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气象站报表预审

2024-05-08

自动气象站报表预审(共7篇)

自动气象站报表预审 篇1

自动站在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广泛普及, 其运行过程中虽然不断升级, 但预审报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2], 各站备份时出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现根据阿拉善盟巴彦诺尔公国家基准气候站2009年出现的一些问题总结切实可行的办法供大家参考。

1 预审过程中出现的数据问题

1.1 分钟数据跳变

关于分钟数据的不规则跳变, 曾有很多不同的解决办法, 而这里主要提一下分钟数据的规则跳变。压、温、湿分钟数据出现异常, 数据在接近正点59′—1′出现跳变, 且与时极值不符, 即使当天的数据跳变不是太明显, 但仍然可以判断出这个时期内J文件中2′—59′数据并非采集器采集的数据, 纯属错误数据, 即使个别数据与实测值相差不大, 也必须删除。当然各要素的日极值删除之列[3]。

1.2 每日11∶00—12∶00的分钟数据缺测

某月的记录连续数日11∶00—12∶00的分钟数据缺测, 采用软件重新安装、分钟数据反复卸载、分钟数据挽救等多种方法都得不到解决, 后来检查计算机设置时才发现是计算机时间格式设置错误, 正确的设置方式是HH∶MM∶SS, 其中H、M、S表示时、分、秒, 出现上述12∶00分钟数据缺测的原因是把HH设置成了单个H, 它表示从非0∶00起, HH才表示从0∶00起。时间设置修改以后, 问题解决。

1.3 病毒侵扰, 定时、分钟数据丢失

业务机未连互联网, 每日使用移动盘备份数据, 会使数据文件 (B文件) 感染病毒, 如果发现的早, 可以重新卸载数据, 如果发现时已经过了72 h或更长时间, 则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解决方法是:首先要用质量控制软件打开当月的Z文件, 其次要把备份的Z文件调出来导入当月的Z文件, 之后形成新的完整的Z文件, 再把修复好的Z文件粘贴到放置它的Awsour文件中, 这样B文件的定时数据也就自然完整了;分钟数据处理方法是:把备份的各要素的值分别复制到各自缺测的时间段内, 粘贴时要非常注意时间的一致性, 以保证时间的准确性。

1.4 定时数据是野值或缺测

定时数据是野值时要把该值删除, 自动站定时记录缺测应首先考虑用有效分钟数据 (正点前、后10 min的数据) 代替 (除极值项和时累计值外) , 然后考虑前后正点间数据内差、人工观测记录、自记记录代替, 2∶00、8∶00、14∶00、20∶00缺测时气簿一和发报采用人工观测记录, 月报表处理要用前后两时次的数据内差求取。需要注意的是定时降水量、风向风速、水汽压、露点温度不能用内插法求取, 水汽压、露点温度用对应时次内差求得的气温和相对湿度反查求得, 降水量用人工站记录代替。2 min风记录可考虑用人工观测记录代替, 10 min风记录可考虑采用《规范》第102页的算法进行计算, 不能计算则用人工观测记录代替。

2 封底备注时出现的问题

2.1 备注内容冗杂、条理不清

备注的内容要力求简洁明了、条理清楚, 让资料使用者快速了解内容的核心[4]。如某日5∶47至9∶23, 自动站故障, 水汽压、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缺测;8∶00相对湿度用人工站干、湿球等气象要素查算求得, 水汽压、露点温度用自动站干球和相对湿度反查求得。以上的备注内容比较冗杂, 条理混乱, 应修改为:5∶47—9∶23湿度采集器故障, 造成6∶00、7∶00湿度缺测, 8∶00湿度用人工站记录代替, 9∶00相对湿度用内差法求得, 水汽压、露点温度用温度和相对湿度反查求得, 日最小相对湿度从实有记录中挑取。

2.2 备注的多余

备注栏录入的是对记录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原因, 备注时只把和记录数据质量有关系的内容备注即可, 与报表数据、数据质量没有关系的只在值班日记上备注即可, 不必摘入备注栏, 否则就会造成备注的多余。

2.3 备注的遗漏

一是摘抄的问题, 抄录报表时没有把备注的内容抄上, 造成备注遗漏;二是数据处理却忘记备注;三是问题处理完了, 解决的办法和结果也备注了, 但日极值从实有记录中挑取却漏掉, 这是一个在台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必需引起大家的重视。

3 气候概况栏中的一些问题

气候概况第三栏虽然描述的是重要灾害性、关键性天气, 但这一栏只是要求对这些天气做一个概括描述, 可把带有具体数字的描述编辑在纪要栏内;但如果只是达到某种灾害性天气的标准, 没有造成灾害, 则不必在此栏内描述。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2]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薄表格式[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5.

[3]王红兴, 张晓娟, 林丽, 等.自动气象站月报表异常数据的审核与处理[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 :307, 309.

[4]何纯丽, 梁文全.自动站月报表预审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 (A02) :132-133.

自动气象站报表预审的经验探讨 篇2

一、正确设置地面规则审核库, 保证台站参数里本站的参数正确

(一) 地面规则审核库审核参数库的修改及建立

审核规则库是自动气象站各气象要素的气候极端值或要素时空变化的最大可能值的集合, 是计算机审核A文件的标尺。参数设置尺度过宽, 可能引起漏审;参数设置尺度太窄则非疑误审核信息增多, 给预审员增加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而要设置合适的审核规则库。

(二) 要保证台站参数里本站的参数正确

“参数设置”———“台站参数”—59306 (揭西站为例) 。当本站参数内容发生变化时, 应及时修改相应内容。观测项目的调整最好安排在月初, 这样可以保证本月内观测项目的一致, 便于数据文件的转换。一般来说除了降水有所变动外, 其它各要素基本无变动。

二、平时值班工作中加强对数据的监控、维护、处理, 为报表的制作和预审提供有利条件

1) 值班观测员按规定要求作好监测工作, 充分利用我省较好的条件, 用【DZZ1-2监控】实时监测各种仪器的工作情况。发现仪器有不正常跳跃问题及时向省大探中心反映并解决, 具体可用计算机印屏幕复制并建一个word文档粘贴, 发给省大探中心 (原装备中心) 。

2) 当某时或时段因计算机故障、监控软件不健全或网络问题等原因, 造成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中的数据没能写入计算机, 可通过监控软件中的“常规数据卸载”功能从采集器中补收相应数据, 因采集器存储容量的限制, 目前大多数自动气象采集器只能保存约15天的定时数据或7天的定时数据和3天的分钟数据, 这就要求在值班中要加强仪器运行的监控, 避免因仪器故障时间较长而无法从采集器中补收到相应的数据资料, 使数据缺测。

3) 由于雾、露、振动等产生的非实际降水, 要通过定时观测窗口人工干预, 并注意更改Z文件。对B文件与Z文件不一致的情况, 要根据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结合人工站记录, 综合判定。可以利用质量控制软件打开RTD文件根据草温的变化规律进行核实, 当没有证据证明Z文件是错误的时, 以Z文件为准。

4) 通过内插、代替等方式处理的数据, 要及时修改B文件。Z文件通常不需要修改, 如果确实需要修改时, 可通过数据质量控制软件进行, 修改后的Z文件存放在OSSMO2004AWSData QCFile目录中, 记着下月初传送的Z文件是该目录中的。

5) 对于地表温度和浅层、深层地温的监控, 可以利用DZZ1-2软件的查看图形曲线来判断数值是否正常, 若曲线有突变, 可结合天气要素判断入口是否有渗水现象或是其他异常现象。

对于疑误、缺测数据的处理和B文件的修改, 均需要在值班日记上注明, 以便在预审报表时正确处理A、J等文件。

三、A文件审核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逐日数据维护

转换生成A文件之前, 应进入逐日数据维护, 对每日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维护校对, 特别要注意当出现B、Z文件不一致的情况, 要根据实际选择是否进行替换。替换的操作对于自动站出现记录不正常时, 需要用人工观测记录代替自动站记录是很有用的。在逐日维护正确的情况下再选择转换生成A文件。生成A文件之后, 如发现还有需要修改之处, 仍应进入“逐日数据维护”进行修改, 并重新生成A文件, 切忌直接在全月数据维护中进行修改, 因为那样可能造成A文件不明原因的格式错误。

(二) 进行台站级维护

根据采集资料的结果, 维护好本站的审核规则库。日极值与定时的变化幅度的差值要根据月份适当调整, 要合理, 这对监测、预审和查错很有帮助。若变幅差值过大, 日极值产生野值时不容易被发现。

(三) 进行A文件机审

对于机审提示的各种疑误信息应结合人工站观测记录进行一一审查。对于部分记录, 特别是对于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配合和天气现象本身的记录, 一定要由人工进一步判断。按照预审办法的要求, 认真细致地对地面观测全部原始记录、自记纸、气表底本和A、J数据文件进行全面的预审, 修正数据中存在的错误数据和不合理记录, 必要时需结合逐分钟全要素数据RTD文件进行预审。

(四) J文件机审

随着测报软件的不断改进, 一些新功能的增加对解决处理和判断资料是否出现野值是有帮助的, 台站可对J分钟数据文件进行审核, 当压、温、湿值有突变, 首先, 应考虑是否有飑、强对流天气影响, 可利用压、温、湿、风、降水、地温的相关曲线图及出现时间上是否对应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确处理好异常资料。当仪器故障出现分钟资料缺测的时候, 而相应的正点数据齐全时, 用计算机审核J文件时会出现提示信息:分钟数据和正点A文件不一致, 这时J文件中的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缺测的00分数据用A文件相应正点值手工录入。

(五) A文件对比

预审员则需要对双轨运行站利用好对比软件, 如:【人工自动站A文件校对.EXE】、【DQC】 (质量控制/自动站与人工A文件比较/分析功能) 。对遥测自动站则要用好【OSSMO】的A、J文件审核功能、【DMSH.EXE】浙江审核软件、【封面封底检查.EXE】、【DQC】自动站质量控制软件 (可调用分钟AWS*.RTD或Z文件) 、【A文件审核辅助软件】 (灰霾天气…、要素曲线…) , 对疑误信息进行分析, 把好测报资料质量关。

(六) 封面封底及纪要栏、备注栏的审查

封面应对气压感应器距地拔海高度与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再次核查, 不要漏输每个月的传输日期, 封底概况栏中需要有:天气气候特点和天气气候综合评价内容。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封面封底中日期部分均为半角, 其他均为全角, 可用Aformat.Exe软件检查封面封底全角半角格式以及气候概况是否漏输。台站要注意收集当地的灾情报道, 及时从当地三防部门了解暴雨、台风、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灾情损失情况记录在纪要栏。

四、结语

通过自动站报表预审方面的一些介绍, 再加上对一些常用自动站文件的学习, 台站预审员们会不断提高预审水平, 保证报表质量。

摘要:通过揭西县自动站与人工站平行观测两年来的工作实践, 认真总结了自动站报表预审方面的一些经验, 找出了做好自动站报表预审工作应必须注意的要点, 将为提高报表预审质量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自动气象站报表预审 篇3

1 气温、气压与相对湿度报表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对气象自动站报表预审工作进行审视发现, 气温、气压与相对湿度在报表预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气温、气压与相对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峰值的出现时间与分钟值不匹配, 导致了报表记录不够准确;气温、气压与相对湿度在定时测量的过程中会与对应的时间点即分钟数产生冲突;气温、气压与相对湿度在测量过程中会出现某个时间点数据漏测以及野值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气象自动站报表预审过程中气温、气压以及相对湿度的准确测量工作产生了阻碍, 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对报表中存在的峰值出现时间与分钟值不匹配以及漏测现象, 应该使用人工观测与自动记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解决。通过人工检查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校正, 对不匹配的进行人工匹配, 对漏测的进行补录。对报表中存在的对应时间与定时测量产生冲突的现象, 必须对对应时间点的露点温度及气压用修改后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校正和备注。对野值进行检查、判断并且及时删除[1]。

2 天气现象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气象自动站报表预审中, 天气现象存在的问题很多, 对于整个报表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天气现象预审主要方式是通过人工进行预审, 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天气现象顺序记录有误。我们知道, 不同天气现象是由不同的天气因素引起的, 这些天气因素对天气现象的形成、顺序以及程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一旦天气现象顺序记录错误, 就无法对天气现象的成因等进行正确解释, 不能够对天气现象进行正确的预报。天气现象顺序错误主要包括相邻2d的天气现象变化顺序错误、同系统雷暴跨越不同日期时的顺序记录错误、各种天气因素以雨雪天气为相对时间点出现的情况等。能见度记录中出现的错误。很多气象自动站报表预审中会出现漏记最小能见度、最小能见度记录不准确、最小能见度无法判断等问题。天气现象的记录错误。包括天气现象在与其他天气数据的配合上出现错误、天气现象开始时间与停止时间记录错误、天气现象漏记和错记等。

对于天气现象预审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解决。对于天气现象的记录应该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 对于相邻2d的天气现象转变情况应该准确记录, 对于雨、雾、雷暴以及雨凇的出现顺序按照常理进行审核, 避免出现错误。对于能见度记录中存在的错误, 应该按照错误类型进行分析、判断以及处理。对于漏记最低能见度的, 应该按照缺测处理。对于能见度记录不准确的, 在必要时进行人工校正。出现天气现象与其他现象配合不一致、不符合自然规律时应该进行人工综合分析, 找出是天气现象记录错误还是时间记录错误等, 及时进行更正。出现天气现象开始时间与停止时间记录错误时, 一般通过人工进行分析即可进行更正。出现天气现象漏记和错记时, 应该对天气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分析, 找出错误项, 进行更正。

3 报表预审中封面、封底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封面、封底的格式问题。很多气象自动站在报表封面封底的填写过程中出现了不按规定填写备注, 多写、少写、错写备注, 给报表的解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封面、封底填写中具体填写人的错误问题。很多报表填写着不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内容与权限进行填写, 填写了本不属于自己填写的内容, 或者将本应该填写的内容留白, 造成了封面、封底责任不明确, 错误百出的现象[2]。封面封底中出现的天气现象、特点等与本地实际情况不符, 或者彼此之间出现矛盾等现象。

对于报表预审中封面封底存在的问题, 应该对报表填写者进行培训, 使其能够规范合理地填写报表内容。加强报表填写者的业务能力, 使其能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整个报表的填写和预审等。

4 结语

气象自动站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相应的, 气象自动站报表预审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重视, 并且对于不同方面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使得气象自动站报表预审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合理的处理。

参考文献

[1]陈春强, 莫晖.浅谈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的故障判断和处理方法[J].吉林农业, 2010 (08) .

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预审方法探讨 篇4

1 审核规则库要健全、准确

审核规则库建立的准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预审的质量和效率, 所以审核规则库必须建立的非常准确。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异常, 有时某项的极值可能超历史极值, 系统就会提示, 因为审核规则库的数据都是用历年的数据统计出来的界限, 所以遇到系统提示时, 一定要认真查看分钟数据是否跳变, 结合气象要素日变化规律等进行判断处理。

2 各气象要素预审中的联系与处理

2.1 气温和地温的变化及联系

在预审过程中, 有时特别是气温方面, 在A文件维护中, 会提到某个小时数据与前后小时对比, 差值偏大或偏小, 这就要求去判断当时仪器是否有问题, 仪器各个方面没有发现故障原因, 再去查看一下地温、草面温度、雪面温度是否也在同一时段有变化, 如果也有相同的变化, 基本可判断为正常。

2.2 云和降水的配合

在观测当中, 取云有时是比较难的, 特别是天空比较复杂时, 同时降水也比较难判断, 这就要求观测员在值班时要连续观察云的变化情况。阵雨一般降自积雨云、积云、积云性层积云, 普通雨降自高层云、雨层云。阵雨是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 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 有时伴有雷暴。普通雨是指下降时清晰可见, 强度变化较缓慢。预审一般查看分钟降水数据, 根据分钟数据的变化和云状可以判断出降水性质。

2.3 云和日照的配合

通常情况下, 在能见度大于或等于10.0千米时且只有高云存在, 应当是不影响日照时数的, 若没有日照时数, 应是某一项记录有问题, 或是漏记某种天气现象、亦或能见度偏大、云的判断有误等。

2.4 天气现象降水量蒸发量日照的联系

近几年, 由于气候变化原因, 对流性也就是阵性天气频发, 连续性普通雨却很少出现。表面上看降水天气次数很多, 降水量也很大, 但日照时数多, 蒸发量也大, 似乎矛盾, 但多为阵性降水, 所以按正常处理。

2.5 日照的涂刷质量

日照的涂刷、药品的配制, 直接影响到日照时数。涂药时药液的配制必须按照赤血盐、枸橼酸铁铵分别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10和3:10,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缩小比例, 但必须同时缩小, 涂刷日照纸应在暗处或夜间弱灯光下进行。涂药前, 必须先用脱脂棉把需涂药的日照纸表面逐张擦净, 另用脱脂棉蘸药液涂在日照纸上, 涂的药要薄而均匀, 这样就能保证记录质量。在涂刷日照纸时, 同时要考虑日出日落时间, 涂刷到位。

2.6 夜间天气现象的判断记录

为了减轻观测员的工作任务, 目前夜间不用守班, 但夜间的天气现象要求尽可能的去判断记录, 这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春秋交替的季节, 20点观测时没有露, 天空比较晴朗少云, 温度也不低, 次日发现有霜和结冰, 但已经看不到露, 这就要尽量的去判断之前是否有露, 最好的办法就是查看分钟的湿度、温度的变化、风的大小, 一般风力较小、湿度较大时应有露。

2.7 纪要栏和备注栏的的主要区别

纪要栏填写观测原始记录的补充资料等, 属资料性质的内容, 如常见的降冰雹时应测定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 以毫米为单位, 取整数。当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大于10毫米时, 应同时测量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 以克为单位, 取整数, 均记入纪要栏。还有本地范围内进行的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时的人工降雨作业时, 应注明其作业的时间、地点等。备注栏填写对观测记录质量有影响的一些情况的说明, 及其它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 如常见的冬天积雪覆盖、草面、雪面温度的开始结束时间的情况说明, 某项记录不正常或缺测的处理方法, 冻土化通的时间, 滞后降水的处理、台站的搬迁情况等。

2.8 不正常记录的处理方法

在自动观测定时数据中, 某一定时数据 (降水量、风向风速不做内插) 缺测时, 数据处理优先采用顺序是正点前10分钟、正点后10分钟、备份、内插法, 按正常数据统计;若连续两个或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 不能内插, 仍按缺测处理。自动气象站降水记录不正常时, 分钟、小时降水量的处理方法:若无降水现象, 因其它原因或自动站故障而多记录时, 应删除该时段内的全部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删除方法是在界面正点数据中小时降水量中点击修改之后, 出现降水分钟数据作删除处理即可, 降水现象停止后, 仍有降水量, 如果能判断为传感器翻斗滞后, 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小时, 可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 否则将该量作删除处理, 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3 气表的传输文件的预审

每个月审核后的月报表, 一定要检查台站参数、省区台站参数是否正确, 要逐项检查。有的是季节性的观测项目、有的仍用人工站代替的要转换正确。A文件的首部参数, 每项的结束符, 传输日期, 上跨、下垮降水量是否正确, 现在有的台站新型自动站已经开始正常运行了, 如果本月上跨降水量没有, 但在上跨降水量的位置是缺测符号, 一定要作删除处理。

结束语

地面气象月报表的预审和审核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关系到一个站的总体测报质量的高低, 既要求观测员认真观测, 正确记录, 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技术, 也要求预审员正确对待严格把关, 这样预审质量也就有保证了。

参考文献

自动气象站报表预审 篇5

1 审查原始资料

农业气象观测气薄上的观测数据是农业气象观测员从观测地段直接采集的第一手资料, 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上报报表的质量, 决定了农业气象服务是否及时准确、服务质量高与低。因此对原始资料进行严格预审是必须的, 是极其重要的, 不能忽视的。

1.1 作物生育状况观测记录薄的预审

1.1.1 封面检查

封面上各项填写是否完整、准确, 有无缺漏。

1.1.2 地段说明及各测点分布示意图

地段说明是否描述准确、到位。查看地段选择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首先通过对地段面积大小、位置等分析地段是否具有代表性。其次查看地段中各测点选取是否合理、测点位置排列、测点距离田边缘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

1.1.3 发育期观测记录

检查作物发育期观测是否有遗漏, 并依次填写。检查发育期始期、普遍期、末期记载是否正确。通过对两相连发育期间隔日数和发育期观测日期与多年均值进行比较。如相差悬殊, 应对其进行分析是人为因素, 还是气候原因造成。检查发育期记录正确与否, 与常年值比较差别大的, 是否备注加以说明。检查是否按照发育期先后顺序记载, 特别是发育期交叉出现或者是同一日出现2个或以上发育期时, 更要仔细查看。

1.1.4 植株高度

检查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高度测量;通过对前后2次测量高度值分析高度变化是否合理正确。测定高度如有倒退, 检查是否备注说明原因。检查高度计算是否正确无误。

1.1.5 植株密度

检查是否按照规范要求按时进行了密度测定。结合田间工作记载、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密度记录变化是否正确。复算密度测定数据计算是否正确。

1.1.6 生长状况评定

检查各发育期普遍期是否进行了生长状况评定, 有无遗漏。通过高度、密度记录变化情况以及观测发育期日期与多年值比较, 分析生长状况评定是否客观真实。评定前后有变化时, 是否注明原因, 与田间工作记载、自然灾害等有无矛盾。

1.1.7 作物产量因素及产量结构分析

检查作物产量项目记录是否齐全, 有无遗漏。分析方法和步骤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 各项计算是否正确。理论产量分析与实产是否相差悬殊。如悬殊过大, 是否结合产量因素分析原因, 是因为实产统计数据不准确, 还是产量分析取样代表性不够。

1.1.8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

通过对气象要素分析检查是否出现气象灾害, 出现灾情有无观测记录, 记录是否合理。通过本地植保站、乡镇农服中心了解本地是否出现作物病虫害, 分析观测地段是否有病虫害发生。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观测地段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记录, 是否进行了当地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

1.1.9 大田生育状况观测调查

检查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大田调查, 各项调查记录是否合理, 有无缺漏项。

1.1.1 0 生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鉴定

是否仔细分析了作物生育期间光、温、水匹配情况, 各要素值计算是否正确, 有无矛盾。出现灾情是否分析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是否总结分析了作物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利弊, 进行了产量增减分析。

1.1.1 1 田间工作记载

是否记载了作物生育期间的所有农事活动。有无进行作物生育期间氮、磷、钾等成分分析。

1.2 土壤水分观测记录薄的预审

1.2.1 检查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值

检查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凋萎湿度测定原始记录, 测定是否规范, 填写是否正确。

1.2.2 土壤湿度各项记录是否正确

检查土壤重量含水率、相对湿度计算是否正确。如有异常值, 可以通过检查是否更换土盒, 还是抄录错误所致, 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1.2.3 作物发育期是否填写正确, 有无遗漏

固定土壤湿度测定地段兼作物观测地段, 应将作物发育期普遍期日期填写在对应的土壤湿度测定日期栏, 检查是否填写作物发育期, 填写是否正确。如未填写, 检查作物普遍期是否有测定土壤湿度。

1.2.4 干土层是否测定

通过高温、干旱情况, 分析是否应该测定干土层厚度。测定了干土层厚度是否有记录, 记录是否正确。

1.2.5 降水、灌溉

检查降水、灌溉日期填写是否正确。通过对降水记录和田间工作记载结合分析, 有无遗漏矛盾的地方。

1.2.6 纪要栏

纪要栏是否记载了与记录有关的事项。

1.2.7 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评述

检查土壤水分年变化情况, 对作物水分供应情况分析是否得当, 分析是否全面, 有无遗漏。土壤水分年变化和降水以及灌溉的关系等评述是否正确、清楚。

2 报表校对和复算

自动气象站报表预审 篇6

关键词:报表预审,原则,疑误处理

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是气象台站积累气象情报资料的原始档案之一, 是研究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最基本的数据。所以, 如何提高报表出站质量, 确保本站原始数据的代表性、比较性、准确性, 是对每个预审员最基本的要求。

1 基本原则

不要轻易否定某些“异常”数据的真实性, 往往某些“异常”数据可能蕴藏着极大的科研价值。如某站2009年2月26日19时01分气压902.3百帕跳变至02分903.9百帕、20时07分904.1百帕跳变至08分902.3百帕, 这是因为雷电流击穿大气时电流通道的高温导致大气瞬间剧烈膨胀所造成的气压剧变。对于具体的异常数据要结合当时的云、能、天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确属异常则按相关规定处理。

2 常见问题及疑误处理

2.1 自动站仪器鉴定时记录的处理

在对自动站进行仪器鉴定时, 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人为干扰的“数据”, 这些“数据”均是虚假信息, 不可采用 (小时、分钟数据均须删除) 。为防止资料的缺失, 在进行自动站仪器鉴定的时段, 每小时正点应进行人工观测并将资料输入微机用以代替正点的自动站资料。在日数据维护时应特别注意那些“极值”, 如能判断极值出现的时间不在鉴定仪器的时段内, 则该极值可用;如极值出现在鉴定仪器的时段内, 则该极值不可用, 应从正常时段和人工观测数据中挑选。上述情况均须在备注栏中注明。在定时观测编发报时应注意鉴别极值的正确性, 否则将导致报文错误。

2.2 A文件中极值及出现时间与J文件不符时的处理

当A文件中极值及出现时间与J文件分钟数据不符时, 一般情况下都是J文件正确。处理方法就是从相应的J文件的时段中找出该要素的极值及出现的最早时间, 并以此为准修改A文件。导致此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重启微机的时间正好是该极值出现的时间。故应尽量避免在极值易出现的时段和日界时重启微机。

3 常见错误及疑误

(1) 漏输下月1日20~08时 (定时) 降水量或输成RR栏降水量, 这在当月审不出问题, 但影响下月报表的正确性。

(2) 自动站雨量滞后 (2小时以内、0.3 mm以内) 的标准掌握不准, 或按规定前移至相应的降水时段后未在J文件中作相应修改, 或未作备注。

(3) 自动站雨量因故障缺测, 未用雨量自记记录值代替 (在4~11月) 。应将该时段的小时降水量用雨量自记记录值代替, 分钟降水量作缺测处理, 如雨量自记记录也没有, 则对应降水现象时段内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均作缺测处理。该情况在备注栏中说明。

(4) 偶而有简化云、天记录的现象, 从而产生有悖于气象理论的错误和矛盾记录。如某站2010年6月19日08时云的记录为FN SCOP, 而天气现象为: (10, 80, 13, 17, ) 10, 80 0800-1025, 601025-1610, 根据上述天气现象, 08时应该还有对流云存在。

(5) 有数据处理与备注内容不一致的现象。如有要素“-”却未作备注说明等等。

综上所述, 对报表出站前的各项记录预审必须先经过质量检查和处理, 合理设置审核规则库, 及时维护A、J文件, 是报表出站合格的保证。做好质量报表预审, 要做到人工站和自动站资料的日常对比, 业务软件机审和人工审核相结合。深入分析各气象要素的生成、发展规律及成因, 辅之以观测经验的积累, 这样所取得的气象资料更能体现出“代表性、比较性、准确性”三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成都气象学院.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9.

自动站月报表预审工作的体会 篇7

关键词:自动站,报表预审,体会

1 引言

我省气象台 (站) 已于2010年1月1日全部进入自动气象站单轨运行阶段。根据自动站报表预审情况, 结合我站工作实际, 总结了过去几年工作中的常见的问题, 提出一些意见。

自动站预审工作首先要做到人机结合, 以每候或旬为单位, 把全月资料分批审完。预审工作总的原则是:认真校对原始记录, 不能完全依靠机器审核, 各观测项目极值的挑取须认真核对, 比较人工器测和自动站采集数值的差异是否合理, 微机中数据的录入是否正确;主要看云状与天气现象的配合, 能见度与降水现象、视程障碍现象的配合;与周边相邻台站对比在对飚等现象不易确定时, 可参照相邻台站的要素变化来综合判断;在B文件转A文件前, 对B文件中不正常、不完整记录的处理要严格遵守《地自气象观测规范》及技术问题综合解答的有关技术规定。

2 各项要素的预审

2.1 降水

若自动站雨量不正常, 则有关时次的降水量应用其它雨量计的自记记录代替;若无其它自记仪器, 则异常时段记其累计量, 填在最后1小时的雨量栏内, 其它各有关时次均输入“-”。

降水停止, 因滞后性导致在2小时内有降水记录 (一般0.1~0.2mm) 。则应追加在前一时次雨量中;如在2小时以后有降水记录, 则按无降水处理, 相应时段的雨量数值需删除。

因仪器故障, 在无降水现象时自动站显示出雨时值, 应将B文件中雨时值删除。

在自记雨量计启用的时间内, 如遇降雪, 则A文件和J文件中相应时间的自己雨量按缺测处理, 相应记录为“-”。

以上情况均应在当日值班日记及该月A文件中注明。

2.2 天气现象

在对天气现象的预审中, 需注意能见度与降水、视程障碍现象的配合是否合理;冬季需注意温度、湿度、云量、风等要素与结冰和霜的配合;每日20时天气现象的转记顺序是否正确。

2.3 地温

在预审地面温度记录时, 经常是把最高值同当日11:00~14:00时的地面温度进行比较, 一般情况下高出1~5℃。然而也常出现高出10℃或以上, 一般应根据当日的云、天气现象和日照记录进行判断, 最后分析传感器是否有故障, 下列情况应属正常:晴、阴交替, 正点时阴天或有降水;全天为阴雨天气, 最高温度值出现在前一日20:00附近;积雪覆盖。

2.4 大风

大风预审要点是其起止时间记录是否正确, 不能只看FJ.TXT文件, 还应结合Z文件, 风分钟数据文件进行判定, 如果有疑问, 还应征求当班观测员意见。

2.5 跨月降水量及日期

在对月末最后一天进行数据维护时, 千万不要漏掉跨月降水量及日期这一项目, 若下月1日20时到08时无降水, 上月A文件也完整无误, 则最长连续 (无) 降水日期可以自动挑取, 如果无上月A文件, 则需要手工输入上月最长连续无降水的开始日期。若下月1日20时后有降水, 则需要将下月1日20时到08时的累计降水量输入相应栏内。

2.6 雪深和雪压

由于地面测报软件设计的不完善性, 当在非规定的观测日期, 雪深超过5cm而不需要测定雪压时, 生成的报表A文件中, 雪压位置是“///”, 打印成报表时, 雪压位置为“-”, 此时, 需要将A文件中的“///”改为“0 0 0”。同时将对应的质量控制码由“8 9 9”改为“0 9 9”。

3 基本参数设置

每月在进行文件转换后要保证转换的A文件与台站基本参数相符, 自动站观测项目在季节转换时除了“雨量”一项须改动, 其它观测项目一般不需改动。

另外, 在进行月地面数据审核前, 要保证审核规则库各参数的合理设置:范围过宽可能会漏审, 过窄则造成疑误信息过多, 人工判断易忽视错误信息。

4 形成月报表文件

上一篇:个性心理体验下一篇:住宅的用电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