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品

2024-10-08

儿童文学作品(精选12篇)

儿童文学作品 篇1

李元洛在《诗美学》中曾说道:“情感, 是艺术创作的动力, 也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在所有的文学创作中, 诗是一种最长于抒情的文学样式。”[1]诗人圣野对诗歌的情感曾这样描写过:“感情, 是诗的生命”“诗是心灵的地震, 随着情感的跳动而跳动。”[2]由此可见, 艺术情感的构建在诗歌中是不可缺少的, 因为它是诗歌的生命, 没有它就没有诗歌的存在。作为儿童诗, 它是诗歌的一个分支, 也是儿童文学体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成人诗歌一样是用最凝练、最优美的语言表达着浓郁的情感。更重要的是, 由于儿童诗的阅读对象的特殊性导致了它与成人诗歌存在差异性, 那就是儿童诗需被少年儿童所理解、所接受, 并且要具有儿童情趣。还记得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代表的众多优秀的儿童诗歌, 它们朗朗上口、寓教于乐, 再加上唱和诵的结合, 使得众多读者都会不自觉脱口吟诵, 并引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因此, 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说:“爱诗懂诗从诗美艺术中汲取精神素养, 这对于儿童的‘精神成人’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因此, 引导和教育孩子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对于一位儿童文学教师来说, 责任更加重大。

一、情感是儿童诗的生命

诗是一种抒情的艺术, 中国传统诗学就强调写诗要“缘情”才能动人。“写诗作文, 须以‘情’动人。如果缺乏真情, 只知炫耀辞藻, 那种虚情假意的文章不过是一堆毫无生命力的文辞而已”[3]。既然儿童诗属于诗歌, 自然“情”也同样是儿童诗的灵魂和生命, 一首儿童诗是否有长久的生命力, 核心还是一个“情”字。好的儿童诗, 必定是饱含丰富的、浓郁的情感, 并能引起小读者的共鸣。可以说, 没有情感, 就没有诗。比如诗人刘丙均的《妈妈的爱》全诗洋溢着儿童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 读后令人动容。这首诗歌没有多么曲折动人的情节, 也没有丰富华丽的辞藻, 有的只是诗人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 随手采撷的几个平平凡凡的镜头, 然而, 诗歌的高人之处就在于通过朴素无华的儿童口语叙写出来, 把抽象的母爱具体化, 读者从诗中感受到的全是伟大的母爱。诗中用了“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来抒写妈妈的爱, 字里行间溢满着的是最真挚动人的情感。再如小作者刘倩倩的《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就是一首饱含浓郁情感的童真、童趣的诗。该诗是作者在读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 她被童话中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强烈地敲打着, 她就用纯真的童心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诗中不仅抒发着作者愿意与小女孩共享人世间的幸福, 而且通过精巧的构思, 纯真的情感创造出了不一样的诗歌意境。陆机在《文赋》里强调说:“诗缘情而绮靡。”这首儿童诗就是缘情而发的。

二、艺术情感的构建应高度关注童心、童趣和童情

儿童诗除少部分是少年儿童创作的外, 大部分是成人专门为孩子们创作的, 但不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人诗人创作的, “儿童诗都毫不例外传递着儿童的心声, 是儿童心理的诗性外化和儿童情感的自然流露, 也是儿童的生活和理想高度集中的艺术表达”[4]。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的生命是梦想与象征的, 每一个儿童都是充满活力和梦想的生命个体。在孩子的思维里, 世界上的一切, 哪怕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 都赋予人的灵性, 它们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所以, 儿童诗要高度关注童心、童趣和童情, 并且所抒发的情感必须是儿童认同的。诗人徐俊国在《小学生守则》中就写了一首这样的儿童诗。诗中诗人借助孩子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形象, 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 诗中的小蝌蚪、耕牛、蜜蜂、蚂蚁、小兔、丹顶鹤、小鸡、萤火虫等代表的事物是真善美的化身, 罂粟花、乌鸦、灰狼、毒蛇、狐狸、黄鼠狼等是假丑恶的代表。把这些动物放在一首诗中集中起来, 赋予人的思想感情, 赋予人的思维活动, 赋予人的行为, 很能够引起孩子的思情感共鸣, 完全符合儿童的思维习惯和审美取向。诗人曾对这首诗歌这样评价:“里面的确暗含了不少因素, 自然的、社会的、伦理的、道德的、美育的, 更是本真的、纯粹的, 字里行间散发出良善、温情、悲悯、执著、慈爱的光彩。我无法确知这首短诗打动过多少人, 但我自己却一直被这些清澈见底的句子感动着。”

三、儿童诗艺术情感构建要从儿童视角入手

儿童诗的创作主体是成人作家, 而儿童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等都有别于成人, 所以, 要求在儿童诗的情感构建上符合儿童文学中的艺术真实, 但儿童文学的这种艺术真实并不是要求诗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 因为儿童诗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品中构建的艺术情感要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年龄特点、生活体验等一致, 也就是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必须是儿童认同的, 只有这样, 才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台湾诗人谢武彰的儿童诗《春天》就是这样:“风跑得直喘气/向大家报告好消息/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花朵站在枝头上/看不见春天/就踮起脚尖, 急着找/春天, 在哪里/春天在哪里/花, 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作品中诗人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从儿童的视点和视野入手, 通过几个形象, 把春天写活了。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人形化, “跑”得直“喘气”, 形、声兼备, “跑”来干什么?告诉“春天来了”的好消息。更让读者惊讶的是, 花朵听到风报告的好消息时, “站”在枝头上“找”“春天”, 但是她看不到春天, 于是“踮”起脚来“急”着“找”。一个“踮”字, 写活了花的动态, 抽象化的时间概念“春天”, 在这里变成了鲜活生动、可触可摸的形象, 把对春天到来所要表达的欣喜之情, 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引起儿童读者情感的共鸣。在这首短短的儿童诗里, 诗人的想象是孩子似的, 表达方式也是孩子似的, 视角也是孩子似的。带来的惊喜与愉悦也是孩子所能感受和体验到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曾说:“我在创作儿童诗的时候, 那种心态是与成人极大不相同的, 我有一种全新的, 自然而然的儿童感觉, 那种感觉完全是儿童生命与精神的复合, 完全是儿童时代的我在精神上的一种再现。”

四、儿童诗的情感构建要做到意象结合, 情景交融

诗歌讲究的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既要有“情”又要有“形”, “情”“形”结合, “意”“象”融汇才能创造出诗歌意境。所谓“意境”, 就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放在所描绘的生活图画里, 从而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具有虚实相生, 意与境谐, 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 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 如身入其境, 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重要元素,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 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5]儿童诗意境的创造, 就在于诗人对意象的塑造与把握。台湾诗人林焕彰《妹妹的红雨鞋》这样写道:“妹妹的红雨鞋是新买的, /下雨天, /她最喜欢穿着, /到屋外去游戏, /我喜欢躲在屋子里, /隔着玻璃看它们, /游来游去, /像鱼缸里的一对红金鱼。”这首诗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在雨中嬉戏流连的快乐女孩儿形象。但诗人并没有正面描绘妹妹的欢乐, 而将着眼点放在“妹妹”的“红雨鞋”上, 并由此生发联想, 展开了一幅儿童眼中鲜丽动人的生活场景。这里“红雨鞋”幻化成“红金鱼”, “游来游去”的“红金鱼”, 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妹妹的天真活泼, 而且写出了“我”“隔着玻璃”欣赏妹妹玩水的乐趣时的陶醉神情与神往, 这个具有童趣的场景, 本来是诗人自己感受到的, 但经过诗人的内心刻画与描写, 形成了意象。诗中通过浅白的文字, 像图画一样描绘出来, 把诗人所感受到的童真、童趣和情感, 化为有形的景象, 使本来抽象的“意”变成了具体的“象”。意象的呈现, 描绘了一幅清新、祥和的少女戏水图, 做到了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以意境为上, 有境界自成高格, 自有名句。”好的儿童诗都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 融主客观于浑然一体, 也就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融合, 诗人把经过精心挑选、提炼的物象注入自己的情感, 经重建组合产生张力, 创造出浓郁的情感艺术氛围。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作家应经常有一颗孩童的心灵, 他在观察事物的时候, 总像是第一次看到它们一样, 这将使我们的作品富有诗意。”[6]

摘要:儿童诗歌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 情感是儿童诗的生命。在艺术情感构建上, 要高度关注童心、童趣、童情, 要从儿童的生活体验和儿童视角入手, 做到“意”与“象”的结合, “情”与“景”的交融。

关键词:儿童诗,情感构建,意境创造

参考文献

[1]李元洛.诗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7:78.

[2]圣野, 周晓波.圣野诗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71-79.

[3]刘春.朦胧诗以后[M].昆仑出版社, 2008:358.

[4]方卫平, 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9.

[5]毛翰.诗美创造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210.

[6]雷池子.第四度空间细节[M].武汉:湖北少儿出版社, 2003:187.

儿童文学作品 篇2

《永不长大的孩子》巴里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马克吐温

《金银岛》英国史蒂文生

《苦儿流浪记》法国 耶克特 马洛

《杜立德医生》美国 赫夫 罗弗庭

《格列弗游记》 英国 斯威夫特

《野生的爱尔莎》奥地利乔伊 亚当森

《柳林风声》英国 格雷厄姆

卫斯理科幻小说系列

世界儿童文学十大名著

《杜里特在猴子国》美国休洛夫庭

《长袜子皮皮》瑞典 林格伦

《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芙 扬松

《小鹿班比》奥地利 费 察尔腾

《木偶奇遇记》意大利 科洛迪

《小思想家在行动》奥地利 克 涅斯玲格

《海蒂》瑞士约翰娜 施比丽

《小侦探》 德国 埃克斯特纳

《白比姆黑耳朵》 俄罗斯 加 特罗耶波尔斯基

中国作家作品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郑春华少年儿童出版社

《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三军团》张之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关注:曹文轩、陈丹燕、秦文君、班马、周锐、杨红樱、杨鹏、沈石溪等作家的作品 推荐低年级的绘本图书

《爷爷一定有办法》《雅各布的珍宝》《我的爸爸叫焦尼》《疯狂星期二》 《一只孤独的乌鸦》《兔子的胡萝卜》《风到哪儿去了》《迟到大王》 《你很特别》《猜猜我有多爱你》《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神奇校车系列鼠小弟绘本系列

提供给孩子随时查找有关知识的资料性书籍.《十万个为什么》 青少年版北京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浙江教育版社☆☆☆☆☆

《少儿百科全书》法兰西CAROVSSE版☆☆☆

《小学生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小学生成语词典》《小学生歇后语大全》

《小学生谚语大全》

情感教育类益智科普类

《美丽的乔》☆☆☆☆☆《鲁滨逊漂流记》☆☆☆

儒勒.凡尔纳的小说集☆☆☆☆《窗边的小豆豆》☆☆☆☆☆

《福尔摩斯探索集》☆☆☆☆《成长的智慧》 ☆☆☆☆

绝境生存秘笈 ☆☆☆《从林篇》《冰河篇》《荒岛篇》

《安妮日记》☆☆☆☆☆《谁动了我的奶酪》 ☆☆☆☆

《万物简史》☆☆☆☆☆《爱的教育》☆☆☆☆

童话儿童文学类连环画类

《格林童话》☆☆☆☆《世界文学名著》连续画版☆☆☆☆

《安徒生童话》☆☆☆☆《中国文学名著》连续画版☆☆☆☆

《伊索寓言》☆☆☆☆《福尔摩斯探索案全集》连续画版 ☆☆☆☆ 《拉、封丹寓言故事》☆☆☆《丁丁历险记》 ☆☆☆☆

哈里波特系列小说 ☆☆☆☆☆几米的漫画作品☆☆☆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诸神的传说》希腊神话故事 ☆☆☆《一路风景》☆☆☆☆儿童文学十年精华本《盛世繁华》☆☆☆☆儿童文学十年精华本

《牛津书虫》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套针对学外语的儿童编辑的一 套中英对译的缩减版文学名著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夏洛的网》 ☆☆☆

儿童文学类

沈石溪《狼王梦》《保姆蟒》《斑羚飞渡》冯骥才《俗世奇人》

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森林报》

最佳儿童文学读本一套三本《树叶的香味》《永远的布谷鸟》《为我唱首歌吧》

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策略 篇3

一、多措并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呢?是因为电视节目能够吸引他们,对很多孩子来说,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能很枯燥,如果强制他们阅读,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要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首先要让他们喜欢儿童文学。例如:本人所带的班级是从一年级开始带的,在低年级阶段,我就经常为学生朗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希望这些故事能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引人入胜的朗读中,学生渐渐知道了丑小鸭是怎样成为白天鹅的,白雪公主是多么的善良,三毛受过多少苦难,这些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接着,我让学生轮流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讲一个故事,每组每天一个人讲,其他人听。这些故事可以是长辈讲的,也可以是自己从其他渠道听到的。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阅读的动力,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的学生都爱上了读书。

二、精选好书,推荐阅读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当重视这些差异,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例如:我校二年段的教师就能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给他们推荐儿童读物,因为他们正处于知识的渴求期,对许多东西如天体宇宙、自然世界等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每天都会有好多新的“为什么”。教师让学生家长带学生去购买注音版《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的秘密》等书,鼓励他们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三年段的教师把《伊索寓言》《阿凡提的故事》《福尔摩斯探案集》等作品介绍给学生,他们读得有滋有味。四年段的教师从上学期开始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名篇,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普及本,结果许多孩子都着迷了,有些学生甚至还看完了《水浒传》原著。五年级的教师经常结合课文内容为孩子推荐文学作品:读过《蜜蜂》,向学生推荐《昆虫记》,看了《狱中联欢》,告诉学生《红岩》的内容,不知不觉中,学生读过的书越来越多了。

三、注意引导,陶冶情操

儿童文学能教会学生好多道理,但是儿童文学中那些深层次的东西,学生是不容易读懂的,此时,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读懂儿童文学作品的真善美。记得一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听完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后,告诉我:她很想和小矮人交朋友,因为小矮人善良,很有爱心。我认为,一个经常阅读童话的孩子,长大以后是不会成为一个狠毒自私的人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儿童文学中学会审美。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曾经说过:“一个很少阅读童话的民族,他们的审美趣味是会有问题的,整个民族缺少一种诗意的状态,就连造房子、设计桥梁都会有问题!”我很赞成他的观点。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美好的东西。如,《丑小鸭》a这个故事就让孩子们知道在困境中不要绝望,只要不懈努力,“丑小鸭”也会成为“白天鹅”。一个童年的时候从来不看童话的孩子和从小读着童话长大的孩子,他们生命里会有很多东西不一样。儿童文学的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四、监督评比,形成竞争

要培养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习惯,学校管理者就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我们学校推行两种朗读制度:晨读与自读。早晨鼓励学生放声有感情地朗读佳作美文、古代诗词等;午间则让学生默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各班都要组织学生订阅《中国少年报》《儿童画报》《小学生周报》《小火炬》等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此外,还要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在家里也订些书报,让孩子利用零散的时间,扩大阅读量;读累了还可以看看少儿频道的《蓝猫的故事》《宝莲灯》等儿童电视节目。教师家长还应该经常关心孩子的阅读情况,及时肯定孩子的阅读成果。这样既可以检验他们是否认真看书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儿童文学。

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策略 篇4

一、多措并举,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们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呢?是因为电视节目能够吸引他们, 对很多孩子来说, 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能很枯燥, 如果强制他们阅读,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要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首先要让他们喜欢儿童文学。例如:本人所带的班级是从一年级开始带的, 在低年级阶段, 我就经常为学生朗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我希望这些故事能伴随他们成长, 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引人入胜的朗读中, 学生渐渐知道了丑小鸭是怎样成为白天鹅的, 白雪公主是多么的善良, 三毛受过多少苦难, 这些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接着, 我让学生轮流在自己的学习小组内讲一个故事, 每组每天一个人讲, 其他人听。这些故事可以是长辈讲的, 也可以是自己从其他渠道听到的。这样一来, 学生就有了阅读的动力, 一段时间之后, 我们班的学生都爱上了读书。

二、精选好书, 推荐阅读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教师应当重视这些差异, 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例如:我校二年段的教师就能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给他们推荐儿童读物, 因为他们正处于知识的渴求期, 对许多东西如天体宇宙、自然世界等未知的领域充满好奇, 每天都会有好多新的“为什么”。教师让学生家长带学生去购买注音版《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的秘密》等书, 鼓励他们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三年段的教师把《伊索寓言》《阿凡提的故事》《福尔摩斯探案集》等作品介绍给学生, 他们读得有滋有味。四年段的教师从上学期开始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名篇, 引导学生阅读 《水浒传》普及本, 结果许多孩子都着迷了, 有些学生甚至还看完了《水浒传》原著。五年级的教师经常结合课文内容为孩子推荐文学作品:读过《蜜蜂》, 向学生推荐《昆虫记》, 看了《狱中联欢》, 告诉学生《红岩》的内容, 不知不觉中, 学生读过的书越来越多了。

三、注意引导, 陶冶情操

儿童文学能教会学生好多道理, 但是儿童文学中那些深层次的东西, 学生是不容易读懂的, 此时, 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读懂儿童文学作品的真善美。记得一年级时,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听完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后, 告诉我:她很想和小矮人交朋友, 因为小矮人善良, 很有爱心。我认为, 一个经常阅读童话的孩子, 长大以后是不会成为一个狠毒自私的人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儿童文学中学会审美。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教授曾经说过:“一个很少阅读童话的民族, 他们的审美趣味是会有问题的, 整个民族缺少一种诗意的状态, 就连造房子、设计桥梁都会有问题!”我很赞成他的观点。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美好的东西。如, 《丑小鸭》这个故事就让孩子们知道在困境中不要绝望, 只要不懈努力, “丑小鸭”也会成为“白天鹅”。一个童年的时候从来不看童话的孩子和从小读着童话长大的孩子, 他们生命里会有很多东西不一样。儿童文学的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四、监督评比, 形成竞争

儿童文学作品 篇5

2.感动永远 美好永远--《爱的教育》 3.选择不朽阅读--《安徒生故事全集》 4.二百岁的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 5.经典格林--《格林童话全集》

6.世界的蟋蟀和老鼠--《时代广场的蟋蟀》 7.找到浅水湖--《麦田里的守望者》 8.凯斯特纳的5月35日--《5月35日》 9.白色的比姆黑的耳朵--《白比姆黑耳朵》 10.爱上雅诺什--《雅诺什作品系列》

11.穿上绿衣裳的爸爸--《我说你是一头熊》 12.走入了生命的书--《小淘气尼古拉》

13.很多很多大人的小时候--《男孩彭罗德的烦恼》 14.一个英国麻瓜和她的小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15.挖个洞洞往里瞅--《洞》

16.在学校和家里来来回回的有趣小孩--《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 17.我们都是拉拉我们想起了没有--《拉拉与我》(即《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18.晴天到这里看下猪--《晴天有时下猪》 19.挪威英国雪茄姥姥的外孙故事--《女巫》 20.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还有半个--《四个半朋友》 21.吹着小哨走大世界的狗--《狗来了》

22.凌空一跃的生命之歌--《西顿动物文学经典》 23.分享路上的故事生命可受用--《犟龟》《出走的绒布熊》 24.盯住自己脚印跟踪追击的温尼?菩--《小熊温尼?菩》 25.这一个梦以外的另一个梦--《万花筒》

26.挂在公牛角上的喜悦瓢呀瓢--《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27.落入北大西洋之中的故事--《勇敢的船长》

28.飞翔而来的童话又飞翔走了--《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 29.九点十五分的挥手里爱的隆重--《铁路边的孩子们》 30.一把手枪的男孩写成的永远的故事--《鸟雀街上的孤岛》 31.长长路上的影子剧院--《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 32.童年秘密中的圣库鲁次--《永远说不完的童话》 33.沙漠上的童话和冷清的生命--《小王子》

34.二十行黑暗新闻和一个快活故事--《小不点和安东》 35.童话总让我们询问自己--《地板下的小人》 36.到另外的世界历险和喜欢--《银椅》

37.六岁大叔的浪漫出走--《费多尔大叔,公狗和公猫》 38.烙饼的香味飘到刚果--《讨厌鬼亨利赚大钱》 39.鱼雷击中后的一个故事--《险恶之海》

40.儿童工厂一个一个关闭--《从罐头盒里出来的孩子》 41.稍给他最好的一句话--《巴德,不是巴迪》 42.美丽的巴拿马--《哦,美丽的巴拿马》 43.永远的树永远的男孩--《爱心树》 44.这是栽一棵很大的树--《猜猜我有多爱你》 45.不结束的写信故事--《小老虎,你的信》 46.妈妈 想你爱你--《逃家小兔》 47.北风的背后--《北风的背后》

48.学会把鸡羊猪牛赶进屋子--《小房子变大房子》 49.跟着蜜蜂快跑--《蜜蜂树》 50.经典道理中的图画书--《小船》 51.背着黄书包去学校--《黄书包》

52.想到什么就看见什么--《戴高帽的猫》 53.读诗理想--《儿童诗园》

54.驾了帆船去海上--《在我坟上起舞》

55.爷爷穿西装了没有--《爷爷有没有穿西装》 56.经典的奶奶--《背井离乡的365天》

57.童年里的小人--《严斯-彼得和看不见的小人》 58.憨拙鼹鼠的乌亮故事--《鼹鼠的故事》 59.灵感和热情是庸常外的诗--《鸭子骑车记》 60.说些好故事放进白开水--《老鼠汤》《蚱蜢旅游记》《大象舅舅》 61.米其尔和另外一些故事的灵感--《让路给小鸭子》 62.平平常常的童年秘密--《艾尔韦斯的秘密》 63.叭啦--啦砰里的雷公糕--《雷公糕》 64.臭蛋蛋的文学--《麦克,吃早餐!》 65.艾丽丝的第三件事--《花婆婆》 66.夏洛蜘蛛--《夏洛的网》

67.小象大狮子和大象小狮子--《你大,我小》 68.我喜欢你--《勇气》

69.灰暗晨曦里唱歌的小鸟--《无家可归的小鸟》 70.这些裙子挂在了我们的心里--《一百条裙子》

71.我们看见了美丽的白猫吗--《活了100万次的猫》 72.红熊绿熊五颜六色熊--《泰迪熊火车历险记》 73.滴进了牛奶在车厢里和热可可--《极地特快》

74.有办法的爷爷的蓝颜色料子--《爷爷一定有办法》 75.这个路上的故事没有字--《流浪狗之歌》 76.石头汤--《石头汤》

77.五毛钱可以买个什么--《五毛钱的愿望》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网上搜集,仅供参考)第一学段推荐书目:1—2年级(中国部分29)1.《小布头奇遇记》 孙幼军

(这是孙幼军的处女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长篇童话,它影响了一代儿童。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提名的作品。)2.《小猪唏哩呼噜》 孙幼军

(小猪唏哩呼噜有傻孩子傻福的憨厚,也有大智若愚的机智,更可贵的是,他善良、勇敢、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傻得执着,傻得可爱。)3.《树叶船 》张俊以 4.《吹泡泡 》张俊以

(这两本优美的儿歌和小诗,让我们体会到很多纯真的乐趣。)5.《调皮的日子》 秦文君

(《调皮的日子》和它的续集《年糕包子兄弟和紫苜蓿农场》说的是朱多星和表弟小沙这两个捣蛋鬼的故事。)6.《窦蔻流浪记》 窦蔻

(这是6岁半的窦蔻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小读者可以从中体会一下同龄人的很多类似的想法和情感。)

7.《365夜知识童话》 鲁克

(每天一个童话,每天学到知识。)8.《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郑渊洁

(看过动画片的同学换着看看文字,一定更有意思。)9.《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 梅子涵

(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就生活在你们中间呢,赶紧去书中找找自己和你的朋友吧。)10.《笨笨猪 》杨红樱 著

(憨态可掬的小猪会笨到什么样子呢?)

11.《泡泡儿去旅行》(小布老虎丛书 薛涛 著)(多么神气的旅行啊,但有点替泡泡担心哟。)1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 周锐 著(周锐的童话永远有与众不同的精妙。)

13.《小布头丛书—小布头新奇遇记》 孙幼军著

(新奇遇从上次奇遇的“后来呢?”继续开始。小布头几经辗转,成为了男孩子朵朵的知心伙伴,他甚至坐飞机去了美国,陪伴朵朵度过了一个不那么平静却也很温馨的幼年时光。)14.《我不是坏小孩》(全3册)叶姝 著(插图本。来看看好小孩是什么样子的吧。)15.《小香咕系列》 秦文君

(包括《小香咕和她的表姐表妹》、《小香咕和男孩毒蛇生日会》等。)16.《李拉尔故事系列》 梅子涵(包括《爸爸小时候什么样子》、《大人都是猫咪》、《我也会当爸爸》等。)17.《最著名的中国民间故事》(包括《牛郎织女》《白蛇传》《宝莲灯》等,从多种角度折射了中华文明的辉煌。)18.《史记》注音本(1-4)19.《三毛流浪记》(全集)张乐平

(小三毛带着自己的三根头发过着和现在的孩子完全不一样的生活。)20.《中华歌谣100首》金波 李众选编(众多民谣的精选,读了会喜欢上它。)21.《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 任溶溶 22.《大灰狼罗克》 郑渊洁 23.《我们的公虎队》(套)梅子涵 24.《严文井童话》 严文井 25.《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套)郑春华 26.《小溜溜溜了》 叶永烈 27.《笨狼学校》 汤素兰 28.《拇指牛》北董 29.《王一梅童话系列》(套)王一梅(外国部分43)1.《格林童话 》(德国)格林兄弟

(这里面有看了就忘不了的神奇故事。格林兄弟是讲故事的高手呢。)2.《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作家,去问问你的父母。安徒生童话一直是很多人童年的朋友,甚至长大后依然不愿意放下它呢。)3.《万花筒》(英国)依列娜·法吉恩

(这是一本非常优美的童话集。去看一看,为什么叫这样变化多端的名字呢。)4.《豪夫童话 》(德国)豪夫

(豪夫具有把故事描述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非凡才能。)5.《爱丽斯漫游奇境 》(英国)卡罗尔

(爱丽斯像一头十分可爱的温柔的小鹿,活泼真实。童话在微笑中表现机智和幽默。)6.《狐狸列那的故事》(法国)阿希季诺夫人

(在拟人的世界里,狡诈机智的狐狸列拉非常有个性。)7.《小熊温尼·普》(英国)米尔恩

(看看这头聪明的小傻熊怎样历险的吧。)8.《彼得·潘》(英国)詹姆斯贝洛著

(彼得·潘,满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树叶和树浆做的衣服,一个不愿长大也永远不会长大的可爱的小男孩。因为害怕长大,他在出生的第一天,就从家里逃了出来,就有了后来很多的故事。)

9.《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埃格钠)

(一个就趣的地方住着三个有趣的强盗,经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有了一个有趣的结尾。)10.《鹅妈妈的故事 》(法国)贝洛(《小红帽》是这个作家的最经典作品,其他的也一样生动有趣。)11.《洋葱头历险记》(意大利)罗大里

(洋葱头的爸爸老洋葱头因无意中踩了柠檬王一脚被关进监狱,洋葱头探监时,老洋葱头告诉他监狱里关的都是正直的人,而强盗、杀人犯却在柠檬王的宫中养着。洋葱头决心救出监狱里的人。这大营救非常惊险呢。)

12.《窗边的小豆豆》(日本)黑柳彻子

(一个生性好奇、好动、活泼的小姑娘,被强令退学后,在一所特殊的学校里成长的故事。)13.《淘气包埃米尔》(瑞典)林格伦

(一个罕见的淘气包。无论他走到哪里,都要把那个地方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可是他并不坏,只不过是生性好动,天真活泼。)14.《假话国历险记 天上掉下来的大蛋糕》(意大利)罗大里

(天上掉蛋糕?是不是也是假话呢?看了这个作品集子你就知道怎么回事情了。)15.《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英国)特拉弗斯(一个神奇的阿姨,让很多孩子翘首期待。)

16、《丁丁历险记》(小开本全22册)(比利时)埃尔热(所有的历险都让我们紧张,勇敢地随丁丁去看看吧。)17.《雅诺什绘本10种》(德国)雅诺什

(雅诺什的书都是自创、自绘的,所以他的书非常的与众不同,在德国,从6岁的小孩子到99岁的老头老太,都是雅诺什的读者,他的书总是再版、再版„„)18.《米切尔·恩德童话绘本》(全6册)米切尔.恩德著 19.《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罗尔德·达尔(在一个山谷里,有三个饲养场,接下来出场的是狐狸爸爸的一家人:狐狸爸爸、狐狸太太、四个小狐狸。狐狸爸爸很聪明,总能轻而易举地获取三个场主的鸡鸭鹅及火鸡、苹果酒以及其它食物。)

20.《电话里的童话 》(意)罗大里

(一个个通过电话传递给孩子的故事,很特别呢。)21.《小口袋丛书》

(这是一套在欧洲极为流行的儿童读物,参加伴随一代代儿童成长。它的故事新奇而又往往出人意外,结局幽默。插图明快,加注拼音。)22.《迪迪的故事》(全24册)Enid Blyton 著 23.《狮子系列丛书》(全5册)(德国)马克斯.克鲁塞 24.《火鞋与风鞋 》(德国)乌尔苏娜·韦尔芙尔

(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让一个七岁的孩子找到了自信。)25.《淘气包谢得意》(全5册)(绘本)(法国)洛德·果范(法国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能让你大笑不止。)26.《小学生迪克比》(全6册)(绘本)(法国)洛迪·齐德鲁

(一个又懒又笨的小学生,却有着非凡的想象力,天真可爱,幽默有趣。)27.《为什么动物会有尾巴》(彩色注音版动物童话)(法)纳塔·卡普托(本书收录了十六篇 来自法国的关于动物的童话,这些好听的故事在向你讲述 各种动物习性的同时,也在告诉你许多做人的道理„„)28.《精灵鼠小弟 · 吹小号的天鹅》(美)怀特

(看过电影《精灵鼠小弟》吗?童话写得更生动啊。吹着小号的天鹅是很美很得意的呢。)29.《名家绘本世界童话 》(这是一套值得收藏的童话书,由十一位意大利名画家绘画。通过优美的画面来阅读到名著,印象一定深刻。)30.《伊索寓言》

(简单生动的故事,很深刻的寓意。)31.《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日本)五味太郎 32.《猜猜我有多爱你》(英国)山姆.迈克布鲁尼 33.《绿野仙踪》(美)弗兰克.鲍姆

34.《胡萝卜种子》(美)路斯·克劳斯 35.《木偶奇遇记》(意大利)科洛迪 36.《蓝火车温情童话》(系列)(西班牙)大卫·帕罗马等 37.《总有一天会长大》(挪威)托摩脱·蒿根 38.《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 39.《兔子坡》(美国)罗伯特 ·罗素

儿童文学作品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40-0

一、前言

小学语文阶段中的儿童文学选择应当重视儿童的主体地位,并且要尽可能的保证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通俗性。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都开始将儿童文学引入到语文课堂当中,并且让学生的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然而,儿童文学作品虽然具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对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上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有待笔者乃至所有小学语文教育者去分析和解决。

二、儿童文学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简单一些解释,我们又可以将语言能力看作是一个人对理解文章和组织造句的能力,它同我们经常提到的听力和读写能力有着些许的不同,是一项重要性更高的语文技术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儿童文学不仅能够将部分比较晦涩难懂的学习难点变得更加生动化与儿童化,同时还能够让孩子们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开阔自己的研究,并且对周边的事物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和感悟,从根本上锻炼学生记忆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了解所学文章中的思想内涵[1]。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此次新课改中提出了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义为是“书写能力、阅读文章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应有的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等等”。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小学生们的书写读能力均没有发展的较为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具备应有的人文素养,而儿童文学作品的加入则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去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念,让他们不会在人生的懵懂阶段走弯路。

(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孩子们的想象力且富有情感,他们非常喜欢从阅读当中获得乐趣和知识,从而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拥有更多的期待感和兴趣。然而,由于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枯燥且乏味的内容,不仅会让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少,同时还会影响到他们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与形成。而儿童文学作品的加入则如同雨后甘霖一般的重要,在学生的眼中,那些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就如同是“文字游乐场”一般的充满着吸引力,他们一方面能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习到更多的生活和学习技能,另一方面则可以让自己的想象力获得更多的施展空间,并以此来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2]。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选择的注意事项

(一)选文要注重生态的儿童观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原来越多的儿童都开始表现出了不同程度上的早熟现象,尤其是在信息获得渠道变得愈发丰富的今天,儿童的思维模式开始逐渐的朝向多元化的方向所发展。除此之外,国内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仍然抱有着很强的“望女成凤”与“望子成龙”的想法,所以会为自己的孩子安排大量的课外补习课程,将原本属于他们娱乐和玩耍的时间剥夺掉了,长此以往,学生性格与价值取向都会开始变得愈发的扭曲,从而由一个天真烂漫的无忧少年变成忧心忡忡且充满压力的“小大人”。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一情况,学生家长与教育者在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时应当尽可能的保留生态儿童观,不仅要充分的了解和尊重孩子们的真正需求与内心想法,同时还要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童年时期应有的快乐。换言之,在对教材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选择时,要从儿童审美特征、思维方式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去着手考虑,让孩子们可以自己摸索和体会蕴含在文学作品中的快乐之处[3]。

(二)要注重选文的多样性特点

首先,教育者应当确保所选文学作品体裁的多样性,不仅要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读物,同时还要包括一些时下比较流行的文学戏剧与谜语故事等。针对我国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文人学者都开始加入到对儿童文学的研究与创作队伍中,从而为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次,教育者还要兼顾到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藏的多元性。一方面要尽可能多的引入一些不同类型的文化,另一方面则需要去深入的了解孩子们所真正喜爱和关心的知识要点,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文学类型;最后,由于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浩大工程,因此,编写者不应当只是闭门造车一般的闷头编写,而是要去主动的寻求来自教育界当中的各方帮助。其中包括各个地方中的教育专家、语文课程的研究学者、教育心理学领域专家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等等。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让小学语文同儿童文学之间的整合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四、儿童文学选文的教学建议

首先,各个小学院校的领导者要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与文学素养,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增强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其次,由于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细小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因此语文教育应当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帮助学生尽快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最后,小学语文教育者应当拥有较强的缺陷弥补意识,帮助学生在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2]朱自强.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儿童文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娄底师专学报,2013(01).

[3]侯慧庆.儿童文学研究成果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上),2012(10).

作者简介:

儿童文学作品 篇7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

(1) 存在功能上的认识偏差。相当一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儿童文学所具备的功能只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而实际上儿童文学绝非只是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眼中, 如果对作文不能提供立竿见影的直接帮助, 那么就会被摒弃和忽视。不可否认的是, 儿童文学阅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儿童文学的作用及功能并非仅仅如此, 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学习的乐趣给予学生,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灵, 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还有些教师将道德说教看作儿童文学主要的教学功能, 使得儿童文学教学的开展受到限制。

(2) 正确的引导不足。通常儿童文学作品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元地进行解读。但是, 多元解读并非就是说随意地解读。如在《去年的树》这篇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时, 教师应当对文章主旨进行多方面、完整地加以解读, 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富有童趣的视角, 然而, 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 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缺乏, 对学生整体划一, 这便使得学生在解读作品上偏离了方向。另外, 教师在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 要么是硬拽生拉学生将自己明确要求的理解深度达到, 要么是满足于个人对文本理解的展示, 导致学生“误读”了儿童文学作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策略

(1) 正确认识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作用。审美功能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首要功能, 智力开发功能、教育功能及认识功能等均从属于审美功能, 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主要是文学教育作用。即便是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将文学教育的目标明确, 但是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其人文内涵, 提高文学教育的地位, 正确认识儿童文学作品教学, 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文学功能, 以便于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儿童作品教学的效果。

(2)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借助于氛围环境的熏陶、主题活动的影响、学科教学的渗透、评价表彰导向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融化、转化、感化。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内涵就是将适合学生发展及成长的儿童文学作为主要媒介, 通过教师的点拨及启发, 在主动状态下促使学生将人文精神的发展实现, 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能够用自己语言来感知世界的一种能力, 并且将对待他人、对待世界的人性关怀态度最终树立起来。一方面, 教师的工作态度、精神面貌、心理状态和言行举止等要切实进入状态, 在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 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具备感染力、生动性和形象性, 精神要饱满, 以此更好地带动学生;另一方面, 要注意教室环境的布置。按照儿童文学作品的具体需要, 可以布置书法作品、展板、图画、鲜花等饰物于教室, 还可以利用音乐的播放或者桌椅的摆放等, 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3) 联系生活实践, 加强朗读指导。正是因为儿童文学作品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语言材料, 因而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 教师要尤其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要以充满感情且独特的语言吸引学生。例如:语文教师在儿童故事方面的文学作品教学中, 应当明确教学的重点是课文的朗读及认字, 要让学生在富有内涵且有趣的故事中自主地领悟和阅读, 体会作品中所蕴涵的道理, 以此在学字的前提下, 使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加深, 在生活实际中使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深刻涵义。首先, 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通过字典识字, 教师采用教学课件的演示将学生的写字兴趣激发出来。其次, 要注重生活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让学生联系生活, 亲身感知。第三, 要重视情感的渗透。教师要将各种有效的途径利用起来, 对有利的教学情境加以创设, 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 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掌握作品中的知识点, 提高素养和水平。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鉴于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快将传统教学模式摒弃, 高度重视儿童文学作品教学, 充分发挥儿童作品教学的功效, 并且探寻有效的教学途径, 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一鸣.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及对策[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2012 (12) .

[2]范洪丽.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课外阅读, 2013 (4) .

[3]王伦.语文教学研究中儿童文学的融入[J].小作家选刊, 2013 (5) .

儿童文学作品 篇8

从作品的字里行间里也能够感受到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给众多读者心灵上带来的震撼与深刻印象, 充分展现儿童时代不同时期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因此《夏洛的网》一经出版, 作者独特的语言特色就将其文学成就推向顶峰, 更展现出儿童文学语言上较为显著的特点。

一、口语简单, 语言鲜明

基本上丰富性、延展性以及积极性都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所必备的。即使《夏洛的网》在故事情节方面比较简单, 可是作者怀特就用简单的话语将两位主人公以及坦普而顿, 弗恩描述出来, 语言鲜明且精炼。《夏洛的网》中有一处十分经典的描述, 关于坦普尔顿的几个简单动作,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坦普尔顿为了自己的私欲是如何获得夏洛的食物, 没有想过夏洛失去食物后会怎么样, 还有和夏洛一起去集市的时候也丝毫没有为夏洛当时的处境感到担忧过, 等等描述。作者用简单的语言就将老鼠自私而又冷漠的个性刻画出来, 让小老鼠自私的品行在语言描述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当读者独到这一段的时候, 通过语言就仿佛看到一只鲜活的坦普尔顿展现在自己的眼前。在故事中, 很多动物都提防着坦普尔顿, 比如鹅妈妈就认为坦普尔顿是一只没有责任感以及同情心、作风更加不正派的邪恶老鼠, 用夏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只顾自己, 从来不顾名人。

作者用直接而又简单的口语化语言表达出众多动物们对坦普尔顿的反感, 并且将坦普尔顿见利忘义的动物形象充分展现出来, 通过简单语言让读者更能够直接了解怀特自身对丑恶事物的立场。对坦普尔顿这只小老鼠的描述很真实又不失张力, 简单而又不失鲜活, 因此从这部作品可以发现作者怀特真正用语言将丑恶摒弃在外, 充分发扬真善美。

二、语言幽默而生动, 充满感染力

怀特不仅仅是一名儿童文学作者, 还是一名编辑、一名散文家、评论家, 这也是由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与阅历缔造的。正是集众多身份于一身, 怀特在进行儿童文学创造的时候才能够用简单又有力的语言将人物刻画出来, 同时也在作品中展现其语言上的幽默天分。怀特在构思《夏洛的网》中很多比较特殊场景的时候, 将展示个人幽默特色的语言融合于其中, 让读者能够从语言中获得生动形象并且细致入微的精彩情节, 这样也能够让读者体会到更多的童趣快乐。比如, 威尔伯从别人口中知道自己的最后命运有可能是变成熏猪腿, 非常害怕并且不停呻吟的时候, 怀特是这样的描述的:“我不想死啊!我要好好的活下去, 在这肥料堆上舒服的生活, 我要和朋友们一起呼吸着美丽清新的空气, 并享受着美好的阳光浴!”这个时候威尔伯表现出的状态是常常在孩子身上体现出的固执和天真, 充分的代入感, 让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儿童文学作品自身充满的深深魅力, 当读到作者营造的特殊场景时能够被深深吸引, 比如老羊对威尔伯说的话:“你发出的叫声就是噪音, 但确实也非常美丽!”从动物形象来看老羊就是人类中的长辈代表, 性格内向且不太会说话, 但是又不失率真的本性。可以自我想象一下, 作者用夸张而又幽默的语言向读者展现出一只老羊都在讽刺威尔伯的场景, 将原本是很悲伤且严肃的事情展现出轻松欢快的气氛。正因为读者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将各个场景表现出来, 才能够更多的影响众多读者们。比如读者在描述坦普尔顿拖着身体路过猪圈向躺在角落里的威尔伯喊话是这样描述的:“我回来了”、“真的是爽翻天的一夜啊!”、“难以置信的人类大餐和酒宴啊, 我是真正的狠吃了一大顿!”, 口语化的语言表达, 十分鲜明的将坦普尔顿自私自利的本性崭露无遗, 并且幽默又不失生动的语言为读者带来滑稽效果, 吸引读者阅读、品读。读者在被作品深深吸引的时候又能够细细阅读作品中的内容, 感受作品带来的儿童童趣以及作者自身的情感与感悟。

三、情感细腻化, 语言具有传递性

儿童文学针对的群体是儿童, 因此作品中的语言不仅要细腻, 而且还要深刻, 这样才能够将青少年读者的情感深深吸引住, 青少年时期的情感与感受能力都比较突出。而在《夏洛的网》中, 夏洛和威尔伯之间隐藏的浓浓友谊让读者们感受震撼, 并且产生强烈共鸣。比如描述威尔伯在黑暗中听到一个之前从没有听到过的细小声音时是那么吃惊的时候, 就可以感受到它是多么惊讶, 虽然这个声音很细小, 但是却很好听, 因为它为威尔伯带来了友谊, 而作者也用细腻而又富有情感的简单话语将其表现出来, “我可以做你朋友。我观察你一天了, 我就喜欢佩”, “可我看不起你, ”威尔伯跳起来说“你在哪里?”。那声音说“睡觉吧。明天早晨你就看见我了”。这个时候的威尔伯多么想要朋友, 正是这份需要, 夏洛在怀特的安排下来到它以后的生命中, 成为它活下去的转折点。当威尔伯正面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 大声的说“我不要死”, 而夏洛则轻快的对它说“你不会死”、“如何救?”、“这得走着瞧。不过我要救你的, 你给我马上安静下来。你要孩子气了”。这些层层递进的话语与情节, 让语言和情感充分融合在一起并向读者展现出来。

四、结论

怀特所写的《夏洛的网》这部儿童文学作品不管是在美国, 还是在其他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都可以说是最优秀的儿童读物。其语言的运用以及创造风格都具有巨大的文学价值, 充分展现怀特与其他作者不同的文学风格, 也正是《夏洛的网》这部作品将其语言特色表现到极致, 对我国儿童文学作品带来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夏洛的网》这部作品所具有的主要语言特色中探讨, 分析其语言带来的情感感染力、传递性和鲜明性。运用独特的创作手法为儿童带来积极正能量, 促进儿童思维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伍荣华.为《夏洛的网》作叙事分析[J].外国文学研究, 2008.09:106-107.

[2]彭志瑛.从《夏洛的网》析儿童文学翻译的显与隐[J].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3.06:77-78.

[3]姜妹含, 程莉莉.儿童文学《夏洛的网》中的语言特色[J].中国校外教育, 2013.08:76-77.

儿童文学作品 篇9

(一)儿歌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儿歌是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的短小歌谣,儿歌生长于民间文学的土壤,主要的流传方式是口耳相授,代代相传。儿歌唱起来琅琅上口,且短小,有着动听的旋律、浅显的语言、风趣的内容,口语化的风格,能够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去唱,并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儿歌无处不跳动着水晶般剔透的童心,闪烁着天真活泼的稚拙美,把看似平淡的生活表现得稚趣盎然。

儿歌的作用主要是对幼儿思维的扩展、智力的开发、语言美感的训练、视野的开阔、知识的丰富、语言的训练、道德情操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儿歌可以带给幼儿极大的审美享受。儿歌可以从小培养幼儿学会聆听,同时又会给幼儿带来听觉上的享受。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因为大部分的儿歌都是有情境的,幼儿可以根据歌词自己想象出一个画面。

(二)幼儿诗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幼儿诗是以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幼儿听赏吟诵的自由体短诗。

幼儿诗采用了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童趣,对幼儿具有愉悦、认识、教育、审美的作用。幼儿诗有想象、有意境,语言优美、句式长短不齐,在听赏和诵读中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得到审美愉悦和情感的陶冶。幼儿诗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画面,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同时那些优美的诗又会给他们带来一种美的体验和享受,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幼儿在阅读幼儿诗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是读,同时他们的脑海里也会浮现出一些诗歌的画面,美丽的意境、优美的词句等等都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又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婴幼儿童话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婴幼儿童话也是学前儿童文学的一种。幻想是童话的生命和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那么,什么是童话呢?学前儿童文学中的幻想,大量的表现为创造性想象,艺术幻想为学前儿童文学打造了一个神奇、无所不能的童话世界。婴幼儿童话可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让孩子在童话中学会勇敢、坚强、不放弃、有爱心等等良好的品质。

婴幼儿童话对于幼儿来说,每一个具体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种直接的体验,一种充实、活泼的生命感觉。可以让幼儿在体验这些童话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纯真美好的种种情感投射或者融入到童话中,这种宣泄可以给幼儿带来无与伦比的欢乐,可以让幼儿的愿望得到满足。满足幼儿的阅读期待、帮助他们宣泄情感,帮助他们习得智慧,帮助他们看到希望,欣赏爱与美、正直与善良,可以培养幼儿勇敢、坚强、不放弃等等良好的品质。

(四)婴幼儿故事对幼儿的发展作用

婴幼儿故事也是学前儿童文学的一种,而故事是一种以真实或虚构的事件作为讲述对象,具有连贯性、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叙事性文学体裁。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在听教师讲故事时,会有种种的反应。婴幼儿故事可以让幼儿把故事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可以和他们所知道的故事结合起来,还能表达他们的种种愿望,满足审美需要。

婴幼儿故事婴幼儿故事中多样的题材、丰富的生活场景、开阔的视野可以帮助婴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有助于培养其审美能力也可以培养孩子真善美,区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也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从而培养幼儿爱憎分明的情感。

(五)婴幼儿图画书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在幼儿文学里,图画书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种类,是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而婴幼儿图画书则是以婴幼儿为主要对象、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艺术形式。婴幼儿图画书可以在视觉上给幼儿一种神奇的体验,就像是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等着幼儿自己去探索。一页一页去翻阅,给他们带来视觉上的盛宴、视觉上的冲击。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爱看书的习惯,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视觉审美能力。

婴幼儿图画书可以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发现事物,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激发情感,陶冶性情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培养阅读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幼儿的人格发展;培养幼儿视觉美感的基本体验,培养审美能力;增进长幼两辈情感的交流;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幼儿智力的发展。

婴幼儿图画书不仅可以满足孩子探索的愿望也可以促进和培养孩子喜欢看书,一页一页翻书的好习惯。婴幼儿图画书可以培养孩子的视觉审美,图画书都是色彩鲜艳,并且生动形象,还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的图画书就可以对孩子的视觉上有一定的冲击和感受,幼儿可以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所以持续的看这些图画书,视觉上就会培养孩子的审美和享受。

参考文献

[1]刘厚明.寻思、染情、溢智、添趣-试谈儿童文学的功能[J].文艺研究,1981(04)

[2]陈振桂.儿童文学应该分为四个层次[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3]沈明煊.浅谈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性阅读.语文学刊,2013(04)

[4]赵娟.剖析儿童文学的价值作用.文学教育:上,2009(12)

儿童文学作品 篇10

在儿童文学中, 对于创作者作家与接受者儿童读者之间的关系, 历来的研究者众说纷纭, 意见不一。郭沫若指出, 儿童文学要“导引儿童向上, 启发其良知良能”;[1]张天翼认为, 儿童文学要告诉儿童“一些真的道理”;[2]陈伯吹主张“儿童文学主要是写儿童”, “要以同辈人教育同辈人”。[3]但最具代表性的是鲁兵的“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4]这样的观点主要强调的是儿童文学的认识、教化功能, 而没有意识到儿童文学还可以给儿童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审美上的享受。更令人深思的是立足于其背后的儿童观:“成人本位”, “成人中心论”, 认为成人的世界是完美无缺的, 需要用成人的意志对懵懂的儿童进行教育、进行规范。

自80年代对教育工具论进行批评以来, 学界对儿童文学进行了重新阐释,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 如:曹文轩提出“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承担着未来民族性格的天职”, [5]新世纪初他又提出“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6]这些都是在儿童文学理论建设上取得的新成绩, 是值得肯定的。但至今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那就是: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读的, 王泉根在《以善为美: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一文中说:“儿童文学不是由儿童生产的, 而是一种整体上由‘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朱自强在他的《儿童文学新视野》一书中说:“儿童文学是成人作家为儿童创作并被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却使儿童文学作品远离了真正的“儿童本位”的观念。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这样的儿童文学具有单一的作家群体——成人, 单一的读者群体——儿童。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 “儿童文学不是由儿童生产的, 而是一种整体上由‘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以及“儿童文学是成人作家为儿童创作并被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均认为, 儿童文学仅仅存在唯一的创作主体, 那便是成人。这样的观点意识到了儿童由于年龄的弱小, 知识储备的不足, 语言表达能力的欠佳, 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于是便将创作的任务全部交给了成人, 这样儿童的发言权便被剥夺或者说儿童的创作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由成人凭着自己对童年的记忆进行创作, 由成人操作者出版的权利, 由成人按照自己的审美意志对成人创作的作品进行批评, 然后反馈回来再由成人创作。这样一个循环链上儿童的地位在哪呢?成人创作、成人出版、成人批评, 儿童文学的世界全由成人来操控着, 哪里有儿童的声音, 有儿童的地位呢?这样能是真正的“儿童本位”吗?

其实, 我们不要以为儿童年龄小就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事实上的确存在着由儿童创作的优秀作品!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在仅仅七岁时就创作出《咏鹅》一诗,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首句三个鹅字, 写出了儿童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 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群白鹅悠闲地游来, 正昂着颈高叫着, 像是在对着蓝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 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 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 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的画面啊!这是儿童眼中的世界, 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童趣, 纯洁了我们的心灵。像这样的作品我们能因为它是一个儿童所作就把它排挤在儿童文学的大门之外吗?再比如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主办的“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中评选的佳作——《一颗面包做的心》, 作者是一个年仅十一岁的意大利女孩。尽管与成人的作品比起来在技法上有点浅显、粗糙, 但它的感情上却是真挚的、动人的。那是儿童发自内心的呼声, 她想要全世界的孩子都有面包吃, 即使拿自己的“心”去交换也愿意。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操啊!我们不能不为孩子那颗真诚而充满爱的心所感动!

在儿童文学的世界, 需要儿童的创作。儿童自己创作的作品, 不仅仅满足了自我表现的需要, 使儿童文学的天空上多了些儿童自己的声音, 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独立的地位, 儿童可以从自己的生命欲求出发尽情地歌唱, 尽情地抒发, 从而使儿童文学更好地体现“儿童本位”。

从接受的角度来说, 无论是“儿童文学不是由儿童生产的, 而是一种整体上由‘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 还是“儿童文学是成人作家为儿童创作并被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 都把儿童文学交给了单一的读者——儿童。我们不得不承认, 儿童文学的主要读者就是儿童, 像《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就是讲给孩子们听的一个关于“奇境”的故事。但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是老少皆宜的, 如安徒生童话, 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爱不释手。而且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他们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并没有把自己的读者仅局限于儿童。安徒生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 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小王子》的作者埃克絮佩利在“作者献词”中也点明自己的“意图”:“请孩子们原谅, 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

儿童文学不仅仅是给儿童读的文学, 它也是给成人读的文学, 也是“教育成人的文学”。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 能因为是孩子叫出了“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的事实, 而对儿童进行批评教育吗?

从文本的角度来说, 我们承认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是不同的, 但不认为两者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不管是儿童文学还是成人文学都是写给人看的, 都表达了人类的某些共同的情感。所以也不赞成那种认为儿童文学就是给儿童看的, 成人不可以阅读;也不赞成成人文学就是给成人看的, 儿童要远离这些作品。我们认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是存在某些交叉的。儿童所喜欢的成人文学中的一部分作品也应该归入儿童文学的门下。正如美国儿童文学家梅格斯说:“儿童文学在长久的年代以来, 儿童们接纳的文学家的巨大总体, 有的是跟成人共享, 有的是他们独占的。”[7]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成人文学中的确存在一部分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 如《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堂吉诃德》、《白牙》等, 至今仍然可以在儿童的书架上找到。国内也不乏这样的作品, 鲁迅《呐喊》里的一些小说以及《朝花夕拾》里的一些散文, 都很受儿童读者的青睐。

儿童文学需要儿童和成人的共同创作, 只有这样, 儿童文学才会真正表达出儿童的心声, 真正符合儿童的审美要求, 真正体现“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同样儿童文学也需要儿童与成人的共同接受, 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保持自己的童心, 使成人更好地理解儿童, 做儿童心灵上的知己, 从而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本位”的作品。

摘要:儿童文学是成人创作给儿童阅读的文学, 这样的观念有其合理成分, 但却把儿童文学交给了单一的创作者——成人, 单一的阅读接受者——儿童, 这样就不能真正体现“儿童本位”, 于是我们认为儿童文学应该有儿童与成人的共同创作, 儿童与成人的共同接受, 同时成人文学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也应进入儿童文学的殿堂。只有这样, 儿童文学才能离“儿童本位”越来越近。

关键词:儿童文学,创作者,接受者

参考文献

[1]郭沫若全集, 第2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275.

[2]张天翼.张天翼文学评论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331.

[3]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2.22.

[4]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2.414.

[5]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275.

[6]曹文轩.文学应该给孩子什么[N].文艺报, 2005-06-02 (4) .

儿童文学作品 篇11

一、当前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有待提高的地方

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小学生和成人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因为教师本身的美学素养也有待提升,因此利用儿童作品教学促进学生美学能力发展的目的一直没有得到比较好的实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将儿童文学作品和其他内容的教学同等看待。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不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识字程度,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进行识字教学。而识字教学只要使用一般的课文即能够达到目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更多的应该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是不少教师同样将儿童文学作品当作是识字教学的素材。这样一来就将作品本身的美感打碎了。同时当前不少小学生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和成人作品的教学一样的。不少教师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小学生的思维和成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生理解不了教师的目的,也没有办法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学习质量会受到消极的影响,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二、如何做好儿童文學作品教学

1.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真正的价值。儿童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真正的价值。第一,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文学作品有其独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其和成人作品教学区分开。儿童文学作品的想象力更加的丰富,其思维更加的活跃和开放,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作品中的童趣是儿童文学作品最大的价值,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努力发挥儿童文学作品的这些优点,将其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举个例子来讲,在教学《捞月亮》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将其中童趣的价值真正的挖掘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当作是识字教学的素材。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排演话剧、课文续写等,这些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理解课文,真正抓住课文的核心和重点。

2.提高教师的素养。儿童时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人格的形成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这就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需要教师有比较高的相关素养,因此教师要能够精确的把握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熟悉其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将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发挥出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儿童文学作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通过不断地阅读积累相关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我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外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其作者都是教师学习和了解的重点。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需要进行换位思考,多用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多让学生思考,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要求。

做好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师们一定要仔细思考积极尝试,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做好这项工作。

儿童期待视野与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篇12

关键词:归化异化,儿童期待视野,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翻译, 无论是作为文化现象、思想运动, 还是作为一项职业、一种知识技能, 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翻译的观念、方法、样式、标准、风格, 无不与时俱进[1]。 儿童文学翻译亦是如此。 本文拟从翻译策略角度对“五四”以来的儿童文学翻译作简要回顾, 并结合时代背景和儿童期待视野提出新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应该与时俱进, 采取异化为主, 归化为辅的适度翻译策略。

一、归化和异化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策略最初由德国著名神学家、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艾尔马赫 (Schleiermacher) 于1813年在著名论文《论翻译的方法》中提出。 他认为, 要帮助译作的读者在不脱离译入语的情况下正确而完整地看懂原作, 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种是尽量不打扰读者的安宁, 让作者靠近读者;另一种是尽量不打扰作者的安宁, 让读者靠近作者。 1995年,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 结合施氏对以上两种翻译途径的描述, 在《译者的隐身》中将第一种途径称作“归化法”, 将第二种途径称作“异化法”[2]。 前者指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尽量为目标语读者减少对源语文本的陌生感, 尽可能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 从而达到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所以, 其又被称为“译者的隐身”。 后者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源语文本中的异质成分, 故意打破目标语中的常规惯例, 强调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 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表达方式。 所以, 其又被称为“译者的显身”。

二、“五四”以来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简述

“五四”时期, 为了准确传达外国儿童文学的体式与神韵, 译者多采用忠实于原著的直译法, 如鲁迅反对“削鼻挖眼”的意译法;有的译者采取译述的办法, 如郑振铎在他主持的《儿童世界》 (1922年1月7日创刊, 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上发表的《竹公主》等30多篇童话, 其中绝大部分是译述的外国童话[3]。 在详尽地考察了抗战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之后, 文军总结出此时期的特点之一是采用译述的方法, 为了宜于儿童阅读而在通晓译述的内容和风格并基本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加工改制, 是一种融翻译和创作为一体的翻译方法[4]。 从全国解放到“文化大革命”之前, 国内译介的主要是前苏联的作品, 该时期的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 如任溶溶先生曾说:“我是把原作者用外国话说给小朋友听的话用中国话说给我们的小朋友听。 ”改革开放以来, 在国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影响之下, 不少中国学者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 但在翻译策略问题上, 归化的声音要高于异化的声音。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如徐德荣认为鉴于儿童文学的本质和读者的特殊性, 儿童文学翻译就应该是一种“透明”的翻译, 译者应该尽量“隐身”[5], 高存坚持儿童文学翻译应坚持“晓畅”的原则, 袁毅认为“归化是儿童文学翻译的归途”, 等等[6]。 只有少数学者倾向于异化的翻译策略, 如刘秉栋认为儿童文学翻译应以儿童为本, 不能只为提供阅读便利, 而一味迁就和改写原文意思, 或是丢掉外来文化的特质, 只译出实际意义[7]。

如果我们可以笼统地把直译看做异化, 把意译看做归化, 就会发现:纵观“五四”以来的儿童文学翻译, 除了“五四”时期外, 其他时期的翻译均以归化为主, 而且这种翻译策略好像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三、儿童期待视野和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新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是否应该坚持以归化为主? 归化是否是儿童文学翻译的归途?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译者选择何种翻译策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时代文化背景、源语文本类型、翻译委托人的要求、译者的翻译观念和水平、翻译目的及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 等等。 下面拟结合儿童期待视野探讨新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1.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核心概念。 作为接受理论的奠基人, 姚斯 (Jauss) 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 所谓期待视野, 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 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 在具体阅读活动中, 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在期待视野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是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 应当有一个适度的审美距离, 一方面, 作品应当使读者出乎意料, 超出他原有的期待视野, 使读者感到振奋, 因为新的体验大大丰富和拓宽了新的期待视野。 另一方面, 作品不能过分超前, 不能让读者的期待视野处于绝对的陌生状态, 这又会使读者感到寡然无味、难以接受。 其二是指期待视野的不同使不同读者对于作品的需求与好恶不同。 成人文学翻译与儿童文学翻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的读者对象是少年儿童。 童真、童趣、好奇心强、富于想象等儿童特征和其阅读接受能力使得儿童文学翻译并非易事。 这就要求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不但能够被他们理解, 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欣赏价值。 所以, 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的审美期待, 通过合适的翻译策略, 尽可能地满足其阅读期待, 否则不被目标读者接受, 没有读者的译作就失去了价值。

2.读者的期待视野具有历时性。 尤其是同一年龄阶段, 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儿童的期待视野是大不相同的。 首先, 与往昔相比, 今天的儿童所受的英语教育与改革开放之前的儿童相比有天壤之别。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 自2001年开始, 许多小学从三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程, 有的沿海地区则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 有的儿童甚至上幼儿园时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儿童在接受英语语言教育的同时, 会受到英语国家文化的熏陶, 他们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 如“感恩节”、“万圣节”和“圣诞节”等节日, “巧克力”、“汉堡包”和“火鸡”等食物, 对于今天的儿童来说再也不是陌生的“异质成分”。

其次, 今天的儿童不再生活在一个封闭自足的世界中, 而是处在一个开放和互动的经济文化全球化时代, 东西方文化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状态。 例如1998年夏季, 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影片《花木兰》, 借用中国的传说故事表现美国的文化理念。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被翻译成汉语和拍成电影传到中国后深受小读者和小观众的喜爱。 此外,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的快速传播, 电视网络的普遍使用, 发达的交通, 使得今天的儿童能够了解和接触更多的新事物和新信息。 例如许多喜欢芭比娃娃的女孩可以通过电视或网络看到一系列关于芭比娃娃的原声电影。 有的孩子甚至可以有机会在假期里走出国门亲身感受到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 随着读者们对异域文化日趋熟悉, 眼界的开阔, 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 他们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期待及对异域风情的生活期待也逐渐发生变化[8]。 读者的英语文化水平提高了, 期待视野丰富和扩大了, 其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就会不断增强, 这样异化的翻译就可以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 因此就为译者在翻译中实施异化策略提供了可能[9]。

3.译者要善于把握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 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文学翻译, 尤其是涉及文化意义的翻译时宜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适度翻译策略。 下文将结合J·K罗琳的《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的囚徒》及其中译本谈谈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例一:

原文:“No need to tell us he’s no good, ”snorted Uncle Vernon, starting over the top of his newspaper at the prisoner. “Look at the state of him, the filthy layabout! Look at his hair ! ”[10]17

马爱农, 马爱新译[11]9:“不用说, 他肯定是个坏蛋, ”费农姨父从报纸上方盯着那个罪犯, 粗声粗气地说, “你看看他这副样子, 十足一个下三滥! 看看他的头发! ”

郑须弥译[12]10:“不用告诉我们他不怀好意, ”弗农姨父哼着鼻子说, 眼睛越过他正看着的报纸上方瞪着那名犯人, “瞧他那副德性, 一副脏相! 看他那头发! ”

马爱新和马爱农把“the filthy layabout”译作“十足一个下三滥”。 “下三滥”这个词语具有中国文化色彩, 指三个行业:捏脚的, 剃头的, 按摩的。 现多指下贱、没出息的人。 古代分三教九流, 另有一说法, “下三滥” 指九流中的后三流:娼 (娼妓) , 书 (书生) , 丐 (乞丐) 。 很明显, 译者采用了归化法, 把其移植到了中国文化中。 笔者认为, 此种译法属于归化过度, 这样做不仅不能满足小读者的期待视野, 反而会引起文化错位, 认为英国社会中也分“三教九流“。 “filthy”和“lay about”的字面意思分别是“污秽的”和“懒惰者”。 郑须弥译为“一副脏相”则简洁明了, 描述出了小天狼星布莱克刚从监狱逃出来时蓬头垢面的邋遢样子。

例二:

原文:“It’s because of you, Percy, ”said George seriously.“And there’ll be little flags on the hoods, with HB on them—”

“—for Humongous Bighead, ”said Fred[10]83.

马爱新, 马爱农译[11]37:“是因为你啊, 珀西, ”乔治一本正经地说, “引擎罩上还插着小旗子, 上面写着HB—”

“—奇大无比的脑袋。 ”弗雷德说。 (男学生会主席或男生头儿的英文是Head Boy, “奇大无比的脑袋” 的英文Humongous Bighead首字母缩写也是HB, 这里是弗雷德在故意取笑珀西。 )

“HB”是“Head Boy”的缩略语, 是俗语的一种。 正如当今许多青年人熟知并常使用的“BF” (boy friend) 代表“男朋友”一样。 译者在译文中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的方法, 此种翻译策略保留了原文中的异质成分, 使译文不仅能够满足小读者的期待视野, 还能够起到丰富语言文化的作用。

面对新时期的儿童期待视野和中西方文化差异, 完全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因为读者永远无法知道对方的文化习俗[13]。 所以, 译者如果对当今儿童的阅读期待和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能力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认识水平, 坚持采用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 有时为了让小读者理解和接受译文甚至把外来文化移植到中国文化中, 就无异于刻舟求剑。

然而, 异化策略并非万能的。 译者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种种障碍, 有些障碍甚至是难以逾越的, 如果仍然一味坚持异化译法, 甚至是逐字逐句死译硬译, 就势必导致译文佶屈聱牙, 晦涩难懂。

例三:

原文:Tom woke Harry the next morning with his usual toothless grin and a cup of tea[10]69.

郑须弥译[12]42:第二天早晨, 汤姆和往常一样, 用他那没有牙齿的微笑和一杯茶叫醒了哈利。

马爱新, 马爱农译[11]41:第二天早晨, 汤姆像往常一样端来一杯茶, 咧开没牙的嘴笑着, 把哈利唤醒了。

郑译 “用他那没有牙齿的微笑和一杯茶叫醒了哈利”。让人读来感觉佶屈聱牙, 晦涩难懂, “微笑和一杯茶”怎么会叫醒哈利呢? 找来原文一看, 其实叫醒哈利的不是“微笑和一杯茶”, 而是汤姆, “with his usual toothless grin and a cup of tea.”在原句中做伴随状语。 很明显, 这种逐字逐句的译法是异化过度, 该种译文对于正在学习规范的汉语言文字的儿童来说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马爱新和马爱农的译文采用归化法, 通过调整原来的句序, 把译文纳入到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轨道上, 使人明白易懂, 读来上口。

此外, 由于文化背景差异, 词语的各种意义并不对应, 异化法无法为读者所理解, 这时就不得不采取归化法。

例四:

原文:“It’s the fastest broom in the world, isn’t it, Dad?”squeaked a boy younger than Harry, who was swinging off his father’s arm[10]51.

郑须弥译[12]31:“这是世界上最快的扫帚, 是不是, 爸爸?”一个比哈里小的男孩尖声问他的爸爸, 这个男孩正吊在他爸爸的手臂上摇晃着。

马爱新, 马爱农译[11]30:“这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扫帚。是吗, 爸爸? ”一个比哈里年幼的男孩摇晃着父亲的胳膊, 尖声问道。

原句中的“swinging”作为不及物动词, 其意思是:1. (下垂物、抛锚的船等) 摆动, 摇摆, 摇荡;2. (自由轻快地) 摆动着行进;3.悬, 挂等, 共15条[14]。 其中没有一条的意思符合原文的语境。 郑译采用了“悬, 挂“的意思, 但很明显, 此意用在此处使得译文令人难以理解, 男孩怎么会吊在父亲的手臂上呢? 对于原文的翻译, 马译不仅在句式上采用了归化法, 对该词也采用了归化法, 译为“摇晃”, 比较符合原文语境和汉语表达习惯。

四、结语

上一篇:急性下肢动脉闭塞下一篇:操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