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察工作对策研究

2024-10-25

环境监察工作对策研究(共12篇)

环境监察工作对策研究 篇1

1 环境监察理论支撑体系

1.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环境监察工作的法律支撑体系

我国从实行环境保护制度以来, 国家出台了9部环境保护法律和10多部资源保护法律, 各省相继制定颁布了各项环境法律法规, 这些环境法律法规为环境监察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手段, 是环境监察工作的法律支撑, 是环境监察工作的的法理基础。同时, 各类资源法律法规, 也是环境监察工作的法律支撑, 因为它们也属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范畴, 对各类资源的保护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环境保护技术标准是环境监察工作的科学支撑体系

为了保护环境, 国家和各省制定了各类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这些标准均具有法律效力, 是环境监察工作者在执法过程中的技术依据, 对定量定性描述环境违法行为, 违法事实结果以及提出处罚结论起到科学性的保证。

1.3 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是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执行支撑体系

各级政府为了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落实国家省法律法规要求, 下发各类规范性文件开展工作, 为环境监察工作者提供行动依据, 这些也都属于环境监察的理论支撑, 具有同等的法律、法理效力。

以上构成了我国环境监察的支撑体系。

2 新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环境执法不力, 执法不到位

在新形势下, 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不到位、不作为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严重存在, 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检查不严格, 力度不强, 建设项目“三不时”监管不到位,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违法不纠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给予解决。一些地方的环境监察职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很弱, 甚至是空白, 环境监察各部分之间不能协调的配合工作, 不能很好的实现真正统一的监督管理。

2.2 基层人员素质较低, 环境监察能力薄弱

环境监察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个别基层环保领导者不重视环境监察工作, 基层环境监察人员的环境执法素质较低, 环境监察执法人员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投入到环境监察工作的经费不足, 导致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滞后, 严重影响一线执法工作的效果。

2.3 环境监察的法律体系不能紧跟新形势的发展, 一些区域出现法律空白

目前我国环保相关使用的法律条文均出台较早, 同时散见于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中, 各自相对独立, 没有较好的系统性, 先进性。环境保护是系统工程, 因此在环境监察工作中存在着操作性不强、处罚结论宽泛和针对性弱等等问题, 为环境监察具体执法工作增加了难度。

3 环境监察工作问题对策研究

3.1 明确职责, 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

国家环保部早已明确, 环境监察就是“三查、二调、一收费”。三查, 就是监督检查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污染源限期治理执行情况和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二调, 就是调查污染纠纷和污染事故并参与处理;一收费, 就是依法征收排污费, 并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根据国家环保部上述要求, 认真理顺内部职能和分工, 明确职责和制度, 定岗定人, 真正赋予监察部门必须的现场监督检查权、排污收费权、现场监测权、行政处罚建议权和行政处罚执行权等几项权力, 增强严格执法的意识。

3.2 提高人员素质, 打造一支过硬的环境监察队伍

环境监察队伍的执法形象代表了整个环保系统形象, 是反映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人员执法水平的高与低, 直接影响执法的结果。因此, 要高标准把好进人的质量关, 选择那些政冶坚定、业务精通、能力强干的优秀人员进入环境监察队伍;要根据任务的需要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 严格把好“进口”、“出口”和“楼梯口”;对监察人员要加强培训, 持证上岗。同事, 监察人员在政治上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勤政为民。耐心细致的做好群众工作, 解答群众问题, 使违法者知法、守法, 主动接受处罚结果;在业务上要懂法律、懂政策、懂技术、懂工艺、会管理, 具备综合办事能力;在作风上要讲廉洁, 讲文明, 讲程序。通过加强政冶和业务培训, 把环境监察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熟、廉洁高效的“环保警察”队伍。

3.3 规范执法程序, 全面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水平

规范化环境监察建设, 是当前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环境执法工作的关键环节, 贯穿整个执法过程的开始和结束。要重点解决执法范围、操作程序、执法文书、行为规范、廉政要求等统一问题, 统一形象、执法标志和执法行为, 严格依法办事;要公开监察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排污收费标准、计算方法、人员身份、举报电话等, 要发动公众参, 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3.4 加大投入, 强化环境监察能力建设

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 要按照国家环保部对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努力改善办公条件, 配备必要的机动车辆、通讯工具、取证设备和现场快速检测仪器, 切实加强环境监察队伍的执法能力建设, 提高环境监察队伍里的现场监控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解决新形势下现场执法软弱问题。

结束语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污染和生态破坏都呈现蔓延趋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 这为环保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环境监察是环保工作的重要工作, 只有切实加强环境监察部门的软、硬件建设, 全面提升和强化环境监察队伍自身能力, 才能真正实现环境监察工作职责向全方位、纵深度执法方面转变, 从而彻底扭转环保执法无力、执法水平不高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艳桥.新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探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1) .

[2]蔡晶晶.我国环境监察执法组织的改革趋势探讨[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9, 19 (4) :30-35.

[3]席劲松.加强基层环境监察能力建设[J].江西能源, 2006 (4) :70-71.

环境监察工作对策研究 篇2

一、存在问题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作头绪多,忙乱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四多”(参加的领导小组多、会议多、配合的工作多、参与的检查多),为此,牵涉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二是上级监察机关布置的执法监察项目在工作开展中流于形式的多,因为上级文件规定项目所在的行政部门也是执法监察组成员单位,所以无法象监察机关独立开展的执法监察工作那样有保密纪律作保证。三是政府为了本地利益,把违法的行为变通为合法行为,还要求监察机关去参与出主意,使监察机关左右为难。不同意其做法,就得罪了政府,同意其做法自己就失职渎职。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一是对行政监察的认识不够,有的单位的领导对行政监察的职能和作用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行政监察是干什么的,常常把行政监察和行政检查混为一谈,不管是否属于行政监察的职权范围,一有检查、整改等任务就抽纪检监察机关的人参加,有的机关的领导干部认为行政监察力度大,一遇到推不动的事或热点难点问题,就让纪检监察介入。二是缺乏深层监督意识,有的单位把行政监察视为工作检查,用工作检查代替行政监察,有的只看问题的表面,热衷于一般性事务工作,使行政监察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低效循环状态,工作缺乏深度。三是盲目追求行政监察工作数量的现象较为普遍,把什么工作都罗列到行政监察(执法监察)上来,以此来说明工作成绩,而实际工作效果则打了折扣。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端正对行政监察工作地位作用的认识。行政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实施监视、督察、纠举、诫免活动的总称,行政监察有四项职权,即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行政处分权,其工作职能有三项,一是廉政监察。既要抓惩处又要抓预防,要着重落实国家公务员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要继续查处大案要案,加大查处侵害利益的案件。二是执法监察,要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当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促进依法行政,保证政令畅通。三是效能监察。主要是对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展效能监察,纠正一些部门办事拖拉、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场合向各级领导积极宣传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能职权,使他们更多地了解行政监察的对象和监察内容,还要克服行政监察工作摆不上位置的偏见,要从强化行政监察的高度解决行政监察工作及其监察人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实施深层监督。提高行政监察执法水平,不能把行政监察工作中的执法监察等同于一般性的工作,必须高起点实施深层监督,从根本上防止和克服忙乱被动的工作局面,当前行政监察工作的着眼点应放在源头治理上,要紧紧围绕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权力运作情况,抓住管人、管钱、管事三个重要环节,开展行政执法监察。通过一些具体违纪违规事例剖析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贪污受贿,渎职失职的成因,抓住带有规律性和倾向性的问题,研究制定出有关规定和措施。

上级监察机关布置行政监察工作,应考虑工作开展的纪律保密性,下级监察部门抓执法监察不宜求多,在工作安排上要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制定工作计划时,首先要把上级统一部署的工作放在首位,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人力去完成。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抓住主要问题,安排自立工作项目,开展执法监察,要改进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开展执法监察,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不能看参与了多少项目监察,而要看实际效果。

环境监察工作对策研究 篇3

一、 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1、党建工作的网络化可以加强党员与党组织、教职工党员与学生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开展网络化的党建工作,利用网络的多维度及开放性特征,恰好能够形成党员和党组织之间的联系纽带,拉近党员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增强党员与党组织、教职工党员与学生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沟通及联系。

2、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开展是实现党员信息及时传递的有利保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高职院校在开展党建工作的时候,可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全方位、高效率地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宣传。通过开设“网络党校”,实现网上远程教育,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网络资源共享,以此提高党员的教育质量。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也包括党员教师经常都有业务培训或是下企业锻炼的时候,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多,所以基层党组织想组织全体党员全面集中学习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现如今,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便可以把党中央的最新指示精神及时传播出去,为党员随时在网上学习查阅提供了便利,这即能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也可提高基层工作的效率。

3、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网络化对于实现党内民主和群众党外监督有助推作用。党的决策要实现科学化,党内民主是前提,党章明确了党员参与决策的民主权利,党员能充分地获得信息是民主权利得以行使的保证。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在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监督党内工作、广泛参与决策方面有一定的弊端,要消除以上弊端,充分为实现党内民主提供便捷的通道就必须要开展党建工作的网络化,这也有助于党组织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发现很多师生员工觉得党建工作有种距离感和神秘感,对于避免暗箱操作和不按组织纪律办事等违规行为的发生抱有不乐观的态度。党建信息网络化在教职工群众了解党的工作方面,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渠道,加强了群众网上监督力度,对丰富监督内涵和扩展监督层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党建工作网络化对于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加强党组织的影响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通过借助网络平台,能够改善传统党建工作的相对闭塞性和局限性,其自身的具备的多维性、开放性和社会性能引起更多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关注参与,拓展党建工作的影响面。党建工作经过网络平台的宣传,提高了师生员工了解党的政策和党的重大活动的时效性,加强了党组织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日渐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陈旧,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网络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实施党建工作网络化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人手不足,由于基层党务工作任务繁重,在网络党建工作中没有配备专职人员,大多由党务工作人员兼职完成,像基本的网络维护工作都很难正常开展,从而造成基层党组织网页信息量不足、内容更新速度慢;三是影响力不强,部分学校网络党建系统不够丰富和完善,党建信息不足,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引起大家的关注,因此出现浏览人数不多、点击率不高等问题。

三、对高职院校网络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更新观念,加大资金投入,是高校学生网络党建的一个先决条件。学校党委在学校思想政治建设方面起到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充分意识到党建工作在学校稳定发展方面所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因此,党委领导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与时代同步,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党建工作中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强大作用,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使之植根于学生中。加大资金投入就需要在年度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实施,包括设备的购置和更新,党员的教育和培训,都需要领导的支持和资金的保证。

2、加强业务培训,是建设一支具有战斗力网络党建队伍的重要保障,党建队伍的业务水平是保障党建工作能否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党建工作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精通业务工作,还得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提高自己的网络技术水平,依托信息化建设的平台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动。

一直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野心勃勃,妄想对我国高等院校进行政治颠覆和文化渗透。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拓宽视野,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防范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侵入。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培训条件,加强对党建工作者的培训,加强沟通,提升理论和政策水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业务水平精的党建队伍,为更好地实践党建工作网络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3、依托网络平台,拓展党建工作的影响面是网络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党建工作既可以从中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工作空间,构建了党建工作者与学生、教职工沟通交流的平台,架起了理解与沟通的桥梁。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建设和发展与党的建设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站在战略高度仔细研判、有条理的规划、有步骤的实施,层层推进。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有别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具有更为丰富的传播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甚至是图文声像并茂的影视画面,能够吸引更多的参与者。除了表现形式多样以外,互联网还具有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开展党建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些特点,借助各种丰富的沟通交流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构建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大家积极参与其中,维护党建网站的建设,才能够增强党建工作网络化的生命活力。

环境监察工作对策研究 篇4

1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现状

环境应急监测是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处理环境污染的突发事故, 利用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能为预警环境风险及妥善处理环境突发事故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为有效控制环境事故污染危害的范围蔓延赢得宝贵的时间。目前为止, 环境应急监测的“预防、预警、应急”等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小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应急监测预案的编写不够完善, 缺乏一些必要的内容, 区域应急监测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够全面, 有很多地方没有得到覆盖。应急监测预案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避免“大而全”却做不到, 一旦发生责任事故, 职责部门的实际行动与编写预案是否一致将是责任追究的重点。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在突发环境事故后可以根据应急监测数据库迅速反应, 准确地判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危害范围, 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避免人员和财产遭受更大损失, 将事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现有的污染源应急监测数据库由于开发时间较短, 一些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尚未及时更新,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应急监测技术的严重缺乏, 而且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不到位是严重影响工作进行的关键要素。应急监测的相关工作人员一般不是从事相关的专业的人员来担任的, 而是其他监测的工作人员来兼任, 并且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的界限模糊不清, 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日常例行监测工作任务繁重, 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应急监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应用、掌握各类现场监测分析仪器、监测方法的能力不强, 在实际的应急监测工作中, 不能完全做到“说得清污染源状况、说得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说得清潜在的环境风险”, 离建立先进的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3 进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后需要编写相应的报告, 因此报告的内容要详细, 因此需要将报告的编写水平进行提高。对环境所监测到的数据与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存在一定关系的, 如果监测工作的时间较短, 则只能得到一些少量的数据, 从而分析出来的结论可能就会比较多, 不同的分析角度、立场、知识体系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结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想要真正的做好就必须在编写报告中下足功夫, 并且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所担心的主要问题和环境敏感区域监测信息的深度解析, 在第一时刻向公众公示所有的监测数据和信息, 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为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赢得宝贵的时间, 同时又避免突发环境事故被人为夸大, 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2 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应急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 创建一支反应迅速, 效率高的环境应急监测队伍。要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来提高监测知识和技能, 使每位应急监测人员熟练掌握先进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设计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努力提高环境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写水平, 确保充分运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手段, 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应急监测工作, 为处置突发环境事故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除了必要的组织学习, 还要进行实践演练, 以此来提高监测队伍应对实际突发情况的能力。定期进行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演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可以提升应急监测队伍的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等能力。出现环境污染事故后, 与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分工协作, 在应急管理部门的统一指挥下迅速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2.3 创建科学的环境应急预警信息系统, 并且要完善目前所拥有的工作体系。首先是要完善污染源企业数据库中的监测数据, 将信息系统中所拥有的数据优势全部发挥出来。然后根据当地实际的自然环境和产业结构布局的特点, 建立起覆盖全市范围的有毒有害物质产生企业的基础数据库, 并且要进行实时的数据更新和系统维护, 确保在环境应急监测中, 能准确判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危害范围, 将事故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2.4 环境应急监测除了需要技术的支持, 还需要很多硬件设备的辅助, 因此要加大投入成本来支持应急监测工作的进行。开发环境应急监测综合信息系统, 实现对突发环境事故的应急管理的信息化。环境应急监测的相关信息、命令通过系统平台迅速发布, 从指挥调度、现场处置到处置后风险评估的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 有效提升了环境应急监测的快速响应能力, 为污染物的有效处置赢得宝贵的时间。

2.5 有很多企业或工厂都对环境有着或大或小的威胁, 因此我们要提高对他们的管理, 并分析可能发生的种种环境突发事故, 并将此作为依据制定应急预案。我们不能在等到环境事故发生时才做补救, 要将“预防为主”的理念作为根本, 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环境事故的发生。

2.6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要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 一些必要的检测工具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监测数据的取得与认定依据国家标准来确定, 以严格的质量管理程序为环境应急监测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结束语

随着城市环境压力的增大, 监测工作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我国目前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终究会被解决。本文对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有效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秀苹, 王国娟, 韩艳华.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及管理[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 2009.

[2]郭亮.跨界河流水污染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3]米同清.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 (4) .

兰州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篇5

摘要:在对兰州市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经济和政策法规角度提出了治理兰州市水环境污染的3种方案.运用理想系数法对这3种方案及其互斥组合的各项功能指标进行评选,结果表明,建立健全水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排污权和水资源交易市场是兰州市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可行方案.作 者:张国珍    刘杰    南忠仁  作者单位:张国珍(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刘杰(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南忠仁(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期 刊:人民黄河  PKU  Journal:YELLOW RIVER 年,卷(期):, 30(4) 分类号:X506 X52 关键词:水环境    污染    理想系数    兰州市   

氯碱行业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氯碱行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Q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41-0211-02

氯碱行业作为化学工业领域重点行业之一,资源消耗多,排污量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差,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促进氯碱行业向清洁化、绿色化生产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稳步增长,迈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绿色战略”。环境保护是该战略的构成之一,如何在实现氯碱工业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又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实现氯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1氯碱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根据化工行业自身固有的特点,通过氯碱行业及其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氯碱行业的良性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依靠技术进步与创新,将其应用到生产的全过程,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能源和物质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清洁生产;完成废物综合利用、副产品及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氯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以氯碱产品为核心,建立与其他相关行业互相交叉、互为资源提供、互为污染物处理的产业链条,进而形成产业工业园或产业集群。

2氯碱行业环境保护对策

对于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污染物种类较多的工业企业,往往采用单方面的环境保护对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氯碱行业,至少要从政策管理、清洁生产、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三个方面来综合实施,才能达到良好的环境保护效果。

2.1政策管理方面

按照《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烧碱/聚氯乙烯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要求氯碱行业项目,使氯碱行业健康有序、清洁发展。

氯碱项目的实施,应该与选址所在地的环境功能区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并依据GB 18071-2000《氯碱厂(电解法制碱)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和GB 11658-89《聚氯乙烯树脂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设置合理的防护距离,防止氯碱项目建成后造成严重的环境纠纷。

依法监督氯碱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严格按照“三同时”制度管理,建立完善的在线监测制度,发现环境问题及时解决。

2.2清洁生产

大量事实证明,实施清洁生产的效果优于末端治理,因此,在氯碱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同样有重要意义。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的烧碱工业和聚氯乙烯工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氯碱行业可采取如下清洁生产方案,以完善生产环节,保护环境质量。

2.3环境保护措施

1)废水治理及排放。采用排水系数法对规划项目排放的污水量进行预测。

①排水原则。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应急排水系统,确保各类废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严禁将高浓度废水稀释排放。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污染区域的初期雨水实施集中处理,集中排放,严禁企业新建排污口。污水排放口实施规范化建设,并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制定突发事故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为防止发生事故时化工物料或消防水的外泄进入地表水系统或形成地表漫流,造成河流及地下水体污染,化工企业应该实行二级防范措施。第一级要求入各企业在装置区的周边设置围堰;第二级要求各厂区设置事故水池,用以收集受到污染的雨水和事故消防水。

②污水处理方案。为了使规划项目排水达标排放,保护河水体水质,污水处理站出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

2)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和减缓措施。厂区地下水保护措施建议遵循“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即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措施。

①主动控制,即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的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料的跑冒滴漏,防止地下水污染,规划项目在工艺、设备、建筑结构、总图等方面均应在设计中采取严格的防渗漏措施。

从设计上把好第一道關口是防止物料和污水泄漏的根本;从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上把好第二道关口是防止物料和污水泄漏的保障;从运行管理上把好第三道关口是防止物料和污水泄漏的关键。

结合工厂清洁生产工艺要求,防止物料和污水泄漏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工程设计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生产装置防泄漏技术措施,严防生产装置、储运设施等发生事故或产生泄漏。一旦发生泄漏,结合“防控措施”,完善优化围堰设置,加强疏导、收集、处理措施的设计。主动控制措施在技术上保证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泄漏,从而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

②被动控制,即末端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厂内污染区地面的防渗措施和泄漏、渗漏污染物收集措施,即在污染区地面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并把滞留在地面的污染物收集起来,集中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一是污染防治分区。厂区规划项目各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及公用工程设施在布置上建议严格区分为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根据可能泄漏物质的性质将污染防治区划分为一般污染防治区、重点污染防治区和特殊污染防治区。

污染防治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物料、化学品或含有污染物的介质泄漏至地面的区域,主要包括生产装置区、物料储罐区、汽车装卸区、酸碱站、化学品库、污水处理设施等;一般污染防治区是指无毒性或毒性小的生产装置区、物料储罐区、装置区外管廊及气态产品装车区等;重点污染防治区是指危害性大、毒性较大的生产装置区、物料储罐区、化学品库、液态产品装卸车区等;特殊污染防治区主要包括各种污水收集池、储存池等区域;非污染防治区是指除污染防治区外的其它区域,主要包括部分公用工程区、办公区、绿化区域等。

二是分区防渗方案。通过规划项目可能泄漏物质分析和污染防治分区,对于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特殊污染防治区建议分别采用不同等级的防渗方案。

一般污染防治区防渗采用现浇防渗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防渗等级不小于S6,混凝土S6级渗透系数为0.419×10-8cm/s。

重点污染防治区采用防渗混凝土面层,混凝土防渗等级不小于S8,混凝土S8级渗透系数为0.216×10-8cm/s。

特殊污染防治区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结构,生产装置污染区内各种污水池、污水井的混凝土池体采用防渗混凝土,混凝土防渗等级不小于S8,混凝土S8级渗透系数为0.261×10-8cm/s。

非污染区不设置专门的防渗层结构。

对于地下水防渗透性能弱的区域,建议进一步强化防渗级别。

根据项目或装置可能泄漏的物质特性、种类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采取分区防控原则,并确定不同的防渗方案,即可满足工程防渗要求,又可节省大量工程投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技术经济均是合理、可行的。

③实施覆盖生产区的地下水污染监控系统,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井,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厂址周围地下水环境污染控制状况,建议厂区建立覆盖全厂的地下水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设施,及时发现污染、及时控制。地下水监测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的要求执行。

④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

为了确保风险事故不污染地下水,建议厂区建立地下水应急预案及应急防控体系。通过地下水污染监控的水质监测井监测数据及时反馈启动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及其影响范围和程度,为启动地下水应急措施提供信息保障;对污染区地下水通过人工抽水形成下降漏斗,防止污染水向下游扩散,抽出的污染水通过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3)工业固体废物防治对策。①厂区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一般工业废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鼓励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废物产生量。②厂区内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临时堆存。生活垃圾送当地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锅炉灰渣制砖等综合利用。③规划项目产生的重金属类催化剂返厂回收。④危险固体废物统一处理。

4)废气污染物防治对策。氯碱行业产生废气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VCM精馏尾气,有VCM、C2H2、H2、N2、O2等组分,一般采用:①活性炭吸附—蒸汽正压解析技术回收VCM。②溶剂吸收法回收VCM。③膜渗透法回收精馏不凝气中的VCM的技术。目前总体看来后两种方案效果要好于第一种方案。二是聚氯乙烯干燥尾气,电石备料过程产生的粉尘,采用旋风分离或布袋回收颗粒物,均能达到较好效果。但对于屡建行业拓展产业链时,会产生新的废气污染源,因此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废气污染物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一般的措施有水洗、酸碱中和、溶剂吸收、膜分离、旋风除尘、布袋除尘、催化还原、焚烧等。

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在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安全措施前提下,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建议至少采取水污染事故二級防控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故污染受纳水体。①建设一级水污染事故一级防控设施(围堰、围堤):防止初期雨水及开停车、检修过程中物料漫流,在其排水出口加阀门和水封井,可将正常情况下含污染物装置地面水排入污水处理站,后期雨水排入雨排水线。②在厂区和相应排放口设置事故缓冲池,关闭雨排水系统进入水体的阀门,将事故污染水通过管道排入二级事故缓冲池。最后依托企业厂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及区域污水处理厂将废污水处理至达标排放。③建立和健全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3结束语

氯碱企业通过环境保护策略,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提出研究发展循环经济,实施针对性对策,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罗璇,赵旭.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0):1393-1397.

[2]朱慎林,赵毅红,等.清洁生产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臧树良.关伟等清洁生产、绿色化学原理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环境监察工作对策研究 篇7

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优质教育资源、多元文化交流, 也导致了人员成分的变化、教学环境和方式的变化以及高校社会关系等的变化。良性因素优化了校园文化, 同时也不乏存在一些干扰或破坏校园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高校外事安全保卫工作正面临着更强的紧要性和更高的复杂度。

一、影响高校外事安全稳定的因素分类

高校外事安保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 涉及面广, 突发性强, 影响深远。其不稳定因素涉及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 既含个人原因, 也有群体行为;既包括具体的工作问题, 又包括潜在的隐患问题;既有来自校园内部的, 也有来自外部社会乃至国际形势的。从提高工作效能看, 当前高校外事安保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五类。

1、政治、宗教因素

教育国际化是一国教育对外开放的过程, 它把培养国际型人才, 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设为目标, 同时也必将面对全方位的国际竞争与对抗、交流与渗透。

不排除国际敌对势力利用中国高校平台, 利用青年学子政治思想不够成熟, 是非分辨能力差的弱点, 伺机宣扬反动言论, 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或者借机制造事端, 制造不稳定因素。各种宗教组织不断向校园这一人群聚集地渗透, 个别外籍教师在课堂上或课余时间以宣扬教义为名, 聚众传教, 从事非法活动, 都是值得警惕的现象。

2、跨文化交际、文化冲突因素

语言、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跨文化交际困难, 影响了外事安保工作的执行效率。比如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尊卑有别、长幼有序, 而西方人承袭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 个人自我意识很强, 这样的差异导致了彼此交往中的困难。再比如西方人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中国人行事则较为含蓄, 留有余地, 或者常有临时变更, 此种差异也常带来双方交际时的误差。

3、身体、心理因素

中老年外教专业技能突出, 教学经验丰富, 但常有这样那样的身体隐恙, 聘任时间若不严加把关, 就容易酿成重大事故。国家外国专家局2006年就外教猝死现象专门发文《加强管理、警钟长鸣---外教猝死事件向我们说明了什么》, 指出外教死亡事件大多是猝死, 死者生前都有这样那样的病症或不良嗜好, 死因都与酗酒有关。

心情不畅、心理抑郁是外籍师生健康方面的另一大隐患。由于长年孤居国外, 语言不通、交际面窄、文化差异等方面因素会使外籍师生产生孤独感和诸多不适, 进而或催生焦虑情绪、厌学厌教情绪等, 个人严重的甚至产生轻生的想法。

二、维护外事安全稳定的措施及对策

1、政治意识与国际化教育

(1) 增强政治意识, 提高外事安保工作的政治敏感性

教育外事工作涉及国际化交往, 性质较为特殊。外事安保工作者身处是非要地, 更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方向, 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为此, 必须在平时工作中牢牢树立政策意识, 努力学习国际政策和外事管理制度, 将政治理论学习、国际形势学习纳入定期工作例会, 离开了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导, 就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辨明是非方向。

(2) 加强政策宣讲, 维护教育主权

教育开放交流有许多积极影响, 也带来了文化侵蚀等的消极影响。在教育国际化的开放态势和合作形式下, 工作在第一线的外事安保人员有责任、有义务积极维护好我国的教育主权。在教育安全方面, 需要配合各系部专业, 加强教育监管, 防止个别外籍教师偏离教育实际内容, 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诱导青年学子盲目崇洋媚外。

2、基于跨文化沟通的柔性管理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作为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的外事安保工作, 它的工作主体是人, 服务客体也是人, 而服务方式的一大途径就是人与人的接触沟通。外事工作的工作沟通, 首先面对的就是跨文化的文化背景差异, 这种差异的存在很多情况下让中国化的传统沟通方式遇到了困难, 比如在组织模式上, 由于欧美人信奉下属与上司共同参与决策的水平纬度 (horizontal) 的行为方式, 中方管理者有时有被冒犯的感觉, 而外籍人士也常常苦恼于单向接受指令的权威型沟通方式。这种主要文化差异还包括“时间观念的冲突”、“心智模式的冲突”、“信念的冲突”等。

有必要就此深入研究, 提出“国际化的外事沟通方式”, 也即建立在高效沟通基础上的双方互相妥协的国际惯用的沟通原则。应避免过分站在本地化的自己的立场上考虑对方, 避免使用易让对方误解的言辞或举止, 争取创设一个多元文化下的融合情景。

3、扶助外籍人士走出文化孤岛, 拥有阳光心境

常年在中国工作学习的外籍师生常因沟通障碍和文化不适自我封闭, 生活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 易于引起心理抑郁, 严重者造成轻生行为, 给高校外事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行政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当今行政管理方式的一个趋势, 外事安保工作同样需要这种理念更新, 特别是在如何消除外籍师生心灵困境这个问题上, 更应当立足人本思想, 化关涉为关怀, 融监督于扶助, 充分发挥中国人重人情的人际交往特色, 通过走访慰问、节日庆祝、旅游活动、生日祝福, 为外籍师生配对中国助手, 印制中国生活手册, 设置校园110等形式从细小处周到耐心地实施关心关爱关怀, 让校园外籍师生找到家的温暖感觉。

参考文献

[1]陈嵩莉:《和谐校园构建中的高校保卫工作新模式研究》,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08 (1) 。

[2]洪建场、闫璐:《创建平安校园"的几点见解》,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3]姜晓丽、高岳:《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的思考》, 《高教论坛》, 2009 (10) 。

环境监察工作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现状,问题,对策

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当前环境的质量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为环境规划、污染源控制、环境管理等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 环境监测工作和经济建设、监督环境执法工作等具有密切的联系, 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目前,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并不是非常理想,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为了更好的发挥大气环境监测的效能, 笔者先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 大气环境监测现状及问题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非常复杂, 不管是环境要素还是监测环境样品成分等相对而言较为复杂, 主要会涉及到质量改进、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策划、质量监督等多方面内容。目前, 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质控手段缺乏

目前, 大气环境监测的质控手段比较单一, 有的单位仍然只是采用加标回收、平行样测试、数据密码样、数据对比等手段, 并没有加入系统性评价的相关内容。同时,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研发出了更为先进的自动空气在线监测系统等监测技术, 但是并没有进一步确定实际的控制要求以及控制标准。

1.2 并没有充分重视现场监测管理

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的基础实际上也就是现场监测, 现阶段有的环境监测机构并没有充分意识到现场监测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忽视现场监测管理。设置大气环境监测点以及样品采样是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 很容易受到地理环境、地理位置等一些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环境监测人员常常会选择避重就轻的工作方式。同时, 有的环境监测人员在监测过程中并没有选择科学的测试方法以及工具,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比如, 在测试烟气的过程中, 烟道负压常常会影响烟气, 这样的话会导致CO2以及氮氧化物的监测值低于实际值。

1.3 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

目前, 我国环境监测机构基本上都设置了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组织, 为了充分发挥管理组织的效能还配置了相应的专业人员, 但是该管理组织的质控工作主要局限在实验室内, 并没有全面落实系统环境质控工作, 因此管理职能比较单一。其次, 目前在实际的质控工作中, 并没有将质控工作始终贯穿于全过程管理中, 存在计量认证建设滞后、实验室建设滞后等问题, 而且对于质控管理方面的经费并不充足, 也不利于质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进一步完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措施

2.1 丰富监测手段

先进、科学的监测手段是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关键, 各环境监测机构应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引入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 如自动化空气在线监测系统等, 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智能化、现代化、自动化程度。关于监测仪器, 应和相关行业标准相符, 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根据国际公认标准或者其他的等效标准执行质控程序, 定期进行零点校准操作、跨度操作, 而且应该根据国际标准的相关规定设置相应的仪器指标以及仪器测量范围值域。因此, 一些先进的监测手段或者监测技术等应制定严格的启动制度以及标准, 同时还应该及时校正、判断获取的数据, 这样有利于更好的评价、审核整个监测系统的性能。

2.2 加强实验室质控管理

实验室质控管理是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强实验室质控管理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规范化、有序化。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应合理布局实验室结构, 避免出现交叉干扰问题, 同时应配置完善的监测设备, 在试验污染强、毒性较大的气体样品时, 应配置专用的通风设备, 这样可保护监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应设置特定的药品类、试剂类、器皿类储藏空间, 而且应建立相应的档案, 所有的实验仪器、设备都应该根据统一的格式在表面贴上标签。另外, 实验室监测人员应严格根据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而且应采用标准分析法、考核试验法严格考核监测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 尽可能减少检测结果的偏差。

2.3 构建完善的质控管理机制

各环境监测机构应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环境质量管理机制。首先应设置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 并且配置相应的专业人才以及物资, 为质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持。同时应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 做好审核、评价工作, 如果发现操作不合理, 应及时纠正。其次, 应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始终贯穿于设置大气环境监测点、样品采样、审核、评价等各环节工作中, 加强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 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各国备受重视的问题, 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环境, 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促进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监测力度, 采用先进的监测手段, 制定合理的质控体系, 提高大气环境监测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婷.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环境监察工作对策研究 篇9

1 基层信访工作的主要特点

第一, 综合性。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由于内容广泛, 涉猎范围宽, 又涉及到党纪、政纪等问题的相互交叉, 与党员工作方法、作风和水平相关联, 加上民事纠纷, 以及班子的团结问题, 导致纪检监察部门所接纳的信访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综合性决定了基层纪检监查信访举报工作的复杂多样, 需要对各个环节严格的进行控制。

第二, 集中性。由于基层信访问题和群众以及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 但是又由于其切身利益有着不同的依托, 导致不同基层单位其信访问题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职工群众以经营和生产作为依托, 其信访问题大多涉及到劳动工资、资产管理、福利待遇、奖金分配等企业改革和发展相关的问题。因此, 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掌握政策, 避免引起大规模的集体上访。只有详尽的了解相关政策, 信访部门才能避免集中性这个特点给工作带来的不便。

第三, 直接性。现阶段, 基层纪检监察部门所接纳的信访工作具有两个方面的直接性表现:一是反映问题具有直接性。二是处理问题具有直接性。因此, 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解决群众的各种信访问题,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 协调性。目前, 在基层信访工作问题的处理方面, 很多事情由于其细小、轻微性, 不必诉诸纪律, 因此, 必须通过协调和规劝来解决。要求纪检监察部门一定要积极发挥其组织作用和协调作用。

第五, 复杂性。客观上来说, 基层纪检的信访部门需要避免宗亲关系、同学关系、邻里关系和裙带关系, 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 防止袒护、泄密等不良现象发生。

2 基层纪检监察部门的信访举报工作需要改进的措施

第一, 要对基层纪检监察部门所受理的信访举报工作提高重视。必须要增强化解矛盾能力, 以便能够在问题萌芽状态就将其解决, 借以减少信访举报的数量。因此, 一是必须把信访工作当作重要任务, 提高认识, 提高重视程度, 增强工作信心。二是注重组织落实, 健全信访网络, 借以确保信访工作有专人负责, 群众问题有人解决。三是要注重业务提高, 积极提高执法水平, 规范执法行为。四是注重领导责任, 能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推给上级。五是积极预防预测, 树立超前意识, 防范于未然。

第二, 利用制度来对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进行规范。一是必须建立廉政档案制度。二是实行信访责任制, 基层单位提出举报之后, 及时的呈报相关领导进行审批。对于信访事件积压严重的一定要追究相关经办人以及领导的责任。三是需要建立以及实行信访举报的通报制度。按时对基层纪检部门受理以及举报情况进行通报, 对于问题处理不及时的, 要进行通报批评。四是建立健全举报保护以及激励机制。对信访举报的纪律进行严格的规范, 严格的惩治打击报复行为, 保障群众监督积极性。认真落实有功人员的奖励制度, 借以促进群众举报的积极性。

第三, 改善信访举报工作的方法。一是逐渐实现信访工作由数量型到质量型的质的飞跃。一定要强调信访举报的办结率, 但是, 不能只停留在数量上, 也同样需要注重质量。二是逐渐实现信访工作上访形式朝着下访形式的转变, 保持信访工作的接待和受理。三是实现封闭型朝着开放型的转变, 不断加强信访工作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联系。

第四, 加强信访队伍建设, 提高信访干部的能力。信访干部一定要热爱本职工作, 要加强使命感、责任感, 积极为群众解决问题。提高政治敏锐感, 积极捕捉信息, 提供案件线索。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化解矛盾, 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做到严守机密, 提高组织纪律性。提高自身的文字综合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抓好信访干部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纪律作风以及业务水平, 全面提高信访干部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综上所述, 现阶段, 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依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 我们必须要积极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借以提高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质量, 以便为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摘要:现阶段, 基层信访举报工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基层工作, 对于做好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本文首先讨论了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具体特点, 主要针对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探讨, 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基层信访,监察, ,举报,思考,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吴英.论基层纪检监察信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金坛市为例[M].苏州大学, 2012.

[2]四川省纪委研究室、信访室.创新方法着力提升基层信访举报工作水平[J].中国纪检监察报.

[3]滑建鹏.当前基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时代报告 (学术版) , 2015.

环境监察工作对策研究 篇10

一、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

显性思政教育是指教育内容是明确规定的, 教育方式是直接正面的, 强调灌输原则。现阶段大学生显性思政教育主要包括:以“两课”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 各种政治形势讲座以及黑板报、报刊、宣传栏等。在杰克逊的著作《班级生活》中, 首次提到“隐性课程”这个概念。之后, 利比特和怀特等人对学生学习成就和学习态度的养成研究表明, 隐性课程所包含的教育性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比显性课程更加显著, 这使得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得到广泛关注。隐性教育就是在隐性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 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 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隐性教育的这种特点, 使它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隐性教育潜存于课内、课外和教室、宿舍、校园中。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发挥往往不受课时、教学场所的限制, 不仅在课内, 也可以在课外, 既可以在教学场所, 也可以在其他生活场所之中。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 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极大地满足大学生要求平等的心理需求, 能够取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科技的进步,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 尤其是“微时代”的到来,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基于其便捷性、交互性、时效性等特点, 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 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心理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趋势下,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加强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而利用微信开展思政教育正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更容易达到隐性教育的效果, 同时, 微信给高校隐性思政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条件、提供了新的手段, 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微信的优势介绍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 与传统的通讯沟通方式相比, 更灵活、更智能, 具有以下优势。

1. 成本低廉, 操作便捷。

微信本身完全免费, 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 只是产生一定的上网流量费。现阶段各网络运营商降低了上网流量费用, 加上Wifi的覆盖越来越广泛, 微信使用成本低。在问卷调查中发现, 有18.9%的学生认为“省电, 省流量, 省话费”是使用微信的原因。微信软件操作简单, 门槛低, 大学生完全可以轻松驾驭。

2. 互动性强, 即时沟通。

微信消息一旦发送, 对方能马上接受到信息, 具有同步性, 能够即时沟通。微信支持多人群聊, 只要通过点击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 马上就可以成为一个微信群, 每个加入群的人就可以发送各自的消息, 这也给高校创建微信课程组或者是微信班级提供了依据。

3. 内容推送丰富。

微信支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推送, 这些多媒体方式让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丰富有趣, 增加了娱乐性。大学生可以通过图片来展示自我, 此外, 微信可以发送语音与视频消息, 这使得大学生更方便快捷的跟朋友联系, 也使高校思政工作者能运用更丰富的聊天形式与大学生交流沟通。

4. 公众平台账号。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2012年针对企业、媒体、明星等团体用户推出的一项微信用户订阅服务。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微信公众平台, 实现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三、微信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工作的对策

基于微信本身独特的优势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 微信给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目前,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微信, 关注微信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影响, 并就当前的情况提出微信环境下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的对策, 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及教育方法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有重要意义。

1. 利用微信群聊功能建立班级群组, 即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

为更好了解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 对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学生做了有关“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微信使用频率中“总是聊天”占40.9% (见图1) 。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课堂上无法灌输的知识或思想, 通过群聊功能推送, 推送的信息可以是文字、语音、图片等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 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学生接收到感兴趣的信息后, 可以在微信里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畅所欲言, 不用担心“直面老师”交流的尴尬。尤其是用语音的方式, 这样他们觉得很有趣, 同时思政工作者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2.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 即时分享思想。

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学习碎片化的特性, 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创建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将文本、图片、视频等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群发给学生, 学生只要拥有移动设备, 就可以利用碎片时间, 在车站或其他场合随时学习。如此, 隐性思政教育便无时无处不在发生。调查表明, 26.3%的学生会在“等候的时间”使用微信, 23.9%的学生会在“交通中 (坐车等) ”使用微信 (见图2) 。

微信公众平台的消息一旦推送, 学生终端就会即时收到通知, 因此用户实际上是被强制阅读推送的信息。思政工作者还可以利用这个特点, 定时推送当今社会正能量的新闻时事资讯等, 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政治观点对策。调查表明, 41.8%的学生开通微信主要关注“新闻、社会评论”话题 (见图3) 。

3. 将微信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 整合隐性思政教育载体力量。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非常重要的传统载体, 教育工作者通过举办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 寓思政教育目的和内容于其中, 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 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有效地利用微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吸引大学生注意力, 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隐含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等会以极其自然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 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政教育。

摘要:在微信等新媒体日益盛行的时代, 大学生群体在微信用户中占有很大比例, 这给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了解了当今大学生微信的使用情况及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提出有效利用微信通讯工具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政教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微信,隐性思政教育,大学生新媒体

参考文献

[1]张伟强, 夏冬晴.论高校德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9 (9) .

[2]王学检, 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3]白浩, 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 (4) .

环境监察工作对策研究 篇11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工作

一、我国水环境监测发展概况

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滞后于西方国家,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以及水污染给我国水资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第一,明确水环境的实验室检测系统,特别是涉及到水环境监测实验中的水体样品采样点布设、采样方法、水体样品采集保存方法、水体监测实验方法等内容;第二,结合水环境检测的实际情况,确定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生物监测以及水污染监测调查方案,并针对不同的监测内容确定监测项目与相应的分析方法;第三,根据监测分析结果整理监测结果,并进行监测资料的整理汇编与保存,同时为有相关需求的单位提供全面的水环境监测数据。

二、当前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水环境监测缺乏统一的监测网络。现阶段我国对于水环境监测基本是采取的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监测区域的模式,没有合理的根据水体分布情况划分水环境监测区域,每个区域都设置了监测任务、监测设备、监测功能基本相同的监测机构,这不仅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而且也造成了部分监测数据结果的互相矛盾。由于監测区域划分的限制,造成水环境监测既无法形成监测信息数据的共享共用,也不利于准确的判定水污染程度以及水污染源头,不利于进行水污染防治工作管理决策的部署。

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有待更新完善。随着水环境中污染物的不断增多,水环境监测领域与监测因子也逐步的拓展,对于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水污染源的监测仍然是主要以常规污染因子为主,一些危害较大的污染因子未列入监控项目,而且一些套用的监测标准值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有着较大的差距;其次,目前我国水污染监测中缺乏健全完善的生态监测方法,也没有相对完备的生态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制约了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创新完善。3)水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水平有待提升。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越来越多的新的监测方法、监测设备以及监测分析手段被应用于水环境的常规监测、动态监测以及应急监测之中,技术标准也处于不断完善之中,这些变化对水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能力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水环境监测人员知识结构普遍存在着老化的问题,特别是监测

数据分析、应用以及科研能力不强,水环境监测业务能力亟待提高,制约了水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如何解决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优化水环境监测体制机制

针对由于监测体制机制造成水环境监测工作出现的瓶颈问题,环境监测主管部门应该积极主导对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机制进行优化。首先,应该强化水环境监测工作机制上的统一管理,在水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模式、监测工作执行技术标准、监测数据分析、质量管理以及数据发布等方面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与准确,确保能够及时准确掌握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其次,为了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应该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检测机构的资质评审认可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适当的提高水环境监测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确保水环境监测机构真正有能力开展工作,进而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

2、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能力

对于水环境监测分析工作,首先应该根据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大气降水监测、生物监测以及水污染监测等不同的监测内容,单独确定监测项目以及监测方法。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标准性与可比性,应该尽可能的采用技术规范中标准的监测分析方法。同时,在水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中,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具有多参数采集、快捷连续的自动化监测分析能力的新设备,强化对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监测分析与识别能力,以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参考。

3、强化对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管理

对于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首先应该完善水环境检测中的水样采集布点、水样采集运输、监测设备仪器校验等基础性的工作,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每一步都按照规定程序开展。其次,应该重视水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检查以及保养工作,并确保实验监测所用试剂的纯度和效能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强化细节管理提高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水平。此外,对于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应该进一步的强化对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检查,通过离群性检查、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手段,及时的剔除无效数据,确保最终数据的可信度与真实性,为水环境质量评定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参考。

4、提高水环境监测人员队伍的建设水平

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直接取决于水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为了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必须强化水环境监测专业队伍的建设。首先,在监测技术人员的配备上,应该按照监测工作的专业能力以及技术需求,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水环境监测岗位与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的匹配度。其次,应该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尤其是结合新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以及技术标准规范,开展专题实用技能培训教育,让水环境监测从业人员掌握全新的知识与技术方法,以适应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结束语

水环境监测主要是指通过对水体采用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一系列的方法,对水体中所存在的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组成所进行的鉴定分析与动态监测,依靠科学的实验方法对水环境质量作出系统的评价判断。随着人们对于水环境安全的日益重视,对于水环境监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水环境监测管理,提高水环境监测水平,掌握水资源质量与污染情况,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确保我国水资源安全,促进水环境质量提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珊.当前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4(06):197.

[2]红康.我国水环境监测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121.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篇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近9亿人住在农村, 农村的环境关系着人们的生存安全与健康。近年来, 由于我们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农村的环境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呈现出恶化的趋势, 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存, 也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目前农村的环境恶化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分的重视, 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是由于基数较大, 再加上地方政府将GDP作为政绩主抓, 所以在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上还有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 这将会阻碍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因此对农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刻不容缓。

2 农村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生活垃圾随意排放

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往往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由于在农村没有专门的垃圾处理机制, 也没有市政通道, 所以在农村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 路边的粪便随处可见。沿路边、河边、街道边乱倒、乱扔、乱放垃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2.2 部分村镇公路道路环境差

在我国农村部分村镇道路比较差, 人们出行环境恶劣。由于大多数没有保护环境意识, 部分村民在公路上乱堆乱放东西, 有的甚至路边取土。而公路两边的建筑物,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 也显得参差不齐。

2.3 村镇污水处理问题

由于没有市政通道, 农村的生活用水大多是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倒在地面上, 特别是下雨天, 可以看到污水横流, 极易传播传染性疾病。

2.4 杂物乱放造成环境差

由于农村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农户家里大都有一些杂物, 所以有不少家庭在院子里随意搭建, 用来堆放杂物, 墙面也存在着乱贴乱画的现象。部分家庭由于院子空间较小, 将杂物堆积在路边的比比皆是, 造成本来就没有规划且狭窄的村路显得更加凌乱。

针对以上农村环境的现状, 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所在政府, 都已经将农村的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处理, 但是由于我国农业人口重多, 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针对农村环境的现状, 要讲策略, 有步骤的进行整治工作。

3 农村环境整治对策

针对农村环境的现状, 各地政府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3.1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1) 加大宣传力度, 在各村设置多个垃圾箱, 并定期进行清理, 在各村设置多个垃圾处理人员, 对村内的暴露垃圾进行收集清理, 做到无死角, 无乱放乱扔垃圾现象。在河道做到无垃圾积淀物, 道路两边无杂草杂物等现象。

(2) 在各村设置固定的垃圾收理站点, 每一级政府部门都要组织专门的垃圾清理队伍, 对垃圾做到统一处理, 定点收集, 集中清理。对于有条件的地方要做到对垃圾无害处理或是将垃圾进行再次利用, 对暂时不具备处理条件的地方, 要对垃圾进行合理的处理, 比如填埋等, 并对填埋垃圾覆土绿化。

(3) 对各村进行积极引导, 在镇村之间举行卫生文明创建活动, 并进行评比, 对广大村镇的人员进行教育引导,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及时清查家用生活垃圾, 不随地倾倒垃圾, 对家庭杂物进行合理的安置等。

3.2 整治农村道路环境

村镇公路道路环境差, 人们出行不方便的问题, 各地政府也都采取相同的对策。目前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 加大农村建设力度, 对农村的建设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在这一方面全国除少数部分偏远农村外都得到比较大的改善, 对村村通公路的提法现在大多数乡镇级政府也在大力落实。对农村在公路上晒东西, 占据公共资源的现象, 要利用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引导, 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3 处理农村水污染

近年来在农村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再加上部分企业在村镇级别的村落落地, 农村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一些污水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 部分地方还比较严重, 有些已经影响到地下水, 造成人们饮水的安全。对这种情况, 地方政府一是加大企业落地审查力度, 另外就是要建立市政通道, 将污水进行处理。

4 结论

总的来说当前对策就是政府做主导, 引导农民对环境的重视。结合农村环境现状, 进行责任制, 并争取相关部分的支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事关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 涉及到很多个方面, 要求多个部分之间进行配合协作, 统一行动。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工作, 要责任到人, 提出目标, 并在规定时间进行考核, 对农村垃圾要进行试点清理, 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收集、管理制度, 能在村镇一级处理的就在村镇一级进行处理, 不能在村镇一级处理的要经过镇转运到县一级进行处理。

结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 加大宣传力度, 争取更多的群众的支持。目前农村的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 部分农村甚至成了空村, 大分村落老人和儿童较多, 要发动对他们的宣传。以各种媒体形式, 电视、报纸、广播等形式进行广而告之, 同时要派人进村, 面对面的和他进行交流沟通, 对他们做正确的引导工作, 让他们明白环境是大家自己的事情。只要每个人做好身边的环境工作, 才能有一个好的大环境, 才能对子孙后代造福。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特征就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乡镇工作人员应该以这个为目标积极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对环境优美、没有污染、街道整洁的村落要进行有效的奖励, 并提出表扬, 从而可以调动其它村落的创建生态村的积极性。

目前, 农村的建设正在以飞快速度进行, 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的环境问题受到较大的影响。如何对农村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是各级政府都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农村的环境整治应该在政府部门的带领下, 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 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环境优化带来的好处, 只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生贤.在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李克强副总理讲话精神[J].环境教育, 2008.

[2]孙学兰, 夏荣早.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建议[J].江苏环境与科技.2010, 12 (17) .

[3]谢冬明, 王科, 王绍先, 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2) :786~788

[4]李君, 吕火明, 梁康康, 等.基于乡镇管理者视角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政策实践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11:75~82.

[5]侯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 2013 (11) .

[6]沙茜, 汪海涛, 黄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与思考——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J].污染防治技术, 2012 (2) .

[7]裴丽君, 戚春伟, 李婧.目前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分析[J].现代园艺, 2015 (20) .

上一篇:控制电源柜下一篇:工业废水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