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兑现

2024-10-29

承诺兑现(共10篇)

承诺兑现 篇1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22点15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

那一天,中国13亿人民对世界作出了庄严承诺: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令人难忘的盛会。7年后的今天,正是我国向世界兑现承诺的时刻。

联动机制确保北京蓝天

2001年7月13日,北京奥组委对北京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作出3项承诺:一是北京市每天要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进行监测;二是要致力于北京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三是在奥运会期间,这4项污染物的指标要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保障北京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优良。

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第一项承诺已经兑现,北京市现在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空气环境监测体系,每天都对4项污染物指标进行监测,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北京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并在主要新闻媒体上发布。第二项承诺也已经兑现,从1998年开始,北京市就开始致力于大气污染的防治。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之后,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到目前为止,北京市已经完成了13个阶段、200多项治理任务,总投资1200多亿元,使空气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1998年,北京只达到了100个蓝天日,而2007年,蓝天日的数量已经上升到了246天。

为兑现北京对奥运环保承诺,北京市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2008年2月召开的北京市环保会上郑重签下责任书“军令状”,落实奥运空气质量保障的各项措施和第十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并明确提出2008年实现5万户居民采暖“煤改电”,淘汰治理4900辆公交、环卫、邮政黄标车以及1500辆老旧公交车、2000辆出租车。2008年,北京90%的公交车辆和全部的出租车、环卫车、邮政用车,都已使用清洁燃料。

2007年8月17日至20日,经国务院批准,“好运北京”自行车测试赛期间,北京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空气质量测试,收集削减机动车行驶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测试数据。为保证空气质量测试工作顺利进行,北京将实行单双号、错峰上下班等方式削减行驶车辆。该项测试为北京奥运期间机动车管理及尾气排放控制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北京环境质量改善,除了北京自身因素之外,周边省市的污染物也会对北京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在一定区域内进行联动,综合整治。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等省区市,共同制定了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这个措施经过专家讨论之后,已经国务院批准执行。到目前为止,保障措施中所规定的治理任务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专家预测,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达标是有保障的,足以兑现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

奥运场馆:“三大理念”无处不在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奥运工程采用的新能源项目有69项,其中电、光热、地热、污水热能、风能等可再生利用能源项目34项,热回收空调技术13项,先进的能源利用技术22项。而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建筑的细节中都有所体现,初步统计在奥运工程中采用的环保项目191项,其中环境与生态保护77项,涵盖了噪声控制、园林绿化、环保设施、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水资源利用和中水处理项目11项,绿色建材利用项目46项,其他环保技术和产品应用57项。“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在各个奥运场馆的建设细节中的体现,可以说无处不在。

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内部没有一根立柱,既可以保证观众拥有宽阔的视野,又可以节省成本。整个看台是一个均匀而连续的环形,近10万个座席都能享有最佳的观赛视线。而“鸟巢”的建筑材料也是为其专门量身打造,首次在中国国内建筑上使用的厚达110毫米“Q460”钢材托起了“鸟巢”。这种材料能像弹簧一样在受到强大外力,如发生地震时,通过变形吸收地震的能量,防止断裂。

2008年1月28日竣工,投入使用后首次亮相的“水立方”,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先进的设施和完善的服务赢得了奥委会官员和世界各地参赛运动员的广泛好评。由于比赛池和热身池中间有一段距离,考虑到运动员要在这两池之间赤脚往返,而像更衣室、卫生间、池岸区运动员也会光脚走过,所以特意在这些地方都铺设了防滑保温的人造石地砖。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作为主要篮球场馆,其场地地面则铺上了环保优质材料环氢树脂,里面1.8万个座席下都有空调通风口,座椅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防尘、抗静电、软硬适中,残疾人的座位按比例分布,无障碍通道使他们畅通无阻,整个体育馆的外玻璃幕墙的铺设,日常情况下既能降低紫外线辐射又有很高透明度,体育馆内都不用开灯。

此外,屋顶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国家会议中心,以屋角上翘的设计收集雨水并满足整座建筑的园林绿化灌溉及楼内部分卫生间的冲洗需要;北京射击馆采用的“生态呼吸式双层幕墙”上下都设立通风口,可以根据温度,把冷风和热风与室内空气进行交换,适度调节室内温度,减少空气制冷和取暖的功能;另外还有在工业遗址上拔地而起的朝阳公园沙滩排球场,将16块场地嵌进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自然风光中的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用1.38万根轻钢管和框架搭起的曲棍球场……

“好运北京”唱响北京奥运

根据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赛事需要,北京市需要建设的比赛场馆为31个,独立训练场馆为45个。奥运场馆自2003年年底陆续开工以来,经过5年的紧张施工和改扩建,目前为止,在京31个比赛场馆已全部完工,绝大部分已经通过“好运北京”系列测试赛的检验,根据奥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奥运会场馆建设的总预算将控制在130亿元人民币之内。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内主体设施已经全部完工,并于2006年、2007年两次成功举办了“好运北京”青岛国际帆船赛。奥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奥帆赛的日益临近,奥帆中心陆续引入了废旧电池回收桶、可折叠的环保清洁车及高科技直饮水等环保设备,这些设备不仅为这一现代化的奥运场馆增添了环保新元素,更成为折射奥帆中心绿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的新亮点。

秦皇岛承办足球比赛的奥体中心已经在2004年完工,并于2006年11月起对其配套设施成功进行了改造和完善。香港赛马会斥资8亿多港元修建的香港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场地,已于2007年7月竣工,并于2007年8月11日迎来了首场赛事——“好运北京·香港回归十周年杯”国际马术三项赛。另外,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两大新建体育场和上海体育场所有施工项目,也都在2007年年中全部结束,并且成功举办了大型比赛,验证了各项设施。

按照国际奥委会要求和北京的申办承诺,在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前,在赛时正式使用的各场馆都要举办一体育赛事,对场馆设施、技术系统、计划方案、运行规范和保障能力等进行测试和检验。从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44项“好运北京”体育赛事在各奥运场馆陆续举办。备受瞩目的“水立方”“鸟巢”也都在测试赛中赢得了一致好评。

新北京,新交通

2006年12月18日,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财政局等8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地面公共交通的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从票价入手,从优化公交线网改善公交换乘,进一步扩大公交专用道等多个方面,对地面公交进行全面改革。

为了更方便游客和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奥运会期间,北京还将结合赛事日程安排,对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整,同时还规划了34条奥运公交专线。另外,晚间的公交线路在目前已有的12条基础上将再增加7条乃至更多,来组成一个24小时的公共交通网络,满足国内外游客和市民的出行需要。

与地面公交系统的调整相比,北京的地下交通系统也在飞速发展。地铁5号线的开通运营,地铁10号线、机场线以及奥运支线的建成已经成为北京交通的新名片。

北京奥运会交通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小明表示:“目前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达到了228公里,奥运之前将有58公里投入运行,这样的话,奥运会能有近200公里的轨道交通的运营线了。”

机场支线将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全部完工。市民从东直门乘机场支线去首都国际机场将只需16分钟左右。而机场支线的一端将会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相连。作为北京奥运会的配套工程,形如巨龙的T3航站楼被认为是中国通向世界的新国门。

奥运住宿尽显星级服务水平

根据北京奥组委的保守预测,奥运会期间每天在北京住宿的外来人员将达到40万。

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将奥运会赛时住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奥运会注册人员住宿,主要由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住宿处负责;一部分是观众住宿,主要负责部门为北京市旅游局。期间,住宿处将与北京市旅游局密切沟通和合作。

作为奥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奥运村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西北侧,这个建筑面积达到66万平方米的生活居住场所在奥运会期间,将会成为1.6万多名各国和地区运动员、教练员、官员以及7000多名境内外记者在北京共同的“家园”。

北京奥运村包括运动员村、媒体村、超编官员驻地、青岛的运动员分村,及超编官员驻地和香港的运动员分村。残奥会期间,奥运村将转换成为残奥村,并承担残奥会代表团的接待任务。考虑到转变为残奥村的特殊要求,奥运村在室外设置了无障碍坡道,人行道也设置盲道,公寓楼出入口与室外道路采用平接方式,残疾人轮椅可在楼内外畅行。此外,奥运村公寓在电梯、卫生间、浴室等方面都专门为残疾人设置了相应设施。

奥运村开村时间为2008年7月27日,8月27日闭村,残奥会开村时间为8月30日,9月20日闭村。但残奥会8月28日就将“预开村”,迎接个别国家和地区残奥会代表团的先遣官员,这就意味着奥运村到残奥村的转换时间将只有26小时。为缩短转换周期,奥运村采用了以奥运会标示覆盖残奥会标示的做法,转换过程中,只需将上层奥运标示揭掉即可。

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熊玉梅透露,2007年年底,北京市星级饭店的数量已经达到806家,客房13万间,已经提前完成了申奥时提出的800家星级酒店的承诺。

另外,目前与北京奥组委签署了《住宿接待协议》的119家饭店,将为组委会提供近3万间签约客房,加上两个媒体村,赛时总客房量将达到3.7万间,基本能够满足赛时注册客人的住宿要求。

对于大部分酒店而言,“好运北京”系列赛已经成功检验了他们的成色。而其他协办城市,青岛、香港、天津、秦皇岛和沈阳对于奥运赛时住宿工作也都已准备完毕。

承诺兑现 篇2

春节陪爱人去烟台看望婆婆,带了些这里的特产——榛子和山蘑菇。都不算贵重,但想着给亲朋好友们尝尝,略表心意。

娇姨是婆婆的远房亲戚,也是她的好姐妹。婆婆告诉我娇姨得了肺癌,听到这个消息我霎时觉得非常心痛,我和爱人急忙带上榛子和山蘑菇,又买了一些补品去看望娇姨。

娇姨是个和蔼可亲,勤俭持家的人。说话细声细语,做事干净利落,戴着一付高度近视眼镜,快60岁了,还为别人秀花,挣些钱贴补家用。她一直对我和爱人都很好,每次回家探亲我都要去看望她。可这次我第一眼看到娇姨的时候,心里很酸楚,看上去她要老了许多,面色十分憔悴,看上去也很疲惫。她穿着一件普通的棉袄,带一顶毛线织的小帽,脚上穿着棉托,是因为她家的楼是过去的老楼,没有暖气,屋里很冷,但她家没有一件取暖设备,重病之下勤俭的她仍没舍得添件取暖的家电。当我把山蘑菇送到她手中,看到她接过山蘑菇的时候,她眼睛一亮,好象是看到了救命稻草一样,高兴地对我说:“我听朋友说吃山蘑菇能治疗癌症呢,这些山蘑菇我谁都不给了,我留着自己吃!”。听到她说的话,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癌症,不是一般的病啊,在世界上就是用药能彻底治愈几例?这小小的山蘑菇怎么可能治好她的病?我心里多么希望她说的能变成真的,能治好她的病那该有多好啊!我赶紧对她说:“是这样啊,那我回家后再给你买些邮过来,你多吃点,不用省着吃,尽早治好你的病。”

回到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托朋友买了二斤山蘑菇给她邮去了。她接到后给我们打来电话说:“东西收到了,我要抓紧时间吃,谢谢你们!”

承诺在奉献中兑现 篇3

2002年,市局党组任命了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原云峰局长为首的新班子,平均年龄不足35岁。凭着满腔热血,凭着精诚团结,经过深思熟虑,他们确立了新思路:抓收入,突出构建两个机制(考核管理机制、执法监督机制);抓队伍,突出加强两项建设(道德建设和学习型机关建设);抓创建,突出实现两个“零”(零距离的纳税服务,零缺陷的执法水平)。为了把这个思路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年轻的班子成员和他们的干部职工捧出了神圣的承诺:“为人民服务是我根本的宗旨,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我应尽的义务,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是我永远的旗帜,我将自觉做到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公正执法、文明服务。”每天早晨,县局全体干部都会迎着朝阳举起右手像宣誓入党一样,把誓言变成心底的理念,变成催人奋进的动力。

数字背后

组织收入是税务人的天职,从机构组建到现在,他们累计组织各项收入2.1亿元,从2002年到今年前半年累计组织各项收入8000万元,特别是今年前半年以来,全局干部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发扬团结凝聚、以苦为乐的团队精神,强化管理、规范执法,共组织工商税收2485万元,占年计划的72%,超进度完成767万元,占同期1462万元的170%。这个数字和发达市县比起来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长子这个农业大县来说却是开天辟地前所未有的。

在这一串串数字背后,凝聚着全局领导干部的心血和汗水。近年来,煤炭市场火爆,乡镇村办煤矿因账务不健全、纳税意识不到位、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征收资料,而成为暴利行业,这给国有煤炭企业造成了不平等的税收环境,为此他们下决心整顿煤炭税收环境,对乡镇村办煤矿的煤炭价格、开采成本、合理费用开展调查测算,准确核定吨煤应负担的企业所得税额,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各矿的产量进一步调整定额,保证了煤炭税收持续稳定地增长。此外,他们还积极推行《关于对镇办承包煤矿税收征管的操作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税款申报、缴纳环节的操作规程,明确了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违反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整顿,每年增加税收500万元。

为了发挥长子的能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长子县委县政府积极引资上项,晋城矿务局赵庄矿龙泉坑口累计投资17.9亿元,是长子县投资最大的重点工程。为了保证重点工程税收足额入库,原云峰局长带领科室的业务骨干到坑口现场办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与该企业签订了建筑工程营业税委托代征协议,并向其财务处办理代扣代缴证书,赢得了企业领导职工的一致赞誉。今年前半年该企业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入库营业税345万元,保证了重点工程税款的足额入库。

厚德载物

带出一支“四铁队伍”(铁人精神、铁的纪律、铁的手腕、铁面无私)一直是党组一班人潜心致力的工作,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从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入手,围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方位开展队伍建设。

在全局干部职工道德教育动员会上,原云峰局长指出了实施道德教育就是践行“三个代表”,就是加强队伍建设,就是建设精神文明,以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提出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不良苗头和不文明行为,并拟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道德教育、行风建设作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全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支持,一项广泛深刻的崇尚道德、转变作风、规范行为的活动拉开了序幕。

于是,一种爱局如家、团结凝聚、人心思进、清政务实的机关文化氛围悄然形成。道德建设行于深而见于浅,为使道德建设从八小时以内向八小时以外延伸,从单位向社会延伸,从机关向家庭延伸,县局开展了“爱岗敬业,文明服务”宣誓活动;开展了“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扶贫帮困活动。两年多来,全局干部累计向重病、贫困、残疾对象以及特困学生捐款三万余元;开展了“三个一”活动,读一本有益身心的好书、献一条发展全局的计策、做一件奉献社会的好事;开展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约束人、监督人的主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及小区居民学习《纲要》,宣传和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同事关系;开展“三带头”活动,局领导带头捡烟头、股所长带头捡烟头、党员干部带头捡烟头,特别是非典时期以来,全局干部养成了讲卫生讲科学的习惯,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创新、文明健康、与时俱进的机关文化氛围。

税收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足够的专业人才和业务能手,要想提高全局干部的业务素质,惟一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创建学习型机关,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于是,比学赶学在全局蔚然成风,局领导倾其心力为干部创造学习环境,从外地请名师讲课,创办图书室、开办税收知识夜校,组织全员到市区参加电脑知识培训,构建学习激励机制,重奖能手高手。广大干部没有辜负领导的希望,年年都能在全市的能手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目前该局有27名税收干部在接受不同渠道的学历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已占到全局的40%,在全市地税系统的双十双百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计会能手、微机能手、稽查能手,面对这种形势,局党组提出了更高更远的目标,他们要推出更多的省级能手,建立和完善学历教育激励机制,打造一支既懂经济又懂管理,既能驾驭现代化管理手段,务实求真,又能筑起思想道德防线、依法治税的队伍。

励精图治

去年长子县地税局在县人大组织的全县72个行政单位的综合指标测评中名列第一,县局和住宅小区双双荣获市级文明单位,今年县局又被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所有这些荣誉都饱含着全局领导干部的励精图治。

走进长子地税,所有人都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尊敬纳税人的气息,“端正党风施廉政勤政方显拳拳公仆心,尊重民意办实事好事可换百姓情”,这幅挂在楼道墙壁上的警示牌最能体现带着感情接近纳税人的机关文化。去年以来,全局掀起“带着感情收税”的热潮,原云峰局长带头践诺,带领农税分局的同志们分组深入到全县各乡各村,开展费改税的前期调查工作,与广大农民朋友广泛交流意见,蹲在地头话治富、坐在炕头拉家常,积累了丰富真实的一手资料,得到了农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特别是在去年的行风评议工作中,该局班子成员分片走访特邀监察员和纳税大户,了解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发放征求意见书,收集各类意见八十余条,据此采取整改措施,进一步拉近了征纳关系。

爱岗敬业、文明服务、接近纳税人、尊敬纳税人的风气在干部中悄然形成,街头有税法干部宣传税法的身影,早报厅内有税法干部解疑释难、辅导纳税的背影。在征收分局的墙上,挂着一块限时服务承诺的宣传栏,对纳税人办税程序的每一个环节都承诺了最短时间,这不仅仅是一块招牌,更是一面镜子、一份责任和一种境界。

以构建两个机制为核心的各项制度出台了,以落实这些制度的配套措施出台了,干部执法责任追究处罚细则,有效地遏制了执法程序不当和文书应用失范的行为。二年多来,先后有37人次被追究执法过错,经济处罚金额达到2万多元,这些数字足以表明新班子对强化管理、规范执法的勇气和决心,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长子县地税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前景。

兑现教育改革承诺 篇4

回想到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几十年时间已经过去, 有不少目标依然未能达到, 关于教育的种种问题拷问着国人的内心。

这些问题是从哪里来的呢?公众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一些做专业研究的人也拿出各种论证和论据, 似乎很专业, 多数却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事实上, 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每个人身上, 或者准确地说, 就在于不少人把教育看偏了, 并依照这种偏的方式去办教育, 去选择教育, 去评价教育……于是这种偏的教育就存在于现实当中, 作用于每个人身上, 相互传递。这种教育存在问题的程度取决于有多少人看偏它, 以及这些人把教育看得如何偏。

举个例子加以说明:在古代, 教育即弥漫于生活之中, 几千年来依然没有改变, 现代依然是如此。但自从有了学校, 人们的观念逐渐改变, 其中不少人认为只有学校里进行的学习活动才是教育, 社会上就没有教育了;进而现今不少人认为只有备考和应试才是教育, 学校就是带着学生准备考试的场所, 甚至一些校外教育机构也围绕考试转, 以能够让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卖点。

天长日久, 这些偏得离谱的看法不仅没有受到阻止, 反倒还很流行, 不少人依然从内心里或行动上依从它, 既不质疑, 也不改变, 于是教育的问题就逐级增多、恶化。长此以往, 就演变成当今问题积重难返的现实状况。

曾经, 我们把教育当作政治, 后来, 我们又想当然地认为教育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或认为教育就是经济, 使得一代人丢失了教育的真义, 成为功利的追逐者, 或“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那么什么才是教育呢?这个在不少古人已经弄得很明白的问题, 现在却被模糊了, 还是列举两条国人的看法做参照吧。一条是《中庸》所言:“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简而言之, 教育就是要让人的天性得到释放。另一条是:“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意思是说, 学习是为了自己的人格与修养的完善, 而非是装点给别人看的。这两条正好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表达了教育应该是什么。

现实中流行的把教育看偏的情况很多, 从个人角度看, 仅仅将教育作为地位、职业、文凭、学位、报酬、奖励的兑换券;从学校角度看, 教育就是给学生灌输知识, 仅是关门备考的地方, 不与社会来往, 考得好就万事大吉;从政府角度看, 教育首先是自己的政绩, 是直接的政治原则、经济指标, 或者实现另一目标的工具。或者还有一些人认为教育就是商业机构或行政机构的复制品和附属品。

如此多样交叉地看偏教育, 使得教育的哪个方向都立着哈哈镜, 怎么看都有问题, 怎么看都不对。

人人都会遇到的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家长心中没底, 社会上众说纷纭, 教育部门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于是有人跟风择校, 认为能考高分的就是好学校, 引发全社会的一波又一波“择校潮”, 学区房、占坑班、择校费、辅导班、奥数热, 屡禁不止。

一些人想当然地寄希望于出现一个神奇的政府去进行教育改革, 改革之后的教育就好比倒掉了药渣的药罐, 重新装进新药就完全变成另一种品味了。这种想法被历史证明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实的路径在于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看偏的教育看正, 然后通过他们的参与、评价、选择, 逐渐改变教育。

简而言之, 教育改革就是每个人尽一份责任让教育回归本原。

那么什么是教育的本原呢?爱因斯坦曾说:“学校教育的目标始终应当是, 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不仅要考试分数高, 还要身体素质好, 学习有兴趣, 自主性高, 解决问题能力强, 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高尚的人格, 远大的理想, 自主生成的信仰, 能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 成为一个与他人平等却又不平凡的人。

每个人的充分发展是在以人为本原则下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应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成长需求, 实现人民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愿望。教育原本不是灌输知识, 而是确立志向、怀抱理想、产生信仰、生成自由思想、培养独立精神, 增强合作意识, 追求真理做真人;教育原本在于提升个人涵养, 启发自觉性, 焕发创造力, 养成合格公民;教育原本在于人的成长发展, 是社会追求公正、公平、平等、自由、民主的手段。

当然, 实现教育回归本原的责任首先应由教育的从业者和当事人担当起来, 要明确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有三个重要依据, 一是学生的天性和教育教学规律;二是社会对学校的需求;三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然而, 当下不少学校只看教育行政部门的“红头文件”, 甚至有些学校只看到上级的升学率评比的要求, 对社会的需求置若罔闻, 更不尊重学生的天性和教育教学规律, 各项工作看起来轰轰烈烈, 却难以说得上有质量, 亲手把教育做偏了。

教育回归本原也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 有效的路径是靠每所学校去不断积累。时下不少学校“口号满天飞, 理论随嘴吹;一年换三招, 三年付流水”。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不知道自己学校的历史, 不知道自己学校过去曾有哪些优秀教师和校长, 他们的宝贵遗产是什么, 丢失了学校发展的生命密码, 也不知道如何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 或从过去发展的历史中汲取教训, 于是办学校年年都是从头开始, 年年喊改革创新口号, 几年后回头一看, 这所学校历史上比他们做得好的时段却有许多, 当下却是今不如昔。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教育改革大的方向, 但要让改革成为现实, 要靠每一个人付出很多艰苦的努力, 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行动起来, 共同参与改革, 推进改革, 让改革的阻力变得尽可能小、改革的动力变得尽可能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改革。

首先需要做的是每个人改变自己, 理想的教育模式是每个人自主选择和决定适合自己的教育, 每个人都努力把自己做到最好, 都要找到自己、发现自己, 不要跟着大家跑。不要把教育当成跑步, 大家应该都去“散步”, 依据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能力, 确定行走的速度与方向, 探索自己的教育道路。这才是真正健康的教育。

兑现教育改革承诺。每个人都对教育改革承担了一份责任, 要根据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对待教育、选择教育, 做与教育相关的事情。或许只有这样, 才是改善教育的可行路径。

兑现承诺实施方案 篇5

关于在元旦、春节期间集中开展

“兑现承诺、服务群众”活动的实施方案

元旦、春节临近,为充分体现全乡各党组织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关心和关怀,根据省、市、县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有关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乡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集中开展以“履职尽责、兑诺践诺、上评下议”、“下基层、送温暖、献爱心”、“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兑现承诺、服务群众”活动。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的要求,紧紧围绕“争当模范党员、创建先进组织、打造绿色东侯坊、构建和谐乡村”的活动主题和“创先争优深入人心、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队伍充满生机、科学发展取得实效、赶超目标得到实现”的具体目标,深刻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开展“兑现承诺、服务群众”活动,充分体现我乡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关心和关怀,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

二、时间要求

集中开展“兑现承诺、服务群众”活动,从2010年12月25日开始到2011年2月底结束。集中活动结束后,要认

真总结,将“兑现承诺、服务群众”活动长期开展下去。

三、主要内容

(一)扎实推进“履职尽责、兑诺践诺、上评下议”活动

我乡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按照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的“认责承诺”要求,在12月底前,对各项承诺事项进行对照检查,查漏补缺,未能兑诺践诺的,要认真分析原因,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兑现承诺,取信于民。2011年1月15日前,要以召开民主生活会为主要形式,组织党员对认责承诺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自评,党组织书记进行点评,对基层党组织公开承诺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确保履责践诺事项落实到位。要把认责承诺列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上级党组织书记要对下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组织开展“认责承诺”活动的效果进行一次集中点评,以适当的方式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承诺事项完成情况进行评议,并予以公示。要通过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让先进的有光荣感,后进的有危机感,一般的有紧迫感,鞭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努力创先争优。要把认责承诺事项落实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认真组织“下基层、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12月底前,乡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等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召开民主恳谈会等方式,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要在春节前集中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生活困难群众等进行走

访慰问,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乡党员领导干部要确定1—2名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作为帮扶对象,结成帮扶对子,通过送资金、送实物、送技能、送岗位、送信息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作用,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关怀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生活困难党员。春节前,要认真组织开展一次“四助”、“党员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对农村低保户、生活特别困难群众、进城务工农民和城市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进行重点帮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群众的知心人、有心人、暖心人、贴心人,努力提高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

(三)积极开展“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促进和谐”活动

我乡各党组织要按照省、市、县的有关精神,在双节期间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措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2011年1月底前,要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群众关心的上学、就医、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按照类别、轻重、缓急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建立台帐,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并做好疏导解释工作,下大力办好一批得人心、暖人心的实事好事。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办1—2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要组织机关党员下农村、进企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高服务群众水平,真正使群众得到实惠,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力度,搞好政策形势教育。要组织引

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着感情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拓宽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渠道,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功能,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2011年1月底前,要集中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活动,主动排查、积极化解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保障措施

在双节期间集中开展“兑现承诺、服务群众”活动,是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项民心工程,乡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党员领导干部要亲自抓,切实把集中开展“兑现承诺、服务群众”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方案,认真安排部署,并带头抓好落实,扎实推进工作。要以此为契机,认真做好创先争优活动点评工作,上级党组织要对下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负责人要对下级党组织负责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对支部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集中点评。

(二)要严格检查。加大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并对党组织和党员“兑现承诺、服务群众”情况开展群众评议和问卷调查,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活动不走过场,解决实际问题,取得扎实成效。

用心兑现可靠伙伴的承诺 篇6

伙伴故事 寻求情感共鸣

作为一个年轻品牌,如何抓住消费者是关键。为了加强与用户的沟通,让消费者更快地认知、认同宝骏品牌,梁晓冬带领其团队开展了多种方式的推广活动。线上,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开展“家有喜事”、“最伙伴”等活动,吸引年轻人群的关注,并与他们形成良性互动。

以车主代表为原型所拍摄的微电影为例,当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宝骏伙伴故事被搬上荧幕,引起了众多宝骏车友的共鸣。最新一期的微电影,讲述了一对进藏兄弟的故事。第一次,他们开乐驰进藏;这一次,宝骏630伴他俩同行。当他们把自己的游记贴上宝骏论坛后,引来大批网友的围观,他俩也迅速成了宝骏论坛的红人。这种乐观、积极向上、追逐梦想的生活态度令每个奋进中的年轻人和年轻家庭所向往。

线下,V形弯挑战赛、嘉年华等落地活动也让宝骏与车主走得更近。

网络生根 挖掘增长空间

成都,对宝骏汽车来说无疑是重点市场区域,宝骏630上市、乐驰的推出等重要活动均放在这块福地。就目前的销量来看,梁晓冬认为还有更多进步空间,需要有更大的突破。

为此,销售网络的下沉是接下来宝骏品牌的重心。目前,全国范围有306家宝骏汽车的店面,一二线城市的覆盖率已达到100%,但在网络的下沉和生根中,梁晓冬发现还有空间可以挖掘。今后,宝骏会覆盖到四线城市,甚至县、乡一级。到今年年底,达到356家是梁晓冬的目标,“完善网络建设,才能让消费者更方便地接触到我们产品。”

时尚掀背车 丰富产品线

为了打破产品线单一的局面,宝骏品牌将于明年推出掀背车。据梁晓冬透露,掀背车是集合了上汽、通用等各方资源,针对国内外汽车发展潮流打造的一款全新产品。掀背车糅合了三厢突出的后备箱和两厢车紧凑的布局,它整体的设计、造型可能会比传统的三厢车更时尚。梁晓冬认为,随着未来的发展,更时尚、运动的车型会有很大的需求空间,“所以在明年我们会推出这样一款比较精致的新品。”

去年8月,乐驰变身宝骏乐驰,正式加入宝骏品牌阵营。在划归宝骏品牌之后,乐驰成为宝骏在A00级里非常重要的产品。梁晓冬介绍,上汽通用五菱已经对其进行了多项升级,让这个产品的品质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和需求,也还会不断地对这个车型进行改进。

明年,宝骏就将进入一个产品密集的投放期。梁晓冬表示,除了掀背车外,还有一款宝骏自己的MPV会在明年推向市场。未来,包括SUV,A0、A00级产品都会陆续推出,保持每年都有一款全新车型的投入市场。

宝骏MPV 创造新的细分市场

五菱宏光S作为商用和家用两用的车型,是梁晓冬眼中五菱品牌旗下最好的一款产品。经过三年的销售,五菱宏光已积累了80万用户。上汽通用五菱通过对用户使用需求、功能方面的研究发现,其实很多用户在向自用化的需求功能转变,宝骏看到了这方面的机会,为了更好的挖掘7座家用车的市场,于是决定推出宝骏自己的MPV车型。由于现在家庭大多是2+3+2模式,即6个大人加1个小孩,“就像我们广告语所说,宝骏要实现在一起的幸福”。

目前,把五菱宏光S放在宝骏的渠道进行销售,是想通过这几个品牌的联动,来进行一些有益的营销尝试。通过这些尝试,希望可以更多地发掘在7座家用车市场需求当中的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开发更多的市场空间。

产销总量将突破150万辆

梁晓冬表示,国内市场接下来的发展还将持续增长的趋势,SUV的销售依旧火爆,MPV市场也在增长,微客的销售可能有所减少,但从整体来看也还有增长的可能。随着年底购车旺季的到来,各个车企都会抓住这个时机,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好的的产品。

截至到8月,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已经突破了100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接近7%的增长,这让梁晓冬觉得很振奋。对于今年150万辆的销量目标,她认为也是能够超越的。“当然,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消费者的信赖。”

教育改革要兑现改革的承诺 篇7

这一改革内容, 是对三年前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所确定的高考改革思路的进一步重申———《纲要》提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就包括“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 政府宏观管理, 专业机构组织实施, 学校依法自主招生, 学生多次选择, 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 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略微不同的是, 提到了“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 明确“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在笔者看来, 高考改革必须以考试招生分离为核心, 如果不推进考试招生分离, 而只是在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上做改革调整, 将很难打破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 切实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

推进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 方法其实很简单, 只需把目前已经尝试的90所高校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脱钩, 将自主招生移到统一高考之后, 并把统一高考的功能从目前的选拔转为评价即可。在统一高考成绩公布之后, 大学可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 达到申请成绩要求的考生可自主申请若干所高校, 大学独立进行录取, 每个学生可以获得多个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样的考试、招生方式, 就做到了考试招生相对分离、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 同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如果操作成熟, 就可以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改革考试、实行一年多次考, 最终形成多次考试、多次选择、多次录取, 建立起全新的多元评价体系。这种考试、招生方式, 就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招生的方式, 已经运作多年, 实践证明并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难题。

从目前的高考改革思路来看, 虽然再次提到了考试招生相对分离, 但是, 改革的落脚点还在考试改革, 包括统一考试、减少科目、一年多次考, 都是在不改变集中录取制度前提下进行的。这样的改革效果尚需观察。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过去20年的高考改革, 一直在高考科目上做文章, 从7门到6门, 再到3+X, 可应试教育的局面未有改观, 原因在于高校在录取时还是按单一的分数从高低结合志愿投档录取, 录取中每分必究。再减少科目, 能起到改革效果吗? 再就是, 推进一年多次考, 应对应多次录取才有成效, 否则, 多次考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进行排序录取, 还是为一次集中录取服务, 非但不能减轻学生焦虑, 反可能增加学生的焦虑。

所以, 新一轮高考改革能否真正深入取决于是否切实推进考试招生分离, 而这也考验教育行政部门是否真正放权, 因为实行考试招生分离, 要求政府部门把考试组织权交给社会机构, 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大学, 把考试选择权交给学生, 要建立全新的考试招生格局。这也是国家教改《纲要》颁布三年之后, 高考改革迟迟不见具体方案, 没有实质性改革举措的根源所在。

显然, 怎样推进教育行政部门放权, 将是改革的攻坚战。在笔者看来, 高考改革不能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这会陷入“放权”的悖论, 而应该建立新的改革机制———由全国人大、地方人大讨论、审议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 一方面广泛听取民意, 另一方面则监督政府部门依法放权推进改革, 否则, 改革就可能一直悬在空中难以落地。

事实上, 不独高考改革如此, 此次《决定》提到的其他改革, 比如“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这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教改《纲要》中都曾明确提到, 但这之后却没有实际行动, 就连新建的南科大, 最初宣布去行政化, 结果却变为由深圳组织部门为学校公选局级副校长。再比如,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其中义务教育不设重点校重点班, 是2006年《义务教育法》就明确规定的内容, 这已经不是改革的内容, 而属于依法治校的问题了。

兑现专业承诺与重建传媒公信力 篇8

一、传媒公信力流失正在呈加速度

2013 年5 月7 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 对“深圳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天然气将大幅涨价”“流浪汉因拆迁变富翁” 等三起媒体虚假失实报道进行处罚, 要求“各新闻媒体不得刊发、转载未经核实的社会自由来稿和网络信息, 不得使用权威人士、有关人士等概念模糊新闻消息来源”[3]。 这表明, 管理高层对大众传媒公信力流失已经高度警觉, 并做出主动回应。

2013 年12 月2 日, 北京街头车行道斑马线的一起交通事故, 引发公众关注并迅速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媒体报道, 一边是 “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 元”, 一边是 “ 中国大妈冤枉, 她确实被老外撞了”, 而前一种声音明显占了上风。 后经调查发现, 外国小伙的确撞到了中国大妈, 并在现场不断用流利的中文脏话骂人。 参与此事报道的众多媒体不得不赶快澄清并道歉, 但由于偏听偏信想当然报道造成的公众对媒体的不信任已无法挽回。

从香港传来的消息也不容乐观, 据香港中文大学的调查, 香港“传媒公信力跌至回归以来新低”, 市民对“整体香港新闻界”的公信力评分为6.18 分, 较2010 年下跌了0.18 分。 市民对各媒体评分的平均数则为5.82 分, 较三年前跌0.22 分。 其原因与“煽情报道”“错报新闻”“立场偏颇” 等不无关系, “部分传媒的政治立场”“亦影响其整体评分”[4]。

媒体公信力的流失,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众对媒体的正面报道不关心、不相信、不认可。 2013 年对媒体提出的一大挑战就是, 无论媒体怎么想方设法进行正面报道, 以期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但受众却不怎么领情, 他们基本上倾向于对正面报道表现出不关心、不相信、不认可的态度。 2013 年12 月30 日晚, 郑州电视台 《郑州新闻 》播报新闻称, 当天早上, 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郑东新区开完会, 乘坐地铁返回市委, 被该台记者认出并接受了采访。这则新闻立刻招致网络质疑, “真的真的是偶遇吗? ”“你确定不是安排的吗? ”面对质疑, 涉事记者徐谨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 与市委书记确实是偶遇。 他表示, 这则新闻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5]。

2014 年1 月6 日, 湖南常德电视台播报了常德市主要领导当日带领该市党政机关干部集体走上街头清扫城市路面的消息, 不料却在互联网上遭到大量吐槽, 网友纷纷指责常德市领导作秀, 媒体称之为“遭到迎面浇来的一盆冷水”[6]。

但是人们不得不问, 为什么记者如实报道在地铁偶遇市委书记, 就引发了那么强烈的“老不信”呢?为什么党政领导以身作则转变作风的消息一经媒体传播, 就会被广泛质疑呢?

二是对正面的报道常常做出相左的解释, 颠覆新闻的本来意义。 除了对一些正面报道不关心、不相信、不认可之外, 公众还会对一些正面报道做出与报道者预期相左的解释, 这也是媒介公信力流失的一个表征。 比如在媒体报道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 确定2014 年上星综合频道调控政策, 要求优化节目结构, 丰富节目类型;坚持自主创新, 加强引进管理;抵制过度娱乐, 防止雷同浪费;履行社会责任, 实行年报制度;切实加强管理, 做好备案工作后[7], 舆论却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称这个文件为“加强版‘限娱令’”[8], 有的更是批评总局的“‘限娱令’不解风情”[9]。

《参考消息》2014 年1 月7 日转引了路透社一条消息, 报道北京高房价催生 “鼠族”, 28 万人住地下室, 这立即被敏感的读者解读为是在为“赶走低端外地人”造舆论, 还将北京近期的一些相关政策与这一观点联系起来, 认为“地铁涨价”“清理群租房”就是两个很有针对性的措施, 目的是要“迫使一些对成本较为敏感的外来务工者离开”[10]。

这种对新闻内涵相左的释义, 一方面说明公民日渐趋于成熟, 敢于质疑, 懂得思考了, 但另一方面也会有意无意地混淆视听, 误导公众的判断, 加重社会的不信任感, 危害严重。

三是舆论走向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 随着公民表达欲望的不断增强和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 以及公民表达渠道的不断增加和表达空间的不断拓展、 社会舆论气候的不断变化和网民之间的激励互动, 社会情绪通过网络空间释放、集聚和放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群体极化舆论的出现并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不可避免, 需要有关方面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技术准备甚至组织准备, 积极加以应对。 比如, 《人民日报 》有关 “多国公务员养老金待遇比普通人高”的报道和“拉平养老金对公务员不公平”的评论甫一上网, 立马遭到网民甚至一些媒体的质疑, “养老并轨未动, 先担心‘对公务员不公’? ”“别忽视‘国外公务员退休金高’ 另一面”“企业养老金连续9 年上涨, 替代率不及公务员一半”“80 后需更努力工作, 才保30 年后养老水平”等明显带有情绪化色彩的意见喷涌而出。 今年一些主流媒体发表元旦献词后, 网上更是出现“如何写一篇感人肺腑的新年献词”之类的调侃文章, 对那些他们认为的“应景献词”和“陈词滥调” 加以讽刺, “你把没人相信的东西动情地反复说反复说反复说, 在新一年里说不定就真成了呢”[11]。令人担忧的是, 这些明显带有情绪化色彩的舆论, 却可以赢得公众的普遍喝彩。

二、造成传媒公信力流失的三个推手

(一) 公民身份的转换。 在传统传播语境下, 公民获得信息的渠道单一, 他们对来自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没有选择的权利, 也没有质疑的途径, 只能被动接受, 不然就无法建构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系统, 从而无法同外部世界接轨。 那时候的信息传播, 实际上是一种上对下、主对从、强对弱、社会精英对普罗大众的线性传播, 公民成为各种信息的最终宿主, 被形象地比喻为“容器人”;但到了互联网时代, 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 各种传输通道不断被打通, “每个人都有一个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我的地盘我做主”等新理念、 新思维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由主流媒体精心建构的信息传输环境, 人人都有可能登上大众传播的舞台, 并成为信息传播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主意识的增强, 必然表现为对与当局关系亲密、一家独大、自命清高的传统媒体和那些与传统媒体相互呼应的新兴媒体的怀疑与质疑, 甚至被别有用心地加以利用。

陈光标“购买《纽约时报》”一事, 可以说是公民个人利用传统媒体甚至新媒体进行炒作从而赢得社会关注度的一次成功尝试, 也是公民个体对大众媒体公信力的一次深度杀伤。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 《纽约时报 》的双重股权制度设计, 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对其恶意收购, 因此它根本不可能出售, 陈光标购买《纽约时报》原本就是一个精心的广告策划和娱乐噱头[12], 一些纸媒居然不遗余力地跟着嚷嚷, 大篇幅报道《陈光标:我收购〈纽约时报〉, 别当笑话听》[13]。 事实证明, 这就是一个笑话, 媒体如此跟风逐浪, 公信力怎么可以得到保证呢?

(二) 媒体身份的迷失。 在雅典德尔菲神庙的石柱上, 深深地镌刻着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 在2013 年里, 一向自信满满、高高在上的大众传媒突然发现, 自身的地位开始摇摇欲坠, 需要重新认识自己, 需要认真回答“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的问题了。

媒体是什么? 几百年来无数哲人、新闻工作者和社会贤达都在思考, 答案也是见仁见智。 在西方新闻语境下, 最典型的要数普利策的那段经典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 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瞭望者, 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 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 及时地发出警告。 在普利策眼里, 记者和媒体存在的理由, 就是做公众的眼睛, 为社会提供预警。

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的论述对我国新闻实践具有最高的指导性。 马克思对媒体功能的认识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他指出:“报刊不仅有权利而且有义务严密地监督人民代表先生们的活动”[14], “是社会的捍卫者, 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 是无处不在的眼睛”[15]。马克思还认为, 报刊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仲裁力量, 即社会的“第三种因素”[16]。 马克思把自由报刊看作是社会的仲裁力量, 把媒体对当权者的监督作用看得极为重要。

尽管人们对媒体社会角色的定位千差万别, 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共识。 比如, 媒体要做社会雷达, 监控社会变化;媒体要对公权掌握者加以监督, 以防止公权私用;媒体要秉公持正, 防止恃强凌弱等, 总之, 媒体应该具有必要的中立性和批评性。 但是, 今天的很多媒体似乎忘记了自身的职业责任,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热情和探索精神日渐消弭, 而注意力逐渐转向所谓经济效益上去了, 有的甚至甘愿做传声筒。

2014 年1 月7 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报, 决定暂停四川卫视所有商业广告播出7 天, 暂停新疆兵团卫视所有商业广告播出15 天。 原因是, 在总局三令五申和多次责令整改的情况下, 这两家卫视播出的广告时长依然严重超长, “在全系统和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17]。 同一天, 中国经济时报社河南记者站也因多次利用出版活动牟取不正当利益, 允许未持新闻记者证人员从事采访活动, 受到总局“撤销其河南记者站”的处罚。[18]在2014 年1 月2 日新浪传媒召开的以 “准则与尺度———2013 年媒体案件报道的是非之辩”为主题的论坛上, 央视《今日说法》制片人朱海峰直言:部分媒体降低职业底线损害长远利益。[19]由于媒体身份迷失, 被发行量、点击率所困扰, 不顾长远, 只看眼前, 自甘堕落, 形成恶性循环。

(三) 政府对媒体定位错位。 一些政府官员, 甚至是一些媒体管理者, 他们并不知道“政府的公信力是靠媒体批评出来的”这一道理, 以为只要把媒体管住管死, 让媒体好好听话, 好好替自己说话, 一切就OK了。 其实事情正好相反。 只有媒体不断地对政府工作提出批评 (当然必须是善意的) , 随时指出其决策的不周与工作的疏漏, 而政府积极地及时地真诚地进行回应, 才可以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起“媒体是代表公众在监督政府”“媒体在主持公道”这样的思维定式, 建立起对媒体的基本信任, 这样, 在政府需要媒体支持的时候, 媒体就可以大有作为。 在这方面, 西方媒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倒是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媒体常常把自己定位于“公众利益的看家狗”的位置, 主要承担防止政府无端剥夺人民利益的监督责任, 公众也大体接受媒体的这一角色定位。 但实际上, 美国媒体与美国历届政府之间的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好, 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都要面对公众的选择, 这促成了美国政府与美国媒体在基本价值上的大体一致;另一方面, 还因为美国政府和美国媒体都知道, 他们二者之间事实上是谁也离不开谁:美国政府的政策必须借助大众传媒向社会传达, 美国媒体必须以政府信息为其基本来源。 正因为如此, 美国媒体与美国政府之间总体上还是良性互动、 方向一致的。 我们从美国历届总统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数据, 就可以知道美国媒体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微妙关系了。 据统计, 自1933 年以来, 平均每月举行两次以上记者招待会的总统有:富兰克林·罗斯福 (6.9 次) 、杜鲁门 (3.4 次) 、克林顿 (3.1 次) 、布什 (3 次) 、约翰逊 (2.2 次) 、艾森豪威尔 (2 次) 。[20]只有尼克松在任5 年半, 举行记者招待会37 次, 平均每年只有六七次。[21因为尼克松记者招待会开得少, 因此与新闻界关系紧张, 最后因水门事件被新闻界揪住不放, 不得不以辞职收场。

大众传媒究竟是什么身份, 这恐怕是今天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三、传媒公信力流失后果严重

(一) 社会失去基本准则。 公信力, 简言之, 是指公众信任的力量。 具体而言, 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 行政、司法、媒体等公共权力机构和部分承担公共利益责任的民间组织面对时间差序、 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22]公信力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 有了这种信任, 社会运动才有基本的准绳, 公民才能够放心地、无忧地参与社会活动。

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社会, 可以简化社会复杂性, 维持稳定的秩序, 为公共权力提供连续的合法性基础。 作为是一种社会资本, 公信力可以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维持“政府—公众”关系的持续性, 构成整个社会稳定的中枢, 以对付不可预知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并在这种相对的确定性中培养公民对制度的信心。 在这种关系结构中, 政府必须以其看得见并令公众满意的政绩和对基本理念的有效传播来不断赢得公民的信任, 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稳定的支持。

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 是政府、媒体和专家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体现了这些与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机构和公民的权威性、信誉度以及影响力, 是形成社会公信力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没有了社会公信力, 一个社会就会充满怀疑、不安和敌意, 整个社会就会失序甚至崩溃。

媒介公信力在社会公信力体系中地位极为重要, 这是因为, 一方面, 它承载了公众的普遍信任寄托, 即所谓“媒体是社会的良心”;另一方面, 它作为一种社会公器, 以其规模巨大、无远弗届、连续不断和职业承诺向人们提供公共信息, 展示世界变化, 并对公共事务进行公正评价, 反映社会舆论和民众呼声, 同时也是政府和专家公信力的外显渠道和展示平台。 媒体公信力是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形成的, 是在社会中有广泛权威性和信誉度、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23]。 媒体公信力的核心是公众对它的信任、信赖, 建立在受众对媒体的信用进行长期检验和集体认定的基础之上。 有了媒体的公信力, 人们就会以媒介是非为是非、 以媒介行止为行止, 并把这种是非、行止当作社会标准。 但如果媒介公信力缺失, 一旦到了“就算说真话也没人信”的地步, 那么社会也就失去了基本的判断香花与毒草、正确与错误、善良与丑恶等的统一标准, 社会认知混乱和行为无序就无法避免。

(二) 媒介成为政府公信力流失的河床。 在所有公信力的社会价值方面, 政府公信力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块, 但政府公信力需要大众传媒来加以塑造和维护。 由于多种原因, 如今的传媒不仅没有帮助政府建立起稳定的社会公信力, 相反, 它正在有意无意地成为政府公信力流失的河床。

在2013 年末, 有网友盘点了从2012 年至2013年影响最大的以 “王立军接受休假式治疗”“罗昌平举报刘铁男‘纯属污蔑造谣’”“雅安市委书记徐孟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是无中生有, 捏造事实”为代表的十大“官谣”, 而这些“官谣”无不是通过媒体发布的。 比如王立军案发后, 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布王立军正接受 “休假式治疗”的消息, 《重庆日报》明知有误, 依然全文转发, 结果造成重庆市政府公信力的严重流失, 至今尚未消除其负面影响。

媒体对政务信息的选择与传播, 应该准确传达政府意图, 及时提醒政府需要注意的事项, 不能曲解政府政策本意, 也不能放任自流地任意放大政府的失误。 曲解政府的本意, 使之不能为公众了解, 或者明知政府决策欠妥而有意纵容政府的失误, 都会直接或间接抹杀政府公信力, 为政府公信力流失提供通道。

(三) 社会失去自洁功能。 著名学者孙立平指出:“公信力的丧失已经开始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中一个越来越深的病灶。 甚至我们可以说, 现在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信力的丧失, 而是意味着, 我们这个社会在逐步失去将真相呈现给社会的能力。 ”[24]

在工业革命以来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 人们逐渐发现媒体具有先天性的社会纠错和社会清洁能力, 杰斐逊甚至认为:没有检察官就没有政府, 但是哪里有了新闻自由, 哪里就不需要检察官。 他认为, 世界上每个政府都有人类的弱点和腐化堕落的胚芽, 为了防止政府蜕化, 必须由人民来监督;为了防止错误, 就必须通过报纸让人民充分了解公共事务。《世界人权宣言》认为, 表达自由是增强个人能力、建设自由民主社会的必要条件。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13 年5 月3 日的讲话中指出, 如果所有媒体的所有记者都能够不受危害地发言, 全世界都将受益。为了让记者能够放手工作, 解除后顾之忧, 联合国还通过了 《联合国关于记者安全和有罪不罚问题行动计划》, 认为限制记者和媒体工作者的表达, 就会因为缺乏充分实现其潜力所需的信息, 使社会受害。

媒介信息是公民生活的指南, 但如果媒介失去了公信力, 媒介信息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 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就会失去遵循、无法进行, 社会的自我清洁能力也就随之消失。

四、兑现专业承诺, 重建传媒公信力

为了改变被动局面, 重建传媒公信力, 所有新闻媒体都应该坚决兑现承诺, 做到“一诺千金”。 这里所说的兑现承诺, 不仅仅指某一家媒体单个向社会发出的承诺, 更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因为分工而形成信息产业后的整个传媒业必须对社会承担的职业承诺, 或者说是一种由分工形成的社会责任, 是基于涂尔干“社会分工论”学理基础之上的专业责任。

(一) 兑现专业承诺是社会分工赋予的 “ 无限责任”。 专业承诺或者说专业责任, 是建立在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社会责任, 是人类分工促成的一种与行业紧密相关、不可让渡、责无旁贷的责任, 意味着只要你选择了这个行当, 你就必须承担与这一行当紧密联系的行业责任。 新闻行业的这种责任, 是一个无限责任, 即只要社会发生变化, 只要发生意外事件, 只要社会出现某种值得警惕的迹象, 媒体就有责任及时作出报道, 不得隐瞒, 不得延误, 更不得做相反解释的报道。 否则, 就是失职, 社会就有权对媒体追责。

所谓专业, 在德语中指具备学术的、自由的、文明特征的社会职业, 这一含义被我国学术界接受, 因此我们通常说的专业, 也与这一含义相同或者相近。专业是社会分工、职业分化的结果, 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达到一定深度的表现。 社会分工之所以会形成特有的专业, 其原因在于可以提供专门性的社会服务。[25]新闻专业的形成, 就承载了社会的这种期待, 其必须为社会提供的信息服务, 不能由其他部门来提供。 因此, 要重建传媒公信力, 就要从以专业水平及时向公众提供客观的、真实的、全面的、充分的和有价值的公共信息服务开始。

新闻是一种专业, 强调践行新闻专业主义。 认同新闻专业主义, 就意味着对社会期待的一种专业承诺。 认同新闻专业主义, 也意味着媒体和公众之间订立了一种契约, 契约中的所有条款都应该得到忠实的不折不扣的履行。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 挖掘事实的真相, 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其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 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 尽管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和标准不完全相同, 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则需要遵守。 比如, 新闻工作必须严守中立, 服务于全社会公众利益;要做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 而不能鼓吹甚至参与政治、经济冲突;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可信, 客观公正, 而不是向社会灌输意识形态;等等。 这就是新闻传媒应该履行的社会承诺, 也是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的职业期待。 著名媒体人胡舒立曾经表示, 有一点她始终相信, 即“媒体不为商业利益所侵蚀。 维持报社的独立性, 建立在公众中的信誉, 才会最终取得商业上的成功”[26]。

(二) 兑现专业承诺的核心是忠实报道新闻和进行公正评论。 兑现承诺最基本的要求是忠实报道新闻, 进行公正评论。 所谓忠实报道新闻, 就是有就是有, 无就是无, 无不能说成有;好就是好, 坏就是坏坏不能说成好;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必须真实发生, 有据可查, 不能想当然, 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要根据事实描写事实”, 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27]。 所谓公正评论, 就是媒体发言要站在最广大公众利益的立场上, 不能为自己也不能为少数人张目同时, 兑现专业承诺还意味着, 要为公众打通信息传播的所有通道, 不能阻塞信息的自由流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有效的信息传播, 获得信息、观点和知识的途径畅通无阻, 是确保民众参与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28]新闻媒体之所以要忠实践行职业承诺, 是新闻媒体自身的功能决定的。 新闻传媒就其功能而言,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 我们叫它基本功能,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功能, 即信息传输功能, 大众传媒之所以被发明出来, 就是因为它先天性具备承载信息和传输信息的能力, 是人们经过千百年苦苦寻找而发现的一个信息载体和传输通道。 第二个层次叫作派生功能, 当人们发现媒体不仅可以传输世界变动信息, 而且可以表达喜怒哀乐和主观意见之后, 媒体的倾向性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来, 这就是媒体的派生功能。 第三个层次是赋予性功能, 当人们发现媒体可以表达主观意见, 具有对社会强大的影响力之后, 赋予性功能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媒体纷纷变成党报, 实际上就是人们赋予媒介特殊功能的结果。 在一个威权社会, 对于掌管媒体的一方而言, 大都具有赋予传媒功能的强烈冲动, 因此媒体基本功能难以得到正常发挥, 而赋予性功能往往被发挥到极致, 媒体功能常常被扭曲也就不可避免。

我们今天强调媒介要忠实履行职业承诺, 本质上就是要恢复媒介本身的固有功能即第一个层次功能, 剥离或减少强加在传媒身上的赋予性功能, 使媒介真正担当起 “公共信息的传播者”“社会意见的提供者”“公共事务的讨论者”“官商黑幕的揭露者”“各部门行动的协调者”等功能, 不再做强势群体的歌颂者、强势意见的辩护者。 要防止主观臆断, 以免造成严重失实报道, 对公信力造成损害;对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原则的坚守不可有丝毫松懈。[24]

(三) 兑现专业主义需要媒体不断进行反思和自我修复。 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这既是源于所有读者对大众传媒的有效监督和强力督促, 也是源于媒体如不重视公众意见就会被公众抛弃的心理压力。 大众传媒当然会出错, 但由于有公众的及时跟踪、参与、查漏和纠错, 因此媒介自我修正不仅成为一种可能, 也成为一种常态。 以知识性大众媒体维基百科为例, 其口号就是 “自由的百科全书”, 是“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 人们曾经担心, 人人可以编辑, 那不乱套了! 大家都参与编辑, 如何保证知识的真实性、权威性? 事实上, 维基百科上面的词条解释就是真实的、权威的、值得信赖的。 原因在于, 网民整体是向善的, 他们天生具有通过集体的力量来保证知识真实权威的冲动, 而且倾向于积极行动, 以自己的力量来维护媒体上承载的知识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一旦发现对某个词条的错误解释, 他们就会站出来加以更正, 从而保证了知识的真实与准确。

当然, 如果社会没有一定的宽容度, 而是对犯了错误的媒体一棍子打死, 不给他们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的机会, 那这种媒体的自我洁净过程就会胎死腹中, 必然导致全社会的戾气与猜忌。 因此, 大众传媒坚守专业主义, 兑现向公众的承诺, 还需要社会给予必要的宽容。 常言道, 有报必有错。 马克思也认为, 办报不可能不出错, 但报纸有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 可以 “用今天的报道纠正昨天的错误”“用明天的报道弥补今天的不足”。

在新闻活动比较自由的国家, 一般都对媒体给予特别的保护, 采取事后追惩的办法来进行管理。 媒体当然要对其所报新闻负责, 不过这种担责必须是通过自我纠错或者司法诉讼来实现。 一旦报道涉嫌侵权, 不是由国家或政府出面, 而是由受害当事人 (政府也可以是当事人) 向法庭提起诉讼。 即便闹到法庭, 媒体一般也可以稳操胜券, 因为他们特别规定了一个“答辩事由”的程序, 即如果受害人控告媒体侵权, 媒体可以拿以下四个理由中的任何一个来进行答辩免责。 这四个理由分别为:事实 (主要情节) 真实, 评论公正, 已经更正, 最后一个理由基本上可以让媒体不需负任何法律责任, 因为这个理由是“承诺更正”, 即只要同意更正, 就可以免受刑事处罚。

摘要:2013年, 传统媒体经受了一个意外的寒冬, 不仅业绩纷纷下滑, 更要命的是其公信力严重受挫, 出现有史以来的信任危机, 带来“生存还是死亡”的拷问。不过, 传统媒体并未走到穷途末路, 它依然有着广阔的社会需要和市场前景, 有其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当前急需解决的是要重回专业主义道路, 强化专业主义精神, 坚守中立、公正、客观等专业理念, 兑现新闻专业应尽的社会承诺, 提供有用信息, 维护公平正义, 重建传媒公信, 服务公众生活, 推动社会进步。

承诺兑现 篇9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要约和要约邀请。我国《合同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则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一个意思表示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主要看该意思表示是否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一)内容是否具体确定;

(二)是否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法律后果不同,如果要约被对方承诺了,合同也就成立了,任何一方违反要约的内容,即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要求邀请则不同,如果要约邀请被接受了,受邀请人发出要约,发出要约邀请的人可以承诺,也可以不承诺,如果不承诺,那么合同就没有成立,自然也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因此,判断开发商的广告宣传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是开发商是否需要为广告宣传内容负责的关键。

家长,请兑现你的承诺 篇10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上学期王悦的父母为了让他好好学习。许诺他期末考试成绩若都考95分以上。署假就带他去香港迪斯尼乐园玩。王悦为此很努力,期末成绩达到了要求。可父母提都不提去迪斯尼的事。王悦忍不住询问爸爸妈妈,结果他们却说:“我们说过这话吗?你放假可是我们不放假,哪有时问带你去玩……”当王悦还想再说什么,父母不耐烦地丢了句“一边去。就知道玩!”

王悦期盼了很久的事,就这样成了泡影。当初他拿到考试成绩时还曾对同学高兴地宣布此事。让很多同学羡慕不已。这学期面对同学的询问,都不知道要如何解释。他觉得既然父母说话不算数。那他也要有样学样,再不努力学习了。

专家观点

王有光厦门金尚中学副校长、《学堂》专家顾问团成员

家长对孩子要慎许诺言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关键是“诚信”——说话算数。很多父母可能认为。谁会跟自己的孩子不讲信用?其实,说起来比较容易,做到却并非易事。不少父母都是對孩子许下很多诺言,但是。真正能实现的却很少,

做父母的既然答应了孩子,就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否则,就很难和孩子沟通。“诚信”是一本通行证。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同样需要父母坚持诚信的原则。

“许诺”是奖励的一种方法。能对孩子起到鼓劲、促进和教育作用,但许诺的分寸如果掌握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在许诺前要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许诺后能不能兑现。这个许诺对孩子有没有益等等。

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只要孩子成绩好。就无限制地满足其要求,甚至主动用物质奖励做“饵”,刺激孩子好好学习。过分的物质刺激虽然在短期内有作用。但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会产生很大弊端,除了给家庭增加额外负担外,还会扭曲孩子的学习态度。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好好学习只是为了家长、为了得到奖励。这样容易让孩子过早地“拜金”。使孩子形成喜欢攀比、铺张奢侈的坏习惯。

在平时的教育中。家长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除物质需求外。还有被人尊重、被人爱、被社会认可、被人理解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家长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

家长对孩子许诺的三点注意

言而有信:说了便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实现不了的,便不应该向孩子许诺。父母言行一致的品质。不但能取信于孩子,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适时道歉:许诺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做到。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如果是家长忘记了,或者其他原因。必要时要向孩子道歉,取得孩子的谅解。并尽可能早日兑现。

上一篇:启而不发下一篇:数字开关电源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