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平台开发(精选11篇)
信息平台开发 篇1
1、信息系统简述
1.1 信息系统概念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1.2 信息系统功能
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输入功能:信息系统的输入功能决定于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及系统的能力和信息环境的许可。
存储功能:存储功能指的是系统存储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的能力。
处理功能:数据处理工具: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联机分析处理 (OLAP) 和数据挖掘 (DM) 技术。
输出功能: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都是为了保证最终实现最佳的输出功能。
控制功能:对构成系统的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 对整个信息加工、处理、传输、输出等环节通过各种程序进行控制。
1.3 信息系统类型
从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系统特点来看, 可分为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和虚拟办公室五种类型。
1.4 网络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了用于开放系统体系结构的开放系统互连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 模型。这是一种定义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体系结构。信息系统的结构模式有集中式的结构模式、客户机/服务器 (C/S) 结构模式、浏览器/服务器 (B/S) 结构模式和P2P体系结构四种。
2、信息系统设计概述
2.1 信息系统设计的任务
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依据系统分析文档资料, 采用正确的方法来确定系统各功能模块在计算机内应该由哪些程序组成, 它们之间用什么方式联结在一起以构成一个最好的系统机内结构, 同时还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将所设计的成果表达出来, 另外考虑到实现系统功能的需要, 还要进行数据库的详细设计、编码设计、输入/输出界面 (人—机界面) 设计等等。
2.2 信息系统设计步骤
进行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根据总体方案及系统分析的实际需求, 考虑数据库的存储方式 (集中式或分布式) ;考虑物理库的数量及每一个物理库所包含的数据库表的内容;从查询处理效率等方面考虑数据库表的索引问题等等。
进行编码设计。编码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数据的规范性和交换性密切相关, 编码一旦被设计处理将会永久使用并常驻于数据库中, 因此需要在系统设计阶段给出具有永久性、稳定性的编码设计方案。
进行界面设计。构造良好的界面是未来系统能够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 要使信息系统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更加高效就需要在界面设计方面具有一个全新的设计策略, 这个设计策略要在程序设计之前完成。
进行系统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是在前面所有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它主要是采用“自顶向下”的原则考虑模块的划分与设计, 使模块内部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连接具有合理的结构。功能设计结果的表达方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结构图”来描述模块的功能和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换;另一种是用Rational Rose工具来描述。功能设计中通常有一组评价标准来对设计结果进行评价, 同时使用一组设计原则对系统模块进行优化设计。
2.3 信息系统设计可行性标准
运行效率:系统的运行效率受多方面因素, 如:硬件、编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逻辑模式设计等。所以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时, 应从以上方面全面着手, 切不可抓着单一模块想要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可靠性:因为信息系统是需要与用户交互的平台, 所以往往需要用户输入大量的信息, 而人工输入信息就难免会出现各样的错误, 为保证系统能够持久的运行就需要在编码阶段设计一套完整的逻辑模块 (如:校验码、批量控制、建立运行日志和信息追踪、文件的存取限制等) 来过滤、排除、解决可能出现的一切错误, 并且预估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平均修复时间”, 从而得出“系统的有效时间”=“平均故障时间”/“平均修复时间”, 以保证系统长期良好健康的运行。
可修改性:由于系统是在一个实际的客观环境中运行, 它的数据来自于客观现实, 而客观世界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它导致客观数据的变化和功能需求的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不断变化需求, 必然要求信息系统也随之而变化, 即对信息系统做相应的修改。
灵活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 硬件价格越来越便宜, 新的操作系统和程序语言在不断地出现或升级,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这些必然对信息系统产生影响, 迫使用户考虑使用新的技术、更新设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完善系统功能等等。
通用性/实用性:现如今的操作系统已经不再仅仅是windows一种系统了。如:DOS、Windows、UNIX、Linux、OS/2、Mac OS、Novell Net Ware等操作系统。无论在那种系统下开发信息系统, 因为我们无法预知用户使用的是那种操作系统, 所以设计时不能针对单一操作系统, 而要综合考虑到所开发的系统在任何操作系统的通用性。
2.4 数据库设计
用户权限的设计:数据库用户权限的设计, 需要根据实际系统所面对客户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客户的权限区分、类别划分、操作限制等用户权限的设计。
索引文件的设计:索引是按某种规则建立记录的逻辑顺序。根据索引文件所含索引的个数将索引文件分为单索引文件与复合索引文件。根据索引关键字取值的限制将索引分为主索引、候选索引、唯一索引与普通索引。
中间文件或临时文件的设计:在数据的存储中不仅仅可以将数据添加到数据库中, 比如用户上传的图片或者文件等需要写成文件流才能存储进数据库的文件就无需保存进数据库, 这类型文件保存进数据库反而会很慢。所以将其直接保存入电脑硬盘或者将一些信息直接写入临时文件, 只要设定好逻辑程序定期清理这些中间文件或临时文件即可。
视图 (View) 的设计:与在任何关系数据库中一样, 索引对数据仓库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每个维度表都必须在主键上建立索引。在其它列 (如标识层次结构级别的列) 上, 索引对某些专用查询的性能也很有用。事实数据表必须在由维度表外键构成的组合主键上建立索引。
2.5 编码设计
程序编码可谓是一个系统的核心所在, 程序代码的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 所以编写代码时必须非常严谨的按照一定的逻辑来编写, 以保证代码质量。
2.6 界面设计
风格设计:系统的风格要在系统开发前就确立下来, 负责各模块的相关人士应严格按照预定的风格设计自己的模块。系统风格力求简明扼要, 不能设计过于繁琐, 让人有种很烦的感觉;同时又不能太过简单, 让用户觉得不够充实。所以设计风格时要在简约的同时不失内涵。
导航设计:为了使系统能够更好地工作, 在导航上必须要有充分的提示来说明哪一部分是用来操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操作的, 提示用户如何实现人机交互, 这就是功能的可见性。为了在设计中实现可见性, 每一项功能及其操作方法对于界面所处环境中的大多数用户来说必须是显而易见的, 只需看一眼就可以有所了解, 具有这种特点的控制方法成为“可供性”, 可供性提供了大量的和操作有关的线索。
可靠性设计:减少操作错误的措施:输入操作符应尽可能简单、易记忆, 提示要简短、明了。
目标:界面是系统的感知器官。系统的界面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简单性、可靠性、易学习与易使用性、立即反馈性等特性。
2.7 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功能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利用结构图来描述系统设计结果, 首先使用一组设计策略将系统分析阶段所形成的逻辑结构 (数据流程图) 转换成初始的结构图, 然后使用一组设计原则和一组评价标准对初始结构图进行优化设计, 最终形成具有良好结构的功能设计方案。
模块是具有四种属性的一组程序语句, 这四个属性分别是输入/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
功能模块设计优化。 (1) 模块之间的耦合原则。影响模块之间耦合程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模块之间信息传递的复杂性。如果两个模块之间仅存在调用与被调用关系, 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信息传递, 这表示两个模块的耦合程度最低, 称作简单耦合。 (2) 模块内聚性原则。所谓模块内部的“组成部分”是指该模块运行程序中的一个动作、一组指令或一个调用其它模块的语句。内聚性是度量模块功能强度的一个相对指标, 主要表现在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为了执行处理功能而组合在一起的相关程度, 即组合强度。 (3) 模块的分析原则。模块的分解是指把一个模块分解成若干个从属于它的新模块。在分解一个大模块时, 不能单凭语句条数的多少, 而主要是按功能进行分解, 直到无法做出明确的功能定义为止。在分解时既要考虑到模块的内聚性, 又要考虑到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 并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案。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系统的相关节本信息, 紧接着详细讲解了信息系统开发个步骤以及在开发各步骤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就一个web社区网站的开发为实例简单演示一下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流程。在模式上本次开发的项目选择为B/S的浏览器/服务器器模式。最后引以简单的实例以帮助大家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流程。
关键词:信息系统,设计,功能模块,平台沟通
参考文献
[1]姜惠民, 刘宝庆, 杨亚洲, 苏东梅著.《网络组建与互联》.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年版.
[2]石硕著.《网络操作系统实用教程——Windows 2000 Sever Linux/UNIX及其异构网络的互联》.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张凌杰, 齐英兰著.《计算机网络基础》.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4] (美) 特南鲍姆 (Tanenbaum.A.S) 著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5]陆玉库著.《最新网络通信协议》.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年版.
信息平台开发 篇2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快速发展建设内,企业所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数量显著增加。信息数据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别,分别为数值型数据与非数值型数据。计算机主要通过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二进制可以表示汉字,也同样可以表示数量值。由于二进制所表示的数据不同,进而二进制所存在的.含义也存在差别。计算机信息技术储存也就是计算机存储设备内,实现信息数据储存功能。计算机内所具有的存储设备主要用途就是储存数据信息,包含四种存储设备,分别为光盘、软件、内存及硬盘。存储设备在存放数据信息内,依旧以字节作为基础单位。每一个计算机所具有的内存容量存在差别,主要受到计算机系统主存总字节数量表示。现阶段,最为先进计算机外部存储容量已经可以超过几十吉字节。
2计算机存储技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应用计算机存储技术,通过计算机存储技术开展内部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工作人员及内部运营信息采集整合,最大程度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效率。而不同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差别,进而对计算机存储技术要求也不同,造成计算机存储技术在应用内存在一定问题。计算机存储技术可以提升企业工作人员及内部信息管理效率,企业管理水平也就可以提升。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储平台在设计内,基本上都采取e-r模型。计算机存储技术在研发内,e-r模型是关键内容,可以有效拓宽存储技术应用范围。主要原因是由于e-r模型可以精确了解用户要求,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按照实际需求划分针对表格,同时根据不同需求点针对分析。计算机存储技术开发内,广泛应用e-r模型,可以增加不同实体之间关联,构建属性及关系集,保证存储平台结构逻辑关联,提升e-r模型完整性。e-r模型不同实体之间属性,菱形表示不同实体之间关系,矩形表示不同实体。
信息平台开发 篇3
【摘 要】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于借助云计算技术大规模共享计算的优势,并融合其服务理念,改变传统的信息资源采集模式,挖掘信息的潜在联系,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资源;模式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于借助云计算技术大规模共享计算的优势,并融合其服务理念,改变传统的信息资源采集模式,挖掘信息的潜在联系,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通常依托数据中心,传统、封闭、单一的数据中心在采用云计算技术之后,将转变为集成综合数据存储、业务系统开发部署、提供众多服务、综合安全防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共享数据中心。
云计算共享数据中心由传统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机、负载均衡设备、安全防护设备等基础硬件构成。通过计算和存储资源虚拟化提供计算资源,结合网络控制、负载均衡、安全防护和接入认证等组件,建立由众多业务系统组成的共享数据中心。共享数据中心使用数据格式统一的数据库系统,拥有单点登录、索引检索、数据信息采集、信息系统集成开发环境、安全防护等公共基础服务,保证信息资源从采集、管理到开发利用等环节中的高水平,从而降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本。
1.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信息资源采集方式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采集分为人工采集和自动采集两种方式,它们都是将采集软件部署在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采集方式是以浏览器方式向客户提供采集软件,有权的信息资源采集人员通过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终端均可使用信息资源采集软件,并将采集的信息存储到云计算数据中心,终端不存储数据。自动采集方式是通过各种在用的业务信息系统,采取WEB服务调用方式,实时地将信息存储到数据中心。
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采集方式的主要特点:一是随时更新升级。信息资源采集软件的补丁更新与升级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实时进行,用来保证信息采集过程中信息资源采集软件的一致性。二是确保数据规范。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数据信息采集过程中,按照数据的规范格式加入了严格的数据格式验证模块,如进行数据位数、半角全角等的输入验证,确保数据规范,以免数据合并时出错。三是实时调配资源。通过云计算资源动态分配的计算模式,可以快速应对信息采集过程中遇到的服务器拥塞,迅速调用其他访问量较小的业务系统。
2.服务化理念改变传统的系统开发部署模式
云计算数据中心使用SOA的理念,将业务系统软件、公共基础软件等异构系统的信息集成,通过列表的方式将自己所能提供的服务公布出来,供开发人员选用。系统开发人员经过申请可以获得数据中心提供的包含IDE和相关组件模块的开发环境,通过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进行堆叠式开发,快速方便地生成新的业务系统。在此过程中,系统在数据中心的数据统一性方面得到了天然的继承,数据中心还为用户提供与其开发环境完全一致的副本,方便开发人员调试。
在测试和部署阶段,数据中心可以快速提供完整的测试环境,利用计算资源占用较少的时段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系统开发结束后,数据中心可根据业务的资源访问情况动态调整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并按照系统的平台要求,无延迟地提供集成后系统的部署环境。
3.智能的信息资源展现模式
云计算数据中心以SOA的方式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模式,服务包括单点登录、统一的强身份认证、信息检索、地理信息服务、消息服务、安全评估、视频监控等。云计算数据中心按照用户的职能、密级和业务需求,把服务以列表的形式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在服务列表中自助式的订阅个人需要的信息服务,数据中心通过统一的门户提供给用户。
云计算模式下的信息资源服务除集成整合外,将变得更加方便与智能。云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综合提炼用户需要的零散信息,主动为用户分析、设计、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通过数据挖掘和搜索引擎技术,自动搜索与关键词相关的各种资源, 通过归纳整理,在综合大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提炼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产品,为相关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预测数据,用于辅助决策。
4.集中统管的安全服务模式
云计算模式对信息的安全保障有着天生的优势。首先,信息集中存储在云数据中心,均保存三个以上的副本,重要信息除了多副本保存外,还将辅以多异地容灾备份等手段来确保信息安全。其次,通过硬件或软件加密将集中存储的数据进行不同级别的加密存储,这就在存储层面保障了数据的可靠与安全。
在应用层面,云数据中心可按需提供身份认证与安全文档管理等服务,以确保信息安全。身份认证可以是基于USB-KEY的强身份认证服务,各业务系统采用该身份认证服务作为系统的登录验证手段。安全文档管理服务可以提供对文档加密、按人/按时/按次的细粒度授权访问等功能,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文档通过授权加密的方式,保障共享模式下的数据安全,确保只有指定的人在指定的时段或授权的次数之内,得到相应信息的指定访问权限。
在常规防护上,通过云端提供的安全评估服务、补丁服务、杀毒软件来保证各业务系统或终端的安全。全面的系统安全评估、系统补丁定时统一升级、系统统一杀毒等服务,都将因云端强大的技术力量与云计算的动态资源调配能力,得到经济高效的运行和保障。
5.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保障模式
云计算数据中心基于虚拟化技术,将计算和存储资源池化后,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出来,用户通过提交需求申请,即可快速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不必自己建设、配置和维护信息基础设施。这就使得以前条件受限的机房空间、制冷设备等的硬件运维环境,转移到了标准统一的数据中心机房。云计算数据中心使用特有的服务器和存储,根据使用特点对服务器进行科学设计,可以将机房的空间使用率提高50%以上;通过虚拟化技术形成巨大的资源池,其集约化和动态调配的使用方式,可以将数据中心功耗降低40%以上,硬件投入减少30%~60%;云计算在计算和存储方面通过冗余实现的高可靠性,使专业化的运维保障团队的工作量减少、人员精简。
企业计量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 篇4
计量信息平台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包括硬件及软件两部分, 主要描述的是该系统的组成与运行过程。按照计量信息需求及发布的实际情况, 系统采用浏览器/Web/数据库服务器三层分布式结构。计量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人机对话系统, 从物理机构上看, 它主要是由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数据和用户组成。
2、体系结构设计
本信息共享平台采用三层B/S结构, B/S结构中只安装一个服务器, 而客户端采用浏览器运行软件。在数据管理层和用户界面增加了一层结构, 称为中间件, 使整个体系结构分为三层。中间件主要提供以下功能:负责客户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间的连接与通讯, 实现应用与数据库的高效连接。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 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
3、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系统的要求, 在建立计量信息共享平台之前, 首先做好数据的采集工作。统一数据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在计量信息共享平台上, 数据层是基础, 通过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处理形成信息, 然后利用技术手段把信息总结、分类和归纳形成知识层, 在此之上提供管理与决策支撑。根据系统的需求分析, 确定系统的功能如下:基础数据、电能计量、动力量数据处理、轨道衡数据处理、工作计划、供应处数据、管理查询、权限管理、设备维护、设备信息、生产数据、实时监控、数据查询、数据维护、采集数据上传、原始数据查询、组织机构等功能。
4、整体网络方案设计
计量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 首先是网络系统的建设, 整体网络采用千兆义太网技术, 在硬件网络布线设计上采用了分层的结构, 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网络核心层采用2台高性能万兆路由交换机Extreme Aspen8810交换机组成, 放置在数据中心机房作为核心设备, 提供与四个汇聚交换机的互连和服务器的连接。网络汇聚层设置四个节点 (网络交换中心) , 分别放置在回皮轨道衡、计控部、热送称、黑河路, 每个汇聚层节点配置一台高性能的Extreme的Summit X450汇聚交换机。对于接入层, 有的地方使用已有的Dlink DES系列交换机, 有的地方节点数较少, 甚至只有一个节点, 就直接连到汇聚层交换机上。接交换机的地方有:回皮轨道衡交换中心在计控仓库、焦粉称、西站配置三台接入层交换机;计控部交换中心在250t/300t称配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热送称交换中心在进厂称配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黑河路交换中心在三炼轨道衡配置一台接入层交换机。四个交换中心共配置6台接入层交换机。
5、软件详细设计
5.1 软件平台设计
操作系统:选用MS Windows 2000高级服务器;数据库系统:选用MS SQL 2000;系统采用三层B/S的逻辑体系结构, 前端用户界面为浏览器。在数据库和前端业务界面之间为业务逻辑层。采用微软.NET框架开发。对外的服务功能以Web服务的形式提供。
5.2 信息共享平台整体结构设计
从逻辑功能角度分析, 把该系统分为应用系统和支撑系统两大部分。支撑系统是整个系统继承的物质基础, 包括计算机系统、通讯网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工具层。应用系统是建立在支撑系统之上, 根据在子系统中的作用领域又分为计量数据管理系统和现场数据采集两个应用子系统, 两者之间通过支撑系统的网络通讯系统实现物理集成, 通过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集成。系统基本结构图如图2所示。
5.3 数据采集层系统设计
数据采集层完成现场数据的采集, 包括能源量采集系统的升级, 物资量采集软件的编制与更新, 它是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来源。
系统采用上传模型: (采集上传的数据主要包括:能源量数据、轨道衡计量数据、汽车衡计量数据、皮带称计量数据、在线称计量数据、电量计量数据。)
5.4 管理层系统设计
管理层完成对现场计量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分析与发布应用等功能, 整个系统采用三层B/S模式结构, 数据存储部分由SQ L?Server 2000完成, 业务逻辑层使用VB.NET开发完成, 表示层使用ASP.NET完成开发。系统主要完成系统中提供的能源量及物资量数据的归类、处理、发布及相关功能的实现, 是信息共享平台的主要部分。
5.5 支撑系统设计
被分为四个层次:计算机层、通讯网络层、数据库层、工具层。
工具层介于应用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软件工具的集合。包括开发工具和集成工具。数据库层是计量数据网络系统中所使用的数据库系统, 处于通讯网络层之上, 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 为应用系统提供信息存储、管理、共享和集成的手段。本系统涉及数据采集系统的本地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计量信息共享平台均采用关系模型。数据库的设计关键是表的设计, 信息共享平台应用的数据库表有两种:本地数据库表;管理层数据库表。通讯网络层是计量数据网络系统中数据通讯的载体和枢纽, 计量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完落系统, 是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计量设备之间连接, 实现了整个系统的网络集成, 支持和保障了计量数据网络系统的信息集成。采用混合型网络拓扑结构, TCP/IP协议。计算机层是支撑系统的底层。本系统要求客户端计算机为PⅢ以上, 安装Windows 2000 Professionnal;服务器设计为双冗余、群集方式, 运行Microsoft Windows 2000 Advance Server。
6、结语
以上详细论述了计量信息平台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将整个系统按照横向和纵向分层介绍, 采用具体的方案设计了信息计量平台。该系统在实际中得以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海鹰, 沈彤, 陆婉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设计.现代科学仪器[M].1996 (1) :32~45.
[2]黄梯云, 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34~40.
信息平台开发 篇5
课程改革的深化呼唤着课程评价的发展,为促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健康发展,在课程评价领域需要对发展性课程评价进行深入的研究。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制度,它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通过评价的过程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同时它把评价视为发现学生发展可能性的手段,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充分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差异,及时准确的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客观的反映和鉴别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学生改进。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其根本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探究信息技术科基本课型的教学模式,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发展性评价的探究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而且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让学生制作电子主题作品(电脑绘画、电脑动画和电子板报等)最能反映他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以往学生作品评价主要以“教师点评”为主,学生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或者处于老师要怎么评就怎么评的消极心理状态。这样难以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学过程应该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互动的多主体参与,因此实现信息技术课堂上对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尤为重要。其中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解三合一的“生评+师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做法。
1. 学生自评,敢于正确对待自我。
自己评价自己是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肯定的最佳途径,也是教育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功能的最好体现。
2. 同学互评,学会互相欣赏。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是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学生通过互评可以发现自己尚未发现的不足。但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以一种客观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相互评价,使他们认识到评价重在促进相互的发展。
3. 教师点评,重在鼓励和建议。
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可以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积极的
参与信息技术学习活动,并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发展性综合教学平台
在信息技术主题作品评价的实施过程中,一般用得比较多的方式是学生、教师口头评价和小组填表格方式的评价。但这几种评价方式都存在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得当、评价的覆盖率不高、评价的数据难以及时得到累计与反馈等问题。口头评价和书写评价也不便于长期保存,在将来无法还原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也无法及时反映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状况。
因此,广州市越秀区教育信息中心与越秀区东山实验小学等学校共同申报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发展性综合教学网络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立项。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综合教学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希望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作品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他人和被他人评价,充分发挥“生评+师评”的评价方式。而且老师和学生可以更直接的看到评价数据及学生学习、发展历程,有利于教师对日后教学设计的调整,使其可以作为评价的一种补充方式。同时学习平台也可以成为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过程中的“电子成长袋”,客观的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真实的学习过程、成果和发展。
四、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与教学中的使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综合教学网络平台基于ASP和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分为学生学习平台和教师管理平台两部分。
在每节信息技术课前,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要求和课程需要在教师管理平台的课程管理中添加一个具体的课程内容,其中包括课程需完成电脑作品的主题、课程类别、评价要求等。系统中课程类别分成了五大类电子主题作品专栏:电脑绘画、小板报、电子报刊、电脑网页、电脑动画。教师还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设定好作品评价项目的数量和内容,并且决定是否允许学生间进行文字性评价。这样可以灵活的针对不同课程和主题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更加充满个性,在实际教学过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然后教师还需要在学习管理模块中设定哪些班级可以参与刚才建立的课程学习,这样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整体学习情况,安排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课程,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只需要利用自己账号登陆学习平台,就可以在五大类电子主题作品专栏中找到当前允许学习的具体课程。进入具体课程后,学生可以看到教师对当前课程布置的作品主题、要求、评价指标以及其他同学的完成情况。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外完成电子作品后,把作品上传到学习平台中,并根据教师预先设定好的评价指标给自己的作品打五角星,然后在预留的文字评价区把自己的想法、构思等写下来。我们鼓励学生欣赏自己的作品,充分挖掘作品的精华之笔。
学生除了可以看到自评得到的五角星数外,还可以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尤其通过同学打给自己的平均细项得分情况,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课程学习中哪一方面做得较好,哪一方面存在不足,以便更好的调整修改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同学完成作品情况列表中,学生可以选择进入其他同学的作品页面,在欣赏别人提交的电子作品以及浏览同学们和老师对这份作品的评价意见的同时,给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实现多方面的相互评价。
教师在教师平台上也可以实时看到已上交作品的学生信息和学生们的评价。教师点击某个学生的作品名称便可以进入学生作品的评价页面,这时可以浏览到有关这个学生作品更详细的评价情况,然后根据评价标准对该学生的作品作出细项评分和鼓励性文字评价。
这样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作品通过自评、互评、全班评价,加上教师评价,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更为客观准确。学生做作业比过去认真多了,一件件充满童趣的妙作、精品也应运而生。教师通过评价可以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当然学生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过去完成的作品和相关评价信息,通过一段时间的累积,便可形成学生整个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电子学习发展历程,也形成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发展性评价电子档案。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学生平台上提供了一些益智游戏供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后进行娱乐,所以有必要通过游戏管理模块来限定学生进入益智游戏的权限。当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指定的作品创作及学习任务后,教师便可以设置允许这个学生去玩益智游戏。这样既可以有效的监督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避免学生在课堂上沉迷
游戏,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产生动力,使他们更积极认真的对待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越秀区教育信息中心与东山实验小学等学校共同开展信息技术发展性教学评价教学模式研究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性综合教学网络平台开发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这过程中,我们把课堂实践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发改进紧密联系,不断通过在实际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发展性评价教学,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思索并改进。网络教学平台从最初单一班级单一课程学习发展到现在可以适合全校不同班级、不同课程,甚至不同学科的使用。经过了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我们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对信息技术发展性综合教学网络平台进行新的改版和升级。除了将使用更为先进的ASP.NET和AJAX技术进行开发外,还整合了针对低年级的网络打字练习等新的教学功能。
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和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在学校开放日上也通过学习平台欣赏到学生自己做出的电子作品以及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发展和进步过程。
文档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及应用 篇6
公司的各类文档一般是以纸质和电子文件形式存在,不便于查找和检索,随着时间的推移纸质资料文件逐渐老化、模糊、甚至丢失,电子文件也存在在传阅过程中版本出现不一致,对于一些保密性资料无法进行保密工作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企业日常的生产或工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各类文档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和共享,方便业务人员定向检索,促进管理工作的提升,需要开发一套具有高水平的文档管理系统。
二、系统设计及开发
2.1软件技术架构。本系统是基于当前最流行的互联网开发技术,前端利用jquery、javascript、ajax、html5等技术,与应用广泛的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Mongo DB结合,为WEB应用提供了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提升了系统的交互体验和易用性。
2.2软件系统架构。系统采用典型的BS架构,自下而上可以分为3层:数据存储层,为各种档案文件提供统一的存储管理;采用了分布式文件存储数据库Mongo DB,可以方便地实现文档的存取、检索和备份恢复;业务功能层,通过内置的文档管理引擎、检索引擎、图形化界面引擎和流程引擎为不同专业文档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了基本的业务功能;数据访问层,不同专业部门的文档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可以通过浏览器方便的管理和查看文档资料。
2.3数据库的设计。在本系统中使用了Mongo DB数据库,Mongo DB是面向集合的模式自由的数据库,有别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数据被分组存储在数据集中,称为一个集合;每个集合在数据库中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名,并且可以包含无限数目的文档。对于存储在Mongo DB数据库中的文件,不需要知道它的任何结构定义,是目前最流行的文件管理数据库,是文档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根据公司目前的文档类型进行研究,将文档以档案模式进行存储的方式进行数据模型的设计。
My SQL数据库用于存储结构性的信息,它具有功能强大、支持跨平台、运行速度快、支持面向对象、安全性高、成本低、支持各种开发语言、数据存储量大、支持强大的内置函数等特点。在本系统中存储系统组织机构、系统资源、系统角色、文件结构、文件记录等数据。
三、系统功能描述
3.1系统管理模块。用于系统用户登录和文件授权的管理。用户登录:本系统中用户登录具有多种方式。
(1)本地认证:是指用户登录时,通过对登陆用户信息与本地数据库中的相应信息比对的一种认证方式,如应用ERP账户的登陆方式。
(2)域认证:是指用户登录时,通过对登陆用户信息与远程的域服务器进行认证的一种认证方式。
(3)接口认证:其他系统访问本系统时,系统接受用户信息后进行认证并返回结果的方式。
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员可对用户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密码重置、LDAP用户导入等管理。
角色管理:系统管理员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及内容进行角色划分,再角色管理中对角色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及授权操作。
组织机构管理:系统管理员对整个企业所拥有的组织机构进行添加、修改、删除。
资源管理:开发人员对资源进行添加、修改、删除。
角色分配: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的工作性质进行角色划分,并对不同用户进行相应的角色分配。
3.2系统管理模块。对公司各专业、各岗位的文档进行分类上传存储,实现文档的共享。
3.3规范与标准。对该系统的使用方法及文件上传目录,文件命名格式等规范标准进行设定,进行规范与标准管理。
3.4权限管理。各专业文档管理人员对所上传的文档进行权限设定,其他用户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对相关文档资料进行操作。
四、结论
该系统应用目前主流的软件开发体系,开发了基于Web的信息化平台,易于操作、使用和管理,系统采用标准接口,支持跨平台和开放数据接口,有很好的开放性;在系统安全、系统验证、网络安全以及应用安全等各方面问题处理上,采取了多种安全保证措施;在信息量上升、网络规模扩大时,可方便地将数据服务器及系统进行升级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在网络或系统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快速地恢复系统。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开发与应用 篇7
关键词:双向,信息发布,家庭信息化,流媒体
1 背景与意义
随着有线网络双向互动功能的普及, 开发并应用基于双向网络的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的条件已经成熟。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是苏州市家庭信息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丰富客厅内容的重要支撑平台,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充分结合了苏州市政府提出的“智慧苏州”计划, 政府和各公共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本平台宣传各种政务、便民信息。
2 系统组成及功能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主要用于图文及视音频内容的上传、制作、管理、编排、审核、发布, 以服务本地用户为原则, 为个人和政企用户呈现融合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讯融合业务。平台主要由门户服务、内容管理、运营管理、流媒体服务、系统管理等模块组成, 与CP/SP、BOSS系统、中间件系统、媒资系统等进行对接, 完成内容注入、用户认证计费及虚拟网等功能。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1 统一门户
统一门户是终端用户访问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的统一入口, 是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展现的系统, 提供基于策略的代理和适配工作, 实现对不同用户、不同业务、不同区域的展现和服务, 完成多终端的适配、用户个性化内容展现、全文搜索以及完成模板管理、导航内容审核等业务开发和后台管理功能。
(1) 门户展现
提供基于Web页面的业务展现形式, 将业务相关的介绍和内容展现给用户, 供用户进行选择和操作, 更加贴切用户的需求。可以根据用户属性的不同展示相应匹配的业务内容及信息, 也可以适配不同的终端能力展现不同的页面内容, 以达到最好的用户体验效果。
(2) 门户编排
门户编排可同时支持多个独立的企业门户或子门户的运行, 提供统一的管控系统, 针对不同的用户组预先配置不同的模板, 实现对内容数据的管理、业务数据的编排、展现、推送和统计等功能, 灵活调度各业务展现所需内容, 为业务展现提供良好的支持。使用可视化模拟器对要展现给终端用户的所有信息进行预览, 确保包括模板和模板中要显示的内容正常。
(3) 后台管理
内容发布模块提供的发布模式分为自动和手工方式:操作人员可以设置好自动发布策略进行定期发布, 如每天夜间进行全站更新;手工发布主要用于操作人员及时相应的信息发布, 这种方式可用于信息的立即更新。搜索引擎技术可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增值服务的内容搜索和快速使用通道, 支持视频搜索、分栏搜索、关键字搜索、中英文搜索、模糊搜索等。
2.2 融合内容管理
融合内容管理是对所有资产 (包括音视频、图片、资讯) 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 包括内容的采集管理、注入管理、存储管理、审核管理、信息管理、定价管理等。如图2所示。
(1) 内容注入
内容采集支持人工录入和自动采集等多种采集方式, 通过AMS可编辑媒资产元数据信息, 能够支持批量导出内容元数据, 这些元数据可以选择SOAP接口、XML数据格式, 也可通过EXCEL表将内容描述信息和内容存储URL描述清楚, 可以通过FTP数据接口与媒资系统实现媒体文件的传输与下载。
(2) 内容审核
CP/SP提供的内容必须经过审核才能发布, 只有经过审核的内容才可以在系统中被管理和组织, 内容审核包括关键字审核、图片识别、视频审核三种方式, 同时支持自动和人工审核结合的方式提升审核效率。
(3) 存储管理
以通用磁盘阵列为存储介质, 将统一的存储阵列创建为多个虚拟的内容库, 支持不同的CP/SP的内容独立存储。一个内容库绑定一个或者多个可用的存储空间, 可以为内容库指定能使用该内容库的某一个CP, 内容库由管理员维护, 按剩余空间大小或者按存储设备的优先级进行资产存储。
(4) 内容分发
内容分发完成对内容实体文件分发和元数据等资产内容的下发, 支持按区域或不同应用进行定向分发, 完成分发任务的管控 (包括查询、暂停、取消等) 以及分发环境的配置。
2.3 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负责提供对业务运营过程中用户的认证、鉴权、计费的管理, 实现CP/SP业务在使用资源时进行统一管理, 和用户服务质量保障的功能实体。
(1) CP/SP管理
CP/SP管理包括CP/SP的生命周期管理、资料管理、业务能力管理等, 可提供第三方CP/SP接入能力, 在系统提供的标准开发接口、开发环境和技术规范的帮助下, 第三方CP/SP可快速开发、测试、上线新业务。
(2) 用户管理
操作员通过用户管理系统对用户进行管理操作, 对用户帐号的操作应与核心计费系统中的用户数据库保持一致。系统支持对不同类型的用户进行统一的管理与维护, 用户管理包括账户管理、状态变更、分组管理、消费管理等, 并可为运营商提供多种管理手段和策略。
(3) 业务管理
业务管理包含业务生命周期管理、业务信息管理、业务发布管理、业务能力关系管理, 可便利地为各CP/SP建立各自完整、彼此独立、可独立进行富媒体信息发布的电视虚拟站点服务, 可按照媒体信息发布数、终端用户访问数、服务使用数等业务数据进行收费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4) 策略管理
策略管理实现对来自合同管理系统的投放需求、投放策略的管理、分解和导出, 供需要的外部系统根据分解后的策略进行运营控制。按照定义好的策略动态, 智能地向应用提供相关性的推荐内容, 推荐内容包含视音频素材、图片、文字, 及图片、文字、视音频形式的广告等。
(5) 用户行为管理
用户行为管理是指在终端用户使用业务时, 能够记录下用户实时的业务使用情况, 形成有效的用户行为记录, 并导出给数据仓库供分析使用, 提供针对指定范围和要求的数据进行统计的能力, 为用户行为分析提供技术基础。
(6) 计费认证接口
本平台与BOSS系统等配合完成对用户认证、计费和订购等功能, 包含认证接口、计费接口和定价接口等。
2.4 流媒体服务
流媒体服务系统采用NGOD架构提供流媒体内容的服务能力, 以IP流媒体为主, 同时支持IP流媒体和IPQAM混合部署;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和主流的视频流媒体视音频格式、文件封装格式, 同时系统具备完善的管理和调度能力, 可实现基于策略的请求调度能力, 第三方系统可以灵活调用流媒体服务能力开发融合资讯业务。
(1) 视频服务器
视频服务器选用CISCO推流服务器CDE220-2C2和存储服务器CDE220-2A, 该服务器细分为用于存储的Vault Server和用于流输出的Streamer Server, 分别负责内容的注入、存储和视频流的输出, 利用了内存存储、磁盘存储在使用率和效能方面的各自优势, 实现各功能的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无缝连接, 在大规模部署时可以有效降低对传输带宽的需求, 无缝支持CDN的扩展, 达到规模和成本的平衡, 提供良好的开放性、扩展性和最高的业务可靠性。
(2) 流媒体后台管理
流媒体后台管理实现流媒体业务的支撑和资源会话的管理, 负责处理所有与视频点播请求有关的后台业务处理, 提供面向终端的会话管理功能, 完成终端发起视频请求后的会话建立、带宽分配、会话存续管理以及会话资源释放等面向资源与终端的会话管理功能。
2.5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提供设备和组件的管理能力, 负责对平台硬件设备和软件进行监管, 同时对发生异常情况的单元发出告警信息, 告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级别和通告方式的设定, 将日常运维、告警日志、处理结果等记录备份。
3 业务流程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的整体业务流程分为注入、分发、管理和呈现四个主要部分, 如图3所示。
视频类业务内容需要进行三级审核, 审核具体流程包括以下三步:
(1) 一审 (CP自审核) , 包含内容完整性、内容是否可播放、内容是否有版权等;
(2) 二审 (内容质量审核) , 包含码流带宽、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播放效果是否符合要求等;
(3) 三审 (内容合法性审核) , 包含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的许可等。
4 结语
本地资讯信息发布平台为新栏目的引进奠定了基础, 通过与政府部门和第三方的洽谈, 完成文化苏州、苏州人社、价格800、人口之窗、交警直通车、生态农业、智慧社区、车友之家、买房租房等政务民生栏目的上线, 充分挖掘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公安、交通等政府部门资讯信息服务及其它民生资讯, 满足了苏州老百姓的需求。
信息平台开发 篇8
1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
科技信息平台承担着信息发布、文献查阅、设备共享、科普、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及网络办事等主要功能, 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平台, 而且服务的对象群体也较为多元, 不仅包括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 也包括公众。政府相关部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1) 科技新闻信息和政策法规发布平台。科技信息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社会各界发布本区域的科技动态和科技新闻, 以及最新的通知通告, 同时也向外界提供科技政策法规的内容。
(2) 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的共享是科技信息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包括科技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科技成果的全文或摘要数据库。文献共享平台为区域内的科研人员提供了便利的资源搜集途径。同时平台也能够提供原文传递服务, 以满足对特殊文献的查阅需求。
(3)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将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所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以整合, 这些机构和企业互相通过平台进行合作共享, 使之在设备购买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有机会使用较为昂贵的设备。
(4)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成果产生后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与社会需求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可以有效地将最新成果进行展示或报道, 同时也可以发布对某课题领域的科技成果的需求, 这样科技成果的供需双方都有较为权威可信的信息渠道。
(5) 科技创业孵化平台。为创业提供助力也是科技信息平台的一个重要内容。创业孵化平台主要着眼于为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提供各项支持, 包括科技园区的筹建和入驻, 以及提供科技金融服务。
(6) 科普平台。科学普及借由网络平台可以得到更好的延伸, 通过对科技领域的知识、信息、历史以及科学争论焦点问题的介绍, 培育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
(7) 政务平台。政府科技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办公, 将某些申请和审批等办事流程通过网络平台完成, 比如科技项目的申报、评估、论证和检查验收。政务平台还涉及科技成果的奖励公示、科研诚信的检测评估、科技成果登记, 以及科技统计数据的公布等事务。除此之外, 政务平台一般还设有接受建议的通道, 比如建议信箱、公众留言板, 甚至在线交流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接受监督投诉。还有一些平台设有在线访谈和网上调查, 缩短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距离。
2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作用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的信息资源的新重组, 改变了以往科技机构各自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局面, 打破了科技信息领域的条块分界。具体来讲, 平台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将科技信息的分类和功能进行有序化调整, 形成全面而清晰的科技活动的框架结构。科技信息平台不仅能够将科技的主要任务加以突出, 同时能够把未来的各项工作以条理分明的形式展现出来, 为科技工作的管理和改进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第二, 减少“信息孤岛”, 将信息资源的关联性加以提升。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各个机构各自拥有信息资源而不共享的局面, 同时也使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源得以在同一网站平台上显示并可以同时获取。这样避免了以往因为各个网站数据库结构和检索模式的不同而造成的信息资源被分割的情况, 从而以“一站式”解决的方法满足资源需求, 这无论是对受众还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来说都是最为便利的路径。
第三, 可以集中资源, 避免重复投入, 提高文献资源和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将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限度, 进而节省公共财政开支。科技信息平台避免各机构重复购买数据库或仪器设备, 并且可以避免设备被闲置, 极大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比如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平台, 可以快速地检索到仪器设备名称和所属单位, 通过预约等方式实现对仪器的使用。
第四, 扶植企业发展, 为企业提供信息后盾。共享平台不仅将企业及其产品推向互联网世界, 同时也为企业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渠道。无论是数据库、科技成果供需信息, 还是科技创业孵化, 对于处于发展初期和上升期的中小企业来说都是强大的推力。
第五, 加速科技创新, 提高区域或城市的科技竞争力。科技信息平台直接反映了城市的整体科技面貌和实力。平台建设本身就是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 平台的便利和资源优化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的科技创新, 使信息的流动、共享、利用、开发和再生产变得畅通无阻, 成为城市面向世界信息化浪潮的一个重要窗口。
第六, 塑造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新形象, 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电子政务的拓展提供了契机。平台建设中, 政府主要以协调者的角色出现, 为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政府的工作重心从以往事无巨细的管理, 转为提高服务水平, 为科技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另外, 平台建设也可以有力地提高电子政务水平和公务系统办事效率, 提高科技活动的公众参与度和科技决策水平, 有助于政府了解公众和企业的需求, 纠正一些不符合潮流的做法, 并可以让科技工作更加透明公开, 树立政府的公信力。
第七, 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设定风向标,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接轨。科技信息平台为包括数据库和科技仪器设备的引进以及科技网络核心节点建设等等都提供了导向。
第八, 促成科技共同体的形成和融合。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使用者、参与者和协调者都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量, 他们通过资源的共享和合作, 以及基于平台对各项事务的广泛参与和相互交流, 开始形成拥有共同目标和共同价值观的科技共同体。这为科技工作的开展和合作精神的培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熟的科技共同体能够引导科技创新的潮流, 避免科技发展走弯路。
3 平台开发可能面临的问题
科技信息平台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和庞大的工程, 不仅牵涉诸多部门, 同时也逐渐显露出以往科技工作未曾面临过的问题。
第一, 平台的开发需要多部门协调联动, 对各个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和企业来说, 都面临如何有效组织的问题。一方面, 需要强化平台管理机构的权威性, 以使对各部门的动员和调动变得更加顺畅。另一方面, 也要加强平台管理机构的代表性和参与性, 让重要机构和部门均有相关人员参与管理。跨部门合作也要避免会议或活动的交叉重叠, 避免各部门相互推诿和行动不力。
第二, 科技服务意识的强化是科技平台能否取得预期目标的关键。平台的功用从根本上来说, 是向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所以, 对于平台的管理者和运营人员来说, 需要摆脱官僚作风, 以高效的服务确保平台的正常运转。同时, 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重视社会效益的提升。
第三, 平台建设和开发还面临着如何进行功能上的革新的问题。其中, 最为突出的就是如何处理平台的交互式版块。从目标上看, 平台应当具有一定的专家咨询和培训服务的功能, 能够使平台的使用者通过系统语音、传真、短信、电子邮件及时获得信息和建议。但这一功能的真正实现还具有相当的难度, 尤其是如何确立专家队伍与网络交互平台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方式。
第四, 网络安全是平台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平台的维护者来说, 首先必须处理好防病毒防黑客工作, 防止网络瘫痪等突发事件的爆发。其次, 应当具有强烈的保密意识, 确保一些保密的数据不被泄露和传播。最后, 应当做好数据安全备份, 以防网络安全事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五, 平台的涵盖范围和规模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各种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中, 市级和省级的平台占有重要地位, 但也有一些地区性的平台和一些县级或镇级的平台。平台的范围过大, 容易导致由于距离的问题, 一些仪器设备无法有效共享, 或者管理和协调面临更加棘手的难题。平台范围过小, 依然会出现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的情况。因此, 在平台建设规划过程中, 需要谨慎对待规模问题。
总之, 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也大大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 使科研条件和科技创业的环境更加优化。可以预见, 在未来的科技工作中, 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将拥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可观的发
摘要: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信息化时代进行科技信息有效利用的新方式, 也是科技创新和提升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推动力。科技信息平台一般涵盖新闻及政策法规发布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创业平台、科普平台和政务平台等。平台能够有力地促进信息资源整合, 避免重复投入, 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提高政务水平和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当然, 在机制、安全、功能和规模等方面, 平台的开发利用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关键词:科技信息,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钱旭潮.科技资源共享转化与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及运行[M].科学出版社, 2011
[2]简兆权, 余陈金, 王双喜.公共科技平台构建主体的关系演化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1)
[3]刘自新.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运行的实证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6)
[4]李嘉琳, 裴成发.基于科技政策的科技文献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晋图学刊, 2010 (3)
信息平台开发 篇9
散装水泥行业是建设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行业,为建设工程担负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等重大责任。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有关要求,推广发展应用散装水泥,是利国利民、长期发展的方针。
按国家通用标准计算,每推广使用1万t散装水泥可节约:优质木材330m3,标煤229.76t,电7.2万千瓦时,烧碱22t,拆包人工费5万元,减少水泥损失500t,减少粉尘排放量100.5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97.38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953t,折合经济效益60万元以上,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混凝土预制构件,是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水泥散装率的必要措施。近三十年来,散装水泥的发展和应用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发展方式粗放和分散,这对我们管理服务行业的水平和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限于人力物力和监管手段,已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和新的形势要求,亟需通过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技术手段,通过有限的人力掌握整体信息、实施有效监管,确保散装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进行散装水泥生产和应用系统的研究,准确掌握行业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发适合散装水泥发展应用行业的“散装水泥发展应用监管信息平台”,通过培训、宣传推广应用,使用这一技术手段,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监管工作跃上新的台阶,为我国散装水泥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2 项目简介
⑴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本课题来源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度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K8-2。课题进行散装水泥生产和应用环节的系统研究、掌握系统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联合开发适合广东省实际的“散装水泥发展应用监管信息平台”,面向的用户包括全省的水泥生产、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设备租赁、散装水泥中转、运输企业、各级散装水泥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信息系统。授权的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到平台,开展组织的业务活动或监督管理。属于电子信息、软件科学技术领域。
⑵主要内容及研究重点
该项目实现了对散装水泥行业企业的资料统计、信息共享,提高了散装水泥信息化动态监管能力;建立的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制度,提出的“一站式”系统管理服务模式,促进了散装水泥管理创新;实现了生产项目的在线审批和企业数据的采集、监测,解决了散装水泥相关企业的布点可视化,具有创新性;为各级散装水泥主管机构全面把握行业动态、实施行业监督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了资信、办事、咨询、服务平台。
①建立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销售、运输以及相关设备租赁单位的数据库参数标准,对全省散装水泥生产的企业供散能力、运输物流能力;预拌混凝土、砂浆企业分布、资质情况、人员队伍、原材料使用、产品开发应用、装备技术状况;预制构件的企业分布、产能、工艺技术现状等信息进行数据标准表格化模块开发,并形成生产、使用、检测、管理动态信息监管系统。
②根据有关政策对新建、改建、扩建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项目建设建立网上办事渠道,构建联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散装水泥主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政务平台。同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散装水泥主管机构也可对行业相关企业规划、建设和发展动态情况进行跟踪。
③研究并制定基于备案监管信息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评价考核的内容主要为:企业生产基本条件、诚信建设、质量管理、生产设备管理、质量控制、企业文化和安全文明生产等六项。企业信用评价结果设AAA、AA、A三个等级。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将作为企业晋级和评优的参考依据之一。同时,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管理制度,针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
⑶总体思路和应用推广情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国家和地方推进散装水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开发研究适合散装水泥发展应用实际的散装水泥发展应用监管信息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改进对散装水泥行业生产、运输、使用、设备租赁企业以及散装水泥中转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企业基本信息,企业人员、设施设备、生产数据等信息的备案管理,建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散装水泥主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互动平台,宣传贯彻执行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法规、规章和政策,协调解决推广散装水泥应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本课题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型,研制针对散装水泥行业规范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软件开发技术制定散装水泥行业管理模式和实施方案,结合当前先进的ASP.NET开发技术和B/S体系架构[5],散装水泥行业管理提供基础平台。目标研发省级散装水泥管理信息系统一套。包括:①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销售、运输以及相关设备租赁单位的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一套。②企业人员信息库:建设企业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的信息库一套。③企业设备信息库:建设企业设备信息库一套。
该项目研究成果已于2013年9月28日正式运行。目前已在广东省内各地市、县(区)散装水泥管理部门、各行业管理协会、混凝土搅拌站、水泥厂、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等单位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 研究概述
该监管信息平台以散装水泥行业管理为主线,开拓基于B/S体系结构的散装水泥管理信息服务模式。该平台提供的主要应用服务包括:企业登记备案管理服务、生产项目申报管理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管理服务、散装水泥报表信息管理服务、专项资金管理服务、执法监管服务等。平台面向的用户包括水泥生产、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及制品、设备租赁、散装水泥中转、运输企业和各级散装水泥主管部门等。用户通过运营门户进行注册,根据企业类型登记不同的信息,选择所需的免费应用服务,并依据组织结构建立组织内部的用户和角色,进行权限的分配。授权的用户通过网络登录到平台,开展组织的业务活动或监督管理。散装水泥主管机构负责对企业用户的信息进行审核,并根据建设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时更新服务,供行业用户选择使用。
4 研究方法
为确保该系统能够利用先进、稳健的计算机技术实现,我们对计算机关键技术的策略是:选择先进、主流、成熟而稳健的计算机技术。
⑴先进性:本系统遵循整体化设计的基本思想,强调整体规划,保证业务与管理功能的协调统一,并且在系统统一的平台上打消地域上的分隔。系统内部采用统一的编程规范,包括统一的语言规范、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数据表达方式、统一的数据访问方式和统一的数据表现方式。在整体化设计模式下,采用模块式的组织方式构造系统,在保证系统设计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功能的最大分隔化。
⑵简单易用性:本系统是一个使用率非常高的应用软件,同时由于要求混凝土、预拌砂浆等生产企业备案企业详细信息,因此应充分保证系统的简单易用,设计应充分考虑人机界面和操控性,保证使用者的操作舒适。
⑶健壮性和安全性:本系统对散装水泥行业企业形成统一单位编号管理机制,因此必须要充分保证系统有足够的健壮性和安全性,能够经受长时间、大操作量的使用,同时也能够抵御来自网络的入侵和破坏。
⑷开放性:系统的可扩充性,系统设计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充性,应用软件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于随着系统服务项目的增多和业务量的增加平滑地进行系统的扩充。系统高度透明,提供良好的接口和完善的技术文档,能进行二次开发。系统的可管理性,提供对系统运行的监测、控制和管理功能,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⑸可扩展、流程化:考虑到本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扩充的过程,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整体构架考虑与现有系统的连接,为今后的专项应用留有扩充余量,同时系统基于省市县主管单位实际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工作、方便监管为原则进行工作流程开发,各流程之间采用松散耦合和单元素耦合的方式,同时可以在不改动程序代码的前提下使系统能够适应工作流程的变动。
5 课题成果
发展散装水泥有利于节约资源,城市环境保护,与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建筑技术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其蕴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为可观。因此把信息化的最新技术成果与散装水泥行业的业务需求很好的融合起来,推进建设行业的健康、快速和跨越式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总体趋势。本项目产品顺应了这一趋势,市场推广前景非常好。“散装水泥应用监管信息平台”的构建,为省市县各级散装水泥推广应用职能部门实施行业监督和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解决目前存在的人力、物力不足、难以监管到位的弊端,克服人为的影响因素,使日常监管工作纳入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常态化,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能力。本项目在国内散装水泥行业信息化方面属于首创,已于2014年1月11日通过建设部课题验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6 创新点
⑴移动互联技术———基于4G通讯和互联网的散装水泥行业一站式管理服务本系统利用4G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建立了全省散装水泥主管机构“一站式”系统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散装水泥行业的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透明化管理,解决了制约行业管理发展的“信息孤岛、标准不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⑵大数据技术———基于数据仓库的散装水泥行业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
一是基础数据统计分析,本系统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包括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等多个动态的基础数据库,对全省范围内的数据进行传输、统计、分析、汇总和开发利用,采用数据仓库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针对企业、人员、设备、产能数据进行监管,实现管理手段从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事前监督向过程中监管的转变。
二是混凝土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数字综合评估模型研究,研究并制定基于备案监管信息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针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
⑶物联网技术———采集真实的混凝土生产配合比,杜绝偷工减料
在混凝土生产线的控制计算机上加装数字监控装置,实现数据采集、无线通信和在线监控三项主要功能。在混凝土生产线的生产过程中,该装置在混凝土生产线上实时采集每槽、每车的真实生产配合比,并通过稳定、可靠的无线传输通道传递给系统。该装置定时上报装置工作状况,一旦装置被非正常关闭,系统将予以记载并报警,从而确保采集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混凝土企业诚信动态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7 应用情况
该项目研究成果已于2013年9月正式运行。目前已在广州等地市建成了示范应用基地,并在广东省内各地市散装水泥管理部门、各行业管理协会、混凝土搅拌站、水泥厂、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等单位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截止目前,信息平台机构用户和企业用户共计1598个。企业信息备案管理系统中备案企业全省共有865家散装水泥相关企业完成在信息平台的登记备案。其中预拌混凝土企业656家,预拌砂浆企业103家,其余为水泥生产、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和中转、设备租赁等其它相关企业。在系统中备案的车船类及混凝土泵有12204辆,搅拌机有1716台,流动罐和中转库有534个。登记备案的各类企业主要人员9734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1211人,试验室人员4076人,持检测证试验室人员3618人。数据类型包括属性数据(企业基本信息、人员信息、设备信息、企业生产信息、企业规划信息等)、图片数据、文档数据等。
目前,系统已实现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项目建设征求意见网上申报。至今全省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项目建设,通过网上申报征求主管部门意见的企业共有48家已完成建设申报审核。
散装水泥应用信息报表实现网上数据录入和管理、报表导出和上传、统计信息发布等功能。系统实现了如下三个功能,一是链接到商务部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目前全省各市散办用此系统进行数据上报,省散办审核后上报商务部;二是散装水泥统计信息查阅,省散办按月发布最新的报表数据;三是各市统计报表上传情况按月循环公示。
预拌混凝土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从企业申报,到专家现场评价、评价结果公示、评价结果核准和公告实现全程网上运行。目前已完成对广东省十一批四十七家预拌混凝土企业信用评价工作,评价结果为AAA三十一家,AA十五家,A一家。绿色达标企业二十一家。
8 社会效益
本项目在国内散装水泥行业信息化方面属于首创,已通过建设部课题验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本平台的建立,打破了建立了全省散装水泥主管机构“一站式”系统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散装水泥行业的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透明化管理,解决了制约行业管理发展的“信息孤岛、标准不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散装水泥行业实现了生产项目的在线备案、企业动态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解决了全省散装水泥行业宏观布局发展的科学化和可视化,微观协调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构建了基于备案监管信息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了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实现了散装水泥企业多层次、立体化、差异化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全省散装水泥行业的健康、科学、稳定发展。
信息平台开发 篇10
2012年2月,骄阳公司以侵犯其《倩女幽魂》的著作权为由,一纸诉状将捷报互动公司告上法庭。 6月,海淀法院作出判决,认定捷报互动公司未经权利人许可,在经营的网站播放涉案影片,侵犯了骄阳公司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判决捷报互动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2万元。
虽然对法院判决本身并无异议,但捷报互动公司并未就此作罢。明明是在开放平台的游戏规则之下,为何一不小心成为侵权责任的承担者?
2013年1月,捷报互动公司将某开放平台运营商告上了法庭。在诉状中,捷报互动公司称,原告根据被告提供的视频开放平台服务内容及流程,注册成为其视频开放平台的用户,并下载安装被告官方网站公示的SDK软件包,在原告运营的网络平台开通了对被告视频的搜索导航和链接服务,并且该种合作模式也被被告认为是开放平台的成功案例在被告网站上加以推广介绍。双方基于合作关系,被告应承担知识产权担保责任,保证原告使用开放平台提供视频链接时不侵犯第三方的合法权益。但依据已生效的判决书,被告没有获得通过合作、链接等方式传播涉案作品的权利,导致原告对权利人进行赔偿,故请求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诉讼合理支出3万余元。
开放平台运营商与第三方的法律关系的认定
一般认为,开放平台是指平台运营商通过开放接口,使得第三方开发者得以通过运用和组装该接口以及其他第三方服务接口产生新的应用,并且使得新应用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运行的服务。开放平台运营商与第三方的法律关系的认定需要结合开放平台提供服务的性质以及具体案情予以认定。
本案中,被告是开放平台的运营商,向其用户提供一系列开放的接口并向用户以视频头条、视频榜和整频道输出等形式将视频内容输出,用户可以通过获取的模块代码,以整频道形式建立新视频频道。原告正是按照上述模式,通过注册为被告的用户的形式,采取整频道输出模式,建立了视频频道,向公众提供涉案的影视作品。
据此,海淀法院认为,被告在其经营的视频频道中设立开放平台,原告按照上述平台的说明及提示成为用户后建立了自己的影视频道,可以向公众提供由被告输出的影视资源,原告与被告之间存在着包括涉案作品在内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关系,被告是上述作品的许可使用方,而原告是被许可使用方。
开发平台运营商违约责任的认定
本案的关键证据是一份采购协议,其中载明骄阳公司将其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的涉案的影视作品授权给被告在其平台上以视频点播或者下载服务方式使用,为非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无转授权。该协议对可以播放涉案影片的网站做了限定并约定被授权方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权第三方使用。
对开放平台运营商是否违约,海淀法院认为:
首先,从原、被告的合作模式来看,原告在该开放平台上申请了“影视整频道数据输出”业务,在被告网站上对该项业务的定义为:该工具包将影视内容数据页面样式打包整体输出,无需任何修改直接为您搭建影视频道,用户根据网站点击开发语言,选择不同的SDK工具包部署到站点服务器上,即可直接访问。之后通过数据请求的步骤可以获得搜狐视频的资源。对于上述合作模式,双方没有争议。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用户可以获得开放平台运营商的哪些视频资源,是应用户请求,由开放平台运营商提供的。开放平台运营商对于其提供的内容享有相应的权利是其授权他人使用的基本合同义务和基础,开放平台运营商在知晓涉案影片不应向原告提供的情况下,仍在开放平台上提供,构成违约;
其次,虽然被告辩称其提供的影视资源在返回数据中都标识了享有权利的方式是独家还是非独家,但是一部影视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由开放平台运营商独家享有还是非独家享有不同于是否能够授权第三方使用。具体到本案,即使开放平台运营商对涉案作品仅享有非独家的权利,如若骄阳公司并没有禁止其以合作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则基于原被告的合作关系,原告无需向骄阳公司承担赔偿责任,本院对于被告的上述辩称不予采信;
其三,作为内容接收方的原告并不知晓开放平台运营商获取涉案影视作品授权的范围,且被告亦未能举证证明原告对骄阳公司授权的范围是知晓的。原告在使用涉案影片中并无主观过错。综上,开放平台运营商在与捷报互动公司的著作权授权使用的合作中,提供了其无权授权他人播放的涉案作品,给捷报互动公司造成了损失,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开放平台注意义务
本案是因一起侵权纠纷而引发的合同纠纷。由于开放平台工具性比较强,一般其所负的注意义务比较低,在侵权法领域,往往可以适用避风港原则,但这并非意味着开放平台运营商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案中,涉案视频来源于被告,捷报互动公司基于同开放平台运营商的合作关系建立自己的视频频道,通过链接到搜狐网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涉案影片的在线播放服务。被告对于涉案视频的权利是非独家的,无权授权他人播放。出现本案原告因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而承担侵权责任的原因,在于被告未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而该义务应当属于原被告双方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关系中的权利瑕疵担保义务,故被告对此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除本案涉及的违约责任外,开放平台运营商涉及侵权责任的情形更为典型。由于开放平台提供的主要是网络服务,而非直接提供内容。故在法律上,开放平台一般可定性为网络服务提供者(ISP),而非网络内容提供者(ICP)。但这一定性并非绝对的。在司法实践中,证据为王。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仅需提供初步证据证明被告提供了内容,就完成了举证责任。被告如果不认可,认为其仅提供网络服务,则应当有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有限公司诉苹果公司App Store侵犯著作权案就属于这种情况。苹果公司未提交相关协议以及开发商信息,法院根据举证规则认定涉案的应用程序“《中国百科全书》”系苹果公司自行开发。苹果公司未经权利人许可,自行开发并在“App Store”上提供涉案应用程序的付费下载服务,侵害了大百科全书公司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本案中,法院依据证据规则,认为开放平台运营商并非ISP,故不能适用避风港原则。
还需要注意到的是,开发平台承担较高注意义务的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如果其从第三方提供内容信息的行为直接获得了经济利益,则应负较高的注意义务,如针对特定内容投放广告并获取收益或者获取了其他特定的经济利益。同意在另一起涉及“App Store”的案件中,法院认定苹果公司通过收费下载业务获取了直接经济利益,故对于该平台提供下载的应用程序,应负有较高的注意义务。而苹果公司在可以明显感知涉案应用程序为应用程序开发商未经许可提供的,仍未采取合理措施,故苹果公司并未尽到上述注意义务,因此苹果公司对于开发商上传涉案侵权应用程序构成应知,具有主观过错,侵犯了原告对涉案作品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在互联网环境下,法律风险无处不在。作为开放平台运营商,应当认真尽到注意义务,以防不小心成了盗版平台。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五庭法官)
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的开发与利用 篇11
一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的开发
(一) 学历信息资料的收集归档
学历信息资料的收集归档作为数字化开发的基础, 关系到整个数字化平台今后是否能准确地使用。在近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积累下包括录取三联单、入学名册、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等大量的学历信息资料, 由于时间久远, 这些资料保存难度大, 因此在收集整理归档相关资料时, 有必要邀请相关的专家及以往从事过学籍工作的教师参与。应本着优先抢救年限久远的纸质学历信息资料, 并且分批逐步将所有纸质学历信息资料进行扫描转换成电子文件。然后将扫描文件进行索引录入, 完成数据对接, 每个学生都生成一条索引数据, 可根据学生姓名、学号、考生号、电子注册号、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查询。
在具体实施数字化时, 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制定电子档案标准, 规范电子文件格式,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与现有其他相关电子文件格式的统一及数据的共享, 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还要确保转换过程要保证电子文件数据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由于学历信息资料的特殊性, 在资料的收集归档过程中, 需要重视保密性及安全性。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促进后续各环节良好地运行和协调发展, 也是学历信息数字化的重要基础。
(二) 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的开发过程
1技术支持, 软硬兼顾
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开发针对特定用户, 既要兼顾安全性又要利于发展, 同时由于高校均有自己的教务管理平台, 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的开发还要考虑到未来有可能将两个平台甚至更多平台资源进行整合。为了开发出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数字化平台, 在校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择适合的研发团队, 以方便学历信息数字化的后续发展建设。平台开发采用java技术的B/S结构设计框架, Java语言具有功能强大和简单易用两个特征, 同时兼具安全性、稳健性、平台独立与可移植性、动态性等特点, 符合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开发的要求。
学历信息数据量较大、种类较多、部分具有保密性, 为此在数据存储时要考虑存储空间的大小以及安全, 同时需要配备专门的硬件设备, 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 架构以满足数据量不断增容扩充。b/s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无需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 只要电脑能上网就可以使用, 管理人员可以在B/S模式下的网络端进行学历信息的审核上传操作, 服务器端将满足用户对学历信息的查询、打印、申请协助、统计等工作。
2数据准确, 确保质量
学历信息资源作为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开发的基础, 关系到今后数字化平台是否能正常使用、准确运行, 因此在上传信息前要对其进行校对、审核和检验, 以保证今后平台的运行质量。将现有的毕业生姓名、性别、学号、考生号、身份证号码、电子注册号等全部上传平台, 确保每个学生的信息都能准确对接。在信息归档及上传过程中, 难免出现一些数据不准确、不完整现象, 从而影响运行质量。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 可以进行上传, 平台应用时可采取模糊处理方法, 但如果信息不准确绝对不可进入下一步骤的操作程序, 待信息核实无误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3注意安全, 多重保护
学历信息具有高度保密性, 关系到学生切身权益和学校名誉, 要小心提防不法分子利用有关信息制假贩假。加强设备和信息的安全保护, 要安装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 采取多重保护措施确保数字化信息即使遭遇攻击破坏也能很快恢复工作。从源头杜绝有安全隐患的信息流入, 在信息的上传过程中需要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和可用性, 提供隐私保护和信息恢复技术;在信息发布阶段需要进行安全审核;在用户使用阶段, 严格执行身份核实准入制度, 只有被确认身份的用户才能够在平台进行相关操作。
4多重身份, 便于管理
开发中要有管理员、操作员、学生等三层次用户, 学生可以使用有效证件登录, 等待管理员对其身份进行确认, 确认信息后, 学生可进行相关信息查询下载打印等操作;操作员负责对信息进行上传、修改、查询等日常管理工作;管理员负责平台的维护以及数据分析工作, 管理员需为研发团队的成员, 保证后续信息资源更新。
5以人为本, 重视实用
任何一个系统、平台、软件的开发都是以用户需求为前提, 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开发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根据学生和具体操作员的需求提供有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在数字环境下, 学生和具体操作员的需求是信息资源服务的风向标和指南。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在开发过程中, 要多听取包括学生、具体操作员在内的使用者的诉求, 加强平台开发人员与学历信息管理人员的沟通。有必要时开发人员可以参与一段时间的学历管理工作, 以便能熟悉学历信息管理的基本工作流程。具体操作员结合日常学历信息查询频率、开具相关证明、易出现问题等经验, 为平台研发者开发平台提供参考以便在开发过程中做到有错误及时更改。
二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的利用
促进学历信息的充分利用是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根本目的。充分发挥好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的作用,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各项工作并有利于推动学籍工作的发展。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应包括业务咨询、申请受理、进度查询、审核校验等功能,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实现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查询、申请学历信息等相关资料。
(一) 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利用的特点
1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利用的共享性
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数字化平台, 可以将平台上的信息供有需要的人员共享使用, 只要有网络的计算机都可同时查询信息, 相同的信息资料再也不会出现只能一人独享的局面, 而是多人同时分享一份或者更多份信息资料。从根本上跨越地域限制, 学生无需来到学校进行学历信息的查询, 完全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自主操作, 免去了舟车劳顿、奔波之苦。打破时间局限, 学生再也不用受到只用工作日才能获取学历信息的时间限制, 借助平台可以实现随时查询到自己的学历信息资料。
2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利用的重复性
数字化信息资料具有很好的重复性, 重复利用不会使宝贵的学历信息原始材料继续老化、破损。一份数字化信息资料无论多少次被查询、下载、打印都不会使其受到损害而减少信息使用寿命, 只能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 为更多的使用者服务。
3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利用的灵活性
如果学生因信息不完整, 不能查询到相关信息, 也可在平台上上传毕业证扫描件、身份证扫描件等申请协助查询。操作员在平台上看到协助查询申请信息后进行查询, 整个受理过程学生可以在平台进行跟踪, 操作员查询结束后会将查询结果反馈给学生。管理员可以定期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平台近期包括查询、打印、下载、申请协助等所有操作进行统计分析, 将结果转发给相关人员, 为平台的继续升级建设提供有力依据。操作人员可以就统计分析结果提出增加平台功能的要求, 管理员根据要求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数字化信息进行编辑, 形成特定内容的信息专辑, 满足操作人员和学生的各种需求。一份数字化信息不仅仅是一个整体, 同时也是一个信息集合, 其中的每条信息都可以被操作人员和学生灵活使用。
4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利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历信息资料在未进行数字化之前, 如果学生需要查询学历相关资料, 需要大量的人力翻阅大量的纸质材料, 费时费力, 对于年限较远的甚至会花几小时的时间, 工作效率极其低下。数字化平台运行后, 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取想要的信息并且下载打印, 对于操作人员来说, 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对于学生来说, 查询更加方便, 使用更加便捷。
(二) 加强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利用的措施
1加大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建设力度
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是对所有学历信息资料进行存储、处理、使用和维护的系统平台。建设具有大容量、高速度、安全的数字化平台, 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 要本着规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合法性原则, 做好传统学历信息数字化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使用。
2加强学历信息数字化平台网络建设
网络建设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学历信息数字化是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网络化是实现学历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方向。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因此, 为了让使用者更快更便捷的查询到学历信息, 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应积极进行网络建设, 提高学历信息的传播速度。
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建立稳定的管理队伍
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服务工作在提供信息、用户需求以及信息服务技术等方面对信息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学历信息管理方面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 同时也要兼顾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 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数字化建设的成败。对现有人员加强培训, 引进相关人才, 从而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管理队伍, 这是这项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薛秋珍.高校档案远程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档案, 2015 (4) .
[2]张忠良.信息化下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