发展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梓潼科学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严格养殖场选址审批工作,严格执行养殖场环保设施建设“三同时”,实现了养殖场-干稀分离-沼气净化-干粪还田-沼液灌溉-果园的生态循环。目前,全县已完成蜜柚综合沼肥利用3万亩,沼肥改良土壤5万亩。实现了粪污处理无害化、资源化。
与此同时,梓潼还将现代农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科学编制《梓潼县2015—2020年贫困村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政府+龙头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新模式。目前,全县建立贫困专业合作社46个,建设“1100”代养场46栋,发展果园20万亩,贫困户人均增收可望实现1 500元以上。
循环种养 篇5
1全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初步形成
不断探索和创新生态安全、优质高产、农牧结合、节本增收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配套技术, 促进资源循环化利用, 提高生产效益。目前, 全县在种养结合方面初步形成了“畜禽—沼—作物”的循环模式。2014—2016年, 结合抚仙湖种植业结构调整, 实施“以种定养、以养促种, 种养结合、封闭运行”的生态循环农业试点8个, 带动种植以蓝莓、大樱桃等为主的乔灌类高效经济作物和荷藕等具有湿净化功能水生作物。将粪便污水作为沼气池的原料, 在严格缺氧的条件下, 通过微生物作用, 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优质可燃气体——沼气和绿色有机肥料——沼肥, 沼气用于农户的炊事用能, 沼肥用于种植各种农作物, 同时推广“猪—沼—作物”农业生态模式, 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开发利用。该生态工程具备了消除污染、产生能源和综合处理的三大功能, 既消除了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又解决了一部分的能源问题, 而且在厌氧发酵过程当中, 病原菌、寄生虫卵等一些病菌可被杀死, 切断了养殖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环节。
2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应用初见成效
通过我们调研发现, 采用该模式, 资源可得到综合利用, 污染基本达到零排放。
利用了沼气的综合效益, 将作物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与传统的施肥方式、生物控制有害生物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等有机结合。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品质;产品安全、无公害;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循环种养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与清整
池塘面积每口95×667 m2~110×667 m2,水深0.3~0.6 m左右,共5口,总面积500×667 m2,入冬前进行清整,施基肥(经过发酵的猪粪),用量约600kg/667 m2。配套建设两个面积各为2 000 m2的发酵池,池深1.5 m。
1.2 种植莲藕
在清明节前后,水温5℃以上时栽种藕种,品种选用3种:三七藕、三五藕和飘花藕,其中种植三七藕230×667 m2,三五藕220×667 m2,飘花藕50×667 m2。每667 m2需要藕种400~450 kg。
1.3 泥鳅种放养
放养时间为2011年11—12月,来源为自繁培育的1龄泥鳅种,规格为400~600尾/kg,重量为25kg/667 m2。
1.4 日常管理
1.4.1 控制水位
注意控制水位,坚持巡逻观察,在干旱和暴雨季节注意管理水位,一般控制在0.4~0.5 m,有利于藕和泥鳅生长。
1.4.2 施追肥
大规模的集中施肥3次,其他时间依据情况少量追肥。
第一次追肥:当莲藕发芽,长出第二片叶,即前叶长出时及时追肥,使用经过发酵的猪粪,用量900kg/667 m2,利于莲藕生长。
第二次追肥:藕开花前进行第2次追肥,使用经过发酵的猪粪,每667 m2用量1 500 kg。
如果水质较淡,泥鳅饵料不充分时,可以视情况追施猪粪经过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液,每667 m2每次用量200~300 kg。
2 结果
2.1 藕、鳅收获
莲藕收获:依据市场变化,种植了3个品种的莲藕,其中飘花藕7月初开始上市,三七藕和三五藕自8月初开始上市,直至春季前后上市完毕,合计收获藕851 000 kg,平均产量1 702 kg/667 m2。
泥鳅收获:自8月后视市场价格进行捕捞,共收获泥鳅71 000 kg,平均产量142 kg/667 m2。
2.2 经济效益
收获藕851 000 kg,总共收入306.36万元,均价3.6元/kg,藕平均667 m2收入6 127.2元;泥鳅71 000 kg,单价56元/kg,收入397.6万元,平均667m2收入7 952元,合计收入703.96万元,平均每667 m2收入14 079.2元。总成本283.5万元,其中藕种每667 m2成本1 000元,泥鳅种2 000元/667m2,水电20元/667 m2,猪粪150元/667 m2,地租700元/667 m2,合计成本5 670元/667 m2,总利润420.46万,平均利润8 409.2元/667 m2。收入成本分析见表1。
3 分析讨论
3.1“猪粪-藕-泥鳅”生态种养高效循环利用模式效果显著
该模式在生产实际中显示出循环利用猪粪能力强的特点,池塘实施了三次施肥和追肥,每667m2循环利用了发酵猪粪3 000 kg, 合计共消耗猪粪150万kg,按此计算,1 000×667 m2面积的“猪粪-藕-泥鳅”生态种养高效循环利用模式可基本利用万头级猪场的排泄物。在大型猪场周边配套建设“猪粪-藕-泥鳅”生态种养高效循环利用基地可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减少运输成本,提高效益。
3.2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该模式不仅处理猪粪能力强,而且循环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藕、泥鳅销售收入合计平均每667 m2收入14 079.2元,其中藕平均667m2收入6 127.2元,泥鳅收入397.6万元,平均667m2收入7 952元,分别占总收入的43.52%和56.48%,泥鳅的产值高于藕的产值。销售总额703.96万元,总成本283.5万元,投入产出比高达1∶2.48,显示出该模式的优越性和经济上的可操作性。
3.3 技术分析
循环种养 篇7
蛋鸡养殖能手开始搞生态农业
“我们公司以前主要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鸡蛋, 生产模式较为单一。”养殖基地负责人李志兵告诉记者, “公司有优良品种商品蛋鸡10多万只, 年生产绿色、无抗生素、中草药保健鸡蛋3 000多吨。”
李志兵发现, 养殖场里每天都会产生大量鸡粪, 不合理利用就浪费了。后来, 经过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 李志兵将鸡粪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施入稻田, 泥鳅将稻田腐殖质和害虫作为食物, 这样就减少了喂给泥鳅的饲料量, 既节约了成本, 又提高了水稻和泥鳅的品质。
“我们的功能鸡蛋现在销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李志兵表示, 有机稻米比普通稻米价格要高很多, 就目前市场来看, 收入还不错。
新鲜的泥鳅销往韩国与日本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尤其在韩国和日本很受欢迎。
稻田里的泥鳅怎么销往国外?李志兵介绍, 前期自己会联系相关进出口公司, 比如在连云港有专门的进出口贸易公司, 联系洽谈后, 他们会在泥鳅收获期安排人员过来装运, 然后发往国外。
“一般在水稻收割前就卖掉泥鳅, 因为水稻收获后田内的养料就伍变少了伍。这时的泥伍鳅也很肥美要长大了伍。”李志兵说, “正常泥鳅只, 一年四季都可以对外销售, 但特殊时期最好每年9月将泥鳅售出。每667平方米稻田正常可产泥鳅13千克左右。泥鳅苗刚开始要按1∶3的公母比例投放, 每年幼苗成长后还会繁殖泥鳅, 这也是养殖泥鳅的效益所在。”
有机稻田不施用化肥和农药, 因此养殖泥鳅不存在药害问题, 但还是要加强前期的鱼沟设计及养殖期的管理。李志兵说:“由于缺乏经验, 我们在这方面就吃过亏。因为稻田较浅, 泥鳅容易漫水逃跑, 给我们带来了不小损失。”
发展有机农业也是减少污染
年, 由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喻礼怀副教授带领的团队开始与李志兵合作, 给予其技术支持。2012年, 他们的合作项目获得了扬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立项。喻礼怀认为, 这一项目可以说是因地制宜, 既与宝应县的有机农业相结合, 又符合了当地发展水产养殖的需要。
养殖业的发展虽然带来了很多优质的畜产品, 但是在规模化养殖的同时, 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喻礼怀表示, 这种“蛋鸡-沼-水稻-泥鳅”种养模式, 最先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 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粪便。在规模养殖中, 鸡粪中很有可能存在重金属等污染物。”喻礼怀表示, “如果把这些鸡粪直接排放, 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在实现这一循环农业的过程中, 喻礼怀的研究团队选择了在喂养伍鸡时, 就给鸡伍喂食一些功伍能性的添加剂, 譬如选择一些植物提取物、抗菌肽等来替代原来给鸡使用的抗生素, 用有机微量元素替代传统的无机微量元素。除此之外, 他们还用理想氨基酸模式等营养调控技术来提高蛋鸡对氮、磷的吸收利用效率, 调节鸡的营养吸收。这样一来, 就减少了鸡的排便量, 也大大提高了产蛋效率。在这一基础上, 用鸡粪发酵出来的沼液和沼渣的重金属含量也很低。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发现, 这种沼液和沼渣完全符合水稻有机肥料的使用标准。
那么, 在种植水稻和放养泥鳅的过程中, 沼渣和沼液又有什么作用呢?喻礼怀说:“在水稻育苗前, 将稻种浸泡在沼液中, 能够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减少农药的使用。此外, 沼渣和沼液还能替代20%左右的泥鳅饲料。”
扬州首创新型循环农业模式
扬州市农村能源与农业生态环保技术推广站站长戴敬表示, 扬州市对于围绕沼气的循环农业, 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以前的模式中, 包含了‘蛋鸡-沼-水稻’三个环节的结合, 现在又拓展出了一步。这种将泥鳅养殖与已有的沼气循环农业相结合的模式, 可以说是扬州首创。”
循环种养 篇8
近日,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 审议并原则通过《“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会议强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新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种养循环、开展水果蔬菜茶叶有机肥替代行动。
会议强调, 大力推进种养循环开展水果蔬菜茶叶有机肥替代行动意义重大,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是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 是推动绿色发展、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 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大力推进。一是攥紧拳头、重点突破, 争取早出成效。要以县为单位, 抓好畜牧业养殖大县、水果生产大县、设施蔬菜生产大县、茶业生产大县以及生产基地, 大力推进种养循环, 开展水果蔬菜茶叶有机肥替代行动。要突出区域重点, 以园区基地为依托, 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 聚焦优势产业和传统区域, 试点先行, 梯次推进。要突出品种重点, 强化技术创新, 实施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重点工程, 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种养结合等多种技术模式,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联合行动, 整体作战。加强顶层设计, 明确责任, 部省市县要上下联动, 相关司局和单位要相互支持, 集中力量, 共同推进, 着力解决畜牧业粪便污染问题、化肥减量问题、沼气转型问题, 由此提升园艺作物产品品质和效益。三是研究政策体系。加强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整合现有的政策资源, 创设新的政策措施, 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方式, 切实推动种养循环、有机肥替代行动取得实效。
循环种养 篇9
1 基本情况
选择建德市大洋镇贺宅村新垦造耕地, 面积12.2 hm2, 为2010 年度垦造耕地项目, 垦造完成后, 综合地力为3 等6级, 砂性壤土, 坡地。2011 年建德市叶家坞农夫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经营, 采用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循环经营模式, 通过种植玉米、番薯、蔬菜等旱粮作为猪饲料;猪排泄物通过干湿分离, 猪尿通过沼化处理, 产生沼液与猪粪作为基地肥料, 沼气用于发电和基地生活生产所需。目前已建造猪舍21 间共672 m2, 300 m3的沼气池, 300 m3贮液池, 60 m3干粪池, 30 m3沼气发电机房, 存栏母猪14 头。计划继续扩建猪舍11 间共352 m2, 母猪存栏达到30 头, 年出栏生猪1 000 头;种植布局为旱粮6.67 hm2, 李、桃等水果逾5.33 hm2。
2 成效
2.1 垦造地地力水平快速提升
一是土壤养分状况大幅提升。2015 年分别对基地内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取样检测, 比较垦造地完成时养分状况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全氮从0.062%提高到0.13%, 增幅达110% ; 有机质含量从16.45 g/kg提高到20.13 g/kg , 增幅22.4%;有效磷提高了70 倍, 速效钾增长8 倍; 综合地力指数从原来的0.464 提高到0.67, 综合地力水平达到2 等4 级 (表1) 。二是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改善。通过去砾深翻改土, 增加有机质, 耕造地的土壤理化性状有了极大改善。垦造地表土1 mm以上砾石度从原来的14.52%下降到了5.6%, 耕层厚度从5.3 cm增厚到9.3 cm (表2) , 加快了垦造地耕层的熟化, 提高了垦造地种植条件。
2.2 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为可持续种植管护打下基础
2015 年, 建德市叶家坞农夫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玉米3.33 hm2, 平均产量达到6 150 kg/hm2, 桃、李等5.33 hm2水果都已投产, 出栏生猪412 头, 总产值达到100 万元以上, 收入达30 万元。不仅实现了盈利, 而且由于大量施用有机肥, 产品品质好, 初步得到消费者赞誉。
3 实施措施
3.1 符合政策性许可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必须与本地区畜禽养殖总体规划相符合, 畜禽养殖排泄物必须实现全消纳和零排放, 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建造猪舍等基础设施需取得设施农用地许可。为此, 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必须符合本地区相关政策要求。
3.2 科学施用有机肥
由于养殖扩大到一定规模后, 需要一定数量的饲料, 对养殖排泄物施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估, 对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进行安全性检测评估, 确保施用安全;种植旱粮、西瓜等作物, 堆放发酵后施用安全, 以防“烧苗”;养殖排泄物以深翻施用为好, 沼液以管道微喷滴溉效果佳, 以节省劳动力成本[3,4]。
3.3 深翻熟化土壤, 去除石砾
深翻熟化土壤, 增厚耕作层;同时, 新耕造地一般石砾度普遍较高, 须通过人工去石砾、风化等措施, 降低石砾度。
参考文献
[1]李国宝, 刘毅婷.仙居县土地开发垦造耕地工作成效明显[J].浙江国土资源, 2011 (11) :62.
[2]王建锋, 林继红.浙江省垦造耕地项目储备库建设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传播, 2010 (22) :162-163.
[3]何关新, 陈文岳.基于占补平衡的垦造耕地利用研究:以杭州市农科院双江基地为例[J].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4 (3)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