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理论

2024-10-08

操控理论(精选10篇)

操控理论 篇1

在英汉互译过程中, 译者一方面为了尽量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 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 使读者一目了然。通常采取四种翻译方法:直译法、音译法、改编法、意译法。传统翻译研究将英汉互译仅仅看作英语与汉语语言之间的文字转换, 遵循的判断标准往往是“忠实”和“对等”。1当代西方翻译界开始突破传统观念, 将英汉互译行为置于一个宏观的大语境中, 从而实现了英汉互译的“文化转向”。

1 操控理论的内容

依据安德烈·勒弗菲尔的操控理论, 翻译不是等同于原文的一种简单再现, 而是一种改写形式, 主要受到三个因素, 即意识形态、赞助人和时代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基于勒弗菲尔的操控理论学说, 将傅东华的译本《飘》重置于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中, 重新审读该译本。再仔细分析了傅东华在翻译中所做的决策和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相互关系后, 可以看出傅的选材与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当时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英汉互译的理论体系中, 操控理论是一个既不含有褒义也不含有贬义的中性词。我们按照安德烈·勒弗菲尔的理论, 翻译的过程其实是译者对翻译文本的改写, 其中包括文学史、戏剧、文学批评和文学传记等文学形式。翻译文本的改写过程就是对翻译文本的操控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翻译文本的改写过程要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改写翻译文本的意识形态, 即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来引导和限制译者的翻译过程。另一方面改写翻译文本的的诗学意境, 即译者进行翻译时所处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通常会对翻译文本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调整, 以使其符合译者所处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诗学意境, 为了使改写的文本被大多数读者所接受。翻译文本得改写就是使文本按操纵者所选择的方式在特定的社会文化里产生影响和作用, 改写过程不论其意图如何, 都反映某种意识形态和语言环境。

2 英汉互译中的操控理论应用

我们传统的英汉互译理论总是选定从读者可接受性角度作为一篇原文翻译任务, 操控理论的应用使译者充分展示原文的意识形态、掌握翻译技巧和能力的有效方法, 传统的英汉互译理论使翻译理论研究滞后的主要原因。

2.1 操控理论中的意识形态

安德烈·勒菲弗尔教授的翻译理论使英汉互译的过程从简单的语言翻译维度向广阔的文化研究视野转化, 从文化符号、社会文化运动和历时文化角度看英汉互译的翻译, 不但拓宽了英汉互译研究领域中的学科研究内容, 而且促进了中西文化间的交流。《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对意识流小说翻译的阐释》提出并分析了“操控理论”的理论内涵, 从此, 操控理论在翻译界引发了一场革命。安德烈·勒菲弗尔认为:英汉互译的过程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互换, 还折射出社会中的政治、文化、文学等各种文本之外等因素。英汉互译的过程涉及到意识形态、赞助人、文化体系、翻译策略、以及中心文本与中心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操控翻译理论中的意识形态制约着翻译文本的生产。

“意识形态”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本文语境内所用的“意识形态”指的是政治的、社会的思想或世界观, 这种意识形态是被某社会群体所接受的思想, 也是是个人认同的看法。根据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 翻译的目的、选材、方法以及为文学作品树立何种形象,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历史时期译语文化意识形态和译者自身意识形态的影响。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 帝制的推翻并未改变国弱民穷的局面, 封建复辟的思想和行为也尚未完全消失, 通过向中国介绍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方式来推动中国的社会改革成为诸多有识之士不谋而合的思想。

2.2 操控理论中的时代气息

在“操控理论”中2, 对译者的语境要求和个人意志要强加于文学系统, 不断推动英汉互译的发展和传播。“操控理论”对英汉互译过程的干预和操纵主要体现在在思想上规约人们行为的习俗、信仰, 通过决定作品的出版来对作者或译者施加政治上的影响, 以及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影响作者或译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操控理论”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现代文化气息, 与传统不同的英汉互译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吸引着“操控理论”, 所以在“操控理论”控制的文本中也反映着新的时代情绪, 甚至尝试着追赶新的思想潮流。民国初期动荡的社会背景深深地影响着我国英汉互译的发展, “操控理论”在英汉互译过程中也有意识选择与爱国相关的题材。如在《中华爱国文学史》中, 狼狈为奸的侵略者与恶劣行径欺的卖国贼压自己同胞更引起爱国之士满腔愤慨。在新旧文化不断碰撞的民国时期, 持有“操控理论”的传统翻译家并没有表现出平和的心态, 也没有像那些留洋人士那样, 摒弃旧文化, 鼓吹新文化, 将新、旧文化放置在对立的位置, 用激进猛烈的态度表现出与传统的彻底决裂, 而只是在传统文化的大框架中接受新的事物, 试图寻求一些改变, 这是温和的、渐进的和改良的一种现代性。

3 操控理论在英汉互译中的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越来越紧密, 英语的使用频率也在不断增加。为了加强与西方国家的交流, 真正实现英汉互译所表达的语言交流信息, 增强我国翻译人员的英汉互译能力就显得颇为重要。

3.1“操纵理论”译者的理论素养

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 译者要完成一篇与原文功能对等的译文, 就必须在语境的体会和语言的表达上做文章。他不仅要懂得原文的意思, 而且要懂得译文读者可能怎样去理解传译过来的意思。译者要摒弃传统翻译理论的糟粕, 逐渐意识建立适合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和思维, 译者在翻译活动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条件, 需要解释自己的选择决定, 从而理解掌握翻译活动的基本理论。培养直译技能与技巧和获得翻译理论知识, 增加汉语与英语的学习与体会的时间, 并对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分析, 而这种对比分析要融入本土文化的元素。

3.2 跨文化意识的“文化沟通”

“文化沟通”是在完全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 通过异国的文化背景观察和思考“操控理论”的应用问题。这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 要求译者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 即设身处地地体会异国的文化和生活。将自己带入异国的文化氛围。以引起文化和情感上的共鸣。在跨文化沟通中, 要正确理解和评价他人的价值观, 培养共同的爱好。导致文化沟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有宽容的态度, 来理解与对待我们所拥有的特定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此, 译者要一直关注跨文化交际中异文化使用者及其现实的的文化背景, 注意异国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理解异国自然的情感反应。

3.3 培养文化底蕴

培养文化底蕴的途径不但包括大量阅读英文原著、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收听英文广播等等。还可以参加与外宾直接交流的会议,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文字、声音, 图形, 全方位、立体式、互动地感悟英文原著语言与文化。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 发现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相互移植程度并不等同, 其语言文化的相互交流是失衡的。英语强势文化和汉语弱势文化之间交流的不平等影响移植的整个过程, 我们必须看到汉语弱势文化的不利地位, 增强我国的文化底蕴, 文化的输出和移植,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

4 结束语

英汉互译运用另一种语言的适当方式来表达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 而不是在另一种语言中寻找与一种语言中含义相似的某些词语或结构。但是译者的“操控性”始终贯穿整个英汉互译过程。一个出色的翻译家所具有的英汉互译能力意味着他掌握了翻译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策略。译者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和思维的“操控性”, 译者在英汉互译中必须跳出原文语言层面的束缚, 必须着眼于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鸣.操控理论视角观照下当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 (1949-2008) [D].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2009:25.

[2]郭高萍.从操控理论的视角阐释周瘦鹃译作《欧美名家短篇小说》[J].怀化学院学报, 2010 (29) .

[1]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陈鸣.操控理论视角观照下当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9:1949-2008.

[3]郭高萍.从操控理论的视角阐释周瘦鹃译作[J].怀化学院学报, 2010 (29) .

[4]张慧玲.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对意识流小说翻译的阐释[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1) .

记忆能够被操控? 篇2

人们一直在试图解释“什么是记忆”。公元前4世纪,思想家柏拉图就提出记忆像是硬物放在蜡板上留下的印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录像带、芯片等逐渐取代蜡板成为现在绝大多数人对于记忆的认识。这些比喻虽然通俗易懂,但都颇有一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味,“记忆”其实远比这要复杂得多。

有科学家告诉记者,记忆是人们过去的经历在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有的记忆转瞬即逝,被称之为短时记忆,有的记忆可以持续几分钟、几个月甚至几十年,被称之为长时记忆。《全面回忆》中被植入奎德脑内的记忆就是一种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我们通常会把生活中精彩的场景用摄像机记录下来,刻成碟,丢在一旁,偶尔触景生情时才会忽然想要再找出那张碟片。大多数人恐怕都是要从一堆叠得乱七八糟的DVD里艰难地扒出某一张,按下播放键,然后重温在最好朋友婚礼上的那些温存时光。

自传式记忆就是这种对过往事件的重放和再体验,但把它比作录像机录下的视频却并不贴切。

据了解,人脑对事件的重构需要一些线索,有时候哪怕是微博上营销账号发布的一小段毫无信息量的煽情文字,也会成为我们记忆大爆炸的导火索。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些故事必需的要素会瞬间爆发,迅速铺陈开一卷完整生动的画面,不必像看录像那样一帧一帧地回放,我们甚至会身临其境,重新体验到当时的感受和知觉。

科学家告诉我们,脑中的双角状结构——海马体是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所在。信息若要变成长时记忆存储在脑中,必须要经过被称为“长时程增强”(LTP)的过程,相关的脑细胞神经元会在这个过程中理清关系建立联系,而海马体就是负责存储不同信息之间的关联,或更学术一点来说,就是掌管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并非是永恒的,它们会被后来的经历改变,纽约大学的卡里姆·内德用经典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卡里姆·内德用中等强度的电击刺激大鼠,大鼠会产生恐惧蜷缩在笼子一角,如果在每次电击时同时给出一个特殊的噪声刺激,大鼠便会将恐惧记忆和噪声刺激关联起来,以后再听到这个噪声时就会勾起它遭受电击时的恐惧记忆。当内德给大鼠注射一种可阻断新记忆形成的药物后,再听到噪声时,它们却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这说明药物有效地打断了电刺激和噪声刺激之间的关联,让大鼠忘记了恐惧。实验还显示,长期记忆并不仅仅是在最初形成时由LTP加以巩固的,回忆同样可以巩固我们的记忆,这意味着我们绝不只是倒在沙发上捧着爆米花盯着电视看戏傻乐的局外人,每次我们在脑海中重放这些记录生活的“电影”时,都是一次自编自导自演的再加工过程。

记忆碎片散落在大脑中

记忆是可塑的,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在反映过去发生的事情。几十年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都充分肯定了一点。可是记忆如此变化莫测,又何来操控记忆之说?

科学家告诉我们,海马体掌管着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而实际存储信息的介质却是我们的大脑皮层,如图像信息会被存储在脑后方的枕部视觉皮层,声音信息会被存储到颞叶听觉皮层,所有这些信息像马赛克一样交叉镶嵌在大脑皮层上,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连续的实体区域能完整记录一段陈述式记忆。

在弄清所有人脑工作机理之前,这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分类粗糙的阅览室,所有的资料只简单分为声像类和图书类,哪怕只是想要冲进去随便找些讴歌人类美好爱情的桥段,也会大费周章。大概只有对所有情况了然于胸的“图书馆扫地神僧”海马体,才能帮助我们从散落各处的神经元那里精确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当然,这种方式也注定了我们回忆一件事情时可能每次都不尽相同。因此,当人们试图去弄清一段记忆在脑中的物理痕迹时,总会追踪到很多混杂分散的痕迹,于是麻烦来了,怎样才能确定一个独立的记忆痕迹,并对其进行操作?

据悉,人脑中有大约86亿个神经元,它们纵横交错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其可能的联系方式更让人咋舌。但这并没让科学家们望而却步,相反,他们痴迷于此。因为“发现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原理”而获得1987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利根川进教授,想要挑战的就是如何在保持其他记忆完整情况下删除某个特定记忆。

利根川进教授称,最困难的一步是精确定位到一小群实际负责我们某项记忆的细胞。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实验室里,他的研究小组训练小鼠对可能有危险的新环境产生恐惧记忆,同时用一个分子标记确定了小鼠在形成这个恐惧记忆时,有哪些海马体中的神经元被激活了,然后在这些细胞中表达一种光敏蛋白,并接上很细的光纤维,用光照控制这些细胞的开关,从而实现人为激活或暂时抑制一个特定的记忆。这绝对是一项《全面回忆》式的“未来”科技。

“尽管这项技术成功将恐惧记忆定位在一小部分特定脑区,但陈述式记忆显然更多维、更分散。”剑桥大学艾米·米尔顿博士对此颇有顾虑,他说毕竟抹去一个记忆远比删除一个电脑文件要复杂得多。

使饱受记忆折磨者得到治疗

即便删除记忆的所有难题都被攻克,人类也未必就能从此过上对看不上眼的记忆想删就删的幸福生活。毕竟当我们发现某个时间段的记忆是一片空白时,那种失落感和迷失感也是一种痛苦。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替换而不是删除。

有趣的是,人脑本身在制造虚假记忆方面可以说是无师自通,如我们回忆一些经历时常不可避免地添油加醋,用细腻的剧情让原本记忆中简单稀疏的故事梗概显得枝繁叶茂。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伊丽莎白·洛夫特斯证实了“记忆扭曲”的存在。她给被试者放映一段车祸影片,然后在提问环节时刻意加上误导性词语,诸如“猛烈撞击”等,结果一周后再让被试者描述看到的影片,他们常常会把这些用来误导的信息融合到原本的记忆中,甚至额外添加一些他们并没有看到的元素。社交是产生误导的重要途径,人们常在交谈中就无意中操控了彼此的记忆,兄弟姐妹之间尤其如此,双胞胎更是经常将对方的经历认作是自己的。

在有“预谋”操控记忆方面,生物学家们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美国加州斯克利普斯研究中心马克·梅福就有成功操控小鼠记忆的案例。他将小鼠连续放入两个不同盒子里,第一个盒子是安全的,第二个盒子会产生电击,通常情况下小鼠会对这两个盒子产生不同记忆。如果在将小鼠放入第二个盒子之前,给它注射一种叫做CNO1的药物,加强小鼠对第一个盒子的记忆,并阻碍它产生对第二个盒子及恐惧感的清晰记忆,就会发现小鼠产生了一种混合记忆,记忆中的盒子夹杂了两个盒子的特征,而这种地方其实并不存在。

用意念操控汽车 篇3

这种“头脑驾驶”技术, 通过装备摄影机、雷达和激光传感器, 为汽车提供三维的环境照片。驾驶员带上特制的头盔, 这种头盔带有1 6个传感器, 能够感知大脑的电磁信号。这些信号通过一台专门电脑进行解读, 能够分清向左和向右的不同模式。

在一次试验中, 驾驶员成功操纵汽车向右转, 尽管在给出指令和汽车启动之间略有延迟。在另二次试验中, 汽车被训练识别4种模式, 使得驾驶员能够加速或者减速。

顶级操控享受 篇4

一、选购常识

要区别普通鼠标与游戏鼠标的区别,首先必须要了解游戏鼠标基本概念。所谓游戏鼠标,毫无疑问就是专为游戏玩家设计的鼠标。与普通鼠标相比,游戏鼠标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更高性能、舒适度和用户自定义功能。但根据不同游戏类型,游戏鼠标也分很多种,其中包括:FPS游戏鼠标、RTS游戏鼠标、MMO游戏鼠标、HE游戏鼠标等。

所谓FPS游戏鼠标以重心较低平稳移动著称,可提供更好的抓地力,移动更为平稳;而RTS游戏鼠标的重心较高造型轻盈,以快启快停著称,RTS一般不需要宏定义;MMO游戏鼠标丰富的功能键设计,但价格也贵,MMO游戏鼠标绝大部分处在高价位,即便国产品牌产品也要200元以上;HE属于健康型游戏鼠标,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其更适合玩PS游戏。

从游戏鼠标核心来看,游戏鼠标的引擎有:激光、光电(蓝光、针光)、蓝影、4G、无界。其中光学引擎的技术最成熟,广泛应用于大多数普通鼠标上,生产厂家有安捷伦、罗技、微软。激光鼠标在表面兼容性上弥补了之前的不足,只是在部分特殊表面还是不行。无界引擎是罗技公司的专利技术;而4G引擎属于高端产品,应用高端游戏鼠标上。

对于游戏鼠标而言,不论是光学、激光还是蓝影、4G,往往会使用性能更加出色的引擎、微动开关和脚垫,搭配更加出色的人体工学设计和表面处理,来满足玩家对手感、性能的追求,大幅度提高操作效率,同时保证使用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游戏发烧友而言,建议购买价格200元以上的专业级游戏鼠标,而且DPI至少达到3000DPI以上。

二、产品推荐

1 罗技G402

罗技G402拥有着非常精致时尚的外观设计,内置主流性能配置。外观上为黑色风格,酷炫。鼠标人体工学右手设计,底盘上分布着大小共6片TEFLON材质脚垫,脚垫与底盘之间使用特殊材质固定,让鼠标移动更流畅稳定。性能方面采用Delta Zero光学引擎,拥有4000DPI分辨率,可实现超高的最大可移动速度突破,配合Fusion Engine追踪技术,可以让鼠标承受最高500IPS的最大移动速度,更加精准出色,性能强劲,支持DPI多档切换,满足高端游戏玩家使用需求,采用USB供电设计,符合大多数主流游戎鼠标设计规格。

2 双飞燕X7狼印一阳指F70

双飞燕X7狼印一阳指F70游戏鼠标采用了白色为主色调,并配有银灰色的裂纹效果,在鼠标尾部有X7狼印的Logo。鼠标表面采用了镜面处理,十分美观也易打理。该鼠标采用了左右一体式按键,并拥有双飞燕的最新技术——光微动开关,按键寿命可达2000万次以上,另外光滚轮开关也可打到1000万圈以上。鼠标三围尺寸为127mm×66mm×31mm,重量约为113g,握感不错。性能方面搭载了AVAGO A3050引擎,最高分辨率为4000DPI,可5段调节。此外配有灰色的尼龙编织线包裹,线长180cm,直径为3.5mm,非常适合学生使用。

3 Razer那伽梵蛇2014版

Razer那伽梵蛇2014版采用右手人体工学造型设计,鼠标表面采用雷蛇所特有的磨砂材质制作,表面颗粒度较小,手感均匀略有一点粗糙,摩擦力较大,能够有效避免打滑现象发生。鼠标左右按键采用一体式设计,拥有轻快的按键手感和更好的高频点击响应能力。鼠标滚轮采用乳白色透光塑料制作,表面包裹有黑色橡胶,表面的防滑条纹也从横向凹槽变成了三个一排的长圆形凸点,鼠标通电后滚轮两侧发出绿色光芒,很是酷炫。性能方面采用激光引擎,拥有8200DPI采样率,刷新率为12000帧/秒,可支持100DPI~8200DPI之间,可承受200IPS的最大移动速度和50G的加速度,具有配置文件切换功能,满足游戏玩家使用需求。

4 雷柏V300

雷柏V300延续雷柏V系列游戏鼠标经典的造型设计,左右对称式外形设计。鼠标中等大小的握持手感,使得任何玩家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手感。鼠标表面材质是比较细腻的磨砂材质,整体颜色呈哑光黑色。鼠标在两侧各有一条面积较大的波纹状防滑橡胶贴,防滑效果非常好,USB接口金属部分采用了镀金工艺进行处理。性能方面采用主流的安华高A3090光学游戏引擎,支持通过800/1600/3200/4000固定DPI调节。同时配置了一块512KB的板栽内存,支持双模式自定义调节,每组模式可以记录5组配置,配合7个可宏自定义按键,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游戏中控制雷柏V300游戏鼠标的宏设置、DPI、呼吸灯、按键功能。

5 新贵GX1000-Pro

新贵GX1000-Pro游戏鼠标采用全新的人体工学造型设计,鼠标外观采用白灰色调搭配,整体造型低调复古,各表面均呈流线型进行设计,处处体现出含蓄内敛的大厂风范。按键板及后盖部分喷涂白色高光烤漆,漆面均匀细腻并具有釉质质感,视觉效果可与陶瓷相媲关。鼠标滚轮采用侧透光设计,精巧的高度把控,使得鼠标滚轮无须使用侧贴片遮光也能展现出完美的视觉效果。性能方面采用PMW3310游戏引擎,拥有5000DPI分辨率,并支持三档调节,支持一键切换模式功能,拥有1600万色真彩极光灯带,工作的时候很酷炫。

6 富勒FL600 Zeus冥王之怒

富勒FL600 Zeus冥王之怒采用了酷炫的外观设计,提供了黑色、白色、绿色三种外观颜色可选。鼠标表面有细腻的磨砂质感,触感舒适。鼠标两侧是防滑橡胶垫,弹性很好,可以给玩家带来大幅摩擦力,能更牢固地抓握,且不失手感,鼠标底部有四个脚垫,可为玩家带来顺滑稳定的移动手感。鼠标线用的尼龙编织材质,带有防磁环,镀金USB接口。线材柔软度适中,方便游戏中的扯拽。此外配有炫丽七彩呼吸灯设计,营造出梦幻般的流光溢彩视觉效果。该鼠标共有7个按键,并可自定义按键功能,拥有2000DPI分辨率,支持三档可调。

7 海盗船M45游戏鼠标

被支付操控的生活 篇5

从远古的实物支付到充满虚荣感的现金支付,再到现在的电子支付。时代在变,支付手段也在变。只是这种变化呈现的方式越来越极端,越来越令人有被逼迫感。而且,从实物到现金,都算是比较单纯的交换行为,电子支付在互联网的丛林法则的操控下,也将支付手段带进丛林,直面混乱。

不是所有银行卡都是好支付方式

对国人来说,“一卡在手、走遍天下”描绘的电子支付生活只是好莱坞电影中的场景和遥不可及的未来。1993 年,针对我国现金流动量大、资金体外循环以及经济犯罪等问题,我国正式启动了旨在实现流通货币电子化的“金卡工程”。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直接领导下,中国银联成立,各大商业银行也迎来了春天。从1985年第一张银行卡在中国正式发行,到现在银行卡塞满钱包,自助取款机满大街,商场柜台上排放几十台POS机。不得不说,银行卡对现金的取代顺应民声。尤其是80后群体对银行卡的推崇,他们喜欢这种更便捷、更时尚的支付方式。

银行卡之后还出现了一个无法定位的支付工具——信用卡。之所以说“无法定位”在于,有人说信用卡是追随了国外先进的提前消费理念,但是越来越多为信用卡所累的消费者,直言信用卡是一个不好的产品。

信用卡的出现是银行为了扩大利润的产品,这是一款“技术含量超高”的产品,其中的利益换算、金额统计,不是一般人能搞清楚的,越来越多人觉悟了:信用卡就是一种消费信贷,切记不要当做支付工具。

终究无法问鼎金融市场的网络银行

互联网带来了人类文明的大爆炸,却也将其与生俱来的丛林法则带到了金融界。网络银行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金融的开端,也为后来的支付形式大混乱埋下了引子。

网络银行终究没能问鼎中国金融市场,更或者,它的命运将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垫脚石。而最先攀上这个“垫脚石”的是支付宝。

1997 年,招商银行在国内推出了网上银行“一网通”,成为国内第一家上网的银行。1998年3月,中国第一笔网上电子交易成功。支付宝客户资金部资深总监葛勇荻在2003年的时候还在工商银行杭州一家支行担任行长,在他看来,这与当时网银的应用场景少有关。大多数用户开通了网银,但却发现除了单纯的个人间转账可用之外,没有太多可用的地方。2003 年10月,支付宝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最初的支付宝只是作为中间担保的角色出现。2005年,支付宝开始与各大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将网银直接接入,方便了用户网上直接支付,并在用户需求的推动下成为如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背靠淘宝几个亿的用户群,支付宝理所应当地成为互联网上最受追捧的支付形式。2014 年春节前几天,支付宝宣称,凭借2013年约9000亿元人民币手机支付总金额,支付宝超越世界两大领先支付公司美国Pay Pal和Square Inc,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

PC端第三方支付的混乱

支付宝取代Pay Pal,这还是后话。2003 年支付宝的问世,如同打开了互联网金融的“潘多拉盒子”,第三方支付江湖混乱。此处所说的第三方支付的江湖尚属PC端。

2011 年支付行业的一件大事就是——支付牌照的发放,包括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27 家企业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牌照是为了规范市场,一个大到越来越不受控的市场。发放牌照前,咨询公司易观国际的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2010 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11324 亿元,环比增长95%。

在第三方支付企业内部的竞争稍稍缓解不久,支付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混战随之开始。事实上,互联网世界,银行和网络银行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跳过网银,无卡支付。马云在面对银行时的霸气绝对牛。

移动支付的大战

第三支付企业在PC端的辉煌尚未享受足够,支付的战争就变换战场了,手机支付的天下来了。

“真没想到,我舅舅用微信给我‘寄’来了压岁钱。”年三十晚上,在安徽老家过年的小艾收到了舅舅别出心裁的微信红包。

今年春节,年味飘到了网上。腾讯微信推出的“抢红包”活动风靡一时。由于发红包和抢红包都需提前绑定银行卡,有业内人士感慨,微信支付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取了大量用户,干了支付宝八年干的活。就连马云也感慨地说:“微信此次‘珍珠港偷袭’计划和执行完美,让我们教训深刻。”

一家民企的王女士兴奋地表示,自己春节抢到了一共36.5 元的红包。以前王女士对于手机和银行卡绑定挺慎重的,“有一次网上抢购火车票,手边没电脑,我宁可去车站排队买,也没敢开通手机支付功能,怕资金有风险。”但是这次微信群飞来飞去的红包,却让王女士心甘情愿地绑定了银行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将抢到的红包转入银行卡提现。

除了这种“得便宜”的心理营销,打车软件的烧钱营销也将手机支付推向了历史制高点。

为什么称现在是移动支付的“制高点”?动辄烧钱几亿元,即便是腾讯也没有太多魄力。而就目前看来,所谓的被改变的支付习惯只是一种诱因存在的被迫改变,一旦“好处”不在了,“习惯”会倾向于哪边就说不定了。

其实,任何一种进步的改变都是可取的,可是太过野蛮的改变可能带来一种反感,毕竟习惯是一种日积月累,改变也应该是自然而然。更可怕的是,看中一件心仪的商品,却还要思索半天、分析半天使用何种支付手段,那是不现实的。

操控设备人机界面设计 篇6

用户和机器之间存在一个面, 这个界面被称作为人机界面, 引为人与产品的交互关系。也就是说机器的运行状态通过界面操作和显示系统传递给用户, 实现从机器到用户的信息传输。产品的用户界面包括产品外观、可视性操作、产品说明和品牌标识的应用。

人机界面中的“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 包括使用者、决策人员、操作人员等。人机界面中的“机”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的总称, 包括人操作和使用的一切工具和工程系统。笔者以大型设备单晶炉手持操控器这一典型的工业用生产设备为例展开研究, 生产制造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往往只注视产品功能性而忽略了产品外观设计的宜人性。

设计改良的对象为原厂提供的T80A手操器, 该手操器用于操控单晶硅锅炉生产, 从外观上将整个手操器界面可以分三大区域 (图1) :上方显示器件、按钮操控区、手柄持握部位。公司为节省成本将设计的内部元件直接安装入通用机壳来使用的。但其界面表意不明确, 不能给使用者一个舒心的使用感受更没能实现优良的用户沟通。

一、操控设备人机界面特性

方便良好的操作界面会降低操使用者的误操作, 简易可视性的操作界面会使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体验互动变得更积极, 产品操作变得更直观有趣吸引消费者。界面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用户操作事故, 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同时对操作人员造成心理或生理上的伤害。因此分析研究人机界面设计的合理程度就显得十分必要, 操控设备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 高准确性。

作为重工业生产领域的操控设备在执行任务时不允许出现任何小的失误。由于操控设备属于系统元件是整个操作系统的一端, 只有保证了产品的准确性, 才能保证设备系统的准确性。

2. 良好的宜人性。

在重型加工作业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容易使操作者产生不良情绪, 尤其一些涉及生产安全的加工制造企业, 良好的用户操作体验会简单、明确的传达信息同时减少记忆负荷, 此外舒适的外观形态都会体现良好的宜人性。

3. 适用范围广。

操控设备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且应用范围广的显著特点, 它所传递出的信息能否可靠地被使用者接收并且准确的反馈, 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操作的舒适性。该手操器设计是单晶炉的附属设备, 属于低批量操控设备设计, 专业化强并与生产安全紧密相关。设计者在设计操控设备时需要谨记用户界面、用户输入硬件 (如触摸屏、键盘、按钮) 、处理元件、电源系统、模制塑料零件等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操控器人机界面分类及设计原则

界面可以分为软界面和硬界面, 软界面是指软件界面, 就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用户交流的接口通道, 是显示屏看到的计算机显示屏幕的交互界面设计;硬界面则是指硬件界面, 是客观的操控接触面, 是人机交流的媒介, 体现人与产品的交互关系, 亦称用户界面。在产品设计领域我们重点研究硬件界面应用。硬件界面的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

1. 操控设备外观尺度与比例的设计原则。

操控设备通常分控制区和持握区, 运用“黄金分割”的原则安排各部件, 线条的分割需体现规则和秩序, 同时设备表面忌转折面过多, 一方面防积存污垢另外减免对手掌心的过度施压, 简洁和稳定感的造型更能突显设备的严谨、可靠性。

2. 操控设备控制面板的布置原则。

操控设备控制面板长宽尺度应该按手掌尺寸、视线范围的操作要求进行设计。如显示屏幕和操作按键的设计, 尤其是按钮应按使用中功能不同区域进行划分, 比如单晶炉操控器应根据功能需求不同, 进行大小、形状、类别及位置的设计。例如可以利用三角形本身的形状特征结合功能需求强化了方向指示性 (图2) , 合理的操控面板会提高工人的认知度。

3. 操控设备外观色彩的设计原则。

色彩作为产品设计构成中极为重要的构成因素, 任何产品, 光靠良好的性能、美观的造型是不够的, 其色彩也非常重要。首先, 产品的主色调必须根据产品功能来决定;其次, 应该考虑到改产品使用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温度等因素。另外, 还要注意产品的形状、质地与色彩的统一。比如空调一般不太适合用纯暖色, 若选用纯度高的暖色往往给人一种制冷效果特差的感觉。

根据说设计的产品属性来选用合适的色彩系统, 为了使应使操作者在工作时保持平和的情绪和愉悦的心情, 在色彩应用上不宜过沉闷, 也不于刺激与兴奋。一般此类工业产品需注重安全色的应用。多用黑白色配以安全色, 具有适当的对比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色彩来对设备形态进行修正达到视觉上的稳定性, 利用分割错觉调整视觉上的尺寸比例感觉, 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增强产品的重量感。我国标准规定的安全色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四种, 并规定黑、白两种色为对比色。安全色的四种颜色具有以下特性:红色:醒目明显, 能使人产生兴奋感和刺激性。辨认度很高, 所以用其表示危险、禁止和紧急停止的信号。但容易使人神经紧张, 有不安感。黄色:黄色是明度最高的颜色, 比红色更高, 黄色与黑色组成的条纹是视认性最高的色彩, 特常用作警告信号。蓝色:注目性和视认性虽然都不高, 但与白色配合使用会产生较好效果, 因此适合用作指令标志的颜色。绿色:绿色是环保、年轻的代表, 具有舒适、安静、安全等的心理效应, 所以用作提示安全的信息。

4.

另外, 还有很多影响因素, 如工作环境与安排、人体因素的设计、物理空间与安排、照明、环境气氛、噪音和运动影响等。

三、结语

电子机柜操控台翻转机构的设计 篇7

(一)操控台翻转机构的性能要求

如图1所示的电子机柜,1为机架、2为操控台。工作时操控台的操作台面与地面平行,维修和测试时需要将操控台翻转至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此时操控台的操作台面与地面垂直。翻转机构的作用是:工作时,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保证设备稳定、可靠地工作;运输时,能够承受一定的振动、冲击载荷,保证设备不损坏;维修时,能够实现操控台的翻转运动。

(二)操控台翻转机构的结构设计

在操控台翻转的过程中,先决条件是必须保证操控台与机架之间不发生干涉,而操控台与机架贴合处最上沿的端点E就是翻转机构运动时操控台与机架之间最容易产生干涉的点,故点E也就是后面需要求解其运动轨迹的特定点,如图2所示。

简单的说,如果操控台绕点E进行翻转,就能够避免操控台与机架之间产生干涉,安装普通的单轴合页就可实现操控台的翻转功能,但在工程应用中,由于电子机柜外观和功能的要求,操控台与机架贴合处的一部分往往是设计成内嵌在机架上的,翻转机构也隐蔽安装在操控台内部,这使得操控台绕点E翻转已不可能,若果采用简单的单轴旋转机构进行翻转,操控台与机架之间必然产生干涉,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而运动轨迹相对复杂的平面连杆机构却能够实现这一功能。

1. 翻转机构的典型位置分析

四杆机构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平面连杆机构,可以采用四杆机构来实现操控台的翻转运动。在如图3所示的平面四杆机构中,构件之间都是用转动副连接,其中1和3为连架杆、2为连杆、4为机架,其中连杆2与操控台联接。

在操控台向上翻转的过程中,翻转机构出现如下三个典型位置:(1)操控台操作台面与地面平行,亦即设备工作状态,此时连杆2与机架4平行,四杆机构的状态如图3所示。(2)操控台操作台面与地面垂直,此时连杆2与机架4垂直,四杆机构的状态如图4所示。四杆机构从图3变化到图4后,操控台处于竖直状态,由于受自身重力的作用,连杆2会绕着转动副C顺时针旋转,有向下翻倒的趋势,使操控台处于不稳定状态。(3)操控台翻转至最大角度,亦即设备维修状态,此时四杆机构的状态如图5所示。四杆机构从图4变化到图5,在操控台向上翻转的过程中,重力G对转动副C的力臂d是逐渐变小的,翻转的角度越大,力臂d就越小,操控台就越稳定。当然,角度的增大是有一定限度的,其大小以操控台上的显示、控制器件与机柜面板上显控器件之间不产生干涉为前提。为进一步增加操控台翻转至最大角度时的稳定性,以转动副D为转轴,在机构中安装扭转弹簧进行助力。

2. 翻转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翻转机构是实现操控台翻转的关键部件,其静力学特性对电子机柜的机/电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对该结构较为突出的要求是强度大、刚性好、体积小、重量轻和易加工等。而有限元法为该结构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先分后合”。翻转机构静力分析最终归结于求解下列方程:

式中:K——刚度矩阵;

δ——节点位移列矩阵;

F——节点载荷列矩阵。

(1)模型建立:有限元分析主要用于确定结构的应力、应变及反力等。根据模型几何尺寸和受力状态分析,利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SolidWorks构建翻转机构的三维实体模型,如图6所示。

(2)分析结果:COSMOSWorks是与SolidWorks无缝集成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利用它对翻转机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一定的载荷作用下,翻转机构的应力和位移云纹图分别如图7和图8所示。由图可知,翻转结构的最大应力值为49.88MPa、最大位移值为3.705×10-2mm,该机构的强度和刚度能满足设计要求。

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我们给翻转机构施加的是单边载荷,实际应用中,翻转机构是成对使用的,它所承受的不再是单边载荷,所以其受力状况比之分析结果有更大的改善。

3. 翻转机构的运动分析

在三维实体模型中,各零件与四杆机构中各构件对应关系为:1为机架、2和3为连架杆、4为扭转弹簧、5为连杆,如图9所示。

在对翻转机构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后,接下来可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按照给定机构的尺寸、主动件的位置和运动规律,就可以对机构在一个运动循环内的运动进行分析,从而求解各构件的对应位置、构件上特定点的位移和轨迹、构件上某些特定点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各构件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判定机构的运动特性与所需运动的适合程度。

对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的方法很多,如矢量图解法、解析法、瞬心法等等,但这些方法比较适用于从理论上对平面机构的运动进行分析,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就显得过于复杂、可操作性不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的发展,当前最为直观和实用的方法,就是利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构建实体模型,再用机构运动分析软件进行运动仿真,便可精确分析出构件上特定点的运动轨迹。

图2中点E是要进行运动轨迹分析的对象,操控台如图10所示向上翻转时,点E的运动轨迹分析结果放大如图11中的粗实线所示。

点E的运动轨迹清楚地表明:在操控台翻转的过程中,相对于机架,点E的是渐离的,操控台与机架之间不会发生干涉,翻转机构的设计完全符合使用要求。

(三)结束语

采用平面四杆机构来实现电子机柜操控台的翻转,运用有限元法对翻转机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同时对机构进行了运动仿真,结果表明该机构满足设计指标的要求。该平面四杆翻转机构设计完成后,已经应用到多个科研项目的电子机柜中,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证明,操控台翻转稳定可靠、操作简单,使设备的使用性和维修性得以大大提高,在冲击、振动环境试验和长途运输中,操控台翻转机构的联接和紧固均达到了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该机构的设计成果可应用于同类产品的设计,同时可为类似产品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

摘要:在车载或舰载环境中, 由于受到空间因素的制约, 导致电子机柜操控台及其下方设备内部的元器件维修和测试困难, 为了满足正面维修和测试的要求, 设计操控台翻转机构。在设计中采用平面四杆机构来实现操控台的翻转, 运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SolidWorks来构建三维实体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运动仿真, 得到了相应的应力和位移云纹图以及机构的运动轨迹, 从而使操控台的翻转更加精确、可靠, 设备的使用性和维修性得以提高。

关键词:电子机柜,平面四杆机构,有限元分析,运动仿真,SolidWorks

参考文献

[1]邱成悌, 赵惇殳, 蒋全兴.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四版) , 2002, 1.

[3]王生洪, 吴家麒, 等.有限元法基础及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0.

[4]朱友民, 江裕金.机械原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86.

操控理论 篇8

“文革”十年是“政治压倒一切”的十年, 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就是“政治运动”和以“斗资批修”为出发点的文化整风, 从根本上影响了翻译活动的正常进行, 成为“自晚清起大规模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以来的最低潮” (马士奎, 2003:65) 。与此同时, 随着《世界文学》、《翻译通报》等刊物停办, 翻译理论研究领域几乎空白。由于上述原因, 学界对该阶段的翻译史研究重视不够, 该时期的翻译常常被认为是“百花凋零”而一笔带过。目前, 对“文革”期间翻译文学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史学维度描述当时的翻译状况, 二是尝试从文化视域对当时的翻译实践进行粗线条勾勒, 三是结合一定翻译理论, 对某一具体的翻译作品进行个案研究。这些研究一方面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史料依据, 另一方面作出了有益的理论尝试。本文拟借助勒费维尔操控论中的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观, 对该时期的外国翻译文学进行描述性研究。

二、勒费维尔的翻译操控论

勒费维尔认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受制于种种翻译规范, 这些规范有语言的, 有诗学的, 也有意识形态的。” (Lefevere, 2004a:39) 作为改写的翻译主要受三个因素的限制: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观。意识形态的内容是多面的, 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 还包括规范我们行为的惯例、伦理道德及信仰等、它可能与译者所信奉的相符合, 也可能是赞助人强加给译者的。赞助人是指可能有助于文学作品产生和传播, 同时又可能妨碍、禁止、毁灭文学作品的力量。他可以是个人、宗教团体、政党、出版社、权力机构或大众传媒如报纸, 杂志和电视公司等 (Lefevere, 2004a:17) 。作为文学系统内部的诗学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文学手段、文学类型、文学的基本模式, 人物原型及象征等;二是对某一社会系统中文学功能是什么或该是什么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要获得认同, 获得关注, 并在读者当中产生影响或共鸣, 它选择的主题就必须与特定的社会系统紧密相连 (Lefevere, 2004a:26) 。

一般而言, 翻译赞助人关心的是意识形态问题, 意识形态总是与权力相互交织, 反映了一定社会需要的思维体系, 以及身处这一社会和阶级中个人的感知常态。在翻译领域, 诗学的社会功能与诗学范畴之外的意识形态相互交织, 共同规范着真实的翻译过程, 从而使翻译在文学系统诗学的构建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操控论与“文革”语境下的翻译文学

1. 意识形态对翻译文学的操控

新中国成立后, 以国家民族存亡和阶级斗争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并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特别是当时身处西方各大帝国主义包围中的社会主义中国, 更强烈地表达出了独立自主的民族政治诉求。在积极建设独立民族国家的新历史语境下, 翻译也必然顺应这一要求, 成为服务于政治经济的新文化。1951年, 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召开的“全国第一届翻译工作会议上”, 沈志远明确指出, 人民政府把翻译工作作为庄严的政治任务来看待, 提出翻译工作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两大根本性任务———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 (孟昭毅、李载道, 2005:283) 。可以说, 翻译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一直是当时文艺界的主旋律。出于上述需要, 翻译工作也由原来的个人行为转变为有计划的、有制度的组织行为, 这为后来“文革”中翻译活动被赞助人全面操控奠定了制度基础。

1966年, 随着“文革”的到来, 党内政治集团出现分裂, 反封反帝、斗资批修、阶级斗争成为这一时期总的政治意识形态。在“文革”第一阶段 (1966—1971) , 主流意识形态过度注重政治斗争、盲目排外, 闭关锁国, 不仅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停滞, 而且在意识形态方面与苏联发生严重分歧, 如“四人帮”集团认为当时的苏联已经变黑变修, 不能为我所用。相应的, 这一时期的翻译不仅没有英美文学的影子, 而且对苏联文学的译介也冷却下来。在第二阶段 (1972—1976) , 毛泽东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号召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中国被视为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世界中心。这一时期的翻译出版明显好转, 不仅有大量译自苏联和亚非拉国家的文学作品, 而且有少数来自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学。有人统计, “文革”时期公开出版的翻译文学几乎都是在1971年后出现的, 共计22本, 其中1972—1973年出版10本, 1974年1本, 1975年7本, 1976年4本 (李晶, 2008:38) 。然而, 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文学还是西方文学, 在选材上的意识形态取向都十分明显, 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的“政治考虑”:一是顺应我国的外交时局。译介亚非拉国家的文学, 是因为中国成为当时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心, 反对美苏争霸, 继续保持和弱小社会主义国家间的传统友好关系;译介西方资本主义如美法文学, 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国家的发展动向。二是有利于当权集团在党内的政治斗争, 目的在于通过揭露西方国家腐朽的阴暗面, 震慑党内的敌对势力, 强化对知识分子的政治改造。

2. 赞助人对翻译文学的操控

如前所述, 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 无论是个体的、机构的甚至政治集团的赞助人, 都对文学文化活动进行着下意识的操控, 一方面从意识形态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和出版, 一方面在经济方面给译者一定津贴或职位, 另一方面决定着译作和译者的社会地位, 从而使翻译产品与赞助人的期待视野相符合。可以这样说, 赞助人时刻都在操控着翻译活动的全过程, 在极权社会中, 这种操控尤为明显 (Lefevere, 2004a:15) 。

“文革”时期, 赞助人把对翻译的操控发挥到了极致, 不仅在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方面严防死守, 层层把关, 就连文学系统内部的诗学也不放过, 如译作的行文方式、表达习惯、所用语言等也都有相应要求。谢天振曾这样描述“文革”赞助人对翻译的控制行为:“这只无形的手已经变成了一只有形的手。它从背后走到台前, 并且直接对文学翻译中的每一部 (篇) 作品进行非常直接和十分具体的干预和操控。”在这种情形下, 翻译赞助人就是当权政治集团, 他们主宰了话语权。这种主宰性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翻译选材上有完全决定权;二是译者作为独立个人的主体性绝对丧失。

“文革”前期, “四人帮”集团的意识形态是反帝反封, 反对资本主义复辟和修正主义, 因此其文艺方针就是对中外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都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认为这些都是封建思想残余, 是资产阶级文化, 必须与之决裂。1970年, 该集团又提出必须彻底批判古和洋的东西, 必须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来进行改造, 使之为创造无产阶级文艺服务 (李晶, 2008:33) 。在赞助人的上述意识形态指引下, 从1966年到1971年五年间, 几乎没有一本外国翻译文学作品公开出版。后来尼克松访华和中日邦交的恢复, 以及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外交方略, 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盲目排外的对外关系。这一时期的翻译, 多数是同中国有着良好外交关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作品。

赞助人对翻译文学的操控, 也造成了作为主体性译者的被操控格局。勒费维尔说:“译者在处理与赞助人的关系时往往没有什么自由, 至少, 如果他们希望自己的翻译作品能够出版的话, 情况更是如此。” (Lefevere, 2004b:19) “文革”期间, 译者不仅在翻译问题上没有话语权, 无权决定什么该译、什么不该译, 甚至连基本的人身权利都无法保全。许多著名翻译家遭受了残酷的政治迫害, 关进“牛棚”或去“五七”干校劳动;广大翻译工作者, 个体性也早已不复存在, 往往寄生于某个机构组织中, 如“某某出版社编译室”、“某某翻译连”等, 在译作上没有署名权, 即便署名, 要么是“齐干”、“齐毅”, 要么是“某某工农兵学员”等之类完全模糊的概念。草婴在谈到当时的翻译情况时说:“这可以说是一种耻辱……我家里那些书都没有留, 我不想再看到它们, 想起来很心痛。” (孟昭毅, 李载道, 2005:398)

3. 诗学观对翻译文学的操控

勒费维尔认为:“翻译为文学作品树立什么形象, 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首先是译者的意识形态, 其次是当时译语文学里占支配地位的‘诗学’。” (Lefevere, 2004b:125) 。也就是说, 翻译文学要树立怎样的思想观念, 翻译过程中使用何种文学话语, 其决策并非是自由随意的, 一方面必定受到赞助人意识形态的左右, 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当权赞助人的诗学形态或当时主流的时代语言。译者个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观与赞助人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观要么重合, 要么冲突, 在后一种情况下, 如果要出版译作, 译者个人的诗学观必须隐形, 让位于赞助人的诗学观。

建国以来, 中国文艺界一贯倡导文学文艺应为时局服务, 为政治服务。早在1942年,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提出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基本方向。在文学批评中, 政治性第一, 艺术性第二。后来, 沈志远在全国第一届翻译工作会议中进一步明确了翻译工作的政治性。到了“文革”时期, 文学批评领域内“政治标准第一”的指导方针使多数外国文学被打上了“封、资、修”的烙印。1966年2月, 林彪、江青等“文革”集团在“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达成了几点意见, 认为文艺工作要“破”要“立”, “破”的是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文艺黑线, “立”的是“无产阶级文艺样板” (李晶, 2008:32) 。

在上述诗学观的影响下, “文革”前几年, 文艺界几乎没有公开发行出版的翻译作品, “革命样板戏”得到广泛发展。后来随着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召开, 毛泽东、周恩来相继提出应繁荣文艺。在翻译方面, 对外国文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等文学的译介才逐渐恢复起来。

赞助人诗学观不仅体现在文艺方针方面, 而且体现在具体的语言风格和对外国语言的运用问题上。茅盾把文学翻译提高到了艺术创造的水平上来, 重申了翻译标准的“信、达、雅”, 还探讨了译文的语言运用问题。他说:“翻译家和作家一样, 也应当从生活中去发掘适合的语汇, 或者提炼出新的词汇……但要从外国作品中去吸收新的语汇和表现方法, 必须是在本国语言的基本语汇和基本语法的基础上去吸收而加以融化。” (茅盾, 1984:507)

当时文艺界及上层官方的文艺政策为翻译活动指明了方向标:一方面, 在翻译文学的选材上首先要根据赞助人的意识形态和促进传播“先进的”、“革命的”、“阶级斗争的”无产阶级文学的诗学观念, 译介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外国文学。另一方面, 在翻译策略的应用和译文风格上, 译者应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语言, 避免使用干巴巴的、拖泥带水的洋腔洋调。“文革”期间重译Evolution&Ethics一书时, 原文中的“struggle”和“competition”一词往往被译为“斗争”、“争斗”、“抗争”等。另外, 在译本的前言中还有编者的话, 说明译作的翻译动机和目的, 引导读者进行意识形态和诗学上的批判。

总之, “文革”期间外国文学的译介, 当权赞助人不仅在意识形态方面严格控制译者对文本的处理权, 强迫译者紧随“四人帮”的政治需要, 竭力宣扬“反帝, 斗资批修”的文革路线, 甚至在文学系统内部的诗学方面也步步把关, 要求译作语言应面向群众, 通俗易懂, 大大降低了某些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情趣。

四、结语

“文化大革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革命”, 即扫除文盲, 提高国民素质, 而是一场以所谓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为革命对象, 以反帝反殖民和斗资批修为主题的特殊政治运动 (李亚舒、黎难秋, 2000:540) , 必然交织着权力话语和政治斗争。作为一种文学活动, 翻译当然也无法避免。同以往任何翻译史相比, “文革”期间的翻译文学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权力话语和意识形态从“看不见的手”变为“有形的手”, 直接干预翻译活动, 使公开出版的翻译文学演变成政治斗争工具;以“四人帮”为首的当权赞助人将其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强加于译者, 不但对译者的文本选择权和处理权严密操控, 而且粗暴践踏译者的人权和生存权, 使译者沦为完全“失语”的“翻译机器”;不仅如此, 甚至在文学系统内部的诗学观上, 赞助人也主宰了翻译的表达话语, 要求译者采用归化策略, 使用纯洁的、地道的祖国语言, 以便更好地为工农兵读者服务。也因此, 该时期的翻译文学成为中国翻译史上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个案:不但有助于了解“文革”中的翻译事业怎样艰难曲折地前行, 而且有助于我们重新评估“文革”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摘要:“十年”文革的语境变量充满了政治角力和阶级革命。本文借助勒费维尔操控论中的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观, 描述在当权赞助人即“文革”集团的干预下, 以“反帝反封”和“斗资批修”为主导的意识形态, 以及“革命性第一”的权力话语全面操控着翻译活动, 翻译文学因此沦为执政党党内不同集团之间政治斗争的工具, 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关键词:“文革”期间翻译文学,勒费维尔操控论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观

参考文献

[1]Lefevere Andrew,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a.

[2]Lefevere Andrew (ed.)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 Book.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b.

[3]李晶.当代中国翻译考察 (1966—1976) ——“后现代”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历史反思[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30-38.

[4]李亚舒, 黎难秋.中国科学翻译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540.

[5]马士奎.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J].中国翻译, 2003 (3) :65.

[6]孟昭毅, 李载道.中国翻译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397-398.

[7]茅盾.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A].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507.

自然操控新变革 篇9

作为家庭娱乐中心的Xbox One,在自然操控上的改进包括了新一代的Kinect和手柄。新的Kinect内置有麦克风阵列1080p视频传感器、更强大的红外空间探测器,实现了更精确的人脸识别和更精确的身体动作探测,读取我们各个关节、四肢的运动方向和动作的力度。麦克风阵列则提供了更好的语音识别能力。

三星GalaxyS4

之所以又提到它,当然是因为它是目前传感器最齐全的手机产品。它能知道人脸的接近、机身的加速度和姿态、外界光线强度、地磁、温湿度、气压等,带来了很多操控上的便利:注目于屏幕,它就会保留背光;实现离开屏幕,它会暂停视频播放;阅读小说时,随着你的视线内容自动滚动;凌空挥手,它就会接听电话。正如我们的评测文章所说“所谓智能,就是无需你去主动控制,它会悄悄地做好,深藏功与名”。自然操控,往往正是在你不知不觉中发挥了作用。

NinjaBlocks控制器

这个设备的样子就比较俏皮了,看着不起眼的小人儿,其实集成了感应动作、湿度、距离、声音、光线等的一系列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家中的各种设备,比如根据声音控制灯光、探测到有人走动后立即拍摄并发送照片等。

Leap Motion控制器

它的外形可以说是超级简单,让人根本无法理解它怎么会有操控的功能。这个小盒子里隐藏着两个摄像头,当你的双手放在上方时,它可以重建出三维的手掌,从而准确识别到你的细微手势,进而实现各种操作。

MYO臂环

这个臂环看着更是奇妙,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实现各种操控。虽然听起来像是手势控制,但是你又看不到摄像头之类的探测设备。这是因为它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依靠直接探测用户运动时肌肉产生的电活动运作,并通过蓝牙传输给电脑、手机等。

总结

自然操控,其实核心是设备对人体的感知,除了上述设备外,还有WiSee这样通过Wi-Fi信号直接探测人体状态的新思路。对比传统设备要求用户必须先学习软件开发者预先设置好的操作,自然操控则只需要人们以最自然的交流方式与机器互动。

简单地说,以往的用户界面就是人去适应电脑,自然用户界面的就是电脑适应人。那么它未来的发展如何呢?当然是从自然到智能,无需刻意动作就能完成各种指令。还是那句话,现实如此精彩,让未来更值得期待!

谈口译中的笔记技能操控 篇10

一、笔记在口译行为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译员减少记忆负荷

笔记是译员在听讲过程中,用简单的文字或符号记录下原语信息中能刺激记忆的关键词,并帮助大脑将储存在脑中的信息得以回忆和再认的一种记忆手段。人的大脑的短时记忆容量小且持续时间短,中等语速为150字/分左右。如果不立即使用笔记,遗忘就会产生。而讲话者会一口气讲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才停下来,口译内容要达到一两千字,再加上复杂的语法结构,生僻的专业术语,数字,地名,人名等信息时常会超出人脑的短时记忆负荷。笔记的使用可以帮助译员减少短时记忆的负担,启发译员在听讲过程中的瞬时记忆,保留译员的记忆痕迹,从而使译员更有自信地译出讲话人的演讲。

2.有助于译员理解原文

口译是大脑高度紧张的活动,人脑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记忆负担加重,记忆能力会受到影响。笔记训练能帮助学生在聆听时集中精力,理解原文。另外,笔记还可以在表达时起提示和帮助记忆已听懂内容的作用。口译笔记要求耳朵(听),眼睛(看),手(写)三者有机地结合来,因此,笔记是帮助记忆和理解原文的重要手段,是译员以最短时间熟悉讲话内容的必要补充,能够大大提高翻译的准确率。

3.有助于译员获取更多的信息

传递信息即帮助把贮存在大脑的东西进行回忆和再现。笔记对译员起直观作用。译员通过笔记这种直观手段丰富大脑的记忆表象,对直观感知到的信息(笔记)的表层意义特征进行加工整理,从而对原语信息进行具体的感性的认知活动。然后再对感性的材料(感性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辅助大脑获得对原语信息的理性认知,即理解。最终完成信息的传递任务。

二、口译笔记的特点

1.临时性

它不像课堂笔记或会议笔记那样要求记录清楚、详细,以便课后复习或保留若干时间。口译笔记只为现场服务,起给译员提示的作用,该次口译结束,笔记就失去了其作用,因此要求译员能少记便少记,只需将转折之处、主要内容、关键词或一时未弄懂的地方记下来即可。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大脑记忆上。

2.逻辑性

因为记录不是单纯地记录单词、词组和句子,而是记录信息。因此要学会抓住信息,学会把主要的东西记录下来,就是按照逻辑顺序把主要内容记下来,再把所记录的内容组成句子。所组成的句子不可能和原语对等,而是凭借大脑的记忆和笔记把信息回忆起来并用目的语表达出去。

口译笔记只供译员本人使用,因此为了记录的快捷,可使用一些译员自己习惯使用的符号和缩略语。需要注意的是符号和缩略语数量不易繁杂,且每个符号或缩略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易过多,以免造成混淆。记录时译员切忌使用临时发挥出来的符号,因为高度紧张的现场工作往往会使译员忘记该符号所代表的意思,以至耽误工作。

三、口译笔记技能的操控策略

1.巧用符号,形象表意

口译笔记中巧用符号是译员的一大秘诀。符号书写快,符号灵活,可以代表多种意思,而且符号形象,符合口译记忆“视觉化”的要求,而且方便译员“眼看笔记,口出译文”。常用的有:(1)利用缩略语;(2)利用数字符号和标点符号;(3)箭头;(4)表示强调的符号。

2.逻辑分析,层次分明

在翻译过程中,译员应对说话者的原话进行逻辑分析,并按逻辑顺序记下来。对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没有明确段落分界线的话语,应区分其中的重点以及次重点,使用横线或空格进行分段。笔记的结构也就是记录的格式,是指将信息置于笔记纸上的组织方法。掌握正确的记录格式非常重要。原则是要简单明了,一目了然。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点:(1)纵向分页;(2)横向分段;(3)阶梯式排列;(4)条列式记法。

3.发展个性,减少临时发明

4.采用目的语,记录关键词

口译笔记既可使用来源语,亦可使用目标语,当然也可双语并用。使用目的语做笔记可以为表达提供便利,减少译员的短期记忆负担,帮助语言同思想得以分离(脱离原语言外壳),防止机械记录和语言翻译。笔记的内容并不是信息的文字化,而用目的语记录也不是翻译,只是在表达实体是该使用那种方式,可以说,目的语笔记是表达的雏形(刘和平,2001),进行目的语笔记训练时,不要过度强调句子结构和具体内容,重点培养用简练的目的语传入源语言的中心内容和主要信息点。记录关键词也就是记录要点,是指记录发言的内容而不是其句式和单词。由于口语工作的特点,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及时传达讲话人的意思,所以,要求译员在听懂原话的内容后立即忘掉原话的词汇和句式,用规范的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结语

总之,记笔记是为了突出中心,提示难点,助短期记忆一臂之力,所以笔记的方法一定要得当。逐字逐句地记录既办不到也不必要,还会分散精力影响听的效果。口译笔记应简短,清晰,易辨,寥寥几个关键词,能为理解后的表达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口译笔记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但又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因此译员必须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发展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笔记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通过优化了的笔记系统提高口译质量。

摘要:口译笔记是口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因此也是口译行为训练的必要环节。本文结合实例对笔记的重要性、笔记特点以及笔记训练策略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口译工作人员必须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发展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笔记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通过优化了的笔记系统提高口译质量。

关键词:口译,笔记,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和平.口译技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王斌华,口译:理论,技巧,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张筠艇.笔记既能在口译中的作用与训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07).

[4]韩振宇.笔记在口译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翻译,2002,(02).

[5]钱铭.浅谈口译教学中的笔记训练[J].云南财贸大学学报,2006,(02).

[6]王锦程.英汉口译中笔记的特点及其方法[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4,(02).

[7]杨先明.口译中的笔记:作用与技巧[J].长江大学学报,2006,(06).

[8]林晶晶.口译笔记教学初探[J].浙江理工学院学报,2005,(02).

上一篇:儿童文学作品下一篇:地区投资环境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