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

2024-07-15

心理知识(精选12篇)

心理知识 篇1

“中国知网”创始于1995年, 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共同发起, 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囊括了中国90%以上的知识信息资源, 是目前资源类型完整、内容全面的国家知识资源保障体系。

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网”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术, 开发建设了“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

由中国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 引起全国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电化教育部门和广二省大三乌中市交镇地小界处学之处桐乡校市。的乌北强镇端, 具烈典京反型江杭大响南运, 水河全乡特西侧国, 征2西, 2完临个整地湖州省保市市, 存组着晚北界织清江2和苏万民国吴江多时县所, 为期水中小学校参加活动, 阁、乡古阅桥镇读梁的各、石板巷风貌科和教格、茅学局。、盾以科河故居普等成街、独, 文街具江艺南桥相、连韵味文, 的化建依河等筑筑因各素屋类, , 体现了中水精镇品一文体, 国章组古1典织20民起居水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以和、为课美件”设的人计文征思文想, 58以0其0自多然篇环境, 和在人全文国环境各和地谐中相处小的学整体校美掀, 起呈“现江数

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字阅读”热潮。走进乌镇, 走在那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 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

教学参考资料长的和仍免石居费住板小赠街其中送上的火, 可乡民热以, 进就倾听行脚会让中步人, 有在另为一一种庆亲小巷祝上切自教的然师的回音节感。觉来。临漫, 步于即古日镇绵起延全一国里多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电话010-62701063、010-80895056-8425, 免费申请50元由“中国知网”提供的教学资料费, 每个学校限额3名。

“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址:http://www.cfed.cnki.net

心理知识 篇2

——心理医生在身边,看看你有没有心理疾病

(一)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发生的校园悲剧层出不穷,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试和解决。根据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恋爱、人际关系、适应学习等方面,这使得我们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更有必要。

(二)活动意义

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但是却很少有人给予关注或者难以找到解决的途径。本次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知识、提高自我心理保健知识,增强心理素质,让学习压力大的我们提供一个调适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同学们在恋爱、人际关系、学习等方面的困扰;让我们可以更勇敢、乐观地面对人生。

(三)活动主题 关爱自己,健康从心开始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五)活动参与人员

心协成员;大

一、大二部分心理委员

(六)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1.申请场地,邀请老师(外联部)2.出海报进行宣传(宣传部)3.购买两份礼物及饮用水(秘书部)

4.复印苏老师要用的心理小测试资料(组织部)

5.工作人员需提前半小时到达场地,确认话筒、音响等设备的正常运作和操作流程。

(七)活动流程 1.对入场观众发放心理问卷

2.主讲老师简读心理学,并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3.学生提出问题,主讲老师讲解。对其心理进行简单分析,让大家学会向他人求助 4.活动结束,回收答卷 5.主持人结语。6.安排学生有序退场。7.活动结束后整理会场。

(八)活动意外防范:

1.报告开始前若出现观众少,座位多的情况,由部门同学负责要在座同学往报告厅中间坐,然后适当撤去纵排最两边的座位,其他工作人员协助。2.报告进行时工作人员必须负责维持现场秩序。

(九)经费预算 1.礼物: 2.海报宣传: 3.买水:

4.打印,复印资料:

大学生心理协会

心理知识 篇3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知识 竞赛教育 导向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心理健康,英文翻译为“Mental Health”。它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具体说来,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较为完整与协调,能够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因此,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及早日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承担起这一重大责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大多数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开始讲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很多学校还设置了各种竞赛、团队活动等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特别是心理知识竞赛,因其易操作,参与人数可控,经常在学校里被使用。但实施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模式,一张试卷,几种题型,一考定“终身”。竞赛的结果往往成了变相逼迫学生背书、背题的手段,很少侧重于学生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综合训练与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育和意志锻炼了。纯粹的心理知识竞赛,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会增加学生学业与心理负担,这不仅背离了心理教育的宗旨,也使得学生对心理课程和心理知识竞赛产生不良情绪与情感。

2 利用心理知识竞赛载体,发挥健康教育导向作用

2.1 提高心理知识竞赛载体的认知功能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最关键的原因是不能正确认知自己、认知他人和认知社会。正确地利用心理知识竞赛,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认识心理,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与人际关系时,不会感到迷茫失措。因为开展心理知识竞赛,可以大面积普及心理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对自我不良心理状态、心理迷茫、以及心理压力就会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降低心理负担,减少心理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重在“成长”。在组织心理知识竞赛时,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你有不高兴的时候吗?当时为什么不高兴?”引导学生自我觉察和反思,使其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明白“为什么”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2.2 充分挖掘心理知识竞赛载体的情感激励功能

有研究表明,人有了认识,不一定导致某种行为,很多时候还需要情感因素起作用。因为情感因素是人的个性结构中的核心与动力因素,情感因素影响着人的整个行为方式,智慧和才能。要使正确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必须借助于情感的力量。当情感在学生内心产生、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时候,它便会成为学生行為的内省指令。

学校在组织心理知识竞赛时,可据对象的不同,利用心理知识内容本身蕴藏的思想情感因素,或者通过开发一些情感题目来激发和促动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使他们产生某种行为;也可以利用参赛人员人际间的情感因素如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改善某些同学的情感体验,促进关系和谐;或者采用情趣激励法,启迪学生的心(下转第240页)(上接第224页)灵,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与发挥,形成推动自己前进的巨大力量。

2.3 有效利用心理知识竞赛载体的意志磨练功能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则是指一个人的目的性、自觉性、自信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是心理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意志总是和行动紧密相连,通常称之为意志行动。在活动开展前后,一方面可以通过先进人物事迹、杰出人物传记、优秀影视作品的影响力,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意志, 什么是意志品质、什么是优秀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树立完善意志品质的决心,产生意志行动。其次,可以设计一些合作与比拼一体的活动,增加趣味性与挑战性,有意地磨练学生的意志,既能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心理健康知识,又可形成积极的活动体验。再则,要合理安排各项活动的难度,引导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难关,如害羞、胆怯和畏惧心理、个人时间冲突等,学生克服的困难越多,就越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因为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2.4 适当开发心理知识竞赛载体的行为调控功能

大学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偏差行为。所谓偏差行为是指不合规矩的行为,即为某一社会群体的成员违反该群体共同接受或约定的一般规定、准则、价值观念的行为。偏差行为的出现与大学生的成熟程度和社会责任感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偏差行为的调节和纠正, 一方面可以利用心理理论和知识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和自我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挥心理知识竞赛的认知和情感功能,提高学生的成熟度,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内化规范意识,从而预防、纠正和控制他们的偏差行为。比如,利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个体分享等形式提高心理知识竞赛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形成学生间的分工与合作、促进人际关系交往,发展健康的人际心理。对心理知识竞赛的恰当利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我行为及其原因,而且还能促发学生对自我行为的调节与控制,减少偏差行为的出现。

3 总结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的成才、就业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普遍比较受欢迎的心理知识竞赛载体,高校就需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发挥心理知识竞赛的健康教育导向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程朝.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的开发、运用与创新[J].企业导报,2011(11).

[2] 崔景贵.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误区及其匡正[J].教育导刊,2002(7).

[3] 王素萍.高校心理知识竞赛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4] 张祝平.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6(4).

心理知识 篇4

乌镇地处桐乡市北端, 京杭大运河西侧, 西临湖州市, 北界江苏吴江县, 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 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 街桥相连, 依河筑屋, 水镇一体, 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 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 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 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走进乌镇, 走在那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 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居住其中的乡民, 就会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漫步于古镇绵延一里多长的石板小街上, 可以倾听脚步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中国知网”创始于1995年, 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共同发起, 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囊括了中国90%以上的知识信息资源, 是目前资源类型完整、内容全面的国家知识资源保障体系。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网”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术, 开发建设了“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由中国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 引起全国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电化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强烈反响, 全国22个省市组织2万多所中小学校参加活动, 阅读各科教学、科普、文艺、文化等各类精品文章120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课件设计征文5800多篇, 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掀起“数字阅读”热潮。教学参考资料免费赠送火热进行中, 为庆祝教师节来临, 即日起全国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电话010-62701063、010-80895056-8425, 免费申请50元由“中国知网”提供的教学资料费, 每个学校限额3名。“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网址:http://www.cfed.cnki.net

心理知识题库 篇5

1、根据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20~40岁阶段人所面临的主要冲突是()。

A、亲密对孤独 B、繁殖对停滞 C、勤奋对自卑

D、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答案:A

解析: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会面临8个主要危机或冲突,每种冲突在一个独特的时期产生,并且必须得到顺利解决后才能成功过渡到下一个危机。20~40岁阶段人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为亲密对孤独,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与他人结成爱侣或获得同伴关心。

2、当我们注视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一定时间后,再将视线转到白色的背景上,就会看到一个蓝绿色的正方形,这种现象称为视觉的()。

A、适应

B、知觉

C、后象 答案:C

解析:后象是指刺激停止作用后在脑中暂留的印象,在视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视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正后象保持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品质,负后象则具有相反的品质。颜色刺激的负后象是原注视颜色的补色。

3、对人怀有敌意、时间紧迫感强,此人的行为表现是典型的()。A、A型行为

B、B型行为 答案:A

解析:A型人格与B型人格是人们对人格特质进行区分的一种方式,二者相互对立。A型人格者属于较具进取心、侵略性、自信心、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A型人格者总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活动,不断驱动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干最多的事,并对阻碍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其他事进行攻击。

4、心理学对“气质”的定义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类型()。A、无好坏之分

B、都是坏的 C、有好有坏

D、都是好的 答案:A 解析:气质表现在个体情绪体验的快慢和强弱、情绪表达方式外显还是内敛以及行为动作灵敏还是迟钝等方面。不同于人们通常情况下将气质理解为“风度、模样”的意思,根据心理学对气质的定义,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5、当旁观紧急情况时,大家都在观察他人的行动,觉得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帮忙,因而自己出手援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A、社会干扰

B、责任扩散

C、群体影响

D、群体一致性 答案:B

解析:责任扩散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即在某种紧急事情发生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帮助他人的责任被无形地“扩散”到其他人身上,每个人帮助他人的责任就相应地减少了。

6、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这种观点的实质是()。A、遗传决定论

B、相互作用论

C、环境决定论 答案:A 解析:遗传决定论认为认知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基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遗传决定论过分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忽视环境和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7、暂时记忆手机号码属于记忆过程中的短时记忆,而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次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个单位。A、9±2

B、7±2

C、6±2

D、8±2 答案:B

解析:一般来说,当你需要暂时的记住一个电话号码时会发现,座机号码比电话号码容易记忆。这是因为暂时记住手机号码属于记忆过程中的短时记忆,而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次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单位。

8、情绪体验深刻,具有高度敏感性,行为孤僻迟缓,情绪低落,不善交际,这种人属于()。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 答案:C 解析: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中有四种性质不同的液体,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器官。人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四种体液的不同比例所致。后来,心理学家在此基础上发展处经典的气质学说,认为气质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四种。

9、有些人总是习惯性抱怨没有依据的疾病,例如,在报纸或电视上看到任何疾病的症状,都会觉得自己也有这种问题,这类人被称为()。A、神经过敏者

B、疑病症患者

C、过度紧张者 答案:B 解析:疑病症患者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久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要确诊为疑病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自己害怕患有某种疾病;二是反复就诊仍不放心;三是自己内心非常苦恼,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四是上述症状连续出现3到6个月以上。

10、“忧者见之忧,喜者见之喜”说的是一个人当下的情绪状态受到的()的影响。

A、情感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答案:B

解析:根据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以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激情则是短暂而强烈的情感,应激是对意外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11、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了,却一直以第一次对该人的印象对其行为做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A、刻板印象

B、光环效应

C、首因效应 答案:C 解析: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强,持续时间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12、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形成的具体形象来解决相关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A、具体形象思维

B、创造表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直觉运作思维 答案:A 解析:具体形象思维是指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这里所说的表象是外部事物的形象在头脑里的保留。

13、电子仪器可以把心跳速度显示为屏幕上跳动的小白兔,这样人们可以有意识的通过控制屏幕动画的方式达到控制心跳速度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A、生物反馈 B、脱敏疗法

C、厌恶疗法

D、行为矫正 答案:A

解析:生物反馈是运用仪器(通常用电子仪器)通过视觉或听觉信号,揭示人体内部正常或异常活动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操纵那些在其它情况下意识不到或感觉不到的生理活动,以达到控制机体内部活动(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的目的。

14、以下三种人格成分中,遵循“完美原则”的部分是()。A、自我B、本我C、超我 答案:C

解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包括三种成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超我是个体的良心所在,反映个体内化了的道德规范,它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15、恋爱中的女孩经常问自己的男友:“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了,只能救一个人的话,你救谁?”这个问题带给男方的冲突属于()。A、双趋冲突

B、双重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趋避冲突 答案:A

解析:在心理学中,根据对对象的接近或回避趋向,可将冲突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双重趋避冲突。双趋冲突是指两个目标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标,具有同等诱惑力却只能选一。

16、有这样一群患人格障碍的人,说话方式特别,使用戏剧化的行为和身体表现来吸引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并且时常过度情绪化。这种人属于()。A、表演型人格障碍

B、分裂型人格障碍

C、偏执型人格障碍 答案:A 解析: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并且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矫揉造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的同情和怜悯。

17、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决定人们行为的最大力量是(),这种力量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之下,能量巨大,但是我们一般不能察觉到它。A、潜意识

B、环境

C、大脑和神经系统 D、知觉和价值观 答案:A 解析:潜意识又叫无意识,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隐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18、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之后,紧跟着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时候小要求被满足的可能性会增加。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心理学上的“门前技巧”是指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之后,紧跟着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时候小要求被满足的可能性会增加。

19、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是(),其理论的中心概念是无意识,认为促发人的行为的最强大动力是无意识。A、罗杰斯

B、弗洛伊德

C、冯特

D、华生 答案:B 解析: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无意识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隐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20、一个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的胆识和表达能力,却又害怕自己讲不好受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A、双趋冲突

B、双重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趋避冲突 答案:D

解析:在心理学中,根据对对象的接近或回避趋向,可将冲突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双重趋避冲突,当个体面临的目标既有接近趋向,又有回避趋向,即目标既有利又有弊时,属于趋避冲突。

21、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其学习效率()。A、不一定

B、高

C、低

D、中等 答案:D 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学习效率下降,因此,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最有利。

22、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A、0.25~4秒 B、0.05~1秒

C、15~3秒

D、0.25~2秒 答案:D

解析: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

23、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A、1分钟~1周 B、1分钟~终身 C、1分钟~1个月

D、2分钟~1小时 答案:B

解析: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24、一见钟情属于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哪种爱情分类形式? A、愚蠢式爱情

B、完美式爱情

C、迷恋式爱情 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25、安静稳重、喜欢沉思、自制力强,但行为主动性较差,行动迟缓的人其气质类型为()。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 答案:B 解析: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中有四种性质不同的液体,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器官。人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四种体液的不同比例所致。后来,心理学家在此基础上发展处经典的气质学说,认为气质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四种。

26、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挫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坚决选 D、回避这项任务 答案:D 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可以把人分为追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对避免失败者,应当安排少竞争或竞争不强的环境,成功时要表扬,避免公开指责。

27、以当事人为中心是()流派的心理治疗观点,治疗师通常会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的支持与鼓励氛围。

A、行为矫正法 B、理性情绪疗法 C、精神分析法 D、人本主义疗法 答案:D 解析:人本主义疗法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他认为心理治疗不应仅仅着眼于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解决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

28、A型性格者具有好竞争、雄心勃勃、易怒、时间紧迫感以及对人抱有敌意的性格特点,使得这类人比其他人群有更高的心脏病发生率。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A型性格的人脾气比较火爆、有闯劲、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欢竞争、好斗、爱显示自己才华,对人常存戒心等。在临床上用是否为A型性格预测心脏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29、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过度学习就是学生在感觉到自己已经达到掌握知识的程度之后继续学习下去,这样做可以提高知识的巩固程度。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在一定范围内,过度学习是必须的,但超过了一定限度,就是很不经济的,因为过度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30、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A、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D、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答案:B

解析: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1、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人们在复习时,分散复习法的效果通常优于集中复习法。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分散复习法是指在复习过程中把需要复习的资料,分散在几个相隔不太长的时间内,每次复习一定的次数,到记熟为止。由于遗忘是随时都在进行的,只进行一次及时复习远远达不到牢固保持的效果,因此,必须进行多次重复,循环记忆,加深印象,提高复习效率。

32、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儿童的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因素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之间存在着持续的相互作用。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心理发展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遗传只规定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则提供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33、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有效的沟通要求说话者要注意面部表情、神情动作、手势动作等非言语的信息。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有研究表明,在人际沟通中,人的第一印象形成,8%来自说话的内容,37%来自声音和声调,55%来自肢体语言。

34、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与机械式的学习相比,发现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能力和更强的顿悟能力。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发现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我发现。发现,并不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

35、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每个人每天晚上睡觉都会做梦。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做梦是因人入睡后大脑皮层未完全抑制,脑海中出现各种奇幻情景的状态,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人平均每天会做6-7个梦,但只有是在做这个梦时你正好醒来,才会记得这个梦。

36、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那些需要更多情感投入,与直接帮助他人相关的职业更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的现象。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职业倦怠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表现为: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工作态度消极,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

37、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季节性情感障碍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通常在冬季发病,但可以通过光照疗法治愈。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季节性情感障碍是以与特定季节(特别是冬季)有关的抑郁为特征的一种心境障碍。这种抑郁与白天的长短,或环境光亮程度有关。季节性情感障碍常表现为有规律地在冬季发生抑郁,夏季呈轻度躁狂,二者交替出现。

38、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智力和创造性之间高度相关,一个人的智商越高,创造性就越强。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创造性与智力有相关,但是这种关系是非线性的。两者的关系可以具体表述如下:(1)低智商者难以有高创造力;(2)高智商者不一定有高创造力;(3)高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4)低创造力,智商水平可高可低。

39、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团体讨论后所做出的决策会比其成员独自做出的决策更加保守。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集体决策中存在“冒险转移”效应,即集体决策时,由于出现责任分摊、社会比较作用以及领导人倾向作用等,集体决策的结果比个人决策更趋于冒险。

40、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在进行头脑风暴时,每个想法刚刚提出时就要对它进行评价。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为使头脑风暴法达到较高效率,禁止批评和评论,也不要自谦。对别人提出的任何想法都不能批判、不得阻拦。即使自己认为是幼稚的、错误的,甚至是荒诞离奇的设想,亦不得予以驳斥;同时也不允许自我批判,在心理上调动每一个与会者的积极性。

41、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总体说来,男性的智力高于女性。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即智力中等的女性较男性多,智力水平很高和很低的男性都比女性多。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42、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情绪智力高的人能较好的意识到自己的感受,而对别人的感受不那么敏感。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情绪智力是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它具有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管理等5个方面的能力。

43、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A、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 B、心算不熟练 C、元注意水平低

D、短时记忆易被输入的信息替代而丧失 答案:D

解析: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无关联的数字、字母、单词或无意义音节,短时记忆广度7±2个,超过这一范围记忆就会发生错误。

44、我从电话簿上查到一个电话号码,就能根据记忆去拨号,但事过之后就记不得这个号码了,这种记忆类型是()。A、感觉记忆 B、长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动作记忆 答案:C

解析: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广度一般为7±2个模块。

45、当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时,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想的而且伴有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我们称之为()。A、强制思维

B、强迫观念 C、妄想 D、虚构 答案:B

解析:强迫观念是指反复进入当事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情绪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情绪或意向对当事人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需要的或多余的,当事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心理活动,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

46、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称为()。A、否认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投射作用 D、幻想作用 答案:B

解析:合理化作用指一个人遭受挫折,或者无法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时,往往找一些原谅自己的理由来进行解释,尽管有些理由是不适当的,甚至在别人看来是十分荒谬可笑,但本人却坚持用这些理由说服自己,从而免除精神上的苦恼。

47、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A、改善交往情境

B、向对方施以恩惠

C、增加交往频率

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答案:D 解析:自我表露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时,自愿地在他人面前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真实地表达出来的过程,自我表露能够促进相互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增进感情、密切关系。

48、重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实际的、具体的工作任务,适合从事工程师、机械师、技师、技术员和手工操作工作,这类型的人属于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的()人格类型。A、现实型 B、研究型 C、艺术型 D、社会型 答案:A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将劳动者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6类,并设计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帮助人们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

49、重研究,具抽象分析能力,喜欢对事物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具有逻辑思维,适合涉及科技领域的科研工作等,这类型的人属于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的()人格类型。A、现实型 B、研究型 C、艺术型 D、社会型 答案: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将劳动者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6类,并设计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帮助人们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

50、唯美主义者,富想像力,具审美观,看待任何事情都是从美的角度去讨论,善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我,感情丰富、善于想像,对艺术创作充满兴趣,适合当艺术工作者、作家、演员和记者,这类型的人属于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的()人格类型。A、现实型 B、研究型 C、艺术型 D、社会型 答案: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将劳动者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6类,并设计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帮助人们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

51、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适合从事社会工作、教师、旅游业工作者等职业,这类型的人属于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的()人格类型。A、现实型 B、研究型 C、艺术型 D、社会型 答案:D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将劳动者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6类,并设计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帮助人们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

52、喜欢冒险,喜欢领导支配他人,说服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感染周围的人,适合从事推销员、律师、管理工作等工作,这类型的人属于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的()人格类型。A、现实型 B、研究型 C、艺术型 D、企业型 答案:D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将劳动者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6类,并设计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帮助人们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

53、办事规范,不愿冒险,愿意从事一些要求规范化工作的职业,适合从事会计、秘书、办公职员等工作,这类型的人属于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的()人格类型。

A、现实型 B、研究型 C、常规型 D、企业型 答案: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将劳动者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6类,并设计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帮助人们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

54、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为了减轻由此带来的自责而相信同班大多数同学在作弊,这种防卫机制称为()。A、转移作用 B、幻想作用 C、投射作用 D、否认作用 答案:C 解析: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

55、所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下列哪种防卫机制的表现()。A、合理化作用 B、转移作用 C、投射作用 D、幻想作用 答案:C 解析: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

56、人们常说的“眼不见为净”是下列哪种防卫机制的表现()。A、转移作用 B、幻想作用 C、投射作用 D、否认作用 答案:D 解析:否认作用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它将已发生而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否定,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这种防卫术能使个体从难以忍受的思想中逃避,也同样可借此逃避个体难以忍受的愿望、行动、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焦虑。

57、一个人的百米跑步速度,在和几个人一起跑时会比独自跑时来得快,这种现象称为()。

A、社会助长作用 B、从众心理 C、模仿作用 D、服从心理 答案:A

解析:社会助长作用又称社会促进现象,是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有提高的倾向。也就是说,在做某一项工作时,个体和别人一起做往往做得又快又好,比一个人单独做时效率高,这是因为群体共做时会激发潜意识的竞争机制。

58、足球比赛时,若一方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会一哄而上做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 B、群体极化效应 C、社会促进作用 D、模仿作用 答案:A

解析:去个性化指个体在与群体一起从事某种活动时,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或以群体自居,从而失去了个性感。个体似乎失去了个性的约束力,在群体的保护下,做出违反他们在社会情境中常常遵守的社会准则的事,表现出非正常的行事倾向。

59、“三个和尚没水吃”体现了群体的()。A、从众心理

B、群体极化效应 C、服从心理

D、社会懈怠作用 答案:D 解析:社会懈怠效应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叫社会惰化。

60、人在做梦的时候,大脑处于()状态。A、快速眼动睡眠 B、非快速眼动睡眠

C、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与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同时存在 D、两者均不是 答案:A

解析:人的睡眠可分为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两大部分。80%从快速眼动睡眠中醒来的人会认为自己在做梦。长期阻断人的快速眼动睡眠,会引起类似精神病患者那样的严重认知障碍。

61、负责语言、阅读、书写和数学运算的大脑区域是()。A、左半球 B、右半球 C、下丘脑 D、脑垂体 答案:A 解析:大脑半球单侧化理论认为,人类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别处理不同的信息种类,左半球主要负责认知活动,如读、说及所拥有的信息加工过程。当外界主要是语言信息时,个体通过大脑左半球加工,认知分析这些信息并形成心理图像。

62、负责知觉物体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的大脑区域是()。A、左半球 B、右半球 C、下丘脑 D、脑垂体 答案:B 解析:大脑半球单侧化理论认为,人类大脑的左右半球分别处理不同的信息种类,右半球主要涉及非语言的、没有时限的、形象化的信息。可以这么说,大脑左边是理性的、有活动的和现实的,右边是情绪化的、隐喻的、冲动的和直觉的。

63、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群体极化效应是指群体决策中的冒险倾向。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64、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一般认为,智商超过130的人为智力超常。()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一般认为,智商在80到120之间叫做正常,其中110到120属于较聪明,达到130叫做超常。

65、当一个人的愿望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

答案:C

解析:幻想是指违背客观规律的、不可能实现的、荒谬的想法或希望。个体遇到挫折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便脱离实际,想入非非,把自己放到想象的世界中,企图以虚构的方式应付挫折,获得满足。白日梦便是一种幻想。

66、妄自尊大并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赞美,这些特点是哪一种人格障碍类型的表现()。A、自恋型

B、反社会型

C、偏执型

D、控制型 答案:A

解析: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共感性。这类人无根据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认为自己应当被视作“特殊人才”,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独特的,只有特殊人物才能理解。

67、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

A、恐怖症 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

D、强迫症 答案:D

解析: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68、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A、刻板印象

B、社会吸引

C、从众

D、服从 答案:C

解析: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69、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起障碍作用。()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但是,定势对人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不利的。

70、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没有疾病就是健康。()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71、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心理发展受内外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时遭遇困境或挫折造成的情绪低落、沮丧和抑郁等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或专业支持获得改善。

72、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父母对子女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待孩子比较理性,对孩子的管教不任意干涉也不放任自流,显示对孩子的爱护与尊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养方式。

73、在心理治疗中,来访者对心理医生产生的情绪依恋称为()。A、自由联想

B、显相联想

C、阻抗

D、移情 答案:D

解析: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74、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刻板印象既包括否定的反面现象,也包括积极的正面印象。()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75、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遗传是精神分裂症患病的重要原因。()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是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

76、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气质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具有明显的类型差异,但各种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一般来说,人的气质类型可划分为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和胆汁质四种。

77、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其人格结构理论中深入探讨了自我,自我由本我和超我组成。()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本能、欲望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78、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79、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自我暗示是一种对自己施加某种影响,从而调整心境,增强自我意识的方法,因此自我暗示都是积极的。()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在心理学上,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可误导个人的判断和自信,使人生活在幻觉当中不能自拔,并做出脱离实际的事情来。积极的自我暗示则是一种强有力的技巧,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

80、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是()? A、5月25日

B、5月26日

C、4月25日

D、6月26日 答案:A

解析:5月25日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心理健康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这样的人才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

81、“触景生情”属于()。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间接记忆

D、机械记忆 答案:B

解析:无意记忆的特点是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经验。例如,一件往事涌上心头,一句乡音勾起乡情等都是属于无意记忆。无意记忆虽无预定目的,却也是由于某些诱因引发的。

82、强迫观念指的是()。

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C、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D、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 答案:C 解析:所谓强迫观念,是指见到或听到某一事物时,便出现引起患者不安的联想。例如,看见黑纱,便联想到死亡或即将大难临头,心情非常紧张。有的患者反复深究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事件发生的原因,如“世界为什么存在”、“树木为什么向上生长”等。患者明知思考这些问题毫无必要,但又控制不住要去思考。

83、认为他人都在议论自己,街上的人及汽车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这可能是()。A、超价观念

B、关系妄想

C、幻觉

D、错觉 答案:B 解析:关系妄想又称牵连观念,患者坚信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和一些本来与他不相干的事物,都与他有关系。别人的谈话、无线电广播、报纸上的文章和消息是针对他而发的;别的人咳嗽、吐痰是表示轻视他等。关系妄想的内容多数对患者不利,常发生于被害妄想之前或与之同时发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4、本来是别人做过的事,回忆成自己做过的事,这在记忆中属于()。A、错构

B、虚构

C、错觉

D、记忆减退 答案:A

解析:记忆错构是指在回忆往事时,常混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张冠李戴,如把在过去生活中的确经历过,然而在他所指的那段时间里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错误地当作该时发生的真实事件来诉说,并且不自觉地固执地加以歪曲和渲染。

85、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

A、替来访者做决定

B、有条件的尊重来访者

C、为来访者保密

D、对来访者的行为作道德判断 答案:C 解析: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咨询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它要求心理咨询师要尊重和尽可能地保护来访者的隐私。需要明确的向来访者说明和解释,使来访者确信会替他保守秘密,这是建立和维持心理咨询信任关系的前提,也是咨询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

86、考试焦虑主要属于()方面的问题。A、情绪

B、气质

C、性格

D、行为 答案:A 解析: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晕考)及考后焦虑。心理紧张水平与活动效果呈倒“U”字曲线关系。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成绩。适度的心理紧张,对应试有激励作用,但过度的紧张则导致考试焦虑,影响考场表现。

87、最先提倡对来访者进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心理学家是()。A、阿德勒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弗洛姆 答案:B

解析:罗杰斯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治疗的前提,它主要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即无论来访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怎么样,咨询师对其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接纳和温暖,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88、下列的做法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避免类似情境

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

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答案:A

解析: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一种能力。

89、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A、自卑者

B、自负的人

C、完美主义者

D、偏执者 答案:C 解析:完美主义者的最大特点是追求完美,而这种欲望是建立在认为事事都不满意、不完美的基础之上,因而他们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完美主义者具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冲动,他们将这股精力投注到那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上,努力去改善它们,尽量使其完美,乐此不疲。

90、下列哪种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材料得到最佳的保持?()A、仔细而缓慢阅读

B、进行过度学习

C、死记硬背

D、学习完立即休息 答案:B

解析:过度学习,也叫过度识记,是教育心理学术语,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但是也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不能一味的重复再重复,超过某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

91、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梦是一种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应该引起重视。()答案:B A、正确 B、错误

解析: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绝大部分科学家相信所有人类都会做梦,并且在每次睡眠中都会有相同的频率。因此,如果一个人觉得他们没有做梦或者一个夜晚中只做了一个梦,那是因为他们关于那些梦的记忆已经消失了。

92、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上网成瘾全称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是一种心理障碍。()答案:A A、正确 B、错误 解析:上网成瘾综合症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网络成瘾的10条标准: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念念不忘“网事”;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情绪,精神亢奋;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和事业;因上网放弃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有孤寂失落感。

93、请问以下说法是否正确: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人类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答案:A A、正确 B、错误 解析: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只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他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产生的。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

94、“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是()的表现。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美感 答案:A

解析: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心境具有弥散性,即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

95、一个人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而受到强化,这种强化作用叫做()。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正强化 答案:A

解析:替代强化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96、个人与他们一起完成任务时,不如单干时出力多,这种现象称为()。A、社会助长 B、社会懈怠 C、社会强化 D、首因效应 答案:B 解析:社会懈怠效应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叫社会惰化作用、社会惰化。

97、一个人内心虽不情愿,却不得不按别人的要求去做,这种心理现象称为()。A、从众 B、服从 C、接纳

D、社会助长 答案:B

解析: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个体服从有两种,一是在群体规范影响下的服从,二是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

98、下列不属于影响长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因素是()。A、恰当的编码

B、编码与提取的一致性 C、好的提取线索 D、组块的数量 答案:D

解析:长时记忆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长时记忆的容量似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态被贮存起来的,有词语和表象两种信息组织方式,即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

99、下列不属于心理防卫机制的是()。A、压抑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幻想作用 D、强迫作用 答案:D 解析:心理防卫机制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在生理上,心理防卫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碍,但过份或错误的应用心理防卫机制可能带来心理疾病。

100、下列不属于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的是()。A、流畅性 B、直观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答案:B 解析:发散思维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最主要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心理知识题库2

一.

心理知识简述 1.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是以不同的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

一、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来说,可以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识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

情感过程这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意志过程这是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相关的心理活动起着支配和控制的作用。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马斯洛在1944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首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象金字塔一样:

生理需要:是人类本能的最基本的需要,位于多层次需要构成的“金字塔”图式的底部。这种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及延续种族的需要等。

安全需要:实质上是生理需要的保障。包括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劳动安全、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等。

社交的需要:也可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社会交往,从属于某一个组织或某一种团体,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得到承认;希望同伴之间保持友谊和融洽的关系,希望得到亲友的爱等等。

尊重的需要:即自尊、自重,或要求被他人所尊重。包括自尊心、信心、希望有地位、有威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以及高度评价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包括能充分发挥自己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成为有成就的人物。马斯洛说:“音乐家必须演奏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样的角色就应该干什么样的事。我们把这种需要叫做自我实现。”

3记忆就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

4.气质

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动方式上的表现.关于气质的学说,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五世纪)被认为是气质学说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不同比例就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希波克拉底描述了气质的类型,但不能对这些类型进行科学的解释。

5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人的知觉过程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些规律主要表现为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和知觉恒常性,它们保证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一、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

知觉的选择性依赖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还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活动性、对比)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照明度、距离)。

二、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

一、单项选择

1.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B)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2.作家在写作时,头脑中构成新的人物形象的过程称为(B)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想象表象

3.阅读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时,头脑中形成“阿Q形象”的过程称为(A)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想象表象

4.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D)A联想B综合C类比D想象

5.人们提起天安门就会想到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种联想主要属于(A)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因果联想 6.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称为(D)A迁移B技能C习惯D定势

7.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称为(C)A比较B联想C类比D综合

8.短跑的技能迁移到足球,篮球的跑动技能上,称为(D)A两侧性迁移B逆向迁移C负迁移D动作性迁移

9.研究发现,一种动作技能在一只手练习可以向另一只手迁移,这称为(A)A两侧性迁移B逆向迁移C负迁移D动作性迁移

10.在技能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因角度不同而产生认知混淆,应采用(C)A相向示范B围观示范C顺向示范D交错示范

11.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称为(D)A能力B气质C需要D动机

12.有的学生希望通过交往与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得到接纳,其想要满足的人际需要是(C).A情感的人际需要B控制的人际需要C包容的人际需要D利用的人际需要 13.学校的领导方式会影响一个班课堂学习管理的效果,最好的领导方式是(D)A控制式的B自由式的C专制式的D民主式的

14.当班级规模过大时,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就弱,不易建立群体规范,因此,最适宜的班集体人数为(C)A 5—10人B10—20人C30—40人D50—60人

15.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预言效应的最佳期望水平是(D)A.高水平期望

B.适当低于目前水平的期望 C.与目前水平一致的期望 D.适当高于目前水平的期望

16.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为了减轻由此带来的自责而相信同班大多数同学在作弊,这种防卫机制称为(C)A.转移作用B.幻想作用C.投射作用D.否认作用

17.所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下列哪种防卫机制的表现(C)A.合理化作用 B.转移作用 C.投射作用 D.幻想作用

18.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称为(B)A.否认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投射作用 D.幻想作用

19.一个学生平时在集体场合中不敢发言,当他一旦主动发言时,教师就表扬他,这种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称之为(D)A.代劳币奖励法 B.行为规范法 C.行为塑造法 D.强化法

20.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催眠需要相互合作,受催眠的人不可能服从命令去干一些他所厌恶的事 B最佳的催眠对象经常是那些能够把理想高度集中起来的人 C意志薄弱而善于服从的人反而最难被催眠 D人可以在不自觉,不自愿的情况下受到催眠

21.当发现身边的人有自杀倾向时首先要做的是(A)A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并对其开导B及时上报学院领导 C报告校,院心理咨询室D启动紧急干预 22.谁是精神分析法的创始人(弗洛伊德)A普莱尔B巴甫洛夫C弗洛伊德D斯金纳E艾得斯

23.去掉一个奖励性刺激,当不适当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奖励的方法叫(负惩罚)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

24.施加一个惩罚性刺激,当不适当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方法称为(正惩罚)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 25.系统脱敏疗法属于(行为治疗法)A行为治疗法B精神分析C认知治疗D知觉疗法 26.厌恶疗法属于心理治疗中的(行为治疗法)A行为治疗法B精神分析C认知治疗D知觉疗法 27.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阶段分为(8)个阶段 A 4 B 5 C 6 D8

28.满灌疗法属于心理治疗法中的(行为治疗法)A行为治疗法B精神分析C认知治疗D知觉疗法 29.自我受什么原则的支配(现实原则)A唯乐B道德C价值D现实

30.需要层次理论的创始人是(马斯洛)A普莱尔B巴甫洛夫C弗洛伊德D马斯洛 31.需要层次理论最初分为几个层次(5层)A2 B3 C4 D5

32.动机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的(需要)A行为B需要C发展D意识

33.所谓的“将心比心”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移情)A移情B投情C注意D需要

34.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正负强化及惩罚)A正负强化及惩罚B知觉感觉C精神分析D ABC人格理论 35.弗洛伊德的人格组成有哪几个成分(3个)A 1 B 2 C 3 D 4

36.下列选项哪个不属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组成理论:(C)A本我B自我C尊我D超我

37.弗洛伊德的人格组成中的“本我”遵循什么原则(惟乐原则)A现实原则B社会原则C道德原则D惟乐原则

38.负责语言,阅读,书写,数学运算的大脑区域是(左半球)A左半球B右半球C下丘脑D脑垂体

39.负责知觉物体空间的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的大脑区域是(右半球)A左半球B右半球C下丘脑D脑垂体 40.智力的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A运算能力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C表达能力D思维的抽象逻辑性 41.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D)A能力B气质C性格D智商

42.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特征总和称为(个性)A能力B气质C性格D个性

43.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称为(动机)A能力B气质C需要D动机

44.个体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称为(智力)A能力B气质C性格D智力

45.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同时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称为(个性倾向性)A个性B气质C性格D个性倾向性

46.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称为(需要)A能力B气质C需要D动机

47.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A能力B气质C需要D动机

48.个体能够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称为(辨别)A类化B能力C消退D辨别

49.动机的产生是建立在什么的基础上(需要)A能力B气质C个性D需要

50.心理活动中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从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A能力B气质C个性D意志

51.必须通过自己的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反射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A正强化B操作性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D类化

52.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因素)A个人因素B朋友因素C环境因素D家庭因素 53.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A社会关系B朋友关系C层次关系D亲子关系 54.人的最基本实践活动是(C)A,学习B社交C劳动D思维 55.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称为(感觉)A知觉B意识C感觉D注意 56.记忆分为几个基本过程(3个)A 1 B2 C3 D4

57.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为多少以上的记忆(1分钟)A几秒钟B一分钟C数分钟D数小时

58.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客观指标是(智商)A能力B智商C个性D意志

59.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称为(思维)A能力B思维C个性D意志

60.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个性)A能力B气质C个性D意志

61.吴明认为自己在班级中属于“尖子生”,这种对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意识成为(B)A胜利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62.在生活中,有些人不断的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进而不断的提高其自身水平.这种自我发展的表现成为(D)A自我意识B自我监督C自我控制D自我教育

63.“对自己近阶段的表现感到欣慰和满意”,这属于自我意识结构中的(D)A自我认识B自我监督C自我评价D自我体验

64.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D)A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B心算不熟练

C元注意水平低D短时记忆易被输入的信息替代而丧失

65.我从电话簿上查到一个电话号码,就能根据记忆去拨号,但事过之后就记不得这个号码了,这种记忆类型是(C)类型

A感觉记忆B长时记忆C短时记忆D动作记忆

66.下列哪种心理活动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A)A注意B知觉C记忆D思维

67.我们认出正在阅读的字母“T”,或者听清某同学说话发出的声音,这种心理现象属于(B)A记忆B知觉C感觉D想象

6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69.凭借经验解决的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D)A爬山法B算法式C逆推法D启发式

70.在那些从初始状态出发虽可以有多种走法但只有一条路能达到目标状态的问题解决中,较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B)A爬山法B逆推法

C尝试错误法D手段——目的法

71.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这种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D)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72.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B)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73.作家在写作时,头脑中构成新的人物形象的过程称为(B)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想象表象 74.阅读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时,头脑中形成“阿Q形象”的过程称为(A)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想象表象

75.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D)A联想B综合C类比D想象

76.人们提起天安门就会想到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种联想主要属于(A)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因果联想

二、多项选择

77.在影响人际吸引的相似因素中,最重要的是(CE)A年龄B家庭背景C态度D文化水平E价值观 78.学校中基本的人际关系有(CE)A校领导与教师间关系B校领导与学生间关系C师生间的关系D教师间的关系E学生间的关系

79.在影响人际吸引的互补因素中,最重要的有(ADE)A能力B气质C风度D特长E品格

80.影响人际吸引的互补因素主要有(BCDE)A兴趣的互补B需要的互补C能力的互补D气质的互补E性格的互补 81.影响人际交往效果的因素有(BCDE)A智力水平B人格因素C交往目的D交往工具E交往情境

82.认知差异是影响师生关系的心理因素之一,这里所说的认知差异主要是指(BC)A价值观的差异B教师观的差异C学生观的差异D人生观的差异E道德观的差异 83.亲密关系的典型特征有(BCD)

A不会产生负性情感B长时间的频繁的交往C共同参加多种活动D相互间影响力大E能始终相互包容

84.自我意识包括的心理成分有(ABE)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觉知D自我表现 E自我调节

85.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下述方面(BCD)A镜中自我B社会自我C生理自我D心理自我 E理想自我

86.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自我概念通常可以分为(ACE)A现实自我B社会自我C理想自我D心理自我E镜中自我

87.人们借助于飞鸟和鱼的原型发明飞机,轮船的创造性活动的思维方式是(CD)A定势B联想C类比D直觉 E灵感

88.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有(ABE)A写字B绘画C算算术D阅读 E体操

89.下列活动中属于智力技能的有(CD)A写字B绘画C算算术D阅读 E体操 判断题

90.我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学生的从众现象会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91.班集体成熟阶段的最突出特点是其高度的自主性和凝聚力.()92.从众意味着个性的丧失,因而是一种消极的现象.(X)93.班级和班集体是同一概念.(X)

94.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班级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必须禁止.(X)

95.一些学校按能力分班教学,这是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X)

96.人生早期是语言和感知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儿童进行大量文字教育,可发展儿童智力.(X)

97.只要孩子喜欢,给他们提供大量玩具,对发展其智力就是必要的.(X)

98.课堂上“捣鬼”的同学,多半是为得到别人的关心,重视,承认和接纳,即满足其控制的人际需要.(X)

99.责罚是一种维持课堂纪律的有效策略.(X)

100.课堂气氛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施加的外部准则.(X)

101.课堂气氛是由教师的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X)

102.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好跟品行端正的人为友,而有的人则好跟崇尚哥们儿义气的人为伍,这主要是因为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环境因素发挥了选择作用而造成的.()

103.一般来说,人们随着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增强,会对自己作出肯定的回答和评价,也希望别人认可并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这就产生了自尊心理.在这里,自我承认往往比社会承认更重要.(X)

104.自尊感的产生是个体对自己特有的某些特质的反映.(X)105.意志力与自制力是一回事.(X)

106.在创造性活动中,发散性思维比集中性思维更重要.(X)107.动机强度越强,解决问题效率越高.(X)

108.许多研究表明,高智力是创造性所必须的充分条件.(X)

109.专家解决问题时由于其知识结构是由大量的“组块”和一系列产生式系统构成的,所以他们比新手解决问题快且不易出错.()

110.在培养道德品质过程中,都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X)材料分析

依恋一般是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成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4类。

1、安全型依恋。母亲在时有安全感,对外界反应积极。母亲的离开会引起明显的不安。当母亲返回时,有温暖的回应。

2、回避型依恋。很少表现出分离抗拒,甚至对母亲也有意回避和忽视。

3、反抗型依恋。有强烈的分离抗拒,既希望和母亲保持接近,但对母亲主动的接近又表现出抗拒,特别是在分离后重聚时。

4、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在与母亲分离后重聚时,不知所措,甚至会在接近母亲的过程中因为母亲的接近而突然跑掉。

1、(A)指个体对某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在发展心理学中,它特指婴儿与成人所形成的情感联结,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A依恋

B 同伴关系

C人际关系

D

亲子关系

2、(B)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4类:安全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

A.鲍尔比

B艾斯沃斯

C 艾里克森

D 马斯洛

3、小孩在母亲在时有安全感,对外界反应积极。母亲的离开会引起小孩明显的不安。当母亲返回时,他有温暖的回应。这类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为:(A)

A.安全型依恋

B回避行依恋

C 反抗型依恋

D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

4、婴儿在与母亲分离后重聚时,不知所措,甚至会在接近母亲的过程中因为母亲的接近而突然跑掉。这类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为(D)

A.安全型依恋

B回避行依恋

C 反抗型依恋

D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 亲子关系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亲子双维行为体系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亲子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持久性、强迫性、不平等性、以及变化性的特点。它表现为亲子亲和、亲子冲突。亲子冲突的表现多为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

我国亲少年的亲子冲突基本符合一般的发展规律,呈抛物线趋势。在初中阶段,亲子冲突一直增长趋势;初三是亲子冲突最严重的阶段;升入高中后,亲子冲突逐渐缓和。

1、我国亲少年的亲子冲突的发展规律呈(C)趋势

A.直线

B U形

C 抛物线

D曲线 2我国亲少年的亲子冲突在(C)阶段是亲子冲突最严重

A.小学低年级

B小学高年级

C初三

D 高中 3我国亲少年的亲子冲突在(D)阶段逐渐缓和

A.小学低年级

B小学高年级

C初三

D 高中

220、什么样的大学生常常搞不好人际关系?举例说明(举其中一例即可)

在大学生中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常是:①人格缺陷,如不敢交往、自我中心、盛气凌人、不拘小节、斤斤计较等。② 不会交往,如不懂礼节及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已的感情等。222、试列举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举其中一例即可)

形成自卑的客观原因,有:社会文化及在生活中所受到的贬抑、否定、孤立等及特殊事件的影响。主观原因有:个人的认知和性格等原因。大学生自卑的主要表现,如:看不起自已、认为自已笨、自已长像不好、自已穷,自已不行等

223、大学生社会化不良的表现有哪些?举例说明(举其中一例即可)

大学生社会化不良的表现主要是 :不会做人、心理不成熟,知行脱节等。如不懂礼貌、人际关系紧张、明知故犯等。

心理知识题库3 已有 60 次阅读2011-11-6 11:11 |个人分类:心理知识

1、爱情的成分

社会心理学里有个爱情三角理论(Robert Sternberg,1986),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的。激情指一种情绪上的着迷,外表吸引和性吸引是最重要的因素。亲密指心理上喜欢的感觉,感到亲近、相互关联,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展露和内心的沟通。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可分成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承诺指的是爱另一个人的决定。长期承诺则指维持这种爱的承诺。承诺是性爱关系中最理性的成分。斯坦伯格根据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元素组合成七种不同类型的爱:

u喜欢式爱情--主要有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

u迷恋式爱情--主要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

u空洞式爱情--主要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为了结婚的爱情。

u浪漫式爱情--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

u伴侣式爱情--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

u愚蠢式爱情--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

u完美式爱情--激情、承诺和亲密俱有。

2、成人依恋风格理论: 依恋风格理论认为,人类普遍具有与特定个体形成亲密而持久关系的强烈愿望。这种欲望从童年时期开始发展,这一时期,婴儿与一名或多名成年人形成强烈的依恋关系。依恋(attachment)指婴儿对特定个体的积极反应,其最大功能就是能够提供一种安全感。所有婴儿都对最初照顾他们的人(主要是母亲)怀有依恋,但依恋的性质却并不相同。玛丽(Mary Ainsworth,1973年)等人按照婴儿和母亲之间形成的某种特定关系,确定了三种主要的依恋风格: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安全型(secure)指父母积极回应婴儿的需求时发展出来的依恋风格;回避型(avoidant)指当父母不回应婴儿的需求甚至拒绝时形成的依恋风格;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主要指照顾者十分焦虑,对婴儿的需要反应不定,有时回应其需求,有时却不在身边,或者态度粗暴时形成的依恋风格。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情感依恋能力将伴随人的一生。

布伦南在此基础之上,确立了成年人的爱情依恋风格模型。他认为早期依恋体验对成年人以何种方式维系亲密关系会产生重大影响。成年人的依恋风格也可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焦虑型三大类。

安全型。安全型风格的成年人自幼与母亲形成一种稳定的依恋关系。母亲在十分关爱孩子的同时,鼓励他面对这个世界,学会如何适应、探索和改造外部环境。在这一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发展出爱与被爱两种能力,不仅有能力去爱,而且能够享受其他人对他的爱,容易和恋人形成稳定的关系。安全型的人倾向于把自己形容成一个容易和他人接近、乐观且开朗的人。他很少担心被抛弃,认为自己最重要的爱情关系是愉快、友好和相互信任的。

回避型。回避型成年人由于自幼缺乏母爱,所以未能发展出一种对他人的信任。他们长大成人后,对来自另一个人的爱很不适应,不愿和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以免受到伤害。他们通常拒绝承认自己的依恋需要,认为恋爱的失败对生活影响不大,更专注于工作。在形容最重要的爱情关系时,他们谈论最多的是情绪上的起伏、嫉妒和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此外,他们用来描述父母的词语通常都是负性的,往往不等把事情弄清楚就开始发怒、产生敌意并拒绝亲密关系。在与恋人相处时,很少感到亲密与幸福。他对自己的伴侣并不坦诚,更容易陷入相对短暂的性关系中。布伦南认为,这种风格与不良的人际关系、嫉妒心和难以排解的社交焦虑有关。

焦虑.矛盾型。具有焦虑.矛盾性倾向的成年人自幼与抚养者之间形成一种矛盾和缺乏稳定性的关系。母亲对他忽冷忽热、变幻无常。他无法确定如何才能赢得母亲的爱。此种类型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会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焦虑感,既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又担心伴侣不会回应自己的爱,不会和自己在一起。他们形容自己最重要的爱情关系为完全占有、希望有爱的回应、情绪上的起伏和强烈的性吸引。此外,回避型成年人还具有强烈的嫉妒心。在亲密关系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种想独占对方的嫉妒心理。但这牵涉到一个度的问题,凡事都有限度,一旦超出限度,嫉妒就会演变为侵犯行为。例如,偷看恋人手机内的短消息或者查他存储在手机内的电话号码等行为,显然已经超过妒忌的范围,构成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三种依恋风格在成人中的比例分别为安全型56%、逃避型25%、焦虑.矛盾型19%。成年人爱情依恋风格研究表明:亲密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生早期的依恋体验,而非当事者双方的主观努力。它的命运往往在关系还未确立之前就已经被决定了。

3、批评技术(三明治法)的理论及应用(举一你亲身经历的例子来阐述)§

(一)以真诚的赞美做开头 §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等于他一无是处。所以在批评学生时,如果只提他的短处而不提他的长处,他就会感到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到委屈。比如学生平时工作学习表现都不错,偶尔做错了一件事,如果批评他的时候只指责他导致的事故,而不肯定他以前的成绩,他就会感到以前“白干了”,从而产生抗拒心理。另外,据心理学研究表明,被批评的人最主要的障碍就是担心批评会伤害自己的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批评前帮他打消这个顾虑,甚至让他觉得你认为他是“功大于过”,那么他就会主动放弃心理上的抵抗,对你的批评也就更容易接受。§

(二)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

批评他人通常是比较严肃的事情,所以在批评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具体,应该就事论事,要记住,我们批评他人,并不是批评对方本人,而是批评他的错误的行为,千万不要把对学生错误行为的批评扩大到了对部下本人的批评上。比如说,学生刊物上有一个标题字错了,这时你应该对他进行批评,你可以说:“这个字你没有校出来。”你也可以说:“你对工作太不负责任了,这么大的错误都没有校正出来。”很显然,后者是难以被对方接受的,因为你的话语让他很难堪,也许他只是一次无意的过失,你却上升到了责任心的高度去批评他,很可能把他推到你的对立面去,使你们的关系恶化,也很可能导致他在今后的工作中出更多的纰漏。§

(三)以友好的鼓励结束 §

正面的批评学生,对方或多或少会感到有一定的压力。如果一次批评弄得不欢而散,对方一定会增加精神负担,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抗情绪,这会为以后的沟通带来障碍。所以,每次的批评都应尽量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在会见结束时,你不应该以“今后不许再犯”这样的话作为警告,而应该对对方表示鼓励,提出充满感情的希望,比如说“我想你会做得更好”或者“我相信你”,并报以微笑。让学生把这次见面的回忆当成是你对他的鼓励而不是一次意外的打击。这样会帮他打消顾虑,增强改正错误、做好工作的信心。§

注意事项:选择适当的场所

不要当着众人面指责,指责时最好选在单独的场合。你的独立的办公室、安静的会议室、宿舍、值班室都是不错的选择。

4、你应用赞美技术(十三把小飞刀)的例子及效果评估。(至少六个例子)§

1、赞美的具体化; §

2、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 §

3、见到、听到别人得意的事时要赞美; §

4、主动打招呼; §

5、适度地指出别人身上的变化; §

6、与自己做对比; §

7、逐渐增强的评价; §

8、似否定、实肯定; §

9、信任刺激; §

10、给对方没有期待的评价; §

11、当一个捧人的角色; §

12、记住对方特别的日子或特别的事情; §

13、了解别人的兴趣和爱好,投其所好。]

5、你应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的例子及效果评估。§

声音特质: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速度 §

空间距离:1米左右,区分室内室外、同性异性 §

目光接触:听/说比为60%/40%,注视部位为上三角,范围太小使对方有压迫感太大显得散漫随便,测谎功能 §

身体语言 §

面部表情

6、你说服别人或与人谈判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分析。

1、避免争论:顺向语言的应用——“扬彼贬我”的秘招; •

2、以友善的方式开始——共同体验,感情沟通;

3、让想法觉得是他自己的——说服术中的“尚方宝剑”; •

4、保护对方的面子——留下良好印象的方法;

7、你对抱抱团的看法

8感恩节你要对谁感恩?为什么?

9、你对亲密关系六要素的应用及效果评估(至少举你自己的三个例子)

心理知识题库4 已有 69 次阅读2011-11-6 11:13 |个人分类:心理知识| 心理, 分析

六种常见心理疗法

一、精神分析疗法

该学派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认为人的心理现象包括意识、潜意识、前意识三部分。相应地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是在潜意识当中进行的,所以许多行为都是受潜意识支配的。本我处于潜意识,受本能支配,依照快乐原则行事;超我代表社会规范的要求,按照至善原则行事;而自我处于二者之间,按照现实原则行事。人格的发展就是在三者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并不断得到协调的过程中实现的。如果三者关系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神经症。所以在咨询实践中,精神分析十分重视对神经症患者童年时期心理创伤的追寻,认为这种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去的心理冲突和创伤是导致神经症的内在原因。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常用自由联想、释梦、疏导、领悟、暗示、催眠等疗法。

二、行为疗法

该理论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获得并由于强化而巩固的。其代表人物有华生、桑代克等心理学家。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的区别之一就是当它们失去社会适应性后仍然不能消退,异常行为是错误强化导致而成。所以,心理咨询人员要通过重建条件反射的方法帮助当时人改变行为。其具体做法有:系统脱敏法、厌恶治疗法、自信训练法、放松法、生物反馈法、行为塑造法。

三、完形疗法

美国有个叫杰姆的11岁男孩,一天在玩游戏的时候,家里的门铃响了。当他正要起身去开门之刻,他妈妈大声叫他不要开门,但他偏偏开了。于是,他妈妈的男朋友走了进来,用手枪打死了他的妈妈。从此,不仅杰姆的哥哥姐姐责怪他害死了母亲,他的同伴也都回避他,他变得沉默寡言,有时会表现出一种暴怒,学习更是一落千丈。到了18岁时,一个夏日的下午,他站在街头,用手枪打死了一个人,打伤了几个人。

在监狱里他接受了一种心理治疗:治疗者要他想像他已经死去的母亲正坐在一张“空椅子上”,并对“空椅子”谈话。尝试了几次后,他变得越来越激动。最后他突然说“是我杀死了你”,并在他妈妈死后第一次哭了。治疗者以此帮助他接触和接受自己的真实感情。后来,杰姆在社交、学习上都获得了明显的进步,在监狱外的适应也很成功。

这种“空椅子”疗法就是一种完形心理疗法。

由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皮尔斯(Fperls)首创的完形心理疗法是另一种颇具特色的心理疗法。所谓“完形(Gestalt)”,德文原意强调将事物当作完整的整体看待。而完形心理疗法主张通过增加对自己此时此地躯体状况的知觉,认识被压抑的情绪和需求,整合人格的分裂部分,从而改善不良的适应。

这一学派的治疗者认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往往能敏锐地察觉自己的躯体感觉、情绪和需要,从而妥当地组织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需要得到满足,身心功能得到正常运转。相反,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不但不能敏锐察觉自己的躯体感觉、情绪和需要,而且会压抑它们。他们往往将那些不希望看到的心理活动压抑到潜意识中去。长期的压抑不仅使这些感觉、情绪和需要得不到正常的表达和满足,使人变得麻木和僵化,更会引起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症状。而且,这些感觉、情绪和需要长期与意识分离,会使患者越来越丧失与周围环境积极沟通和保持建设性联系的能力。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患者难以自拔。

完形心理疗法治疗的关键在于:

1、强调患者此时此地的经验。治疗者要帮助患者觉察此时此地的经验,使之能充分体验种种情绪,并能作自我分析。在一个对患有心因性胃肠道症状的患者的治疗中,治疗者帮助患者注意到自己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并进而使他认识到压抑其它情绪,强装笑容与心因性胃肠道症状有关。

2、通过“感觉运动认识”,帮助患者发现和表达他们的被压抑的情绪和需要,认识到自己在逃避为自己的情绪应负的责任,并接受这一责任。上述杰姆的案例中,治疗者就是帮助他发现并表达出多年被压抑的情感,杰姆终于在他母亲死后第一次哭了。这一疗法有甚多技术与方法,诸如讲习班、小组治疗、角色扮演以及各种心理练习。

完形疗法的始创人是贝尔斯(Perls)。该疗法的最基本观念就是“完形”,是指任何一个人、一件物或一件事,都要整体地看;若我们只研究其中一部分,就绝对不可能明白事物的全部和真相。而完形治疗派的学者发觉人类最大的问题是往往将自己分割得支离破碎,在这残破的境况下生活,以致出现了很多矛盾、冲突和痛苦。因此他们认为咨询的主要目标是要协助来访者重新成为一个统合的个体,换言之是将他过去已失落或否认的部分重新组合,以致可以均衡快乐地生活。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的重点不在分析,而在统合,逐步协助来访者改进,咨询员同时也协助来访者“环境的支持”转移为“自我支持。”由于贝尔斯相信一般人在实际生活中只运用了个人的部分潜能,加上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没有用、能力不足,以致要依赖他人。因此他认为完形疗法的目标应该是使来访者不再依赖他人,而且进一步要进早协助他发现自己的潜质,让他了解到自己是可以自我调整,在人生中是可以采取主动的,使他能够做更多的事和更丰富全面地生活。完形疗法在咨询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独特点。

1、个人化

在完形疗法中,个人化是一个重要的技巧。为了减少冲击,一般人很爱用“人们”、“人人”、“许多人”或“他们”和“你”等代名词来陈述自己个人的感受和心态。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会着重协助来访者有作出矫正,要求他改用“我”来叙述,以达到个人化的功能。例如一个学生对咨询员说:“每一个父母都期望子女成龙成凤,倘若你读书成绩不好,他们就会骂你愚蠢,说你没有用„„”在完形治疗过程中,咨询员会促使该学生将句子改为:“我的父母一直期望我成绩好,因此一旦我成绩不理想时,他们就会骂我愚蠢,说我没有用„„”又如某人与女友来往三年后,女友移情别恋,他失恋后十分消沉,在咨询过程中对咨询员说:“女人真可怕,说变就变的,难怪没有有人再相信爱情的永恒性了。唉!只有傻子才会相信女人,结果就免不了要受痛苦。”同样地,咨询员就会指引他修正为:“我觉得某某很可怕,说变就变的;同时,我也生自己的气,因为我觉得自己很傻,一直以来死心塌地的爱她,相信她,结果现在就要受痛苦的折磨,唉!说实在话,我再也不敢相信爱情的永恒性了。”固然,来访者要用第一人称很个人化的地作叙述,要在过程中很直接和诚实地面对自己和自己内心的感受,往往是很激动很痛苦的,可是这挣扎却十分有价值,可以引发对自己有充分的自觉。

2、责任的承担

在咨询实践中,往往发现来访者遇到难题时,多数会采用逃避的方法来处理,他们明明是未战先遁,不肯尝试面对,更加不会尽一分的力量,但在别人面前,他们却会设法令人相信自己是无能为力,极端无助,以期别人的帮助。因此完形治疗学者主张咨询员一定要针对来访者这一种表现,运用对质来促使他正视问题。例如对于一些在他能力范围以内的事,咨询员会要求他承认自己并非“不能做到”,而是“不愿做”或是“不肯去努力”。通过这过程,来访者在咨询员的协助下,逐步清楚自己的心态,进一步达到愿意承担责任,而不是继续推卸责任。在完形治疗理论中,当一个人开始学习承担责任时,就是成长的具体表现了。

3、空椅子

完形治疗学者认为个体的分割是导致人类痛苦和矛盾的缘由,而通过咨询来促进个体的统合性,就是完形疗法的主要目标。至于如何达到这目标,完形治疗学者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空椅子”。例如可以让来访者坐在一张椅子上,扮“胜利者”的角色,对假想坐在面前空椅子上的“失败者”说话,说罢随即移到“失败者”的椅子上,对刚才“胜利者”所说的作回应。此外,对于人们一些“未完成的事务”也会运用这种方法来促使一个了结。在完成治疗学者看来,人生中的未完成事务常常无尽在消耗人们宝贵的精力,以致人们常常无法全面洞察当前的境况。倘若一个人未完成的事务很多时,就会严重影响个体当前的生活与功能。因此,咨询员就会运用“空椅子”的方法来终止过往的创伤与经历对来访者的影响,然后再进一步协助来访者将个人得以释放后的精神致力于当前的事务和生活。例如某妇女三年前第一次生产,由于是难产,不幸孩子于出生后就死去;但由于她很好胜,表面逞强,装作若无其事,而丈夫也忽略了她心底的创伤,因此她从来没有正视她内心的创伤与悲痛,以致整个人情绪和生活都十分失调。在这情形下,可以利“空椅子”方法来促进她直接面对自己,倾诉出内心的伤痛。在此过程中,咨询员不但协助她尽情哭泣,同时,也切切分担她对那悲剧所产生的自责和内咎;这样就可以对那不幸的遭遇作一个了结。用完形疗法的术语来说,就是最终完成了那“完形”。

四、理性情绪疗法(RET)ABC理论

ABC理论是RET的核心。这是艾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理论。艾利斯借助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的一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ABC理论:

A:指诱发性事件。

B:指个体对事物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指这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及行动结果。

所以A不是引起C的原因。重要在B这一中间环节。如: 某男在失恋后(A)

变得消沉抑郁(C)

可能是他认为恋人离去表明自己是失败者(B)。

不合理信念及其特征

艾利斯提出人的11条不合理信念,后来韦斯勒把11条不合理信念简化为三个特征: 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RET的治疗步骤——ABCDE模型 这是一个改变认知的疗法。A:诱发性事件

B:由A引起的信念 C:由B引起的行为后果 D: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E:达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

范例:

一个失恋者的心理治疗过程

(以下A代表医生,B代表失恋者)A:你很爱你的女朋友吗: B:是的。

A:她也很爱你吗:

B:不象我爱她那么深,不过以前还勉强过得去。A:她要离开你,你为什么很苦恼甚至恨她呢?

B:因为我那么爱她,可她一点情义都不讲,太没良心了。A:在认识她之前,有别的女孩喜欢你吗? B:有。不止一个。

A:为什么没有与她们其中一位建立恋爱关系?

B:因为我不喜欢她们。感情是复杂的,我不能勉强自己。A:这是不是说你有选择的权力? B:是的。

A: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吗? B:应该都有。

A:包括你的女朋友吗? B:当然包括。

A:那为什么她行使这个权力,你又很恨她呢? B:因为她忘恩负义。

A:她的做法与你拒绝喜欢你的女孩子,有本质的区别吗? B:没有。

A:那为什么你能做而她就不能做呢? B:……(答不上来)

五、现实疗法

1.人都有爱与被爱2种基本要求.如果它们不能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焦虑,怨恨,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反应,并可能产生逃避现实,不负责任的欲望.因此,心理咨询的目标在于减少来询者不负责任与自我毁灭的意向.2.人都有自主自立的能力,也具成长动力.因此心理咨询的作用在于,使来询者在生活中区分“成功的认同”与“失败的认同”,增加对前者的体验,减少对后者的体验,这样才能充分满足个人爱与被爱的需求,感受到个人的壑? 3.“现实疗法”重视现在超过过去.它强调过去的事实无法改变,因而应将眼光放在现在与将来的发展之上.它主张咨询者在协助来询者面对个人的痛苦,失败经历时,要帮助他看到个人的潜能及以往的成功经历,从而认识到生活中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存在,可供自己选择和享用.4.“现实疗法”十分注重承担责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将其当作心理咨询的核心,强调人只有积极面对现实,才能承担责任,获得“成功的认同”.在操作方法上,“现实疗法”十分强调面质<制订具体计划,不接纳借口,不用惩罚等 辅导操作举例(以偷窃为例)o(1)“让我们来看看你做了什么事,你先说说当时发生的情况。”

(2)“我不问你为什么要偷,你也不用去回想为什么要做这事,现在我们就针对你这次的偷窃事件来讨论,先来想想看这件事情做得对不对,好不好?或什么地方不好?(3)“不行,你说反正他有钱,不在乎我偷他—点东西是不对的.因为他有钱是他的事.你的行为是自己决定的,不是他人控制的。”

(4)教师与学生一起扮演不同角色者(偷与不偷者),然后对话。

(5)“现在你已经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伤害别人就是错误的行为„„所以以前这个行为是错的,那么我们可以一同来看看要做怎样的改变会是最好的。”(6)“你希望作什么改变?” “你现在能做到什么?”

“你愿意立下一个承诺,改变偷窃的行为吗?”(7)“我们得来想想看该怎么做,来订一个计划。”(8)“一个星期以来,你的表现如何?好吗?有些地方没有按照计划,如果它是很难做到的话、我们来讨论一下达些地方是本是要修改。”(9)持续进行会谈

第四节 心理问题的干预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不健康和不良行为的现象日趋严重,多项报告指出,如果从较轻度的适应不良开始算起直至较严重的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中小学生中患有精神疾病的约占总人数的50%,这些报告认为,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中小学生约占总人数的30%o根据专门的研究发现,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外在的,有些是内有的,其形成原因和类型不一而足,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作个别探讨与处理。以下将目前常见的青少年问题,分成外向性行为问题、内向性行为问题、学业适应问题等三大类,分别针对个别问题行为的心理倾向探讨其形成原因,并结合上一节所讨论的辅导、治疗方法,拟订适当的辅导策略,提出一些咨询、治疗的程序和方法,供给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现实疗法

现实疗法的创始人是格兰瑟(Glasser)。他原是一位精神病学家,在其《心理健康与精神病》一书中,他否定了精神病这一观念,认为那不过是人不负责任的表现;他在其他的文章中,也一再提出这一看法。他再三强调这一点,目的是要求人对自己的行为和人生负责。而事实上,这就是现实疗法的主要目标。在格兰瑟看来,人要改变自己的行为,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到底我们要改变哪些行为。他提出人必须面对现实,因为一定要承认自己无法重写个人的历史;但同时要知道,无论过去的经历如何恶劣,如何凄惨,都不足以成为现今不负责任的行为的藉口。格兰瑟强调,除非一个人可以接纳自己要对自己所作的负责这一个事实,否则就没有办法为他提供咨询。一旦开始了咨询,咨询员就会努力将焦点集中在来访者“现在”和“行为”上,引导他在不伤害自己和别人的原则下,去看清楚自己,面对现实,努力满足自己的需要。

1、制订计划

在现实疗法中,制订计划和实行计划是很基本的活动。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要协助来访者选定咨询方法,好叫他能够将失败的行为改变为成功的行为。在此过程中,来访者固然要主动地自己作决定,但咨询员也一定要从旁辅助,以免来访者选定的计划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和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换言之,咨询员要留意计划的实际可行性;同时,可鼓励来访者将计划以合同式书写成文,以便付诸实行。不过,所写好的计划,却并非一成不变的;事实上,计划中通常包括了形形色色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当一个方法行不通时,可以采用其他的途径来进行,直到计划能得以完成为止。通过这样的一个历程,来访者可以获取一些成功的经验,成为人生中宝贵的一页。

2、承诺

现实治疗派学者提出了“承诺”这一观念,同时,他们十分重视这一观念,认为它是咨询过程中的另一基石。环视咨询众学派,只有现实治疗理论中才有这观念,这的确是相当特别的;因为现实治疗派学者强调,来访者作出行动计划固然重要,但却还是不够的,还要加上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来访者要对自己制定的计划作出承诺,表示愿意将计划贯彻始终地实行和完成。格兰瑟指出,倘若一个人没有决心去实行计划,则一切计划都只不过是白费工夫而已。同时,他们发现“那此拥有失败身分的人,他们的其中一个特征就是很不愿意对任何事情作承诺。”其实,当来访者能承诺将计划完全实行之后,自己就可以感受到自我价值的重要了。

3、不接纳藉口

一旦来访者对计划作出承诺后,咨询员就不会再接纳任何的藉口,不会让他推卸责任。例如有一个16岁的女孩子,希望可以和母亲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已经计划妥当,要自己在一周内主动向母亲说早晨和问安三次,但结果只能做到一次;她可能会向咨询员解释许多原因,例如早上妈妈很晚起床,而自己很早就出门,或者说近来太忙,因此忘记了这件事„„在咨询员来说这些藉口都是不能接纳的。这种种解释,要追究其因由,只是在浪费时间;重要的问题是事实上计划并没有如期实行。那么,倒不如少讲话,马上动脑筋,另行制定新计划,那样更有意义。由此可见,来访者对计划作出承诺,不等于就一定可以实行,而当真正有困难和阻碍时,计划就可能要作修改。换言之,当承诺的事项不能完成时,咨询员首先就要协助来访者对自己最基本的价值判断作出重新的检察,若价值观是正确的,就应该细心地对计划作全面的评核,看看有没有漏洞或不足之外。对一个再经检察的计划,来访者通常会有两个选择,一是对计划再重新作出承诺,一是决定中断或放弃对计划曾作出的承诺,当他表明放弃的态度后,就不必再对该计划负责了。这样交代清楚的行为,也是来访者要学习的负责作行为之一。

4、不用惩罚

对于来访者的再承诺,咨询员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他会不断要求来访者尊重自己的承诺行动。不过,咨询员绝对不能用任何条规或惩罚来迫使来访者承诺,因为现实治疗派的学者并不相信外在的压力是有效的。格兰瑟就强调,当一个咨询员要采用现实疗法时,就先要有能力去坚持不接纳来访者的任何藉口;其次,他指出咨询员并不要专挑毛病,也不要像侦探一般去搜集证据和理由。当然,其中关键之点是咨询员和来访者之间的治疗性关系,而基于这关系,不接受藉口正是表达关心的一个有效方法。他同时指出:“我们接纳来访者的藉口时,可能带给他们一个暂时的释放,但结果却会导致了更多的失败经验,最后就更加令来访者肯定自己的失败身分。”

总的来说,倘若咨询员能不接纳来访者推卸责任的藉口,也不采用惩罚,而是在一个具治疗功能的关系中,协助对方建立合理的价值判断,并且根据来访者的价值判断制订计划,协助来访者完成计划,那末,这咨询员就可算是完成了工作,可算是有效地协助来访者获得了成功的认同。

六、交互分析疗法

由伯尔尼(EricBerne,1910-1970)创立于50年代,其主要观点有。

1.人格由3种自我状态组成:“父母式自我”(ParentSelf)、“成人式自我”(AdultSelf)和“儿童式自我”(ChildSelf)。其中P代表父母的价值观,是内化的结果,偏向权威化;A是个人对外界环境的客观反应与评价,它既不情绪化,也不权威化;C是人格中的儿童欲望与冲动的表现,是其本能部分,偏向情绪化。这3种自我状态,构成了人格冲突与平衡的基础。

2.人皆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得到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护与肯定。这通常包括父母、师长、领导、朋友、恋人等人物。个人在人格成长中得到关爱与肯定越多,则其人格冲突便越少,自信心则越强。正面的“父母式自我”、“成人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之间的交互作用,会产生积极、正面的生活脚本(lifescript),反之,则会导致不良的人格表现,使人在交往中充满焦虑和自卑。

3.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使来询者成为一个统合之人(integratedperson),使个人从“父母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的交互模式中解脱出来,增强“成人式自我”的效能,而不再受他人的支配。由此,学会与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并在交往中学会自我反省,是“交互分析疗法”的核心任务之一。

4.在操作技巧上,“交互分析疗法”十分强调倾听分析的作用。它旨在推动来询者深刻反省其人格中“父母式自我”与“儿童式自我”的冲突,以“成人式自我”的眼光来审视个人的生活脚本,积极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增强自信心。

第二节 交互分治疗法

交互分析治疗法的创始人是柏尼(Berne)。他把人类行为分为三种自我,分别是父母式自我,儿童式自我和成人式自我。而在人的性格发展中,无论是正常或不正常的发展,主要是受到父母式自我和孩童式自我的交互关系和行为所影响。同时,基于这种交互作用,人会为自己选择个人的人生地位,并以毕生精力来肯定自己所选的地位;因为事实上人们相信这是唯一可以满足个人抚摸需求的途径。可惜,很多人就是因为自己所作的选择,和相应出现的人生剧本,导致了许多不适当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致个人蒙受痛苦、遭受折磨,于是需要咨询员提供帮助。

一、父母式自我

交互分析治疗派的学者认为,通常在一个人踏进小学时,他的父母式自我差不多已定型。而事实上,由于孩童年幼,没有能力对事物作出任何评估和解释,因此对于自己所看见、所听见的和所经验的一切,都没有选择地摄取,储存于脑海中。其中甚至连父母的争吵和打架,也毫无保留地作了纪录,但这记录却是并没有加上任何注释的。例如他看见母亲怒掴父亲,但却没有能力看到背后的因由,于是母亲怒气冲冲的表情,挥手掌掴的冲动行为,及父亲畏缩不敢作一言的表情,都只能像照相般地录入他脑海中成为“父母”的资料。当然,在另一种情况下,当父母婚姻美满时,彼此之间的亲密和谐与欢愉表现,也会记录在一个人“父母”资料档案中。

父母式行为的特点,最明显的一点是,父母式行为通常是带有命令性质的,在语言表达方面,典型字眼包括了“绝对不可以”、“一定不准”、“应该”、“不应该”、“千万不要忘记”等。在孩童时期,一个人往往根据父母命令式的说话来行事为人;倘若长大后,他选取了以父母式自我的身分来生活的话,他就会像从前一样,不晓得将当前的情境和资料作评估,而只是根据过去“父母”的命令来引导自己的行为。换言之,当他以父母式自我的身分生活时,他就仍是根据自己孩童时期所认识的“父母”的意愿来感受、来思想、谈话和行动。而父母昔日权威性的声明,也往往成为他今日行为的指示。由于孩子为“父母”所作的记录错综复杂,而其中不协调之处俯拾即是。因此当一个人长大成人后,如果这“父母式自我”依然一成不变,则往往成为生活中适应不良的主因。

二、成人式自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开始对外面的世界进行探索。在新的经验和环境的冲击下,他往往会对先前的经验,包括父母的命令,作出质疑和评估,而这就是“成人式自我”成形的起步。常见的例子如父母通常会禁止孩子玩火,但不少孩子最终会趁父母不留意时作出尝试。虽然这行动很危险,但他是在运用自己的评判能力,而这事实上就“成人式自我”的行为,有重要的意义。

固然,早期的成人式自我是极其脆弱的,很容易被父母的命令和孩童的情绪所凌驾,但在适当的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面的扩展,成人式自我就有机会逐渐发展。对一个迈向自我实现的人来说,成人式自我并不像父母和孩童式自我般静止,而是经常在改变着的。同时,在改变过程中,他有能力对“父母”和“孩童”的资料作复核,然后决定应否支持。不过,这做法不等于“成人”要成为独裁者,来约束限制个人性格的发展。相反地,这做法极具建设性,一方面可以保持父母和孩童式自我的活跃,另一方面又可使一个人的自我发展适中,行为有一定程度的均衡协调。

三、孩童式自我

一个人的儿童式自我,是由天然儿童、改装儿童和小教授所组合而成的。天然儿童是儿童式自我中年青、冲动和表达情绪的部分,很像一个自我中心、一心只寻求个体满足的婴孩,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喜形于色;但倘若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哭哭闹闹。总之在事情不如己意时,他就不顾一切地要达到目的,例如不肯吃饭,拳打脚踢,或者是躺在地上撒赖,对大人讲的道理,充耳不闻等,都是常见的情形,而这种任性妄为的行为,目的只是求取自己的快乐。不过,天然的儿童也有其可爱的一面,他无邪的笑脸,发自内心的喝采,或者是遇意外时目瞪口呆的神情,处处都展露出人类最原始而珍贵的一面。

改装儿童是“儿童”与“父母”相交的产品,较易受控制。一个人在创伤、磨炼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对自己天然的冲动会逐渐加以修改。不过,更主要的是,权威人物如父母的命令和要求,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孩子在父母的命令和训练下,不再自我中心地生活,他开始学习到要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一包糖果,也懂得排队,轮流玩秋千。其实,对孩子来说,这也是社会化过程的开始。

至于小教授,是孩子天赋的智慧,往往见诸孩子对事物所产生的直觉。同时,孩子通常就凭这直觉来作出决定。例如小孩子能根据父母眼神和面部表情就可以决定:何时该哭叫?何时该安静?如何可以吸引妈妈的注意?如何可以叫大人来拥抱自己?除了直觉之外,创造力和摆布操纵人等也是小教授的特点。

不过,要注意的是,在每个人的正常发展历程中,儿童式自我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事实上,我们正是以儿童式自我为基楚建立自我形象的。正如柏尼所言,由于儿童式自我是我们个性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因此每个人都需要认识自己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有趣的事物时所自然流露的欢欣,所作的高呼与惊叫,遇到令自己震服的人与事时所表现的击节赞赏,拍案叫绝;或者是两个恋人相遇时那甜美的笑容和逗人的眼神;又或是烹调新菜式或设计新花样所凭借的创意,一一皆是儿童式自我的特征。但由于这些表现通常既难以预测,而且又极具冲动力,通常被成人社会批判为“不成熟”,以致扼杀了人们在这方面健康的发展。虽然在运动场、舞会等场合,人们似乎可以“合法”地表现自己的儿童式自我,但整体而言,种种的禁制,最终令不少人变得拘谨和装模作样,在许许多多的框框中无法享受生命中应有的自由、兴奋与欢乐,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四、人生的四个基本模式

交互分析治疗家认为,在孩童时期父母的教导和个人的决定就拟订了人一生的剧本。要是一个人不断接受不健康的父母式的管教,在人生地位的决定上,他就很可能会选择了“我不行”的人生剧本;于是,他就只有毕生致力扮演剧本中的角色,自卑自怜。基本上,人们在成人阶段生活中所采取的处世态度有四种模式:

“我行,你也行。”

“我行,你不行。”

“我不行,你行。”

“我不行,你也不行。”

“知识储存”与“知识提取” 篇6

关 键 词: “知识储存” ;“知识提取”; 更高层次的教学活动

多年努力教学,困惑于学生成绩不见提高,兴趣剧减。执教前,呆了几年印刷厂,熟悉输出流程工艺及问题,理应游刃有余。事实遇到挫折:选用生产实际案例课题一体化教学,耳提面授示范多次,学生表示领悟,一到独立操作,丢三落四问题层出不穷,一上考场又败阵。

问题引起我兴趣,思考寻求症结。

生活中越需要某东西,越难找出,气急败坏时抱怨:放时怎不考虑找它!与教学问题相似:平时教学中,不管方法逻辑,只要学生记住就大吉。学生身处考场,储存的知识,跳不出来,努力也找不到。原因就是教时未考虑学生日后如何提取使用。

基于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理论可知:知识提取重要性理为突出。个体社会地位的获得转向竞争,学习功能从知识内化转向竞争,不再是储存量的竞争,而是提取量的竞争。

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储存”向“知识提取”的转变。怎样才能做到考前百分之百掌握知识点!

周彬教授的《课堂密码》中提出一个比较关系,让我改变观念:

“试想以下两种情况:

一、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占应该掌握知点的70%,通过最近两三个月师生共同查漏补缺,将这个比例提高到90%,而学生在考试中能将所掌握知识点的 60%提取出来;

二、在最近两三个月中,师生并不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而将对知识点的提取比例提高到80%。

如果学生只掌握70%的知识点,但能够提取其中的80%,学生得分为56;如果学生掌握了90%,但只能提取其中的60%,学生得分仅为54。

两相比较,我们发现,在学生前期学习中,存储知识的能力肯定比提取知识能力更重要;但在后期学习中,提取知识的能力就显得更有价值了。当然,只是根据学习阶段来区分知识储存与提取哪个更有价值,既不科学也不全面,因为不管是知识的储存还是知识的提取,都是贯穿于学习、教学的整个过程的。”

终于对这个教学现象不再困惑:将学习分为知识储存与提取两阶段,上课听懂了,表明把讲的知识储存进去,作业不是检测学生储存多少知识,而是检測他能提取出多少知识。学生会做作业,表明在做作业这种环境中能够提取知识;上考场后,提取知识的环境变化,可能无法提取出知识。

以往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知识储存,强调死记硬背、重视机械操练,不注重逻辑清晰性,难怪学生做作业时,考试中知识提取困难!

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储存知识方法,还要教给学生有效提取知识方法!

对我是个挑战!因为个别教学有利于知识储存,越独立越好。而现有班级授课制却有利于知识提取。一个缺少与人交流的学生,无法站在学科知识之外来整合与提取学科知识,“一个在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真正单独生活的人,很少有机会或者没有机会去反省他过去的经验,抽取经验的精义” 。针对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要求,具备印刷理论知识,一定设计能力,熟练掌握平面软件。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两者平衡?

回顾以往,教学中针对不同印刷品种版式设计特点,恨不得将学生今后工作中常会碰到的所有问题写成武林秘籍,一一传授!“普遍撒网,各个都是大鱼(重点)!”对广告招贴、画册、期刊排版、纸盒设计、宣传单页等都进行详细独立讲解,并作为实验内容进行操作,希望学生掌握印前共性常识如:出血位预留、拼版规范、装订要求。

恰恰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内在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所以结果与初衷总是背道而驰,播下希望收获失望。

决定从《黑白场定标》内容入手,进行一次激发学生内在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尝试。

图像扫描输入是整个印前处理技术的起点,控制得当,直接影响处理和输出质量,进而影响印刷品质量,黑、白场设置是图像扫描控制技术关键,掌握黑、白场设置方法和要点十分重要。

教学对象是图文专业二年级学生,已完成《印刷概论》、《分色制版》学习,有一定印前基础。具备了一定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需对原稿、印刷产品中的颜色、层次、中性灰的评判学习提升。

原先五个按部就班的教学环节,如下:

一、印前工艺流程作为引言,承上启下,方便学习理解;

二、课件演示讲解《定黑、白场的工作原理》,掌握理论和原则;

三、分组实操学习应用对不同原稿定黑、白场;

四、分组竞赛,提高操作技能,巩固课题学习,提高协作能力;

五、归纳总结学习内容,整理学习脉络,帮助理解记忆。

现在,以尝试教学理论 “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核心,将教学流程设计成 “先试后导,先练后讲”,针对中职学生动手兴趣较强的事实,强调教学自主与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获取知识,重点培养学生自学兴趣和能力。把学习主动权还学生,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将五个教学环节重新调整秩序为:

一、设计教学:即准备练习,结合上课内容,注重尝试练习,目的是在失败体验感受寻找正确答案。设计本教学内容教学项目为:《2011年学校招生简章》,的图片素材按小组安排学生完成图片扫描任务。将学生推到课堂教学前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二、提出问题;教师检查扫描结果,记录所有出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板书。

三、教师讲解:针对出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黑白场设定》教学内容讲授及正确技能示范。

四、学生第二次尝试;给出不同案例,根据教学内容提示完成作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竞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给学生更多尝试机会,培养挑战精神,以先完成教师案例为胜。

五、效果评价:充分体现教师“引”和“导”,挑选最好作品交付,开展针对性、对比性教学,对每组的作业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认知,使学生产生由开始的难变为简单,感觉变化。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呈现出不同平日的模仿少、探索多的热闹景象。学生按小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安排提出困惑和问题、制作作品,激情洋溢。竞赛中,情绪高涨,一扫往日懒散,自觉评比效率。结果始料未及的远远好于平日。

“梨子的滋味,亲口尝一尝”。看来学生要学到知识,亲身体验,亲自尝试,参与知识技能形成过程,是关键。掌握技能实操的专业课程,单靠“老师讲,学生听,而后练”的教学模式方法行不通。轻松愉快的活动探究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更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心理知识 篇7

面向中, 卜学敎师敎学、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同”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朮, 开发建设了“中, 丨、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1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

由中国敎育部敎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的2012丰“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 引起全国各地敎育装备部门、电化敎育部门和广大中, 丨、学校的強烈反响, 全国22个省市组织2万多所中 , 丨、学校参加活动, 阅读各科敎f?科普、文艺、文化等各类精品文章120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课件设计征文5800多篇, 在全国各地中+学校掀起“数字阅读”热潮。

敎学参考资料免费赠送火热进行中, 为庆祝敎师节来临, 卽日起全国中 , 丨、學敎师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电话010-62701063、010-80895056-8425, 免费申请50元由“中国知网T提供的敎学资料费, 每个学校限额3名。

心理知识 篇8

面向中小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需要, 依托“中国知网”先进的知识整合挖掘技术, 开发建设了“中小学电子期刊阅览室”“CNKI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数字阅读工具。

由中国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主办2012年“中国知网杯”数字阅读活动引起全国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电化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强烈反响, 全国22个省市组织2万多所中小学校参加活动, 阅读各科教学、科普、文艺、文化等各类精品文章120多万篇, 撰写校本课程、课件设计征文5800多篇, 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掀起“数字阅读”热潮。

教学参考资料免费赠送火热进行中, 为庆祝教师节来临, 即日起全国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拨打服务电话:010-62701063、010-80895056-8425, 免费申请50元由“中国知网”提供的教学资料费, 每个学校限额3名。

心理知识 篇9

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的意义以及培养原则

如何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 同事, 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活动的重点以及监控离不开创造性的人格, 创造性人格激发创新性思维。目前,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采用教育心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创新性人才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首先, 强化早起教育, 不同阶段的早期教育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例如, 在青少年时期社会的认知和人生观的形成是教育测侧重点;其次, 保证教育基本的统一原则, 这就需要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协调教育;然后, 形成自我教育, 主动构建和追求教育价值, 强化主体性,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点, 但是也会存在共同点, 这就需要创新性人格需要注意;最后, 社会性原则, 需要利用周围社会力量, 培养个体的创造性人格的特点。

2. 运用教育心理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1 良好心理品质的强化

培养创造性人格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2.1.1 培养心理安全的心理素质。

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容易收到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共同影响, 而内部环境的本质内容就是心理安全。

2.1.2

培养创新性人才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通往成功的道路离不开坚强的意志, 在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克服, 而这就需要迎难而上的意志。

2.1.3 创造性活动离不开自信。

自信就是对自身的支持和任课, 也是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评价, 在人格形成过程中, 自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坚信自我对创造性活动的顺利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2.1.4 培养内在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阿玛拜耳曾说过, 创造性活动的产生离不开外在的影响, 而其进行则离不开内在的动机, 因此, 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活动离不开内在和外在动机的协调。

2.2 个体的特点和个性需要得到鼓励和尊重

创造性活动离不开个体的特点和个性, 个体的个性化对于创造性活动起到积极作用。众所周知, 发明家都会有自身个性的一面, 因此, 一个具有高度自身鲜明特点的个体将具有高创造性的潜力。传统教学否定学生身上的个性化, 这将直接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对学生创造性活动起到负面作用, 因此, 教师需要摆脱旧观念, 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对待质疑能够做到大胆面对, 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能力, 但是, 需要科学合理的鼓励个体的特点和个性, 不能盲目进行, 以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把握。

2.3 采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导师的积极引导, 而科学合理的评价就能够最大程度上引导学生走到正确的方向。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二者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采取以正面评价为主, 负面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正面评价能够给学生带来正能量, 能够起到良好的鼓励作用, 但是过度使用正面评价则会导致学生产生自负的状态, 这就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负面的效果, 这就需要合理运用评价机制, 正负面相结合。采取适当的评价手段, 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效果, 而适度的标准是个人的期望值, 所以, 教师需要把握不同学生的期望值。评价需要稍微超出期望值, 这样才能发挥发挥出评价的效果。所以, 正确运用评价机制对于学生促进发展创造性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4 创造性思维氛围的营造

俗话说, 环境影响个人的发展。营造出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能够有效的促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在学校, 教师则要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需要努力营造出创造性氛围, 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教育引导的优势。营造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首先, 教师具有创新的意识, 就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采取别出心裁的模式教学, 这就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启发。其次, 教师营造的创新思维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融入到该氛围当中, 使得学生在创新性思维中得到激发和进步。最后, 在创新性氛围中, 学生之间会形成相互竞争的意识。因此, 营造创新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启发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

利用教育心理知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学校需要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个性化教育, 加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合理利用评价机制, 营造创新性思维的氛围, 才能使得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启发。

参考文献

[1]田友谊, 涂艳国.教育中的宽容与创造——兼论创造性人才成长环境的培育[J].教育发展研究, 2009 (20) .

心理知识 篇10

一、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

第一, 从宏观上看,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的生产率取决于知识的开发与传播, 而不论是知识的开发还是传播, 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库、知识交流机制以及知识实际应用为基础;知识管理正是一种通过知识整序并鼓励知识共享而实现知识创新目标的组织过程, 其根本目的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相对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应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知识信息管理, 即建立知识库, 用以固化知识;知识应用管理, 即如何获取知识并应用于具体实践;知识交流机制管理, 即鼓励知识创造与共享, 这需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挖掘知识的制度和方法;知识财产管理, 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

第二, 从微观上看, 知识管理通过一系列核心功能的发挥, 切实优化企业的商业活动。根据OECD的观点,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可以划分为四类:是什么的知识, 为什么的知识, 怎么做的知识, 是谁的知识。在这四类知识中, 后两类知识的重要性在增加, 它们常常成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权项, 成为知识产业化的基点, 也应是知识管理的重点。根据美国经济学博士、知识管理及有关商业和信息技术问题资深专家YogeshMalhotra的观点, 知识管理揭示了观念的转变, 即从“信息价值链”转向“知识价值链”。“知识价值链”认为人力系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 只有人们不断地认识和评估技术系统提供的信息, 才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没有人力的主动参与, 所谓的“最佳方案”也不会被施行。由此可见, 积极开发人力资源, 掌握并运用第四类知识, 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功能与重要任务之一。实现知识共享则是知识管理的另一项核心任务与功能。当个人或小团体的知识转变成公司的知识后, 共有的知识由这个企业共享并恰当地使用, 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知识, 形成知识生产的良性循环。

第三, 知识管理既是一种策略和思想, 又是一种可操作的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 必须建立一定的机构, 包括知识管理的负责人、知识库、负责知识管理和流转的知识中心、计算机网络及协同工作软件的技术基础、智力资本管理队伍、具备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增值的文化氛围等。而作为一种技术, 知识管理应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即在工程上和生产中把知识管理落实到技术层面。

二、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

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密集与智力密集的经济, 它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着天然联系。知识的占有与法律确认, 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与管理, 都可以说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 同时也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中心任务。因此, 知识产权是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

三、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

不论是知识库的构建与知识共享, 还是人力资源开发及知识管理技术的具体实施, 都必须明确知识的拥有者、加工处理者、使用者、管理者、操作者等各方的权益和责任。也就是说, 知识管理需要知识契约, 应当关注知识管理的合法性。

第一, 二者以推动知识创新为共同目标。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 知识的核心是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核心是创新, 因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知识创新, 企业知识创新则构成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不论是知识管理还是知识产权, 都以促进企业知识创新活动为主要目标, 因而二者在努力方向上具有一致性, 只是功能和途径存在差别。一方面, 知识管理通过开发智力, 促进知识共享, 进一步激发企业员工的智力创造活动, 从而产生更多新的知识, 实现知识创新;另一方面, 知识创新意味着新知识、发明、技术的涌现, 这些新的无形财产只有在法律上获得合法产权, 形成知识产权并得到保护, 知识经济所需要的良性知识创新机制才能健康运行。但是, 知识管理和知识产权在推动知识创新活动中是交织一体、相互作用的, 知识管理过程是构造知识契约的过程, 二者又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

第二, 知识管理构造知识契约的过程。知识管理系统化过程事实上内含了构造知识契约的过程, 而知识契约的确定, 成为知识产权机制建立的重要基础。其过程的几个环节:明确企业的知识结构;确定汲取知识的方法签订知识契约共享知识。

第三, 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协调。一是知识管理对知识创新起着重要的激发作用, 推动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如前所述, 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加速器, 但在实现知识共享时应注意权级限制问题, 以保护客户的商业秘密和公司的核心机密。如公司数据库目录可以全部开放, 但如果需要详细资料则必须经过授权。二是人们的思考成果属于谁?是否有人有权迫使员工公开他们的思考成果呢?如果认为知识是一种“实物资产”, 那么知识管理就非常容易。按照企业的知识是存储在企业界中的一切的认识, 命令某一员工输出他的知识以便其他人能使用, 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与知识管理有关的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咨询人员和研究人员都持这种观点, 大多数知识管理的实际操作也以此为依据。但事实上, 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只是个人认识过程的体现, 而不是一种实物资产, 难以套用实物管理方式。因此, 应注重知识管理中的柔性管理、个性化管理, 结合一定的激励机制, 既尊重个人的知识产权, 又达到知识共享的目标。激励机制有利于稳定人才并鼓励企业员工进行知识与技术创新, 其中包括企业内部员工技术创新呈报制度、企业员工技术创新奖励 (包括分配股权奖励) 制度等。

论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管理 篇11

关键词:心理契约;组织;管理;知识员工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Psychological Contract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Employees

CHENG Xiao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China)

Abstract: After being satisfied with the demand of living and safety, People will have high-level demand,especially reflected by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of knowledge employees.It is helpful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individual to construct a better psychological contract.Otherwise, it will cause bad effects.All in all,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ofknowledge employees.

Key words:psychological contract;organization;management;knowledge employees

一、引言

在20 世纪60 年代,美国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首先提出并使用心理契约这一概念。他认为,心理契约是“……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在施恩看来,组织与个体员工之间的相互期望,远多于在经济与物质上的需求。在施恩教授提出心理契约这一概念不久后,组织行为学家阿吉里斯等人首先在其1960年所著的《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用心理契约来说明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正式雇佣契约规定的内容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到了20世纪 80 年代至90 年代,一些研究人员指出,组织作为契约的一方提供了形成心理契约的背景和环境,其本身并不具有形成心理契约的加工过程。[1]这些学者将心理契约界定为在组织与员工互动关系的情境中,员工个体对于相互责任与义务的一种信念系统。这是对心理契约的狭义界定,强调了员工对于组织责任和自己责任的认知。狭义的概念比广义的概念更加明确、易于操作,为众多的学者所采用。笔者所说的“心理契约”是指狭义的心理契约,即员工对心理契约的理解可能并不为组织所接受或意识。

二、心理契约的内涵

心理契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讲,心理契约是指员工和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它包括了个体水平的期望和组织水平的期望,即员工对相互责任的期望以及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是雇佣双方基于各种形式的承诺对交换关系中彼此义务的主观理解;狭义上讲,心理契约是指在组织与员工互动关系的情境中,员工个体对于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与义务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是员工出于对组织政策与文化的理解和各级组织代理人做出的各种承诺的感知而产生的,对其与组织之间的,并不一定被组织各级代理人所意识到的相互义务的一系列信念。

心理契约不同于经济契约,经济契约是指以时间、才智和体力换取工薪、休息和适当的工作条件。是有形的、明确的,可以以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心理契约界定了每个员工对社会系统投入——包括贡献和期望的条件。这些期望可表现为尊重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是心理情感需求的期望,属于高层次的需要。[2]他们同意给予一定的忠诚、创造力等作为交换,得到心理情感需求的满足。这是无形的、变化的,不能以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心理契约是存在于雇佣双方之间的一种未书面化的契约、内隐契约或者期望。它们构成了人们心理契约与认同的基本内容。是个体在雇佣关系背景下对雇佣双方相互义务的一种理解或有关信念。

心理契约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3]是组织行为强有力的决定因素。如果一个组织只强调经济契约,忽视心里契约,员工往往表现为较低的满意度,因为他们所有的期望并没有都得到满足。他们可能会减少自己对工作的贡献。但如果员工的心理期望和经济期望都能得到满足,他们往往会体验满足感,愿意留在组织中,并努力工作。所以心理契约的核心是员工满意度,它直接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工作绩效和流动率。

三、心理契约的特点

(一)主观性

心理契约没有正式的文字记录,而是以心理期望的方式埋藏于员工的内心深处,它反映的是主观感受,是员工个体对于相互责任的认知或自我感觉,不同的个体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和体验,它随着个体的变化及其对雇佣关系理解的不同而变化。

(二)不确定性

正式的合同一旦签订,就成为双方行为的依据,比较稳定,很少变动。心里契约与正式合同相比,其具有不确定性。心里契约是一种主观约定,是员工个人的一种心理期望,会随着工作环境及个人心态的变化而不断变更和修订。

(三)动态性

心理契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其动态性,正式的雇佣契约一般来说是相对稳定的,很少发生改变,即使发生改变也必须经过双方协商后方可生效。心理契约却处于一种不断调整、不断变更的不稳定状态,员工心理期望的目标如,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平合理的报酬、尊重和认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等,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会随着组织的发展来确定,并非一成不变。心理契约的内容也会随着组织目标的变化及组织成员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四)双向性

心理契约不仅具有期望的性质,还包括对自身责任和忠诚的承诺。它反映组织与员工的双向关系,一方面是员工对自己在组织中的权利、发展方面的期望,另一方面也是员工自己在责任、义务、忠诚、付出等方面对组织的承诺,这也反映出组织对员工在忠诚与责任方面的期待。这种双向性说明契约双方在心理契约中具有同等的地位,也意味着心理契约不能实现就会导致失望情绪,心理契约被违背时则产生愤怒情绪,员工感到组织背信弃义,受到不公正对待。[4]它会促使个体重新评价自己与组织的关系,对组织承诺、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和员工流动率等均有消极影响。

四、心理契约管理的意义

知识员工的心理需求主要集中在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个高层次的需要上。他们追求个人成长与发展的良好工作环境,人们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以及公平合理的工资报酬与奖励。他们在工作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在工作选择上具有高流动性。这就要求对知识员工进行管理时,应更多地从心理、情感和关系的层面切入,注重心理契约的构建、维护和调整,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防止出现心理契约的违背,实现组织对知识员工的承诺,培养知识员工的忠诚度。

(一) 建立互信,达到双赢

心理契约是知识员工高层次需求的心理反映,是知识员工对双方相互责任和义务、承诺和赋予的期望,而这种期望一旦被满足,势必会促使组织和知识员工双方之间的关系融洽和相互信任,继而形成新的心理期望,使心理契约的调整、变动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保持心理契约的良好状态,能使知识员工心情愉快,最大限度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心理契约的无形规约能使知识员工在动态条件下不断保持与企业的良好互信关系,建立互信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一个“相互接纳”的过程。因为信任是一个相互融入、融洽的过程,也是员工潜能逐步释放的过程。它是建立心理契约的基础。使知识员工在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对企业的承诺,增加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达到双赢。

(二)树立形象,长期合作

心理契约的核心是知识员工的满意度。要达到满意的结果,就必须在心理契约形成的初始就展现出真实、真诚,树立组织和个人的诚信形象。对组织而言,诚实存在于招聘、任用、选拔、业绩管理、奖惩、培训、生涯设计等管理过程中。组织要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管理职能,实事求是地给员工传达真实的信息,将组织的现状、需求、未来发展如实说明,不轻易许诺,使知识员工与组织之间建立合理的心理契约。知识员工也要把诚信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在对组织期望的同时,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组织的忠诚。由于心理契约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组织在面临重大变化时必须及时对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进行沟通调整,防止失望情绪的产生。防止心理契约违背产生的消极怠工、忠诚度下降、离职流失等现象的发生。满意的心理契约可以调整知识员工的行为,使其朝着有利于合作关系的方向健康发展,自觉地限制不利于或有损于合作关系的行为发生。所以,心理契约的管理有助于双方树立诚信形象,有助于双方长期合作。

(三)强化激励,提高效率

对于知识员工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组织及其远期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员工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构建心理契约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智慧的过程,也是保证员工产生高水平的内聚力和承诺的过程。因此实施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管理对于激励知识员工、加强组织动力是非常有效的。[5]同时,心理契约的构建也是组织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不断创新的重要保证。

五、心理契约管理的策略

(一)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

知识员工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有计划为知识员工提供培训,使他们在培训中提高自身素质,扩展其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满足他们对事业发展的追求。知识员工的理想承诺(包括职业理想和抱负的实现)是构成知识员工对组织承诺的主要因素,如果组织考虑他们的职业理想,知识员工就会增加对组织的承诺。发展性契约是知识员工十分关心的问题,是影响知识员工在组织中表现的重要因素。所以,组织要对知识员工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设计,把个人发展和组织的发展、个人理想和企业组织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将组织和个人二元发展需要相结合,在制订组织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可以针对每个知识员工个人特点制订发展目标,使知识员工在组织发展中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机会。这样,他们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利益与组织的利益密切相关,自己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互促共进,从而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组织发展远景产生真实感,自觉为组织发展而努力工作。组织也会收获知识员工素质提高所带来的更大价值,使组织和个人达到双赢。这样有利于员工对双方承诺内容的理解,可以防止和减少对心理契约的故意违背。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和组织精神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组织文化是无形的,但其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组织要有凝聚力和精神动力,就必须创立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

知识员工对群体意识的认同,最终以心理契约的形成发挥作用,使组织和知识员工双方能够在共同的平台上相互作用、相互发展。以人为本的现代组织文化,指的是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应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并使之充分发挥的基础之上,组织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进行。当然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组织应当为员工的能力发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有效的机制、宽松的环境氛围,构建一个有利于知识员工发展的文化机制。共同的价值观会在心理上和知识员工产生共鸣,使他们乐于奉献自己的忠诚和才能,提高他们对组织的心理认同程度,为进一步巩固心理契约奠定基础。

(三)保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心理契约是一种主观信念,因此,在进行心理契约管理的过程中,组织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渠道,充分了解知识员工,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状态及期望,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维护良好的心理契约。要根据知识员工的心理变化,随时随地给予正确的管理和引导,使其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要注意发现和认真聆听他们的意见或要求,积极改进工作,以便更好地激励知识员工,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的组织氛围。当组织由于某些不可预知的原因而不能兑现对知识员工的承诺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充分地与之进行沟通,即使心理契约不能兑现,如果组织能够公平合理地对待知识员工,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充分地向他们解释契约不能兑现的原因,也能够缓和员工的消极反应。而逃避、推诿与缺乏沟通必然导致他们公平心理的失衡,从而破坏知识员工与组织的心理契约。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知识员工进行交流和沟通,全方位地了解他们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组织内部融洽的人群关系能满足知识员工情感归属的需要,使知识员工与组织之间、知识员工之间形成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相互愉悦、健康有序的工作氛围,做到感情留人。

(四)设计多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在对知识员工进行激励时,还应当考虑到知识员工的心理契约,激励机制不但有物质激励,还包括工作及发展激励、成就激励、组织文化激励等。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以及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等多种有效激励方式。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知识员工的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因此,在建立知识员工心理契约激励的方法与层次上,应当从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方面满足知识员工的需求,并促使知识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给知识员工提供较高的工资奖金等经济报酬不是最重要的条件,知识员工同样关注来自管理者的尊重、理解等,这甚至被看成更加重要的“报酬”。还要建立满足知识员工内在需求的成就激励机制,从内心深处激发知识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心理契约的良好状态。

六、小结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员工掌握着知识资本,成为组织中的宝贵资源,知识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是组织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合理的心理契约,并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能极大地开发知识员工的潜能,使之心情愉快,满意度提高,增加对组织的忠诚和奉献。组织要重视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的建立、信守和调整,建立主动式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做好对心理契约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罗珊,马家荣.论“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特区经济,2005(1):214.

[2] 李明智.从心理契约角度研究知识员工的激励模型[J].经济师,2005(1):53.

[3] 丁敏.心理契约与员工激励[J].乡镇经济,2005(9):34.

[4] 雷晓庆.论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管理[J].经济问题,2005(4):9.

[5] 贾俊强,赵雪.论心理契约管理[J].北方经贸,2005(10):64.

心理知识 篇12

1 在教学中, 注意对知识点的把握

由于本课程涉及面较广, 内容丰富, 有《机械基础》、《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零件设计》、《公差与配合》、《液压传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好教材, 深入浅出的讲解, 把重点放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水平上来,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在教学中,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机械知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一、老师在讲课时多举一些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例子。如讲互换性时问日光灯的启辉器坏了怎么办?讲金属材料时问我们吃饭所用的饭盒是什么材料?神舟七号外壳用什么材料?讲传动时问自行车用什么传动?拖拉机又用什么传动?为什么?讲机构时分析农村家庭用的手摇抽水机、自卸翻斗车自卸货物原理、缝纫机的踏板机构, 等等, 使学生充分透彻地理解知识。二、多带学生去工厂参观、实习, 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 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学完曲柄摇杆机构后, 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 认真观察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牛头刨床的进给动作, 使学生发现进刀时慢, 退刀时快, 更进一步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再如讲液压时, 我带学生去液压实习室参观, 通过参观、实习,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3 在教学中, 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

3.1 采用直观教学

由于我们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故老师应尽量多利用模型、示教板、实物、多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模型、示教板、实物、多媒体的展示或演示, 可以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生动化、动态化, 帮助学生快速形成概念, 消化书本知识。例如在讲各种机构传动时,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运用电脑动画模拟地演示了各种机构的传动过程, 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节内容,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2 采用类比法教学

机械知识内容繁琐, 要记的东西也多,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类比。例如讲传动比的计算, 机械传动的类型多, 各类传动都有其特性, 各类计算公式也只适应于一定的范围, 我在讲授时把各种机械传动加以比较, 如蜗轮、蜗杆、齿轮传动, 比较它们不同传动特点、优缺点及应用场合, 让学生理解哪种传动对应不同的传动比。又如讲压力控制阀、溢流阀、减压阀和顺序阀时, 将他们的性能进行比较。

3.3 采用讨论法教学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采用讨论法教学效果明显。例如在讲第三章时让学生讨论:a.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 我们见过哪些传动是链传动?哪些传动是带传动?b为什么自行车采用链传动而电动机的动力输出采用皮带传动?通过同学们的大胆假设、查阅资料、积极讨论, 从而得出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场合。又如在讲完最后一章时让学生讨论: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各有什么特点?各自应用于什么场合?教师进行讨论法教学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论题最好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就布置好,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作准备;第二、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巡视各组讨论情况, 并加以指导;第三、讨论完后, 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第四、教师要作点评、进行总结归纳。

总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 体现出教为学服务, 教学生有用的知识, 使学生够用、会用、顶用。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2]中国电化教育, 2002 (2) .

[3]课程教材教法, 2001 (11) .

上一篇: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下一篇:会计法律责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