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论文

2024-07-11

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论文(共7篇)

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论文 篇1

复杂肛瘘为肛肠外科中的临床治疗比较难治的一种疾病, 手术治疗方法较为复杂, 并且进行一次手术的成功率较低, 一般需要分次进行手术, 手术后的复发率比较高, 会造成病人生活上的长期痛苦[1]。复杂肛瘘为一种主管支管的走行比较复杂, 一般有两个以上的主管, 或者一个主管外, 另外存在多个支管。还有临床反复发作的肛瘘和高位肛瘘, 都被临床认为是复杂性肛瘘[2]。在临床治疗上具有病程长, 并且复发率高的特点, 仍然是肛肠外科的临床治疗疑难症。在临床手术治疗上只有治疗的原则, 因为每一个患者的瘘管穿行不尽相同, 所以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通过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本文对本院2010年3月到2010年1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复杂性肛瘘的患者15例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总结了一些关于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体会,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0年3月到2010年1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复杂性肛瘘的患者15例, 其中男性10例, 女5;年龄在14到18岁的1例, 在18到45岁的8例, 在45到60岁的4例, 在60岁以上的2例;复发性的肛瘘例3, 马蹄形瘘例8, 高位肛瘘例2, 两个以上支管的肛瘘2例;治愈时间3到4周的9例, 4到6周的5例, 超过6周的1例;采用低切高挂术的5例, 近端挂线术5例, 多管挂线术2例, 对口引流术1例, 其他或者合并手术的2例。

1.2 方法

1.2.1 确定的肛瘘内口的方法

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为原发的病灶部位, 如果定位不清就会造成治疗上的失败, 确定肛瘘内口的位置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1.2.1.1 肛肠镜检查

采用电子肛肠镜进行检查, 可比较清晰的观察到被放大数倍的肛瘘病灶的部位。

1.2.1.2 探针检查

先在肛门内将手指插入, 再用银质的圆头探针, 从外口沿着管道向患者的肠腔方向慢慢的探入, 如果是患者是完全性的肛瘘, 在肠腔内手指会在齿线附近摸到探针所确定的内口, 在进行探检一定不能盲目的用力, 避免造成假道, 导致患者感染的扩散[3]。

1.2.1.3 染色检查

用干纱布放入患者的直肠内, 可将美兰1~2mL由外口慢慢的徐徐的注入, 随后拉出纱布, 如果被染上色, 就可证明存在内口。

1.2.1.4 手术检查

手术切开患者瘘道, 沿者患者的瘘道寻找其内口。

1.2.2 手术方法

1.2.2.1 低切高挂术

比较适合一些高位的复杂肛瘘, 在直肠环以下将瘘管切开, 以上的瘘管尽量进行剥离切除, 刮干净管壁, 使用橡皮筋进行挂线, 在高位挂线可分为2到3次紧线。并要掌握好适当的松紧度, 对于处于感染期的患者, 其深部出现脓肿时可以采用低切、低挂, 并进行高位的引流, 并用双氧水进行反复的冲洗。

1.2.2.2 瘘管切除配合远端的缝合并近端挂线术

这种手术方法比较适用支管在5cm以上, 或者2到3个外口相通, 甚至长达10cm以上。手术采用支管将瘘口一次性的切除掉, 进行远端的全层缝合。在近端距离肛门3cm的位置切除掉瘘管并且进行挂线。这种手术式可明显缩短手术愈合的时间, 并减少创伤。

1.2.2.3 多管挂线术

比较适合出现二个以上的瘘管同时或者相继发生的情况。可使用双主管道的同时挂线, 和不同步的脱线方法, 在两管之间一定要留下充分的皮桥, 如果高位瘘和低位瘘一同存在, 也可一起进行挂线。在双瘘管挂线时要注意松紧, 使可以分期脱线[4]。

1.2.2.4 对口引流术

这种手术方法对前后的马蹄形瘘比较适用, 主管进行挂线, 支管进行剥离, 然后清洗, 用橡皮管进行引流, 以缩小切口, 治愈的时间比较短。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文疗效的数据输入Excel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一次性手术治愈13例, 一次性治愈率86.67%, 二次手术治愈1例, 三次手术治愈1例, 所有患者出院半年后复诊, 没有患者发生手术后遗症。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复杂性的肛瘘手术治疗, 有很多的方法, 并且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目前还没有一种手术方法能适用于所有的临床复杂性肛瘘的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比较广泛的还是挂线术, 挂线术具有损伤比较小, 和安全可靠的优点, 但患者的治疗时间比较长, 患者的痛苦

也比较较大。采用缝合手术的治疗时间上比较短, 对患者的肛门肌损伤比较小, 但容易发生感染, 并且如果引流不通畅, 患者的伤口就不能在一期愈合, 出现一些并发症的缺点。本文对本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复杂性肛瘘的患者15例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得出结论进行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尽量采用一种手术损伤小, 并操作简便, 伤口愈合快, 复发率较低, 并且对患者的肛门功能没有影响的方法, 为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治疗的目标和要求。

摘要:目的 对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方面的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对本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15例的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次性手术治愈13例, 一次性治愈率86.67%, 二次手术治愈1例, 三次手术治愈1例, 所有患者出院半年后复诊, 没有患者发生手术后遗症。结论 进行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尽量采用一种手术损伤小, 操作简便, 伤口愈合快, 复发率较低, 并且对患者的肛门功能没有影响的方法, 为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治疗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赵洪宇.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6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23) :3243-3244.

[2]马英.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 2010, 29 (24) :90.

[3]俞立民, 赵岩, 杨传永.复杂性肛瘘580例治疗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 2001, 9 (4) :262-263.

[4]徐晓红, 左玉琼, 李海燕, 等.手术治疗肛瘘106例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3) :3409-3410.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0例患者中,男9例,女1例,年龄20~56岁,平均40岁;病程1.5年至18年,平均10年。临床表现是肛周外口反复流脓,瘙痒感,局部红肿疼痛,全身发热,乏力等中毒症状.。

1.2治疗方法患者取患侧卧位,在麻醉状态下参照磁共振成像结果,结合探针检查.美蓝注入试验等方法确定瘘的内口及位置走向,分别行切除和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辅以坐浴,术后创面的修复关键进行换药处理。

1.3护理

1.3.1术前护理

1.3.1.1心理干预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洞悉患者的忧虑.期望与心理状态,因人而异讲解病因及病理变化.手术必要性和安全性,鼓励患者正确面对手术,适时邀请同病房做个手术的患者介绍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个人经验和体会,进行细致情志护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1.3.1.2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注意有无基础疾病,如有,术前一定要得到良好控制。

1.3.1.3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做好备皮及肠道准备。

1.4术后护理

1.4.1一般护理去枕平卧6h后取舒适体位,禁食6h后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普通饮食,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1.4.2疼痛护理由于肛门肛管周围主要由脊神经的阴部神经支配,神经丰富,疼痛敏感。

肛门手术后疼痛明显,首先评估疼痛程度,更新疼痛理念。给予情感支持,分散患者注意力,放松及暗示疗法,必要时予以药物止痛。

1.4.3创面护理

1.4.3.1对伤口局部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伤口的分期和特点,从术后第一次处理伤口开始,按“五步法”评估伤口,即“一视二嗅三触四量五摄”。

1.4.3.2坐浴每日排空大便后,行熏洗坐浴及微波理疗,利用药物渗透和温热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和伤口愈合。[4]根据病情、坐浴药物、护理措施选择合适坐浴时间,并且掌握一定的温度和方法。坐浴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感受,密切观察神志、面色、出汗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对症处理。

1.4.3.3肛门部位换药常因伤口处于隐蔽皱缩闭合状态,多引流不畅,并且排便会污染创面。创面呈开放性生长,做好伤口的清创,防止假性愈合。尤其创面底部或腔道,换药时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或甲硝唑冲洗,对紧线处理顺线束,浮线处移动浮线,使分泌物尽量排出。根据挂线切割和生长情况,需要再次紧线至完全切割,而浮线逐渐抽取线数最终愈合。

1.4.3.4清洁伤口时让病人了解换药的目的和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运用深呼吸放松肛门括约肌,使创面充分暴露,一方面减轻疼痛,另一方面换药彻底。保证肉芽组织由内向外,由底向上,由两侧向中间生长。

1.4.3.5伤口护理记录记录伤口大小、深度、走向,渗出液的性质、颜色、量、气味等,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湿疹及过敏反应;使用清洗溶液和敷料情况,以及患者对疼痛感受度。同时做好交接班。

1.4.4营养支持综合评价患者营养状况,从伤口肉芽组织色、颗粒状,患者体重变化,创面愈合延迟和抗感染能力差及实验室生化检查等。计算营养供给量,选择营养物质。如患者出现消化不良时,使用要素饮食。以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1.4.5排便的护理术后排便是术后护理主要内容,挂线术后患者经常会感受到肛门牵拉感,加敷料的填塞,患者会有明显便意,而不敢排便,造成了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压力。向患者耐心解释,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及生理过程,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程度。必要时辅以其它的医学方法协助患者排便以减轻不适。预防因排便时间过长引起出血、水肿、疼痛、体力消耗等症状。指导患者进富含膳食纤维等润肠通便食物。

1.4.6术后心理舒适度的护理[5]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伤口愈合是一个非常复杂过程,时间长,痛苦大,患者易产生厌倦心理,抵触换药治疗。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照顾患者感受度,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娴熟的技术,贴切的语言适时安慰,并提供愉悦的休息环境,定时将摄的图片进行比对,让患者目视伤口缩小过程,使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护理。

1.4.7出院指导注意(1)在饮食上以清淡,多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之品。(2)宣传保持肛门周围卫生知识,每日适时清洗坐浴,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抵抗力。(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久蹲久坐,加强肛提肌锻炼,避免过劳。

1.5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均为一次手术治愈,手术时间为40~60min,平均50min。住院时间为35~68d,平均47d。无不良护理并发症。

2 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挂线疗法,均是国内外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重要方法,本组患者10例,男性高于女性,病史均在1.5年以上,最高达到18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组在挂线疗法基础上,运用现代护理模式,术前心理干预和术后心理舒适度的护理;其目的有3个方面:

(1)有利于改善术前焦虑反应,对于手术患者焦虑不仅会影响麻醉和手术顺利,而且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与术后疼痛相互交织,互为因果,降低患者痛阈,加重疼痛程度。(2)通过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改变患者认识、情绪和行为,达到调整心理状态,增强抗病能力,消除身心不适。(3)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和导尿率[6]。

要重视术后换药,因为肛瘘伤口愈合过程,非常复杂,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感染严重程度,伤口疼痛及营养因素。在炎症期、肉芽生长期、上皮移行期使用不同换药溶液和敷料填塞,以祛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对紧线切割情况观察,浮线的移动冲洗,有效防止假性愈合,达到伤口愈合评定标准。

由于肛瘘手术的特殊环境及创面的奇特性,如何应用WBP循证医学的观点,以及将传统中医中药与现代伤口处理相结合,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建国.2008最新肛肠病诊疗新技术与手术操作规范及彩图详解‘j'北京人民军医科技出版社566-580

[2]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等现代伤口与肠造口护理实践‘j'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10-111

[3]林宏城挂线疗法治疗难治性肛瘘52例临床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2(17)46-47

[4]郭秀君秦娟赵小宣等大鼠肛门水肿坐浴治疗的实验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6)3860-3864

[5]赵海静杨秀丽张静等痔PPH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2.11(32)67-68

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经验总结 篇3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临床疗效

瘘管经外括约肌深层以上为高位肛瘘, 如有两个以上外口及瘘管有分支, 瘘管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内口, 此种高位肛瘘称为高位复杂肛瘘。传统的手术方法治愈率较低, 且易复发, 部分还宜出现肛门狭窄和失禁的严重后遗症, 随着临床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合许多先进的现代理念和优秀的传统医学方法, 使得外科手术治疗该病取得了显著进展, 笔者应用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 我院收治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57例, 其中, 男性77例, 女性80例 ;年龄28~61岁, 平均4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79例, 观察组7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研究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相同, 术前确定内口的部位。高位复杂性肛瘘探针检查时内口与外口常不在对应位置, 指诊亦不易触及管道走行方向, 参照Salomon定律进行定位, 如不明确还可用自外口注入有气液体以判断内口的位置, 同时将纱布柱状塞入肛内, 自外口注入药液, 纱布潮湿的方向即为内口的部位, 肛镜下见泡状液体自内口溢出。

1.2.2 手术分组与方法

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 手术仅清除原发感染的肛腺和肛窦, 并对上端漫延感染形成的肛瘘采取潜行扩创, 剥除瘘管壁, 使引流通畅, 将橡皮筋挂在齿线瘘道的中下部, 不是顶部, 这样切割组织少, 挂线的作用是在后期创面缩小后起引流作用, 对组织的损伤小。具体步骤如下:明确内口后, 切开并修剪扩大外口, 探入刮匙, 以充分搔刮管道壁, 目的是清除坏死腐烂组织。选最接近肛缘的外口插入球头探针, 在伸入肛门内的示指导引下, 触摸并确定内口位置, 引导探针从内口穿出。触摸管道走向, 切开括约肌肌间沟以下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分离至探针, 剖开管腔。切开内口至该切口之间的粘膜, 从内口引入橡皮筋, 由切口引出, 扎紧, 主管道切开挂线。然后贯通主管道与各侧枝管道, 主管道切口与各侧枝外口之间, 穿进橡皮筋, 外面两端结扎, 使其不留张力, 然后使其侧枝管道的旷置及置入橡皮筋引流。最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管腔及创口, 检查无出血, 油纱条填塞切口, 无菌敷料包扎固定。 对照组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术, 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主管道深达肛管直肠环以上, 将探针从外口探入肛管直肠环, 由内口穿出, 双根橡皮筋挂线。橡皮筋结扎紧度根据瘘管的深浅程度的不同各有差别, 最松者仅作橡皮筋旷置处理, 待以后再紧线[1]。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创面愈合, 肛门无压痛和分泌物。好转:创面基本愈合, 肛门仍压痛并有少量分泌物。无效:创面未愈合, 肛门压痛明显, 创口有较多分泌物[2]。

2.2 结果与复发率比较

2.2.1 两组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 疗效方面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98.7%, 对照组86.0%, 经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2两组复发率比较

两组术后两年复发率比较如表2所示。

复发率方面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0, 对照组为2.5%, 经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两组患者均无肛门变形、狭窄等后遗症的发生。

3讨论

本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 复发率低, 有较少产生肛门变形、狭窄等后遗症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应用此法韩震辉[3]治疗40例高位肛瘘患者, 治愈率100%, 术后随访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 未发生不完全性肛门失禁。张国旗等[4]应用此术式治疗复杂性肛瘘32例, 时间35周, 全部治愈, 未发生肛门失禁、肛门变形等并发症。经过3个月至4年随访, 未见复发病例。手术中准确寻找内口及管道是手术成功的关健。另外适时的紧线与恰当的挂线对于保护肛门功能和手术的成功也有重要意义。挂线通过机械作用, 挂线组织因缺血而逐渐坏死, 管道被缓慢切开又具有良好的引流作用, 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 避免了肌肉的回缩, 防止了一次性切开括约肌而导致的肛门功能的减退和失禁。

参考文献

[1]林晖.同期多侧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对比观察[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5, 11 (3) :194-196.

[2]范学顺, 王晏美, 李辉, 等.高位复杂瘘的定位与手术方法[J].中国临床医生, 2003, 31 (4) :40.

[3]韩震辉, 孙建权.旷置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 42 (5) :62-63.

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住院患者68例, 其中男性60例, 女性8例。年龄30~62岁, 平均年龄51岁。病程0.8~7.2年, 平均病程3.2年。经探针检查、肛镜检查、隐窝钩法、瘘管剥离牵拉法、液体注入、碘油造影、肛周直肠腔内超声、CT、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复杂性肛瘘。确诊外口距肛缘最远的为10.3cm, 外口最多者为4个。经肛内超声示有1个内口者40例, >1个内口者28例, 外口2个者30例, >2个者38例。

1.2 手术方法

1.2.1 切口设计

切口应位于主管道处或与内口相应的位置, 便于彻底清除病灶、损伤小、引流通畅和便于术后换药。切口具体方法为先切主管, 后切分支, 先切外部, 后切内部, 先浅后深。肛缘皮肤暂时不切, 以免撕拉肛缘上皮肤及黏膜, 防止愈后缺损大。外部切口可成扇形或鱼尾状, 以防止收缩。

1.2.2 病灶清理

彻底查清支末管道, 考虑留切。区别窦道与脂肪组织间隙、管壁与脂肪外筋膜。如有脂肪外露可在术后处理, 以免剪除后弯曲。管道尽量取直, 中间距肛缘近的切两头, 距肛缘远的可切中间。马蹄形肛瘘如两侧需另切口的, 不要切在瘘道末端。术后瘘道末端切口愈合快。旷置切口要防止外部切口大。要求在贯通切口中切隧道上部组织不切下部和近肛缘的组织, 可将皮下肌肉组织全部切除易于压垫。再露出, 反复修剪, 越修越深。深部瘘道与肠腔仅隔黏膜的, 切忌贯通, 防止人为穿通, 手术时以另一手指插入肛内做引导, 只要不贯通, 就能愈合。深部伤口如需扩大, 尽量在肌肉较厚处切扩, 不要呈洞状向外扩大。底部不宜呈三角形, 最好呈球形, 防止分泌物浸袭。深部有硬结需切除时, 钳夹不可过多, 要预测好, 做到切除组织恰倒好处。

1.2.3 具体术式

复杂性肛瘘患者的具体手术方法有: (1) 切开挂线术, 挂线可减少肛门缺损, 防止后遗症发生, 预防外伤口周径变狭窄。其主要作用有切割作用、引流作用、炎症刺激、标记作用、减轻一次性切开的疼痛、保持肛门形态及功能。切开挂线术的适应症为内口明确高于肛管直肠环的高位肛瘘;无明确内口但创腔较大, 于肛窦处造一内口并挂线以便于控制创腔的生长。首先探针进入瘘管, 拉入橡皮筋, 然后拉出橡皮筋, 切开皮肤拉紧橡皮筋, 最后于止血钳下方作双重结扎。挂线部位定位一般以原始内口为准, 只要顶端不与肠腔相通, 顶端不要挂线, 可选择在肛窦部挂线。如在直肠环附近有内口, 多见于直肠黏膜下脓肿自溃或切开后形成的原始内口, 可在此挂线。如无这些病灶, 可选择在肛窦附近组织薄弱处造口挂线。日久的瘘管, 环区内多为瘢痕组织, 切断后不会造成回缩影响肛门功能;挂线范围内的组织主张多切少留。尽量将挂线内的组织少留, 宜薄不宜厚。留厚则早紧线时会引起组织粘连, 愈后易出现沟状瘢痕。留薄则伤口外部新肌生长贴近橡皮筋处, 外部可起固定作用, 紧线后不会有大缺损。留的组织很薄与周围肌肉连为一体, 供血差也不会坏死。术中注意事项:认真查清内口, 此为成功的关键;外口皮肤应切至肛窦处, 避免将皮肤嵌入造成紧线时剧烈疼痛;正确把握紧线时机。 (2) 切开旷置术, 其适应症为瘘道不与直肠相通的的高位肛瘘;内口在肛窦处的高位肛瘘, 上段有窦道者。术中注意事项:肛管直肠环及其以上窦道不与直肠相通;单纯的切开旷置时创面要呈外大内小的喇叭形, 以利引流;旷置的皮桥不宜太厚。 (3) 部份缝合术, 其适应症为瘘管深且肛缘以外病灶范围大的高位肛瘘。术中注意事项:缝合的部份要彻底清创, 缝合前再次消毒、冲洗, 更换手套及手术器械;要全层缝合不留死腔;术中注意考虑分泌物的引流问题, 设计好创面。 (4) 综合治疗即根据具体瘘管适应症综合行切开挂线术、切开旷置术和部份缝合术。

1.2.4 创面处理

如需缝合的伤口, 深部硬结要清除, 以利于一期愈合。对半缝合半开放的创面, 在交界处加强缝合, 防止分泌物浸入。尽量一次手术完成, 避免二次手术。减少或避免异物留置切口内, 如缝线、结扎线、海绵等。

1.2.5 术后处理

每天按时观察创面有无分泌物及分泌物的量、色、质;肉芽是否新鲜, 有无水肿。及时去除缝合、结扎线头, 较深的创腔每日冲洗, 并以血管钳换药以防棉球残留于腔内, 油纱应填充到位但不可过紧。挂线术的要正确把握紧线时机:手术时紧线;术后数日紧线;接近愈合时紧线;近愈合时不紧线, 直接剪开线内组织;多处挂线时先紧一线, 待一线脱落后再紧另一线。紧线时应注意:立体挂线即上下端挂线, 要分别紧线, 先上后下;紧线不宜过快, 防止粘连或缺损。

2 结果

68例患者行切开挂线术者30例, 复发1例, 愈合时间 (18.97±6.12) d;切开旷置术18例, 复发1例, 平均愈合时间 (28.43±6.74) d;部份缝合术5例, 无复发, 平均愈合时间 (19.43±3.14) d;综合疗法15例, 无复发, 平均愈合时间 (30.11±7.62) d。术后对患者进行4~6个月的随访, 均无并发症发生, 肛门基本恢复自然状态。

3 结论

对复杂性肛瘘要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手术方法, 术前详细了解病情, 手术时反复彻底查清病灶, 不留隐患, 术后逐日观察, 发现问题及时处治是其治愈的关键。

4 讨论

对于复杂性肛瘘, 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经过。查清疾病定位、范围、瘘管深浅、与周围组织关系, 如侧支、弯曲度、重叠管道、窦道等, 综合分析, 按病施术。复杂性肛瘘反复手术不愈的因素主要是手术治疗不够彻底、切口选择不当、愈合切口有异物如线头残存, 或其他因素如结核、肝肾功能不佳、血液病等。在诊治的病种中, 从外部愈合的形态看, 有斜切口、横切口等, 有的只注重引流, 对主管道定位不准确, 病根未除。因此术前要精心设计, 既要争取一次性治愈, 又不影响肛门功能。有的第一次手术, 术者见到病情复杂, 瘘管较深, 就停止手术, 这样病根仍在, 需再次手术。有的甚至做了5~6次手术, 因为炎症的浸润、病灶不断扩大而不愈, 手术难度一次比一次大。因此对复杂性肛瘘要综合治疗, 一病多法。对于复杂性肛瘘患者, 术前详细了解病情, 检查细致, 诊断明确;手术时反复彻底查清病灶, 不留隐患;术中预测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术后逐日观察, 发现问题及时处治才能保证顺利愈合。

参考文献

[1]赵洪宇.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6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23) :3243-3244.

[2]马英.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 2010, 29 (24) :90.

[3]俞立民, 赵岩, 杨传永.复杂性肛瘘580例治疗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 2001, 9 (4) :262-263.

[4]张卫刚, 柏连松.中医外科双线切挂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40 (8) :48-49.

[5]李晓晖, 王伟强, 黄金宁.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杂志, 2009, 15 (1) :81-83.

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论文 篇5

关键词:肛瘘,手术,临床观察

复杂性肛瘘在肛肠科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治疗, 而目前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式有很多种, 这些手术方式存在或多或少的弊端, 或造成肛门肛管皮肤缺损, 或肛门畸形, 或肛门移位、肛门不全失禁, 或手术区域严重的瘢痕形成。在近5年的时间里笔者用内堵外灌的综合疗法治疗复杂性肛瘘126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复杂性肛瘘126例, 入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发布并实施的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标准[1], 其中, 男性94例, 女性32例;年龄16~58岁, 平均35.2岁;病程6个月~26年, 平均5年。有2个外口者95例, 2个以上者26例, 外盲瘘者5例。高位复杂性肛瘘86例, 低位复杂性肛瘘40例, 其中瘘管绕肛门一周的环形肛瘘27例。本组病例均有反复肛周肿痛或发热或流脓血史, 大部分病例自行破溃或曾在外院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手术当天要求患者排净大小便, 备皮。取适宜的手术体位, 常规消毒铺巾, 行肛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通过指诊、肛门镜检、亚甲蓝造影配合探针查清内口、主管道及支管道的走向数目和位置关系等情况。 (1) 主管道处理:首先将球头探针的前段2 cm处折弯约30°, 再在10 cm处向反方向折弯约60°, 在肛内食指引导下, 球头探针从距肛门最远处外口探入, 在管道转弯处, 将探针前端向上顶, 可见皮肤隆起, 在此隆起处用11号尖刀向下切开皮肤, 切口的方向以肛门为中心呈放射状, 切口的长度以不超过1.5 cm为宜, 抽出探针。再以此切口为切入点, 用16 cm的弯血钳插入管道, 充分扩张, 分离其中的隔膜, 以利此后的管道引流和灌洗。再次从此切口处用探针探入, 用同样的方法找到下一个切口, 以此类推, 直至找到内口。最后的切口应与内口在同一条直线上, 并且内口距肛缘一般在2 cm左右。在最后的切口至内口处切开皮肤, 然后根据管道是否绕过肛管直肠环决定是否挂线。如果管道绕过肛管直肠环, 则切开皮肤后行橡皮筋挂线处理, 否则可直接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让管道畅开, 有外痔者一并切除, 修剪创缘及外口的肉芽组织以利引流及愈合后的美观, 出血明显可结扎血管, 一般挂线7~10 d脱落, 7 d左右检查挂线是否松弛, 若松弛应紧线, 超过12 d未脱落可一次切除末端残留组织。最后用刮匙刮除管道内的腐肉, 反复用3%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然后用凡士林纱条填塞管腔内。 (2) 支管道处理:支管道在2 cm以内可不必再做切口, 超出2 cm的应在支管道的盲端做一切口, 其他处理与主管道处理相同。 (3) 环形肛瘘的处理:环形肛瘘的管道一般都较浅, 很少有绕过肛管直肠环, 但往往有多个内口。应仔细查找内口, 不可遗漏, 找到内口后用弯探针作引导, 从内口处向肛缘呈放射状切开, 畅开管道, 切口与切口之间的管道处理与主管道处理相同。 (4) 术后处理:便后用1∶5 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换药的处理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首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及肛周, 在内口处的创口用红油膏棉条换药。旷置的管道根据瘘管的情况分别采用生理盐水、0.1%的雷夫奴尔溶液、0.15%的利福平溶液 (临时配制) 灌洗, 灌洗和换药每天1次, 直至创面及管道完全愈合为止。

1.3 疗效标准

痊愈:瘘管内口基本变平, 无明显压痛, 外口完全闭合, 开放创面完全修复, 无肿痛、流脓血, 半年内不复发。未愈:瘘管内口未闭合或内外口未完全闭合, 或有肿痛、流脓血需再次手术治疗。

2 结果

本组126例除3例再次手术外均一次性治愈, 此3例因惧怕灌洗的疼痛, 致管道灌洗不净感染外口闭合不全而未愈故再次手术, 一次性治愈率为97.6%。治愈时间12~23 d, 平均17 d。此术式明显优于主管切开支管对口引流术[2], 术后随访6个月~1年, 无肛门移位畸形及肛门失禁等后遗症。

3 讨论

3.1 正确找到内口, 堵住感染源

肛镜、指诊、亚甲蓝试验、探针、碘油造影等方法寻找内口, 切开内口及与内口相对应的主管人造外口之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避免对括约肌斜形切断, 以减少对括约肌的损伤。彻底清除内口周围感染的肛隐窝及肛腺, 合并外痔者一并切除, 修整创缘。根据管道是否绕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决定挂线, 橡皮筋应松紧适宜, 结扎后将橡皮筋残端剪除, 避免残端对创面的感染和愈合。管道在外括约肌深层前面走行可直接切开, 以加速创面愈合时间, 此创面用红油膏换药, 红油膏有提脓祛腐、生肌长肉的作用。

3.2 将弯管道变成直管道以利引流

马蹄形肛瘘及2个以上外口的肛瘘, 管道往往成弧形或成折线走向, 在转弯或折角处做一个约1.5 cm的放射状切口, 外口与切口、切口与切口之间成为直线, 为清除管道内残留物和灌洗用药提供了良好条件。

3.3 灌洗用药加速管道闭合

管道局部用药灌洗, 加强抗菌消炎的效果, 使管道在很短的时间内成无菌状态, 必然加快闭合时间, 如结核性肛瘘则用利福平溶液灌洗结合口服抗结核药,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4 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亦为手术后处理的必要措施, 当创面干燥、无渗液、无渗血时则可停用, 一般使用4~10 d。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23.

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论文 篇6

1 诊断

肛瘘的诊断标准不一,国内经常采用的有1975年全国肛肠协作会议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1976年的Parks标准,1979年日本隅越幸男标准等,分类复杂。对此,王老师驭繁以简,提出一个指导临床切实有效的标准:高位与否主要是看瘘管是否穿行肛管直肠环;复杂与否主要是看是否有多个外口或多个管道。同时指出,只要是临床中遇到比常见的肛瘘难于处理,且处理过程更容易损伤肛门的控便功能的肛瘘,即应视之"复杂"。

2 治疗

2.1 外治法

王老师常用的处理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法灵活,处理不拘一格,常用的术式有切挂结合法,切旷结合法,虚 (挂) 实 (挂) 结合法等,充分体现了中医痔瘘疗法的优势和"微创"的理念。

2.1.1 切挂结合法

常用于外口距肛门较近,内口明确且较直的高位肛瘘。方法:将探针自外口探入,循管道经内口探出,沿探针切开管壁至肛管直肠环下方,修剪创面,清除管壁及坏死组织,使引流通畅。肛管直肠环处瘘道法是于探针一端系丝线引渡出橡皮筋,以7号丝线扎紧,挂线处两侧注射少许复方亚甲蓝液长效麻醉剂以减轻术后疼痛,一般10~15d左右即挂穿肛管直肠环,无需多次紧线。

2.1.2 切开挂线部分缝合法

常用于瘘道外口距肛门较远,瘘道走形弯曲者。方法有二:一种是在探针引导下切开切除肛管直肠环以下瘘道,将肛外段伤口全层对位缝合。高位段橡皮筋挂线,肛管段切口开放引流。第二种方法是沿瘘管外口做隧道式切除,保留皮桥,当弯曲瘘行径到达转向肛内的拐角处时作"开窗"切口,开窗切口以下的管道潜切后的隧道作闭合缝合。然后将上段肛瘘作挂线处理。这两种方法都是将将长.弯瘘管变成短.直瘘管。

2.1.3 切旷结合法

适用于肛瘘行径长,弯曲度大,或有支管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方法是在美蓝染色及探针引导下查清病灶范围,如切挂部分缝合法作"开窗"切口,将长而弯曲的瘘道变短变直,然后将外口处酌扩创,肛外段瘘道搔刮冲洗旷置,高位段作挂线处理。

2.1.4 虚(挂)实(挂)结合法

适用于肛外段瘘道积脓,或并存潜在的慢性坏死性空腔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方法是高位段作挂线处理(实挂),低位段开窗对口引流,搔刮冲洗瘘道后挂浮线(虚挂)。

2.1.5 手术技巧

本作损伤小,又有利于引流通畅的原则。瘘管行径部位浅,如皮下瘘则切开肛外段,切除管道后一定要缝合。瘘管行径深,如肌间瘘则尽量不全层切开,可选择"潜切"、开窗对口引流、搔刮瘘道、旷置或挂浮线引流等,开窗切口多选用放射性切口,肛管处切口注意保留两侧皮瓣,尽量避免肛管缺损,同时可防止或减轻后遗漏气漏液,术后肛门创面恢复快,也符合美学原则。反对对瘘管穷追猛切的"笨"办法。对高位肛瘘的病变涉及到直肠环区较硬的组织,如果内口附近的组织纤维化较重,且粘连固定,只要切开后估计周围组织不致回缩,王老师常予以一次性切开。经临床观察,未发生控便不良或障碍。

2.1.6 术后换药的处理

王老师尤其强调手术医师要多自行换药,经常告诫年轻医生,肛肠科手术和换药同等重要。注意观察创面是否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的量、色、泽如何,肉芽是否鲜活。换药时不主张轻易搔刮创面,强调抓住前期生长的有利时机促进创面愈合,对上纱条时尤其注意松紧适度,不留死腔。对旷置的管道,虚挂的空腔仔细冲洗。

2.2 内治法

王老师临诊时非常注意中医的整体观,经常告诫我们不要"只见病,不见人"。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过程中常据病人的舌、脉、症、征予以中药内服调理。对湿热者喜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气血亏虚者喜用他自创的仙鹤益气养血汤加减,脾虚湿盛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阴虚者喜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肝郁者喜用逍遥散加减。对术后病人常在应证方药中少佐活血化瘀药,谓可促进伤口愈合。王老师临诊用药很注重顾护脾胃,推崇东垣,故虽常用清热利湿之剂但绝不过伐。王老师尤其善用龙胆泻肝汤,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甚佳。师云:川南湿度大,人皆喜辛辣厚味,湿热易自内生而下注大肠魄门。肝经下行而绕二阴,故许多肛门直肠疾病皆可从肝(经)论治。

3 小结

王老师认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发生与预后大都与某些全身性因素有关,不能仅"肛病医肛",而应有全局观念.发挥中医整体观的优势,药术并用,进一步提高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

复杂肛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研究 篇7

关键词:复杂肛瘘,手术方法,探讨

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慢性感染性通道, 是肛肠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已经引起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复杂肛瘘鉴于病变位置复杂, 支管和深部有死腔的特点已给病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加上其手术创伤性大、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的特点, 已经成为肛肠外科难以治疗的疾病之一[1]。该研究对20 0 9年1月—2012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4 0例复杂肛瘘患者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为对复杂肛瘘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的4 0例复杂肛瘘的患者均在该院进行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 男10例, 占50%, 女10例, 占50%, 年龄17~69岁, 平均年龄 (43.5±2.5) 岁, 病程4个月~11年, 平均病程 (18.5±2.5) 个月, 其中低位复杂肛瘘8例, 占4 0%, 高位复杂肛瘘8例, 占40%, 半蹄型肛瘘2例, 占10%, 全蹄型肛瘘2例, 占10%;对照组20例患者, 男12例, 占60%, 女8例, 占40%, 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 (40.5±3.5) 岁, 病程3.5个月~10年, 平均病程 (17.5±2.5) 个月, 低位复杂肛瘘6例, 占30%, 高位复杂肛瘘9例, 占45%, 半蹄型肛瘘3例, 占15%, 全蹄型肛瘘2例, 占10%。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肛周肿痛且反复发作、流脓、瘘管呈马蹄形或半马蹄形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 采用常规的切开切除治疗方法, 具体的操作为由外口向内口切开或切除主瘘管、支瘘管及高位病灶病变等组织, 然后根据内口高低等情况选择挂线或切开。观察组20例患者, 采用微创手术的治疗方法, 具体采用经内外肛门括约肌间隙入路法。由外口探得内口, 将探条于瘘管内, 然后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隙切开并分离主内管, 对炎性组织进行清除, 将低位内口缝合, 挂线在高位。然后在主管切口与外口之间挂上浮线, 然后引流冲洗。对于超远距离的支瘘管作分段挂浮线;对于高位肛瘘病灶仅作骚括, 留置引流管同时冲洗引流。两组患者在术后要严格按照肛瘘的处理发放, 按时换药, 及时冲洗病灶和瘘管, 并进行局部熏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创面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的疼痛时间、疤痕大小及肛门畸形等情况, 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此外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3年的随访。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后, 具体的相关指标的比较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创面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的疼痛时间、疤痕大小及肛门畸形等情况的比较上,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两种治疗方法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观察组肛门畸形5例, 对照组9例。在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无肛门完全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 对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见表2。观察组在1年复发人数、2年复发人数和3年的复发人数与对照组的比较上,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种治疗方法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肛瘘多由肛腺细菌感染而引起, 进而导致肛周、坐骨直肠窝、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及高位肌间脓肿, 溃破可引起肛管直肠和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2]。目前, 治疗肛瘘的最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 具体的手术方式包括:肛瘘切开术、切开挂线术、切开切除缝合术等。多数肛瘘病变范围广泛, 若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易造成出血量大、创面愈合感染严重等现象, 个别患者会出现肛门畸形、括约肌收缩和肛管组织破损等现象, 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 其以逐渐应用到复杂肛瘘等手术治疗上, 切口广泛、彻底、出血量小、术后疼痛时间短、疤痕小及创面渗血时间短等优点深受广大肛瘘患者的亲睐, 且其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肛瘘的有效方法。该文观察组20例患者, 采用微创手术的治疗方法, 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创面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的疼痛时间、疤痕大小及肛门畸形等情况的比较上, 显著优于应用传统治疗的对照组20例患者, 两种治疗方法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观察组复发人数少于对照组的复发人数, 两种治疗方法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微创的手术方法对复杂肛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且临床复发率低, 不良反应少,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小岚, 黄志恒, 詹勇强, 等.经括约肌间隙微创手术治疗复杂肛瘘[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5, 8 (4) :322-324.

[2]徐靖, 李国栋.低切高挂加对口引流治疗复杂肛瘘372例[J].中国医刊, 2010, 45 (9) :58-60.

[3]孔凡芬, 沙剑轲.切缝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肛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7) :1064-1064.

上一篇:聚氨酯胶黏剂下一篇:前置子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