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技术

2024-09-16

种养技术(精选12篇)

种养技术 篇1

稻田综合种养就是在稻田中既种稻谷又养殖水产经济动物, 充分利用稻田的水生态环境和空间, 既可增产稻谷, 增加水产品产出, 又可减少水稻病虫害, 少施化肥和农药, 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农民的收入。近年来, 成都地区稻田综合种养迅速发展,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要获得稻田养鱼双丰收, 必须两者兼顾, 同时保证水稻和田鱼的共存良好生长。笔者通过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 将稻田综合种养日常管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水稻的合理施肥与施药

1.1 合理施肥

养鱼稻田施肥, 既要满足水稻的生长, 又要兼顾田鱼的生长。施肥以基肥为主, 追肥为辅。夏季稻田一般不再施肥, 如确需追施肥, 应以有机肥为主, 少施或不施无机肥, 少量多次施肥, 且要掌握适宜的时机施肥, 如闷热天、阴天以及鱼浮头时不施, 晴天有风可施。施肥前, 先将稻田中的水位降低到鱼沟、鱼溜内, 再进行施肥。施肥应施在稻田的插秧处, 切勿将化肥直接施入鱼沟、鱼溜内, 以免引起田鱼误食。稻田施肥量为腐熟粪肥4 500~7 500 kg/hm2或有机肥2 250~3 750 kg/hm2, 一般采用尿素追肥, 每次追肥量为45.0~75.0 kg/hm2[1], 具体施肥量根据稻田肥力和水稻叶片颜色深浅酌情考虑。施肥2~3 d后再增高水位, 使田鱼重新回到稻田中活动。

1.2 合理选择农药

危害稻谷生长、影响稻谷丰收的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稻飞虱、稻叶蝉、稻纹枯病等。综合种养水稻田病虫害防治提倡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可在稻田中设性诱剂、黑光灯、太阳能杀虫灯等, 还可在稻田抽穗前, 用竹竿等工具来回拉动稻禾, 采用人工方法将稻飞虱等害虫打入田中, 既能消除害虫, 又可为鱼供饵。

如水稻发生病情确需用药, 必须处理好稻田用药和鱼类生长的矛盾, 合理用药, 既要确保水稻生长, 又要保证鱼类安全。施用农药必须选择高效、低毒、消解快、残留低的生物农药, 严禁使用毒性较强的毒杀酚、杀虫脒、氟氯氰菊酯、林丹等;可酌情使用井冈霉素、稻瘟净、叶蝉散、多菌灵、扑虱灵、杀螟松、亚铵硫磷、杀虫双等[2]。还应注意同一种农药对不同鱼类毒性不尽相同, 如虾、蟹等甲壳类对敌敌畏、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特别敏感, 而对四大家鱼毒害相对较低。

1.3 施药技术

施药要选准合适的施药时机, 一般应选择阴天或傍晚施药效果较好。粉剂农药宜在清晨有露水时施用, 水剂、乳剂农药宜在晴天傍晚施用, 下雨天切忌用药。最好采用喷雾方式, 顺风向喷施, 喷嘴向上、雾滴细小, 尽量将药剂喷洒在叶面上, 增加叶面对药物的吸收, 减少药物落入稻田, 以免对养殖鱼类造成安全隐患[3]。为保证鱼类安全, 稻田还可分小块喷洒, 喷施半块田或一部分田后, 隔天再喷施另外半块田或其他田块, 分片轮流用药, 以减少对鱼类的危害。

施药前要放掉一部分田水, 保证稻田水位5 cm左右即可, 使田鱼顺沟进入鱼凼暂时躲避。施药3 d后, 待农药毒性对田鱼影响较小时再加水回升水位, 使田鱼重新回到全田。如果田块较小或没有鱼沟、鱼凼, 可将稻田水位加深至20 cm左右再施药, 以降低水中农药的浓度, 并及时加注新水。施药后要勤巡田、勤观察, 发现鱼类出现活动迟钝、昏迷等现象, 要立即加注新水或将田鱼转移到没有施药的稻田中。

2 稻田水位与水质管理

2.1 保持适宜稻田水位

养鱼稻田要保持一定的水位以保证田鱼生存。夏季蒸发快, 气候变化快、昼夜温差大, 水位过浅易引起水温突变, 导致鱼死亡。一般要求稻田水位10~20 cm、鱼沟水位30~50 cm、鱼凼水位180~200 cm。插秧后7 d内, 稻田保持浅水位, 水深约5 cm即可, 让秧苗尽早返青和分蘖。7 d后, 可加深水位至10~15 cm, 满足逐渐长大的田鱼的活动和生长所需, 也能有效控制水稻的无效分蘖。稻田需要排水晒田时, 排水流速不能过快, 否则田鱼易被搁浅在稻田中以致干死。

2.2 遮荫避暑

夏季水温过高会影响鱼类正常生长, 甚至导致鱼死亡, 因此必须管好水、看好水。可在鱼溜内放养一定量的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 既能遮阳避暑, 又可作为鱼类饵料。田间工程挖有鱼凼的稻田, 盛夏高温季节田鱼可暂时集中在鱼凼中避暑。为避免鱼凼内水温过高, 可在鱼凼上方搭置凉棚覆盖稻草等物, 或在鱼凼周围栽种丝瓜、冬瓜、蚕豆等藤本瓜菜遮荫。另外, 鱼凼集中暂养时密度高, 田鱼的活动范围变小、密度高, 加之高温季节投食量大, 残饵和排泄物多, 易引起水质恶化, 必须勤换水, 保持水量适宜、水质清新。

2.3 保持水质良好

为有利于田鱼生长, 各种农业污染用水和生活污水不能直接进入稻田, 以免影响水质。鱼沟、鱼凼中的水色以青绿色或油绿色为佳, 透明度保持25~30 cm为宜。若透明度过大 (>40 cm) , 此时水体中浮游生物较少, 可施用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 000~3 750 kg/hm2或尿素150~225 kg/hm2, 以培肥水质增加水体营养;若透明度过小 (<25 cm) , 则需加注新水, 稀释过浓的水质, 使其透明度达到25~30 cm。水质变坏呈黑、白、灰色时, 需要换注新水, 重新施肥培育水质。平时可采用生石灰75~150 kg/hm2适当泼洒, 调节田水p H值至7左右, 保持水质良好。

3 加强饲养管理

3.1 合理投饵

稻田中丰富的浮游生物可以作为田鱼的饵料。平板式稻田养鱼在不投饵情况下, 只有300 kg/hm2的产出量, 因此要想获得稻田养鱼高产, 投喂饵料是重要环节。投喂的饵料主要包括浮萍、麦麸、嫩草、动物下脚料和人工配合饲料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投饵量比精养池塘更少, 一般春季投饵量为田鱼总体重的2%左右, 夏季投鱼总体重的3%~4%。根据水体的肥瘦度、天气、田鱼活动情况和吃食情况投喂饵料, 做到定时定点投喂。投饵位置一般设在鱼溜内, 投喂的草料要鲜嫩, 配合饲料无霉变。夏季投饵量以掌握在七八成饱为宜, 以6:00—7:00、17:00—18:00投饵为佳, 中午切勿投饵。夏季属于鱼类快速生长期, 部分种养户为加速田鱼生长, 过量投饵, 不但造成残饵增加、败坏水质, 还造成饵料浪费, 加大饵料系数、降低养殖利润。

3.2 加强疾病预防

夏季高温鱼类各种细菌病较易发生, 为获得稻谷和鱼类双丰收, 稻田综合种养除要做好稻田病害防治, 还要加强鱼病综合防治。稻田养鱼由于水位浅、温差大, 一旦发病治疗较困难, 因此应注重预防, 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苗种下田前, 要按标准建好稻田工程, 认真清理田块, 排干田水, 曝晒数天后, 用生石灰750~1 125 kg/hm2带水消毒, 做好消毒防病工作。苗种入田前也要严格消毒, 避免将病菌和寄生虫带入稻田, 一般采用3%~5%食盐水浸泡10~15 min。养殖过程中还可在稻田中定期挂袋防病, 可在稻田四周或食场附近分点挂袋, 每次用生石灰30~45 kg/hm2、漂白粉3~6kg/hm2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5∶2) 3.0~4.5 kg/hm2;每隔10~15 d换袋1次, 几种药物轮流使用效果更佳[4]。

巡田时注重对田鱼活动、吃食情况的观察。除到水面抢食外, 健康的鱼多数时间在水中游动觅食, 很少在水面游动。如发现田鱼出现吃食不佳、无精打采在下风处漂游或在水中打转、狂躁不安、游动迅猛等异常行为时, 说明此时田鱼发生了疾病, 应及时采取解救措施。发现个别病鱼, 应立即捞起, 避免传染蔓延。在闷热、潮湿、天气突变时, 田水溶氧低, 鱼类容易浮头, 此时应加注新水或换水, 或使用增氧机增氧。

对症治疗可将药物按饲料比例混合制成药饵投喂, 或采用沟凼施药浸洗法治疗鱼病, 可将发病鱼引入沟、凼中, 设临时田埂堵住沟、凼通道, 将药物泼洒在沟凼中防治鱼病。

3.3 生物敌害防治

蛙类、水蛇、鼠类和食鱼鸟类都是田鱼的天敌害虫, 对老鼠、水蛇、水鸟等生物敌害, 应采取驱逐、围拦等方法进行防治消灭。敌害中以鸟害最大。为防鸟害, 一是稻田里要投放大于15 cm的大规格鱼种, 降低鸟类对田鱼的捕捉率;二是安装防鸟网或防鸟带, 这种方法对田鱼没有影响但成本较高[5];三是在稻田水面放养浮萍, 既可为田鱼提供饵料, 又可作为田鱼的隐藏地, 但浮萍覆盖水面也不能过大, 1/5水面即可, 不能超过1/2, 浮萍过多会造成水体缺氧, 影响田鱼的活动和生长;四是可在鱼溜上方搭建瓜藤蔬菜架, 既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 又可为田鱼提供一个躲避的场所。

4 加强稻田工程维护

高温天气、下雨天要勤巡田,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巡田主要是进行稻田工程基础设施的检查, 注重检查稻田水位是否合适、进排水口是否堵塞、防逃网有无漏洞等。发现田埂有漏洞或坍塌时, 应及时堵塞或修补;暴雨来临前要注意对田埂完好的检查、维护, 防止洪水漫埂、冲垮拦鱼设备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夏季鱼类摄食量大, 残饵和排泄物也会相应增多, 同时鱼类的活动也更频繁, 搅动底层泥土的机会更多, 鱼沟、鱼溜容易堵塞。因此, 应定期疏通鱼沟、鱼溜内的杂物, 以免影响鱼类活动和觅食。保持鱼沟宽40 cm、深30 cm以上, 鱼溜深60 cm以上, 确保田鱼能在沟、溜间自由活动。

摘要:稻田综合种养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 充分利用稻田水生态环境和空间的生产方式, 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稻田产出率, 增加种养户经济收入。总结了稻田综合种养日常管理技术, 包括施肥与施药、水位和水质管理、饲养管理、稻田工程维护等方面内容, 以为获得高产提供保证。

关键词:稻田,综合种养,施肥,施药,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柏韦军.无公害稻田养鱼施肥与打药技术[J].养殖与饲料, 2008 (9) :49-50.

[2]文可绪, 李良玉, 曹英伟, 等.成都市稻田养鱼模式下水稻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 (1) :95-97.

[3]李翠英.稻田养鱼要丰收安全度夏须保障[J].农家顾问, 2009 (6) :20-22.

[4]王文彬.稻田养鱼的科学施药及防病技术[J].新农村, 2012 (2) :15-16.

[5]谢坚, 张小兰, 毛凡义.稻田养鱼如何防鸟[J].湖南农业, 2014 (7) :6.

种养技术 篇2

农家营 2016-09-03 12:20

科:杜仲科 属:杜仲属 温度:耐寒 光照:喜阳光 水分:耐干旱

土壤:酸性至微碱性、排水良好 食用价值:煎汤、浸酒、泡茶、入佳肴 药用价值: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 工业价值:树皮分泌的硬橡胶供工业原料 其他价值:木材可供建筑及制家具 分布地区:

杜仲是中国的特有的树种。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安徽、陕江西、广西及浙江等省区,现各地广泛栽种。生长习性

杜仲耐寒、耐旱、耐贫瘠,种质资源丰富,适生区域广阔。满足年平均气温9℃-20℃、年降雨量200毫米以上、土壤pH值5.0-8.4的地区都能正常生长,在贫瘠山区种植,不与粮食争地,是绿化的优良植被。杜仲林下养鸡

因为杜仲栽培技术简单,田间管理时间少,每年的劳务投入比栽培其它作物少70%,再加上夏季它能为鸡群遮荫避暑,净化养殖场空气,而鸡粪又能为杜仲增添养分,做到了生态循环。所以有很多养殖场引进该树种种植。

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发现并化验得出,在鸡食中掺入10%的新鲜杜仲叶和皮,可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25%-28%。吃了杜仲叶的鸡,人吃起来可能还有补肾作用。而且杜仲林里放养的鸡特别受宠,“杜仲鸡”也比普通鸡贵。

杜仲的树荫,夏天可以降低地面温度,有利于鸡的生长,林地里的虫子、树叶、树皮都可啄食,虽然鸡的产蛋量少,但生出来的鸡蛋胶质含量高,弹性特别大,实实在在的杜仲土鸡蛋。备受人们的喜爱。

繁殖方式

杜仲树是非常好种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扦插,压条等多种繁殖方式。种子繁殖宜选新鲜、饱满、黄褐色有光泽的种子,月均温达10℃以上时播种,暖地宜在冬季11-12月或寒地可在春季2、3月或秋播,以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低温条件。嫩枝扦插繁殖需春夏之交,取一年生嫩枝,剪成长5-6厘米的插条,插入苗床。压条繁殖在春季选强壮枝条压入土中,深15厘米,待萌蘖抽生高达7-10厘米时,培土压实。经15-30天,萌蘖基部可发生新根。深秋或翌春挖起,将萌蘖一一分开即可定植。一般移栽成活率都在90%以上。适宜移栽的时间长,除了7、8月高温季节不适宜移栽外,其他时节都可移栽,以3、4月最佳。农家营项目专家建议

苗木米径3-4CM,建议株行距1.5M*1.5M;米径8CM,建议按株行距2.5M*2.5M;在杜仲林下放养土鸡的话,农家营养殖专家建议散养育成鸡250只左右/亩,或散养中鸡450只左右/亩。杜仲的经济价值高 米径10cm的苗木 2013年:150-300元/棵 2014年:120-220元/棵 2015年:150-300元/棵 2016年:200-600元/棵

从2013年-2016年来看,杜仲苗木价值依然在提升;杜仲皮现市场价格7-10元/斤,杜仲生长7~10年可以开始采收杜仲皮,如采取间作套种或栽培3~5cm以上的大规格苗,栽后生长5~7年即可采收。单株产量:每株一年环剥一次,2~3年为一个周期。每次每株一般产干品3~5公斤,10~25年的成龄树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杜仲可谓全身都是宝

1、药用

杜仲入药性味甘、微辛;性温。入肝经、肾经。主治腰脊酸疼,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等。适宜高血压患者、习惯性流产妇女、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肾气不足者。但是阴虚火旺者慎服。还具有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数量,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显著功效。

2、食用

杜仲还经常被用来入菜。比如杜仲炒腰花:先将杜仲入锅加水煎煮,取汁约50毫升。再将猪腰剖两半,去筋膜,切成腰花状。取药汁,加入料酒、豆粉和食盐,并将其拌入腰花内,再加白糖调料,混匀待用。将锅放在炉上,在武火上烧热,倒入猪油烧至八成热,先放入花椒,再放入腰花、葱、生姜、大蒜,快速炒散,加味精,翻炒即成。具有补肾降压的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步履不稳、高血压、小便不利、水肿、遗精等病症。

3、保健

目前市民上已有杜仲的各种保健品,杜仲茶、杜仲速溶粉,杜仲冲剂、杜仲晶、杜仲咖啡、杜仲可乐及杜仲酒等,并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及港澳地区。可以预见,利用杜仲皮或杜仲叶提取物作为保健食品添加剂,有着极为诱人的前景。

4、工业 据悉,国内已摸索出成熟的杜仲叶三级开发模式:

第一级先用叶提取药、保健品、饲料添加剂的原料,如α-亚麻酸等; 第二级用叶渣提取杜仲橡胶; 第三级用胶渣制装饰板等。

另外,杜仲雄花可以制茶,杜仲籽可以榨油,杜种树干是制造各种高档家具、农具、舟车、建筑材料以及加工各种工艺装饰品的上佳材料。

可见用途之广,潜力之大!!所以很多养殖大户们都种植了杜仲,既有短期收入:卖皮、卖叶、卖花、卖籽、搞林下养殖,又有长期经济效益:卖苗、卖木材。可以说是年年有帐算,长短结合,相得益彰。农家营品牌简介

农家营是成都尚羽农业旗下土鸡养殖第一品牌,致力于生态循环农业种养结合模式规划与设计, 新品种、新技术和高品质农产品的推广。农家营寓意新型职业农民的聚集地,让“农家赢”!加入农家营,大家一起赢!

学习土鸡养殖技术,来成都尚羽农业农家营!

绿化工程苗木种养技术探讨 篇3

关键词:绿化工程;定点放线;起苗;定植;养护

前言

园林建设中的植物景观是亮点,是最富于生命力的美好画卷,也是增加地球村碳汇的功臣。苗木、花卉、草坪等绿化材料在创造优美环境的同时,大大改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很大脾益。大凡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只要修建园林建筑、假山、雕塑,喷泉、广场等,无一离不开植物。从大的绿色公园、休闲广场,到小的单位或居家庭院绿化,只要有一亭,就会有多木,有一石即少不了几块草坪,不管是挖湖堆山,叠石筑路,还是营造亭台、楼、阁,无一离不开绿色植物的点缀。近年来,我们单位也参与了不少地方园林单位营造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植物群落建设,在绿化施工技术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为了与大家共同进步,但限于篇幅控制,笔者仅就苗木种植与养护方面的一些技术措施谈些见解。

1绿化树种选择原则:

植物界的植物种类繁多,但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特性,了解这种特性对园林施工中的绿色植物种养有很大帮助。在种植前,要根据苗木的生长特性,制定个性化的种植和养护计划。比如对于喜温暖气候、不耐寒的苗木在冬季种植养护时,要注意保暖措施;喜欢干燥环境的植物就不能在涝湿的低洼地种植,如果客观条件限制,在施工过程中就要注意地下工程的排水措施,以避免植物生长时出现死根烂根现象。一般绿化工程中,都少不了苗木花草,按性状分类,主要分以下几种:

1.1乔木类:指树体高在5m以上,有明显主干,分枝点距地面较高的树木。可分为常绿叶乔木、落叶针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在南方多用的有凤凰木、木棉、秋枫、芒果、紫荆等。

1.2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在5m以下,没有明显的主干,或主干低矮,常自地面不高处发生多数分枝的树木。比如灰莉、红果仔、大红花、黄榕、红继木、假氏羊蹄甲等。

1.3草坪:分为禾本科和非禾本科草类,草坪草有冷季型草坪草和暖季型草坪草。

2绿化种植土的改良与整理

若施工现场有垃圾、渣土、建筑垃圾等要进行清除,一些有碍施工的障碍物要进行拆迁和迁移,然后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地形整理,使绿地排水通畅。种植前先对种植土进行测试,确定PH值,再按苗木的不同特征,对种植土壤进行改良。为了保证绿化工程对土质的要求,如需对原地表土进行置换,土壤置换前须明确场地无地下管线、无不明障碍物。通用置换方法为:

将原先地表下的建筑设施基础破碎后清运出场外,现将渣土深挖到下部黄土层,集中堆积成若干堆然后将下层黄土(符合绿化种植要求),翻挖至上部,接着把归堆的劣质土埋于地下,上部覆盖黄土,置换后的表层种植土要根据不同的树种确保一定厚度,例如特殊大树要大于1.5-2.0米厚,大乔木种植区要大于0.7-1.5米厚,灌木区要大于0.5-0.7米厚。置换土方按原地就近原则避免增加场内重复驳运。为了保证开挖置换坑内不积水,要边开挖边回填原场内堆积杂土,开挖按条状沟分块进行,不足部分用外购一般土填充,回填土要求分层碾压,压实度达到90%以上,回填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23%左右,从而保证碾压效果,碾压层为50公分一层。微地形的改造是在原始地坪以上堆筑土方,因此大部分土方需外购,外购土进入地块内按竖向设计图的地形分布,安排科学合理的运输路线分块堆置,正确掌握临时堆放各分块的土方用量,减少二次搬运距离。堆置的土方应考虑连续下雨可能会造成土质劣化,应配置辅助推土机对其平整、压平并设排水坡度。

3绿化苗木种植

3.1种植中使用的绿化机械设备包括:

3.2定点放线:对于设计图上没有固定点的绿化种植,栽植苗木前首先要定点放线,在现场测出苗木栽植位置和株行距,定位放线根据树木栽植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种:自然式配置乔、灌木放线法,整形式(行列式)放线法和等距弧线放线法。如灌木丛、树群等可用上述两种方法划出树群树丛的栽植范围,其中每株树木的位置和排列可根据设计要求在所定范围内用目测法进行定点,定点时应注意植株的生态要求和自然美观。定好点后,可用白灰打点,标明树种、栽植数量(灌木丛树种)和坑径。

3.3苗木准备:选择苗木时,除了根据设计中对规格和树形的要求外,尽量选用在育苗期内经过翻栽,根系集中在树蔸的苗木,长势要健旺、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树形端正、根须发达。苗木选好后,要挂牌或在根基部位划出明显标记,避免挖错。起苗时间和栽植时间最好能紧密配合,做到随起随栽。起苗时,常绿苗应当带有完整的根团土球,土球散落的苗木成活率会降低,土球的大小一般可按树木胸径的10倍左右确定。为了挖掘方便,起苗前1~ 3天可适当浇水使泥土松软,对起裸根苗来说也便于多带宿土,少伤根系。从花圃挖起花苗之前,应先灌水浸湿圃地,起苗时根土才不易松散。同种花苗的大小,高矮应尽量保持一致,过于弱小或过于高大的都不要选用。种植时要避开太阳曝晒。花苗运到后,应即时栽种,不要放了很久才栽。

3.4开挖种植:在栽苗木之前应以所定的灰点为中心沿四周向下挖,种植的大小依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带土球的应比土球大16~20cn,栽裸根苗的应保证根系充分舒展,深度一般比土球高度稍深些 (10~ 20cm),的形状一般为圆形,但必须保证上 下口径大小一致。种植挖好后,可在其中填些表土, 如果坑内土质差或瓦砾多,则要求清除瓦砾垃圾,最好是更换新土。如果种植土太瘠瘦,就先要在底垫后层基肥。基肥一定要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如堆 肥、厩肥或膨化鸡粪等,上面还应当铺一层壤土,厚度5cm以上。

3.5定植:

1)在定植前,苗木必须经过修剪,其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的散发,保证树势平衡以保证树木成活。修剪时其修剪量根据不同树种要求而有所不同,一般对常绿针叶树及用于植篱的灌木不多剪,只剪去枯病枝、受伤枝即可。对于较大的落叶乔木,尤其是生长势较强,容易抽出新枝的树木如杨、柳、槐等可进行强修剪,树冠可剪去1/2以上。这样可减轻根系负担,维持树木体内水分平衡,也使得树木栽后稳定,不致招风摇动。对于花灌木及生长较慢的树木可进行疏枝,短截去全部枝叶或部分枝叶,去除枯病枝、过密枝,对于过长的枝条可剪1/3~1/2。修剪时要注意分枝点的高度。灌木的修剪要保持其自然树形,短截时应保持外低内高。树木定植之前,还应对根系进行适当修剪,将断根、劈裂根、病虫根和过长的根剪去,剪口应平而光滑,并及时涂抹防腐剂以防过分蒸发、干旱、冻伤及病虫危害。

2)苗木修剪后就进行定植,定植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定植施工通用方法为:将苗木的土球或根蔸放入种植坑中,使其居中;再将树干立起扶正,使其保持垂直;然后分层回填种植土,填土后将树根稍向上一提,使根群舒展开,每填一层土就要用锄把将土插紧实,直到填满坑,并使土面能够盖住树木的根颈部位,初步栽好后还应检查一下树干是否仍保持垂直,树冠有无偏斜;若有所偏斜,就要再加扶正。最后,把余下的土围着根颈一周培土,做成环形的拦水围堰,围堰直径应略大于种植的直径,堰土要拍压紧实,以防松散。

4苗木的养护措施

栽植较大的乔木时,在定植后应支撑,以防浇水后大风吹倒苗木。树木定植后24小时内必须浇外第一遍水,水要浇透,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根系与土紧密结合,以利根系发育。树木栽植后应时常注意树干四周种植土是否下沉或开裂,如有这种情况应及时加土或平踩实。此外,还应进行及时的中耕,扶直歪斜树木,并进行封堰。封堰时要使泥土略高于地面,要注意防寒,其措施应按树木的耐寒性及当地气候而定。

结论

作为园林施工企业来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针对园林工程的规模、特点,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应当认真把握好每次机会,从抓施工现场管理入手,组织强有力的施工班子,进场至竣工的整个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已通过论证的IS09002贯标《程序文件》和《质量保证手册》等一系列标准,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国家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施工,对工程质量实行管理程序,集中公司的管理精英力量,确保工程达到优良等级。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99).

[2]谢云.园林植物造景工程施工细节.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莲藕—泥鳅高产混合种养技术 篇4

该合作社与传统塘藕栽植有别, 采用浅水旱地莲藕池混养泥鳅技术。该藕鳅混养模式益处多:一是以藕池中的底栖、浮游生物及杂草等作饵料, 既可节约泥鳅饵料也可减少莲藕病虫害[1];二是泥鳅在池底钻洞可疏松土层, 其粪便作为机肥可提高莲藕品质[2,3];三是宽大荷叶遮荫挡光, 利于泥鳅生长[4,5]。总之, 二者同池互利共生, 莲藕产量30.0~37.5 t/hm2, 套养泥鳅6.0~7.5 t/hm2, 平均增收45万~60万元/hm2, 藕增产、鳅增收效益显著, 大大带动了当地农民植藕养鳅的积极性。现将其藕鳅混养高产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莲藕选择肉质脆嫩、味甘、含淀粉少、产量高、耐储藏的品种, 如鄂莲4号、南斯拉夫雪莲等。泥鳅选择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的品种, 如大鳞副泥鳅、中华花鳅等。

2 藕池准备

选择水源丰富、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避风地块, 以0.33 hm2为1个单元, 由地面往下挖深50 cm, 四周筑上宽20 cm、高60 cm的水泥坝, 田间铺上生石灰, 经机械辗压结实后, 上面覆盖30 cm厚的有机肥, 灌水后培养水质。注、排水口加防逃网, 田埂四周做好防逃墙。池内安装增氧机、抽水机, 池外建造排水沟渠等配套设施。

3 植藕

种藕前15~20 d对藕池进行常规消毒。清明至谷雨期间, 选择皮质光滑、芽旺、节细、无病伤、3节以上的完整藕种, 采用平卧式植藕, 行距1 m, 穴距50 cm, 深度10 cm, 用藕种2 250~3 000 kg/hm2, 一般7 d内完成定植, 池内蓄水深10 cm。

4 放鳅

5 月底至6月上旬, 待藕长至1~2片立叶后, 及时杀灭池中青泥苔和浮萍, 追施腐熟农家肥2 250~3 000 kg/hm2、过硫酸钙225~300 kg/hm2培养水质, 准备放鳅。藕长出2片立叶且水温达到20℃以上时, 选择体壮、无病伤、大小为3~4 cm鳅种, 入塘前用3%~4%的食盐水浸洗5~10 min, 选择水温较低时段放鳅 (早晚为宜) , 投放9万~15万尾/hm2。为防止应激反应, 可全塘泼洒应激灵, 放苗后第2~3天用药消毒2次, 隔3~4 d用益生菌或生物底改调节水质。坚持每天巡田, 发现池埂坍塌时及时修补, 进排水口拦鱼设施要完善, 及时捞除杂物, 大雨时及时排水。

5 日常管理

5.1 水位控制

池塘水位要同时满足藕、鳅生长需要, 在不影响莲藕生长的情况下, 尽量提高水位以给泥鳅提供宽阔空间, 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 cm, p H值为7.0~7.5, 溶氧量3 mg/L以上。水位调控按前期浅、中期深、后期适宜的原则, 并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注换新水。栽种初期莲藕处于萌芽阶段, 宜保持5~10 cm浅水位;小满过后莲藕开始旺长, 水位可逐渐增至40~50 cm;立秋后为藕茎膨大阶段, 水位可降至20~30 cm。夏季水温高、投饵多, 水质易变坏, 要注意勤换新水, 一般每7 d换水1次, 每次换水10 cm, 汛期时及时排水。入秋后可15~20 d换水1次, 平时注意观测水位, 水位过浅时及时加水, 水质过浓要更换新水, 换水后水位保持相对稳定。

5.2 饵料投放

藕池中的浮游、底栖动物及杂草嫩芽等可做泥鳅饵料, 但仅靠这些远远不够, 还需人工补充。泥鳅为杂食性鱼类, 动、植物性饵料都可摄食, 在藕池套养泥鳅应坚持“荤素搭配, 粗细结合”的原则, 做到定时、定位、定量投饵。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蚯蚓、鱼粉、血粉等, 植物性饲料如麸皮、豆饼、豆腐渣等, 可将2类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团状投喂。起初投喂面积可大一些, 逐步缩小投放范围, 最后将饲料投放在池边上的固定饵料台上, 以利于泥鳅集中摄食与管理。投饵要根据季节、水温、天气、水质及泥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早春和晚秋投饲量可小些, 夏初生长旺盛投饲量应增大。晴好天气常规投喂;天气突变、闷热或下雨时减少或停止投喂。水质清爽、肥度适宜正常投喂;水质过肥、有水华时停止投喂并及时换水。泥鳅活动正常时常规投喂;活动异常、离群独游、体色发黑时减少或停止投喂, 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5.3 合理追肥

除基肥外, 还应合理追肥以满足莲藕生长需要, 同时也可培肥水质, 为泥鳅增加饵料。追肥既要满足莲藕生长需要, 又要保持池水适宜肥度不伤害泥鳅, 一般以腐熟有机肥为主, 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 尤其是无机肥, 一次施肥不要太多。在施肥时适当放浅田水, 肥料不可洒在叶上。以尿素、钾肥等追肥时, 可先放干池水, 使泥鳅集中于沟溜内, 然后全田普施, 使之迅速与底土结合, 施肥后灌水至合适水位。

5.4 病虫害防治

藕鳅同池共生, 要以生态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防治莲藕病害, 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正确施药以免伤害泥鳅。藕鳅同池后, 泥鳅易发生黑斑病、地蛆、蚜虫和水绵。对于黑斑病, 发病时要及时剪除病株, 全池喷洒甲基托布津300倍液。对于地蛆, 发病时施生石灰375~450 kg/hm2杀灭虫害。对于蚜虫, 可选用40%乐果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辛硫酸乳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对于水绵, 用石膏37.5 kg/hm2对水1 875 kg/hm2喷洒, 或用0.5%硫酸铜溶液45 kg/hm2喷洒, 及时拔除池中杂草。

6 适时收获

一般于9月采收莲藕, 赶在中秋节与国庆节期间上市;翌年1月下旬收获泥鳅, 于春节期间上市。采用藕鳅混养模式, 莲藕产量30.0~37.5 t/hm2, 套养泥鳅6.0~7.5 t/hm2, 平均增收45万~60万元/hm2, 增产增收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韩咏梅, 曹艳红, 闫行.藕池套养泥鳅健康养殖技术[J].河北渔业, 2012 (9) :23-24.

[2]李延祥.硬化藕池、莲藕日常管理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 2008 (13) :37-38.

[3]包永胜, 董胥明, 尉嗣南.田藕、泥鳅种养结合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 2012 (20) :41-42.

[4]王瑜, 吴修, 马加清, 等.山东莲藕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蔬菜, 2013 (3) :22-24.

林下种养的多种模式 篇5

林下种养的多种模式

2011-06-28 20:28近年来,各地林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丰富的林地资源。为了让广阔的林地产生经济效益,弥补林地前期见效慢、效益低的问题,应该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本期专刊主要介绍林下种养的几种经济模式,以供参考。【林-粮(油)模式】

前3年在林下种植小麦、大豆、花生、棉花、绿豆等低秆作物,间作作物要与林木保持一定距离,一般50厘米以上,以免过多地损伤幼树根系和竞争土壤水分,这样树木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致富典型

重庆铜梁县太平镇在发展林下经济工作中,组织农民在新造的林地里间种黄豆等矮秆经济作物800多亩,既充分利用了林间空地,又增加了经济收入。每亩可收黄豆150公斤,增加经济收入500多元。【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喜光性选择种类,也可根据两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品种。冬春季在林下种植大蒜、圆葱等,夏秋季在林下套种冬瓜和南瓜等,效益可观。★致富典型 重庆巫山县的农户在柑橘、脆李、桃子等树行间或树下种植豌胡豆,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2010年全县林下种植菜用豌胡豆实现产值亿元以上。【林-菌模式】

在林下建凉棚种植木耳、平菇、香菇、草菇和鸡腿菇等食用菌,投资少,收益好。此外,食用菌收获后的废菌包经过处理又是林地上好的有机肥。★致富典型

广西容县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种菌”,2009年该县仅自良、浪水两个乡镇的野生红菇年产量就达7万多公斤,产值3500多万元。

【林-药模式】

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薄荷、黄芪、沙参、百合、薏米、大青叶、丹参、白术等,不但可增加收入,还有利于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致富典型

近年来,河北临漳县临漳镇东五岔口村靠林下种植中药材大赚了一把,昔日的不毛之地成了带动全村增收的聚宝盆,仅此一项收入,全村年经济效益就增加近700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林-草模式】

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可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可出售优质牧草,也可放养畜禽。还可以在林下种植适宜园林绿化的草坪。★致富典型

重庆黄石镇的肉牛养殖大户李中友租借了大片的林地,种植牧草近500亩。一亩林地套种牧草,减掉成本,可【林-禽模式】

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禽类,每亩可投放60-100只。林下的草木、昆虫可补充鸡鸭鹅的饲料,鸡鸭鹅的粪便经过处理可作林地的肥料。★致富典型

今年42岁的程昌良于2008年带着自己14年打拼赚的血汗钱,回到家乡重庆江津创业,从事“林下养鸡”。2010年全年出栏15万余只,销售金额达800余万元。

年获利120-150元,也就是说,500亩牧草每年可节约养殖成本6万元。

【林-畜模式】

在树林里种牧草,在林下饲养肉牛、奶牛、野兔、羊等家畜,家畜粪便作树林的肥料,这种模式既节药饲料成本,畜禽又长得好,林地也不缺肥料,值得推广。★致富典型

种养技术 篇6

一、开发庭院养猪的五种种养结合模式与效果

1.小批量滚动饲养,年出栏40头肉猪技术模式

种植结构:一户种0.6公顷(9亩)玉米、1334平方米(2亩)苜蓿、0.2公顷(3亩)豆青(复种)。养猪生产:在1、2、3、4月初,分别购进15公斤以上的仔猪5头,从第4个月开始每月出栏肉猪5头,出栏后即补充仔猪5头。饲喂方式:分群分阶段饲养,120天出栏。生产效益:年出栏8批40头,平均活重95~100公斤,每出栏5头收入2500~3200元,获利250~500元,年收入20400~25200元,利润2000~4000元。

2.隔月均等饲养,年出栏60头肉猪技术模式

种植结构:一户种0.87公顷(13亩)玉米、0.2公顷苜蓿、0.33公顷豆青(复种)。养猪生产:分别在1、2、4、6、7、9月初购进15公斤以上仔猪,每批10头,分群饲养。饲喂方式:分仔猪、育肥猪阶段饲养,120天出栏。生产效益:年出栏6批共60头肉猪,平均活重100公斤左右,每出栏一批收入5300~6500元,获利500~1000元;年收入31800~39000元,利润3000~6000元。

3.季季批量饲养,年出栏80头肉猪技术模式

种植结构:一户种1.2公顷玉米、0.27公顷苜蓿、0.4公顷豆青(复种)。养猪生产:分别在1、3、6、9月初购进15公斤以上的仔猪,每批20头以上,分群饲养。饲喂方式:分小、中、大三阶段饲养,120天左右出栏。生产效益:年出栏4批共80头肉猪,平均体重100公斤;每季度出栏一批,收入10600~13000元;获利1000~2000元;年出栏4批,收入42400~52000元,利润4000~8000元。

4.自繁自育饲养,年出栏100头肉猪技术模式

种植结构:一户种1.67公顷玉米、0.47公顷苜蓿、0.54公顷豆青(复种)。养猪生产:从1月起购良种仔母猪5头,6月初配种,10月初产崽约50头,11月进入育崽和母猪再配种期,以后进入每5个月养肉猪50头的规模。饲喂方式:分怀孕母猪、哺乳母猪、仔猪、育肥猪阶段饲养,从仔猪落地到出栏160天。生产效益:按种猪利用5年产崽11窝计算,育成出栏540头肉猪,年平均出栏100头左右;每5个月出栏一仳,收入26500~29000元,获利2500~5000元;年出栏2.5批,收入66000~72000元,利润5500~11000元。

5.多户联营饲养,年每户出栏120头肉猪技术模式

生产组织:一村或一乡建30户仔猪繁育场,一户养12头母猪。年产仔猪6000头,供50户育肥,每户年出栏肉猪120头,并带动建1个种公猪饲养户、1个年加工饲料1500吨的小厂和2个肉猪推销户。养母猪户每户种0.67公顷玉米、0.2公顷苜蓿、0.33公顷豆青(复种);育肥猪户每户种1.8公顷玉米、0.4公顷苜蓿、0.6公顷豆青(复种);公猪饲养户,种1334平方米玉米、667平方米苜蓿、0.2公顷豆青(复种)。饲喂方式:标准化、规范化、分阶段饲养,仔猪30天出栏。生产效益:仔猪繁育户,年出栏仔猪200~240头,收入20000~24000元,获利8000~12000元;育肥猪户,年出栏120头肉猪,收入63600~69600元,获利6000~12000元;公猪饲养户,改良900头次,收入24000~32000元,获利12000~16000元;饲料加工户,加工收入70000~100000元,获利10000~15000元;销售肉猪户,每户获利在10000元以上。

二、应用五种技术模式的条件

1.采用1、2、3种技术模式应具备四个条件

(1)按标准建暖棚舍。其中模式1建圈24平方米,并用隔栏分4小间;模式2建圈30平方米,并分隔成6平方米1间、12平方米2间;模式3建圈50平方米,并分隔成10平方米1间、15平方米1间、25平方米1间。

(2)备生产周转金2000~4000元。

(3)备自产饲料9800~19600公斤(含5口之家农副产品),外购优质添加剂294~588公斤。储备原料中玉米63%、优质苜蓿13%、豆青粉9%、麸皮等副产品12%、外购优质添加剂3%。

(4)执行标准化饲养程序,饲养人员经6学时专门培训。

2.采用第4种技术模式应具备五个条件

(1)建暖棚舍60平方米,并分割成6小间。

(2)养杜×长或大×长二元杂交母猪,用杜洛克公猪配种

(3)备周转金,种猪期1500元,育肥期4000~6000元。

(4)备自产饲料28000公斤(含5口之家农副产品),外购优质添加剂84公斤。储备原料中玉米63%、优质苜蓿13%、豆青粉9%、麸皮等副产品12%、外购优质添加剂3%。

(5)执行标准化、规范化饲养程序,饲养人员经10学时专门培训。

3.采用第5种技术模式应具备六个条件

(1)有一个或几个热心开发这一产业的农户带头组织联营,建立养猪协会,发展会员。

(2)聘请1~2名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3)因户制宜改建后院圈舍为暖棚舍,户需投改建费1000~1300元(不含木材和建工费)。

(4)种母猪户养二元杂交母猪,种公猪户养杜洛克纯种公猪。

(5)每户需生产周转金6000~12000元。

(6)饲料储备:自产饲料,仔猪繁育户11000公斤,育肥猪户29200公斤,公猪饲养户2300公斤;外购优质添加剂,仔猪繁育户约350公斤,育肥猪户900公斤,公猪饲养户70公斤。储备原料中玉米63%、优质苜蓿粉13%、豆青粉9%、麸皮等副产品12%、外购优质添加剂3%。

三、应用五种技术模式的前景

1.能充分利用庭院资源优势

农户庭院面积一般在350~500平方米,建筑格式多数是前住房后圈舍各占一半,大部分农户后院建设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根据现状,稍加改造,就能建成年出栏40~120头肉猪的暖棚舍3~6间,只需改造费800~1500元(不含木材和建筑工费),平均每头猪一次性投入改造费15~20元,出栏10~20头猪的利润就能收回改造费用。这种改造方式花钱少,一般农户都能办到。

2.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目前,许多农户年养猪2~3头,极少数养猪10~20头,年出栏最多2批。每头猪活重100公斤以上。瘦肉率50%左右,饲养期160~240天,消耗饲料400多公斤,投入三项费用(仔猪、饲料、防疫)550~650元,每公斤活重价低于6.5元就赔本。应用上述技术模式组织生产,年出栏4~8批,每头猪活重100公斤左右出栏,瘦肉率60%以上,饲养期120天,消耗饲料250公斤左右,投入三项费用450元左右,活猪价每公斤5.6~6.0元,每头仍赢利50~90元。与前者相比,规模扩大2~4倍,瘦肉率提高10%以上,饲养周期缩短0.35~1倍,节约饲料30%~40%,降低成本20%~35%,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3.能实现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

一个农户用1300~5000公斤饲料,120天时间,就能育肥出栏一批5~20头肉猪,以这样的规模养猪,一般种地1公顷左右的农户都能办到。如果结合养猪,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以自产饲料5000公斤为条件,再按营养标准购进优质添加剂,就能实现年周转2~4批,出栏40~120头的庭院规模养猪生产,每667平方米地还有4~12头猪产的优质农家肥料。

4.能充分利用剩余劳动时间

目前,一般农户4~5口人,2个劳动力,种地1公顷左右,年用工量最多50%。如果把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发展庭院养猪,就能较大幅度地增加家庭收入,农户只要按标准改造好圈舍,准备好饲料,每天饲喂和打扫卫生等工作只要1.5~2.5小时,就能完成当天工作,妇女和身体健康的老人都能胜任。

5.有利于积累发展的经验和资金,使庭院养猪走向户外

采取自产料加添加剂的自配料为主,可以有效减缓饲料周转金的困难。用市售料养1头肉猪最少需饲料周转金300元,养40头肉猪的一次性投入需12000元。采取自产料加添加剂自配料,每头只需7公斤添加剂的周转金约40多元,养40头肉猪的一次性添加剂投入不到2000元,占总投入饲料费的16.7%,如果分两批饲养,一次性投入的周转金就更省了,这样就能有效减轻一次性投入的困难。农户采用五种模式,小批量、滚动式、渐进性地发展庭院养猪,就能实现资本积累,逐步扩大养猪规模。这不仅能积累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养猪的经验,为庭院小规模养猪走向户外,发展较大规模的工厂化养猪,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目前农户规模养猪发展好的乡村,就可以采取第五种模式进行联营,谁投资,谁受益,建设养猪产业化小区,吸引有能力的农户在小区发展专业化养猪。

四、应用五种技术模式的原则

1.开发庭院养猪的原则

农户利用庭院新建3~6间标准化圈舍需投资3000~5000元,如果改造后院圈舍,只需投资800~1500元,节省建设费约4倍。同时,改造标准不能降低,必须保持坐北朝南、面积合理、阳光充足、保暖通风、有自来水、分栏饲养、清粪科学、环境卫生。饲养规模要依据自身条件确定,量力而行。

2.在规模建设上要坚持渐进发展的原则

以组为单位发展联户协作,以10~20户为一协作组,年出栏500~1000头为宜;以村为单位发展联户协作,以100户为一协作区,年出栏肉猪5000头为宜;以乡为单位发展联户协作,立足点先放到占领区内市场上,建设以村为单位的养猪产业化小区2~3个,年出栏肉猪1万~2万头。经过2~3年的发展、完善,再扩大小区规模,促进县、区联合,构筑外向型瘦肉猪生产大基地。因此,在推动发展建设方面,还要坚持政策引导扶持,农民自办、联办为主。

3.靠技术增效要坚持技术规范的原则

威县莲藕泥鳅设施种养技术模式 篇7

1 莲藕的种植技术

1.1 防渗简易荷塘建设

藕池建设选址适宜选择排注水方便的地点, 一般15m×20m见方, 池深0.7m, 池底夯实, 底及四周铺黑色塑料布, 塑料布上铺0.4m的肥沃土壤。

1.2 莲藕播种与施肥

当气温保持在15℃以上时, 开始植藕。时间在4月5日左右。土壤选择以有机质丰富的壤质土为宜, 施复合肥50kg/667m2, 肥料以发酵腐熟的鸡粪、人粪、牛粪等有机肥为主, 200kg/667m2, 一次施足。藕种应选择藕头饱满、顶芽完整、藕身肥大、藕节细小、后把粗壮、色泽光亮、整齐一致、无畸形、无病虫害的整藕。栽植行距1.5~2.5m, 株距为0.5~1.5m。栽时将种藕平放埋入泥中, 深度12cm左右。一般用种量250~300kg/667m2。

1.3 莲藕的管理

莲藕生长期间追肥两次。田藕栽后20天进行第1次追肥, 施牲畜粪1000kg/667m2, 尿素25kg/667m2;5月底进行第2次追肥, 追肥应以尿素和过磷酸钙为宜, 施牲畜粪肥700kg/667m2和尿素25kg/667m2。田藕在萌芽阶段, 水深保持在4cm左右;生长旺盛阶段, 保持在13cm以上;结实阶段, 保持在25cm左右。

2 泥鳅养殖技术

2.1 泥鳅放养

放养前要进行试水, 在试水安全后, 才投放泥鳅苗种。同一藕田放养苗种尽量一次放足。放养前将苗种箱反复浸入水中2~3次, 每次1~2min, 再用5%的食盐水浸泡5min, 与藕田的水温差小于3℃时再放入水中。第2天对投放点进行检查, 捞出死苗, 并做好记录。如死亡率超过20%, 要适当补苗。鳅苗一般都是从天然或养殖水域捕捞收集, 放体长3~4cm/667m2的鳅种2万~2.5万尾。

2.2 投饵

前期投放动物性饲料, 如砸碎的螺蛳、杂鱼和动物内脏等;后期以饵料为主。投饵时实行“四定” (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及“四看” (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色、看摄食活动) 的投喂方法, 合理调整每天投喂量。上、下午各投喂1次, 上午投总量的大约1/3, 下午投总量的2/3, 均投在浅水区。每天检查吃食情况, 全部吃完为宜, 不过量投喂。

2.3 水质调控

养殖水质必须清澈无污染, 无异色、异臭和异味, 水层管理总的原则是前浅、中深、后浅。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水位。5月份苗种放养之初, 沟内水位要浅, 7月份田面保持20~25cm水深, 让泥鳅进入藕田觅食, 8月份可将水位调至最大。二是根据天气、水质变化来调整水位。泥鳅生长要求田内水的溶氧充足, 水质清新, 因此要定期换水。7~9月份高温季节, 每周加水1~2次, 每次10~15cm。平时注意观测, 水位过浅要及时加水, 水质过浓要换新鲜水, 换水前后水位要保持相对稳定。

3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泥鳅生长需要水质清新、含氧丰富的环境, 对农药比较敏感, 要严格控制农药用量。每月使用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全田泼洒1次。一般每隔15~20天, 用生石灰10~15kg/667m2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藕田泼洒1次, 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

4 收获捕捞

鱼稻生态种养模式关键技术 篇8

鱼稻共生种养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加了农业综合效益。一是具有改土培肥,提高土壤地力的作用。该模式稻田养鱼,可产生大量的鱼粪便,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量,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据测算,该模式饲养鱼的粪便量,可满足栽稻所需肥量。同时,鱼类在稻田中活动,打破了稻田表土“封固层”,增加了稻田的透气性,从而有利于土壤深层次物质分解转化,提高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率。二是具有治虫、除草控病的作用。在稻田养殖的鱼类一般为杂食性,可摄食昆虫、浮游生物、杂草以及水稻底位叶蘖。一方面,能有效地控制稻田害虫、杂草;另一方面,能减少水稻无效分蘖,提高稻田通风透光率,改善水稻群体质量。据田间观察发现,养鱼稻田杂草的茎蘖数为2 505万个/hm2、鲜草量为4 755kg/hm2,分别是单一稻田的58%和38%。养鱼稻田的2代二化螟、2代三化螟的卵块以及3代稻飞虱头数分别为单一稻作田的34%、56%和24%。养鱼稻田水稻高峰苗比单一稻作低8%,而水稻成穗率高出6%。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仅为单一稻作田的52%和27%。此外,麦田的恶性杂草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三是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的作用。该模式全年施农药和化肥量仅是稻麦两熟制的23%和28%,有利于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天敌,提高农产品质量。四是具有提高产出率,增加经济效益的功能。据梁徐村典型户卫文志1 866.7m2田的实践,秋熟产稻谷1 306kg和鱼1 220kg。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36万元/hm2,纯收益6.43万元/hm2,分别是稻麦两熟制的10.8倍和9.2倍。

鱼稻共生种养模式其成败关键是稻田养鱼,效益的高低取决于鱼类养殖,现将应掌握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因土实施,建好田间工程

根据在不同土种、地势、稻作年限的田块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水性能较差的扰动沙土、薄层沙土稻田渗漏量大,田间易脱水,不宜发展该种模式;而在保水性能较好的夜潮土、砂壤土及已形成水稻土的地区,对清洁水源充足、灌排方便的稻区,应用该模式可获得理想的效果。该模式在组织实施时,可连片或分散进行,以1 333.4~3 333.5m2的小区分格作业为宜。

在选择好区域和田块的基础上,必须在水稻移栽之前,做好加固田埂、改进排水系统、挖好鱼坑、安排好拦鱼设施等田间基础性工程,达到鱼儿跳不掉、田间保持适量水、水流循环、清洁水直接进鱼坑、污水能排出的要求,为鱼类畅游田间、防寒降暑提供理想场所。因此,田埂高度需达到45~50cm,宽35~40cm,田埂内侧安装好鱼网、薄膜等拦鱼设施;进、排水口用三合土或水泥涵洞加固加牢,安装好拦鱼段网;鱼沟开挖要视田块大小进行,可采用“十”、“丰”、“井”字型鱼沟,并与田埂相距1m以上的距离,鱼沟深30~40 cm、宽40~50cm,在靠近鱼坑外略加深10~30cm;鱼坑要安排在进水一端,其面积为稻田养鱼面积的3%~5%,深度0.8~1.0m,坑内放适量的树枝,坑上种植丝瓜等牵藤作物。

2 因鱼稻作,改变栽培技术

养鱼稻田的水稻栽培要围绕鱼类安全、水稻稳健双重目标进行。养鱼稻田应选择耐肥力强、抗倒状、茎粗穗大、株型紧凑、高抗病虫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如宁粳3号、淮稻10号等。稻作的种植方式以栽稻为宜,因其最有利于鱼类快速活动,并增加了鱼类的采食范围和采食量;而抛植稻、直播稻田因田间植株多,阻碍鱼类活动,影响采食。水稻栽插规格株行距(23~25) cm×(10~12) cm,基本苗约为预期穗数的40%为宜。

改进肥水运筹、增加有机肥投入量是鱼稻共生的基础。从2年的实践来看,水稻产量一般为6 750kg/hm2左右,需施纯N 150.0~187.5kg/hm2,其中基肥占75%~80%、平衡肥占5%~10%,穗肥占10%~15%。在保持总施肥量的前提下,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量,不仅有利于培肥地力,而且利于鱼类的安全生长,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稻田中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繁衍,可为鱼类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要求水稻肥料投入量中有机肥占60%以上。一般基肥施禽粪45~60t/hm2, 25%的氮、磷、钾复合肥300~375kg/hm2。基肥在稻田旋耕前施用;追肥一般选用尿素等挥发性小的品种。追施的方法可采用田间保持水层5~7cm进行湿施;或排除稻田水,保持水不淹畦面,鱼在鱼沟、坑内进行干施。尿素追肥1次用量不宜超过75kg/hm2。在水浆管理上注重3点:一是按照水稻生育进程,尽可能保持长时间2~5cm水层,并随着水稻生长由浅到深,便于鱼类活动采食;二是在搁田期保持鱼沟内有大半水;三是按照追肥、防病治虫的要求(上接第282页)进排水。

选准药剂,综合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是鱼稻共生的保证。梁徐镇中稻主要病虫草害为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螟虫、飞虱、稗草、野荠菇等。养鱼稻田虽然病、虫、草受到鱼类的控制,但是适时化学防治还是十分必要的。稻田杂草较多的田在栽后3~5d用稻草净化除。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2代螟虫以查治为主。水稻孕穗后,由于植株高,3代三化螟产卵在水稻剑叶上,稻飞虱为害部位上升,鱼类在此期间觅食水稻害虫的机遇较少,因此必须抓好水稻破口期用药。养鱼稻田水稻病虫防治宜采用广谱性、高效低毒、对鱼毒性小的单一农药品种混合使用;不宜选用未知成分的复方配制药。施药方法应根据对象和药剂种类选择粗喷、细喷和干撒。喷雾的要适当减少用水量,在晴天午后施药;干撒的宜在清晨有露水时施药。不论何种施药方法应尽量让药剂多吸附在水稻植株上,减少药剂落入田中。施药时稻田水控制有2种:一是加深稻田水层至8~10cm,以降底田水含药浓度;二是把稻田水排至畦平面,将鱼驱集于鱼坑中,并减少鱼坑邻边的用量。

3 因水放鱼,科学饲养管理

多点实践表明,养鱼稻田维持6 cm以上的水层,稻田渗漏量显著加大,灌溉定额显著提高,农业成本偏高;而稻田中底水层(5cm以下),水质又易污染,水中含氧量偏低,对一些需氧较高的鱼类安全性影响较大。根据以上养鱼稻田的水情,选择一些耐低氧、适应性强、易养殖的鱼类,如革胡子鲶、鲤鱼、乌鱼、鲫鱼、泥鳅、黄鳝等是实施鱼稻共生的重要环节。典型试验表明,以革胡子鲶为主,乌鱼和鲤鱼为辅(革胡子鲶占70%~80%,乌鱼和鲤鱼各占10%~15%)的组合较易获得理想的效益。

水稻栽插后7~10d,待化肥、农药消除毒性后,按上述鱼种组合放养1.50~2.25万尾/hm2的当年鱼苗或9 000~12 000尾/hm2的隔年鱼苗,但是要求革胡子鲶、乌鱼的鱼苗大小相近,鲤鱼苗要大于前两者,以防鱼类相互残杀。革胡子鲶和乌鱼食性很复杂,喜食动物性饲料,辅食植物性饲料;而鲤鱼则相反。饵料的配比应根据以上特点,以动物饲料为主,植物饲料为辅,搭配少量的青饲料,日投放量为全田鱼体总重量的10%左右。过少影响鱼类生长,并造成相互残杀;过多则造成浪费,污染水源。每日投饲2次,早晚各1次。革胡子鲶等鱼类虽然较耐低氧,耐污水,但水质过差,易造成鱼类疾病,需强化水源管理。要求每7~10d换水1次,每次换去稻田2/3的水,每隔10~15d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鱼沟和鱼坑消毒1次;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在饵料中参入适量鱼药,以预防鱼类疾病和寄生虫。此外,还需要经常检查田埂和进、排水口,观察鱼情,做到有备无患。

水稻收获后将鱼类捞起,套养在清洁的水源中5~7d,去除泥土味后上市。稻田及早排除田间积水,待温度适宜时栽种青饲。

摘要:分析了鱼稻生态种养模式的综合效益, 并介绍了该模式的关键技术, 包括建好田间工程、改变栽培技术、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 以期为广大种养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鱼,生态种养

参考文献

[1]王继选, 姬怀启.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30 (2) :143-144.

[2]刘家全.单季稻田养鱼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S1) :167-168.

[3]彭作失, 朱柳玲, 汪自强.稻田养鱼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 (8) :23-24.

白莲种养套作新技术 篇9

1 白莲种植技术要点

1.1 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力中上, 保水性能好, 土质疏松, 光照充足, 排灌方便的田块。

1.2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 花期集中, 抗病抗逆性强, 适应本地栽培的莲种。如太空白莲36号、赣莲88、赣莲62等。

1.3 整地施肥

莲田在3月中旬末, 667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500~3000kg、硼肥2~3kg、生石灰75~100kg, 然后进行二犁二耙, 清除杂草, 整平田面。

1.4 移栽藕种

3月底4月初, 选择色泽新鲜、藕身短而健壮、节间密、顶芽旺的藕种, 于晴暖天气移栽, 667m2栽250~300个芽, 行株距1.5m×1.6m, 成“品”字型栽植, 藕头向田中央, 藕尾离田埂1m。

1.5 田间管理

当立叶出现时, 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施肥, 杂草深埋泥下, 芽头附近用手抹耘, 以免伤顶芽, 结合中耕除草, 667m2施尿素5~7kg于走鞭10cm附近。立叶出现前后, 实行浅水灌溉, 水深宜3~5cm。在3片立叶时, 进行第2次除草施肥, 用进口三元复合肥10kg+尿素10kg和50%瑞飞特100ml或22%藕帮50g或20%都、苄可湿性粉剂50g拌匀后撒施于莲田, 田中保持10cm左右水层7天以上, 以确保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当莲叶布满全田1/3左右时, 施第3次肥, 全田撒施进口三元复合肥或白莲专用肥20kg, 以后每隔15天施1次, 连施2~3次, 用肥量可看田看苗适当增减。大暑前后, 可补施1次后劲肥, 一般施尿素5~7kg。每次施肥时一定要于晴天露水干后进行, 以免肥沾荷叶烧伤。封行后, 要摘除浮叶、枯黄无花立叶、死蕾立叶。采摘时, 每采摘1个莲蓬, 随手摘除同一节上的荷叶。此时莲田保持水深10~12cm。7~8月间天气炎热, 水深可至16~20cm, 还可进行活水灌溉, 以利降温。同时要注意防治好莲纹夜蛾、莲蓟马、蚜虫、莲腐败病等。

1.6 适时收获

一般在9月中下旬收获。当莲蓬出现褐色斑纹, 莲籽与莲蓬孔格之间稍有分离, 莲籽果皮带紫色即可采收。

1.7 及时加工

加工时去掉果壳、果皮, 然后通心, 晴天可放置太阳下晒, 中途翻动2~3次, 使之受热均匀, 若未干或遇阴雨天气, 可用木炭火烘焙。采用上晒下焙法干燥的莲子质量最佳。

2 莲田养鱼操作要点

2.1 清沟、加固

莲藕移栽前, 莲田外围要清沟, 以利排洪, 并且田埂要加高加固, 一般田埂高50~60cm, 宽30~40cm, 夯实牢固。

2.2 开鱼沟、鱼池

沿莲田四周开好鱼沟, 沟宽50~60cm, 深见硬底。667m2设鱼池1~2个, 池长2m、宽1m、深1m。开鱼沟鱼池的泥土可用作加高加固田埂, 鱼池与鱼沟要四面相通, 以利鱼的活动。

2.3 鱼种投放

(1) 成鱼养殖投放比例:667m2投放长9~12cm规格的草鱼40尾、鲤鱼70尾、鲫鱼30尾、鲢鱼10尾、鳙鱼5尾。 (2) 放养夏花:鲤鱼1000尾、鲫鱼50尾、鳙鱼10尾、草鱼30尾。 (3) 鱼种培育:放养长3cm左右 (养成长9~12cm时再放养或出售) 草鱼600尾、鲤鱼600尾、鲢鱼100尾、鳙鱼100尾、鲫鱼400尾。养鱼管理与稻田养鱼技术相同。

3 二晚套作技术要点

3.1 二晚品种

新栽莲田选择早熟、抗病、抗逆性强的杂优良种进行套作, 如岳优9113、荣优225、ek优21等。

3.2 二晚栽插

套栽前把田间茎秆、荷叶、杂草清除出田, 或踩入泥中, 整平田面, 于7月底8月初进行二晚栽插。

种养技术 篇10

1 项目基本情况

为得到较好的综合种养模式和与其配套的成熟、可操作技术, 通过示范推广, 节约成本, 达到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目的, 2010年春种开始, 黄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抽派专业精干农技人员, 在县农委有关专家的指导下, 在黄桥镇小集村示范种植推广葡萄、土豆、豆角、南瓜、毛豆、西瓜、玉米、白菜、土鸡立体循环综合种养3种模式, 并获得成功。实践证明, 该模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2 立体循环种养模式技术要点

2.1 2010年技术方案

示范种植葡萄、土豆、西瓜、白菜、土鸡种养模式。葡萄行距6 m, 株距1.3 m, 葡萄树1.2 m外种植土豆, 土豆中间留取1 m种植西瓜。待土豆、西瓜收获后, 距葡萄树1.2 m外全部种植白菜。白菜生长50 d左右, 放养重600 g左右的土鸡300只。

2.1.1 葡萄种植要点。

选用地势平坦、土质疏松且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的地块, 为使葡萄种植通用光照充足, 采取南北行种植, 行距6 m、株距1.3 m, 同时距离葡萄苗1.2 m外方可种植, 确保葡萄行内农作物与葡萄苗互相不争水肥, 不影响光照。

2.1.2 土豆种植要点。

选用优质抗病强的早熟土豆品种, 如早大白、中薯3号等, 用脱毒土豆种1 950 kg/hm2。4月下旬收获, 葡萄园行间内收获土豆10.5 t/hm2, 按市场价格2.4元/kg计算, 除去成本开支, 纯收入达1.65万元/hm2。

2.1.3 西瓜种植要点。

土豆收获前30 d, 在土豆中间实行移栽2行西瓜苗, 地膜覆盖。葡萄园行间内西瓜产量达45 t/hm2左右, 按市场价格1.5元/kg计算, 扣除成本, 收入达4.5万元/hm2。

2.1.4 白菜种植要点。

西瓜收获后, 及时翻地整地, 立秋后3~5 d播种滁州四号白菜, 播量1.5 kg/hm2, 行距80 cm, 株距50 cm, 行间产量达30 t/hm2。葡萄园放养土鸡平均节约养殖成本3万元/hm2。

2.1.5 土鸡放养要点。

土鸡圈养600 g左右, 待白菜种植50 d左右, 将葡萄园四周用网围住, 平均放养土鸡4 500只/hm2。晚间用现代灯光诱虫技术, 不仅可以减少白菜病虫害, 而且捕捉的各类昆虫均可作为土鸡饲料, 节约了养殖成本。土鸡12月上旬可出栏, 平均每只土鸡重可达1.8~2.2 kg。按市场价格土鸡44元/kg计算, 葡萄园行间放养土鸡, 扣除养殖成本, 平均纯收入达7.2万元/hm2。

2.1.6 收入情况。

葡萄园第1年平均投入11.25万元/hm2 (包括地租) , 白菜收入3万元/hm2, 西瓜收入4.5万元/hm2, 土豆收入1.65万元/hm2。第1年平均葡萄及行间农作物平均纯收入9.15万元/hm2, 土鸡在葡萄行间放养平均纯收入达7.2万元/hm2, 扣除成本后合计纯收入达5.1万元/hm2。

2.2 2011年技术方案

采用葡萄、糯玉米、冬瓜、白菜、土鸡种养模式, 其中葡萄采取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葡萄平均产量13.95 t/hm2, 按批发价格8元/kg计算, 平均收入达11.16万元/hm2, 扣除成本5.1万元/hm2, 糯玉米纯收入2.625万元/hm2, 冬瓜纯收入3万元/hm2, 白菜节约种植成本3万元/hm2。葡萄园行间纯收入14.685万元/hm2;在葡萄行间放养土鸡4 500只/hm2, 纯收入12万元/hm2;种养收入合计21.885万元/hm2。

2.3 2012年技术方案

推广葡萄、毛豆、南瓜、白菜、土鸡种养模式。2012年葡萄平均产量16.5 t/hm2, 按批发价格8元/kg计算, 收入达13.2万元/hm2, 扣除成本5.1万元/hm2, 纯利润达8.1万元/hm2;毛豆在葡萄园行间内纯收入达1.8万元/hm2;南瓜平均产量37.5 t/hm2, 按市场价格1.2元/kg计算, 扣除成本, 平均纯收入达3.3万元/hm2。以白菜作土鸡青饲料, 可节约养殖成本3万元/hm2;葡萄园行内种植总纯收入16.2万元/hm2;土鸡在葡萄园行间放养纯收入达7.2万元/hm2;2012年种养合计收入达23.4万元/hm2。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该模式集成了合理密植技术、支架生产、土壤改良、间作套种、放养土鸡等技术, 实现3年平均年种养利润16.5万元/hm2以上的经济效益, 有力推动了颍上县的经济发展。

3.2 社会效益

从2010年至今, 运用“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运用“技术员→农民→技术员”的推广模式, 形成了一个成熟、高效的种植模式和土鸡饲养技术相结合的配套技术, 采取3年为一个循环周期的种养方法,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颍上县农业技术推广、畜禽养殖发展探索出一条最佳新途径。

3.3 生态效益

采用上述结合循环种养技术模式, 不仅提高了农作物品质, 而且还降低了土鸡饲养成本和劳动成本, 同时解决了目前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问题。秸秆作为土鸡粗饲料, 捕捉害虫作为土鸡蛋白饲料, 晚间用现代灯光诱虫技术, 减少了虫害;鸡粪作为农家肥, 改善了土壤结构, 提高了土壤有机质, 避免了因西瓜、土豆等重茬种植造成减产、品质降低、土壤病菌等。

摘要:介绍了立体循环种养技术模式实施的基本情况, 阐述了2010—2012年的技术方案, 并对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分析, 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体循环种养,模式,技术方案,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志军, 刘继生.吉林省循环农业发展评价及优化调控研究[J].人文地理, 2011 (2) :98-102.

[2]臧峥峥, 沈军.东海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6) :286-288.

[3]叶军林.北界镇周村发展竹林立体养殖的对策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S1) :307.

农村种养商机多 篇11

芽苗菜是各种谷类、豆类、树类的种子培育出可以食用的“芽菜”,也称“活体蔬菜”。目前市场上火爆的芽苗菜有:香椿芽苗菜、松柳、芽球菊苣、荞麦芽苗菜、苜蓿芽苗菜、花椒芽苗菜、绿色黑豆芽苗菜、相思豆芽苗菜、葵花籽芽苗菜、萝卜芽苗菜、龙须豆芽苗菜、花生芽苗菜、蚕豆芽苗菜等30多个品种。所谓“芽苗菜”,指的是在栽培器中培养的处于刚刚发芽状态的食用蔬菜,其特征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吃起来十分肥嫩爽口。可炒、可煮、可蒸、可冷拌,也可做汤。由于所含营养较为丰富,而脂肪含量较一般蔬菜更低,“发芽蔬菜”特别适合儿童、老人、病人和孕妇食用。

近年来,日本、美国、欧盟、新加坡、泰国、东南亚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及台湾省,对芽苗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普遍认为芽苗菜有抗疲劳、抗衰老、抗癌症、减肥、美容等多种功能。

宁可食无肉,不可餐无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蔬菜的品种数量,而且更关注蔬菜的外观、品质及食用安全性等质量指标。芽苗菜作为富含营养、优质、无污染的保健绿色食品而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因此,芽苗菜已成为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蔬菜产业。

生产芽苗菜是一项投资少、前景巨大的发展项目。可以在普通空闲房屋或塑料大棚生产,无需任何设备,小规模投资仅需几千元。

该项目看上去不起眼,都是人们经常看到的农副产品,但短短一两年,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百万富翁,原因何在呢?现代社会,崇尚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活体食品,加上目前蔓延全球的“非典”、“禽流感”,也为芽苗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从宾馆、饭店到小吃、火锅都非常火爆,甚至有些产品到了有价无货的程度,从中可以看出其中的无限商机。

投资规模:5千至5万元

种植蛋白玉米

优质蛋白玉米又称高赖氨酸玉米。是指赖氨酸含量较高即蛋白质优质的玉米品种。该项目分大豆蛋白玉米和人白蛋白玉米两个部分。大豆蛋白玉米是杂交玉米,其营养丰富、口感好且富含大豆蛋白,有望成为小麦、大米以外的“第三种口粮”;而从人白蛋白玉米中可提取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人白蛋白、胰岛素、生长素、抗干扰素等物质。含有人白蛋白的玉米,提取主要营养成分后的剩余产品,其营养价值还是普通玉米的两倍,可作为生产高品质饲料的优质原料。大量试验表明,优质蛋白玉米不仅在食用价值、饲用价值,而且在深加工等方面都有普通玉米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利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蛋白玉米的发展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据推算,我国若将普通玉米l0%的面积种植优质蛋白玉米作饲料用,可直接获得经济效益20多亿元。因此,在当前普通玉米生产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发展优质蛋白玉米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投资规模:1-3万元左右

种植彩色芹菜

彩色芹菜营养价值高,既可凉拌、清炒,也可做配料提味。其中红芹含铁量高,每百克鲜芹含铁22毫克,是普通芹菜的2~3倍。白芹香辛味浓,可做细香芹食用,叶含维生素C较高,每百克食用叶含维生素C29毫克,叶柄白嫩可增进食欲,叶及叶柄同食具有降血压、健胃等保健作用。

色芹菜既可作为供应特菜加工企业的原料,也可直接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在普通芹菜生长良好的地域均可种植。

投资规模:1-2万元左右

种植红肉蜜柚

红肉蜜柚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平和县小溪镇琯溪蜜柚园中的芽变株系选育而成的。表现为早熟、果肉为淡紫红色、丰产、优质。2007年3月1日获国家农业部授予品种权保护。红肉蜜柚的前景十分广阔:其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很高,分别是普通柚子的55倍和46.8倍,而这两种营养物质已被证实对胆固醇和血脂偏高有抑制作用。价格上占优势,市场价格在每千克20元以上。它属于自花结实的果树,不用异花授粉。个头大,单果重平均在4斤左右,产量高,与其他水果比价格也占优势,采摘、包装成本都比较低。十分具备高档水果条件。果品耐储存,从中秋国庆之前至春节后都可以上市,货架期长,在时间上相当有竞争力。

投资规模:每亩投入1000元左

野猪、野兔、野鸡

特种野猪:野猪抗病力更强,成活率更高,而其肉质细嫩鲜香、野味浓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据报道,野猪肉目前在上海虽然24-28元/斤的价格比一般家猪肉贵了数倍,但还是难以阻挡市民尝鲜的欲望。而在全国一般的城市,野猪肉每市斤也可卖10多元。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青绿饲料可占日粮的60%-70%,所以养殖成本比家猪低30%-40%,目前国内野猪养殖数量极少,在家猪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野猪作为家猪的换代品种,市场极为广阔。

野兔:野兔肉蛋白质比瘦猪肉高出50%,比羊肉高出一倍,脂肪仅为猪肉的1/16、羊肉的1/7,胆固醇含量为猪肉的1/3、鸡鸭肉的2/3,因此深受市场宠幸,特别是在南方市场,野兔现60-70元/只仍供不应求,且现国内的饲养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广东、上海、福建等市场每公斤野兔价格一直保持在26元左右,且常常有价无货,成为城乡人们投资的新热点。

野鸡:是目前我国开发最成功的著名特禽。受非典、禽流感的影响,养殖数量骤减,自去年冬以来,野鸡市场价格持续升温,目前商品野鸡市场售价每公斤在 24-35元之间。国内一些场家还对野鸡进行深加工,如福建省永定县的招宝农庄用野鸡皮毛制作成高级标本装饰品,每架野鸡标本售价280元以上,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专家认为,今后5年内将供不应求。

投资规模:初期投资5-10万元

黑豚养殖

黑豚以草食为主,是典型的节粮型小家畜。广大农村草山草坡多,饲料资源十分丰富,养殖黑豚能有效地利用当地草类饲料,特别是种植高产牧草养殖黑豚,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每个养殖户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且能形成规模化养殖。

黑豚属于国家允许养殖、市场开放的野生经济动物,市场可以顺利流通。黑豚肉质鲜美,与果子狸不相上下,市场需求量在不断上升。

黑豚饲养成本低、技术难度不大,疾病少,没有瘟疫,养殖方法极为简单,成活率都有90%以上。养殖一只重量为500-800克的商品黑豚,综合成本仅为4元左右。

养黑豚是典型的节粮型养殖业,饲料容易解决,饲养管理也比较容易,老弱妇孺皆可饲养。饲养规模可大可小,饲养方式多种多样,不仅可以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也可以小规模饲养,更适合千家万户家庭养殖。发展黑豚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家庭养殖业。

投资规模:规模化养殖5-8万元。

香猪养殖

香猪又名“迷你猪”,民间美其名曰“七里香”“十里香”。香猪原产地为我国广西、贵州省山区,中心产区在贵州省从江县,属微型猪种。其肉嫩味香,无膻无腥,故名香猪,是一个生产优质猪肉的良种。

香猪养殖作为时下一门新兴的养殖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香猪养殖,香猪养殖饲养成本较低,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饲养起来也非常简单。收效快,同时也为广大农民指明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迷你香猪”出生25天后就断奶,体重两斤左右,售价大概在200元以上。一般情况下,这种宠物猪当年体重就增长到40斤,以后基本上保持这一“吨位”。而“七里香猪”则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原产于广西巴马,肉质结实,肥而不腻,适合于烤乳猪。小猪出生两个月,便能长到8至10斤,销路根本不用发愁,烤乳猪企业会以每只300元主动上门收购。 香猪不仅繁殖周期快,且销售渠道也很畅通,收效较快。一头家猪养到出栏起码要6个月,像这种肉用型巴马香猪,只要两个月就可以供应市场。按照1只5公斤重巴马香猪卖300元计算,市场售价也是寻常家猪的两倍。而作为宠物的迷你香猪一般出生后20天左右便能在市场销售,售价也在300元左右,经济效益颇佳。

垄作稻-菌-鱼立体种养技术探索 篇12

本地区地处黑龙江三积温带下限井灌区, 无霜期短, 热量资源不足, 单位面积经济收入低。通过垄作稻-菌-鱼立体种养技术的探索, 寻找一条增加单位土地面积收益的途径, 节本增效、提高稻米品质, 从而促进水稻生产的发展。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收入, 最大限度的提高稻田产出率, 从而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育苗方式为钵育摆栽, 苗龄35天, 叶龄3.7~4.1叶, 带蘖下地率为21.5%。

1.2 气象因素分析。

2007年度5月20日至8月25日期间降水量共计279mm, 腾发量 (气象站) 701mm, 7月10日~7月21日期间最低气温14.1℃, 孕穗期无过低温度, 水稻的结实率较高, 光照充足, 千粒重高。

2008年度4月气温高于历年同期3.3℃, 秧苗轻微徒长, 五月下旬温度低, 缓苗时间长, 6~7月高温少雨, 导致晚生分蘖多, 但结实率高。8月温度低于历年同期, 籽粒成熟较差, 千粒重低。

1.3 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 试验面积2500m2。对照面积50m2。

1.3.1垄作稻栽培技术规程。垄作稻是利用旱作的方式起垄、夹肥, 灌水、浸润、钵苗摆栽。常规垄台宽30cm, 垄距60cm, 垄上双行, 行距20cm (即形成20*40的宽窄行栽培模式) , 起垄后即可放水泡田, 水位不宜过高, 没过垄台即可, 一般泡6个小时后不须其他作业即可进行水稻插秧。[1]注意的要点是翻地深度要控制在20~25cm之间, 耙地要细, 因不能水耙地起浆, 需提前5~7天泡田。1.3.2稻田养鱼的方法。首先沿池埂四周挖养鱼沟, 规格上宽60~80cm, 深50~60cm, 底宽25~30cm。[2]与常规稻田养鱼相比垄作省略了在稻田间挖鱼沟直接利用垄沟相连。鱼苗的放养一般在6月中旬。亩放鱼苗量在100~120尾之间, 大小在50~75克之间, 类别以草鱼、鲤鱼为主, 比例以3:1为好。1.3.3平菇 (榆黄菇) 的放置。种菇一般在7月上旬用室内已经发好的三级平菇种挂袋放入水稻垄行间, 菌袋四周底部多处打眼, 底部接触水面, 以利于吸水出菇。

1.4 田间管理。

垄作灌溉技术与常规略有差异, 一般在插秧后灌深水护苗, 水深超过垄台不没心叶即可, 返青后撤浅水, 施肥技术中因为是垄体夹肥可以不施或少施蘖肥。鱼类常规饲养方法, 养菇要注意保持水层。

2 结果与分析

2.1 垄作水稻。

2.1.1垄作与常规生育进程对照表 (见表1) ;2.1.2室内考种分析表 (见表2) ;2.1.3不同栽培方式耕层表面温度差异 (见表3) ;2.1.4分蘖动态差异。

从以上表格及图中可以看到, 垄作较常规平均增产9.18%, 抽穗、成熟期提前两天, 垄体三面受光, 受光面积增加30%左右, 泥温平均高0.6℃左右。植株受光面积大, 时间长, 水稻光合作用加强, 由于湿润灌溉, 土壤热容量小, 昼夜温差大, 增加水稻体内干物质积累, 千粒重平均高0.5g, 成穗率高, 分蘖发生早有效分蘖增加结实率高。垄作对协调、改善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有一定的作用, 提高土温, 促进耕层土壤氧化, 加速养分分解, 减少还原性有毒物质危害, 有利稻根发育[3], 另外垄作稻白根数量明显多于对照, 粗壮根系较多, 产生较多的3、4级甚至5级根系, 根毛多, 根系发育良好后期功能叶衰老慢有利于灌浆结实。垄作的田间通透性好, 病害轻。

2.2 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鱼苗的放养时间一般在六月上旬, 插秧后20天左右, 放养前先进行鱼种的消毒工作, 常规做法是用20~30g/L食盐水或10g/1000L漂白粉浸洗10分钟。放养的品种以鲤鱼和草鱼搭配为好, 如果放养体重在50g以上的种鱼鲤鱼150尾/亩, 草鱼70尾/亩;若放养3~5cm的小鱼苗, 可放置600~800尾/亩, 放养比例为鲤鱼60~80%, 草鱼20~40%。在饲喂管理中要注意饵料的定时投放及投放量, 一般投饵量为鱼类放养量体重的5%左右, 同时根据水稻生长情况适当施入一些有机肥, 增加鱼类青饲料的生长速度;适时调节水深, 控制水温不超过38℃, 在有大的降雨时要注意巡查, 防止逃鱼或野杂鱼进入稻田, 认真作好鱼病防治工作, 保证鱼类顺利生长。

鱼苗放养2~3个月就可以收鱼, 一般在8月下旬或9月上旬, 此时大苗可以长到300~400g小鱼苗可以长到100~200g左右。每亩可以收鱼50~80kg, 纯收入在135元。

2.3 稻田放置平菇。

利用垄作行间养菇的好处在于:a.出菇期间的相对湿度要求在85~90%之间, 出菇期间的相对湿度有保证;b.光照效果较好, 散射光对出菇有好处, 有“三分阳七分阴”之说, 而此时水稻行间的光照条件可充分的满足平菇生长的要求;c.氧气浓度高, 促进幼菇生长。

今年试验了两种平菇在垄上行间的摆放方式第一种为将平菇菌袋的一端敞开口放入行间并与垄体充分接触利于保湿只留一面出菇, 该方法的优点是长出的平菇大, 子实体厚, 卖相好, 缺点是产菇量低, 每袋的产量在0.4公斤左右;另一种方法是在将菌袋从中间横切, 将断面与垄体充分接触, 该法的好处在于产量高, 但由于营养料较少, 所以第二茬菇的质量较差。因为今年是第一年进行试验, 所以采用的种菇是购买已经接种发好的菌袋, 每袋2元, 一般每袋采收两茬, 可以产平菇0.5kg, 以每公斤4.6元计算, 每袋可获利0.3元。每亩可收纯利润120元。

3 结论

3.1 通过对两种不同栽培方式经济效益的分析可以看到:垄作每亩较对照增产60.4kg, 增收99.7元, 增加养鱼纯收入135元, 增加养菇收入120元, 合计共增收354.7元, 其纯效益是常规种植水稻收益的2倍左右。

3.2 垄作栽培要求的整地质量较高, 关键在于抄平, 以适应湿润灌溉。垄体夹肥肥料集中, 有利于水稻根系吸收, 可起到节肥增效的作用。

3.3 因为是湿润灌溉垄上建立水层的时间较少, 所以垄上容易产生杂草, 第一次封闭灭草尤其重要, 后期鱼苗放入后可食部分草类, 但大草需人工拔除, 防治水稻病害的药剂在需选择安全性高, 对鱼类无毒害作用的, 菌类放入后, 停止用任何药物。

3.4 以上试验结果, 是在较特殊气候条件下取得的数据材料, 难免存在不足与疏漏之处, 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与探索。

摘要:充分利用垄作水稻田生态系统和结构, 将稻-菌-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亩可增产9.81%, 收获鲜鱼52.5kg, 采收平菇 (榆黄菇) 80kg, 增加收入354.7元。

关键词:垄作稻,稻田养鱼,养菇,立体种养

参考文献

[1]郑桂萍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水稻垄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试行) .

[2]丁亚军.稻田养鱼高产养殖技术.

上一篇:情绪生活下一篇:大学生信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