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维特色分析

2024-09-07

写作思维特色分析(精选4篇)

写作思维特色分析 篇1

Salvation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作家兰斯顿 . 休斯自传《大海》中的一篇短篇小说, 文章短小, 但语言生动, 视角独特, 主题鲜明, 有力地批判了西方宗教的虚伪性。作者以黑人独特的视角和高超的写作手法, 揭示了西方世界所面临的信仰危机和失去信仰时的灵魂的撕裂与剧痛。

一、标题的主题明示

作者以Salvation为标题, 而不是以Salvage或Rescue为标题, 其意图非常明显, 就是要让“salvation”这样一个有着明显宗教内涵的单词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 将西方信仰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竖为靶子, 然后以亲身经历的故事, 向读者展示或揭示其真与伪, 其深化主题的效果可谓振聋发聩, 犹如一块巨石掉入湖水, 余波连连, 动摇西方宗教信仰的大厦。由于标题Salvation本身具有的宗教内涵, 小说一开头就奠定了其宗教的基调, 让人想到“sin-savesalvation”这样一个西方宗教信仰的一个逻辑体系。因此, 小说全文的重心集中在整个save的过程上, 作者所使用的语言都有“save”这个核心词连缀起来, 形成了故事简单的情节和浓厚的宗教气氛。而标题Salvation本身具有的内涵与其揭示的情节所发展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产生的强大的张力效果与反讽效果, 极大地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二、选词的语境塑造

在该小说中作者有意选择了很多相关的宗教词汇如:“sin”, “revival”, “preaching”, “praying”, “sinners”, “Christ”“, revival”“, lambs”“, fold”“, mourners”“, Jesus”“, preacher”“preached”, “sermon”, “hell”, “sisters”, “deacons”, “god”, “minister”, “Amens”, “Holy Ghost”, 一方面营造贯穿全文的宗教氛围或语境;另一方面, 营造故事发生的真实语境, 艺术地呈现了西方宗教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画面。同时还艺术地再现了西方宗教社会意识形态力量的强大, 与小说中年幼的主人公的现实与精神的弱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极为深刻地揭示主题, 提升了小说的品位, 极大地震撼读者的心灵。

三、句式与段落安排

小说中的句子使用也很也特色, 长短句交错, 使整个文章在形式上错落有致, 同时形成了文章内部的节奏, 凝重、舒缓与疾徐此起彼伏, 要么渲染或强调气氛, 要么前后强烈对比, 揭示主题。如文章首句“I was saved from sin when I was going on thirteen.”较长, 而第二句“Butnot really saved.”很短, 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完整的句子。但长短相间, 话锋突转, 前后矛盾, 让人意外, 激起了读者要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又如本段介绍宗教复兴布道会时, 就用了较长的句子, 渲染了浓厚的宗教气氛与场景或突出了宗教的神圣。还有第二段首句“My aunt told me that when you were saved you saw a light, and something happened to you inside! And Jesus came into your life! And God was with you from then on! She said you could see and hear and feel Jesus in your soul.”很长, 生动地呈现了小主人公姑妈唠唠叨叨的诉说, 从其话语中可以感受到其对宗教的虔诚以及宗教的神圣。而“I believed her.”一方面说明小孩的天真和单纯, 太容易相信大人所说;同时也非常符合小孩说话的特点。纵观全文, 每当描述宗教仪式时, 一般句子较长, 与宗教的严肃、神圣密切相关;每当描述小主人公时一般句子较短。当然, 当牧师急切想在仪式中拯救小主人公时句子有很短, 很好地符合了现场的情景与气氛。小说在段落的安排上也独具匠心, 整个文章巨大多数都是长的段落, 只有第五段和第十二段最短小, 一句话一个段落, 作者意图让关键的事件处于最显眼的位置, 引起读者的高度重视;同时, 对探究人物在所处的环境中, 表现出的内心感受, 是有力的揭示。如第五段“Still I kept waiting to see Jesus.”不但一句单独成段, 而且作者还把“see”处理成斜体, 旨在强调小孩的天真, 太相信自己姑妈所说“能看见耶稣”, 所以非要用肉眼去看。而第12段“so I got up”一方面对小主人公意义重大, 作者在此有意突出此事件;另外, 文中此时的现场, 小主人公也是出于众目睽睽之下, 作者这样安排, 也是符合当时语境或情形的。更重要的是, 此句或小主人公的此举指向第六段结尾另一个小孩被拯救的情形, 前后照应, 揭示小主人公迫于现实的压力, 被迫屈服, 这很好地诠释了文章末尾他为何撕心裂肺地哭泣。

四、用典

由于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复兴布道会上的故事, 因此, 文中多处引用了《圣经》中的文字或话语。如“to bring lambs to the fold”、“young sinners”、“the ninety and nine safe in the fold, but one little lamb was left out in the cold”、“the lower lights are burning, some poor sinners to be saved.”等, 这些来自《圣经》的话语文字加强了宗教仪式的现场性, 大多数就来自于牧师口中的唱词;同时, 也凸显了宗教强大的影响力, 体现在音响的震撼和教义的蛊惑人心。

五、视觉效果

由于复兴布道会是一种宗教仪式, 该仪式的程序性或表演性, 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有意用文字再现了该仪式,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当牧师念完唱词, 会看到“he held out his arms to all us young sinners there on the mourners' bench. And the little girls cried.And some of them jumped up and went to Jesus right away.”

同样会发现“Finally all the young people had gone to the altar and were saved”, 还有描写Westley拯救的句子“So he got up and was saved. ”以及最后我被拯救“So I got up.”。从对Westley与我自己的描述来看, “so”很好地说明了该仪式的程序性, 而是否被拯救并未得到证实, 这从另一方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六、听觉效果

兰斯顿.休斯的作品具有极强的音韵效果, 本篇小说也不例外。首先是对牧师布道的描述极具音韵美。如第三段开头“The preacher preached a wonderful rhythmical sermon, all moans and shouts and lonely cries and dire pictures of hell, and then he sang a song about the ninety and nine safe in the fold, but one little lamb was left out in the cold.”用了头韵、尾韵实现了音乐的效果。以及使用重复手段取得回环的音响效果, 更是振聋发聩, 如“Won’t you come to Jesus”、“Why don’t you come”、“waiting”、“get up and be saved”多次出现在文中, 渲染了气氛, 揭示了主题的同时让小说朗朗上口, 音韵十足。第七段“And I kept waiting serenely for Jesus, waiting, waiting- but he didn't come. I wanted to see him, but nothing happened to me. Nothing! I wanted something to happen to me, but nothing happened.”把音韵之美发挥到极致。

七、视角分析

视角就是从谁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本篇小说是以一人称“我”的角度来讲故事的, 因为故事讲述的就是“我”如何被拯救的经历。一人称故事的讲述者, 此时成为作者的代言人, 因此带有自传的性质, 给人以真实感, 可信度很高。但本文是一篇回忆小时候的经历的故事, 故事讲述者身份极为特殊, 即是年幼的“我”, 因此, 作者模仿小孩的语气来讲述了整个故事, 从文中“my Auntie”等用词可以得到证实。更重要的是作者选择以小孩来讲述故事, 主要是源于主题揭示。小孩的天真无邪, 与成人的故弄玄虚, 自欺欺人形成强烈反差, 而迫于成人世界的压力, 最终被迫屈服的主人公所受的伤害之大, 灵魂撕裂之痛之剧, 最大化地揭示了主题, 即宗教的虚伪性。小说在视角设计上更为高超之处在于, 把成人的“我”与幼时的“我”无缝衔接, 在文中不着痕迹。第一段第一、二、三句实际上是以成人的“我”的视角来发声的, 因为可以发现明显属于成人“我”的评价。而小说最后一段首句“That night, for the last time in my life but one -for I was a big boy twelve years old-I cried.”又泄露了回忆的痕迹。

从上面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作者利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渲染气氛、揭示主题;同时, 又极大地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位, 使其成为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欲久弥新。

参考文献

[1]黄源深, ENGLISH BOOK5.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刘精忠, ENGLISH BOOK5 (教师用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机关公文写作中的思维特点分析 篇2

(一) 规约性。

行政公文包括命令、决议、通报、公告、意见等多种形式, 一般都有固定的模式, 要求层次分明, 公文的基本模式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结尾”, 或直接采用“标题+正文+结尾”的模式。机关公文受到极大的约束, 文体固定、语言规范, 且在特殊的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请示属于机关公文的一种, 其正文部分都有固定的模式, 可分为三部分, 依次为:1.请示依据, 这部分内容要充分, 有针对性和时效性。2.具体事项, 这是请示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必须切合实际, 详细简练, 而且要合理合法。3.对上级的要求, 这是结尾部分, 通常都很固定。在写作时, 层次要清晰, 上下文保持连贯和良好的逻辑性, 不得随意颠倒顺序, 否则极易影响全文表达;语言组织都有固定的关键词, 叙述要简明、扼要、真实;此外, 发文机关、字号、标题以及附件等, 都应详细填写。

(二) 非我性。

机关公文写作是一种替代思维和群众思维, 具有明显的非我性, 即写作主体不是作者自身, 而是替代发文机关而写;所表达的也不是自己的意思, 而是许多人思维相互协调的结果。机关公文虽是某作者所写, 但作者没有著作权, 只是代笔人, 阐述机关的思想和命令。所以, 公文很少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 通常也不允许流露出主观色彩, 一份公文的完成, 要经组织者、撰稿人、校对人等诸多程序, 在重大文件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常常要征求社会意见, 然后经集体商榷, 最终确定主旨, 并组织专业团队参与写作。

作为机关秘书, 应找准角色定位, 明确岗位职责, 带着上级的思维指导写作, 同时, 应明白服务是秘书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上级领导的配角, 专为上级领导服务。此外, 某些机关公文影响深远, 意义重大, 而领导在决策或制度上可能出现不足, 秘书人员应巧妙地反映给领导, 使其重新决策, 以免造成不利影响。这就要求秘书对领导要服从, 但绝不是盲从。

(三) 指令性。

机关公文写作是受到上级命令或领导交代, 才去进行创作的, 指令性较明显, 很是被动, 而实际写作中, 机关公文虽都是套用一些固定模式, 但细节部分还是依靠作者积极主动地掌控, 只是这种积极主动并非源自自身, 多半是受到外界压力而不得不为。

(四) 逻辑性。

机关公文写作的目的是运用逻辑思维分析研究问题, 以固定的形式去指导实践, 其观点是从实际材料中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 且在写作中也有严谨的逻辑结构。总之, 公文的写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 是一种创造性的复合性的脑力劳动, 具有明显的逻辑性。

(五) 创新性。

在当前时代, 创新尤其受人重视。机关公文写作同样需要创新。

一是开拓创新。在草拟公文时, 相关领导通常只是给出轮廓, 或指明大的方向, 如何才能构成一篇完整优秀的公文, 需要作者充分发挥创新精神, 在遵从机关公文大体模式的基础上, 又能有所创新, 按照新思路思考问题, 写作时使用新的方法, 不断探索新结构, 挖掘新功能。结合实际情况, 估测事态发展趋势,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或新建议, 拓展领导的思路, 促进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是当前社会复杂多变, 党政或行政机关为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常常要传达一些新政策, 环境的变化带动了主题的变化, 创新思维要以此为前提, 方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作者写机关公文时, 需结合周围环境的变化, 重新调整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视角, 既符合实际, 又做到创新。

写作思维特色分析 篇3

关键词:生活背景,小二黑结婚,写作特色

一、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的是, 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根据地刘家峧村的青年队长小二黑与本村的姑娘小芹相爱。但他们因违背了各自封建的父母的意志, 遭到了各自家长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强烈反对。与此同时, 担任村里干部的恶棍金旺兴旺兄弟, 凭借手中职权, 兴风作浪, 为非作歹。直到最后由抗日民主区政府区长出面, 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 严惩了流氓恶棍金旺兴旺兄弟, 教育了封建落后的群众, 此时的二诸葛和三仙姑也纷纷表示支持儿女的婚事。最后, 这对向往恋爱自主和美好生活的二人, 终于如愿以偿, 终成眷属。

二、纷繁复杂各具特色的人物

1、新型农民的代表:小二黑和小芹

新时代农民的典范, 勇于斗争, 努力追寻自己所想要的。例如:反对包办婚姻, 追求自由的恋爱。二诸葛为自己的儿子小二黑, 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收作童养媳时, 小二黑含糊地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 反正我不要!”。三仙姑强迫小芹, 让她嫁给—个旧军官做续弦时, 小芹就在三仙姑的面前闹了起来, 并表示强烈的反对, 然后明确表示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家去!”。两人在与各种势力的较量中, 自由相恋, 反对封建迷信。小二黑没有上过学, 只是跟着他爹识了几个字。而教他识字的内容多八卦和易经演算的内容。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教育的学习, 开始渐渐清醒, 反对父亲的封建行为。小芹也开始厌恶了母亲的弄神行为。在面对邪恶势力金旺、兴旺兄弟时, 他们毫不退缩, 无所畏惧, 最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2、愚昧落后的代表:二诸葛和三仙姑

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迫害, 久而久之养成了落后、迷信的性格和习惯。二诸葛迷信思想非常深厚, 每次做什么事, 哪怕是最小的事都要论阴阳看八卦;包办婚姻, 给儿子找个童养媳;在恶势力的面前不辨是非, 怯懦逃避, 只会一个劲的想恶势力恳求。三仙姑这个人物, 游手好闲, 经常装神弄鬼骗取不明是非人的钱财;包办婚姻, 给小芹找了旧军官;内心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对小芹和小二黑二人充满着异样的眼光。他们的思想与新的时代难以相溶, 毕竟是受封建毒害的善良农民。最后, 二人经过一番思想教育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仙姑撤去了香案, 二诸葛也收起了八卦。

3、邪恶势力的典型:金旺兴旺两兄弟

兄弟二人利用刚出生的新的农村政权和农民的愚昧保守的思想攒取了基层政权, 他们更是利用职位之便胡作非为、变本加厉, 把持乡村政权。但是, 最终难逃不出正义和人民的审判。

三、赵树理小说特点分析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作品内容深入的理解, 赵树理的文章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这也源于他在农村长期的生活对他的影响。所以他的这部作品与农村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受“五四”思潮的影响, 赵树理继承了“五四”的反封建的思想。

《小二黑结婚》这篇小说集中反映了赵树理的小说的创作特点。具体概括为:

首先, 政治性色彩浓厚。作者本人有着长期生活在农村的生活经历, “五四”文学思潮的洗礼, 以及对中国农村革命的深刻探索以及脚踏实地的写作原则, 使赵树理的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踏实肯干、严谨务实作风和态度使得他的问题小说得以突破长期以来问题小说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局限性, 那就是以事写事。从整部作品来看, 作者把主人公二人的自由恋爱、金旺兄弟的恶霸行为以及小二黑和小芹双方各自父母思想转变等这些问题都交由区长这一个关键人物一人负责, 与此同时更是由于区长这个关键性人物的存在, 使得种种问题都能够顺利的解决。有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果, 那就是其强烈的政治功利性倾向, 也正因为这样在描写和刻画各色人物时更鲜明富有个性。但是, 作品有着太多的政治性因素存在, 从而给赵树理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弊端。那就是, 总是局限于具体问题和事件的深度发掘和研究, 而对人物的刻画就是简答的几句话一带而过, 忽略了人物刻画的重要性。

其次,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倾向。对三仙姑和二诸葛某些特定场合下某种行为和语言的刻画揭示了其封建迷信的思想。例如, 二诸葛忌讳“不宜栽种”, 三仙姑忌讳“米烂了”。以及文中农民对于金旺兄弟的所作所为采取敢怒不敢言的态度也反映了农民思想的弊端。他的小说基本上属于现实主义范畴, 但却又不同于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 又不同于那种假现实主义, 然而这样的现实主义可能导致狭隘的经验主义。比如, 小说中描写到对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方式。然而, 仍不失现实批判的深刻意义。赵树理的小说作品不存在太多理想化色彩, 人物更质朴贴近生活的实际。

然后, 小说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构造作品结构。赵树理采用喜闻乐见的写作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引用中国古典评话式小说的写作方法。保持故事发展的连贯性、顺序性和完整性。同时采用白描的手法, 不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作品脉络清晰, 故事发展按照时间顺序的进行发展。情节曲折, 每一件事件发生都都有其内在的原因, 事件发生前有着明显的暗示, 事件的因果关系明确, 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刻画生动形象。

最后, 语言通俗易懂且幽默风趣。作品的第一节的开头就对三仙姑和二诸葛用这样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 就概括出了, 这二人的形象, 使读者能够从一开始加深对此形象的认识。

四、总结

写作思维特色分析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思维导图,运用

初中生面临着即将升入重点高中,对于写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初中生中存在许多问题:学生词汇量缺乏,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写,同时句式单一,不注意时态语态,写作过程中不知所云,缺乏逻辑组织性等等,都是初中英语的写作中常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笔者的长时间的实践,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大有帮助。

一、思维导图

1.何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高效的表达思维过程的思维工具,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将上下级的隶属主题用层级表现出来,因为加入颜色图形使主题、关键词、上下级隶属关系更加明显。思维导图之所以可以高效的帮助人们思维, 是因为思维导图通过充分运用左右脑的不同机能,利用阅读、记忆、思维之间的规律关系,帮助人们在逻辑与想象、艺术与科学之间平衡发展,进而能开发人类大脑中的无限潜能。下图为一张典型的思维导图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颜色、分支、关键词、图形。

2.思维导图有什么样的特征

思维导图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

(1)中央映像上清晰体现注意的焦点;

(2)中央图像从主题开始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

(3)每一条分支都有关键词组成,关键词印在分支的线条上,分支线条的粗细决定关键词的关键程度,通过结点连接各个分支。

二、思维导图如何与英语写作结合

思维导图在生活中运用广泛,这种高效的记录思维的方式具有很广的应用范围。初中英语写作运用思维导图的是因为写作本身就是写作者灵活运用过渡句、关联词以及所学的优美语句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很多初中学生没有得到有效 的指导,写作没有思路、章法可言,而思维导图对于思路的优化与梳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逻辑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启示可以开阔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思路,给学生的作文提供支架,帮助学生从拟定提纲到撰写草稿到最后的修改,即写作中提供全程的帮助。为了达到初中生有效的写作目标,因此篇章构思、语言组织、运用各种修辞技巧就应该调动结合起来。将零散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加以有效的指导与启发,可以提高学生作文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三、思维导图与英文写作的具体结合

1.写作的基础是词汇,利用思维导图,将关键词的建立与扩展。词汇是文章的基础,但文章不能只由词汇堆砌而成。但是词汇的基础作用仍然不能被抹杀。一篇情感饱满、思路清晰的作文需要有丰富的词汇做基础,词汇量不够难以写出好作文。当学生拿到一篇作文时,应该根据主题要求找出关键词,关键词的建立最好的结果是词汇像头脑风暴的展现在眼前,因此通过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联想出丰富的词汇网络。例如,作文需要写My favourite person具体做法可以像这样:第一,找出所要写文章的关键词,从上述题目中可以看出是person;第二,在短时间内思考与person有关的词汇,通过写作者对最爱的人的人格特质的形容找出自己能够运用的词汇,形成自己的思路导图,从主题开始发散,分层列好画好自己的思路导图,教师应该在此找到榜样,指导同学们在这里该怎样做,形成一定的套路;第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扩展思路,将优秀组的思路导图给予一定的表扬,即给予一定的练习与反馈。

2 . 找出善用的句型结构,进行造句,句型应该避免单一。句型同样应与思维导图结合,通过思维导图对层次的展现,各个类型的句子,以及各种可用的表达方式罗列出来,作文便呼之欲出了。对于句型的多样性,层次性给予鼓励与帮助。如有的学生可能会采用“It’s + adj./n.+ to do something”进而再选思维导图中的词汇进行遣词造句,而文章的逻辑层次根据一些关键连词,以及条理清晰的表达观点,如first、second、the next的运用,对于想要的高分的作文,不同能力同学所用的句型应该有所区别。

3.整理框架,理清思路。通过思维导图的框架与层级中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清要写的要点与句子,层级、逻辑,一目了然。

4.多加练习,形成写作套路。在一次指导之后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让学生掌握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写作的技巧, 老师还需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上一篇:容器苗技术下一篇:专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