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本科专业(共12篇)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 篇1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占据整个本科教学时间的八分之一[1]。通过毕业设计,一方面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3]。因此,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的实习。
2 毕业设计的安排及要求
2.1 毕业设计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应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论述或论证能力;调查研究、文献资料的查阅及运用能力;研究方案的设计(实验)能力;运用本学科常规手段获取数据及分析处理能力;计算机及外语应用能力;技术分析及创新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及思辨等能力。我校毕业设计实施流程及时间安排见图1。
2.2 毕业设计要求
毕业设计是一个周期相对较长,内容比较复杂的一个教学环节[4],我校对整个毕业设计做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包括:(1)要求根据选题情况,详细阅读与题目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15篇以上,包括英文文献5篇以上,保证学生对所选题目的研究现状有所了解和把握,进而进行有关的创新性研究。(2)选择一篇与课题有关的外文资料进行阅读和翻译,翻译字数不小于5000字,提高学生对英文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还有论文的撰写要求、时间要求等。
3 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安全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5],专业发展方向与趋势逐步趋向于综合化,即安全学科的文理综合性、学科交叉性、行业横断性[6]。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应用,我校对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进行了全过程质量控制,以期提高学生毕业设置的质量,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
3.1 选题的针对性
选题质量是考核一个学校毕业设计的关键。选题性质、难度、工作量、综合训练等情况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是否结合实际,是衡量毕业设计选题质量优劣的关键[7,8]。所以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为了体现本科毕业设计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桥梁作用,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通常有三个来源。
(1)结合专业方向及知识体系的选题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根据对本专业学生安全方面的知识体系构建情况,结合目前石油化工方向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2010年毕业设计中就学生已有知识体系情况拟定的题目有“沥青生产安全投入合理性研究”、“火灾时教学楼内人群的安全疏散”、“工业事故与技术灾害的定性与定量区分”、“化工园区整体安全性分析与探讨”、“化工装置变更管理”等。
(2)结合科研项目的选题
科研项目经过了立项阶段的论证,因此具有较好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从科研项目中选取与本科生知识体系相关且本科生能胜任的部分作为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2010年毕业设计中结合我校参与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含硫气田集输工艺与安全控制技术”子课题“集输系统腐蚀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内容,拟定了“基于PHAST的天然气集输装置后果风险评价”、“天然气处理装置过程风险定量模拟研究”、“高含硫集输管道风险分析”、“高含硫集输管道内腐蚀预警分析”、“高含硫天然气集输管道风险评估及决策”等题目作为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在题目难度适中的情况下,为本科毕业生提供了参与科研的机会。
(3)结合自己就业方向的选题
在选题方面,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拟定毕业设计课题,充分调动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近年来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良好,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因此其对未来的工作行业、岗位等具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以后的就业方向自主选题,使得毕业设计起到一个较好地承前启后的作用。目前社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是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上[9]。通过与未来就业方向的结合,将有益于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针对以后进一步攻读研究生的同学,鼓励同学们跟研究生导师多联系,了解以后可能从事的研究方向并有针对性地选题,以便使自己能够尽早了解和进入自己以后可能的研究领域。从而实现对部分同学的差异性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尽量做到因材施教。2010年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去向统计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校安全工程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侧重于油田及石化行业。结合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确定了“采油厂生产安全系统模式研究”、“连续抽油杆的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钻井下井套作业过程安全评价”、“老龄海洋平台的风险辨识与分析”、“石化企业施工中的危险源评价及管理”、“石油化工生产中风险控制策略研究”、“基于风险的管道建设工程监理”等大量与学生就业去向紧密结合的题目。
(4)选题的审核把关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上报毕业设计题目后,系里会对上报题目进行审核,对于与我校专业特色偏离较远的题目会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毕业设计选题与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3.2 辅导渠道的多样性
在高校扩招、网络普及的新形势下,毕业设计中实施在线辅导,是作为面授辅导的补充,以整合师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10]。对我校2010年安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方式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1)面授辅导作为一种传统的辅导方式,由于师生双方沟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依然是学生认为辅导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
(2)以面授辅导为基础,采用在线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比例达到近70%。
因此,在传统面授辅导的基础上,我校老师对本科毕业设计的辅导方式及渠道日趋多元。毕业设计的在线辅导能够避免面授辅导在空间上的局限性,同时能够克服电话请教在经济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可以作为面授辅导的补充,拓宽毕业设计环节师生交互的渠道,实现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柔性管理。
3.3 辅导过程的开放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空间,避免在开始阶段就将毕业设计基本任务构成和拟采用的基本方法都交待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建议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定部分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工程实际并广泛查阅技术资料,自己通过对比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指导老师在辅导过程中也要注意加强学生研究的导向性,避免学生走太多弯路。通过采用开放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能够在强化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意识的同时极大开拓学生的视野。
3.4 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考核
本科毕业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对每个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考量时需要考虑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指导老师的日常监督及对毕业设计成果的鉴定、评阅教师的鉴定和毕业设计答辩等各个环节的表现。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的考核监督形式及内容见图2。
3.6 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
我校引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每年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情况及相关电子文档进行无纸化管理,使毕业设计的上报、审核与管理更加方便、快捷、稳定,实现了历年毕业设计的数据统计功能和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规范性和管理效率。
4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综合训练,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是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培养过程。随着社会需求和教育模式、方式的转变,在毕业设计选题、中期监督、答辩及考核等环节加强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对于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赖丽娟,吴效明,熊冬生,等.改革本科毕业设计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1):1683-1686LAI Li-juan,WUXiao-ming,XIONG Dong-sheng,et al.Reform ofGraduation Project,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J].Chinese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2010,27(1):1683-1686
[2]胡谋法,张志勇,肖山竹.基于AHP和加权TOPSIS的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评定[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34-38HUMou-fa,ZHANG Zhi-yong,XIAO Shan-zhu.Comprehensive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s GraduationDesign via AHP and Weighted TOPSIS[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0,33(1):34-38
[3]华琇,孟峰.提高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浅析[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5(2):61-64HUA Xiu,MENG Feng.On Improving the Graduation DesignQuality of Engineering College Undergraduates[J].Journal ofNantong University(Education Sciences Edition),2009,25(2):61-64
[4]俞洁华,王波.通过精心选题与悉心指导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感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33):167-169YUJie-hua,WANG Bo.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De-sign through Elaborative Selection and Careful Guidance——SomeInspirations of the Guidance of Graduation Design[J].SCI-TECHInformation Development&Economy,2008,18(33):167-169
[5]傅贵,余妍妍.安全工程专业学历教育方案的中西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39-41FUGui,YU Yan-yan.Comparison of Credential Education Pro-gram of Safet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n China with That of West-ern Countries[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4,14(1):39-41
[6]傅贵,杨书宏,宋守信,等.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规范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1):78-84FUGui,YANG Shu-hong,SONG Shou-xin,et al.Research onthe Professional Code for Undergraduates Education of Safety Engi-neering Major,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8,18(11):78-84
[7]钟林飞.全过程质量管理下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2):506-507ZHONG Lin-fei.The Reflect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Project under the Whole Processing-Management[J].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2010,6(2):506-507
[8]刘幼立.抓好毕业设计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0(2):88-89LIUYou-li.Strengthen Every Link of Graduation Design and Im-prove Its Quality[J].Journal of NCUST(Social Sciences),2004,20(2):88-89
[9]牛金成,许放.安全科技人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1):165-168NIUJin-cheng,XUFang.Study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Edu-cation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165-168
[10]罗清海,刘泽华,刘源全,等.网络在线辅导毕业设计的实践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147-150LUO Qing-hai,LIUZe-hua,LIUYuan-quan,et al.Online Tu-torship of Graduate Design based on Public Network[J].Journal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2009,18(2):147-150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 篇2
一.培养目标: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与设备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管理知识,具有从事化工生产、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工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求实作风、经济观点,环保意识;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善于应用基础和专业知识进行开拓性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完成化工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基本要求
a.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具有勤奋求实、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c.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征。
d.具有从事化工过程及产品的开发,化工设备的设计与放大,化工生产的管理与优化的能力。
e.掌握科学信息的采集、表达、加工、分析方法。
f.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看、听、说、写的基本能力、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和科技英语学位考试。
g.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学校规定的二级水平。
h.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理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性。
i.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体健康。
指导思想
面向企业,面向现代化,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视野宽广,工程能力强劲,工、理、文、商相互渗透,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化工复合型人才。本计划突出一条主线,两个重心。一条主线,即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两个重点,即一、二年级的教学重心在于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三、四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于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荒养。
a.组建育人队伍,营造育人环境,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b.重组知识结构,营造学术氛围,拓展成才空间,鼓励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课程性质与其在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中的主次地位定位,区分为核心课程,目标控制课程和普通课程三类,给予学生较多的学习自主支配时间和较大
二.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优化、革新改造,对新过程进行开发设计和对新产品进行研制的基本能力。
a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b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c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初步能力;
d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e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
态;
f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g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邓小平理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热力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线形代数、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化学反应工程共 门。核心课程为考试课程,严格实行教考分离,以百分制计分。
五.目标控制课程:基础英语和计算机。参加达标考核的时间,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自行决定。四年内不能达标者,将影响文凭及学位证书的发放。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a化学基本技能训练:1周、安排在第三学期,培训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为后继课实验动手能力打下基础;
b化工原理课程设计:2周、安排在第六学期,是在学完化工原理课程之后进行的,主要内容为化工单元设备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c专业实习:3周,安排在第七学期,是在学完主要专业课的基础上,到相关工厂现场学习生产工艺、设备、管理运行等的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d毕业实习:3周,安排在第八学期开学,在毕业设计(论文)之前进行的一次具有综合性的最后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进一步获得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和数据;毕业实习一般集中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一部分的内容分散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为一个成绩。
e毕业设计(论文):15周、安排在第八学期,是最后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综合解决本专业工艺设计的程序和方法、设计的基本技能;毕业论文同时进行,学生通过毕业论文巩固、加深和应用所学的课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工作初步能力,达到具备新产品研究开发的能力,与毕业实习综合为一个成绩。f 综合实践:
(1)综合实践1,第六学期,课余时间完成。由基础化学教研室组织学生至少结合两门课的知识,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无机或有机未知物分离、鉴定;物质合成并进行结构鉴定等。
(2)综合实践2,第七学期,课余时间完成。在专业实习的基础上,针对工厂某一流程或设备进行工艺设计,完成设计说明书。
七.主要专业实验:精细化工专业实验80学时,化学工程专业实验72学时,化工分离实验16学时,电化学分析实验、波谱分析实验、分离技术实验、色谱分析实验、光谱分析实验等共计68学时。
八.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四年学习中,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听科技讲座,在开放实验室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学生申请,专家组审核,获得相应学分。
九.毕业应修读的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学生至少要修满193.5学分,其中必修课110.5学分,选修课45学分,实践课33学分,创新5学分,通过论
文(设计)答辩,准予毕业。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 篇3
关键词:大学评价;专业建设;本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6)04010407
一、研究的缘起
专业与高校的关系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学科专业的发展状况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学科专业评价在高校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自2004年开始按年度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对中国各普通本科院校(不含军事类院校和港澳台地区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及其本科专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估。近几年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日趋完善,也积累了很多有用的数据。现结合近3年评价得到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和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的相关数据,对中国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的质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评价过程
(一)评价对象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对象均是以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和《普通高等学校
本科专业目录(2012)》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招生情况进行确定。近3年来,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的院校评价对象分别为875、920、945所普通本科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等极少数本科院校因招生的特殊情况未纳入评价对象)。专业评价对象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的92个专业类,12个学科门类和506个专业的基础上,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招生情况进行确定,有少数专业某些年份未招生因此不纳入评价对象,另有部分自设专业开设专业较多,增补到评价对象内。近3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的专业数分别为471、470、478个。
(二)指标体系
为准确反映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及实力,近3年来,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评价指标体系一直在进行调整和完善,2016年的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共包含了60个观测点。在权重分配上以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为重。2016年中国本科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数据处理
可靠、稳定、公开的数据来源是客观评价的基础,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历次评价均注重原始数据的质量。为此,
中心对所有的原始数据进行全面核查和校正后,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利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开发的相关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生成各类排行榜。
(四)结果表示
中国大学本科专业的评价结果共有三类榜单,分别是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在结果的呈现方式上,中心近几年一直采用排名位次与等级结合的表示方法。根据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将各排行榜中各单位的竞争力分为5个等级,从强到弱依次用5★、4★、3★、2★和1★表示。
三、结果分析
目前本科专业最权威的分类方式就是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其中共设有12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506个专业。我们将对学科门类、专业类和专业进行整体分析。同时,为深入揭示中国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科发展特征与规律,将本科院校划分为三个层次:“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本次评价对象中,“985工程院校”共有38所,不含国防科技大学,是中国实力最强的高校;“211工程院校”共有112所,不含国防科技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包含“985工程院校”,是国内的重点高校;普通本科院校有830所,是不包含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的所有本科院校的集合(不含因招生等特殊情况未进行专业评价的3所院校),是中国本科教育的主力军。
(一)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分析
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规定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共13个学科门类,由于军事学科的特殊性,中心只对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进行评价,从最为宏观的角度对大学本科教育质量进行考量。
表2是2016年“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全部本科院校开设的学科门类数量统计。从平均值看,“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的本科教育学科门类建设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普通本科院校平均水平则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最大值看,中国本科院校中仅有9所高校开设了全部的本科教育门类,学科建设最为全面,占全部本科高校数量的0.96%,分别是吉林大学(“985工程院校”)、兰州大学(“985工程院校”)、浙江大学(“985工程院校”)、西南大学(“211工程院校”)、贵州大学(“211工程院校”)、南昌大学(“211工程院校”)、河南大学、聊城大学和扬州大学;从最小值看,中国有26所高校仅开设一个学科门类,这些学校多为音乐、美术和医学院,其中有25所为普通本科院校,1所为“211工程院校”(中央音乐学院)。“985工程院校”作为全国本科院校中的“精英”,学科建设水平较高,学科门类数量最低值要高于其他层次院校;总体看,学科门类方面“985工程院校”与“211工程院校”规模相近,均明显优于普通本科院校。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名第一的高校中,近3年只有1所普通本科院校(中央戏剧学院),1所“211工程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其他都是“985工程院校”,这说明在学科门类中竞争力最强的院校基本都是“985工程院校”,其他学校与之差距较大。
在12个学科门类中,管理学是全国最热门的学科门类,共有883所高校开设,工学和文学的开设数量紧随其后,位居第2名和第3名,这和2014年、2015年的门类开设院校数排名相一致。
在各学科门类排行榜中,北京大学占据文学、历史学、理学和医学榜首,体现了强大的学科门类综合建设发展水平,在所有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中国人民大学占据哲学、经济学和法学榜首,是文法类院校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名;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各有1个学科门类排名全国第一,充分体现了各校独特的竞争优势。
(二)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分析
专业类是指以特定专业为核心,其他与核心专业具有内在紧密关联的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多个专业的集合体。专业类的设置有利于整合相近专业的优势资源,中国已有很多高校按大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报考专业的盲目性,也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我们对92个专业类进行评价,得到2016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
2016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的92个专业类中,开设数量超过400个专业类的高校有22个,开设高校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工商管理类(798个)、外国语言文学类(766个)、计算机类(761个)、设计学类(661个)、电子信息类(653个)、管理科学与工程类(609个)、数学类(562个)、经济与贸易类(547个)、中国语言文学类(537个)、公共管理类(532个)、机械类(511个)、法学类(500个)、化学类(477个)、新闻传播学类(469个)、旅游管理类(443个)、电气类(431个)、金融学类(429个)、戏剧与影视学类(423个)、土木类(419个)、音乐与舞蹈学类(407个)、环境科学与工程类(406个)、物流管理与工程类(403个)。开设高校数最少的分别是天文学类(6个)、基础医学类(12个)、艺术学理论类(12个)、大气科学类(13个)、民族学类(20个),数量均在20个以内。
表4是2014年-2016年均有3个及以上专业类排名该年度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第一的高校,总共仅有6所高校,而且均为“985工程院校”,数量占所有945所高校的6.35%,但是他们每年拥有的排名该年度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类竞争力排行榜第一的专业类数分别达到了31.52%、35.87%和34.78%,这说明专业类竞争力最好的院校也基本都是“985工程院校”,其他院校与之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中心一直依据竞争力从强到弱依次用5★、4★、3★、2★和1★表示各类评价对象的实力,从各高校的星级分布就可以看出其学科建设的水平。图1中的四条折线分别代表中国不同院校类型专业类质量按星级分布的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与全国本科院校整体情况相比,普通本科院校优质专业类(5★和4★专业类)平均数量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劣势专业类(2★和1★专业类)数量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平均数上要远高于优势专业类,表现出明显的质量分布不均衡,需加大专业类质量建设力度;“211工程院校”专业类多集中于5★、4★和3★,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5★专业类优势不明显,可见“211工程院校”可以加大力度发展4★和3★专业,争取提升为5★专业类;与其他层次院校相比,“985工程院校”在5★专业类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专业类星级分布呈下降趋势,整体质量较高,结合学科门类分布情况可以看出,“985工程院校”不仅综合实力强劲,专业类建设也有很高的水准。
(三)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分析
在2016年的评价中,中心对942所高校的478个专业进行了评价,平均每所高校开设41.13个专业,相对于2015年的均值40.42提高了0.71个专业。
在全国高校中,四川大学、贵州大学和苏州大学是开设专业数最多的高校,连续3年的招生专业数均达到了120个以上。上海兴伟学院(前身为上海兴韦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是全国各高校中本科专业开设数量最少的院校,仅有1个专业招生。北京协和医学院和西藏藏医学院的招生专业数也很少,均只有2个。
从各专业的开设院校数量看,各专业的开设数量差距较大,最多的专业(英语)达到737所院校开设,最少的专业(数量较多,不一一列举)仅有1所高校开设。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市场营销、环境设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6个专业在2016年和2015年均为开设院校数最多的专业,数量均达到了530个以上。
依据专业的开设院校数量情况,
笔者将本科专业划分为大型专业、中型专业和小型专业三种。图2是各类专业数量占比分布图。
在图2中,大型专业指大部分院校开设的专业,这类专业对师资队伍要求一样,具有普遍性和普及型,一般是所在学科的基础组成部分,2016年的大型专业包括英语(开设院校数737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设院校数709个)、视觉传达设计(开设院校数569个)、市场营销(开设院校数566个)、环境设计(开设院校数547个)、国际经济与贸易(开设院校数540个)70个开设院校数达到188所(占参评院校总数的20%)及以上的专业。中型专业指全国少数院校开设的专业,开设院校数量在10个到188个之间,这类专业一般为应用性专业,占全部专业数量比例大,是包括护理学、机械电子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药学、广播电视学、城乡规划等在内的267个专业。小型专业指开设院校数少于10个(占参评院校总数的1%)的专业,共有141个,这类专业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多属于细分程度很高的专业,受办学资源和政策影响较大,代表专业有希伯来语、希腊语、消防指挥、匈牙利语、眼视光医学、园艺教育、壮医学等。小型专业中有一类特殊专业,即仅有一所院校开设的专业,能开设这些专业的院校一般在这些专业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同上文,用星级区别各专业的竞争实力。图3中四条折线分别代表中国不同院校类型专业质量按星级分布的情况。
从图3可以看出,各类院校专业按星级分布的情况与按专业类星级分布的情况相类似。“985工程院校”不仅在5★专业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4★专业方面也具有非常大优势,专业类星级分布呈下降趋势,整体质量较高,其他院校想赶超相当困难。
我们将5★和4★专业视为优秀专业,各院校的优秀专业占全部专业的比重为院校专业优秀率。在2016年的评价中,中国各类本科院校的平均专业优秀率为20.38%,“985工程院校”为73.82%,“211工程院校”为55.65%,普通本科院校则为12.25%。表5是专业优秀率达到了80%及以上院校的专业等级分布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专业优秀率与高校排名并不正相关。
在各院校的专业优秀率排名中,有4所院校的专业优秀率为100%,依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郑州财经学院。这些学校开设的专业数量少,招生专业数不超过5个,其中北京协和医学院仅有2个专业招生,而且这些院校招生的多数专业属于小型专业。除此之外,这些院校中没有“985工程院校”,仅中央音乐学院为“211工程院校”,其余院校均为普通本科院校,这些学校虽然专业质量高,但是专业发展不均衡,因此综合实力相对较差。
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专业总数均为60个,相对不多,但是专业质量非常高,专业优秀率均达到了90%以上,这类院校要注重保持专业的高水平,同时带动相关的专业发展;北京大学作为排名第一的高校,不仅专业数量多,达到了100个,专业实力也很强,优秀率达到了92%,是“又大又好”的典型代表,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在这方面表现也很好。部分高校专业开设数量多,如四川大学(128个)、贵州大学(127个)、苏州大学(120个)、吉林大学(118个)等学校,则是“又大又全”的典型代表,专业建设非常全面,但是专业整体水平发展不均衡,贵州大学的专业优秀率仅为12%,这类院校要提升综合实力还需重点提升部分专业质量,并且取消竞争力很差的专业。
四、结语
专业是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构成单元,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都是以专业为基础的。因此,优势专业和重点学科的建设,是大学建设的根本,是提高大学整体办学水平的战略措施,同时也是大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中国大学本科教育竞争力评价中,排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数据中反映出高校的学科质量与发展状况。高校本科专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中不难发现,中国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建设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做到“大中有精”。大学在考虑自己的学科布局时,既要均衡发展,也要突出重点。“985工程院校”与“211工程院校”办学基础好,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国际化水平。普通本科院校则应重点加强优势学科专业建设,在自己的优势、特色专业中寻找突破。这些院校专业的发展应该注意尽量求专求精,有所为有所不为,利用相对有限的资源发展有特色的名牌专业,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真正办出特色和水平。
中国高校本科专业建设层次分布明显,“985工程院校”作为世界一流大学项目,总体思路就是在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坚持跨越式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因此“985工程院校”在办学资源、科研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要比普通本科院校具有更大的优势,这种优势逐渐累积,体现在学科建设水平上的差异是巨大的。普通本科院校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科学的指导方针下优化高校的学科结构,努力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凝聚科研生产力,提高科研产出,综合提高学校的竞争力。特别是民办本科院校,更应该明确办学宗旨,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结合地方特色培育特色专业,培养专业特长人才。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文庭孝.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邱均平,柴雯,魏绪秋,张心源.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创新与结果分析[J].评价与管理,2015(4):40-52.
[4]邱均平,马力,柴雯,欧玉芳.2015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创新与结果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0-82.
[5]邱均平,马力,何文静.2015年中国大学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4):4-12.
[6]邱均平,李小涛.2014年中国大学本科专业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0-106.
[7]邱均平,马力.2014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4):139-146.
[8]邱均平,李小涛,余厚强.2014年中国大学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3):9-18+101.
[9]邱均平,董克,李小涛.2013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创新与结果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0-67.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ties and disciplin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Science Evaluation evaluate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478 specialty, 92 disciplines and 12 subject categories of 945 universities in 2016,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combined with nearly three years of dat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Chinas undergraduate disciplines of universities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985” universities, “211”universities and general level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make progress,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only highlight fetures and superiorities both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university evaluation;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ies; undergraduate speciality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 篇4
一、提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时效性———一年导师制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有所下滑。目前, 学生就业对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影响较大。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使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 择业时间提早, 正常的毕业设计 (论文) 实践教学秩序受到干扰, 大部分学生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毕业设计工作中, 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的岗位上。现在, 大多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院校实行学年学分制, 学生基本上都修完全部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 而在培养方案中毕业设计 (论文) 大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 这种方式由来已久, 学生进入设计 (论文) 较晚、时间仓促, 往往不能经历一个完整过程。教师和学生接触较晚, 相互了解不深, 师生关系短期内难以融洽, 使学生不能深刻理解题义, 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学生兴趣与安排题目严重错位, 学生态度消极, 工作被动, 给毕业设计过程带来诸多不便, 所有这些现象都将严重影响到毕业设计质量,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该怎样解决?如何解决?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工科院校的做法, 在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中试行一年导师制, 即在本科生最后一年的专业学习阶段, 通过师生双向选择, 由专业教师担任导师,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并将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和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 使学生提前进入课题, 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 充分地调研和思考, 毕业设计 (论文) 安排就显得比较从容, 并由导师进行全程指导, 这样将有利于系统训练, 多出成果[2]。由于参加毕业设计 (论文) 的实践时间长达一年, 可以使学生在前沿领域得到较系统的训练, 尤其对工科专业而言, 对毕业设计 (论文) 的能力均有较高要求, 但以往由于时间限制而无法兼顾。随着时间的保证, 既能兼顾设计和论文的双重训练, 又有利于学生在参与教师的科研中多出成果。另外, 一年导师制也有利于将毕业设计 (论文) 和学生择业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学生提前进入课题, 导师通过加强毕业设计 (论文) 的组织与管理, 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 使毕业设计 (论文) 的过程成为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 既有利于搞好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环节, 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
一年导师制的试行对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一年导师制的顺利实施还需要以下条件的支持和配合。
(一) 选题原则
一年导师制, 在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时实行双向选择, 导师、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3]。学生选择导师, 可促进导师提高选题质量和自身的业务水平, 包括促进导师提高教学水平, 即在平时给学生授课时, 就要提高授课质量, 搞好课堂教学, 给学生留下较好的印象, 以便在毕业设计 (论文) 双向选择中, 能有更多的学生选择自己。导师选择学生, 就要事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有所了解, 这就促进了导师对学生的关心, 加强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同时也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提高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是显而易见的。
(二) 选题的优化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 (论文) 的内容, 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先决条件。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 优化设计 (论文) 选题应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 联系实际, 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 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设计内容与专业知识结构的联系, 拓宽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 让学生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毕业设计能锻炼学生各种能力, 包括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设计 (实验) 方案的确定、实验操作及上机操作、实验结果分析与总结、科技论文的写作, 并且在毕业答辩时应进行全面考核。
(三) 选题的实际性
以往有些毕业设计课题理论性太强, 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主要是做理论研究工作, 纸上谈兵, 缺乏实际基础, 学生做完课题还是不知道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加强。另有一些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 尽管选题也注重实际应用, 但最终毕业设计 (论文) 结果仅仅是图纸, 没有经过实际的检验调试, 没有实际成果。而现在社会对工科毕业生往往要求他们对设计都有一定的基础和实践能力。一个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最终能否出实际成果, 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能出实际成果的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 学生积极性高, 完成效果好。反之, 收效甚微。
(四) 选题的创新空间
在每一届学生中, 总有部分学生专业知识扎实,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样的学生, 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为他们选择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实践表明, 只要选题得当, 经过毕业设计 (论文)
(五) 做课题的形式多样性
毕业设计可以与用人单位相结合, 学生自己联系好工作单位, 学校应鼓励支持他们到工作单位去做课题, 所做的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必须经院系级审批, 还要请用人单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这种使毕业设计 (论文) 内容联系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形式, 可借助用人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模式, 而对学生来说, 可以从单位的技术人员那里学到许多实用的技术, 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创造了条件[4]。
(六) 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各学院应加强过程化管理, 抓好毕业设计 (论文) 的每个环节。在设计过程中成立督导组, 深入到毕业设计 (论文) 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 提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相应措施。督导组成员每人按时检查, 每一阶段结束后检查学生的设计成果。这一措施督促教师充分重视指导工作, 按时到岗指导。建立以评估和评优为动力的机制, 狠抓过程进行阶段性检查, 实施质量控制。要建立科学的毕业设计 (论文) 考核办法, 制定毕业设计 (论文) 成绩评定准则, 对成绩非常差、未达到设计要求者坚决给予留级重做。
毕业设计 (论文) 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针对当前毕业设计 (论文) 等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 择业对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本文提出了借鉴其他高校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试行一年导师制的做法, 这是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 (论文) 可以采取“教师—学生双向选择”的方法来进行选题, 毕业设计 (论文) 一年导师制的顺利实施还需要以下条件的支持和配合:毕业设计选题原则、选题的优化、选题的实际性、选题的创新空间、做课题的形式多样性、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等六个方面。相信经过努力, 同时汲取其他院校的经验, 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摘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是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 本文针对目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 择业对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形成较大影响, 提出了可以借鉴其他高校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试行一年导师制的做法, 并且要规范管理毕业设计 (论文) 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一年导师制,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参考文献
[1]卢贵忠, 余继文, 王清元.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求[J].农机化研究, 2004, (2) .
[2]宋海农, 王双飞, 梁东梅.一年导师制对提高工科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尝试[J].高教论坛, 2002, (5) .
[3]张洪海, 龚振文.毕业设计与双向选择刍议[J].高等农业教育, 2000, (9) .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 篇5
一、合理选择专业课的教学内容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对于专业课的内容来说,由于专业不同、接受对象不同、授课时数不同以及是否是主干课的不同,很难有一本教材能够满足授课的要求。作为专业课的教师应广泛汲取相关教材的精华和所长,因材施教,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如《粉体工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教学课时为48学时。目前该课程的教材有几种版本,内容比较多,着重点不同,且各有所长。有的注重于人工合成粉体,有的注重于生产实践和设备种类及其工作原理等等。因此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确保必要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保证教学质量,在采用其中一本教材为授课时的参考书的基础上,教师在备课时还参考了其他版本教材,取其所需,相互补充,并在课堂上予以讲授。
在具体的授课中针对天然矿物制备粉体的生产工艺流程,突出重点地讲授相关内容,即使有些内容课堂上不讲授,但也要明确地告诉给学生,作为学生的自学材料。如《粉体工程》课程,按照粉体加工工艺过程,选择本书中的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粉体粒度分析及测定、第六章粉碎过程及设备、第九章分级分离及设备、第十章混合和造粒、第十一章粉体输送设备,其它章节由学生自学。
在粉体工程的讲授内容当中,粉体制取设备的讲授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种类繁多,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讲授中根据粉体加工过程的特点进行分类,在每一类中再根据结构和原理等将相似的归纳成几种,每一种中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进行重点讲解,即保证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们掌握了该门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讲授“粉碎过程及设备”一章时,将粉碎过程按照粉体加工目的的不同而分成破碎过程、粉碎过程和超细研磨过程,在此基础上,将每一个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加工设备,按照工作原理和结构相近归纳成几大类,再在每一类设备中,选择比较先进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典型粉碎设备就其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其它的设备学生自学。这样从整体上使学生对粉体加工过程和设备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了解加工设备性能,有助于工作能力的发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二、专业课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一方面是为了学以致用,为日后参加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培养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形势,考研择业双向选择,为了进一步增加自身的竞争实力,他们需要了解和掌握更多本专业最前沿的科学知识,目前研究的热点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社会急需创新型人才,国家也大力提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一些创新性强、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的大学生期望通过大学的学习尽量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思路,使自己具备更多的就业优势条件,找到更满意的工作,同时为走上工作岗位有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大学生们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科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最新的研究成果。
科学研究的`特点是创新性,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介绍给学生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成果等,让学生们了解教师的科研内容研究方向,在考研时报考时参考,这样可以促进教师的科研。如在《粉体工程》授课的最后一章,教师向学生介绍粉体工程制备方法,不仅仅利用矿物原料制备粉体,还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人工合成粉体,而且当今人们研究的热点材料之一纳米材料,大部分是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备。教师结合研究课题介绍绿色无机阻燃材—晶须,介绍晶须的特点和作用,介绍晶须的制备方法,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晶须的应用领域等,丰富了专业课的知识内容,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科研成果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启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他们感到所学的知识距离自己并不遥远,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就在我们身边进行的课题,距离拉近了,对所学专业知识产生了亲近感,产生了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有了兴趣就能更好的学好专业课,从而提高了专业课教学质量。
当今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高中毕业生,没有生产实践的经验,也没有参加过工厂劳动,更不用说到所学专业的工厂学习。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之前或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深入所讲专业的生产实际参观或实习,并且在实习前布置相关的作业,使学生带着问题到生产一线了解学习,增加感性认识,回到课堂后再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学生们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印象更深刻,教学效果将更好。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专业课授课质量
教学的现代化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辅相成,互不分开。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多媒体手段,给教学过程注入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专业课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方便快捷的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尤其是某些重点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授,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 以适宜的图片、动画等形式演示给学生,把学生从抽象思维带到感性认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对其中的难点可以随时重复,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印象,不但能节省授课时间,也使知识的传授过程更加形象、逼真,易于理解并能掌握。但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要之处板书是必不可少的。自己的教学体会是,将传统的边讲解边板书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基本理论和概念等理论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等涉及到图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其教学效果会好于单独的传统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方式。因为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边板书边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思考,学生更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听课,教学的速度容易更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且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认真做笔记,有利于学生对所讲课程内容的加深理解。而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仅仅靠教师的语言表达,很难使学生明白和理解设备是如何工作的,若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态的多媒体演示,不仅使学生提高注意力,而且使复杂的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更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似娱乐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不仅节约时间,而且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注重教师自身修养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这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起主导作用。因此,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本身的学术水平、道德水准、人格品位、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等都会对本科生专业课教学质量有较密切的关系。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品德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修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研究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理论,做到既能较好的诠释原有理论,同时还要掌握本专业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发展方向,及时了解最近的发展动态。特别是处于当今知识日新月异快速更新的时代,要求专业课教师要向科学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自己的知识,以便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知识更新的步伐,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有广博的知识外,还要求专业课教师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掌握专业课的。
与学生入学后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如数学、物理等相比,专业课内容往往文字叙述性的内容比较多,缺乏逻辑推理和定理演算,因此学生们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需要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恶的情绪,没有成功演算一道数学题或物理题那样能获得成功感和刺激。而专业课又是大学生所必须学好的基本技能课,是检验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为此这就对专业课教师授课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只要教师利用,讲究授课艺术,突出重点,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们形成互动,重点或难点的问题请学生们回答,这样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为了回答问题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书中找答案。当同学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注意听取同学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基本要点都已回答出来后,最后由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加深了学生对重点或难点问题的理解和印象。讲课和听课就像师生共同解决一个问题一样,教学互动,会收到良好的专业课教学效果。
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觉悟,热爱本职教师工作,对工作精益求精,处处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平易进人,为人师表。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应无愧于人们给与的崇高荣誉。只要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用自身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对专业挚爱的实际行动引导感化学生,学生就会热爱自己的专业,进而就会积极主动学好专业课。
总之,要提高本科生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注重自身的修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热爱自己的专业和事业,将教学最为一项平生最重要而又最光荣的工作来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勤学苦练,相信一定能使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为科技腾飞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韦精卫.浅谈如何提高本科生专业课教学质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3-24.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 篇6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环节[1]。为了落实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于2004年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通知要求,各类普通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标准[2]。为了切实落实通知精神,各个高校也都制定了管理办法或工作条例。东北石油大学教学管理部门也对原毕业设计管理规定,即围绕选题、研究、答辩和评阅四个环节进行了修改和补充,但对于应用化学这样以实验为主的学科,由于扩招、实验条件、师资等问题,在管理规定范围以外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论文选题与实验条件之间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的应用化学专业属于理工结合专业,国家规定本科阶段学校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决定授理学或工学学士,但研究生以上属于工科,授予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是属于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的二级学科。
为了实现创办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从2007年开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被批为黑龙江省重点(特色)专业,专业特色方向为油田应用化学。多年来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一直是以油田应用化学方向为主,涉及钻井化学、采油化学、集输化学等领域,大多数题目均与教师从事的科研项目或研究方向有关,即一部分是属于正在从事的科研项目,另一部分是属于科研储备项目。按照学校有关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规定,论文题目由指导教师提出,上报到专业教研室,经过系(教研室)、院两级批准后才能实施。一些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对指导毕业设计很有热情,也有一些非常好的科研想法和思路,但由于自己的科研用房和经费有限,所以不得不对申报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变更,而一些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也由于科研条件所限,导致上报的综述题目过多。此外,由于缺乏严格的论证,中途也有论文题目变更的现象。如果经过严格的论证,会使上报的课题数量少于毕业生人数,不但会导致部分教师指导人数超标的问题,同时也不符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要求。这一矛盾将会随着近年来招生数量的下降而得到缓解。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拥有“精细化工”和“油田化学”两个专业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是在第一学期开设,油田化学实验是在第二学期开设,而毕业设计(论文)属于第二学期。一些教师多年来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即科研项目多的教师理所应当地多指导一些本科生,但毕业设计(论文)是属于教学环节,而不是属于科研环节,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我们在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为专业青年教师提供精细化工实验室,同时提供一些必要的仪器设备,包括水浴、搅拌器、烘箱、干燥器、真空泵、马弗炉、离心机、电冰箱等“耐用”实验设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毕业设计环节上充分利用教学实验室的条件可以有效地缓解选题与实验条件之间的矛盾。
二、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存在的问题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直采用双选制,一般是学生先选择指导教师,然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自己提出的论文题目中进行内部安排。并非先将题目公开在网上再由学生选择,只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双选”。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专业教师给他们讲什么课就研究什么方向,这显然是一种误区。自2009年开始,应用化学专业的每一位教师在毕业生选题前均要为本科生作一次学术报告,目的是在让本科生更多地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同时也了解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应用化学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只能将一少部分毕业生分配给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的化学专业或没有毕业生的化学实验中心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指导,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力量不足所带来的压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从2006级开始由13周改为18周,学分也由13分增加到18分。尽管学生也清楚这是本科四年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但由于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把大量精力消耗在参加招聘会和联系就业上,而研究生入学考试达线的同学又忙于复试、调档、调剂等也无法集中精力做毕业设计(论文),所以这部分毕业生因为自己的原因在时间上与毕业设计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这也是高校目前普遍遇到的问题[3,4]。
毕业设计阶段不同于理论教学,也不同于实验阶段,这一阶段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5]。虽然按照学校的管理规定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但还是有一部分指导教师由于的教学任务重,投入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精力不足,再加上缺乏科研背景和环境条件,导致指导水平不高;也有部分教师由于科研任务重,繁杂性事务过多,不能亲自指导本科生而安排研究生进行指导;还有少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选题、指导、评审不负责任,对学生撰写的论文没有进行反复修改,一部分应由指导教师承担的工作由研究生代劳,这也表明管理部门和二级院系缺乏对教师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6]。
三、论文质量与答辩成绩之间存在的问题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按照导师给出的成绩、评阅人的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按照一定的权重确定最终确定的。在评阅和答辩成绩中,论文质量分别占50%和35%,论文质量包括内容撰写符合要求、规范,图纸标准整洁;理论与分析正确,论述条理清晰,文理通顺,数据翔实,结论严谨;字数符合要求,摘要和结论能确切地展现主要内容及成果。在成绩评定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情感化过于严重,往往给自己指导的学生成绩过高,导致部分评阅人准确无法准确地评阅成绩,特别是年轻教师。公平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准则[7],毕业设计也是一门课程,不能因为长时间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而导致情感的渗入,这样对其他的学生会不公平,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在毕业设计期间,指导教师与学生有一个学期的时间“朝夕相处”,指导教师最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包括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学术水平等,希望少部分教师一定要转变工作态度,用教师自身的行为去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还有一个误区,少部分教师认为讲得好成绩应该高一些。论文答辩不是演讲比赛,也不是辩论比赛。虽然这一过程从字面上理解是“答”和“辩”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论文题目不同,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的问题难度也不同,所以在给成绩时答辩委员会成员的专业知识至关重要,只有在把握论文质量的基础上,再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回答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才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成绩。
东北石油大学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多年来一直延续“创新杯”优秀论文的评审,近年来名额已经固定,即一个专业通过二次答辩评出一个“创新杯”优秀论文,在颁发奖金和证书的同时,每年还要出版优秀论文集,这是为了鼓励本科生能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在论文成绩的评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个别的“创新杯”优秀论文还不能服众。“创新杯”优秀论文,顾名思义,在论文题目、设计路线、研究方法上应该有所创新,特别是能够得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结果。而那些按部就班的论文被评为“创新杯”优秀论文有悖于“创新杯”设立的初衷。
四、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东北石油大学一直属于石油部所属院校,2001年划归黑龙江省属院校,由于背靠大庆油田、大庆石化及大庆炼化等大型国有企业,校企合作开展得卓有成效,也一直走在省属高校的前列。近年来,教育部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本科生的培养过程[8-9]。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完全符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宗旨。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曾在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大庆石化及大庆炼化等企业的科研机构从事过本科毕业设计,课题均是由企业提出,在设计过程中严格实行双导师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近年油田国有企业对本科毕业生需求的数量减少,私企合作指导学生的数量却有增加的趋势。部分私企的条件有限,技术力量不足,因此学生所撰写的论文质量普遍不高,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学校要求指导教师把关,不允许学生在不具备科研条件的企业从事毕业设计工作。
五、关于管理规定以外的一些建议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环节,其过程也具有综合性,每个高校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范。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只有不断改进、完善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为此,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重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论证工作,能够在实行双向选择前将指导教师的题目公布在网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从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会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
2.硕士和博士论文答辩能否通过是由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决定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要同硕士、博士论文答辩一样,保证答辩委员会的权威性,成绩评定由答辩委员会集体负责,成绩主要由论文质量决定。
3.严格执行东北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补充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即对教师也要采取奖罚分明的政策,对于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而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学生采取延期答辩和降级的措施。
4.根据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要求参加“创新杯”优秀论文答辩的学生将毕业论文按照国内某一固定一级学术期刊的格式进行压缩和撰写,在进行二次答辩时,这一尚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将成为“创新杯”论文评审的一项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学贵,刘长风.对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6,(2):52-53.
[2]王九思,温晓光,郝艳玲.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方案的探索及实践[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5):108-110.
[3]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0,(9):78-79.
[4]王海峰,唐菊.工科毕业生论文质量下降原因及对策分析[J].大众科技,2010,4:166-167.
[5]文福姬.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时刊,2008,22(10):69-71.
[6]钟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江西化工,2007,(3):100-102.
[7]马健生,彭振威.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之间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J].教育科学,2001,17(1):26-29.
[8]刘晓艳.十年培养中国“卓越工程师”[N].天津网-数字报刊,2010-06-24.
[9]龚克.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0,(8):4-5.
作者简介:王俊(1965-),男,博士,教授,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应用化学省级重点专业带头人。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 篇7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状况
1.1 毕业论文教学成功的经验
1.1.1 把确定毕业论文的时间提前
我校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 在第五学期初进行毕业论文总动员和论文选题, 第五、六学期开始实施毕业论文的各项具体工作, 一方面, 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与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同步, 有利于其对专业课程的学习, 另一方面, 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论文的研究, 学生有更长的时间去思考问题, 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 可以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促进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
1.1.2 对毕业论文实行全程规范化管理
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我院借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 建立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工作组织管理、操作程序、指导教师职责、答辩及评分规则, 明确职责, 理顺关系, 并完善规章制度, 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1.1.3 建立毕业论文评优表彰制度
对获优秀论文奖的学生、指导教师以及在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研室, 我院予以表彰, 大力宣传表扬;学院通过召开毕业生大会对优秀毕业论文进行经验交流, 并汇编成册供下届学生参考、学习;将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作为教学评优的首推对象, 以此来充分发挥评比表彰在教学实践中的激励和示范作用, 为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创造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
1.1.4 严格把好选题关
学院采取“题目公布、双向选择”的做法, 向学生公布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 学生根据自己专业课的特点来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一般是一人一题。学生选定题目后, 由教研室主任组织召开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见面会, 集体讨论所选题目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指导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做。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以对学生的自主活动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约束, 从而加强毕业论文指导的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1.2 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部分指导教师的水平不高, 缺乏责任心
一方面, 由于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在不断加重, 这在客观上使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在毕业论文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受到影响, 所以, 应付了事的现象很普遍;另一方面, 部分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毕业论文并没有什么研究, 甚至自己本身就很少搞科研, 写不出论文, 这些教师在设计毕业论文题目时也不能紧跟学科前沿, 有些题目简单、空泛, 没有深度, 当然也就不能指导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1.2.2 在毕业论文的完成进度上存在问题
目前, 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 在教学计划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完成一般都安排在第五、六学期, 论文撰写在第七学期进行, 而第七学期恰好又是毕业生考研、考公务员、参加国家统一招考等复习的紧张时期, 还有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学生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在参加就业洽谈会、人才市场供求见面会上, 加上繁重的专业理论课学习任务, 学生真正花在毕业论文撰写上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多月时间。在这一个多月里, 学生要查阅资料, 整理数据, 写出不少于15 000字的初稿、修改稿, 甚至三稿、四稿, 直至定稿, 每稿写成都要交指导教师审阅, 如有不当或错误之处还要再回去重写, 在时间上是很仓促的。因此, 一些学生利用互联网寻找一些相同或相关的文章摘录, 这样靠抄袭而写成的毕业论文毫无学术价值。毕业论文写作完成进度上的不合理无疑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1.2.3 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在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的产物[3]。实践可在生产车间, 也可在实验室进行各种测试。由于高校扩招, 学生数量剧增, 仪器设备和毕业论文经费等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不能完成全部实验设计, 完成的实验达不到预期效果, 有些需深入测试的项目因条件有限而取消, 这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正常进行和质量的提高。
1.2.4 部分毕业论文选题欠妥
有的教师提供的选题题目偏大, 有些完成时间偏长, 有些难度偏大, 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可驾驭的范围, 使学生不能按期完成;有些题目窄而简单、工作量不饱满, 难以充分发挥, 使论文不能深入探讨;还有一些论文题目没有经过教研室教师的认真讨论, 特别是年轻教师提供的选题往往缺乏创新性, 很多选题雷同, 甚至出现同一届毕业生的选题相近、相似的现象。部分学生怕辛苦、怕困难、怕工作量大、怕下车间、怕毕业论文不过关, 在选题时, 偏向选择简单易做、轻松、教师要求不严的题目, 这样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1.2.5 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不够牢固, 对专业不感兴趣, 认为自己将来不从事专业方面的工作;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有些学生认为工作单位已定, 毕业论文成绩不影响就业, 对毕业论文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对布置的论文工作任务、进程及要求漠不关心, 撰写论文时也是东拼西凑, 甚至出现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抄袭等不良行为。还有部分学生依赖性过强, 对研究过程不了解、不探究, 对内容不熟悉, 甚至出现找外校上研究生的同学代写或抄袭研究生的论文的现象。
1.2.6 缺乏基本的科技论文写作技能和技巧
有关文献检索等涉及科技论文写作知识的课程一般作为考查课被安排在第八学期, 这样, 学生会因缺乏写作科技论文的技能和技巧方面的经验而不知从何下手, 对论文的构思、材料组织、结构安排等感到陌生, 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差, 用词不够专业化和学术化。
2 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2.1 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为中心, 深化教学改革
2.1.1 积极引导, 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从每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奖的学生来看, 他们都具有热爱本专业、学习认真、做事积极主动、责任心强、表达能力好等特点。因此, 我们从新生入学开始, 就要加大力度采取措施, 多角度、多渠道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使学生热爱本专业,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为以后取得优良的毕业论文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2.1.2 合理规划专业课教学
一位大三学生表示, 所谓的“专业”其实并不“专”, 学生为大四考研做准备, 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就占了一大半[4]。显然, 这涉及到高校扩招后的整个教育体制问题。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次序不合理以及学生专业课知识缺乏连续性等问题, 可以通过专业课教师和教研室的协作得到解决。我们认为, 在专业课的设置过程中, 应由教研室主任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 合理规划后再确定, 应强调对学生整体专业知识结构框架的构建。
2.1.3 积极鼓励学生提前进行毕业论文课题研究
在学生入学后, 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可以提前发动、组织学生进入毕业论文准备阶段。实践证明, 采用这种方式, 既可以使学生撰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并提前发表, 又可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近几年来, 这些素质高、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2.1.4 调整教学计划, 加强与毕业论文有关课程的教学
在第五学期为学生增设科学研究方法学和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定期邀请教学水平、科研水平高的教授和专家为学生举办有关毕业论文选题、科学研究与资料收集、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专门座谈和专题学术报告。系统介绍科技论文的选题、文献资料的查找与阅读、科研课题申报书和开题报告的撰写、实验设计与实施、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以及论文的撰写与答辩等方法, 推荐相关的理论书籍和学术论文, 举例解析一些优秀论文的写作特点, 帮助学生了解文献检索、研究方法和写作规范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和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教学, 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良好基础。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把本学科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中的前沿热点和难点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中, 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课外辅导等教与学的环节, 鼓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 撰写相关综述性科技论文, 培养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技巧、素养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培养其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就开发若干兴趣点, 以便及早积累材料, 为日后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2.1.5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模式[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 可以了解学科前沿;学习科研方法, 培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 弥补传统教学对大学生创新教育和个性培养的不足。在新生入学时就为其配备导师, 并强化导师的责任, 控制导师指导学生人数。导师通过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志趣和特长, 为学生制订大学4年的学习计划。在导师认真、严格的指导下, 学生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 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其他能力与素质, 为今后继续深造奠定基础。让学生参加实际科研题目的设计, 使他们处于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的真实社会活动环境之中, 为其提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巩固了专业思想, 还能培养其创新精神。这一方面避免了选题脱离实际、内容陈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另一方面导师的科研经费也是对学校毕业论文经费和实验研究仪器设备的有力补充。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新颖的研究课题是撰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强有力保证。
2.2 明确指导教师职责, 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
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 会严重影响到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6]。有资格出毕业论文选题并指导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应该是一名有自己的研究方向, 并有该方向的论文发表, 或有某方向的研究课题的教师。指导教师应切实对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负起责任, 除了应该向所指导的学生介绍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存在的问题, 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 如何完成写作提纲, 指导学生按学校规定的格式进行写作等以外, 还应担负起杜绝学生抄袭的责任。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其指导能力, 改进指导方法, 加强指导教师的自身修养, 真正发挥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作用。
2.3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把好论文出题关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选题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选题得当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又能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7]。指导教师所出的论文选题也应该是与其研究方向、所发表的论文或研究的课题一致或相邻的选题, 只有这样, 指导教师才能向被指导的学生介绍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存在的问题, 才有能力切实指导好学生的毕业论文。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应对所有选题进行全面审定, 及时更改不符合要求的选题。从源头上对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把关, 并提出修改意见。
2.4 加强对学生写作论文的指导和训练
在指导论文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选定论文题目后仍然很茫然, 不知什么是论文, 甚至一些学生直到快交论文初稿时还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 还有个别学生在初稿被指导教师要求重写后, 二稿、三稿写出的仍然不是论文, 这是学生的基本素质问题, 而平时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和接触无疑是导致出现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 提高论文质量, 在平时就应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是通过安排讲座的形式, 请论文写作水平高的教师介绍论文的写作方法。二是大学4年期间多给学生论文写作的机会, 例如在各学年结束时, 要求学生在暑期完成一篇学年论文, 写得好的论文还可以拿出来点评。三是在提前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前提下, 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专业和与本专业论文相关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并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这几种形式, 既可以锻炼学生写作论文的能力, 又能够督促学生多看一些相关的文章, 积累写论文的经验, 这有利于整体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2.5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改善教学条件
经费和仪器设备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根本保证[8]。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实施毕业论文研究过程中, 测试项目要用到化学药品和仪器, 而且多数要立即测定, 如果缺失这些教学条件, 势必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学校要积极筹措资金, 拓宽渠道, 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开放实验室, 欢迎学生到实验室开展各种实验, 特别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 为毕业论文的完成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
摘要: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毕业论文质量可直接反映大学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1]。笔者在阐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分析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笔者指导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实践, 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6/2006/3/qi08662859351213600227550-0.htm.
[2]周卫东, 陈宏伟, 宋慧, 等.提高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5:128~129.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952253.htm.
[4]童绍玉.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研究———基于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10, 3:45~48.
[5]涂春花.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新载体[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29 (3) :39~41.
[6]段冰.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9:61~63.
[7]孙艳京, 李光永, 杨培岭.提高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农业教育, 2005, 9:54~56.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 篇8
医学领域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涉及政策面广,必须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和处理好诸多内外部关系。在这里,笔者就医学领域专业设置及专业方向调整所涉及到的诸多政策规定及应注意的问题谈以下粗浅认识。
1 充分认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8 年颁布)》对本科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及指导意义
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更要处理好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教高[2005]1号)中论述“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时说:“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定要规范管理,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他还说:“规范管理是深化改革的基础,是巩固改革与创新成果的保障;改革创新又是规范管理的不竭动力,推动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机制的形成。改革创新要符合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的实际,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规范管理也要体现时代精神,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都是为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两方面是完全可以很好统一起来的。只有处理好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就是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辩证关系”。笔者认为周济部长这一论述对医学领域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具有现实性指导意义。
“1号文件”在“质量工程”建设内容中指出:“研究建立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制订指导性专业规范,构建专业设置预测机制,定期发布各类专业人才的规模变化和供求情况,为高校优化专业布局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供指导”。不言而喻,专业规范由教育部制定,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不可有随意性。教育部199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第四条规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符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有关要求,按规定程序办理”。就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规范管理而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8 年颁布)》截至目前仍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的指导性文件。目录规定了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反映了培养人才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是设置、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授予学位,安排招生、指导毕业生就业,进行教育统计、信息处理和人才需求预测工作的重要依据。
2 专业和专业方向设置要注意人才培养方案符合专业建设规范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 年颁布)》说明中指出:“专业介绍中对各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和相近专业等作了介绍。介绍中所列业务培养要求、主要课程等条目均为各专业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高等学校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使专业办出特色。专业介绍对高等学校设置、调整专业起指导作用”。
教育部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后,为了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要求各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修订“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科学、稳妥地进行”。“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在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教学计划的统一性体现在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上,反映了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多样性体现在各高等学校制订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反映各学校的办学特色”。要科学地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努力将各自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反映在教学计划之中,改变教学计划“千校一面”的状况。
课程是是专业培养计划构成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单元,是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和规格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因此文件指出“专业课程既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要体现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办学特色;要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减少其占有的学时比例;对于社会确有需要的某些特殊人才,可通过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专业方向进行培养,但不能将专业方向办成专业”。
因此应该认识到,教育部1998年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就是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每个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不能随意改变,业务培养要求是业务培养目标的需要,主干学科决定专业,主要课程支撑主干学科。
3 设置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要注意专业与学士学位授予的关联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 (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实施) 第二条规定:“学士学位按下列学科的门类授予: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10个学科门类)。1998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专业分类增加了管理学共11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在颁布《目录》说明中指出:“目录所列专业,除已注明者外,均按所在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对跨学科门类的31种专业,注明了可授予学位的门类,此类专业的学位授予门类由有关高等学校确定一种”。医学门类中跨学科门类的有“医学检验”、“中药学”、“护理学”专业,可授医学或理学学士学位。
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一般而言学位必须按专业所属学科门类授予,即使是由学校选择授予的学位也必须在规定之内。对于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的专业方向要注意该专业所属学科门类及可授予的学位。特别是可跨学科门类授予学位的专业,在设置专业方向时不仅要慎重考虑可授予的学位,还要注意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所授学位的关联性。
4 设置专业和专业方向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修业年限
学制一般由高等学校在基本修业年限范围内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十七条规定“ 专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本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四至五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修业年限应当适当延长。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报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对本学校的修业年限做出调整”。
5 医学领域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设置要注意医学类专业界定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2002]10号)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8 年颁布 ) 》医学门类下8个二级类16种专业分为三类,即“医学类[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针灸推拿学及预防医学等,现阶段包括麻醉学、医学影像学(五年制)、医学检验(五年制、授医学学士)等]本、专科专业,相关医学类[指基础医学类、法医学类、护理学类及辅助医疗类、医学技术类]、药学类”。在设置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时要十分注意医学类专业的界定,因医学类专业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密切相关。
6 设置医学类专业和专业方向要清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
医学类专业设置和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专业方向,要特别注意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条件为“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第十条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对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和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卫生部1999年7月16日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是指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的学历。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是指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各类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学历”。
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卫医发[2006]125号)第十五条规定有8种人员不予受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第二、三、四款规定的三种人员为:“基础医学类、法医学类、护理学类、辅助医疗类、医学技术类等相关医学类和药学类、医学管理类毕业生;医学专业毕业,但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方向或毕业证书注明为非医学方向的;医学专业毕业,但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方向或学位证书证明学位是非医学的”。
7 要注意目录外专业设置规范
所谓目录外专业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8 年颁布 )中249种专业以外的专业。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目录外医学类专业有:放射医学(100305 W)、眼视光学(100306 W)、康复治疗学(100307 W)、 精神医学(100308 W)、医学技术(100309 W)、听力学(100310 W)、医学实验学(100311 W)、口腔修复工艺学(100402 W)、中西医临床医学(100505 W)、中草药栽培与鉴定(100804 W)、藏药学(100805 W)、中药资源与开发(100806 W)、应用药学(100807 W)。
2007年4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要完善目录外专业的论证程序,高等学校申请设置已在其它高校布点的目录外专业,可不再进行专业论证工作。凡申请增设新的目录外专业,需按照《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1999年颁布 )》中有关目录外专业论证的规定,完成专业论证工作。论证应着重论证设置该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要包括:对拟设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拟设专业与国内外相关或相近专业的比较分析;拟设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主要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主干学科(或主要学科基础)、基本课程、授予学位;拟设专业的教学计划;拟设专业的办学条件分析;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情况。论证后,由论证小组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论证报告和专业介绍。
根据上述规定可知,教育部没有对《目录》外设置的专业作专业介绍,其设置规范多来源于第一所申办该专业的高等学校。所以目前在设置未在其它高校布点的目录外医学类专业时,要特别注意该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等要符合有关政策规定。
参考文献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 篇9
关键词:提高,车辆工程,段修实习,教学质量
依托铁路行业, 坚持铁路办学特色, 服务铁路行业发展是铁路高等院校办学生命力之所在。段修在车辆段内进行, 是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分析, 消除故障隐患, 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方面。根据华东交通大学本科学生培养目标及要求, 车辆工程专业在第七学期安排六周段修实习教学, 即南昌车辆段 (客段) 、南昌南车辆段 (货段) 、南昌机务段各两周。该环节是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 不少高校生产实习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校企关系松散、学生对生产实习重视不够、实习过程难以管理、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 (1) - (3) 。以下是我结合我院在轨道交通类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 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车辆工程专业段修实习教学效果所做的一些探讨。
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一) 我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概况
提高段修实习教学质量, 离不开稳固的实习基地, 这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基础建设。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的前身是南昌铁路机械学校, 学院利用地位优势和历史渊源, 一直以来和南昌铁路局各站段保持着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学院成立初期就与南昌车辆段、南昌南车辆段、南昌机务段等站段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并在这几家单位挂牌成立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学生实训与大学生创新基地。最近学院领导通过走访各实习基地, 又初步确立近期将开展的四个方面的合作:一是建立学生实训基地及研究生创新基地, 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二是加强双方互聘交流, 邀请学院优秀教师来企业访问、讲学挂职, 选择企业高管到学院做学术讲座、开展专题座谈会等,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 拓宽毕业生的就业视野;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 双方联合申报铁路系统课题, 尤其是在高铁养护管理等重点领域方面广泛合作;四是联合开展人才培训及培养工作。
(二) 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选择条件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强调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校企之间应建立起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我院选择南昌车辆段、南昌南车辆段和南昌机务段作为车辆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 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技术装备条件和技术力量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 学生所学专业技术处于本学科应用的前沿, 有承担实习教学的条件;二是企业生产正常, 有接纳实习教学的能力且愿意承担我院的实习教学, 有参与实习教学的热情 (4) ;三是交通方便, 在南昌周边地区, 能节省实习开支。
二、段修实习要有具体明确的实习教学目的、实习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 段修实习的属性
段修实习属于生产实习, 是在学生基本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后, 通过参与段修生产实践, 学习段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并把所学过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 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使学生认识进一步深化的过程。
(二) 实习目的、内容与要求做到具体明确的必要性
高等教学一向以理论教学为主, 而工作就业岗位急需应用型、工艺型、复合型人才 (5) , 因此我们应该把实践性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改革同等重要的地位。车辆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工程实践能力是该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而段修实习就是培养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所以在编写教学实施方案时, 对于段修教学实习的目的、内容与要求也要做到具体明确。
(三) 段修实习的目的、内容与要求
段修实习的目的是: (1) 根据铁道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计划中技能实习的要求, 段修实习是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掌握车辆检修的操作技能而设置的。 (2) 通过实习教学, 使学生了解车辆检修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熟悉车辆检修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参加具体的车辆检修作业。 (3)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社会适应性。
根据以上实习目的、车辆工程的专业特点和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 我们再明确段修实习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如段修实习有7项, 分别是: (1) 安全教育和考试; (2) 车辆检修整体工艺流程; (3) 轮对检修工艺; (4) 滚动轴承装置的检修工艺; (5) 车辆转向架检修工艺; (6) 制动检修工艺; (7) 车辆车钩缓冲装置检修工艺。
每个实习项目还要有具体的要求, 以条目的形式明确。如车辆检修整体工艺流程基本要求: (1) 了解车辆检修整体工艺流程; (2) 了解预检、大分解、检修、总装各环节的工艺要求; (3) 了解车辆预检的作业标准和技术指标; (4) 了解车辆段车辆检修的总体生产布局; (5) 了解车辆段作业的生产管理和工艺管理。
(四) 段修实习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应满足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目标
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目标, 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 (5) 。一是使学生通过生产实习, 了解国情, 了解改革开放给我国铁路行业带来的新技术、新装备和劳动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思想;二是让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学习实际知识和技能, 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了解今后工作中有关的职业道德、工作规范等, 认识本专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强化段修实习教学的过程管理
强化段修实习教学的过程管理是实习教学目标、实习教学内容与要求得以贯彻落实的保证。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 把实习教学作为附属与补充, 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缺少严格的实习教学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 导致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一) 做好段修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1) 教学文件; (2) 与实习基地的沟通; (3) 实习动员。
教学文件主要包括实习工作计划、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实施方案、学校与实习基地协议等方面。与实习基地沟通主要包括实习前与实习基地签订协议, 递交实习教学文件, 聘请一到两名有特长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动员主要指组织召开全体实习生实习动员大会, 邀请主管教学院长、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参加, 向学生介绍实习的性质、目的、内容, 强调实习安全、实习纪律和要求, 强调实习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使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激发实习的主动性。
(二) 改革段修实习的过程管理, 切实提高段修实习效果
高等教育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改革过去单纯劳动、参观式的外出实习模式, 拓宽实习的广度和深度。
1. 开展课题型、研究型、选题制度的教学改革
指导教师前期应深入各实习段调研, 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 结合基地实际情况, 了解各段当前面临的各种管理、技术问题, 配置一定数量的思考课题, 并结合车辆工程专业进行针对性编写。如 (1)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车辆检修基地, 实现铁道车辆检修跨越式发展; (2) 新形势下我国现有铁路客货车辆检修制度是否存在弊端, 如何改革; (3) 比较各种高速客货车转向架的特点, 在应用中是否存在不足, 如何改进等。
这些课题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学生在实习日记中要写出对每一个思考课题的认识和看法, 同时学生还要选出自己力所能及或擅长的某个课题, 并结合在实习期间的调研和查找相关资料在实习结束后写出调研报告。
2. 教师引领学习型实习小组的构建
实习过程中注意以实习班组为单位, 提倡构建学习型实习小组 (6) , 并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研究、讨论、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例如, 轮对是车辆段修中的关键部件, 其检修分为轴承检修、车轴超声波、磁粉探伤检测、踏面旋修等工序。其特点在于:工序复杂, 检修精度高。实习指导教师可根据轮轴车间检修专用设备分布情况, 要求学生分析轮轴车间检修作业流程, 并画出车辆段滚动轴承轮对检修工艺流程图。如图1:
另外, 对于段修中每个班组的检修工艺流程中重要的工序、设备, 实习指导教师应着重讲解, 并适当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思考, 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如轮对探伤检查是车辆段修中的一道重要工序, 其探伤检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电磁探伤 (荧光磁粉机) , 二是超声波探伤 (超声波探伤机) 。电磁探伤用于检查轴颈、防尘板座、轴身的裂纹, 一般是对表面或近表面的检查, 通常是皮下2mm的范围;超声波探伤用于检查车轮与车轴镶入部有无裂纹、接触不良以及透声不良, 是机件内部缺陷的检测。
对于轮对的探伤检查, 实习指导教师应着重介绍电磁探伤与超声波探伤的基本原理及在轮对探伤检查中的不同运用, 要求学生察看荧光磁粉探伤机和超声波探伤机铭牌上的生产厂家、型号及参数, 注意观察探伤机的结构和探伤操作顺序, 在征得现场工作人员同意并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 学生可以亲自操作感受。在实习过程中, 实习指导教师可提出1至2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在实习日记做出解答。如 (1) TYC-3000型荧光磁粉探伤机由哪些零部件组成, 说明其工作原理与操作过程; (2) 超声波探伤机探伤时要探测轮对的什么故障, 怎样判断等。
实践证明, 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小组中经常提出问题, 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在小组中形成交流探讨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3. 安排专题讨论与专题讲座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段修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可在适当时机组织安排专题讨论或专题讲座。
专题讨论是由实习指导教师布置题目, 以实习小组为单位, 通过实习期间的调研、探讨, 或者通过网络及其它形式查找相关资料、图片、视频, 小组成员共同制作成精美的PPT课件, 在专题讨论会上向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讲解、展示。这种形式能活跃实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
专题讲座主要针对实习内容的重点以及车辆运用、管理与检修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 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在这一过程中, 实习指导教师可邀请在该方面有特长的工程技术人员讲课, 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 规范考核方式
一是针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成绩的考核是对学生段修实习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内容有: (1) 实习内容完成情况; (2) 实习答辩成绩; (3) 实习日记; (4) 实习调研报告; (5) 实习中的学习态度、钻研精神综合评价。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 在综合评定时, 把各项内容分成不同的权重。比如, 实习内容完成情况10%, 实习答辩成绩20%, 实习日记20%, 实习调研报告30%, 实习中的学习态度、钻研精神20%。这样的考核形式更科学、更全面。
二是本次实习效果的评价。这是学生对本次实习教学质量、规范实习过程管理、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教学文件的落实、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实习基地条件等内容的综合评价。评价可以采用网上评价或问卷调查的方式, 由学生给本次实习打分, 以督促实习指导教师今后更好地改进工作, 提高实习效果。
四、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指导教师在整个生产实习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实习指导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 对生产实际情况有较为充分的了解。
为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我院加强了对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其中主要包括选派年轻专业教师和专业实验教师到现场挂职锻炼;推行实习指导教师的“双师”认证;专业教师下实验室完成第一批次实验教学;在实习基地聘请实践能力较强、理论基础较好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
五、结语
生产实习的实施是高等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车辆工程专业段修实习教学经验证明:应把实习教学置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同时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生产实习教学条件, 创新实习教学内容, 改革实习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管理, 优化师资队伍。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使学科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 为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注释
1李进, 赵文来, 严国红, 陈秋妹, 封敏娟.探索建立“校内-企业-校内”相结合的实习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7) :143-145, 151.
2齐剑玲.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5 (2) :39.
3韩莉.深化实习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7) :289-290, 349.
4王启广, 李炳文, 赵继云.实习教学改革与能力培养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1) :69-70.
5王建华.建筑电气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12) :112-114.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 篇10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或就业结合利于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以食品科学、生命科学、管理学为主干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食品生产、监督管理、流通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领域涉及食品工业、餐饮业、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与监督、食品贸易等行业[1]。由此, 决定了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课堂理论传授的传统模式, 还要注重实践能力训练, 以满足社会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人才需求。所以, 人才培养如何遵循实践性的法则, 如何理论结合实践, 培养具有服务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及国际合作的高素质人才, 是值得我们的探索的问题。谨此, 就学生英国食品专业实践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改革感悟, 以及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育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一)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有助学生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
在英国的巧克力工厂实践活动中, 通过巧克力生产的全程参与, 学生了解了生产的卫生条件要求, 严谨规范的操作规程, 体验了企业的质量安全文化, 在切身体会巧克力生产制作过程质量控制要点的同时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对食品生产的兴趣。“学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有了兴趣就能够主动去学习, 进而激发其灵感和创造性[2]。因此在实践中激发专业学习兴趣, 发展创造性, 有利于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解决普遍存在的就业迷茫问题。
(二) 在实践中感受科技进步对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作用, 培养创新思维
在英国的啤酒生产制作社会实践中, 学生见证了啤酒生产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模式有机结合的生产过程:大工厂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卫生条件可控性, 同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精确的定量与控制保障了产品安全, 例如为了控制啤酒质量, 不仅采用品酒师的感官评价, 还利用各种专用仪表测试啤酒原麦汁浓度, 二氧化碳、总酸、苦味值、双乙酰的含量, 极大程度地保留了传统酿酒的风味和品质。该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了技术、工艺、设备的科技进步对食品质量的重要作用, 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参与科技创新的意识有很大作用。
(三) 注重平凡岗位实践学习, 全面了解专业知识对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
“岗位—任务”的实践训练模式是根据北美国家职业教育流行的CBE理论及DACUM方法的原理, 将实际工作中某个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进行针对训练, 学生通过对各项任务的逐一训练和掌握, 从而具备或形成该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3]。下基层, 在平凡岗位的实践中学习, 深入了解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 能够最全面的指导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英国的供应商集团以及超市的实践中, 通过调研了解原料采购、 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过程, 发现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不断完善和修订食品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 改进具体实施监察的方案方法, 提高食品监管有效性。这种亲自调研、发现问题、策划方案、解决问题的实践训练对未来从事食品监管相关工作的人才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模式及经验, 重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实践教育
我国高校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2002年获批, 至今有150多所高校增设了该专业[4]。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收首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 2014年与澳大利亚合作, 开办了国际班。 作为食品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性、综合性专业, 人才的培养模式及手段处于探索阶段。比较而言, 国外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时间长, 教育水平已达到较高层次。因此, 借鉴国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名校的经验, 开展本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了解世界各国食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方法、质量关键控制技能和国际食品贸易知识, 不仅有利于促进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也有利于发展我国的国际食品贸易, 尤其是中国特色食品的出口。
通过在英国伯明翰大学食品安全专业的学习交流, 了解了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出售各个环节的HACCP体系。相比国内的教学模式, 国外更讲究 “1+1大于2”的小组合作模式, 这种学习方式, 学生的主动参与度高, 比单纯的课堂理论知识灌输效果好。参与课程的学生被划为若干小组, 根据各自选择的代表性中国产品, 制定其进入英国市场各个环节的HACCP体系。同时, 检验学生将所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值得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借鉴。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需建立贯穿大学全程的实践教育引导
现代高等医药院校在实践教学中, 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与健康关系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医药高等院校侧重与人类健康、与医学关系更密切的内容。充分利用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现有的实践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 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培养服务, 符合现今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5]。
我校自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来, 为了培养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好、专业知识与技术精、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利用食品安全专业导论课为导引, 将专业引导教育贯彻大学四年, 探索食品安全专业导论教育与人才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转型教育实践, 建立一种贯穿大学全程的“三阶梯三结合”渐进性、连续性、适用性理论结合实践的引导教育模式。在大一年级, 组织学生到食品生产与检验企业、食品原料物流市场、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食品生产、流通、监管环节进行观摩, 并安排暑期进行食品监督管理岗位的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我国食品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 体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在监管岗位的工作性质与责任。利用大二暑期安排学生到食品生产企业或检验监督部门进行社会实践, 通过食品生产与检验实践的参与, 感知专业知识和技术对食品质量控制的应用和指导。大三、大四阶段拟根据学生个性特长, 结合学生的就业取向, 进行个性化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社会实践, 将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取向相结合。使人才培养既能符合社会需求, 又能适合学生特点。目前, 学校已与澳大利亚食品专业排名第一的皇家理工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 请该校教师来我校担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部分课程, 通过中外合作教学模式, 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 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 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 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育, 不仅对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有益, 对满足社会所需的食品生产、监督、管理、流通及研发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满足国家食品安全和国际食品贸易需求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改革。
摘要:通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国际交流实践教育, 学习国际先进本科教育理念和经验。结合我校食品安全专业教改课题与实践, 探讨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实践教育模式。建议根据我国食品安全人才社会需求并结合学生个性特点, 采取个性化专业实践教育,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以利培养具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能力和促进国际食品贸易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国际交流,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李书国, 陈辉, 李雪梅等.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 2004 (3) :69-71.
[2]李书国, 陈辉.基于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式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12, (5) :55-55.
[3]贾文武.面向职业的实践教育改革与创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 :308-308.
[4]贵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福建轻纺, 2010 (01) :36-41.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 篇11
关键词:安全工程 实践教学 实验课程 实习基地
1 概述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1,2]。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已有百余所,如何培养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优化专业培养结构,建立高校各自特色的培养模式,是大多高校专业负责人和教师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动手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承担安全工程专业工作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结合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对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理论研究。
2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专业学生通过实验课程、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和毕业设计(论文),一方面提高了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培养团队使用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3]。
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于2001年批准设立,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0年11月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重基础、宽口径、广就业”是学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化工、矿山、建筑安全为切入点,多方位全面发展”是学校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基本路线。学校安全工程专业先后取得了湖北省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施工资质、湖北省非煤矿山及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资质。如何在众多高校中将自己的安全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办学过程中主要是找准定位,结合行业特色,发挥学科优势,这样才能使所办专业在人才市场中具有优势。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定位化工、矿山、建筑安全为主要培养方向,学生的就业去向也主要是这些行业。因此,我们的实践教学也主要侧重于这三个方面。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入学教育和军训、社会实践活动、计算机操作及绘图、工程地质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专业实验、专业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计算机上机实践、计算机绘图技能训练等,培养任务是使本专业学生熟悉计算机操作,能够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实行安全技术管理,能够绘制专业技术图件,解决安全工程专业操作中的实际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尽可能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真题真做,并加大题目更新率,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工作的能力,可以请相关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到教师们的实际项目中去,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开发了其创新思维。同时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查阅外文资料能力的训练,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翻译3500字的专业外文文献,确保外语教学贯彻大学四年学习过程。通过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以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强化和提高了学生们的专业素质,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缩短了从学校走向实际工资工作岗位工作的适应期[4]。
3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3.1 实验课程的设置 高校实验课程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程当中,实验与理论课程设置密不可分。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开设了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人-机-环实验和特色专业实验(化工、矿山、建筑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目前共开设了四个实验室,包括矿井通风实验室、消防工程实验室、安全检测实验室和安全人机实验室,其他实验室正处于建设之中。实验室的相关情况见表1。
表1 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验中心简介
■
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实验中心目前能够完成“建筑施工设备安全检测”、“露天矿山危害因素检测”、“地下矿山危害因素检测”、“化工企业有毒有害物质和易燃易爆物质安全检测”等实验教学项目[5]。
3.2 专业课程设计与学年论文 在学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掌握程度,加入了课程设计和学年论文环节,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我校理论课程设计及学时安排情况如下:《矿井通风与安全》2周、《安全系统工程》2周、《消防工程》2周、《安全评价》2周、《安全管理与法规》2周、《化工安全》2周。
4 安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活动的关键是实践场所、基地和有效实施。综合各大高校实习存在的问题,往往有实习类型单一、实习经费缺乏、实习基地与学生就业方向偏离较大等等问题。
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在学校各专业中具有就业率高、就业行业广、就业岗位多等特点,学生主要分布在化工、石化、建筑路桥、能源、环境、政府安监等部门以及中介机构工作,就业范围(即就业岗位)主要有:政府部门、安全评价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者、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师、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员、OSHMS论证和考评师、外资企业风险分析师。近三届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工数统计见表2。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为满足专业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需要,学校已建立了武钢矿业公司大冶铁矿、荆门市洋丰中磷肥业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铜绿铁矿、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矿业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开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卓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福建鑫鹭峰实业股份公司、刑门市磊鑫石膏制品有限公司等9大实习基地。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培养方案中学生专业实习时间分配及学期安排如下:认识实习(2周、大三第一学期)、生产实习(4周、大四第一学期)、地质认识实习(1周、大二第二学期)、毕业实习(3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设计(论文)(14周,大四第一、二学期)。
为了锻炼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与企业建立了联合培养机制,在现有的实习基地单位中遴选出18位企业“双师型”导师,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双师型”导师要求至少是高级职称以上,以保障科技创新实践环节和毕业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以便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真题真做,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强化了实践能力。此外,也为学院教师不定期地深入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和科研项目合作提供条件和保障,加强校企的实质性深入合作,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同时,通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加强,为以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逐步制定和实现学校培养应用型、实用型、设计型、研究型安全工程师的培养方案和目标。
5 结论
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关键是在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习基地的建设,这是实现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安全工程专业在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以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双导师”型人才培养机制,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来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从而,使学生工程素养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毕业后能较快融入企业生产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孙华山,吴超.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前景[J].现代职业安全,2005(3):58-59.
[2]陈宝智.安全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3]赵挺生,应玲丽,葛莉,仲景冰.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8):58-61.
[4]侯卫红,王景春,王宁.安全工程专业培养体系的探讨[A].第22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C].美国科研出版社,2010:146-147.
[5]周德红.高校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25-26.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教学研究立项项目(立项编号:X2013028、X2013002)、湖北省教育厅2014年度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立项项目、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201407)。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 篇12
本文对某一财经院校财务管理专业2008届和2009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做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 论文选题的范围分布得比较均衡, 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选题过大。
例如,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探析”、“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等选题, 其内涵和外延都较广, 类似的选题甚至连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无法独立完成。论文选题过大将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地研究选题, 加上难度较大, 大部分学生可能会通过简单的拼凑去完成论文, 使论文质量下降。
2. 选题重复。
例如“集团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初探盈余管理动因及利弊分析”、“浅析企业盈余管理及其识别”、“浅析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初探”、“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动因及治理研究”等, 这些都是有关盈余管理方面的论文选题。大部分本科生都是在校学习, 很少有机会进行社会调研, 写作论文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里的相关文献, 相似选题过多将导致学生论文内容雷同的几率增大。
3. 选题的时代性不强。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在近十多年来应该算得上是比较重大的宏观经济事件, 其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不言而喻。但是, 在2009届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的众多选题中仅有一个选题与金融危机相关。此外, 目前关于这次危机的可参考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 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或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论文, 以致很少有学生选择这类选题。
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 研究思路老套。
从调查结果来看, 有80%~90%的毕业论文都是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述的, 这种思路的优点是简单明了、结构完整。其缺点是中规中矩, 对所论述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 很难写出深度, 也无创意可言, 难以提高论文质量。
2. 实证研究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 在2008届和2009届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 采用实证研究的仅占40%, 大多数论文采用的是案例研究, 只有个别学生能提出研究假设, 综合运用财务管理、统计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 从实践中收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属于规范研究, 基本理论叙述的内容偏多。随着网络的发展, 基本理论的相关资料无需实际调研就很容易取得, 此外, 难以评价理论性文章的优劣, 使得这类论文容易通过审核, 这些因素都使大多数毕业论文成为口号式作品, 没有任何创新。
三、影响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1. 就业压力大, 分散了学生精力是造成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客观原因。
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通常较大, 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由于毕业论文成绩对学生就业并没有直接影响, 因此, 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求职上, 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造成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学生缺乏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认为文章是“抄”出来的, 致使毕业论文成为东拼西凑的“杂文”。
2. 专业训练不足是制约论文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 在对所学课程进行融会贯通、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但是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考核以试题考试为主, 部分学生存在“考一门, 忘一门”的现象, 这种考核方式使许多学生无法真正学到专业知识, 无法具备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许多高校没有开设或很少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 虽然有些高校在论文写作前会安排几次专题讲座, 指导老师也会就“如何写论文”作简单的指导, 但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仍感觉到很多困难, 但又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要么大段抄袭, 要么需要指导老师单独指导。
3. 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固然取决于学生的写作态度和能力, 但在这一过程中, 指导老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和精力投入的程度将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有些指导老师对理论课程的教学十分精通, 但对相关的实践课程教学却不熟悉, 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论文规范条文尚不清楚。有些指导老师平时很少写论文, 实践经验也较少, 缺乏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素质和能力, 无法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有些指导老师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 觉得没有必要将精力投入到论文写作的指导上, 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 从选题到指导学生写作直至交稿都流于形式, 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细致的指导。
四、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1. 确定论文选题时要考虑周全。
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时, 指导老师应考虑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所拟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 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二是所拟论文选题是否具有可行性, 论文选题的大小、难易程度应与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相适应。三是在拟定选题时应避免毕业论文选题过于集中, 限制了学生选择的范围。四是所拟论文选题应做到与时俱进,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多涉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革和经济领域改革对财务管理的影响等问题。
2. 论文的写作应注重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相互结合。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大部分属于应用研究, 学生应该深入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 从数据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 以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对于数据创新来说, 样本的选择可以从时间上创新也可以从范围上创新, 如对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实证研究”这个选题, 学生可以选2007年或2008年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方法创新和观点创新对本科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因此,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标准不宜定得太高, 要求学生能在数据采集、案例选择上运用概率论和运筹学学过的基本方法来研究财务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可行的。
3. 提高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
高校应积极组建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论文指导老师团队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组建这样的论文指导老师团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整合和提升校内资源, 制订师资培养计划, 加强青年老师实践性环节的锻炼;二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从科研院所和企业聘请同专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员担任论文指导老师。
4. 加强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
首先, 要制定规范毕业论文质量的标准, 保证毕业论文工作有序进行。然后, 要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控制,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对论文指导老师的考核。在学生收集资料和初稿撰写的过程中, 指导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 (一般要求每周一次) , 了解其写作情况。最后,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 要注意提高论文答辩的质量。每组答辩的学生不宜过多, 答辩时间的安排也不宜太紧张, 对论文答辩质量作严格要求。
摘要:毕业论文写作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
关键词: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规范研究,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质量工程本科专业】推荐阅读:
专业质量工程建设11-07
市政工程质量员专业技能练习题一07-04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09-28
工程资料与工程质量08-27
公共工程施工工程质量08-26
工程质量下电气工程09-30
工程质量缺陷05-26
水库工程质量06-11
确保工程质量09-06
泵站工程质量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