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策略

2025-01-20

复述策略(精选12篇)

复述策略 篇1

“所谓复述课文, 就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试着把课文放到口头上来说, 使之如同出于己之口。” (张庆老师语)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逐步熟悉了文章的语言, 学到了一些新的词语, 并使之由消极词汇开始向积极词汇转化, 帮助学生吸收、储备和初步运用文章的语言, 实现范文中语言的吸收与内化。

苏教版中高年级八册教材中, 有复述要求的课文占到总课数的20%左右, 其中六、九、十二册有四分之一的课文要求能复述。复述的具体要求不大相同:有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如《大作家的小老师》《虎门销烟》等;有朗读课文, 讲讲这个故事, 如《孙中山破陋习》《三袋麦子》等;有当小导游介绍景观, 如《烟台的海》《记金华双龙洞》等;有分角色朗读课文, 再演一演, 如《小稻秧脱险记》《半截蜡烛》等;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演讲, 如《学会合作》等。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初级阶段。在学生的说话过程中, 没有文字材料的依托, 学生即兴表达, 既要动口, 又要动脑, 无疑对学生提出很高的要求, 使学生望而生畏。复述熔理解、记忆、表达、积累于一炉, 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

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下大力气地去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从而更好地实现在课堂上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复述训练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需而异, 一般按照先详细再简要后创造的顺序开展训练。复述既是读的训练, 又是说的训练, 它可以检查学生掌握课文的程度, 促使学生积累词汇, 锻炼其语言的精确性、生动性和连贯性, 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发展思维能力。

一、了解复述的基本形态

1. 详述

适用于整篇课文的复述, 这样的训练既能帮助学生把书本中规范化的语言转换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又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 增进了学生运用语言的信心。

2. 简述

即概括性复述。简要复述要抓住原文的中心和重点内容, 进行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讲述。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按课文的顺序, 把课文中的重要词句有机组织起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删去次要的、解释性、描述性的部分。这种复述虽然不强调引用原文, 但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应当加以运用。简要复述有一定的难度, 但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扩展复述

在原文复述的基础之上, 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扩展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行复述。在进行扩展复述时, 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 挖掘出文本未能完全反映出来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

4. 创造性复述

课堂上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根据课文内容, 用多种方式改写课文, 使内容更生动、更个性化地表达出来。要求对课文中没有明确叙述的内容有选择地作一些创新, 内容必须和文章内容相吻合, 不能发生矛盾, 即想象要合理。创造性复述提倡六个改变, 即改变人称、改变词句、改变体裁、改变结构、补充内容、改变事件的评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创造性复述是教师应该时常运用的复述方法, 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有效复述的一般策略

合理安排学生复述课文, 形成有效的复述策略, 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语言积累,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形成了以下策略:

1. 以提纲引领复述

在指导学生复述的初始阶段, 教师可拟出具体的复述提纲, 让学生对照提纲复述。等学生较为熟练掌握之后, 就让学生自己编写提纲。如《菩萨兵》一课的复述, 先指名概括课文四个部分的段落大意, 编段落提纲, 然后, 按“自由练习—同桌互述—小组尝试复述—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再如,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故事内容较多。复述时, 先根据段落层次编写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晓行夜宿, 察访药材;错过客店, 夜宿古寺;借助月光, 啃食干粮;冒险品尝, 记载草药;山风呼啸, 苦中作乐。再让学生参照小标题复述课文。这样, 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 以表演促进复述

() 分角色表演复述。如《云雀的心愿》一课的复述,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然后四人一组结合, 一人做小云雀, 另一人做云雀妈妈, 一人叙述, 另一人做导演, 合作完成表演复述, 学生兴趣盎然。

(2) 个人表演复述。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 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后, 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然后指名加上动作、神态, 练习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出来。

为了讲好故事, 学生必须先读好故事。学生明确了要求自学, 故事讲不好时, 教师因势利导, 抓重点句段, 让学生在与文本、教师之间的多重对话中, 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品读中, 引燃情感点, 生成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情感、内化语言的情感纽带。通过萧伯纳和小姑娘语言的比较体会人物性格。我在屏幕上出示两段话:“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 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请你回去告诉你妈妈, 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然后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读好这两句话。这两句话看似简单但是耐人寻味。因此出示这两段对话后我让学生细细地读, 认真地读, 有什么发现。这一比较朗读, 对于句子的理解, 对于人物的特点清楚起来, 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以及萧伯纳的自夸。读好了, 讲好故事对学生来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故事讲好了, 不仅帮助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训练, 也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获得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提升, 走进了人物的心灵, 透过文字体会到人物的情感。

(3) 课本剧表演复述。《祁黄羊》《九色鹿》《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等课文的复述,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 所以我专门抽了一节课时间进行这篇课文的课本剧表演比赛。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 我要求学生以一大组为单位, 先改编剧本, 然后制作道具, 排演课本剧, 最后参加比赛。

3. 以关键词语润色复述

如《天鹅的故事》一课的复述就先从课文片段入手, 要求学生叙述课文的重点段落天鹅破冰的片段。即先让学生根据教师板书“寒潮降临”“讨论破冰”“勇士破冰”“天鹅群齐心破冰”“胜利地呼唤”等关键词复述课文的精彩部分, 学生在有效突破复述难点后, 利用关键词语进行的连段成篇的复述更加精彩。

4. 以课文插图想象复述

如《虎门销烟》一课主要讲述林则徐销毁鸦片的故事。复述课文时出示课文上的两幅插图让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的壮阔的场景, 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九色鹿》一课也有两幅鲜明的插图, 在看图进行复述时同样可以让心飞翔。

5. 以填空题串联复述

如《陶校长的演讲》复述时, 可作如下填空式引导:第问, 有没有进步?有, 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这样的填空式引导可以使学生将课文的脉络有机地串联起来, 逐步生成来自学生的精彩。

6. 以顺序词语安排复述

如《推敲》一课复述时, 抓住时间顺序的词语“一天”“第二天”“这时”“接着”, 学生有了这些抓手可以更加顺利地回忆起课文内容, 然后在复述中会更加有条不紊、层次清晰。

7. 以关联词语组织复述

如《虎门销烟》一课复述时, 学生用“只见……先……再……然后……顿时……”的句式复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过程。在复述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情节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林则徐爱国的赤胆忠心。

8. 以主要内容精要复述

(1) 读懂课文, 理清思路, 简要复述。如:《天火之谜》,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部分:长期以来, 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天火之谜”;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 发明了避雷针。复述时告诉学生把这三部分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简单的复述, 这是概括能力的训练之一。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心, 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行简要复述。

(2) 分清主次, 留主删次, 注意衔接。分清主次的标准是看课文各部分内容与中心的关系。《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课文依次安排了“小红马嘲笑小骆驼—小骆驼委屈地找妈妈—妈妈带小骆驼走进沙漠—小骆驼感到自豪”的故事情节, 其中骆驼妈妈、小骆驼沙漠之旅是全文的重点, 在指导复述时我让学生抓住这个部分详细说说, 其余部分简单概括。这样的简单复述, 从内容上留梗概, 删细节, 但应特别注意删减后的衔接过渡, 使复述内容连贯。

在学生有效复述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还要适当地评价学生的复述情况。复述课文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 要抓出实效来, 不能走过场。那么,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复述给予的恰当评价, 将会随时激起孩子爱复述、创新复述的浪花。教师除了看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声音是否洪亮, 语言是否准确生动, 明确其优点外, 还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增进评价的多元与互动。这样一来, 学生都崇尚能说会道的人, 学生都能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于是复述便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复述是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 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一种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 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有效复述训练的平台, 这样除了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外, 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不断丰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复述策略 篇2

复述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文的内容,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而这一训练本身首先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达到阅读的认知层次。即通过对语言的认识,去获得课文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一个完整的、粗略的感知。这比我们常采用的课前预习时出几道思考题有效得多。因为面对思考题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或能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学生不费吹灰之力,达不到思考的目的;或有一定的难度,则学生一句“我不会”就全盘否定了教师的辛苦设计。采用复述课文这一方法,就杜绝了学生说不会的可能性。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注意对学生复述策略的指导与训练,采取下列的策略培养复述习惯。

1、短文填空策略。

课文主要信息将重要词语由代替短文填空练习。教师也可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编写。如学习《巨人的花园》一文,设计这样的小练习:巨人回来前,花园里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巨人回来后,春天,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 ),( )。在初始阶段,教师利用这类练习材料引导学生复述,有助于学生掌握复述要领,消除畏惧心理。

2、词语连接策略。

教师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按顺序写在黑板上或用投影等媒体显示到屏幕上,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后,边看边想,词扩句,句串段,段连篇,逐步扩展。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流畅,对重点内容记忆深刻。关键词可以是动词、连接词,也可以是年代或数字等。

3、要点整理策略。

教师根据课文提供的主要信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记下要点,然后再据此笔记整理思路,进行复述。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人物传记类或地方介绍类的文章。

4、表格梳理策略。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表格,如《新型玻璃》一文采用表格梳理策略:

要求学生阅读后完成该表格,随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表格进行复述。这样将凌乱的`知识梳理整齐,有利于学生在复述时避免张冠李戴,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

5、图画描述策略。

教材中本身有图画,我们就充分利用它们来引导学生复述。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图画结合起来写出关键词语,也可根据学生的讨论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再要求学生来复述。

如课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第四小节具体写了弟弟学习怎样刻苦认真。我就文中的插图和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弟弟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什么。重点想学习时遇到什么困难,用什么方法克服的?有的学生描述牢房里又矮又小又潮湿,四周黑洞洞的,只有从窗户缝隙中射进一点光亮,弟弟趴在地上写着算着。夏天牢房热得像蒸笼(烤箱),弟弟汗流浃背,衣服湿透,大滴汗珠如喷泉一样冒出来,他停下手用袖子擦额上的汗珠,继续低头学习,由于长时间趴在地上,手酸脚麻,头抬不起来,腰直不起来,他想到: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

他站起来伸伸腰,踢踢腿,活动一会儿,又趴在地上练习。这样,坚持度过一个酷暑。有的想象描述:弟弟生活艰苦,牢房里发霉发臭,苍蝇、蚊子到处都是,但他全然不顾这些,他一点也没发觉,特务在门外大声喊:“开饭了。”他接过碗,放在旁边,接着学习。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工夫不负有心人,弟弟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还能用俄语和黄伯伯会话。还有的复述:弟弟在监狱里受尽折磨,穿妈妈改小的囚衣,吃发霉发臭的囚饭,睡的床铺是木板,茅草当席子,被子薄得无法形容,被单是一个又一个的补丁。冬天,西北风像雄师似地吼着,牢房冷得像冰窖,弟弟的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手裂开口子,趴在地上写字,每写一字手流出血,有如针扎一样,他忍着剧痛。时间长了,手脚冻僵,他跺跺脚,搓搓手,手靠近嘴边哈哈气,继续学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弟弟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督促鞭策自己努力,这样通过看图,根据图想象复述,具体感受弟弟刻苦学习的精神。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场合进行想象,教师适当点拨,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潜能,发展了其语言能力。

6、文意续缩策略。

根据课文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预测故事可能的结局,然后口述出来;或者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全文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话口述出来。

如《小摄影师》讲的是位小男孩好不容易得到给著名作家高尔基拍照的机会,但没有照成。这个故事似完非完,余韵袅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学完后让学生进行扩展性创造复述。故事结尾写了高尔基还惦记着小男孩,让学生设想小男孩会来吗?引导学生口述:一种是小男孩会来照。

①他拿胶卷来了。他什么时候来的;进屋的样子,与高尔基会话。

②给高尔基拍照怎样,是怎么拍照的,拍完照小男孩会怎样。

③高尔基的照片贴在墙报上。那男孩神态怎样,大家怎样称赞他。有的想象说:当天晚上,小男孩迫不及待让父亲陪他到高尔基的住处。

他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走进屋,鞠了个躬,说:“对不起,白天我忘了带胶卷。”高尔基安详地坐在沙发上,手拿报纸,小男孩摆弄了一会儿,说:一切准备妥当。高尔基侧过脸朝他微笑,喀嚓拍好了。拍完,小男孩笑着说:“谢谢您!”相片冲洗出来,贴在墙报上,同学争先恐后地观看,不住地称赞拍得好,不愧是小摄影师。有的描述:小男孩利用周末去找高尔基,一进门就冲高尔基笑,抱歉地说:亲爱的高尔基先生,上次浪费您宝贵时间,耽误您工作,对不起。高尔基连忙带他去后花园,“咱就在这儿拍吧。”边说边整理衣服,小男孩选择好角度,满意地拍下照片,感激地鞠躬。他一回家,马上拿去冲洗。第二天上午放学,他飞快地跑去拿相片。下午一进教室,手扬相片,得意地说:“同学们,看,这是我们亲爱的高尔基同志。”同学惊喜地说:“多么慈祥善良!多么和蔼可亲!快,贴在墙报上。”也有的口述:小男孩不会来,不敢再去打扰高尔基。但是,过了两天,高尔基接到教育局邀请书到小男孩所在学校参观。刚下车,小男孩一眼认出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上前热情打招呼,敬个礼说:“您好!”高尔基关切地问:“我还惦记着你呢,怎么没去?”“真不好意思!”小男孩脸红,他突然想起什么,兴奋地说:“同学们,上次我没拍成照片。现在,他来了,这就是我们日夜思念的高尔基。”话音刚落,操场上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高尔基向同学挥手致意。高尔基报告结束,和小男孩合影留念。

高中英语故事复述活动策略与评价 篇3

一、故事的选材

《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3)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如何选好题是故事复述教学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线教师,不能局限于只依赖听说训练的套题,而要充分发掘各种媒体,例如电视、电影、图片、录音、收音、报纸、诗歌、书籍等等,在选材方面要遵守下列原则:一是内容上要接近学生生活,或可以让学生感兴趣的,也可以是有教育意义的材料;二是目标上要在教师与学生使用了这种材料后能够使教与学的过程有意义;三是学习者的核查上要看教师通过使用这种选择的材料能否测试学生。一般好的故事的特点有如下几点:(1)中心明确,定义清晰;(2)有一个完整情节;(3)具有生动的语言,愉悦的节奏风格;(4)具有特征描述;(5)故事来源可靠;(6)强烈吸引力;(7)适合听众聆听。

二、趣味故事复述活动策略

故事复述热身活动是教学重要的前置部分,在不同的教学状况下往往需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开展热身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景之中。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学习的动机,而且也能促进学习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适当使用以下的活动方式,学生会乐于参与开口说英语。

策略一 看图说话。看图说话可以通过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让学生展现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可以克服学生根据中文提示直接翻译的弊端。由于突破的内容控制了说话的范围,学生之间的表现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例如,在学习Module 5 Unit 5 First Aid后,要求每个小组挑选一张图片,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想象力,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并能涉及相应的急救措施。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使用教材里面的图画,可以让学生用口头描述图中的情景,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信息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复述的表达能力。

策略二 Have you heard the news? 在上课前,教师挑选好一些不同的、简短的English news,在上课时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要求学生看了自己的那一则新闻之后,找到另一位同学,以最兴奋的方式向该同学说: “ Have you heard the news?”,那位同学可以回答说:“What happened?”,然后那位同学用英语复述他/她所看到的新闻的内容,听的同学可以说: “Really? No! I don’t believe it!” 然后,听的同学也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把自己知道的news转述给这位同学听。这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口头复述能力,也可以锻炼听力能力,增强同学之间的关系。

策略三 Watch and Speak。在看视频前,教师把学生分成A、 B组(一般同桌中,一位同学充当A,而另一位同学充当B就可以了)接着教师先让A组学生观看2-3分钟无声视频(B组学生这时低头,不允许观看),A组学生观看后,教师暂停视频,由A组学生向B组学生复述刚才所看到的视频的情节、内容,等A组学生复述完之后,两位同学交换角色,教师让B组学生接着观看2-3分钟视频(A组学生这时低头,不允许观看),B组学生观看后,教师暂停视频,由B组学生向A组学生复述刚才所看的视频的情节、内容,一直以这样轮流复述视频情节的形式开展,到最后,教师可以抽查,看看有哪些同学可以把整个视频的内容整合复述出来。每个小组完成任务之后,打开音频,全班重新再观看一遍刚才所看过的内容,看看哪位同学描述的更加准确。教师可以从一些电影里选取一些合适的电影片段,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所看到的内容。比如本人观看电影《王子与乞丐》、连续剧《成长的烦恼》、憨豆先生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学生都非常喜欢这种复述活动。这既能让学生大胆开口说,又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策略四 Free talk。每节课前的3-5分钟,教师可以不限制主题,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一件有趣的事情、印象深刻的事情或学生听过的、看过的,或者学生喜欢的人物等等事情,把它用英语口头表达出来。或者,每周固定有一节课主要是让小组成员说说自己所选取的报纸的内容,每次分发一份新的21世纪英文报纸,教师要求小组内推选出下周要作report的同学,该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给大家听。本人觉得平常的读报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视野,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笔头与口头能力,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策略五 Group Referendum (小组公投)。通常的全民公投,又称全民投票或公民表决,是全体公民对重大问题投票作出决定。它起源于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民大会。在学习每个单元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短语、词汇与句型编造一个故事。在课堂上,每组首先挑选出组内最好的故事,然后派编造这个故事的同学到另一小组去复述其编造的故事,全班的小组按照逆时针或顺时针的方向进行,小组听了同学的故事后,可以就合理运用本单元的短语、故事内容、故事的吸引性、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投票,并选出最好的故事。

由于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再让他复述自己写的内容,应该说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学生的忧虑感,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进行复述。通过这个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有内容可说,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有成就感,还可以增加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努力去构造新故事。

三、故事复述的小组合作互动教学

下面的案例是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帮助,通过小组内部或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传递和交流信息,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共同学习目标。

PartC Story Retelling

复述策略的指导与训练 篇4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笔者注意对学生复述策略的指导与训练, 采取下列的策略培养复述习惯。

1. 短文填空策略

课文主要信息将重要词语由 () 代替短文填空练习。教师也可根据课文内容自己编写。如学习《巨人的花园》一文, 设计这样的小练习:巨人回来前, 花园里春天 () , 夏天 () , 秋天 () , 冬天 () 。巨人回来后, 春天, 花园里仍然是冬天, 天天 () , () 。在初始阶段, 教师利用这类练习材料引导学生复述, 有助于学生掌握复述要领, 消除畏惧心理。

2. 词语连接策略

教师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按顺序写在黑板上或用投影等媒体显示到屏幕上, 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后, 边看边想, 词扩句, 句串段, 段连篇, 逐步扩展。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流畅, 对重点内容记忆深刻。关键词可以是动词、连接词, 也可以是年代或数字等。

3. 要点整理策略

教师根据课文提供的主要信息, 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记下要点, 然后再据此笔记整理思路, 进行复述。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人物传记类或地方介绍类的文章。

4. 表格梳理策略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表格, 如《新型玻璃》一文采用表格梳理策略:

要求学生阅读后完成该表格, 随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表格进行复述。这样将凌乱的知识梳理整齐, 有利于学生在复述时避免张冠李戴, 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

5. 图画描述策略

教材中本身有图画, 我们就充分利用它们来引导学生复述。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图画结合起来写出关键词语, 也可根据学生的讨论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再要求学生来复述。

如课文《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第四小节具体写了弟弟学习怎样刻苦认真。我就文中的插图和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想象弟弟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什么。重点想学习时遇到什么困难, 用什么方法克服的?有的学生描述牢房里又矮又小又潮湿, 四周黑洞洞的, 只有从窗户缝隙中射进一点光亮, 弟弟趴在地上写着算着。夏天牢房热得像蒸笼 (烤箱) , 弟弟汗流浃背, 衣服湿透, 大滴汗珠如喷泉一样冒出来, 他停下手用袖子擦额上的汗珠, 继续低头学习, 由于长时间趴在地上, 手酸脚麻, 头抬不起来, 腰直不起来, 他想到:将来革命胜利了, 还要建设新中国。他站起来伸伸腰, 踢踢腿, 活动一会儿, 又趴在地上练习。这样, 坚持度过一个酷暑。有的想象描述:弟弟生活艰苦, 牢房里发霉发臭, 苍蝇、蚊子到处都是, 但他全然不顾这些, 他一点也没发觉, 特务在门外大声喊:“开饭了。”他接过碗, 放在旁边, 接着学习。日复一日, 月复一月, 工夫不负有心人, 弟弟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 还能用俄语和黄伯伯会话。还有的复述:弟弟在监狱里受尽折磨, 穿妈妈改小的囚衣, 吃发霉发臭的囚饭, 睡的床铺是木板, 茅草当席子, 被子薄得无法形容, 被单是一个又一个的补丁。冬天, 西北风像雄师似地吼着, 牢房冷得像冰窖, 弟弟的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 手裂开口子, 趴在地上写字, 每写一字手流出血, 有如针扎一样, 他忍着剧痛。时间长了, 手脚冻僵, 他跺跺脚, 搓搓手, 手靠近嘴边哈哈气, 继续学习。“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弟弟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督促鞭策自己努力, 这样通过看图, 根据图想象复述, 具体感受弟弟刻苦学习的精神。学生从不同角度, 不同场合进行想象, 教师适当点拨, 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潜能, 发展了其语言能力。

6. 文意续缩策略

根据课文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大胆预测故事可能的结局, 然后口述出来;或者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理, 总结出全文大意, 然后用自己的话口述出来。

如《小摄影师》讲的是位小男孩好不容易得到给著名作家高尔基拍照的机会, 但没有照成。这个故事似完非完, 余韵袅袅, 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学完后让学生进行扩展性创造复述。故事结尾写了高尔基还惦记着小男孩, 让学生设想小男孩会来吗?引导学生口述:一种是小男孩会来照。 (1) 他拿胶卷来了。他什么时候来的;进屋的样子, 与高尔基会话。 (2) 给高尔基拍照怎样, 是怎么拍照的, 拍完照小男孩会怎样。 (3) 高尔基的照片贴在墙报上。那男孩神态怎样, 大家怎样称赞他。有的想象说:当天晚上, 小男孩迫不及待让父亲陪他到高尔基的住处。他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走进屋, 鞠了个躬, 说:“对不起, 白天我忘了带胶卷。”高尔基安详地坐在沙发上, 手拿报纸, 小男孩摆弄了一会儿, 说:一切准备妥当。高尔基侧过脸朝他微笑, 喀嚓拍好了。拍完, 小男孩笑着说:“谢谢您!”相片冲洗出来, 贴在墙报上, 同学争先恐后地观看, 不住地称赞拍得好, 不愧是小摄影师。有的描述:小男孩利用周末去找高尔基, 一进门就冲高尔基笑, 抱歉地说:亲爱的高尔基先生, 上次浪费您宝贵时间, 耽误您工作, 对不起。高尔基连忙带他去后花园, “咱就在这儿拍吧。”边说边整理衣服, 小男孩选择好角度, 满意地拍下照片, 感激地鞠躬。他一回家, 马上拿去冲洗。第二天上午放学, 他飞快地跑去拿相片。下午一进教室, 手扬相片, 得意地说:“同学们, 看, 这是我们亲爱的高尔基同志。”同学惊喜地说:“多么慈祥善良!多么和蔼可亲!快, 贴在墙报上。”也有的口述:小男孩不会来, 不敢再去打扰高尔基。但是, 过了两天, 高尔基接到教育局邀请书到小男孩所在学校参观。刚下车, 小男孩一眼认出他, 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上前热情打招呼, 敬个礼说:“您好!”高尔基关切地问:“我还惦记着你呢, 怎么没去?”“真不好意思!”小男孩脸红, 他突然想起什么, 兴奋地说:“同学们, 上次我没拍成照片。现在, 他来了, 这就是我们日夜思念的高尔基。”话音刚落, 操场上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高尔基向同学挥手致意。高尔基报告结束, 和小男孩合影留念。

复述课文要求 篇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表达有条理。”通过复述课文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从而达到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要求。复述课文是指把学过的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着广大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复述教学进行再认识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中提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在第二学段明确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要求中提出:“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1、低年级,以简要复述为主。

简要复述就是要求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的一种复述形式。复述应该从一年级开始,从一句话到一段话、一个故事,从识字课文到阅读课文都可以引导复述。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与特点,以句式训练为依托,在“抄袭”中操练、习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挂图等进行简要复述,达到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例如,教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后,引导学生抓住课堂板书中的几个词语(直流口水、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一溜烟),简要复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不仅复述了故事大意,还对精彩情节配上形体语言,并且活学活用了“(怎样地)说”的句式。

2、中年级,以详细复述为主。

详细复述是指围绕文章中心,不改变原意,有详有略、生动具体地复述的一种形式。在训练学生复述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把握以下几点:

1、复述要有条理性,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复述要突出重点,情节发展应与原文一致;

3、复述时语言要力求准确。如复述《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让学生按如下条理复述:

(一)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

(二)上路前;

(三)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四)出山后。第一、二、四部分的内容,复述时只要用简练的语言交代清楚即可;第三部分“拜访”是复述的重点,要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复述清楚;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敬等候;快步走进。学生对复述的重点内容明确了,就不会偏离文意。大部分学生就会准确把握尺度进行复述。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又训练了表达能力。

3、高年级,以创造性复述为主。

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例如:《田忌赛马》一文中把第一次赛马以及齐威王的表情神态变化,写得比较详细,第二次赛马以及齐威王的表情神态变化,写得比较简略。教学中,我让学生参照第一次赛马,不改变原意创造性讲述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及齐威王感情的急剧变化,来突出田忌用孙膑的计谋使赛局转败为胜这一举措的重要性。学生在模仿、迁移中创造,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创造性复述的方式很多:改变体裁、改变人称、改变结构、补充情节、刻画人物……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复述方式。

复述策略 篇6

关键词 背诵复述策略 故事复述 学生口语学习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快,中国社会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很多工作岗位需要的是在实际交际中能够听懂、并流利的应用英语的专业人才。这也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

幼师学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年龄上已成年,生理上大脑发育完善,思维成熟。他们的头脑中存在了丰富的语言图式。这影响着他们在二语习得时策略的形成和使用。另一方面,幼师学生移情程度高,不怕出错,勇于参加课堂语言活动,语言表达往往比较流利,擅长于在自然情景的交流过程中习得语言。

背诵——复述策略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一种方法。背诵、复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背诵是复述的基础,复述是背诵的升华和创新。背诵——复述策略为学生创造生动直观英语口语交流氛围,是适合幼师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理论基础

背诵一复述策略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斯温纳的输出假设。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1982)提出了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和监控假设为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提供和了充分的理论指导。他的假设理论启示我们,语言知识的输入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输入,就没有一定量的输出。语言学习,尤其是语言的表达,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足够的输入。斯温纳(2004)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进一步为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直接的指导。斯温纳认为大量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可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自我检测,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因此要想发展口语能力,大量的口语输出和输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背诵、复述是非常符合口语学习理论的。学习者在背诵时潜意识的模仿语言使用的思维方式,这为语言口语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者通过背诵句型和语篇,大量内化和吸收语言素材,加深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一些语言结构自动化,减少了在实际交流中思考和监察的时间。复述是相对背诵而言口语练习的较高形式。背诵、复述二种策略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循序渐进培养学习者口语能力的整体策略。

二、背诵—复述策略的应用

策略一 看图复述

背诵—复述策略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可以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开展。看图说话通过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让学生展现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让学生在课前根据故事制作出若干幅图画。然后在课堂热身环节中,学生用五到十分钟根据图画的内容复述故事的大概内容,由于图画生动有趣,故事情节一目了然,口语练习变得轻松有趣。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制作简单的PPT,配以生动的音乐和形象的动画效果,使故事复述活动更加的有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从师技能,又培养了学生口头复述的表达能力。

策略二 拼图合作

流利的口语需要有丰富的的词汇基础。拼图合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口语的同时积累广泛的词汇。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学生感兴趣,阅读时感到不吃力的材料来提高学生口语词汇的输入。例如,教师可以挑一个趣味性比较强的故事,打乱故事顺序,把故事打印出来,并剪成纸条,一张纸条1~2句子,把纸条分给每个小组,每位同学1~2张纸条,并要求学生在独立理解纸条上的句子后把纸条交给组长,组长收齐纸条后交给老师,然后让同学凭自己的记忆和组员讨论,理出整个故事的大意,之后,一人一句把故事从头到尾复述一遍。最后派小组的首席发言人到讲台上复述故事。这种活动帮助对词汇的记忆,将原本是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随着复述的增加,学生口语的流利曾度也会增强。

策略三 罗列关键词

课堂复述不能脱离课本,脱离教材。学生所用的精读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主题五花八门,有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精彩篇章或段落,来培养学的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讲课前,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主题,内容,结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备课,组织不同复述方式,尽量因材施教。例如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理解对话或课文的大意内容,熟练朗读。第二,可以把对话或课文翻译成汉语写在一张纸上,根据汉语来帮助背诵。第三,把对话或课文中的重点时间、地点、人物、关键词或者每句开头中的第一个词罗列出来,帮助学生减少背诵的难度,以便学生轻松的复述。根据幼师学生好动,活泼的特点,对于一些动作特征比较鲜明的文本,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运用动作表演的方式,与学生一起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听力和口语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三、背诵—复述策略的评价

背诵—复述的教学评价是开展口语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学生每结束一次复述时,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评价,对复述不太恰当的学生,应适当地针对其错误加以更正。对于复述流畅的学生要给以肯定,对于创造性复述课文的学生应将其树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设定一定的标准,按照标准评定学生背诵复述的能力水平,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现状。如复述的学生是否做到以卜几个方面:抓住故事的主旨,准确的描述故事主要情节。学生是否注意语音、语调、表情、身体语言或手势语、描述、停顿等。同时利用以上的复述评分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让学生热情参与,逐步提高学生的背诵复述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2000

[3]魏军梅.输出理论和英语口语教学[J].日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6):121-12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复述策略 篇7

一、清晰每个学段的复述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了每个学段的复述要求:第一学段 (1~2年级) 要让学生做到听故事、看音像作品, 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第二学段 (3~4年级) 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 (5~6年级) 则要求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复述侧重的方面肯定是不一样的, 详见中、高年级课文复述要求表:

从这个表中, 我们不难看出,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 复述要求更多的是“朗读课文, 讲讲这个故事”;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 复述要求就是“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中年级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复述, 这是一种详细复述, 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并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神情 (必要时可以加上动作) , 教师可用提示性的语言, 帮助学生掌握作者的思路;还可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课文插图后详细复述, 使学习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

高年级的复述, 更多的是采用简要复述, 这种复述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叙述, 并能把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组织起来表达主要内容。

二、了解常用的复述策略

(1) 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复述。复述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将文中的一些优美词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因此在指导学生复述时, 可以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拎”出来, 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后, 边看边想, 词扩句, 句串段, 段连篇, 逐步扩展。

2012年10月14日, 江苏省高淳县阳江小学承办了南京市小学语文“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的联片研训活动。黄云龙老师执教的《天火之谜》, 目标是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黄老师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时, 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这一自然段, 先写 () 接着写 () 最后写 () 。他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扩充, 从而达到复述的目的。

(2) 利用课文插图进行复述。课文插图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它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复述, 激发学生复述的兴趣。学生根据优美的画面, 很容易就将课文的大概内容说出来了,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效果则会更加明显。例如三 (上) 中的《三袋麦子》一文, 讲的是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之后发生在这三个动物身上的故事。书中刚好有三幅图, 画的分别是土地爷爷和小猪、小牛、小猴在一起发生的事情, 在复述的时候, 如果能够利用好插图, 学生复述起来就感觉容易多了。

(3) 设计表格帮助学生进行复述。对于情节比较复杂的内容,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 要求学生阅读后完成该表格, 随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表格进行复述, 设计表格能够有利于学生在复述时理清自己的思路。例如四 (上) 的《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 为了能让学生复述好, 可以先设计一张问题表格, 让学生用上文中的关键词语将表格填写完成, 然后根据所填的关键词语进行复述。

(4) 利用表演帮助学生进行复述。对于一些童话类的或者是语言描写较多的课文,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表演达到复述的目的。例如三 (上) 的《小稻秧脱险记》以及三 (下) 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由于文中的语言充满童趣且所占比例较多, 那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5) 利用绘画帮助学生进行复述。有些课文, 可以通过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复述, 学生边画边说, 让画画和说有机结合起来, 如三 (下) 的《恐龙》一文, 则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复述。

(6) 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复述。教师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几个重要问题, 要求学生在阅读后或听后互相问答;然后引导学生适当借助关联词语把所有答案按顺序串连起来进行口头表述。

(7) 编写复述提纲辅助学生进行复述。写作文编写提纲可以很好地指导自己如何写作, 编写复述课文提纲可以帮助学生记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例如, 有的围绕主要人物, 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组织起来, 如四 (上) 《九色鹿》一文;有的以事件发展顺序为线索, 概括事情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如四 (下) 《天鹅的故事》;有的则用一系列问题代替提纲等。

(8) 抓住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复述。我经常在想:课文的复述有必要从头到尾吗?对于课文的复述, 我个人认为:应该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展开, 没必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因为重点部分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这部分的内容文字优美, 情感动人, 结构清晰。抓住这样的部分进行复述最能使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并在复述时融入自己的情感在里面。

三、明白复述时的心理策略

(1)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复述课文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个部分把握得好, 能够使学生将文中的语言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揣摩, 上好每一节复述课, 千万不能有畏缩、一带而过的思想。

(2)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当学生复述时, 我们应多一份耐心, 即便是当学生复述得不尽如人意的时候, 我们也依然要多一些等待, 多一些方法, 让学生感觉到我们就是那春风、细雨, 不断地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让学生意识到, 其实复述没有什么!

(3) “你在我眼里是最美。”“你在我眼里是最美”是羽泉唱的《最美》中的一句歌词, 我想把它用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那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在聆听学生的复述时, 要多一些表扬, 少一些埋怨, 要让每一个复述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复述是成功的, 只有这样, 学生的复述水平才会越来越高!

复述策略 篇8

高效课堂教学在初中英语课中要求重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复述则是构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记忆是复述的基础。复述, 它富有创造性, 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之融为一体。要想复述好, 在阅读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快速记住课文里的一些重要词语、文章结构层次和它的具体内容。边读边记, 养成口脑并用的良好习惯。反复读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 记忆就是复述的准备, 复述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加深记忆。复述不是照搬课文, 必须按一定的要求, 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概括, 适当取舍, 并要认真选词, 组织安排材料。这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过程。经常复述, 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复述的特点是要连贯地复述课文, 无论是口头还是笔头, 都要围绕一定的中心内容去思考, 然后准确而明晰地说出或写出来, 这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英语教学费时多而效率低的问题, 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应该说, 无效劳动是造成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无效劳动是指在学生理解的地方不厌其烦地讲, 而学生不懂的却没时间讲。要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则必须尽量减少无效劳动, 讲在应讲之时, 练在值得练之处。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求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复述课文是了解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复述, 我们可以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 哪些根本不理解。只有基于语境基础上的文本复述教学或学习才能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词汇、语句和文本内容, 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建立起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为了获得有效的复述效果, 遵循记忆规律, 重视各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 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个有纲可循, 有词可用, 有话可说的教学活动中来。不管在哪个环节, 都要把复述课文教学放到一定的文本中。复述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文本内容制约的, 没有文本内容的帮助, 复述的真正内涵就难以确定和进行。

文本复述所要求的词汇教学也是新课标英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词汇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其英语水平的高低, 并直接影响听、说、读、写等诸方面能力的提高。学生到了初中, 随着英语词汇量的增加及词汇难度的增大, 文本记忆、书写语篇成了学生们的难题。作为教师,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学生的任何语言技能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词汇的积累和对语篇语境的真实运用。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轻松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同时, 要对学生进行策略指导, 培养他们用英语表达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课题Research on Retelling Development through?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的研究,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 上课, 集体评课, 复备课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 开展研究工作, 构建复述语篇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 总结出一套适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和开展“复述语篇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既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又通过任务的开展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策略的研究, 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合作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逐渐掌握了在复述语篇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和策略, 具有较高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使我们深深地感到“复述语篇任务型”教学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给我们带来的理念上的冲击和教学方法上的挑战。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复述策略 篇9

关键词:复述,维持性复述,精致性复述,记忆,二语习得

1.引 言

复述不仅是大脑中强化记忆的一个心理过程, 而且是学习语 言的重要 策略 ( 刘淑珍 ,2011 ) 。心理学 家Craik和Lockhart在1972年提出“ 加工层次 理论” (Levels of Processintheory ) , 他们认为记忆的保持不在于“复述” 时间的长短 , 而在于加工 方式的不 同 ,加工层次 越深 ,记忆保持 越好 (张庆宗 , 吴喜燕 ,2002)。这对后 来复述理 论的重大 贡献者Robinson (1995b ,2003 ) 进一步具 体阐释维 持性复述 和精致性复述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对信息记忆深度加工的精致性复述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他们不仅从信息的输入型加工角度解读,还出现诸如建构概念图、提取练习等从信息的输出型角度对信息的精细加工和记忆进行研究和探讨。

2.复述策略的提出

早在1968年的时候,Atkinson和Shiffrin首次提出一个系统全面的信息加工模式,即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新信息要经过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阶段。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是通过复述实现的;复述时间越长,记忆保持越好。加拿大心理学家Fergus I M. Craik和他的学术同门Lockhart(1972)对此提出异议。

“记忆加工层次”(也叫“记忆加工水平”)认为信息的记忆加工是对输入信息进行一系列不同水平层次上的分析加工人们对于信息记忆的久暂取决于对知识的加工层次而不是加工时间,记忆依赖于测验与加工(学习)的一致性(王甦,汪安圣,1992)。Craik和Lockhart最早提出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刘丹丹 ,2012), 他们认为认知加工有两个层次 : 第一层次加工(Type I Processing),即形式加工层次,是对信息进行浅表的分析,是维持性复述;第二层次加工(TypeⅡProcessing),即语义加工层次,是精致型复述,是指一个词得到识别之后,还可以与其他词建立联想,与有关的表象和故事联系起来,是对信息的深入分析和精细加工。他们侧重从加工层次的角度解读这两种不同的复述形式,且这两种加工形式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他们坚定地认为加工层次深的认知活动能够加深记忆,也就是说对信息的精致性加工会对有效记忆产生很大的帮助。这在当时激起很多研究者的兴趣并得到他们的实验支持。

然而,Craik和Lockhart的“记忆加工层次“及其复述理论在当时遭到 很多研究 者的质疑 。如Baddeley (1978),Eysenc(1978)和Nelson(1977)就提出加工层次具体是由什么成分构成的及该怎样判断一个层次比另一个层次深, 在不同加工层次中涉及精细加工的深度和宽度、有区别性的信息编码等诸如此类的言语习得行为中,记忆是如何提高的等问题。这些疑问使得两位心理学家在该理论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范围上保持更谦虚的态度,他们认为“记忆加工层次”只是一个小的框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Graesser 1979)。

3.复述策略的发展

3.1复述的两种不同形式

与“记忆加工层次”理论同时期的影响较大的记忆加工理论是语 义记忆模 型 ,主要有Collins和Quillian(1969)的层次网络说,以及Loftus和Collins(1975)提出的激活扩散说。这两种模型都涉及对信息记忆的精细加工。Das和Kirby于1990年提出信息编码模型, 认为编码过程包括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编码水平。这些都是对信息记忆加工形式的不同表述,编码水平相当于不同的复述形式, 即简单机械复述还是深层次精细复述。

Robinson在众多前辈们的研究基础上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一步更详细地区分了复述的两种形式, 即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他指出维持性复述是指一遍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忆的信息,是对材料自身的加工。精致性复述则将新信息与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结合起进行分析和加工, 是新旧知识进行匹配的过程。维持性复述是一种材料驱动处理(data-driven processing),学习者自下而上地重复材料内容。精致性 复述则属 于概念驱 动处理 (conceptually-driven processing),具有更大的控制性和意图性 ,自上而下地把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连接起来, 从而对现有输入和长时记忆表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精致化处理(Jacoby 1983; Robinson 1995b,2003; Williams 1999a)。

在总结前人研究理论及自己实验结果的基础上,Robinson提出“有意注意是长期记忆编码之前在短期记忆中的觉察加上复述的结果”(Robinson 1995b:96)。不同的复述可以导致不同的意识程度,是意识引起加工,意识是由不同加工层次所带来的副产品, 其实就是复述时的伴随认知状态, 加工层次越深,意识程度越高,记忆效果就越好(Robinson 1995b,2003)。这与Craik和Lockhart的加工水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坚定地认为加工层次深的认知活动能导致更多的记忆, 也就是Robinson(1995b,2003)所认为的精致性复述会导致更多的意识和储存(刘丹丹,2012)。

3.2不同复述形式在学习中的作用

复述的首次提出就是建立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实验基础上的,是Craik和Lockhart以词汇记忆和词汇的配对练习实验为基础证实其“加工层次理论”的,其实验证明认知加工层次越深,记忆效果越好。Robinson重点研究了注意在显隐性测试中的积极作用,其中显性测试主要利用概念驱动处理,隐性测试主要利用材料驱动处理(Robinson 1995b)。Joe在1995年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阅读并“复述”(多次重复阅读)课文比只阅读课文能调动学习者更大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任务的完成量。

近年来, 在外语学习或二语习得领域中有不少研究者赞同精致性复述更有助于信息的记忆。Laufer(1998)认为习得词汇知识不仅仅熟悉词形和标记,还涉及熟悉词的各种(新)意义、概念及其与已知词的意义关系。张庆宗的实验(2002)证实“深层次语义加工的直接学习促进词汇学习 ;浅层次的形式加工作用不大,在某种程度上起抑制作用”。Barcroft(2000,2002提出的加工资源分配模型(Type of Processing resource Allocation model,TOPRA)这一二语习得理论涉及精细加工或精致性复述中习得效果是由学习与测试中信息加工任务的不同类型决定的。语义加工(深加工)有助于提高词项语义的习得速度对词项形式加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形式加工(浅加工)有助于词项形式的习得,对词项的语义习得则产生抑制作用。这一理论在2013年被周正钟应用于二语语块习得研究并且证实该理论的可行性。

不论哪种形式的复述, 其目的都是对信息进行加工进而增强对信息的记忆效果。近年来复述理论在研究者的实验及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有学者证明课文复述(包括维持性复述和精致性复述)、笔头精致性复述都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张书瑜,2013;张雅丽,2007)。还有学者在精细加工手段上进行创新,证实利用专门编制的微型短文实施词汇上下文精致性复述记忆的策略可以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质量和记忆及使用效果(熊西蓓,张少林,2013)。精致性复述还促进科技英语学习者科技英语词汇的产出性习得及产出性运用层面上的记忆(罗南琳,2009)。更有甚者还证实即使是经过精细阐述得到的错误信息,也会有很长的记忆保持时间(王穗苹,杨锦棉,2004)。

4.讨 论与思考

复述这一概念是“记忆加工层次”理论的伴随产物,是一种心理加工过程,也可视为一种语言学习策略。与之相关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记忆加工层次”理论的基础上 ,如Wittroc(l974) 提出产生 性加工 (Generative Processing),Laufer和Hulstijn的任务投入量理论 (Task- Induced Involvement),以及后来Robinson的维持性复述、精致型复述等 , 这些理论都是对“复述”这一信息记忆加工过程的扩展和应用,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对复述这一概念的具体定义都莫衷一是, 其运用价值高但概念表述不明确,研究者们很少明确阐释复述到底是什么,大家只是抓取复述中自己所需要的琐碎一点进行运用即可。

并且, 复述这一概念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被想当然地视为“复述课文”中的那种一遍遍的机械重复,殊不知这只是复述的一种形式。而很多研究者在运用复述这一理论时并不对其进行事先的明确定义, 这致使复述理论只停留在机械重复的层面上,但凡提到复述,大家都很抗拒,认为是死记硬背,认为该理论没有太多的研究价值,因此,大家以后若使用到复述理论时, 一定要先明确其表述的具体意义及运用的这一概念来自于哪一个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复述主要是涉及对新信息的输入型加工近年来出现对信息输出型加工的研究, 如上文提到的建构概念图,还有在心理语言学领域发展迅速的测试效应(又叫提取练习)等。很多学者将这些同样对信息记忆加工有促进作用的方法与复述、尤其是精致性复述在信息编码和记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进行比较。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证明提取或重复提取比编码或重复学习创造出更多的知识记忆和迁移(Karpicke 2007; Butler 2010; 张锦坤 , 2012; 周爱保 , 2013)。也有学者深入精细提取在信息加工记忆和保持中的作用(张玮,2011)。

这些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复述在信息记忆和保持中的作用提出挑战,但是和复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重复学习、精细提取等。在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复述是否会被重新定义,是否会被新理论取而代之, 是否会和新理论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中,这都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5.结 语

复述策略 篇10

为培养学生护理思维能力, 我们采用复述策略, 让学生意识到复述策略在内护学习中的重要性, 对重要疾病知识从病因、身体状况 (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护理措施进行整体复述, 用临床护理思路记忆知识, 提高学生对疾病的整体掌握能力, 有利于学生护理思维模式的建立。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研究对象为青岛卫校10级护理4班 (64名) 和6班 (64名) 学生, 这些学生是五年一贯制三年级阶段学生, 内科护理学习时间为一学年, 周6课时。将两班同学进行学习方法调查, 无统计学差异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开始课题研究。

1.2 具体步骤

将两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常规课堂讲授疾病知识后,

强调并检验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组具体教学方法如下:常规课堂讲授疾病知识后, 要求学生从临床思路出发将疾病的重点知识综合复述, 即:病因、身体状况 (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护理措施。课堂上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复述, 课下要求学生复述总结并写在作业本上。采用以上学习方法后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以A1/A2题型为主) , 并于学生假期结束后以A3/A4病例分析题的形式再次进行测试分析。

1.3 统计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期末考试成绩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病例分析题 (A3/A4) 测试, 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本课题授课对象是五年一贯制三年级学生, 在学习临床知识之前已经完成了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有学习临床知识的热情, 但是尚未建立临床护理思维模式。

复述并不是机械地重复, 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本的主要内容,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1]。我们在本课题中所采用的复述策略, 是按照讲课思路或者说临床思路, 让学生从疾病的病因、身体状况、辅助检查、护理措施进行整体复述。复述策略的运用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对疾病知识的整体掌握能力,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次实验,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两组无差异, 而A3/A4型病例分析题考试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考虑可能存在以下因素:一是考试题型以A1/A2题型为主, 侧重对某一知识点的考察, 而病例分析测验则全部是A3/A4题型, 侧重的是学生对具体病例的判断和护理, 难度较高;二是期末考试是学期末进行的, 学生进行了有准备的复习, 而病例分析题的测试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假期之后, 事先未进行任何通知, 旨在考察学生对疾病知识把握程度和在临床病例中的灵活应用。这一结果表明复述策略和纳入诊断依据的病例分析可以加强学生的长时记忆, 牢固掌握疾病知识,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将复述策略运用于内科护理教学, 不但有利于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成绩,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能力, 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变脸”复述 篇11

教学片段一:复述描写蟋蟀的住宅特点的段落。

师:其他昆虫听说蟋蟀的住宅很好,也动心了,想听听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你们这群蟋蟀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做复述前的准备)

一男生:嗨!大家好!我是蟋蟀,我们建造住宅要讲究这几点:一、慎重选择住址……

师:刚才男蟋蟀说得很好,女蟋蟀呢?

生:老师,我跟我的蟋蟀妹妹一起说好吗?

师:好,掌声欢迎!

两女生:我们是一对姐妹,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住宅的特点,欢迎大家光临。

“蟋蟀(姐)”:我们慎重选择住址……

“蟋蟀(妹)”:现成的洞穴不好,我们历来独立自主,我们讲究卫生……

“蟋蟀姐妹”:当四周很静的时候,我们就在平台上弹琴,现在就为大家弹一曲吧。(两女生模仿蟋蟀进行口技表演)

教学片段二:复述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相关段落。

师:我们昆虫电视台的记者很想知道你们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你们愿意接受采访吗?接受采访前,先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可能问你们什么问题,要做好准备噢!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做复述前的准备)

师(扮演记者):蟋蟀你好!我是昆虫电视台的记者,很想了解你们修建住宅的具体过程,你们什么时候开工?工期多长?工程量多大?

生复述。(略)

教学片段三:复述全文。

师:今天在这里举行蟋蟀王国建筑住宅经验总结交流会,你们一定有着丰富的建筑经验,希望大家畅所欲言。

生:我选择的住址坐北朝南……

生:我的门前有一草丛……

……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

师:大家的经验很丰富,希望会后继续推广,回去说给你们的家人或伙伴听听。

上述三个教学片段呈现出新鲜多元的复述形式。下面,我以这个课例来阐述复述的几种“变脸”。

一、变“单口相声”为“群口相声”

常见的复述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宛若“单口相声”,比较单调、枯燥。如果改为“群口相声”,即让数个学生进行合作复述,效果可能就不一样。合作复述如何进行呢?首先,由学生自主寻找合作伙伴,然后,双方共同进行复述练习,或你述我听,或异口同述,或一唱一和,在练习中互相提示,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片段一”中的那对“蟋蟀姐妹”的复述就凸显个体复述所无法企及的三个优势: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一些因为内向不敢独立发言,抑或因复述水平局限而逃避发言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携带下,有了参与的愿望,并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2﹒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刻。出于密切配合的需要,双方都不敢放松对文本的阅读,而且在合作研读的过程中,双方互相提示、互相启发、互相纠正,彼此在对文本内容的记忆熟练程度,理解深度上都会得到提高。3﹒使复述充满情趣。如“片段一”中的“蟋蟀姐妹”不但复述,而且进行表演和注解。这就为复述增添了趣味性,增强了可听性。再比如“片段三”,通过蟋蟀王国建筑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就比直接叫学生复述来得有趣,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复述积极性。

二、变“剃头挑子”为“炕上枕头”

有的教师在复述教学中,只是当听众,做裁判,导致“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我们应该将复述视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手段,教与学并重,犹如“炕上枕头——哪头都热”。崔峦老师曾指出:“教师除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还有责任通过引领与教育,使学生学会和会学。”所以,“复述”不是学生一人玩的“单出头”,应该是师生一齐玩的“二人转”。上述课例中,教师的引领就做得很到位。比如,“片段二”,教师扮演昆虫电视台记者所提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也是在帮助学生搭建复述框架,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依纲而述,据问而述,增强了复述的条理性。

三、变“一饮而尽”为“浅斟慢酌”

一提到“复述”,许多教师潜意识里认为是全文总结性的学习反馈,一定要“一饮而尽”。其实不然,对于长篇幅的课文,我们完全可以分层逐步复述——“浅斟慢酌”。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薄弱,对复述全文有困难,更应提倡分层逐步复述。统览上述三个教学片段,显而易见,教师是在有意识引领学生分层逐步复述,先复述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段落,再复述描写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落,最后,通过蟋蟀王国那一场建筑住宅经验总结交流会来对全文进行总复述。这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更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四、变“壁上观者”为“庐山中人”

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我宁可选择“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求身在此山中”。因为这样有缘触摸山水,真切感受大自然的诱人魅力。复述,又何尝不是这样?倘若一味以读者的身份来复述,学生跟文本角色总有一定的距离,复述效果自然要打折扣。有些课文,完全可以通过转换角色,让学生走进文本,成为“庐山中人”,去进行角色体验,待他们亲力亲为了文本的角色之后,再去复述,便易于达到“文我同在”,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在《蟋蟀的住宅》的复述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化身为虫”,接受昆虫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参加蟋蟀住宅经验交流会,始终沉浸在昆虫世界的情境中,多么富有儿童情趣!

五、变“封闭训练”为“实战热身”

运动员需要封闭训练,更需要走出去参加实战热身。复述,同样应该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新课标倡导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片段三”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复述给家人或伙伴听,就拓展了复述的训练时空。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的书籍文章,所看的电影电视复述给别人听;将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物描述给别人听。绝大部分学生面对家人和伙伴复述时,往往会比在课堂复述时来得自然、大方。这是因为,在课堂上的复述带有强烈的学习色彩,学生比较拘谨、放不开;而对家人或私底下对伙伴复述,则就变成了一次真正的言语交际,学生容易进入角色,自然应对。

总之,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让复述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加活泼生动,学生就会更喜欢,效果肯定会更好,复述这一教学形式也一定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复述及强化复述教学的对策 篇12

一、关于复述

《现代汉语词典》 (2005年第5版) 中对“复述”的解释是:一是把别人说过的话或自己说过的话重说一遍;二是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也是教学方法之一。一些教师凭借这种解释对复述作出判断:一“重说一遍”, 二“读物内容”, 两者合在一起就是“把读物内容用自己的话重说一遍”。在这个原始的判断定势驱使下, 产生了传统意义上的复述定义:“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 有重点、有条理、有表情地叙述出来。”教师采取的相应教学流程是:诵读——记忆——讲述。这样学生的复述拘泥于文本而无创意。缺乏创意就等于失去了活力, 复述很容易就会演变成为逐词逐句的机械背诵, 学生丧失了复述的积极性, 课堂也就变得死气沉沉。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复述要与其他教学一样,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复述定义应该是:“要求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进行加工、整理、改造, 形成自己特有的言语思维, 组织个性化语言, 进行流利的表达。”采用的教学流程为:诵读——理解——加工——改造——讲述。两者相比, 不难发现, 传统的“记忆”一环被“理解——加工——改造”所取代。它体现了复述的个性化特点, 以及复述的求异、求新、求变的要求。复述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它是建立在朗读和背诵基础之外的另外的一种言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中重视复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的阅读和口语交际目标中都有明确的复述要求。如,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 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1~2年级口语交际目标第3条) ”,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4年级阅读目标第5条) ”,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喜欢、憎恶, 崇敬、同情等感受 (5~6年级阅读目标第7条) ”。

忽视复述教学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通的现象。或复述形式过于单一地一带而过, 留给学生的训练时间不足;有的甚至形式化地作为课后作业, 只有布置没有反馈。学生的复述能力得不到提高, 直接影响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口头表达等多方面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复述的类型

复述分类的依据不同, 差异会很大。为便于理解和掌握, 从复述方法上来划分, 可以把复述分为详细复述、简单复述、变式复述、综合性复述和表演性复述等常用的五种类型。

1. 详细复述。

是一种接近原文的复述。要求学生对要复述的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如, 对主要内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主要情节的把握等。其特点是在复述时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目的是为了多掌握课文中典范的语言。这种复述一般比较适合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课文, 也适合于年级较低的学生。

2. 简单复述。

是一种概括原文主要内容的复述, 是一种提纲式的复述。主要针对一些篇幅比较长, 叙述的内容比较接近, 结构比较相似的文章。其特点是, 只要求学生能够抓住课文中最基本的内容, 有重点有层次地复述出来。同时, 还要求在最关键的地方运用课文的词语和句子, 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

3. 变式性复述。

也被称为创造性复述。要求学生对复述的课文从内容上或形式上进行加工、整理、改造。其核心是想象, 做到来源于原文又不拘泥原文, 从个性的观点、爱好、理解出发, 随着思维过程自由地表达, 实现思维和语言的同步发展。常见形式有:改变人称复述, 补充内容复述, 改变主人公复述, 改变文体复述, 改变结构顺序复述, 评论性或描写性复述等等。

4. 综合性复述。

所谓综合性复述就是把几种复述类型整合在一起的一种复述类型。这里所指的综合性复述, 主要是把详细复述与简单复述结合起来的复述。适合的对象是高年级长文章。它的显著特点是既突出了重点部分, 重点训练和重点句式等, 又保持了课文的完整性和原貌。

5. 表演性复述。

也有人把它称作艺术性复述。就小学生而言, 表演性复述更通俗易懂。课文内容大致适合于对话表演、动作表演、情景表演等。

三、强化复述教学的对策

复述的类型是具体的微观的, 是符合类型条件要求或理想环境要求的一种教学行为。复述类型的展开和落实需要由相对宏观的教学对策作保证。对策把握方向和提供条件, 这样各类复述才能实施到位, 并达到强化复述, 改进语文教学的目的。

1. 理念领先。

复述教学多年来没能引起足够重视, 要改变这种状况, 树立正确的理念是第一位的。主要落实在强化意识, 面向全体, 遵循规律上。

首先是强化意识。主要应认清复述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尤其应认识对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 一些名家名篇, 语言精练, 非常准确, 需要花一定的工夫记诵;有些课文不是名家名篇, 不需一字不差地记诵, 但这些课文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或某一两个部分非常精彩很值得学习, 采用复述是一种极好的选择。再说, 名家名篇有长有短, 长文章背诵有困难, 照样可选择复述。

其次是面向全体。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复述课文训练不能仅仅限于几个优等生, 教学中要做到激发优等生, 鼓励中等生, 帮助中下生, 使人人在复述训练中提高语言水平;二是教学过程要完整, 复述前要充分准备, 切实了解每位学生的已有基础, 训练时, 做好“促两头带中间”, 在结束训练前, 进行评议, 然后提供给整个集体训练提高的机会。三是培养兴趣, 复述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学习活动, 兴趣非常重要。具体做法上, 可以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复述, 然后通过教师引导, 领头人的带动, 小组合作等形式, 明白“不喜欢”内容的价值, 变“不喜欢”为“喜欢”从而达到完整复述的目的。

再其次是遵循规律。一是尊重课文依据, 复述课文。首先要以课文为依据, 要正确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其次, 即使要有选择地表达课文思想内容, 从而突出重点, 也要在理解课文主要思想内容后作出取舍。二是注重激励评价。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获取学习信息, 然后及时、正确、恰当地作出鼓励性评价。三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复述要从自然段开始, 然后过渡带意义段, 最后才全文, 逐步提高难度, 也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确定复述内容的长短;在类型的选择上也可以从最基础的详细复述、简单复述入手, 依据学情逐步改变。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2. 夯实基础。

复述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中间环节, 既不是教学起点也不是教学终点, 夯实基础至关重要。

第一个方面, 熟读理解, 注重方式。熟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是复述的前提和基础, 这是复述教学首先要抓住的重要环节, 否则, 要么照本宣科, 要么是炒“夹生饭”, 语不顺气不畅, 达不到复述的教学要求。同时, 还有一个时机的把握问题, 即注重方式。什么时候复述效果最佳?总的原则是在讲读中进行。如, 在检查学生自学或预习效果时可用;教师讲述某一重要内容之后可用;课堂教学到一定阶段, 为了反馈整体教学效果也可以运用复述。至于其他什么时候运用最好, 要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和具体学情而定, 不能生搬硬套。

第二方面, 明确要求, 掌握要领。复述教学中要让学生逐步明确复述的基本要求:一是正确表达课文内容, 不能改变课文原意;二是抓住重点和难点, 主次分明, 有所取舍;三是条理要清楚, 结构要完整;四是读音要准, 语言要规范;五是注重表情, 端庄大方。同时, 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要领:如, 一是熟读课文, 切实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依据课文内容, 编写复述提纲。这些都由教学需要而定。

上一篇:教师考评工作管理下一篇:异位妊娠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