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察报告的编写(精选10篇)
环境监察报告的编写 篇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 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 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 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 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 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 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 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 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环境监察报告的编写 篇2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前言, 一般包括项目由来、建设的必要性、项目概况、项目的特点、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评价工作过程、报告书主要结论、致谢等内容[1,2,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1-2011) 中, 要求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等四个方面的内容[5], 但对这些内容的具体要点并未提及[5,6]。根据笔者数几十年对化工类型项目环评报告的编制、审核的经验来看, 目前化工类项目报告书前言的内容和写法各异, 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只有项目和环评由来的内容, 有的与总论内容重复, 有的机械教条, 有的反映不出项目特点等等。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 没有准确理解前言的内涵; (2) 片面理解导则条款; (3) 对环评项目的总体把握能力有所欠缺。
为了更好地反映化工类项目环评报告书的主题内容和特色, 根据导则总纲有关前言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 对目前化工类项目环评报告前言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商讨, 同时提出笔者的建议意见。
1 关于化工类建设项目特点的编写
1.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建设项目的概况表述不全面, 主要体现出以下几点:
(1) 项目基本组成、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建设地点、建设性质、投资等基本信息不全;
(2) 没有提及工艺技术路线、技术来源, 未交待起始原料;
(3) 未反映批次生产、连续生产等生产特点;
(4) 忽视厂址环境是否敏感, 是否存在环境制约因素;
(5) 未能从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循环经济、上下游产业链等角度揭示项目的特点;
(6) 以项目概况替代项目的特点等。
1.2 建议
由于化工类建设项目涵盖了众多行业,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 且每个项目也有其各自的特点, 因此应从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好两个重点:一是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二是项目所处的具体环境特点, 具体如下:
项目自身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扩建、技改) 、项目组成、规模大小、产品先进性、清洁生产水平、工艺技术路线和技术来源、原料和产品 (包括副产品) 及中间产品的环境友好性、工艺操作条件 (如是否高温高压) 、储运条件、依托条件、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上下游产业链情况等等。
项目所处的具体环境同样不能忽视。相同的建设项目, 选址不同, 往往存在不同的环境问题和环境影响, 忽视厂址环境的敏感性是目前报告书前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环境敏感与否对于项目的制约条件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环境较敏感、风险较大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 务必应将环境敏感性作为项目的特点来考虑。
2 关于化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的编写
2.1 概况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1-2011) 评价工程程序主要包括: (1) 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 (2) 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3) 环境影响文件编制阶段。因此, 各种行业类别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总体上差异不大。但对于化工类项目尤其是大型石化类项目而言, 工程内容和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复杂, 与社会区域类、建材火电类、机械电子类等项目相比, 环评工作周期更长, 工作过程会更复杂, 因此有必要将这些特点反映到报告书前言中。
2.2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有不少的环评报告书将评价工作程序与评价工作过程混为一谈, 有的直接拷贝导则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作为评价工作过程, 有的甚至将老导则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拷贝过来作为评价工作过程, 这样也导致公众参与的程序的不规范。试想, 如果评价工作程序就是评价工作过程, 则所有项目的评价工作过程都一样, 也就没必要在前言中述说评价工作过程了。而事实上, 即使类型相同的项目, 其评价工作过程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2.3 建议
根据评价工作的三个阶段, 按开展工作的先后顺序, 简要描述评价工作过程, 具体包括:接受委托、现场踏勘调研、确定协作单位 (有的项目环评需要由几个环评持证单位或其它专业单位通力协作) 、制定工作方案、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工程分析、专题编写、公众参与、报告书汇总编制等, 择要作简要叙述, 有的还可能需要有相关部门组织的预先内部评审等。
需要注意的是, 不能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同时, 在评价的工作过程叙述中如有必要可以写些致谢词之类, 以表达对上级领导、专家、相关部门、建设单位、环评监测单位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在环评过程中给予的指导、支持、帮助的感激之情。
3 关于化工类项目环评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编写
3.1 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环评报告前言中评价关注的环境问题并没有反映出项目的特点。有的描述成项目的污染源及环境影响简析内容;有的描写成评价的工作内容;有的将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描写成评价的重点而与总论章节内容重复;更有的是八股文式, 从废气、废水、噪声、固废、风险、公众参与等方面分别描述等。总之, 所写的内容未与项目的特点联系起来, 没有特色, 往往是该关注的不关注, 不知道关注的重点。
3.2 建议
评价关注的环境问题一定要根据建设项目自身的特点, 从工程特征和环境特点 (如环境的敏感程度、当地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当地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等) 两方面归纳提炼, 才能清楚地阐明存在的环境问题, 把握环评重点, 进一步提高报告书的编制质量。
笔者认为, 对于化工类项目的环评,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环评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 VOCs的排放与控制; (2) 恶臭物质的排放与控制, 包括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物质; (3) 特征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三致污染物、重金属等的排放与控制; (4) 无组织废气的排放与控制; (5) 其它与灰霾、臭氧层保护等环境问题有关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与控制; (6) 生产、储运、装卸等环节的环境风险与生态安全; (7) 副产物的种类与出路; (8) 危险废物及其处置; (9) 清洁生产和工艺装备的先进性; (10) 环保措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11) 以新带老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12) 非正常工况的污染影响; (13)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14) 循环经济与水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当地环境资源承载力; (15) 选址的合理性; (16) 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如填海、码头、电厂、物料长输管线等的环境影响; (17) 当地特有的其它生态环境问题;等等。
此外, 对于占地面积大、环境相对敏感的新建化工类项目, 还应关注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4 关于化工类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的编写
4.1 目前存在的问题
有的报告按各环境要素和专题如大气、地表水、噪声、固废、风险、公众参与等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描述, 导致篇幅过长, 重点不突出;有的直接以报告书总结论作为前言的主要结论, 造成报告书前后重复, 没有特点, 文章逻辑性不强。
4.2 建议
应针对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给出环评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回答建设项目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否在可控和可接受范围内, 最后简述给出建设项目的实施是否满足环保审批原则与要求、是否可行的结论。
5 结语
环评报告书的前言是环评文件的组成部分, 一本好的报告书前言能深刻地反映出建设项目的概况和特点、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可控和可接受。尤其对于化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简明扼要地写好前言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能进一步提炼环评编写人员对环评重点的把握, 更能整体上提升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因此, 准确理解导则总纲前言的内涵, 认真对待前言的编写, 应引起广大环评人员的重视。
摘要:化工项目污染因素复杂, 环评内容多, 报告篇幅厚, 编写时要注意重点和要点。针对环评导则总纲中有关的内容要求, 就目前化工类项目环评报告书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 并提出建议意见。
关键词:化工,环境影响报告书,综述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 89—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349—200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6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采选工程[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61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药建设项目[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5]环境保护部.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环境监察报告的编写 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编写
中图分类号: X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112-2
0 引言
验收监测报告一般包括前言、概述、企业概况及污染分析、环保治理设施情况、验收监测具体内容、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结论与建议等七大部分,环评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企业项目建设一般不要求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告中可以省去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章节。环评及审批部门的批复为验收监测报告编写的重要依据,贯穿始终,下面就各章节的描述进行展开与讨论。
1 概述
该部分描述的是建设项目的概况,即项目的地址、占地面积及建筑面积、环评编制及批复情况、项目开工竣工和试生产日期、总投资额和环保投资额、验收方案的编写,以及现场监测及实验室分析情况等,是该扩建项目对原项目情况进行概述,然后过渡到现建设项目。该部分包括报告的编制依据、监测目的、评价标准和环评结论及批复等内容。
①编制依据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13号令,2002年2月1日)、《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38号)、《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政府第288号令,2011年10月25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管理规定》(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浙环发[2009]89号,2010年1月4日)、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报告书及环保部门审批意见、建设单位委托书、验收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调查表、验收监测期间有关情况记录表以及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方案等。
②验收监测目的为:通过实地调查和监测,考核该建设项目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章制度情况;评价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是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是否对周围环境质量造成污染。核定国家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放总量;评价其环保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和处理效率,核实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提出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
③评价标准参照环评结合实际进行罗列,实际监测中有测的项目其标准列出,未测的则不列。废气排放速率
与排气筒高度有关,标准未列的高度,需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附录B内插法或外推法计算,排气筒高度若低于15米,外推法之后还应再严格50%执行。
④环评结论及批复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针对环评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等进行概括和总结,主要包括水、气、声、固废的环境影响结论和总量控制及防治对策等,欲想报告的篇幅加长,亦可将批复进行展开。
2 企业概况及污染分析
这部分包括公司的概括、生产工艺、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①公司概括主要对公司的历史、特点,生产规模、地址位置及周边情况、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概述,同时对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和主要设备清单进行罗列,包括环评数量和实际数量,这两者相差较大的,在验收监测之前可判断是否项目竣工阶段性环保验收监测或者项目阶段性竣工环保验收监测。
②生產工艺及流程图和各工艺流程说明一般可参照环评,但工艺有改进的且不产生新的污染或污染可控,应予支持和提倡,不然应重新申请环境影响评价的报批。
③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一般包括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这些也可参照环评内容,注意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废水、废气等污染源及污染物进行分析,都是哪些污染源、哪些污染物,产生多少量,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固废还应依据固废清单和处理协议进行概述。
3 环保治理设施情况
处理设施主要是针对废水和废气的污染,根据处理设计方案并结合实际进行描述。
①废水处理设施一般需说明设计和施工单位,设计及实际处理能力,日运行时间,处理工艺和原理(更形象的还可画出工艺流程图),处理后排放何方,是直排还是纳管,纳管的对应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执行什么标准,以便计算污染物环境排放量。
②废气处理设施一般也有设计和施工单位,设计风量,处理工艺及流程图,还有很一个重要的参数排气筒高度,这个关系到排放速率的标准值,一般排气筒高度应大于15米,氰化氢还应大于25米。
4 验收监测具体内容
这部分是验收监测报告的核心和灵魂,包括监测内容、分析方法、质量保证、实施情况和工况分析、监测结果与评价,其中监测结果与评价是最重要的内容。
为更形象直观,监测内容、分析方法、质量保证、监测结果等均为列表形式,例如
验收监测的实施应说明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情况,有分包也应说明,现场监测时应保证工况大于75%,需现场负责人监督,范文如下
2015年10月22日至23日我公司组织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抽样监测,期间该企业正常生产,10月23日至11月4日我公司组织对废水和废气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其中非甲烷总烃项目由浙江新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分包检测,水中锡项目由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分包检测。
据企业统计,监测日10月22日、10月23日分别生产线路板273m2和274m2,目标日产量为340m2,则生产负荷分别为80.3%和80.6%,均大于75%,生产工况符合验收监测的要求。
监测结果一般列表形式列出,同时列有排放口的排放限值,评价内容则为文字形式,具体每个项目、每个方法,务必详尽、清晰,以废水为例:
项目标准排放口出水监测结果中,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和石油类排放浓度及其日均值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氨氮排放浓度及其日均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DB33/887-2013)间接排放限值。
5 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有编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企业,然后根据应急预案文本进行简单概述,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备案情况、应急物资配备、应急组织机构和应急演练。
6 结论与建议
最后就是收宫了,就是全篇内容进行概括和结论,并提出建议意见。结论包括水环境保护结论、气环境保护结论、声环境保护结论、固体废物核查结论和总量控制结论。
竣工验收监测报告根据环评和批复,结合实际,把以上内容都编写好,基本也可以交出作为主管部门现场验收的依据了。
参 考 文 献
[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
[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13号令,2002年2月1日).
环境监察报告的编写 篇4
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
二、方案编制的依据
三、方案的适用年限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区位条件、矿区及周围经济社会概况。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矿山开采历史包括以往矿山开采的范围、层位、开采方式、开采规模、开采时间等;矿山开采现状包括矿山剩余资源及储量,矿山现状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包括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批准的(或拟开采的)开采层位、矿山资源及储量、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开采接替顺序、开采方式、顶板管理方法,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况等。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一、自然地理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四、水文地质条件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矿体(层)地质特征
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级别
二、现状评估
三、预测评估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一、分区原则及方法
二、分区评述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
(一)总体部署
(二)实施计划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按防治对象分述工程名称、主要工作量、技术方法等。
(一)地面塌陷
(二)地裂缝
(三)崩塌
(四)滑坡
(五)泥石流
(六)土地资源破坏
(七)含水层破坏
(八)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提出重点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等。
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一、工程量估算
二、经费估算
三、进度安排
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技术保障
(三)资金保障
二、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二)环境效益
(三)经济效益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H.1 图件的一般要求
H.1.1 工作底图要采用最新的地理底图或地形地质图、矿区基岩地质图。如果收集到的工作底图较陈旧,地形地物变化较大,则应简单实测、修编;如果地形地质图是由小比例尺放大而得,也应进行修编。
H.1.2成果图件应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最新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要求报告编制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取得最新的调查资料。
H.1.3成果图件要求数字化成图,图形数据文件命名清晰,并与工程文件一起存储。
H.1.4成果图件要符合有关要求,表示方法合理,层次清楚,清晰直观,图式、图例、注记齐全,读图方便。
H.1.5成果图件比例尺原则上不小于矿山精查报告比例尺;当矿区范围较大,成图比例尺最小为1:10000,重要地段的成图比例尺(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原则上不得小于1:1000。H.2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H.2.1图面主要反映评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内容包括:
(1)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2)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包括矿区地貌分区、地层岩性(产状)、主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要素(如井、泉分布)等。
(3)矿区范围与工程布局:露采境界、矿区范围、采区布置、地下开采主要巷道的布置等。
(4)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的分布、规模;采矿固体废弃物堆放位置与规模;已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范围等。
(5)现状评估:按单要素分级表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结果,参见附录J3。当单要素评估结果有重叠时,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编图。若图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单要素评估图。
H.2.2平面图上应附综合地层柱状图、综合地质剖面图等镶图;可根据需要附一些专门性镶图,如矿体底板等值线图、降水等值线图、全新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评估区周围矿山分布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等。
H.2.3可用镶表说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编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与规模、影响程度、形成时间、防治情况等。
H.2.4常用图例参照附录K,其他图例参照GB958。
H.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H.3.1图面主要反映采矿活动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内容包括:
(1)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2)预测评估:按单要素分级表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评估结果,参见附录K3。当单要素评估结果有重叠时,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编图。若图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单要素评估图。H.3.2对重点区域(由采矿引发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可以在图面上插入镶图进一步说明,如完整的泥石流沟、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下水疏干范围等。镶图比例尺视具体情况而定。
H.3.3可用镶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加以说明,如潜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编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与规模、影响程度、防治难度分级等。
H.3.4 常用图例参照附录K,其他图例参照GB958。
H.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H.4.1图面主要反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责任范围分区、工作部署等。内容包括:
(1)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标出与本方案适用年限相对应的防治区域。
(3)工程部署:主要防治、监测工作的布置、措施与手段等。
H.4.2镶图:可以根据需要对防治区内的主要工程部署、防治工程措施与手段等插入放大比例尺的专门性镶图。
测量实习报告的编写 篇5
一、前言
请简要说明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㈠测量学教学实习的目的测量教学是教学结束之后再实习场地集中进行的测绘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实验的综合应用,也是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系统地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提高实测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而且可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㈡测量实习的任务
⒈每人熟练掌握控制测量、碎步测量、地图拼接与整饰等观测方法与计算;
⒉每小组施测一条约1km的图根水准测量;
⒊每小组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测区面积为250m×250m)的白纸测图;
⒋每小组完成老师规定的数字测图任务,并填写好《测量实习报告书》,然后将绘制好的地形图与报告书上交给老师。
㈢通过教学实习的要求
⒈掌握主要仪器(DS3型水准仪及DJ6型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⒉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
力。
⒊掌握施工放样及路线测量的基本方法。
⒋认识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用途与功能。在教学实习中要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各项工作的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二、实习内容
请简要说明实习项目,测区情况,作业方法,技术要求,本人完成的工作及成果质量等,并将计算成果示意图填入后面的相应的表格中。㈠实习项目
在老师的分配下,本小组的实习任务由11月15日起,共为时两周,实习具体内容是在柳州市市民广场上选定一个250m×250m的区域完成一幅1:500比例尺的白纸测图。
㈡测区概况
水准测量与地形图测绘是在柳州市市民广场上进行,由于广场整体建筑在平整对称的地形上,各点之间相对高程不大,这给水准测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进行地形图测绘的局部区域来说,测区内树木,灌木较多,通视情况一般,且多陡坎,湖、桥、房屋的复杂地物,给我们并不熟练的地形图测绘带来了一定难度。另外,由于测区位于广场的保护区内,很多通视,视野较好的草地上的控制点不能用。导致我们在碎步测量时得引出支导线,给实习进度带来麻烦,在实习过程中,那段时间的天气风大,还有几天下雨,这些也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㈢作业方法
⒈图根水准测量
本小组共有成员9人,在施测水准测量的时候,人员分配情况是:四人为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另外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作业方法如下:在选取了合适的水准路线和固定点之后(水准路线见附图),开始进行第一测站的观测,将水准尺立于固定点上做为后视,水准仪放置在水准路线附近合适位置,然后在施测路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与后尺大致相等距离放置前尺。随后观测员对水准仪进行整平,并按“后后前前”的顺序对后尺前尺进行读数。在一测站完毕后,通知后尺移站,此时前一站的前视点变为后一站的后视点,按照与前一站相同的工作程序完成该站的测量,直到完成该测段为止。
⒉地形图测绘
⑴图根控制测量:在图根控制测量过程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如下分配:四人为跑尺员(前,后尺各两人),一人为观测员,一人为记录员。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在组织组员对测区进行了勘察情况下选定了控制点,在确定已知点坐标和正北方向后,按照测回法法对导线进行观测:将经纬仪安置在第I站的基座中,将测钳安置在后视点i-1置零,塔尺放置前视点i+1的基座中,进行导线测量,分别读取五种观测值:水平角β,上丝读数,下丝度数,竖角α,仪器高i。迁站时,点i和点i+1上的脚架和基座不移动,将经纬仪安置在第i+1站的基座上,第i站上则安置测钳,再将第i-1站的塔尺迁到第i+2站,随后再如前一站进行观测,直到闭合导线测量完毕。
⑵碎部测绘:在碎部测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分配如下:两人人为跑尺员,一人负责绘图,两人负责记录数据,一人进行观测,三人用钢尺进行局部短距离测量。
具体的作业方法如下:首先根据控制测量得到的数据,由负责绘图的同学将坐标格网和控制点坐标展绘在白纸上。在可以观测到待测碎部点的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在碎部点立塔尺进行观测,由观测员读取数据水平角β,上丝读数,下丝度数,竖角α,仪器高i,记录员读取数据后,进行简单的高程和距离计算后将数据报给绘图员,由绘图员利用分度规和直尺将碎部点标注在图纸上,如此进行直到所有碎部点测量完毕。
对于观测困难的碎部点,采用支点线的方法进行测量,由两左右测回观测确定支导线线上支点的坐标后,将支点等同于控制点进行如前的观测与展绘。
㈣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方法: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水平视线确定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推求未知点的高程。
各类测站的选择:在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上选取2个普通水准标石作为固定点,将整个闭合回路分为2个测段,每个测段中设置偶数个测站,站与站之间距离应适中。
⑴图根水准测量中使用一套DS3水准仪沿水准路线设站单程施测,各站采用双面尺法进行观测,并取平均值作为该站的高程。图根水准测量的视线长度不大于100m、同测站两次高差的差数不大于±5mm。路线允许高差闭合差±40√L(mm)或±12√n(mm),式中L为以公里为单位的单程路线长度,n为测站数。
⑵在每个导线点上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水平1测回,没测回半侧回较差≤40″。导线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60″√n,n为导线的测站数目。
⑶导线的边长用钢尺按一般量距的方法往、返丈量,在平坦的地区边长相对误差的限差为1/2000,特殊地区限差可放宽为1/1000,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为1/2000。
⑷碎步测量的各项限差为:仪器对中误差≤2mm,归零差≤4′,转折角观测较差≤2′。
本人完成的工作有控制点测量和碎步测量的仪器调节和数据观测、以及初步的数据整理计算,到后期的绘图工作,我都参与到了在整个测量工作中所有环节,在自己负责的内容和数据都符合要求,因此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三、实习总结
简述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对本次实习的意义和建议:
⒈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用途,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⒉明白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是主要有三个方面:(1)仪器误差:这是仪器本身在制造的过程过程中它的精度所决定的,属于客观误差来源。(2)观测误差:由于测量者的技术及水平的限制,造成的观测误差属于主观误差来源。(3)外界影响误差:测量是处于外界环境之下的工作因此或多或少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大气折射、地球曲率、地面沉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很难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⒊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要求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2)提高测量者自身的测量水平,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少误差。
⒋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收获体会: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经验教训:⑴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决定了测量的速度;
⑵实验仪器的整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⑶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 ⑷绘制格网铅笔的粗细要根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网格对地形图影响很大;
编写优秀Bug报告的艺术 篇6
前言
在Quality week上的一次演讲中,微软的一个测试经理,Roger Sherman指出了由于“不可重现”导致bug关闭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情况,因为这样的bug report浪费了紧张的开发计划中的宝贵时间,增加了对产品质量完全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同时导致了在开发人员和测试之间的挫败感和差的感觉。有时,bug report是由于短暂的或随机的事件,测试和开发之间不一致的工具和配置,或者在测试的环境下对正确的行为的模糊定义而产生的,但是许多的由于不可重现而被关闭的测试报告是因为描述不清晰,被误解,或者只是文字的错误。
幸运的是,我学习到一些能够引起管理层注意,更清楚的和开发人员沟通并得到修复的编写优秀bug report的诀窍。这些技巧不仅仅提供了是在被修复的问题的比例方面得到了可靠的回报,而且在同开发人员和管理层的通过中也得到了回报。在我管理的项目中使用这种方法编写bug report,8份bug report中大约只有一个没有被修复。
这篇文章的思想只有当你的报告针对的测试执行过程是专业的质量工作才可以发挥作用。聪明地执行完整的测试包是产生可靠的测试状况信息的基础的其中一个因素。在许多的测试文献中广泛地介绍了多种多样的关于如何构建这样的测试包的方法。选择和你质量风险管理需求相一致的技术并且使之适应你的具体情况,敏捷地监督已计划的测试的执行过程,这样你就可以拥有可靠的测试执行过程。
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bug report,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因为优秀的bug report对反映测试小组真实的和可理解的工作质量同测试本身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试想一下:如果你不能用开发人员能够理解的术语和能够用于调试的方法给开发人员解释一个错误,他怎么能够修复问题呢?如果你不能够在bug report中提出象“保险杆标签”(bumper sticker)一样的错误总结来引起管理层的注意,你又如何让他们关心你们发现的问题呢?
Bug report的核心是对错误的描述。表格1中是一个关于好和差的错误描述的例子。编写好的bug report是一种好的艺术形式。采用以下的10条技巧可以帮助你的小组提高编写bug report的质量:
1.组织Structure:测试人员应该采用深思熟虑的,小心谨慎的方法执行测试,并且做详尽的记录。这样可以促使他们对测试下的系统有很好的认识。当错误发生的时候,一个有组织的测试人员能够知道最早出现问獾牡胤健?
2.重现Reproduce:测试人员在编写bug report之前必须在检查问题是否可重现。如果错误不可再重现,仍然应该写下来,但是必须说明问题的偶然性。一个好的处理原则就是在编写bug report之前反复尝试3次。
3.隔离Isolate:在尝试编写bug report之前,必须试着隔离错误。可以采用改变一些
变量的方法,如系统的配置,它可能可以改变错误的症状。这些信息可以为开发人员着手调试提供思路。
4.归纳Generalize:在测试人员发现了一个已隔离的,可重现的问题后,应该对问题
进行归纳。同一个问题是否出现在其他的模块或其他的地方?同一个故障是否有更加严重的问题?
5.对比Compare:如果测试人员以前曾经验证过现在出错的测试用例,那么他就应该
检查以前的测试结果以检查相同的条件是否通过以前的测试。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象是一个回归的错误。注意由于同一测试条件有可能出现在多个测试用例中,这个步骤就不仅仅只是检查一个测试用例在以前的多个结果。
6.总结Summarize:在bug report的第一行写上错误的总结是非常关键的。测试人
员要花些时间思考已发现的错误对客户有何影响。这不仅仅要求测试人员编写的报告要能够吸引读者,使和管理层的沟通清晰,还要能够帮助设置错误修复的优先级别。
7.精简Condense:在bug report的初稿完成后,测试人员应该反复阅读它,集中剔
除那些没有关系的步骤或词语。隐含的或模糊的说明和那些由于对没有任何关系的细节或者那些在重现错误过程中不需要的步骤而消磨报告欢迎程度的无穷唠叨都不是bug report的目标。
8.消除歧义Disambiguate:测试人员在精简空话的同时或其之后随即应该再仔细检
查报告是否有会产生误解的地方。测试人员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模糊的,会产生歧义的和主观的词语。目标是使用能够表述事实,清楚的,不会产生争执的词语。
9.中立Neutralize:如文中所述,作为坏消息的传递人,和善地提交消息是一个挑战。
如同所有的错误总结一样,独立的bug report在措辞方面应该保持公正。攻击开发人员,指责潜在的错误,企图诙谐或使用挖苦将引起开发人员的憎恶,并且使注意力从“提高产品质量”这个大的目标上转移开了。谨慎的测试人员只用Bug report来描述事实。
10.检查Review:一旦测试人员感觉bug report是他能够编写的最好版本,他应该将
报告再给一个或多个同行进行检查。他的同事们也应该给出一些建议,为了澄清问题不断地提问,如果适当的话,甚至可以挑战“错误成灾”的结论。在允许的时间里,测试小组应该尽可能提交最好的bug report。
以上10条技巧可以帮助你和你的小组提交准确简洁的,彻底校订的,精心构思的,高质量的技术文档。测试小组应该集中编写bug report的任务,测试组长和经理应该让测试组成员清楚地认识到编写优秀的bug report是一项首要的工作任务。衡量优秀的bug report的质量指标应该包括如下:
对管理层来说,是清晰明了的,特别是在概要这一级;
对于开发部门是有用的,主要是给出能够让开发人员高效地调试问题的相关信息
可以很快的将bug从“Opened”状态转变成“Closed”状态,减少为得到更多的信息从开发人员打回的差的bug report并导致测试人员返工的时间。
环境监察报告的编写 篇7
小班化教学是在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 是指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数量较少.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 一旦超过25人, 教师就会顾此失彼;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来看, 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的是个性异同的学生个体, 而不是整齐划一的班级整体,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所以, 小班化教学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小班化教学是把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发展而发展的教学活动.
二、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新基础教育” (叶澜) 认为, 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事业”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造主体之间的对话、合作、沟通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发展和实现, “多向互动, 动态生成”是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
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表明, 学生在越多受到老师关注的条件下越容易取得成功.小班化教学由于学生人数的减少, 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特点与个性, 而且小班化教学也使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可能, 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充分.
三、关于课前导学案设计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的分析, 小班化教学必将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一次深刻的变革, 而且涉及的范围必然很广.那么, 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在一个良好的开端中进行, 以达到我们理想的互动、合作效果呢?有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就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有效的数学课前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 兴趣性原则
要想发挥课前导学案的功能, 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学案的编写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要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预习、去探索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在字体的大小、排版的要求、页面的设计上要让学生产生预习的冲动, 从而主动地去预习, 另外, 要保持学案页面格式的连续性和前后的一致性, 以便学生对课前导学案的整理和保存.
2. 启发性原则
预习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导学”, 要尽可能地以问题或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尽可能地避免单纯的填空式或简答式甚至是练习题的简单堆积, 尤其是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的数学导学案.要让学生在由简单到复杂的、有梯度的问题的解决中充分的调动自己的思维, 主动地去领悟所要学习的知识, 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3. 探索性原则
课前导学案的使用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编写时要对教材内容合理的调整, 进行有效地拆分与组合, 从而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质疑、解疑, 来激发自己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对所要学习知识的分析、归纳能力.
五、有效的数学课前导学案包含的几个环节
1. 学习目标和学法指导
要让学生知道需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从而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而具体的、明确的学法指导, 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该部分知识.
2. 问题背景
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种现实的知识背景, 让学生能够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放在头脑知识框架的一个合适的位置,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
3. 概念性知识
把一些简单易懂的概念性知识放到课前预习导学案中, 可以让学生提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思维深度.
另外, 每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 将概念性的知识前置, 可以让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提前将知识消化吸收, 从而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有能力参与问题的合作与交流, 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从而维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4. 生成问题
通过以上三个内容的设计,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有一些是我们教师在课前备课中不能预见的.而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正是学生思维的“断点”.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变化, 有效地解决这些“断点”, 必将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有效地达到“个性化教学”, 也就是真正意义上“全纳教学”.
另一方面, 学生在预习环节中新生成的问题, 也是我们教师确定教学起点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课前导学案要设计问题整理环节, 便于学生深化知识, 也便于教师确定教学的起点.
一份好的课前导学案, 必将让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 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来到课堂, 使我们的课堂交流变得充分, 使交流的问题更加深刻, 从而能够有许多新的“生成性”内容, 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景焕.教育心理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
环境监察报告的编写 篇8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模式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73-02
信息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信息化项目展开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信息化项目的最终质量。要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企事业单位对信息化项目可行性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模式也不尽相同。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具有其独特模式,与一般企业信息化存在着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信息化项目分类为自主开发型、引进试点型、提升完善、项目推广型及基础建设型等不同类别。这一特点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模式必须要满足以上不同分类项目的要求。
下面是根据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求出发,给出了可行性报告编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1.背景方面应该列出本项目依据的有关企业或集团的战略、规划、计划、文件、有关指示、纪要及上级机关的批文、批件、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等。
针对提升完善和推广应用项目需要简要介绍项目前期实施和应用的总体情况,包括基础条件、总体目标、实施范围和内容、完成的工作、取得的经验、应用效益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项目必要性方面要注意特殊情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从对业务或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环境、技术支撑、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项目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需要根据业务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业务内容,从业务和信息化等方面分析项目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主要侧重管理改进、工作效率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
二、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注意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业务现状,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技术应用的范围和规模。举例介绍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主要包括背景、目的、规模、主要采取的技术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等。国内外总体发展趋势,未来信息技术应用方向等。
三、需求分析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描述现有应用系统、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网络系统等基本情况,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阐述目标系统的需求。
2.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需要描述现有业务情况,主要业务功能,核心业务流程。描述信息系统情况,系统主要功能、覆盖的范围,数据源情况,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本情况等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題。
3.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描述原有业务模式和应用系统,分析原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业务扩展,系统功能不足,系统性能不足,系统和数据覆盖范围有限,现有技术水平较低等方面问题,进一步阐明推广或提升完善现有系统的必要性。
四、在建设内容方面需要注意
1.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要详细描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安全。从涉及的主要业务功能、实施的子系统、覆盖的单位或区域等方面界定项目实施的范围。
2.引进技术应用项目注意详细描述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安全。从涉及的主要业务功能、实施的子系统、覆盖的单位或区域等方面界定项目实施的范围。
五、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
1.主要功能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图文描述系统的功能。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及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用需要绘制系统、子系统功能图,包括功能树、数据流程图及其简要说明,并对新增或改进部分加以标注。
2.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和集成方案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说明与其它系统的关联、集成关系、可以支持的应用系统,并说明在本项目实现的、与相关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采用的技术手段等,体现与已有基础设施的集成。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该绘制系统关系图,描述与相关系统的业务关系、信息关联和集成关系以及接口关系等。说明在本项目实现的、与相关系统集成的技术方案。包括系统集成架构图,目标系统主要功能,相关系统和主要功能,目标系统与相关系统的业务关系、数据关系、并描述集成主要内容,采用的技术等。
3.本项目系统架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需要绘制本项目系统架构图,并用文字进行描述。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需要绘制本项目系统架构图,用文字进行描述。并对新增或改进部分加以标注。
4.标准化方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说明本项目使用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等。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必须分类说明本项目采用的标准,或者可形成的标准,如代码标准、业务流程模板、实施方法模板等。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该说明本项目采标情况;并描述项目前期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流程模板、代码、接口等标准,及推广方法、措施等。
5、其他如技术路线或采用的技术、系统安全设计、主要创新点等方面与一般的项目研究编写方法一致。
六、系统配置及技术方案比较
系统配置原则从系统可靠性、可用性、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标准性、开放性以及节约投资等多方面考虑提出软件、硬件配置原则。技术方案比较针对不同的技术方案从功能、性能和价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给出建议方案。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依据及方法,包括取费标准,工作量估算。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包括国家高新技术项目计划、集团公司或股份公司或资产公司、企业自筹等渠道,并对项目投资列入的板块加以说明。如下表:
八、项目组织及实施策略
在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方面,要有所分别: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开发、引进技术应用项目应绘制项目组织机构总述及图示,描述组织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和人员安排,各组织成员名单。提升完善及推广应用项目应绘制项目组织机构总述及图示,描述组织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和人员安排,各组织成员名单。并对前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业务流程模板、代码、接口等标准以及推广方法和措施等加以描述。
九、可行性分析
求助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的编写 篇9
1.要学会搜索有疑问时,请先输入问题的关键字进行搜索,论坛沉淀了大量的知识,供您更快的参考,求助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的编写。2.提问的礼仪提问的标题要准确、清晰、易懂;对问题本身进行必要详细的说明,以便他人回答问题时容易理解;注意问题的分类要正确,以便更快的得到满意的回答。3.回答的礼仪要认真、准确的回答他人的问题,不要觉得问题太简单,人生就是不断“勤学好问相互学习”的成长过程。4.互动的礼仪律己、敬人、真诚、友好的态度,对热心解答问题的网友表示感谢,也请给予回答者一些友好的评价,“如加金币、热心!”,整改报告《求助不符合项整改报告的编写》。5.温馨提示您请勿在回帖中简单地说:谢谢、好、顶、支持、thanks、thx、good.或用标点符号充字数之类无意义的内容!一经发现扣分严重者封ID处理。本人有一不符合项:请问在线的高手如何整改测量仪器未有效管理。按照计量标准JJG 21-95的要求千分尺的允收误差为0.004mm,但是千分尺LS23005DE1校准记录中此要求错误的记录为+/-0.04mm.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好好工作
浅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篇10
摘要:岩土工程勘报告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本文着重于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报告编写,并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的各环节应注意的事项和如何编写出正确合理的勘察报告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图表、编制程序、岩土分层岩性分析物理指标
岩土工程勘报告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真实正确的反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及建筑施工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效益。勘察报告应根据拟建工程特点、使用功能、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及岩土工程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编写。反应问题应真实,评价依据充分,结论建议合理科学,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合理适用的建议。下面就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及我院使用的北京理正勘察系列设计软件的体会分述如下。
1.报告的编制程序
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编录及室内土工试验后,即转入室内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对照现场原位测试及土工试验数据相互调整,遵循规律,并着手编写该项目勘察报告。报告编写的通常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分类。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随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金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工程概况、野外记录、现场地形地貌情况、场地及钻孔标高数据及室内土工实验的数据收集,这些都是编写勘察报告的基本信息。
(2)根据上述基本信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
点(钻孔)平面位置图。
(3)根据野外原位测试数据和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对现场地质编录进行校正,这项工作对于报告编写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野外定名与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资料相矛盾,因此,能否正确的校正野外地质编录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不容忽视的。例如:铁岭市区在地貌单元上地处辽河冲洪积平原,普遍分布有第四纪粘性土和砂类土及碎石类土层。在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结果为中砂,其0.25-0.50mm颗粒含量百分比占50%以上;野外定名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结果液性指数却在0.25-0.00之间;野外定名为粉质粘土的,实验结果塑性指数却大于17;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类土,标准贯入试验却小于10;野外定名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结果孔隙比却小于1.0......诸如此类的矛盾,是有很多因素的,或是由于野外定名及分层深度不准确,或是原状土试样在运输过程中产生轻微扰动而使实验数据不准确,因此,应找出原因,并进行修正,使野外现场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的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4)编制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勘察等级、勘察阶段及勘察要求等编制综合地质柱状图,这里暂不做详述。
(5)划分岩土地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实际工程勘察中,常常出现野外分层与原位测试及室内实验资料相矛盾。能否恰当地分层,关系到地基岩土评价的正确性与准确性。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基岩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
征等综合考虑,正确合理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编制分层统计表及原位测试和室内实验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根据分层及数理统计资料提供各岩土层的承载力。
(6)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其它相关图件。
(7)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程序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较大面积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的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分区、综合评价。
2勘察报告概述内容
报告应叙述拟建工程的项目名称、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地基和基础方案等;工程勘察的委托单位和承接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及引测点;施工设备、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勘察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等。报告应附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完整的勘察报告由以下内容组成。
2.1地质地貌
场地的地质地貌条件决定了拟建设工程的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三个方面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性、厚度;构造形迹;拟建设工程所在的构造部位;岩层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成度。由于拟建设工程多建于平原地貌之上,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和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及厚度变化等。(2)地貌。除描述区域地貌外,应描述勘察场地所处的地貌部位、地貌形态、并
应划分地貌单元。对地貌简单场地规模较小的勘察场地,应主要描述其平整程度及相对高差。(3)不良地质现象。详述勘察场地及周围有无滑坡、危岩和崩塌、地面沉陷、岩溶、冲沟、地震活动等不良地质现象。如在碳酸岩类分布区,应描述岩溶的发育及分布、埋藏情况。对勘察场地较大,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段,应编绘地质地貌图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并应准确划定不良地质界线。
2.2岩土分层规律及物理力学性质
能否正确地进行岩土分层,是勘察报告的重点和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通常有三方面内容:
2.2.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不连续的可作为亚层处理,厚度小反复出现的按互层处理。
2.2.2分层编号。常用的方法有三种:第一,自上而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在分层较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编号太多显得繁;第二,土层、岩层连续编号,如土层Ⅰ-
1、Ⅰ-
2、Ⅰ-3„„;岩层Ⅱ-
1、Ⅱ-
2、Ⅱ-3„„;第三,按土、岩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地填土1,、冲只粘土2-
1、冲积粉质粘土2-
2、冲积细砂2-
3、残积可塑粉质粘土3-
1、残积硬塑粉质粘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化花岗岩4-3。第二、三种方法有了分类的概念,但由于是复合编号,故在报告中叙述多有不便。因此,我们常用第一种方法,并且运用的很
方便。总之,地基土的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现场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此外,详勘和初勘,在同一场地的分层和编号应尽量一致,以便参照对比。
2.2.3分层描述的内容。同一拟建场地中,对每一层岩土,要描述的内容如下:①岩土层的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局部”“仅见于”等,对于分布较普遍的层位,应描述其缺失的孔段,对于局部分布的层位,应描述其分布的孔段。②地层的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地层的厚度。如对分层厚薄差异较大的地段,还应描述最大与最小厚度孔段之间层面的坡度等。③岩土层的性质和状态:土层,应描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湿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应描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区分其形状,如长柱状、短柱状、碎块状等。④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压缩模量、天然含水量、粘性土的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粉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等等。对每一物理指标,应统计其个数、区间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等。⑤原位测试应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及主要数据。并要叙述区间值、最大和最小值、平均值及经数理统计后的标准值。⑥承载力:可根据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统计资料查算承载力标准值,并结合地区经验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和建议值。
2.3地下水
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必须论述场地地下水类型、埋深、含水层岩性及分布、地下水补给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水位的季节变化,如遇有地下工程的场地还应说明地下水对基础工程有无不良影响,提供相应各层岩土的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地下水的侵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对于工程规模小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内容可相对简化。如有特殊或较高要求的勘察场地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必要时还要做降水实验获得相关数据。
2.4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勘察数据结果及岩土特性分布对该工程场地的一个综合评述,说明该场地的地形地貌,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发展趋势如何,是否临江、河陡崖等,同时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安全性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此外根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与审查的要求还应提供该区域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地区冻土)标准冻深取值,地震动峰加速度值,对饱和砂土、粉土及软弱地基土均应作出地震液化评价。
3.图表编制要点
工程勘察报告的图件主要有钻孔平面位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及专门性图件等。其中,平面图主要表述内容有建筑平面位置、钻孔编号、类型、孔口标高、孔深、布设的剖面线,该场地的地形及参考建筑设施,高程引测点及方向等。比例尺一般采用整数倍
(1:500~1:2000)。
工程地质剖面图是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亚层(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分层线的连接是否自然平顺;各钻孔数据表示是否准确无遗漏;选用的横向和纵向比例尺是否合理等。作图需要制图人细心,细致,考虑周到,及对专业知识的合理运用。
主要附表土工试验成果表、岩土分层物理特性指标统计表,原位测试成果表、勘探点一览表、及有关的实验数据曲线表等,根据报告的需要一一统计。
【环境监察报告的编写】推荐阅读:
环境监察工作自查自纠报告08-13
基层环境监察07-18
环境监察办法10-19
基层环境监察工作07-20
环境监察执法总结11-08
环境监察执法力量建设06-26
环境监察工作对策研究10-25
全省环境监察工作要点07-19
浅谈环境监察工作10-12
马鞍山市环境监察支队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