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奇

2024-05-18

文学传奇(共3篇)

文学传奇 篇1

中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处于萌芽阶段, 当时大量记述的是神灵鬼怪的志怪小说, 少数记人事的小说如《世说新语》, 则多记上层人士的谈吐和轶事。这些小说, 大抵篇幅短小, 文笔简约, 缺少具体的描绘。到唐代传奇产生, 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唐代传奇内容除部分记述神灵鬼怪外, 大量记载人间的各种世态, 人物有上层的, 也有下层的, 反映面较过去更为广阔, 生活气息也较为浓厚。在艺术形式上, 篇幅加长, “叙述宛转, 文辞华艳, 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 演进之迹甚明”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部分作品还塑造了鲜明动人的人物形象。唐代传奇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成熟。宋洪迈说:“唐人小说, 不可不熟。小小情事, 凄婉欲绝, 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唐人说荟》例言引) 。他把唐传奇同唐诗相提并论, 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有关学者在考察传奇在唐代兴盛的原因时, 大多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入手, 而忽视了传播学的视角, 笔者以为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剖析这一文化现象, 不仅可以丰富传播学这一学科的内容, 还可以挖掘出这一现象背后更复杂的文化动因。

印刷术成熟——唐传奇的传播基础

如果说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文字的出现是第二座里程碑的话, 那么印刷术的发明则是传播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 因为它直接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面向大众的、跨越时空而进行传播的载体———图书以及随后出现的报纸。我国是印刷术的故乡, 而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术。关于雕版印刷术的起源, 有唐代说和隋代说两种说法, 不管是起源于隋代还是唐代, 有一点可以肯定, 唐代的印刷技术已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印刷术的发明为传奇的大量复制、进行跨越时空的传播提供了技术基础, 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传奇的发展, 因为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和繁荣都必须有深厚的受众基础, 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否则, 只能囿于狭小的圈子之内, 自生自灭。随着印刷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传奇也从士大夫知识分子的“精英阶层”走向了平民大众, 往昔粗俗不堪的乡民野夫由此获得了亲近“精英文化”的机会。

据史料记载, 唐朝的造纸技术也极为发达, 不但产量高, 而且质量好, 产纸地区遍布全国, 造纸作坊官、私并举, 纸张品种繁多, 有白麻纸、黄麻纸、细薄白纸、竹纸、藤纸等, 造纸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印刷术的物质基础, 加之制墨、石刻、捶拓等技术的进步, 使得唐代的印刷活动非常活跃, 尤其是江南一带, 如长江上游的剑南西川, 中游的淮南道、江南西道以及下游的吴越间, 在都城长安、洛阳、四川、淮南等地还出现了大批的印刷作坊, 所印刷的书籍已开始当作商品出售。频繁的印刷活动, 精湛的印刷技术, 造就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印刷高潮, 并且对于学术著作的流传和学术研究的开展, 无疑是巨大的推动力。麦克卢汉说,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我们塑造了工具, 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 印刷术的出现与发展, 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 它还改变了人类的知识结构、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它使得知识不再只是贵族、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专利, 而是全体人类的共享品。

话语权下放——唐传奇传播的主体扩展

话语权的下放与言论的自由度和知识的普及率有关。唐朝正式确立了科举取士制度, 这种制度采用分科考试的形式选拔官员, 考生可以是来自学校的学生, 社会上的一般读书人, 还可以是一些品级较低的现任官员, 这就为出身寒门庶族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的机会, 从而淡化了门第、等级观念。自春秋战国始, 私学一直是进行大众教育的重要手段, 即使在政权频繁更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私学仍保持着兴盛的发展态势, 到了唐代, “许百姓任立私学”, 统治者的支持加之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 私学教育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当时主要有书院和家塾两种方式。许多名儒大僧开学馆, 立精舍, 群居讲习, 这就使社会的中、下级大众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唐代科举取士, 重视文学。在各科中, 考试诗赋杂文的进士科最受重视。士人应试之前, 常以所作诗文投献名公巨卿, 以求称誉, 扩大社会名声, 为考中进士科创造条件, 当时称之为“行卷”。传奇文也常用作“行卷”。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说, “唐代士人行卷, 逾数日又投, 谓之‘温卷’, 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传奇以叙事为主, 文体近于野史, 中间常穿插诗歌韵语, 结尾缀以小段议论, 即所谓“文备众体”。唐代后期传奇专集产生颇多, 大约同这种“行卷”、“温卷”风尚有关。

唐代传奇的繁荣, 有一定的历史、社会原因。唐朝统一中国以后, 长期以来社会比较安定, 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发展, 像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一些大城市, 人口众多, 经济繁荣。为了适应广大市民和统治阶层文娱生活的需要, 在这类大城市中, 民间的“说话” (讲故事) 艺术应运而生。当时佛教兴盛, 佛教徒也利用这种通俗的文艺形式演唱佛经故事或其他故事, 以招徕听众、宣扬佛法, 于是又产生了大量变文, 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从民间到上层, 说话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

唐传奇最兴盛的时期是在中唐, 这里面也有社会心理的因素。唐代总体上说来, 是富有浪漫精神的时代, 这种浪漫精神曾经以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进取意识的特点出现在初唐、盛唐的诗歌中。而到了中唐, 文人士大夫对社会对人生都不再那么抱有期望, 他们的心灵需要在现实以外的世界中求寄托。而小说正是提供了一种虚构的世界, 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幻想人生、解释人生, 表达对于人生的种种愿望。

文化传承——唐传奇传播的历史源流

任何—种文学体裁的产生与发展, 从来都不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总有它的历史渊源。人类自诞生之日起, 就开始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活动, 在这其中, 传播活动一直是相伴始终的。或许也可以这样说, 没有传播活动, 人类的发展就可能会停滞不前, 或者人类根本就无历史可言, 所谓的历史也只能是人类生存痕迹的碎片化而已。中国是世界上有历史记录最完备的国家, 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传播活动的发展。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传播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 总结了传播活动的三大功能:监测环境、协调社会、传承文化。我国著名的传播学者邵培仁教授在论及传播的文化功能时认为, 传播活动能够承接和传播文化、选择和创造文化、积淀和享用文化。由此可见, 传播对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的确功不可没。

初唐、盛唐是唐传奇的发轫时期, 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的过渡。作品数量不多, 现存有王度的《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 内容近于志怪, 艺术上也不够成熟。

中唐是唐传奇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作家和作品数量最多, 而且颇有名家名作涌现。如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内容题材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志怪、神仙等, 但大多数作品体现了较强的现实精神, 创作方法与艺术技巧更加成熟。

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时期。虽然作品数量不少, 并出现了专集, 如牛僧孺的《玄怪录》、皇甫枚的《三水小牍》等, 但内容较为单薄, 艺术上也较为粗俗。唯有豪侠题材的作品成就较高, 如传为杜光庭的《虬髯客传》就是最著名的作品。

唐传奇毕竟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通过虚构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 它比以往的任何文学样式, 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 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 由此而言, 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传奇这种文言小说样式在宋代一度衰落, 到元、明时期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较唐传奇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创作, 并被改写为白话小说。事实上,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在艺术上的成熟, 与传奇体有很大关系。

多元文化的浸淫——唐传奇传播的文化动因

唐代疆域辽阔, 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城市空前繁荣, 城市的发展为传奇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读者群, 而且, 城市地区经济繁荣、人口流动量大, 这就为传奇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唐人传奇——武侠小说的始祖唐代国力强盛, 经济发达, 文学领域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不但诗歌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 而且古文运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 随着唐代都市的繁荣和适应市民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传奇小说大量产生, 这些传记小说, 文采华茂, 情致宛曲, 为后世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成为唐代文学中又一朵鲜丽的奇花。

王国维说“一代又一代之文学”, 每一种文学体裁的发展乃至繁荣都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其背后蕴涵着太多、太复杂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动因。唐诗的繁荣也非一两个原因便可概括得了的,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之外, 还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思想的活跃、统治者的重视等多重因素有关, 当然, 视角不同, 结论便不同, 本文只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析, 希望能为以往的研究再添一砖瓦。

参考文献

[1].张国刚、乔治忠等著:《中国学术史》, 东方出版中心。

[2].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3].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4].邵培仁:《传播学导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

[5].刘笑盈:《中外新闻传播史》,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许洁:《中国文化史》, 花城出版社。

[7].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文学传奇 篇2

履职经历:24岁即任广东物业通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策划总监。新晋上市公司京汉投资集团总裁助理、企划中心总经理、投资中心总经理以及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京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等,2004北京最年轻房地产老总,2006年起创立北京京汉亿嘉置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2008年收购原京汉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北京弘泰武仕广告有限公司,同年创立北京伽兰小镇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内蒙古二连浩特凯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创业三年间涉足地产开发、酒店投资、文化娱乐产业,实际控制资产近亿元。

2009——2010年间内蒙古楼市急转直下,董海斌人生中最性情也最鲁莽的投资项目“二连浩特凯泰国际商贸城”被深度套牢,挣扎两年后终告折戟。此时他年近不惑,几近破产,然而,更大的打击是这期间父母先后离世。2010年底,董海斌遵母遗嘱,变卖北京所有资产回沪定居,足不出户闭门思过。

用董海斌自己的话说,他四十岁浪荡生涯体会的是同龄人的双倍人生,国内事业版图除了黑龙江和台湾,没有不留下业绩或痕迹的地区。如今业界均以为他是由财经记者转型地产商人,很少有人知道,他从1995年就开始师从策划大师王志纲、地产营销专家倪时峰(其兄为历届央视春晚执行导演邢时苗)转战操盘各类型地产项目,亲眼见证碧桂园、富力、恒大、星河湾等如今国内一线房企的崛起,也亲历合生创展从辉煌耀眼至碌碌无为的无情过程。在“复合型地产”这个词语尚未流行之时,董海斌就操作过生态农庄、海岛度假村等前卫项目。1999年,年仅25岁的他因过人的才华和张扬的个性在成都京川宾馆遭商业对手雇凶行刺,血染蓉城,在当地房地产业界引起轰动;2000年,操盘保利地产首个商业综合体项目“北京大厦”,与如今保利地产集团掌门人宋广菊在策划会议上拍桌对阵,坚持广告文案一字不改;此后,在《南方都市报》开辟《辛辣楼记》专栏,文字诙谐,下笔狠辣,一扫当年地产界肉麻互捧之风,暴露行业真实生态,收获粉丝无数,遂奠定南粤地产首席名记之称。2001年参加首届海南博鳌房地产论坛,主办方听闻他文笔出众,邀其撰写开幕致辞以及房企颁奖词,交稿后被时人大呼“惊艳绝伦”;三日后发回不及千字的记者手记,被现任《南都周刊》主编、传媒大腕陈朝华(当时任《南方都市报》专刊部主编)大赞“理性与才情兼具”,当即评为特稿通报表扬。

2002年,广东房企陆续北上赶考,掀起“进京潮”,其中以合生系之珠江地产为先头,开发“珠江骏景”、“珠江帝景”等系列名盘,董海斌被此浪潮裹挟,从此开启牛逼模式,在八年间搅动北京楼市风云,助力京汉地产从一个作坊式家族民营企业在短短五年间迅速成长为集团化规模名企,自己亦采撷业界奖项无数,譬如“北京金牌职业经理人”、“北京房地产界精英操盘手”、“北京地产营销十大杰出青年”、“北京楼市十大风云人物”等。

但所有的荣誉止于“2008中国地产创新人物”这个最后的奖项,自此之后,董海斌忽然在北京业界销声匿迹,谁都不知道,他正苦苦支撑着迅速扩张的创业版图,来不及转身便被吞没在市场剧变的大浪中。

事业沉沦、至亲辞世,家庭也一度濒临解体。蛰居沪上的闭关期间,董海斌重拾昔日笔,在知名的天涯论坛连载三十万字小说《骗学记》,用以缝补破碎雄心。事实证明,即使是落寞英雄,也能产生让人仰视的价值。当月该文便被推上天涯头条,至今赚取二十余万点击,七千多条回复,各大阅读站点疯狂转载流量更是无以计数,被誉为“天涯第三大神作”(抱歉我一直不知道前两部神作是啥?)。资深潜水员当年急升论坛大V,并获“2012天涯十大牛人”。这个奖项,董海斌至今也未向地产业界同行提及,只在其小众粉丝群流传,他在那里的名头不是“董总”,而叫“黑哥”。因为他取了个很各色的网名,——“尚黑宁”。

2013年,董海斌徒步川藏线318国道,并于四十岁生日当天雨中骑行波密——通麦天险路段。此前无任何骑行经验和锻炼,安全抵达后当晚大醉。翌日,得悉昨经路段有骑友身故,洒泪遥祭,长啸苍天。

2014年,董海斌复出,创建山西骇客科技互动传媒有限公司,重组北京弘泰武仕广告有限公司。

江湖绰号:“地产极客”、“辛辣楼记”、“流氓才子”、“一只理想主义的猪”。。。

经典名言:

 你可以污蔑我的过去,但不要诋毁我的未来!

 这成功就像怀孕,人人都向你祝贺的时候,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被操了多少回。

 多情误作浪荡,身贫自是无良。 你们记住,我一定会回来。

当代文学传奇:菲利普·罗斯 篇3

罗斯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54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巴克内尔大学,1955年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教英语,同时攻读博士学位,但在1957年放弃学位学习,专事写作,1960年到爱荷华大学作家班任教,两年后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驻校作家。他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过多年的比较文学,1992年退休后继续写作。主要获奖作品还有《遗产》(1991,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夏洛克战役》(1993,福克纳奖),《萨巴斯剧院》(1995,全国图书奖),《美国牧歌》(1997,普利策小说奖)。

罗斯以1959年出版、次年获国家图书奖的小说《再见,哥伦布》步入文坛。1969年,充满色情描写的《波特诺伊的抱怨》的出版使他一举红遍美国,成为声名显赫的畅销书作家。上世纪90年代他更是大红大紫,在短短的5年中,凭4本书,令人惊叹地获得了四项美国文学大奖,并跃居当代美国十佳作家之首。

罗斯的作品多表现忠诚、婚姻、家庭等触动人心灵的题材,这也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还是最善于描写性爱的作家。继《波特诺伊的抱怨》之后,性爱描写就成了他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且还时不时沾点色情的边儿。然而,他的作品中对人性的弱点也有深刻探究。和他之前的许多智者先贤一样,罗斯认为人类已经成了堕落的动物。这恐怕也是他笔下人物常常离不开床笫之事的原因之一。

罗斯作品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是插科打诨、调侃戏谑,并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他曾经扬言,他的写作从来都是在“编造假自传”。读者也在不断地从他的作品当中寻找作家个人生活的影子,如他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两次闹得沸沸扬扬的失败婚姻,还有他对个人声望的态度等。

罗斯的小说多从男权主义的视角无所顾忌地一路写来。男人的性欲是他压倒一切的主题,他也由此而得到了实惠——他的第一部明目张胆大肆描述性爱的小说《波特诺伊的抱怨》卖了40万册精装本。从那时起,他的小说就充满了对性事大胆直露甚至无耻下流的描写。罗斯作品中的男人总是偷偷摸摸地在黑暗中游荡,充满性幻想。在对性事的描写上,严肃的作家少有能与他相提并论者。当然,如此写作会激怒一些读者,并招致一些正人君子的诟病,他也由此成了女性主义者抨击的对象。确实,他书中的女性通常都是些不太正常的角色。面对批评,罗斯的回答倒是理直气壮,简单明了:“我写的是男人的生活!”

犹太美国人也是罗斯作品的常见主题。尽管一听到有人称他为犹太作家他就会怒发冲冠,但他确实是个犹太人。他的作品不断向人们诉说在现代社会中作为一个犹太人意味着什么。他在早期的小说中常常流露出对犹太文化传统的“抱怨”,认为犹太文化传统阻碍了他艺术想象力的形成,给他的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他的犹太同胞为此而感到愤怒,并群起而攻之,说他有自恨心理,甚至有反犹情绪。他的后期作品对犹太传统文化的反对逐渐减少,特别是在《反美阴谋》中,他更是对一个被亲纳粹政府包围的犹太组织表现出了少有的温和。看来,与他塑造的小说主人公内森·祖克曼一样,罗斯似乎是个“没有犹太信仰,不主张犹太复国主义,不进寺庙,不带武器的犹太人,一个没有家的犹太人。就像一个杯子或一个苹果,他就是他自己。”但是,他仍然是个犹太人。

罗斯或许会以一个被同化的犹太人的视角审视美国,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美国目光最敏锐的观察家。《美国牧歌》详细描述了美国1960年代一位父亲对思想激进的女儿的探究,深刻剖析了美国式繁荣和理想的局限。而《我嫁给一个共产党人》则勾画了1950年代的一个女麦卡锡主义者的追梦历程,对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共产党人和左翼人士受到迫害的那个黑暗时代作了深刻反思。《人性污点》(2000,普利策小说奖)表现的是罗斯对种族和同化问题的态度,故事是通过一个浅肤色非裔美国作家、一个“合格”白人之口,从一个出人意料的叙事视角讲述的。可能除他的导师索尔·贝娄之外,还没有哪一个小说家能如此全面细致地向我们描述在20世纪下半叶做个美国知识分子意味着什么。

《波特诺伊的抱怨》出版后,声望和非议接踵而至,罗斯认为,他有必要创造一个替身来应对种种热闹,充当自己的传声筒。这个替身就是著名文学形象内森·祖克曼。从1979年起,他逐步推出以祖克曼为主角的一系列小说,在描述文人尴尬处境的同时也阐明了他的文学思想。祖克曼在《捉刀人》(1979)中最早出现,似乎是根据罗斯的个人经历而虚构的一个人物。到第二部《被解放的祖克曼》(1981)中,祖克曼已人到中年,社会阅历更加丰富,身上少了一些虚荣,多了一些实际。而在《解剖课》(1983)中,祖克曼已经年迈,但在思想上他仍在执着地追求着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个虚构人物也是一个犹太裔美国作家,以写小说闻名,或者说臭名远扬。而他小说的有些情节正和《波特诺伊的抱怨》相似。祖克曼生性聪明,喜欢拈花惹草,靠散布绯闻引人注目。罗斯的本事是,读者永远也猜不到他的祖克曼下一步能干出什么惊人之举。祖克曼曾在罗斯的10部作品中的担任主角,他是作家舒缓压力的减压阀,发泄情绪的出气筒。有评论家称祖克曼就是“罗斯第二”。作为替身,他能使罗斯在抒发情感和思想时不至于囿于自传式描写而不能自拔。在小说中,罗斯对祖克曼的职业、日常生活甚至性生活的描写细致入微,读者很难想象他只是作家笔下的一个虚构人物。虽然在《反生活》(1987)中祖克曼死于心脏病发作,可他后来又出现了,不过再次出现的他已经不再是个游走四方、自我中心的好色之徒,而变成了一个睿智冷静、理性陈述“美国牧歌”和“心灵污点”的观察家。

罗斯曾经公开宣称,他的一生,“就是编造伪自传、假历史,根据真实生活捏造亦真亦幻故事的一生。”还说他的文学事业就是创作“严肃的恶作剧”。他喜欢愚弄读者,常常用出乎意料的描写使他们瞠目结舌。在《夏洛克战役》中,他煞有介事地描述了他在希腊做以色列间谍的故事,可在书的结尾,他却告诉读者他的叙述都是虚构的。

罗斯离过两次婚。他1963年与第一个妻子玛格丽特·马丁森离婚。不过玛格丽特成了他灵感的来源,不幸婚姻也为他的多部小说提供了素材。如《一个男人的一生》(1974)中的莫琳·塔纳波尔是个令人恐怖的男人克星,她设计诱使作家与自己结婚(罗斯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就是玛格丽特的受害者,她怀孕尿检的尿液是她从一个流浪女人那里买来的)。1990年,他与交往多年的英国女演员克莱尔·布鲁姆结婚,但他们的婚姻只维持了5年,克莱尔对他们的分手耿耿于怀,在《离开玩偶之家》(1996)一书中大胆地披露了他们婚姻生活的恩恩怨怨。她笔下的罗斯是个一心想控制他人、厌倦婚姻的怪物,他曾逼迫克莱尔18岁的女儿离家出走,原因只是讨厌听她讲话。作为回应,罗斯在《我嫁给一个共产党人》中写了一个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女演员。她出身于一个贫困犹太人家庭,通过个人奋斗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因为对自己的婚姻不满而写了一本口无遮拦的自传,而他的丈夫也因此身败名裂,终止了演员生涯。

亲情在罗斯的作品中总是处于中心地位。波特诺伊说脾气暴戾的母亲是自己“一生中最难忘的人”。罗斯对自己的母亲也有同样感受,不过他的母亲却是个慈母,而不是个怪物。“我的母亲是个犹太移民的女儿,充满爱心,忠厚慈祥,是家中的顶梁柱,操持家务在她那里是一项伟大的艺术。”他的父亲是个保险业务员,在作家的心目中同样高大神圣。他的家庭气氛融洽,充满慈爱和亲情,在《遗产》中,罗斯令人感动地描述了父亲的晚年生活。老菲利普晚年身患中风、面瘫、脑瘤等多种疾病,作为儿子的罗斯陪他走完了最后的岁月。在父亲离世两年后的1991年他完成了《遗产》,并在次年获得“全美书评人大奖”。《反美阴谋》(2004)也是罗斯敬献给他父母的。他在书中虚构了一段美国现代历史,事件穿插于现实与虚幻的时空中。《纽约时报书评》称之为“独具创意的‘反历史’小说”。在他的笔下,罗斯福总统在1940年的大选中被纳粹同情者、前传奇飞行员林德伯格所击败,结果美国不仅未对德宣战,反而与希特勒结好,全国因而掀起反犹浪潮。罗斯在刻画政治对儿童心理的伤害方面,笔力尤健。他从自已童年的视角写作此书,在故事中,他本人以及他的父亲均以真名实姓出现。国家的大历史是虚构的,家庭的小历史,以及两者相交时的复杂感受却是真实的。

罗斯在变老,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在变老。现在时时萦绕在这些人物心头的,大多已经不是性爱,而是死亡。《垂死的肉身》(2001)中的戴维·凯佩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意识到,以前身上所有看不到的器官(肾、肺、血管、动脉、大脑、小肠、前列腺、心脏)都已经开始令人痛苦地现形,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器官终将变得一无所用。”

2007年,罗斯的第28部小说《鬼魂退场》出版。书名来自莎士比亚作品,以诙谐的形式表现了一种不祥的意味。这本书标志着充满自传色彩的内森·祖克曼系列就此结束。2008年,他将出版他的第29本书《愤怒》。

罗斯的写作可以用他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的话来概括,那就是“冒犯冒犯再冒犯,直到世上无人可被冒犯为止”。菲利普·罗斯和他的作品以及他的全部愤慨已经成为文学圣殿的一部分。

上一篇:写作过程中的思维训练下一篇:人才发展的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