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环境优化研究

2024-09-17

统计工作环境优化研究(精选12篇)

统计工作环境优化研究 篇1

一、开展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优势与意义

第一、有利于增强党建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增强党建工作的生动性与时效性。实践证明, 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要与时俱进,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互联网代表着新近的生产力, 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利用网络推进党建工作创新, 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 体现党的先进性, 创新党的组织工作方式, 使党保持活力与发展动力的重要保证, 也是确保党能保持代表先进生产力, 应对新的时代变化与特征, 正确把握社会和科技发展潮流, 推动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

第二、有利于扩大教育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 传播正能量。网络和网络资源已经实现了与高校学生“零距离”。而网络具有时效快、覆盖面广和相对开放的特点。在互联网环境下, 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开展网络党建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党的教育的受众率, 加强党的宣传, 丰富党建信息资源, 实现党建信息的资源共享, 更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最大可能的传播正能量, 抵制不良信息的滋扰和迷惑, 把握党建的正确方向。

第三、网络为高校党建提供了跨越时空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以及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网络的发展克服了地域性以及空间性, 广大党员和群众可以实时在线交流党建信息以及党建经验, 并可以利用视、音、图、文等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党的知识、理论和参与党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还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的表现出来, 提高了学生对党建工作的理解与感悟, 同时, 还可以将其他形式的大众资源媒体进行有机整合, 运用到高校学生党建的教育活动中, 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第四、开展网络化的高校党建, 有助于建立、健全党员和党组织的弹性管理机制。随着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化, 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实行学分制、后勤管理社会化等等使得高校学生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学生党员的学习交流和组织生活等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急需引入网络技术到学生党建工作中来, 以改进和创新高校党建工作。例如, 在党的系列教育活动中, 很多在国外学习深造或在外地参加实践实习的大学生党员, 如果不通过网络, 很难正常的参与到组织生活和党内的学习教育活动中来。

二、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部分高校对网络党建工作的重视不够, 观念转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一些高校党组织对信息网络发展与党建的关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工作方法相对单一, 借助现代信息网络开展工作的主动意识不强。

第二, 网站内容和功能单一, 信息量不够大, 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缺乏互动性和实效性。表现在网站的信息量小, 内容更新不及时, 资源利用率不高。通常的党建网站只充当了信息发布平台或电子资料库, 缺乏创新之处, 而对于在线党务、提议、监督和讨论等交互性、实用性强的内容相对缺失, 导致网站人气不足, 缺乏吸引力。

第三, 部分高校的党建网络建设形式重于内容, 手段强于效果。主要表现在把网站的新颖别致当成了建设重点, 却忽视了网络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实效, 形式主义有所抬头, 导致网络与党建的手段与目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颠倒。

第四, 网络党建工作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掌握较丰富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目前, 高校普遍缺乏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党建工作经验, 同时又精通网络技术的工作人员, 使得网络上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滞后。

三、当前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创新点与资源优化

第一、网络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创立和完善网络党建工作机制, 使教育、互动、监控和评估相互协调, 才能使高校网络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和有效运转。各高校应以各自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 积极响应建立网络党建工作体系的要求, 从全局高度考虑并科学设计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设备保障、技术支持和评估奖励等各种问题, 重点在领导机制, 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方面创新, 切实形成领导得力、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科学务实的管理工作体系, 确保建设的常态化和规范化。要充分整合党办、宣传、组织、纪检、统战、党校、工会、共青团以及各学院党委、总支和分团委等部门和机构的力量, 分工负责, 共同建设。同时, 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如评比并奖励优秀党建网站、优秀网站创意、最佳网站管理员等积极奉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二、党建网站建设和管理模式创新。要在组织形式上、以及管理模式上寻求创新与突破,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突破传统的党建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首先要充分重视网络党建这一重要阵地, 加大在网络建设上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加强专门人才的培养, 划拨专项经费, 使软硬件建设同步进行, 协调发展。其次, 明确网络是手段和形式, 而党建才是根本, 是目的指导思想, 避免形式主义, 把党建网站建设成为具有内容完整、丰富、准确, 可操作性强, 人性化并具有较强互动性的“活”网络。另外, 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着力推进组织生活、思想汇报、民主评议、党费交纳、监督模式和党务管理进网络, 建立即时、高效、透明、准确的网络党建管理新模式。最后, 要加强网络安全的监督, 规范网络行为, 确保网站的政治方向和导向正确, 杜绝泄密问题, 并对开放性的论坛等进行实时的监控, 以便迅速处理网络突发信息和事件。

第三、党建网站学习模式与机制创新。网络使得党员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在党员学习模式与机制上进行创新。可以创建网络党支部, 可以解决日益增多的学生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落实困难的问题;还可以创建党员学习专项平台, 开设网络专题学习栏目和课程, 并建立网络考试和评估体系;而建立优秀网站链接和建立党员“数字图书馆”和“数字阅读室”, 可以极大地丰富和优化网络学习资源, 为党员提供经典论著、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重大时事等文献和影音资料。建立网上党建理论学习和研究专栏, 及时发布党的党建理论的最近研究成果和党建的即时动态, 可以引领广大学生党员关注理论学习的人点, 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提高理论修养。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多样的党建教育与学习平台的建设, 将会极大提高广大学生党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极大提高学习效果。

四、总结

总之, 随着时代的发展, 高校党建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寻求创新, 要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把网络的共性与党建的个性充分、有机的融合起来, 使网络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高校应牢牢把握住网络党建这一重要阵地, 在新时期背景下, 不断加强和完善网络党建工作, 以生为本, 结合自身实际, 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途径, 紧扣时代脉搏, 创新工作方法, 规范制度、强化队伍建设, 优化整合资源, 借助网络建设把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杨阳.《陕西教育》2011年05期.

[2]网络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张丹.《西南大学》2010年.

[3]大学生党员教育虚拟环境优化的策略, 成华.《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2期.

[4]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百度文库.

[5]《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 2011年1月19日.

[6]虚拟社会环境下党组织学习机制研究, 曾令辉, 陈敏.《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7期.

统计工作环境优化研究 篇2

思想上要有大局。大脑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败。转变作风,不仅要埋头干事,更要抬头看天。作为组工干部而言,就是要做到“心胸宽、眼界宽、思路宽”。领导所想要常磨。实现个人工作与本级领导意图的有效对接,是找准工作方向,转变工作作风,实现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要伴左右,听其言,观其行,会其意,更要主动汇报,寻机交流,零散收集,厚积薄发,主动将领导所思所想变成指示、变成行动、变成现实。基础情况要常悉。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能力、需求和习惯,常态性、针对性地学习上级政策精神和领导讲话,对内对下要掌握情况,明确重点,摸准难点,发现苗头,做到知大局、识机遇、明重点、思作为。他山之石要常借。要跳出圈子看圈内,不做井底之蛙。通过流鉴网站、查阅报刊、实地考察等形式,及时获知外地同行业单位工作经验、个人典型和反面教训,并对照反思,找准差距,析透原因,据实复制,用于提升本地本部门工作。

工作时要求效率。效率,就是时间、数量和质量的综合。高效率,就是最短的时间,最大的数量,最优的质量。转变作风,优化环境,高效率的工作是关键。要有目标意识。要顺应形势、服务大局、立足实情,准确实现自身定位,科学制订适宜本人岗位的具体目标与落实措施,并予以动态调整,时刻用清醒的头脑谋划工作,用明确的目标引领工作,用务实的措施落实工作。要有时间观念。兵贵神速。推进工作,要摒弃“慢工出稀货”的思想,切记“快进则生,慢进则死”的训言,抢抓一切可用之机,挖掘一切可用之力,巧借一切可用之物,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最大数量,达到最优质效。要有完美心态。工作不能以完成为标准,要谨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俗语,牢记“细节决定成败”的名言,凡事认真对待,把追求完美贯穿于执行的始终,把大事做小,小事做细,细事做透,把修缮提升的空间降到最低。

微博优化写作环境的相关研究 篇3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写作环境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272-02

微博是网民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对微博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多。微博为大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进而使对写作环境的创新成为可能。此外,微博还能够开创一种更为便捷的写作方式,包括修改、阅读等,通过提高写作效率的方式,达到创新写作环境的目的。本文以微博在创新写作环境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试图优化大学生写作环境氛围,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微博对写作环境的影响

当前,微博正以现代社会的一种标志与身份象征出现在公众的生活当中。由于微博使用的便捷性与大众化,微博的内容很快就能够为更多的公众所知悉,进而引发相应的微博讨论,让公众快速了解到最新的热点话题,进而丰富公众的生活[1]。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经常不愿动笔写作的人,也会不自觉地打开电脑,在微博上留言或收集最新的微博话题,发送微博信息。特别是大学生群,是微博的忠实用户。对此,笔者对周边使用微博的高校大学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了解,有将近95.4%的大学生在使用微博,并说出了微博对自己写作环境的影响。

微博对大学生写作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微博为大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写作环境。相比具有一定标准与格式的传统写作而言,微博为大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为轻松自由的网络平台,让大学生在这一网络平台上自由地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想,不会受到任何约束。(2)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大学生可以将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与想法发表到微博上,小到日常生活琐事,大到国家大事。在微博上,人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任何级别之分。这些日常琐碎事,能够为创新写作环境提供更多的素材。(3)微博侧重于从思想层面的对写作环境的创新。在大学生日常谈论的话题中,很多是新闻焦点和热点问题,如微博控、犀利哥、伤不起等。这些热点问题能够为写作激起思维火花,激励大学生寻找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热点词汇,进而提高写作品味与时代特色。这些热点问题,还能够引发大学生的思考,推动大学生将这些热点问题与词汇运用到写作中,达到对写作内容的创新。

二、微博在优化写作环境中的作用与不足

针对微博在优化写作环境中的作用,笔者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有87.6%的大学生认为微博能够很好地优化写作环境,不论是在写作方式的创新方面,还是在提高写作的深度与广度方面,都能发挥良好的作用。其中有12.4%的大学生认为微博的应用对创新写作环境具有负面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微博在优化写作环境中的作用

人们使用微博,往往出于多种目的,包括娱乐、缓解压力、交流等。微博在创新写作环境中的作用主要有在以下方面:

1.写作方式方面。在网络还没有得到普及与推广之前,大学生写作多以传统书面方式为主。自网络得到广泛运用后,大学生的写作方式开始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只要打开电脑,开通微博,就可以利用这一方式进行写作,而且写作多出自于微博作者自愿,表达的是自身的真情实感[2]。这种写作方式的使用非常大众化,不限年龄、不限学历,只要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就能够非常熟练地应用微博写作。

2.传播方式方面。微博对创新写作环境的作用,还体现在传播方式方面。相比传统传播方式,微博只需要注册就能够实现传播的目的。而且微博传播的速度与效率要比传统的纸质方式更加便捷,而且没有各种人为限制。针对这一点,笔者对身边使用博客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有97.6%以上的大学生反映博客传播速度非常快,在3分钟内博客的点击量就可以达到百次以上,足可以说明博客对大学生写作传播方式的影响。

3.受众方面。打开电脑,利用网络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社会动态,包括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国家大事、热门话题等。不论是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只要会操作电脑,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微博[3]。微博能够让广大的大学生群体利用微博了解到微博作者写作的内容,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采纳一些有助于自身学习与工作的方法或建议,用来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质。

4.阅读效果方面。相比传统的写作方式,微博使文字与图片变得更为直观、生动,并灵活运用图片与文字于写作中。特别是一些富有创意特色的图片或知名的博主个人图片,能够激发阅读者浏览微博的兴趣,并表达相应的观点或见解。这种图文相结合的良好视觉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微博作者的人气与关注度,还能够提升微博作者的写作质量,为微博作者创新写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5.思想内容方面。调查表明,有92.7%以上的大学生反映微博不只是将个人的思想观念发表到网络上,而且还能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一些网络名词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源自于真实的生活。以“微博控”为例,“微博控”是根据微博使用者对微博喜爱的程度划分级别,最高级别的“微博控”人员每天都能够创作出更具生活特色与思想内涵的微博新词,如躺着也中枪、逆袭、坑爹、土豪等,这些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都是微博作者的创新成果。

(二)微博在创新写作环境方面的不足

微博为创新写作环境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微博同时也对创新写作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得写作环境被过度的炒作,甚至变得形式化。

1.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写作的规范。调查表明,有64.7%的大学生反映微博随意性较大,什么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如吃饭、吵架等,而且缺乏规范。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使得写作变得没有任何章法可循。endprint

2.影响写作内容的真实。当前,微博上往往是一个人发布微博之后,很多人进行模仿。这些模仿会弱化创新力,影响到写作内容的真实。此外,微博中还存在着虚拟化问题,很多微博内容是出于炒作的需求,真实度较低,导致写作环境被商业化与虚拟化。

3.形成网瘾,影响大学生成长,消极情绪扩散,影响写作的价值取向。过度地使用微博,深陷其中,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还会导致一些不良情绪出现。此外,微博中一些对生活持负面态度,消极情绪等,会通过微博扩散,影响写作的价值取向。

三、充分发挥微博在写作中的作用

(一)对微博写作内容进行规范

规范微博写作内容,可以避免写作内容的杂乱无章,有效提高写作质量。在这方面,可以由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指导,让微博作者按着新闻写作格式写作,使微博写作更规范。教师对大学生使用微博写作进行规范主要包括:(1)对微博写作主题进行明确。由教师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微博写作主题,如财经、文学、政治、工业、机械等,促进大学生的微博写作主题更鲜明。(2)规范微博写作格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大学生讲解具体的微博写作格式,比如文学类、新闻类的标准格式,并附上范文,以实现对微博写作的规范。

(二)制定微博写作的创新标准

在微博中,大学生能够借鉴他人的思想观点,但过度借鉴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使作品变成复制品。制定微博写作的创新标准,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标准包括:数字创新方式,图文的使用方法等。为了使标准更符合学生实际并得到执行:(1)由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制定具体的微博写作创新标准。(2)教师对大学生微博的写作进行点评。当大学生将写作内容发到微博上时,教师进行及时点评,提高大学生的微博写作素养,对微博写作进行创新。

(三)明确应用微博写作的社会意义

微博写作除了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娱乐需求外,还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明确微博写作的社会意义。为了使微博写作获得社会正能量,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大学生在微博写作方面的指导,让大学生明白应该歌颂什么,反对什么,使微博成为颂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有力工具。此外,教师应该加大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积极营造充满正能量的微博写作环境,让大学生从微博写作中获得更多的愉悦,进而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

参考文献:

〔1〕罗立桂.网络写作的特征及其对传统写作的理论变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5):63-65.

〔2〕常晋芳.网络思维方式——人类思维方式的大变革[J].理论学习,2002(1).52-54.

〔3〕覃思.试论网络写作思维的特点[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23-25.

落实减负工作优化发展环境 篇4

会上, 山西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胡玉亭代表省减负工作领导组全面作了题为“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 推进山西省企业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的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 2010年以来, 山西省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要针对舍涉企收费存在的问题, 尽快制定治理和规范的措施”的重要指示精神,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 制定并下发了减负工作专项实施方案, 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企业减负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各项涉企收费日趋有序规范、惠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各项检查评比明显减少, 各项工作制度更趋完善。胡玉亭指出, 2012年要突出重点, 加强在规范涉企收费、落实惠企政策、保护中小企业权益, 及治理社团组织服务收费等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加大推进企业减负工作的力度。胡玉亭进一步指出, 企业减负工作还要依靠政策法规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 进一步抓好落实《山西省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和《山西省企业负担监督办法》的贯彻落实, 注重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有针对性的做好减负工作, 建立长效机制, 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 不断推进企业减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山西省副省长任润厚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山西省企业减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客观分析了全省减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并从事关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强调了当前开展企业减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减负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任润厚指出, 减轻企业负担是加强反腐倡廉、转变政府职能的切实需求, 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 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2012年以来, 先是省委专门召开会议, 讨论专项整治吃拿卡要、创优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王君省长也在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上, 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任润厚提出, 山西省各地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次会议, 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的部署, 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的高度, 从促进企业发展、推动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其关键要狠抓落实, 努力在企业减负上取得实效, 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任润厚强调, 要加强组织领导、注重部门联动、强化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工作。各地有关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 主动服务企业并减轻企业负担, 主动创优环境, 促进山西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讲话 篇5

—在中共安国市纪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吕竹青

同志们:

今天,我借这次会议的机会,重点讲如何创优政务环境的问题。良好的环境,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环境就是品牌,就是资源,就是财富,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力,是决定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好坏、快慢的决定因素,经过全市上下几年来的实践,已被广大干部群众广泛认可。2007年以来,我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优化环境工作上扎扎实实做了四项工作:

一是推行阳光行政,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通过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全年共清理行政审批事项459项,其中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01项,取消核准事项146项,审批降核准事项70项,审批降备案25项,核准降备案6项,取消备案事项11项;二是掀起“责任风暴 ”,推进“效能革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了效能建设目标评价体系,对机关工作人员思想状态、工作状态、风气状态等进行明查暗访,对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现象进行了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进一步优化发展硬环境。全年共投资达1.1亿多,完成了市区八条主干道路整修、景观改造、两个出入口包装、定河路安国段大修、河龙线以及37个村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

三是大力实施“双十工程”,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定了招商引资优惠和奖励办法,对重点项目建设封闭运行、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和监察联络员制度,严肃查处干扰和破坏项目建设的案件。全市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0个,较好地完成了保定市下达给我市的项目建设任务。

四是紧紧围绕 “构建和谐平安安国”这个大局,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较好地解决商贸城土地长期被强占的难题,妥善处理了酒厂二次改制问题,并以打击涉恶犯罪、渣痞犯罪为重点,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侦破各类刑事案件92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7名,打掉犯罪团伙50个,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市的环境建设工作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不愿放权的问题。有些部门和单位存在中央政策不会用,省市政策用不活,只讲上级对口部门要求,不看地方实际,死抠条文、生搬硬套,进步不快退步快,启动不灵刹车灵;对有利于本单位、本部门的事情抢着做,对矛盾和问题绕着走,甚至推脱、扯皮; “印把子”攥出汗来也不愿松手,甚至明放暗不放、上放下不放。二是不善服务的问题。有的部门和单位“衙门作风严重、长官意识浓厚”,放不下架子、扑不下身子,不能站

统计工作环境优化研究 篇6

关键词:城市道路 路边环境 优化环境

1城市道路的功能

弄清城市道路应具有的功能,对于规划设计好城市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社会进程中,城市道路不仅仅满足于交通要求,其功能的多样性,内涵的丰富性,已远远超出普通范畴的公路,其影响与作用也是广泛而长远的。规划设计时必须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城市道路其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1交通功能

随着现代城市社会生产、生活、科技、教育与文体活动迅速发展和市民收入的增加,城市交通负荷日益加重,交通需求多元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因而现代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也在不断发展,简单的可分为两类,一为长途通过性交通功能;二为短途出入的服务性交通功能。也有按其在城市道路网络中的功能性质分为四种:一为供高速或快速运行的通过性交通服务如高速路、快速路,二为供中速行驶的以通过性为主,以短途服务性为辅,如主干路;三为主干路或快速路集流与疏散交流服务的集散道路,即我国规范中的次干路;四为供相邻地区出入为主,偶有少量通过性交通使用的地方道路,即我国规范中的支路或部分较宽的胡同。另外亦有就城市交通的运行特性将其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高速、过渡、分流、集散与出入口等。

1.2城市构造功能

城市主次干道具有框定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划分社区与居住区范围,构成城市平面空间骨架与支撑体系,为城市中心商务区、生活居住区、工业区等不同性质规划区域的形成起了分隔与支撑作用,同时由主干路、次干路、环路、放射路所组成的交通网络,构造了城市的骨架体系和筋脉网络,将城市各分区的大小单位组成功能各殊的有机整体。

1.3城市空间功能

城市道路的网络系统构成城市公共空间与网络走廊,为城市提供良好的通风、采光与生活空间。这是居民正常工作和健康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由于土地的高度开发利用、居住区内空地的减少、房屋密度的增加、容积率的提高,城市道路所形成的公共空间就更为可贵了。同时也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配置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主要指人们在城市内部为维持现代社会生活和各种日常活动,需要在道路用地内安装或埋设、电力、通讯、热力、燃气、自来水、下水道等电缆及管道设施,并使这些设施的服务水平能够保证通过市内各住宅、机关、建筑物,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功能。在特大城市与大城市,地面高架路系统、地下铁道等也大都建筑在道路用地范围之内,有时还要在地下建设综合管道、走廊、地下商场等。

1.4景观环境美化功能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动脉也是组成与显示城市街道风光、景观的走廊,展现城市风貌和建筑特色的窗口。因此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均应从城市的环境整体出发,具体地对某一地段、街道或一区域街坊,就空间组合景观风貌、特色建筑、道路横断面组成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使各构成物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度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以达到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水平、改进市民生活质量,给人以安适、舒心和美的享受,同时也使城市道路展示景观风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空间环境。

2城市道路与路边环境的优化设计

2.1街道景观

对各类不同的街道进行不同的路边环境设计。街道可细分为步行街与人车混行街,机动车交通道路。步行街的尺度往往不大,街道环境生态铸成主要有人、建筑店面、人行道、树木等。人车混行街尺度比较大,环境生态组成也有人、店面、人行道及道路、树木等。机动车交通道路的首要功能是交通,其次是视觉景观形象问题,高速公路比较简洁,除了路面只有当中的分隔带和道路两侧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国道两旁往往会有行道树绿化。通过对街道,沿街建筑尺度的确定,树木,街道小品及环境设施的设计,既反映街道环境的个性特征,又展出了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都市风貌。

(1)通过道路空间的形式体现步行街的景观个性。

(2)通过道路建筑物风格的协调或对比,塑造步行商业街的个性。

(3)道路设施要精心设计。

(4)地面铺装个性化设计。

(5)绿化个性化设计。

(6)雕塑艺术的个性化设计。

2.2绿化设计

中心绿地以及街心花园,道路绿化带形成点、线、面交织的绿化系统,并对植被与树型的选择和分布做出详细的设计。加剧城市道路,办公场所的绿化是城市绿色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得到提高。虽然城市环境绿化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但仍然缺乏整体的环境绿化规划,有主题、有内容、有文化内涵的绿化设计少之又少,仅仅为了绿化而绿化,总让人觉得苍白,缺乏活力。

①道路绿化规划用地在不同路段有不同程度的被侵蚀、占用。②片面追求绿化面积或者是花瓶效应,绿化带缺乏实用性,草地绿化带确实美观,但绿化效果比起树木绿化却相差甚远,树荫既可遮阳又可以吸尘、供氧、降噪。目前道路绿化的立体层次,花色品种的配搭和种植工艺都有待改善。③人行天桥、立交桥、高架路下,路边的绿化工作也有待加强,无可否认,高架路、立交桥等城市立体式的交通模式对舒畅交通有着很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出现了阴影、死角、增大噪音、清一色的灰调子,这正是道路绿化的难点。在立交桥柱布满绿色攀沿植物,人行天桥则以青藤遮阳挡雨,使那些本属于“视觉污染”的立交桥,过街天桥变成城市一景,既美化环境又收到了很好的绿化效果。除了树木,绿岛及路桥下大片空旷的绿化之外,内环路路栏两侧的绿化也十分重要,在现有的立交桥、高架路、过街天桥的两侧都加设花槽进行绿化,将会形成一道空中绿化带,与地下、路边、桥下的绿化设计相互映衬,组成立体绿化体系。④候车亭的绿化美化问题。狭长的遮阳挡雨蓬,实用性差,千篇一律的外形,冷冰冰的不锈钢外观,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分外刺眼,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毫无美感。因此把候车空间设计融入到道路绿化、街道景观之中,形成一个绿色舒适的候车空间,使城市多一道景点。

2.3铺地与环境设施小品

英国伦敦牛津街的铺地与环境设施小品,其设计思路是:对各种路面的铺地材料进行控制设计,并就环境设施小品的形态、材料、色彩、尺度等作系列化的考虑。道路各种不同铺地装饰材料还对人与车的行为具有暗示作用。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提示车辆快速行驶,而经过砾石路面则需减速慢行,因此在砾石路面上休闲的人们具有一定的优先权,车行道路铺地用材应加以区分。犹如盲道其铺装的凸凹地砖具有引导盲人行进的不可替代的实用功能。路面上常会设计一些标识引导人们的行进;车行道上的交通标识自然必不可少;一些游人的散步道上也常应用这种方法,创造空间的趣味。

2.4城市道路的派生场地

街道与人们的室外活动向来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流量、速度、交通设施的迅速增加,城市道路逐渐脱离了人的尺度和生活习惯而适应汽车时代的需求,于是城市道路边出现了一些专供人们停留活动的派生场地。这是人的活动与城市道路分离的结果,也是城市道路与建设领域之间增设的缓冲空间。

①路侧的带状广场,是城市道路与沿街建筑带之间较开阔的空间,是人行道与建筑室外领域相互渗透,扩展的结果。可以供行人及进出建筑人员往来休息之用,也可以进行各类室外活动。在商业街、文化街等人流较多的街道沿线较为可见。②道路局部扩大形成广场:由于沿街建筑物的局部退后而形成的广场,因为建筑物造型的差异而具有多种形状。较路侧地带形成广场而言,这类场地构成的空间易于实现更大的私密性。在大型公共性建筑与道路之间经常性形成此类广场,并通常与建筑物的入口广场相结合。③街角节点广场:道路街角是人流最为集中的公共空间,是人们喜欢停留的场所。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也乐意占据十字路口的四角,使空间显得更加拥挤。于是产生了一些街角的节点广场供路人娱乐休息,也为街角的建筑物提供了一些景观点,街角广场可通过四角建筑退后、切角形成,也可以抽出一角的建筑物使场地更趋宽敞。在一个较为单纯的道路空间中,节点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2.5路面照明设计

现代社会中,环境基面支撑的人的活动是全天候的。晚间道路照明设计是道路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道路照明除了路面状况,主要取决于照明设施的配置。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上不求审美,外部环境的灯光设置大都自发形成,各自为政,难以协调,个体的美难以形成整体的美,也较难突出城市街道的总体特色。道路照明不仅要为道路创造良好的光照条件,还要把道路景观映衬得更加美丽。

3结束语

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是为人们出行方便服务的,在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年代,城市道路设计的更多的是出于车辆行驶安全和工程质量方面的考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的设计在满足其主要使用功能外,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现在城市道路的设计已经不是僅仅一条路的设计了,其设计和建设应从实际出发,依据生态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营造一个生态、安全、通畅、舒适的,人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的城市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叶菁,王艳.现代城市道路环境创新特色研究[J],国外建材科技,2004(3).118~119

[2]赵晓冬,赵晓峰.浅谈城市道路的空间及景观设计[J].城市交通,2000,(1).

优化浙江商务发展环境思路研究 篇7

一.浙江商务环境发展现状分析

1.构建了国际化的制度环境

按WTO规则要求, 浙江不断完善地方性政策法规, 加大对各类扶持政策的“立、改、废”工作, 逐步完善了符合WTO规则的开放型经济政策扶持体系建设, 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面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形势, “十一五”期间就先后出台了十余项大的政策意见, 包括《扩大开放加快提升浙江经济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等, 加强了政策引导, 合力推进了浙江省商务的有序健康发展。

2.营造了较为高效的政务环境

通过加强宣传, 创新服务制度, 全省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 主动服务、高效服务的新观念得到了不断强化, 逐渐获得了企业和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全省通过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 各项行政审批工作多次提速, 办事效率大幅提升;通过“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系列活动, 进一步畅通了政企沟通渠道, 切实为企业解决了一批急需解决的问题;推出了“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重点项目跟踪协调”等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的举措, 建立了较为长效的政企沟通渠道, 服务企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3.搭建了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全省搭建了一批贸易投资促进平台, 浙江省的浙洽会、消博会、义博会、食品博览会等, 省委、省政府在日韩、欧洲、港澳台等地区举办的“浙江周”活动, 以及在境外举办重大经贸活动等, 已成为浙江省展示政府和企业形象、提升浙江企业和产品知名度的重要平台;每年联合市县政府部门合力举办农超对接会、工业品产销对接会等, 已成为企业与市场对接的重要渠道。同时, 浙江省建立了应对反倾销、反补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公共服务平台, 如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建立了65个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 进一步完善了“一体两翼”产业预警机制, 开展了对部分产品的产业损害预警监测, 提升预警监测质量, “十一五”期间就发起对外贸易救济调查15起。

4.推动了贸易投资平台的突破发展

截至2010年底, 全省共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74个, 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数达到8个, 与江苏并列第一;全省已有1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2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28个省级园区、55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境外贸易投资促进平台创新发展, 浙江省在澳门、印尼等设立了“浙江品牌产品贸易展示中心”。截至2012年4月底, 已有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示范区、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等四大国家战略平台。

5.形成了较为便捷的通关环境

区域通关深化推进, 对出口货物实施了“属地申报, 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省内海关合作加强, 省内货物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模式。浙江电子口岸建设突破发展, 已建设成涵盖商务厅、海关、商检、边防等9个涉外部门的信息服务大平台, 实现了“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身份认证、一站式”大通关信息服务, 并实现与中国电子口岸并网运行、实现与区域 (上海、宁波) 地方电子口岸互联互通。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 实行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新模式, 推动了长三角地区人流物流畅通便捷。

6.建成了较为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

营造了有利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 全省各地逐步建立了重商、亲商、惠商、富商、安商的良好发展氛围;文化、医疗、教育等服务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为商务发展提供了配套较为完备、文明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通过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等, 营造了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通过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 坚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 为商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营造了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通过每年选派管理和技术人员出国培训、每年聘请近2万多人次的外国专家、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等方式, 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国际化高级人才, 加快了浙江人才的国际化进程, 为商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浙江商务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1. 政策、服务长效性欠佳, 政府服务仍有待优化

改善商务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各部门的长期坚持, 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 不断地完善政策、强化服务才能切实提高商务环境的发展质量。但是, 少数相关部门仍没有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 急于求成的心态仍然存在, 使得一些政策的变动较为频繁, 政策延续性相对较差;提供的暂时性、短期服务相对较多, 长效服务机制相对较少。同时, 全社会重视商务环境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浙江少数部门和个人仍存在着对商务发展环境认识不足, 关注不够, 举措不足, 一些部门工作人员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依法行政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2. 城市国际化水平相对滞后, 商务生活配套服务仍有待完善

与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 浙江省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仍相对滞后, 国际化的生活配套不完善, 这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以及县级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医疗方面, 全省专业的涉外医院较少, 直接能用外语为外商诊疗的医院相对较少。在教育方面, 全省国际双语学校较少, 外商子女入学难。在生活方面, 住宿、消费、休闲等领域的国际化配套也不完善。

3. 资源要素瓶颈突出, 商务发展优势平台仍不足

浙江是资源小省, 随着全省经济总量的扩大, 土地、能源、人才等资源约束与商务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浙江地域面积狭小, 工业用地指标缺乏、地价高, 使得引进项目落地难, 也导致了一批本土民营企业的外迁。浙江百姓生活富裕, 劳动力成本相对于江苏、广东偏高, 企业用工成本高。另外, 与广东、江苏、上海相比, 浙江品牌开发区不足。2010年底, 浙江和江苏各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但浙江8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江苏的36.3%, 出口为江苏的18.8%, 税收为江苏的52.8%, 差距很大。

三、优化浙江商务发展环境的思路对策

1. 强化政策支撑, 建设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

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商务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建立与国际惯例相适应、内外对接、分工明确、监管有力的新型商务政策体系。加快商务领域法制建设, 完善商务法律体系,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业监管工作, 适时完善浙江省商务工作指导性政策意见和规范性法律文件。推进电子商务、甲醇汽油、会展业、典当业和应对出口反倾销等商务规章立法工作。以促进商务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导向, 深化完善商务促进政策, 建立公共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商务促进政策体系。整合行政执法资源, 推动浙江省商务领域综合执法,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 提升商务服务, 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进一步改进商务系统工作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监察系统建设, 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 形成公开、透明、高效的商务行政运行体系。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规范审批程序, 简化审批手续, 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商务队伍素质建设, 建设一支服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继续完善“四体联动”的反倾销应对机制、反补贴联席会议制度等组织协调机制, 努力形成全省上下联动、区域协调、内外并重的大商务格局。完善商务考评体系建设, 突出质量考核, 推动商务结构调整。继续推行“开放型经济服务月”等活动, 建立政府、企业间通畅的沟通联络机制, 积极推广政府服务企业的长效服务机制。

3. 搭建服务平台, 完善优质商务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扩大监测样本、优化监测手段、做深监测研究, 做优对大宗商品、生活必需品等的运行监测, 强化分析、预测等功能, 营造稳定有序的国内市场环境。推动台州港、温州港、嘉兴港等港口国际化进程, 推动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义乌机场等空港口岸的国际化进程, 构建海陆空配套、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口岸大平台。积极推进省内、长三角区域以及浙江省与中西部地区的“大通关”建设, 切实使口岸通关提速增效。进一步做优义博会、浙洽会、消博会和西博会等省内展会, 积极探索更多的境外自主性国际展会, 建设多种形式的对外投资推介平台。进一步完善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出口市场的公平贸易预警点和监测点建设。积极发挥中介组织在公平贸易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和自律功能, 增强行业和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产业损害预警监测机制, 完善省内的产业救济和安全保障体系, 维护省内产业安全, 维护企业利益。

4. 构筑贸易投资平台, 构建良好的产业投资环境

加快推进产业集群的科技兴贸基地、产业集群科研基地平台建设, 做优区域产业特色和做强区域竞争优势, 打造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投资吸引力的贸易投资产业集聚平台。借助”四大”国家战略的实施, 积极申报一批贸易特殊监管区域, 打造一批推动贸易投资发展的优势平台。进一步做优做强现有开发区、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等各类贸易投资平台, 使其成为浙江省扩大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用足用好浙江省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做优做强一批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继续推动境外合作园区建设, 争取有更好更多的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落成, 使之成为浙江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省内产业向外转移的重要基地和创新样板。加快推进境外浙江商品展示中心建设, 扩大浙江出口商品的境外宣传, 树立良好的浙江品牌形象。进一步优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促进网上市场和网上交易的快速发展, 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5. 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研究 篇8

一、企业内部环境现状

(一) 治理层未充分发挥作用

内部控制目标的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状况.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 小股东虽然数量众多, 但是在企业中占的股份偏少, 话语权不够, 胳膊扭不过大腿, 小股东只能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听之任之, 对公司的经营业绩漠不关心, 不能很好的起到对大股东的监督制衡作用。而大股东就可以同时控制管理层和治理层, 所谓的治理层监督管理层形同虚设, 因为很多情况下董事长同时有总经理担任, 企业完全有内部人控制, 两权分离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很难保证既定目标实现。同时事业单位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的领导任命是有同级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政府部门如国资委决定的, 选拔的过程缺少透明、公开, 国资委出资人职责履行不到位, 缺乏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和权利制衡。在治理结构中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董事会 (治理层) 的作用, 治理层主要是监督管理层编写的财务报告以及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管理层的业绩评价来决定聘用还是解雇, 可以说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取决于有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 但是我国许多公司董事会监督存在一定程度的虚拟化现象。

(二) 组织结构设计和职责分配不尽合理

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有一套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职权与责任的分配机制。组织结构会影响到内部员工之间权利、责任和工作任务的分配, 明确清晰的组织结构和分配机制有利于组织内部成员清晰的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增强成员的组织控制意识, 改善内控环境, 同时也有利于根据事先安排的责权结合事后的表现来对每位员工进行业绩评价和考核。我国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是, 机构臃肿、管理层次过多, 人浮于事导致的工作效率低下, 这种现象更加广泛存在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企业现在还采取的是政企合一的老模式, 管理层级与官员级别挂钩, 在三重一大等重大决策上往往有领导独断专行, 而既没有经过集体讨论和专家论证, 也没有经过适当政策和程序的授权, 以致很多决策都缺乏合理性。

(三) 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存在偏差

管理层是具体负责企业的经营运作和策略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控制环境的每个方面都不同程度上受到管理层采取的措施和做出决策的影响。因此在建立一个有力的内控环境中管理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层的理念指的是其对内部控制以及对具体控制实施环境的重视程度。重视与否主要表现在管理层对发现和察觉到的内部控制缺陷和违规事件能否做出有力的反应措施, 积极遏制纠正任何错误和舞弊, 如果他们这样做了就表明他们对内控足够重视, 有助于控制的有效执行, 并减少控制被忽视和规避的可能性。经营风格能表明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 如果管理层经常投资高风险的领域就表明管理层是风险偏好者, 会对内控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四) 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

企业政策和程序的执行需要靠具有胜任能力和诚信道德的人员去执行, 选拔这些人员需要一套好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具体来讲包括企业在招聘、培训、考核、咨询、晋升、薪酬等方面的合理程度。如果企业员工甚至是核心员工对内部控制不了解, 那内部控制环境恶化也就不足为奇了。COSO报告中也多次强调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通过对员工培训, 选本考核, 提高员工的素质, 能大幅度该晒企业内控环境。而现实状况是事业单位企业存在任人唯亲的严重现象, 内部串通舞弊增加企业风险暴露。

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措施

(一) 强化董事会的职责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董事会在整个公司治理架构中处于中间环节, 是股东会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桥梁。董事会最重要的特质是其独立性, 因此要发挥董事会在建设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中的核心作用, 必须增强保证其独立性。形成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基础上的治理层与管理层相互制衡协调关系。损害董事会独立性最严重的是董事与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 必须在源头上加以杜绝, 保证董事人员按照既定程序选举和产生。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着手解决, 首先在选拔董事会成员时更多考虑其专业方面的能力, 提高专家型董事的比例, 因为董事会的作用是为公司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 要求其能对企业及所处的行业能有较好的预测判断能力, 很好的解决之道是加大建设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除能保持独立性外, 还能发挥在经营管理、法律和财务方面的作用, 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其次要增强对董事会成员的法律教育, 培养良好的法制意识, 董事在履行职责时要勤勉尽职, 要明白董事自己在做出任何决策时都要为其负责, 甚至是担当法律责任。

内部审计部门有谁领导, 向谁报告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的效果。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最好的设计是出于加强独立性的要求有董事会下面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 但同时为了便于开展审计工作, 取得被审计部门的配合, 应该把审计工作及时向管理层汇报。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 能够增强内审部门的权威性, 也为董事会有效履行监督职能提供了途径, 防止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出现。同时顺利开展内审工作有赖于被审计部门的通力配合, 向总经理汇报可以方便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纠偏。

(二) 设计完善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运作程序

企业是组织形式的一种, 通过组织结构的正常运行来完成组织的功能和目标;要做到组织结构的畅通运行, 其支撑的基础是按照既定规范运行的运作程序。组织设计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纵向的层次被突出, 而横向的协调与沟通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一些涉及到跨部门的工作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更为严重的是授权不规范, 例如中航油的陈久霖在没有得到董事会的授权批准下, 对内部管理制度和交易授权规定熟视无睹, 擅自人为进行超越自己权限的套期保值交易, 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最终给企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企业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来应付日益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调整策略的同时需要优化组织结构来配合。规范高效的运作程序具体适用于组织结构中是指严格的授权和明确的职责。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在设计结构时考虑个部门之间责权、利的分配和协调沟通。一般按照以下的设计基本原则来进行:精干高效统一指挥、执行和监督并将、集权和分权结合。

(三) 强化管理层内控和风险意识

管理层的思想是企业运行的灵魂, 企业文化会深深烙下管理层个人的特质, 集中体现在企业的价值观, 对社会的责任观念。相比于市场经济程度较高的国家, 存在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还不健全处于起步阶段, 管理层更多的是与行政级别挂钩, 专业胜任能力方面不足对内控重要性认识不够。再加上如事业单位企业, 管理层兼具管理人和所有人的双重人格, 管理层的经营风格所面临的风险被无限扩大, 偏好于投资一些风险高的领域。其管理思想仍然停留在当好领导角色上, 考虑最多的是在自己任期内短期干出业绩有利于升官进爵, 企业在他眼中不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整个企业对内控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有管理人员对内控的态度决定的, 因此如果管理层给员工的感觉是对内控意识和风险不够的话, 做不到以身作则, 更谈不上去要求雇员有良好的内控意识, 建立高效的内控环境目标就无从谈起了。提高执行内控的意识,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能起到带头作用自觉执行, 这样才能把一切内控漏洞扼杀在萌芽中。

(四) 实施合理的人事政策, 提高员工素质

如前文提到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身上, 而控制的对象也直指“人”。如何处理好人和控制的关系, 是完善内控环境的关键所在。优良的内控环境所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诚信道德观并且有较好的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 这需要企业配套科学完善的招聘、考核、培训机制。首先, 招聘要遵守公开透明的原则, 竞争上岗, 任人唯贤, 杜绝任何走后门拉关系任人唯亲的现象;其次, 对在岗人员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对违反内控规章规则的进行严厉惩处, 对纠正内控漏洞的员工给予奖励, 做到奖罚分明, 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员工参与内控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在岗人员另一种控制方式是业绩评价考核, 把工资薪酬, 和职业发展与考核成绩挂钩, 也是有效的控制活动之一。内控的基石是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的基础是诚信道德的文化环境, 应在员工中广泛开张诚信教育。内控规章是外部监督, 要真正把这些制度内化为员工自己的道德准则有赖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它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本企业烙印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总和。有时能比黑纸白字有形的东西更能影响企业的内部控制。所以要培育员工养成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 影响我国内控环境质量的问题主要是治理层未充分发挥作用, 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存在偏差组织结构设计和职责分配不尽合理,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也一一提出了优化的措施和途径。

摘要:内部控制环境设定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基调, 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核心。其好坏直接决定内控其他要素实现的效果。因此, 必须要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在规范内控制度和提高经营效果中的作用。文章针对我国企业内控环境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我国内控环境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组织结构,治理层,人力资源政策

参考文献

[1].刘静.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J].会计研究, 2005 (2) .

[2].董惠良.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 2006 (6) .

[3].徐哲.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J].财会通讯, 2008 (1) .

[4].任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5) .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路径研究 篇9

近年来, 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不断凸显, 农业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同时, 农村金融演变为农村发展的“软肋”, 甚至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板和瓶颈。由此看来, 全面实现“双百目标”, 当前必须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全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之处在于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2 基本理论

2.1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一部分, 对农村金融中介机构和农村金融市场影响和作用的多种因素, 即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

2.2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2.2.1 农村经济环境良好, 企业经济效益好, 对资本需求增加, 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信用进而减少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 从而有利于提高资本效率。农村经济环境良好, 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村各个产业结构的调整, 使得各要素得到优化配置, 推动农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2.2.2 金融发展有利于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 提高农村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减少农村不良贷款事件的发生并改善农村融资环境和投资环境。农村金融环境发展良好有利于减少资金外流的发生, 提高机构服务质量, 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公平、公正竞争, 提高金融效率。

2.2.3 农村司法环境良好有利于金融诉讼案件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有利于监督农村的金融活动, 取缔以地下钱庄为主的非法金融交易活动。完善的产权制度使得农村产权明确, 有利于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进而农村的各项资源得到优化与合理的配置。

2.2.4 农民的人口素质高有利于接受新理念、新产品, 农民的投资理财意识增强, 农村理财产品得到广泛认可, 农民的决策更加合理、减少了盲目性、降低了风险, 同时也有利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诚信水平高会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 同时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 为金融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进而提高金融效率。

3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

3.1 经济环境现状

根据表3.1可看出从2004年到2013年农村人均GDP增长了2891.7元, 增长率是110.28%, 城镇人均GDP增长了20159.60元, 增长率是137.95%。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悬殊, 农村的经济发展程度处于落后状态。

数据来源:2014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3.2 金融发展环境现状

农村金融机构有限以及金融机构体系不够完善, 金融机构的业务种类少、业务覆盖面狭窄, 在从业人员方面不能及时有效的填补缺口。金融机构设置在农村地区的主要任务为吸收存款, 向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的贷款有限, 将存款带入城市导致资金外流显著。

3.3 制度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只有一些零散的意见和规定来约束和管理农村金融活动, 法律效力较低进而降低了金融效率。在农村债务人逃离债务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债务人逃离债务的惩戒力度不够, 为个别人和个别企业逃离债务提供了便利。金融案件诉讼时间长、结案率低等的现象广泛存在, 有的案件强制执行期超过一年。

3.4 社会文化环境现状

中国属于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比重高, 但农民素质与城市居民相比不是很高, 很大一部分居民属于文盲、半文盲。根据表3.2可看出高中毕业生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低初中毕业生与小学毕业生占农村人口的比都高于高中毕业生占农村人口的比, 高于1%左右。我国农村地区小农经济思想浓厚, 地理位置特殊, 经济发展较城市落后, 没有建立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 没有征信系统和信用中介机构。这使得农村地区失信行为严重, 失信时常发生, 信用环境恶化, 贷款人无法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估。

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4 基于金融效率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路径

4.1 经济方面

因地制宜开发农林牧渔产业等产业, 形成地区优势和鲜明特色, 发展有机农业。引进国外先进经验、技术、设备, 加大规模机械化和产业化生产和经营, 同时加大技术投入以及鼓励农业创新。将农村物流建设提上日程, 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多种融资形式加大对公路建设投资, 提升现有公路的等级, 提高公路的覆盖密度, 保证农产品能够正常运输。

4.2 金融方面

机构改变以往的经营方式, 将农村居民的存款主要投入到农村地区, 加大为农村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农村金融机构保证流动性的同时降低库存现金和备付准备金来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金融机构积极储备高素质、高学历的金融工作人员, 定期的加强金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 同时以增强金融创新能力提高金融机构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4.3 制度方面

引导农村金融产权制度走向成熟, 金融产权清晰, 努力保护金融主体的权利, 提高金融效率。金融监管制度要科学与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相衔接、相结合, 弥补金融市场失灵。监管制度要真正落实, 避免形同虚设, 监管当局能够真正的行使其监管职责。将农村民间资本市场归为金融监管的范围, 取缔高利贷等民间非法金融活动, 引导民间私人借贷正规化、合法化、契约化。

4.4 社会文化方面

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拓宽农村信用信息的征信渠道, 可以借鉴logistic回归模型、probit模型对农村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与利用6C对农户进行信用评分。同时建立农村信息共享机制, 根据市场的需要将信息予以公开共享同时做好监督工作。做好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诚信教育, 大力宣传信用方面的知识, 将信用教育和道德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中, 培养信用管理人才。优化法律环境, 强化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 引导农村居民守法、懂法、用法, 能够真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摘要:我国金融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特征就是都存在二元结构, 城镇和乡村在金融发展方面极其不平衡。本文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相关理论出发, 在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现状,优化路径

参考文献

[1]程春梅.中国金融生态危机预警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

[2]何颖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脆弱性[J].系统工程, 2013 (01) .

临床实习生心理环境优化研究 篇10

1 临床实习生心理环境的内涵

心理学家把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实际影响的整个环境称为心理环境。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两位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考夫卡和勒温对“心理场”、“准环境”的研究。他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有一个区别于客观物理环境的心理环境, 认为人的行为是人与心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笔者认为, 临床实习生心理环境, 指的是临床实习生对实习过程中对情境等状态的一种感受, 以及自己和环境关系的评价能力。目前, 我国大多数心理环境的研究集中在思政心理环境和课堂心理环境方面, 对临床实习生心理环境研究尚属空白。

2 优化临床实习生心理环境的意义

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临床实习生是否如期完成实习任务的重要因素。而心理环境的好坏更是良好心理素质赖以存在的基础。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既要学习医学专业理论, 又要把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 是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具体体现。同时, 他们又面临了社会角色的局部转换, 在带教教师面前是学生, 在患者面前又是医生。临床实习生, 经过4年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理论的学习, 一般来说, 基础功底都比较扎实, 已具备了一定的医学知识、社会知识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都能较好应对日常生活, 处理一些应激事件, 但是, 在转入临床实习过程中, 他们的角色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地域环境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 乃至改变。鉴于此, 在他们实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环境失衡问题。临床实习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 不能只单一注重实习生的工作过程, 而忽视他们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因此, 全面评估和优化临床实习生心理环境, 是实习生成长的需要, 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本研究对于培养合格的医科大学生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临床实习生心理环境问题失衡表现

对医院环境认知偏差。医学生在校3.5-4年间, 基本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 大多数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 对医院的环境、工作节奏、科室设置、工作流程、管理制度都不甚了解。在临床实习阶段, 实习生接触到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书本, 而是形形色色的病人, 学习的环境也不再是安静的教室, 而是带着几分喧闹的病房、诊室, 加上临床实际与课本理论之间的差异, 不同带教教师、病人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同等等, 这些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模式的改变, 常常给刚刚进入临床的实习生带来较大的压力, 使他们产生焦虑、不安, 进而可能影响其实习的积极性与效果。

对时间环境运筹不当。在刚刚进入临床实习时, 很多学生都认为医学专业学制长, 时间充裕。但随着毕业的临近, 就业形式的严峻, 临床实习生普遍存在对时间环境运筹不当。他们, 不仅面临实习任务的压力, 而且还面临考研复习、就业面试等压力。易产生临床实习不专心, “身在曹营心在汉”[3]。一项调查显示, 有77.5% 以上的实习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一心二用, 进入临床实习的前半年, 就开始备战考研, 94.3%的学生表现出对就业的过分担心[4]。临床实习生在这一阶段将大量精力从临床实习向复习考研转移, 不断参加各种补习班, 严重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一旦考研未果, 又使得临床训练欠缺, 使实习生承受双重损失。

对医患关系环境认知不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 医患关系的不协调, 甚至产生矛盾冲突还比较普遍。如医生对病人态度冷淡, 文化素养差, 医德水平低, 责任心不强, 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医术低劣等导致患者不信任和不满, 引发医疗纠纷;有的病人不配合治疗, 或不遵守就医道德, 蛮不讲理甚至毁物、殴打医务人员导致医患角色关系的紧张和恶化[5]。这种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必然会影响到广大的医学实习生教育。目前的医德教育、医患关系教育主要以医学伦理学课程为主, 但因为所占课时较少, 学生只能略知大概, 且课本内容往往按照本学科的传统模式编排, 可操作性不强, 实习生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 仍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 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 尤其是当医疗纠纷发生时, 一般都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处理。

对带教环境期盼过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主要以课堂灌输教育为主, 进入临床实习后, 许多学生仍然指望带教教师能够手把手教, 但很多带教教师工作繁忙, 临床科研教学压力很大, 加之高校扩招后, 实习生人数也相应大幅增加, 很多带教教师在查房时没有时间详细讲解, 更没有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实习生。因此, 一些实习生实习期的主要活动就是跟临床带教教师查房, 写病历, 是一种被动式的完成任务, 缺乏积极主动性, 加之带教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直接影响了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对实习角色环境准备不足。医学生从学校进入医院这一新环境, 从学生到学生和实习医生双重身份的过渡, 有一个角色适应的过程。当前, 指导我国医疗工作开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文规定, 医疗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执业资格, 而实习生没有执业证明,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地位尴尬;同时, 当前的医疗模式较多强调病人的知情权, 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对被纳入实习范围往往持有抵触情绪, 进一步给临床实习带来困难。此外, 医学生在教学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的双重地位易引起角色冲突。又如“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的天职”本是天经地义, 但如果过于强调医者地位, 强调权利, 忽视义务和责任;或过高地强调病人的地位, 认为医者为病人尽义务是绝对的, 对医者百般指责、刁难。临床中我们可以遇到许多类似的角色认同矛盾的情况。

4 优化实习生心理环境措施

4.1 介绍医院情况, 优化实习生认同心理环境

为使实习生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 思想上对将进入的角色有所了解, 应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 以优化实习生认同心理环境。在岗前培训中, 详细介绍医院的规模、设施、科室的设置及专业特点、医院环境、师资队伍、技术力量、人才培养、各级医务人员的职责、各项规章制度等, 并带领实习生参观每个科室, 让学生目睹带教教师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紧张有序的医疗环境、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和病人期待的目光。通过对医院概况的了解, 增加认同感和责任感, 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6]。

4.2 和谐医患关系, 优化实习生怀疑心理环境

在临床实习中, 实习生应该了解医患关系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更应努力和谐医患关系, 以优化怀疑心理环境。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 医疗改革的不断发展, 医疗机构已经逐渐转变成为服务行业。“求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病人花钱到医院已经不再是求医生看病[7], 而是希望得到全方位的良好服务。

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应该努力做到三点:一是礼貌的称呼病人, 对病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 在诊疗过程中应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 让病人感到医患关系的平等, 这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二是培养实习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必须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 与病人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 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全面了解病人。医院也应对实习生开展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 让实习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带教过程中, 让实习生不仅学会对疾病的诊疗技术, 还应教会实习生怎样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这样可以使实习生在巩固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 有意识地在实践中体会如何建立平等、良好、互动的医患关系。三是实习生应该学会感谢病人, 实习生在进入临床时都满怀期望地想从病人身上将书本上所学的感性认识变成理性认识, 但是这个过程如果没有病人的配合和无私奉献是永远办不到的, 所以每一个实习生应该学会感谢病人给你提供了机会。

4.3 提高带教水平, 优化实习生期盼心理坏境

临床实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德医风、职业习惯、业务技能水平、身心健康的养成, 各教学医院应努力提高带教教师水平, 以优化实习生期盼心理环境。作为临床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临床医师, 集“医、师”双重身份于一体, 承担着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为此, 在教师队伍中应加强宣传教育, 使其明白自身所肩负的双重职责, 提高临床教学意识和自觉性, 克服重医疗、轻教学的不良倾向, 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要使临床医师认识和理解“教学相长”的规律, 明确从事临床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付出和奉献, 也是对自身的一种完善和提高[8]。通过临床带教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规范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 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赢的过程。俗话说, “名师出高徒”,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带教队伍, 是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关键。师资力量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 医院也可以定期对带教教师进行考核, 并通过填写教学质量反馈调查表, 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以便及时找出差距, 并及时克服不足之处。

4.4 精心安排轮转, 优化实习生成就心理环境

目前, 许多医院都担负多个院校的实习教学任务, 在制定实习计划中存在着学历层次不同、实习计划不同、实习时间不同、实习内容不同等诸多矛盾。因此, 科学安排实习生的各科轮转, 十分重要。安排轮转时, 应根据各院校实习大纲要求及专业特点,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在确保完成各院校内、外、妇、儿实习任务的同时, 可以将各院校的学生融为一体, 划分几个小组, 选出组长, 然后由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管理及与带教科室沟通, 形成了科教科科室一组长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这样既便于科室的管理, 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有利于科室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解决了实习乱串科的现象, 保证了实习质量[9]。

4.5 加强服务管理, 优化实习生需求心理环境

医院是实习生学习生活的地方, 良好的环境也是实习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重要保障。实习医院应努力改善实习生住宿生活条件.使实习生住宿条件基本上做到舒适、安静、明亮、整洁, 医院也应多多关心实习生, 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 对考研压力大、学习任务重的学生, 在不影响实习的情况下, 予以适当照顾, 医院还可不定期邀请带教教师、医院管理工作者、外请专家, 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医院面试讲座, 以提高实习生就业技能。逢年过节, 为学生送上祝福, 组织聚餐, 让实习生在实习岗位上愉快地欢度佳节。医院对除加强实习生的组织纪律考察外, 相应管理部门还经常深入科室向科主任、带教教师了解实习生的思想、学习、纪律的情况, 针对现不良现象及时召开实习生会议进行教育 对个别违反纪律实习生坚持做好思想工作 使实习生感到医院关怀备至。

临床实习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应共同努力, 优化心理环境。加强沟通, 建立和谐的实习平台, 真正全面的提高医学生综合素养。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临床实习生是否如期完成实习任务的重要因素。而心理环境的好坏更是良好心理素质赖以存在的基础。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在转入临床实习过程中, 他们的角色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地域环境等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本文针对临床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环境失衡问题, 提出优化措施, 希望能够对提高临床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 加强临床实习生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临床实习生,心理环境,措施

参考文献

[1]葛鲁嘉.对心理环境的考察与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51-54.

[2]顾春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与学生的心理环境[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4) :103-105.

[3]邓志宏.如何构建和谐的临床实习环境[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3) :633-634.

[4]张燕贞.临床实习生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4) :49, 58.

[5]陈莉.论医患关系认知与医学实习生伦理道德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2, 15 (5) :49-52.

[6]闫青.浅议临床实习生的岗前教育和培训[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4, 20:241.

[7]廖琼.加强医学实习生的医德教育和医患关系技能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20) :3153-3154.

[8]张涛.临床实习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 29 (5) :730.

统计工作环境优化研究 篇11

教师利用家庭资源优化游戏环境有其必要性和优越性,本研究通过运用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教师利用家庭资源优化游戏环境的内容、形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以期促进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时更加有效的利用家庭资源。

关键词

游戏环境家庭资源教师幼儿游戏

一、 问题的提出

(一)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支持幼儿游戏的必要性

1. 教师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维护儿童游戏天性的表现。

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说到,“游戏是儿童发展的这一时期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它是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是内在本质处于其本身的必要性和需要的向外表现。”[1]而“环境因素,如游戏空间、空间安排以及玩具和设施的选择,都对儿童的游戏行为具有重大影响。”[2]“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儿童游戏的天性,而儿童的游戏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呵护儿童游戏天性的一种表现。

2. 教师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还提到,“幼儿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可见,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成人——幼儿园教师,应当重视环境这个隐形的教育资源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促进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

(二)教师利用家庭资源创设幼儿游戏环境的优越性

1. 教师利用家庭资源创设幼儿游戏环境利于“大教育观”的树立。

从大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注重的环境不能仅仅局限在幼儿园内,而是应当重视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家庭及社区的影响,以及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够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将促进幼儿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2. 教师利用家庭资源创设幼儿游戏环境利于“生态学理论”的践行。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和外层系统组成的,三个系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3]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微观系统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游戏环境创设时将两者联系起来,有利于为幼儿提供一个连贯的生活环境,巩固教育的效果。

二、 概念界定

(一) 家庭资源的概念

在本研究中,家庭资源是指家庭中对幼儿发展及其对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产生影响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总和。

(二) 游戏环境的概念

游戏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游戏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包括幼儿园内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部分。在本文中,游戏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班级中对幼儿游戏产生影响的物质环境的总和。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即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观察法,即对上海市三所幼儿园(一所一级园,两所二级园)大中小班的游戏环境和亲子制作玩教具的活动进行了非参与式观察;访谈法,即对上海市三所幼儿园的五位教师和三位园长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在其中两所幼儿园对教师进行了集体访谈,并对五位家长作了随机访谈;实物分析法,对于教师利用家庭资源优化游戏环境有关的文字材料、照片等实物进行了收集和分析。以期通过多种方法使用获得更加可靠的结论。

四、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利用家庭资源优化幼儿游戏环境的内容

1.教师在优化幼儿游戏环境时利用的家庭资源的种类。

家庭资源是指家庭中对幼儿发展及其对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产生影响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总和。

(1)教师优化游戏环境时对家庭中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最为频繁。

研究表明,教师对于物力资源的利用主要表现为教师请家长或者幼儿携带家庭中的废旧物品或其它物品来园,如教师请家长将冰箱盒子带到班级中来,然后将其加工后放置在娃娃家中当做大门。对于人力资源的利用主要表现为开发家长的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充分利用家长的空闲时间,进行各种游戏区的布置、玩教具的制作活动。正如访谈中一位园长在谈到父辈人力资源开发时所提到的:在每一位幼儿新生入园的时候呢,教师要进行家访,要了解一下家长有什么特长。

(2)教师优化游戏环境时对于家庭中财力资源的运用通过家委会进行。

据一位担任家长委员会主席的家长所说:“教师对于家庭财力资源的利用主要是通过家长委员会进行,班级的家长委员会会定期召开,然后由家长担任的会计会对班级的财务作出预算,经过家长和老师商量之后,把募集到的家长的钱用于购买班级要用的书籍、杂志,还有过节时候要用到的物品,比如圣诞树。”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家庭中财力资源的利用需要经过较为正式的程序才可以使用。

(3)教师优化游戏环境时对信息资源的利用通过家长提供与主题相关信息进行。

随着时代的到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逐渐从接送交流、家长园地、家长会等传统的方式发展到网上论坛交流、邮件交流,在线聊天等现代方式,教师在做主题课程时,也会让家长帮忙从网上或者书籍当中搜集一些材料。正如一位教师谈到的:“网络我们用的很多的,除了那些及时消息,那种大活动我们有论坛,我们会发照片的,那么我们要进行什么样的大型活动,要准备什么东西,上面全都会有的。”

另外,从为教师提供信息资源的家长的构成来看,年轻的父辈家长占大多数,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更好的运用电脑等现代科技产品,在与教师进行信息沟通方面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2. 教师利用家庭资源优化幼儿游戏环境的空间范围。

游戏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游戏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幼儿园班级中对幼儿游戏产生影响的物质环境,包括班级外和班级内的物质环境,班级外部环境包括班级所属的走廊、墙面、挂饰和玩教具;班级内部环境包括活动室、午餐室、午睡室、盥洗室的墙面、挂饰、玩教具,其中本研究重点考察的是活动室的游戏环境。

(1)“生物角”、“娃娃家”和“超市”是教师利用家庭资源较为丰富的区角。

生物角通常包括植物角和动物角,幼儿常从家中携带一些易成活的植物的种子或者嫩芽以及小乌龟等动物放在生物角中,对其进行观察和记录。娃娃家是幼儿进行装扮游戏和角色游戏的重要场所,家长会为娃娃家提供一些幼儿的旧衣服、床单、以及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等物品。超市是幼儿玩买卖游戏的区角,由于超市所需要的物品数量多,范围广,仅靠教师和小朋友在幼儿园内进行超市物品的搜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小朋友们会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组建成超市。

(2)“主题墙”及与主题有关的其它墙面和玩教具是教师利用家庭资源的动态区域。

教师利用家庭资源的内容和形式跟课程的主题是密切相关的,就像访谈中一位老师提到的:“主题活动进行的多,那么准备的东西肯定要多一些。这个时候会跟家长交流一下,我们需要带些什么东西。” 可见,主题会影响教师利用家庭资源的频率和形式,主题不同,与之相关的墙面布置和玩教具的创设就不同,利用家庭资源的形式和种类自然就变换了。

(二)教师利用家庭资源优化幼儿游戏环境的形式

研究表明,教师利用家庭资源优化幼儿游戏环境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 请家长携带材料来园。

教师通常通过“家长园地”和“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有关于携带哪些材料或者查阅哪些资料的信息。

家长携带的材料包括两种:一种是不用按照老师要求进行加工的物品,这种物品通常是纸壳等废旧物品,一位老师举例道:“比如说我们现在要进行环境布置了,需要一些圆筒,那么你们家里的那种纸巾芯子就可以带过来,肯定每家都用的嘛,所以不要扔掉,带过来,我创设环境可以用。”另一种是要按照老师的需要进行加工的教具或者玩具。

2. 请家长来园布置游戏环境。

教师在进行游戏环境创设时,由于任务繁重或者是知识、材料的局限性,可能会请有空闲时间的家长志愿者来园布置游戏环境、制作游戏材料,一位教师谈到:“没有家长的帮助,这些东西搞不起来的。有时候我们要制作很多教具,小朋友们人手两个的(做操用的),这时候我们会请家长过来帮忙。”由此可见,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三) 教师利用家庭资源优化幼儿游戏环境的问题

1. 教师在优化游戏环境时对于家庭资源的利用存在随机性。

有关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学中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着重利用轻开发、重临时轻长远、重配合轻参与等问题。”[4]访谈中一位教师在谈到家庭资源的利用时说到:“总归是你觉得怎么样方便就怎么样喽。”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家庭资源的利用具有随机性,缺乏有计划的开发的意识。

2.教师在利用家庭资源优化游戏环境时与家长缺乏互动性。

教师在利用家庭资源优化游戏环境时,一般都是由教师告诉家长提供什么材料,做些什么,怎么做,家长往往提供了材料或者来园布置环境之后仍不知道这样做的具体目的是什么。教师不自觉的处于强势地位,忽略了与家长平等协商,而家长往往碍于面子,只知道做老师交代的事情,而不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教师分享。

3. 教师在利用家庭资源优化游戏环境时未挖掘幼儿主体性。

教师在利用家庭资源创设游戏环境时,大多数时间是让家长帮忙制作教具,而制作的时候并没有要求幼儿进行参与,对于幼儿来说,家长帮助老师创设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摆设。有关研究认为,“幼儿环境的创设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要具有探索性.。”[5]只有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才能使得教师和家长创设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有意义的。

五、 建议

研究表明,教师进行游戏环境创设时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家庭资源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一定程度上注重了家庭资源的利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仍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可以建立家长资源库以使家庭资源的开发富有长期性和计划性

“家长资源库是指把家长中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综合实践教育和帮助功能的资源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发挥家长资源的引介作用,协助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建立的家长信息资源库。”[6]

家长资源库的建立,有利于克服教师利用家庭资源时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从而使得教师在进行游戏环境创设时对于家庭资源的利用更具有计划性和长期性。

(二)教师在进行游戏环境创设时应当注重家庭资源中信息资源的利用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就游戏环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孩子在园的表现与家长进行网上交流,如上海市的“家校互动平台”就是一个有效促进幼儿园与家庭互动的平台,通过网上沟通可以使教师和家长更加自如,一定程度上畅所欲言,从而使得教师能够更有效的听取家长的建议。

(三)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较多的亲子制作活动丰富利用家庭资源的内容

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时一般通过请家长携带材料和请家长来园布置环境两种形式利用家庭资源,这两种形式使家长显得较为被动,而通过与家长一起协商组织亲子制作活动,则可以有效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小制作花费的时间不是很多,家长可以抽出时间和孩子共同完成。我们把一些小制作的内容、目标、所需材料、具体做法都印发给家长,让家长参照着和孩子一起制作,家长每次都积极参与并出色地完成任务,让孩子在做做玩玩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技能。”[7]由此可见,只要有恰当的方法,亲子制作活动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创设游戏环境的形式。

(四)教师在优化游戏环境时应注重与家长的平等协商和幼儿的充分互动

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行为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是具有专业育儿知识的人,而家长则具备各行各业丰富的知识,两者的平等协商会激发双方的主动性,碰撞出更多有益于幼儿发展的想法。而家长和教师如果在共同创设环境时考虑到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蹲下来”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就像《超越早期教育保育质量》中所说的,“在文明社会里,儿童早期教育机构被看作是公开的论坛,儿童与成人共同参与到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各种重要方案中。”[8]尊重幼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我们的环境创设才能够真正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任钟印主编.西方近代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39.

[2] 约翰逊等主编,华爱华,郭利平译.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45.

[3] 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4] 左瑞勇. 反思幼儿园教学中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于生态教学观视角[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9):53.

[5] 罗友琴. 创设幼儿主体性游戏环境的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2004,(8):43.

[6] 陶轶敏. 家长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J]. 教学与管理,2007,(11):26.

[7] 周丽萍,巧用家长资源合理开展亲子创造活动[J].幼教园地,2004,(10):43.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 篇12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质的好坏、体育思想的形成及学生教学秩序的维护和发展,所以每一次高校教学改革都伴随着体育教学的改革,这也充分说明体育教学对学校教学的发展和稳定来说非常重要。

1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和构成因素分析

1.1概念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是指影响体育教学全过程的全部条件的总和,包括制度条件、集体、物质条件及教学氛围等。

1.2构成因素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因素包括两方面: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1.2.1高校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高校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包括体育教学设施、场所等。

1.2.2高校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高校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也就是体育教学中的软环境部分,主要包括体育传统、体育人际关系等。

2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分析

2.1高校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现状分析

2.1.1高校体育教学的设施环境分析

设施环境是体育教学的基础,没有体育设施体育教学无法展开,设施环境主要包括教学的设备和场所等要素。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实施体育教学的场所包括学校的体育场地如篮球场和体育馆。体育教学场所是保证开展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开展体育活动的最基础和最必要的硬件设施。通过对高校体育环境的调查发现,很多院校没有体育场馆,但是体育场地的建设较好,基本上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对于一些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场地如室外游泳馆、标准的篮球场、田径场等设施,不同的高校差别较大。

教学设备也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保障。同时还要对教学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使其被充分高效的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设备的利用价值。体育教学设备主要有三种:•体育图书、体育资料等常规性设备;‚是电化教学设备;ƒ篮架、健身器材、足球等体育器材设备,这些体育设备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保证。但是, 目前大多数的高校的体育杂志等资料较少,电化教学设备严重匮乏,体育器材基本上能满足教学要求,但是存在陈旧、 老化的情况。

2.1.2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时空要素分析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的, 体育教学环境的时空要素包括课堂教学的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学时间是一种无形的因素,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和利用,可以及时调节人的情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交叉运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充沛的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太合理,每周一次体育课,每次90分钟,体育课的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降低学习的效果。

2.1.3班级规模

班级规模直接决定着每堂体育课的教学人数,其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课成绩、教学活动的开展及学习动机的培养。班级规模不应该过大,一般以20-40人为合适, 否则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降低教学效果。目前很多高校在上体育课时,每个体育教师带的学生一般是在21-4O人之间,基本合理。如果存在体育课人数较多的情况,可能与选择俱乐部形式下的教学相关。

2.1.4队形和队列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队形和队列的安排,反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会影响学生观看教师的体育动作展示, 如果学生一直处于观看不清的状态,会影响他们的课堂行为和学习动机,从而最终影响他们的体育课成绩。目前高校教学过程中,一般会选择四列横队的队形,这不利于学生和教师间的交流,后排的学生对教师的演示动作观看不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同时,在选择学生的队形和队列时,还要和具体的体育项目和教学内容相联系。

2.2高校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现状分析

2.2.1学校的传统及班级风气

一个学校的传统和班级的风气直接反映了该学校的精神和氛围,学校的风气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长期的培育才形成的,学生和教师对学校风气的认同会产生一股凝聚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的优良传统和风气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良的品格,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和文化的素养。但是目前大多数院校对学校风气的重视程度较低,精神文明建设不是很好。

2.2.2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约束学生的行为所提出的一种规章制度。目前,对于课程常规,大多数学校的执行效果较好。

2.2.3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形成的一种情绪状态。课堂教学气氛反应了大多数学生的集体情绪,它只作为相对独立的一种心理环境因素,一旦产生,就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大多数高校在体育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配合教学,氛围融洽,但是还要对课堂氛围不断改善和提高。

2.2.4体育教学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在人们之间交往的过程中建立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要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所以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改善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3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原则与优化策略

3.1优化原则

3.1.1教育性原则。高校的作用就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品格。所以,在设计体育教学环境时,要注意教育性原则,陶冶他们的体育情操、强化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

3.1.2人文性原则。人文性原则就是在设计体育教学环境时,要始终以学生为本。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命安全、卫生等,又要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

3.1.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就是设计体育教学环境时, 尽量满足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符合学校美学、建筑美学等的基本要求,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3.1.4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就是设计体育教学环境时, 充分考虑各个高校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环境。

3.2优化策略

3.2.1优化体育教学设施

优化高校的体育教学设施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购买齐全的体育器材,二是体育器材的合理利用、整体协调。 首先,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条件,加大经费的投入,同时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购买各种必需的体育教学设备和体育器材,建设良好的体育场地,确保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满足高校教学的需要,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然后, 购买体育器材之后,要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保证体育器材的整体协调。同时,合理安排体育课堂时间,提高它们的课堂利用率。在建设体育场馆时,一定要合理规划,使其采光充足,并且空气流通性好。体育场馆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购买都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体育教学的需求进行,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2.2优化时空环境

时空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学校根据自身的体育设施情况,做到课上及业余时间充分利用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时间的角度来说,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如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年龄的不同等制定学习内容,安排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让其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2.3优化人际环境

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和情绪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 如果学生很喜爱这位教师,在课上就会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和同学处好人际关系,关系融洽,课堂氛围才会和谐,教学活动的开展才会容易。所以,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自己专业素质的提高,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学生的喜爱,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结束语

上一篇:淡水鱼的健康养殖技术下一篇:党建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