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特点

2024-08-02

素质特点(精选12篇)

素质特点 篇1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要通过英语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教师一定要把握尺度, 因材施教, 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发挥特长, 使个性发展和提高交际能力得到和谐的统一。

《新大纲》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认为, 英语教学包括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三方面, 其中语言知识是交际能力的基础。教学中, 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取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使学生身临其境, 进入角色, 能准确地模仿说出每个情景的对话。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是英语素质教学的关键,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英语素质教学的目的, 使一大批未来外语人才脱颖而出, 尽早尽快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英语素质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将德育教学渗透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通过课本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英语课本的课文内容, 渗透了思想教育的因素,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 提高文化素质,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 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B.强化学习目的教育,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毅力和学习兴趣。英语教学是一项意向活动, 交际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C.强调教书育人。英语教师应当研究学生的心理性格, 特别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 开展心理咨询, 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知心朋友,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尊重他们的人格,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他们处在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注重学生的生理素质的培养:

A.注意开发学生左右脑的功能, 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反应能力的敏捷与得体, 让他们在交往过程中, 尤其在口语中, 对获取的信息迅速理解, 判断作出正确的应答。为此我在教学中, 每教完一个单元总要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 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听说训练的情景对话。

B.根据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指导学生学习英语。中学生十四五岁处于青少年成长期, 正是记忆力最强, 精力最旺盛的黄金时段。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多记单词、词组、习惯用语、着重培养他们的准确记忆和有意记忆,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 增强综合国力的系统工程。英语素质教育是这项基础工程的基础。英语素质教学的意义在于它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一代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获得世界各方面的信息, 进行国际交流的有力工具。它对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 扩大国际间的交往和合作, 使我国尽早尽快进入世界强国之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素质特点 篇2

--------时代发展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

张桂华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一体化加速,国与国之间竞争日益加剧。我国坚持改革方针,一方面固然是激活自身机体,谋求健康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当亦为时代挑战之回应,这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直接而紧迫的压力。竞争,在未来首先是人才之竞争、创造力之竞争。人才的培养要依赖于教育。我国教育的改革,具有时代发展的内在动力。

1、世界经济一体化影响我国教育的战略目标。世界范围的竞争,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出能够参与新世纪竞争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2、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世界经济竞争中获胜的法宝,未来教育必须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科学技术发展改变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增长,网络把全世界联系在—起,媒体作用日益强大。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关于这个世界正在变化发展的各种信息。学校已从过去的封闭状态转向与社会的紧密融合。

4、时代的飞速发展使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将面临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特别是受教育者,除了接受从教育方面的影响之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受到来自社会(不仅是国内还有国际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代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必然要引起各种教育因素的变化,当然也必然要引起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变化。因此,教师在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时,应努力适应时代发展,迎接由此而来的挑战。

新世纪我们如何当教师

————教师素质的时代特点

王昌尧

教师素质的时代特点,是发展的时代所提出的客观要求。时代在发展,教师素质的时代特点也将不断发展和丰富。根据当前时代和我国实际,教师素质的时代特点,试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关注社会,跟上潮流,具有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维、新观念。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将遇到前所未遇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时代的变化也必然地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对此,教育者不应回避,不能迷惘,不能自拘于不适应时代潮流的旧思想、旧观念之中;而是应该密切地关往世界潮流和社会生活,勇于投身实践,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形成符合时代特点的新思维、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社会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才能在教育工作中探索改革,以变应变。教师对社会的深刻认识,还有利于他们对同样受到来自社会各种不同影响的学生的了解,使他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教育和引导。

2、锐意改革,勇干创新,具有研究和实践教育改革的勇气和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革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也不能例外。教育改革是社会变革与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当代教师要深刻感知社会发展、科学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推进社会,多元发展,具有社会实践的信念和能力。过去我们更为强调教师应在教育领域努力作为,无私奉献,实现其人生价值。这对于鼓励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专心改志于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但由此也带来一种片面认识,认为教师应安贫乐道,安于教学,其他都是份外之事,参与其间便是不安心于教育事业,应尽量避免;形成一种教育的奇怪局面,即有时被教育者从社会带来的众多新信息和现实问题,教育者对之却闻所未闻,无所解答。这无疑是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尤其是不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当前社会与教育的紧密联系,给教师参与社会提供了广阔天地。教师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生活,经与社会的互动,一方面把自己的知识和聪明才智、满腔热情奉献给社会,另一方面也从社会获得新的知识和鲜活的经验,并锻炼出多方面的才能。教师参与社会,多方发展,既可以有功于社会,又可以丰富自己的的人生价值;还可以归本返宗,大大地有利于他的教育活动。教师把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崭新知识和鲜活经验带到教学中,就会象有源之活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教师素质的时代特点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在对它们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有目的地充实和提高自己,为履行其教育的职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新世纪我们如何当教师

--------立足本职、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提高自身素质

倪鑫

为了培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党和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素质教育,就是用“素质”去培养“素质”,使学生成人,成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大力培养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新世纪的我国教育,面临着日新月异的世界环境和科技发展态势,这就使我们在研究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学素质的时候,不能不开拓视野,在坚持教学素质的社会主义方向、特点和内涵的同时,特别重视对教师素质的时代性特点的研究。唯有我们的教师具有符合时代发展的素质、是建设新世纪的参与者和开拓者,才能把下一代培养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素质特点 篇3

关键词:幼儿  心理素质特点  心理素质教育

0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人类工作和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多方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儿童成长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在当前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本研究力图探索幼儿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理清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内容,以更好的提高教师对幼儿教学的认识水平,拓展专业的教学模式。

1 幼儿心理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1.1 生理因素:科学家在脑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证明,大脑对个体心理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除此之外,人类后天的成长环境、学习和训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脑的发展。在个体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达到正常的发育水平,错失了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个体的发展就会受到十分严重的影响。一些形成一定理论的学所,都在不同的角度佐证着婴幼儿时期,大脑发展的关键阶段。比如神经突触生长呈倒U型学说、大脑发育呈关键期学说、情绪的脑机制研究结果都证明,0-5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在这各阶段,儿童大脑的成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突触的生长一般都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通过周围环境的刺激作用,加上儿童个体的积极参与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这种特点,在儿童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为儿童提供合适的外界环境,积极促进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开发,为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打好基础。

1.2 心理因素:在弗洛伊德的观点看来,在5岁之前,成人的人格特征基本上已经形成。皮亚杰的观点是教育的任务在于创造条件,在儿童时期要鼓励孩子主动探索、发现,促进智慧的成长,维果茨基指出最近发展区代表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潜能,教育的目的在于利用最近发展区帮助幼儿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推动幼儿心理的整体发展。上面几位学者的理论研究,鲜明的指出了人的智慧、个性品质、社会适应能力与幼儿时期的密切联系。

1.3 社会因素:作为后天的重要影响因素,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对其性格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社会因素细分来说主要有物质环境、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社会进步逐渐加快,各种影响因素也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成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惑和压力,成年人社会的矛盾、冲突和心理紧张的问题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儿童心理的发育和成长。这些因素如果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引导,就会对儿童的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幼儿心理素质发展特点研究

采用自编《幼儿心理素质教师问卷》,经信效度分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假设幼儿心理素质基本成分为个性、认知和适应性三个维度,考察幼儿心理素质在性别、年龄两个维度上的特点。其中,个性维度包括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敢为性;认知维度包括想象力、表达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操作性;适应性维度包括同理心、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解决冲突能力共13种成分。本研究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6所幼儿园抽取3-6岁幼儿,由教师根据幼儿的日常观察进行评定,发放问卷1150份,回收998份,其中有效问卷976份,用SPSS16进行数据分析。

2.1 幼儿心理素质发展的方向性。从儿童心理素质成长的实际规律来看,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儿童心理素质的发展是表现为向上的曲线,这表明了幼儿心理素质具备向上发展的方向性。年龄的增长,使得幼儿的身体生理条件日渐成熟,个体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程度也在加深,心理素质的的发展,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从而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个体心理品质。在不同的环境影响下,儿童的心理品质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但是总而言之,幼儿心理素的发展是沿着一定的方向的,这种向上成长的趋势和幼儿的成长规律完全符合。

2.2 幼儿心理素质发展还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根据一些科学研究的资料可以知道,幼儿时期,心理素质的发育和成长有着年龄和性别方面的差异。通常来说,幼儿时期女孩的心理素质水平要比同龄的男孩高一些;其中差异主要表现在自我控制能力、想象力、解决冲突能力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神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表现,即有不同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2.3 幼儿心理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

2.3.1 幼儿的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幼儿是纯真的,他们的情绪情感大部分是表露在外的,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年龄较小的幼儿不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常表现得比较冲动。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方向发展。幼儿的情绪情感比较容易变化,而且不能自觉地加以控制。就幼儿来说,年龄小的孩子情感变化比较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5~6岁孩子情绪情感逐渐稳定。

2.3.2 幼儿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幼儿在活动与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对人、对事和对物的态度和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初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兴趣爱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气质特点。幼儿出生时就已表现出一定的气质差别,到了幼儿期,这种气质特点表现更为突出,稳定性也逐渐增强。

3 幼儿心理素质的教育对策分析

3.1 明确幼儿心理素质培养的目标任务。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表现,即有不同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据此本研究提出从认知、个性与社会性三方面构建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最终实现幼儿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交往的总目标,为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施中,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幼儿个体差异,在目标的设定,目标达成的程度、时间、方式等方面留有弹性。

3.2 建立幼儿心理素质训练的内容体系。第一,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应以社会要求为出发点,时代发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对幼儿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力图培养幼儿更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品质,教会幼儿生存、交往等技能。第二,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应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第三,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幼儿成长需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各领域内容均衡、全面,才能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3.3 建立幼儿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机制。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到幼儿教育的全过程,形成切实有效的实施机制。一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使教师能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幼儿终生发展的层面上来认识心理课程,保障幼儿心理健康课程的顺利实施;二是创设健康的幼儿园环境;三是拓宽教育视野,寻找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幼儿心理素质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因此,幼儿园可通过印发资料、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听课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共同促进幼儿心理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2]张大均,刘云艳主编.幼儿心理素质训练教学指导书[M].第一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梁运佳.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6(1).

[4]刘云艳,张大均.脑科学、心理科学与幼儿心理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3(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视野下的幼儿心理素质训练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535138。

素质特点 篇4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论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 还是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 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 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 不仅是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更新, 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创造力是时代数学赋予我们高中数学教师的光荣使命。

创新过程并非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个性在创新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 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 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主导,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多与学生沟通, 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 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实践证明, 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 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其创新能力, 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或程度上“犯错误”, 通过其自身的努力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支持他们的创新行为, 为其今后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及习惯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 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 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很多数学老师包括正在大学就读的学生, 往往觉得数学在生活中根本没有什么用, 只有理科专业的才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更何况还在读中学的学生呢?作为高中数学教师, 我们首先要有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习惯, 然后才能指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为此, 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就如何提出课堂问题, 提出什么问题,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为了使问题提得更有价值, 我们经常在网上搜索, 与兄弟学校交流, 到重点中学参观学习。在《函数的应用》教学中, 我们布置了课外作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存期一年的年利率是多少?存期二年的年利率是多少?存款的利息税是多少?等, 我们把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知识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 增强与物理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是素质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三、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我们一直把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方法的指导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新课程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教学时, 我们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 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我们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知识点, 分别设置了若干个基础题和综合题, 并把这些综合题渗透到数学思想中。

论科学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内容 篇5

科学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基础性、全面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科学能力、科学观和科学品质.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科学知识和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这是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环节.

作 者:王宝金 张慧欣 孙厚才 作者单位:王宝金(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辽宁,沈阳,110015)

张慧欣,孙厚才(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社科部,辽宁,沈阳,110015)

素质特点 篇6

关键词:中职生;性格;自律

2012年12月对本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心理素质问卷调查。全部调查人数为206人。其中认为自己心理素质好的占85%(174/206),认为自己心理素质不好的占6.5%(14/206),认为自己心理素质一般的占8.5%(18/206)。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初步总结了中职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特点及训练对策。

一、中职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

中职生就是初中毕业后在中职学校念书的学生。他们大多处在16~18岁年龄段,这个时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

1.追求自我独立,但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

大多数中职生追求自我独立,性格好;对自己有信心,处理事情果断,乐观地面对每一件事,宽容别人。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乐于助人,团结同学,自觉,独立自主,对待事情的态度认真,危急时刻冷静,果断,有耐心,有毅力,积极向上。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自律,刻苦;能认真对待错误并及时改正,做事认真,待人诚实;冷静,不随意浏览网页上的不良信息。能够自我反省,能平心静气地控制脾气,永远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部分中职生对自我缺乏客观的认识。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把持不住脾气,不冷静果断;做事的动机不明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不自觉,总是需要别人的提醒,懒惰。对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不足,非常在乎别人的肯定。生活中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自信。

2.性格活跃,但情绪不稳定

大多数中职生性格活跃。人际交往方面,诚实守信,待人诚实礼貌,热情,稳重细心,认真,有耐心,有正确的人生观。在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前有毅力,不轻易放弃,善于用积极方法调控情绪,开朗大方,积极勇敢面对困难,尊重他人,是有责任心的人。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对未来十分向往,有好的心境。能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打架,不吸烟。每天都过得很充实,人缘很好,相信自己。

部分中职生情绪不稳定。占有欲很强,忍耐度有限;对没有了解的事乱发脾气。如果一件事情做得久了,就没有耐心,马虎大意。每天总是闷闷不乐,沉默寡言,与别人交流少,怕受伤;情緒非常激动,往往做出错误的选择,经不住诱惑,冲动,缺乏毅力。与同学说话控制不了情绪,看不惯别人的炫耀,也怕被别人小瞧。

3.有目标,但自律不足

大多数中职生有目标。认为心理素质的好坏与各个方面都有关系,并努力调整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因为它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努力发展自我,主动进行自我教育,不怨天尤人自寻烦恼,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持学习有主见,不轻言放弃,相信自己的能力,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立场坚定不易受别人诱惑,知道自己是怎样一个人,能调控自己。

部分中职生自律不足。学习方面没有定力,不能控制自己,无法坚持;不能控制情绪;学习中出现困难时就会垂头丧气,一次失败就会心情很不好。做事经常中途放弃,不能坚持做完,对自己制定的计划只能坚持一个星期。

二、中职生心理素质训练对策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辅导

每周安排一节辅导课,作为正规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并在上课时随意抽查,不得随意占用心理辅导课,保证心理导向课课程的落实。

为了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使心理辅导课不流于形式,学校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开展了以“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心理体验”“怎样进行个案研究”等为主题的专题研究。在教学探讨、实践、研究中,老师们尝试把“情”贯穿于心理辅导课的始终,努力实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他们的参与动机,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

2.面向少数学生开展补救性的个别辅导

通过谈话、建立“知心大姐”信箱、心理辅导室、宣泄室等方式搞好心理实验研究。通过个别辅导,同学们谈论了许多感受,也可以看出他们在心理上发生着变化。孩子们改正了许多坏习惯,变得独立、自信、爱交往、快乐、坚强、更加聪明了……

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确立两位“知心大姐”专门帮助来访者进行心理辅导。对知心姐姐坚持“先培训学习后上岗”的原则。每周一至周五第七节课为固定的心理辅导时间。平时,也可通过“信箱”倾诉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烦恼。知心姐姐按照“鼓励倾吐、倾听理解、真诚交流”的原则共接待学生100多人次,并为他们建立了心理辅导登记卡。她们与孩子们心连心,共同去排解心理困扰。孩子们垂头丧气而来,笑容满面而去。心理辅导室成了孩子们心灵的港湾。

3.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

加强师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关注学生成长,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氛围。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源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教师自身有不良的心态和情绪转嫁到学生身上。所以,我们通过开设专家讲座的形式对教师加强引导。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班级板报、学习园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激励学生改善自我,定期评选班级“十佳”等,营造学生健康发展的氛围。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个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风气,通过各种渠道使同学们感受到心理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参考文献:

[1]岳慧兰.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1).

[2]乔学光.将素质培养贯穿于育人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26-28.

[3]许明.论高职体育教育与学生就业心理品质的培训[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5):63-65.

注: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素质模型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1】GHB205。

(作者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理工中专)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特点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观察法。通过篮球训练及比赛中观察得出相关结论。 (2) 专家访谈法。咨询走访了多位篮球教授, 教练员等专业人员。 (3) 分析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

2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重要作用

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表现为身体接触日趋频繁, 这样, 体格健壮、力量强大者就占有空间、地面争夺的主动和优势。因此, 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 才能在高强度, 高难度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水平。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证明, 如果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要提高机能能力, 进行大运动量训练, 掌握合理的运动技术是不可能的。可以说, 力量素质水平是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前提和条件。因此, 合理地进行力量训练, 掌握现代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教练员进行科学训练的关键。力量区别于体能, 它是一项独立的身体素质, 在竞技体育项目中, 它都占据着重要的部分。在篮球运动中, 力量训练的重要作用从以下这些方面谈及就能彰显无遗。

2.1 从进攻的角度。

进攻技术可归纳为移动、传接球、运球、投篮、抢篮板、以及身体对抗。比赛中, 在对手的严密防守、冲撞之下, 要完成一个有效的进攻动作, 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腿部爆发力, 具备能够使肌肉纤维快速收缩的能力, 产生强大的力量流, 使身体移动快速连贯、动作有效;其次, 上肢力量特别是前臂、手指手腕的力量决定传球和投篮的质量, 尤其是长距离的传球和投篮;还有, 强壮有力的腰腹力量是衔接上下肢的中枢, 关系到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在身体对抗、跳起投篮、闪躲对手时的作用体现得很明显。此外, 足弓的关节力量和踝关节的韧带力量是进攻的重要支点, 以上各种因素决定了篮球运动员出色的进攻能力。

2.2 从防守的角度。

防守技术可归纳为移动、抢断、封盖、抢篮板以及身体对抗。相对进攻的积极主动而言, 防守显得相对的被动。要判断进攻方的意图和跟随对方的动作, 防守方的身体要比对方紧张, 腿部和腰腹力量消耗会更多, 体力下降也快。“行百里则半九十”这句话可以来形容比赛进入最后几分钟的体力与力量消耗的状况, 在体力消耗巨大的比赛最后阶段, 力量就是决定对抗胜负的关键。

2.3 防护易受伤部位的屏障。

高水平、快节奏的竞技篮球在长期的紧张对抗中带给运动员许多伤病。伤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对抗频繁、肌肉紧张疲劳等因素, 以致形成运动员受伤、恢复、再受伤的恶性循环。许多业内人士对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作了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篮球运动员经常也最终以受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腿部肌肉、腰部、肩关节、手指手腕关节等部位, 此外脚趾部位的受伤也比较常见。因此, 需要加强肌肉爆发力和耐力的训练, 通过长期的科学训练来提高肌纤维的收张能力、韧带的弹性和肌肉韧带的持久力, 优化组合肌肉纤维, 提高工作效率, 减轻关节和力量薄弱部位的运动负担。

3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特点

3.1 最大力量。

最大力量指肌肉在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情况下肌体能够发挥的最大值;其主要影响最大力量的因素有: (1) 肌肉的白肌纤维的数量; (2) 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的大小; (3) 肌肉克服阻力进肌纤维的初长度; (4) 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

3.2 快速力量。

快速力量指在最短时间 (15ms) 内发挥肌肉力量的能力。由于速度力量是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 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综合特征, 所以影响快速力量的主要因素有: (1) 速度素质的发展; (2) 力量素质的发展。

3.3 耐力力量。

力量耐力指机体肌肉持续性进行工作的能力。主要靠有氧供能力, 其发展不仅依靠肌肉力量的发展, 而且要靠血液循环, 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 以满足长时间工作的肌肉所需的氧气和能源供给。

4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应遵守的原则

篮球力量的训练应符合篮球运动的力量特点, 在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 不同的训练水平, 不同的训练时期和不同训练任务合理安排力量训练的内容, 选择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力量训练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点:

4.1 全面发展原则。

在篮球运动员成长过程中, 打下一个稳固的身体素质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负责专项运动的每一个肌群都要进行全面的力量训练, 使运动员各个部位的肌肉都得到锻炼, 为专项技术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肌肉的全面发展不仅可减少运动损伤, 还能起到调节技术训练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作用。

4.2 共同作用原则。

篮球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 要尽可能使完成动作过程所涉及的原动肌、协调肌和对抗肌的工作方式与专项动作一致, 从而使训练收到最佳的效果。把力量素质的发展与篮球技术动作的完善和机能提高结合起来, 在发展力量素质的同时, 达到即提高肌肉工作的协调能力, 又能达到改进技术的目的, 使训练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系统。

4.3 系统训练原则。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计划具有很强的阶段性。一般划分为:基础阶段 (平时训练3~6周) ;提高到大力量阶段 (冬训期1~3个月) ;发展肌肉耐力阶段 (2~4个月) ;保持力量阶段 (赛前1~3周) ;结束阶段 (赛后一周左右) 。总之, 力量训练计划的目标、内容、方法等, 在全年各训练阶段都需不断变化。

5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

5.1 最大负荷法。

主要采用大重量进行训练, 即最大负荷量的90%~100%的负荷做1~2次练习, 其做8~10组练习, 可很好的发展最大力量。

5.2 金字塔训练法。

即使所负重量不断增加, 直到极限, 这样训练力量可快速增长。

5.3 大负荷训练法。

这种训练方法不但能使最大力量得到提高, 而且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的冲动强度大频率提高, 能最大限度的激活运动单位尽可能达到目地和同步的活动。

5.4 中小负荷训练法。

一般也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肌肉立生快速收缩, 但是这种方法产生的刺激强度, 可能还不是以诱发足够的神经冲动发放频率完成全部单位的缉获。因此, 大负荷优于中、小负荷训练法, 但中小负荷的训练时力量训练很好的补充。

5.5 大幅度训练法。

增加运动员练习动作的用力距离, 在训练中可通过改进动作技术和发展起身体各部位关节柔韧性来实现。

5.6 超常训练法。

即肌肉先进行快的离心收缩, 紧接着爆发性地完成向心收缩, 对提高运动员的支撑能力, 快速力量有着其他训练方法无可比拟的独特训练效果。

6 腿部力量与弹跳力训练和发展腰腹力量

减负杠铃做半蹲或全蹲, 一般为最大负荷的80%左右, 重复3~4次, 慢蹲快起, 躯干正直, 防止塌腰翘臀, 注意保护。肩负最大负荷量的40%~50%的杠铃在软地或地毯上做半蹲跳8~12次, 做4~6组, 跳起要快, 脚踝要绷直。肩负最大负荷量40%~50%的杠铃做箭步交换腿跳。徒手或负重, 做单腿深蹲起。徒手或肩负做单足或双足的各种连续跳、多级跳。

此外, 前脚掌、脚弓、踝关节和小腿肌群的爆发力对篮球运动员的弹跳力也很重要, 可以通过负重 (95%) 提重、跳栏架, 原地双脚跳起摸篮板。

仰卧斜板起坐;仰卧屈膝起坐;仰卧作“元宝”收腹折体 (双手在碰着腰背) ;仰卧双手握住同伴的双踝做收腹举腿 (同伴双手用力将练习者举起的腿推下) ;俯卧“两头起” (尽量出背弓) 。纵俯卧跳马端, 下肢悬于马头, 做向上举腿成反弓状。单杠上, 双臂悬挂, 做收腹举腿成90°角并保持4~5秒。宽握杠铃, 做直臂直举;40~50kg杠铃做高立抓举。肩负杠铃, 做体前屈起 (不准弓腰起) ;肩负杠铃, 做转体, 脚平行开立稍宽于肩, 直膝转体, 脚掌不能动。

7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7.1 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应与专项动作特点紧密结合。侧重于动力性练习;要与速度、弹跳、灵敏等素质和篮球技术的练习结合进行, 使力量成为活力。

7.2在力量训练中, 要注意集中与分散安排相结合, 避免局部负担过重, 注意大小肌肉群平衡发展。注重速度力量的训练与发展, 同时要考虑运动员特点、年龄、性别、训练程度, 做到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

7.3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安全, 防止伤害事故。在负重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训练时集中精神, 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要领, 循序渐进, 加强保护。力量训练不宜在疲劳状态下进行。力量训练要坚持经常性和注意训练间歇。

7.4力量增长快, 停训后消退也快。每周安排1~2次力量训练, 可以保持力量素质;每周安排2~3次力量训练, 可以增长力量素质;每周3~4次力量训练, 可以显著增长力量素质。可以用“超负荷训练”获得超量恢复, 达到迅速发展力量的目的。力量训练中要注意练习安排的顺序, 速度力量联系应安排在力量耐力练习前面进行。

7.5力量训练后, 要特别注意使肌肉放松。肌肉在力量训练后产生酸胀感, 肌肉酸胀肌纤维增粗现象的反映, 也使力量增长的必然。但应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肌肉的酸胀感, 以利于减少能量消耗, 并更好地保持肌肉弹性。训练时要按身体不同部分的肌肉交替穿插进行, 同时注意安排放松练习。训练后要采取按摩、淋浴、等必要的恢复手段, 培养运动员自我放松的习惯。

8 结论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素质在各项身体素质中占极为重要的位置, 它是发展速度、弹跳、柔韧、协调性等素质的基础, 直接影响篮球运动员高水平的发挥与提高。科学地掌握和运用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是提高力量素质的关键。注重加强篮球运动员大肌群和主动肌群的力量训练, 不断发展身体各环节的力量。根据力量训练专项化要求, 不同身体环节应采用不同训练方法与负荷, 并且重视做到全面协调发展。

摘要:从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训练的安排、训练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进行了分析研究, 以期对篮球运动训练中的力量素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浅谈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1999, 15 (2) .

浅析艺术设计教育的素质化特点 篇8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一词, 在《辞海》中对它的定义涉及人体生理、心理和事物本质等诸多解释。但无论它拥有多少定义, 在高等教育领域中, 素质只是作为学生参与、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来讲, 它致力于学生身体素质及个人修养、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层面的全方面发展, 而不是过去单一的学习好、会考试。深化学生对文化文明的理解, 树立新发展观, 让学生们从书本里走出来, 是一种针对不同个性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倡人人成才。

随着国际城市化发展的进步, 我国艺术教育的重点已经不只是增长知识、提高道德修养、陶冶情趣, 而更注重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 在丰富学生心灵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素质层次。艺术设计教育所关注的已经不再是对精神的外部探索结果, 而是发掘对事物的内部体验

我国综合性大学为了培养学生素质, 把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本人认为, 此举对培养有鲜明个性化的艺术设计人才, 让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拥有敏锐的时尚观察力, 将自己所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既有利于对我国艺术设计水平的整体提高, 也可以为受教育团体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

二、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美是艺术的代言, 美的艺术人们会更直接更直观的感受受到, 更多了潜意识和无意识的成分, 艺术教育本质上是“融美于心灵”的教育。用美的艺术去激发受教育者的审美观, 使受教育者在被美感感动与愉悦的陶醉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潜移默化, 从而在精神方面获得深刻的影响。

目前, 艺术设计类招生已是最热门的报考专业, 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 报考人数越来越多致使学校专业越分越细, 而我们的教材我们的师资质量却没有越来越高。有的专业课比如:计算机设计类的老师甚至可以是半路出家, 而教材的内容最新的也不过是几年前的流行趋势和流行技巧, 出现了高等设计教育下的学生与社会脱节, 与中国制造业的需求错位的现象。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会感到技术、观念滞后, 设计风格千篇一律, 没有个性, 与用人单位也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 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的应用是完全不同的技术操作, 为中国现代产业提供者滞后的服务。一些企业本身就缺设计人才, 而设计人员的状态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 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这就对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和思路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三、全面促进艺术教育素质化的必要性

1、艺术教育对人格完善的作用

完整的人格心理结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即:智力结构, 即抽象概念和感性现实的统一;伦理结构, 即社会的价值观与个体意识的结合;审美结构, 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超凡脱俗, 气质不凡。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格, 需要人的感性与理性得到统一, 而要达到二者的统一, 就需要一种渗透着理性与感性的特殊教育, 这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是利用枯燥无味的洗脑, 让受教育者去排除个人的欲望和功利心, 从而被动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而是通过陶冶性情, 使人在潜移默化中从情感上接受现代规则的教化、洗涤、净化个人的欲望和功利, 产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促进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

2、艺术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人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为能够以正常人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类事件, 当遇到情感波折时, 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 从而能够使自己的不愉快的情感通过正常的渠道宣泄出去, 回归正常的心境。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当心理极端疲劳、烦躁时, 去听一首舒缓的乐曲, 容易令自己那躁动的心安静下来, 进而产生一种爽心愉悦的感觉。因此, 艺术教育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对于人的心灵净化, 有着极其深刻的积极影响。

3、艺术教育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作用

艺术作品是德育的载体, 艺术教育是德育的一种手段、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当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 不如让学生把对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的追求作为自己的幸福源泉, 通过艺术作品的影响, 进一步激起对人类崇高行为竞相仿效的愿望, 并乐在其中, 从而实现德育的任务来的有效。所以把艺术教育应用于对德育的教育是有其必要的。

智育的首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经研究表明, 人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左半球同抽象思维、逻辑分析有关, 它具有语言的、理念的、计算的能力;右半球与知觉、空间有关, 具有音乐的、绘画的能力。大脑皮质的活动包括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 如果大脑左半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 它自然会因疲劳而受到抑制, 其抽象思维能力也随之减弱。如果有意识地转换大脑兴奋的中心点, 左脑间歇时令右脑兴奋起来, 让左脑得到充分休息, 就能够重新提高左脑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 适当的艺术教育是有利于学生对智力的开发的。

现代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表明, 艺术给人带来的愉快感会使人心情舒畅, 肌肉放松, 心律舒缓, 机能协调, 从而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艺术教育能够给健康的身体带来饱满的精神, 从而进一步强健体魄。可见, 体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同样是十分密切的。

四、结语

当今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 而且还要具备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并获得个性的自由发展, 从而懂得人生的真谛。推行素质教育, 培养世纪新人重要的是研究开发具有素质教育功能的教育领域。长期以来, 我国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片面化, 重视不够的原因固然有很多, 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 应试教育下过度追求升学率, 使艺术教育在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中至今不受重视。然而, 我们应当注意到,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提高受教育者个人素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 加强人才精神素质、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 唯有如此才是提高我国人才基础素质的根本。

摘要: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直处于被误解、被忽视的地位, 本文旨在对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重要关系, 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起到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进行浅析。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人格,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华, 肖狄虎, 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初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4 (3)

[2]张亚伟, 浅议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J].甘肃科技纵横, 2007 (6)

[3]许超, 创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探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4]高月红, 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J].甘肃科技, 2008 (23)

素质特点 篇9

1 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的基本能力。在业余体校的培训中, 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改善运动员身体机能

要想在世界各大赛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充分就必须发挥人体最大的潜能, 必须最大限度提高运动员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以及协调等运动素质。通过身体素质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力量和速度素质, 使其获得较好的灵敏素质和协调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有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良好的健康状况是运动员系统训练的根本保证, 是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的必要条件。身体素质训练不仅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还能提高和改善神经系统的机能。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训练能够有效增强运动员身体各个部分的力量、提高身体各个关节的柔韧性、发展上下肢的协调能力, 能够避免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 从而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1.3 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

现代竞技运动比赛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具各全而的技术还必须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 身体素质训练对运动员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保证优异的运动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身体素质训练中, 尤其是大负荷、高强度的运动训练, 迫使运动员在身体和心理上承受一定的压力, 不断地超越自己、完善自我, 在运动竞赛中凭借顽强的意志品质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另外, 系统的身体素质训练还能够帮助运动员长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确保在运动竞赛中保持良好的竞赛成绩。

2 业余体校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特点

与专业训练结构或职业体校相比, 业余体校的训练对象和培养目的决定了其在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会具备一些独特的特点。这是因为业余体校作为最基层的体校, 其所接收的生源多是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原始苗子”。也就是说, 这些运动员的训练基本为零, 基础较差, 且年龄一般都偏小。这些“原始苗子”要想成为合格优秀的职业运动员, 一般都要经过3-6年的基础训练。基于这些运动员多为青少年, 因此在训练时主要是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具体来讲, 业余体校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所具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训练时间段需要经过合理安排

由于业余体校的运动员多为青少年, 且训练基础基本为零, 身体素质较差, 此时若对其进行专业训练会使得运动员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训练效果必然很差。为此, 身体素质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 且身体素质的训练也需要从基础逐级训练。在安排训练时间段时, 需要结合选拔项目的需求和原始苗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合理安排。不同运动项目的待选运动员、不同发育阶段的运动员, 所采取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案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需要经过合理科学安排。

2.2 训练项目要能够体现全面发展

业余体校的训练对象为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的青少年, 虽然其在某个运动方面具有特长, 但是在身体素质训练中也不能只针对这一特长进行训练, 而应该注意其全面发展。事实上, 身体素质训练本身就是一种基础训练, 是为了后期的特长训练打基础看, 所以所训练的项目要能够体现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等都有所提高。其中力量素质是最关键的, 所有的身体素质都要以力量素质为依据, 实现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3 训练过程应结合专项要求

虽然业余体校在对运动员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提倡要体现全面发展, 但是毕竟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侧重点不同。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仍然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结合专项训练要求, 适当的对运动员进行有所侧重的训练。例如在跳高运动苗子的身体训练中, 要适当的侧重对其相对力量的训练。而铅球运动苗子则应该侧重对其进行绝对力量训练。

2.4 注重抓住训练对象的“敏感期”

这里所指的“敏感期”是指运动员在某方面训练上具备更大优势的时间段。例如男运动员在10、13、16岁期间的耐力素质水平相对较高, 此时这三个时间段就可以称之为耐力素质的“敏感期”。在此期间若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势必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当然,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敏感期并不相同, 这就需要教练注重观察总结, 抓住训练对象的敏感期, 并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 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2.5 训练手段应科学合理

业余体校的运动员应该遵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来展开训练, 不可为了眼前的比赛而过度训练, 或为眼前利益而不惜拔苗助长。因为一旦如此, 运动员想要再进一步的提升身体素质就很难, 会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极大不利影响。所以业余体校在展开身体素质训练时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 一般应采取复合训练手段, 并且周期更换训练方法, 以便于提高训练效率, 贴合运动员的生理发展规律。

2.6 训练强度和运动量应得到有效控制

业余体校的训练对象一般均为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青少年, 由于身体发育不是十分成熟, 所以很多身体机能还不健全。在对其进行训练时, 训练强度不可过大, 最好控制在有氧训练的范围内, 这样可以避免其因为无氧耐力训练而对循环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力量训练中也要注意不可进行大负荷训练, 更不可进行极限强度训练, 要免对身体发育尚不成熟的运动员造成终身伤害。另外, 在训练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避免运动损伤发生。青少年一般好奇心、争强好胜心重, 再加上精神容易不集中, 在运动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若运动员在身体素质训练中就出现了运动损伤, 将会影响到其后期训练, 严重时甚至会就此和体育生涯告别。因此教练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并向运动员强调运动损伤的危害, 告知其预防措施, 如做好准备活动等。

3 结束语

总之, 业余体校作为培养输送体育人才的基础学校, 是我国重要的体育培训基地。在对运动员进行培养训练过程中, 身体素质训练是不可缺少, 且必须要认真对待的训练项目。所有的优秀运动员都经过严格科学的身体素质基础训练。业余体现在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时, 应充分考虑到训练对象和训练目的的因素, 结合其训练特点, 合理科学的展开有效训练, 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促进其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薇, 张茹, 靳春燕.浅谈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J].才智, 2010 (33) .

[2]陈兆国.如何抓好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基础训练[J].职业技术, 2011 (07) .

中小型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与特点 篇10

改革开放后,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 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 许多人认识到自主创业的重要性, 也涌现了许多自主创业人才和很多鼓舞人心的成功例子, 如马云的阿里巴巴、马化腾的腾讯公司、俞敏洪的新东方等不胜枚举。这些大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 因受到时代的影响, 人们的创业热情高涨, 因此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已占了中国企业的绝大多数。

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 因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 促进就业,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能够达到减小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先天的优势, 首先, 它能迅速感知市场需求变化, 并及时有效地做出反应, 增加企业效益;其次, 它的管理成本低, 能促进生产体系的系列化推进;最后, 它机制灵活, 部门精简, 有利于技术的开发和创新。

由于中小企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国家不断地出台新政策, 从资金、技术、人才上给予支持;同时国家积极改革制度, 简化企业的注册手续, 鼓励自主创业。

2 经营者素质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 中小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况, 有一部分发展好的企业脱颖而出, 成为大企业,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税收收入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减小了国家的就业压力。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 逐渐破产、消亡, 只是昙花一现。产生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经营者自身素质的问题, 企业经营者能否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能否把握市场发展的方向, 能否充分利用政府的技术资金支持等因素, 决定着中小企业的“命运”, 因此中小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经营者之间的竞争, 是经营者自身素质的竞争。

3 中小企业经营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出口转变为扩大内需, 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 中小企业应把握这一机遇, 不断发展壮大。这需要中小企业经营者能够敏锐地掌握市场动态, 学会趋利避害, 发挥自身优势, 但中小企业经营者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具体如下。

3.1 中小企业经营者思想“禁锢”

国人在中华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存在小富即安、小农思想、自给自足的心态, 崇拜专制、中央集权而轻视市场经济。这种“固有的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就表现出缺乏创新、进取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独断专行, 面对时代、社会和企业内部情况的变化只会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缺乏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和总体规划, 企业决策及管理只凭借企业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和感觉, 必然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甚至破产。

3.2 中小企业经营者没有科学的管理思想

在中国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由企业专门的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等专门人才组成, 知识具有局限性, 缺乏人才竞争意识, 加上很多企业“家族式”的经营模式, 人才的选拔主要依靠血缘和人际关系, 不利于企业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和企业技术及管理的创新,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这种危害会逐渐显现。

3.3 经营者缺乏信用

信用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没有信用的企业如何能够长期发展, 经营者如果自身缺乏信用就会产生商业诈骗、拖欠账款及工人工资、恶意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低、恶意竞争等现象, 这些行为损害企业的形象, 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严重者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4 经营者成长缺少必要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企业家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 目前我国对企业家的成长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在应试教育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 教育没有发挥最大的效应, 更不能发掘每个人自身的优势。社会对企业家的成长缺乏必要的关注和重视, 缺少教育和培训体系, 企业家的成长主要是靠自身的学习, 难免有所偏颇, 因此必然导致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知识层次低、管理素质及水平低、缺乏远见卓识, 加上许多大的国企、央企的企业经营者由政府部门任命, 经营者的产生缺乏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在许多西方国家, 政府重视企业家能力的培养, 建立了一系列系统的培育课程, 在企业家成长过程中给予很大的支持。同时由于许多西方国家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时期, 或者说封建社会时间较短, 因此思想较开放, 重视企业、资本的发展, 对企业家也很尊重。

4 中小企业经营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

第一, 掌握经营管理知识。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除了必要的经验外, 还必须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 如财务知识、法律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 只有全面地掌握各类知识, 才能选择好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企业面临抉择的时候全面考虑, 做出正确的抉择, 是企业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

第二, 有经营头脑和战略眼光。在日益激烈的市场和国际竞争中, 中小企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能否长远发展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的决策。经营者的决策由经营者的预见能力、对机会的探索能力及对企业环境的分析能力共同构成。

第三, 企业经营者要具备杰出的人格魅力。经营者的人格魅力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它关系到员工的团结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及企业的向心力。因此是否具备成熟、稳重、积极的人格是检验一个经营者能否担当重任的基本评判标准。

第四, 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经营者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不仅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处理, 还有助于各部门工作的协调。

5 提升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的对策

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经济措施, 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改善民生, 想要达到良好的效果, 除了加大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支持力度, 也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经济发展空间, 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毕竟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 私有制的发展是对公有制的补充, 中小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经营者, 面对如今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 需要企业经营者自身和政府共同努力。

5.1 中小企业经营者要不断学习以提升自身素质

第一, 中小企业经营者要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成人高等教育学习、经验交流会。主动提升自身的哲学、经济、营销、会计、法律、心理、公关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计算机、外语管理等专业技术, 同时加大自身信用意识和品德意识的培养, “小事靠智, 大事靠德”是很多人成功的至理名言, 无德不足以服人, 无德便无法发展。除此之外, 经营者还要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 一切以法律为准绳, 不得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更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因为任何违法行为, 最终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这是关系到企业前途命运的大事。因此经营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如果自身素质停滞不前, 那么企业发展只是空谈。

第二, 企业经营者要注重人才的培养、选拔。一个企业是由众多个人组成的, 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是衡量经营者素质的重要标准, 经营者有必要建立管理制度和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 只有用统一的标准管理人、约束人, 才能达到“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才”;同时经营者在善于选拔人才的同时, 更要善于培养人才, 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建立人才储备库, 针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重点培养, 他们自身文化素质较高, 掌握专门的技术, 但是工作经验不足, 社会阅历欠缺, 因此他们的可塑性较大, 培养好他们, 必然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要建立董事会、智囊团等必要的内部资源, 准确地制定企业战略, 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实现目标, 得到长期的发展, 不至于在竞争的洪流中逐渐消亡。

第三, 考虑到中小企业科技水平较低的现状、产品开发能力薄弱的现状, 企业经营者要培养创新精神, 勇于创新, 积极开发新产品, 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结构的调整和定位, 产品创新研发要积极, 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策略, 要利用一切条件建立科技信息网络, 走“小而专, 小而特”的道路, 从单纯数量上的提高转化为质量效益的提高。

5.2 政府要加大力度培养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

这些年国家逐渐认识到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并逐渐加强了对这方面的建设力度, 200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了一套电视节目名为:支持“西部大开发”中小企业管理培训电视教学。这套节目的播出主要是对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营者进行工商管理培训。2004年由大连市经贸委主办, 4家中小企业咨询公司承办, 举办了中小企业经营者工商管理培训班,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同时也受到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欢迎。以后辽宁、安徽、江西、山西等多地加快了对非公有制经营者素质的培养, 建立了选聘机制, 选拔优秀的人才, 至此部分优秀的中小企业经营者脱颖而出,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多地还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 鼓励高等院校以对口培训等形式加大对人才的培养, 还有很多地区鼓励经营者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政府的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 有利于地方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

5.3 社会要给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媒体、学者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的影响力, 经济学者要多思考,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对市场进行分析, 给予科学合理的建议。出版部门要多出版、发行有利于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培训的书籍、报纸、杂志, 帮助他们分析市场、出谋划策, 给予他们信息、战略支持。

企业经营者只有克服自身的“小农思想”, 摒弃独断专行的管理方法, 学会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图虚名、不妄自菲薄、善于倾听他人的建议, 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效果。除此, 政府和社会还应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帮助, 只有双方共同努力, 才能使中小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肖建忠, 唐艳艳.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 (1) .

[2]林军.论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者企业家精神的缺乏及其培养[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2) .

[3]毕克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测度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5.

素质特点 篇11

关键词:少儿 游泳运动员 身体素质 发展

G861.1

游泳训练的历史是在竞赛后完全体现出来的,人们在不断的探索改进中,逐渐的找到了各自的训练方法。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各种训练方法和手法的运用,从单纯的追求运动质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而在这其中的一个必然的因素就是需要把训练的强度和方法与训练对象的年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說游泳训练应该从少儿时期抓起。

一、少儿的生理发展特点

少儿的生理发展特点主要包括: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几方面。少儿骨骼的最大特点是骨化过程还没有完全的完成,有机物(骨胶元)和水分较多,无机物少。骨的弹性很好,但是坚固性较差。游泳时,人体俯卧或仰卧卧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减轻了骨骼系统的负担,促进了脊柱的正常发育。

少儿的肌肉正处在发育阶段,肌肉比较柔软,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物少。8到9岁后,发育速度加快,水分减少,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逐渐增多,肌肉的体积和力量明显增长。少儿各个部分肌肉的发育程度还有不均衡的特点,其中主要表现是:大肌群发育比较早,小肌群发育比较迟;上肢屈肌肌力比较强,伸肌比较弱,下肢肌正好相反,屈肌肌力比较弱,伸肌肌力比较强。少儿的肌肉比成年人更富有弹性,但是由于少儿肌肉纤维比较细,肌肉横断面小,力量弱,所以在训练中年龄越小力量练习的比强度就应该越低。

少儿心肌纤维比较细,心脏容积和体积比较小,所以心脏收缩力弱,心率跳动比成人快,随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减缓,到成年时心率渐渐稳定。少儿处于生长阶段,胸廓狭小,肺容量也小,但是物质代谢旺盛,需氧量也比成年人大,呼吸深度浅,呼吸频率比成年人快,肺活量比成年人小。游泳训练时,由于人体受到水的阻力,浮力以及水的压力的作用,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锻炼,增加了肺的有效通气量,加强了气体交换,从而提高了浮力。

二、少儿心理特点与游泳训练应采用的方法

人的喜怒哀乐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情绪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少儿比较明显。应该以这样的特征进行辅助训练,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感知与直观训练法是比较常见的训练方法之一,感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来源,是思维发展发展的基础。少儿感知的特点是:由于视觉、听觉发展早,感知事物的能力还未完善,但是模仿性强,兴趣保持时间短,活泼好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感知事物逐渐由精粗划分到精细。

另外,注意力的培养也很重要。少儿的特点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注意力可分为自己发生的无意识注意力和需要有一定意志努力的有意识注意力两种。运用无意识注意力的规律进行训练要注重实践证明,直观生动,形式新颖的训练方法,更容易让少儿集中注意力而运用有意识注意力的规律进行训练则要严格的要求对控制注意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少儿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少儿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特定的内在生理规律,科学的游泳训练法,才能更好的促进身体机能的不断提高。

耐力是游泳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少儿接受游泳耐力训练的能力比其他项目年龄要早,游泳中的长距离运动员要比短距离的早两年左右,天资和年龄并不代表少儿会在这个阶段将耐力推到高峰,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些训练来辅助培养少儿的耐力。

速度是游泳能力的集中体现,对少儿的速度训练主要注意在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发育最快的少儿时期,要求对速度给予适当的锻炼。可以做基本动作的速度练习,但是数量不能多,控制在3%到5%之间。而且少儿发育程度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少儿速度练习的比例要少些,千万不要少儿的训练成人化。

对7到8岁的少儿要求有力量完成有用动作;9到10岁要有力量准确的完成游泳动作;11到12岁少儿要求按动作的节奏,动作路线,动作的结构完成游泳技术动作,还要能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力量;13到14岁开始增强力量素质,特别是专项的力量训练,并要求逐渐的加大强度。力量训练要控制练习的强度,是练习在85%以下的重量,可穿插一点比较大的练习,但是比例要控制在5%以内;控制练习的内容和间隔让少儿力量练习后的恢复时间比较长,所以间隔练习一次为宜。练习时,先练大肌群;发展力量耐力也是少儿的目标,少儿当然可以练习力量,要用小重量,多次发展力量耐力,当然也可以用大重量发展绝对力量,但是比例要少一些,在15到17岁时为宜。

柔韧是游泳运动员特有的一项重要素质,它对游泳运动员有特殊的意义,训练时要注意持之以恒,柔韧素质的特点就是发展比较缓慢。但是,长期练习下发展起来的柔韧素质其消退相对比较慢。根据游泳动作的特点,应当重点发展肩、膝、踝及躯干等各个关节的柔韧性,讲究实效,在发展专业柔韧素质时最好能结实专项技术。

结论与建议

坚持“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是世界游泳运动发展的趋势。从一名少儿培养成为世界水平运动员,教练员一定要遵循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在7到8岁的主要任务,培养游泳的兴趣,熟悉水性,增强体质;9到10岁的主要任务,培养游泳事业的感情,提高游泳技术,学习出发转身;11到12岁的主要任务,培养顽强的精神本质,全面掌握先进技术,并完善一两项游泳技术,有个人特点;13到14的主要任务,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完善主副项游泳技术,出发及转身技术,注意加强力量练习,集中得表现自己的游泳能力;15到17岁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主副项技术,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上,注意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加强力量训练。

少儿游泳训练中的数量与强度问题,是游泳训练的核心问题。一般规律是从基本动作开始增加数量,逐步增加自由泳和混合泳的数量;从副项或混合泳的强度练习开始,逐步增加中速游的数量,在提高强度,直达运动高峰。

参考文献

[1] 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0 :148-160.

[2]游泳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6

[3]冯妙苑,等﹒游泳大辞典,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旧第一版:273—275

[4]许琦﹒现代游泳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04:50—83﹒

[5] 刘新光.游泳运动对人生理心理健康的作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4):99.

素质特点 篇12

对于档案这一涉及面广、业务量大、信息源多的工作中最活跃最能动因素的档案工作者来讲, 当前面临的也必然是一种二难的抉择;一是继续维持长久以来形成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按步就班的工作机制;另一则是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 迎接知识经济的高标准要求。前者要求的档案管理仍然局限于旧有的模式, 档案工作难以在新形势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终只能消弱档案工作在单位的作用面成为精减机构的“牺牲品”。后者要求档案人员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不仅需要打破思想观念上旧框框的束缚, 还要不断探索出打开档案工作新局面的具体办法, 在自身素质上主动顺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档案管理上上档次, 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为经济建设服务上发挥作用。两相比较, 后者必将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大方向。所以充分认识档案工作面临的历史挑战和发展机遇, 增强档案发展的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 以高质量和高水准的工作成绩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 将成为档案事业发展最具紧迫性和现实意义的一项中心任务。在此背景下, 本文着重就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探讨。

1 档案工作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档案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档案种类繁多。现代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多彩, 使社会中形成的档案种类更加繁多。例如, 一项国家级的科学成果, 其研究报告或论文可能只有十几或几十页, 而形成的档案, 从研究方案、论证方案、实施计划、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到最终的成果报告及鉴定文件等, 可能就达几十甚至数百份文件;档案载体形式多样化。古代档案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 有甲骨、竹木、石板、锦帛等。造纸术的发明, 使档案的载体形式趋于单一化, 纸张成为主要载体。现代档案载体除纸张外, 出现了新的载体材料, 如磁盘、光盘、磁带、胶片、玻璃膜片、金属蜡版以及各种照片等;档案生存状态多媒体化。古代档案都是实物档案, 纸张的出现使得档案的状态变得单一。现代档案的生存状态则变得多媒体化, 声音、文字、影像和图形等多种状态共同存在;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档案管理智能化的过程。它包括馆藏数字化、存取自动化、空间虚拟化、利用网络化和资源共享化。这是现代社会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时代的呼唤。档案工作的这些新特点, 对于只熟悉传统手工作业和简单服务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说, 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他们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 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档案工作是一项保密性很强的工作。任何涉密档案的失泄密, 都可能给国家或集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能严守机密, 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无论如何变革, 即使档案馆的工作方式、操作方法都变了, 但以信息服务为己任的工作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在现代技术已渗入档案工作各个领域的今天, 能否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为用户提供全、新、快、准的信息服务成为衡量档案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热情的帮助, 会赢得用户的尊敬和信赖, 从而更加关心和支持档案馆的工作。

档案工作还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这种繁琐细致无不体现在整理档案的区分全宗、分类立卷、编目、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汇编、注释档案内容、利用档案的咨询等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具备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 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要求

如今, 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已不再只是收收发发、简单整理、保管档案和提供档案服务的“手工活”, 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应精通“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学”、“图书情报学”、“目录学”、“图书分类学”及“档案文献编撰学”、“档案法”等档案专业的知识, 掌握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技能技巧。

随着办公自动化、文档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电子文件的产生、传递、存储、归档、著录、保管、利用, 都将由计算机辅助管理。因此, 档案管理人员应懂得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知识, 熟练操作微机, 灵活使用档案管理软件, 能够胜任文档的存储、编辑、检索、利用等工作。

在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并且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 语言工具显得十分重要。不同语种的文献资料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档案馆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不懂外语, 很难分析、整理利用资料, 更无法充分利用资源为用户服务,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当的外语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还应有广博的科学知识。档案的分类整理, 是以档案的内容形式特征为依据的, 如果看不懂档案的内容就无法准确分类组卷;档案保管需要编写内容说明, 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 是很难完成这些材料的编写任务的;另外, 档案管理人员总要书写一些东西给人使用, 如目录、著录、标引等, 因此对书法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

4 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信息情报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 掌握网络技术的新知识, 具备判断、分析、识别、整序等信息处理能力, 熟练掌握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具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 知识的更新换代是迅速的。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继续学习的观念, 锻炼继续学习的能力, 跟随技术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 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与时俱进, 创造性的把传统档案管理与信息化档案管理技术相结合, 更好地服务社会。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决定档案工作的质量。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档案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 档案管理人员更要勤奋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发挥档案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作为社会知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 如何面对随时代而衍生出来的新问题, 改进档案工作自身缺乏内动力的弊端, 促进档案工作创新机制的建立, 从而适应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需要, 在推进我国知识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 无疑成为这一浪潮中档案界必须正视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档案管理,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胡萍.《档案信息化管理对高素质馆员的要求和培养》.《解放军档案》.2004年第2期

上一篇: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下一篇:本科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