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职业化

2024-05-19

村官职业化(精选6篇)

村官职业化 篇1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 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 也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具体体现[1]。职业发展需要的概念最早是由Havighurst提出的, 他认为职业生涯发展由任务需要构成, 且任务需要源于生理成长、社会文化的需要、个人自我的期望三个方面[2]。个体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 会遭遇到职业规划的各种问题, 由于个体的自我认知、个人兴趣、价值观、职业角色、责任等的不同, 就会出现不同的职业发展需要[3]。了解个体的职业价值观及职业发展需要, 既有利于个体有效的实施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也有利于组织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又称“大学生村官”, 是指由政府正式发文、选拔, 到农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或其他“两委”职务的高校毕业生。目前大学生村官计划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和国家政权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4]。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是大学生村官在农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

鉴于以上所述, 本研究以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及职业价值观为切入点, 试图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 为更好地实施村官计划,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也为“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提供对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 研究被试

主要以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的在职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270份, 回收270份, 回收率为100%, 严格剔除废卷后, 共获有效问卷240份, 有效回收率为88.9%。样本中女性占52.9%, 男性占47.1%;被试年龄主要集中在24~26岁之间;来自农村、乡镇和城市的大学生村官比例大致相同;独生子女占24.2%, 非独生子女占75.8%;从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类别上看, 各个专业类别都有所包含;从大学生村官任职年限上看, 各个年份都有所涉及。

(二) 研究工具

凌文辁等人 (1999) 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共22题, 采用5点计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在本研究中, Cronbachα系数为0.85, 分半信度为0.83[5]。

郁晓燕编制的《职业发展需量表》共16题, 采用5点计分, 该量表总体信效度良好, 全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2, 各个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介于0.75~0.87之间[6]。

(三) 数据处理

测量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一) 大学生村官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发展需要的描述分析

表1显示, 大学生村官在职业选择时, 最看重的是薪酬福利等保障性因素;其次是自我发展;最后是声望地位。说明, 大学生村官重视经济报酬、职位晋升等“实利”, 而对单位知名度、社会地位等“虚名”关注度较低。

表2可知, 在目前的职业发展阶段, 大学生村官最需要的是外在成就获得;其次是职业探索与规划和施展才能接受挑战;最后是技能提高与学习。说明大学生村官在不断追求经济报酬、职位晋升等外在成就的同时, 也面临着职业困惑, 他们迫切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道路, 并在职业生涯实践中发挥才干、展示自己。

(二) 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

1. 相关分析

首先检验了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及其四个维度与职业价值观及其三个维度间的相关, 结果 (见表3) 。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总分与职业价值观总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二者在各个维度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注:*p<0.05;**p<0.01;***p<0.001 (下同) 。

2. 回归分析

采用回归分析, 考察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的预测作用, 结果 (如表4所示) 。结果表明, 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需要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β=0.471, p<0.001) 。同时职业价值观的各维度对职业发展需要的各维度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见表4) 。

注:“-”表示该变量没有进入回归方程。

三、讨论

通过对大学生村官职业价值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大学生村官在看重“自我发展”的同时, 也将“保障”因素列为择业的最重要条件。凌文铨等 (1999) 和邵春之 (2011) [7]分别以大学生和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 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而冯伯麟的研究发现, 20世纪80年代青年人选择职业最重要的标准几乎都是为了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因素。由此可见, 进入21世纪, 人们的择业观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一改变反映了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人们观念上的变化[5]。由于社会竞争加剧, 住房难、看病难、就业难等一些列问题迫使人们必须高度重视“经济报酬、福利待遇”等保障性因素。大学生村官职业价值观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实利”而轻“虚名”。他们放弃了都市的繁华, 以“天之骄子”的身份到农村工作, 希望可以在农村开创一番事业, 在满足自身物质需求的同时, 实现职业理想。

根据Schein (1978) 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24~26岁的大学生村官正处于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阶段[8]。此时的主要任务, 一是承担责任, 发展自己的技能和专长;二是根据自身的才干和价值观, 以及组织中的机会和约束, 重新评估初选职业, 决定是否留在当前组织中[6]。但此次调查却发现, “外在成就获得”成为大学生村官最主要的职业发展需要。这一结果似乎与Super (1957) 和Schein (1978) 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不相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此进行解释。首先, 薪资待遇是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和自身生存的物质基础, 而大量调查发现, 大学生村官的薪资待遇普遍偏低, 很多人对此表达出不满情绪[9~11], 所以大学生村官迫切希望增长工资, 增加福利。其次, 通过组织提拔, 实现高校毕业生由“大学生村官”向“公务员”的身份转变, 是多数大学生村官追求的职业目标。所以, 此时他们渴望获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认可。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大学生村官职业价值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职业发展需要。一般而言, 在选择职业时比较注重“自我发展”的大学生村官, 在目前的职业发展阶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需要:一是对职业进行规划和探索;二是在工作中, 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技能;三是需要一个可以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接受挑战的机会;而在选择职业时比较关注“保障”、“声望地位”因素的大学生村官, 则更加需要获得一些外在成就, 比如职位的晋升、薪酬的增加或同事/领导的认可等。

四、研究启示

基于以上研究, 笔者建议:第一, 健全和完善选聘制度。从大学生村官选聘条件上看, 对高校毕业生的年龄、政治面貌、社会实践等外部因素都做了具体规定, 但选聘条件还略显单一, 缺少职业价值观等内部因素的规定, 致使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干不好、留不住”。因此, 选拔时, 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内在的职业价值, 尽量选聘那些看重“自我发展”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第二, 根据大学生村官不同的职业发展需要, 建立有的放矢的激励机制。例如, 针对大学生村官“外在成就获得”的职业需要, 可以适当提高福利待遇, 满足其对物质的需求;针对“职业探索与规划”和“技能提高与学习”的职业需要, 可以在大学生村官中, 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技能学习等培训课程, 或实施“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保证每个大学生村官都可以得到一位有经验的村/镇干部面对面的指导;针对“施展才能、接受挑战”的职业需要, 可以在日常工作中, 尽可能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 安排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三, 加强大学生村官思想教育,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 大学生村官在选择职业时, 过于看重薪资福利、工作舒适稳定等“保障”因素;同时在村官工作中, 对于职位晋升、领导认可等“外在成就”也过于渴求。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村官在思想和行动都不安于“扎根”农村。因此, 在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思想教育决不能忽视。

参考文献

[1]杨静, 张进辅.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书评[J].价值工程, 2004, 23 (12) :37-40.

[2]Havighurst, R.J. (1978) .Development task and education.New York:Mckey.

[3]Super, D.E.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M].NY:Harper&Row, 1957.

[4]江苏省委组织部, 省委研究室课题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探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0, (3) :5-15.

[5]凌文辁, 方俐洛, 白利刚.中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 1999, (7) :342-348.

[6]郁晓燕.企业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7]邵春之.知识型员工职业价值观、组织支持感和职业成功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8]Schein, E.H.Career dynamics:Matching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al needs[M].Boston:Addison-Wesley, 1978.

[9]李包庚, 黄斌, 魏娜“.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与思考[J].青年研究, 2007, (9) :34-40.

[10]韩新宝.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河北学刊, 2009, (5) :178-181.

[11]史南西.四川省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7) .

村官职业化 篇2

一、为什么有大学生村官政策?

宏观原因:中国农村的乡土性使农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长制,宗族制和人情关系,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现实原因:社会利益格局分化,村级领导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基层治理危机频发。时势原因: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精英流失造成农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撑。

直接原因: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不容乐观的形势。

就我看来,原因和作用主要分为2个层次:国家和个人。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是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为党和政府培养后备人才、缓解村级领导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但核心作用是:调和城市与农村的巨大二元矛盾,继而使农村适应现代化发展。

从个人层面上看,是作为学校到社会的一个就业缓冲期,或者是谋求进入体制内的跳板。总体看劳动力市场始终供大于求,2013年699万高校毕业生,到2014年727万高校毕业生,海归人数超过20万,再加上往届未就业约3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确实日益严重。村官作为“缓兵之计”有其合理性。

细看之下,其实则是另一番景象。某些专业人才,技术人才仍旧短缺,至少我知道特别全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同时新兴行业的崛起,带动了不少新职业的产生,比如微营销,端游美工等。高校课程的设置总是落后于市场速度的,所以短期内新兴行业也是缺乏足够的人才。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你以为3000块钱可以雇佣一个农民工?别逗了,你只能顾一个大学生!实际上,不少农民工工资很高,当然他们的工作确实非常幸苦。其实这就暴露了一个问题,新毕业的学生一茬又一茬,大部分大学生其实是同质化、没有竞争力的。但是相对于农村,某些方面比如互联网其实大学生有着天然优势的,这样一来,或许村官政策是一个双赢的模式。

二、《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发展指南》(党建读物出版社)说了些什么?

我这里简单的摘录一下标题。其中红色为我的感想。1.1 导论

1.1.1 生涯特点:可规划性、阶段性、发展性。1.1.2 发展阶段:1)职业探索与适应期 角色转变 2)职业成长期与定向期 业务骨干 3)职业成熟与加速期 领军人物

实际上,村官最宝贵的就是经历,经历是作为磨砺自己的磨刀石,做好领导吩咐的任务,培养能力,成为业务骨干。就像打游戏一样,重要的不是任务给的钱,而是任务给你的经验,能够让你升级,学会技能。对应的只有完成了高级任务,才能具备成为领军人物实力。1.2 职业胜任能力分析

1.2.1 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特征:1)复杂性 转型、四化

2)基层性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战线长,更琐碎 3)乡土性 农村的风土人情、田间地头 4)创新性 城乡对接、突破

复杂性是培养战略眼光的极佳环境;基层性强调耐心和细心,同时也注定了要学会取舍;乡土性对于本地人有天然优势;创新性对于大学生村官有着天然优势,主要是学习、掌握、运用新鲜事物的能力。

1.2.2 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统一各方思想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创业的一系列问题 3)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平衡各方利益

4)倡导农村先进文化 广义的教育,让农村与现代文明相适应

5)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重要决策须通过村民表决,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不可偏废。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培养具有战斗力的团队

1.2.3 胜任力分析 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胜任力

脱离实际,大多数村官如果能达到核心能力,还会去选择当村官吗?不过可作为成长目标要求自己。1.3 职业生涯规划 1.3.1 职业生涯规划步骤

1)自我分析定位+职位环境分析与评估 2)确定职业目标与方向 3)找差距

4)制定改进方案和职业发展路径

1.3.2 职业生涯规划原则 1)择世所需;2)择己所长;3)择己所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时候,自然会有收获,如果你真心喜爱这份工作,工资多少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正如书中所言“要在权衡人生价值、成就感、工作付出、待遇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优的目标,实现村官生涯经历和个人人生发展的共赢。” 1.3.3 职业发展路径

1)留村任职 适用于本村户口的村官。

2)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 省考、国考、选调生等,亦是绝大多数村官的选择。3)定向招考 如:金融机构。

4)自主创业、另行择业 村官经历能否为你加分增值?

5)学习深造 虽然享受加分优惠,但是不如自己认真复习,同时那个时候年纪也大了。

三、针对发展路径再思考的职业规划。

村官、选调生招考人数越来越多,依靠政策无法解决所有村官进入体制内,同时基层公务员待遇,大家有目共睹,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丰厚。同时在体制内可以想象,随着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施,只会加剧论资排辈的现状,晋升空间实在有限。相比之下,自主创业、另行择业更具爆发性成长。

这里谈一下创业,媒体鼓吹大学生创业是基于就业压力巨大,同时多报喜不报忧,进行中国式宣传,确实容易让人盲目。实际上,创业的绝大多少都是失败,马云谈创业说道100个创业者里面,只有1个成功,有4个你是看着他怎么死的,剩下的95个,你看都没看到。确实创业失败的大有人在,但是如果把亏钱定义为失败,或许过于武断。创业过程本身对创业者的塑造被忽略掉了。同时雷军也谈到,媒体以及社会缺乏对失败的正确认识。小学作文经常出现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或许某些人能明白这句话的真谛。不要把领导交给你的任务仅仅当作负担,同样也不要把赚钱当成创业的唯一目的。

人是最好的投资品,因为人比商品更加独一无二,同时具有更高的成长性。成功的条件需要培养人才,发展团队,整合各方的能力和资源,其根本是个人发展规划的成功。有这么一句话,健康是底牌、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品质是王牌,这也是对个人发展的规划的高度概括。

而村官职业发展的最佳形式不是让所有人能都进入体制内,而是能够让大学生村官能够形成自身的品牌,让社会认可有过大学生村官经历的人,足以胜任各项基本工作。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结束村官生涯给人清华毕业一样的感觉的时候,这个政策就成功了。

四、基于现状的职业规划方向

村官的3大现状:

1)村官附庸化。长期从事琐碎的事情,成为领导的打字员,笔杆子等。2)主管领导不够重视。主要是针对与村官的相互交流,问题反映与解决。

3)村官自身对自己工作的不重视,不认同。这个一切问题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是主动做事,还是被动接受的区别,效果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心只是当作跳板,本职工作做的怎样,那么也就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了,不过大环境上也确实是有编制的比没有编制的更加有保障。主要发展方向:

针对发展路径以及现状,我认为村官平台最适合也最重要的职业方向类似于职业经理人。即经营管理工作。

但是与管理企业不同,村官需要管理好的是一个村,一个部门,为领导分担部分工作。打个比方,让你去弄农房普查,让你登记村民建房申请,让你组织一个羽毛球比赛。你得选好人,做好团队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制定工作计划,到什么时候要达到什么效果,没达到效果怎么改进,工作结束之后总结教训等。再作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村两委”好比董事会,支书就是董事长、村主任是总裁,你就是总经理,制定好计划,遇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报总裁决定后提交给董事长。

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宝贵的经验吧。进入企业不一定有这样的管理机会。所以,一开始没必要把工资看得太重要,这是经验积累的过程,等你增值了,你的工资自然涨了,如果不涨,你也自己想动了。潜在的问题:

1)之前大学的专业荒废,这个是非常大的弊端。学校学的东西本来就快淘汰了,如果长期不接触本行业,荒废是必然结果。在大学生村官还未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至少是企业认可的情况下,这一点非常不利。

2)这样的现状下,脱离体制,原先的平台不在,又没有一技之长如何应对?就跟现在基层公务员温水煮青蛙的感觉一样,脱离体制如何生存?好比笼子一方面限制了鸟的自由,另一方又保护了鸟的安全,确实难以抉择。解决的方法:

1)学习的能力。你必须去学习新的技能,比如我去学习会计。还有诸如PPT、PS、freemind等各类软件的运用。

2)重要的工作经历。面试时,基本上都会问这个,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学历提供了智力保证,工作经历提供了经验保证。村官本身需要做主动做事,做到最好,可能功劳不是你的,但是修行本身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唐僧也没必要非要去西天求取真经了。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有些事情村官要主动出击,比如创办爱心网的汪学东。困难那里都是,多想想怎么解决。

复合型人才加上重要的工作经历才是求职的保证,这样去哪都有企业需要。

五、总结:

1人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规划的,如果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好了。2别人给你的建议不一定对,包括我现在的建议。

3村官都奔着体制内去了,我决定放弃体制内,都是一种损失。

村官职业化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23-01

一、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引导和指导大学生村官正确创业。

为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及规定。面对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村官表现出在农村扎根创业的极高热情,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有创业愿望,但是如何将愿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行为,需要一定的条件。

(二)有利于大学生村官长才干,为农村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势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和培训。一方面是对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认识,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的熟知,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农村工作环境,掌握服务“三农”的本领及工作的“标尺;另一方面是基层工作能力的培训,包括调查研究能力、捕捉新的创业项目及推广新的技术能力、与人交往沟通能力等。

(三)有利于减少创业失误,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

大学生村官创业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定的创业风险和失误。这种风险和失误对创业者的打击可能是毁灭性的。但是风险和失误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体制、运行机制得当,有些风险和失误是可以避免的,这就需要制度做重要保障。

二、大学生村官创业长效机制的构成要素

(一)强烈的创业激情。

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是一种需要组织、运用服务、技术的思考、推理、判断的行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必须具备强烈的创业意愿和创业激情,因为只有当激情与理性、激情与务实、激情与技能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的不竭动力,才能让自己满怀着一种信心,激励自己更好地完成使命,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出色的综合素质。

一是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大学生村官“有知识缺创业技能、有热情缺创业经验”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创业过程中大学生村官需要学习与培训,而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大学生村官创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二是要有专业技能。大学生村官创业一般以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或销售为主,是有技术含量的创业项目,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大学生村官创业走向的基础。三是熟知创业流程与政策。很多大学生在校时就利用假期进行过社会实践,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些经验,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知晓创业优惠政策,为创业打下了基础,并能够较好地用来指导创业。

(三)适合的创业项目。

大学生村官选择项目要按照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社会需求原则。农村天地是创业的大舞台,要想在这个大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大学生村官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应要使创业目标与当地农村社会需求一致,把自己的创业要求与农村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急农村需求之所急,供农村发展之所需。二是因地制宜原则。大学生村官创业创业环境一般选在农村或乡镇。

(四)充足的运作资金。

创业需要一定资金支持。乏资金,仍是阻碍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第一“瓶颈”。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资金的积累,无法像传统的创业者那样靠积累的资金来创业。他们最初的资金主要是来自创业扶持资金,其次是家庭、亲戚朋友那里筹集到部分资金。在影响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因素中,“缺乏资金”排第一位。问卷调查显示,在“你觉得大学生村官期满后如果选择创业,阻力是什么?”这一项,选择“缺乏资金”的有897人,占到46%[1]。

三、构建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长效机制

(一)健全创业机制,激发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情。

大学生村官创业需要健全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建立激励、引导、两个个方面相结合的保障机制,激发创业者动机。因此,需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激励机制。一是可以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基层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中,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情感生活和个人爱好,改善工作环境[2];二是营造创业氛围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育社会土壤。可以通过各种传播载体,加大对大学生村官成功创业典型实例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创业者社会价值的认同度。

(二)储存创业能量,提高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指一种开创和拓展事业的能力,建立组织培养与自我磨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能力培养机制,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能力。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之一是项目决策能力。在对市场充分调研,系统科学的论证基础上做出的合理决策。二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价格和市场竞争,市场价格方面既有价格的滞后性,又有游资的炒作,导致价格信号可能失真[3]。

(三)选准创业项目,推动大学生村官科学创业。

拥有好的创业项目是大学生村官开启创业之路,取得创业成功的关键。建立大学生村官自我确定和社会培育相结合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评估机制,尽量降低创业风险。大学生村官创业者是一个特殊的创业群体,其创业行为是一个具有政府引导、社会支持、“村官”为主的行为,大学生村官创业者存在经验不足,信息来源渠道狭窄,自我确定的项目容易偏离实际,所以有必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评估机制。

(四)投入物资经费,保障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来源。

资金问题是大学生村官创业过程中的硬性障碍,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融资渠道,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是大学生村官创业融资机制建设的关键。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多元融资机制,为其解决创业资金短缺难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强化自身融资能力。创业是大学生展示能力才干,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窗口,父母家人、亲朋好友要在创业方面多给予支持。二是设立创业专项基金。地方政府要加大创业基金的投入,拨发专款,用于有针对性地扶持一些规模较大的可行性创业项目。三是整合社会资金。积极吸纳社会资金,要积极实现社会机构和企业与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对接,有针对性地把企业资金流向大学生创业项目,提高创业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杨雪英.促进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的实践与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10(6):121-125.

[2]王民朴.万远英.大学生村官创业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22(1):67-68.

[3]吴迪.配套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N].金融时报,2013.05.31

女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困境研究 篇4

一、女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存在的困境

(一) 部分女大学生村官求职动机不纯

女大学生村官的择业动机各异, 但其中的大多数都还是希望能够在农村基层干出一番事业, 实现自身价值, 发挥自己的才干。但不可否认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女大学生村官将“村官”工作作为今后考录公务员或等候更好工作机会的权宜之计。一旦有好的工作机会, 她们就会选择跳槽。而且在出现“水土不服”后, 一部分女大学生村官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意志可能会变得十分消沉, 最终会选择撤离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

(二) 与男村官相比, 她们在村务管理中更多的是处于失语状态

在农村基层组织, 女大学生村官上岗后基本都是做一些文字方面的工作, “秘书化”比较严重, 很少有女大学生村官能参与到村务重大问题的决策, 这其中有来自现有男性村干部的阻挠和对其位置的架空。她们大多在村务管理中处于失语状态, 而且身份尴尬, 在村内得不到村干部和村民的支持, 他们认为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做不出什么成绩, 只是把农村当作跳板, 来农村镀金的。这些因素都导致女大学生村官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深感无奈, 影响到各项事务的有效开展, 十分不利于她们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 女大学生村官知识背景与工作需要错位

在选聘大学生村官时, 只要求具有大专以上文凭, 不像在招录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时明确规定专业, 大学生村官没有任何专业限制, 在女大学生村官中具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急需的农学类专业知识背景的不多。她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背景与新农村建设所需的知识不能匹配, 加之对农村具体情况也不了解, 经验不足, 而且村民们更愿意选“熟人”来担任村官, 主持公道, 排斥空降的女大学生村官。这让很多女大学生村官都感到无奈, 这也让大多数女大学生村官缺乏归属感和对角色的认同感, 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影响其职业生涯发展。

(四) 缺乏对女大学生村官支持鼓励的相关政策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女大学生村官和男大学生村官相比确实在某些方面存在特殊性, 此时, 就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但目前由国务院、中央办公厅和相关部委先后联合制定、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意见 (试行) 》、《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等相关文件, 都没有针对女大学生村官这一特殊群体制定相关政策, 在创业方面, 也没有针对女大学生村官制定或出台相关帮扶政策。

(五) 女大生村官普遍对前途感到迷茫, 也存在情感压力和社会压力

中组部相关政策明确提出, 大学生村官三年期满后的五条出路有留村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及继续学习深造。但基层农村思想比较传统, 一般情况下, 他们都希望自己人在村里担任要职, 再加上重男轻女, 女大学生村官期满后留任村干部并不容易;而且在村官中定向招录公务员的比例也不高;创业没有良好的政策扶持, 资金短缺, 另外三年的村官生涯也难以给她们另行择业带来参与市场竞争的砝码, 这些都让很多女大学生村官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感到很茫然。另外, 大多数女大学生村官大学毕业时, 都到了适婚年龄, 农村的生活圈子比较小, 未婚的女大学生村官寻找情感的归宿成为她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很多女大生村官被迫加入到剩女大军。

二、促进女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对策

女大学生村官在求职动机、职业发展环境、专业知识背景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 影响其职业生涯良性发展。国家、学校和社会若能结合基层农村实际情况和群众所需, 针对女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 依据女性及其职业发展的特点, 有计划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女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生村官计划更为长效, 使其取得预期效益。

(一) 女大学生村官自身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强化自身建设

中组部号召扩大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中女性干部的选拔力度, 且明确规定要进一步从基层抓起。女大学生村官立于农村基层的重要岗位, 是后备女干部的重要储备力量和发展对象。但女大学生村官初到基层农村缺乏农村相关工作经验, 不知从何入手处理具体问题, 而且威信不高, 从村民的角度更想要一个活力四射、精力充沛的男大学生村官。女大学生村官要想使自身的职业生涯得到良好发展, 必须要端正工作态度, 清楚地认识自我, 加强自身建设, 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 并用这种工作态度时刻留心、观察、学习老干部的工作方法, 并加以扬弃, 还要学习基层的交流方式、农业专项知识、农村管理知识等, 边学边干, 真心实意地把农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家人, 为老百姓做实事。这样村民和村干部才能接纳她们、认同她们, 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二) 为促进女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促进女大学生村官职业良性发展, 构建益于其成长的健康氛围也很重要。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大学生村官, 尤其是女孩子。因此首先, 新闻媒体应针对村民、村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异样的眼光, 大力宣传村官计划, 给予女大学生村官更多积极的关注, 并为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让人们充分认识、了解女大学生村官, 更新大众对女大生村官存在的偏见, 消除他们认为女大学生做村官是“做秀”、“镀金”、“跳板”等的疑虑, 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女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也会有所作为;其次, 高校应响应号召, 大力宣传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相关就业及创业的优惠政策及其在农村创业的典型事迹, 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任职;再次, 社会各组织单位、金融机构也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 在资金上、信贷上对大学生村官事业给予一定的倾斜, 并建立女大学生村官发展论坛及相关网络, 加强女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基层及社会各界的接触, 拓展他们的职业发展渠道。

(三) 建立促进女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良性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举措, 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建立完备高效、切合实际的形成机制、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首先, 要让大学生村官有法可依如出台《大学生村官法》、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 尤其要在政策上导入性别视角, 对女大学生村官有所倾斜, 进一步明确她们的政治身份和角色以及相应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其次, 各级政府在选拔女大学生村官时不仅要公平、公正、公开, 杜绝歧视、严格而透明地进行, 在派任时, 要结合基层农村的现实和资源情况, 在尊重女大学生意愿的基础上、互相选择, 选派专业对口的女大学生, 并给予女大学生村官人性化关怀;再次, 各地政府应建立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机制和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 以正确的促进女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另外, 在女大学生村官上岗前要对她们进行完善的岗前培训和职业辅导, 使他们正确的了解农村实际, 为其后续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 还需要提高女大学生村官薪酬福利待遇, 消除她们的后顾之忧, 并完善女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 支持女大学生村官创业。

摘要:女大学生村官相较于男大学生村官在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针对女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存在的困境, 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促进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发展。

关键词:女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冰.女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2]王兆萍.职业生涯视角下女大学生做村官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 (12) .

村官职业化 篇5

心 得 体 会

摆正心态化茧成碟

2012年5月9号乡党委副书记李书记给乡里每一位大学生村官发了一本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编著的“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发展指南”一书,安排大家要认真阅读并写一篇深刻的心得体会。回到村里我认真阅读了全书感触颇深。书中选录的那些优秀大学生村官事迹小故事让我内心澎湃,深感自己离他们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感悟之一:首先须审视,摆正心态入角色

农村广阔天地,是历练人生的学校,到村任职,当好“村官”,首先必须摆正心态,大学生村官年纪轻,没有经过社会磨练,面对成长、生活空间发生的变化,面对农村的艰苦条件和繁杂工作,难免患得患失,心里浮躁,对村官工作非理性预期而导致自卑感挫败感;由于对村官角色身份不认同导致消极低沉感;由于沟通受阻以及工作无所适从而导致孤独无助感;由于职业发展不明朗而导致心理迷惘感,因此,大学生村官要及时调整心态,主动寻求有效的心理压力缓解策略,把它作为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实现抱负的难得机遇,抹开面子、放下架子、撩起袖子、俯下身子、丢掉书卷气,坚定信念,做好角色转变,做好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思想、长期吃苦的准备,只有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历练自己,才能增长才干,成长、成才,才能成为一个社会有用人才。首先当好学生,向农民朋友学习,忘记 “证书”,忘记学历,以“学生”的姿态从头开始学,从小事做起,当好助手参谋,学会揽事不揽权、尊重不奉承、依靠不依赖、服从不盲从、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上下要搭桥,脚踏实地,较快地融入村民、“两委”班子中。

感悟之二:定要强素质,锻炼扎实本领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学习,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努力提高业务水平,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时刻牢记科学发展观,不断校正人生航向,不断优化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增强承担更多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信心和责任,才能够以宽阔的视野、辨证的思维去看世界,才能拥有了驾驭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能力,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树立永无止境的为民服务意识,要意识到能够有机会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是幸福的。在工作中,要抱着为民服务的思想多看、多想、多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为村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你是真心为他们服务,他们就会支持你,拥护你。把心放在工作上,哪怕是发现一个小问题、提出一个小建议,同样

2都是收获,都是做贡献,同样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感悟之三:要服务三农勇担当,扑下身子解民忧

大学生到村任职,要真正了解村民需求,理解村民难处,运用新思维新理念,想方设法为村民服务,把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带动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一种动力和责任。在村任职平时除了积极配合村“两委”开展日常工作外,要积极深入农户,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并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发挥优势,扑下身子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努力做到“脑勤、手勤、脚勤”,才能成为村民的贴心人。必须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俯下身子,找到适合自身的为民办实事的载体,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欢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入群众,努力将村产业做大做强,使农民增产增收,只有使村民接纳自己,才能在村务工作中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成长成才,要勇担当,积极参与到村里的重大决策和解决重大问题上来,敢干、真干,才能干出成效。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成长,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

农村是一本无字的大书,是大学生了解基层、增长才干的广阔舞台。有了在农村基层艰苦环境磨练的这一段经历,有了对农民群众的那份情感,不管将来在什么岗位上,都能把事情做好、健康成长。今后我将摆正心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锻炼本领、服务三农、俯身为民、扎根基层、克服 3

村官职业化 篇6

一、政策层面的历时性研究

自“大学生村官”出现、得到认可以及被普遍推广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会面向“村官”出台相关的选聘政策。对中央政策进行解读与研究,有利于与调查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政策实施层面与政策制定层面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中央政策进行研究。

1. 共通性

⑴二次就业的优先性。纵观历年中央出台的政策,大学生村官的二次就业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政策关于村官二次就业的规定,都体现出了“优先性”。如2008年《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中规定: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享受放宽报名条件、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⑵选聘标准的严格性。历年的政策文件中,都存在对大学生村官选聘条件的严格规定。这些规定大多都对学历、年龄、身份等予以严格限制。如2009年的文件中规定:主要选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是中共党员或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优秀高校毕业生。2012年的文件中规定:坚持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回原籍优先的原则,注重从重点院校以及基层急需专业的毕业生中选聘大学生村官。

⑶福利待遇的稳定性。较好的福利待遇,是吸引优秀大学生加入村官队伍的重要因素。对福利待遇的有关规定,是历年政策的必要、重要内容。历年的政策都对大学生村官们所应享受的福利待遇予以了较高水平的、稳定的规定。这主要体现在工资水平、参保水平、代偿贷款等方面。如: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2008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要按时拨付到位,保证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比照本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及时发放(2009年)。

2. 差异性

⑴选聘标准日趋严格。从历年中央政策文件的规定来看,对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标准是日益严格的,这主要体现在: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应届和往届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2008年);到2009年,就修改为:主要选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是中共党员或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优秀高校毕业生。

⑵福利待遇日益优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与国家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日益重视,大学生村官们的福利待遇日益优厚。如在财政补贴方面,2008年的政策规定:中央财政补贴西部地区的费用按人均每年1.5万元的标准拨付,补贴中部地区的费用按人均每年1万元的标准拨付,补贴东部地区的费用按人均每年0.5万元的标准拨付。而2012年的文件规定: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补助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标准提高到人均每年2万元,中部地区人均每年1.5万元,东部地区人均每年0.8万元,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这些数字的变化,直接体现出大学生村官福利待遇水平的提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制度设计上,国家对大学生村官给予了较全面的保障。下面,将进入制度运行中展开问卷调查,以获得大学生村官职业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二、村官职业现状的共时性研究

对大学生村官职业现状进行研究,首要的、最核心的内容即是获取村官们生活、工作现状的实际信息。为了获取村官们实际生活、工作现状的普遍性材料,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对村官们进行问卷调查。

笔者将调查问卷问题分为两类,有关村官基本信息问题为基本问题,涉及村官实际生活或者工作的为实质问题;在实质问题下,又分两个类别:生活问题与工作问题。调查问卷以实质问题为主。

基本问题为问卷中的第1、2、3题;实质问题为问卷中的第4—19题;在实质问题中,生活问题为第7、12、13、14题,其余为工作问题。(注:“受访村官”指的是现在仍在担任或者曾经担任过大学生村官的人。)

1. 基本问题

第1题:您的性别是?

第2题:您的籍贯是?

第3题:您的学科背景是?

2. 实质问题

(1)工作问题

第4题:您为什么选择成为大学生村官?

第5题:您担任村官时的职位是?

第6题:您接受过以下培训、学习、奖励机会吗?(多选)

第8题:在担任村官时,您在村里工作的时间有多久?

第9题:您在担任村官时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多选)

第10题:您是否认为自己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第11题:您认为自己没发挥较大作用的原因最主要是?

第15题:您现在的职业是?

第16题:您是初任村官还是续任村官?

第17题:您离开“村官”队伍最主要的原因是?

第18题:您留在“村官”队伍最主要的原因是?

第19题:您认为现行的与“大学生村官”有关的国家政策存在的问题是?

(2)生活问题

第7题:在担任村官时,您认为自己是否已经适应了村官生活?

第12题:担任村官时,您每月的经济收入是?

第13题:在担任村官时,您是否获得了“五险一金”或“三险一金”的保障?

第14题:您对自己收入及福利待遇的看法是?

三、职业现状

以上问卷调查虽然以重庆市渝北区、开县大学生村官为对象,但“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有限的数据中所体现的积极、消极因素可以折射出“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所普遍存在的有利影响和运行问题。

1. 积极的方面

首先,村官群体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无论是否大部分时间都在村里工作,村官群体都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基层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其次,村官群体都实际地接触了基层的工作,增长了工作经验与实践技能,为日后的“二次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消极的方面

(1)“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异化”现象较为严重。“异化”,从普通语境来说,即是指“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在哲学上则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异化”,就是指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远离其根本目的与本质内涵,成为了这一政策运行过程中“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首先,这一“异化”体现在工作地点上。中央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进入农村基层,为基层建设提供知识与智力支持。但是实际上,一些大学生村官并未真正地在村里工作,而是在乡镇政府工作。这从数据统计就可以看出,即问卷中的第8题:“在担任村官时,您在村里工作的时间有多久?”其中,有逾半数的受访村官选择了“有一些时间在村里工作”或“几乎不在村里工作”,这反映出,真正活跃在农村一线,投身基层工作的村官并不多。这些村官大多都被乡镇政府“要走”,从事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村官们遇到了“镇街截留”。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乡镇政府的“阻力”,大量村官并没有真正进入农村基层工作,而是提前成为了镇政府的“公务员”,“镇街截留”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

其次,就工作目的而言,多数大学生村官是打算通过担任村官成为公务员,担任“村官”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这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得到体现,调查问卷第4题:您为什么选择成为大学生村官?在143位受访村官中,有71人选择了“解决个人就业问题,缓解暂时就业压力”,有20人选择了“再争取上升机会”,可见,担任村官多是一种过渡性的措施、一种手段。

(2)村官群体的自我认同感不足。一个职业群体的自我认同感,是形塑该职业群体的重要力量。无论从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还是访谈所得的材料来看,村官群体的自我认同感尚未形成,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在问卷第10题“您是否认为自己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中,受访村官共有143人,其中,92人选择了“是”,51人选择了“否”,而这35%的“否”的选择,正说明了村官群体对自身的工作并未实现认可的一致,即共同的自我认同感。

(3)村官群体的福利待遇保障落实不到位。给予村官群体良好的福利待遇保障,并切实贯彻执行,是推动“大学生村官”事业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历年中央的有关政策来看,给予村官群体良好的福利待遇保障,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且一直处于不断提高的状态。但这些措施的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

以村官们所应得的各种社会保险为例,在调查问卷第13题(在担任村官时,您是否获得了“五险一金”或“三险一金”的保障?)中,选择“是”的村官共有29人,选择“否”的村官共有114人。也就是说,在这次调查中,未获得“五险一金”或“三险一金”保障的大学生村官的比例高达79%。

但是,中央政策和重庆市的细化政策,如《2009年重庆市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简章》规定了:所在区县(自治县)应当为村官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保险费用为每人每年200元。2012年、2013年的文件中也有类似规定。对比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客观上大学生村官福利待遇保障的落实情况不到位,现实不容乐观。

四、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1. 问题的本质所在——村官群体的身份定位不清

从本文可以看出大学生村官职业现状存在以下一些具体问题,即:乡镇截留问题;动机的功利性问题;自我认同感不足以及福利待遇保障落实不到位等。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可以看出:乡镇截留问题实际上是村官群体的独立性问题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问题的整合;动机的功利性问题,客观原因是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主观原因是担任村官对进入公务员队伍有很大帮助;自我认同感不足问题,实际上是以上这些问题在村官群体主观上的映射;福利待遇保障落实不到位问题也是政策执行的问题。由于乡镇截留,自己在村里工作的时间较少,工作事务繁杂且内容单一,使得村官群体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目标与价值的客观条件;由于动机功利,福利待遇保障落实又不到位,所以村官群体也难以拥有实现自己价值与目标的主观条件。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村官们的心态上,就是对自身的否定与不认同。所以,自我认同感不足,最能集中地从本质上反映以上种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是解决上述诸问题的关键。

那么,自我认同感不足本质上又是什么问题呢?——身份定位不清的问题。更确切地说,是国家对村官群体身份定位不清的问题,这使得村官群体对自己的身份定位产生了迷茫。身份定位不清的问题是产生村官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异化”等种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2. 解决方案

那么,将怎样定位大学生村官群体的身份才是较为合理与适当的呢?

笔者认为,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的定位,必须使这一群体的内部管理专业化、组织化,外部地位独立化,使其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以此来建立一个专业的、独立的、权威的职业组织,进而形塑一个具有较强自我身份认同感的职业群体,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才能,推动我国农村更大程度的发展。那么怎样的定位才能符合这些条件?——行政法人成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日本等国的行政法人制度及理论,构建一个以大学生村官为成员的行政法人。

关于行政法人的理论,学界多有论述,笔者便不再赘述。在这里,笔者将重点放在这一制度实施的具体思路上。要使这一制度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在内部关系上保证管理的有组织性和专业性,外部关系上保证相对的独立性,在法律上保证合法性。

(1)内部关系。要形塑一个职业群体,首先必须使其组织化。目前,国家可以成立一个行政法人来专门负责对全国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管理,本文暂且将这一行政法人命名为“大学生村官协会”。在中央层面,应当由国家设立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生村官协会”,在地方层面则设立这一协会的分会。全国性协会与地方分会之间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地方分会只受全国性协会的领导。这样的职业协会一旦形成,大学生村官群体也就具有了组织性,“拧成一股绳”,能够以集体的力量发声,进而形成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

与“组织化”同步推进的,是大学生村官群体管理的专业化。在这里,由于笔者学识所限,只能提出一些浅显的制度设计,如:在“大学生村官协会”设立后,在协会行政制度上,各级行政首脑均应当由有较长时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在村官选拔考试中,可以针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设计不同的试题以及考试制度,突出各地区的特点,使之摆脱公务员考试的“藩篱”。通过这些措施,来不断地推进村官管理的专业化。

(2)外部关系。在协会成立后,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即是外部关系问题。能否处理好“大学生村官协会”与中央、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攸关大学生村官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这些关系上,总体来说,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协会”应当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我国,目前尚不具备使这一由大学生村官组成的行政法人完全独立的社会条件,而若在制度设计时使其“完全附属”,则会根本违背解决问题的初衷。因此,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是较为可行的一种方案。

对于实现这种相对独立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在与中央的关系上,由于“大学生村官协会”的各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所以协会与中央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全国性的“大学生村官协会”(以下简称“总会”)与中央的关系。

首先,在自身财权与收入方面,“总会”的初始资金可以采取国家出资与民间出资相结合的方式,国家依出资比例在“总会”的政策制定与行政首脑任免上享有一定程度的表决权,这一表决权不宜设定过高,否则将会侵害“总会”的独立性。民间出资主要是各村出资,在总会中,各村依出资享有的权利汇集到省级单位,由省级分会予以代表和行使。“总会”的后续资金由各村在一定的范围内依自身发展情况浮动缴纳。村官们应当享有“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的保障,这些支出由“总会”或省级分会负担;村官们的收入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构成,由“总会”或省级分会负担,基本工资应当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绩效工资则由其所在村的社会发展速度予以确定,这一程度可由经济发展速度、环境改善程度等指标予以加权确定,社会发展速度越快,村官可得提成越高。

其次,在人事权方面,如上文所述,国家依出资比例对“总会”的政策制定以及行政首脑的任免享有表决权,国家可以以此来体现其意志,并指导、监督“总会”的工作。

第三,在“总会”中具体行使国家相关权利的机关可以是共青团中央或中央组织部,即“总会”受共青团中央或中央组织部指导、监督。

在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关系上,“大学生村官协会”应当独立于地方政府,而受其上级协会的垂直领导,可以参照国税机关。唯有如此,才能破除地方政府的干扰,在工作地点、福利待遇上实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本意”,切实保障大学生村官发挥自己才干的空间,并给予其应有的福利待遇。

在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上,村官在具体工作中应当接受协会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的双重领导,在村委会的决定与协会的领导之间发生冲突时,尊重村委会的决定。另外,还有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即基层村官的选任权应当由哪一组织掌握。笔者认为,选任权可以由协会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共同掌握,即可以通过协会选拔并提名,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任命的方式来实现。

(3)合法性保障。以上这些措施要得以施行,就必须解决它们的合法性问题。在前文中,将大学生村官继续定位为村官的“不合理”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一定位存在着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问题。以上笔者所提出的这些措施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引发这一问题。尤其是大学生村官协会与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之间在法律上的紧张关系难以缓解。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推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修改法律,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给大学生村官协会释放一定的空间,赋予村官协会一定的选任权,缓解村官协会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紧张关系。

上一篇:偏航控制系统下一篇:培训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