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2024-10-12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精选12篇)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1

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探索和建立科学, 客观评价体系, 我将对2006级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考试模式进行构思与探讨。

1 研究对象

本院2006级护理本科生59人, 高中起点, 男生5人, 女生54人, 年龄22岁-25岁, 所有学生都在三级以上医院进行毕业实习, 并在结束临床毕业实习后, 返回学校参加统一的毕业考试。

2 方法

2.1 毕业考试的原则

2.1.1 以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实习计划为依据;

2.1.2 考试体现综合性, 包括基础理论知识, 专业应用能力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全面考核;

2.1.3 结合国家护士执业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要求, 力求与护士执业考试接轨;

2.2 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2.2.1 理论综合考试

采用闭卷笔试方法, 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同时包括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测试。以国家护士执业考试基本内容为蓝本, 包括《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 《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与《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 题型采用护士执业考试题型中的A1和A2型题, 二者的比例为1:1从学院题库中随机抽取。其中综合试卷组成比例为:《护理学导论》试题占10%, 《基础护理学》试题占20%, 《内科护理学》与《外科护理学》试题各占20%, 《健康评估》、《妇科护理学》与《儿科护理学》试题各占10%。共200道单项选择题。

2.2.2 综合护理技能考试

考试的方法、内容和形式, 采用三站技能考核法。总的要求是结合口试, 考核学生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力, 如人际沟通能力、应急问题处理能力、应用护理程序及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的职业态度与行为规范等。内容包括理论考核的所有应用知识和能力。并模拟真实病房的情景。每站考试时间10分钟, 全场考试时为30分钟, 每位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依次经过各站点接受考试。基础护理技能以模拟人为操作对象, 收集资料与专科护理技能, 则由教师扮演病人角色进行真人实体考试。考前集中培训主考教师和助手, 预先制定每站, 每题的评分表, 各站固定主考教师和助手, 每站的评分结果及时输入电脑, 进行统计学处理。三站技能考核方法包括:

第一站: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取《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16项操作项目, 学生以抽签的形式, 选取一项为操作项目, 教师按评分标准给以打分。第二站:收集资料与专科护理技能, 我们从综合案例库 (选取的比例为:内科与外科护理各占30%, 妇儿护理各占20%) 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00个, 学生也是以抽签的形式, 选取案例, 并对教师进行评估与诊断, 案例中涉及的技能操作, 要求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操作。第三站:撰写护理计划。学生在完成第二站的收集资料及技能操作后, 按照案例问题的要求, 回到指定的教室, 进行书写护理计划。

3 结果

每位学生的毕业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即理论综合和护理技能综合, 分别以百分单列成绩。

4 讨论

我院于2006年首次招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 如果毕业考试采取向专科生一样的单一的理论考试模式, 且考核内容仅为内科护理学, 外科护理学, 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 这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导致学生只重视书本理论知识, 不注重护理技能及应用能力的训练, 违背了我院护理学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即培养人文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国内外护理实践表明, 单一的理论考试既不能代表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素质的增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因此, 强化考试功能, 使考试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符合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整体护理为主线, 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构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平台, 将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贯穿考核方案中, 建立既具有突出专业特点, 综合性强, 可操作的毕业考试模式。

我院护理学本科的毕业考试内容体现了护理学科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理论综合考试中, 我们调整卷面题型和结构, 取消了以往的概念、填空题、简答题题型, 应用实际病例分析和综合性试题, 在护理技能考试中注重对护理操作技能, 人际沟通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等考核, 从而比较全面的评价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我们认为, 综合性毕业考核模式, 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毕业考试的模式也引导学生重视临床实践, 重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 引导临床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重视护生护理技能的规范化训练[3]。今后在教学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贯穿以问题为中心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逐步完善毕业考试模式。

参考文献

[1]韩斗玲, 汪娩南, 陈丽华等.护理学专业毕业考试的改革与实践[J].护理研究, 2006, 20 (14) :807.

[2]韩斗玲, 汪娩南, 陈丽华等.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毕业考试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9:603.

[3]钱燕, 吕伟波, 周秀华等.护理本科生毕业考评改革的实践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 04:67.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2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某医学院校专升本科班学生54名(已修《社区护理》且已实习),随机抽取四年制护理本科生54名与其进行对比分析。调查对象均理解调查目的,并同意接受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一解释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后,受试者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08份,回收108份,其中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100.0%。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社区护理就业认知

四年制本科生多数选择“听说过,但不了解”,占54.7%,专升本学生多数选择“有一定了解”,占68.5%。不同专业层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社区护理就业意愿

四年制本科生及专升本护生多数选择“未找到工作可以考虑”,一二线城市、小城市、农村分别为59.3%、55.6%、35.2%。

2.3社区护理就业意愿影响因素

四年制本科生及专升本护生愿意到社区工作的首要原因是“工作自由度高”,均占48.1%。四年制本科生不愿意到社区工作的首要原因是“发展机会少”,占48.1%,专升本护生首要原因是“薪酬待遇低”,占46.3%,不同专业层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与分析

3.1专升本护生社区就业认知高于四年制本科生

不同专业层次的社区了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升本护生已经学习过《社区护理》,掌握了部分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去过社区医院进行见习实践。同时护理专升本护生已有实习经历,真正参与和体验过医疗卫生服务,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来源也就更为丰富。因此,专升本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就业认知高于四年制本科生。针对这一现象,护理本科生应做好个人职业定位,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避免盲从,做好就业的双重选择;学校应当尽早开展社区护理职业宣传,加大就业引导力度,增加社区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对社区护理的熟悉程度和对社区护理观念的形成,以加强学生社区护理的认知度;政府应当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力度,并建立良好的政策体系,确保社区优惠政策的明确落实,避免政策流于形式,为未来学生走向基层,走向社区护理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3.2总体社区护理就业意向不乐观

四年制本科与专升本护生选择“未找到工作可以考虑”最多,在一二线城市、小城市、农村分别占59.3%、55.6%、35.2%。从这里可以看出,目前护理本科生的社区就业意愿偏低,就业意向并不乐观。对于大部分护理本科生来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不是就业的第一意向,而仅仅是作为找不到工作时的后备选择。因此,对于专升本护生应当根据其生源地、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个人才能等因素帮助护生找准自身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而对于四年制护理本科生的职业教育及职业引导应当尽早进行,实习阶段才能够更加清楚自身的定位。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和推进社区护理教育改革,从教学方面引导护生了解社区、服务社区。社区护理学的起步较晚,教学多停留于理论层面。应当帮助护生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前景,积极宣传国家有关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介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也可吸取“校地共建社区实践基地”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使护理本科生认识到社区护理的意义和发展前景,引导护理本科生向社区就业。

3.3影响护生社区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工科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144-02

一、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是大学四年本科教育的一个总结,也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练兵,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工科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我们使用毕业设计这一称谓,而不称为文理科的毕业论文写作,正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写一篇毕业论文,而是要强调其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1]工科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完成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跨越,是最重要的一项实践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本科生毕业设计出现了不少问题,造成部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及学生完成质量都有所滑坡,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取消本科毕业设计的呼声,这种看法甚至在高校教师内部也有不少附和的声音。但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特别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它是四年本科中历时最长,最贴近实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而最能锻炼人的一个教学环节。当今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是我们取消毕业设计的理由,而恰恰是我们重视毕业设计,改进毕业设计的原因。

二、工科毕业设计中主要存在的主观和客观问题

毕业设计质量滑坡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也有教学组织以及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时代已经向前发展了,很多客观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我们大多数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仍然与几十年前一样。

首先在时间安排上,仍然安排在第8学期,但实际情况已经大大地变化了。几十年前大学生由组织分配工作,很少有人去单位提前报到,第8学期绝大多数人都是待在校园里正常上课的。而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工科专业的,大四下学期没有多少人是安心待在学校的。找到工作的基本上都提前上班或者被试用去了;没找到工作的则到处奔波于各场招聘会;甚至于已经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有不少外出应聘的,因为他们随时准备在读研和就业之间进行取舍。[2]因此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表面上是给了一个学期的充足时间,实际上学生真正用来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这个问题在强调高校就业率,同时就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是无法通过简单地加强管理来解决的。

第二个客观因素是随着扩招的深入,几十年前那种一个教授指导三两个学生的情况很少见了,现在是一个讲师指导七八个学生,工科专业尤其如此。[3]虽然老师们都是尽心尽力,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同时指导过多的学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对于工科毕业设计来说,资源需求是个很大的问题。工科毕业设计需要通过工程实践来培养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包括设备、资金、场地在内的大量资源,普通教师是无力同时向这么多学生提供这些资源的。因此现在很多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和理科生一样以写论文为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另外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造成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很多指导教师考虑到学生求职的实际情况,或者由于自身工程经历有限,所出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偏向理论方面,或者类似于课程设计的内容,起不到毕业设计的训练作用。而学生对于这种不能真正提高自己工程能力,甚至对课程设计中做过的题目也提不起兴趣,对毕业设计敷衍了事,双方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三、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改革途径的探讨

面对上述现实,我们必须对工科毕业设计进行教学改革,以下是几种可能的途径。

(一)改变毕业设计的时间选择,灵活安排

从第5学期开始就可以灵活机动地分批启动毕业设计,时间长度上也不必规定多长时间,只要质量达到了要求就可以结束。对于学生来说,这直接解决了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冲突。对于老师来说,由于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分散开了并且拉得比较长,解决了指导过程中时间不足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可能有人认为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学生有些课还没学,条件不足,但笔者认为这恰恰会带来好处。长期以来,工科教学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大学的前7个学期主要讲授理论知识,实践环节较少,而且很零散,很多实践环节仍然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通过提前给学生一个贴近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可以让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更有目的性,尤其是可以引导学生在专业选修课上围绕毕业设计题目形成一个系列,从而在某一个专门的工程应用领域建立自己的专长。虽然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还没上过的内容,但这种挑战性不仅可以激发其相应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其发展研究能力,从授人以鱼变成授人以渔。

也可能有人认为时间上会有冲突,因为学生还有大量的各类课程要学。但笔者认为内容大于形式,与其安排在空有形式的第8学期,还不如提早开始,加强管理,认真考核,这样学生就没有敷衍的理由。只要学生认真对待,笔者相信他们能够挤出来的时间会远远超过第8学期真正用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

最后,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的就业。现在的工科生往往在第7学期就已经开始求职了。如果在第8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学生在求职时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的训练,即使成绩单很漂亮,也往往在面对用人单位时底气不足,甚至难以和招聘人员进行专业交流。而在第7学期时,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已经通过毕业设计得到了提高,则就业竞争力也会增强。

(二)部分已落实就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面向其工作单位进行

对于部分已经落实了就业单位的学生,其毕业设计可以利用学生进入企业试用的时间,选定学生所在企业生产和研发中某些具体的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并且可以利用学生所在企业的资源来支撑毕业设计,而指导教师主要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这就避免了完全由教师出毕业设计题目而产生的空洞和盲目性,学生会很感兴趣。即使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配合,仍然可以围绕学生今后从事的技术工作有针对性地设定毕业设计的题目来进行“定向培养”,起到了“扶上马,送一程”的效果。

(三)结合各类学科竞赛进行小组化毕业设计

现在工科有不少学科竞赛,比如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杯等等。对这些竞赛校方是愿意投入的,而且有些还能得到企业的协助。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把这些竞赛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同样能起到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当然,这就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毕业设计只能一人一题的规定,而是一个竞赛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题目,只要在论文中体现出各自的技术分工即可。实际上团队合作也是一种重要的工程能力,是需要加以训练的。工科教学往往忽视了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小组化毕业设计可以补上这一课。

四、结束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当前工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认识以及教学改革途径的思考,希望在此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总之,我们应实事求是地接受种种不利的客观因素,同时又要坚持原则,不忽视毕业设计对于工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要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教学条件下为工科毕业设计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工程技术人才。

[ 注 释 ]

[1] 郝继升.毕业设计的特点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12):178-180.

[2] 沈奇,张燕,古秋婷.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2):167-17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DB / OL].http://www.moe.edu.cn / .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4

1 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不扎实, 实践能力较差

学生在实习前完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医学文献检索、护理研究等课程的学习。但是部分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考完忘完”, 等到大四需要查阅文献、写论文时, 又后悔当初学习不扎实, 练习太少。

1.2 学生综合能力较差, 科研意识有待提高

1.2.1 医学知识掌握不牢固

护理专业学时少, 学习时间较临床医学专业少, 导致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 对某些疾病的病理、病因及治疗措施不清楚, 在进行健康教育和实施整体护理时, 不能正确把握。

1.2.2 选题不当, 缺乏新意

部分学生虽然学习了如何选题, 但是在实际应用时, 往往不知所措, 主要表现在2方面: (1) 选题涉及面过广且不易深入探究。如以疾病为中心, 提出某疾病的护理———糖尿病的护理、骨科的护理等。这是教材的写法, 非毕业论文能完成。 (2) 不考虑实际。如样本选择不切实际, 样本量过分求大。如有的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出现了“30例股骨骨折伴糖尿病的高龄病人的整体护理”的题目。实际上, 学生论文撰写时间只有1年, 收集资料最多4~6个月, 一家医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该病例。

1.2.3 科研意识不强

部分学生的课题设计不够科学、严谨, 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选择手段有待提高, 科研意识值得增强。如设立对照组时, 缺乏整体护理观念和伦理意识, 对一组研究对象实施心理护理, 另一组不实施。虽然在教学中反复强调, 但是仍然有学生犯类似错误。

1.3 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安排与实习、就业等相冲突,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是大四一年, 而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找工作、考研等也在大四完成。因此, 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只是一种形式, 随便应付了事, 而找工作、考研才是重点。加上2008年新出台的《护士管理办法》指出护理本科生在大四要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使其对毕业论文更不重视。

1.4 指导教师时间和科研能力有限

一般要求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因此学生多在实习的临床科室寻找指导教师。而护理专业发展较其他专业滞后, 教师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有一定差异。另外, 教师在完成本身临床工作及带教任务的同时, 还要抽时间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压力较大, 指导效果也不同。

2 对策

2.1 利用教学资源, 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

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和馆藏图书,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同时, 鼓励学生上网了解更多的论文写作知识, 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2.2 增强科研意识, 明确选题方向

选题要具有新意、实用性和可行性。临床护理是选题的方向之一, 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也可以作为选题方向。鼓励学生在大二学习完医学文献检索后, 多查阅一些专业文献。大三开设护理研究课程, 让学生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同时, 结合专业课的学习, 尽快确定选题方向。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有开放实验室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也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使其学习科研方法, 培养科研能力。

2.3 加强毕业论文宣教

在平时的教学中, 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 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大四学习任务较重, 因此, 建议学生尽早选题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找工作固然重要, 但是科研能力的锻炼也非常重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对于就业和考研是一大砝码,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4 加强学校与实习医院、学生的联系, 定期检查

应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经常与实习医院的教师和学生联系, 了解学生实习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情况。 (1) 与实习医院联系, 明确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和职责。 (2) 派教师前往实习基地进行阶段性检查。学生6月开始临床实习, 可以在9月检查学生开题情况。对于选题不恰当者进行指导, 调整其选题思路和方法, 合格后准予开题。实习次年3月进行第2次检查, 以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质量为重点。5月统一收集毕业论文, 进行初评, 合格者予以答辩资格。

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每年均有文章被评为院级优秀毕业论文, 同时在国家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上发表。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5

每位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个案护理论文,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打印稿给专家评阅。

一、个案护理论文的具体要求

1.个案选择合适、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2.案例介绍重点突出、阐述清楚。

3.护理措施科学、新颖、有参考价值,且层次分明、条理清晰。4.全文逻辑推理正确,有说服力。5.参考文献新,与主题相关性好。

6.文中参考文献引注准确,文末列出所有参考文献,格式正确。7.文题准确、简短、醒目,中文题目以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8.论文结构严密、格式正确、语句精练,字数在3000字以上。

二、写作格式的要求

1.封面: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号、单位。字体:宋体;字号:小二号;字形:加粗。

2.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文字采用宋体五号,标题加粗;行距:1.5倍行距。其他格式参考中华护理杂志的个案论文。

3.所有的参考文献均以尾注形式列在论文篇末.内容包括:作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或期号:起止页码。(书籍则为: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4.统一按word格式A4纸(“页面设置”按word默认值)编排、打印。

三、其他要求

1.每位学生须定期与导师联系,汇报论文进展。遇到困难时,应主动寻求导师的指导。

2.毕业论文必须附有指导教师意见,且只有指导教师签署同意,方能送专家评阅。3.论文须提交打印稿,一式三份。

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二○一○年五月

个案护理论文

个案护理论文是临床护理论文的一种,属于经验报道或个案报道(case report)。个案护理论文中的观察对象可以是一个病人或几个类似的病人,也可以是一个家庭、团体或社区,是对某一类特殊事件、罕见事件或新生事件的观察、总结和分析,其目的在于交流临床实践经验,给护理界同道以启迪与借鉴。个案护理论文的作者应该是承担该个案工作的主要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撰写出亲身体验过的、富有护理实践经验的个案护理论文。

个案护理论文与案例研究(case study)不同,后者属于一种质性研究的方法,有着严谨的科研设计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与过程,更加着重于挖掘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发现新概念、新理论,案例研究论文属于科研论文范畴。个案护理论文的写作方式多样,正文一般包括4部分:

1、前言部分:内容包括介绍主要概念、撰写个案护理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引用文献证明该案例作为未曾报道或特殊护理病例的依据。注意:前言部分不设标题“前言”两字,只保留其内容。

2、病例介绍或临床资料:是个案护理论文的重要内容,其内容必须真实,叙述清晰,重点突出,可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病史、相关治疗以及效果,注意:效果也可置于护理之后独立撰写。

3、护理

是个案护理论文最具特色的部分,应详细介绍护理方法、措施及整体方案的构思特色。此部分也可按护理程序撰写。

4、讨论

可结合护理理论或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该病例护理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得新知识。

可参考的资料:

1、肖顺贞主编.护理研究(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8-125。

2、发表于中华护理杂志以及国外杂志的优秀个案论文,例如: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道路工程;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55-02?摇?摇?摇

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总结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模式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各高校对毕业设计也非常重视,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大学里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如学生已经找到工作而不太重视,平时不做,最后按照其他同学的成果“照葫芦画瓢”,只求答辩通过,又或者是毕业设计选题不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下面就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一、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第5周到第16周,由一名教师独立指导4~6名学生,一周安排辅导的时间不少于2次。一般是给定1:2000的地形图、交通量、自然地理条件、材料供应以及路线起终点、设计车速等,让学生进行一阶段的施工图设计,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设计图纸(包括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涵洞、路面结构和特色设计等)以及相对应的表格,另外还包括施工图预算、文献综述、翻译等内容。对于所有设计图均要求在坐标纸上手工绘制,并再用计算机绘制出图一套。完成后,分小组进行答辩,学生进行挂图或用幻灯片的方式答辩。

1.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优点。我校道路工程专业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实践,实施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①毕业设计选题四年内不得重复。如果是连续多年重复,很多学生就会修改甚至拷贝以往学生的设计成果,造成毕业设计失真。而四年内不重复设计图纸,这样学生抄袭的概率微乎其微。②交叉评阅,综合评定。为了使学生的答辩成绩更加客观和公正,采用指导教师评阅、其他教师交叉评阅和答辩小组评定三部分组成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其比例为50%、20%、30%。而且如果有一方给出不合格,这名学生的总成绩也为不合格,实行一票否决制,避免了个别教师的主观性或者是学生答辩临场发挥不好导致成绩低下等现象的发生。③常规设计加特色设计。在平、纵、横、涵洞等常规设计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特色设计。如没有特色设计,学生的成绩最高不超过“中”。特色设计由学生根据个人即将面对的工作性质和兴趣爱好自己选定题目,如安全设施设计、绿化设计,又或者是施工组织设计等。因为有成绩限定,特色设计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对今后学生参考工作后也有积极的作用。④优秀毕业设计公开答辩。对于指导教师和交叉评阅得分均为优秀的学生,不参加小组答辩,直接进行公开答辩,使答辩成绩更加客观公正,也会促使学生更加认真、仔细。

2.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不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致使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①教辅模式的局限性。实行单个教师独立辅导多名学生的教辅方法,虽然这样做明确了责任,但也存在单个教师专业知识面欠缺的问题,如勘测设计的老师对路线比较熟悉,路基路面的老师对路面结构、挡墙比较熟悉,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②学生过分依赖计算软件。目前道路设计的一系列过程均可以软件实现,很多学生为了减少工作量,先用软件实现,再抄描手工图,而不是自己计算。而且在软件应用时也不求甚解,致使很多设计细节错误甚至和原设计要求有较大差异。③学生出勤率较低。很多学生在辅导时间内不能参加,当然也有单位实习、找工作等原因,但有一部分同学平时不做,最后2周左右时间内突击完成,往往是参考别人的成果或找人代笔,当然也是错误很多。④设计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找到工作的同学应付毕业设计,只求过关;找不到工作的同学忙于应聘而不安心做毕业设计。另外,在教辅的过程中,也存在不注重引导学生思维,就毕业设计而设计,完成图纸了事,很少去深入地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毕业设计的目的

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①科学逻辑思维能力。这点尤其重要,这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不具备这种能力,就没有方向、没有方法去思考面临的问题。②专业基础能力。毕业设计是对以往专业课的总结、融汇和运用,不论毕业后是从事管理、施工、监理、检测等工作,都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能力,一个工程的设计图纸如果了解得不够深入,必然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③查找文献能力。遇到问题应该知道通过什么方式去解决,在哪里可以找到参考的相关文献,如何查找,怎么做到更全面、严谨等。④绘图能力。包括手工和计算软件,手工绘图就需要掌握核心的专业知识,各种曲线在图纸上如何确定;计算软件如何使用,各种参数的设置,遇到错误怎么修正等。⑤沟通、合作能力。这点在将来的工作中非常重要,个人的能力是局限的,如何充分地整合资源、高效地完成任务是将来要面对的问题。⑥写作能力。往往理工科学生对这点不重视,但在将来的工作中会应用很多,如施工日志、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等,通过毕业设计中的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说明书等内容进行训练提高。

三、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针对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中的不足,结合毕业设计的目的,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1.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要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是什么,问题的构成、要素、达到目的有什么方法,如何评价结果,如何改进等。这个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在毕业设计之前让学生思考设计的目标是什么,如在符合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舒适、安全、节约、环保等,知道这个目标之后,在选线的时候就要考虑怎么做才能使得设计方案更符合目标,高填深挖不符合节约、环保的目标,应尽可能避免等,当然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不可能每个目标都最优,还要有个平衡、协调的过程。又如在涵洞设计时,要让学生明白涵洞的作用是什么,设置的原则是什么,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以往有些学生的图纸上,地面线在涵洞出水口以上,根本就无法排水,这样的涵洞设计即使各部分细节设计得再完善,也没有价值。有了科学的思维能力后,设计时就可以考虑得更全面、客观,从而避免出现这样的根本性错误。

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和研究,和设计院的设计人员相比在具体项目设计上还是缺少经验,设计水平还是有差距,所以对于指导教师,学校应积极地鼓励或者是给予政策支持,让教师到一线的设计岗位上去实践,当然也可以去项目管理、监理岗位等,毕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的问题不一样,这样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就可以贴合实际,游刃有余。还可以聘请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校外人员与在校老师一起指导毕业设计,对于双方以及学生都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机会,在理论和实践上可以更好地融合、贯通。

3.提升专业实习锻炼。如果对工程现场、工程结构不熟悉,在设计时就会感觉很抽象,很难入手。一方面在以往相应专业课时加强专业训练,以便和毕业设计相衔接,如在小桥涵课程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提供对应的地形资料,进行涵洞和小桥的设计,设计深度要求相同,这样在毕业设计时很快就可以上手;另一方面在毕业设计前的现场实习时,要让学生全面、详尽地了解施工现场,认真检查实习报告,对于学生的疑问,尽可能对照现场实物进行解释。让学生感受施工单位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要尽量做到多与施工技术员沟通。另外,在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时,教师应准备多种图片、视频或动画等资料,包括内部结构,学生遇到疑问时,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问题所在,更方便理解和应用。

4.多方式多手段进行指导。实行教师联合指导,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根据毕业设计的进程分别进行重点辅导,实行几个不同专业老师一个小组的模式,可以克服单个教师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各自的学术专长,学生的受益也更多。另外,目前实施的方式只是指导教师在固定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答疑,很有可能出现学生有问题时找不到教师,而没有问题时刚好是见面时间。所以,指导教师可利用校园局域网、Internet上的专设BBS以及E-mail甚至视频方式在特定的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

5.实行阶段任务答辩。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前期不干,后期突击的现象,应实施阶段任务答辩,每个阶段的答辩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有效促使学生认真地对待毕业设计的每一个过程。具体可以分平、纵、横断面;涵洞、小桥;挡墙、路面;施工图预算等几个阶段,分别由相应的专业教师负责阶段答辩。经过几个答辩回合后,在最终答辩的时候学生的设计成果会更加完善、规范、合理,答辩时的准备也会更加充分。

本科生毕业设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一个综合的教学过程,持续的时间长,遇到的问题多,各高校也在不断完善其管理模式。通过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改进建议,目的是使我校道路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升华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健全自己的科学逻辑思维模式,能够较为独立地解决工程中的问题,毕业后在相应的岗位上可以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永平.公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04-106.

[2]蒋建国,郭志坤.关于道路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思考[J].中国教学与研究,2010,(41):78-79.

[3]吴旷怀,包秀宁,李燕枫.道路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多元化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5,(4):70-72.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答辩准备 篇7

关键词:论文答辩,英语专业,准备工作

组织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核实论文有无剽窃抄袭现象。为了顺利通过答辩, 毕业生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了解答辩程序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一套相对模式化的答辩程序。我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基本流程是:

1.宣读论文。要求学生用英语概述论文的题目、选题的依据、主要观点、独到见解、现实意义、论文有待改进的地方等。不可以借助幻灯片, 要求脱稿宣讲。时间为五到十分钟。

2.教师提问。主辩教师一般提3 5个问题。“答”和“辩”采取对话的方式, 要求学生即问即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 其他答辩教师可以适当插问。

3.成绩评定。毕业论文的成绩按百分制记分, 平时表现占20%, 毕业论文占60%, 毕业答辩占20%, 成绩由答辩小组共同商议。原则上优秀率不超过总人数的10%。如果不能通过答辩, 学生必须根据答辩小组意见修改论文, 然后于规定时间内再次申请答辩。

根据上述流程, 学生在答辩前应重点准备好论文概述报告, 并准备好开场白、致谢词等内容。写好后自己多演练几遍, 做到离开稿子也能在十分钟之内准确复述。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答辩练习, 相互提高答辩技巧。另外, 要准备好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 但如果一时记不起来, 稍微翻阅一下资料, 将有助于缓解紧张心理。

准备答辩内容

教师在答辩中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多年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经验, 笔者把教师提问的内容大致总结如下。

首先, 提问会涉及到论文的题目。以“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用”这一论文题目为例, 相关问题将会是: (1) 游戏教学法与TPR有何异同?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时, 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3) 游戏教学法是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4) 游戏教学法是否可以运用到初中或高中英语教学?

换言之, 如果是写教学法方向的论文, 学生特别要注意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办法。因为教学方法的应用取决于很多因素, 所以, 回答问题时, 不要把话说得太绝, 不要认定自己提出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其次, 提问会涉及到论文的关键词。关键词主要来自论文的标题及摘要部分。像上述例子, 论文的标题就蕴涵有两个关键词, 一是“游戏教学法”, 二是“小学英语教学”。对此, 在准备阶段, 学生应该围绕关键词做足功课, 要了解游戏教学法的定义和意义, 并注意比较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及利弊。

当然, 提问还会涉及到参考书目, 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核实学生是否真的读过这些书籍, 或是随便罗列几本书名凑数。围绕参考书目提问, 还可以检测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例如, 有位学生在参考文献中依次列举了冯翠华的《英语修辞大全》、赵静的《广告英语》和戚云方的《广告与广告英语》, 于是答辩教师问:“为什么把赵静的《广告英语》排在参考文献的第二位?而戚云方的《广告与广告英语》排在第三位?”其实, 这一提问的潜台词是:“参考文献的排序不符合规范。”所以, 如果是写作时疏忽了, 没有按照作者的姓排序, 在答辩时就应予以改正。

诚然, 答辩中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只要这些纰漏不违背基本原理, 不影响论文的结论, 而且学生态度虚心, 不会导致不通过论文答辩。但是, 如果论文存在致命的硬伤, 则另当别论, 比如:论文题目过大, 内容空洞无物;论文中的引文没有标明出处, 或者故意隐瞒出处, 存在抄袭现象;文中观点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论据不支持论点, 有脱节现象;表达不通顺, 存在多处语法及拼写错误。

针对上述情况, 论文写作一定要遵守学术规范, 否则在答辩阶段就会漏洞百出。答辩准备不单单是准备宣读论文, 论文写作阶段其实也是在为答辩做准备。

掌握交流技巧

答辩过程其实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答辩小组本着培养学生的目的进行科学严谨的提问和善意的指导。答辩学生不应强辩, 更不要顶撞教师。答辩过程中, 学生应该注意语言上的技巧。

因为答辩用英语进行, 如果听不清楚问题, 可以请求教师再说一遍, 或是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 得到肯定答复后再回答。如果不知道答案, 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就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 请老师指正, 并表示答辩之后会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在结束语部分应感谢老师的指教。如果问题的答案就在论文当中, 老师是想考查学生对论文的熟悉程度。学生可以直接简要地陈述答案, 而不要顶撞老师, 认为老师多此一举。

此外, 声音是一个微妙的因素。音量过低或语速过快, 教师听不清楚回答, 会影响到答辩成绩。对此, 建议学生及早到达答辩教室, 看看是否需要麦克风。

答辩过程涉及到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除了语言上的技巧, 非语言交际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非语言交际的主要手段有:服饰、面部表情、身势、距离、气味等。答辩时, 服饰应正式大方, 举止应稳重得体, 表现要从容自信。

结语

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工作, 对于毕业生来说是当务之急。不过, 从长远的角度看, 大学三年级学生、甚至低年级学生更应未雨绸缪, 因为论文写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资料收集和论文修改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 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 尚未参加答辩的学生应主动去观摩毕业生的答辩会, 及早了解答辩程序, 平时要加强作文及口语训练, 为将来的论文答辩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宋昭勋.非语言传播学[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2]孙利侠, 吴思佳, 李建萍.如何顺利通过论文答辩[J], 中国研究生, 2006 (4) .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8

一、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选题新颖性不够。选题是毕业论文过程中的首要环节,目前主要采用教师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很少有学生会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自主选题。就近几年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来看,尽管多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所选的选题比较合理,但仍有不少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存在许多问题。如同一老师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连续几届的选题相似度较高,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材料、实验路线都出现某种程度的相似,选题单一。

(2)毕业论文与找工作、考研相冲突。本科生毕业论文在培养方案中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学生考研和找工作与之冲突,这对毕业论文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有些学校班级考研人数达到一半以上,竞争日益激烈,考研学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考研上。另外,毕业生择业在时间上正好与毕业论文相冲突,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好工作,就把毕业论文放到了从属位置,对论文的实验工作投入明显不足。

(3)实验室条件限制。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学生人数连续增加,而教学资源的投入又相对滞后,导致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实验中所需的实验场地和设施却得不到保障,从而限制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进行和质量。

二、化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重点内容

(1)采用分组组合的方式。根据化学类各专业的特点,教师可以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根据分组组合的方式进行组合,把学生按毕业论文设计中需要实施的实验类型分到同一个组,组里的成员可采用相似的实验过程但选用不同的实验试剂与材料。采用分组组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后,学生学习就不再是老师和每位学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同学之间共同交流学习的过程。论文选题环节的时候,组合内的学生就需要对实验设计和内容进行交流,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方法。

(2)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校企联合指导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的学生毕竟要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工作,因此这也符合了毕业班学生对化学、化工类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兴趣。化学、化工企业需要生存,同样要面对创新这一课题,而企业往往缺乏人才,但却拥有充足的经费,这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基础。

(3)教研室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由于完成毕业论文时间不长,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加强对自己课题组的实验督促工作。让学生和老师展开讨论,这样既督促了实验进程,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

(4)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指导教师为学生把握好方向,给予学生必要的启示,但不能陪作,更不能包办。

三、结语

对于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安排时间、实验室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实验分组组合方式、校企联合方式、教研室学术交流活动,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使学生能够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培养化学类专业学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化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安排时间、实验室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化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模式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化学,本科毕业论文,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季俊杰.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7):58—61.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9

1 影响中药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

1.1 教学计划安排有待进一步完善

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毕业论文设计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专业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紧密相关,需要一个统筹的教学目标来培养本科生熟练掌握做毕业论文时应具有的各种能力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时,需要完成查找和整理资料、实验设计、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统计、论文撰写、幻灯制作等一系列的工作,在2-3个月内完成,时间紧,如果学生没有打好前期基础,仅靠指导教师短暂的突击指导是难见成效的。

毕业论文阶段时间紧,这是许多高校毕业论文阶段面临的首要现状[1],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没有保证,对于中药类的学生来说该矛盾尤为突出。中药类本科学制四年,不像医学学制五年或七年时间较为充裕。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本科课程设置大一、大二主要学习化学和数学类基础课、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大三才接触中药类专业课,使得大三、大四的课程相对比较紧张,而中药知识对学生来说基本上是全新的,中药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学生觉得毕业设计时能运用的专业知识及其有限。另一方面,教学计划中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一学期是学生面临毕业考试和确定工作的时期,甚至有的学生还要准备补考或研究生复试,这些事情在时间上的重叠给毕业论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得本科生毕业论文在时间上没法保证。中药专业“前松后紧”式的教学计划安排,在大学生自主择业的今天有其不完善之处。

1.2 毕业设计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环节存在不足

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涉及到校级、院系级、教研室等各级管理机构,各级管理机构为毕业设计做了很多工作,如为中药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来组织学生选毕业课题和指导教师,使得每个学生有题可做,有师可循;积极与中医药科研院所合作指导本科生,一定程度拓宽了学生的科研视角;鼓励考研的学生积极联系将来的硕士生导师完成毕业设计,这样促进了考研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同时为其研究工作的延续性提供一定的保证。但是,目前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环节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①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仅限于格式、字数以及参考文献多少上,对毕业论文质量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例如,答辩时没有采取匿名制,每个指导教师对答辩小组成员是公开的,论文答辩中会出现人情分、走过场的现象,不管论文做得怎样都能通过,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这种心理必然会影响写论文的态度和质量。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往往是对形式的考查多于对内容的考查,对学生的约束力不大。②指导教师的资格认定往往只看职称,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就具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资格。中药学的各个专业的应用性很强,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应用型论文时会比较吃力。另外,北京中医药大学对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停留在数量阶段,使得部分指导教师只注重数量,忽视毕业论文质量。③一些应该由院系管理方统一开展的工作,如毕业论文前期动员和启动、选题的审查、毕业论文写作规范的审查等,常分配给指导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的职责,这对于科研教学任务繁重的指导教师而言加重了负担,很多情况下这些表格是在学生答辩归档时才得以补填完整,相应的也就没有起到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的监督作用。

1.3 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是毕业论文工作的主体,但目前本科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和参与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不够端正。首先,就业的压力使很多学生心情浮躁,不能静下心一遍遍做实验去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短暂的毕业论文时间不允许他们重复验证实验结果,对毕业论文的投入明显不足。中药制药、中药化学、中药分析、生物制药等专业的毕业设计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没用充足的时间做实验,毕业论文就没有素材,就谈不上论文的质量了。有部分学生自身未能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临近毕业很多学生怠于学习,专业知识生疏,妨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的提高。其次,有一些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就已谋求到工作,一方面用人单位希望学生马上去实习,为其服务甚至不允许学生请假太多,另一方面,如果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与毕业设计的选题甚至与学校所学的专业相差甚远,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缺乏兴趣和动力,但为了文凭和学位应付了事,这对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就业的压力致使学生自我教育出现偏差。近年来普通高校大规模地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学生就业由统筹分配转向了个人、企业双向选择。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使得企业采用英语或计算机等级证书等提高就业的门槛,短时间内淘汰一些应聘者。就业压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近视”,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拿英语四、六级以及其它各种等级证书,而忽视了专业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做毕业论文时,许多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实验设计、实验基本技能、独立思维能力、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均存在能力偏低的现象。

1.4 毕业设计指导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学生就业率的指挥棒下,从学校到学院各层面潜意识里为了学生“就业”放行,使得部分没有意识到本科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学生拿实习就业为借口,致使指导教师对学生放松要求。

其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工作繁重,本科生薄弱的科研基础使得指导工作繁琐,教师的指导负担加重,而且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又集中在2-3个月内进行,导致教师不能分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影响指导质量。

1.5 学校硬件设施的欠缺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其教学科研各项工作与办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实验室的空间十分拥挤,而中药学的学生做毕业论文时需要必要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药品。如果本科毕业论文的资金投入不足,在较少的经费资助下想让学生做出较好的实验结果和达到一定的研究深度几乎不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科毕业论文的深度和质量。

2 应对策略及采取的措施

从前文可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有宏观上教学计划和管理组织层面存在的不足,也有学生自身和毕业设计指导者以及学校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原因。但关键在于教学管理者和指导教师没有充分重视该环节的重要性,应该及时对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分析以上各种影响因素,学校的硬件设施一时难以解决,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学校的软件设施,具体措施如下。

2.1 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

首先,紧密联系毕业设计和其他教学环节。注意将毕业论文涉及的有关技巧和方法纳入日常教学之中。例如,可以加大实验课中设计实验的比重。现在的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通常教师讲完示范后,学生照着做,不用看实验指导,随大流也能做出来,致使学生养成惰性,不爱思考。可是做毕业论文时没有教师详细的讲解和示范,那些动手能力差、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在细节上做的老是不周密,做几遍实验也得不到应有的结果。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好好做,而是他们根本没有那个思维意识,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误差,结果准确。其次,在课程中设计一些让学生查资料,写综述,并讲述出来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写作水平。此外,对于公共基础课需要增加Word文档、幻灯片制作、统计分析软件的学习以及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也有利于学生毕业论文时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论文的写作、PPT制作和论文答辩[2]。

同时,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其实,毕业论文的时间还可提前,以毕业论文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学生是否受到相应的训练为评价标准,不必拘泥于时间的限制。如学校每年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开展大学生科研招标,能否将此科研招标的课题与学生毕业论文关联起来,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的毕业选题的问题,还使毕业论文的时间有了保证,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接受科研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其毕业论文的兴趣和提高其实验动手能力。

2.2 加强毕业论文的组织

院系方如果能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和前期指导,将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指导较高质量的论文。虽然指导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但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学生一些共性的问题没有必要分散到每个指导教师去解决,如对学术论文的了解、毕业论文价值的认识、文献资料的检索和使用、论文写作格式的审查等,这就要求院系方补充和改进这些工作,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

毕业论文工作如果在选题和指导教师确定方式上进行改进,将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的质量[3]。例如,在本科生的第五学期,院系可以开设一系列的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了解毕业论文的过程,对毕业论文中需要用到的技巧有所准备,同时促进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尝试自主拟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在此期间,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积淀,提出适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选题。院系收集指导教师和学生自拟的毕业论文选题,组织专家对选题进行论证筛选后供学生选报。通常这些选题应该多于本科生的人数,能让学生进行第二次选择的余地,而且选题的分布范围广,应该满足大多数学生兴趣点的需要。学生所感兴趣的往往是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领域,这也为后续的毕业论文的设计、实践和写作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五学期末确定学生论文题目和相应的指导教师后,导师与学生一起明确毕业论文的任务后,学生利用假期就可以开始撰写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和开展相应的实验研究。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对于毕业论文质量符合要求的学生可实行毕业论文提前验收,激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论文与找工作的冲突。

2.3 规范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首先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如本科毕业论文的各教学管理部门、指导教师以及学生的权利、责任应该明确,这样能进一步明确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教研室和院系责任,避免无效的管理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与指导教师的沟通,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效率[4]。

其次,规范毕业论文工作的检查条例,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监督。对毕业论文工作的初期、中期和后期进行“三期”检查,即初期,各院系要及时检查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中期,主要采取普查或抽查的方式,了解和督促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执行情况;后期,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后,及时将毕业论文提交到校园网上公示或用测试软件检查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一旦发现论文有抄袭行为或仅对其它论文的简单拼凑,则予以处理,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评分情况进行公示,以保证答辩的质量和公正性[5]。同时,加强论文指导过程的监控,如组建毕业论文的指导小组指导各系部的毕业论文工作,不同系部间的指导小组可以定期进行研讨、汇报、交流,而且院系方可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论文指导工作的进展。

最后,规范答辩程序和论文成绩的评定工作。完善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制定“本科毕业论文实验规范”和“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等。学校对答辩程序应有明确的制度,规范的答辩程序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导,实际毕业论文答辩时应严格遵照执行。201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本科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采用综合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小组三方的评分,并基于固定的权重折合相应的分数的评分方法,比起以往导师一方评分更为客观、合理。

2.4 加强毕业论文的指导

首先,院系方应该引导学生和指导教师从思想上注重本科毕业论文。针对学生,院系可以开设论文选题指导或论文写作等一系列的专题讲座,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针对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根据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责任心确定指导教师的人选。对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初次参加指导工作的教师,院系应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协助其指导工作。

此外,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工作要全过程、全方位地指导。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明确毕业论文的任务后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协助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审阅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等有关事宜。在进行毕业论文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要勤过问,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结束语

本文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本科为例,列举了近几年本科毕业设计改革尝试中一些好的措施,总结了中药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可归为教学计划安排上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组织管理环节存在不足和学校硬件设施的欠缺,具体的有学生自身和毕业设计指导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本科毕业设计改革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完善的措施:由于学校的硬件设施一时难以解决,本文建议修改教学计划,将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紧密联系,调整毕业论文的时间,错开本科生找工作的时间;组织毕业论文的选题,规范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加强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监督等软件设施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本科生毕业论文在本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应用多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是对大学生的一次综合训练,对大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和深化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准备,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各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学校的声誉。因此,针对近年来中药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现状,分析原因,探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和学校双方都应该引起重视,从改善学校“软件”设施着手,逐步解决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和提高中药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全面实现中药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晨妍,李端,郭伟云,等.浅谈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442-443.

[2]周霄,雷银生,黄猛.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流程再造研究——基于态度修正与能力提升的视角[J].教育管理,2009,19:208-209.

[3]张玉静,陈建成,王刚.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期工作改进探索[J].科技与管理,2008,10(5):120-122.

[4]孙雨霞,穆得超,杨晓梅,等.医学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初步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86-87.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10

对此, 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既有宏观的论述, 也有具体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意见。本文拟结合英语专业实际和笔者自身实际工作体会, 对上述问题再度进行深入探讨, 并就如何提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的问题及其原因

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总体质量欠佳。虽然, 各高校每年都可能评选一批优秀毕业论文, 有的还结集出版, 但据有关资料显示, 就英语专业而言, 在已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院校中, 包括一些重点院校, 在“毕业论文质量”这一指标上得A的比例相当低, 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近年来, 由于考证、考研、考公务员、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压力, 毕业生往往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部分毕业论文出现东拼西凑的现象, 个别学生甚至从国内外网站和期刊杂志全文“借鉴”和“引用”。有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则将中文学术论文翻译成英语, 有的甚至干脆请“枪手”代劳, 直接从网上购买论文交差应付。

二是有的院校对本科生理论教学重视不够, 认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学生只需学习“实用技能”就够了, 忽视理论教学和科研方法的教学, 导致毕业生理论素养严重缺乏,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低下, 选题失当, 写出的论文多为经验式、感想式的, 缺乏理论的深度, 更谈不上创新。

三是有的院系对毕业论文写作教学重视不够, 没有开设学术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 只是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之前简单地搞几次讲座, 就让学生匆匆上马。加上毕业论文写作周期过短, 3~5个月, 甚至一两个月, 这对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训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赶鸭子上架。

四是指导教师的问题。教师指导不够到位是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在各个高校, 外语教师都是工作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 时间与精力有限, 自身的科研和论文都无暇顾及, 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方面难免“发水”。有的学校指导费用偏低, 影响了教师认真指导的积极性。还有部分青年教师自己本身没有做过什么科研课题, 实践经验不足, 作为指导教师, 水平和素养欠佳, 这也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五是有的高校科研条件有限, 图书资料及相关设备不能适应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英语专业学生查阅原版外文资料困难, 有的甚至连原版英美文学名著都无法找到, 更不用说相关原文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了。

六是毕业生本身的英语水平问题。由于种种原因, 有的毕业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 无法正确深入理解原文著作和相关参考资料, 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都不具备, 如不“借鉴”和“引用”, 复制粘贴, 用英语写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对他们而言几乎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使命 (a mission impossible) 。

七是有的高校出于毕业率、授位率、就业率、招生及学生个人前途等的考虑, 在明知毕业生论文并未达到相关要求的情况下, 自觉不自觉地降低标准, 放学生一马, 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越来越不重视。

八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与考研和求职没有多少联系。除高校和科研单位招聘外, 研究生招生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基本不在乎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水平如何, 只要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就行。而高校和科研单位一般只进博士生和硕士生, 本科生基本无法进入。如此, 本科毕业生也就失去了写好毕业论文的压力和动力。

由于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 导致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欠佳, 英语专业也不例外。近年来, 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日渐强烈。加强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和管理, 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已成为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坚持之必要性

撰写毕业论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培养本科生科学思维、学术规范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是贯彻执行《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化知识结构, 丰富社会实践, 强化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培养目标”中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 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4]毕业论文撰写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和学术英语表达能力, 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 毕业论文写作不仅仅是一项任务的完成过程, 而更是一个研究者和写作者的培养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训练过程。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在“测试与评估”中规定:“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 长度为3, 000~5, 000个单词, 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 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5]此项规定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目的、性质、要求做出了清晰、明确的说明, 对其评定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此项规定表明:完成毕业论文是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完成毕业论文是英语专业本科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 成绩优良,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 授予学士学位: (一) 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6]“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是本科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BG 001.81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 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 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7]本科生要申请学士学位应当提交学位论文。对绝大多数本科生而言, 学士学位论文即毕业论文。

本科教育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 《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 2020年达到40%。即便如此, 我国每年还有至少60%~70%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高等教育在我国仍然属于稀缺资源,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并不能成为高校降低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的借口。大学培养的是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毕业生不同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劳动者, 他们必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训练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是一种现实的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 就会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称。按照目前的职称评聘体系, 虽然也从德能勤绩等各个方面全面考核, 但一般情况下, 申报者的科研成果, 也就是学术专著或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袁隆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艰难历程就是一个极端的例证。在美国, 虽然本科生和硕士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 但大学教师们都面临着publish or perish的巨大压力。凡是与搞学问沾边的人, 都要争取著书立说, 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毕业论文撰写是对本科生综合能力和本科全程教学工作的检验, 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着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在各方面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我们还无法像发达国家高校一样, 让本科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大量的、系列的研究工作, 写出高质量的学年论文。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 在英语语言水平未达到一定的高度前, 也无法进行大量的、系列的研究工作。另外, 学生学年论文也无法取代毕业论文。“学年论文在广度、深度、难度等方面都只是论文的雏形, 它只是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 对某一个观点进行分析研究,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是一种探索尝试性质的作业;而毕业论文则要求能更充分地展示出作者的分析能力与综合概括能力, 要比学年论文更规范、更系统, 其论点更加深刻, 内容更充实、更具有综合性, 是大学所学四年之大成, 是学生各种能力的最佳发挥和综合的体现。” (李正栓2006) 因此, 毕业论文撰写也是对本科生综合能力和本科全程教学工作的检验。毕业论文写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大学阶段唯一的一次总体性的研究、写作过程, 也是学校培养和养成其担负科学研究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最后机会。如果我们连这唯一的、最后的机会都加以放弃的话, 本科教育质量将会大打折扣。

虽然,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 尤其是近年来专业硕士招生比例的扩大, 有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并据调查, 应届本科毕业生依然是考研“主力军”, 报考者中有六成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据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介绍, 2011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为9.2%, 比2010届 (6.7%) 高2.5个百分点, 比2009届 (8.4%) 高0.8个百分点。[8]但不可否认的是, 每年仍有大量的考生落榜。并且, 更为重要的是每年大多数的本科毕业生并未报考。对他们而言, 本科教育将是他们接受的最后的学校正规教育。这种状况短期内恐难发生根本变化。这一点, 从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与录取比例统计中不难看出。[9]由于种种原因, 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 但端倪可察。

因此, 通过毕业论文写作, 强化对本科毕业生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现实的、迫切的需要。毕业论文不仅不能取消, 相反的, 此项工作还应该坚持并进一步加强。那种对本来应该做好, 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做好, 而经过努力又可以做好的事情贸然地宣布取消的做法, 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三、提升质量的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涉及许多方面。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认为, 应以整体和系统的观点, 从各个相关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问题加以解决, 关键在于学校强化教学和管理。

第一, 学校应更加重视本科毕业论文工作, 把它作为衡量和检测本校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 加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各校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评审, 使之对学生真正有所裨益, 防止流于形式。”[10]各高校应制订从选题→指导→写作→答辩→最终成绩评定的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相信此类制度和标准各个高校都已制订, 目前的问题在于是否以及如何严格执行, 落到实处。

第二, 院系在加强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 应加强对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和科研方法的教学, 增强本科毕业生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这不仅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需要, 也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第三, 院系应开设学术论文写作或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 使学生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及毕业论文的能力, 使学生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知识、撰写方法、写作格式、规范标准等。就英语专业而言, 应让学生掌握:

1.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撰写学术论文的基本步骤, 包括论文选题、收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拟稿、修改、定稿等;

2. 学术论文的基本框架及逻辑结构;

3. 论文的格式 (引文格式、参考书目格式、论文整体结构与格式等) ;

4. 专题毕业论文 (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英美社会文化、英语学科教学法、比较文学等) 写作方法;

5. 论文答辩程序及准备工作;

6. 其他相关知识。

第四, 学校应加大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师风师德教育和科研能力培养, 适当提高论文指导津贴, 同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 使教师指导落到实处。

第五, 学校应加大图书资料及相关设备的投入;英语专业应更多地引进原版外文资料、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 购置足量的原版英美文学名著, 以尽快改变科研条件不能适应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的局面。

第六, 学校可采用学术不端和学位论文检测系统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抽查检测, 严格把关, 防止学生东拼西凑和抄袭, 防止教师指导“发水”, 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和学术诚信。

第七, 研究生招生单位和用人单位应将毕业论文纳入招生和引进本科毕业生的考察指标, 如有的学校规定, 录取的研究生其本科毕业论文成绩必须在“良好”及其以上。毕业论文不仅反映毕业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也反映毕业生的治学态度、工作作风和发展潜力。

第八,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尽可能减小毕业生求职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的巨大冲击, 尽快扭转部分毕业生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为求职东奔西走, 南征北战, 荒废学业的局面;坚决刹住部分用人单位以“试用”、“实习”、“顶岗”为名, 强迫毕业学生置学业于不顾, 将时间和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之中, 为其充当廉价劳动力的歪风。

总之, 造成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欠佳现状的既有毕业生本身的原因, 也有社会的原因, 更有高校教学和毕业论文工作管理方面的原因。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单靠某一个院系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许许多多的具体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需要各个方面相互协调, 齐抓共管, 通力合作, 但关键还在于学校自身强化教学和管理。唯有如此, 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欠佳的现状才有望得以根本改变, 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无奈呼吁也才能渐渐平息, 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也才能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调查显示:42.5%的人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EB/OL]. (2007-12-17) .[2013-09-16].搜狐网.搜狐教育.http://learning.sohu.com/20071217/n254128058.shtml.

[2]本科毕业论文该不该取消?[EB/OL]. (2009-10-16) .[2013-09-16].新浪网.新浪教育.http://news.sina.com.cn/c2009-10-16/055316447035s.shtml.

[3]一石激起千层浪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EB/OL]. (2012-05-07) .[2013-09-16].新华网.新华教育.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5/07/c_123085058.htm.

[4][5][10]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EB/OL]. (2004-07-13) .[2013-04-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6/11/c_112188518.htm.

[7]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8]就业蓝皮书:2011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上升[EB/OL]. (2012-06-11) .[2013-04-10].新华网.新华教育.http://www.97yjs.com/ArticleDetail4732.html.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11

【关键词】社会保障;人才培养;就业能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从1999年教育部增设了该专业以来,目前我国已有142所高等本科院校,开设了该专业。但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这种发展更多地表现为数量规模的扩张,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方向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导致我国社会保障领域高素质人才仍然紧缺。据2005年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负责人会议关于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毕业生无法找到本专业对口的工作。为改善我国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提升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社会保障领域的供求均衡,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因此,本论文立足于比较中日两国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的研究,系统分析中日两国社会保障专业的差异性,并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职业规划等方面探讨差异存在的原因,总结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笔者将通过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学术论文及报告研究成果应用到我国社会保障专业,增强我国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率,更有利于本专业的长足发展和特色的形成。

二、我国社会保障专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专业于1999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院校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教育体系,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每年约向社会输送高层次人才近6000人。尽管社会保障的学科体系和人才供给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现阶段我国的各级政府、社会经办机构、社区管理等各部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缺口问题仍然十分严峻。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毕业后却难以找到对口的就业岗位,使该专业成了学生想爱却爱不起来的专业。总体而言我国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以及对专业的合理认识和定位。具体原因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第一,课程体系设计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该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往往偏重理论课程,其所占的比率高达85%左右,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过低。第二,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尤其是在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上没有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第三,实践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难于脱离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践课程缺乏系统全面的教材,使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没有取得效果。第四,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过于滞后,高仿真的实训课程难以实施,影响实践的专业性和实用性。第五,缺乏校企合作,使一些针对具体岗位的技能训练难以进行。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不足,严重影响了就业。

三、日本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

(一)从第一志愿入学率把关人才入口

据日本学者对日本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2014年的新生中,90%以上的学生均以第一志愿录取的。另外,对该专业老师进行的访问调查显示,近5年来该专业的录取以第一志愿入学的比例均在80%以上,并且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认同度非常高,都是在充分了解专业学习内容和就业岗位等情况后,选择的专业。因此在学习专业内容和相关实践时,没有排斥和不接受的心理,大部分学生都是以积极的心态吸取知识和技能。

(二)管理机构健全

日本政府为统筹全国社会福祉专业的发展,成立了诸多相关管理规划部门和科研机构。1994年日本成立了“日本福祉教育、志愿者学习学会”,1999年教育部在高中教育中成立了福祉科,从2003年起,负责高中社会福祉的教育内容。2001年全国社会福祉协议会下设了“推进以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福祉教育、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委员会”这些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成立,促进了福祉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三)教育内容完整、教育机构健全

日本福祉教育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21年的“新教育运动”,当时出现了福祉教育的雏形。到了战后1949年以后,关于福祉教育进行了正式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日本福祉教育实现了快速成长和发展。目前的福祉教育,横向上和纵向上都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纵向上,日本的福祉教育从家庭的幼儿教育一致延伸到实行终身教育机制的老年教育;横向上,包括负责专业教育的学校,还有负责一般福祉教育的市民公馆、企业、社会福祉协议会、民间组织等。日本福祉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机构的多样化,还包括教育内容的系统化。

高中的福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社会福祉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所学课程包括社会福祉基础、护理福祉基础、交流技术、生活支援技术、护理过程、护理综合演习、护理学习、身心的理解、福祉信息活用。

大学开设的福祉课程一般分为护理福祉和社会福祉两类。社会福祉课程和护理福祉课程均由综合教育科目、专业基础科目、专业教育三个模块构成。综合教育模块包括基础教育、健康教育、交流沟通科目、教养科目四个部门;专业教育部分包括护理福祉士养成演习Ⅰ、Ⅱ两门课程。

(四)专门培训机构的设立

日本政府为了使社会福祉专业的学生具备实际操作技能,更快适应福祉类工作岗位,同时也为了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特建立了实践环节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社会福祉专业毕业生为对象的短期培养机构,另一种是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为培养对象的普通培训机构。日本厚生劳动省规定了最低培训时间和内容。

虽然内蒙古有美丽的大草原,另无数游客流连忘返,但是草原旅游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较为简单。“内蒙古各大草原虽别具一格,但大多数的设计重点都放在草原风光上,很多区域内景观景点的建设高度相似,地域之间的差异较小,使得大量景点在接待设施建设、旅游活动组织和规模上严重雷同,出现了景区间的恶性竞争。”诸如草原风光、篝火晚会、民族婚礼等,缺乏地方文化特色。

(三)有形文化少,无形文化多

虽然包头市保留了一些文化历史遗存,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连年战乱等原因,无形文化居多。如包头市的阿善遗址、九原区的麻池古城、达茂旗的康熙营盘等古迹仅剩残垣断壁,厚重的历史文化需要后人继续研究开发。

(四)精品游牧文化旅游线路和品牌较少,景区建设问题多

包头市游牧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缺乏精品旅游线路和知名品牌。比如达茂旗是包头市唯一的一个牧业旗,希拉穆仁草原是该旗最负盛名的旅游产品,但是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景区设施不完善、配套旅游线路少等原因,极大地影响了草原旅游业的发展。

(五)旅游从业人员成分复杂,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包头市绝大多数旅游景点不在市区,较为分散地分布在各旗县境内,很多旅游从业人员是原来的农牧民,部分景区还被承包给个人,管理较为混乱。发展草原旅游业,要求引进高素质的人才。

四、蒙古族游牧文化与草原旅游融合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游牧文化是蒙古民族的血脉,也是发展草原旅游业的灵魂。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指出,要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游牧文化要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起来。

(一)继承和发扬游牧文化,把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日益边缘化的游牧文化发展形势,客观上要求我们大力发展草原旅游业,让草原更加美丽,让游牧文化更加繁荣。把生态、游猎、民俗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来,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亲自穿着民族服装,吃着蒙餐,住着蒙古包,听着蒙古族音乐,更进一步领会游牧文化的精华所在。

(二)旅游内容多样化,提升旅游文化内涵

草原旅游不但要注重自然景色,还要重视文化宣传。近年来,达茂旗举行多届中国游牧文化节,很多旅游项目值得借鉴,如传统的“男儿三艺”、“哈撒儿”杯呼麦大赛、额尔登敖包那达慕、红格尔敖包祭祀、普会寺金刚法会、“敖包相会”希拉穆仁传统婚礼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

(三)重塑无形文化,保护和发展有形文化

通过对游牧文化的研究,景区场馆的建设,历史书籍的抢救,文化的宣传,进一步重塑无形文化。“有限的草原有形文化,受到空前的破坏,造成今天可利用的有形文化资源严重匮乏,因而对草原旅游业的开发带来极大的难度。”还要保护好现存的文物古迹,如修建草原民族文化宫、敖伦苏木古城生态博物馆、敕勒川博物馆等。

(四)加强文化景观建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知名品牌

依托游牧文化,建设一批文化景观,如百灵那达慕文化产业园、希拉穆仁镇特色景观、吉穆斯泰、满都拉口岸等。打造若干精品旅游线路,如包头市赛罕塔拉公园、南海、美岱召、九峰山等知名旅游线路。同时应该积极发展区域之间的旅游,如呼和浩特的大昭寺、席力图召、五塔寺,包头的希拉穆仁草原、梅力更、石门风景区,鄂尔多斯的响沙湾、成吉思汗陵园等。

(五)重视人才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旅游文化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最终动力”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重视旅游从业人才的培训,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特别是旅游文化创意人才,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还应该解决游牧文化传承和民族艺术后继无人的问题,培养民族文化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民间艺术继承人,命名一批民间艺术大师和传承人。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包头市蒙古族游牧文化和旅游融合 研究,课题编号: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QY2015-1-2-5)。

参考文献

[1]杨娇.内蒙古原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4).

[2]白音查干.草原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11).

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12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展和深化,全国高等护理教育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由6年前的8所院校扩展到现在的134所院校[1]。护理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临床实践工作能力、管理能力、教育能力、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的教育。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理教学和科研工作[2]。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区护理本科教育也迅速壮大,且已拓展到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大大改变了目前医院护士学历的结构。根据护理工作特点,护理本科教育的学制也在变化。笔者旨在针对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2年—2008年毕业的四年制及五年制护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对2002年—2008年四年制护理本科生79篇及五年制护理本科生102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研究内容、答辩成绩进行了回顾性质量评价与分析,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个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学制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涉及范围比较(见表1)

2.2 不同民族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比较(见表2)

2.3 两种学制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护理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上存在偏移

两种学制护理本科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相对侧重于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随着五年制教育转向四年制教育,我们发现护生选择护理教育逐年明显高于临床护理,而对社区与心理护理的研究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虽然这仅仅是通过毕业论文选题看出的一种现象,但却折射出护理本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甚至反映出择业前的一种价值取向,少数民族、汉族护生如此一致,值得深思。

3.2 两种学制护理本科生论文答辩成绩

论文答辩成绩是对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判,不仅是对学生主题理念、信息量、技术思路及研究结果的一次评价,也是对学生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的一次考验,更是人格魅力的一次展示。五年制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优于四年制学生,尤其是对专业的认识,问题解析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等。同时也反映出护理四年制教育应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教育内容应予以适当选择以确保学生素质。

3.3 少数民族与汉族护理本科生毕业生论文答辩成绩

汉族、民考汉、民考民学生的整体水平相当。尽管新疆招生在政策上对民考民学生在录取分数上有倾斜,但只要通过文字,加之在校期间老师的培养和个人努力,均能获得与汉族学生几乎一致的教学效果,但在80分~90分数段,汉族学生成绩优于少数民族学生,说明培养出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尚需努力。

4 建议

4.1 护士生涯规划应从学校抓起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士的学历层次已由以往的中专教育提升至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教育,截至目前全国大专以上学历护士占全国注册护士50%以上。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由于传统观念对护士职业还存在偏见,不少学生选择护理专业仅仅是为了就业,心甘情愿者并不多,因此只要有空间选择一般都会放弃护理专业。据统计,我院2009年因故辞职的护士22人,占全院护士1.6 %,为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对护理职业正确认识,就应有目的地从护生教育着手,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观,特别是高学历的护生,从入校抓起,从执业开始培养。只有这样护理才能得到更高发展。

4.2 应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前提下缩短学制

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目前我校护理本科生已由过去的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如何在学制缩短一年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务实地改革教学大纲计划和实习方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临床,同时提升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如:调整选修课,实习中考技能,护理科研设计,论文撰写的方法讲解,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心理学、社区护理、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多元文化建设、演讲技能等。培养护生正确的思维模式,体味专业内涵,尝试规划护理生涯,以培养护生职业忠诚感。

4.3 教学中应重视优秀护生人才的培养

参加毕业班答辩的护生均在及格线以上,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优秀学员比例较低,80分~89分阶段的汉族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学生。提示加强对少数民族护理本科生的教育和培养任重而道远,也是今后应该分析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重视临床少数民族带教老师培养,在学生临床实习的8个月当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护理科研相关内容的讲座频次,提供查阅文献、统计数据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动手中得到知识提升,在体会中思考课题,从课题中认识护理,达到实践与认识一并提高的目的[3]。

4.4 校院双方应搭起沟通桥梁

目前护理教学与临床示教并没有完全吻合,尤其是临床实践与教学脱离现象时有发生,给临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困惑。笔者认为,沟通、思考、改革是必由之路,尤其是专业的培养,必须从教育着手,在示教实习中得到巩固,不断总结中完善提高,使护理本科教育能适应中国护理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宁,顾洵.我国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683-686.

[2]姜安丽.21世纪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2):1-3.

上一篇:快乐自主下一篇:无线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