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建设

2024-06-02

乡风文明建设(精选10篇)

乡风文明建设 篇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1]然而, 我国农村文化的相对滞后却满足不了农村广大居民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在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软实力”的当代社会, 进一步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作为乡村文化一种状态的乡风文明的积极功能, 进一步探索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 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乡风指的是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和文化习性长期积淀而成的精神风貌, 它包括官风、民风和家风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乡风文明就是要求官风端正、民风淳朴、家风和谐。其中官风是关键, 民风是前提, 家风是基础。新农村的乡风文明作为农村的一种区域文化, 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是社会关系最外在的表现形式。与其他文化一样, 它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农村社会群体行为、心理和催人奋进的功能。[2]乡风文明不仅需要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等“硬环境”, 更需要改善农村和农民的道德风貌, 改造“软环境”。建设乡风文明, 笔者认为, 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 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长期以来,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 “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 是对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各地乡村要依据当地的村情地貌, 切实抓好改水、改路、改电、改厨、改厕、改圈等工作, 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努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的过程中, 要突出道德内涵和道德要求, 提高农民的素质。第一, 突出环境治理, 包括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通过开展小城镇创建活动, 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基础上, 弘扬正气, 树立新风, 打击歪风邪气和陈俗陋习, 形成一个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环境。第二, 注重整体推进。要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重要内容, 通过教育宣传、典型示范和文明户活动等多种形式, 培养农民的“五爱”、“三德”,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强化集体主义观念, 确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第三, 布局合理和优化。充分体现规划的龙头地位, 在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 村庄布局要合理和优化, 把以人为本、农居特色、地形地貌、文化内涵和城乡共建有机结合起来, 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为乡风文明建设打牢物质方面的基础, 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光彩。

(二) 加强官风建设。官风主要是指为官者在其领导或管理活动以及权力运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和作风, 体现了为官者的人格品质、思想境界、心理素质和行为作风。在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 乡村党员干部处在生产生活第一线, 直接接触老百姓, 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广大农民群众有重要影响, 对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以及乡风文明的树立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必须解决农村基层干部的官风问题, 加强“官德”教育。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和行使人民给予的权力, “为官一任, 致富一方”, 进一步增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兢兢业业干事、实实在在为民”的官德意识。笔者认为, 加强官风建设, 要求农村党员和干部:第一, 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 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反对“花拳绣腿”的虚假作风, 克服“溜须拍马”的形式主义, 真正深入到农民群众当中去, 了解农民的心声, 为农民排忧解难。第二, 密切联系农民。广泛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再教育,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始终保持与广大农民的血肉联系, 坚决反对脱离农民的乡村干部, 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克服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等现象的发生。第三,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农村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 在开拓进取的探索中, 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失误和不足是正常的, 问题是如何对待。1957年2月27日,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马克思主义者不应该害怕任何人批评, 相反, 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在人们的批评中间, 就是要在斗争的风雨中间, 锻炼自己, 发展自己, 扩大自己的阵地。农村党员和干部要广开言路, 虚心接受和吸取从广大农民群众中发出的心声, 对自己的失误和不足在做自我批评的基础上, 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对待不同意见要听的进, 做得住,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坚决克服不讲原则、不分是非和独断专行、个人主义的现象。第四, 在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 加强官风建设, 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利用农村党员和干部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促进农村整个社会风气向和谐公平的方向发展。

(三) 加强民风建设。这里的民风是广大农村居民的道德风尚, 是农民衣食、住行、娱乐、言语、礼仪和信仰等特定的表现范式, 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在农民活动中的综合反映。民风是农村的气息、氛围, 是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软环境”。淳朴、善良、勤劳的民风, 会形成一种自然、祥和、生机勃勃的气氛, 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相和谐。

在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 要加强民风建设。第一, 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民风。在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蕴含着很多优良淳朴的民风, 例如我国农民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淳朴憨直、忠厚老实、礼仪待人、助人为乐、孝亲和睦、团结友善等等优良民风, 它们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继承和弘扬这些优良传统民风, 势必会夯实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第二, 培育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民风。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 使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蔚然成风,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村健康文明新风尚。第三, 广泛宣传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 抵制迷信, 移风易俗, 破除陋习, 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四) 加强家风建设。家风, 就是指家庭的风气、风尚和风范, 具体来说, 是指一个家族的传统风习, 是家长或主要成员影响下自然形成的潜移默化的传统习惯和生活作风等, 是社会道德在家庭中的反映, 通常又称“门风”。[3]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家庭成员的团结和谐, 良好家风的形成, 对于农村的稳定和促进良好的官风、民风以及社会风气的好转, 都会奠定基础, 也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加强农村家风建设, 笔者认为, 需要从以下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年10月15日) [M].人民出版社, 2007, 10

[2].陈炳水.“乡风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地位[J].三江论坛, 2007, 5

[3].刘天柱.营建好家风[J].北京成人教育, 2000, 9

乡风文明建设 篇2

xx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指物质文明,“乡风文明”是指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是指生态文明,“管理民主”是指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是基础,生态文明是前提,政治文明是保障,精神文明是关键,因此,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就是要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基础上,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其核心是推动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农民素质。为此,我镇紧扣提高人的素质这一核心,坚持农民、市民一起抓,努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获xx市文明创建一等奖。

一、主要的做法:

我们主要做到了“四抓”:

(一)抓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

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农民已经不满足于“白天拿锄头,晚上靠枕头”的单调生活方式,他们渴望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1、壮大表演队伍。我镇大力扶持民间艺术团体的发展,善于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文化建设中唱主角。近年来,已扶持发展了20多支文艺队伍,比如:鼓楼街道老年艺术团,由六、七十岁的老文艺骨干组成,被戏称为“六七三八”演出分队,近几年来自编自排节目几十个,节目时间4个小时,义务为市民演出、无偿为企业服务,获得省命名的“特色文化团队”称号;延令街道女子军乐队,队员30多人,都是四五十岁左右的女同志,成立两年以来演出五十多场,其中商业演出二十多场,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燕头街道京剧联谊会,经常与黄桥、刁铺等地的京剧票友举行联谊活动;四牌楼街道秧歌队、济川街道莲湘队等等,他们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自编自演,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目前已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繁荣广场文艺。我镇充分利用广场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例如春节期间的“团团圆圆庆盛典”广场文艺、庆“三八”巾帼创业广场文艺、“诚信纳税奔小康”广场税法文艺宣传、庆“五一”迎“五四”青年创业文艺宣传、庆“六一”小公民道德成果文艺展示、庆“七一”大型广场文艺、“军民鱼水情”“八一”双拥联欢晚会、法制宣传专场文艺演出等等,大张旗鼓地宣传我镇新风尚、新成就,让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新文化深入千家万户,让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情操不断得到陶冶,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引导群众从单一、低俗的娱乐逐渐向丰富、健康的生活转变,从陈规陋习向积极、文明的习俗转变。

3、打造精品节目。我镇在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的同时,注重文艺节目的高质量,努力打造精品节目。例如:鼓楼街道小品《摊头余情》、延令街道的舞蹈《xx花鼓》、四牌楼街道的《快乐搬家队》分获泰州市社区艺术节一、二、三等奖;鼎盛集团小品《九九重阳》、鼓北幼儿园的舞蹈《雪哨抒怀》获省政法系统文艺汇演一、二等奖,《九九重阳》赴京参加调演;迎幸小学的京剧滑稽戏《小小七品芝麻官》应邀在全国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闭幕式、江苏省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全国推广普通话工作会议上演出;中心幼儿园的音诗舞《种子》参加省司法系统“廉政之光”演出获一等奖,《小草·大树》获泰州市汇演一等奖。中心小学的少儿古筝在全国“新苗杯”音乐大赛中获金奖;鼓楼街道“六七三八”演出分队道情说唱“情系夕阳”赴省参加劳保系统文艺汇演获一等奖;燕头街道的小品“晚霞情”在泰州市文化汇演中获一等奖。截止到目前,我镇已创作精品节目56个。

2、通过“双学南殷”推进和谐政治环境的建设。

我镇积极开展学习两个南殷村活动,外学溪桥南殷的民主管理制度,内学本镇南殷的富民强村经验。溪桥南殷村以认真落实“四民主、两公开”为目标,大力加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建设,形成党支部领导民主理事,村民(代表)会议保障民主理事,村委会实施决策的依法治村格局。实现了四个转变:从乡镇治村到村民自治的转变,从乡镇和村级领导为民做主到村民做主的转变,从能人治村到制度治村的转变,从民主选举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转变,从根本上拉近了干群关系,规范了干部行为,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学习活动,我镇各村都制定一套规范的村民自治制度,努力为群众提供一个参与管理农村事务的平台,促进管理民主。目前,各村已基本做到事事有人管,问题有处问,矛盾不出村。

3、通过“百日整治”推进纯真精神环境的建设。

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镇农村孕育出许多纯朴的乡风民俗,比如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互助,诚实守信,勤俭持家,致富有道,艰苦创业等。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又形成了学习科技、诚信守法、开放进取、自立自强、奉献拼搏等良好社会风气。但我们也看到,有些地方封建迷信、聚众赌博、打架斗殴、不赡养老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沉渣泛起,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有所盛行。为此,我镇坚持破立结合,扬弃并举,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百日整治”大行动。大力破除当前农村中存在的各种不良习俗,特别是与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的陈规陋习,打击违法乱纪行为,摒弃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消除不文明行为。对全镇所有网吧、游戏厅及其他娱乐场所,进行督查,协助市有关职能部门坚决取缔违规经营户,消除安全隐患。切实治理“三乱”,取缔基督教乱设聚会点18个,取缔假僧假道乱设佛事道场40多个,拆除乱建寺庙12个。目前,婚丧嫁娶中的迷信色彩少了,健康文明的风气多了,如今结婚拍婚纱、丧事行火化在我镇农村已蔚然成风。

(四)抓先进评选,用生动的典型感召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具有凝聚效应、示范效应、教化效应和名牌效应。我镇从多角度、多层次评选先进,促进了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

1、评选典型人物

主要评选孝敬老人、见义勇为、关心弱势群体、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去年共评出各类典型20多人,成为群众争相效仿的楷模。

2、评选五好家庭

主要是评选“五好家庭”和“十星文明户”。去年共评选出“五好家庭”31669个,“十星文明户”15422户。农民群众纷纷说,“农户有十星,抱银又抱金,农户无十星,富了还会贫。”

3、评选文明楼院

根据年初党委文件要求,我镇去年共评选出文明楼院991幢。

对上述评选活动,我镇注重过程管理,做到年初公布标准,年中进行初评,年末举行复评,并注意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不断修改完善、坚持标准要求不降、坚持群众广泛参与、坚持一年两次评选。一批体现时代特征、有感人魅力、有不同层次、有群众基础的的先进典型的树立,使群众在对典型的可亲、可敬、可学、可比中收获感动,触动思想,见诸行动,进而在整个农村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随先进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乡风文明”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精神需求和社会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风气总体向好的方向转变,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群众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致使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乘虚而入,占领了一定的农村精神文化阵地。主要有:

一是赌博陋习屡禁不止。尤其在相对农闲时节,农村赌博之风非常盛行,有的村庄还长期设有固定赌博场所,参赌者多数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

二是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且出现低龄化趋向,不少青少年也参与其中。

三是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些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却不顾自已实际情况,相互攀比,花样不断翻新,浪费现象严重,甚至造成生活困难。

四是有些农村基层组织对不良社会风气熟视无睹。有的还参与其中。个别干部弄虚作假,利用群众赋予的一点点权力,为自己或亲朋谋取私利,坑害群众利益。

三、今后的打算

1、紧贴实际,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加大对各类典型人物、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文明楼院的评选力度,努力促进农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

2、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面向基层和农民,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扎扎实实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尽可能帮助各村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室,组建文化活动中心户,努力使每个村组都有固定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阵地。

3、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以“八荣八耻”为重点内容,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从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战略高度,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的能力,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农村领头人的素质。

4、突出重点,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农村综治工作的网络建设,不断排查整治农村突出的治安问题,加大对农村聚众赌博、盗窃、迷信活动等问题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加大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加强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

和美乡风拂德清 篇3

如今,遍布全县乡村的一座座和美乡风馆星罗棋布,形形色色的村落文化得以巧妙呈现。它既是乡村人文地理和现代社会文明的交汇点,又是富有泥土气息的村史民俗馆和当代乡贤祠。同时,也是村民百姓实现自我教育、培育文化自觉的理想场所。

和美乡风 精彩演绎

新市镇白彪村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犹如一颗镶嵌于苎溪漾畔的水乡明珠。早在2005年,白彪村通过挖掘整理本土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建成全县第一个乡村名人馆,各地参观者络绎不绝,白彪村也因此而远近闻名。如今,白彪村和美乡风馆先声夺人,令人大开眼界。

彪溪地处东横港、寺后川等河流汇合处,圣堂港横贯全村。瓦屋整齐,河埠方正,屋宇相接,户户毗邻。村里至今还遗存唐代精美的石刻经幢、古朴的清代石拱桥等历史文物,传统民间艺术如串灯皮影戏、挑箱滩簧戏;闻名江浙沪的旧木交易市场及特色农副渔产品等均入展乡风馆。让村民津津乐道的是一位特殊的“村民”,年逾八旬、现离休在家的许周瑛老太太,当年曾参加中国青年远征军20军204师611团,奔赴滇缅抗日战场。开馆那天,许老太太兴致勃勃参观乡风馆,回家后欣然挥毫书写“和美乡风”四个大字,表达心意。

2010年9月下旬,白彪村和美乡风馆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成为村民百姓们的美谈。淳朴的民风演绎为一笔最大的财富,前些日子,3名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客商来德清,当他们参观完白彪村和美乡风馆,了解村里一桩桩诚信礼让的故事后,当即签了贸易合同。客人还竖起大拇指说:“在这样的地方做生意交朋友,十分有幸!”

“年猪饭”美 热闹祥和

筏头乡后坞村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秀美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乡风馆最大亮点。他们吸收了专业环境设计师的建议,将旧的大礼堂翻新改造修葺,铺设了山溪边捡来的鹅卵石,以原木翠竹为设计元素,向村民征集了不少山乡日常生产农具和生活用具,以实物布展,让人触手可及。人们一踏进乡风馆,那种尘封已久的山里人家过往的历史记忆就被唤醒。

后坞村盛产毛竹、小竹等山货,山民通过余英溪把山货运往大江南北。山溪一年四季不枯竭,每年放排两次,上半年放“杨梅红”、下半年放“白露排”。山民将毛竹捆扎成竹排,有时扎成两层,后面还拖上一排。顺水流漂放至筏头秋水潭,再转运武康等地。

每年白露后四日,山农用长柄钩梢刀削下毛竹的竹梢和壮枝,在阳光下晒干,扎成2.5公斤的把子,称“扫把”。一种从“二节龙梢”中精选出来的“金枝”,是毛料中的上品,做成笤帚光洁考究,色泽金黄,为东北地区民间闺女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

每逢腊月中旬,后坞山村家家户户都宰头毛猪,请亲朋好友来聚餐,席上有红烧肉、咸菜烧肉、炒猪肝、猪血汤等菜肴,寓意共同品尝好菜好酒,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这年俗也吸引都市游客纷至沓来,品尝山里人家的“年猪饭”,如此热闹欢乐场景再上央视,在荧屏播放。

桑蚕文化 乡村名片

走进新市镇厚皋村,最吸引眼球的是桑蚕文化主题公园,园内栽种千年老桑树,修建蚕花凉亭、古代蚕文化漫画墙。全长100多米的蚕文化长廊,采用水乡木廊结构建造,用木板刻字后搬上了长廊白墙,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本村土生土长的现代养蚕能手、省劳模陈子松的事迹介绍,还刻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蚕诗》、清朝李宗昉的《蚕事二十咏》等,重点介绍新市蚕花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扫蚕花地》,以及祭蚕神、蚕花生日、请蚕花、戴蚕花、点蚕花灯、点蚕花火、烧田蚕、栽火桑、上蔟、浴种等十种民间传统蚕俗,彰显了江南水乡桑蚕文化的地域特色。

“欢迎大家来到厚皋村和美乡风馆!我是新市中心小学504班的周莹……在我们乡风馆里,有两位全国有名的先进人物的介绍:道德模范、拉煤老人陆松芳和中国十大创新企业家宋云昌;还有两位省劳模及两位“蚕花娘娘”,同时还陈列了水乡地区养蚕用的126件生产和生活用具。”简洁热情的开场白一下子激起了前来参观的大人们的兴致。

文风昌盛 物阜民丰

东舍墩村自古文风昌盛,村民十分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人口只有1600余人的村庄,却涌现出近200名大学生,成为享誉全市名副其实的“高考上线第一村”。毕业之后,先后有百名新老大学生回村“献智”。

上世纪80年代初,东舍墩村辉山古塔下曾出土一批良渚文化时期的珍贵文物。在乡风馆筹建过程中,他们不遗余力搜集整理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戏曲歌谣等村落文化,其中包括抢救了即将失传的中国桑蚕文化活标本《蚕花谣》,现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他们的建议下,馆内还专门设立民间艺人汤小娥大娘的剪纸工作室,通过现场演示向参观者展现剪纸这项非遗手工技艺。

“家乡村庄变美了、生活富裕了、社会和谐了、村民文明素质提高了,真为家乡乡村文明进步而自豪高兴!”刚参观完村里的和美乡风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邱新法感慨万千。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倪跃峰博士格外激动,专程乘飞机从北京返乡为故里的发展“献智”。 这些毕业于东西南北的大学生中,既有早年的平凡工作者,又有新兴的管理人才,还有从事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教授专家。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生群英会”为乡风馆平添了一种文化学术气息,为东舍墩村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新蓝图。“有这么多从家乡走出去的专家教授、年轻学者的关心支持,相信东舍墩村的明天会更美好!”村支书张小乐一直笑得没合拢嘴巴。

与时俱进 绽放异彩

时光荏苒,不少宝贵的村落历史文化正在不知不觉中消失,那些悠久的桑蚕文化、丝绸文化、稻耕文化等,通过乡风馆得以保护和展示,令人欣慰。省级文化示范村钟管村新建了纪念馆和雕塑主题公园,专门展示本村历史名人——清光绪年间外交特使傅云龍的事迹、石刻及研究资料。开发区郭肇村新建历史文化名人姚氏主题公园,村里传统舞蹈——叶球灯民俗表演别开生面。乾元镇联合村乡风馆还附设一支26人的民间舞龙队——联合老龙队,持续10年亮相浙北乾龙灯会。金火村精心打造现代作家、学者俞平伯纪念馆。这些都为乡风馆增添了文化底蕴和亮色。

莫干山镇南路村将百年崔氏祠堂改造成古色古香的乡风馆,村里的少年作家崔利静潜心创作长篇小说《零落》的经历得以展示介绍。紫岭村乡风馆为当地名茶“莫干黄芽”等茶文化作了宣传与推介。

钟管镇曲溪村有“中医之源,柳器之乡”之美誉,通过挖掘本村名扬四海的浙北曲溪湾百年中医文化及中医外科源流演变史、本地传统手工技艺柳器编织业等人文资源,使乡风馆个性鲜明,优雅大方。

1943年,浙西行署德清县战时流动政府十余人流亡到太湖南岸一个名叫戈亭的小村落,聚在枯黄的芦丛中围炉煨山芋,融雪烹清茶。面对熊熊篝火,取纸张笔砚奋笔疾书,感怀河山沦丧,诗笺飞舞,枪声响起……日后,同仁诗集《戈亭风雨集》,为40年代浙江省唯一一部抗战诗歌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钟管镇戈亭村乡风馆内如实展示。

上柏村书记李铭介绍说,如今在农村,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乡村人文历史知之甚少。随着乡村不断变迁,许多宝贵的村落文化眼看着要消失,和美乡风馆正积极发挥抢救、保护和培育村落文化的功能,还能使传承积淀千年、特色鲜明、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草根文化发挥比外来文化更有效的教育功能。上柏村乡风馆里展示的“十大第一”特色更让人耳目一新。

武康镇民进村新建了乡村公园,入口处造有一座中式建筑知乐亭,花团锦簇,新建的“乡村大舞台”与古朴的乡风馆相毗邻。村民三三两两在公园散步或健身,男女老少心情舒畅。白墙黛瓦整洁宽敞的和美乡风馆与村图书馆合二为一。馆内,老人驻足观看展板,孩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阅读。窗外,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一幅美丽乡村诗意生活的画面令人愉悦。这是现代和美家园乡村文明的最好诠释。□

Deqing and Its Local Culture Centers

By Zhou Jianghong

Deqing, a rural county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Huzhou City in the north of Zhejiang Province, is a beautiful country area with a long history of culture and tradition. A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areas in Huzhou, Deqing has experienced an all-round growth.

The rural county is well known for delightful landscape, rich historical culture, and gathering of talents. Of the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elebrities of Deqing are Meng Jiao, a famous poet in the Tang Dynasty (618-906) and Shen Yue, a great litterateur in Southern Dynasty (1127-1279).

In an effort to boost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across the county, the government gives high priorit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ultural centers.

The cultural centers epitomize the county’s rich and varied village cultures highlighting history, folk custom, cultural tradition,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The cultural centers help preserve precious varied village cultures.

The village cultural centers aim to play distinct village character. The cultural center of Baibiao Village, erected in 2005, is the first and the most famous cultural center in Deqing.

Baibiao is a river village, where a few rivers converge. The village boasts a few precious historical relics such as a sutra pillar of the Tang Dynasty, a stone-arch bridge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 It also boasts a traditional folk shadow lantern show, the Tanhuang show, a second-hand timber market that attracts buyers from Zhejiang, Jiangsu and Shanghai, and distinctive agricultural and fish products. At the village’s cultural center, visitors can learn about them all.

Such a village cultural center was a sensation unheard of in Deqing. As soon as it opened its door, villagers flocked to Baibiao to look. People from far came too. One of them was Xu Guoying in her 80s, a veteran who was a soldier of the Chinese expedition to Burma during World War II. She wrote an inscription in honor of the village center. It also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the country’s largest television network. In late September 2010, CCTV reported the cultural center in its primetime news program. The success of the cultural center of Baibiao Village attracts a great numbers of tourists, creating enormous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great fame to the village.

Villages in Deqing did not desire to be left behind. Village cultural centers have mushroomed, highlighting village tradition, community celebrities, distinct farming produce, history, anything that people are proud of.

Cultural centers themselves vary in content and form from village to village.

At Houwu Village, a refurbished memorial house serves as the cultural center. It uses bamboo as its design element and displays a large of collection of daily agricultural implements and life utensils from the local villagers.

Hougao Village boasts a silkworm park, where visitors can see age-old mulberry trees, a pavilion, and a 100-meter-long corridor that displays the village’s history, glory and lifestyle shaped by silkworm farming since ancient times. On display of the village cultural center are 126 implements for silkworm farming and life utensils and an introduction to some celebrated villagers, including tow men of national renown, two silkworm farmers who were honored at provincial level and two queens of local silkworm pageants.

The cultural center of Dongshendun Village displays a collection of folklores, myths, and village ballads and folksongs. A village grandma Tang Xiao’e shows off her paper-cutting art to visitors at the cultural center.

Zhongguan Village features an exhibition on Fu Yunlong, a village native and diplomatic special envoy of the Qing (1644-1911).

Geting Village shows off a poetry collection written in 1943 at its village center. The village was home to a dozen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1943 when the county government had to move constantly during the war years. These petty government officials wrote these poems. It turns out that these were the only collection of war poems published in the 1940s in Zhejiang.

永州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篇4

一、永州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 许多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面貌也得到逐步改观。但是, 在我市一些农村, 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文化生活仍然贫乏, 农村文化建设滞后。

调研中发现我市大部分农民缺少休闲场所也基本没有休闲意识, 休闲娱乐几近空白, 文化生活贫乏, 精神生活贫瘠。很多县区的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一些农村建起了像模像样的图书室、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但却门庭冷落、形同虚设, 农村文化活动无声无息, 农村文化市场十分萧条。

2、不良文化滋生蔓延, 传统陋习根深蒂固。

我市打牌赌博现象普遍存在, 封建迷信现象在各地死灰复燃, 此外永州农村的宗教问题也很复杂。从清朝到民国, 永州一直是天主教、基督教、圣公会等国外宗教势力活动和争夺的重点地区。这些教派都在永州设立了教区, 管辖永州、桂林、衡阳、郴州一带的教务活动。改革开放以来, 这些教派又加强了对永州的渗透。同时永州农村宗族宗派势力也有所抬头, 使得农村公共事务和民主权利受到操纵, 从而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少县区农村宗族势力插手当地公共事务, 甚至成为影响村级民主选举的重要力量。永州农村的封建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封建宗族械斗、山林水利纠纷在永州时有发生, 一些村组处于失控状态,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宗族观念在作怪。

3、农民文化素质低下, 道德素质滑坡严重。

在我市一些农村, 识字的农民很少, 部分农民由于精神世界极其空虚, 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富即安, 不思进取, 好逸恶劳。还有的农民信守一切向钱看, 不守法规, 投机倒把, 见利忘义。

4、农民生活习惯落后, 脏乱差现象较普遍。

由于生活习惯以及公共设施的不配套, 目前我市农村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个别地方人、畜混居, 禽、畜放养, 一些村社道路破烂不堪, 随意占道、乱堆乱放。村容村貌的脏乱差是我市乡风文明建设中一个长期存在的基本问题。

二、永州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目前我市农村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的建设速度, 阻碍了永州农村经济的繁荣。加快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当务之急。近几年, 永州各地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 以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 推动乡风文明不断进步, 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 市场经济意识渐浓。永州各地参与经济建设的热情高涨, 创出了很多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新招数、新门道, 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村, 农民发家致富的道路更宽广了。

第二, 民主法制观念增强。随着法制教育的普及, 法律宣传在永州农村加强, 法盲大大减少, 村民遵法守法的意识不断增强, 并自觉利用法律维护权益。

第三, 精神文化需求增长。永州各地新建了乡镇文化中心和村级文化室, 组织开展了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 提高了农村的幸福指数, 村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第四, 村民整体素质提高。通过各种培训, 进一步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 更新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同时教育和引导农民“除陋习、树新风”、拒绝“黄堵毒”, 远离邪教和一切封建迷信活动,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健康发展。江永县87%的村订立了村规民约, 玉岭村连续四年无赌博, 无斗殴, 无计划外生育和刑事案件发生。

总之, 通过建设新农村的乡风文明, 逐渐在永州农村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 广大农民的文明意识不断增强, 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永州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

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必须要结合农村实际, 尊重农民意愿, 扎实稳步地开展好工作。

1、激发农民参加建设热情

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建设新农村, 坚持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内容要反映农民的要求, 过程要让农民充分参与, 建设成果要让农民分享和评价, 重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2、繁荣农村先进群众文化

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净化农村公共文化环境, 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力。积极探索农村文化机构服务机制和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机制, 重视农村文化骨干队伍培养, 加强村落文化宫、图书室、主题公园等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 努力提高农村文化骨干的带队示范作用和农村文化设施的使用服务率。

3、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搭建农民学习平台, 引导广大农民紧跟时代步伐, 追求新知识, 掌握新科技, 自觉投入到学习现代科学文化行列中去;完善农民学习机制, 积极搞好农民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和学历培训等工作;增强农民学习氛围, 重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在学习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影响和带领农民群众利用一定的空余时间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科技。

4、培育农民现代生活理念

加强农民道德素质建设, 坚持不懈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倡导关心公益、惩恶扬善的社会风尚, 修订完善适合基层操作的村规民约和行为规范;注重农民文明行为养成, 引导农民强化文明意识、科学意识、卫生意识, 自觉认同和践行健康、科学、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断完善保洁、保安、保健、购物、娱乐、养老等农村社区服务功能, 以现代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民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

5、强化农民政治文明意识

高度重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鼓励农民民主实践, 积极推进农村管理民主步伐, 进一步落实农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否建设好, 关键在于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效。本文在对永州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关键要在激发农民参加建设热情、繁荣农村先进群众文化、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农民现代生活理念等五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柳志萍:《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 2009-7。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篇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乡风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怎样把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摆上位置,切合实际抓关键,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内容相合拍,相融入,充分发挥其“灵魂工程”的引领作用,是我们在理论上要思考、实践中要解答的时代课题。

一、注重把握现状,掌握民风民情,切实做到有的放矢推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侧重的是乡风,落脚在文明。结合我镇实际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首要的就是要注重把握现状,掌握民风民情,这样才能明确思路,切实推进。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全镇农村农民的精神风貌总体上呈现健康活跃、积极向上的趋势。

农民的经济意识明显增强,求变、思富、创业成为时尚的主流。目前,私营经济已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农民创业成为骨干力量。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增强,先锋典型引领的影响日益突出。他们热心为民、爱家乡、爱集体、爱事业的先进事迹,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也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崇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意识增强,社会主义的诚信、和睦、互助等文明新风进一步形成。广泛开展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产生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新村、文明农户和文明家庭。我镇被评为全县文明乡镇,朱河、辛冲等村评为县级文明村,财政所、林业站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这些先进典型在全镇面上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丰富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增强,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有新的提高。

关心村务和公益事业发展的意识增强,管理民主、互谅互解形成新的氛围。围绕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基层民主议事活动、村务公开和干部下访,社会大调解机制逐步完善,信访终结评议情暖上访户,有力地引导了民风建设。

存在的问题

我镇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是肯定的,但发展还很不平衡,薄弱环节不少,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是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仍然严重。部分青年农民艰苦奋斗精神、勤劳致富思想,守法经营的美德比上一辈有所弱化,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

农民文化生活相对缺乏,“玩牌、打麻将”成为“娱乐”的主要形式。村一级受财力限制,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农村打麻将、斗地主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人戏称为一道“风景线”,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现在农民真是怪,不种菜园去买菜,不积土肥化肥代,热心麻将和扑克。”特别是一些外出打工和经商的人,回乡过年,打麻将从一般的娱乐活动发展到聚众赌博,一晚少则输赢几千元,多的上万元,既伤了民财,也毒害了社会风气。

部分农村长期存在的陋习改观不大。封建迷信活动仍然存在。例如一些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出门都要选黄道吉日。大操大办之风趋盛。少数农民过生日、满月、上梁、参军、乔迁都要请客送礼,操办一个婚事,往往要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一般农户葬礼消费少则万元,多则达到五六万元。

农民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国家观念、集体主义思想有所淡薄。部分农民吃苦耐劳、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有所丢失。特别是在对待“一老一小”的态度上迥然不同,对待小的,疼爱呵护,要风给风,要雨给雨;而对待自己的祖辈、父辈的赡养问题,则斤斤计较,精神上的慰藉更是一句空话。与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日趋强烈相比,一些农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滞后。比如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很难收取。农村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还比较多,部分地区造成较坏影响。因土地、林地、建房、扶贫、婚姻等民事纠纷较多,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乡风文明存在的问题说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为此,分析民情,了解民意,是我们做好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信息舆情机制,站在全局高度,认清问题,把握要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封建残余死灰复燃,大力弘扬新人新事新风尚,使乡风文明建设富取得新成效。

二、坚持有位有为,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乡风文明的引领

乡风文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做到真正摆上位置,就要在认识上、工作手段和机制上有新的思考,新的建树。

1、要有新的认识。乡风文明内涵十分深刻,包括人们的道德风尚、思想状态、精神风貌、文化素养等等,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然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这几年来,农村发展的实践给我们启示,凡是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村,经济发展就好;反之,不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不仅民风受损,经济建设的成果也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克服“软任务”、“自然成”倾向,坚持摆上位置,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有作用。

2、要有新的改进。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式和效果的统一上有差距。在部分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往往比较“虚”,工作的抓手仅靠组织活动,有时容易造成喊口号、唱高调、一阵风、走过场,广大群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处于被动状态,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当前的乡风文明建设要针对目前农村现状和外部大环境,努力地改进创新,思考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增强引领的针对性和教育的影响力。有的村着力深化基层民主议事活动,将每条通村道路的建设规划、资金筹措、质量监督都交由村民议事确定,工程招标通过镇招标平台,热点问题的处理使群众满意、放心,这些都会为我们方法手段的改进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4、要有新的考核。当前,乡风文明建设成果的考核标准很难量化,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思想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软任务没有强措施,工作上弹性太大。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完善考核体系、实施硬性约束是不可少的。我们要不断总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注重看建设的过程,看乡风文明的成果,将考核结果纳入村、部门综合考核,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重过程重实效,抓住重点突破,着力提高乡风文明建设的水平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坚持重过程、重实效,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不断进镇乡风文明建设。

1、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融入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一是突出与发展主旋律相合拍,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满活力。以历史文化、创业文化、生态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激发全镇上下爱家乡、创事业的动力,形成全民创业的局面。增强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着力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领功效。引导农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鉴别是非、美丑、荣耻的能力,自觉地扬美抑丑,扬善惩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三是坚持与农民群众道德实践的特点相适应,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成效。组织知荣明耻进农村活动,倡导“树新风、弃陋习”,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实践中领悟“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践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

2、把加强农民教育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治本之策。建设乡风文明关键在人,根本的是要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创业的现代农民。在教育的内容设计上,始终把就业创业的观念教育摆在首位,解决好想就业创业的问题;坚持把实用技能的培训作为主要内容,解决好能就业创业的问题。在教育对象的把握上,紧扣重点对象,突出基层党员干部、专业大户和青年农民三类群体,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在载体形式的创新上,要致力把信息指导、典型引路、帮扶推进作为主要手段,提高就业创业的成功率。每年镇村都要开展很多农村实用技术及就业技能培训班。

3、把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推动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以文明新村、十星文明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镇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弘扬正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团结稳定的社会人际关系,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水平。

4、把实施环境育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与村容整洁的要求紧密配合,围绕环境育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主要是在两方面着力: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工作为载体和突破口,动员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优化环境建设,自觉为创造优美洁净的农村人居环境出力。同时动员鼓励本村能人、富商、老板自愿捐资赞助,带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另一方面,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维护村容整洁,做有心人,当建设者。倡导全社会人人维护生活环境,人人与破坏行为作斗争,相互监督,相互教育,长期坚持。

5、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鲜活载体。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减小农村与城镇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科学文化的提升;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一是本着“重在建设”的原则,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做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规划,逐步健全文化设施,让丰富多彩的新文化深入农村千家万户。这几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一些村建设了农民文化广场,各村都建设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广场舞等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二是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潜能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唱主角,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自我教育,打造和弘扬农村特色文化,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充分考虑农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体现,以开展“送黄梅戏”、“送科技”下乡活动,把科技、计生等内容寓教于乐,做到以娱乐型教育农民,以实用型引导农民。

6、把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从农村实际出发,注重抓落实见实效,切忌形式主义,选择农民听得懂、能理解、用得上的法律法规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加大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针对农民中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环节,做好预防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防止“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案例说事”的宣传力度,明确教育导向,让群众在接受教育中得到提高。三是引导广大农民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精神,积极制定村民公约、乡规民约,促进自觉遵守。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文明乡风的培育 篇6

乡风文明建设本质上属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尽管现在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农村精神文明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良旧风俗的存在。

近年来, 一些落后的、愚昧的东西, 包括封建迷信、宗法活动死灰复燃。一些农村续修宗谱有所抬头, 耗资数万甚至几十万续修宗谱, 成千上万的人参加发谱仪式, 全村鸣炮敲锣, 搭台唱戏, 进行庆贺, 影响十分恶劣;一些地方滥修寺庙成风, 盲目求神、烧香许愿、占卦算命, 测看风水等盛行, 封建迷信活动猖獗;有的地方打牌赌博屡禁不止, 民心涣散;许多地方逢事宴请, 三年一小请, 五年一大请, 送礼成风, 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有的地方社会风气不好, 治安状况下降等。

2. 村常住人口青壮年流失。

在农村, 村子里留守的常住人口为386199 (即妇女、儿童和老人) 部队等妇少老弱病残。留在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人员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滞后的老人和妇女, 有文化的青壮年大多外出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打工。青壮年外出所获经济是许多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所在村经济的发展。但大量有文化的青壮年外移, 不仅阻碍了农村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推广, 还使新农村建设、乡风民俗文明建设失去了主力军。

3.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农村15一64岁劳动适龄人口中, 文盲半文盲人口占9.7%, 小学文化程度占38.7%, 初中文化程度占43.4%,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8.29%。劳动适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25年。近年来, 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小孩一般留守随其文化程度较低的祖父母辈生活, 隔代抚养, 导致对“留守”学生学习辅导不能能完成, 学生成绩较差。目前农村初中辍学人数较多, 孩子自身厌学是辍学原因之一, 使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难继。事实说明, 我国农民仍然是一个“知识贫困”的群体。

4. 居住地分散, 人居环境脏、乱、差。

随着土地承包的持续推进及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和实施, 小农经济及建基于此的“农民性”越来越被固化, 村庄内部生活的社会关联处于加速消解的过程, 农民活动自由度增加。在很多村庄, 房室建设无规划, 较分散, 人居环境脏、乱、差, 从进村的道路就可略见一斑。农民为图方便, 往往把垃圾就地堆放, 有的甚至把垃圾倒在河道、小溪边, 村庄随处可见畜禽粪便和污水坑, 村里无公厕, 随处大小便时有发生。村容村貌的脏乱差是乡风文明中一个长期难解决的基本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农民的综合素质不高;另一方面基层有的领导干部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指标”, 没有认真抓, 农村基本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二、新农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 可以说,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内容丰富, 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各方面, 尤其把“乡风文明, 村庄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战略高度, 充分认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大力发展, 绝大部分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然而, 解决温饱或实现富裕并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经济发展建设, 也是精神文明建设, 只有二者同时发展, 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 广大农民已不满足于衣暖饱腹的日子, 他们也向往城市人高质量的生活方式, 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 还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服务设施要配套。所有这一切, 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 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 这样, 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总体发展。

2.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我国农村根植于自然经济, 农业的弱质性使农民形成相对保守的观念, 小农经济意识强, 有的还存在着封建落后思想,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对此, 我们必须正视现实, 在农村广泛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 普及法制教育, 使农民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转变观念, 提高科技文化素质, 进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3.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 中国稳定不稳定, 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 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发展稳定, 农民生活富裕, 农村改革深得人心, 农民去除以往自卑、封闭、依附、模仿心理, 变得独立、开放、乐观、向上, 农村社会平等友爱、和谐共处, 人心安定。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乡风文明建设是分不开的, 因此, 要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利益矛盾, 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以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为突破口, 了解农民、关心农民, 使农民切实从改革中得到好处, 满足农民安居乐业的愿望, 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新农村建设中文明乡风的培育途径

1. 破除不健康的风俗习惯, 倡导新的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的一个特点是具有很大的惯性, 许多风俗很难自行消亡。移风易俗, 必须在破除不健康的风俗习惯的同时, 倡导新的风俗习惯。如婚嫁、丧葬、节日、宴请等习俗的改革, 就需要以新的风尚来取代旧的习惯。婚嫁禁止铺张浪费, 提倡勤俭节约;丧葬禁止封建迷信、薄养厚葬, 提倡科学文明、健康娱乐;节日、宴请禁止铺张浪费、宗法家族旧思想, 提倡尊老爱幼、村民平等新观念等。一些不良的旧风俗往往在“老规矩”, “风俗人情”的外衣下, 形成一种束缚和控制人们思想行为的无形力量。比如不干不净不生毛病, 可以在外力的诱导下, 由农民自己自发的革除, 树立清洁卫生新意识;逢事大操大办宴请 (如小孩百日、乔迁等) 等则由地方政府订立有关民俗活动的法规, 靠广大农民的监督, 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2. 重视教育培训工作, 提高农民各个方位素质。

邓小平在《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一文中指出:“发展农业, 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仍然很薄弱, 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 青少年失学现象仍较严重。必须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以政府办学为主体, 实现多渠道、全方位办学;增加教育经费, 确保适龄儿童入学;加强师资力量配备等。强化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 既扫盲, 又对农民进行技能训练或再教育, 使广大农民成为具有一定知识层次、掌握科学技术、善于经营管理、便于劳动力转移的掌握农业和其他专业劳动技能的社会主义新农民,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

加大对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力度, 使农民掌握相应的技术, 进行种植、养殖。加强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培训, 使广大农民懂得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自觉地按照市场的需求来配置农业资源, 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农村经济发展了, 青壮年外出或经商或打工不再是农村致富的首先方式, 较多的青壮年扎根现代农业, 有利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同时也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 有利于基础教育的实施。

4. 加强村庄组织化建设, 实现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村庄组织化建设包括:村庄布局合理, 建筑布局错落有致, 农户住宅实用美观;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 主次分明, 村内主干道硬化、亮化;村庄和农户庭院有绿地, 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 管网布局合理, 自来水普遍入户;农户皆有卫生厕所, 人、畜、禽分居;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 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处理, 基本消除垃圾和废水污染。村庄组织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农民居住条件, 配套必要的公共设施, 促进农村的繁荣与和谐。

5. 普及法制宣传教育, 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继续做好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各地经过多年的总结积累了许多农村普法的成功经验, 如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 普治结合、注重实效, 开展法制村创建活动等。在教育、启蒙农民的过程中, 把真正的法律精神和现代法律意识告诉农民, 培养建立法律观念和意识, 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为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尽可能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首先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重点是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农村广播电视等公共设施建设, 如发展文化馆 (站) 、图书馆 (室) 以及科教、影视、体育等设施。其次要搭建文化平台, 注意文化娱乐活动的导向和教化功能, 寓教于乐, 引导农民破除迷信、移风易俗, 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加强对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和系统挖掘, 建立有效的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 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

摘要: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中, 乡风文明是核心, 内容包括风俗、文化、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否建设好, 关键在于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新农村,乡风文明,培育

参考文献

[1]田雪原.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一卷) [M].人民出版社.1993.

[3]徐再高.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村庄组织化研究[D].贵州大学.2008.

乡风文明建设 篇7

1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

1.1 打牌赌博现象盛行

当前, 农村赌博现象广泛存在。农村赌博现象的主要的特点有: (1) 赌博方式多, 例如麻将、斗地主、六合彩等; (2) 参赌人员面广, 人员涉及男女老少; (3) 赌博场所固定, 例如在浙江农村, 赌博活动会在售卖零食的小店进行; (4) 青少年赌博现象突出; (5) 参赌的外来人员增加。据调查, 在浙江淳安县汾口镇, 至少有100万人次参与过地下六合彩赌博, 而汾口镇全镇只有8万人口。

赌博现象严重破坏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对于赢钱的农民, 赌博会促使他们怀有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想法, 从而停止农业生产, 沉浸在赌博活动中, 更有甚者勾结团伙设局诈骗同村村民, 丧失理智, 严重危害农村社会和谐。对于输钱的农民, 赌博引发的经济问题会造成家庭关系、亲戚关系和邻里关系的恶化。

1.2 偷盗现象猖獗

农村社会时常发生偷盗等社会治安问题。笔者曾有机会接触一中部地区农村, 该农村公路没装路灯, 夜晚一片漆黑, 当询问为何不装路灯时, 当地人的回答是如果装了当晚就会被偷走, 而偷盗的一般都是附近村民。据调查资料显示, 湖北谷城县一位年近7旬的留守老妪, 春天花8000多块钱买回3头牛犊, 饲养到年底准备出售时, 3头价值1.4万余元的牛犊却被窃贼偷走。另一位农民, 晒在外面2000kg小麦, 因没有及时搬回家, 也被偷走。据悉, 在某市检察院受理的143件盗窃案件189人, 发生在农村的入室盗窃案件48件59人, 达到1/3, 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安全稳定。

1.3 卖淫嫖娼屡禁不止

在浙江农村地区, 一些交通主干道的路边开满了美容院、按摩店, 这些店面白天紧闭大门, 在夜晚时开门营业, 通常都有衣着暴露的女子坐在门口, 这些场所进行的一般都是卖淫活动。这种性质的出租房在被查处后, 稍过不久又有同种性质的店面开始了营业活动, 屡禁不止。这种卖淫活动也让原本民风淳朴的村子出现逾越道德底线的现象。

1.4 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在消费主义的蔓延下, 农村铺张浪费的现象严重。据调查资料显示, 在农村家庭的人情往来年度费用中, 35.5%的家庭人情消费在2000~4000元之间, 有的在4000元以上。用于人情消费的现金占农村户均总收入的20%, 占家庭总支出的28%。农村办酒席的理由越来越多, 办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孩子结婚少则花费几万, 多则几十万;请客少则三四十桌, 多则上百桌。这种非理性消费不仅给农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更给正常的人际关系带来负面的影响。

1.5 农民道德和文化素质偏低

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冲击了中国农村传统伦理道德体系, 在新旧观念的交替中, 一部分农民败坏了道德素质, 例如赌博、盗窃、卖淫嫖娼等。另外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农村就业人口中, 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7.5%, 每万人口大学生数为4名, 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农民偏低的文化素质限制了对新思想、新科技、新农业生产方式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不利于新农村乡风文明的建设。

1.6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滞后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滞后且利用率低。据调查, 我国已建成县级图书馆2720个, 县级文化馆2829个, 乡镇文化站33637个, 但如此规模的文化设施还是不能满足8亿农村人口的实际文化需求。另外据数据显示:40%的农民从未去过农村娱乐活动室, 在60%去过活动室的农民中大多参与的是打麻将、打牌等活动。

2 乡风文明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2.1 打牌赌博现象盛行的原因

农村赌博现象盛行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经济原因, 农村给农民提供的工作机会有限, 农民收入少且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因此农民渴望赌博发财;二是政治原因, 公安机关对农村赌博的打击力度不够;三是文化原因, 农民文化水平低, 不能正确认识赌博, 缺乏对不良行为的自控和抵制力;四是心理原因, 部分农民认为赌博只是娱乐活动。

2.2 偷盗现象猖獗的原因

首先, 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这部分农民的就业压力大;其次, 偷盗的农民道德文化素质偏低;再次, 农村社会缺乏法制教育的宣传;最后的原因是被偷盗农民的个人防范意识差。

2.3 卖淫嫖娼屡禁不止的原因

农村卖淫嫖娼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卖淫嫖娼者贪图享乐, 缺乏自控力和正确追求;二是农村卖淫者生活贫困而农民不缺嫖娼钱;三是“性解放”“性自由”思想冲击传统女性道德观;四是公安机关在农村的打击力度不够。

2.4 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的原因

农村铺张浪费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人情交往和攀比心理两方面。首先, 人情交往是农村社会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农村泛化的人情消费造成铺张浪费;其次, 农民存在大宗消费的攀比心理, 非理性消费造成浪费现象。

2.5 农民道德和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新思想、新观念冲击了中国农村传统伦理道德体系, 农民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在新的道德体制还未建立的情况下, 农民道德素质出现败坏的现象。另外, 由于农村的教育力度不够, 农民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

2.6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滞后的原因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滞后的原因, 首先是政府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 其次是农村缺乏使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文化氛围, 最后是农村政策上缺少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的有效机制。

3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

3.1 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

解决打牌赌博、卖淫嫖娼、偷盗等问题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发布查处以上行为的通告, 在农村宣传栏等地方广泛张贴。村委会要加强村民的法制教育培训, 例如定期邀请大学法学教授给村民进行法制培训讲座。村委会还可以印发法制宣传的小册子, 给村民每户发放一本, 使村民提高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3.2 运用法律手段打击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都规定了处罚打牌赌博、卖淫嫖娼、偷盗等问题的方法。对于情节轻微, 悔过的违法村民要采取挽救和从轻处理的办法。对于情节严重的违法村民要进行从严打击, 公安机关要运用法律手段, 压缩农村有组织黄、赌、盗犯罪滋生的空间, 铲除其赖以滋生的土壤。打击违法活动还要充分发挥专群结合的优势, 充分发动农村村民检举、揭发和监督违法犯罪分子, 与黄、赌、盗的犯罪行为做斗争。

3.3 开展形式多样群众性文化活动

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政府组织实施送书、送戏、送电影的三送工程。政府要推进建设农家书屋, 购买配置农学、文学等各学科的书籍。政府以补贴的方式组织戏曲表演团体到农村进行演出, 例如, 在浙江绍兴农村, 文化部门可以邀请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进行送戏下乡活动。政府文化部门还应当实施农村电影工程, 保证农村每月一场电影。村委会借鉴模仿电视选秀节目的模式在农村举办曲艺选秀比赛, 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3.4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 村委会组织开展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培养农民形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意识。第二, 以宣传栏、讲座等方式讲述中国传统道德故事, 使农民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文化的优良品质。第三, 在农村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倡导农民道德生活, 形成文明道德建设氛围。

3.5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首先, 要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完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优质的教师资源是提高农村文化水平的根本办法。其次, 在主观上让农民形成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 以宣传的方式让农民认识到当前生活和优质生活水平的差距, 进而主动学习。最后, 在农村掀起学知识、学文化、学科技、学技术热潮, 提高农民的科学和文化素质, 建设学习型农村社会。

3.6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要从三方面着手。第一, 政府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增加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财政支出。第二,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 增加农民对公共文化的认识, 积极倡导农民参与文化活动, 使文化生活成为农民的一种生活习惯。第三, 建设农村公共文化队伍, 培养农村文化人才, 建立一支高素质农村文化工作队伍, 优秀的文化人才不仅管理文化事业, 更为农民参与文化生活起模范带头作用。

4 结束语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需要农民、村委、政府的合力!我们有理由相信, 乡风文明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张名片。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 昂扬的斗志, 去追求, 去践行, 去实现!

摘要:乡风文明反映农民素质, 体现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然而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有:打牌赌博现象盛行、偷盗现象猖獗、卖淫嫖娼屡禁不止、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农民道德和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滞后。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的对策有: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运用法律手段打击违法行为、开展形式多样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毕云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1 (9) .

[2]刘卫琴, 徐开金.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以扬州为例[J].学理论, 2010 (6) .

乡风文明建设 篇8

一、新乡风文明建设的方面解构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的不同

(一) 乡村建设缺乏独特的个性, 地域性特点少

本文着重强调的是新农村建设中环境规划与建设, 特别是在乡风文明的建设的角度进行研讨, 其着眼点不仅仅是研讨农村建设中的居住环境, 而是要培养新时期的乡风文明建设的伟大复兴之路。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建设的根本点, 也是新时期农村文明建设的基准点。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建设是立足点, 应该从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确立点。一些村落在进行休整把一些当地村庄具有的古民居、古代的庙宇、古代浮雕、古代石桥、古井等这些具有浓厚文化遗迹的都在改建过程消失。把原本具有地方色彩的充满自然古生态文化特点的村庄逐渐变成类似城市的新型农民集中营。

过去那种小桥流水人家, 参天大树、绿色林荫都已经逐渐淡出人类的视野, 这些新的乡村没有地域性和特有农村文化特点, 有些乡村建设盲目城市化建设, 使得家乡原有的风味、家乡地域文化风情, 特别是一些具有农村小风情小院小户的韵味逐渐流失。

(二) 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形成惯性思维

因为地域发展越来越紧密, 小城镇可以把城市与乡村的两个原本没有联系的市场集中到一起是, 市场发展可以很快促进农村的产业发展, 传统生产模式的改变, 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 这些劳动力可以进入工厂, 改善农村现在目前土地少人口繁多的矛盾, 而且可以提高农村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但是随着城市与农村同时发展, 但是二者发展不能划等号。当前某些乡村的领导人盲目把乡村规划与建设和城市化对等号。把一切指向标都向城市看齐。从公共基础设施到生产设施的配套都与城镇类似。广大的农村盲目的对城市进行规划与建设, 使得原来充满文化底蕴、人文气息的农村、具有乡土风情、田园丰美只能成为人类儿童期间的记忆。

(三) 农村乡的环境规划与建设缺乏相应的考虑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发展理论需要, 人类发展一旦满足基本温饱, 才能开始对人类发展、社会发展、精神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等方向出发。现代的农村, 温饱问题已经解决, 这就对周围的环境建设以及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对乡土建设需要一种正常的审美品性, 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有些地方把建设农民公寓楼建成高层楼, 从而忽视农民真正需要的配套设施。盲目的照搬城市小区发展模式直接套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环境规划, 抛弃原有乡村气息房屋而盲目建高楼, 破坏了原来乡村特有习俗、风貌。

二、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大体原理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风文明表明在传统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知识体系、素质修养、自身行为等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关系进行传承与发展。环境规划与建设是为了给服务更好于农村。

(一) 吸取历史建设经验, 把未来建设作为责任

农村的环境建设是新风文明重要元素之一, 要把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因素结合一起, 要把农村环境中蕴含的魅力散发出来。需要把各种元素加以提炼, 才能形成有机的自然文化生态磁场, 为新时期农村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思想保障。特别是要把农村特有的丘陵、平原、山地组成自然环境与当地特有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相结合, 这些都是对乡风文明的新农村文明建设形成了相得益彰的组合。

(二) 新农村环境建设需要执行可持续性发展方针

新农村环境建设需要进行可持续发展规划。人类对环境适应性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 是建立生态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以清洁家园、纯净水源、清洁生产为目标。以降低污染、可持续性在利用, 资源合理化为原则, 来优化农民生产条件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作为立足点, 通过推进废弃物资源, 开发新能源 (清洁能源) , 发展可持续循环农业, 实现家园清洁化、资源高效运用和农业生产无公害话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条件。

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包含因素

(一) 提纯农村文化

各地农村历史文化内涵, 风俗习惯不同造就了民族文化的不同。因此各地乡村与乡村之间也存在不同特色。当今是经济发展的时代, 不同地域的农村文化吸引各种游客前来旅游, 这样可以发扬农村当地文化也可以使得当地历史文化得到释放。这种文化应该在一定原则进行提纯, 这样不但能保存文化, 还能促进文化发扬光大, 还能形成良好文化磁场。

(二) 塑造环境特色

目前, 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时代的农村。例如以红色文化出现革命村、以进士文化而出名的书香人文村、有秀美景色旅游观光才能、以及客家文化出门客家民居村、或者以打造生态农业出名的生态庄园农村、还有以小家小院的山青秀美的田园村。这些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 都是根据自己当地特有文化习俗而建,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了当地山川优势, 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物相结合, 形成了新乡风文明建设的模版。

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目标

农村环境规划应该以人为本, 这样才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应该把广大农民需要放在第一位, 坚持把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好, 结合改善乡村供水设备, 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搞好乡村电网和电站等基础设施, 加大农村水电站修缮, 解决农民生活用电和生产用电的问题。搞好公路设施建设, 进来村村铺路, 有利于农副产品运出, 减少运输成本, 提高农民收入。使用新型的能源, 减少农村污染, 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使用, 例如沼气、风能、太阳能。最后要加大推进农村教育, 只有发展好教育,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提高人口素质, 才是发展生产的关键。

摘要:新时代的农村改建中, 集中问题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文章先从新乡风文明建设的方面解构新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的不同。从农村环境规划与建设两个方面分析, 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大体原理。在以上两个层次分析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环境规划与建设提出新的思路, 为新农村文明建设的环境规划与建设给予直接道理分析, 第四, 最后为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环境规划与建设提出建设目标。

关键词:乡风文明,新农村,文明,环境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玉浸.新农村建设必须走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之路[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6 (03) .

[2]农业部调研组.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3]吴海峰.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以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 2007 (06) .

乡风文明建设 篇9

1.1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30年以来, 我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 村民基本上都解决了温饱问题, 有些村民已经发家致富, 走上小康之路。但是, 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经济生活富足, 这并不代表已经实现了农村城镇化。城镇化既是个经济目标, 更是一个社会综合整体发展目标, 广大农民不仅要求生活富足殷实, 更要求文化生活丰富、社会风气健康向上。这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众所周知,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较大。因此, 农村发展的好坏、乡风正不正气, 村民的素质高不高, 这些因素都是衡量国家是否安定的重要标准。因此,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政治稳定、人心安定, 与乡风文明建设成效分不开的。我们要牢牢把握好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这个契机, 为农村城镇化的顺利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为我国农村的和平稳定保驾护航。

2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缺失

目前, 我国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经济成就斐然, 大部分村民基本上都已解决了温饱问题, 有些村民甚至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走上了小康之路。但有些村民由于文化知识薄弱, 仅靠种庄稼已满足不了其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因此, 就只能鼓足勇气离开已经生活几十年的家乡, 进城打工。随着打工潮的出现, 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流失。这将动摇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石, 最终使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这座大厦摇摇欲坠。

2.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基础设施是一个村庄、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 俗话说, “要致富, 先修路”就是这个道理。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 我们要想建设好文明乡风, 前提是我们要建设好乡村的文化基础设施, 这样以文化基础设施为载体来建设乡风文明才会更加顺利, 才能让村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建设文明乡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土壤也更加肥沃。

2.3 乡村农民的法制思想观念薄弱

长期以来, 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对不强, 尤其是在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及法律条文时更是一头雾水。有些村镇都会在一些地方摆放展板, 用来向本村的村民展示党和国家新出台的一些政策文件和法律条文等。但由于村民固有的特性, 他们不仅理解能力弱而且接受能力并不强。所以, 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在于村民自身, 还有就是当地负责人没有采取更易于村民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宣传, 这样一来, 村民的法制观念不仅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 而且也浪费了国家的资源。

3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乡风文明建设作用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人才培养, 弥补建设主体缺失

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 那么作为国家发展基础的村镇建设更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农民。基层党政机关要经常走访群众, 定期对村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其次是要引进人才。我们要鼓励青年教师尤其是毕业师范生走到农村, 发挥其聪明才智, 向农村播散新的希望, 与当地村民一起建设文明、和谐乡村。

3.2 建设基础设施, 开展多彩乡村活动

基础设施是乡风文明建设需要的硬件设备, 是开展丰富文化活动的良好载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 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人们不满足于足不出户的状态, 更愿意走出家门, 结交朋友。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就给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人们聚在一起交流感情、邻里和谐, 共同积极开展多彩乡村活动,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3.3 强化法制, 为乡风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能否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也标志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 要想建设文明的乡风, 加快城镇化进程, 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村民的法制教育。由于村民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强, 仅靠文字化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积极创新法制宣传方式, 比如举办法律讲座、法治案例展板和与法制有关的文艺演出等方式, 这样村民更容易消化, 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毕云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南都学坛, 2011 (9) :99-100.

乡风文明建设 篇10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其中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农村扶贫等利好政策。北川羌族自治县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是极重灾区, 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遭到摧残, 农村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援助之下, 新造一个北川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通过对口援建建设成功了。新北川所展现的新农村新农民新农业令全世界眼前一亮。

1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农业一直是农耕社会的主要产业。广义上讲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 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这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基本上在农村大多是以种植业为主。而中国人口众多, 可耕种土地很有限, 人均土地非常少, 尤其是在人口稠密地区。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 是大禹故里, 而羌族是56个民族中的一员, 所以, 北川羌族自治县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前和其他很多地方一样, 也是传统的农业一统天下。农民收入低, 农村变化小, 农业沿袭旧的生产方式。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处于山区,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人们思维方式守旧。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突然天崩地裂, 地动山摇, 尤其是北川中学教学楼上的师生瞬间被倒塌的建筑物重重地压在下面, 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大爱无疆, 山东人民援建大军来了, 不仅修房造物, 大桥修路, 还建设了工业园区。农业发展跳跃式, 位于北川新县城农业科技园的北川维斯特农业休闲旅游区成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整个景区总面积500余亩, 包括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开心农场、生态蔬菜采摘园、休闲中心、天然活氧温泉、恒温游泳馆、度假酒店等景点组成。进入园区感觉不是在农村。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1]。每年3至5月北川维斯特农业休闲旅游区“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春游踏青活动在此观光园内举行, 内容主要有现实版开心农场, 让游客回归自然。随着山东的地理位置的优势与新北川高山农业的科技优势互补, 今后这样的农业发展方向将是未来高端农业的出路。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农民认为生产发展应该主要依靠农村集体组织带动和农户自身的努力。在问卷第13题, 您认为在生产发展上, 应该主要依靠: (1) 当地政府支持, 该项占比为26%; (2) 农户自身的努力, 占比为34%; (3) 农村集体组织带动, 该项比例最高, 为36%。这说明农民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 农民渴望有组织性的生产经营活动。问卷第12题, 您认为最主要靠什么才能使自己富起来? (1) 胆识和魄力, 占比为7%; (2) 机遇和关系, 占比为10%; (3) 技术和勤劳, 该项占比最高, 达到了64%; (4) 文化学习, 占比为19%。这说明当前农民对于技术致富的渴望, 政府应该有组织地实施农民职业技术的培训。问卷第17题, 如果免费组织农民技能培训, 您最希望参加哪种培训: (1) 农产品加工技术, 占比为24%; (2) 电子机械技术, 占比为6%; (3) 手工工艺技术, 占比为31%; (4) 养殖技术, 占比为15%; (5) 农业生产技术, 占比为19%。这说明当前农民对于手工工艺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非常渴望参加。

在问卷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第25题, 免征农业税和粮食直补对您的生活有明显改善吗? (1) 很明显, 占比为15%; (2) 有, 但效果不太明显, 该项占比为64%, 这说明财政政策对于普通农民没有多大效果。这值得深思, 到底财政资金流向何处?这在以前的一些新闻调查结果相吻合, 也就是说普通种植户得到的粮补少难以抵消生产资料价格暴涨的因素。 (3) 还没有看到, 该项占比为10%。把C项和D项结合起来看, 则说明该项惠民政策效果欠佳。

2 乡村旅游如火如荼

当前中国的城市普遍受到汽车尾气、建筑尘埃等的环境污染, 乡村相对来说空气要清新一些。至少没有雾霾和水污染。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 “十三五”期间, 国家层面将加强对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的政策支持。2015年8月11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提出将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 实现每个重点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 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采摘园、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将得到极大发展, 由此可见, 乡村旅游业前景十分广阔。北川灾后重建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美丽乡村。最有名的就是小寨子沟五龙寨, 每年3到5月在五龙寨踏青赏花, 游客可以去体验农耕生活, 感受羌秀的独特魅力。期间还有羌族山歌节, 羌族羊角花节。北川县曲山镇曾经是“5·12”大地震中的极重受灾镇, 灾后该镇石椅村已经于2014年、2015年举办过两届踏青赏花、采茶节。该村搞了游客采摘竞赛, 可以现场选购、制作。绵阳市区一些小学还动员学生家长委员会组织学生去踏青采摘茶叶, 一方面, 可以起到亲子游活动的效果;另一方面, 又在活动中普及了科学知识。这也在客观上做到了素质教育。其实, 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观点, 必须深刻认识“以旅促农”在大力发展和提升乡村旅游, 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创新发展思路, 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这样才可能促进农村经济[2]。

2016年元旦小长假期间, 北川各旅游景区 (点) 相继组织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主题旅游活动。据统计, “元旦”三天, 西羌九皇山猿王洞接待人数4500人次, 收入189万元;北川羌城旅游区接待人数31509人次, 旅游收入760万元;北川药王谷接待人数1269人, 旅游收入37万元。2016年春节假期第三天北川羌城旅游区接待8.54万人;九皇山景区接待0.42万人;药王谷接待0.19万人。在这么多人喜气洋洋出行, 喜庆热闹然而秩序井然, 没有安全责任事故, 也没有旅游投诉和纠纷发生, 这说明新的北川人和游客文明素质高。原来的灾区现在变成了福地, 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北川小寨子沟人的直爽也令人起敬。

在调查中发现, 新农民应该是懂市场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问卷调查第58题, 您认为新农民应该是 (可以多选) : (1) 职业农民, 占比为35%; (2) 专业大户, 占比为26%; (3) 懂市场, 占比37%; (4) 会管理, 占比36%。所以, 归纳起来, 新农民应该是既懂市场又会管理的职业农民。不仅在北川, 在绵阳涪城区也有持证上岗的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的证书是由农业局颁发的。技术困难是当前农民生产经营中的最主要困难。问卷第59题, 你从事生产经营的困难是: (1) 在生产经营中存在技术困难, 占受试人群的34%选择了此项; (2) 贷款困难, 占比为32%; (3) 难以获得土地, 占比为11%; (4) 信息不及时, 占比为18%; (5) 其他困难, 占比为14%。由此可见, 技术困难和贷款难是农民生产经营中的主要困难。

3 农民精神风貌

北川维斯特商品交易市场山东大区2015启动大会于2015年4月25日在山东隆重举行。北川维斯特农业观光园大力发展北川及周边农业产业, 拉动周边乡镇农民就业, 推动了四川当地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该项目自2010年1月全面动工以来, 先后获得“绵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种荣誉称号。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根据西部特点与发展需要形成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深加工、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和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等四大产业板块, 致力打造具有西部高山农业特点的“生态农业全产业价值链”。2015年10月2日, 园区09:40迎来第一批游客;15:45天气晴好, 游人游玩宽松自在, 园区接待游人4896人次, 同比增长36.9%。2015年10月3日在园区内的工作人员均来自当地。在调研过程中, 研究人员询问她们在园区内工作的感受时, 她们这么回答:离家近, 工资每月有两千元左右 (绵阳市区工人工资水平) , 工作压力小, 还能照顾到家里。有几个50岁左右的大妈面带微笑这样回答。当研究人员问到一些敏感话题, 如不堪回首的地震问题时, 本以为她们会伤心落泪, 结果反而是她们面带微笑, 口头上“那都是过去了的事了, 人总得向前看”。这句话折射出新北川人的幸福心态, 珍惜生活, 感恩奋进的心理。其实, 凡是去过新北川县城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 这座城市乃至周边的农民心态普遍很好。

在问卷调查中获悉一些问题和农民的愿望。问卷第53题, 你认为当前农业的最大问题是: (1)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扶贫, 占比为31%; (2) 没有合适的项目, 占比最高为32%; (3) 没有形成合作社, 占比为12%; (4) 没有大老板承包土地, 占比为3%; (5) 缺乏劳动力, 占比为4%; (6) 土地没有流转, 占比为11%; (7) 没有好技术, 占比为4%。由此可见, 当前农业最大的问题是项目和资金缺乏。问卷第57题, 您希望村委会与政府科技部门应该怎样做 (可以多选) : (1) 推广实用新技术, 占比为44%; (2) 推广优质品种, 占比为41%; (3) 引进先进机械, 占比为25%; (4) 啥都没做, 占比仅为3%。从问卷结果来看村民希望推广实用际数和优质品种。

关于乡风调查, 也得到了正能量。第61题, 您觉得乡风改变反映在哪些方面 (可以多选) : (1) 打牌赌博等陋习依然存在, 占比为17%; (2) 自觉学习新技术, 占比为47%; (3) 自觉做大新产业, 占比为22%; (4)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文明程度提高, 占比为34%。从B和D选项可以得出结论:当前乡风改变主要反映在自觉学习新技术和新农业经营实体文明程度在提高。第62题, 你觉得你村的乡风文明表现在哪些方面 (可以多选) : (1) 好村风, 占比为47%; (2) 好民风, 占比为35%; (3) 扶贫助学等慈善事业, 占比为34%; (4) 美丽新村, 占比为37%。由此看得出好村风和美丽新村是乡风文明的主要表现。而对于乡风文明的理解, 大多数村民认为是家庭和睦。问卷调查第35题, 您觉得怎样才能算是“乡风文明” (可多选) : (1) 治安状况好, 占比为42%; (2) 家庭和睦, 占比高达60%; (3) 邻里友好, 占比为52%; (4) 尊老爱幼, 占比49%; (5) 没有黄赌毒, 占比为32%; (6) 遵守公共秩序, 占32%; (7) 精神面貌好, 占23%; (8) 管理民主, 占18%; (9) 村容整洁, 占34%; (10) 没有污染, 占33%。由此可见, 村民对于家庭和睦的期盼与认同度最高。

在北川县青片乡茶湾村调研过程中, 我们研究者遇到一个叫张国君的当地农民, 土地奇少, 一亩地都不到, 五口之家就他一个劳动力, 大女儿在读高中, 二女儿在读小学, 小儿子才一岁多, 他在当地打零工, 以挖药工为生。后来当地队长告诉我们, 其实他大女子患有白血病, 需要很多钱才能治病, 而他们全家年收入在1000元左右!这个家长所肩负的重任是多么大, 压力是多么大。然而, 他在我们与他谈话时却不提这一困难。可见民风淳朴, 令人动容。而当地村长在受访时称他自己为了在泥石流灾难中为抢救邻居的财产而导致脾脏破裂, 后来自己付了两万多元医疗费, 邻居帮支付了4000多元医疗费才保住性命, 然后受损的脾脏被切除了。当研究者在北川县永安小学听到当地一个人大代表说, 她们学校一个教学班春节前单亲家庭19人, 春节后这一数字刷新到29人。这对于在读小学生的心理创伤之大可想而知。可见家庭和睦是万事兴的前提。

4 对策

针对当前北川县的实际情况和调研结果, 本文提出如下一些对策与建议。

4.1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 包括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对这些景观或者所在地域资源进行开发并展示的是观光农业, 又称休闲农业。这是新时期随着人们的业余时间富余而产生的新型农业形式。尤其是对于周边30公里范围内的游客, 如绵阳、江油等城市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北川维斯特农业观光园之类的观光农业应该再增加3到5家, 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和旅游收入。推行现代农业商业模式变革, 尤其在农业渠道建立模式、营销与推广模式、农业资本运作模式的融合营销。所以, 北川羌族自治县应该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2015年绵阳市星级乡村酒店10家里面, 北川县居然没有一家上榜。这方面应该学习江油市。提升星级农家乐升级计划也十分重要。在绵阳市52家星级农家乐中, 北川县二星级4家可以提升为三星级, 而本县三星级6家农家乐应该有三分之一以上荣升为四星级。这样将极大提升品位, 带动当地农民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

党员干部应该积极为农民找项目融资金。既然农民认为当前农业最大的问题是项目和资金, 那么, 党员干部就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然而在问卷中反映出这方面党员能力还很弱。问卷调查第55题, 在你们当地党员干部是: (1) 领头羊, 带领群众抓产业发展, 占比为23%; (2) 很积极, 如深入农户宣传新政策、新品种、新技术、新典型等, 但是效果不好, 这一选项比例最高, 高达38%; (3) 和一般群众差不多, 不给农民讲经济效益、不讲成功经验、不讲市场形势, 占30%; (4) 比一般群众还不如, 仅占3%, 这说明现在党员干部应该加强本领学习, 否则会深陷本领恐慌。党员干部定期学习应该成为机制化。

4.2 充分利用绵阳作为研学旅游目的地的有利地位

新北川作为全国抗震救灾的典型, 联合国授予的灾后重建样板以及绵阳航空城的有利地位, 可以在寻龙山、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等地设立抗震研发中心、新农业研发中心等, 再辅之于配套设施建设, 这样有人气, 又高大上, 可以引来更多的研发中心落户北川, 必然带动研学旅游所辐射的目标游客和产业发展。四川省绵阳市成为全国首批10个“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称号的城市之一, 而且是四川省唯一入选城市。还有小寨子沟生物多样性研发中心等都可以考虑开设。2016年1月21日下午,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景域国际旅游运营集团在北川新县城举行签约仪式。这将意味着双方将就北川全域旅游目的地规划、旅游品牌营销推广、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旅游项目投资等方面进行深度战略合作。而乡村旅游可以补贴30%的财政政策对于北川来说极其有利, 并且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可操作性极强。北川羌绣、羌族博物馆和维斯特农业应该成为研学目的地。这样就把现有资源盘活了。

4.3 乡风文明建设机制化

乡风文明作为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的反映, 需要整合各种因素积极参与。乡风越文明, 村民的幸福感才越强。而幸福感越强, 则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动力则越大。修建乡村图书馆或科技阅读室, 让学习新技术的氛围代替那些打牌赌博陋习。有了好的村风, 村貌也会换新颜, 美丽新村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在问卷调查第63题, 作为一名村民, 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提高村庄的整体素质和形象 (可以多选) : (1) 说文明话, 占比为47%; (2) 做文明人, 占比为51%; (3) 行文明事, 占比为44%; (4) 自觉参与文明村建设, 占比高达71%。这说明乡风文明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大家的必修课。乡风文明需要村民全员参与, 才能建设文明村落。同时这也需要政府部门积极组织集体性文化活动。在问卷调查第32题, 当地政府部门组织集体性文化活动吗? (1) 经常组织, 仅占比为9%; (2) 偶尔组织, 占比45%; (3) 没有组织, 达到了40%。这说明政府尤其是地方乡镇应该大力加强集体性文化活动建设, 尤其是农业技术培训 (第33题B选项47%) 和副业技术培训 (第33题C选项29%) 。参与问卷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很低, 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6%, 初中占24%, 大专及其以上的仅占1%, 可见文化程度这么低, 更高需要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

此外, 还应该加大家庭幸福工程建设。当前村民离婚率有增大的趋势。离婚对于未成年子女的影响远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所以, 加大家庭幸福工程建设就显得迫在眉睫。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必须要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是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3]。这些关键问题一旦得到解决, 乡风文明就会好做的多。

5 结语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下, 中国将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当前, 休闲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农民职业化、人才化、知识化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发展趋势, 而新农村更是朝着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的方向发展。北川县可以以2015年度成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的北川县曲山镇和禹里镇为示范, 带动其他乡镇也朝着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的方向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加之于农村软实力的提升, 就会起到凝聚作用。精准扶贫, 因地制宜发展高山农业、经济林业等是北川县目前的紧要任务。北川县可以把农业项目加旅游目的地规划、旅游品牌营销推广、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旅游项目投资等方面进行深入开发与合作。借助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 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和农村电子商务市场, 以“旅游+”促进科工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养生等新兴旅游业态加快发展, 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以大众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是一大原则, 将极大地发展好“新三农”。总之,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融入研学旅游目的地的有利地位, 加大乡风文明建设机制化建设就一定能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民新农业的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阶段。在政府扶持科技特派员的同时, 我们要创新驱动。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新三农”——现代化的新农业、城镇化的新农村以及职业化的新农民[4]。通过创新发展, “新三农”问题将不难解决。

参考文献

[1]韩长赋.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J].农村实用技术, 2016 (02) .

[2]罗明义.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 2006 (10) .

[3]李燕.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 2006 (06) .

上一篇:单硝酸异山梨脂下一篇:粉碎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