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教学

2024-08-02

本科专业教学(精选12篇)

本科专业教学 篇1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主体的现状及缺陷, 旨在从优化本科教学评估主体的角度来保障本科教学评估的质量。从优化评估专家队伍和建立中介机构两个方面对本科教学评估主体做了评析, 并提出需要建立评估专家资格认证制度以及对中介机构的独立性要有法律保障。

关键词:本科评估,主体,中介机构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进行评判的一种形式, 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标准, 通过对学校教学情况的系统检测与考核, 评定其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并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以期改进的过程。我国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开展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评估, 历经20多年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虽然目前的评估制度很不完善, 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但纵观评估的整体效果和国际评估的实践, 实施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所以如何完善评估制度, 提高评估质量才是当务之急。

1 评估主体的不合理性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44条指出, “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 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其他组织的评估。《普通高等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第六章第十八条规定, “在国务院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领导下,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有关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省 (自治区、直辖市) 高校工委、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领导小组, 并确定有关具体机构负责教育评估的日常工作。按照规定, 我国教学评估由政府主导, 评估专家由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组织遴选和委派。在遴选环节, 一般由评估中心将专家名额分配至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 由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推荐, 然后进入评估专家库。评估专家的构成基本是高等学校的校领导、教务处长、教授和高等教育专家。据统计资料, 2005年确定了1369名专家作为第一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库成员。他们分别来自559所本科高校, 31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 其中有教授职称的占95%, 有教育管理工作经历的约占97%。2006年7月又对原专家库进行了扩充, 在部分专业领域增聘一批专家为专家库成员。在组织对高校评估时, 由评估中心从专家库中遴选专家委派到相应的院校, 委托的专家一般由9-15人组成。 (1)

由上述可见, 我国高校评估主体存在以下不合理性:

第一, 外部性。我国目前开展的评估工作, 是政府组织的, 具有明显的外部性, 体现的是国家或政府的意志。而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 政府既是办学者, 管理者, 又是评价者, 即“管、评、办”三位一体, 外部评估的结果是政府自己评价自己, 不仅难于摆脱立场及其价值偏好, 而且容易将评估活动及其信息只局限在政府与高校内部, 社会参与度低, 客观性和开放性不够。

第二, 单一性。我国的评估专家都是由来自高等教育系统的教学人员和教育管理者构成, 基本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及其他社会机构的专家。一次评估的专家组成员一般为11~13人, 人员相当有限, 不具有广泛代表性。评估专家组成员只是精通某个领域的专家, 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评估理论知之不深, 仅凭评估者的个人知识和经验难免受局限。

第三, 不稳定性。评估专家组是根据某项评估的需要临时组织起来的, 没有一个稳定的组织和团体从事某类高等教育评估的专门活动, 由于缺乏稳定的队伍, 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无法形成体系, 一些评估者也无法潜心于评估的研究。 (2)

2 优化评估主体的措施

2.1 现有模式下优化评估专家队伍

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是1990年由教育部颁布的, 距今已有二十年。它强调的是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管理, 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国家的教育价值观, 引导评估客体按照国家的要求办学, 对高校有较强的约束力, 权威性高。但他毕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高等院校也历经了飞跃式的变化, 仅仅依靠政府单一主体进行的高等教育评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越来越多样化的要求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但在政府主导的评估模式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会运行, 对评估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是目前保障评估质量的重点。

评估专家队伍的构成是否科学合理, 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是否权威, 是否能够反映我国当前本科教学质量的真实水平。西欧发达国家的评估机构在遴选评估专家时、注重专家来源的多样化, 其成员包括社会的教育专家、学者、工商业人士等。如匈牙利高等教育院校认证机构拥有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认证专家, 分属于不同的专业委员会, 在社会、人文和宗教神学领域, 生命科学领域, 以及技术和自然科学领域设立了19个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设立了匈牙利顾问委员会, 以帮助匈牙利认证委员会与工业、农业和商业领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从而避免了纯学术认证方面的倾向。完善的认证专家体系对顺利完成认证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我国目前在评估专家队伍建设方面还处于初步阶段, 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所以, 建立专家认证体制、从多渠道、多领域来建设评估专家人才库是现有模式下优化评估主体的重要措施。

2.2 建立中介机构开展评估

政府参予评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评估的权威性, 但这种自己评价自己的模式毕竟不是最佳选择。明智的办法是政府摈弃事必躬亲的做法, 权力下放, 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高校进行评估。政府负责把握大方向, 一方面为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建立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对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元评估。这样既顺应了当前的国际趋势, 也符合近年来大众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即变管理者为服务者。 (4)

评估中介机构可以由政府委托、授权, 经费以政府拨款为主, 社会捐资和自主筹资为辅, 但政府与机构之间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另一方面, 这种中介机构每年必须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与认证, 包括考核其评价标准是否合适、评估程序是否科学、能否保证评估活动的客观公正的进行等。

高校教学评估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活动, 需要评估主体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熟练地评估技能。中介组织进行的专业性评估, 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下, 其评估工作会更具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中介组织在性质上是具有独立地位的法人实体, 更加具有中立性和客观性, 不依附于政府也不归属于高校, 既能体现政府意图, 又能传达高校的意愿, 因此是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

我国现阶段已涌现了不少社会评估形式, 如以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为依据的“学术榜”和各种“大学评价排行榜”, 引起了较大争议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其存在评估指标体系不科学, 受商业利润的诱导等不科学性, 但这些机构是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新生事物, 政府应加强扶持、规范和约束, 促进这些中介性评估组织的健康发展, 促进多元评估主体的形成和完善, 共同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3 优化评估主体的制度保障

3.1 建立评估专家认证制度

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下, 评估专家进校考查是评估过程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 直接影响着评估的结果。我国评估专家主要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挑选确定, 而仍定标准主要是其研究和从事教学、管理的经历, 且只在高等教育领域范围内进行。这种认定的方式缺乏社会公认的科学的客观标准, 容易造成主观随意性, 不利于选拔高素质的专家人员, 实行评估专家资格认证制度则可以有效提高专家成员的专业水准, 从而保障本科教学评估质量。

评估专家认证制度可以借鉴其他行业如律师行业、会计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具体做法即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统一的资格考试和相关考核和鉴定而取得高校本科教学评估资格证, 实行持证上岗。持有合格资格证的专家都可纳入评估专家库, 每次评估则可以根据相关要求随机挑选, 按照年龄、来源、专业等组成科学的评估队伍, 从而保障评估的公平性及社会公信力。实行从业资格证书制度还可以吸纳社会各界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高校评估队伍中来, 使社会上有志于从事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优秀人员都能参与, 从而拓宽本科教学评估人员的来源和渠道, 进一步加强高校和社会的联系。

此外, 由于本科评估工作并不是常年性的工作, 从2003年开始我国形成了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 因此对评估专家要举行定期的培训, 以提高其专业水平。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 高等教育评估中会不断涌现出许多新问题, 必修用新的知识和新的办法去解决, 否则将很难适应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要求。另外, 还要加强对评估专家的职业道德培训, 使其提高自我约束力, 免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 (5)

3.2 立法保障中介机构独立性

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是介于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独立的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客观评判并作出权威性鉴定的专门评估组织。它主要通过接受委托的方式、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作出评判和鉴定, 为政府提供咨询决策、为社会提供公正, 从而促进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它具有中介性、独立性、公正性和专业性等特点。

我国目前建立的教育评估中介组织多依附于政府部门, 成为从属于政府的职能执行机构, 没有自己的社会独立性, 其教育评估结果地信度会大大降低。为保证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独立性, 政府必须重新划分和规范政府、学校和教育评估中介组织各自的职能、功能, 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的传统管理体制。政府除依照有关法规对教育评估中介组织进行登记、日常管理和监督外, 不应直接干涉其具体事务。

笔者建议, 应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法》中对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作出专门规定。法律应该承认中介机构作为独立的公共服务机构在高校评估中的合法地位, 并对中介机构的使命、任务、资金来源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使其既不受政府控制, 又独立于学术界, 从而保障中介机构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有法可依, 从而避免受政府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干预或影响, 保证本科教学评估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

[1]曾冬梅, 刘冰.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重在机制的完善.黑龙江高校研究, 2007 (6) :117-120.

[2]黄爱华.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及其行为研究.现代教育科学, 2004 (3) :82.

[3]张德启.借鉴匈牙利院校认证经验完善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中国高校研究, 2009 (3) :33.

[4]杨铭.欧洲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探析.理工高校研究:92.

[5]张智利.关于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思考.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55.

本科专业教学 篇2

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

古人也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只有对概念进行清晰地界定,我们才能展开一场有意义的辩论。按照权威的《现代汉语辞典》解释,创新指的是创造性的革新,本科教学评估指的是本科大学对近阶段教学质量的审核。而爱因斯坦又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那提出问题是不是就需要发现问题?那发现问题是不是就需要评估呢?连李政道都说,“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所以,我方认为本科教学评估有利于学校教学创新。

第一,本科教学评估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育部官网解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是由被评学校自我评估、专家组现场考察和学校整改三个阶段构成的。自评工作阶段是指从教育部确定对学校进行评估并明确了专家组进行考察的大体时间开始到专家组进校考察前的这个时间;学校整改阶段是指从专家组进校考察结束后的一年时间;中间则是专家组现场考察阶段。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认为只有专家组现场考察才是评估。通过学习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掌握评估的目的、意义、评估的工作方针与原则,树立正确的评估观。评估是手段,建设与改革是关键,改进与提高才是目的,不要搞错这三者的关系,不要错误地把评估本身作为目的,为评估而评估,为获得好的结论而评估。商汤《盘铭》上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日去旧染,不断更新自己,就能够永葆青春。那良好的本科教学评估是否有利于创新呢?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

第二,正确的本科教学评估是一种标准和规则,一种夯实的基础。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要想教学创新,离不开教学评估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要砌墙,先打夯!学校可以通过学习评估方案着重掌握它的精神实质,在学习方案时要注意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掌握方案所力图反映的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回顾办学的历程,归纳、总结办学指导思想。注意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自评工作,防止单纯对照指标、简单对号入座,把自评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有了良好的体制,教学这棵小苗才能健康的茁壮成长。十成稻子九成秧,插壮秧,谷满仓!

第三,本科教学评估是教学创新一个有利的动力机,有了目标和计划才是创新的开始。让我们再来更加仔细的析词意,《现代汉语辞典》解释,创新是个动词,顾名思义就是要做的行为,其反义意为保守、因袭、套用、守旧、抄袭、沿袭。试想如果没有本科教学评估这一平台,怎样才能创新呢?如果没有本科教学评估这一手段,怎样知道问题所在,又如何才能摆脱墨守成规的弊端呢?综上所述,本科教学评估有利于找出教学的弊端,有利于教学评估。粗丝难织细绢,粗瓷雕不出细花。本科教学评估也是给学校教学反省的一个机会,激发未知的潜能,才能织出“创新”的细绢,才能雕出“创新”的细花。就像马克.吐温说的一样,“你挣得了安适的睡眠,你就会睡得好;你挣得了很好的胃口,你吃饭就会吃得很香。这儿的情形和人间是一样的——你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挣一样东西,然后才能享受它。你决不能先享受,然后才来挣得。”

总而言之,本科教学评估有利于教学创新。利在能发现问题,利在夯实了教学基础,利在给了教学创新一个推动力。狄德罗说,“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那你们想做聪明的、有经验、有才能的人吗?

物联网专业本科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 物联网 本科教育 教学设计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的发展,它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作为基础,它利用射频技术、传感器、分布式计算、无线传输及实时数据交换等技术与互联网形成了一个物物通信的架构和系统。物联网作为第三次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受到了我国政府、教育、科研、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各高校相继申报和试行物联网专业,预示着物联网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进程,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物联网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难得的高速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也面临着如何建设物联网本科专业的严峻问题,从如何设置专业的培养方向,如何对培养的目标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如何将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本文将结合高校物联网专业的相关实际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依据。

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任何一项技术的出现及发展都必须与其社会发展背景相适应。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推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强力支撑,将伴随着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益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动力。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每年的网络统计报告中指出,我国网民人数将近5亿,位居全球第一位,我国在无线射频技术、传感技术等领域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覆盖人与物的网络信息技术系统,为物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的接入提供了延伸和扩展。

通过对人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物联网技术的所实现的功能。比如人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来从外界获得刺激等信息,并通过人的神经系统来讲感知到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通过分析和处理,将感知的结果又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人的感官,通过感官的行为来作用于外界的事物。与此相同的是,物联网技术的实质就是通过多种技术来实现对外界的信息的获取,并传输给中央处理器,通过处理后将结构或指令传递给相关的电子设备或元器件,此项过程的完成是在计算、控制、通信、协调与自治中来实现对智能设备的管理与操作,从而实现对物的实时感知、动态反馈等。

二、物联网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关系研究

(一)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设置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具有“新、长、专”的行业特点,它不仅涵盖更的新型技术,也与很多产业存在关联,因此,对其发展必须由技术领域展开,逐步实现物联网学科体系的全面深化和建设,在课堂体系设置上要根据社会、产业的发展需求,对课程体系的设计要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的设置理念,十分审慎的规避风险,从而将“源学科”的专业优势发挥出来。

(二)对未来社会就业岗位及就业能力进行相适应

物联网工程专业不仅具有信息技术的特征,同时与工程技术紧密相关,对学科的分类与定位也是当前争论的焦点。我们知道,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的传递来实现人、机、物的信息交换,从而将其归属于计算机学科比较合理。

(三)对物联网技术专业与计算机专业之间的融合

物联网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必然要与计算机技术的学科产生交叉和影响,因此,在对其专业设置时,要从学科关系上确立计算机专业的地位,并对教材建设、师资配备上保持一定的相适应。

三、物联网专业本科段的培养目标

制定合格的专业培养目标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就业的成败,同时对于提升院校的教育教研水平至关重要。为此,物联网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体系建设方面

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遵循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领域里培养扎实的基础,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具备一定处理设计、集成、应用等一体化的技术能力。在课程开设方面要将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电路分析基础、场论与复变函数、高频电子技术、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技术、以及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与天线等专业技术作为基础理论课程。

(二)实践实习是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电子电工实验室建设,为学生的实习与实操提供训练场地,物联网技术与工程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特别是软件课程设计、硬件课程实践,对各种电子技术、高频技术、以及通信原理技术都需要在其相应的实验室进行实践和操作,唯有此,才能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能力的综合性技能型物联网人才。

(三)加强对物联网专业的师资建设

师资力量是关系到专业开设成败的重要方面,各高等院校在人才的引进与调度上要结合课程开设实际,特别是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高职称的人才应该作为物联网专业人才引进的重点。

总之,物联网专业的发展必将对国家的发展战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对物联网专业的学科建设,着眼于未来,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学科的综合优势转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物联网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21).

[2]吴国民,徐秀芳.地方工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1(13).

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篇4

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号) 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7]2号) 等文件, 文件明确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 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开发教学资源,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 高水平的本科专业教学团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为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有关“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启动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 构建了以本科专业教师为核心, 相关实验教师参加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开发教学资源,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满足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

(一) 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组建原则

1.以学科为依托, 原则上应以本科专业为主线组成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结合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学科建设要求, 可以跨系组建本科专业教学团队, 教学基层单位教师全员参加, 每个本科专业组建一个团队, 原则上由本科专业担任团队负责人。

2.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应以人为本, 提高教学质量, 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3.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应具有具体的工作任务, 要以国家级、省部级或校级各类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为主要工作任务, 以专业建设、重点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等为具体工作平台, 着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二) 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建设, 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2.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形成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提出教师队伍培养方案, 有计划的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的遴选与培养;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 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 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3.积极申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或校级各类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有计划开展教师教学经验的交流, 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创新, 提高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积极组织教师编写专业教材, 尤其是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国家级规划教材;或采用国内外高水平优质教材;

5.科学制定团队发展规划, 完善的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工作章程;

6.有责任协助学院安排教师承担相关的教学任务;

7.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科学研究, 提高学术水平, 以科研促教学;

8.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应有计划组织教学研讨会, 每学期不少于5次, 团队应为提高教风学风奉献力量。

(三) 本科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的职责

1.本科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原则上应是本科专业负责人,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 承担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 且教学水平高, 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效果好, 教风端正, 治学严谨, 勇于改革与创新, 有较强组织管理工作能力, 有明确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思路和目标, 指导过青年教师, 成绩优异。

2.组织完成本科专业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学研究工作, 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

3.组织专业课程的教材编写, 积极组织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4.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 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5.积极组织申报教研、科研课题。开展的科学研究, 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 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管理

1.学院是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管理主体。跨系的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由学院和系协调相关工作。

2.学院要有计划地开展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根据本方案的要求, 制定各专业团队的建设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3.学院要加强对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管理、指导和监督, 做到管理有制度, 监督有依据, 指导有思路和方法。

4.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一般以1~2年为期, 学院将组织专家根据专业团队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定期对已经立项的专业团队进行检查评估, 对通过检查评估的专业团队给予经费支持, 对未能通过检查评估的、本科专业教学团队, 暂停其的建设资格。

5.学院将根据条件向校推荐优秀专业团队。

6.学院将按考核系数分配一定的活动经费, 并根据业绩进行团队考核, 考核的结果作为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激励或奖励, 团队负责人具有分配权。

三、建设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措施

1.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1) 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参加学术和教学会议, 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 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 认真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听评课制度。通过传帮带、相互交流学习,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课程建设。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争取将专业课建设成为市级精品课程, 基于这一出发点, 团队拟将着力办好如下事项: (1)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改过去单纯“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导学式教学方法;变过去“一言堂”教学为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问题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 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 开发教学资源, 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教学录像、参考文献目录等不断更新上网,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 继续强化实践教学。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构建或进一步完善以实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切实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

3.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1) 进行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实现已有的课程资源上网, 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探索建立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 做到课堂内外资源共享。 (2) 积极申报教研、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使团队教师在整体学术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上得到大的提高。鼓励团队成员申报各类教研课题和科研课题, 树立课题意识。通过课题立项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 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 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带动本学科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团队高职称教师每年作1~2次学术讲座, 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 (3) 聘请客座教授, 及时介绍行业内最前沿的学术动态、研究方法, 有助于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4) 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使教, 获得教学改革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 提高科研工作能力和教学质量。 (5) 制度保障。教学团队将在学校学院的领导下, 遵守校院两级关于专业团队的制度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和物质保障等相关规定, 积极建设和发展教学团队, 使得专业教学团队更有生机和活力, 使得教学团队的运行更健全, 更顺畅, 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本科专业教学团队以团队建设负责人为总管, 学院领导主管, 全体团队成员具体负责的建设思路, 形成三级之间分工明确、有机协调的建设模式, 制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和相关制度, 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以骨干教师为生力军, 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军, 明确团队的发展方向, 瞄准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我们学校的具体办学条件、目标定位, 高度重视本科生教学工作, 在照顾所有学生的前提下, 发现优秀人才, 重视精英学生的培养。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获得的任何资金都严格控制, 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尤其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优先用于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上, 资金的利用上受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主管领导的监督, 下对团队内各个成员有合理的交待。团队成员将多方努力, 积极筹措资金, 为团队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更坚实有力的资金保障。

四、结束语

在专业团队建设中, 我们坚持“重在合作、重在建设、重在创新、重在育人、重在提升”的团队建设理念, 积极培育“敬业、奉献”的团队精神。通过建立团队教师合作的机制, 改革创新, 开发教学资源,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长期以来, 我们十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目前实施的绩效考核和教师激励制度也是以教师个人业绩为基础, 在教学管理实践过程中, 本科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构建了以本科专业教师为核心, 相关实验教师参加的专业教学团队, 以扩大学术交流, 提升教学团队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对于教学改革, 教风学风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1]冯博琴.打造教学团队核心竞争力[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9) .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教高[2007]2号, 2007-02-17.

[3]刘鑫.论高校教学团队体制效率提升之“有效竞争”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11 (6) .

[4]梁盛祥.我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导刊, 2006, (5) .

[5]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教学梯队和专业团队组建与工作方案[Z].2014.

本科专业有哪些 篇5

如果你不擅长英语和数学,可以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会比较轻松一点。而且这个专业好就业,提升的空间也很大。努力一点,很快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

2、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也是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没有数学、英语。对于不擅长数学、英语的同学比较适合该专业

3、学前教育

选择这个专业的女生比较多。毕业以后比较好就业,就业前景较好。

4、市场营销

营销是为了实现各种组织目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和联系而设计的.方案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计划、执行及控制企业的销售活动,以达到企业的销售目标。

5、金融财会类

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6、工商管理

留美本科热门专业浅析 篇6

整体来看,理工科专业与商科专业依旧是两大热门,是绝大部分申请者的首选。就理工科专业而言,计算机科学与工程(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与电子电气(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专业又是热门中的热门。由于这两个专业的基础课程非常相似,美国的很多大学都把这两个专业合并到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等。其中,卡内基梅隆大学由于计算机专业特别出色还设有专门的计算机学院。

【专业优势】

大部分同学选择申请计算机、电子电气类专业,因为这类专业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计算机专业起源于美国,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美国成为计算机最发达的国家,而且每年都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相关人才。从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来看,每年工作签证专业需求第一的总是计算机专业。因此,一般来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留美工作的可能性比较大,工作机会也比较多。电子电气类专业人才虽不如计算机专业需求量那么大,但还是很容易找工作的。电子专业是俗称的弱电专业,其专业需求常年排名前十,工资待遇虽比计算机专业略低一点,但也算是理工科专业里就业前景不错的专业。电气专业是俗称的强电专业,专业敏感度较高,在美国找工作会涉及背景调查,因为许多公司一般不愿意招国际学生,不过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还是很容易找到工作的。

【申请注意事项】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专业十分看重申请者的数学和物理成绩,所以对于有意申请这两个专业的同学来说,高中数学和物理两个科目的成绩都不能太低。如果同学们要申请的是美国Top 30的名校,还需要提供数学和物理的SAT 2成绩或者AP成绩。而像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顶尖名校则更看重申请者有没有参加过与数学、物理相关的国家级或国际级竞赛并在其中获奖。依照以往的申请经验来看,申请者如果有数学、物理、信息等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或是Google编程大赛的获奖经历,在申请上会有明显优势。

计算机、电子电气类专业往往是美国理工类名校的强势专业,申请者如果直接选择这类专业来申请,一般来说被录取的机会比较低。因此,大家要客观评价自己的申请条件,如果对直接申请没有绝对的把握,建议先申请数学或者物理这样相对容易被录取的专业,等申请成功后在大学就读至少一个学期,然后再申请转到计算机和电子电气类专业。由于数学和物理是计算机、电子电气类专业的基础,因此一般来说,只要申请者修够学分,平时的成绩也符合要求,申请转专业会比较容易。笔者指导过的好几个学生都是通过这种“曲线求学”的方式最终转到了自己的理想专业。

申请美国本科的同学中,申请商科专业的几乎占到了一半,其中大部分同学申请的是会计(Accounting)和金融(Finance)专业。

【专业优势】

美国大学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一般,但是就业率却比较高。从美国劳工部发布的工作签证专业排名来看,会计专业是唯一进入Top 20的商科专业。会计专业较好的名校有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等。

美国大学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收入较高,但在美国就业一般,而在国内的就业率则相对较高。美国的金融名校有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等。

【申请注意事项】

美国大学在招收商科专业的学生时比较注重申请者是否参与过和商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对于国内的大部分中学生来说,这是除了标准化成绩之外需要特别准备的一个方面。另外,有些学校在申请时可以直接选择会计、金融等具体专业,比如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而像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等则要求申请者在申请商科专业后先读商科预科(pre-business),等到了高年级再选具体的专业。还有些大学(如芝加哥大学)的商科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参加的一个项目,这类项目旨在帮助有志于从商的学生获得职业发展上的成功。

商科专业的申请难度较高,如果直接申请,被录取的机会很低。因此,笔者建议有意申请商科专业但没有十足把握的同学先考虑申请文理学院下面的经济学专业(Economics),由于这两个专业很多基础课是相同的,因此到了大二再申请转专业会相对容易,而且也不需要担心没有基础。另外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商科专业毕业后留美工作较难,如果大家想毕业后能在美国顺利找到工作,那么在假期就要多多实习。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选择申请读研,继续深造,增加自己留美工作的机会。

除了理工科、商科这两大热门之外,也有一些同学申请文科、艺术类的专业,但是更多申请者则选择的是不定专业(undecided)。芝加哥大学官方网站称:“In fact, 'undecided' is our most popular major. (实际上不定专业是我们最受欢迎的专业。)”这是美国大学不同于国内大学的地方之一,也是美国大学的一大特色。对高中生来说,大学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专业,在申请的时候就选定专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考虑到这一点,大部分美国大学允许申请者在申请入学时选择不定专业,在低年级先进行通识教育,到了高年级再定具体的专业。

【专业优势】

这一专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学生可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熟悉大学的各个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

【申请注意事项】

不定专业在申请中非常常见,很多学校的申请表格里面都有这个选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不定专业并不一定意味着可以什么方向都不选。美国少数学校比如加州大学会要求申请者在选择不定专业后填写一个大方向,比如工程方向、人文方向、商科方向等。当然,大部分美国的大学对专业方向是完全没有限制的。

综上来看,对有志申请美国名校的同学来说,如果自己有心仪的专业,那么就要及早准备相关的活动、实践、实习、竞赛等,为自己在申请中增加筹码。如果一时决定不了选择什么专业,可以在申请时选择不定专业,等入学后对各个专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再进行选择。

本科专业教学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组织形式, 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战场和学生求知增干的重要平台。然而, 社会化网络环境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 使得如今的大学课堂教学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 也是高校教师综合考评的重要因素。为了不人云亦云地去评说大学课堂教学的好坏, 笔者所在督导组对所在大学的94名教师进行了随堂听课, 并对其中50个课堂教学进行了“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调查, 以窥见大学课堂教学的状况与问题。

一、课堂教学“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调查分析

本调查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由督导老师在随堂听课中对学生的到课人数、认真听课人数进行统计, 并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二是由督导老师随机抽样向听课班级的学生发放《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调查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1. 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评价

本次调查共收取学生有效问卷672份, 问卷涉及任课教师课堂教学9个方面的评价, 用“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很满意”五级制表示, 统计时分别以“1、2、3、4、5”记分。调查数据情况统计如下。

从表1可见,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总体评价及各方面的评价均比较满意, 其中教师的仪态评价最高, 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课堂组织及教师的语言表达评价次之, 教学方法、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评价最低。不同年级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基本上呈现年级越高评价越好的状况, 但在各项满意度排序上略有不同, 大一学生对教师仪态、课堂管理评价最好, 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教学效果评价最低;大二学生对教师仪态、教学内容评价最好, 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课堂互动评价最低;大三学生对教师课堂互动、教学效果评价最低, 其他方面都较高。这体现出当前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和精神风貌, 也反映了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教学效果的重要与问题, 而这些与学生对大学教学的适应、课程的性质以及课堂大小等因素有关。大一学生所学课程多为通识课, 2~4个班的课堂, 学生对大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等还不太了解和适应, 对所学课程的教材内容与教学问题虽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不深刻, 多数学生还处于“迷茫期”, 却对大学课堂教学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 所以其满意度虽然较高但与其他年级比较相对要低。大二课程除了公共课外多为专业基础课, 学生对大学教学比较熟悉且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 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 对专业既期待又陌生, 所以比较关注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 对课堂教学教法的相关方面就会更加“苛刻”。大三学生开始进入专业课学习, 学习目标与兴趣更加明确, 且小班上课与任课老师接触较多, 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方面都会对教师有更高的评价。

2. 课堂教学“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状况

表2统计数据来源于督导老师对50个课堂的随堂记载和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评定以及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评价汇总。

从总体上看, 所调查课堂的“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均处于良好状态, 且满意率高于出勤率, 出勤率高于抬头率, 学生的满意率略高于督导老师的满意率。对调查数据作进一步分析, 在出勤率上, 表现为“优、良、中、及格”的比率分别占44%、24%、26%、6%;在抬头率上, 表现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比率分别占46%、32%、12%、2%、8%;在满意率上, 督导老师评定为“优、良、中”的比率分别占42%、46%、12%, 学生评价中“优、良、中、及格”的比率分别占52%、40%、6%、2%。从不同年级的课堂情况及其比较来看, 大一、大二课堂教学的满意率高于出勤率, 出勤率又高于抬头率, 而大三课堂教学的学生满意率最高、抬头率次之、出勤率再次之、督导老师的满意率最低。在出勤率上, 大一课堂表现最好, 大三课堂次之, 大二课堂最低;在抬头率上, 大一课堂略高于大三课堂, 大二课堂最低;在满意率上, 督导老师对大一课堂教学质量最为认可, 其次是大二课堂, 大三课堂最低;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中, 最好的是大三课堂, 其次是大一课堂, 大三课堂评价最低。通过相关性检验, 出勤率与抬头率之间存在中等相关 (r=0.47) , 出勤率与督导老师满意率存在高度相关 (r=0.71) , 抬头率与督导老师满意率存在低相关 (r=0.35) , 出勤率与学生满意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负值 (r=-0.11) , 抬头率与学生满意率之间存在低相关 (r=0.14) , 督导老师满意率与学生满意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近似于零 (r=0.03) , 说明课堂的出勤率与抬头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 督导老师的评定受出勤率的影响较大, 学生的评价与认真听课人数的多少有较小的正向影响而与到课人数的多少有较小的负向影响。督导老师与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之间不存在影响。可见, 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而学生的到课状况和课堂上听课情况不佳是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这与教师的教法有一定关系, 更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和大二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从以上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中可见, 本科课堂教学的状况总体上是较好的, 多数教师对教学认真负责、备课充分, 对授课内容熟悉、条理清晰、表达流利, 多种多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启发和调动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1. 增强教学过程管理

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屡见不鲜, 对此, 不少教师也表示无可奈何。越到教学后期显性逃课和隐形逃课现象愈加严重, 有的教师干脆不闻不问, 只管自己讲述。究其因, 无疑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师的讲课质量有关, 如有的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缺乏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因老师严厉、教条, 经常批评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有的学生觉得课程枯燥乏味、教师讲解无亮点而不愿意上这个教师的课等等。但课堂是需要管理的, 管理好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也是教师的职责, 如果出勤率、抬头率不高, 即使教师讲得再好, 没有体现教学效果也是不行的。因此, 进一步增强课堂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每位任课教师都应完善课堂考勤制度, 整顿课堂教学秩序,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在开课之初讲清课堂听课的重要性、课程学习的意义及其与培养方案、专业教学的关系;大课堂可采取分班坐座位, 以便掌握各班状况, 还可以进行班级比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可要求学生干部负责记载考勤和课堂纪律;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走下讲台,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等, 让学生从“认同”到“内化”,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听课率。

2.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也是影响学生出勤率、抬头率的主要因素。调查中虽然大部分课堂学生和督导老师评定的优良率比较高, 但仍分别有6%和10%的课堂评为“中”, 还有2%的课堂学生只评定“及格”。在随堂听课及对学生的访谈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如有些课堂传统教学色彩较重, 理论讲解过多, 重点不突出, 讲述平淡;有的教师整个课堂身不离讲台, 过分依赖PPT课件, 很少使用粉笔板书, 而课件呈现的仅是文字内容, 讲课照屏宣科;还有的教师上课激情和热情不足, 自顾自地说完课。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在课堂上,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重要。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要丰富, 不仅要立足于教材的理论性和知识点进行讲解, 也要联系学生的兴趣点以及专业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二是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 即每个课堂或单元教学都应有具体的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 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让学生也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的明确, 这样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和能力的培养才能提高。三是课堂教学结构要合理, 即要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教又如何引导学生学, 导入、讲解、互动、小结如何处理等都是需要做严密设计的, 而且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学, 让课堂教学既绵绵有序, 又起伏有致, 形成适合师生双方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 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师语言的表达和教学技巧的运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3. 加强教学方法创新

在上述调查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到, 学生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是最低的, 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是“教法”与“学法”的不匹配。现在在校大学生都经历了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是在新型的学习方式中成长起来的。大学教育既是专业教育又是素质教育、信息化教育, 但我们的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法、灌输法, 明显不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 课堂教学必须适应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时代特点和学习特点, 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一方面, 要改革传统的课堂讲授法, 实行启发式教学, 并加入专题讲座、问题研究等元素,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要创新新型的教学方法, 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法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把课堂上的讲授知识变成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从过多关注教师如何教, 转移到更多关注学生怎样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

4.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第一线的重要骨干力量。他们具备高学历和良好的理论基础, 对教学也认真、投入,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课堂组织管理、与学生互动交流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或问题。本次调查的50个课堂中有19个课堂是由讲师职称的青年教师担任, 出勤率、抬头率、满意率均低于平均值, 而且11%的课堂的抬头率低于50%、出勤率低于70%。因此, 学校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及各学院应齐抓共管, 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特别是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的培训, 尽快地使他们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佟有才.基于发展性教师评价观的高校课堂教学评价[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21) :176-178.

[2]周林, 张庚灵.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课堂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1) :7-9.

本科专业教学 篇8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评估,体会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始于1994年, 主要是对1976年以后新建的、本科教育历史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 目的是使这类学校基本达到国家办学水平和质量标准, 并帮助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 加强学校的基本建设,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由原来的专科层次的学校合并、升格而成, 这些学校主要位于地级市、具有办学时间短、办学条件薄弱、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等特点, 因此, 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笔者有幸亲自参加评建工作, 在工作中, 有一些初浅的体会。

一、统一思想, 树立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是做好评建工作的基础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学校各个学院、各个部门和办学的方方面面。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行政工作、党务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学风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评估和检验。因此, 评建工作必须得到各学院、各部门领导和教职工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必须统一教职工的思想, 树立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使顺利通过评估成为大家自觉的行动追求。在评建工作中, 我们的做法如下:一是多次召开评建工作动员大会, 号召全校师生员工认清评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让教职工认识到评建工作对进一步确立教学中心地位, 明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规范教学管理,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结果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甚至关系到全体教职工的前途和命运。二是鼓励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学校的评建工作中来, 树立“校兴我荣, 校衰我耻”的意识, 为评建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三是紧紧围绕本科教学人才培养定位, 组织教职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开展“校领导说办学、二级学院领导说教学、专业负责人说专业、教师说课程、学生说学习”的“五说”活动;四是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 组织教职工外出参观学习等, 统一了思想, 进一步明晰了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定位, 并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五是加强评建工作宣传, 利用评建专题网站、发放宣传册、倒计时牌等使学校的评建工作家喻户晓, 形成了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关心评估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研究, 全面理解评估指标体系内涵是做好评建工作的前提

评估指标体系代表的是政府、社会对高校办学的一种期望, 是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 是专家进校的评估标准。可见, 对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解、研究是做好评建工作的前提。只有充分理解评估指标内涵, 评建工作的思路才会清晰, 目标任务才会明确, 才会少走弯路。在评建工作中, 学校高度重视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解读, 校领导带头深入研究指标体系, 增强对评建工作的领导能力。评建办公室相关人员对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观测点反复琢磨, 深入分析, 科学认识和理解各个观测点的要求、量化数据及存在的差距等。为帮助广大教职工理解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 如专家报告会, 评建知识讲座、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 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学习评估指标体系, 帮助教职工准确理解指标体系的内涵, 切实提高评建工作水平。通过学习, 学校评建办制定《评建工作任务分解表》, 将各项任务落实到部分, 责任到个人, 分解表就7个一级指标, 20个二级指标, 39个观测点中的每个观测点的内涵解读、关注点、支撑材料、目前学校与指标的差距、评建思路等进行全面剖析, 为评建工作提供有力指导。

三、增强内涵,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做好评建工作的核心

新建本科院校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比不过老本科院校, 本校自升本以来, 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标准和要求, 增强内涵建设。在评建工作中, 坚持“硬件合格, 软件过硬”的原则, 重点抓师资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等环节, 提高学校的内涵建设。

(一) 强力推进学校转型

为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校按照教育部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要求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实际, 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 作出了由传统师范类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战略决策, 并在贵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 率先实现了转型发展, 并加入了全国应用技术大学 (学院) 联盟, 成为应用技术大学 (学院) 联盟成员单位, 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 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评建工作中, 本校强化“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坚持“引进、培养、转型”的发展思路, 采取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实施教师“下基层” (到企业、到中小学) 等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成了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能适应应用技术培养的师资队伍。

(三) 强化专业建设

本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需求, 按照“内涵提质、培育特色、突显应用、增设方向”的思路, 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形成了服务地方教育的教师教育类专业群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工科类学科专业群。为确保质量, 实施专业预警机制, 调整专业结构, 适度减少部分专业招生计划或停办部分专业。完善《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构建课程实验、技能实训、专项实习、综合实践等多阶段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践育人课程教学体系, 实践育人教学课程体系。加强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

(四) 深化教学改革

一是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二是全面推进公共教学改革,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范式改革、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公共体育课程俱乐部制、师范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能力培养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等一系列教学改革。三是全面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加大形成性评价比例。四是全面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提倡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五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四、精心组织, 周密部署是做好评建工作的关键

清晰的思路是做好每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是评建工作科学、规范、高效、有序运行的关键环节。在评建工作中, 本校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解决疑难”的工作思路, 周密计划, 精心组织, 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广泛深入地开展评建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

(一) 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

组织机构是保证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为了确保了评建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 使评估工作指挥有力, 上下配合默契, 加强领导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评估期间, 本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评建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从宏观上领导全校评建工作, 对带有全局性的重要问题进行决策、布置、检查和总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抽调专人负责评建日常工作。成立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学条件、质量控制、数据与材料统筹、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组、服务保障等7个工作组。另外, 各学院、各部门也成立了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材料组, 对评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 科学谋划, 落实责任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是一项时间长、涉及面广的巨大工程, 所以必须善于决策, 精心组织, 科学谋划, 落实责任。在评建工作中, 我们在学习、研究指标体系内涵的基础上, 制定了迎评工作方案, 明确了评估工作的总体任务及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内容及进度安排。同时, 我们还制定了评建工作任务分解表, 把指标体系中每个观测点的内容层层分解, 逐项落实, 确保评建工作的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各学院、各部门, 责任到人。此外, 根据在评建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我们还制定了阶段工作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

(三) 加强检查, 狠抓整改

在评建工作中, 我们坚持教学过程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等方式, 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 积极开展评建检查工作。本校采取“看、听、查、访、测、议、评”等多种方式, 了解各学院、各部门评建工作状况, 全面摸清各学院办学特色及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制定整改工作计划并逐项落实。同时, 我们还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教、领导干部听课、学生信息员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另外, 通过毕业论文、试卷、实验室、专业评估等专项检查,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并促使其在教学中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新建本科院校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合格评估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关系到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 应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 以评估工作为契机, 以通过评估为抓手, 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凝心聚力, 开拓创新, 不断规范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使学校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振天.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应担负的三重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21) :28—3O.

[2]钟秉林.让本科教学评估在再认识再思索中再完善[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7) :4—7.

提高旅游专业本科教学效果的思考 篇9

1978年成立的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第一所旅游高等学校,从此开始了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紧接着1981年,教育部批准南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杭州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长春大学、中山大学等8所院校开办旅游本科教育。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等的影响,许多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旅游专业,使我国的高等旅游教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1, 703所,其中高等院校762所,中等职业学校941所。目前,我国的旅游教育有研究生、本科、专科(含高职)和中等职业教育四个层次。2001年对1, 152所旅游院校进行统计,其中研究生教育33所占总数的2.8%;本科教育95所占8.2%;专科教育216所占18.7%;中等职业教育(含中专、职高和技校)841所,占73%。

从以上旅游专业30多年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高等旅游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旅游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总体规模快速扩展,但单个旅游院校的规模发展缓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旅游院校综合实力的增强。高、中、低各个教育层次由少到多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型结构,而这种结构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中、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旅游业发展对不同层次的人才有不同的要求:对高职、中职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研究生强调理论知识;而对本科生来说,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践经验。因此,旅游本科教育是旅游教育的“夹心饼”,是旅游教育的核心,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旅游本科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旅游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

二、旅游专业本科教学现状

(一)旅游专业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方向设置不能满足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求,一般旅游院校都设置传统的旅行社和酒店管理两个方向,其实旅游专业细分的行业有很多,例如会展业、休闲业、航空业、温泉经营、高尔夫球场管理、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管理、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等等;二是目前一般旅游院校的课程设置都按传统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每部分又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这种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旅游行业知识需求的特点;三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不合理,一般院校都是集中实践,这样既造成了实践与理论脱离,又让很多学生不能长时间地坚持。

第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由于目前在我国旅游专业虽然容易就业但待遇较低,被看成是“伺候”人的行业,所以就业层次低使得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旅游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不深,吸引学生考研的程度也不够。

第三,教学方法不得当。由于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不完善,使得很多适合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实施;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所上课程的具体内容,灵活安排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目前旅游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有很大一部分是纯理论的探讨,学生写得不够深入;即使题目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的,但由于学生实际调查能力有限,分析不深入,也影响论文的质量。

(二)旅游专业本科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效果的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学生、教师以及相关的社会环境三方面。

1、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素质条件影响着学习效果;还有学生个人的外交、沟通、团队合作等精神与能力条件也决定是否能在旅游行业就业与发展,决定其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

2、教师方面。

第一,由于旅游专业的教师是由地理、环境、中文、英语、历史等专业组成的,各自都有自己所学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方法,可能会对旅游教学方法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目前一般旅游院校大都是专职教师,聘请有经验的旅游企业人员做兼职教师的很少,即使有也是一些形式,很少给学生上课或进行专业指导。而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比较少,不能满足旅游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三,也有部分教师因为回报率低、科研与社会工作任务重、精力不足等原因,没能根据所上课程的具体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方法,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相关社会环境。

影响旅游专业教学效果的相关社会环境有很多:首先,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人力资源丰富,“服务业”待遇较低并且受到社会的歧视,笔者认为这种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第三产业的全面兴起会有很大改变的;其次,高校的某些教学管理环节,如关于旅游专业研究方向的申报、学校的排课、调课制度、实习制度、传统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教学评价制度等等,这些教学管理环节既不利于旅游专业的研究方向和课程定位,也不利于有效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不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信息的反馈等等;第三,旅游教学软件、教学挂图、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与教学条件的不足也影响着教学效果。

三、提高旅游专业本科教学效果的建议

根据以上旅游专业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提出提高旅游专业本科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参与实践活动,热爱旅游专业。

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参与旅游业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热爱旅游行业,再来热爱旅游专业,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另外,旅游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一直到大二下学期才开设旅游专业课,在这之前开设的都是英语、数学、政治等公共课,这让学生对旅游专业不了解。让他们参与旅游业实践活动,提前了解旅游专业,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具体可以让他们参与导游大赛、听取优秀导游员的事迹报告会、参与当地旅游局组织的各项旅游活动、到旅游企业进行短期实践、进行旅游市场调研等活动。

(二)强化师资队伍,提高学科地位。

首先,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旅游专业一定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级旅游人才。目前,我国的许多院校从管理学、地理学、建筑学、林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博士点开始增设旅游专业培养方向。根据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基本情况,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南开大学等11所院校具有独立的旅游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华侨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等学校在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下设立旅游管理博士点。这些旅游管理博士点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大批的高级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旅游企业人才资源,聘请有经验的人担任旅游专业兼职教师;或者加强对已有的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第三,应该改进和完善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努力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让他们在相关领域有高水平的论文、论著,从而提高旅游专业学科地位。

(三)改革课程体系,灵活考核方式。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无论是在方向设置、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上一定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旅游专业一定要结合旅游行业发展态势和学校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灵活设置相关方向。例如,武汉地区的旅游专业可以开设会展业、高尔夫管理、温泉资源经营与管理、轨道交通管理与服务、航空服务、餐饮服务、康乐休闲经营与管理等方向;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多开设实践课程,或在某些课程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例如,饭店管理专业要开设鸡尾酒调制、茶艺品尝等实践课程;第三,在实践活动的安排上要灵活。目前的现状是先上理论课,然后在集中安排实践,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分离,使得学生理论学习时觉得枯燥无味,而后面长时间的旅游企业实习又让很多学生不能坚持下去。如果在理论学习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实行弹性累计实习时间制,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全面完成实习活动。

教师应根据所讲的内容、学科发展动态及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同时布置思考题,启发学生课后查找和阅读最新参考文献,获取新知识,并通过增加平时的考核力度、灵活考核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旅游学的内涵、形式和功能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也随之而发生变化。新的教育体系和方法不仅要为旅游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同时还要满足现代数字技术和仪器设备与旅游学研究的交叉和融入。因此,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实践,乃是旅游专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1、互动式教学。

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而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则应把学生与教师结合起来,开展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需要老师在全面掌握课程内容、重难点等的基础上,提出趣味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实行师生互动。实行互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等游戏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观点相互评判,找出对方观点的不足,提出补充建议或意见。该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等,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案例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安排恰当的案例。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环节:第一,为了便于讨论,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临时负责人;第二,教师准备有代表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的案例并提出讨论要求,由学生准备分析报告或发言提纲;第三,开展小组讨论;第四,采用小组代表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案例点评。案例教学既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又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由知识的复述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数字技术和仪器设备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旅游专业的很多课程,例如客源国概况、饭店服务与操作、导游业务等课程,通过采用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资源概况、服务与操作的流程与技巧、带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是旅游教育的核心, 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阐述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分析旅游管理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保继刚, 朱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

[2]我国旅游教育成绩斐然.2003.10.28.

[3]我国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国家统计局, 2004.9.20.

[4]旅游专业博士点、硕士点在中国的发展.海峡旅游博览会, 2008.8.19.

[5]张国伟, 赖绍聪.深化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中国大学教学, 2009.12.

本科护理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探索 篇10

1 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特点, 进行重组优化

目前我校给护理专业授课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是学校指定的、吕以仙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有机化学》[1]。全书共有两大部分, 绪论和有机化学结构理论、有机化合物知识介绍及在生活和医疗保健方向的应用, 全书共有十九章, 内容繁多, 理论深奥。教学学时的安排为理论课18学时, 实验课24学时, 总共有42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要想将全部内容都讲授完, 显然是不可能的, 此外学生来自不同学科, 各自的起点也不同, 所以在授课时, 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对此我们采取了有选择的教授, 对原教材适当调整和合理压缩, 这样对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益。

1.1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 各个击破

根据大纲和将来学生工作的需要, 选择与临床护理专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重点讲授, 如生物碱、维生素、糖、蛋白质及核酸等, 这些知识不仅与日常生活和人体健康有关, 而且还与其他医疗护理的基础学科有相关联系, 所以在分配学时的时候, 有侧重点, 将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 反复细讲, 把关键问题讲深讲透, 直到学生弄懂为止。而像绪论中的分子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光谱学这方面的知识理论深奥难懂, 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很少用到, 所以我们尽量压缩或只作一般性的介绍, 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就可以了。

1.2 重复的内容自学

教材中有些在中学已学过并且容易掌握的化学知识让学生自学, 如醇、酚、醛酮、碳水化合物、烷、烯、炔等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在高中化学已学过, 条件好的学校与之相关的实验也做过了。并且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熟悉, 不难学习和掌握, 因此我们先让学生自学, 做习题, 再进行抽查, 检验学生自学的效果;这样既解决了课时少的矛盾又培养和增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4]。

2 教学方法的选用

有了确定的教学内容后, 怎样使学生学好是每个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 让学生掌握课程的知识, 所用的教学方法也很重要。传统教学方法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法;有介绍知识的“启发式”教学法和“诱导式”教学法;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讨论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等等[2]。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体会是根据不同内容及不同学科来的学生, 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能千篇一律, 一定要因材施教。如教材中的第一章[1], 它既是基础, 又是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 这一章如果学不好, 会影响后续学习。我们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自己预习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再自学, 提示学生预习时联系已学过的无机化学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间相互提问, 查阅资料文献;最后由教师上课提问, 讲解, 小结;课外辅导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并给出习题的正确答案。这样一而再、再而三, 通过一系列的教与学的活动, 让学生把难懂的理论理解了弄懂了,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教师都感到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所以, 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时用一种, 有时几种方法联合运用, 所以老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3 教学手段的完善

传统的教学手段, 以讲解、板书为主, 以实物、模型为辅。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 他们思想活跃、脑子灵、反应快、知识面广, 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因此, 我们的教学手段也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要与时俱进。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多重并举、灵活运用, 即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加以现代多媒体的应用, 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教材中有关的分子轨道及有机化合物分子立体结构等;这些内容理论深奥, 高度抽象, 很难理解。我们通过多媒体的声、光、图、文地运用, 使这些抽象的微观的知识内容变成直观的清晰的动态的宏观的。如第一章第二节中的碳的杂化过程[1], 教师上课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 将碳的SP3→4个SP3, SP2→3个SP2, SP→2个SP杂化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师上课时先讲解, 板书, 再放映多媒体课件, 这样由静止的变成活动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再现了碳的杂化过程, 形象逼真, 学生们反映效果很好。这样不仅增加了现实感和趣味性,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4 加强学习自觉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作风

教师想教好书, 让学生掌握好知识, 除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外, 学生的学习作风和学习自觉性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 除了教知识外还要传授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树立良好的学习作风,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自觉性首先要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提高了, 学习自觉性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变原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要你学”为“我要学”, 这样学习自觉性就会产生飞跃。要多种渠道提高学习兴趣, 除了上面谈到的多媒体教学, 化学实验等, 还要根据所教内容与化学知识把有关的一些生活素材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如与人体生命有关的氨基酸、蛋白质、微量元素、核酸以及日常生活中粮食、蔬菜、脂肪和各类广告中的保健品等都跟化学有关;还有大家新买的衣服一定要经清水洗过后晒干再穿, 千万不能买来就穿在身上, 因为商家为了使衣服样式和色彩更好看, 更整齐, 在衣服成型后包装储存时要喷洒一些甲醛和乙醛, 如果不进行处理对身体是很有伤害的。教师在教学中介绍了学生所见所闻, 亲身经历的例子, 让学生感到原来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生动具体有趣的事实, 使学生觉得学习有机化学用途广泛,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化学的教与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化学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式,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知识, 比较抽象且难懂难记, 但通过化学实验的验证后, 可使学生获得具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知道前几年的“毒奶粉”事件, “毒奶粉”中掺入了三聚氰胺, 目的是为了增加奶粉蛋白质含量。当人体摄入有毒的奶粉后, 在胃酸的作用下, 解离成多种不溶于水的物质, 这些物质又与血液和人体中某些组织形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 随着奶粉不断地摄入, 不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沉积在胃肠越积越多, 排不出去, 最后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甚至肾功能衰竭。又如前段时间食盐紧张, 有不法商贩和厂家勾结, 用工业盐冒充碘盐出售给居民, 广大居民不知道鉴别碘盐的方法从而上当受骗, 其实这只要根据我们学过的碘和淀粉的颜色反应知识就很容易辨别真伪。所以通过实验不但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加强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了生活能力。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护理专业的学生工作后以操作为主, 所以我们加大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实验课时比理论课时要多。

6 改革考试方法[5]

以往我校不论哪个学科来的, 考试的内容都与临床专业考试内容一样, 这样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 同时也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因为学生来源不同, 层次不同, 要求也不同, 所以考试的深度、广度及难易程度等都应有所区别, 不能一概而论。现在我们已将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化学考试分别对待, 甚至护理专业的文科和理科来的学生考试也有所区别。

以前我们一学期只考一次试, 学生戏称“一锤子买卖”。只考一次试有很多弊端, 其最大的缺点是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 学与教的好坏只有教师说了算。虽然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但我们认为如果只是教师唱独角戏, 没有学生的参与, 那么教学活动就开展不起来。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是不利的, 所以必须得改革, 不能一考定成败, 我们的做法第一是考试多元化。学生成绩由平时和期末两大块组成, 平时成绩是: (1) 作业; (2) 阶段性测试; (3) 实验成绩的平均成绩。期末就是学期结束后总的考试成绩。这几块成绩构成比例是作业占10%, 阶段测试占20%, 实验成绩占30%, 期末占40%。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注重学生平时的努力, 使学生抓紧平时的学习, 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搞突击。第二是在考试内容上改革。考试的内容除重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 还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生自学能力及综合知识能力。如有一题:生活中有哪些用途与醛酮有关, 其根据是什么?怎样去区别醛酮?这个题目不是简单的简答题, 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论述题, 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具备一定的日常生活化学知识的积累, 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这样使学生既复习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知识, 又加深实验操作的能力。

综上所述, 教师上好每节课, 提高教学质量, 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 而是要通过长期的摸索和探究, 经过不懈努力的结果。这是一个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 只有这样, 方能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摘要:有机化学是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学好有机化学不仅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而且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对怎样教好护理专业的有机化学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有机化学,护理,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吕以仙.有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苗延青, 吴亚, 张小清.有机化学教学经验和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 :35.

[3]聂青红.制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经验和体会[J].广东化工, 2010 (2) :115.

[4]郭秀玲, 姚书梅.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元素部分教学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 , 2005, 12 (7) :6.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初探 篇11

关键词 医学检验;教学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48-03

Discussion on Educational Reform in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Specialty//Bai Xuefei, Guo Jingyu, Pang Xinyue, Gao Weina, Yang Jianyi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ituation and tendency of laboratory medicine, suggested that the medical colleges should deepen educational reform and cultivate potential student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fields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needs of society.

Key words laboratory medicine; educational system; reform

Author’s address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China 471003

检验医学(Laboratory Medicine)也称实验室医学,是现代医学中临床医学与实验室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综合各基础医学、经典实验和最新技术成就,渗透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方方面面。临床医学的需要推动医学检验的发展,医学检验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又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我国的高等医学检验教育是在实验室技术快速发展,并不断地向临床医学渗透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随着医学理论的发展和技术方法学的创新,作为临床医学重要分支学科的医学检验,其工作内容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地位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仅要为临床提供充足的检验项目和可靠的数据,还要结合临床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参与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去。因此,医学检验专业对人才队伍及素质的培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1 医学检验发展的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检验医学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从而给检验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1.1 检验人员结构和素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我国自从1983年首次在高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检验本科教育以来,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医学检验人才,彻底改变了过去检验科以中专生为主的学历结构。目前,全国共有26所院校设有检验系,有3个博士点和17个硕士点,每年毕业的学生上千人,已经彻底改变过去检验专业主要以中专生打主力的局面。在岗的检验人员也逐步通过成人教育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人员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1.2 新技术、新仪器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与国外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加快,促进检验仪器的大量引进和运用,使医学检验实现了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结果更加快速、客观、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方法学的改进,新的检测项目不断增多,原来无法测定的项目得到准确测定,以疾病为中心、以人体器官为中心的检验组合项目的综合运用,广范围、多角度地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信息。着眼未来,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将可以实现实验室与临床,实验室之间,区、市、省乃至国际的信息交换,进而实行远程的实验室诊断系统[1]。

1.3 形成较合理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我国的质量控制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某些学科已形成较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全程质量管理”的概念近年来在检验界备受重视,也是检验指标数据标准化的重要保证。对于检验专业来说,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1)分析前的质控,主要包括测定方法的统一,仪器、量具的标定,统一标准品,标本标准化等;2)分析中的质控,主要包括分析过程中干扰的识别,插入质控标本进行检查,以发现仪器、试剂及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3)分析后的质控,将检验结果与参数间的关系同临床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随时收集临床反馈信息[2]。

2 21世纪医学检验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2.1 自动化和集中化

目前国内医院检验科各类自动化分析仪器一般都是单机的自动化,国外检验仪器发展的趋势是将几台相关的自动化仪器串联起来,构成流水作业,形成大规模的全实验室自动化,即标本采集后由传送带或机器人送到检验科,通过条形码分类,自动送到各检测仪器分析,结果经仪器的接口送到科室的电脑储存,并进入全院的电脑网络,提供给临床科室。同时,由于芯片技术、干化学测定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型便携式分析仪器也会不断增多,给长期随访病人和家庭使用带来极大方便。

2.2 信息化和科学化

实验室的产品就是信息,未来的检验医学将向信息检验医学发展。因此,及时可靠的信息技术、信息的综合分析、完善的信息服务将是检验人员面临的主要任务,主要表现在实验室将采用更多的自动化方式执行和传递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实现多方位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每个病人的各项检验结果也可被收集、索引,存入数据卡由病人随身携带或存入联网的保健机构的特定数据库内,便于系统随访和病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检验人员不再仅仅从事分析工作,而是要将实验数据有效地转化为更高层次的临床信息,提供临床咨询服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将使实验室管理步入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的轨道[3]。

3 医学检验教育的现状

从本科教育来讲,现有的医学检验教育也已不适应临床医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目标

根据1999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高级专门人才”,其在临床应该担负起“检验医师”的职责。但国内至今尚无“检验医师”这一岗位编制,使得检验医学专业因缺乏高水平医师,落后于临床其他学科,检验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师资和岗位设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得不到系统、规范的临床培训,往往难以胜任检验医师的职责。因此,要实施这一培养目标在具体教学和临床应用实践中存在一定困难。

3.2 课程体系

现行医学检验教育仍沿用医学二阶段论即由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它的优势是循序渐进,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但是在生物学、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医学学科越分越细,医学课程越来越多,继续按医学二段论教学必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引发对学习的厌恶。另外,以学科为中心的二段式教育将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截然分开,相互脱节,片面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造成教学内容的相互重叠甚至矛盾。必修课程学时过多,以致学生没有时间了解检验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力、智慧、素质、知识得不到协调发展。

3.3 教学环节

检验专业课程采用的教材内容大多陈旧、滞后,与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相去甚远,不能够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与最新成果。在教学方式上,也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盲目被动地吸收课堂灌输的知识,无法很好地与检验实践相结合。这样既难以提高专业素质,又不利于发展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

3.4 实验室条件

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设备的价格较高,受设备费投入的制约,先进设备仪器台(套)数较少或缺乏,导致医学检验教学设备明显落后,使实验教学及检验项目受到限制,很大一部分教学实验内容已不适应临床检验实际的要求。

4 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根据现代医学检验发展的需要,建立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的宽口径医学检验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掌握医学检验知识并能加以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全面加强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建立符合医学检验教育规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以达到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1 立足专业需要,转变教育模式

现代医学检验靠的是先进的技术和仪器设备,检验人员不仅要熟练利用自动化仪器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更重要的是能对实验结果作出相应的分析解释,正确有效地将实验资源转化为更高层次的临床信息。因此,培养现代检验人才,必须改变现有的基础教育观为大基础教育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检验人才。一方面,增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改变医学检验教育模式,其目的是使检验人才不但要精通检验操作,而且要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什么样的疾病需要做什么项目的检验,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以及各种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成为为医学提供“侦察信息”的“高级参谋”,而不单纯出检验结果的“高级机器”。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学科选修,加强或增设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专业英语、现代检验仪器及实验室管理等相关课程,特别应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力度,拓宽学生专业口径,改变现有专业口径过于狭窄、知识面过于狭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检验医学的发展[4]。

4.2 着眼未来发展,抓住两个关键

首先,抓住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过去的医学检验靠的是检验人员繁杂的手工操作,知识含量不高,操作技能的训练显得十分重要,学校教育也偏重实验操作教学,这是由当时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近年来检验专业基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仍保持不变,与临床实际需要出现一定的偏差。笔者认为,动手能力的训练固然重要,但随着检验仪器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检验工作的重点已不再是手工操作,而更多地转向了对仪器的操纵以及对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临床意义的分析。此外,检验仪器越先进,其操纵就越简单,而各医院仪器的型号和产地都不尽相同,其操作步骤、性能及对实验数据的质量控制、信息化处理,需要有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作后盾。因此,教学的侧重点不应该是过去的操作技能培养,而应该侧重于运用基本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组合利用并转化为更高层次的临床诊断信息。对于传统检验教学内容的取舍,也应该侧重于教授传统检验的基本原理在现代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由原始的检验步入现代检验的思路和思维方法。

其次,找准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现代检验人才,关键在于能力的培养。如何围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一方面,应开设能提高学生特殊能力的一些课程,如学习方法学、科研方法学、文献检索等,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在学校教育的有限时间里教给学生知识的量是有限的,而教给学生方法,就等于为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这个意义上讲,设置方法学教学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应将方法学教学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勇于创新的能力,启发学生对现有理论深入思考,对现有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诱导学生进行新的检测方法的尝试和新的检验仪器的研制。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检验发展和挑战的高素质检验人才[5]。

4.3 加强实践教学,加强科研素质的培养

根据医学检验技术教学特点,检验专业可将原来分散的实验教学加以整合、优化,形成更加规范、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室设备,强化实验室管理,促进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注重对实验项目进行整合,优化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具有验证、综合和探索功能,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开放式综合练习实验室,建成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改进实验方法,强化基本技能,注重理论教学与强化实践教学相结合,更新实验内容,保留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及经典方法和技术,逐步增添方法学评价、自动分析仪器和实验结果讨论等内容,使学生既掌握本专业有关实验的基本知识,又锻炼了分析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实验课多媒体教学的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模拟教学,增加实验内容信息量,缩短实验时间,节省人力物力。努力培养基础宽厚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竞争意识的一专多能复合型医学类实验室高级人才[6-7]。

近年来医学检验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医学检验教学改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应该积极探索,不断实践,真正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体系,以保证医学检验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霞,吴爱武,陈柏铭.把握检验医学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现代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3)140-141.

[2]张悦,袁丽杰.构建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规划与设计思路[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9):127-128.

[3]申子瑜.我国检验医学质量保证未来发展之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10(6):5-6.

[4]陈章权.对检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319-320.

[5]黄定德,李前伟,刘广元,等.加强实验课教学改革,培养合格医学检验人才[J].医学教育.2004(1):49-50.

[6]冯文莉,涂植光,尹一兵,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45-46.

[7]张梁成,李双全.医学检验专业本、专科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研究[J].检验医学教育,2002,9(4):27-29.

本科专业教学 篇12

关键词:教学管理,考核队伍,过程监控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7]2号) 指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逐步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教学管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管理, 如果说制定教学计划是施工设计, 那么教学质量就决定于施工过程, 可见,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是指教学管理者依据教学管理目标, 按照教学特点和教学管理规律, 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 选择和采用切合教学实际的管理方法。教学管理者以育人工作为中心, 以教学为中心, 为达到学校的预定目标按计划, 有步骤进行有程序的共同活动。基于此, 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方面做了一下分析探索。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质量标准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同样也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

教学质量标准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方案制定及执行标准, 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标准, 课程建设与教材选用及建设标准,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与课程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 实验教学与教学实习考核标准, 毕业实习考核、毕业论文规范及评分标准、社会评价标准等。在完善和建立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的基础上,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达到既定标准的有力保障。建立教学督导和信息反馈制度, 全面掌握教学动态。建立听课制度, 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课堂纪律, 教材使用情况、教案、讲稿和普通话等课堂教学情况。加强督导组、学院领导教学过程巡查, 及时了解教师上课情况和学风情况。建立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 将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评的主要指标。建立课程考核制度, 抓好命题、监考和成绩评定三大环节。坚持新教师上课和教师上新课试讲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 把好上讲台关。建立教学检查制度, 对主要教学环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三、建立全面的质量考核队伍

教学质量监控是通过调查研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 通过科学设计和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机制, 完成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 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因此, 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 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规范化教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建立有效的教学监控体系, 首先要建立有效运作的教学过程质量管理队伍。目前, 学校已建立了以学院管理为基础, 以教务处的监管调控为中心, 以学校教学督导组为指导、监督机构的多层次、全方位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学校形成了校、院两级齐抓共管教学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 加强了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建设, 构建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框架, 加强了考风考纪督查, 完善了教学过程质量监督和评价制度。学校、学院领导都要在每个学期到教师授课课堂听教师授课情况, 填写相关听课表来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评分。学校组建教学督导组行政机构, 聘请了多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为专职督导员。督导员深入教学第一线行使质量监督引导职责, 通过听、评、帮、带、导, 有目的、有重点地参与多种类型的听课活动,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评比活动和教学建设项目的评审, 对学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实施教学过程质量全面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成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站, 隶属教学督导组管理, 各学院成立分站, 由主管教学副院长担任站长。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的建立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一线信息、有助于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间的沟通, 学校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在每个班级设立教学信息员, 通过信息员定期或不定期向督导组和学院反映有关教学方面的意见与情况, 学院每学期都要召开学生座谈会, 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完善学校教学过程质量保证体系。

学生评教系统建立。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中, 教学管理系统中专门设立学生评价系统, 学生在学期结束查看成绩时, 要先对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完成对教师授课情况评价后才能查看该门课程成绩, 这样主要是保障学生评教的客观性。

四、加强教学过程监控

教学过程监控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督与控制。有了质量标准和监控队伍, 那么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应该放在实践过程中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搞好质量监控。教学过程监控应该是保证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 理论课程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础。首先从上课前准备工作抓起, 坚持每学期开学前检查任课教师备课情况, 坚持集体备课, 坚持新开课或开新课的教师进行试讲。其次, 学校学院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 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学校教学督导组成员, 定期向学校、学院反馈教学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了解教学情况;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辅助监控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再次, 把好复习、命题、考试、阅卷关。其目的就是要反映出真实的教学情况, 使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脱颖而出, 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得到改进和提高, 对不适合做教师的或责任心不强、常出差错的坚决调离教师岗位, 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监控应该是加强实践教学质量为重点,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 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要更为严格。学校组织审核实验、实训计划是否符合专业特色, 实验、实训课题能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查看教师能否做到每次课都有目的、有要求, 检查是否指导到位。评价通过实验、实训教学, 学生能否掌握一种实践操作技能。通过查计划, 查课题, 查实验实训教学中的指导过程, 来评价实训教学质量。同时, 组织人员不间断对实践教学进行巡视督察, 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发现不良问题, 及时调整解决。

五、结语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命脉, 是评价和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更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在实践中, 建立完善的教学过程质量评价指标, 保障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使广大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估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7]2号) , 2007-02.

[2]成国涛, 徐水.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J].蚕学通讯, 2009, 29 (2) :46-49.

上一篇:素质特点下一篇:应用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