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体系

2024-06-10

房屋体系(通用8篇)

房屋体系 篇1

0 引言

在加拿大和美国,几乎所有的低层住宅都是轻型木结构房屋。最近几年,在我国的大连、北京、上海和南京等地的别墅建筑中,轻型木结构房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吸收国外木结构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2003年颁布的GB 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增加了轻型木结构的内容,该规范以现代木结构观点,给出了木结构的使用条件,进一步扩大了木结构的适用范围。

轻型木结构有显著的优点,其设计多样化,易于建筑美观的表现;耐久性好,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可再生;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建造速度快,可现场制作或者工厂预制。

1 轻型木结构房屋的定义

在我国木结构设计规范中,轻木结构房屋是指“由木构架墙、木楼盖和木屋盖系统构成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三层及三层以下的民用建筑”。这种结构体系是由各种木产品建造而成,承担并传递作用于结构上的各类荷载。这些木产品主要包括建造结构框架的规格材(实心木)、工程木产品(再造木),以及用来覆盖在框架上作为覆面板之用的板材,如胶合板或定向木片板。这里所说的覆面板是墙面板、屋面板和楼面板的统称。

我国木结构设计规范中所指的轻型木结构亦称“平台式框架结构”。平台式框架结构是一种更精确的表达方式,它描述了此种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及方法。轻型木结构房屋通常采用混凝土基础,基础完成后将木材和楼面板制成的楼盖锚固在基础上,就形成了一层地面,同时也为一层墙体框架的施工提供了工作平台。墙体框架也是由木材和墙面板组成,每个墙肢相互连接,同时与楼盖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层房屋。建造两层房屋时,将第2层楼的楼盖锚固在第1层楼的墙顶,从而为建造第2层墙体框架提供工作平台。对于3层楼的房屋,可重复第2层楼的建造工序。最后将由木材和屋面板制成的屋盖安装在顶楼的墙顶上,并与墙顶紧固在一起,这就形成了完整的房屋。

2 轻型木结构的构造特征

2.1 墙体的构造特征

墙体的作用是承受竖向荷载并将屋盖和楼盖荷载传至房屋基础,并且承担由地震和风荷载引起的侧向力。采用木基结构板材的墙体是轻型木结构房屋中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因此墙体多数时候被称为“剪力墙”。从建筑功能上讲,外墙控制热量、潮气和空气在建筑物内外的流动;内墙分隔室内空间,并容纳机械、电器和管道部件。

墙体主要包括如下结构构件:

1)底梁板:水平结构构件,与墙骨柱的底部连接并固定于楼面板和楼面板下的楼盖搁栅,由规格材制成。

2)墙骨柱:顶梁板和底梁板之间的垂直构件,由规格材制成,截面尺寸一般为40 mm×90 mm或140 mm±2 mm。

3)顶梁板:墙骨柱顶端的水平结构构件,由规格材制成。一般为双层,上层顶梁板将墙肢连接在一起,并支撑搁置在其上面的楼盖搁栅或屋面桁架。

4)门窗过梁:由规格材、工程木产品或组合梁制成,连接门窗洞口两边的墙骨柱起到横梁作用,并支承门窗洞口上部的短墙骨柱和顶梁板。

5)托柱:比全长墙骨柱短,规格材制成,支承门窗过梁。

6)窗台梁:由规格材制成,构成窗洞口的底部边框。

7)短柱:比全长墙骨柱短,由规格材制成,支承门窗过梁上方的顶梁板或底梁板上方的窗台梁。

8)墙面板:相邻竖直放置的结构面板,和墙骨柱外侧固定在一起,墙面板之间应有一定的空隙。墙面板可采用木基结构板材或石膏板。在外墙中,一般为外侧采用木基结构板材,内侧采用石膏板;在内隔墙中,一般两侧均采用石膏板。

2.2 楼盖体系的构造特征

如图1所示,楼盖体系一般包括以下结构构件:1)搁栅:由一系列水平结构构件组成,用于支撑楼板、吊顶和屋盖。搁栅由规格材或工程木产品制成。2)封头搁栅:和搁栅末端垂直,用来固定搁栅端部并连接上层墙体的底梁板和下层墙体的顶梁板,由规格材或工程木产品制造而成。3)木底撑:一种水平支撑,固定于搁栅底部作为加劲杆之用。木底撑由小尺寸的规格材制成。4)梁(组合梁):较大规格的水平结构构件,为楼盖与屋盖搁栅提供中间支撑。梁由紧固在一起的规格材或工程木产品制造而成。5)楼面板:水平铺设的结构面板,彼此相接,并固定于楼盖搁栅的顶部。楼面板由胶合板或定向木片板制成。6)剪刀撑:在楼盖搁栅之间作为加劲杆的短交叉斜撑。由规格材制造而成。7)地梁板:水平结构构件,采用经过防腐剂加压处理的规格材,通过螺栓锚固于基础墙顶部,并支撑搁置在其上面的楼盖搁栅。地梁板只存在于基础楼盖中。8)地梁板锚栓:将地梁板锚固于混凝土基础上的L形钢螺栓,以抵抗作用于结构构件上的上拔力及横向力。埋在混凝土中的钢螺栓的端头通常弯曲以确保钢螺栓和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地梁板锚栓只存在于基础楼盖中。

2.3 屋盖的构造特征

屋盖按照建造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屋盖和木桁架屋盖两种。传统屋盖是指采用单个构件(如椽条和搁栅等)在现场组装构成的屋盖;木桁架屋盖是指在工厂预制好桁架、运输到现场后安装桁架和屋面板而成的屋盖。

为了节约现场工作时间和材料,现在多数屋盖采用桁架建造。桁架是工程木产品,可通过设计来满足雪载和屋盖自重等特定荷载。屋盖桁架横跨两侧外承重墙,无需中间支撑,可适用于几乎任何形状的屋顶,也可用于屋面悬挑结构。木桁架有中柱式、豪式、芬克式、剪刀式、高脚式等多种形式,具体采用哪种形式需要根据桁架的跨度和建筑功能的要求确定。木桁架通常采用齿板连接,桁架的设计也由桁架齿板制造商根据桁架制造商的要求进行设计。

3 结语

与我国传统梁柱体系的木结构房屋不同,轻型木结构房屋主要以小尺寸的规格材和板材组合成的木剪力墙、楼盖、屋架作为主要受力构件。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它具有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可再生等优点,推广普及木结构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薛小川,崔艳秋.轻型钢结构住宅体系及其应用前景[J].山西建筑,2007,33(7):85-86.

房屋体系 篇2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意见、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2018年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等部署要求,现就2018年全省房屋市政施工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制定如下推进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事前预防、源头管控、系统治理原则,加快推进房屋市政施工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管控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6月底前,行业标杆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全面建成并有效运行,安全生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安全问题隐患深入排查治理,事故预防取得明显成效;12月底前,规模以上行业企业(系一级及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含中央驻鲁企业,以下同)双重预防体系基本建成并有效运行,双重预防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整体管控能力明显提升,房屋市政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特别是较大及以上事故明显减少。

二、重点任务

(一)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一是完善组织制度保障。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安全总监)全程跟进,安管部门具体负责,企业和项目全员参与。督促指导企业结合实际健全完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告知、安全教育培训、资料档案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体系,持续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确保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落地落实。二是落实管控治理措施。部署安排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辨识项目现场工艺工序、设备设施、人员环境、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对辨识出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分类分级,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对排查确定的危险源、风险点,从工程技术、设施装备、个体防护、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现场管理、培训教育等方面制定管控措施,实施动态管控;全面深入排查问题隐患,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逐一挂帐销号,闭环隐患整改。三是持续改进提升。督促指导企业持续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体系运行效能,及时对风险辨识的准确性、管控层级的合理性、管控措施的针对性、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效性等进行动态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进,形成风险“评估-管控-再评估-再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再排查-再治理”的安全生产双重预防长效机制。

(二)全面开展对标达标和评估考核。一是大力培育标杆企业。各市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培育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杆企业,鼓励引导标杆企业先试先行,确保6月底前标杆企业全面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并形成可借鉴学习、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座谈等方式,带动提升房屋市政工程领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整体水平。有条件的标杆企业可成立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其他企业提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专业化、规范化服务。二是积极开展对标达标。各市主管部门要抓紧部署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对标达标工作,严格按照《细则》《实施指南》健全完善双重预防体系相关内容和运行管理考核制度,确保6月底前标杆企业、12月底前规模以上行业企业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对标达标。三是组织实施评估考核。第三季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制定出台房屋市政施工双重预防体系评估标准。第四季度,各市住建主管部门根据工作目标组织对行业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全面评估考核,主要评估考核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全员责任落实、风险管控清单修订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运行、考核奖惩落实、信息化建设等情况,评估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各市主管部门要根据评估考核情况,督促指导有关企业进一步完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对评估考核情况进行督导抽查。

(三)强化基础保障措施。一是完善标准体系。年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结合双重预防体系《细则》《实施指南》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相关要求,编制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手册,修订建筑施工安全资料管理规程,推动双重预防体系与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紧密衔接、融合推进;各市主管部门要组织指导标杆企业及时归纳总结经验做法,形成规范文件,运行成熟后上升为地方标准。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各市主管部门要全面组织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细则》《实施指南》贯标达标培训工作,督促指导企业将双重预防体系纳入全员安全培训重点内容,与“三级”安全培训相融合,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全面培训教育活动,切实提升从业人员双重预防体系知识和操作水平。三是实施标杆工地带动。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重要内容,组织房屋市政施工安全标杆工地培育工作,严格对标培育,动态监督管理,开展观摩交流,实施政策激励,着力打造一批标杆工地,带动提升全省房屋市政工程双重预防体系标准化水平。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将双重预防体系有关要求作为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谋划部署,强化推动落实。根据省政府安委会统一安排,9月底前行业标杆企业纳入全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监管巡察信息平台管理,年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部纳入管理,实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情况网上巡查管理。

三、其他有关要求

(一)扎实组织实施。加快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中央和省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重点举措。各市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切基于双重预防体系、贯穿双重预防体系、围绕双重预防体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科学谋划顶层设计,切实加强协调督导;分管负责同志要靠上落实,及时调度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认真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任务。

(二)深入扎实推进。各市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工作方案部署,围绕工作任务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细化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推进路径、保障机制,按照时间服从质量原则,倒排计划,扎实推进,确保企业双重预防体系按时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完成,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控能力水平,推动全省房屋市政工程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三)强化激励约束。各市主管部门要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对于运行情况好、安全防控水平高、评估考核结果优良的,在标杆工地培育推荐、安责险费率调节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正向激励;对于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不落实、安全隐患问题突出的,严格依法依规处理处罚并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实施联合信用惩戒。

房屋体系 篇3

部品(产品)名称:筑巢轻钢房屋

认证机构:北京兴国环球认证有限公司

认证时间:2008年11月

有效期限: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

专利种类:实用新型专利

批准时间:2008年7月18日;2008年10月10日

专利号:2007202015312;2007202016813

生产能力/实际产量:轻钢骨架:60万m2/年/20万m2/年

投入市场时间:2007年

市场分布情况:北京、天津、山东、四川、重庆、山西、厦门、俄罗斯、蒙古国、埃塞俄比亚

产品参考价格(元):轻钢骨架500元/m2

二、申报技术说明

1、申报技术的先进性与水平分析:

本公司开发的新型轻钢房屋体系,通过自攻螺丝,把冷弯薄壁方(矩)形管和标准连接件直接连接而成。该连接方式克服了传统焊接和螺栓制作工作量大,质量难以保证等缺点,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冷弯薄壁方(矩)形管新的连接方式,即创新开发出一系列通用标准连接件,并通过自攻螺丝连接而成。产品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可实现标准化生产,增大结构和节点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并给制作和安装带来了极大方便。显然,本项目研究成果将会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可促进建设领域技术进步。

2、主要技术特点与性能指标:

本公司创新开发的新型轻钢龙骨体系,具有受力合理,质量轻,抗震性能好,制作方便,施工速度快,得房率高;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环保,造价低等特点。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房屋节能墙体热阻系数R=3.453,传热系数k=0.278w/m2·k其节能指标可达85%,节水90%,轻钢可全部回收利用,是典型的环保,节能,抗震建筑。

3、应用范围及条件:

1至6层住宅及新农村住宅;

30米内单跨、连跨标准工业厂房(单层)及商业用房;

抗震设防裂度可根据国家不同地区要求设计。

4、产品生产执行标准(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请填写相应标准和标准名称):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7-2003) 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3、《钢结构住宅》(一)、(二)(05J910) 4、《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吊顶》(07CJ03) 5、《轻钢龙骨石膏板构造》(06CJ03)

三、已推广应用单位和工程名单

四、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筑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技术开发区雁栖大街36号

法人代表:丛玉臣

联系人:徐猛

联系电话:010-64906893

传真:010-61676112

电话:010-61676112

邮政编码:101400

房屋建筑节能体系施工技术应用 篇4

一、房屋建筑节能施工的技术原则

首先是严格按照房屋建筑的节能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一般的, 门窗和墙体的选择应考虑其保温性能, 要选择保温性能较好的原材料;房屋设计要充分满足采光和通风要求, 为住户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能够更好地创造建筑节能的室外条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新型能源, 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改善房屋建筑的基础能源供应问题, 改善建筑热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资源, 并进行人工照明的合理配置, 使用高效、耐用的灯具等。

其次是使用节能建筑材料。一般的使用空心粘土块、空心砌块以及粉煤灰制品等代替以往的实心砖;使用新型玻璃、聚氨酯以及发泡聚苯乙烯等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采用新型外墙体和屋面材料, 增强墙体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 增强门窗安装的密实度, 以更好地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施工目标[2]。

二、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 门窗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门窗施工时, 建筑施工人员应根据门窗设计规范进行门窗的施工设计, 选用合格的门窗材料。并在施工前, 对门窗的雨水渗透性、空气渗透性以及抗风压性等进行全面的复查, 以确保门窗材料能够符合建筑工程的相关标准, 为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门窗施工奠定基础。可以使用新型玻璃来进行门窗的节能施工, 新型玻璃能够获取较多的太阳能, 且辐射较低, 一般在恒温条件下, 新型玻璃具有较低的透光率, 较高的反射率, 因此相对于普通玻璃来说, 其保温性能会更好。这种新型玻璃被普遍用于较为寒冷的北方地区, 新型玻璃能够适用北方的寒冷环境, 不仅保温性能良好, 而且隔热性能也较好, 能够节约大量的取暖费用, 因此门窗节能技术的使用很好地实现了房屋建筑节能的相关目标。在进行门窗安装时, 应严格按照施工的相关规范严格施工, 确保施工门窗的严密度, 准确对位门框和门窗, 保证屋内、屋外的门窗与门框的间隙相同, 并在安装完成后进行严实度的复查, 以确保门窗的施工质量[3]。

(二) 屋面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屋面施工时, 主要是对屋面进行保温节能施工, 在施工中, 应充分考虑屋面面板与屋面防水层之间的物理特性, 一般使用密度较低、吸水性能较好且导热系数较小的节能材料, 来进行屋面面板与屋面防水层之间的节能施工, 以此来达到屋面保温节能的目标。可以使用的屋面保温材料有很多, 散料现场浇筑可选择珍珠岩、浮石或陶粒等;板块可选择水泥聚苯板、聚苯乙烯板或是水泥蛭石板等。在进行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时一般有两种屋面保温节能技术, 第一种是利用反铺法, 将保温层置于防水层的上部;另一种是发泡浇筑法, 将以水泥、粉煤灰以及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为主要合成材料的泡沫混凝土现场浇筑。这两种方法都是屋面保温的节能方法, 但就施工成本来说, 发泡浇筑法的成本要低于反铺法, 因此其在实际的屋面保温施工中应用更为广泛[4]。

(三) 外墙体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

外墙体是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 对其进行节能施工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减少施工的成本。

首先是墙体的普通施工。通常情况下, 外墙体一般都是采用整砖平砌的砖承重墙, 并且沿孔洞的垂直方向进行设置, 要进行空心砖的砍凿, 也可用外砌实心砖代替整砖, 必须使用实心砖进行管道或洞口预埋件砌筑, 同时必须在砌筑时留出预埋, 注意不能随便对砌筑体进行凿孔或用水泥浆填孔, 防止外墙体不密实、裂缝以及冷热桥问题的产生[5]。

其次是外墙体的保温施工。墙体保温节能施工是墙体节能施工的重要环节。通常墙体的保温层会在墙体的内外两侧进行设置, 内测保温层的施工技术比较简单但保温效果不是很好;外侧保温层的设置能够有效地节约面积, 但一般外侧保温层的粘结性较差, 施工不当容易产生脱落或是渗水问题, 并且不具耐久性, 施工成本也较内侧保温层高。在施工中, 要根据施工的差异情况, 合理的选择保温层施工方式。具体施工时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对基层进行清理、湿润处理, 并通过刷粘结剂或是打毛的方式对混凝土墙、梁柱进行处理;二是根据建筑施工相关设计要求, 对弹水平线、墙裙线以及踢脚线进行准确确定, 用水泥砂浆对门窗四周进行抹宽处理;三是抹灰层底层有一定强度之后再进行第二次抹灰, 并控制抹灰厚度在十毫米左右, 在抹灰层硬化期间, 不应该对其进行振动或敲击, 应做好保湿养护工作;四是抹灰层因为碰撞造成保温材料孔洞问题的处理措施, 在首层窗台的墙面上加贴玻璃纤维网格布, 并做好外墙体的防潮工作, 通过对外墙体保温层进行界面剂涂抹处理, 能够有效防止水分进入到保温层中。

最后是通过喷涂聚氨酯硬泡进行外墙体的节能保温系统施工。一般的, 该方法包括喷涂屋面保温系统以及喷涂外墙保温系统两部分, 其节能保温施工要点主要有:一是处理基层, 先要进行墙体垂直线的找平工作, 保证墙体的垂直偏差不能大于十毫米, 并进行聚氨酯防潮漆的涂抹工作;二是聚氨酯硬泡的施工, 在进行喷涂施工时, 应先在墙面上涂抹五到十毫米的泡沫层, 保证涂抹均匀, 再进行多遍涂抹;三是处理界面, 结束喷涂聚氨酯硬泡施工之后, 在聚氨酯硬泡的保温层上均匀涂抹界面砂浆;四是抗裂施工, 在抗裂砂浆内压入网布, 并确保网布没有鼓翘、表面皱缩, 以增强墙体的抗裂能力;五是涂抹弹性底层的涂料, 该操作是在完成抗裂施工之后的一天内进行的;六是对不平整的墙面进行平涂处理, 进行刮柔性腻子找补工作, 并在满刮腻子的表面进行平涂, 以确保外墙体的性能[6]。

结语:

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房屋建造工程来说, 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 又能节约建筑的建筑材料, 还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建筑施工中, 只有不断探索建筑节能施工的技术, 合理有效的利用新技术, 才能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施工水平, 才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城市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快, 建筑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也对建筑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施工中, 要做好建筑的节能工作, 合理分配资源, 节约建筑材料, 才能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房屋建筑节能施工的技术原则以及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体系,施工技术,技术原则,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鹿松, 马伟强.房屋建筑节能体系施工技术应用[J].赤子 (上中旬) , 2014, 15:326.

[2]韩建平.房屋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施工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 2014, 34:202-203.

[3]万晓东.房屋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问题及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3, 02:217.

[4]顾文.浅谈房屋建筑节能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31:77-78.

[5]陆波.房屋建筑节能体系施工技术应用[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1, 07:139-140.

房屋体系 篇5

综合对比各种预制房屋的优劣,在较具发展前景的聚苯乙烯轻集料钢筋混凝土承重墙房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LIT复合混凝土轻型房屋体系,并在合作厂家太原华甫轻型房屋安装有限公司的配合下,进行了相关部品构件的测试。

在导师的指导下,作者对原有聚苯乙烯轻集料钢筋混凝土承重墙房屋的部品划分进行了改进,使其便于生产、运输和安装;建立了构件模数体系,以尽量满足灵活多变的建筑设计;设计了全套节点做法,形成标准图集,并对其结构性能进行验算,同时对其设计施工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在厂家配合下对结构构件进行检测,形成了现在的LIT复合混凝土轻质房屋体系。

LIT复合混凝土轻质房屋是在聚苯乙烯轻集料钢筋混凝土承重墙房屋的基础上,结合大板建筑,并根据当前通用的建筑材料及节点处理方式发展而来的预制装配式轻型环保节能房屋。LIT是其基本构件的截面形状的象形说明。

它的设计出发点是依照国家对粘土砖禁止使用并鼓励开发新型墙体材料的方针和国家重视环境保护和大力发展城填和农村建设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方针,制造“高舒适度,低能耗”的房屋,实施节能65%的设计标准,达到每平方米建筑一个采暖季消耗标准煤8.75 kg的标准,大量节省了煤、电、天然气等资源,采暖费用支出节约一半以上,减少排入空气中的烟尘。具有环保、节能、抗冲击力强、抗震、抗风、隔声、防火、造价低、部品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优点。

1 结构形式及材料

LIT复合混凝土轻质房屋采用承重墙结构。预制墙体的结构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混凝土、改性混凝土,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厂家所处区域较易获取的材料,优先选用可承重的轻质混凝土。外墙在预制时将外保温材料一次性浇筑成型,保温材料宜选用板状材料,具体可根据当地的条件及习惯决定。

下文中所涉及到的节点、材料及构造尺寸等都以北京地区8度抗震设防为例,材料以混凝土为例,保温材料以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挤塑聚苯板保温为例。其预制外墙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内墙为少筋混凝土预制内墙板。

2 部品划分

影响建筑部品划分的因素有很多,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1)建筑结构形式。2)主体结构材料。3)建筑体系的市场定位。4)预制加工工艺。加工工艺及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部品的划分。再好的组合方式,没有技术基础作支撑,不能够生产出合格的、适用的部品构件也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实施。5)交通运输及设备。建筑部品在工厂预制完成后要通过交通工具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所以建筑部品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到交通运输的方便性、可行性及经济性。6)现场装配的工艺及设备要求。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在工厂中制作完成,由工厂运输到施工现场并进行装配的过程所需设备及其工艺难易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可能存在的市场占有层面。尽量实现简单的设备、简单的工艺是将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的关键一步。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我们将构造复杂的承重墙体转角部位作为整体构件一次性预制成型,形成了L形板、T形板、平板三大系列,这样就将墙体的连接点全部转化为简单的平面连接,避免了大板建筑中多个构件相连的复杂节点;因为我们的市场定位是三层以下的小型住宅及公建,高度较低,所以将外墙板在垂直方向上作为一块整板进行预制,从而消除了横向缝隙,解决了大板建筑最薄弱的防水问题。

3 经济指标

由于是工厂里流水线预制生产,能极大的降低成本。

我们通过对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合作厂家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并折算各种折旧费用以后,得出以太原地区为例,每平方米墙体的综合成本为:

钢材:6 kg×3元/kg=18元,聚苯板:6 cm×180元/m3=10.8元,水泥:61.7 kg×0.26元/kg=16.05元,钢丝网加焊钢丝:8元,砂:123 kg×0.03元/kg=3.7元,人工费:8元,石子:246 kg×0.02元/kg=4.92元,焊接浇铸:8元,场地、广告费:2元,蒸汽养护:3元,水:0.05 m3/m2×4元/m3=0.2元,模具折旧:1.5元,电:1 kW/m2×0.8=0.8元,管理费:2元,合计:79元。

例:按单层建筑面积120 m2的房屋与墙体面积之比为1∶2.85。外墙体的面积:132 m2×79元/m2=10 428元。内墙的面积:210 m2×40元/m2=8 400元。屋顶板面积:180 m2×86.81元/m2=15 625.8元。屋顶桁架C型钢C140钢:20元/m×64 m=1 280元。合计:35 733.8元。

成本价格:35 733.8÷120=297.78元/m2。

市场销售价格。

仍旧以太原这个中等发达的城市为例,砖混结构的价格为550元/m2,本产品成本价格为297.78元/m2。

按30%的利润计算为297.78元/m2×1.3=387.11元/m2。

按40%的利润计算为297.78元/m2×1.4=416.9元/m2。

加上20%的安装费不超过500元/m2。

以5.13%的税款计算500×1.051 3=525.65元/m2。

所以该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可以控制在550元/m2左右(不含±0以下部分)。

4生产方式

预制式生产,由工厂通过流水线生产的方式生产通用构件,形成一定的库存量。当用户需要时,由用户提供建筑设计图纸,由厂家专业人员选配相应数量及规格的构件。当建筑设计较为复杂,现有通用构件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时,也可根据图纸定制生产所需专用构件,生产周期为7 d。

5产品特点

预制式聚苯乙烯轻集料钢筋混凝土承重墙房屋是一种工厂化生产制作,工地现场组装的预制构件轻型房屋,在高度预制化的基础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及开放性,在具体工程中能够与其他体系相结合,取长补短,并可选适用多种传统及新研发的预制构件。该产品无冷桥及冷凝现象,具有质轻、保温、隔热、隔音、防腐蚀、抗冲击、抗震强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的轻型、环保、节能房屋。适用于建筑的加层改造、已有建筑的平改坡项目以及三层以下的各类中小型建筑。

主要的缺点有以下几点:

1)部品化程度低,只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加工,建筑构件基本上属于专用构件,工期长,产业化和工业化水平低,妨碍其市场推广。

2)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节点做法,目前的施工方式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口头式指导,基本上没有施工图纸,建筑的整体性能及质量没有保障,也直接导致其只能由厂家直接进行装配施工,而无法供给其他的建筑商或施工单位。

摘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介绍了LIT复合混凝土轻质房屋的特点及性能,分别对LIT复合混凝土轻质房屋的结构形式、原材料、建筑部品划分的影响因素、生产方式等进行了具体阐述,指出该种房屋的优缺点,以促进其推广。

关键词:LIT复合混凝土轻质房屋,结构形式,经济指导,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房屋建筑学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 篇6

学习、思考、实践这三者关系紧密, 学习是基础, 思考是关键, 实践是根本。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必须加强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控制, 使各类实践环节、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产生互动效应。这不仅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 也是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1开展建筑丈量实践, 强化学生的建筑感悟

1.1 直接丈量

在房屋建筑学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学生对建筑物的空间尺度、基本尺寸、建筑构造等初次接触, 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很容易相互混淆, 尤其是尺寸数据的注写, 更是错误百出。针对此现象,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建筑丈量实践,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 并且可以加强对相关尺寸的理解记忆。如在讲解建筑模数内容时,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建筑模数这一抽象概念, 可以布置一次建筑丈量的大作业, 要求学生丈量并绘制所在教室、宿舍的平面图, 通过学生对测绘数据的“模数”处理, 来加深对于建筑模数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开展建筑丈量实践, 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楼梯是建筑物中楼层之间垂直交通联系的设施, 由于联系上下两层空间关系比较复杂, 构配件较多, 因此,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较大, 如果采用建筑丈量实践教学, 便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2 间接丈量

收集已有建筑物 (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各类校园建筑物) 的施工图纸, 让学生通过实物与图纸的相互对照、相互补充, 借助于实物来讲解比较复杂的建筑类型与典型的建筑构件, 克服平面图形缺乏立体感的弊端, 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建筑物的特点。同时, 也可以使学生较早的接触施工图纸, 熟悉工程语言的表达形式, 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 有利于工程素养的形成。

2抓好课程设计,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1 合理选题

题目的选取很重要, 应综合考虑课程设计时间的长短、难易程度、课程进度等因素。设计题目既要符合教学要求, 同时还要有利于学生在设计中查阅和熟悉一些常用的设计资料、设计规范和构造标准图集, 有利于学生进行实际工程观摩,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因此, 根据难易程度、学生熟悉情况和社会需求量的大小, 选择“单元式多层住宅设计”这一难度适中的建筑形式作为题目是比较适宜的。

2.2 启发指导

对于刚开始接触建筑设计的学生来说, 按时按量完成从方案到施工图这一复杂任务, 是有难度的, 所以指导教师要细化时间, 量化安排, 善于启发学生,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分析和解决设计中的各种问题。

从知识准备阶段开始,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收集建筑方案, 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学生自己的建筑方案。

2.3 引导自学

在任务书下达后, 首先要求学生熟悉课程设计任务书, 其次要引导学生查阅一些设计资料和设计规范。一方面可组织学生调查、观摩已建同类建筑, 了解当地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相关资料, 如《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资料集》等, 供学生查阅, 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提高设计能力, 不断强化规范意识, 培养以规范为准绳进行设计, 使设计的成果更具有实效性。

2.4 严格考核

建筑工程的设计成果是以工程图的形式表达的, 出图质量的好坏是衡量学生水平和检验学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所以要严把图纸质量关。

出图的方式可采用计算机绘图为主, 手工绘图为辅;图纸的内容深度严格按照《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总图制图标准》等的要求, 保证图纸从形式到内容的高度统一。

当然, 为了准确评定成绩, 督促学生主动认真学习, 还必须要求学生分组进行一次课程设计答辩。

通过答辩, 不仅可以对课程设计起到总结和提高效果的作用, 使成绩评定更加客观、公正, 而且学生通过制作演讲文稿、面对听众陈述自己的设计、回答问题这一系列过程, 对其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3恰当运用网络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课堂教学的补充

网络技术参与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丰富和延拓, 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 学习热情的激发。现行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较多, 而图书馆、学院资料室纸质资料有限, 学生没有好的资料可供参考, 必将影响课程设计的质量和进度, 而采用网络教学的形式, 收集大量重大工程、典型工程的设计实例, 各种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各种构造和构件的图集等, 通过网络发布给学生, 方便学生查阅和参考, 不但增强了学生对设计的感性认识, 而且还加强了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另外, 一些在教学大纲中不作要求而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的内容, 如门窗构造、幕墙构造、轻钢厂房构造等, 通过网络发布给学生, 使其可根据个人需要自主学习。

当然, 对古今中外经典建筑的介绍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 如玩转地球网站就有许多中外经典建筑的视频短片, 再如世博会展览建筑等等, 这部分图文并茂、声画并茂的资料很受学生欢迎,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及对本课程的喜爱。

3.2 课后教学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 以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和呈现教学内容;在课后则以基于网络的讨论区在线交流、提交作业和师生互动, 形成“课堂教学+课后网上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答疑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由教师坐等学生, 效果通常不理想。而利用网络教学, 网络技术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

学生可以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实时提交到网上, 教师及时进行回复, 对于一些常见问题, 教师也可以将其整理后放入“常见问题列表”, 而对于一些学生提出的有争论性的问题, 教师便可将其转贴至“课程论坛”, 这样的答疑都是在公共区域进行的, 彻底颠覆了以往在教室或办公室答疑时师生一对一、面对面的局面, 而是双向互动、多向参与的。

同时,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课程讨论区, 随着课程讲授的不断深入, 设计并发布不同的话题, 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这一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丰富和拓展, 是学生对教学内容重新组织、重新分析、综合理解的过程, 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4重视课外实践, 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4.1 建筑作品调查

教学中针对建筑工程的某些方面, 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做实例分析,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会用“专业”眼光去审视建筑,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建筑。如结合无障碍设计中导盲块的设计, 让学生对所在校园、城市中人行道上的导盲块进行小调查。实地调查后, 学生对调查结果大吃一惊:发现有的导盲块设置“导向”电话亭, 有的导盲块“导向”树木, 根本无法正常使用。此时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并鼓励学生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对于课本知识的活学活用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跟踪一个建筑工地或对某些建筑实物进行构造分析。由于工程建设和教学进度的不同步性及实际工程所表现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使学生主动思考,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2 建筑作品赏析

教学中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或国内外著名的工程实例, 剖析分解, 阐明其结构体系选择的原由、特点、范围、重要性等, 让学生不但有一种最初的感性认识, 还会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和灵感。

也可利用课余时间, 由学生自己进行建筑作品赏析讲座, 然后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点评, 最后由老师进行讲评。在此过程中, 你会发现学生们的思维会异常活跃, 选题形式多种多样, 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喜爱, 对本专业的热爱, 对其综合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同时, 对于老师也是受益匪浅, 可以将一些精彩的内容补充到以后的教学中,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4.3 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甘肃农业大学在2005年建立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基金, 以立项方式资助本校在读的本科生, 资助学生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外, 结合所学知识, 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所进行的、有意义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各种小发明、小创造及实验设计等。配合此项目指导学生完成了《逸夫馆手工建筑模型制作》《休闲区绿色建筑模型制作》等项目。

一方面使学生在自己动脑设计、动手制作模型的过程中, 通过感性体验以形成并加深对建筑的认知和了解, 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 同时也是教育思想的变化, 是一种重视过程、重视能力培养的新观念。

另一方面, 将学生制作的优秀模型加以陈列, 可丰富模型的形式和种类, 为模型教学创造更好的条件, 这一点对于准备开展模型教学或刚刚开展模型教学时间不长的学校来说是一举两得。

5结语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教师就要不断认真总结教学经验, 以注重提高能力为核心,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摘要:结合房屋建筑学实践性强的特点, 探讨了房屋建筑学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从建筑丈量实践、课程设计、网络教学、课外实践四方面进行了论述, 以提高教学质量, 适应市场需求。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实践性教学,网络教学,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付云松, 李晓玲.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2]李琮琦.网络技术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 2008 (1) :125-127.

房屋体系 篇7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可以在传统评价体系里进行较为确切地评价、描述评估对象的方法即为树状层次结构, 由于树状层次结构可以与评估方法结合起来, 所以非常普遍地运用在安全风险评估领域。树状层次结构通俗易懂, 运用这可以直观地了解全部的结构组成, 在实际评估时层次分明, 可以有效地简化评估对象的分析程序。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安全评估时, 同样能够依照树状层次结构构建符合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层次思想对问题展开分析。树状层次结构方法是评估指标体系里非常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把抽象的思维转为具体形式, 其程序是先要给出评估目标,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估的目的是整体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针对评估目标展开分析, 就是以评估目标为条件来分成不同的子目标。再围绕子目标里有关联的一些内容, 提取出明确的评估指标。在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建构的安全评价体系中, 通过树状层次结构法, 具备明显的优势:第一, 通过树状层次结构法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 使评估目标更加条理清楚, 易于理解;第二, 通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理解抽象问题, 使评估的后续工作非常便捷。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体系的应用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是房屋建筑安全的前提, 只有施工方案安全, 才能在施工过程之中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 减少事故的发生, 因此应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体系就十分必要。

2.1灰色系统

社会经济发展领域和生态系统中, 通常蕴含着及其丰富而多样的信息, 我们将这些蕴含的信息分为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通常来讲, 白色的信息代表了已经知道的信息, 完全已知的信息系统统统叫做白色系统。还有, 未知的信息亦或还没有弄清楚到底知不知道的信息一般叫做黑色信息, 那些彻底不知道的信息构成的系统都能叫做黑色系统。倘若同一系统中既存在已知的又存在着未知的信息, 那么此时这种系统就要称为灰色系统。房屋建筑体系里, 这种系统里面蕴藏了已知的系统的结构和相关的材料, 那种有关系统技术的水平以及安全效果等则应该归为未知的信息里, 因此说来, 此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系统也要归为灰色系统之中。有关灰色系统的众多理论早已经在各个方面普遍使用, 把灰色系统应用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里面再合适不过了。2.2建筑工程作业条件危险性的评价

围绕建筑工程条件作业其危险性展开评价, 说的是对有危险因素的环境中施工作业可能出现的危险性以半定量的方式进行评介的一种办法。它重点关注危险可能出现的频率, 以及危险性因素中各项标值的总值带来危险状况可能性的大小, 主要是指遭遇事故的机率大小, 还有在危险环境中人体暴露的时长, 后者是说如果工作人员不幸遇到危险可能会酿成其他事故也要包含在内。此外, 将此三类关联因素展开科学计算非常繁琐, 是一件较为有难度的工作, 因而在具体评价中, 需要将计算过程予以简化, 正是这一办法的重点, 应引起注意。通过半定量这样的办法展开施工过程的计算与评价。同时, 把这些相关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级及等级取值, 如此, 就可将这三大困素的取值相乘, 其乘积便是整个工程其危险性的数据结果。

2.3工程的预先性危险分析法

工程的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通常用在新系统或者现有的系统加以改造前的设计等有关的过程里, 这种方法可以在缺乏系统有关的详实资料的时候, 用来分析和预见某种会产生的危险情况, 最大限度地提供预防或者制止危险产生的方法。详细分析方法为:第一, 凭借安全检查表与有关经验的方式去分析危险来源所处地点, 以后能够辨别某种疑似危险源出现的触发点和诱因。同时, 还要分析危险因素导致的后果, 对于这些因素导致的损失施以相关措施的安排, 如此便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其导致的损失。预先性危险分析方法大体上由准备、审查以及汇总等有关工作组成, 可以实现安排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 把预计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能够有效促进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开展, 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

结语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既能够事先估计建筑工程项目, 又能够有效降低某些事故险情而导致相关人员与经济利益的损失, 还可以帮助有关的监督单位对某些生产单位采取安全生产的检查和政策调整, 安全评价能够给出关键性依据。所以,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问题既是涉及施工单位自身的问题, 又是涉及人身安全和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

摘要:在国内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下, 建筑行业也开始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其中主要以房屋建筑工程为主导。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 人们开始关注房屋建筑的品质。而房屋建筑工程的侧重点关键还是施工以及房屋的安全性, 这涉及了建筑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人身安全问题。本文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的构建方法和其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应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陆贤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08 (11)

[2]皮仅金.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评价分析[J].四川水泥, 2014 (10)

[3]何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甘肃科技, 2010 (07)

房屋体系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江西省、市、县级共1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 。

1.2 内容

2002年~2009年期间江西省、市、县级共112个CDC政府对其房屋和设备的资金投入及功能用房 (包括:业务用房、实验用房、保障用房、行政用房) 建筑面积和设备配置等情况。

1.3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由各级单位构相关负责人进行填写, 并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省卫生厅将组织专家抽查各地调查表填写、数据录入的质量, 对其进行横向及纵向比较, 评价江西省各级疾控体系建设状况。

1.4 数据处理

运用北京北航冠新世纪软件有限公司研制的调查数据录入软件统一录入数据, 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并注重疾病预防控制硬件建设规模

2009年全省范围内, 政府对各级CDC的财政投入相对于2002平均增长了2.8倍, 省、市、县各级分别增长了32.71倍、3.26倍、2.16倍, 其增长速度为建国以来最高。但是在2002年-2005年这三年中, 全国平均增长了76.1%, 中部地区平均增长了72.1%[1], 江西省平均增长45.70%, 与之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而且由于2002年基数太低, 至2005年尽管江西省级CDC增长率远高于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增长率, 但CDC获得的政府财政投入金额仍不到中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房屋设施和仪器设备投入平均增长分别高达29.86倍和4.63倍。另外, 江西省CDC仪器设备在2005年投入出现负增长, 是因为接受了购买仪器设备的日元贷款。 (表1)

2.2 机构功能用房分布构成

按照2003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作为评价标准[2], 功能用房面积构成中以实验室用房面积比例最大, 行政用房面积比例最小, 2009年江西省各级CDC行政用房和保障用房分别明显偏大和偏小, 市县两级业务用房比例明显偏大、实验室用房面积明显偏低, 而省级则恰好相反。 (表2)

2.3 建筑面积和实验室用房面积建设增长层次不齐

截止2009年, 市级和县级CDC平均功能用房面积与2002年相比, 分别增加了69.09%、65.98%。以江西省2002-2005年数据与中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县级CDC平均功能用房面积到2005年时已缩小了差距, 与全国平均水平 (2 390.70m2) 基本持平而处于中部地区的中等偏下水平。市级CDC增长幅度较小, 且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市级CDC功能用房面积还不到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 (6951.80m2) [3]。省级在完成国债建设项目后 (2006年) , 一直处于零增长状态。为消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因服务任务调整、人员编制、人员调整等因素对工作用房建筑规模的影响, 我们采用在岗职工人均功能面积这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2005年, 市级CDC人均工作用房面积达到69.5m2, 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与中部地区持平[3], 县级远高于中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省级在完成国债建设项目后 (2006年) 也达到中部地区及全国的中等偏上水平。

注:括号内数据为2003年全国疾控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关于疾控机构功能用房比例 (%) 的研究成果

2005年以后, 随着疾控中心面临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 旧有的编制水平不能满足开展工作的需要, 随着聘用人员的逐渐增多, 在岗职工的人均建筑面积甚至在2005年以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省、市两级的变化趋势明显趋缓,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目前基层疾控工作编制紧缺的现状。2005年江西省的县级CDC平均实验用房面积已与中部地区基本持平 (720.30m2) 而处于全国 (627.80m2) 中等偏上水平, 省级在完成国债建设项目后 (2006年) 也与全国基本持平而达到中部地区的中等偏上水平, 但市级由于增幅较小, 2002年时虽与全国及中部地区持平, 到2005年却有了一定的差距[3]。2005年, 市级CDC人均实验室用房面积为21.08m2, 与中部地区 (22.40m2) 及全国平均水平 (21.50m2) 基本持平, 县级为17.17m2, 远高于中部地区 (13.20m2) 及全国平均水平 (13.80m2) , 而省级则远低于中部地区及全国水平[3]。 (表3)

2.4 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不足及种类缺乏

江西省各级CDC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种类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 其中市级增加幅度最大, 达190.42%, 县级次之, 为134.06%;省级最低, 为74.00%。相比之下, 江西省2002-2005年间各级CDC的增加幅度均小于中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 (表4)

江西省各级CDC仪器设备资产数逐年增加, 其中市级增加幅度最大, 达529.36%;省级次之, 为362.45%;县级最低, 仅为132.86%。若以2002-2005年江西省数据与中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江西省除市级增幅略高外, 省县级均低于中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由于江西省各级CDC的实验室设备总值在2002年已大大低于中部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1], 到2005年时, 这一差距更进一步加大。但随着2008年江西省三年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的启动, 实验室设备配置种类和仪器设备资产数又有了大幅度提高, 其中尤以省市两级最为明显, 而县级的增幅明显较低。 (表5)

注: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出来的设备资产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继续加强政府投入力度

近年来受政策的影响, 疾控机构部分公共卫生职能减缩, 一些服务和卫生监测收费项目被取消[4], 然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 伴随着各种公用支出的增加,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 国内其他研究者也认为“导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职能缺位的根源是政府筹资和管理职能的缺位”[5,6]。应进一步增加财政的总投入来相应改善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的问题, 完善疾控的保障机制, 减轻机构对有偿服务收入的依赖[7], 从而促进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工作顺利开展。

3.2 功能用房整体构成比例有待调整

根据2003年全国疾控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关于疾控机构功能用房比例的研究成果作为标准, 实验室用房面积占功能用房比例最大, 从江西省来看只有省级CDC达到并超过了标准, 但超过的比例较大致使其他房屋占有面积比例减小, 从而疾控工作运行环境缺乏良好的协调性, 从人均用房的特点来看, 应聘人员的增多, 编制的紧缺, 也是导致房屋建设难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所以应加强内部用房结构的调整, 改变旧的编制水平, 从而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工作质量。

3.3 加强投入及优化设备管理

设备配备乃是疾控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支柱, 自“非典”过后, 政府越来越重视疾控机构体系的建设, 尤其是2005年过后, 增长更是突飞猛进, 到2009年, 市级增长率最高, 为2002年的52倍, 但与2005年国家平均水平才相持平, 表明各级疾控机构已在不断加大设备能力的储备, 但离国家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尤其是省级和县级。因此, 加大设备配置力, 且设备管理避免购置的盲目性、重复性, 加强培训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修[8], 优化设备管理, 为疾控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支持。

摘要:目的 了解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房屋建设及设备配置情况, 为推进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省1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9年与2002年相比财政拨款平均增加了280.85%, 房屋建设平均增加了2986.32%, 仪器设备平均增加了463.49%;行政用房和保障用房构成均低于标准比例, 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不足及种类缺乏。结论 加强财政投入, 调整功能用房结构, 优化设备管理是目前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房屋和设备配置建设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房屋建设,设备配置

参考文献

[1]刘岭, 施培武, 何晓军, 等.2002~2005年中国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的特征及其效[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 (23) 112-117.

[2]张瑜, 刘岭, 施培武, 等.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用房结构变化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3 (23) :207-208.

[3]陆耀良, 陈政, 于竞进, 等.2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房屋建筑的增长情况和地区差异[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3 (23) :203-206.

[4]罗力, 王颖, 孙梅, 等.3年建设前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职能落实情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 23 (3) :231-234.

[5]陈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与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 20 (5) :395-398.

[6]于竞进.论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首要问题[J].卫生研究, 2005 (, 1) :8-9.

[7]类凤娟, 赵维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 (2) :53.

上一篇:阿胶现代研究与应用下一篇: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