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修为

2024-10-10

人生修为(共9篇)

人生修为 篇1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日前,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 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作出安排。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战略发展期、改革创新攻坚期和社会转型矛盾凸显期, 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和发展问题, 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 主动把握机遇, 积极应对挑战, 不断加强和提升个人的人生修为, 对党忠诚、为政清廉, 敢于担当、开拓创新, 才能大有作为, 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领导干部人生修为的基本内涵

领导干部人生修为是指在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 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价值观念、执政理念、公仆意识、法治精神、人生态度、生活情趣和行为取向的综合表现。领导干部人生修为集中反映着领导干部的整体政治素养状况和水平, 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和态势。客观地讲, 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事业的继承者和领路人, 他们的人生修为不仅关乎个人成长, 从根本上更是关乎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人民群众的福祉, 同时也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真正履行“三严三实”的根本标志。

二、新时期领导干部应注重人生修为的提升

(一) 良好人生修为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和健康成长的垫脚石

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不断加强个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修炼。否则, 领导干部的人生修为一旦出现偏差, 必然会误入歧途, 导致政治偏废、信仰迷茫、理想缺失、道德堕落、价值扭曲、生活腐化和情趣低俗。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施政, 珍惜名誉、坚守节操, 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 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修为, 良好的人生修为既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履行执政为民、干事创业的标杆, 也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健康成长的垫脚石。

(二) 良好人生修为是检验领导干部履行“三严三实”的试金石

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领军人物和关键力量, 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自己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凡事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 尽情施展聪明才智、实现共创伟业之志, 做遵纪守法的楷模, 做求真务实的典范, 做开拓创新的先锋。事实上, 领导干部良好的人生修为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如何修身、如何用权、如何律己, 以及怎样做人、怎样谋事、怎样创业等, 是检验领导干部履行“三严三实”的试金石。

三、当前提升领导干部人生修为的路径

(一) 坚持“严”字当头

1. 坚持严以修身, 崇尚立身之本

学习是党员干部加强修养、履行职责、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即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三是要切实做到学以致用。领导干部要学会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事实证明, 学习可以坚定人的政治信仰、坚守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 成就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才能抵挡住各种诱惑和腐朽思想的冲击,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 坚持严以用权, 恪守为官之本。

纵观历史, 治事理政贵在一个“公”字, 难在一个“正”字。一是要敬畏权力。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必须要服务于人民。如何对待权力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权力具有两重性, 既能锻炼人, 也能腐蚀人, 如果把权力当作捞取个人名利和聚敛财富的工具, 迷恋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 就必然会背离党的宗旨, 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领导干部要敬畏权力、依法用权, 时刻警惕权力所带来的各种诱惑, 在权力面前自觉筑牢预防腐败的“防火墙”,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二是要有公仆情怀。“掌权不忘责任重, 位高不失公仆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 各级领导干部时刻牢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 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光明磊落、行为有矩,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三是要走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才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利益无小事, 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和工作目标, 都要充分考虑和科学统筹好不同群众的利益, 绝不能违背群众意愿, 同时要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多办一些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3. 坚持严以律己, 履行立业之本

要做到廉洁自律。腐败是损害我们党肌体健康的“毒瘤”,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贯穿于党的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历史课题。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市场行为不规范的过渡时期, 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腐败行为的滋生和蔓延已严重影响到党的形象。为政清廉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 “廉”方可生“威”, 要抓好慎始, 防微杜渐, 方能以己正人。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 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时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违背原则的事情要坚持做到对上级不开“口子”, 对同级不破“例子”, 对亲友不讲“面子”。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严格落实“八项规定”, 克服“四风”问题, 增强自我净化的能力, 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腐败问题滋生蔓延的势头, 做到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 才能不断增强思想上的免疫力, 提高战斗力, 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为政环境, 做政治上合格的领导干部。

要敢于接受监督。有权力的地方必须有监督,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最终都会动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基础。在新时期, 领导干部敢于真诚接受监督不但是一种胸襟气度, 也是一种必备的执政素质和文明素养, 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和政治现代化的一大标志。随着党中央对腐败的零容忍, 各种监督日益走向常态化, 呈现全天候, 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守住做人的“底线”, 不越做事的“红线”, 敢于自觉接受监督, 勇于创造有利于监督的社会环境, 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顺应民情民意, 方能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与拥护。

(二) 坚持“实”字为本

1.坚持德才兼备, 确保做人要实

坚守以德为先。孔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局其所, 而众星共之。”做人是做官与做事的基本前提, 也是做官和做事的根本保障。只有做好了人, 做事才能有正确的动机。只有思想上一尘不染, 才能行动上一身正气。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的修炼, 做到为人谦虚谨慎、真诚正直, 处事秉持公道、胸怀坦荡, 关心群众、体恤民情。陶行知先生指出:“私德为立身之本, 公德为服务社会和国家之本, 私德不讲究的人, 每每是妨害公德的人。”做到“有功劳时不伸手, 有苦劳时不计较, 有疲劳时不抱怨”, 勤奋工作, 甘于奉献。

厉行慎独精神。领导干部要自警自律、慎独慎微, 勒紧心中的“紧箍咒”, 做到在“名利上要有满足感, 能力上要有危机感”, 特别是要管住自己的“嘴”, 不该吃的饭坚决不吃, 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管住自己的“腿”, 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管住自己的“眼”, 要看准人, 善于识才用人;管住自己的“耳”, 兼听善明, 善于和敢于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 博采众长, 集思广益, 闻过则喜,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管住自己的“心”, 要秉公办事, 保持宽广的胸怀。

2.坚持求真务实, 践行谋事要实

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可靠保证和根本途径,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 恪守为民之责, 多办利民之事, 坚持求真务实, 做一个干事创业的人。

践行谋事要实。在社会利益多元化、诉求多样化的形势下, 解难题、破制约, 必须加快转变领导方式, 让领导干部练出一双洞悉大势的“火眼金睛”, 练就一身干事创业的“硬功夫”, 在其位, 谋其政, 不摆花架子, 不做表面文章, 认真履行职责, 坚持率先垂范, 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 凡是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各级领导干部要像焦裕禄那样“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像孔繁森那样“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尽心尽力, 多为民想实事、办实事、办好事, 在人民群众中树起不朽的丰碑。

3.坚持开拓创新, 做到创业要实

培养创新精神。尊新必兴, 守旧必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必破旧, 破旧方立新。第一, 要克服一个“老”字。有的领导干部做事因循守旧, 面对新问题跳不出旧思维、想不出新办法、拿不出新举措, 奉行“拿来主义”, 总想用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推进工作。第二, 要克服一个“怕”字。有的领导干部怕冒风险, 怕出乱子, 怕担责任, 故步自封, 因循守旧, 不敢越雷池一步, 拒绝创新, 畏惧创新。第三, 要克服一个“懒”字。有的领导干部碌碌无为, 无所事事, 不了解新形势, 不学习新知识, 不研究新问题。第四, 是要克服一个“浮”字。有的领导干部奉行本本主义, 唯书、唯上, 就是不唯实, 脱离实际情况, 往往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创新的动力源自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 创新的本领源于真诚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实践,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胆略、创新的思维来谋划工作。

历练创业能力。正确的路线确定以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负重爬坡的发展关键期, 深刻的变革中, 矛盾困难在所难免。领导干部要当好群众的表率, 不要立志做大官, 而要立志做大事,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要胸怀“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的创业激情, 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忠心耿耿, 恪尽职守, 奋发有为, 一切以事业为重, 一切以发展为先, 有效凝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 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总之, 各级领导干部决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 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自觉按照党章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增强提升人生修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和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 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 堂堂正正做人, 干干净净做事, 清清白白为官, 争做履行“三严三实”的好干部。

摘要:良好的人生修为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和健康成长的垫脚石, 是检验领导干部履行“三严三实”的试金石。当前, 提升领导干部人生修为, 首先要坚持“严”字当头, 即做到严以修身, 崇尚立身之本;严以用权, 恪守为官之本;严以律己, 履行立业之本。其次要坚持“实”字为本, 即做到:德才兼备, 确保做人要实;求真务实, 践行谋事要实;开拓创新, 做到创业要实。

关键词:领导干部,人生修为,三严三实

人生修为 篇2

——2014年山东省初中语文全员研修指导教师总结

2014年7月22—27日,我作为指导教师参与了山东省初中语文远程研修,六天的工作即将结束,回首六天来的紧张、忙碌以及心情的跌宕起伏,感觉这六天就像一个恰好能够展开情节的中篇小说,有主题有情节、有主角也有配角、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确实值得总结。

我对课程的理解

作为指导教师,你只有对学习内容把握到位,你才有资格跟学员对话,指导学员学习。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跟学员同步学习课程,第一时间把对课程的理解在qq群传达给学员。

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其核心内涵是“以课例为载体,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反思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整个研修分为两个阶段:集中学习阶段,校本研修阶段。刚刚过去的六天,是研修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员们主要进行的是理解性学习,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基于问题的课例研究”的内涵、规范操作的流程方法、这一教研方式的意义价值以及进行有效教研所需要的技术手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是为下一阶段的迁移式学习作学术及方法准备的。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次研修的课程非常好,接地气,做得来,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一是课程的学术内涵丰富,专家层次高。蒋院长的关于课例研究模式的报告、杨玉东博士关于课堂观察技术的报告都既学术又接地气,值得老师们反复研读学习。省里的骨干教师们制作的两个课例也体现了较高的教学基本功,展示了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流程。二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课例研究”教研模式,对于指导学校的校本研修有很大的价值,能有效改变日常教研活动虚化、泛化、空洞化、随意性的问题,拉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驱力,提升日常教研的专业品质。

我对工作的要求有点严

现场调度。在工作第一天,了解到学员们学得一头雾水后,我于当天下午先后赶到高青四中、高青二中、高青三中进行现场指导:到学习教室宣讲,召开研修组长会议。让组长们在第一时间由懵懂混沌而豁然开朗。

坚决退作业。任务清单里的研究问题是不是太大?这样笼统含糊怎么开展课例研究?到底什么样的研究问题适合用一个“三备两磨”的课例研究流程来承载?面对一份份我认为不够合格的作业,我没有姑息迁就,坚决退回之后,再耐心地帮助研修组长确定最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制定最好的研究策略,一遍两遍,直到满意,我才给予“合格”评价。

有了第一天的严格后,学员们都不敢懈怠了,作业质量一天比一天好。有的学员担心作业被退回,每次作业都会小心翼翼地先把作业草案发过来询问一番:“郭老师,这样可以否?可以提交吗?”

用样板作业激励,多跟学员互动。让优秀作业尽快诞生,给其他学员树立榜样,这样的策略

在以往的研修中非常有效。高传龙、段岩霞、蔡云霞、马宁宁、赵顺涛等等老师一贯认真,催促他们早一点完成作业很重要。传龙的任务清单一传上,我们几个指导教师就帮他反复修改,尽快提交,推荐给省里的指导教师也得到了”优秀“的评价。马上传到全县语文教师的qq群里,尽管传龙不在我具体分管的研修组,但是我是教研员呢。好作业一份份诞生了,老师们的作业也越来越规范了。总是严厉要求学员,不给学员具体指导,严厉仅仅是一张骇人的面具。私下里多沟通,哪有不愿意做好工作的老师呢?因为第一天退作业的烦恼,我在qq签名写上了 “研修中,担任指导教师不快乐 ”的话语,很快被学员们理解并关注,“我们提交合格作业,您就快乐啦”。

作为指导教师,我的工作面孔是有点严厉,但是一切都是为了让研修更有意义。

期待以后的研修更务实

今年的研修除了课程更接地气之外,省项目办的一些举措让研修更接地气,更务实了。

回顾往年的研修,拼评论,赶作业,学员们根本无暇看视频、读文本,着实有点“舍本逐末”。相比较往年,今年的研修在要求方面,更务实,更人性化了。

一是不以评论计质量。不把时间用在无聊的灌水上,学员们更有精力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学习内容了,指导教师也更有精力跟学员进行有内容有价值的交流了。

二是作业次数减少了,但是作业更有价值了。以往的暑期研修,每天都有作业,而且还规定具体的时间,一旦提交晚了,指导教师就没有时间批阅,更很难被专家选中了。于是赶作业赶得心慌慌然,自然就懈怠了课程的学习。这次研修,学员需要提交的作业只有两个,这样学员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视频、阅读文本、内化课程,作业的真正目的也就达到了。

为了让以后的研修落到实处,真正成为提升教师学科素养的有效渠道,提一下几点建议:

1.加强研修的行政领导。不妨要求教务主任、业务校长也必须参与到研修中来,一是通过亲历亲为感知研修内容,便于督促管理,而是通过亲历亲为,发挥领导干部的榜样作用,带动老师们深入学习。

2.研修组结构再合理一些。像本次研修,一个组长要管理十五六个学员,人数多,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像”三备两磨“的这种研修模式,五六个人一个组,最容易形成研修合力,容易解决问题,人员多了,势必有很多人处于边缘状态,参与不到其中来。建议下一步的校本研修,允许学校根据备课组实际重新分组进行磨课实践。

3.指导教师所指导人员不宜过多。本次研修,我作为指导教师,需要指导83个人,批阅83份作业就够忙活的了,一些指导交流只能在8小时之外进行了。如果指导三四十个学员,就能够充分地跟学员对话,交流学习情况,指导作业完成了。

4.基于教研员身份的特殊性,建议区县教研员不担任某个组的具体指导教师工作,而是在指导教师权限之上,负责全县学科教师的研修工作,帮助指导教师开展工作,这样便于了解所有学员的研修情况,也便于管理和督促,以提高研修质量。

李纲 体验与修为 篇3

几天没见面,李纲又弄出了一大篓的画来,而且还弄得像个“生产队员”,趴上趴下,叠来贴去,折腾一番就出来一堆又一堆的新作品。我总佩服李纲有这样的能耐,干如何事都有一种呼风唤雨的“大撒盐”的气概,且能够多头出击,东打一枪西放好几炮。在潮汕话的土语中,“撒盐”隐含有“大”和“粗”的意思,气魄大,敢做,但有时免不了也有些粗。粗也便粗,李纲终究能够做出一些大的事来。

画画的事,可大也可小,要粗也要细,大和粗是一种想法和理念,而小与细则是一种感觉和体验,李钢最近的这批作品,我忽然觉得他似乎突发出某种的想法,并寻找着自己的一种感觉,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的想法和感觉?

李纲以前是搞版画的,刻起木刻来对刀、对木、对印痕,都有特别的感觉,后来他又转向了画国画水墨,也试图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找到与古人的心对话,与时代的话语连接的方式,但是我一直觉得他在“国画”和“笔墨”方面还没找到感觉,还处在不断地练“笔”练“墨”之中。但是近年来,多头出击的李纲由于工作和性格的关系,结交了不少 “另类”的朋友,也参与和组织了一些实验和当代艺术的活动,渐渐地,又有了一种“另类”的想法和感觉,于是,他将“笔”啊“画”啊“写”啊放到一边,玩起叠纸浸墨,撕撕贴贴了。

观李纲近期的这些“实验”,我觉得有三重递进的关系和意义可以作为切入点来进行表述,一是“过程”,他的这批名之为“系列”的作品,尝试着对制作过程的体验和乐趣,他不在于描绘什么或表现什么,不在于从哪开始,最后的结果又怎样,他往往在忙忙乱乱而有了片刻的闲歇时开始他的“过程”,叠纸、洒水、浸墨、摊平、撕纸、弄皱、拼贴,等等等等,一点一滴,慢慢做来,过程构成了他的体验,而体验也贯穿了过程,那么,他的这种体验导出了对水、对墨、对纸材媒介的美学感觉和文化意义,而水墨宣纸却恰恰隐含着东方文化的一种本质性的认知和体验性的乐趣;

二是“图式”,对中国画的美学感觉和文化意义的认知,我们已习惯于从“山水”、“花鸟”、“人物”以及“笔墨”等等的图式和程式中来获得,似乎只有在这样的一些图式中才能够引发出一种与传统文化、东方文化对接的意义来,因此大家也多倾尽心力以求在这样的图式范畴中的突破。李纲的突破可能有些大,甚至可以说是另立炉灶,尝试着一种新的图式,他试图摆脱传统而经典的S型的变化构图、笔墨的疏密聚散关系、似与不似的造型原则等,而代之于近乎方方正正的抽象方格、横横竖竖的浓淡几乎均衡的线条、打乱又重组的撕贴方式、不同材质的对比和对话的关系等等,构成了他在当代文化情境中的对水墨艺术的一种理解和表达,也形成了这种很个人化的水墨表达图式;

三是“感觉”和“体验”,其实,对中国画、对水墨,关键是对这种艺术形式的文化表达和深度体验,形式和图式可能是多种多样,而能够引导人们去达到文化体验的境界,或表达出艺术家对文化的独特个人化的深度体验,这才构成艺术创作的意义。李纲力图安静地表达自己对水墨作为一种艺术方式也作为一种文化语言的感觉和体验,在这种水墨方格的深处,在黑白的浓淡墨色的背后所透露出来的特殊的审美感觉和意蕴,这需要用心去静静体验,作为艺术家创作者的李钢必需这样去做,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也需要用心去体会。

于是,李纲的“实验”进行着这样的“过程”,图式的生成、感觉的表达、文化的体验,水墨作为媒材也作为语言透露和生成着当下的文化意义。

“大撒盐”的李纲有大粗也有小细,但是,他的“实验”也才刚刚是“过程”的一个开始,也还大多处于大与粗,甚至还有不少火气的阶段,我寄望于他安下心来,用心来体验人生、社会、文化,将这样的个人化体验转化为属于自己的水墨表达。

当时,写他的文章,所用的题目和重点是“体验是一种文化态度”,“体验”一直是他艺术创作的出发点。然而,现在的他,已将这样的艺术创作“体验”转化和上升为日常生活的“修为”,转化和上升为人生过程的一种行为方式,以这样的行为和修为以达生命的某种境界。水墨,日常印记,生命痕迹,精神状态,人生境界,这可能成为李纲新的历史阶段,新的生存空间及新的生命历程的一种“修为”表达。

期待李纲的体验和修为更精彩!

书学的修为 篇4

学习书法的人, 首先要明白书法作品的好与不好。这其实是书法审美的问题。书法审美的认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初学者的标准往往与高水平鉴赏家的标准不一样,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举个例子, 初学楷书的人往往认为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等唐代书家的作品要比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漂亮, 随着学书阅历的增加, 才能慢慢体会到魏晋时期书家的格调。

再举个例子, 某机构提出了这样的书法创作评价标准:

书法创作的内容要与时代合拍, 要健康、积极向上, 富有哲理、诗意, 格调要高雅;书法形质要新颖、有所突破, 包括用笔方法、字形结体、章法布局等方面要有所创新;作品具备个人风格, 能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视觉冲击, 给人心灵产生共鸣和震动。

怎样理解这样的标准?不同层次的人是不尽相同的。要准确解读这样的标准, 就必须对历史上的经典作品有所理解。从碑学到帖学, 经典作品构建了整个书法体系的审美标准。只有对经典作品理解透彻的人, 才能建立起准确的审美标准, 而且它的区分度也能精细起来。因此初学者临帖要专一, 读帖要广博。

选择怎样的书写内容往往能够体现书家的人生境界, 虽然与技法无关, 但却是作品格调的构成部分, 影响着鉴赏者的审美情感,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价值。书法艺术不单纯是视觉艺术, 它还有很强的文化性。这种文化性不仅体现在技法审美上, 还体现在内容审美上, 直接影响着鉴赏者情感的共鸣。

书法的形质包括用笔方法、字形结体、章法布局等。

用笔方法是基础, 是关键。尽管历代的经典作品面目千变万化, 碑和帖也各有讲究, 但用笔规律是不变的, 所谓“用笔千古不易”。我们要善于从这些经典作品中总结出用笔规律, 为我所用。评判一件书作的优劣, 首先看它笔法是否有来源、有意趣。笔法不能凌乱, 乱则失法, 随心所欲而不凌乱才是高手。

字形结体要自然, 或平稳、或险绝, 看着总是协调, 不碍眼。平稳中贵有变化, 险绝处贵不突兀。

章法布局包括字距、行距的疏密, 墨色的浓淡, 用笔的枯湿, 留白的运用等等。具体到作品, 是没有完全一样的章法布局的。评判章法布局的优劣, 主要看它是否合理。平时读帖就要注意章法的变化, 以便灵活地运用。

对于个人风格的评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有时甚至很不一致, 所谓曲高和寡, 都是正常现象。

二、入帖的几个步骤

(一) 临摹能力的训练

临摹是学书的基本功, 也是提高书写水平的基本途径。换个说法, 临摹是一种学习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书才变成可能。临摹法帖其实就是还原书家的书写过程, 要求与原帖作者一一对应。从笔法到结体、章法, 都要仔细体察。笔画的粗与细, 转折的方与圆, 间距的处理, 墨色的变化, 等等等等。虽然不能百分之百接近原帖, 但作为一种追求目标, 应该是越像越好。通过不断纠错, 越来越接近原帖。书法作品的优劣往往在毫厘之间, 没有逼真的模仿是体会不到的。

(二) 单一体系的技巧练习及记忆

有了临摹的能力, 就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法帖进行练习。初学者切忌乱换帖, 朝三暮四, 好高骛远。熟练掌握一种体系的书写技巧可视作入门, 入门不易, 需要持之以恒。每天选择三五个字, 每字练习几十遍甚至几百遍, 直到清楚记住、默得出来为止。汉字虽多, 一般人只要记住三四百个字头就可以了。否则浅尝辄止, 终究不得门径。如果偶然有几天觉得枯燥, 可以变几种临摹方法来练习, 包括摹、描红、对临、背临、意临、集字等等。

(三) 熟练运用

通过临摹, 其目的是熟练掌握一种体系的书写技巧。熟练到什么程度呢?字帖里有的字当然要写得像, 就是字帖里没有的字也要得其仿佛。换言之, 就是能随便抄书。这时候, 什么行间距的疏密、墨色浓淡的变化、篇幅的贯气等等当然不在话下了。

三、出帖的方法

能“入帖”很不容易, 做到这一点, 就已经是不错的写手了。要想成为艺术家, 那就要“入而能出”。入帖不易, 出帖更难, 但凡事总有办法。

(一) 类比法

把一种法帖写得像了, 想走出来, 不妨学一学跟它风格相近的一些作品, 起一点变化。有了自己的理解, 慢慢形成一种风格。风格的形成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不要刻意去搞怪。一种风格既要有独特性, 又要符合审美的要求。只是与众不同而不美的东西是搞怪, 不是风格。搞怪容易, 形成自己的风格却难。

(二) 对比法

如果学风格相近的法帖起不了变化, 有时也可考虑学一学风格迥然不同的法帖。每个人的特点各不相同, 不能用死方法去强求。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有一天豁然开朗了, 那就是你自己的东西。

(三) 其他途径

我们从古代书论中可以看到很多有关顿悟的例子。据说张旭观公主与担夫争道而悟笔法, 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始得其神;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而师之;雷简夫闻“江声”而悟笔法;文同见蛇斗而草书长进;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 “元祐间书, 笔意痴钝, 用笔多不到。晚入峡, 见长年荡桨, 乃悟笔法。”这些是书本上的说法, 因人而异, 也不可全信。苏东坡曾批评说, “世人见古德有见桃花悟者, 便争颂桃花, 便将桃花作饭吃, 吃此饭五十年, 转没交涉。正如张长史见担夫与公主争路而得草书之法, 欲学长史书, 日就担夫求之, 岂可得哉?”

四、字外功夫

提升修为的句子 篇5

2.活得优雅些。也许你的生活并不富裕;也许你的工作不够好;也许你正处在困境中;也许你被情所弃。不论什么原因,请你在出门时,一定要让自己面带微笑,从容自若地去面对生活。只要你自己真正撑起来了,别人无论如何是压不垮你的。

3.穿有质感的衣服,找有质量的男朋友。

4.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早晚有一日它会找到你。一生,深浅的狂话,说了伤别人,别委屈了别人,伤害了自己,最终情谊都没了。

5.每缝愉快的时候,他就精神抖擞,他那矮小硬朗的身材像充了电似的精力十足,使他的两眼跟皮肤增加了令人难以信任的光荣。

6.当金钱的罪恶弥漫了大地,利欲的风雨遮盖了天地,人们才意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此时修养已蜷缩在世界的一隅,等待着世人的醒悟与拯救。

7.我不骂你,不是因为修养好,而是怕你哭。

8.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9.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10.每个人都有感情激动,无法把持的时候,这时候除了他的心上人之外,别的事他全都可以忘却,全都可以抛开。

1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2.不要自视清高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别人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不要把自己当领导,当别人不把你当领导时,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领导,权力是一时的,金钱是身外的,身体是自己的,做人是长久的。

13.爱是一种残忍,只有在心中的天平上秤出自己在对方心中是否有爱的分量。

14.不要跟那些牙尖嘴利的人计较,过得好的人,都在忙着享受生活呢,过得不好又心眼儿坏的人,才巴望别人也一样不如意,才试图用自己的刻薄,削去别人的幸福感。别理这些人,好好爱自己。

15.修养是怎么来的?就是在面对一切挑衅又压抑自己爆发的念头,然后开导自己得来的。

16.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

17.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18.品德高尚的人从不怀恨在心,因为一个人伟大灵魂的标志不是牢记自己所受的伤害,而是忘记它们。

19.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20.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21.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22. 81我们的宗旨是:为人民币服务!82好久没有人把牛皮吹的这么清新脱俗了!83最简单的长寿秘决--------------保持呼吸,不要断气~~84钱对你真的就那么重要吗?讲了3个多小时了一分钱都不降。

23.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24.大多数时候人们道歉不是为了纠正已有的错误,而是试图让犯错的自己变得心安理得。更多的道歉只能换来道歉者的心安,而非受害者的释然。

25.尽量充实自己。不要停止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

26.带上耳机,走在路上,世界的喧嚣与我无关。

27.榜样不是影响他人的主要方法,而是唯一方法。

28.看不清的东西,就让它继续模糊下去吧,有些事、有些爱、有些情、有些人,看得太透彻,反而会受伤害,去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注定自己不会好受。

29.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30.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31.不要想着依靠别人,要有目标有追求,这与年龄无关。

32.现代价值观必须摆脱自我与自私的束缚,跨越金钱与名利的栅栏,走出道德沦丧的怪圈,跳出明哲保身的沟壑,才能使道德之花绚烂,才能使助人为乐温暖人们的心。

33.要诚恳,要坦然,要慷慨,要宽容,要有平常心

34.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35.多看书,看好书。

36.如果爱过的和离开的都曾是最美好的,那些未到来和没有相遇的就会是最适合你的。

37.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38.指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

39.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

40.通过展示牌、标语牌和校园广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41.不要乱发脾气一伤身体,二伤感情,人与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声中来,哭声中去。千万注意,自己恋恋不舍,而别人早就去意已决,人生应看三座山:井冈山普陀山八宝山,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事风平浪静;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42.一个人的名声就像他的影子一样;他有时跟在你后面,有时跑在你的前面。

43.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44.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45.大多数人都是讨厌心直口快的。

46.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47.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48.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49.对心灵最好的训练莫过去俯下身子把别人扶起来。

50.我们哭,只是因为某部分剧情或对白勾起了我们过去的情绪记忆。

51.因为那样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给自己释放“忙碌”的错误信号,让你得到表面的自我慰藉和虚幻的满足。

52.当我们快乐时,不要在快乐中迷失自己,否则痛苦的箭就会向我们射来;当我们痛苦时,不要在痛苦中迷失自己,否则第二支,第三支痛苦的箭就会接踵而至。

5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4.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55.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56.对人性的弱点有清醒的认识,但要相信真诚的爱情,对爱情永远怀有单纯的向往。

57.修养是指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气质,对生命的领悟等,经过锻炼和培养达到的水平。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丰富的阅历,而且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

58.爱国主义也和其它道德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

59.真正了解无常的含义,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不是永恒的,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也不是永恒的。

60.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61.人的修养和品质与水一样:水浅急流,水深暗流。

62.很多关系,不是老的好,也不是新的好,只是一起经历了一些事以后你还真切的觉得对方挺好,这才是值得你去认真对待和掏心窝子的关系。

63.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64.当困难来临时,用微笑去面对,用智慧去解决。

65.克制也有个限度,超过了限度,就不再是美德。

66.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67.不要自作聪明。

68.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

69.最好的改变方式,是我们跟内在力量沟通,然后它会改变我们。

70.做自己的决定。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71.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已经失去的,也不是尚未获得的,只是此刻拥有的。过去无法挽回,明日还是未知,只有当下是实实在在的。

72.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73.都说“赢在和气,死在脾气”。没错,脾气这东西是不能天天挂在脸上,但要藏得太深,也就没人拿你当回事儿!一个从不会翻脸的人,别人只会蹬鼻子上脸!

74.一个女人最重要是不是美貌,而是修养。

75.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76.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77.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78.拥有现在、忘记过去、展望未来,心才会像大海般的宽广无边。

79.不要封闭自己帮助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服务人是一种快乐,月圆是诗,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80.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81.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82.不要试图控制别人,不要要求别人理解你

83.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最圣洁的心灵,它让人问心无愧,心胸坦荡。有时道德是一种感恩。道德有时是一种爱心。道德,是春天的花儿,是植物的肥料。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

84.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真的没有谁离开谁就活不下去!

85.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86.每个人在他的毕生中,都至少做过一两次这种又糊涂,又甜美的事。这种事兴许不会带给他什么利益,至少能够给他留下一段温馨的旧事让他在老年寂寞时回想。

87.心,只有一颗,不要装得太多。人,只有一生,不要追逐的太累。心灵的愉悦,来自精神的富有;简单的快乐,来自心态的知足。

88.爱什么人,照顾他保护他给他自在,才是真正高雅的爱。

89.别低估任何人。

90.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91.一个人如果不被恶所染,幸福矣。

92.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

93.修养是面临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从容与冷静,修养是平淡日子里的用心,是对身边每一份情感的珍惜。

9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5.不要太过依赖除自己以外的人,因为只有自己不会抛弃自己。

96.一旦开悟,任何事都变得简单,我们自然想的快,做得快,适当时机会做正确反应,这就是成功要诀。

97.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98.不要信口开河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倾听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心灵的沟通,平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成熟

99.女孩子可以不漂亮,但不可以没有修养,美貌不能伴你一生,但修养却可以陪你一世。

100.道不是知识能够分析的,它是内边的悟解。

101.天下无完人,做人先做己;眼是一把尺,看人先看己;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一个人的修养,来自大度和宽容;一个人的修为,是懂得宽容和尊重。心中有德是慈悲,口下留情是善良。记住目中有人,才有路可走;心中有爱,才有事所为。人有不足,事有不满,别用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别人。做好自己,无愧于心。

10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103.情生智隔。

104.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105.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106.道德是一种获得——如同音乐,如同外国语,如同虔诚扑克和瘫痪——没有人生来就拥有道德。

107.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杜月笙

108.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是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109.懂得倾听别人的忠告。

110.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111.修养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从零做起。一件小事就可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我常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制造噪声;有些人还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冲大小便。我曾经有过一次在我家的

112.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113.要感谢痛苦与挫折,它是我们的功课,我们要从中训练,然后突破,这样才能真正解脱。

114.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115.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

116.为人厚道,并不是一味地做“老好人”,而是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多了一份善意与柔情,多了一颗温热的心。

117.不要取笑别人损害他人人格,快乐一时,伤害一生。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它另一样东西,学会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

118.承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东西往往不会变为现实。

筷子上的修为 篇6

我愕然,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合作过几次,印象还不错。

父亲说:“虽然我对他不甚了解,但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算起来这是我与朋友第二次在一起吃饭,我对他的吃相没怎么注意。

“我注意到他夹菜有个习惯性动作,总是用筷子把盘子底部的菜翻上来,划拉几下,才夹起菜。对喜欢吃的菜,更是反反复复地翻动,就好比把筷子当成锅铲,把一盘菜在盘子里重新炒了一次。”

我不以为然:“每个人习惯不同,有的人喜欢细嚼慢咽,有的人喜欢大快朵颐,不可苛求。”

父亲摇摇头说:“如果一个生活困窘的人面对一盘盘美味佳肴,吃相不雅可以理解,可你这个朋友本是生意之人,物质生活并不困苦,如此吃相,只能说明他是个自私、狭隘之人。面对一盘菜,他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用筷子在盘子里翻来覆去地夹,如果面对的是利益的诱惑,他一定會不择手段占为己有。”

接着,父亲讲起他小时候的故事。父亲5岁时,爷爷就去世了,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极为窘迫,常常食不果腹。有时去亲戚家做客,奶奶也会提前反复叮嘱父亲:“儿啊,吃饭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吃相,不能独自霸占自己喜欢吃的菜,那会被人耻笑的。我们家穷,但不能失了礼节。”奶奶的话,父亲铭记于心,即使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他也不会失态,总能控制有度。

末了,父亲意味深长地说:“不要小瞧一双筷子,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拿筷子者的修为和人品。”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印证了父亲的话,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那个朋友果然弃义而去。

从那之后,我一直谨记父亲的话,一个人的一生,诱惑何其多,但要时刻对欲望加以节制,好的东西,更不能占为己有,要与人分享。提炼做人的品质,应从一双筷子的节制开始。

编辑修为的最高境界探讨 篇7

一、“杂家”说与“专家”说的概念

基于编辑的专业结构来讨论编辑的定位, 学术界有“杂家”说、“专家”说以及“专与博相结合”的复合型三种观点。笔者认为, 一名好编辑应该是既有广博的知识面, 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复合型编辑。

专家型人才主要指在基础科学或应用科学领域中某一分支有突出成就的人, 这类人才的智能值非常高, 在某个专业的领域中具有较高的造诣, 但是并不一定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杂家型人才具备较广的知识面, 可以进行相应的融会贯通, 应用较多的知识来描述内容, 但是并没有深度。由此可以看出, 片面强调其中任意一点对于实际编辑工作来讲是不够科学严谨的。

二、“杂家”说与“专家”说的比较

“专家”说有失偏颇之处较易理解。编辑的工作是审阅、编辑书稿, 而书稿的内容丰富, 涉及各学科各领域, 要求编辑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 尽可能多地熟悉、了解和掌握多学科知识。编辑负有把关的重任, 漏过的任何差错都会与读者见面, 轻则闹出笑话, 重则酿成重大责任事故。尤其在当前强调经济指标及编辑部专业分工模糊化的大环境下, 固守“非自己专业书稿不编”的理念, 对于刚入行的年轻编辑来说是不现实的。

对于“杂家”论, 近代以来, 不少老一代编辑人均表支持。叶圣陶即指出编辑应成为杂家, 吕叔湘也有一些相似的说法, 但是主要强调编辑自身需要具备一点专长。在二十世纪80年代, 一些学者提到“编辑家”的理念, 同时认为他们是精神文明的建造者, 有政治家的洞察能力及其组织能力;编辑家在精神产品的鉴定中具备很高的能力, 具备评论家的眼光;编辑家主要负责编辑工作, 需要具备企业家一样的头脑。这给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并没有本质改变。

“杂家”这一个理念却并没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 同时也无法找到适当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出杂家。“杂家”说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编辑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同时在培养新时期编辑方面也造成了一些消极的作用, 一方面模糊了青年编辑的职业规划走向, 使得一些编辑并不知道自己将做什么, 不敢在自身的领域上追求高端, 不敢精益求精, 甚至对于自己作为一名编辑而没有信心;另一个方面, 一些人一直对于自己了解多种知识而感到自豪, 很多人以“通才”、“杂家”自命, 一般对于各种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章能够信口开河, 但是却没有真知灼见, 或班门弄斧, 以致贻笑大方, 最终荒废专业。自认为什么都懂, 但最终什么都不懂的“万金油”。

所以说, 学者一定要从广博知识的角度要求编辑, 却没有去认真分析应用“杂家”来当做衡量编辑的标准, 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管是《吕氏春秋》还是《淮南子》, 这些作品都属于杂家类代表作, 但是并不是一般人所作, 而是一些门客的群体知识表现, 将其规定为一个人的知识是不正确的。事实上, 任何人知识结构的建立, 都需要从杂到专, 否则对于事物的认识只是会单纯的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并没有一个理性的提升。近代编辑大家邹韬奋, 可以说拥有广博的知识, 但其最为擅长的是政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的编辑欧阳维诚说:“任何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毕竟是有限的, 要一个编辑什么都懂一些, 而且能在编审书稿时真正发挥作用, 事实上是难以办到的。准确一点说, 世界上只有奇才, 而不可能有通才。在新学科知识的产生有如爆炸状态的今天, 更是如此。”其在《编辑知识结构的界定与评判》中指出:任何一个编辑, 不管他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面如何广泛, 但仔细分析, 总不外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起根基作用的知识, 可以称之为基本域;另一部分是枝叶一类的知识, 称之为生成域。一切生成域的知识都可以以基本域的知识为基础, 通过查阅工具书、向专家请教等方法较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强化和补充。而“杂家”说只讲杂不讲专, 只讲博不讲约, 从而使编辑知识结构的底层被期许得过于宽大, 以致无暇顾及专门性和高层次知识层的建立, 故说其缺乏科学基础。

三、“杂家”说与“专家”说的关系

杂与专不是对立的, 而是辩证统一的。“杂”是就广度而言, “专”是就深度而言。杂可以寓于专, 专也完全可以体现于杂。每个人知识结构的建立, 都要先杂再专、由博返约。因此, 作为刚入行的编辑, 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应首先学习成为一个杂家。从主客观因素角度来讲, 编辑都应该先学习做一位杂家。首先把作者当做老师, 甘当小学生。在编书的过程中, 是真诚地请教, 可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其次, 要把握各种进修机会, 聆听智者及前辈的教诲。再次, 要花时间去浏览各类专业期刊, 参加各种讲座和学术活动。多逛书店, 做一个爱读书的编辑, 博采众长, 广泛涉猎。学习不一定非要抽出时间去捧着书埋头苦啃, 学习的机会其实无处不在。修改稿子、倾听别人睿智的话语, 以及在参与活动都是一种学习。

人生修为 篇8

持续创新实力雄厚

2 0 1 5年适逢圣戈班集团诞生350周年。在新经济形势下, 中国加大了对城市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项目投入, 带动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同时对磨削效率、精度及加工成本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圣戈班磨料磨具依靠强劲的创新能力, 加大研发力度, 扩充了产品类型, 研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品质产品。孟珂瑞先生说, 此次新品倍受关注与圣戈班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创新研究密不可分。圣戈班集团拥有庞大的研发力量, 中国区研发中心位于上海, 拥有众多经验丰富的研发工程师。另外, 在欧洲和北美也拥有研发团队作为后盾和提供技术支持, 使得圣戈班可以持续不断的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要开发新产品。

运筹帷幄逐步成熟的管理体系

产品是外在的成果, 管理就是内在功底。圣戈班自1994年在中国建厂至今, 工厂实际的运营已有20多年, 在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及产品本土化的同时, 也把世界最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带入中国工厂, 并在工厂管理和实际运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圣戈班集团的标准和要求, 现在国内工厂的管理全部采用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软件SAP, 模块应用在生产控制、采购订单、物流管理和财务等主体业务上。2015年公司还在商务运营和客户关系管理上采用新的CRM系统,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及时有效地整合信息和资源, 实现高效及有序管理。

时尚与传统沟通渠道并行

畅通的沟通交流让圣戈班能够想客户所想, 做客户所需。2015年圣戈班推出了官方微信, 向客户定期推送公司的运营情况、新产品发布和应用等内容, 一方面扩大了公司与客户群的接触面, 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客户对公司了解和关注。在数字化媒体流行的当下, 公司并没有因此忽视与客户面对面的传统沟通形式, 从2014年开始连续两年成功举办OEM技术交流会, 为机床行业搭建业内沟通的平台, 交流磨料磨具产品在机床行业的应用经验、展示最新技术成果以及分享行业内最新磨削理念。

圣戈班磨料磨具亚太区副总裁孟珂瑞先生

“署名”中的人格修为 篇9

蒋路先生是著名的俄苏文学翻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他的身上,具有一种可贵的甘愿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而且助人不图名,情愿做无名英雄。由北大李赋宁教授主编,刘意青、罗经国等教授编撰的《欧洲文学史》一书在出版前,曾交由蒋路先生校订,同为编辑的艾珉女士回忆说:“北京大学当时主管《欧洲文学史》工作的罗经国老师告诉我,看了蒋路加工的《欧洲文学史》,他们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整部书稿改得密密麻麻,所有史实或细节,他都已核实订正;結构欠合理处已重新调整,有的段落甚至改写或重写。在他们看来,蒋路远不止是编辑,而且是重要的作者之一,可是请他参与署名时,蒋路却坚决谢绝了。”学者蓝英年先生也曾在回忆文章中谈到了蒋路的另一件“拒绝署名”的往事:“蒋路对《欧洲文学史》的校订已经充分说明他的欧洲文学史知识何等丰富。此外他担任过《瑞典文学史》和《捷克文学史》的编辑工作,他加工后的《捷克文学史》,判若天渊,质量上有极大的提高,致使编者看后非要他署名不可,他当然又谢绝了。”翻译家凌芝在《蒋路文存》编后记中也写到了一件相类似的往事:“《生活与美学》的译者周扬主动提出,请蒋路将他这本由英文转译的旧译本根据俄文校订。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往往被人视为畏途,如同改造一幢旧房屋,既要用新材料表现现代感,又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风貌,这实际意味着比重译一遍还难!可是蒋路做到了。尽管由于年代的久远和当事人的离去,许多细节已渐渐暗淡起来,但责编蒋路究竟为这本书获得了新生。成稿时,连俄文版书名《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也恢复了它的原貌。周扬看了改文,十分满意,主动把‘蒋路校’三个字写在他名字后面,却被蒋路毫不犹豫地勾掉了。后来周扬再一次把他的名字写进后记,结果照样被勾掉了。”

林增平先生长期致力于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成为研究辛亥革命历史的权威。前些年,有关部门决定出版一部《辛亥革命史》,林增平先生便受邀担任其中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而且他还与另一位历史学家一起负责这本书的统稿工作。在这本书第一卷出版前,有的编委提出,要将林增平先生署为第一主编,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同意,大家都觉得这是实至名归,没想到林增平先生却坚决反对,坚决不同意将自己作为第一主编,极力要求将别人作为第一主编。事后,林增平先生曾与孔祥吉先生谈及此事,他感慨道:“做学问切不可争名逐利。眼睛盯着名利二字,文章就不可能行之久远。”就这样,在林增平先生的一再坚持下,这本书出版时,将另一位学者署名为第一主编。林增平先生的这种淡泊名利、推贤让能的人格风范,感动了许多人。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也曾拒绝过署名。那是1986年,钱学森阅读了一位学者的科学论文,读后给这位学者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这位学者很感激,便主动提出在发表论文时,准备把钱学森的名字同时署上,钱学森立即回信说:“把我的名字放在文章的作者中是不对的,我决不同意。这不是什么客气,科学论文只能署干实活的人。要说我曾向您提过一两点有用的参考意见,那也只能在文章末尾讲上一句。这是科学论文的原则,好学风,我们务必遵守!至要,至要!”

很多教授,出于虚荣心,在学生研究发现的科学论文上硬要署上自己的名字。这样的做法,与蒋路、林增平及钱学森相比,境界之高下显而易见。就如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辉一样,署名这样一件小事,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令人仰望的道德品质,这是一种已经稀缺了的人格修为,但这种修为却不会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会永远闪耀着光芒。

上一篇:模具质量的提高下一篇:项目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