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区设计(精选12篇)
功能区设计 篇1
医院功能区域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部分, 对于医院室外的功能布局来说, 医院是由门诊部、住院部、辅助医疗部门等众多不同部分组成, 不同部分对环境有着怎样的需求?对此记者专访了解放军第九八医院副院长姜宝荣, 听听他的看法。
门诊部人流较多, 设计园林环境不仅要有美化作用, 还要有疏导人流的功能;住院部周围的绿地既要有让人观赏的效果, 更要留有供人活动、休息、聊天的场地。当医院周围场地较大时, 可选择自然式布局, 使人更有接近自然的感受;场地较小的, 可考虑规整的布局, 有利于空间的利用。其他部门的布局形式, 要与建筑风格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主入口可采用规则式布局
主入口区是医院景观设计的重点, 它不仅是车辆行人往来的必经之路, 和城市街道相连, 也是人们对医院第一印象的开始, 因此一般采用规则式布局。通常可在主入口区摆放雕塑作品、花坛等作为视觉中心, 同时也成为医院的标志性景观。有条件的还可设计些水池、假山等增加景观的丰富度。
由于主入口区是医院人流车流出入的重要通道, 它的集散功能是第一位的, 因此在这里设置的各类园林环境作品体积都不宜过大, 植物景观也应简洁明快, 大方自然。
门诊部应首先考虑交通的便利
门诊大楼是医院对外的一个主要窗口, 在这个人流和车流比较集中的区域安排植物和环境小品时, 首先应考虑到交通的便利。美化环境时可利用绿化带、花坛、假山水、建筑小品等进行空间划分, 使人行和车行巧妙地分离, 还要规划一处供外来人员休息等候的区域 (例如绿色凉亭等) 。通过各式各样的环境设计对进入医院的人们有秩序地分流。
在植物的种类和色彩上进行选择, 应避免种植过高大和繁密的乔木, 选择高度适当的树木, 在种植的间距和形式上适合地形的高差变化, 这样不会遮挡人们的视线。另外, 在花卉品种的选择上不宜繁多, 色调简单些会更好地起到烘托医院环境特殊氛围的作用。
住院部尽量做到四季有景
住院部在医院中属综合功能的区域, 主要满足患者治疗、生活及休闲等需求。因此, 在总体景观设计上以自然形式为主, 根据具体的功能要求来设计绿化环境, 要添加更具审美和趣味化的园林景观, 凡是病房周围能绿化的场地要尽可能绿化。
设计安谧、朴素、清洁卫生的绿化环境是最基本的要求, 色彩宜淡雅、柔和, 栽植的花木树冠要整齐, 有些花木要通过定期修剪来达到要求, 同时应多配置花木, 尽量做到四季有景。
功能区设计 篇2
组内成员:王立芹、夏叶、王亚如、靳会 时间:2012年10月9日引言
1.1编写目的:
目前,作为新型技术的视频会议,已经成为开发和研究的热点。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将视频会议的学习和研究列为课程设计内容。1.2背景说明:
视频会议也叫电视会议,经历了模拟电视会议和数字电视会议两个阶段。模拟会议电视是早期的会议电视,在70年代就有了这种通信业务。当时传送的是黑白图像,并且只限于在两个地点之间举行会议。尽管如此,电视会议还是要占用很宽的频带,费用很高,因此这种电视会议没有得到发展。视频会议进入中国初期,政府是视频会议市场的最大也是最主要的用户。近些年来,更多的行业用户开始意识到视频会议的重要性,视频设备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用户行业分布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由最初的政府和电信部门,发展到公安、检察院、法院、银行、证券、保险、教育、税务等各个行业。和欧美国家相比,虽然中国的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刚刚起步,视频会议系统在这两个领域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但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到,最近两年,上述两个领域的应用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未来将是快速发展的行业。目前,国内市场视频会议主要应用于下列行业:政府;金融、证券、银行;能源;交通、公安军队;外资企业及大型企业;医疗与教育行业。随着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各地电子政务的开展,各地党政专网的二期、三期扩建工程,今后几年中,对于视频会议需求最大的还将来自政府部门。由于资金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视频会议在教育、医疗方面的应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各厂商在这两个领域中的占有率都很有限。但由于视频会议在技术上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其应用价值必将会得到教育界、医学界的进一步承认。中小型企业应是今后着重关注的领域,这部分用户数量巨大,一般对于设备终端的要求较低,而且连接点数较少。这就要求厂商能够提供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全套的解决方案,以及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同时,由于这部分潜在用户数量巨大,因此厂商和代理商的市场推广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实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价格将成为竞争取胜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厂商在设备的价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厂商在推广时,应注意减轻产品价位偏高所带来的影响。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1)能够实现音视频交互。
(2)有良好的带宽处理机制、有强大网速的适应能力。(3)支持多种网络环境,并且跨越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4)支持文档共享、电子白板、网页同步等多种文本交互手段。(5)支持屏幕广播、程序共享等多种协同办公的功能。(6)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用户数量,有相对应的会议机制。(7)能同时支持多个会议通道,保障各会议通道的相对独立和信息安全性。
(8)能进行远程的web方式管理,组织会议和会议授权简单、方便。
(9)有较强的控制功能,能够把不遵守纪律的会议成员请出会议室。
(10)有丰富的辅助功能,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视频会议能无干扰地正常进行。
(11)能实现无延迟的音视频传输、保证音视频的同步性。(12)能进行会议录制,把会议信息完全记录下来。
(13)有良好的扩展功能,支持服务器集群、分发式服务器和二级服务器。2.2运行环境
网络视频会议的进行,必须要有良好的硬件支持。NetMeeting对硬件要求如下: 1.声卡。最好采用全双工的声卡。
2.麦克风。连接在声卡上或内置在计算机中。在语音会议时,应对着麦克风说话。3.音箱或耳机。连接在声卡上或内置在计算机,可从其中听到对方的声音。4.网卡或调制解调器(Modem)。保证能够接入互联网。5.摄像头。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图像。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一个网络视频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个会议控制中心;接入因特网的多个办公局域网;若干个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接入因特网或办公局域网的用户终端。
右图是一款商业化的网络视频系统——智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实际组成图
2.4结构
一、音频的录制与播放问题
这一部分的开发相对简单。其一,这种功能的API从Windows 3.1开始就已经提供(winmm.lib+mmsystem.h);其二,如今借助于方便的因特网,我们完全可以搜到现成的包装类。在本文中,我们直接借用了提供了两个现成的RecordSound与PlaySound类。这两个类都派生于CWinThread类,用户可以“死搬硬套”地使用它们。下面代码展示了这两个类的使用,具体包装类定义请参考下载源码文件。
//创建并启动录音线程
record=new RecordSound(this);record->CreateThread();//创建并启动播放线程 play=new PlaySound1(this);play->CreateThread();//开始录制
record->PostThreadMessage(WM_RECORDSOUND_STARTRECORDING,0,0);//开始播放
play->PostThreadMessage(WM_PLAYSOUND_STARTPLAYING,0,0);//在音频录制期间,我们可以在RecordSound类的OnSoundData //回调函数中使用这些数据。在此,你可以放置你要发送到远程宿主的数据…… //播放接收自远程宿主的音频数据
play->PostThreadMessage(WM_PLAYSOUND_PLAYBLOCK,size,(LPARAM)data);//停止录制
record->PostThreadMessage(WM_RECORDSOUND_STOPRECORDING,0,0);//停止播放
play->PostThreadMessage(WM_PLAYSOUND_STOPPLAYING,0,0);//最后,停止录音线程
record->PostThreadMessage(WM_RECORDSOUND_ENDTHREAD,0,0);//停止播放线程
play->PostThreadMessage(WM_PLAYSOUND_ENDTHREAD,0,0);上面已经加了注释,使用方法一目了然。
二、视频捕获的问题
当前,在Windows平台下开发视频应用一般采用两种方案。一种是基于视频采集卡所附带的二次软件开发包SDK进行。此方式的优点:帮助资料齐全,直接套用现成的API,易于上手;但缺点也是明显的:硬件依赖性强,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因此,不能充分满足开发通用的视频应用的需要。
另一种方案是基于微软公司的VFW(Video for Windows)进行。这个SDK为开发Windows平台下的视频应用程序提供也现成的软件工具包(一组API),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它们很方便地实现视频捕获、视频编辑及视频播放功能,特别是可利用其中内置的回调函数开发出更为复杂的视频应用程序。因此,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播放视频时不需要专用的硬件设备(大多数的视频采集卡驱动程序都支持VFW接口),应用灵活,可以满足视频应用程序开发的需要。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Windows版本都内置安装了VFW相关组件,而VC++自4.0以来就支持VFW,从而大大简化了视频应用程序的开发。目前,基于PC的多媒体应用程序的视频部分,大都是利用VFW API开发的。
VFW以消息驱动方式实现对视频设备进行访问,便于开发者控制设备数据流的工作过程。简言之,这个框架主要包括VICAP.DLL、MSVIDEO.DLL、MCIAVI.DRV、AVIFILE.DLL、ICM、ACM等多个动态连接库,这些组件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视频的捕获、视频压缩及播放功能。有关这些模块的具体介绍见MSDN,在此略过。
(一)视频捕获
视频数据的实时采集,主要通过AVICAP模块中的消息、宏函数、结构以及回调函数来完成。视频捕获的大致过程如下:(1)建立捕获窗口
利用函数capCreateCaptureWindow()建立视频捕获窗口,它是所有捕获工作及设置的基础。其主要功能包括:①动态地同视频和音频输入器连接或断开;②设置视频捕获速率;③提供视频源、视频格式以及是否采用视频压缩的对话框;④设置视频采集的显示模式为Overlay或为Preview;⑤实时获取每一帧视频数据;⑥将一视频流和音频流捕获并保存到一个AVI文件中;⑦捕获某一帧数字视频数据,并将单帧图像以DIB格式保存;⑧指定捕获数据的文件名,并能将捕获的内容拷贝到另一文件。(2)登记回调函数
登记回调函数用来实现用户的一些特殊需要。在以一些实时监控系统或视频会议系统中,需要将数据流在写入磁盘以前就必须加以处理,达到实时功效。应用程序可用捕获窗来登记回调函数,以便及时处理以下情况:捕获窗状态改变、出错、使用视频或音频缓存、放弃控制权等,相应的回调函数分别为capStatusCallback(),capErrorCallback(),capVideoStreamCallback(),capWaveStreamCallback(),capYieldCallback()。(3)获取捕获窗口的缺省设置
通过宏capCaptureGetSetup(hWndCap,&m_Parms,sizeof(m_Parms))来完成。(4)设置捕获窗口的相关参数
通过宏capCaptureSetSetup(hWndCap,&m_Parms,sizeof(m_Parms))来完成。(5)连接捕获窗口与视频捕获卡
通过宏capDriveConnect(hWndCap,0)来完成。(6)获取采集设备的功能和状态
通过宏capDriverGetCaps(hWndCap,&m_CapDrvCap,sizeof(CAPDRIVERCAPS))来获取视频设备的能力,通过宏capGetStatus(hWndCap,&m_CapStatus,sizeof(m_CapStatus))来获取视频设备的状态。(7)设置捕获窗口显示模式
视频显示有Overlay(叠加)和Preview(预览)两种模式。在叠加模式下,捕获视频数据布展系统资源,显示速度快,视频采集格式为YUV格式,可通过capOverlay(hWndCap,TRUE)来设置;预览模式下要占用系统资源,视频由系统调用GDI函数在捕获窗显示,显示速度慢,它支持RGB视频格式。
(8)捕获图像到缓存或文件并作相应处理
若要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则应利用回调机制,由capSetCallbackOnFrame(hWndCap,FrameCallbackProc)
完
成单
帧
视
频
采
集;
由capSetCallbackOnVideoStream(hWndCap,VideoCallbackProc)完成视频流采集。如果要保存采集数据,则可调用capCaptureSequence(hWnd);要指定文件名,可调用capFileSetCapture(hwnd,Filename)。(9)终止视频捕获断开与视频采集设备的连接
调用capCatureStop(hWndCap)停止采集,调用capDriverDisconnect(hWndCap),断开视频窗口与捕获驱动程序的连接。由于上面这些API密切相关,所以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干脆把它们打包到一个视频捕获类VideoCapture中。
下面的代码片断展示了这个类的使用思路: //创建视频捕获类的实例 vidcap=new VideoCapture();//当帧捕获完成时,下面这一句将用于调用主对话框类的显示函数 vidcap->SetDialog(this);//下一行完成初始化工作:连接到驱动程序;设置使用的视频格式等。//如果成功地连接到视频捕获设备返回TRUE。vidcap-> Initialize();//如果连接成功,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与视频格式相关的BITMAPINFO //结构。后面将用之显示捕获的帧 this->m_bmpinfo=&vidcap->m_bmpinfo;//现在,你可以正式开始视频捕获了…… vidcap->StartCapture();//一旦捕获开始,捕获的帧将到达回调函数—VideoCapture类的OnCaptureVideo函数。//在此回调函数中,你可以调用显示函数实现帧显示(见下一节)//停止捕获
vidcap->StopCapture();//成功捕获后,释放视频捕获类 vidcap->Destroy();【注意】为了顺利编译和链接,你需要在类实现文件(VideoCapture.cpp)的前面加上如下语句:
#pragma comment(lib,“vfw32”)#pragma comment(lib,“winmm”)
(二)显示捕获的视频帧
对于显示捕获的视频帧方面(也就是显示图像的问题),显然存在多种方案。例如,我们可以使用SetDIBitsToDevice()方法实现直接显示捕获的视频帧。但是,这种方案速度非常慢,因为它是基于图形设备接口(GDI)的函数。相比之下,更好一些的方法是使用DrawDib API来绘制帧,因为这个函数可以直接写向视频内存,因此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下面的代码片断展示了如何使用DrawDib函数显示捕获的视频帧: //初始化DIB以便绘制
HDRAWDIB hdib=::DrawDibOpen();//然后,使用适当的参数调用这个函数…… ::DrawDibBegin(hdib,...);//现在,已经作好准备—可以调用这个函数进行帧显示了 ::DrawDibDraw(hdib,...);//最后,结束帧绘制 ::DrawDibEnd(hdib);::DrawDibClose(hdib);其实,上面代码非常类似普通位图绘制过程。
三、选择适当的编码/解码库
在本文中,我们选用Roalt Aalmoes的开源的快速H.263编码器库。
(一)使用编码器代码示例 //初始化压缩器 CParam cparams;cparams.format = CPARAM_QCIF;InitH263Encoder(&cparams);//如果你需要从RGB24转换到YUV420格式,那么应该调用下面的函数 InitLookupTable();//创建回调函数
//OwnWriteFunction是编码期间返回编码数据时调用的全局函数 WriteByteFunction = OwnWriteFunction;//压缩数据必须使用YUV420格式 //在压缩之前调用下面这个方法
ConvertRGB2YUV(IMAGE_WIDTH,IMAGE_HEIGHT,data,yuv);//压缩帧……
cparams.format=CPARAM_QCIF;cparams.inter = CPARAM_INTRA;cparams.Q_intra = 8;cparams.data=yuv;//数据是YUV格式 CompressFrame(&cparams, &bits);//你可以从开始时你已经注册的回调函数中取得压缩的数据 //最后,终止编码器 // ExitH263Encoder();
(二)解码器编程
注意,原始的H.263编码器库以C方式进行编码,而且提供了其它更多的细节实现。在本文中,我们以C++重新进行了改写。下面是解码器的使用示例代码框架: //初始化解码器 InitH263Decoder();//解压帧……
//rgbdata必须足够大以便存储输出数据; //解码器以YUV420格式生成图像数据; //解码之后,把它再转换成RGB24格式…… DecompressFrame(data,size,rgbdata,buffersize);//最后一步,终止解码器 ExitH263Decoder();
四、运行应用程序
万捷 好设计就是功能第一的设计 篇3
A:好像是从1993年创业开始就使用苹果,第一台苹果买的是950。我们几个大学生,一个清华学计算机的博士,一个上海交大的研究生,一起一边研究一边使用,后来一路都在用苹果。在国内,也是行业里最早使用苹果电脑的。
Q:您为什么会买苹果?那个时候应该还有别的选择。
A:苹果颠覆了印刷行业。过去的印刷行业都要制版,比如你要换一个服装的颜色,或者同一个文件要做一些调整,那个时候都需要两三千万的机器,非常大型的机器。那时候有以色列的、美国的、日本的机器,都非常庞大,体积可能需要上百平米的房子才能装下。使用这些机器一方面是投资非常大,另外一方面做调整、合成图都是非常非常复杂的,但是有了苹果电脑以后一切都改变了。虽然那个时候一台苹果电脑十几万人民币,非常贵,功能跟现在比也差很多,但是有了苹果电脑以后整个行业颠覆了。
Q:您个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苹果电脑的?
A:我个人了解苹果电脑和公司是与使用苹果电脑几乎是同步的,我们公司使用苹果电脑在这个行业里是最早的,也是最多的。苹果电脑可能有一两千台,IPAD是人手一个。公司光采购苹果电脑可能就花了一两千万了。
Q:这次我们展览里最老的那台苹果是APPLE II,1978年出产的?
A:这台机器其实不是我们用的,是我收购的一个公司的。当时这个公司是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公司,收购的时候车间里面很乱,有很多电子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突然我看到一台苹果电脑,我说其他东西都可以卖掉,就把这台机器给我留下。因为我们已经在用苹果了,后来才收购的这个公司,所以当我看到这台老的苹果时觉得特别有意思,想把它留下来作为历史传承下来。那个时候我就对苹果、对老的苹果开始关注、研究。之后用的苹果电脑就多了,各种型号;从950开始,6100、8100、630、73、74、75等等各种型号各种颜色各种配置,包括苹果和其他设备结合的一些机器。苹果的显示器其实挺漂亮的,但是我们用的不是苹果显示器,是艺卓的显示器。苹果机器配上一个对颜色高保证的显示器,这样的配合可能是全国,甚至在世界也是少有的,这个显示器比一套苹果还贵。
Q:听说您除了收藏APPLE II之外还收了一个由乔布斯签名的合同,那个是在什么情况下收藏的?
A:是去年我去美国,在维加斯看到一套乔布斯和他的拍档大概70年代末签的一个商业合同。一共有八张,而且还是打字机打的,不是打印的。上边的乔布斯的名字还写错了,然后乔布斯给划了,重新写的。我觉得这个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雅昌使用了20年的苹果,受益于苹果电脑,同时也感受到了苹果电脑的发展。苹果电脑有一段时间几乎快要倒闭了'因为发展的方向不太清楚,没有为大众服务,只有设计行业和印刷行业在用。我们看到了苹果一路发展的过程:从很有创意的领先到困难时期,再到重新起来,特别是IPOD以后。所以,当时我买这个合同就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们也有心做一个苹果的博物馆。我们现在的收藏里,苹果电脑大部分是自己用过的,也有一些是从市面上收购的,包括乔布斯这份合同、乔布斯所有的出版物以及和乔布斯有关的,苹果电脑做的一些当代艺术作品。另外,我还收了13张乔布斯的时代周刊的封面,全世界一共是50张摄影作品,我收了13张。其中一张作品很有代表性,是时代周刊的封面,乔布斯传的封底,还有很多乔布斯的书里面都有这张图,就是乔布斯和APPLE II的合影,很帅的。
Q:雅昌1993年开始用苹果的时候苹果还在走专业路线,到后来乔布斯再回苹果之后,发布了IMAC开始走大众路线。您怎么看苹果在专业路线和大众路线之间的转变。因为有些专业人士会觉得现在苹果走的是大众路线,所以他们专业的软件开发,硬件服务都会比以前要弱;他们会觉得现在出的一些东西没有以前好用了,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功能区设计 篇4
一、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与经济空间维度
主体功能区是现有区域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这种理论创新, 其实质是突破传统区域经济理论“无空间维度”的分析范式, 而将区域经济承载主体 (资源约束、环境特征) 等具有空间维度的要素纳入理论分析之中。因此, 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研究必须以空间经济分析为其研究的逻辑起点。
事实上, 要素是经济活动的客观基础, 是生产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主要因素。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划分, 这些要素可分为区域性要素 (regional specific factor) 和非区域性要素 (non-regional specific factor) 。有些要素是区域固有的, 其他区域无法拥有这些要素;有些要素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要素的空间移动, 其他区域也可以拥有这些要素。前者就是区域性要素, 后者就是非区域性要素。相对于非区域性要素, 区域性要素具有非流动性、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排他性的特征。如果生产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主要因素或者生产中必须投入的主要手段都成为要素, 而要素具有区域性和非区域性之分, 那么要素自然成为经济活动的空间载体。要素禀赋的区域性差异造成了空间的多样性, 区域性要素的非均质分布, 就成为非均质空间形成的原因。因此, 意识并承认要素的区域性差异是空间特性的载体, 那么将空间维度引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实际上就变成区域性要素和非区域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实现过程。
任何经济增长与发展必须依附于一个特定的空间, 而不能脱离现实的空间单独存在。非区域性要素必然要在生产过程中与区域性要素交互作用, 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当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匹配水平满足生产需要, 非区域性要素自然体现着报酬的递增;相反, 如果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适宜关系出现恶化, 仅仅依靠技术进步, 或者单方面增加非区域性要素投入, 区域经济仍可能会面临严峻的状态。强调某一区域在其特定发展阶段内, 它所利用的要素间的连接程度以及它所利用的要素条件和发展成果间的连接程度能够相互匹配, 无疑也正是我们国家目前提出并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实践初衷与理论归宿。也是从这个角度上说, 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的真正意义在于, 如何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来促使特定区域内的区域性要素禀赋与非区域性要素禀赋之间更加匹配。或者说, 可以从区域性要素和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的相互匹配角度, 来探寻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 而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宏观调控制度安排实际上就是非区域性要素与区域性要素相互匹配的一种调节和保障。
二、基于DEA的区域性要素和非区域性要素匹配测度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 (DEA) 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 & W.W.Cooper等学者基于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本文就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构建要素匹配测度模型。
我们将测度区域称为目标区域 (AMR) 。要素匹配测度的依据是该目标区域在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投入和经济产出。各种要素投入构成了测度模型的投入指标体系;区域产出是目标区域在某种投入要素组合下, 该区域内经济活动产出成效的经济量设某个AMR在生产活动中的要素输入向量为α= (α1, α2, …, αp) T, 经济输出向量为β= (β1, β2, …, βr) 。如果我们讨论有q个目标区域AMRj (1≤j≤q) , AMRj各自对应的输入、输出向量分别为:αj= (α1j, α2j, …αpj) T>0, βj= (β1j, β2j, …βrj) T>0, 并且αij>0;βsj>0;i=1, 2, …, p;s=1, 2, …, r。其中, 每个目标区域有p种类型的要素输入以及r种类型的经济输出。αij是第j个目标区域对第i种类型要素的输入数量。βsj是第j个目标区域对第s种类型经济输出的产出数量。αij和βsj均为已知数据, 既可以通过历史资料获得, 也可以通过实际观测得到。
各种输入和输出权向量:x= (x1, x2, …, xp) T, y= (y1, y2, …, ys) T。在输入和输出权向量中, xi是第i种类型输入的一种度量 (权) , ys是第s种类型输出的一种度量 (权) 。
每个目标区域AMRj都有相应的效率评价指数kj0, 并且总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权系数x和y, 使得kj≤1。
undefined
现在, 假设对第j0个目标区域进行效率评价。一般来讲, kj0值越大意味着目标区域AMRj0能够用相对较少的输入而得到相对较多的输出。这样, 如果希望评价目标区域AMRj0在所有q个目标区域AMR中是否为最优, 则可以通过尽可能变化权重而比较目标区域AMRj0中kj0的最大值究竟是多少。以目标区域AMRj0的效率指数为目标, 以所有目标区域 (含第j0个目标区域) 效率指数为约束, 我们构造如下模型:
undefined
其中, x≥0表示对于i=1, 2, …, p, xi≥0, 并且至少存在某i0 (1≤i0≤p) , xi0>0。而对于y≥0, 则具有相同的含义。
上式是一个分式规划问题, 使用Charnes-Cooper变化, 即令:
undefined。
可变成如下线性规划模型:
undefined
同时, 可以通过建立对偶模型, 对上述模型 (P) 的经济意义做更加深入的分析。该线性规划的对偶规划为:
undefined
其中, θ没有约束。r+为松弛变量和r-为剩余变量。线性规划 (D) 为规划 (P) 的对偶规划。因此, 线性规划 (P) 和其对偶规划 (D) 均存在最优值。假设它们的最优值分别为k*j0与θ*, 则k*j0=θ*≤1。若线性规划 (P) 的解中存在ε*>0, η*>0, 并且其最优值k*j0=1, 则称目标区域AMRj0为要素匹配完全有效。此外, AMRj0为要素匹配完全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规划 (D) 的最优值θ*=1, 并且对于每个最优解λ*, 都有r*-=0, r*+=1。
三、黑龙江省要素匹配测度与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制度设计
(一) 黑龙江省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匹配测度
针对特定区域进行要素匹配测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为科学分析和评价黑龙江省区域性要素和非区域性要素匹配的现状, 分别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向度来构建黑龙江省要素匹配测度输入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依据要素匹配测度模型, 将各地区无量纲化指标数据依年份分别代入要素匹配测度模型, 得到黑龙江省2000—2008年的要素匹配水平, 如表2所示。
注:其中X111变量, 即人均GDP变量作为要素匹配测度指标体系中惟一输出变量。
注: 表中数据由作者利用非参数分析软件EMS1.3, 对上述指标归一化数值处理所得。
从表2中可以看出, 2000—2003年黑龙江省要素匹配水平趋于不断上升趋势, 这表明黑龙江省在此期间经济秩序处于不断协调的过程, 它所利用的要素间的连接程度以及它所利用的要素条件和发展成果间的连接程度不断提高。2004年, 黑龙江省要素匹配程度相对于2003年的要素匹配水平有小幅下降波动, 但这种波动周期不长。从2005年开始, 连续两年, 黑龙江省要素匹配水平仍处于上升趋势。从整体上看, 这期间黑龙江省的要素匹配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然而从2006年开始, 黑龙江省要素匹配水平在达到其峰值0.77后, 开始趋于下降, 到2008年要素匹配水平为0.71, 与其峰值相比下降幅度达7%, 这说明黑龙江省虽然相对于2000年到2005年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 从2007年开始黑龙江省的经济秩序出现了协调程度下降的趋势, 它所利用的要素间的连接程度以及它所利用的要素条件和发展成果间的连接程度并没有表现为继续提高, 相反却表现为下降。
从这个角度上说, 随着黑龙江省经济的不断发展, 其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之间的匹配水平是不断演化和变动的, 而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总是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因此不能完全依据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 而应该进行宏观调控, 寻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平衡者定位, 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二) 黑龙江省要素匹配程度的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概念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说, 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的关系, 就可以用敏感性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反应敏感程度。所谓要素匹配程度的敏感性, 是指当输入指标体系数据发生1%变动时, 由它引起的要素匹配程度整体变动的百分比。在要素匹配程度测度模型中, 可以变动整个数据输入指标体系, 或者变动其中部分指标的数据来测度要素匹配程度与其变量之间的敏感性。
在其他地区各年份数据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对黑龙江省要素匹配测度输入指标体系中非区域性要素约束层变量数据进行调整, 从而获得黑龙江省要素匹配程度对于非区域性要素约束层的敏感性, 输出结果如表3所示。表中数据为, 当非区域性要素约束层输入指标体系各数据提高1%时, 要素匹配水平的变动幅度以及调整后的要素匹配程度水平。
注: 表中数据由作者利用非参数分析软件EMS1.3, 对修正数值运算所得。
同样, 在其他地区各年份数据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对黑龙江省要素匹配测度输入指标体系中区域性要素约束层变量数据进行调整, 来考察黑龙江省要素匹配程度对于区域性要素约束层的敏感性, 数据输出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数据为, 当区域性要素约束层输入指标体系数据变动1%时, 要素匹配程度水平的变动幅度以及调整后的要素匹配程度水平。
注: 表中数据由作者利用非参数分析软件EMS1.3, 对修正数值运算所得。
从黑龙江省要素匹配程度对非区域性要素约束层变量以及区域性要素约束层变量敏感性分析上, 可以看出, 黑龙江省要素匹配程度水平对区域性要素约束层敏感性较强, 即黑龙江省区域性要素对全省要素匹配程度有较大的影响, 放松区域性要素约束, 黑龙江省要素匹配程度水平会有较大提高。这意味着, 黑龙江省目前已经进入结构优化型要素匹配提高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的调整其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的配置关系, 黑龙江省经济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才能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因此, 针对这一阶段特征, 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黑龙江省宏观调控政策, 应该围绕经济结构优化而进行。
(三) 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制度设计
通过对黑龙江省区域性要素与非区域性要素匹配水平的测度以及要素匹配水平相对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约束层的敏感性对比, 可以得出结论:黑龙江省目前正处于结构优化型要素匹配提高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的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化, 黑龙江省才能使其区域经济结构整体素质和效率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换句话说, 区域性要素和非区域性要素各自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黑龙江省要素匹配程度的提高作用有限, 而区域性要素和非区域性要素相互配置效率的提高会对黑龙江省要素匹配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因此, 促进黑龙江省主体功能区建设, 黑龙江省宏观调控政策应该围绕经济结构优化而展开。虽然通过加大非区域性要素的投入, 或者提高非区域性要素的生产效率,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黑龙江省的要素匹配程度水平, 但是这种要素匹配水平的提升是一种缓慢的、长期的过程, 其作用也是有限的。一方面, 通过片面加大非区域性要素投入, 试图追求目前黑龙江省要素匹配程度提高, 这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能的, 这在我们模型的论证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即试图通过放松非区域性要素约束, 黑龙江省要素匹配程度并不能明显提高。另一方面, 如果无视黑龙江省目前正处于结构优化型增长阶段这种客观现实, 仅依靠非区域性要素累积来提高经济增长, 那么当这种片面的要素累积型增长强度超过了黑龙江省区域性要素禀赋所能承载的阈值, 那么黑龙江省不仅必然会面临短暂发展之后的难以维持状态, 而且超过阈值的高强度发展对黑龙江省区域性要素禀赋所造成的损害也往往是不可逆的。认识到这一点,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许就并不再是单纯的区域经济总量的提高, 而更应该是建立在区域性要素禀赋基础上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应的政策安排也更应该以此而展开。
四、结 论
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机制, 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重要保障。主体功能区理论的创新, 在于其将空间维度重新纳入了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框架当中。因此, 主体功能区宏观调控的实质, 是通过政府的宏观统筹安排促使特定区域内的区域性要素禀赋与非区域性要素禀赋之间更加匹配。在任何区域经济中, 区域性要素必须与非区域性要素相互结合、互相作用, 才能形成生产能力并满足社会生产的目的。在这种过程中, 如何确保各种要素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科学合理配置是宏观调控制度设计的重心, 或者说, 政府宏观调控制度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一个核心环节, 即确保非区域性要素在各区域性要素之间不再具备进一步提高效益的余地, 使得区域经济达到要素配置向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逼近。
参考文献
[1]郝寿义.区域经济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陈良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3]张可云.主体功能区的操作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国发展观察, 2007 (3) .
[4]刘玉.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效应与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 2007 (9) .
功能区设计 篇5
1.入户空间的设计
入户空间是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之间的过度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通常会做一些进入室内的一些准备工作,通常会做开门,开灯,换鞋,换衣帽,检查穿戴情况之内的事。这就决定了入口空间需要一个收纳衣服鞋帽的空间和合理的使用设施,这是功能上的作用。
在高端别墅的入户空间设计的时候,基本功能肯定要满足的前提下,营造出个性独特奢华大气的第一感官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常见的空间平面形式有方形,多边形,圆形等,空间高度也有不同的变化。
2.起居厅的设计
在别墅建筑中主客分离是会客空间的设计理念之一。这就是说人际交流会在两种地方出现,一个是客厅,一个是起居厅。
客厅是入户空间直接联系的一个重要空间,它承载着主人对外来客人的第一感官。在这里主人可以和客人做一些社交活动,因此良好的采光和观景,以及室内环境对人产生的第一感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起居厅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做一些日常活动的地方,比如视听需求,聊天交流等生活内容。一般情况下这些空间会放在相对比较私密空间,最好和客厅各处一个朝向,避免相互干扰。而将起居厅设置在客厅和卧室之间的空间序列里,有效的形成私密性由高到低的过渡。
通常手法是超乎寻常的空间平面形式和空间高度配合大尺度观景落地窗,以及和室外朝向最佳的自然环境相联系的延展空间,将几者有
机的联系起来共同打造一个体现主人生活品味的空间环境。
3.卧室、书房设计
在别墅建筑中动静分区是别墅内部布局的设计理念之一。“动”与“静”彼此独立,又彼此依存,是人的生活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集中体现。
卧室是居住建筑中必备的一种空间。在高端别墅的设计中,无论装
饰风格是欧式、中式、港式、田园还是后现代,都是以体现主人的私人品味和生活习惯,为蓝本进行的设计搭配。相对其他空间来说,卧室的开窗和朝向,以及露台和阳台的组合设计都是不同的。卧室的开窗要精简,只开朝向好的窗户和只开间接采光的窗户是营造卧室气氛的关键。
书房是主人工作学习的地方,有陈列和休闲的功能。空间不宜过大,但是要精巧,收纳的空间要有,但又不能太拥挤。一定要朝向幽静的自然空间,采光通风必须充足,
使用性质上可以和卧室共处一个大空间,两者没有大的交叉干扰。
4.楼梯的设计
楼梯是体现别墅垂直交通关系的重要标志,这也是别墅设计理念之一。
般可以划分为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
室内楼梯一般出现在别墅楼层上下的垂直交通体系里边。高端别墅一般在硬件设施上会考虑机械电梯和普通楼梯两者搭配使用。机械电梯一般考虑井筒尺寸、载重量和设备空间的预留。普通楼梯在设计和施工时,尽量考虑形式美和功能使用的舒适。常见的楼梯有旋转楼梯和弧形楼梯。
室外楼梯一般出现在别墅入口的地势有高差的地方。楼梯的运用,会使垂直高差变得有趣。楼梯会引导人的视线自然的向上仰视,在无形中让人仰望增添建筑主体给人带来的气场。这种手法在高端大型别墅的设计中使用得比较多。
5.厨房、卫生间的设计
净区与污区分离是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又一重要理念。在高端别墅设计中,根据主人不同的饮食习惯,应分别设计中式厨房和西式厨房。因为中餐的油烟比较重,中式厨房一般为封闭式厨房。西餐的烹饪环境就正好相反,一般多为开放式厨房。为了提高就餐环境的品味,两个餐厅在装饰设计的时候,可以考虑不同的空间形式和装饰设计风格来丰富室内空间。
从风水角度上说,厨房的位置和布局很有讲究,比如:进客厅不能直接看到厨房,进厨房不能直接看到灶具等要求。从使用功能上说,厨房应就近与餐厅相邻,有直接光照窗地比不能低于7%, 通风良好。洗菜盆应尽量靠近窗户,方便清洗。
卫生问位置和布局在风水角度来说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进房间门不能正对卫生间门等。卫生问只是满足一些基本需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更多的使用功能增加进了卫生间的内部空间,卫生间的面积也在不断的加大。从简单沐浴到水疗SPA和养生保健,都是卫生间的发展趋势,高端人群对这类需求尤为看重。
6.车库的设计
车库是别墅设计必不可少的一个功能空间,在外界自然环境绝佳的地区,往往离功能齐全的市区比较远,而代步车辆就是连接彼此的重要交通工具。如何存放车辆就成了别墅本身应具有的功能之一。存放多少辆车就看别墅的豪华程度而定了。
车库除了存放车辆这一功能外,还应设计维修车辆的工具存放间。
工具存放间的大小视别墅的豪华程度而定,高端别墅应具有的同时,还应该要设计司机休息室和维修工人休息室。
7.天井及挑空的设计
在大型别墅设计的时候,局部设计天井能解决因体量庞大后产生的局部房间采光不足的问题。在天井内设计部分园林植物对改善居住空间的舒适度有很重要的意义。
浅析动态信息设计的叙事功能 篇6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动态信息已经成为了平面设计研究的方向之一。动态信息是通过叙事来完成信息传达的,本文旨在研究动态信息设计的叙事功能一一将信息逐步转化为叙事,从而为动态信息设计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动态信息 叙事 叙事功能
中国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39-04
动态信息设计(Dynamic Information Design)是结合信息设计及动态图形设计的综合设计,是一种信息动态化的表现。它基于信息的重组,附之以符号动态变化、声效、趣味的解说等,是一种让信息呈现形式更具感染力的设计(图1)。
动态信息设计不仅仅是平面信息设计的动态化表达,它也拥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其一,图形中含有准确的信息,运用符号、图表等元素,还通过动态影像、语言,配以声效,以视频的形式传达信息或解释概念。其二,在信息中加入了叙事。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就如一场好的舞台剧,除了要有演员的表演,更需要有主题、故事剧本、情节等来烘托,这样才能使作品不仅有使用功能同时更能感动接收信息的人。动态信息设计的叙事性,可以通过信息理解场景、影像符号语言、蒙太奇、解说、音效等来完成,进而形成表达上的感染力。
动态信息是通过叙事来完成信息传达的,动态信息的叙事功能旨将把信息转化为叙事,让信息接收者通过叙事来理解和接受信息。
从叙事学的概念来讲,叙事就应该有个“事”可“叙”,这个“事”指的就是事件,一切发生在过去、现在或是将来的事。动态信息中,信息事件就是叙事所要“叙”的内容,是一个信息以及它所引起状况变化。叙事就是通过加入时空要素将事件按照一定的层级、逻辑关系在时间轴上组织起来,并对时间轴上的事件进行安排和控制形成一个事件集合,最后以问题(“问题”指动态信息的传播目的)将叙事中加入情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可理解的、有趣的传播模式。动态信息具有将信息转化为叙事完成信息传达的功能。
《奇怪的日本》中
日本是个东亚的小国家,人口1.3亿,而世界人口68亿
也就是说每100个人有两个是日本人
日本国土面积378000平方千米,
如果地球陆地面积是1.4亿,
地球表面积是5.1亿,
那日本比这个红点大不了多少
“日本”、“东亚小国家”、“人口1.3亿”、“国土面积378000平方千米”都是描述日本的基本信息;给这些信息加入与世界总面积与总人口的对比,信息就转化为了事件;并在视觉上加以描述,事件就成为了可视化的事件;通过描述反映出日本面积小却人口众多的特质便成为了叙事(图2)。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经过了三个层级的组织转变成为叙事:
一 信息认知转化为事件认知
叙事中的“事”既“说什么”。信息通过设计转化为可视化的事件(可视化的素材)再将其带入可理解的情境当中形成了叙事的事件,完成了动态信息中信息转化为叙事的第一个层级。(图3)
1“读图化’认知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以图叙事的优秀传统,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史前的洞穴壁画、原始岩刻,到后来象形文字的出现,早期绘图法的出现(地图绘制),再到现代的图表、曲线图以及图像符号的出现。这些图像的出现说明了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将信息以图像化的方式呈现并一直延续至今,信息以图片的形式传播仍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读图化”认知是将信息通过图像化处理形成可视化的事件,动态信息的叙事能够完成这种转化,进而使信息接收者通过可视化的事件直观的理解信息。如《明明白白我的性——九死一生的精子先生》中,精子是整个短片的一个重要信息,给予其一个拟人的可视化形象,并赋予它性格特征,将一个抽象难以形容的信息以可爱轻松的可视化形象呈现出来,使信息传播更易懂、更自然。(图4)
动态信息设计中的图解(Diagram)、图表(Chart)、表格(Table)、统计图(Graph)、地图(Map)、图形符号(Pictogram)等这些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信息图都是读图认知的设计范围,也是将信息转化为可视化事件的典范,与原始信息(未经过设计的信息)相比较,可视化事件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①更生动直观。可视化的信息打破沉闷的阅读方式,将信息由无形转化为有形,是传播者用自己所有的经验、知识、记忆等将信息筛选综合架构的结果,它更简单明了、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产生兴趣,让接收者以最直观的方式理解信息。
②更节省时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快节奏”实际上意味着时间观念强、办事效率高。读图能够满足人们在少量时间获得大量信息的需求。在庞大的信息量中,既想吸引入眼球又要在短时间内准确传达信息,信息的可视化成为了现阶段信息传播方式的不二之选。
⑧由于读图时代的视觉呈现方式是图,突破了语言障碍,实现了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可以共享信息和知识的期望。
2“情景式理解
在信息转化为可视化事件后,叙事就要完成“情景式”理解的功能。情境是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情境式理解指的是把认知对象放在与其相对立或是相结合的境况下进行理解。一个事件的发生必定有其所处的特定情境,将可视化事件加入情境构成了包括叙述方式、叙事人称、叙述视角的叙事情境,凸显了信息与情境的关系,符合人类“情境式”理解的认知模式。所以,从传达层面上来说,动态信息的叙事能够找到接收者理解信息的视角及最吸引入的情境,让信息接收者以最直观的方式理解信息。
如《明明白白我的性——九死一生的精子先生》将产生精子的曲精小管比喻成一个流水线的装备车间,用形象化的“王小明”(精子)说明了精子的由来过程。让人们在一种常见的轻松幽默情境中理解了一个复杂和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生理过程。(图5-7)
二 事件通过加入“时间轴”转化为叙事
叙事中“叙”则是“怎么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动态信息叙事的第二层功能是事件可以通过加入时间轴转化为叙事。
就任何具体事件来说,都有其自然顺序,人们能够感受到变化的一个条件就是存在相继发生的事件(图8),而每一个事件又存在着长短不一的时间延续、每个事件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起因经过结果(图9),事件序列和时间延续构成了,人们感知时间直觉的两个基本方面。
1 事件通过加入“时间轴”可以拓展信息的表现空间。
叙事的功能就是在一个时间里处理另一个时间;动态信息的叙事中既存在描写,又存在画面,可以被理解为它既占有叙事时间又对空间有价值,是通过加入时间轴拓展了信息的表现空间。在探讨动态信息的叙事时间是如何拓展信息表现空间过程中,通常会涉及时序、时长、时频,即一个信息事件的特征可以由它在叙事时序中所占的地位、时长和介入次数得到说明。
时序:叙事中事件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以及这些事件在叙事中表现出来的时间顺序之间的关系。动态信息的时序多数情况下是按照接收者理解信息的逻辑来安排: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反复等。通过这些逻辑将信息事件以一定的时序连接在一起,加入蒙太奇的剪辑方式构成了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组成完整的叙事,进而拓展了信息的表现空间,达到了接收者更好理解信息的目的。
时长:叙述事件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以及这些事件在叙事中所显示出来的时长之间的关系。在动态信息中时长具体是指被讲述信息的实际发生时长不一定与动态信息叙事中信息呈现的时长相一致,它的呈现是有叙事节奏的,包括:暂停、加速、减速、省略(图10)。
热耐特用以下公式表示几种叙事节奏:
(TH:叙事的时间 n:不定数时长; 叙事的时长:TH)
加速指的是以较短的时间描述较长一段的叙事信息。减速则反之,是以较长的时间描述较短的叙事信息。省略就是将可以进行逻辑推断出来的信息略去。停顿时,叙述话语的长度可是任意的,而叙事信息的时长却接近于零。在动态信息设计中,时长的处理并非一个纯粹的形式问题,它往往与信息事件的发展、信息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动态关系,它们之间有时是可以变换和互动的,处理好不同时长之间的动态关系也能达到拓展信息表现空间的作用。
时频,即叙事中事件的重复程度以及叙事中这些事件的重复程度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个事件在叙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叙事中被描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信息事件时频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涉及重复的问题,比如说在《Television is a drug》(图11-16)中,不停反复强调“look at me、l am here for you”等话语,这种重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重复,因为,每一个话语出现就表达另一种情况,所以这里所说的重复实际上是一种意念的构造,它考虑到每一个序列中各个信息事件的相似性,正是这种相似性,引起人们的注意,汇聚成一个焦点,表达出电视对人类极具影响力的这一主题。
根据叙事的事件有无重复和叙事文本中的话语有无重复,可以在信息事件与这一事件在文本叙述的相互关系中区分出三种基本形式:单一叙述、概括叙述、多重叙述(图17)。
单一叙述是指在叙事中,单一信息事件的单一陈述。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叙述状况,无论信息事件是大还是小,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叙述中都可以一次性描述出来,其中也包括多次发生相同事件的情况,也就是说事件发生的次数多少被——叙述出来,是单一叙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这种情况也包括话语重复。
概括叙述,是指信息事件不是发生多少次就被描述多少次,而是描述不像事件所发生的那样经常。
多重叙述,是指一个信息事件只发生一次而被多次描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所描述的信息事件实际上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更多地关注已经不是信息事件的本身,而是关注事件的内在、看法、观点等。
由此可见,通过不同的时序、时长、时频的安排,可以表现信息的不同层面。因而,在动态信息设计中,加入时间轴是拓展信息表现空间的一个重要条件,研究时间是如何在动态信息中变换的对于研究动态信息叙事十分重要。
2 事件通过加入“时间轴”可以增强传达的控制力。
对动态信息时间轴的操控实际上就是对接收者接收到信息的控制,它决定着接收者会收到怎样的信息,以及用怎样的方式来获取和理解信息。时间轴的可操控性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对时序的控制是一种理性的控制,是对接收者逻辑的控制。作为动态信息的设计者,信息叙事的开头和结尾是由设计者决定的。可以由信息叙述的中间开始讲述、再返回到开头继续讲述下去、再往前推进叙述直至结尾;也可以从结尾开始讲述再转到开头以此来提问:信息是如何呈现到这一步的:亦可将信息闪回。通过控制时间的顺序性能增加传达的控制力。
对时长和时频的控制就是对信息接收者情感和情绪的控制。设计者通过压缩和延展其中的时长以及反复时频,通过剪辑各种镜头、转换材料来制作出一部尽可能有新意的作品。很多时候设计者采用溶入溶出、高速摄影、音乐片段或蒙太奇对时间轴的变换进行强调都是为了增强对传达的可控性,这样可以使信息更容易被理解、转述并会与接收者建议一种难以忘却的情感联系。
三 以问题来引导叙事
信息叙事是一种交流活动,它包括一方像另一方传递某些内容或信息,它所探讨的是一个叙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信息的传达都会有其传达的目的所在:让信息接收者了解某个事物、获取知识、懂得某个道理等,有目的传播才是有价值的传播。这种价值体现在动态信息叙事中是指叙事的问题,即什么样的目的使信息得以传达?在动态信息传达的过程中是以问题来引导叙事的:传递者是把信息分析与展开来进行叙述,接收者则通过传递着设定好的情节来接收信息。
1 分析与展开信息
叙事就是一系列信息事件的整体。我们也可以将叙事看作是一个巨大的主事件,但这个巨大的主事件并非是简单的信息事件集合,它其中不但包括了多个事件,还包括了信息与信息、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是通过对信息进行逐步转化和呈现来表现的,目的是为了将信息事件进行充分理解、梳理和整合后,构成合理的、符合接收者的认知逻辑和认知方式的叙事,从而使得信息得到高效的传播。(图18)
《奇怪的日本>中信息构成八个事件,八个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如构成“国民性”的信息有“较矮、黑头发、小嘴巴、小眼睛”、“工薪族”、“日本女学生”、“名牌”、“减肥”、“视力全球最烂”、“含蓄”……构成“科技”的信息有:“新干线”、“做拉面的机器人”、“高科技马桶”……(图19)
动态信息设计中的叙事是对一个信息事件或一系列信息事件的叙述。最基本的,一个叙事必须要符合信息表达本身以及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可以像传统故事定义那样有开端、发展和结局;或是富有代入感的角色设定以及某种程度上的矛盾;加入叙事链等。寻求好的讲述信息叙事的策略是动态信息设计者一直以来不断努力探索的事情,也是做出好的动态信息设计的必要环节。
2 通过“情节”理解问题
情节是用来命名用以构建叙事的具有内在连贯一致而且互相关联的、在时间中运行的事件模式。动态信息的情节就是设计者对事件的选择以及事件在时间中的设计。情节是动态信息作品中整个叙事的变化过程,是叙事中变化节点的部分。
对于信息传递者来说,情节能够产生新的叙事场景(叙事空间)。设计者常会利用转折(既变化的节点)来引出新的叙事内容,如在叙述中出现“但是、不过、然而……”这些转折词,后面就会出现新的叙事内容。《奇怪的日本》中短片的开始先对日本进行了整体的描述然后通过一个情节的转折“不过现代的日本有些奇怪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从八个方面看看奇怪的日本”产生了八个新的表述日本哪里奇怪的叙事空间:国民性、东京、餐饮、科技、水、寿司、性爱、自杀。
情节是按照信息接收者的理解顺序和逻辑来进行设置的,他们通过情节更好地接收信息。《奇怪日本》中,信息接收者就可以按照“总分总”的情节结构对信息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情节是动态信息叙事所必有的因素,如果没有情节,叙事是不可想像的。一部好的动态信息作品的创作虽然离不开设计者的偶发灵感,但更离不开情节的设计,故事中该包括那些内容7删除或剪掉哪些不必要的信息?什么信息事件在前?什么信息事件置后?设计者必须对信息事件进行选择,选择的结果便是情节。动态信息情节之间的重心平衡十分重要:情节之间构成怎样的逻辑关系?那些是十分重要的?那些是可有可无的7那些情节是主情节,那些情节是次情节?次情节与主情节构成怎样的关系等7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动态信息叙述合理的控制好情节,创作出优秀的动态信息作品;接收者同样可以通过情节充分地理解和接收信息。
结语
功能区设计 篇7
关键词:总图,集约用地,室外功能区,变压器工厂
1 引言
总图与工矿仓储用地的规划息息相关,2011年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58.77×104hm2,其中工矿仓储用地为19.26×104hm2,占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32.8%,比例较大。因此,总图规划在集约用地方面有较大的作为。
总图专业在工厂规划中主要负责道路、广场、绿化、停车和竖向构筑物的集约用地优化工作。在工业项目中,绿化、停车和竖向构筑物用地变化范围相对不大,本文以大型变压器工厂为例,着重分析车间间距和露天堆场用地的合理性。
2 合理量化总图设计中的室外功能区
2.1 项目生产纲领
项目生产纲领为:500k V电力变压器15台/a,422×104k V·A;220k V电力变压器21台/a,294×104k V·A;110k V电力变压器115台/a,305×104k V·A;35k V电力变和配电变压器350台/a,总容量230×104k V·A;10k V配电变压器1450台/a,总容量130×104k V·A;干式变压器1200台/a,总容量90.4×104k V·A;箱式变压器360台/a,总容量27×104k V·A;110k V、220k V电流、电压和FS6互感器940台/a。
2.2 合理量化总图设计中的车辆转弯用地和车间间距需求
2.2.1 产品最大尺寸及总重量
500k V电力变压器最大尺寸:9.8m×5.5m×7.3m,最大总重345t;220k V电力变压器最大尺寸:9.2m×5.2m×6.6m,最大总重235t;110k V电力变压器最大尺寸:6.8m×4.9m×6.1m,最大总重74t;10~35k V电力变和配电变压器最大尺寸:3.9m×3.6m×3.6m,最大总重23.5t。
2.2.2 产品运输分析
大型变压器的运输往往在运输重量和外形尺寸上受交通部门的装载限制,除了中小变压器以外,绝大多数变压器在总装配以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超长、超高、超宽和超重,运输时应将变压器油箱上的套管、散热器、储油柜、调压阀等附件拆下来,分别包装运输。这样就可以使主体部分的长度、宽度、高度和重量有所减小。变压器拆除附件后的主油箱参数如下:500k V电力变压器最大运输外形尺寸8.5m×3.5m×4.2m,最大运输重256t;220k V电力变压器最大运输外形尺寸7.8m×3.0m×4.0m,最大运输重174t;110k V电力变压器最大运输外形尺寸5.6m×3.0m×3.8m,最大运输重55t;10~35k V电力变和配电变压器最大运输外形尺寸3.2m×3.0m×3.5m,最大运输重17.5t。
2.2.3 运输车辆转弯需求分析
车辆转弯示意见图1。
各种产品运输车辆转弯要求见表1。
注:表中车辆有效转弯宽度为一般水平的大型货运司机在车辆转弯时所需距离。
2.2.4 合理量化车间间距
如果采用30m的车辆有效转弯宽度进行总图设计,确实满足了各种类型产品的运输,但是用地面积较大,不利于集约用地。设计中采用21m的车辆有效转弯宽度进行总平面设计,满足110k V以下的产品运输要求,但需要对550k V和220k V变压器的运输进行运输困难度分析。550k V变压器的最大运输部件尺寸为8.5m×3.5m×4.2m,最大运输车辆长度约13m,在极限情况下车辆有效转弯宽度约15m,小于设计的21m的车辆有效转弯宽度,即难运输、可运输,根据生产纲领,550k V和220k V产品共36台/a,平均每月有3台变压器运输不便,这个数值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继续减小车辆有效转弯宽度,用地减少不明显,但运输受影响的产品数量会急剧扩大,不可取。所以,从集约用地的角度考虑,采用26m的车间间距进行设计较为合理。
本节仅从最大车辆转弯需求进行分析车辆转弯用地和车间间距,设计中应根据整个物流系统的情况,全面的进行需求分析和差别化用地分配。
2.3 室外露天广场面积合理性分析
2.3.1 室外露天广场面积和存储物品
根据合理的车间间距,结合国家政策、用地环境、生产工艺、物流运输、辅助设施、职工生活等要求布置总平面布置图,其中钢材库(露天)和成品库(露天)面积分别为3500m2和7500m2,但不知面积是否合理,需要根据生产纲领进行核算。
2.3.2 钢材库(露天)面积合理性分析
1)钢材库(露天)存储任务
结合工艺情况分析出:3 500m2钢材库(露天)主要承担变压器箱体用钢,硅钢片用钢和互感器用钢材的存储任务。
2)数据收集
根据生产纲领统计得出:500k V·A变压器年产重量约3729t,220k V·A变压器年产重量约3413t,110k V·A变压器年产重量约5 630t,35k V·A变压器年产重量约4385t,10k V·A变压器年产重量约8899t,互感器年产重量约617t,年产品总重量约26673t。
3)钢材库(露天)面积分析
变压器产品单重范围过大,由最轻单重2.5t到最重的345t,导致单台产品用钢量范围较大,按照平均日用钢量的方法统计,需要单独对大型产品用钢量进行单独核对。该工厂变压器年产品总重量约26673t,年需钢材量约15470t,按照每周5d工作制计算,平均日用钢量约为62t,3500m2的场地根据荷载法计算得出约有28d的钢材存储能力。
根据表2可以看出,500k V变压器平均生产周期为17d,220k V变压器平均生产周期为12d,而3 500m2的场地约有28d的钢材存储能力,从存储天数对比来看,包含了1.64台56×104k V·A/500k V变压器和2.3台18×104k V·A/220k V变压器用钢量的存储能力,满足生产要求。
注:按照每周5d工作制计算。
存储管理建议:国内大多变压器企业的钢材存储周期一般为1~2月,本项目设计了约28d的钢材存储场地,在行业内处于钢材周转较快的位置,储存钢材量相对较少,企业需要在运营中加强钢材的存储和调度管理,提高资金流动速度,减少企业周转资金,为集约用地起到积极的作用。
2.4 成品库(露天)面积合理性分析
2.4.1 成品库(露天)存储任务
7 500m2成品库(露天)主要承担各种成品变压器的存放任务。变压器在成品库中以单层码放的形式存放,500k V和220k V变压器制造完成后直接运出工厂,根据总平面图得出成品库中需留有出货运输通道,以满足大型变压器运输过程中的车辆转弯问题,剩余的面积存放10~110k V变压器,然后分批运出。
2.4.2 资料收集
成品库中存放的是成品变压器,需要对各种类型的变压器的存放用地尺寸进行统计,结合生产纲领计算出存储周期,然后与同行业之间的存储周期进行比较得出成品库面积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2.4.3 成品库(露天)面积分析
500k V和220k V变压器出厂的运输通道面积经测量约为2000m2,剩余的5500m2存储10~110k V变压器,根据概略面积指标法,结合表3中的数据计算得出约满足21d存放任务。
存储管理建议:国内大多变压器企业的成品变压器储周期一般为20~30d,本项目设计了约21d的成品变压器存储场地,能较好地适应目前国内的物流状况,且处于行业内用地少,周转快的位置,对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物流运输和信息交流有一定的严格要求,难度适中,为本企业减少物流运输成本,提高资金流动效率、减少企业周转资金和集约用地起到积极的作用。
3 结语
工矿仓储用地在全国建设项目用地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总图专业进行面积优化的室外功能区的种类很多,为了达到项目整体集约用地的目的,设计师有必要对室外功能区进行专题研究,针对每个室外功能区的任务性质、功能目标、量化需求和实际能力进行分析对比,差别化用地分配,从而达到项目整体集约用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谢毓城.电力变压器手册[K].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机电部第四设计研究院.工厂总图运输仓库设计手册[K].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4]傅永新,彭学诗,杨欣蓓.钢铁厂总图运输设计手册[K].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华西医院应急功能设计亮点 篇8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医院设计中引入了应急管理的理念, 思考各类灾难发生后对医院的要求和需求。收集世界上已发生的大灾难对医院能力的检验和考验, 使其转换为医院设计的观念。
急诊科门前广场设有足够空间
华西医院除了考虑到整个医院区域必须要有宽广的应急疏散空间外, 还特别在急诊科前设计了足够的广场空间, 它可同时接纳14辆救护车;在发生紧急情况时, 它既充当着紧急避难场所, 也为紧急救治提供了便利条件。5.12地震救援期间, 该院在这个广场上设立了伤检伤分类、涂片检验、工作人员等待区、志愿者管理站、污染物品处理区等多个工作场所, 很好地完成了入院前的系列处理工作。
医院院区内的应急流程构建
在5·12地震救援过程中, 医院采取了科学有序的救援流程:
*急诊科分诊
利用急诊科宽阔的场地, 建立分诊区, 由医生对患者检查伤情, 并将患者按病种进行分诊后送到急诊大厅。
*急诊大厅预处理
在急诊大厅将带有创伤的伤员进行初步处理后, 送到挂号处, 采集患者的信息, 再由医生简单评估生命体征。严重患者立刻送入手术室或ICU。
*在抢救室和诊室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急诊等候区等候检查结果
*入院治疗或留观
应急时交通路线构建
华西医院在医院设计时已思考到应急情况下的交通组织。地下、地面交通路线均要求能形成单循环, 只有这样, 在应急时才不会在院区引起交通阻塞。
建立灾备能源系统
华西医院建立了医院灾备能源应急保障系统, 可以及时提供第二能源供应, 保证关键时刻不影响医院的医疗救助工作——
*电力供应, 采用双路电源供电
如果其中一路断电可以立即切换到另一路电源, 以保障电力供应。如果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大规模停电, 该院还准备了柴油发电机, 日发电量约3550Kw, 以保障手术室、ICU、急诊科、应急照明等的电力供应。
*氧气供应, 采用分子筛制氧和瓶氧汇流排及液氧三保险模式
分子筛制氧机技术只要不停水、电就可以持续制氧, 可满足日均4200m3的用氧量。如果用氧需求增大或全部能源停止供应时, 则可以用汇流排和液氧补充。全部电力停止供应后, 医院的汇流排瓶装氧和液氧可以持续供应全医院两天的用氧量, 储备量为近10000m3氧气。备用的移动式发电机可以保障正压和负压的供应。
*水源供应, 建成9路市政进水的环网供水系统
室外环境功能设计大趋势 篇9
创造合理的建筑群体组合
居住区外部环境由住户小庭院、组团级公共用地和小区级公共活动场地构成,这些空间相互融会贯通,构成了居住区外部环境的物质基础。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创造合理的建筑群体组合不仅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空间尺度,同时也是取得优质景观价值的前提。
首先,要注重室外环境的物质功能设计分析。
在营造景观物质功能方面时,一定要尊重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自然生态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
自然生态与居住区户外环境都必须保持自身的整体性。通过道路、结点空间的合理布局,遵循美的法则来构思,多样统一,考虑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创作要素,创造一个丰富、有机、完整的户外环境景观,而不是设计住宅单体之外的剩余空间。这样住户就能清晰地认知户外空间,同时户外环境景观对于住户也构成了识别性与归属感,创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给人舒缓、放松的抚慰,达到以景养心、以境养人的境界。
自然生态包括生态制约要素,即地域气候、地理条件和生态支持要素,应充分利用各种地形环境,创造丰富的外部空间形态,构筑别致特色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应注意在生态系统中剔除负面要素,引进正面要素,提高和加强某区域的景观特征。中国清代私家花园中高山、湖滨、竹林、瀑布等美景视点的过渡设计就呈现出相得益彰的特点。
居住区户外环境与生态环境各要素应达到整体协调。局部相加并不应简单等同于局部之和,而应是整体融合和相互渗透。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联合共生。在过去居住区结构清晰的树形模式之内,人工环境彼此没有联系,与自然环境也关系不大,在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中应进行修正,采用以传统户外环境体系与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交叉的网络模式,形成多样的交往空间,加强邻里间交往。
其次,要注重室外环境的场所功能设计分析。
在强调景观物质功能的同时还应注重户外环境景观的场所功能,“以人为本”营造具有生活情趣的居住氛围。空间需要人感知其的存在,它和发生在其中的生活内容在空间形式、尺度、比例、质感、等物理性要素上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一个空间对某些特定的人群来说是有意义的,它是这些人群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意味着某种归属。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户外环境景观中应体现景观不是单纯的观赏和生态价值,应形成有序的空间层次、多样的交往空间,人与自然的高接触性,处处有“人”的参与,充满活力生机。
“以人为本”应考虑到居住区外部空间的空气、湿热、声、光、水环境等五大环境健康问题。应通过景观的高低、穿插、围合、引进、剔除,以及生态技术等的运用,尽量消除或减轻五大环境的污染。如对小区汽车噪声和尾气的隔绝以及汽车对小区住户日常出入干扰的避免,可以通过人车分行,在车行道两旁种植绿化带;也可以将小区汽车直接停放在小区周边,使其不进入小区内部,实行小区内部步行化,辅助以自行车交通等措施解决。
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活动一般分为两类,即个人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或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是居住区外部环境景观设计所期望达到的社区文明目标的重要内容。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空间环境中才会发生,而社会性活动则需要有一个相应的人群可适宜进行活动的空间环境,这样的适宜的空间环境,即场所,除了形式、比例、尺度等设计因素外,首先要考虑与这种活动相关的适宜的空间层次构筑。如在半私密空间中幼儿和儿童游戏活动、邻居间的交往活动;在半公共空间中老年人健身、休闲活动,邻里交往、散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在公共空间中人们交往、购物、散步、休闲活动等。各类户外活动场地应与居住区的步行和绿地紧密联系,其位置和通路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不应成为停车场地或无人问津之地。幼儿和儿童活动场地应接近住宅并易于监护;青少年活动场地应避免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但也不能偏僻;老年人活动场地宜相对集中,远离车行道。
把握室外环境设计的趋势
室外环境设计将更多地融入生态设计思想。
生态思想的融入,将赋予居住区景观设计更为深刻的内涵,使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环境走向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层面。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学效益,贯彻“3R”原则。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中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室外环境设计范围要扩大。
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闲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地、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致人的视线组织等,将都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范围之内。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而且还参与到居住区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要有开放系统的设计观念。
景观设计将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环境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居住区内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均好性”将成为住宅景观设计的准则。打破小区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化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在设计中要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
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将不仅讲求图案的构成美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还将更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例如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住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感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功能区设计 篇10
本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7 660m2,建筑基底面积为12 192m2,建筑层数为地上四层。建筑物总高度33.9 m。本体育馆由主体育馆和游泳馆两部分组成,主体育馆比赛场地为44 m×30.7 m,设计坐席4 836座,其中固定座位3 326座,活动座位1 510座。游泳馆为21 m×50 m标准比赛池。参见图1~图3。
2 建筑单体设计方案
体育是发自人类自然的本能,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又是能力与竞争精神的表达,是人们抒发情感的原始手段之一。人类对力与美的执着追求引导着这一展现形式不断发展,将之引领至更高的境界,是以另一种方式对自然的诠释。而体育建筑,作为体育活动的载体,要力求反映这些性质,就应当具有脱俗性、流动性、力度性和唯美主义倾向,同时应具有令人惊叹的美感,丰富的内涵,并对自然做出回应。
经过严谨的理性思维和浪漫的感性认识,设计者给这个设计定下了这样的原则:
1)建筑造型追求与自然与周围建筑的和谐共处,从学校与城市设计的角度,从不同方位、角度审视,建筑都应该跟学校、城市具有协调共生的关系,塑造良好的区域城市界面和肌理;
2)必须具有体育类建筑特有的流动气质,强调其造型的独特个性特征,凸显其独一性、可识别性。突出建筑内外空间的人情化特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3)教育建筑应当反映出当时的教育概念、管理体制、文化特征与审美观念。她要满足的是今天乃至未来最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反映的是预示未来方向的建筑文化特征。
基于以上原则,本体育馆设计方案如下。
首先我们在天际之间勾勒出一条既自然又生动,似随意又有序的曲线。这一曲线张弛有致,恍如自开天辟地之初便已存在,像一个激情奔驰的力者跃过天空,又如一串飞舞着的飘带从云中升腾……这条让人遐想连篇的曲线就成为建筑物的屋盖。在这条充满灵性的“飘带”引领下,幻化出这座充斥着阳光与强者之气的“力量之都”,让身体与灵魂经历人类最强本能畅快淋漓的荡涤和洗礼,让灵感与激情醍醐灌顶般充满脑际和心怀。
其次,采用以方形多层建筑与长条形低层建筑紧密结合的布局方式,提高了场地的使用效率,集中使用用地。由于体育馆主要对内服务,为避免城市道路上的繁杂交通和人流复杂,体育馆主要入口朝南,次要入口朝西面对城市干道。环绕体育馆一周的机动车道既满足了安全疏散和防火的要求,又将城市、体育馆、学校三者联系了起来。露天停车场放在建筑物侧面,不影响观瞻,西面利用一片绿化和乔木,有效缓解城市的尘埃和噪声。总之做到既充分利用现有基地面积,又做到建筑环境的完整统一性。
3 平面组织、整体流线设计说明
完整的建筑空间包含内外两部分,即建筑与周围环境所限定的外部空间和建筑所容纳的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中,本方案将构筑建筑功能的每个空间,都当作一个个生命体来设计。生命基本单元是细胞,它能高效地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并与其它细胞协同工作。每个功能部分应该成为建筑中一个个活的细胞,一个可持续环境滋育着许多创新的系统。使交通、使用、辅助等空间构筑起有机的立体组织,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信息联系与情感交流空间,重点强调空间的有序流动和转换,渲染人在运动中的整体氛围。各类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使之充满活跃的生气和愉悦的变化。
在功能的布置考虑上,着重研究了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环保节能、消防安全方面的课题,这些课题体现了新时代体育建筑的科技水平和新特点。根据地段的具体情况和该体育馆的组成和使用要求,其总体布局可分为两个部分。
比赛大厅是整座建筑的核心部
比赛大厅面积3 700m2,坐席4 836个,同时可满足大型歌舞剧演出的需要。运动厅周边环绕布置附属房间,这样即防止了外界噪音的干扰,又防范了对外界的噪声干扰。看台在安全疏散中是极为重要的,且其空间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将它放置于建筑的一层,并有独立的疏散出口和接待前厅。这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空间跨度较大,人流集中、量大,对技术方面的要求更高一些。
根据我国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第51 315条规定:体育馆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辅助用房也不宜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规模大的取上限,规模小的取下限)[1]。本体育馆观众厅设计多大12个安全出口,完全满足规范要求。
4 训练室围绕体育馆四周布置
体育建筑中人流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是观众,占总人流量的90%以上;其次是运动员或表演人员一般为50~100人;再次是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裁判、记者、来宾),只占总数的1%~3%([2])。
在交通流线设计方面,由于体育馆人流、物流相对简单,但有些时间人流疏散量较大,因此清晰明确的分区,合理组织人流疏散非常重要。物流及各种设备有其独立的出入口,与人流明确分开,做到互不影响,独立运作。通高四层的“中庭”空间将各部分高效率地组织为一整体,为使用者创造了一个舒适便捷空间。学生可直接从入口大踏步进入二层观众区,也可到达其他训练房,流线井井有条。其取得的功能效果有如下几点:
1)各种流线组织清晰、合理,各种走向明确,布局合理。
2)减少了纯交通面积,除门厅、楼梯必须的缓冲空间外,均为使用空间,兼做交通的等候空间。兼做交通的休闲空间,相应扩大尺寸,以满足功能的需求。
3)至各训练室交通路线短捷,利于人群到达与疏散。
此设计提供了便于训练教学和比赛的有形弹性空间,又提供学生及教师学习、休息以及交流等多功能的无形空间。柱网跨度的布置具有工艺合理、经济的优点。平面功能分隔灵活,后期使用方便,且功能结合空间设计在视觉上清楚明晰地表达了馆内的组织结构。
5 体育馆多功能介绍
本体育馆建筑面积大,使用功能较多。体育馆中央的四层通高大厅可用作篮球、排球、羽毛球、手球等体育项目的训练与比赛场地,还可满足学校举行的大型会议、学术报告、各种典礼、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活动需求。场馆北面连接的游泳馆是为游泳训练、比赛、日常健身而建造的。除此之外,比赛大厅四周的房间也可满足多种功能的使用要求。例如乒乓球室、综合健身室、旱冰场、军体搏击室、体操训练室、文艺排练室、休闲放松区、服务商店等。四层还设置了室内跑道,可满足学校师生的跑步、跳远等综合体能训练项目。还有一些空间较大的房间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各种功用。另外体育馆还设有医疗保健室、洗澡间等配套设施,可供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之后的休息、放松、洗浴之用。在体育馆的西北角还配有办公区域,供老师、行政管理人员使用。
6 主场地可伸缩看台和舞台
现在体育馆内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活动越来越频繁,有时甚至超过了体育比赛频次。因此在设计体育馆时必须考虑两种功能的协调,认真做好与演出有关设施设备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既是实现体育与演出功能相结合的基础,也是实现建设初期目标的必然选择。
所以本体育馆在比赛大厅一侧设置了大型舞台,不同的活动形式决定了不同的观赏方式,这就对观众座位的布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台设计应有可变性,观众视线无遮挡,观众视线质量好,优良视觉坐席应占90%以上,交通通畅便捷,有利疏散,看台构造简单,结构方便等[3]。在用作比赛场地时,场边需设置记分台、裁判席、运动员休息席,观众为四周环绕观赏。而集会、文艺演出时,观众席应采用一侧布置,只在舞台前面设置座椅。为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场地利用效率,本体育馆部分采用了液压可伸缩座椅(见图4)。在观赏比赛时,场地四周座椅全部打开,尤其是舞台上方座椅伸出后,将舞台完全遮挡,对比赛场地形成四面环绕状,充分利用了舞台的场地面积并拉近了观众与场地的观赏距离,提供了最佳的观赏效果。而利用舞台进行文艺表演和集会时,则将液压座椅收起,除利用球场一侧座椅外还,还可在球场中央设置临时座椅,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提高场地利用率。
舞台前方用门式钢架搭设了一个框架,将舞台围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半封闭空间,周围用布帘装饰,其上方可悬挂标语等横幅,荷载较轻。而舞台上方的灯光、幕布等较重荷载则直接悬挂在屋顶管桁架上。
7 顶层空中跑道
为充分发挥体育馆的使用功能,在雨雪天气无法在室外运动时也可进行体育锻炼,本体育馆特别在顶层设置了室内跑道。这是国内首个空中室内跑道,全部采用塑胶铺设,围绕在主比赛大厅坐席四周(见图5)。跑道的特点在于占用空间大,且占用的空间呈曲线状,采用此设计从分考虑了跑道的这一特点,围绕体育馆环布一周满足了跑道的线性长度,而跑道内圈利用隔墙与主比赛大厅分开,又不影响中央大厅四层通高的高度要求,可谓是一举两得,充分利用了馆内的空间。由于跑道功能较为单一,故放在体育馆顶层,相对独立且荷载较轻。为创造跑道所需的大空间,特意在四个转角处各抽掉了一根柱子。也只有在顶层才可以这样做,不会对结构产生其他影响。
8 小结
现代的校园多功能体育馆不仅仅是一个体育馆,而且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成为一个校园的文体生活中心乃至该城市文体生活的重要硬件组成设施。所以,在设计中要对现代校园体育馆重新定位,从建筑的外观形象、结构形式、流线布置、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善于使用开创性思维,使得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体育馆的时代特点。
参考文献
[1] 梅季魁.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曾涛,主编.体育建筑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作文 篇11
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的特点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体现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作文的教育功能被强化
高考这一具有选拔意义的社会制度,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备受关注。但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高考的教育功能也同样不能被忽视。高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可以给考试的亲历者和关注者留下长久的记忆。正是因为高考具有这一特殊性,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作文的育人定位,首先要明确高考是一项国家性质的行为。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为考生开辟自我发展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为国选材的目的。同时,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今年部分作文试题突显了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较典型的如全国新课标乙卷作文,利用试题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渗透依法治国理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貌的同时,命题者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让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作文题,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理解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价值,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个命题比往年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考生去思考人生观与世界观,探寻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2.考察思辨能力得到普遍重视
思辨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注重题目的思辨性,符合《实施意见》中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从考后专家对高考作文的评价中,我们听到、看到最多的是“某某作文题出得好,有很强的思辨性”。可见,思辨反映了社会对考场出现大量空洞无物的高考体作文,以及作文写作教学整体现状的不满,体现了迅速提高民族思维水平的期待。
2015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工夫。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既能体现传统社会刚柔相济的修养问题,又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四川作文题“老实与聪明”、湖北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安徽作文题“显微镜下看蝴蝶”等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的功能。各省的作文命题普遍在如何调动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守正与创新”“科技与当代生活”等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在激发考生写作兴趣、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社会对作文的关注似乎一边倒地讨论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我们认为,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只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试题内容体现适当的思辨是有益的,但试题毕竟不是给成年人观赏把玩的,而是要十八九岁的学生写的,社会过度地强调思辨的设计理念,往往把试题内容的导向理念化和抽象化,脱离绝大多数考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反倒容易使学生看到试题时不知所云,落笔写作时无话可讲。
3.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崭露头角
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材料作文题在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选取题时更丰富的材料的可能。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人情人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总体而言,2015年的全国高考作文从命题立意到考查设计都体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不论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设计,还是教育价值的充分体现都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分省命题调整工作的进一步深入,2016年将会有更多的省市使用全国试卷,作文试题异彩纷呈的局面将会有所变化。这一调整对试题设计和试题质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使作文试题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全社会都应投入更大的力量和热情关注作文,推动作文科学命制,实现人才选拔的要求,更加有效地落实《实施意见》中对“考试内容改革”的迫切要求。
多功能公共坐具设计 篇12
城市公共休憩空间满足了人们的生理与心理的双重需求, 不仅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人们提供休憩的空间而且还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场所。城市公共休憩空间增进了人们的情感交流, 改善了人际关系,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愉悦性, 满足了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 21世纪的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和户外休闲活动越来越重视。其中室外公共座椅则是城市公共休憩空间中最重要的公共设施,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户外休闲功能, 而其本身就可以作为一处景观小品, 兼具美观和实用双重价值。[1]因此集休息、信息、观赏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共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现有公共空间坐具分析
现有的公共坐具大致分为两类:一是, 在满足“坐”这个需求的基础上添加附加功能, 如有无桌面的使用功能、有无椅背等;二是, 对空间进行规划, 例如将坐具进行折叠节省空间等。
公共坐具的适用人群往往会衍生出对桌子的需求, 因为所处的环境因素, 人们出门大都会随身携带一些物品, 或者在外面购买商品, 在有限空间的公共坐具上休息时, 需要一个存储摆放的地方。何况当购买了食物需要进食时, 坐具本身不适合摆放食物, 食物的碎渣不仅容易弄脏坐具表面, 液体食物还容易倾倒, 造成人们的负面情绪影响。所以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 设计师们进行了各种改造, 有具象化的桌椅结合, 也有抽象的具有摆放功能形状的功能坐具。
公共坐具在节约空间上的应用也是设计师热衷于去思考的, 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规划出更多的座位, 目前涉及到的折叠、收缩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案例。
国内较普遍的公共坐具虽然造型千变万化, 仍都是上述两种类型选其一, 即功能单一化, 最多在满足“坐”这一前提下格外附加一到两种功能。但结果往往死板硬套, 并没有显示多大的人性化。另外多功能公共座椅设计难度较大, 一来需要配合不同的公共场合使用设计不同的功能;二来制作工艺不易、成本较高。因此市场上的公共坐具种类单一, 功能单一, 同样不能彰显城市的人文特色。
公共坐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公共场合的环境, 需要考虑人群在该环境的需求以及环境对公共坐具的限制。如机场、车站和医院, 都是人流量非常大的公共场合, 急需在有限的空间里使更多人能在坐具上休息, 这时候就要侧重该方面的设计。再如公园, 人流量相对较少, 侧重的是对辅助功能的开发应用, 比如摆放物品、遮挡阳光雨水等。
基于上述种种问题, 本小组总结多功能公共座椅的发展应满足下述几个条件:1) 在有限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符合该环境大众需求的附加功能;2) 附加功能要简单易懂, 易于操作;3) 制作工艺不应太困难繁琐, 成本不能过高。
2 多功能公共坐具再设计说明
公共坐具作为室外公共休憩空间重要组成部分, 已在城市公共设施中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虽然坐具的基本作用都是让人在劳累时进行休息,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我们需要对坐具赋予更多的功能, 来满足人类的需求。多功能公共坐具的再设计着眼于解决公共坐具与周围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联系不紧密, 公共设施设计自身存在的弊端等问题, 运用实用性、绿色设计、以人为本等原则, 根据“人-机-环境”的系统观, 满足“公共性”和“交互性”的室外公共休憩空间的特点, 开发出公共坐具的三大主要功能。让人们更愿意去使用多功能公共坐具。
我们需要从公共坐具面对的使用人群、公共坐具所放置的地理环境和地区的人文精神等多个方面来考虑坐具的设计。
多功能公共坐具再设计不仅仅是为了人们坐的舒服, 坐的舒心, 更是想让城市建设的更好, 给每个路过的外地人通过这些公共设施了解到这个城市, 了解到这个城市的特色, 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 体会到这个城市的人文。[2]通过人群的调研, 整合现有相关技术等多个途径来实现多功能坐具的再设计。我们通过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了解太阳能发电原理、防水塑料等知识, 进行充分分析与研究后, 将相关技术与公共坐具再设计相结合, 并应用于此多功能公共坐具的设计。多功能公共坐具再设计三大主要功能:
(1) 坐具扶手可以从两旁拉出, 依据需求使用。
拉出扶手, 一是扶手的最基本功能, 搭放胳膊, 减缓疲劳, 放轻松;二是可以实现空间的隔离, 多人使用公共坐具, 充分利用隔离感, 达到用户内心的舒适。
(2) 坐具扶手里藏有“秘密卷轴”, 拉出即可知道自己所处位置及附近美食景点。
此功能很好地实现了信息的交互, 在休憩的同时, 了解周围的人文环境, 可以思考自己接下来可以去哪个地方。拉出的卷轴, 其材料为防水塑料或金属材质 (类似卷尺) 。与此同时, 若拉出另一个把手将卷轴卡在另一侧, 更实现伏案的功能, 既可以放置电脑, 又可以进餐使用等。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和需求。
(3) 椅背:采用太阳能发电。
运用太阳能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辐射能收集起来, 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转换成热能加以利用。使得公共坐具在寒冷的冬季积蓄温暖, 不让坐具因寒冷而减少被使用的次数。
具体设计方案效果图如图1。
在外观设计方面采用现有的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坐具形态, 即简单大方的形态, 能与环境融为一体。“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看桥上的你”, 同样, 满足了上述条件, 你在公共坐具上休息时, 又何尝不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
3 结语
公共多功能坐具, 作为城市形象的载体, 人们休息交流的场所, 不仅是城市文化特色的体现, 更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之内的需求。现如今,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于精神的享受, 也在逐步提高, 这款公共多功能坐具, 不仅满足基本的坐、躺需求, 还增加了趣味的实体位置信息定位以及附近推荐功能, 加之太阳能舒适温暖的靠背设计, 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使用户更好的更有趣味的享受户外休息。
参考文献
[1]缪炜.浅谈现代城市公共休闲公共座椅设计[D].常熟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