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统计

2024-09-23

环境统计(精选11篇)

环境统计 篇1

摘要:目前, 我国在积极倡导企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企业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各部分就是环境统计。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是对企业的污染数据进行统计, 对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 以及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探讨做好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策略, 旨在为我国企业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环境保护,统计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工业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 但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不断涌现, 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从现在的社会发展状况来看, 只有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当务之急, 企业要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 首先就要对企业的环境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其中环境统计工作是企业进行环境问题调查和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 也是企业促进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文章主要对我国环境统计的概况以及我国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 研究探讨企业做好环境更统计工作的具体措施。

1 环境统计的概念、内容、特点及意义

1.1 环境统计的概念

20世纪我国的土地规划、气象分析、矿产开采等方面的发展需要, 我国建立了相关的环境统计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国环境统计工作的涉及范围越来越广, 环境统计的制度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相关的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和环境统计专业报表制度, 各级环保部门积极响应, 进行大量环境数据的统计和整理为我国环境的状况、环境的统计管理工作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 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所以对环境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2年国家环保部门开始执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 逐渐掌握了我国各个行业的污染物排放的情况, 加强了与各级统计、公安等部门的合作, 实现了各级各行业之间环保工作的衔接。

1.2 企业环境统计的主要内容

自1972年的国际环保大会的召开, 各个国际为了积极响应解决日益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都逐渐建立了相关的环境统计制度, 并在本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中逐渐开展了环境统计的工作。环境统计工作主要是用科学的数据表示人类的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各类环境问题。环境统计工作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为政府和企业关于环境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以及预测环境承载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的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的统计, 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有:①环境质量的统计, 对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的监控, 统计污染物排放的具体状况以及企业绿化环境的面积等;②污染物排放的情况的统计, 例如, 生产用水量, 循环用数量, 废气、废水的排放量等;③污染物综合利用统计, 制造污染物的总量以及污染物循环利用量等;④污染物影响的统计, 污染物对企业经济发展、污染事故等统计;⑤污染治理的统计, 污染治理的项目量, 投产的项目量, 以及投资治理的资金总量等;⑥环境费用的统计, 环境污染防治的费用, 污染物处理的费用, 环境监测研究和环境管理费用等。

1.3 企业环境统计的特点

社会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环境的统计工作, 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不但能够表现出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特点, 还能充分反映企业发展造成的环境状况, 其中企业环境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企业环境统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重要性

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主要作用是对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的参考, 但同时也是企业环境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监督管理, 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可以根据环境管理工作的内容, 为企业制定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参数。所以要不断强化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 保证环境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保证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处理运行。

1.3.2 广泛性

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涉及到了企业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例如, 污染废弃物的产生、排放、治理、利用等相关环节, 并且每一个环节项目中还包含了一些子项目。所以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需要对各个项目以及项目中子项目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 为企业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1.3.3 技术性

通过对企业环境的实时监测, 能够为企业的环境统计提供有效的数据, 所以企业环境监测制度的完善对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现行的企业污染减排工作需要采用监测数据或者实际生产排污系数都可用来判断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实际的标准, 所以对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1.4 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意义

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随着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而深入发展, 所以企业对环境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所以环境统计工作为企业的经济、环境、社会等效益的统一提供了直接的数据信息, 如何做好企业环境统计工作成为企业环境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要有环境统计工作的保障, 也是加强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方法。企业相关环境保护计划以及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都需要环境统计数据信息作为基础。所以企业要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就要意识到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强环境统计工作。

2 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众多企业当中, 存在领导阶层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而忽略了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 很多企业中的环境统计工作都是流于形式, 只是简单的填写报表, 捏造虚假的数据, 不能把环境统计工作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并且很多企业对于环境治理的工作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相关的环境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了应付领导, 不能实事求是的把统计的数据上报, 所以造成统计数据信息缺乏真实性, 这也在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了企业领导没有重视环境统计工作。企业长时间处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中, 直接影响了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衔接, 阻碍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企业要加强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视, 及时解决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保证企业能够高效持续的发展。

3 做好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3.1 加强引导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

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社会经济的统计, 其中环境统计又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统计工作要通过环境的调查, 只有将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和预测, 才能得到统计的数据信息, 所以其不仅是简单的统计报表的汇总工作。要保证环境工作顺利的展开, 企业要加强对其的引导。因为企业环境统计工作包含了很多的内容, 例如, 企业环境质量的分析, 污染物排放和处理情况的搜集, 污染物的回收利用程度, 污染物治理费用的统计等, 这些内容仅仅依靠环境更统计的工作人员完成, 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企业要加强引导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与环境统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合作调查研究, 从而提高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效率。例如, 2015年某企业废水排放总量524.5亿t, 比上年增加8.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3.1亿t, 比上年增加10.0%。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14.2万t, 比上年增加5.6%。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49.8万t, 比上年增加12.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为91.2%和75.1%, 比上年分别提高0.5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549.3万t, 比上年增加13.1%。烟尘排放量1182.5万t, 比上年增加8.0%。工业粉尘排放量911.2万t, 比上年增加0.7%。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0.9%和71.0%, 比上年分别提高2.3个百分点和11.6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3.4亿t, 比上年增加1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6.1%, 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654.7万t, 比上年减少6.1%。所以企业要加强引导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与环境统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合作调查研究, 从而提高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效率。

3.2 逐步提高环企业境统计分析的质量

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环境统计的分析, 对环境统计的数据信息进行客观分析, 有助于总结出企业环境状况与企业经济发展内在联系, 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和问题, 才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关措施引导企业环境保护的工作。所以提高企业环境统计分析的质量是当今我国企业发展中必须要做到的, 具体的措施是, 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人员要善于抓住含经统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相关部门统计的信息数据对企业环境的状况进行科学分析, 使环境统计的结果能够准确的反映企业环境保护的情况, 为企业制定相关的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切入点, 所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及时解决环境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对环境统计工作的引导, 提高环境统计分析的质量, 促进企业高效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亚秦.搞好企业环境与节能的新思路[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5) :3.

[2]张爱英, 李志刚.如何搞好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J].能源环境保护, 2012, 26 (2) :63~64.

[3]陈丽君.环境统计工作的现状以及改善措施[J].中国化工贸易, 2012 (12) :132~133.

[4]王宇飞.关于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 (2) :87~88.

[5]闫青松, 宋刚, 魏彬.企业环境统计问题及对策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4) :219.

[6]王瑞芳.关于企业环境设计现状的思考[J].大冶科技, 2001 (3) :36~38.

环境统计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持续增强,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为社会带来巨大福祉,但是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为此,国家颁布众多措施保护环境,而环境统计和监测工作是完善保护环境的关键措施,本文主要对环境统计工作和环境监测工作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并总结归纳出两者的重要性,希望以此提高对这两方面工作的重视,更好的治理我国环境问题,促进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统计;环境监测;关系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对其重视度不断提高,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环境的政策,经过长时间的改革和各地方部门的共同努力,环境治理取得明显的成效。然而,依旧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改革的进程,影响社会的发展,为此国家启动环境统计和监测双重手段,进一步增强管理力度,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相辅相成更好的治理环境破坏问题。

一、环境统计对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

(一)统计工作为污染源提供数据支持。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曾多次开展环境普查工作,其中包括对污染源的调查研究,在对其走访过程中,详细的记录了污染源的信息,具体包括污染源的名称、电话号码、主要污染物、垃圾排放、处理设施的应用等[1]。通过这一措施,准确的掌握了污染源的情况,为颁布治理改善计划,提供了强大完整的数据信息支持,根据地理区域划分环境监测的范围,不但有效的节省时间,而且可以按照污染源的程度标准计算出环境监测的费用。

(二)统计工作为环境监测提供帮助。在实行环境监测工作时,经常会把监测信息和统计内容进行比较,查看企业是否出现虚报数据的情况。例如工厂的废水排放问题,很难进行准确的检测,这时通过信息对比,找出之间的数据差异,督促工厂按照系数核算的方法确定实际排水量的数值,努力降低误差。假如现场工作人员无法实行采样,或者遇到更加困难的问题,要第一时间与工厂协调,重新核实信息,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并上报准确信息,这是工作人员的责任。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充分的验证了数据之间的确认是非常有必要的,环境统计工作对核查监测信息具有重要作用。

二、环境监测对统计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度逐渐增强,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对监测工作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因此,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检测的项目和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例如污染源的调查、废水排放问题、空气质量检测等,均提出更高的标准。与此同时,监测的种类也更加复杂多样,具体有生态监测、验收监测、应急监测以及委托监测等,大量详细的监测信息为统计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一)监测数据是统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环境核算工作,总体来说有三种方法,而系数核算法和实际检测法的应用更为普遍,物料平衡法的使用范围相对狭窄,究其根据原因,主要是受到工艺实施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限制过高决定的。但是在统计信息呈报后,工作人员经过核实后,应用的有效数据并不多,尤其是对于那些重点工厂的统计核算,准确科学的检测数据,是有力的证明。所以在环境监测实施中,必须及时记录内容到统计报表中,以方便日后的使用和查找,由此不难看出监测信息的地位。

系数和算法的使用,是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它能有效地补偿监测信息量不足的问题,然而系数的确定依旧是通过现场监测得来的。在国家发行的核算系数规定中,包含了大部分的排污行业标准,对于這些系数的制定,全部是在具体工作的基础上,监测数据并进行核算得出的。

(二)监测数据为统计工作提供核算信息的支持

统计数据的最终确立,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采纳污染源的主要信息,或者通过实验的方法,计算工厂的垃圾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第二,对当地的水库河流、污水处理、空气检测等数据作为基础信息,进行研究,综合上述双方面的内容,开展环境统计数据调查工作。

但是人们往往忽视第二点内容,导致具体工作中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例如,在某个县城有一条主要污染河流,在当年的监测信息中反映出,河流中化学需氧量高出普通河流数十倍,并且河流的流量依旧,没有减缓的趋势。在县城上交报表时,显示河流的化学需氧量较小,工厂的数量不多[2],这就导致在统计信息时,对于新增加的工厂,并没有计算在其中或者新增人口的统计不及时等导致的,此时必须重新调查,呈报准确的数据信息。

由此不难看出,统计工作的实行,也要对整体的环境进行宏观的调控,在环境质量信息的指导下,仔细核算数据内容,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污染排泄量,建设出更好的社会环境。

三、统计和监测工作具有法律依据

在2006年,国家出台了详细的环境统计管理法,在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曾颁布一份关于环境监测站的通知,同年5月份,下发关于环境统计工作的意见标准[3],近年来,又陆续的下达了多项环境统计和监测的规章制度。可见环境统计与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同时也彰显出加强此项工作的急迫性。

四、统计和监测工作相辅相成

环境建设离不开统计和监测的帮助,环境统计为环境监测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反之环境监测为统计核算的实施,提供了宏观和微观上的指导,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环境统计和环境监测的结合,有利于环境信息的借鉴和污染源数据的监控,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展开。另外,相关的环境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对气体、固体和液体排放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技术手段,做到科学、高效的数据分析,为环境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统计工作与环境监控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他们均为环境建设的基础内容,是保障社会生态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重要因素。环境统计工作是对现实情况的调查研究,是数据信息的支持,环境监测工作是核算证实的重要举措,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成为我国环境建设不可替代的因素。因此,必须提高对这两方面的重视,以此推动我国环境保护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不断提高监测与统计工作水平——王久明同志在煤炭工业环境统计暨环境监测站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煤矿环境保护,2012,04:2-9.

[2]王芳春.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紧密结合开创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J].环境保护,2013,06:14-16.

网络环境下医务统计与数据分析 篇3

医院医务统计工作除了要收集、统计各类资料, 监测、分析客观描述与分析本单位医院管理工作情况, 介绍先进经验, 提出存在问题, 提出科学管理的可靠的数据依据与合理建议, 向医院各级提供依据和进行统计分析外,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规定的院内统计和各类报表。要想即时、准确、规范地做好各类报表工作, 作为统计工作者必须支持保证“医院信息统计”工程中的“医务统计”模块和“数据上报”模块的完整性, 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坚持每日做好对各医疗部门日志报表的监测工作

这是工作中必须要做好的, 运用“医疗统计”子系统, 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后台统计工作, 对每天的日志报表进行调整。与之相关的其他模块有:住院登记、门诊挂号、病案编目和各科室的护士站以及医技科室, 其中, 尤为重要、需要区别处理的是门诊医生工作日报的出诊和复诊新、旧病例必须在统计员的监督下保持一致性, 对于疾病名称的填写要实事求是, 不要漏报以造成不必要的数据流失。同时, 对每天可能发生数据变化的部门进行及时沟通, 补充统计资料使得统计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2. 每日做好对各医疗部门日志报表的整理、分析工作

这项工作首先要录入当日所收集报表信息。录入前统计室对流动日报每天都要做到三查:一查病人数, 按各科系核对入院、出院、死亡、转科人数;二查编码, 即医疗体系编码、科室编码和医师编码;三查分类, 即病种分类和类别分类是否正确, 以备计算输出报表时查对。

3. 做好对每个出院病人的病案编目工作

出院病人信息录入, 这项工作与各个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门诊住院登记、住院收费系统、病案编目系统等发生联系, 也就是说以上这些工作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首先, 门诊住院登记录入首页基本信息, 项目应完整;其次, 护士工作站应按时、按规定做好病人出院的工作, 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出院、撤销出院、转科等要特别慎重, 往往就是日报、月报出错的主要原因;再次, 各医生工作站按规定要求, 录入填写好各项首页内容, 注意应完整、准确。

住院收费处做好收费结账统计工作后, 由病案室再出院三日内进行病案编目工作, 完成全部病案首页编目工作后, 同时, 对已经编目的病案进行核对、检查。

统计人员应对每天的病案编目情况进行检查, 随时检出超三日归档的病历, 按时进行病案编目工作。

4. 做好辅助科室及门急诊、手术等综合数据录入工作

为了能在“医务统计”和“综合查询”模块中能够准确看到每天医技工作情况, 各个医技科室对每天产生的医技工作情况进行数据录入 (在“综合统计服务系统”中“病案统计查询”系统可以进行查看) 。统计人员进行数据核准, 同时, 在“上报数据”系统中进行基本情况、护理情况、医技情况等数据录入工作。

5 严格进行数据核查及核对病历首页

“数据上报”系统的数据内容来自两个途径, 一个是通过手工录入实现数据上报, 另一部分是通过网络采集实现数据上报。各类数据上报必须对通过网络采集实现上报的数据进行核查, 对数据上报系统中病案首页单项或全项进行核对, 对上报首页数据进行逐项检查, 找出数据出错源头并进行修改。这里值得强调的是, 首先, 注意各个数据项目间的逻辑关系;其次, 为规范数据统一数据上报, 使用“数据上报”前, 必须与“医院信息统计系统”工程所使用字典的项目、名称一致, 费用分类字典必须按四版常规要求设置;再次, 抢救次数及抢救成功判定, 分清一次、二次抢救成功的概念及抢救无效失败和慢性消耗性疾病临终抢救的概念;再有病案室出院病案是否按时归档入机, 编码是否符合编码原则;最后, 分清主要诊断、第一诊断、最后诊断的概念, 正确选择和确定主要诊断。

核对病历首页, 病历是统计数据的基础, 而病历首页是统计工作最重要的信息员。保证录入首页的数据质量十分重要。质量不高会给日后工作带来无法补救的损失。在首页录入计算机之前, 由统计室再填写住院卡片过程中, 对所有病历逐份进行审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保证数据准确可靠。首页项目繁多, 逐项核对确有困难, 检查时应全面完整、重点突出。主要做到七对:一对病案号, 防止出现缺号、错号;二对疾病诊断, 关键是主要诊断的选择和确定;三对疾病编码, 发现漏项或有疑问时及时与病案室联系;四对治疗结果, 尤其是注意非病人和产科病人治疗结果的判定;五对诊断符合情况, 主要核对判定的是否正确;六对手术情况, 核对切口分类、愈合等级和手术日期是否有误;七对住院费用, 发现漏项及时补上。以上几点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统计准确及病种质量和分析, 甚至影响到领导的决策。

做好“医务统计”和“数据上报”的前提必须是“医院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必须保证网络正常运行和网络维护系统完善, 系统软件计算公式正确。流程优化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院管理思想进行业务流程优化, 通过统一单据信息、统一数据来源、简化记账过程、减少单据流转环节,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医院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 还应继续做好其他报表工作和做好医务统计分析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按时、准确、规范地完成各类医疗统计报表, 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网络条件下的医院医疗统计工作。在统计信息系统理论指导下, 从信息运动的角度, 即通过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开发和解释4个过程, 讨论了统计认识过程中统计设计、数据的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各个环节的思想实质以及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目的在于提高统计方法运用质量, 防止数据挖掘中出现信息损失、信息失真现象, 避免造成价值信息的遗漏或误用, 从而影响应用者对再生信息的解释和分析质量。

环境统计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篇4

环境统计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全面反映环境状况、制定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环境管理的科学依据,是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信息反馈系统。近几年来,XX市环保局环境统计工作以报送时间及时、数据统计真实、报表完整全面、具有代表性等特点,受到了上级环保部门的充分肯定。我们的主要

做法是:

一、争取领导重视,优化统计工作的良好氛围

XX环保局领导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环境统计工作,把环境统计工作作为搞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把此项工作做细、做准、做实,我们成立了环境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由党组一把手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环境统计人员、监察大队负责人和监测站负责人任成员。各成员之间做到了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各项环境统计工作。环境统计人员负责环境统计培训、录入汇总统计数据,撰写统计分析等工作;监察大队负责通知企业,催收环境报表等工作;监测站负责提供监测报告,核实统计报表,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每年初,我局都要召开环境统计工作专题会议,认真总结环境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理清工作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为扎实开展环境统计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配强统计人员。XX环保局在环境统计人员的选配上十分慎重,规定环境统计人员必须要在环境统计岗位上干满5年,方可调换工作。我局现任环境统计人员XX同志,已在财务统计岗位上工作20年,从事环境统计已4年有余,她爱岗敬业、热心细致、业务熟练,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环境统计岗位上,连续几年被评为环境统计工作先进个人。

三是健全统计制度。我局规划财务科制定了一套环境统计工作的填报、录入、分析、奖励制度。在工作中坚持依章办事,并根据工作情况不断完善各项统计制度,促进了环境统计工作的水平逐步提升。

二、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基层环境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由于企业环境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经常更换统计人员,为做好环境统计工作,XX环保局每年都要召开环境统计培训会议,讲清环境统计报表的各项要求,并经常保持与企业的紧密联系,把好统计报表数据的来源关,确保数据统计的真实性。

一是确定环境统计对象。今年,XX环保局在上年环境统计单位名录和排污申报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状况和全市新上建设项目情况,确定了40家主要工业企业和4家二级以上医院为环境统计对象,以此掌握环境统计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下发培训文件。XX环保局根据XX市环境统计工作会议的要求,确定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内容,下发培训通知,由监察大队直接送交环境统计对象手中。

三是详细讲解。培训由分管领导主持,环境统计人员逐项讲解填报要求,直到企业统计人员明确统计指标和填报要求,真正掌握填报方法为止。

四是实行奖励制度。为提高企业环境统计人员做好环境统计工作的积极性,每年的环境统计培训会议,我们都要制定并通过当年的统计工作奖惩办法,形成制度,在企业环境统计报表通过审核后,年终按制度兑现。

三、细心录入,认真分析,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准确优质服务

环境统计的任务是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为此,XX环保局对环境统计工作提出了“快、细、准”的要求,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上报统计报表,仔细录入统计数据,准确进行统计分析,真实反映环境管理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动服务。在企业填报过程中,环境统计人员不厌其烦的接受企业咨询,确保按时完成统计数据的填报工作。同时,针对环境统计对象的填报情况,环境统计人员和监测人员主动上门指导,详细核对相关数据,确保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二是细心录入。统计报表基础数据经审核准确无误后,环境统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录入工作中。去年国家出台了“十一五”环境统计软件,这套软件与“十五”环境统计软件有了很大改进,由于这套软件是新开发的,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诸多瑕疵,为了快速掌握软件操作办法,我局环境统计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认真钻研,通过数十次进行安装、卸载,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和咨询,一遍又一遍的录入各企业的基础统计数据,经常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常常是加班到深夜,直到圆满完成各阶段的录入和汇总工作。

多媒体环境下统计教学的若干认识 篇5

统计学是一门从事总体数量特征研究的方法论的应用科学。纵观本学科内容,它主要讲述一系列统计分析方法,如时间数列分析、指数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主成份分析等。而这些方法的正确运用必须建立在充分占有大量统计数据的前提下,借用大量的统计表格、统计图形及统计模型来表现所研究现象的量变规律及内在特征。而大量的统计数据的运算往往是传统统计教学模式的难点。由于人工计量能力局限所致,许多样本容量大或计算方法较为复杂的统计方法就无法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而只能停留在样本容量小或计算方法较为简单的统计方法介绍上。如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是一种很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它主要是揭示现象间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从事变量间平均变化比率测定的方法。它有简单相关、回归,还有复杂相关、回归。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只介绍简单相关与回归法,对于复杂相关与回归,由于计算工作量大,涉及的分析因素多,而往往是一带而过,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由于电脑这一媒体介入教学过程,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它只要借用一定的统计软件,如TSP、SAS等软件,再大容量的统计数据运算对计算机来说也只是弹指一飞间的事情。因此用多媒体开展统计教学,就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一种统计方法,从而提高了统计教学质量。

二、对制作多媒体统计教学课件的认识

(一)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首先课件设计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把错误的概念和原理传授给学生,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然而,市面上出售的许多光盘恰恰在这一点上没有过关。如计算公式的错误、统计基本概念不规范等。多媒体教学软件作为固化的宜于普遍推广的教学成果,一旦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则造成的损害远远不是一个教师的失误所可比拟的。因此在这一点上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其次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配合,对学生的视觉形成良性刺激。从而优化课堂组织,按照教学规律实施教学。

(二)交互性原则。交互性是多媒体的一大特征和优势,多媒体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信息進行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式处理。人机之间缺少“友好”的交往,严格说来还称不上是多媒体。多媒体的交互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检索方便,无论你需要哪一部分内容,只要一按鼠标,计算机就会把你需要的内容送到你的面前;其二是控制速度,多媒体能够完全适宜于不同的教师和学生,速度可快可慢;三是分步提示,当采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解一道统计习题或证明一个统计公式时,不能将结论一下子展示出来,而是通过计算机分步提示,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和思考。

(三)辅助性原则。对发展多媒体软件教学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选择优秀教师设计教案,由计算机人员制作出课件。这种一加一的开发模式固然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经济效益是好的,但是,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面对所有的学生都那么高效。因此这种用软件、机器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这种设计思想本身就违背了教学规律。我们认为不管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发达,但计算机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只能辅助学生的学,辅助教师的教。

(四)简约性原则。现代教育非常注重思维敏捷性,注重学生感悟和直觉的培养,多媒体统计教学课件的设计必须重视这一原则。要把统计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重要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最简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所谓名师出高徒,名师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教师必须把握本学科的重点、难点及基本方法,否则统计教学课件就成为统计教材的翻版。

(五)艺术性原则。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都是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把课件制作精美一点。由于统计学这门课程公式多、概念多,初学者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精美的统计教学课件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起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应适当地加入一些动画于教学过程。

三、对多媒体统计教学中教师功能的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小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将离我们远去,新型教育模式需要新型教师。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统计教师将发生如下几方面的转变:首先是教师素质的转变。新型的授课方式,要求教师有新的素质。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会电脑技术,能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统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套全新的计算机技能,如文字处理、数据库、展开页面等。这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有统计课程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教师不一定是计算机专家,但要能够独立地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软件、统计软件的一般操作方法,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威力。因此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多数教师必须进行相应的计算机培训,掌握多种媒体的操作技术。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所有教师必须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教师要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真正把计算机作为自己备课、授课、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工具。

四、对多媒体教学的总体认识

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关键词:环境统计工作,统计指标,质量保障

我们国家最早开始环境统计活动是在上个世纪的中后期, 此后, 统计的区域得以拓宽, 而且统计的制度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统计信息在全方位体现环境状态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于环境也开始高度关注, 因此对境统计的综合性以及精准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由于统计活动在具体工作中的使用范围不断的扩大, 统计信息的精确性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目前经常性的发生一些类似的事情, 信息的不真实以及不确定等问题的出现不断干扰决策的开展, 同时还干扰到控制活动的落实, 而且也在很大层次上干扰到环保机构的形象。必须积极分析, 才可以真正的将该项统计活动做到实处, 进而明确污染物的排放状态。

1 当前统计活动中面对的不利现象

环境统计客观地反映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为环境决策、计划和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 也可以监督检查各项环保方针政策、环境规划的执行情况, 提供反馈信息, 及时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加强环境管理。我国环境统计工作经过50多年的发展, 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仍然不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不能高质量的发挥认识作用、服务作用和监督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环境统计指标不完善

1.1.1 体系操作性不强。

现已有的环境、生态、能源的环境统计体系, 可操作性不强。不同的业务部负责环境、生态、能源统计工作, 相互缺乏协作与管理, 统计对象有交叉现象, 统计指标的概念、口径、范围存在不一致现象。

1.1.2 专业统计指标体系的问题。

指标体系庞大、设计复杂、重点不突出;有些指标界定范围不清楚、解释不明确;一些专业指标的设置与综合指标重复。

1.2 信息不具有时效意义

现大部分单位未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统计制度仅具有月报体系, 当月环境统计数据一般在下月20日后统计完成, 信息速率更新较慢, 不能及时的为管控和运行活动提供准确的参考数值。

1.3 不具有优秀的质保体系

通常来讲, 月报信息一般由企业自报来获取的, 易发生一些错误和遗漏等问题。目前的环境体系只是存在校验内容, 不具有综合化的监督措施和审核措施。

1.4 信息的全方位开发以及使用力度太差

对环境统计数据的分析只是针对前一时期的信息开展的后续分析以及发展方向的探索, 无法积极的开展经济分析工作, 为环境管控工作提供的价值不够高。全面分析还处在一种非常低水平的层次之中, 缺少综合化的探索力度, 不能够在环境决定中实现积极意义。

2 当前统计活动中面对的不利现象的原因分析

环境统计活动和别的机构统计活动比对来看有着非常多的独特性, 而且很是繁琐, 无法用简单的指标要进行分析论述。对于关键物质的排放总数各个领域是不一样的, 同时由于经济运作存在非常大的变动性, 而且有很多的不明确事项, 同时还要靠繁琐的监测技术来维持, 此时就导致该项统计活动非常有难度。而且还面对如下的一些问题:

2.1 环境统计人员缺乏

部分企业未设立固定的环境统计组织机构, 无专职环境统计人员, 职责不够明确, 效率不高, 与环境统计任不相一致。

2.2 统计体制无序

首先, 技术支持组织不一致, 支持力量太差。1998年国家环境统计技术性工作转移到监测总站, 不过各个区域的措施是不同的。一些省份未设置技术支持机构。就算是设置了也没有相关的从业人员, 此时使得统计活动的难度非常大, 缺少技术支持。

其次, 环保机构的自身体系设置不合理。数据来源不统一, 由多个机构提供, 针对重点污染物质的排放总数来讲, 环保机构自身就面对着统计以及申报等许多数据统计情况, 不但使得环保机构和单位的活动总数增多, 同时这些数值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其成为了目前环保体系的一大弊端。

2.3 统计信息不精准

第一, 个别企业只是关注自身的权益, 不提供精准的信息, 对于不同地区所提供的信息数据也是有所不同, 敷衍现象比较严重。第二, 一些环保机构为了应付考核, 随意的将统计信息变化。第三,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美化政绩, 进行虚假报告, 导致信息不准确, 数据繁杂。

3 解决措施

如今为了提升统计信息的质量, 确保信息可精准的体现污染物质的变动性特点, 经由多统计次数以及信息的搜集和报送措施等分析, 切实提升统计信息的现实意义。经由指标体系的发展, 确保统计活动可以精准的体现我们国家的环境工作的良好状态, 带动环保活动的开展。经由全方位的探索, 得知如下的一些应对方法。

3.1 不断的完善管控体系

3.1.1 结合相关的法规条例, 完善管控体系, 将统计信息的报告以及分析等活动进一步完善。

3.1.2 通过相关的环保法规的制定, 切实明确单位的权责意识, 设置信息发布体系, 强化基础活动的力度。

3.1.3 制定《环境统计技术导则》、《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等, 进一步规范环境统计工作程序和标准。

3.2 精简完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根据突出重点、服务管理、易于采集、保持连续性四个指标设计原则, 整合污染物排放与治理指标, 增加生态状况指标, 并与监测得到的环境质量指标相结合, 以反映我国环境状况的基本情况。

3.3 改变环境统计调查方法

3.3.1 改革重点工业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采集方法。国家环保总局应每年选择一到两个省市继续开展统一采集和核定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污数据的试点。

3.3.2 实施重点城市环境统计快报制度。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应将本市辖区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以年报快报形式直报总局, 总局在将其作为推算全国年度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该数据同时也应报送省级环保部门, 由省级环保部门负责审核数据质量。

3.3.3 推行重点污染源季报制度。在现行半年报的基础上, 逐步向季报过渡。筛选重点污染企业实行季报制度。企业名单由总局与各省级环保局商定, 原则上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部企业排污量65%的企业为基础确定。每年每季度后一个月初分别向总局报送各个季度的季报数据。另外, 加快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和电子传输系统的建设, 直接采集重点污染源排放数据。

3.3.4 合理调整专业年报制度。

3.3.5 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3.4 做好基础探索活动

3.4.1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分析目前的统计指标, 探索合乎发展规定的指标内容以及措施, 而且对指标要素等全方位的探索。

3.4.2 环境统计方法研究。一是研究重点污染源抽样调查、非重点污染源科学估算、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宏观估算相结合的环境统计调查方法。二是研究物料衡算方法。研究COD、氨氮、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物料衡算方法, 研究实测法与污染物排放系数法以及物料衡算法之间的数据质量对比校核, 提高数据质量。三是研究生态保护、第三产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的统计调查方法。四是研究与开发环境统计软件。重点研究与开发环境统计信息系统、数据综合分析与加工利用等软件。五是研究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统计方法。为适应对氮氧化物实施总量控制的要求, 近期开展氮氧化物排放量统计研究, 适时开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统计方法研究。

3.5 关注重点事项, 提升信息品质

3.5.1 了解统计区间, 保证关键调查的单位不会被遗漏。要切实的确保关键单位被划到统计区域之中, 对于这些单位开展动态化的管控活动。每年要根据上年环境统计企业名单、新改扩项目“三同时”验收的企业名单、排污申报企业名单和排污收费企业名单等进行认真分析比对, 确定本年度纳入统计范围的污染物排放重点调查企业。

3.5.2 积极的做好污染源的监测工作, 提升监督的力度。第一, 要强化监测力度, 切实增加监测的次数, 提升监测的品质。其次, 发挥出服务性信息的益处。三是加快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推广过程。综合各类监测成果, 建立污染源档案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库。

3.5.3 抓数据核查, 提高基层数据质量。加强对企业申报数据的核查, 要发挥统计、环监、污控、监测等各部门的力量, 建立联合核查制度。加强统计报表的逐级核查。通过对年际间数据的核查、指标间逻辑关系校验, 同时结合物料衡算, 核实环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

3.5.4 抓重点行业。科学核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现阶段, 重点结合能源消费情况, 对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进行科学核算。对二氧化硫排放大户, 尤其是火电等行业的大型企业, 要抽样检测燃煤含硫率, 并根据其发电量、煤耗, 核算二氧化硫排放量。适时开展对COD、氨氮、烟尘、工业粉尘等其他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

3.6 明确工作体系

3.6.1 调节统计活动的职能, 强化管控的力度。总局规划司归口管理和协调统计工作, 各个分支具体的落实专门的统计活动。所有区域的环保机构可以参考总局的措施, 切实的将活动体系落到实处。

3.6.2 将不利现象处理好, 确保信息真实。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达标评审等各种考核、达标、评比活动, 应强调环境实际治理成果、环境质量改善程度为主要指标。需要采用环境统计指标的, 统计数据由各级环保部门的规划统计部门负责审核。

3.6.3 加大环境统计工作考核力度。总局和省级环保局应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环境统计奖惩制度, 从制度执行、机构建设、人员配备、统计范围、执法力度、污染源排污核查等方面进行环境统计工作的考核。

3.7 做好统计组织的创建活动

3.7.1 总局在财务司设立统计处, 管理环境统计工作;在有关司相对固定人员负责专业统计工作。加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统计室, 充实统计专业技术人员, 负责环境统计业务和技术工作。各省级环保部门应设置专职环境统计工作岗位和人员, 在监测站或其他直属单位设置专门的技术支持机构, 加强统计机构和充实人员。市、县级环保部门要有专职统计岗位和人员。

3.7.2 建立环境统计人员变动通报制度和岗位衔接制度。统计工作者不能经常地变动, 在变动以前的时候要告知相关领导, 以此来确保活动交接合理。

3.7.3 设置定期培训体系, 对工作者开展培训以及教育活动。总局重点组织对省、市 (地) 级环境统计人员培训, 争取三年培训一遍。省、市环保局负责对县级环保部门和企业环境统计人员的培训。

3.7.4 积极的开展信息体系的创建活动, 切实的提升其处理水平。探索软件, 为信息的核查和汇总等提供技术支持。

3.7.5 将环境统计能力建设纳入各级环保“十一五”规划。国家为经济不发达地市、113个重点城市中的部分困难城市, 特别是为区、县级基层环境统计工作逐步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

3.8 设置合作体系

3.8.1 配合国家统计局加快建立环境综合统计制度;抓紧制定小康社会环境指标并解决数据来源;抓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点, 逐步实现同期公布与GDP密切相关环境数据的目标;充分利用其专门系统和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共享等。

3.8.2 切实的结合相关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实力以及数据, 为精准的体现环境状态, 分析环境品质的变动性等提供参考内容。

3.8.3 明确统计体制, 不断的完善制度以及调查措施, 切实的提升统计信息的品质和效率, 确保信息可以更为精准真实的体现环保工作的具体状态, 体现经济运作时期的环境情况, 确保环境管控等活动能够顺畅的开展, 确保信息更为精准合理。

“十一五”期间, 经由积极的开展报表填报以及核算等活动, 切实的提升统计信息的品质, 确保统计信息能够更为精准的体现污染物质的变动性, 经由对统计次数和信息的搜集等活动难度完善, 切实的提升统计信息的精准性。经由对信息体系的完善, 确保统计活动可以更为精准的体现我国的环保状态, 带动环保活动的落实。

参考文献

[1]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省环境统计资料汇编[Z].2004.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Z].2009.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规划与财务司.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审核技术要求[Z].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十一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Z].2006

环境统计 篇7

“十二五”期间, 甘肃省将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为重点, 加快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排工作。全省所有现役新型干法水泥线, 未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或低氮燃烧效率差的, 要在2013年底前, 全部完成低氮燃烧装置改造工程, 确保脱硝效率不得低于30%;全省熟料生产规模2 000t/d以上的现役新型干法水泥线, 除要按期完成低氮燃烧装置改造工程外, 必须在2014年6月底前全面建成投运烟气脱硝工程, 确保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其中, 熟料生产规模在4 000t/d (含4 000t) 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必须在2013年底建成投运烟气脱硝工程, 确保综合脱硝效率达到70%以上。

2012年底前, 甘肃省要完成所有熟料生产规模在4 000t/d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脱硝工程可研和环评等前期工作, 力争开工建设一批水泥企业低氮燃烧装置改造工程和烟气脱硝工程示范工程, 确保在2013年6月前建成投运3~4家水泥企业的低氮燃烧装置改造工程和烟气脱硝示范工程;同时, 要力争在2013年底前, 完成至少2~3家水泥企业烟气脱硝示范项目, 确保到2014年6月前, 全面完成本地区所有熟料规模在日产2 000t以上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烟气脱硝工程建设。

环境统计 篇8

关键词:耐候性,整车自然暴露试验,老化,腐蚀

1前言

乘用车作为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户外交通工具,在服役期内会遭遇阳光暴晒、高温、潮湿、雨水、气候骤变等各种气候环境,从而产生老化、腐蚀等失效现象,不仅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观感和使用舒适性,还会影响到汽车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可导致汽车功能失效,对消费者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形成隐患[1]。

乘用车耐候性是指乘用车整车在使用过程中耐受自然环境中的阳光、雨水、气温变化等环境因素综合破坏作用的能力,通常以将整车静置于标准湿热自然暴露试验场和(或)干热自然暴露试验场试验1年后的缺陷数量及缺陷程度作为衡量乘用车耐候性的依据,是乘用车耐用性的重要标志。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开展汽车耐候性技术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1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我国汽车耐候性方面的研究,已经积累了百余辆不同品牌车型整车在我国海南琼海湿热自然暴露试验场的耐候性试验数据。本文通过对这些试验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总结了试验车的耐候性失效现状,旨在为汽车企业采取措施、提升乘用车耐候性提供参考。

2试验

2.1汽车整车大气暴露试验

根据QC/T 728-2005[2]《汽车整车大气暴露试验方法》的要求,将汽车整车置于海南琼海热带环境研究所自然暴露试验场内进行静置暴露试验。

2.2数据处理

试验车试验1年后,任何可察觉的外观及功能变化均记为1次失效并记录失效等级。

3结果与讨论

3.1耐候性状况整体分布

综合耐候性失效数量和失效程度,借鉴行业先进标准[3]将整车耐候性按优、良、中、差、极差进行分级,所有试验车耐候性状况整体分布规律如图1所示。数据表明:耐候性良好以上的试验车占总比25%左右,大多数试验车(约75%)的耐候性还有待提高。

3.2主要失效形式分布

按试验车耐候性失效后导致的后果将失效形式分为存在安全隐患的失效、导致功能丧失的失效、单纯外观改变的失效以及雾翳沉积等4种主要失效形式[4],不同失效形式占总失效数量的比例如图2所示。由图2看出,部分车辆(约5%)出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失效,在整改合格之前应不允许出厂销售,其余依次是导致功能丧失的失效(8%)、雾翳沉积失效(17%)和外观改变的失效(70%)。后3种失效数量众多,对汽车品牌质量口碑的影响不容忽视。

3.3不同试验车失效比较

根据乘用车制造企业是否建立完善的汽车耐候性质量控制体系并在整车制造过程中遵循材料、零部件及整车三级耐候性控制原则将不同品牌试验车区分为“未进行耐候性控制的整车”和 “已进行耐候性控制的整车”。从表1不同试验车失效差异可以看出:相比于已进行耐候性控制的整车,未进行耐候性控制的整车存在失效程度严重、明显失效出现周期短、失效数量多等问题。说明合理的耐候性控制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乘用车耐候性质量。

3.4主要失效部件

乘用车在海南湿热自然暴露试验场试验过程中暴露出的耐候性问题,存在一些失效较为集中的部件,以下问题具有普遍性。

3.4.1安全带扣

安全带扣除普遍存在出现锈点、褪色等影响外观的失效现象外,还存在多起安全带扣塑料出现裂纹的耐候性失效现象,属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重大失效。安全带扣出现裂纹主要是由于在注塑生产过程中没有完全消除内应力引起的,对生产工艺加以改进可以消除。

3.4.2仪表板

汽车仪表板总成也是极为常见的失效部件, 其失效形式主要表现为仪表板台面发粘、脱胶、中控台红色安全警示按钮褪色等。仪表板与使用者直接频繁面对或接触,任何明显失效都会使消费者的情绪受到影响;特别是一些比较严重的耐候性失效,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操控感受,容易引起质量投诉。

3.4.3车灯

汽车车灯主要的失效问题是车灯罩膜粉化、车灯罩发黄等。一些比较严重的失效现象为:车灯系统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相互之间容易出现脱胶、 离缝、松动等配合不佳问题,容易引起车灯内积水,甚至出现昆虫进入车灯的现象,这都会导致车灯使用寿命缩短。

3.4.4密封胶条

密封胶条粉化是乘用车极为常见的老化失效现象之一。密封胶条老化影响汽车车厢密封性, 车内空气相对湿度升高,会导致车内金属件腐蚀生锈,严重的还会引起车厢积水,车内地毯长霉。

3.4.5电镀件

电镀件是海南湿热环境自然暴露试验过程中最常出现腐蚀失效的部件,这表明目前大多数乘用车企业所采用的电镀件耐腐蚀控制标准与实际服役环境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结论

根据以上对海南10余年来近百辆汽车外观及功能失效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大多数试验车的耐候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b.应用耐候性控制技术的乘用车整车耐候性质量明显较好;

环境统计 篇9

1 医院统计工作信息化的特点

1.1 传递的便捷性与及时性

网络的出现对人们生活工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医院统计工作中更是集中体现了网络信息传递及时性与便捷性的特点。网络改变了医院统计信息的传递方式, 使所有信息之间建立了便捷的联系, 有助于医院对各类信息准确、快速地进行分类储存与查询, 信息处理更及时。

1.2 实现医院间的信息共享

计算机网络基本功能包括信息共享, 即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拓扑结构连接, 建立更多的信息资源, 通过网络的信息储存与传递达到了更高程度的共享, 大幅度地提高了医院之间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3 数据更加完整和独立

计算机网络在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以后, 会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储存, 并利用网络本身的功能对数据进行传输、利用以及各种操作, 充分满足数据独立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这样不会使数据出现混乱和无意义的情况。数据库是经过合理设计数据结构以及分配权限实现的, 系统会对数据进行增添、删改、储存等操作, 这些操作都可以进行属性设置, 无论是逻辑还是结构都达到完整的要求, 减少了错乱信息存在的情况。

1.4 处理信息更为高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们处理信息的范围得到了扩大, 工作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2 我国医院统计工作的现状

当前, 我国医院统计工作充分全面地运用了网络技术, 各个医疗单位在挂号、收费、划价、取药、化验、电子病案管理以及医疗诊疗活动中普遍使用局域网, 而成本核算、物流与资金流也都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统计工作人员充分运用局域网实现了医院所需的原始数据网点采集和数据的传输。在准确及时地对大量原始统计数据进行整合以后, 可运用统计软件包再次进行分析整理和科学预测, 因此, 最后体现出来的统计数据会更为完善准确。但在运用网络进行医院统计工作的同时, 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如很多工作人员将精力集中在本单位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 却没有及时地对公网数据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还有一些医疗单位利用公网数据最多也就是上传, 很多医疗单位的统计工作都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 数据之间没有建立应有的联系。

3 网络环境下医院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3.1 基础设施发展

对于医院的统计工作而言, 网络环境是不可缺少的, 但还需要加强对统计软件包的应用, 统计软件包必须具备适合医疗单位统计工作特点的功能;同时, 医院也要对其进行二次开发, 保证统计软件包满足医院发展需要。

3.2 员工素质以及工作流程发展

信息化建设对医疗单位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各个医疗单位应该引进更多业务能力强, 思想与时俱进, 掌握网络科技的高素质人才, 不但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还要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基础网页制作、电子邮件应用、办公自动化应用以及信息采编知识。医院的统计工作要树立科学的理念, 尤其是在工作流程上要实现自动化处理。此外, 还要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4 网络环境对医院统计工作质量的影响

4.1 统计工作数据准确性与效率更高

相比于人工统计,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医院统计工作无疑是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与效率, 整体上提高了医院统计工作的效率, 更能体现独立性和完整性, 再加上这个计算整理过程中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预, 完全体现了数据的客观性, 数据的准确率高值。

4.2 对基础统计数据的采集更为便捷

联网并行工作的计算机具有所有计算机固有的特点, 经过专门的设计后, 网络统计软件在联网状态下可以协同若干台计算机进行有效工作, 使计算机中采集到的数据更加准确和可靠, 提高了数据的精准度。

4.3 统计工作中信息共享程度更高

计算机网络非常重要的功能作用就是实现信息共享,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 保证了信息可以在每一个医疗单位甚至是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迅速流通与共享。在网络普及前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即信息流通与共享受到一定的限制, 每一个部门都有不同的规章和制度, 而网络统计环境中的规章制度限制将被打破, 所有单位和部门之间的规章制度将被网络数据交换协议以及数据的传输标准规定所取代, 信息的共享与使用实现了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内的分享, 保证了统计信息的利用率达到了最高值。

4.4 医院统计工作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大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医院统计工作的应用范围, 传统的统计作业方式也已被高新技术取代, 所以相关的统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管理理念, 逐渐提高服务意识, 调整统计工作知识结构, 掌握更多的信息加工整理技能。工作人员的目光不仅应该放在医疗单位关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 还要对此展开综合的统计分析, 通过横向信息的整合, 结合社会调查的结论, 为本医院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例如, 很多病案中能够反映出医院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水平和情况, 将这些信息录入计算机进行软件处理, 形成准确的医疗卫生统计报表, 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比较, 如医疗质量指标或是单病种疗程疗效费用方面的分析等, 这些都能够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5 统计信息的服务功能得到了拓展

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中, 医院通常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再将责任指标量化分解落实到各临床科室, 而临床科室直接参与了医疗活动, 所以为了争取更多的医疗市场份额, 临床科室必须有成本核算以及经济管理的指标要求, 如收治的人数、病床的使用率、手术次数、住院天数、单病种的费用等, 这些数据的整合分析都由统计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进行。如果医院在这个季度通过网络系统掌握了医疗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在搜集、整理、分析、制作以后, 可以以幻灯片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医院的经营状况, 并向相关管理者报告。通过充分利用网络环境, 统计工作的服务功能得到了拓展。

5 结语

信息网络化、服务系统化推动医院统计工作实现了巨大的变革, 医院统计工作人员必须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 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职能, 提高医院统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书.网络环境对医院统计工作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院统计, 2013, 11 (12) :22-23.

[2]刘丽华, 金水高.网络环境下医院统计工作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 2014, 12 (2) :46-47.

[3]梁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医院统计工作[J].医学信息, 2014, 13 (21) :17-18.

环境统计 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环境 医院统计 思路

一、改革医院统计工作模式,适应医院市场化运作

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医院的管理者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原有统计工作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的实际需求,因此,必须要逐渐向综合管理统计过渡,向新型统计方向不断进行发展,有效实现多元化、专题化、综合化的要求。

应该让医院统计通过主动参与到医院管理,使统计范围扩大到以每个人为基本单位,而不再是原来那种以科室为基本单位,统计工作应该逐步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收集,使把统计评价扩展到每一个人。如:每个医生的经济收入和效益,手术人次和分类、收治人数和病种等,对每个医生进行经济效益、医疗质量和工作强度的综合管理。使统计信息尽快适应医院市场化运作。在主管院长和信息科的领导下,信息统计部门负责全院医疗业务、综合效益等统计,并逐步实现综合统计的职能。统计室负责有关原始记录表格和院内报表的设计、制定、修改和解释。各科室应指定专人做好原始资料登录、统计工作,按时准确填写日报、月报及有关资料。各科室报出的数字须经科室负责人审查签名。统计部门应对各科室的登记、统计工作实行质量检查和业务指导。统计部门对收集来的原始资料、报表应严格检查审核,科学整理,正确计算,保证数字准确、可靠、及时。

二、加强数据检查,提高统计原始数据的质量

医院管理决策的关键在于统计数据与否准确,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统计原始资料的整理、收集制度,认真抓好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数据质量。

1.加强对病人病案首页信息的核查

对于医院而言,绝大部分的医疗统计指标都是来源于病案首页,病案首页是医院统计工作的基础,应该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手术与伤口愈合、病人年龄与身份、年龄与婚姻状况、身份与性别等逻辑校验;治疗效果是否准确,中毒外部原因填写是否清楚,次序是否合理,疾病诊断是否正确,诊断是否漏填;各级医师签名,治疗效果与抢救成功次数、抢救次数、住院天数、入院日期之间的逻辑校验;等。另外应重点核查项目填写是否遗漏,有效确保各项指标的准确无误。

2.加强对医技科室的数据核查

对于医技科室而言,每个医技科室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性质,因此它们也应该采用不同的统计指标,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以下几点:第一,检验科室和检查科室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应有所区别治疗项目和检查项目。第二,核算数据要与各科室工作量保持一致。第三,不同科室不可以统计不同时间的工作量,而应该统计相同时间的工作量。第四,应采用同一原则统计不同的指标、不同的科室,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有效确保统计指标的可比性。

3.建立健全统计台账

编制《年度统计资料汇编》,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医院积累历史资料。统计资料应妥善保存。做好统计咨询服务,及时为院领导及各科室提供统计信息查询服务。在条件许可时,可以开展临床科研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业务。统计人员坚决执行《统计法》,提高统计法律意识。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发扬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4.为拓展统计工作内涵,提高统计工作效益,医院统计人员除了应该积极做好有关统计工作,并应该努力把大量的基层科室统计数据变成活的分析资料,为医院领导班子对卫生事业发展决策发挥很好的参谋作用,同时也调动了基层统计人员开展统计分析工作的积极性。

三、建立医院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

对统计资料的整理、计算、存贮、传送、检索逐步实现自动化处理。同时,认真执行统计报表制度,严格按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指标涵义、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卫生行政机关报送各种法定统计报表,向上级报送的统计报表必須经制表人自审和签名后再送分管院长审查签发;统计部门还要根据医院管理的需要设计院内报表,定期向院领导提供详细统计资料,并向各科室反馈信息。此外,要定期撰写阶段性的综合统计分析报告和不定期的专题统计分析报告,供医院领导和管理人员参考。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关科室应尽力配合,不得弄虚作假。

四、培养高素质统计人员

医院统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于医院统计工作的好坏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统计人员应该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或者自学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进行适时“充电”,及时补充新技能、新知识。统计人员在服务意识上要“主动出击”,要主动参加各种业务学习的会议,力争参与医疗业务计划编制、医院发展战略研究、医院决策可行性论证等工作,把医院统计服务做到“位”,工作做到“家”,争取谅解、信任、支持及协作。同时,应该不断提高医院统计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医院统计部门绝对不只统计档案资料,还应该汇总分析统计信息来加强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工作,有效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信息统计人员必须成为复合型人才,要有较高的分析预测问题、较高的政策水平、较高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发挥统计信息的重要作用,才可以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淑英.医院统计工作在医院中的作用及不足[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

[2] 熊晶雯,陈淑英.深化医院统计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9)

[3] 郑立强.医院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1,(18)

(责任编辑:郭 伟)

环境统计 篇11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 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很落后的状态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近十多年来, 发展更快。从2000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中, 可以明显的看出。

2000年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为99214.55亿元, 而2010年的经济生产总值GDP为401512.8亿元, 翻了四倍多 (图1) 。

但是,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水环境受到了影响和破坏, 污水量大大增加。从2000年的415200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6172562多万吨, 排放总量大约增长1.5倍 (图2) 。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污水的排放量迅速增加, 但污水的主要指标如化学需氧量COD及氨氮排放量等并未上升, 而趋于稳定 (图3、图4) ,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否则, 后果不堪设想。这是由于全国各地的环保部门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这是全国人民奋力拼搏的巨大成果。

2 基本经验

(1) 大力加强法治建设。《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保护水环境的法律法规应更好的实行, 与此同时加强水环境保护的相应的法律体系的健全与完善。针对污水排放, 利用严格的排污标准对工业企业进行监管, 包括大力度地监管工业污水排放, 对那些工业类违规排污企业严厉惩处。加强对各类污染源跟踪监测, 尤其在集中排污口表现出问题务必尽早处理。务必做好监测水质和水源的保护工作, 尤其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

(2) 大力加强水环境管理。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模式, 借助污染物利用掌控排放量来实现污染领域的缩小。对企业宜贯彻完善经营管理的方针举措, 通过先进生产工艺的操作运转使物料的利用率愈加提升及污染物排放愈加减少。产业政策通过修定并借助行政、经济手段而使产业结构得以调整, 从而让节约用水和清洁生产全面推广。创建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即划流域为单元, 用河流为主线, 用城镇作节点, 推动流域管理提升监管职能和增强协调能力, 为部门间更好地交流与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3) 大力加强政府对环保的经费投入。政府对环境的投资比重逐年增加, 鼓励并支持环保企业的发展。如图5、6所示, 2000年到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的百分比呈波动上升趋势, 说明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比重缓慢增加。

(4) 大力加强环保专业人才的培养, 逐步充实环保管理机构。如图所示, 2000年到2010年的环保系统机构人数增加了62819人, 说明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

3 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仍然很严重

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认为, 中国污水排放总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 以COD (化学需氧量) 为例, 水环境中中国的COD承载力为740.9万吨, 全国首次污染源调查中显示, 实际COD排放量3028.96万吨, 超出环境容量四倍多。

目前, 超过水环境容量的中国水污染负荷较重, 以南北方为代表特征明显, 南方水质性缺水问题凸显, 北方水资源匮乏, 水量性缺水加速, 生态用水极其匮乏。

据环保部门2012年调查显示:全国淡水水质中十大水系31%及62个主要湖泊39%质饮用水水质均不达标, 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生产和生活。

中国处于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的国家行列。联合国规定, 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700m3, 谓之资源型缺水。我国的体现尤为突出: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且水源的水质距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相差甚远, 故中国属于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问题并存的国家。

水污染问题在我国依然到了相当严重的阶段。据水利部2010年的调查显示, 2010年中国主要流域、河流、湖泊书库各类水质比例的真实情况是:七大流域的IV类 (处理后也不能饮用) 以上严重污染水质河长占评价总河长的71.3%, 其中不能用于农业灌溉的劣V类水质河长占29.8%;六大河流的IV类以上严重污染河长占84.9%, 其中, 劣V类水质占36.7%;重点监测评价的湖泊水库中, IV类以上水质占69.8%, 其中劣V类水质占41.3%。

4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思考

(1) 大幅度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比率和重复利用比率。据我国相关调查可知, 水资源利用比率远低于50%, 重复利用比率仅20%左右,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低效的水资源运转中致使浪费局面的加深加剧。我们应重点钻研污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 借助对生产成本的管控, 使企业稳定发展, 呈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效益相得益彰。

(2) 大力发展环境科技, 研究提升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化解用水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即是污水资源化利用, 可带来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引发较好环境效益。以采煤过程中抽取的地下水为例, 煤炭产量以全国12亿t而算, 被污染矿井地下水约能抽排50亿m3, 如若全净化成饮用水, 那么所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将是很大的。此外, 中水回用、循环利用工业冷却用水等皆为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有利举措。

(3) 大力创新水资源的管理机制。例如, 逐步提高水污染排污费, 使排污费大大地高于水资源恢复治理的费用。当前, 江苏排污费定位太低, 较水资源补偿费用低的更多。

(4) 大力宣传全民环保意识和节水理念。环保工作在与政府或相关部门密切相联的同时与每个公民亦息息相通, 故此宣传力度应加大, 全民提升环保理念, 环境保护中全民皆出力献策。

参考文献

[1]2000—2010年国家环境统计公报[Z].

[2]2000—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公报[Z].

[3]陈宜菲.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5) :187-188.

[4]赵丰, 黄民生, 戴兴春.当前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生态修复技术初探[J].上海化工, 2008, 33 (7) :27-30.

上一篇:格力集团下一篇:综合财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