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肛瘘(精选9篇)
复杂肛瘘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57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两组术前准备均相同, 对照组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术, 治疗组采用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 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愈77例, 好转1例, 治愈率98.7%;对照组治愈68例, 好转11例, 治愈率85.0%, 经过两年随访, 观察组无复发, 对照组有2例复发。结论:应用切开挂线并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治愈率高, 复发率低, 较少产生肛门变形、狭窄等后遗症的优点, 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临床疗效
瘘管经外括约肌深层以上为高位肛瘘, 如有两个以上外口及瘘管有分支, 瘘管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内口, 此种高位肛瘘称为高位复杂肛瘘。传统的手术方法治愈率较低, 且易复发, 部分还宜出现肛门狭窄和失禁的严重后遗症, 随着临床水平的不断提高, 结合许多先进的现代理念和优秀的传统医学方法, 使得外科手术治疗该病取得了显著进展, 笔者应用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0月—2008年10月, 我院收治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57例, 其中, 男性77例, 女性80例 ;年龄28~61岁, 平均4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79例, 观察组7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研究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相同, 术前确定内口的部位。高位复杂性肛瘘探针检查时内口与外口常不在对应位置, 指诊亦不易触及管道走行方向, 参照Salomon定律进行定位, 如不明确还可用自外口注入有气液体以判断内口的位置, 同时将纱布柱状塞入肛内, 自外口注入药液, 纱布潮湿的方向即为内口的部位, 肛镜下见泡状液体自内口溢出。
1.2.2 手术分组与方法
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 手术仅清除原发感染的肛腺和肛窦, 并对上端漫延感染形成的肛瘘采取潜行扩创, 剥除瘘管壁, 使引流通畅, 将橡皮筋挂在齿线瘘道的中下部, 不是顶部, 这样切割组织少, 挂线的作用是在后期创面缩小后起引流作用, 对组织的损伤小。具体步骤如下:明确内口后, 切开并修剪扩大外口, 探入刮匙, 以充分搔刮管道壁, 目的是清除坏死腐烂组织。选最接近肛缘的外口插入球头探针, 在伸入肛门内的示指导引下, 触摸并确定内口位置, 引导探针从内口穿出。触摸管道走向, 切开括约肌肌间沟以下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分离至探针, 剖开管腔。切开内口至该切口之间的粘膜, 从内口引入橡皮筋, 由切口引出, 扎紧, 主管道切开挂线。然后贯通主管道与各侧枝管道, 主管道切口与各侧枝外口之间, 穿进橡皮筋, 外面两端结扎, 使其不留张力, 然后使其侧枝管道的旷置及置入橡皮筋引流。最后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管腔及创口, 检查无出血, 油纱条填塞切口, 无菌敷料包扎固定。 对照组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术, 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主管道深达肛管直肠环以上, 将探针从外口探入肛管直肠环, 由内口穿出, 双根橡皮筋挂线。橡皮筋结扎紧度根据瘘管的深浅程度的不同各有差别, 最松者仅作橡皮筋旷置处理, 待以后再紧线[1]。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创面愈合, 肛门无压痛和分泌物。好转:创面基本愈合, 肛门仍压痛并有少量分泌物。无效:创面未愈合, 肛门压痛明显, 创口有较多分泌物[2]。
2.2 结果与复发率比较
2.2.1 两组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 疗效方面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98.7%, 对照组86.0%, 经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2两组复发率比较
两组术后两年复发率比较如表2所示。
复发率方面比较, 观察组复发率为0, 对照组为2.5%, 经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两组患者均无肛门变形、狭窄等后遗症的发生。
3讨论
本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 复发率低, 有较少产生肛门变形、狭窄等后遗症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应用此法韩震辉[3]治疗40例高位肛瘘患者, 治愈率100%, 术后随访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 未发生不完全性肛门失禁。张国旗等[4]应用此术式治疗复杂性肛瘘32例, 时间35周, 全部治愈, 未发生肛门失禁、肛门变形等并发症。经过3个月至4年随访, 未见复发病例。手术中准确寻找内口及管道是手术成功的关健。另外适时的紧线与恰当的挂线对于保护肛门功能和手术的成功也有重要意义。挂线通过机械作用, 挂线组织因缺血而逐渐坏死, 管道被缓慢切开又具有良好的引流作用, 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 避免了肌肉的回缩, 防止了一次性切开括约肌而导致的肛门功能的减退和失禁。
参考文献
[1]林晖.同期多侧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对比观察[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5, 11 (3) :194-196.
[2]范学顺, 王晏美, 李辉, 等.高位复杂瘘的定位与手术方法[J].中国临床医生, 2003, 31 (4) :40.
[3]韩震辉, 孙建权.旷置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 42 (5) :62-63.
[4]张国旗.主瘘管切开挂线支瘘管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32例[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9, 15 (1) :57-58.
复杂肛瘘 篇2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CT;诊治;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7.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1-0007-04
复杂性肛瘘是一种病变范围大,治疗难度高的肛肠外科疾病,并发症多,病程长的部分病人可发生癌变,对人体危害较大,现列为肛肠科疑难病之一,需要重点研究解决。复杂性肛瘘的治疗难点在于瘘道多走行弯曲,穿过多个间隙,常伴有支管和死腔,治疗过程中若对局部病灶了解不清楚,未能准确找到及处理内口,容易导致术后复发。而以往采用普通X线肛瘘造影检查复杂性肛瘘的常规方法,不能很好的显示局部病灶的解剖层面指导临床手术操作,笔者选择了目前临床常用的普通CT造影检查来解决这一难题开展临床研究。通过CT造影检查明确了部位,为手术提供了复杂性肛瘘的形态资料,根据显示内口的位置,分辨高位和低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断及病变范围,对指导手术操作起到了减少术后复发率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收集了近8年以来本科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60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0.6岁;女21例,男39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4年,平均2.7年。在外院经手术治疗失败51人次。行盆腔CT加肛瘘泛影葡胺液造影检查者30例为观察组;行普通X线瘘道泛影葡胺液造影检查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明确原发内口、了解病变范围、术中指导手术操作的意义进行临床观察。
1.2纳入标准参照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国内标准)将在肛门检查中有2个以上外口、内口位置不明确、瘘管走向不清楚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纳入观察。行盆腔CT造影检查者纳入观察组,行普通X线造影检查者纳入对照组。
1.3排除标准参照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国内标准)将低位和高位单纯性肛瘘、特异性肛瘘、盲管瘘者排除。
1.4检查方法造影剂使用60%泛影葡胺液(湖南汉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120(20ml:15.2g))。检查前2组患者均常规进行清洁灌肠,并且保留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在直肠内,便于区分直肠与周围组织。观察组使用岛津SCT-480全身扫描机,患者俯卧,皮肤外口常规消毒后,将一次性输液针头塑料导管插入瘘管外口2~3cm,用30ml注射器抽吸残液后,注入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的10%泛影葡胺液2~10ml至有造影液溢出,边注边回撤导管退出后封闭外口,放置标记物,有时可见2个以上外口,均分别注入造影液,擦去溢出皮肤上的造影液,层厚、层距2mm,平行扫描,一般耗时10~15min,了解瘘管位置、形态、数目、走行方向及内口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测量、划线。如图1~4所示。
对照组使用东芝800mA2000型X光机,患者俯卧,皮肤外口常规消毒后,将一次性输液针头塑料导管插入瘘管外口2~3cm,用30ml注射器抽吸残液后,注入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的30%泛影葡胺液至有造影液溢出,放置标记物,有时可见2~3个外口,均分别注入造影液,擦去溢出皮肤上的造影液,留置导管,通过透视观察瘘管走行方向及内口与直肠是否相通,边推造影液边观察,至发现与直肠相通后采取正、侧、斜位摄片,一般耗时10~15min,了解瘘管大概位置、形态、走行方向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如图5~6所示。
1.5影像学对肛瘘的分型参照1975年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国内标准)将纳入观察的复杂性肛瘘患者按其检查结果,推测估计瘘管内口是否穿过外括约肌深部分为低位复杂性肛瘘和高位复杂性肛瘘,其中术前观察组中低位复杂性肛瘘者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者22例;对照组中低位复杂性肛瘘者1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者20例。
1.6手术方法观察组的病例依据CT影像学资料,明确肛瘘瘘管的走向,有无支管及起始点的位置,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并了解内口的位置,制定手术方案;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行骶麻待肛门括约肌松弛后,用1‰新洁尔灭棉球反复消毒肛管和直肠下段,高位复杂性肛瘘内口穿过肛管直肠环者给予主管切开行放射状切口达齿线,齿线达内口段组织用橡皮筋挂线,防止一次性切断耻骨直肠肌,避免肛门失禁。依据CT影像学资料,与直肠骨盆间隙、直肠后间隙相通者必须将提肛肌打开,使支管和残余脓腔与主管相通,加强引流,支管位于坐骨直肠间隙或皮下者给予切除缝合,或扩大外口支管旷置引流;高位复杂性肛瘘内口穿过外括约肌深部沿直肠黏膜下感染达齿线上者给予主管直接切除,开放引流,支管和残余脓腔按以上方法处理;低位复杂性肛瘘者与高位复杂性肛瘘内口穿过外括约肌深部沿直肠黏膜下感染达齿线上者处理一致;多个外口者,选择与主管相通者外口开放引流,其余的感染不明显者给予支管切除缝合,感染严重者给予支管切除,扩大外口旷置引流;多个外口与内口对应相通者,一次只能切除3条瘘管,否则将造成肛门失禁。对照组的手术处理方法与观察组一致,但术中对瘘管与内口、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关系多数凭临床经验、指诊的情况处理,解剖层次不清,处理易残留死腔和支管。
2结果
2.1 CT对肛瘘的分型和手术结果 术前肛门CT对肛瘘的分型经手术证实,参照肛肠外科截石位上肛缘钟面描述方法,在肛门CT轴面图像上6点和12点分别为肛管正前和正后方,3点和9点则分别代表肛管左右侧面。影像上显示的瘘管表现长度,走行方向,浸润的范围,腔隙所处位置与术中表现大体一致。高位复杂性肛瘘者18例呈不规则分叉状,4例在臀大肌内反折穿透皮肤形成4~6个外口呈蹄铁状,其中15例内口穿过肛管直肠环,7例内口穿过外括约肌深部沿直肠黏膜下感染达齿线上;18例浸润直肠后间隙,其中8例合并浸润双侧直肠骨盆间隙,5例合并浸润一侧直肠骨盆间隙;4例浸润一侧直肠骨盆间隙。低位复杂性肛瘘者8例有3~4个外
口,5例呈不规则分叉状,内口位于后正中齿线处,其中3例支管位于双侧坐骨直肠间隙。2例支管位于一侧坐骨直肠间隙;3例内口位于3、9点位齿线处,支管位于一侧坐骨直肠间隙,穿过内外括约肌间沟及皮下。依据CT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经验指导手术,术后治愈率为96.7%,其中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者因内口周围组织纤维化过多生长不好,行二次手术清创后治愈,其余29例患者一次治愈。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如图7~10所示。
2.2X线平片对肛瘘的分型和手术结果 术前X线平片对肛瘘的分型经手术证实有一定误差。术前检查考虑为高位复杂性肛瘘者20例中,术中经美兰染色和探针检查发现其中14例存在3个以上支管未显影,浸润双侧直肠骨盆间隙7例者有显示的仅2例,所有内口具体位置显示不清,有4例因脓腔过大误考虑为高位复杂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者10例中,6例支管显影不清楚,其中3例因支管过细达一侧直肠骨盆间隙误考虑为低位复杂性肛瘘。术前影像学结果与术中检查差异较明显,使术后治愈率为70%,其中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者和3例低位复杂性肛瘘者因存在术中支管未发现,手术处理不彻底致3个月后复发。给予再次手术治愈。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如图11~12所示。
2.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肛瘘的疗效标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检查结果和疗效对比结果分析,观察组依据CT影像学资料指导手术,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复发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及临床意义。观察组病例通过CT对肛瘘的分型明确病变范围,易寻找准确内口,解剖层次清晰,术中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避免了对支管的遗漏,复发的1例为内口生长缓慢引起。而对照组的摄片因影像解剖层次欠清晰,位置不清,遗漏支管过多,在术中不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致使9例患者因处理支管不彻底导致3个月后复发。
3讨论
传统诊断肛瘘的方法有局部视诊、触诊、直肠指诊、探针检查以及注射美兰法、注射双氧水法、碘油造影等,适用于低位或单纯性肛瘘,而复杂性肛瘘的位置常有支管迂曲走行,所以常规方法往往很难做出准确诊断。
复杂性肛瘘进行成功的外科治疗、预防复发以及保留肛门括约肌的功能,了解复杂性肛瘘的解剖学特征、内口的位置和对复杂性肛瘘进行定位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和腔内超声诊断、螺旋CT诊断和核磁共振诊断等。超声诊断具有实时显影的优点,一般情况下,高分辨率超声能显示脓肿和肛瘘,但腔内超声对高位肛瘘内口的检出率较低或不敏感,尽管腔内超声显示肠管壁较好,可以显示肠内黏膜图像,肠壁解剖结构以及内外括约肌,但是腔内超声的穿透能力有限,不能显示深部的瘘管和小脓肿,且直肠超声诊断更依赖于检查者的经验,而肛肠外科专业医师则无法得到自己需要的直观影像学资料,所以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螺旋CT诊断在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上较普通CT都大为提高,改善了重建图像质量,增加了肛瘘微小内口和细小支管的检出率,但由于设备在医院未得到普及,难于推广应用。采用MRI技术诊断肛瘘,较好地显示了肛瘘及肛周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间隙,但价格昂贵,大部分患者难于接受。
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的探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2010年3月到2010年1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复杂性肛瘘的患者15例, 其中男性10例, 女5;年龄在14到18岁的1例, 在18到45岁的8例, 在45到60岁的4例, 在60岁以上的2例;复发性的肛瘘例3, 马蹄形瘘例8, 高位肛瘘例2, 两个以上支管的肛瘘2例;治愈时间3到4周的9例, 4到6周的5例, 超过6周的1例;采用低切高挂术的5例, 近端挂线术5例, 多管挂线术2例, 对口引流术1例, 其他或者合并手术的2例。
1.2 方法
1.2.1 确定的肛瘘内口的方法
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为原发的病灶部位, 如果定位不清就会造成治疗上的失败, 确定肛瘘内口的位置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1.2.1.1 肛肠镜检查
采用电子肛肠镜进行检查, 可比较清晰的观察到被放大数倍的肛瘘病灶的部位。
1.2.1.2 探针检查
先在肛门内将手指插入, 再用银质的圆头探针, 从外口沿着管道向患者的肠腔方向慢慢的探入, 如果是患者是完全性的肛瘘, 在肠腔内手指会在齿线附近摸到探针所确定的内口, 在进行探检一定不能盲目的用力, 避免造成假道, 导致患者感染的扩散[3]。
1.2.1.3 染色检查
用干纱布放入患者的直肠内, 可将美兰1~2mL由外口慢慢的徐徐的注入, 随后拉出纱布, 如果被染上色, 就可证明存在内口。
1.2.1.4 手术检查
手术切开患者瘘道, 沿者患者的瘘道寻找其内口。
1.2.2 手术方法
1.2.2.1 低切高挂术
比较适合一些高位的复杂肛瘘, 在直肠环以下将瘘管切开, 以上的瘘管尽量进行剥离切除, 刮干净管壁, 使用橡皮筋进行挂线, 在高位挂线可分为2到3次紧线。并要掌握好适当的松紧度, 对于处于感染期的患者, 其深部出现脓肿时可以采用低切、低挂, 并进行高位的引流, 并用双氧水进行反复的冲洗。
1.2.2.2 瘘管切除配合远端的缝合并近端挂线术
这种手术方法比较适用支管在5cm以上, 或者2到3个外口相通, 甚至长达10cm以上。手术采用支管将瘘口一次性的切除掉, 进行远端的全层缝合。在近端距离肛门3cm的位置切除掉瘘管并且进行挂线。这种手术式可明显缩短手术愈合的时间, 并减少创伤。
1.2.2.3 多管挂线术
比较适合出现二个以上的瘘管同时或者相继发生的情况。可使用双主管道的同时挂线, 和不同步的脱线方法, 在两管之间一定要留下充分的皮桥, 如果高位瘘和低位瘘一同存在, 也可一起进行挂线。在双瘘管挂线时要注意松紧, 使可以分期脱线[4]。
1.2.2.4 对口引流术
这种手术方法对前后的马蹄形瘘比较适用, 主管进行挂线, 支管进行剥离, 然后清洗, 用橡皮管进行引流, 以缩小切口, 治愈的时间比较短。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本文疗效的数据输入Excel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一次性手术治愈13例, 一次性治愈率86.67%, 二次手术治愈1例, 三次手术治愈1例, 所有患者出院半年后复诊, 没有患者发生手术后遗症。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复杂性的肛瘘手术治疗, 有很多的方法, 并且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 目前还没有一种手术方法能适用于所有的临床复杂性肛瘘的治疗。目前临床应用的比较广泛的还是挂线术, 挂线术具有损伤比较小, 和安全可靠的优点, 但患者的治疗时间比较长, 患者的痛苦
也比较较大。采用缝合手术的治疗时间上比较短, 对患者的肛门肌损伤比较小, 但容易发生感染, 并且如果引流不通畅, 患者的伤口就不能在一期愈合, 出现一些并发症的缺点。本文对本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复杂性肛瘘的患者15例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得出结论进行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尽量采用一种手术损伤小, 并操作简便, 伤口愈合快, 复发率较低, 并且对患者的肛门功能没有影响的方法, 为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治疗的目标和要求。
摘要:目的 对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方面的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对本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15例的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次性手术治愈13例, 一次性治愈率86.67%, 二次手术治愈1例, 三次手术治愈1例, 所有患者出院半年后复诊, 没有患者发生手术后遗症。结论 进行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尽量采用一种手术损伤小, 操作简便, 伤口愈合快, 复发率较低, 并且对患者的肛门功能没有影响的方法, 为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治疗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手术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赵洪宇.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6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23) :3243-3244.
[2]马英.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 2010, 29 (24) :90.
[3]俞立民, 赵岩, 杨传永.复杂性肛瘘580例治疗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 2001, 9 (4) :262-263.
复杂肛瘘 篇4
【关键词】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 657.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74-02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它具有难治疗的特点。为研究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5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研究结果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5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
实验组27例患者: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35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8±1.67)岁,病程为2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为(3.22±1.09)年。
对照组27例患者: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34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1±1.77)岁,病程为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为(3.54±1.11)年。
经血液以及影像学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液系统、新陈代谢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均正常良好,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较小(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先以球头探针探查患者的肛内,沿着主管道向前检查。待球头探针拉出肛外的时候,将口间组织切开,切除瘢痕部分和坏死部分。用橡皮筋将探针固定扎实,并且切口应被制作成V字形状[1]。
实验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先检查患者支管道的位置以及走向,可以用美蓝注射或者直肠指诊的方法进行检查。再作一长度约为2.5厘米的人造外口于肛门后位置。再将探针置入人造外口进行探测,主管道需呈现V字形状,橡皮筋将高位管道处的探针固定扎实。直观外口再作一切口,切口呈现放射状,主支管通畅后,将其切口结扎,并且主管切口与支管切口的距离保持在3厘米左右,这样换药或者对切口进行冲洗均非常方便。将切口修整后,止血,包扎[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层次。肿痛部位消失,创面完全愈合视为显效;肿痛情况有所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创面未完全愈合视为有效;症状无改善视为无效。比较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测定结果,采用评分制进行测量,若手术前后的变化差异较大说明肛门功能受损较大。
1.4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两组之间均数比较则采用t 检验,以(X±s)表示;组间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从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的有效数为26例,占患者总数的96.29%,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数为21例,占患者总数的77.78%,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一所示。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组别例数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有效率(例,%)实验组271511126(96.29%)*对照组27813621(77.7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测定结果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实验组患者术后的肛肠学测定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如表二所示。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测定结果(分)
组别例数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 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实验组271.58±0.291.52±0.28*11.52±0.8711.38±0.76*15.69±1.0515.39±1.20*对照组271.59±0.301.09±0.8411.54±0.788.23±0.1315.66±1.2111.24±1.1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肛瘘属于直肠疾病中的一种,在肛肠疾病中它的发病率占了4.15%左右。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难度系数较大,并且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高位复杂性肛瘘具有深部死腔、管道弯曲、病变位置较高等特点,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如何有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疾病已经成为临床上一重要的研究方向。
进行肛瘘手术有四点是极其关键的:(1)清除并切掉所有的瘘管部位。(2)如何寻找内扣并进行正确处理。(3)科学规范处理肛门的括约肌。(4)对创口进行引流作用[3]。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测定结果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佳萍.评价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J].医药前沿,2014,(13):150-151.
[2] 黄厦鸣.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4,(15):261-262.
复杂性肛瘘68例术后疗效观察 篇5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 属于肛管直肠周围感染性疾病, 多数为化脓性感染, 少数为结核。复杂性肛瘘由于其病变部位的特殊解剖结构和功能, 手术操作困难且易损伤肛管直肠环和肛门括约肌, 术后易复发。该病手术治疗方法多, 但效果欠佳。2005年3月-2010年12月我队与69332部队卫生队采用切开挂线术、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等术式治疗复杂性肛瘘6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复杂性肛瘘患者68例, 其中男37例, 女31例;年龄18~56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 最长者8年, 平均病程2.23年。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采用截石位, 腰麻后, 用碘伏常规消毒肛门周围会阴部皮肤, 铺无菌孔巾, 采用视、触、牵拉、染色及探针等方法确定内口和瘘管走行。视病情随机采取不同术式,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 换药时生理盐水冲洗内口部位, 保持引流通畅, 常规换药至愈合。不同术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 切开挂线术。
在外口处做一1.5cm长放射状切口, 切口起于肛门外括约肌的外侧向外延长, 切口长度以瘘道深浅大小而定, 以便达到充分引流之目的。内口两侧黏膜用丝线结扎, 彻底清洁感染肛窦、肛腺及肛腺导管, 肛道穿过肛直肌环内口处的括约肌用橡皮筋挂线。在6点位齿线处用探针寻找内口或可疑瘘道, 与后侧一并切开。用弯钳对瘘道主管及支管分开, 食指轻松出入为度, 刮匙刮除所有坏死及肉芽组织, 并用2cm宽的橡皮引流条悬挂, 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各管腔压迫止血, 消炎痛栓塞肛门, 外用塔形纱布加压包扎。术后换药时只需拖动乳胶橡皮条, 即可将瘘道内的坏死组织带出, 这样既方便又安全, 并减少患者的痛苦。
1.2.2 切缝内口引流术。
从外口开始沿瘘道走行切开管道, 通过肛管直肠环的主管道若已纤维化可以一并切开, 未纤维化的肛管直肠环部分则采用挂线处理。管道、脓肿彻底搔刮, 清除管道的腐败组织, 适当修整管壁, 但不必全部切除, 以免使局部组织缺损过多, 造成创面粘连。再将内口周围及感染的肛窦及肛腺导管彻底清除, 结扎两侧黏膜, 防止出血。冲洗伤口, 延长内口肛管处放射状切口 (长约1.5cm) 留作引流, 其余切口用丝线全层缝合, 不留死腔。若空腔过大, 可放置橡皮条引流24h拔出。引流口放凡士林纱条, 消炎痛栓塞肛, 外用塔形纱布加压包扎。术后切口缝合处用碘伏纱布覆盖, 5~7d酌情拆除缝线。
1.2.3 瘘管摘除缝合术。
从外口沿瘘道全部摘除, 彻底止血, 冲洗创口, 然后采用全层间断缝合或“8”字缝合, 关闭创面。肛管内用细肠线缝合, 肛缘采用丝线缝合。消炎痛栓塞肛, 外用塔形纱布包扎。术后切口缝合处用碘伏纱布覆盖, 5~7d酌情拆除缝线。
1.2.4 瘘管旷置术。
在内口周围做外宽内窄的切口, 切口要深至切断内、外括约肌, 若半马蹄型肛瘘则同时切开肛门后间隙搔刮囊腔及管道, 修剪瘢痕组织, 残留部分也应做多个切口, 以便使瘢痕软化, 切除两侧外口多余的皮肤。凡士林油纱填塞内口处压迫止血, 消炎痛栓塞肛门, 外用塔形纱布加压包扎。
1.3 结果
本组68例患者中切开挂线术19例, 复发1例 (占5.3%) , 平均愈合时间22.5d;切缝内口引流术16例, 复发3例 (占18.8%) , 平均愈合时间23.5d;瘘管摘除缝合术17例, 复发3例 (占17.6%) , 平均愈合时间25.5d;瘘管旷置术16例, 复发3例 (占18.8%) , 平均愈合时间28.5d。患者全部治愈。
2讨论
复杂性肛瘘指有2个或2个以上内口或外口, 有2条以上瘘管或有支管、盲管。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病变部位高, 管道弯曲复杂, 常有支管及深部死腔存在, 治疗上难度较大。本组病例采用4种术式, 随访结果显示:切开挂线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 损伤小, 引流通畅;管腔橡皮旷置, 利用自身免疫修复, 并使创面处于有氧环境以利创面修复;换药时只拖动乳胶橡皮条, 即可将瘘道坏死及肉芽组织带出, 且减少了换药时取填纱布带来的疼痛。但橡皮筋在组织内会有异物感。本组病例中19例行切开挂线术, 复发1例, 为骶部囊肿所致。切缝内口引流术缩短了治疗时间, 换药时痛苦小, 支管不易彻底切除, 引流欠通畅, 易复发。本组病例中16例行切缝内口引流术, 复发2例中有1例为多内口引起, 1例为支管切除不彻底。瘘管摘除缝合术具有缩短治疗时间, 防止肛门变形, 保护肛门功能, 但易感染复发, 失败后反而延长治疗时间。本组病例中17例行瘘管摘除缝合术, 复发3例, 其中有1例为结核性感染所致, 2例为切除后缝合不彻底, 留有死腔。瘘管旷置术保留括约肌, 减少组织损伤, 缺点是瘘道残留, 瘘管及脓腔引流不畅, 易复发。本组16例行瘘管旷置术, 复发3例, 其中2例低位复杂性肛瘘复发, 1例为结核性感染, 均为瘘管引流不畅所致。
围手术期应注意正确寻找并处理内口, 寻找时动作一定要轻柔, 以免造成假性内口, 内口要引流通畅。切开挂线术中挂线, 尽量保护好肛管直肠环, 以防肛门失禁;引流时, 以引流物的多少决定取橡皮条和橡皮筋, 少则早取, 多则晚取。笔者认为:低位复发性肛瘘采用切缝内口引流术和瘘管摘除缝合术效果较好, 而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术和瘘管旷置术效果较好。
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0例患者中,男9例,女1例,年龄20~56岁,平均40岁;病程1.5年至18年,平均10年。临床表现是肛周外口反复流脓,瘙痒感,局部红肿疼痛,全身发热,乏力等中毒症状.。
1.2治疗方法患者取患侧卧位,在麻醉状态下参照磁共振成像结果,结合探针检查.美蓝注入试验等方法确定瘘的内口及位置走向,分别行切除和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d,辅以坐浴,术后创面的修复关键进行换药处理。
1.3护理
1.3.1术前护理
1.3.1.1心理干预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洞悉患者的忧虑.期望与心理状态,因人而异讲解病因及病理变化.手术必要性和安全性,鼓励患者正确面对手术,适时邀请同病房做个手术的患者介绍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个人经验和体会,进行细致情志护理,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1.3.1.2术前详细询问病史,注意有无基础疾病,如有,术前一定要得到良好控制。
1.3.1.3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做好备皮及肠道准备。
1.4术后护理
1.4.1一般护理去枕平卧6h后取舒适体位,禁食6h后进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普通饮食,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1.4.2疼痛护理由于肛门肛管周围主要由脊神经的阴部神经支配,神经丰富,疼痛敏感。
肛门手术后疼痛明显,首先评估疼痛程度,更新疼痛理念。给予情感支持,分散患者注意力,放松及暗示疗法,必要时予以药物止痛。
1.4.3创面护理
1.4.3.1对伤口局部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伤口的分期和特点,从术后第一次处理伤口开始,按“五步法”评估伤口,即“一视二嗅三触四量五摄”。
1.4.3.2坐浴每日排空大便后,行熏洗坐浴及微波理疗,利用药物渗透和温热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和伤口愈合。[4]根据病情、坐浴药物、护理措施选择合适坐浴时间,并且掌握一定的温度和方法。坐浴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感受,密切观察神志、面色、出汗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对症处理。
1.4.3.3肛门部位换药常因伤口处于隐蔽皱缩闭合状态,多引流不畅,并且排便会污染创面。创面呈开放性生长,做好伤口的清创,防止假性愈合。尤其创面底部或腔道,换药时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或甲硝唑冲洗,对紧线处理顺线束,浮线处移动浮线,使分泌物尽量排出。根据挂线切割和生长情况,需要再次紧线至完全切割,而浮线逐渐抽取线数最终愈合。
1.4.3.4清洁伤口时让病人了解换药的目的和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运用深呼吸放松肛门括约肌,使创面充分暴露,一方面减轻疼痛,另一方面换药彻底。保证肉芽组织由内向外,由底向上,由两侧向中间生长。
1.4.3.5伤口护理记录记录伤口大小、深度、走向,渗出液的性质、颜色、量、气味等,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湿疹及过敏反应;使用清洗溶液和敷料情况,以及患者对疼痛感受度。同时做好交接班。
1.4.4营养支持综合评价患者营养状况,从伤口肉芽组织色、颗粒状,患者体重变化,创面愈合延迟和抗感染能力差及实验室生化检查等。计算营养供给量,选择营养物质。如患者出现消化不良时,使用要素饮食。以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1.4.5排便的护理术后排便是术后护理主要内容,挂线术后患者经常会感受到肛门牵拉感,加敷料的填塞,患者会有明显便意,而不敢排便,造成了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压力。向患者耐心解释,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及生理过程,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程度。必要时辅以其它的医学方法协助患者排便以减轻不适。预防因排便时间过长引起出血、水肿、疼痛、体力消耗等症状。指导患者进富含膳食纤维等润肠通便食物。
1.4.6术后心理舒适度的护理[5]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伤口愈合是一个非常复杂过程,时间长,痛苦大,患者易产生厌倦心理,抵触换药治疗。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照顾患者感受度,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娴熟的技术,贴切的语言适时安慰,并提供愉悦的休息环境,定时将摄的图片进行比对,让患者目视伤口缩小过程,使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护理。
1.4.7出院指导注意(1)在饮食上以清淡,多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之品。(2)宣传保持肛门周围卫生知识,每日适时清洗坐浴,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抵抗力。(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久蹲久坐,加强肛提肌锻炼,避免过劳。
1.5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均为一次手术治愈,手术时间为40~60min,平均50min。住院时间为35~68d,平均47d。无不良护理并发症。
2 讨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挂线疗法,均是国内外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重要方法,本组患者10例,男性高于女性,病史均在1.5年以上,最高达到18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组在挂线疗法基础上,运用现代护理模式,术前心理干预和术后心理舒适度的护理;其目的有3个方面:
(1)有利于改善术前焦虑反应,对于手术患者焦虑不仅会影响麻醉和手术顺利,而且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与术后疼痛相互交织,互为因果,降低患者痛阈,加重疼痛程度。(2)通过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改变患者认识、情绪和行为,达到调整心理状态,增强抗病能力,消除身心不适。(3)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和导尿率[6]。
要重视术后换药,因为肛瘘伤口愈合过程,非常复杂,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感染严重程度,伤口疼痛及营养因素。在炎症期、肉芽生长期、上皮移行期使用不同换药溶液和敷料填塞,以祛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对紧线切割情况观察,浮线的移动冲洗,有效防止假性愈合,达到伤口愈合评定标准。
由于肛瘘手术的特殊环境及创面的奇特性,如何应用WBP循证医学的观点,以及将传统中医中药与现代伤口处理相结合,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建国.2008最新肛肠病诊疗新技术与手术操作规范及彩图详解‘j'北京人民军医科技出版社566-580
[2]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等现代伤口与肠造口护理实践‘j'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10-111
[3]林宏城挂线疗法治疗难治性肛瘘52例临床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2(17)46-47
[4]郭秀君秦娟赵小宣等大鼠肛门水肿坐浴治疗的实验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6)3860-3864
[5]赵海静杨秀丽张静等痔PPH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2.11(32)67-68
复杂肛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60例, 男96例, 女64例, 年龄27-64岁, 平均 (39.5±2.7) 岁。均符合《肛瘘统一标准分类法》诊断标准, 并结合术中探查结果进行确诊, 排除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侧卧位, 行腰椎麻醉。观察组常规对直肠下段和肛管消毒, 对瘘管、内口的走向及与括约肌的位置关系行明确探查, 对高位肛瘘的主管道及支管用探针和亚甲蓝进行标记。先对放射状走向通向齿状线内口的瘘管管道进行处理, 从内口距肛缘3cm沿探针作放射状切口, 对切口下肛管直肠环进行解剖并用凡士林纱条起到防护作用, 并将其侧面的瘘管管道剔除。将括约肌间隙分离, 对肌间脓肿病灶进行探查, 将纤维化瘢痕清除, 行通畅引流, 若有内口的支管继发处理方式同上。在齿状线平面于切口下向两侧沿肛管直肠环内侧面将瘘管壁钝性潜行分离, 所有可疑内口的区域均到达, 对远端主管道和支管进行搔刮并旷置。按低位肛瘘对术后创口换药, 为创口达到开放性愈合创造条件。对照组80例行低切高挂术,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组间计量数据采用表示,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需给予止痛药服用2例, 占2.5%, 对照组45例, 占56.3%。观察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为 (20.1±2.5) d, 对照组为 (38.2±4.5)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两组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 观察组无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对照组复发2例, 并发症23例, 其中肛门不全失禁3例, 肛门有钥匙孔样缺损20例, 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国内外外科领域中, 高位复杂性肛瘘在目前仍为治疗难题, 具体表现在肛门移位变形、肛门失禁、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直肠变直、大面积疤痕形成、肛腺分泌的液体外溢、易复发、直肠狭窄、痛苦程度高等[2,3]。以往多采用括约肌保留手术, 在对括约肌进行保留的同时导致引流通畅度不佳, 故有较低治愈率[4,5]。由此括约肌切断手术在国内外多家医院中应用。在创面愈合后切断处会有一个所谓的钥匙孔样缺损遗留, 即由直肠下端通向肛周为一个表面光滑的沟槽样瘢痕[6]。本次研究中, 采用微创根治疗对括约肌不实施切断, 保留了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完好性, 同时对手术创口因括约肌切断造成的引流不畅问题有效避免, 在使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得到良好保护的基础上, 使临床效果最大程度的提高。本术式除可对挂线术的术后较长病程进行避免外, 还避免了术后肛门气液失禁、肛门下坠、及肝瘘易除术的创腔引流不畅等问题, 同时降低了复发率。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术后疼痛需给予止痛药服用2例, 占2.5%, 对照组45例, 占56.3%。观察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为 (20.1±2.5) d, 对照组为 (38.2±4.5)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两组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 观察组无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对照组复发2例。并发症23例, 其中肛门不全失禁3例, 肛门有钥匙孔样缺损20例, 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 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微创根治术治疗,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创伤小、扣作方便、对括约肌无损伤, 术后肛门无畸形, 明显减轻了患者痛苦,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缩短了病程, 最大限度的改善了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高位复杂性肛瘘微创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6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80例采用低位切除、高位挂线术治疗, 观察组80例采用微创根治术治疗, 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需给予止痛药服用2例, 占2.5%, 对照组45例, 占56.3%。观察组术后平均愈合时间为 (20.1±2.5) d, 对照组为 (38.2±4.5)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两组行平均12个月的随访, 观察组无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对照组复发2例。并发症23例, 其中肛门不全失禁3例, 肛门有钥匙孔样缺损20例, 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微创根治术治疗,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创伤小、扣作方便、对括约肌无损伤, 术后肛门无畸形, 明显减轻了患者痛苦, 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缩短了病程, 最大限度的改善了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位复杂性肛瘘,微创根治术,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Ping ZHU, Yun-fei GU.Curr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in treatment of complex anal fistula[J].Zhong Xi Yi Jie He XueBao, 2009, 7 (12) .31-33.
[2]任东林.肛瘘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及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7, 10 (6) :510-511.
[3]Van Koperen Paul, Bemelman Willem, Bossuyt Patrick.The AnalFistula Plug versus the mucosal advancement flap for the treatmentof Anorectal Fistula (PLUG trial) [J].BMC Surgery, 2008, 8 (1) :41-42.
[4]张卫刚, 柏连松.中医外科双线切挂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40 (8) :48-49.
[5]任东林.有关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的几个问题[J].广东医学, 2001, 22 (12) :1093-1094.
虚实双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71例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肛瘘诊断标准[3];2年龄在18~65岁间;3为非特异性感染。
1.1.2 排除标准
1单纯性低位或高位肛瘘;2有过手术治疗史而复发者;3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息肉、肛门大肠癌;4合并严重肝、肾、心血管、造血系统疾病者;5因克隆氏病、结核等特异性感染致病者;6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
1.1.3 分组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71例符合以上纳入与排除标准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 奇数号纳入观察组, 偶数号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共36例, 男28例, 女8例, 年龄在35~63岁, 平均 (45.3±5.1) 岁。病程在0.5~5年, 平均 (2.7±0.6) 年。17例为高位复杂性肛瘘, 19例为低位复杂性肛瘘。对照组共35例, 男26例, 女9例, 年龄在32~64岁, 平均 (45.2±5.0) 岁。病程在0.4~6年, 平均 (2.6±0.7) 年。15例为高位复杂性肛瘘, 20例为低位复杂性肛瘘。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
虚实双挂线治疗:行腰麻, 用探针明确内口位置、瘘管走行, 如遇弯曲通道, 用美蓝与双氧水混合加压注射。以探针沿瘘管向肛内探查, 于瘘道转弯处将皮肤与皮下组织切开, 穿出探针, 做长约1.5~3 cm人造外口, 切除原外口处瘢痕组织以使引流通畅。另一支探针由人造外口探入, 手指进行引导, 内口穿出, 低位肛瘘予一次性切开引流。高位肛瘘者先切开高位肛瘘低位部分, 累及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深层管道, 用橡皮筋挂线。丝线结扎橡皮筋, 结合具体病情确定其拉紧程度, 修剪创缘。两外口之间管道不切开, 但刮除管腔内腐烂组织。支管与主引流切口做对口引流, 相接处管壁组织适当切除以利引流。用刮匙反复搔扒管腔将管腔中坏死组织清除, 生理盐水、双氧水冲洗, 挂入橡皮筋, 让其呈松弛状态。术毕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填塞, 加压包扎。术后第2天取出填塞物并转动橡皮筋, 注射甲硝唑冲洗瘘道并换药。术后15 d橡皮筋仍未脱落可直接剖开取出, 指诊检查是否留有残腔及管道。
1.2.2 对照组
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工作,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患侧卧位。常规消毒肛门附近与会阴部皮肤, 扩肛行直肠指诊与探查, 齿线下V形切开主管道, 于齿线上高位管道置入探针, 尾部拴橡皮筋, 由内口拉出到肠外予以结扎。支管外口作放射状切口, 止血钳将支管道破坏以便于引流。用橡皮筋结扎处理主支管和支管切口, 生理盐水、双氧水冲洗并止血创面, 全层对应缝合, 油纱条处理挂线位置, 外敷无菌敷料。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进行半年随访, 比较1瘘口愈合时间。2治愈率与复发率:肛瘘内外口完全闭合, 创面完全修复, 为治愈;未愈:肛瘘内外口未闭合, 管道内流出分泌物为未治愈。3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肛门移位、失禁、畸形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率 (%) 表示, 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瘘口愈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的比较
观察组瘘口愈合时间为 (15.6±4.4) d, 对照组为 (18.3±4.7) d,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50, P=0.015<0.05) ;观察组治愈率、复发率分别为97.2%、2.8%, 前者高于对照组, 后者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 (1/36) , 仅1例漏气, 显著低于对照组17.1% (6/35)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复杂性肛瘘复杂, 主要为不同原因肛窦感染引发, 目前其病因以中央间隙感染学说、肛隐窝腺感染学说为主[4]。此外也有人认为受性激素水平影响, 原因在于该病患者性别差异较大[5]。肛瘘手术方法也较多, 复杂性肛瘘的处理主要强调正确处理内口与肛直环。肛瘘走向、分支管道重叠情况、管道空腔大小等都会对手术方法的选择造成影响。对口引流、缝合、切开挂线等方法相结合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复杂性肛瘘主要思路, 可保证肛门功能不被破坏。
该组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单纯切开挂线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取虚实双挂线治疗, 对比结果显示虚实双挂线组治愈率更高, 达97.2%, 同时瘘口愈合时间更短, 原因在于虚实双挂线治疗中由瘘道转弯处切开皮肤、穿出探针且不切开外口之间管道可在完全切除坏死组织前提下尽量保留健康组织, 减轻手术带来损伤, 该组创口愈合时间因此更快[6]。此外, 观察组仅出现1例漏气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为2.8%, 显著低于对照组17.1%, 原因在于挂线主要通过机械勒割来分离组织并修复局部组织, 线所带来异物刺激作用会导致炎性反应, 让括约肌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进而起到固定作用, 避免肌肉突然断裂。断离肌肉时, 双挂线的应用使肛瘘周围组织附着有固定支点, 因此断端距离短, 不会出现肛门失禁问题[7]。再有, 支管外口与主引流切口间“虚线”的放置可形成持续对口引流, 稳定性高, 可防止由于支管完全切开对肛旁组织造成损伤引发疤痕挛缩而导致肛门移动与畸形问题[8], 因此术后并发症得以大幅降低。有临床研究将切缝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进行对比, 前者有效率为92.5%, 并发症发生率为7.5%, 后者有效率为75.0%, 并发症发生率为27.5%, 可看出该组中观察组有效率比以上二者都高, 而并发症发生率最低, 效果更加得到凸显。需要注意的是, 为确保手术治疗效果, 需准确寻找内口并术后及时换药, 以免发生肛腺感染或导致腔内肉芽正常生长受到影响。
综上, 虚实双挂线治疗最大限度保留患者正常皮肤与肛门结构功能, 促进创口更快愈合, 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 是该病理想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潘德强, 黄祖仟, 段文志, 等.米银痔疮净用于多切口复杂性肛瘘引流术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 8 (3) :302-303.
[2]聂洁伟.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研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 22 (8) :634-63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39-40.
[4]陈宏伟.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90例临床资料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 2009, 1 (2) :35-36.
[5]吴盟.“三联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合并直肠穿孔1例[C]//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十四次全国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 2012:333-334.
[6]甄熙奎.左进教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经验[J].甘肃中医, 2010, 23 (11) :55-56.
[7]杨柏霖, 竺平, 孙桂东, 等.克罗恩病肛瘘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 (20) :2058-2063.
复杂肛瘘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住院的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需常规肛瘘创面换药;无其他肛周疾病;无精神性疾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全部患者术前清洁灌肠, 均采用骶管或硬膜外麻醉, 主管挂线支管浮线改道引流治疗。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0例, 男26例, 女24例;年龄21~58岁, 中位年龄52.5岁;高位复杂性肛瘘19例, 低位复杂性肛瘘21例。对照组40例, 男28例, 女22例;年龄20~58岁, 中位年龄53.1岁;高位复杂性肛瘘17例, 低位复杂性肛瘘23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40例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服务, 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干预:
按照手术时间将患者归类, 在术前1d开始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耐心讲解治疗的必要性和优势, 并介绍麻醉方式、术前12h的饮食、床上便器的使用、术后注意事项等, 列举一些术后恢复良好的病例。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耐心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顾虑, 进行客观的分析, 减轻思想上的顾虑, 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术前一晚监督患者早睡, 保证充裕的睡眠, 为次日的手术做准备。术前做好切口皮肤、肠道准备。
1.2.2 术后干预:
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术后6h内绝对卧床, 之后方可下床适当活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定时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术后患者饮食禁辛辣燥热之食物, 宜清淡营养, 多进食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的食物。术后患者排便时, 责任护士要陪同协助, 并鼓励患者自主排尿。叮嘱患者每天排便, 排便时切勿用力, 以免撕裂伤口。对于排便困难的患者可予以清洁灌肠。手术后避免久坐、久行、久站, 每隔一段时间变换姿势, 简单适量的运动。坐时可垫气垫。
术后换药是患者面临的必要程序, 很多患者认为换药非常痛苦, 有较大的抗拒和紧张心理。在换药时, 护士保持和蔼的态度, 亲切的开导患者, 并告诉患者配合的方式, 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每次换药前, 叮嘱患者适量进食, 提高对疼痛的耐受程度。换药时采用甲硝唑注射液加利多卡因溶液冲洗伤口, 换药时手法灵活, 不可犹犹豫豫。引流条一次安置到位, 杜绝因手法笨拙引起肛门疼痛、反射性缩肛, 以免引起引流不畅, 造成假性愈合。换药时如创口有粘连, 切勿强拉强拽, 以温水浸湿后轻轻揭开, 避免引起疼痛、出血。患者排便后0.6%复方芩柏溶液坐浴15min, 在坐浴的同时教导患者练习提肛运动, 不但增强肛门的舒缩功能, 同时也可以使中药液体完全浸入, 利于药液的全面浸润吸收。
1.3 效果评定
以VAS评分系统对换药过程中的疼痛和换药后5min疼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并记录换药过程中及换药后使用止痛药的人数。疼痛分为四级:Ⅰ级:无痛;Ⅱ级:轻微疼痛;Ⅲ级:中度疼痛;Ⅳ级:重度疼痛。根据患者的语言描述评分 (VRS) 和自主感觉确定疼痛分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注:*P<0.05;#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换药过程中疼痛分级及止痛药应用情况分析
观察组换药过程中疼痛Ⅰ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无痛和轻微疼痛占9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在换药中、换药后5min观察组要求用止痛药的人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3 讨论
本文中, 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 换药时疼痛分级显著小于对照组。值得肯定的是, 观察组患者在换药中及换药后5min止痛药的应用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 综合护理能够缓解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换药时创面的疼痛。复杂性肛瘘是一类难治性疾病, 指肛周有超过2个瘘口和瘘道, 或瘘管长且弯曲, 如马蹄形肛瘘或半马蹄形肛瘘, 治疗非常困难。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 但复杂性肛瘘恢复时间长, 需要依靠后期换药来促进愈合。在肛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 与敏感性高的神经元形成中枢敏感化, 因此手术后往往会异常疼痛, 尤其在换药时和换药后, 疼痛会更加剧烈。面对反复的疼痛, 很多患者忧心忡忡, 每逢换药会有莫名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 影响创口的愈合。为很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 改善其不良情绪, 教导患者正确认识换药、扩肛等对术后治愈的重要作用。医护人员应当耐心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以不同的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 如倾听音乐、聊天等。对于思想上依赖镇痛药的患者, 要客观分析镇痛药的优势和弊端, 打消其对疼痛的顾虑, 鼓励患者尽量减少镇痛药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换药”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肛瘘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换药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换药过程中、换药后5min的疼痛程度及止痛药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换药中、换药后5min VAS评分及换药中疼痛分级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换药中及换药后5min要求应用止痛药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换药时创面的疼痛, 减少止痛药的应用。
关键词:肛瘘,换药,疼痛,综合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高秀秀, 杨秀梅.疼痛护理对肛肠疾病术后换药效果的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 2012, 21 (3) :230-231.
[2]包晓萍.肛瘘切除术后对换药引起疼痛的干预[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32 (3) :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