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议

2024-09-11

中考作文指导议(共9篇)

中考作文指导议 篇1

议论文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文体, 形式并不复杂。指导学生训练议论文一般在9年级上学期。刚开始写议论文, 学生往往不能把握要领, 写作时受记叙文的影响比较大, 而且观点不明, 游离于题意之外。我选用一种“中心句展开法”来指导, 多年实践表明, 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写议论文的基本方法, 特别是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 效果比较显著。

所谓“中心句展开法”, 是以文章的段落首句为中心, 围绕题意组织材料进行展开论证的方法。下面的文段就是“中心句展开法”的典型例子。

(一)

①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 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努力, 梦想便会成为空想。③怀抱强国梦想的屈原, 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以济世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 踏千山尝百草, 著成鸿篇巨制《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命的居里夫人, 历经十二年的努力, 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④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

①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②庄子说, “人生天地间, 若白驹过隙”。③因此, 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雨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④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 他们脚步走得越远, 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 他们的世界越小。

(选自《新中考》总复习 覃树楠 韦静编著)

(二)

①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②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 我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 的确不易。③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 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 但是苏童很冷静, 他对记者说, “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 一直很安静, 现在更安静。”④另一个作家张伟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 不去热闹的地方, 不交热闹的朋友。⑤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 其实没有多少秘诀, 无非就是他们比平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

①“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②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 而是获得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 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③倘若一个人懂得了“心系一处”, 那么, 可以说他已经找到了通向成功的大门。④愚公移山, 终得天帝相助;达摩参禅, 石壁为之感化。⑤在这里, “心系一处”变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任何艰难困苦, 在它面前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选自2005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文段 (一) 是一篇以“珍惜”为话题的文章中的两个自然段。我们看到, 每一段的首句是一个分论点, 是该段的中心句。第一段的四个句子有四个层次, 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这样表示:

①+②+③+④

(中心句) (议论) (事实论据) (议论)

第二段的句子关系是:

①+②+③+④

(中心句) (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议论)

文段 (二) 是一篇题为《心系一处》的文章。同样原理, 我们可以找出这两个自然段句子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①+②+③④+⑤

(中心句) (议论) (事实论据) (议论)

①+②③+④+⑤

(中心句) (议论) (事实论据) (议论)

其实, 议论文段落展开的具体形式还有其他方式, 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 只要段落的首句是中心句, 这类议论文的段落展开的基本模式都是:

(中心句) + (议论①) + (论据) + (议论②)

其中议论①是对中心句的展开和解说, 议论②是对论据的分析解读, 然后再对本段的论证进行归纳并作结论。论据部分可以是理论论据, 也可以是事实论据;可以是单个, 也可以是多个。整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关键在首先确定好文章的“纲”, 即中心论点和围绕中心论点列出的若干分论点, 然后以分论点为中心句按此模式展开论述, 一篇结构清晰、论证充分的议论文就可以顺利完成。

现在中考作文试题, 一般对体裁不限制。运用这种作文模式, 可以完成许多全命题或非命题作文。例如2009年的中考:以“力量”为话题 (南宁市) 、《路在脚下》 (哈尔滨市) 、以“幸福”为话题 (锦州市) 、《感恩》 (北京怀柔) 、《分享》 (福州市) 等, 均可用这种模式来写。

当然, “中心句展开法”作文只是一种写作形式, 所谓“文无定法”, 要想全面提高写作水平, 不是单纯依靠一种所谓的模式就可以实现的。

中考作文指导议 篇2

浅议如何搞好中考数学总复习

河北省肥乡县实验中学 李紫祺

【摘要】初中数学总复习的过程首先把握好基础知识复习关;其次要对整个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学生从更高的层面上理解掌握初中数学知识;接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补缺补差,查找不足,做中考的最后冲刺。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学生做好中考的准备。初中数学总复习阶段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学生心理压力大,提高其质量和效益,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提高效率;计划;目标;心态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01-0035-01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也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为了科学有效地安排好复习,使同学们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归纳、消化、提高,进而有一个质的飞跃,下面对复习方法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吃透大纲,制定系统复习计划

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选、模拟试卷的制订。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以做到师生共同努力很好的`完成初中数学总复习。

二、狠抓基础,搞好双基训练

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已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数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只有基础扎实的考生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复习中,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在复习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初中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教材明确学生所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根据《标准》的评价理念,去分析中考试题,挖掘其丰富内涵。

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搞好系统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我的专题训练是这样划分的:(1)数与代数式;(2)方程、方程组及应用;(3)函数概念和几种常见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应用;(4)关于线段、直线和角的问题;(5)关于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的问题;(6)关于四边形的问题;(7)圆的知识;(8)统计学知识;(9)中考试题分析与训练。这样分类的复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把整个知识进行分类并做为各个专题复习。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

四、轻松应考,调整心态

首先是提高解数学综合题的能力。数学综合题通常是指综合运用若干个概念、定理和公式,沟通各部分数学知识和各种数学方法来解决的问题。总复习的第三阶段是综合和模拟的训练。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

以对中考命题趋势的准确把握和中考信息的判断为基础;以摸中考题路、题型,抓中考重点、热点为核心;以讲授审题方法、解题规律、点拨应试技巧和思路为切入;以知识迅速积累、能力快速提升为目标,达到提高学生中考总成绩的目的。因为前面通过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的模拟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以及模拟试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

五、查漏补缺,进行最后冲刺

复习冲刺的最后阶段,如何做好考前复习至关重要,学科的总复习,通常要紧扣《考试大纲》,引领学生去经历一个由基础到综合,再回归基础的过程。要做到总的原则是把握基础,查漏补缺,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发现生疏的考点及时重点地补习一下,已经熟练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对于复习资料保管较好或建有“错题集”的同学,重温错题也是一个高效的梳理方法。在把握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同时,考生要注意结合实际,多练习一些新题型。

浅议中考复习 篇3

如何提高复习效率,复习的策略和技巧是决定性因素。复习之初首先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考纲、明确考试目标和要求,了解试卷结构和试题内容分布,清楚考试的内容范围,各知识点的要求。根据考纲的要求归纳出要掌握的物理概念、定律,要记忆的物理常数,会使用的测量工具、仪器,要掌握原理的仪器,要掌握的物理实验等,使学生心中有数,提高复习的方向性与主动性。继而做好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统筹复习。

第一阶段,复习要切实根据学生实际来确定内容与方法。既要依纲守本,全面梳理教材内容,又要用活教材,突出重点,注重知识内容的整合、升华,查缺补漏,填平补齐。讲清疑点,扫除盲点,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落实,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可以寻找切入点把初中物理知识划分为基本测量、动力学、静力学、电与磁、能量等几个单元来复习。学生已学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避免复习课流于泛泛而谈的记流水账形式。其中对后进生的物理教学应尽可能把课讲得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对教材中一些难以掌握的内容敢于大胆舍弃或降低要求。否则,若按课标要求把所有知识都强塞给学生,不但无法消化,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其更加畏学、厌学,造成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没学好的局面。只要鼓励后进生尽力而为,多花时间对基本的物理概念、规律、思维方式、实验探究进行反复训练就好。大大减轻心理压力,常会收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第二阶段复习主要按中考考题形式进行有梯度的专题复习与训练,尤其是选择题的专题训练,重点做好复习方法的指导,突出抓综合能力,应试能力的培养、提高。指导学生做好知识归类,形成个体的物理知识网络,把书读“薄”。

综合复习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还要注意整合课堂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提供师生乐教乐学的互动平台。例如在复习“实验探究”时,可借助多媒体,依据需要把重点实验重放、慢放或放大,长的过程缩短,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再现物理过程。帮助弥补认知缺陷,以问题为诱因,设疑重点处,点拨关键处,敲打易错处。轻松愉悦地扫除障碍,使课堂内容既丰满充实又形式多变、别具一格,从根本上摒弃固有的模式化和呆板的老一套,不唯书、不唯我、只唯生。既重学法指导,又关注学生感受,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三阶段,教师平等对待各层次的学生,全天候答疑解惑,全面补缺补漏。重点抓好考前心理素质、学习品质等非智力素质提高。每一场考试都是综合素质的较量,如果抓不紧、抓不好,就是平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可能会败下阵来。要把非智力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的始终。前期进行形势教育以增强危机感,教育学生把理想与扎实严谨的学习态度结合起来,自强自立,克服依赖金钱、人际关系争取学习机会的想法。正确对待成绩和挫折,胜不骄、败不馁。要特别注意激励后进生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永不言败”的思想。复习后期,应教育学生注意吃饱睡好,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教育学生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信心百倍地迎接中考的到来。

中考作文指导议 篇4

议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们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决战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什么是誓师?我以为,它是无敌之旅的破釜沉舟,是箭在弦上的蓄势待发,是“男儿有志出乡关,不获成功誓不还”的庄严承诺。我希望初三的同学以今天的誓师大会为起点,100天后梦想成真、高歌凯旋,也希望初一初二年级同学尽情地为初三的师哥师姐们呐喊助威!

现在,我宣布宝轮中学初2014年决战中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正式开始。

一、学生代表发言: 初三〈3〉班***

二、教师代表讲话:***

三、*校长讲话

四、初三全体学生宣誓:

领誓:初三〈1〉班***

五、初一初二年级为初三助威祝福

领誓:初二〈1〉班**

初一〈1〉班***

六、全校师生齐唱《真心英雄》

同学们,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出征的战舰已经起航!我谨代表全校师生,衷心祝福初三全体学生实现心中理想,再铸宝中辉煌!

初三学生誓词

【领誓】中考在即,百日为期。为了报答学校的培育之恩,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情,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请同学们高举右拳,我们在此郑重宣誓:

【领誓】决战中考,谁与争锋;

【初三学生】决战中考,谁与争锋;

【领誓】英雄少年,看我*中;

【初三学生】英雄少年,看我*中;

【领誓】冲刺百日,着力巅峰;

【初三学生】冲刺百日,着力巅峰;

【领誓】决战百日,我必成功!

【初三学生】决战百日,我必成功!

浅议中考物理复习教学 篇5

一、明确复习的任务和目的, 处理好“温故”与“求新”的关系

复习课的目的, 任务是什么?按照传统的观点, 复习课的目的, 任务是“巩固已有的知识, 使其系统化、条理化, 并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按照这种观点,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温故”。显然, 这种观念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而且极易导致复习教学中旧知识的简单堆砌、机械重复, 造成学生趣味索然, 学习效率低下。此类复习方法正是平常所谓的“炒旧饭”。笔者认为: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它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温故”是必要的, 它是“求新”的必经途径;“求新”是“温故”的最高目的。复习课的特点, 就在于要通过对旧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 给学生以新的信息。要用新的题材、新的结构, 引发学生新的思维, 使学生获得新的发展, 达到新的水平。例如在复习光的反射定律时, 不仅要求学生死背该定律, 还要求能利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 当给定入射光线时, 如何画反射光线, 当给出反射光线时, 如何画入射光线;当给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时, 如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等等。这样由机械记忆变为实际运用, 学生感到新鲜而且实惠, 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正所谓“旧饭越炒越香”。因为只有“求新”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获取新的发展, 也只有“求新”, 才能使学生“高屋建瓴”地看待旧知识, 获得更好地运用和驾驭已学知识的能力。因此, 复习课的目的应为“通过对旧知识的梳理概括, 归纳整理, 以达到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提高学生的能力”, 也即“温故”以“求新”。

二、课前充分准备, 避免仓促上阵

毛泽东在论打仗的战略战术时, 告诫大家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样的道理, 教师也不应该上无准备之课, 备课不是简单的“背课”, 而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的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在中考复习阶段, 备课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教师认为复习课是旧课, 不需要备课, 显然是错误的。课备不好, 仓促上阵, 目的和任务不明确, 学生知识状况不了解, 教法混乱, 这样的复习课就收不到良好效果。备课时,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 备教材, 做到“胸中有书”, 达到懂、透、化的程度。懂, 就是本堂课复习内容中涉及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物理意义等都要弄通、弄懂。透, 就是从知识体系上把握和领会复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抓住考点。化, 就是把复习内容的死知识内化为教师的活知识, 并与教师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 运用自如,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有趣。

第二, 备学生, 做到“心中有学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 理解能力, 兴趣爱好, 学习态度, 个别差异等情况, 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以达到学生各得其所的目的。

第三, 备教法, 做到“手中有法”。要从复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选择能够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参与复习的教学方式, 设计出环环相扣, 步步深入的复习蓝图。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融,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情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实施情感教育是搞好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学生和教师都是有感情的人,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在教学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情感交融的最基本成分是“爱”。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以及学生之间的“友爱”, 交织在一起构成“尊师爱生”这一师生情感交融的主流。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师生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 使学生认识到教师的“爱”是一种稳固而深厚、高尚而纯洁、公正而无边的情感。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并产生出对教师的“敬爱”的感情, 从而达到师生情感交融的境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平等施教, 绝不可“居高临下”, 摆出一副说教面孔, 应努力倡导师生共同探讨, 相互学习的平等教学气氛。注意在细微之处关爱学生, 赢得学生的好感, 比如当教师能以亲切的语气随口叫出一位学生的名字时, 他会感到愉悦, 尤其是在师生接触交往的最初阶段, 教师能很早记住他的名字, 更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出乎意料的惊喜, 对教师骤增亲切感, 师生情感也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怀着一片爱心去鼓励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同时, 还要怀着同样的关爱之心, 以适宜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这过程中自然少不了批评教育。而批评如未能满足学生的某些需要就易使其产生不悦, 反感甚至恼怒的情绪, 这就需要运用艺术的批评方式。俗话说:“奖子一功, 胜于数子十过。”教师应以温和、热情、表扬为主的方式对待学生, 应该满腔热情地及时肯定每位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使每位学生深信自己能够学好, 从而将这种自信心转化为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上有了困难和差错, 要耐心地引导和点拨, 热情地鼓励和帮助, 可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 需要鼓励、喝彩与掌声。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多一些表扬、鼓励与赞许, 将会使全班学生都感到愉悦, 学习气氛也会因此轻松, 课堂教学就会因之活跃。学生复习的兴趣也就随之高涨。

总之, 学生喜欢哪个教师, 就喜欢他所教的科目, 学生就会“有话总爱跟教师讲, 有事总爱找教师帮”。加强师生情感交融, 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梁文东.中国当代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5.

浅议中考英语总复习 篇6

关键词:中考,英语总复习,复习方法

中考英语总复习是九年级下学期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效复习应该引起师生双方的重视。中考英语复习不仅仅是简单地重复和记忆词汇语法,还要巩固知识、消化知识和深化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根据多年教学体会,在此谈谈中考复习的内容安排和方法策略。

一、弄清命题思路和考试题型

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苏州英语中考说明会》中有关中考英语的命题指导思想、命题依据、《英语课程标准》目标要求、考试题型题数和分值。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中考命题依据是考试性质、《新课程标准》、所用教材(译林版《英语》)和学生实际,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现英语学科的交际性、实践性、应用性和人文性,考查学生对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了解中考试卷结构:满分130分,其中主观题85分,客观题45分。考试题型为:人机对话(听力和口语)、选择填空(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词汇检测、句子翻译和书面表达。听力技能是考查学生对小对话和短文的理解能力和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口语技能着重考查学生能否语音语调正确自然地朗读英语短文, 能否就简单话题提供信息, 能否用英语描述所给话题; 阅读技能是考查学生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中获取精准信息的能力;写作技能考查学生能否运用英语描述人物或事件、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说明、起草书信或电子邮件进行交际、发表议论或观点,同时考查学生在写作中能否运用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另外,词汇、语法和句法的综合运用,考查的是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而不是单纯考查知识点和机械记忆。

二、安排复习阶段和具体内容

第一轮:基础知识和人机对话

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紧扣教材,教师按照复习时间,有计划地梳理七年级上到九年级下词汇表中的单词、词组和习惯用语,有助于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量,应对听力、单选、写作和词汇检测等考查词汇知识的题型, 也有助于应对阅读理解中的词汇考查。复习时引导学生注意构词法转换词性或词义、近义词辨析、一词多义、易混淆词和短语归纳。在复习词汇的同时,要把每个单元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的语法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英语。

由于人机对话在学期前半段提前进行, 因此听力和口语复习通常安排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复习口语并坚持每天复习,要求每天朗读1到2篇短文,熟练讲述1个话题 ,这样一个月可以完成一轮口语复习 ,第二个月进行复习巩固,达到熟练和正确的程度。检查方法可以是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录好音,通过作业平台上传给老师,也可以同学间结对子相互过关,时间和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默写话题简述部分, 而基础薄弱加上自觉性欠佳的学生得教师亲自把关。听力技能只有靠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因此每天在课堂上安排5到10分钟的听力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答题习惯。

第二轮:专题训练和解题素质

在这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将所有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按专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例如可以根据《考试指南》分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从题材多样、难易适当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每天选取一到两篇练习。完形填空要三部曲:1浏览全文,了解大意;2.注重语篇,逐个筛选;3.检查校验,解决疑难。阅读理解宜带着任务读短文找细节,最佳标题或中心思想必须全面概括短文,而不是某个点或片面。书面表达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提醒学生注意首尾呼应、使用过渡词或句、逻辑关系清晰、词汇和句式避免重复单调、正确运用语法和拼写单词。

例题选择应带有典型性,突出重点,反映大纲最基本最主要的要求。讲解例题可采用启发式或探究式,教师启发学生找出关键词汇并加以说明,或让学生讨论后分析,如有不足之处,教师再进行补充。在例题的基础上做系列的变化和拓展,系统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素质。

第三轮:综合模拟和查漏补缺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最后需要用做综合模拟题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有遗漏生疏的知识点。教师应研究近几年的中考题,精心选择综合训练题,以练为主,讲、练、评有机结合,分析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细心冷静、自信的考试心理素质。对于模拟试题中出现的知识漏洞,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如整理错题和笔记,以便隔三差五地复习知识点,不断温故知新。通过大量的综合模拟训练,不但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规范答题要求,优化答题思路和步骤,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考试习惯,积累应试经验,为中考的顺利发挥打好基础。

中考作文指导议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对策

一、中考数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中考数学复习定位不准确。在中考数学复习中, 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定位。数学复习教学定位较高, 就会忽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过多地去搞压轴题训练, 部分学生接受不了;数学复习教学定位较低, 在复习中一味地强化“双基”教学, 这样就会导致中档题和较难的压轴题训练的时间和强度不够。

2.基础知识不扎实。数学科目的很多知识仍然要求学生熟练记忆, 而大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这与多数学生的基础不扎实有着直接的联系。

3.中考数学复习过度进行模拟训练和押题。在教学中, 部分教师喜欢进行过度的模拟训练和押题训练, 由于押题训练带有功利化教学思想, 会使数学复习显得枯燥, 削弱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 不利于将来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

4.中考数学复习过于强化技巧训练、忽视通法的掌握。在中考复习中, 部分教师过于注重习题的解题技巧, 但是解题技巧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由于解题通法没有受到重视, 部分学生在解题中会遇到困难。因此, 具有普适性强, 适用性广特点的通性通法应受到重视,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学科素养。

二、中考数学复习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把握好复习的节奏。考生要保证自己的三轮复习完整。第一轮复习要扎扎实实地抓基础, 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 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第二轮复习以专题训练为主, 使知识系统化、应用化, 对一轮复习中的内容进行延伸、拔高, 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突出中考重点内容, 突破中考难点内容;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训练, 查漏补缺, 考前练兵。

2.概念记清, 基础夯实。在中考中, 许多试题的构成是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成的, 所以在复习的第一阶段, 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教科书为蓝本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笔者通过多年研究中考习题及近几年新教材课改试验区的中考题, 发现它们有以下同点: (1) 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同时, 着重考核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试题起点低, 平实灵活, 知识覆盖面广; (3) 绝大多数试题源于“教材”。因此, 复习时, 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 以教材为本, 打好复习的坚实基础。

3.前后联系, 纵横贯通。在做题中要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绝不能“傻做”。在做一道与以前相似的题目时, 要会通过比较, 发现规律, 穿透实质, 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特别是几何题中的辅助线添法很有规律性, 在做题中要特别记牢。

4.综合模拟训练。综合模拟训练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注重抓好以下方面:

(1) 解题模式训练。有些试题的解答结构基本稳定, 具有类似试题解答结构的代表性, 若掌握试题的解答要点, 加强训练, 形成基本稳定的模式, 再来解答此类试题就会更迅速、准确。

(2) 模拟考试训练。 (1) 出好或选好试卷:测试试卷要在题量、知识覆盖面、难度、考查知识、重点、各部分知识的比例、分值安排等方面, 尽量接近或达到中考试卷的要求; (2) 认真评阅试卷:有效地发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 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3) 做好讲评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 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巩固; (4) 做好近两年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3) 考试方法训练。考试过程既是考知识能力的过程, 又是考方法策略的过程, 因此, 知识能力固然重要, 考试方法策略也很重要。在复习工作中, 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考试方法的训练。

浅议物理课本在中考复习中的作用 篇8

一、发挥课本的知识体系作用, 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

课本编写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的, 所以一套实用的课本应该系统地阐述新课程标准中的初中物理知识, 并形成一个体系。苏科版物理教材对新课程标准规定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与其它版本不同, 它更着重于知识呈现的科学性、时代性, 知识讲授顺序与传统教材稍有不同, 但整套教材仍然都完整地形成了初中物理知识体系。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规范教学行为的约束, 让中考回归了重视基础、考查应用能力的科学发展之路,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繁、难、偏依据基本不存在了, 这就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基础物理知识的学习, 掌握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知识点, 并能灵活加以应用, 用于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中考复习中, 尤其是在一轮复习阶段, 教师应该以课本为中心, 带领学生梳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

在具体复习课本的基本知识点时, 可按照课本自然章节完成, 重点利用好课本每章的知识梳理栏目, 可先让学生阅读该栏目, 对本章内容作个恢复性的回忆, 并加深理解以前未能深入理解的基础知识。在学生进行了知识点回归复习的基础上, 教师可采取基础知识填空、填表、完成知识框图 (树形图) 的针对性检查。在检查时, 可就地取材, 将课本知识梳理栏目的完整表述, 挖去关键词语或使用不完整树形图、框图, 让学生补充完整的方法。在利用课本进行基本知识点复习时, 切勿滥补充无需掌握的知识点, 在检测时, 学生只要能正确表述出基本内容即可, 不可要求完全与课本表述相同, 可有效防止学生的死记硬背现象。最后可借助简单的题目对重点知识点重点演练, 提高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课本为中心, 复习、巩固好基础知识, 是解答好中考题中70℅的基础题的前提, 也是提高中考物理成绩的基本要求, 尤其对部分物理知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意义极大。

二、发挥课本的实验引导作用, 全面复习基本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新课标更是突出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学习、应用物理知识的第一步就是从物理实验开始的。纵观近年中考物理试题对实验题考查的分值占比稳中有升, 实验题已经成为中考物理考试的重头戏, 更是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必要手段, 这足以看出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仔细分析各地的中考试题, 不难发现, 中考物理试题中的物理实验大部分都是课本实验。如2008年扬州卷第22题测量小灯泡电功率、24题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2010扬州卷29题探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都是课本实验, 所以充分发挥课本作用, 全面复习课本基本实验是做好中考试卷实验题的必要前提。

课本实验可分为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拓展实验三类, 分组实验是实验中的重点实验, 如初二的观察水沸腾实验、初三的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实验, 等等, 对此类实验要求具体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操作和数据分析 (故障、误差等) , 是中考实验考查的重点。除课本基本要求外, 还要对分组实验进行适当拓展, 可充分抓住分组实验考查契机,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加深理解, 并对实验进行全面的复习分析。课本演示实验较多, 对此类演示实验重点掌握操作和实验现象, 并弄清实验涉及的物理知识点。拓展实验主要指在课本生活物理社会和信息库等栏目提到的实验, 对该类实验要适当了解, 弄清实验研究反映的物理问题, 这类实验在中考中的变形拓展并不鲜见。

三、发挥课本的命题依据作用, 深入挖掘课本信息

“源自课本, 高于课本”是中考命题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新一轮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 中考命题愈发重视课本的作用, 命题时的插图、题目背景、题型等都基本出自于课本, 课本已经成为了中考命题的重要题源, 也是基本题源。所以, 全面深入挖掘课本信息, 关注课本的插图、漫画对话中的题目等等, 是中考最后复习迎考和冲刺提高的有效途径。

以2009年江苏省中考统考试卷为例, 试卷第1题源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四册第十八章第一节的生活物理社会栏目, 第5题源自于课本第七章宇宙与粒子中的图片实例, 第10题源自于第十六章电磁转换的课本图片, 第12题源自于课本引言部分可见光的颜色与色彩一节的图片, 第26题改编自课本第十五章第三节电热一节中的习题。

因此, 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 教师应该回头带领学生最后一次系统地利用课本, 对课本各个栏目进行拉网式清理, 将课本插图、实验、WWW习题等逐一梳理, 搞清楚各幅插图涉及的物理知识点, 对课本重点习题进行拓展, 教师可利用插图编制相应的题目, 让学生在解答中对图片涉及的知识进行复习, 同时熟悉图片。对课本后面WWW中的题目, 选取高频考点题, 进行母题衍生, 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设问和考查,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物理课本是联系物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 更是中考物理复习迎考的法宝。摒弃耗时耗力的题海战术, 摒弃机械式的重复训练, 回归物理课本, 充分认识物理课本在中考复习迎考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好课本, 引导学生以课本为中心, 重视双基, 重视应用, 才能提高中考物理的复习效率, 做到有的放矢, 切实有效地提高全体初中生的物理科学素养, 提高中考物理成绩。

摘要:文章从三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初中物理课本在中考复习中的作用, 突出了物理课本的重要性和指导性, 并结合历年中考试题分析, 从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和命题题源角度给出了中考复习中物理课本利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课本,基础,中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严育洪.课堂点睛:教师流行语透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许亚平.教学智慧追求[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3]唐安国, 钱景华.中学物理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 1999.

中考作文指导议 篇9

一、形式多样, 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要求同学们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长远目标就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哪所高中, 自己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必须有个大致计划;短期计划要具体到每个星期、每天应该完成的任务。只有把一个较大的目标具体分解到各个阶段中去落实, 才有可能使长计划中的任务逐步得到实现。另外, 学习计划可以随时调整, 坚持不懈, 永不放弃。

化学新课的结束意味着复习课的到来, 新课的时候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有实验, 同学们的兴趣很大, 对实验充满了好奇。“温故而知新”是复习课的主旨, 复习基础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补充新的知识,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因此, 对复习课形成了比较大的挑战, 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形式1.分组学习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 体验有认知部分, 但不是一种单一的认知活动, 而是一种理解活动, 一种个体生命的整体活动。我国学者郭思乐认为, 学生理解和真正获得知识, 所依靠的核心因素在于学生自有的情感和悟感。必须借助于学生的体验才能获得知识的意义。

因此, 复习课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点拨补充的形式完成教学, 每组由5-6位同学组成 (成绩好、中、差) , 每组都有一位组长, 组长应当具有责任感、善于组织。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 对于易错、难题由同学讨论解决, 最后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提出问题, 老师引导, 归纳总结。鼓励同学们积极提出问题, 形成各小组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氛围, 每节课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和表现最佳的个人, 多鼓励, 多表扬。

形式2.实验教学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新课实验教学多采用课堂演示的方式, 复习课可适当增加学生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酸碱盐的复习课可以增加学生实验:铵盐的检验、碳酸盐的检验等, 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实验创新:比较空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

操作如下: (1) 将玻璃盘放入大的透明开口容器中, 加入125m L碳酸氢钠溶液, 再加入250m L白醋。

(2) 反应接近平缓后 (约1分钟) , 在此开口容器上方轻轻地吹肥皂泡, 注意不要将肥皂泡直接吹入容器中, 这样会使二氧化碳逸出。

(3) 观察肥皂泡的位置, 若肥皂泡漂浮在二氧化碳中超过1分钟, 你会发现肥皂泡慢慢变大, 并渐渐下沉。

趣味实验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复习的兴趣。如实验“布满皱纹的娃娃脸”

操作如下: (1) 将苹果削皮, 用金属汤匙在苹果一面雕刻出人脸的形状;

(2) 将苹果完整地埋入食盐中, 放置两星期;

(3) 两星期后取出苹果, 你就会看到一张皱巴巴的娃娃脸。

为了使它保存更长时间, 可以在苹果外表均匀地涂上指甲油, 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装饰这个娃娃脸。

形式3.趣味游戏

课堂内穿插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小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如猜谜语: (1) 大洋干涸气上升 (打一化学元素) ; (2) 父母出门 (打一化学名词) ; (3) 加上一点点, 作用大无边;攻城不居功, 本质没有变 (打一化学名词) ; (4) 金银铜铁 (打一江苏地名) ; (5) 杞人忧天 (打一实验操作) ; (6) 敢怒不敢言 (打一物质) ; (7) 学而时习之 (打一化学反应条件) ; (8) 下完围棋 (打一化学概念) ; (9) 考卷 (打一化学用品) 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才能让学生对每节课有所期待, 从而提高复习课的兴趣, 提高复习效率。

二、谨慎选题, 关注基础概念

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已经结束, 接下来就是专题复习, 分为选择题、选填题、实验题和计算题等, 主要是回顾基础, 提升学生的审题、解题等方面的能力。我发现, 在平时的练习中很多同学并不是难题做错, 很多基础题失分严重。这就要求老师不断的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好复习的广度和深度。选择常考的基础等和中等难度的能力题, 对于可能考的难题适当补充。所以, 本着查漏补缺的原则, 选题要简单, 以基础题、常错题目为主, 题型多样。

例如: (2013苏州中考) 苏州是一座现代文化与古老文明融合的城市。下列信息涉及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近期太仓某企业创新研发的绿色环保合成革成为NBA联赛第一品牌篮球用革

B.高新区出土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梅子青釉瓷器是南宋后期在著名的龙泉窑烧造

C.吴中、相城的苏派“热砖雕”砖材是采用含铁量较高的黏土经焙烧等工艺制得

D.园区“东方之门”的桩基是用厚钢板焊接成钢柱, 再在钢柱外浇注混凝土成型

基础的学科概念包括混合物、纯净物、原子、元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酸、碱、盐、简单的有机物等。例题是典型的联系生产生活的试题, 平时多关注热点新闻, 抓住要点。

选题对于最后阶段的复习来说至关重要, 重视基础知识, 重视细节部分, 每天能解决几个小问题, 减少基础题的错误, 就是对自己的提升。成功的经验可以使人的心理需要和期望得到满足, 产生良好的情绪, 从而增强自信心, 有了自信, 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三、灵活解题, 轻松复习

1. 注意严格审题

例如, (2013苏州中考) 1.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 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是

A.浓盐酸B.氯化钾溶液C.浓氨水D.氢氧化钠溶液

教会学生仔细审题, 抓住关键字、词。例1--抓住关键词:化学变化 (排除浓盐酸、浓氨水—挥发性) 溶液质量增加 (排除氯化钾溶液) , 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2. 注意解题技巧

(1) 排除法

例如, 下列物质能相互反应, 但却没有明显现象的一组是 ()

A.Cu O和Na OH B.Ca CO3和稀硝酸

C.Cu SO4和Ba (OH) 2 D.KOH和稀盐酸

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 明显现象---产生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A不反应;B有大量的气泡产生;C有沉淀;排除法选D (能反应, 但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现象) 。

(2) 平均值法

例如, 某硝酸铵 (NH4NO3) 样品中混有一种其他氮肥, 经分析样品中含有质量分数为36%的氮, 那么该样品中可能混有的氮肥是 () 。

本题主要考查平均值法的应用以及纯净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题目混合物中含有质量分数为36%的氮, 则2中氮肥的含氮量必然一个大于36%, 一个小于36%, 这样混合后才可能为36%。通过计算可知, 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 (小于36%) .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1.2%, 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6.2%,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6.7%, 碳酸氢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7.7%.则另一种氮肥只能是尿素 (大于36%) 。

(3) 看图分析法

(2010苏州中考33题) 微粒模型观察与比较。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 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 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 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 以“<”或“>”或“≈”填空。

3. 注意解题规范

解题规范主要针对综合性的计算题, 尤其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少数同学会因为缺少单位或比例式而失分, 遗憾不已, 所以在最后的复习阶段, 一定要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例如, (2013苏州中考) 35. (5分) 用胶头滴管向盛有20.0g稀硝酸的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 再向其中缓缓加入20.0g5.6%的氢氧化钾溶液;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 待滴入最后1滴碱液时, 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且30s内颜色不变, 即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

请列式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1) 20.0g5.6%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氢氧化钾的质量是:20.0g×5.6%=1.12g

设生成硝酸钾的质量为x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02g/40g) ×100%=5.05%

正确的审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审题的基本目的就是弄清题意, 了解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不同的题型考查的能力不同, 解题的策略不同, 解题的方法还有很多, 不可拘泥于一种, 不同的题型解法不同, 同一种题型解法多种, 一定要灵活应用。而格式的规范性是解题的保障, 注重细节, 争取不必要的失分。掌握灵活解题的方法, 增强解题的信心, 充满自信迎接中考的到来。

四、调整心态, 积极备考

初三的学习紧张而忙碌, 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 伴随着疲劳学习和很大的心理压力, 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至关重要。最佳的学习状态就是以饱满的状态和良好的心情对待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首先要开始慢慢调整作息时间, 保持和中考节奏一致, 不要过度熬夜, 同时要多与老师、同学、父母交流沟通, 将不好的心情和紧张的情绪渲泄出来, 而不要闷在心里, 影响学习。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给自己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其次, 生活要有规律, 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预防疾病, 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 注意劳逸结合。

五、回归课本, 归纳反思

复习的最后阶段一定要回归课本, 注意归纳反思。很多同学只是简单的一页一页的翻书, 翻完了就结束了。结果在下次遇到这个知识点时还是经常出错, 原因在哪呢?我想, 是对知识的网络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 我建议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涉及到的知识点归纳, 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可以让学生将每章中重要的知识点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微粒、材料、常见的有机物等都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 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节省很多的时间, 提高复习效率。

西方哲学史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在剑桥大学, 维特根斯坦是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 著名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

“为什么?”“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 只有他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后来, 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

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不断的解决遇到的问题, 才能不断地进步, 增强自信;注意学习方法的积累,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还要积极锻炼身体, 注意劳逸结合, 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试题研究.中学生学习报社, 2014.

[2]沈健.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初中化学分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上一篇:医院低值易耗品管理论文下一篇: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