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区

2024-08-27

功能区(精选8篇)

功能区 篇1

主体功能区论文: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中文摘要】我国各地区之间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巨大,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既是维护不同地区居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需要,使经济增长成果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构建服务型政府及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正因为此,“十二五”规划将推进各主体功能区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规定:“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的区域开发格局摒弃了片面追求缩小经济总量差距的思维定势,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途径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能力均等化,从而缩小不同地区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从政策取向上来看,更加突出社会事业发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不仅要考虑传统的东、中、西部地区,而且还要考虑适应四类主体功能区如何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中,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将获得的经济发展机会,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由于要地承担生态功能,其经济开发活动受到限制,提供公共服

务的财政支出能力降低。各个主体功能区存在着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城市各区之间、农村各县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差别,要使这种差别不扩大甚至逐步缩小乃至消失,需要政府部门结合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论文以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为研究对象,核心内容分为两大部分。本文将结合“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政策进行分析。规划中提出的主体功能区的分区目标,对财政转移支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考虑各地区之间财政转移支付分配时,不仅要考虑传统的东、中、西部地区,而且还要考虑适应四类主体功能区如何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在转移支付的标准、规模、结构、布局、种类等方面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应考虑设置以主体功能区为对象的转移支付科目,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第一部分首先对我国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状进行了现实考察,然后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在这部分的论述中,不仅采用定性的描述,而且采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来佐证。第二部分首先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给出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思路。在必要性和可行性部分,本文将列出相关数据进行论证。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9%,财政收入也随之大幅增长。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83080亿元,比上年增长21.3%,这为我国实现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可能。在政策思路分析部分,本文将结合国内已有的政策进行论述。基本公共服务的实施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

平,经济发展阶段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而合理的制度安排则是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实施的另一决定因素。因此,推进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使禁止类和限制类开发区居民能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享受与开发地区居民同等基本公共服务,获得大致相同的发展机会。

【英文摘要】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in natural histor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Narrowing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levels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s not only the need to maintain the basic right of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areas’residents, 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of transforming growth in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human, but is the main objective of promoting social justice,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border security, building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and a harmonious society.Therefore, the “12th five-year plan” will promote the enjoyment of all residents in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for promoting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priority.China’s “12th five-year plan” states:”The overall strategy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is to build a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that is, sharing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regional economic strengths, clear position of

the main functional, efficient use of land space, man and nature living in harmony pattern, and gradually different regions to achiev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s based on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get rid of one-sided pursuit of economic output gaps narrow mindset, and by a variety of ways such as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to achieve capacity of local public expenditure equalization, thereby reducing living standard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gaps in public service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licy direction, that development pattern lays stress on social development, strengthens the government’s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 functions, strengthens land, taxation, monetary policy adjustment, and focuses on improving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equal level;the development pattern not only to consider the traditional eastern, central, western region, but also consider how to adapt to four main functional areas through transfer payments to achiev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For the positioning of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the optimal development and the key development areas will have m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ut due to the greater commitment to ecological functions, the constraints and prohibition development areas will have

restrictions on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activities, and the public services provision ability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will be reduced.The difference of the public services provision ability existed in each main functional areas, such as in developed areas and backward areas, urban and rural areas, between urban districts and rural counties.To make this difference does not expand or shrink or even disappear gradually,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need to set up reasonabl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strategy to achiev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The thesis makes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of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core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policy put forward by “11th five-year plan” and “12th five-year plan” to make analysis.The district objectives in main functional areas proposed by the Plan,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Considering the allocation of fiscal transfers between regions, not only to consider the traditional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but also to consider how to adapt to four main functional areas through transfer payments to achiev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Therefore, the standard, size,structure, layout and type of transfer payment should carry out reform and innovation, such as setting targeted transfer payments subject of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and increas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weak areas.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sis analyzed status quo of non-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mong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then analyzed the impact factor of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This part of the discourse not only used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but also a large number of statistical data to support.The second part of the thesis analyz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to realis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mong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and then the policy ideas are given.In the part of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this thesis listed the relevant data to demonstrate it.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average annual economic growth rate was over 9% during 30 year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revenue also had substantial growth.National revenue in 2010 reached 8.308 trillion yuan, up 21.3 percent over the previous year, which provide possibility to realiz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In the part of policy thinking analysis, this thesis made analysis combining the existing domestic policies.The implement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depends on a country or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decisive factor;reasonabl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s another decision factor to ensur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Therefore, to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mong the main functional areas, by means of financial transfer payment the prohibited and restricted ecological protection zone residents can enjoy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the sam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关键词】主体功能区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转移支付制度 【英文关键词】main function area basic public service equalization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目录】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要3-5Abstract5-7

第1章 引言9-191.2 研究对象的范畴界定

1.4 研究方法

2.1 基本理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9-1111-1718-19论19-211.3 研究内容17-18第2章 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19-272.2 文献综述21-27

第3章 主体功能区间基3.1 非均等化的现状第4章 主体功能区间4.1 范围和实现顺序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考察27-4227-363.2 影响因素分析36-4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框架设计42-45

42-434.2 指标选择43-45第5章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

5.1 必要性及可

第6章 结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政策思路45-56行性分析45-48与展望56-5856-58

5.2 财政政策思路48-566.1 主要结论56

6.2 主要创新点与局限

攻读学位期参考文献58-61致谢61-62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2

功能区 篇2

关键词: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功能区,临近功能区,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好发于脑功能区及其临近位置。因脑胶质瘤生长方式特殊, 浸润性侵及周边组织, 界限模糊, 手术过程中极有可能伤及正常组织而产生终身后遗症[1]。神经外科导航技术的出现为颅内肿瘤的微侵袭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报道[2], 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定位精确, 即便是脑深部胶质瘤也能够在瘤体全切除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并发症。本院采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治疗功能区及临近功能区脑胶质瘤, 取得良好成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1例脑胶质瘤患者。纳入标准: (1) 头颅CT和MRI显示占位性病变位于功能区及临近; (2) 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 (3) 首次入院治疗; (4) 治疗后完成随访。排除标准: (1) 放化疗史或脑部手术史; (2) 合并有神经、精神类疾病; (3) 意识障碍; (4) 机体重要器官器质性损伤。其中男33例, 女28例;年龄32~56岁, 平均 (42.1±6.0) 岁;肿瘤直径 (1.6±0.4) cm。肿瘤位置:中央前回17例 (27.9%) , 丘脑及基底节15例 (24.6%) , 中央后回14例 (23.0%) , 额叶语言功能区8例 (13.1%) , 胼胝体区7例 (11.5%) ;病理分级:Ⅱ级17例 (27.9%) , Ⅲ级33例 (54.1%) , Ⅳ级11例 (18.0%) 。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2例, 两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头颅MRI或CT检查, 明确病灶位置及基本形态,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1.2.1 对照组

行传统显微手术, 剪开硬脑膜后显微镜放大5~15倍进行操作。切除过程中尽可能避开功能区, 并沿着自然脑沟, 以从中心到周边的顺序, 进行肿瘤分块移除。对于粘连严重、分界不清的较大肿瘤, 可先行穿刺引流内部减压, 以获得更清新的视野。手术以保护功能为主要宗旨, 不必过分追求全切除。

1.2.2 观察组

行神经导航显微切除术, 仪器选用德国B r ain LA B公司生产的Vector Vision2神经导航系统。在病灶周围贴6~8枚marks, 行MRI T1、T2、Flair及DTI扫描, 建立三维立体图像, 确定中线、冠状缝、中央沟、外侧裂等结构, 利用颅脑自然间隙设计出最佳手术路线, 全身麻醉后, 根据最佳手术路线建立骨窗, 打开硬膜, 并以导航探针为指引, 在肿瘤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置入10号缝合线, 标定病灶界限, 同时超声观察肿瘤及周围组织结构的血流分布。停止麻醉, 唤醒患者, 在患者清醒且无明显疼痛反应时, 使用2~8m A微电流刺激病灶附近功能区, 根据患者的神经反应调整10号缝合线位置。恢复麻醉, 尽可能做到全切除。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再次超声鉴定, 若残腔见实性回声团, 则为病灶残留, 以10号缝合线再次标记, 行二次切除, 尽量保证完全移除病灶。

1.3 观察指标

(1) 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由Vector Vision2神经导航系统计算神经导航注册误差;病灶组织100%清除为全切除, >90%为次全切除, 50%~90%为大部分切除。 (2) 完成3~6个月随访, 以死亡和失访为随访截止期限。观察水肿、瘤体体积, 并测定神经功能;术前没有, 术后发生的功能障碍为新增功能缺失。 (3) 比较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统计数据,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组间大部分切除者瘤体萎缩率比较) ,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对比

神经导航注册平均误差为 (1.1±0.4) mm, 观察组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 2, P<0.0 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随访末期影像学和功能评价

观察组平均随访时间 (4.6±1.2) 个月, 对照组平均随访时间 (4.5±0.9) 个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7, P>0.05) 。观察组水肿带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新增功能缺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瘤体大部分切除的患者中, 观察组4例全部萎缩 (100%) , 对照组16例中萎缩6例 (37.5%) , 两组萎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8例 (27.6%) , 其中肌力障碍5例, 感觉性失语2例, 丘脑症状1例;观察组出现并发症2例 (6.3%) , 其中感觉性失语和肌力障碍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8 1, P>0.05) 。

3 讨论

脑功能区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发生肿瘤时其组织保护与病灶清除同样关键[3]。脑胶质瘤呈浸润式生长, 与周边组织混淆不清, 单纯依靠显微镜很难定位病灶边界。由于脑胶质瘤对患者血脑屏障的破坏, 经影像强化扫描后, CT或MRI上均可显示其边界, 从而使影像导航技术成为可能。既往研究指出[4], 不依靠导航指引, 仅依靠显微镜, 很难在全切肿瘤的同时不损伤周边脑组织。本文结果显示, 对照组为维持患者中枢功能, 在全切率方面不尽人意, 仅达31.0%;且患者术后依然存在24.1%的新增功能缺失率, 说明该术式易于损伤功能区正常组织。而观察组患者依靠神经导航系统, 全切除率得以提高,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新增功能缺失率得以降低。这是因为在术前建立高仿真虚拟图像, 为肿瘤定位、切口选择及手术路径的设计提供了客观依据,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施行计划手术, 且术中进行导航实时显示病灶与功能区正常组织的结构关系, 利于实时反馈手术进程、降低手术误差。

另外, 肿瘤的占位效应可使功能区发生移位, 术中开颅后脑脊液丢失必然促使脑组织再次漂移, 这是术中易于发生功能区损伤的主要原因[5]。术前神经导航系统建立的高仿真虚拟图像仅能够应用于切口选择和手术路径的初步制定, 术中还需实时导航并借助于其他手段精确定位。术中唤醒患者, 利用微刺激同时观察其神经功能变化也能够提高手术准确性, 较好地保护脑功能[6]。本研究尝试打开硬膜后, 先根据神经导航标记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 然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描绘出血流分布情况, 并唤醒患者, 借助于微电流刺激确立病灶边缘, 最后根据超声和微电流刺激结果调整标记线位置, 恢复靶控输注麻醉后上显微镜分块切除肿瘤。术中定位较为准确, 仅1例患者因损及功能区正常组织发生新增功能缺失。而对照组新增功能缺失发生率高达2 4.1%, 均因手术过程中误伤功能区组织所致。该结果说明术中唤醒患者进行一次精确定位, 并再次麻醉后进行肿瘤移除的方案切实可行。

综上所述, 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定位准确、侵袭性小, 用于脑功能区胶质瘤的移除, 全切除率高, 能促进水肿带改善, 并且术中借助缝合线标记、超声、麻醉唤醒等定位手段, 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精确度, 避免术中发生功能区损伤, 降低新增功能缺失率。

参考文献

[1]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技术指南 (2014版) [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4, 19 (10) :479.

[2]谢飞, 毛庆.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策略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 2011, 26 (6) :954.

[3]刘博, 沈宏, 黄红星, 等.脑胶质瘤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 2010, 15 (2) :139.

[4]叶科, 徐庆生, 童鹰, 等.神经导航引导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J].浙江创伤外科, 2013, 18 (6) :870.

[5]冯鸣, 周幽心, 孙春明, 等.神经导航下显微切除脑深部胶质瘤[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1) :46.

主体功能区新政 篇3

初春,阳光明媚,对于酷爱户外运动的北京市市民老张来说,这个周末又是一个出行的好天气。老张欣喜之余,也在琢磨:近几年扰人的沙尘暴越来越少,那么是谁筑起了这道绿色的屏障?

答案就在于北京后花园——河北丰宁县的退耕还林、大力治沙,换来了丰宁的青山绿水,也换来了北京的一片蓝天。令人期待的是,以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区域调整发展路径,走向可持续发展。

6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和政策,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规划》在国家层面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区域规划演变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概念最早形成于2006年,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历时四年,总算在“十一五”收官之年出台。

樊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发改委“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研制”课题组负责人,经历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整个过程。鉴于《规划》出台时间之久,他认为,除了空间规划的编制本身需要一定时间外,新规划已经打破过去的行政区规划体制,以及以行业、产品、计划为形态的规划,相应社会体制的转型、配套体制的改革等都需要一定时间。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区域问题若不能协调发展,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就难以提升。

在我国正式启动“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战略研制”之前,“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规划已经实施,这与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

“我国区域发展理念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些区域板块战略的提法,时代性特点突出,但是政策和战略缺乏长期性、稳定性。”樊杰认为,事实上,我国一直缺乏一个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这样导致每一届政府都有自己的判断,区域规划也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造成很大的调整代价。如果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比如说50年—100年的蓝图,那么每一届政府只是在这个长远框架下去做下一阶段工作。

目前来看,对于区域规划,政府已经明确了“两个转型”。一是从过去更多的把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又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目标),转型为现在更多地考虑根据各个区域自身条件确定不同的发展模式。在推进国家总体发展目标实现的同时,承认不同区域应该发挥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并据此制定出符合当地发展条件的发展目标。

二是区域发展更加强调时代性和前瞻性,更多考虑不同区域间如何发展,通过合理的补偿方案和协调机制,使按照国家不同功能定位发展而经济受益不同的区域,能够协调均衡和谐的发展。

樊杰阐述,主体功能区分为两级,一个是国家级的,比如三江源的治理,由国家重点投资,重点建设。另一个是国家要求各个省也要编制出功能区规划,每个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市县政府不再划分主体功能区,而是要落实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本市县的主体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对本市县辖区进行具体的功能区划分。

“主体功能区不是包治百病,并非能解决区域的所有发展问题”中国社科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魏后凯认为,因为主体功能区主要是强调空间管治,明确空间开发的红线或蓝线,而不是从帮助和扶持问题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

利益博弈

“某种程度上来说,规划过程就是一次利益调整和再分配过程。当进行理性层面的分析时,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取得共识,然而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还是遇到体制上的障碍。”樊杰认为,冲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具体方案编制;配套政策的调整;规划资源和规划体系重新整合过程中,权力职责的重新分配所引起的敏感性和争夺。

他坦承,规划过程中就有一些地方托关系,希望不被划入禁止开发区或者限制开发区。

一位西部县官员就表示了他的担心:现在正是这个县加快发展的好时机,如果一旦被划入限制开发区,很多政策将会改变,发展方式也会有较大不同。

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质上是中央和地方发展权的博弈。曾经有一个诘问很受关注:“难道云南的老百姓只有为北京、上海的游客唱歌跳舞的权利?”

对于地方“发展权”,樊杰有着自己的认识。首先对“发展”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区域发展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各地应该有发展权,生活在我国不同区域的人民都应当有享受基本生活质量大体相等的权利。

但如果地方不顾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而付出昂贵代价,很不值得。长期以来,很多地方把追求GDP的增长作为核心战略,导致各个地区并没有选择一个合理的、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要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功能定位——强调尊重自然,强调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不同区域的百姓生活质量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人人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样的区域发展格局才是真正的和谐家园。

值得欣慰的是,很多地方对于“发展权”已经有了客观、理性的认识。上述西部县官员坦承:“凭良心讲,我们只能走生态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虽然眼前来看,我们牺牲了一些经济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

在长期的调研过程中,樊杰发现主体功能区在利益分配的需求上也呈现出差异化。

有一些地方积极要求多划重点开发区,也有一些地方则希望多划限制开发区。目标都是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不过,共同的一点是,在重点开发区上,每个省都希望至少有一块“国字招牌”。

另外,相比东部,中西部对重点开发区的要求也并不一定更强烈。中西部深知自身的开发条件,而东部普遍具有重点开发的条件,在要求有一个重点开发区上,大家是持平的;在要求一个省有更多的重点开发区上,应该说东部比中西部更强烈。

“既要给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区,设置开发强度的‘天花板’,又要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在履行其主体功能区的同时,实现‘不开发的发展’、‘不开发的富裕’”魏后凯认为。

打破GDP崇拜

有门户网站做过调查:对于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结果显示位列第一的是,56%的人选择应该建立一套有差别化的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不应该再盲目追求GDP。

长期以来,在我国很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以追求GDP增长为核心发展观。不顾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域分工条件和比较优势,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很多地区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有专家指出,要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将是最重要的指挥棒。地方政府作为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主体,在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追求GDP的增长仍然是其工作的重点,导致构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动力不足。

比如广东河源市被划分为限制开发区,河源市政府随即调整官员考核新方案,做出有益探索。考核内容包括七个方面,分别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平安建设、生态建设。其中,生态建设的权重被提高到了14.8%,仅位居经济和社会建设之后,排名第三。

“什么时候关注生态、关注环境成为官员的游戏规则,什么时候就是真正实现主体功能区初衷的时候。”一位地方政府官员的解读意味深长。

原有的行政规划也是主体功能区建设中需要努力突破的地方。开发模式由以行政区划为界限,转向以功能定位为导向,这是两种不同的体制。行政区经济就是各级政府按行政区来组织经济活动,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功能区经济则是按照市场规律自然发展的一种经济组织模式。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则是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两者划分的依据不同,主体功能区和行政区的范围就不可能重合。一个市县可能同时存在几种功能区的类型,一个功能区也可能覆盖多个地区。所以应该注重跨行政区域的共同利益,以更开放的思维来统筹好人口、产业和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由于不同功能区的发展条件和发展定位不同,不同功能区的财政能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存在差别。所以加大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尤为重要。

在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河源市被化为限制开发区,河源市市委书记陈建华曾在广东省省委领导的一次调研中自曝“家底”:人均GDP仅为全省人均水平的1/3、财政自给率尚不足1/3、全省16个重点扶贫开发县河源占了近1/3。

陈建华希望在生态发展区的政策下,省里能够把山区的教育、交通基础设施、环保设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四个方面的公共服务建设给承担起来,这样山区才能轻装前进、科学发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撰文指出,针对限制开发区可以实行支持—补偿型财税政策。限制开发区虽有一定开发空间但已不大,重点在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区域。财税政策应当对这类区域加大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并发展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财税政策包括:一是纵向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国家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可认为是补偿功能区因保护生态环境而牺牲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在今后的财政转移支付改革中,可以增加生态功能区因子和现代化指数等因子,以便使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制服强化其生态补偿功能。二是生态建设和保护性投资政策。主要适用于支付生态功能区因满足更高的生态环境要求而付出的额外建设和保护的投资成本。三是地方同级政府的财政横向转移支付,适宜用于跨省界流域下游对上游、城市引用水源地和辖区由小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报偿。四是税费和专项资金。以优化改进的资源税和适时征收必要的环境生态税,并整合现有相关资金渠道,建立专项资金(基金)用于国家履行生态补偿的责任和限制开发区内扶贫责任。

针对禁止开发区实行保障—补偿性财税政策。禁止开发区是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必须杜绝各种开发活动,但地方政府履行其管理职能仍然要发生一定的行政成本,其牺牲发展的机会成本要比限制开发区更高。对此类区域,财税政策的重点是加大转移支付,保障地方政府的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同时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

WORD隐藏功能区 篇4

WORD2010隐藏功能区

其实,在WORD2010中可以把功能区(Ribbon)隐藏起来,以达到提高WORD编辑区面积的目的。

AutoCAD显示和组织功能区 篇5

隐藏功能区的效果如下:

再次执行工具----选项板----功能区命令,即可将功能区重新显示,

方法2:运用ribbon命令或ribbonclose命令,显示或隐藏功能区。

在命令行执行ribbon命令可以显示功能区,执行ribbon命令可以隐藏功能区。

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考试答案1 篇6

试卷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属于广西农产品主产区。

A.恭城县

B.博白县

C.东兰县

自己得分:3.0

2.城镇建成区面积与独立工矿区面积之和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是()。

A.开发强度

B.开发密度

C.开发力度

自己得分:3.0

3.生态产品是指维系()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

A.消防

B.家庭

C.生态

自己得分:3.0

4.2012年,我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

A.70%

B.80%

C.60%

自己得分:3.0

5.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A.林业系统

B.生态系统

C.循环系统

自己得分:3.0

6.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宏观调控

自己得分:3.0

7.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人口转移是特指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内的部分人口,在市场和政府

引导下,向()地区的流动。

A.城市化

B.工业化

C.乡镇化

自己得分:3.0

8.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是特指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内的部分人口,在市场和政府引导下,向城市化地区的流动。

A.人口转移

B.要素转移

C.资源转移

自己得分:3.0

9.自治区党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A.2000年

B.2007年

C.2010年

自己得分:0.0

10.广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格局”。

A.空间开发

B.土地开发

C.资源开发

自己得分:0.0

11.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

A.2000年

B.2005年

C.2012年

自己得分:3.0

12.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由()负责牵头编制。

A.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B.自治区住建厅

C.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自己得分:3.0

13.()面积与独立工矿区面积之和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是开发强度。

A.城镇建成区

B.城市建成区

C.农村建成区

自己得分:3.0

14.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人口转移是特指()和生态地区内的部分人口,在市场和政府引导下,向城市化地区的流动。

A.工业地区

B.农业地区

C.商业地区

自己得分:3.0

15.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人口转移是特指农业地区和()内的部分人口,在市场和政府引导下,向城市化地区的流动。

A.生态地区

B.城市地区

C.乡镇地区

自己得分:3.0

16.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列为实现全面建设()的新要求。

A.小康社会

B.文明社会

C.和谐社会

自己得分:0.0

17.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我国首次提出()概念。

A.主体功能区

B.综合保税区

C.出口加工区

自己得分:3.0

18.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A.2015年

B.2020年

C.2025年

自己得分:3.0

19.广西()组织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自己得分:3.0

20.城镇建成区面积与()面积之和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是开发强度。

A.独立商业区

B.独立工矿区

C.独立住宅区

自己得分:3.0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广西限制开发区域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规划目标包括()。

A.生态服务功能增强

B.形成点状开发、面上保护的空间结构

C.形成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

D.人口承载压力减轻

自己得分:4.0

2.广西要建成糖蔗优势生产区的地区有()。

A.沿海

B.桂中

C.桂东南

D.桂西南

自己得分:4.0

3.广西限制开发区域的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是()。

A.全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B.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

C.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D.以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为主题功能

自己得分:4.0

4.按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自治区财政要()。

A.建立地区间横向补偿机制

B.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C.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力度

D.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自己得分:0.0

5.广西限制开发区域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包括()。

A.桂东北生态功能区

B.桂西南生态功能区

C.桂中生态功能区

D.西江千里绿色走廊

自己得分:4.0

6.自治区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

A.西江经济带

B.桂西资源富集区

C.桂西和桂东北城镇带

D.黔桂走廊、桂南和桂北城镇带

自己得分:4.0

7.“四群四带”城市化战略格局中的“四群”是指北部湾城市群、()。

A.桂西城市群

B.桂中城镇群

C.桂北城镇群

D.桂东南城镇群

自己得分:4.0

8.广西要建成桑蚕优势产业带的地区有()。

A.桂北

B.桂中

C.桂南

D.桂西北

自己得分:4.0

9.属于广西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标有()。

A.空间开发格局清晰

B.空间结构优化

C.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缩小

D.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自己得分:4.0

10.贵港市重点开发区域有()。

A.港北区

B.港南区

C.覃塘区

D.铁山港区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研究初探 篇7

大小兴安岭地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库,也是区域与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我国东北、华北的生态、环境及社会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态价值与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地位。经过从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的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即使是“天保工程”实施了十几年后的今天,区域生态系统仍呈现不断退化的趋势,导致并加剧了局部区域生态灾害的频繁发生。如水土流失及土壤石漠化、土壤肥力降低、森林木材及生物资源锐减及濒危、区域气候温度变化显著上升,导致森林病虫害频繁爆发。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的持续衰退,已经严重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使生态功能区中的人口、产业、经济、生态环境等各个要素优化,才能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生态经济,保障社会稳定、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

1 区域概况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横跨我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两大行政区。范围主要包括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黑河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等5个地市盟的39个县市区旗。土地总面积约40.88万km2,林地面积29.45万km2,森林面积22.50万km2,林木蓄积20.2亿m3,森林覆盖率55.0%(国家林业局提供)。人口约640万,有汉、蒙、满、回、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四十多个民族。大小兴安岭林功能区是我国寒温性落叶针叶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的独特分布区和中心分布区,保存着天然的、完整的寒温带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也是我国北方五大河流的发源地,是其相关水系及其支流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

2 生态环境现状

大小兴安岭整体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森林质量明显下降:其中可采成熟林蓄积量下降约90%;草地面积萎缩约60%;森林湿地面积由1983年的284万hm2减少至2007年的139万hm2,减少约51%;生态区水土流失面积严重,局部沙化趋势扩大,生态区内气候温度升高显著,林火发生频繁增加。综合上述可知,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调节功能低下,生态环境承载力脆弱。

3 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 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生态保护、强化生态建设为核心,不断修复和提升生态功能;以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为重点,科学、适度、有序的对林区矿产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逐步调整、建立林区经济新格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实施惠民工程,实现林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快速发展。

3.2 规划的基本原则

生态功能区规划通常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及社会、经济与活动,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制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及环境保护目标,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划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适度开发;2)分区施策,严格管制,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3)因地制宜,试点先行;4)区域合作,协调发展;5)政府主导,全民参与;6)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4 总体布局

4.1 生态功能的确定[5]

生态功能是指生态的作用,即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气候调节、涵养水源、控制侵蚀和保持沉积物、物质循环、水土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根据国家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功能区主导功能的定位,是实现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4.1.1 主导生态功能

主导生态功能,是指在维护流域、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生态功能,也是建立生态功能区的根本依据。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处于我国北方主要河流流域所在区域,因此是北方淡水资源重要的水源源头及涵养地。水源涵养功能对于区内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主导功能确定为水源涵养功能[6]。

4.1.2 辅助生态功能

辅助生态功能是指其他与主导生态功能相伴而存的生态功能。辅助生态功能的保护必须服从主导生态功能保护的需要。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绿色农产品基地。鉴于此,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辅助功能确定为水土保持与维持生物多样性。

4.2 规划目标的制定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目标分为近期目标(2009年~2015年)、中期目标(2016年~2020年)、远期目标(2021年~2030年)三个阶段。到规划期末(2030年),全面实现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可持续生态更新。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生态系统质量层面:实现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各类资源得到全面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布局合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显著提升。经济产业层面:基本形成生态产业经济格局,以生态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绿色食品加工、北药开发为主体,清洁能源、林木和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等为辅。社会建设层面:人口分布合理,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实现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自我调节的良性循环。基本建立起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6]。

4.3 功能分区

区划的原则和依据取决于分区的尺度、目的、对象的特点及人们对其认识程度。一般地,生态系统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等级性等特性,而正是这些特性的存在,才使人们将各生态系统客观地合并与分异,划分出区域单元。因此,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功能分区时遵循了如下原则:

根据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分异特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认识,依据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特征的地域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在其特定分区原则指导下,进一步划分江河源区生态功能类型区。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在我国生态功能区一级区划中属于生态调节生态功能区,在二级区划中属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根据对大小兴安岭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和功能区区划原则,依据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等类型的一致性,将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划分为2个一级功能区,4个二级功能区。

1)大兴安岭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a.大兴安岭北部落叶松林水源涵养二级功能区;b.大兴安岭中部落叶松、落叶阔叶林水源涵养二级功能区。2)小兴安岭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a.小兴安岭北部阔叶混交林水源涵养二级功能区;b.小兴安岭南部阔叶、红松林水源涵养二级功能区。

5 结语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立与完善,是我国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重要步骤,区域生态功能区的建立不但有效遏制其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同时对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总体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需要不断的提高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实现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摘要:着重通过对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现状分析、评价,提出生态功能区整体规划布局的指导思想,确定生态功能区首要功能区的划分,对整个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建设与恢复提出了指导建议。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规划布局

参考文献

[1]曾昭文,罗春雨,王洋,等.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发展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3):69-70.

[2]李小丽.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创新研究[J].求是学刊,2011(5):31-32.

[3]白树清.关于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10):149-151.

[4]姜钰,朱颖.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具体战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1(5):2790-2791.

[5]燕乃玲,虞孝感.我国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原则与体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6):4-9.

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布局 篇8

一、商业区的布局

原则:商业活动要求人口稠密,交通便捷。

影响区位因素:

市场因素: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布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商业活动的范围很大。

交通因素: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中心——布局在市区环路的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此外商业活动还需考虑时间、顾客的心理、有无停车场等因素的影响。

二、 工业区的布局

原则:把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从环境效益来看,其布局原则有:

1、根据污染物类型决定工业布局区位:

不同的工业排放的污染物不同,其布局原则就不同:

(1) 有大气污染的工业要考虑当地的风向:风向决定着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方向,因此,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时,要考虑当地的风向。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工厂排出的烟尘、废气对居住区的污染,在长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居民区在盛行风的上风向;在季风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将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避开冬、夏季对吹的风向,布局在季风对吹的垂直位置的郊外;在常年盛行多种风向的地区,工业区要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居民区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这样,对居民区的污染频率是最小的。

(2) 有水源污染的工业要考虑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流向决定着河流中污染物的传输方向,因此,有水源污染的工业布局时,要考虑河流的流向。为了让广大居民能够饮用清洁水源,,对水体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如: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等)排污口应建在远离河流的上游及远离自来水厂的地方,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3) 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固体废气物的长期堆积会导致土壤与空气的污染,因此,有固体废弃物排放的工厂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厂,应尽量远离居民区和农田。自来水厂周围,要注意水源及地面的清洁卫生,不许建大型垃圾场

2、根据地价高低和污染程度决定布局区位

工业区位距市区的远近不仅要分析地价高低,更要分析污染程度。一般而言,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如:食品厂、印刷厂等),可以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有轻度污染的工業(如:机械厂、棉纺厂等),可布局在城区边缘或近郊区。用地规模大、有严重污染且一时难以治理的工业(如:钢铁厂、火电厂等),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3、根据地形布局工业区位:废气排放量多的工厂(如:冶金、化工厂等),若布局在山谷、盆地中,因地形阻挡产生逆温而导致废气长久不能扩散,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因而,一般要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4、设置防护带:在城市中,绿色植物具有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等方面的功能。利用绿色植物的这些功能可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既净化了环境,又对环境起到美化的作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

5、适当分散,减轻污染:工业布局,从经济技术角度分析,往往要求集中,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则往往要求分散,这样可以避免污染物的集中。因此,工业布局既要在具体地点相对集中,又要在较大范围内适当分散,以避免或减轻污染。

6、有些特殊工业,具有考虑特殊的布局原则:①高技术工业:如电子工业、精密仪器等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较高,应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方,一般是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并适当远离城区。如“硅谷”布局的地理位置就值得借鉴。②水质要求高的工业:如自来水厂、饮料加工厂等要求建立在河流上游。③污水处理厂要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处理城市污水,一般布局在河流最下游。

(二)从社会经济效益来看工业布局原则:

从社会经济利益看,工厂厂址应选择在生产成本最低而利润最高的地方。因此,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交通便利的地方,是工厂厂址的理想选择。但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理想的场所。因此,一般情况下,决策者常把工厂建在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的地方,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相应工业。

总之,在工业局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把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各方面的效益和谐统一起来。

三、 住宅区的布局

原则:环境优雅,往往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和城区河流的上游,且距主要的交通线要有适当的距离以减少噪音污染。

高级住宅区:往往与高地、绿地、湖泊、文化区联系在一起。

低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工业区联系在一起。

四、文化区的布局

原则:距工业区较远,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通信。

五、郊区的城郊农业布局

如:乳蓄业、花卉、蔬菜、水果等的布局需要考虑单位面积的产值、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产品对运输的需求情况、生产需水量等。

上一篇:简历写作与求职礼仪与简历格式建议下一篇:化学教师期末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