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丹江口水库湿地

2024-07-24

河南丹江口水库湿地(精选4篇)

河南丹江口水库湿地 篇1

生态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短短的20多年里,已成为全球旅游发展的热点和趋势之一[1,2]。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3],由于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与谋富当地社区居民,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参与自然,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4]。水库湿地是一类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是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但是,一些地方由于沿袭了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在水库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经济、轻生态”等问题,导致库区湿地资源受损、生态退化,这背离了生态旅游开发的初衷因此在保护水库湿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开发模式,可持续地开发水库湿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已经成为旅游地理、水利风景区开发与湿地资源保护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1 水库湿地生态旅游与开发

1.1 水库湿地生态旅游

湿地是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独特多样的生态系统和景观,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极其重要的环境和资源[5]。由于湿地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其旅游价值越发受到关注。当前对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评价、开发对策及其环境影响等方面[6,7,8],而对水库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与开发模式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于生态旅游和湿地旅游研究的主要观点[4,5,6,7,8,9,10]。笔者认为,水库型湿地生态旅游是指以水库湿地旅游资源为依托,旅游者为了获取湿地印象、实现特殊旅游体验和研究湿地生态景观而开展的旅游活动其既体现认识和享受自然,又体现环境教育和社会参与功能,既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又有利于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1)以水库湿地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为基础,旅游资源以水库湿地自然景观为主,包括与自然生态景观相协调的湿地生态文化;(2)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强调要对当地的自然与社会文化负责任,重视对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体现旅游的可持续性;(3)有社区的参与,能得到当地社区居民对水库湿地生态保护的支持并使之获得经济收益;(4)水库湿地生态旅游是寓教于游的旅游活动,能让旅游者观赏湿地风光、体验湿地自然生态魅力,同时提高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5)以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旅游。

1.2 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1.2.1 生态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

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是以追求旅游经济高效益为主要目标,在开发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旅游市场与经济效益,而以可持续旅游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将保护作为主导因素贯穿其中。由于开发导向的不同,杨桂华等总结传统的“一源”(“资源”或“客源”)开发导向模式和“二源”(“资源+客源”)开发导向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导向模式,即在资源型、客源型或“二源”型开发模式中增加了保护的前提要素,形成“保护+资源”、“保护+客源”及“保护+资源+客源”的综合开发导向模式[11]。牛亚菲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的模式不同,基本模式包括社区参与模式、环境教育模式、生态环境补偿模式等类型[12]。目前,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和地域差异的存在,对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有效的范式。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对立的统一,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造成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13]。一般而言,湿地生物多样性程度越高,生态系统保存越完好,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就越大,故自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就会因为旅游的开发而造成一定的影响。水库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高、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特点,故单一的开发模式难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多重效益。

1.2.2 水库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产出的旅游产品

水库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高、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特点,合理的水库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要以水库湿地保护为前提,依托水库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需求,遵循“保护优先,生态为基,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加强监管,持续发展”的原则,适度有序地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构建水库湿地生态旅游产品谱系(表1),力求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最优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1.2.3 水库湿地生态旅游综合开发模式

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首先要保证生态安全[12,13],保持湿地功能健康和结构完整,要在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容量和生态安全评估的基础上,以政府管理为主导,鼓励社区参与监督,通过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出高质量的水库湿地生态旅游产品,并通过对旅游业绿色生产的监督和环境补偿来实现开发目标。其开发运作模式如图1。水库湿地生态旅游是可持续的旅游形式,在开发过程中,为保护好水库湿地脆弱的生态资源与环境,需要预先对生态旅游容量和生态安全影响进行评估;制定出科学的生态旅游规划来指导开发,对开发者、旅游者和库区居民进行生态环境教育,遵循生态化原则进行旅游开发建设,适度地开展市场营销和对旅游环境、质量、游客与社区的管理;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约束,吸引社区参与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和旅游环境影响评估,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确保水库湿地生态环境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 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2.1 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浮桥河水库位于湖北省麻城市举水河一级支流上,由自然河流和人工水库组成,水面海拔59 m,承雨面积381 km2,总容量可达5.395亿m3,大小浅滩40处,库岸线周长125 km,是大别山腹地的最主要湿地之一。区内河汊、浅滩多,水面较大,岸线附近地形波澜起伏,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平均海拔119 m,森林覆盖率达95%,土层深厚肥沃且多为赤沙泥土,土壤pH值在5.5~6之间,保水、保肥性能好。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分布了64科156种植物,野生动物130余种,其中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II级保护动物9种。近些年来,湿地内栖息、越冬的鸟类呈逐年增加之势白鹭的种群数量连年增加久未见的鸳鸯也落户库区。因其优质的水质,也是鳜鱼、匙吻鲟、中华鲟、大口鲶、河豚等国家珍稀名优鱼类的栖息地。浮桥河水库湿地区域环境优美、水生和鸟类物种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文化和旅游开发价值[14]。

2.2 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品位高,集美、古、名、特、幽于一体,给人诗情画意和山水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感觉,且区位、交通、客源市场和社会经济条件不断优化,同时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也有很多劣势与挑战(图2)。要通过有效地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将浮桥河水库湿地建设成为湖北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2.3 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浮桥河水库湿地具有生物多样性高、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特点,单一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难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开发效益,因而必须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管理模式(见图3),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合理的开发促进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定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必须充分分析浮桥河游湿地的地区特点,合理划分功能区,拟定适合动物栖息、植物生长、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各种规划方案,充分利用地滩涂、林地、草地和气候条件,为游客创造优美景观。并结合本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程度,将浮桥河水库湿地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开发实验区和外围控制区4部分,并以此为基础,实行相应的旅游功能分区(表2),对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管理。

3 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保障举措

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湿地生态保护

法制建设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有序进行、搞好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和保证[15],完善的法制体系是湿地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在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和国际公约等法律法规的同时,进一步健全湿地旅游开发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环境监测和旅游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同时政府制定促进当地旅游发展和水库湿地保护的宏观政策,并制定一系列建设与保护湿地的规划体系。要积极实施旅游业的清洁生产,从着重于末端处理转变为全过程控制[16],引进先进的生态保护技术、生态资源遥感(RS)与GIS管理技术、环境污染监控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全面促进浮桥河生态旅游业的生态平衡和协调发展。

3.2 确保政府主导地位,鼓励库区社区参与

为确保浮桥河水库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政府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湿地保护的社会责任,规范社会对湿地资源利用的行为,构建湿地资源保护及利用的综合政策体系,以确保政府在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主导地位和资金投入。进一步健全和扩大湿地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深入和持久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政府也可以通过增加当地人管理旅游的权限更多的吸纳库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国际经验表明[17],当地社区与有关利益团体共同参与湿地资源管理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通过鼓励相关利益团体的参与可增加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力量普及湿地恢复的专业技术、知识,使直接利用资源的当地政府、社区居民认识到库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可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社会与效益,从而成功拓展湿地保护与开发事业。

3.3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湿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环境资源,对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涉及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因此,在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将规划视作建设的“重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确保对浮桥河水库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以湿地为特色,以创新为手段,以精品为龙以项目为支撑,有效整合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成湖北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

3.4 加强湿地环境监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构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定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调整旅游开发行为,确保旅游的科学、有序和优质、高效。由于湿地生态环境具有敏感脆弱性,故需引入环保科技,提升游客的游览品质,打破传湿地户外观景模式,采用先进的室内玻璃幕墙观景,用木叶装置作为噪音和视觉屏障,在保证游客舒适与观感的同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另外,建立湿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向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相关利益团体收取一定的补偿费,相应的资源环境养护、更新和恢复,这样既增强旅游企业地居民保护旅游资源的自觉意识,又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生态环境品质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湿地是一个集自然、经济、社会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地球之肾”之称,有着很高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水库湿态旅游开发的目的应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不是通放式的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因而必须建立科学的水库湿地旅游开发模式。浮桥河水库湿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源优越,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展湿地生态旅游前景广阔。通过对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开发SWOT分析,考虑到该区湿地生态环境的敏感性、脆及其生态旅游资源特征,以保护性综合开发为基础框架,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开发实验区和外围控制部分,并设计具有本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同时强调以为主导,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施法规约束、环境监测列保障举措,鼓励社区群众的参与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保设,从而实现浮桥河水库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丹江口水库湿地 篇2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5-25 11:47:50 点击:0

1、引言上世纪八十年,为了解决天津市供水矛盾突出的问题,我国修建了第一个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将滦河上游来水经潘家口、大黑汀水库从河北省境内的黎河、沙河和天津市内的果河引入于桥水库调需,再沿州河、蓟运河南下进入输水明渠送入天津市内大型水厂经处理后进入千家万户。

多年来由于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流域经济发展,滦河来水水质不断受到污染,水中总氮、总磷浓度逐年上升,富营养化状态不断发展,库内的藻类密度持续增加、水草的繁殖量也逐年增大,每到夏季,在水库北岸浅水区和几个入库口的局部区域已发生一定程度的水华,大规模爆发水华的危险性很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引滦工程的正常输水,严重威胁城市供水安全[1]。对此,天津市全面开展引滦全线水源水质保护治理工程,决定修建引滦水源保护工程于桥水库入库河口湿地工程。

2、工程概况引滦水源保护工程于桥水库水源湿地工程布置于果河入库区域,占地面积为22.28km2。具体位于果河北侧五一渠以东和以西的区域、果河南侧以及水库滩地区域。在河口湿地西部区域的水库滩地处建设橡胶坝,对果河进行裁弯取直;河口湿地新建堤防长度约12.48km,复堤堤防长度约10.55km;新建湿地边界围堤11.82km,开挖截渗沟6.3km;新建一级进排水渠总长28.14km,二级分汇水渠总长37.65km;建设其他控制建筑物22 座,根据工程布置及既有鱼池等土地情况,在每个灌水区内设置格田,形成约200×700m 的处理单元,湿地系统内配置菹草、狐尾藻、微齿眼子菜和芦苇等水生植物来沉淀和处理水体污染,保护引滦水源水质。

3、水环境调查湿地区内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表层孔隙潜水,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接受于桥水库水、果河及支渠侧向补给,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以及其他区域性地下水侧向补给;地下水主要以渗流、径流和地表蒸发等形式排泄[2]。从果河大堤等位置测得其地下水位埋藏相对较浅(埋深3.50~5.50m 之间),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上下波动。由于每年秋末春初时于桥水库调水,会造成附近地下水位的明显升高,到调水结束后地下水位会明显下降。为了弄清楚湿地工程周边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需要进行详细的水环境调查。主要包括水环境水质调查,水化学特征调查及水环境腐蚀性调查等内容。

3.1 水质调查水源湿地工程的主要节点位置包括果河入库河口、五一渠输水渠道、可用鱼塘等部位。为此,在湿地工程的以上几个主要部位以及土壤基质进行了水质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3.1.1 于桥水库及果河入库河口水质情况根据于桥水库管理处的监测资料,于桥水库常规水质指标基本满足地面水III类标准,但在TN 参评的条件下(Ⅲ、Ⅴ类标准分别为1.0 和2.0mg/l),水库总体水质状况劣于V 类[3]。入库果河的水质相对要差一些,除TN 外,硝酸盐、TP、磷酸盐浓度都较水库要高一些,其中总磷已达Ⅳ类,具体水质见下表。

五一渠水质根据对五一渠水质的监测显示区内主要污染指标为TP、TN,其浓度处于劣Ⅴ类,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常规指标处于Ⅱ类,铜、锌、铅、镉、砷、汞等重金属处于Ⅰ类,整体上水质劣Ⅴ类,具体水质见下表。3.1.3 养鱼池水质根据监测资料,各鱼池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常规指标处于Ⅱ~Ⅳ类,铜、锌、铅、镉、砷、汞等重金属处于Ⅰ类,总氮、总磷营养盐指标处于劣Ⅴ类,其水体水质基本处于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TP、TN 因子。具体水质见下表。

土壤底质状况对湿地区域土壤和养鱼池底泥进行了试验分析,湿地区域土壤主要呈褐黄色,局部为黑灰色;养鱼池底泥一般为黑灰色,而下层原状土为褐黄~黄褐色,水底有厚约10~20cm 的淤泥。通过取样分析,河口湿地土壤和鱼池底泥中的重金属指标,达到土壤二级标准的要求,其底泥可用于农田、菜地、果园、以及林草地,且不会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但其营养物质含量高于于桥水库基底水平。

结果见下表。3.2 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腐蚀性调查为了进行湿地工程内水化学特征,采用重点布置、区域覆盖的方法于2013 年11 月~2015 年9 月共采取了24 组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样进行了水质简分析(水质简分析成果表略)。调查结果如下:

3.2.1 地下水湿地区域内地下水总硬度为9.67~31.96H゜,有八组超过25.2H゜,极硬水,局部为硬水;地下水总矿化度在0.24~0.75g/L 之间,其中三组大于1 g/L,一组大于3g/l,总体为淡水,局部呈微咸水或咸水;PH 值在6.60~7.39 之间,为中性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钾钠型水、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水、重碳酸钙钾钠型水、重碳酸硫酸钙钾钠型水、重碳酸钙型水、重碳酸钙镁型水、重碳酸钾钠型水、重碳酸硫酸钾钠型水、硫酸镁钙钾钠型水、硫酸镁钙型水、硫酸重碳酸镁型水、硫酸钙钾钠型水、硫酸重碳酸钙钾钠型水。

3.2.2 地表水湿地区域内河水总硬度为13.31~22.83H゜,为微硬水~硬水;总矿化度在0.35~0.68g/L 之间,为淡水;PH 值在6.99~9.09 之间,为弱碱性,局部碱性水。

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硫酸重碳酸钙型水、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水、硫酸重碳酸钙钾钠镁型水[4]。3.2.3 水环境腐蚀性为判定环境水的腐蚀特性,共采取19 组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结果见表3.2-1。由水质分析结论可知,区内环境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局部具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作用环境下为弱腐蚀性~中等腐蚀性;对混凝土大多数表示无腐蚀性,仅在北库局部有碳酸型弱腐蚀性,在南库有硫酸盐型强腐蚀性[5]。

4调查结论与分析4.1 水质调查分析于桥水库湿地区域内总体水质已达到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指标为TP、TN因子。其中硝酸盐、磷酸盐在果河入库河口位置都高于水库含量,总磷已达Ⅳ类;五一渠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常规指标处于Ⅱ类,铜、锌、铅、镉、砷、汞等重金属处于Ⅰ类;养鱼池内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常规指标处于Ⅱ~Ⅳ类,铜、锌、铅、镉、砷、汞等重金属处于Ⅰ类;湿地土壤和鱼池底泥中的重金属指标,符合土壤二级标准[6],但其营养物质含量高于水库基底水平。从以上结论来看,于桥水库上游和果河来水的水质已经达到劣Ⅴ类水质,而且其中主要的硝酸盐、硫酸盐、氮、磷、钾以及其他重金属的含量已经达到很高的污染级别,甚至其中的营养物含量已经影响到周边土壤泥质。如果任来水继续进入水库,水库整体的水质会发生严重的变质,同时水库周边以及库底泥质也会慢慢沉淀和富集这些污染源,当这种污染物富集到一定程度时,整个于桥水库巨大的生态系统和水质都将发生重大的改变,而且,治理难度极大。到时,于桥水库将彻底失去引用水源的功能,这将严重威胁天津市的引水安全和天津市民的生命财产。所以必须从现在开始对水库来水进行卓有成效的治理。

4.2 水化学特征和水环境腐蚀性调查分析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来看湿地周边环境地下水为硬水,局部地域为极硬水,矿化程度总体为淡水,局部呈微咸水或咸水;酸碱度为中性。湿地区域内环境地表水总硬度为微硬水~硬水;总矿化度淡水;酸碱度为弱碱性,局部碱性水。水化学特征复杂多样,特征值明显,地下水几乎涵盖了大多数的水化学类型,地表水主要为硫酸重碳酸钙型水、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水、硫酸重碳酸钙钾钠镁型水。从腐蚀性角度来看区内环境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局部具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干湿交替作用环境下为弱腐蚀性~中等腐蚀性;对混凝土大多数表示无腐蚀性,仅在北库局部有碳酸型弱腐蚀性,在南库有硫酸盐型强腐蚀性[5]。

这些结果反映出湿地区域内地下水的硬度和矿化度都略高于地表水,水中矿化度会受到降水和季节蒸发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地下水的矿化程度会保持稳定,这种情况反映出区内的矿化物已经在周边土壤基质中富集,这种富集在一种程度上是一种预警,这种无害的矿化富集警示了同类的有害物(有机质、重金属、氮磷等富营养物)也在区内水体和土壤基质中富集。而且,这种水化学性质会对湿地区域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的各种建筑物产生一定的腐蚀性影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5治理思路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基本明确区内水质污染严重,主要为滦河上游经果河进入于桥水库,来水污染程度远大于水库本身蓄水。所以,治理的思路应该为:主要治理上游来水,同时辅助治理水库周边生态环境。

对于治理上游来水应以治理滦河上游的工农业生产和污染企业排放为主,同时实施入库河口湿地工程,对于来水进行沉淀过滤,再靠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菌群降低富营养化程度和重金属含量,后经过水厂净化处理后使用。

对于水库周边生态环境治理应该把握现有污染要治理,对于基质土壤受到较大污染的应该清淤;同时,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和排放。

这里重点阐述水源湿地工程的治理思路。由于于桥水库的主要污染负荷通过果河流入库区,而在果河入库区域存在大面积的废弃鱼池或者待拆除的鱼池,河滩地面积也较大,有一定数量、适宜的土地布置湿地。同时,可以利用河道弯曲和宽阔的地段作为沉淀区域,使来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并去除一部分磷营养盐;进入湿地处理系统后,先进入地势较高的挺水植物区,进行有机氮消解的氨化反应和后续的硝化反应及植物的吸收。同时颗粒磷进行沉淀分解,溶解性磷被植物或被聚磷菌吸收;根据地势高低,另一部分水进入深1~2m 的浮叶、沉水混合植物区进行沉淀和硝化反硝化反应[1]。两部分出水都进入混合区进行调节,调节后水体进入较深的沉水植物区,继续以植物吸收的方式去除氮、磷营养盐,并在水深大于4m 的缺氧区发生的反硝化作用去除氮营养盐,最终进入于桥水库,达到保护和涵养水源的目的。结语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程目前已经开始全面实施,水源湿地工程是水源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上游来水入库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它的实施和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引滦工程能否在未来继续扮演为天津市供水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是老一辈引滦人的重要期望和热切的盼望。本文通过对水源湿地工程周边的水环境调查分析,得出水源湿地周边水环境的受到严重污染,同时区域内部分土壤基质也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结论[6]。通过分析污染的来源提出了治理污染的思路,重点阐述了水源湿地工程的构建思路,把环境治理和水环境治理以及水质优化提升结合在一起,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引滦水源保护工程的需要。目前,通过建立湿地系统来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大面积工程在国内还比较少见,希望本文能为今后同类工程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可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河南丹江口水库湿地 篇3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都在进行湿地保护和建设, 我国和四川省也正在进行湿地资源调查, 正致力于湿地保护和建设工作。

1 项目概况

木里县长海子 (又名寸冬海子) 水库湿地位于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城西北部康坞牧场与牙马毡村之间的深山中, 湿地距县城35km。海拔3630m, 为典型高原浅水湖泊型湿地, 长约2000m, 宽约1300m, 最大水深5m, 湖水面积约3km2。湿地呈南北走向, 四面环山, 山上森林茂密, 绿草成茵, 牦牛成群、环境清幽。春夏秋冬四季, 景色各异, 各具特色。该湿地地处鸭嘴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 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木里藏族自治县乔瓦镇。

长海子水库湿地林业区划为鸭嘴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属金沙江水系, 区内鸭嘴河注入雅砻江, 河流属降水、地下水和融雪补给水源。

长海子水库湿地所在地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生态地理区划中位于东亚大区、东亚常绿阔叶林亚区、东亚常绿阔叶林生物群区与西部山地常绿阔叶林生物群区交界地带, 周边植物区系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喜玛拉雅植物亚区中的云贵高原省具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和保存较为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该区域, 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1]。

2 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建设与保护现状

长海子水库湿地之前的建设一直依托所处的鸭嘴自然保护区, 四川木里鸭嘴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 (20世纪60年代初“南水北调”科学考察组建议, 省政府于63年行文批建) , 因“三线建设”、“林业 (金沙江、雅砻江) 大会战”等因素, 保护区建设一直未得到相应的重视, 相关工作基本没有开展。随着严酷的自然演变, 区域环境已相当脆弱, 同时人口剧增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得四川木里鸭嘴自然保护区包括“长海子”高原湿地在内的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干扰, 若不开展有效保护, 其生态服务功能将降低, 大量以之为生存环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将永远地消失, 保护其生物多样性的必要和迫切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保护区自建立以来, 一方面开展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和研究, 另一方面着手进行了保护和宣传教育, 并严格执法, 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行为,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更为突出。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对湿地保护的重视, 保护区针对长海子湿地也进行一些基础的本底调查和科考, 为湿地保护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木里县交通发展较为滞后, 近年来, 随着各型电站的建设, 木里县的交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 长海子水库湿地游木里至跑马坪电站互通公路穿境而过, 公路路面较好, 能保证施工器械及运输车辆顺利的抵达项目建设区域, 将给湿地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便利[2]。

2.2 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长海子水库湿地所在的鸭嘴保护区建立以来, 保护区通过多方努力, 使其在保护、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 但由于建立时间较短、建设管理经验不足、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等原因, 使其目前还存在如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 保护区及湿地维护经济来源主要靠木里县财政拨款。木里县属贫困县, 财政收入十分有限, 无力从事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致使湿地保护必需建设的基础设施未能建设, 严重地制约作该湿地有效的保护管理工作。

2.2.2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鸭嘴保护区管理处及下设的保护站, 为保护区的建设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由于建立时间较短等原因, 目前管理机构尚不完善, 岗位职能不够明确, 竞争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未能对长海子湿地进行有效的保护。今后, 应设置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 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 健全内部协调机制,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提高保护管理的有效性。

2.2.3 管理制度不够系统

鸭嘴自然保护区建立后,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结合保护区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 为保护区的建设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 从目前已经建立的管理制度来看, 这些制度尚不够系统、不够完善, 没有明确针对长海子水库湿地的保护区与管理措施, 难以完全满足今后建设管理的需要。

2.2.4 加强牧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湿地周边分布有康坞牧场等藏民居住点, 居民多以放牧为生, 牧民普遍文化不高, 对环境及湿地保护意识薄弱。保护区与牧民争地现象频发, 难以管控。以后, 应加强牧民环境保护的意识, 合理安排生产方式的转移, 结合牧民新村建设, 在保护湿地及保护区生态的同时, 逐步提高周边牧民生活水平。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因建设占地和施工干扰, 将对长海子水库湿地及鸭嘴保护区近期及局部地段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 从长远和全局来看,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可以使项目区工程建设占地范围外的其他区域得到更好的保护, 而使其具有较为显著的生态效益。

3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 生态效益

3.1.1 维持生物多样性效益

生物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被人类发现和利用的生物物种作为生物资源而存在着直接价值, 尚未被人类发现、利用的生物物种作为基因资源而存在着难以估量的潜在价值。长海子水库附近的鸭嘴自然保护区内现有陆生脊椎动物342种, 其中, 两栖动物2目8科17种, 爬行动物2亚目4科17种, 鸟类14目42科246种, 兽类8目21科62种;维管植物共计135科508属1368种 (不包括栽培植物) , 其中蕨类植物有15科59种, 裸子植物为7科16属47种, 被子植物共113科492属1262种[3]。在这些物种中, 有的是目前人类已经发现其利用价值且正在开发利用的物种, 作为种质资源被保护和保存,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多的是人类目前尚未发现其利用价值的物种, 作为基因资源被保护和保存, 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将使境内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将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基因选择机会, 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发挥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基础。维持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 有利于生态系统持久、均衡地发挥生态效益。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将使区内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 从而将维持当地生态平衡, 促进当地生态效益持久、均衡地发挥。

3.1.2 水土保持效益

森林植被通过地上部分降低雨水对地表的击溅和强大的根系固持土体, 可以有效地减轻地表径流对表土的冲刷, 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根据有关资料计算,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通过保护境内湖周山地森林植被, 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0.4万t, 减轻土壤中氮、磷、钾损失100t, 其年保土价值达21万元[4]。

湿地中植被茂密, 加之地表有积水层或长期过湿, 水流缓慢, 土壤侵蚀明显低于附近裸地。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可以有效地保护长海子水库湿地, 从而可以收到较大水土保持效益。

3.1.3 蓄水防洪效益

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具有调节洪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的能力。根据长海子水库面积和出口水位等指标估算, 该湖常年蓄积量为0.15亿m3, 最大调蓄量约为0.01亿m3。

长海子水库也保护着湖周一定数量的森林植被。这些森林植被地上部分具有对降水再分配的作用, 地下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远大于荒地而具有较高的蓄水能力。根据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测定的有关指标计算, 这些区域每年有效蓄水量为136万m3[5]。

如果不对湿地进行保护, 让其生态环境恶化或被破坏, 森林植被本身的涵养水源作用将大幅度降低, 同时造成大量的泥沙进入水库也将使水库蓄水防洪效果大大降低。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提高保护区对当地植被保护的有效性, 使生态环境不至于恶化, 自然植被不被破坏, 将最大限度地维持现有植被涵养水源和湖泊蓄水防洪效益。

3.1.4 调节气候效益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据孙立达等著《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与评价》介绍, 生长季, 林内日平均气温比裸地低0.2~0.6℃, 林内空气水汽压比裸地高80~90Pa, 林地浅土层 (0~20cm) 日平均土温比裸地低3.2~3.5℃。湿地也会影响周围的小气候[6]。据马学慧 (1989) 和孟宪民等 (1999) 介绍, 中国新疆博斯腾湖及其周围的沼泽总面积1410km2, 6~8月份邻近湖沼的蔫耆与和硕比距湖沼300km的库车平均气温降低1.3~4.3℃, 7~9月份相对湿度增加5%~23%, 沙暴日数减少25%[7]。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保护境内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无疑可使保护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3.1.5 净化水质效益

森林植被下的土壤对地下径流具有过滤和离子交换功能, 土壤微生物对有毒物质具有降解作用。在它们共同作用下, 可以对地下径流水质进行高效的净化。有研究发现, 将浓度为30mg/L的氰化物溶液注到土壤中, 仅1h后就有约90%的氰化物转化成氨氮而消失, 48h后净化率可达99%。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有效地保护湖周山地森林植被, 可以提高对境内地下径流水质的净化效果。如果按每净化1t饮用水平均投资0.15元计算,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每年净化水质的效益可达20万元 (按有效蓄水量136万m3计算) [8]。

另外, 长海子水库湿地中植物茂密, 湖中草甸较多, 水流缓慢, 具有滞留沉积物的功能。有毒物和营养物附着在沉积物颗粒上, 当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下来后, 有毒物和营养物也随着沉降、被湿地植物吸收, 水面得以净化。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有效地保护湿地, 将使其净化水质的效益得以长期发挥。

3.1.6 净化空气效益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吸收固定CO2, 放出O2。按照植物光合作用方程式计算, 植物每增加1t生物量 (干重) , 需固定CO21.63t, 同时释放O21.2t。另有资料介绍, 每公顷森林平均1a可释放O22025kg, 吸收固定CO22805kg。据此, 按《中国森林环境资源价值评估》报告中的计价标准固定1t CO2成本273.3元、提供1t O2成本369.7元计算, 项目区内森林每年固定CO2和释放O2的价值为56万元左右[9], 如果再加上灌木林地、草地、湿地的则将具有更大的效益。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有效地保护境内的自然植被, 将使保护区现有的净化空气效益不至于降低。

3.2 社会效益

建立本项目, 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而且具有突出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 有利于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实际上也是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一种保护和优化。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优化, 可以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另外,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开展社区共管活动, 对社区居民进行技术培训, 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技术水平, 从而可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3.2.2 有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保护境内生物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 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基本条件, 同时又为教学实习提供场所。这将为科研事业的发展和科普教育做出巨大贡献。

3.2.3 有利于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长海子水库湿地处于香格里拉旅游的核心地段, 境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在保护境内野生动植物的同时, 保护和优化境内的生态旅游资源, 为人们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体味自然风光的无限情趣, 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大自然的真实感情, 提高保护环境意识创造条件。

3.2.4 有利于鸭嘴河流域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保护项目区内的自然植被, 每年将大大减少土壤流失量, 输入鸭嘴河干流的泥沙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另外, 因森林植被和湖泊湿地具有调节水文的作用, 它将在洪水期降低洪峰, 在枯水期增加径流量。这些将对鸭嘴河流域的国土保安和沿途水利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转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起到积极的作用。

3.2.5 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将修建一定数量的管护、科研、宣教设施。修建这些设施, 大约需要用工1.2万工日, 可以为20人提供近2a时间的就业机会。

3.3 经济效益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 科学合理地发展观鸟、观花、观景等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项目, 不仅能够提高保护区的自养能力, 也将促进湿地及鸭嘴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 提高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物种本身具有巨大的保存价值,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森林的蓄水防洪、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以及防风固沙、保证下游水利开发和农业稳产高产等带来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是巨大和不可估量的。同时, 有效保护好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 对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高的潜在价值。

4 小结

通过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能使湿地及鸭嘴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及时有效的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充分发挥其生态价值, 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良好, 在建设资金有保障的情况下, 项目建设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摘要:位于鸭嘴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的木里县长海子水库湿地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关键词:长海子湿地,生态保护,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曾衍俊, 罗晓波, 胡涛.四川木里鸭咀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Z].2006:1-3.

[2]木里县、木里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R].2005:77-89.

[3]施白南, 等.四川资源动物志 (第1卷) [M].1982:195-203.

[4]焦菊英, 贾燕锋, 景可, 等.自然侵蚀量和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水土流失治理标准[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4) :5-8.

[5]木里县志[M].133-145.

[6]孙立达.水土保持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与评价[Z].1995:111-121.

[7]孟宪民, 崔保山, 邓伟, 等.松嫩该流域特大洪灾的醒示:湿地功能的再认识[J].自然资源学报, 1999 (01) :1-5.

[8]孟建林, 王齐, 师春娟, 等.不同绿地植物根层土壤对中水水质的净化效应研究[J].节水灌溉, 2013 (03) :1-4.

河南丹江口水库湿地 篇4

(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省政府令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坝高十五米以上或者库容一百万立方米以上大坝的安全管理,都必须执行《条例》和本细则。

第三条 省、市(地)、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其所管辖大坝的主管部门,并会同同级有关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大坝安全实施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大坝主管部门对其所管辖的大坝的安全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

第四条 大坝的建设和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对重要城镇、交通干线、重要军事设施、工矿区安全有潜在危险的大坝,应采取相应的强化措施,确保安全。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坝安全的义务。

第二章 大坝建设

第六条 兴建大坝必须服从流域统一规划,并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合理布局,充分论证,建设方案报送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兴建大坝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做好勘测、规划、设计,并严格审批手续。

第七条 大坝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及省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由具有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大坝设计除主体工程外应当包括:工程观测、防洪测报、通信、动力、照明、交通、仓库、房屋、生活、水产等设施及绿化、迁赔、管理范围等。

第八条 大坝施工必须由具有相应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按照施工承包合同规定的设计文件、图纸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准擅自更改,确需变动设计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设计单位应向大坝建设单位派驻代表。建设单位应成立质检组织,? 涸鹗┕ぶ柿康募喽郊觳椤V柿坎环仙杓埔蟮模匦敕倒せ蛘卟扇〔咕却胧? 第九条 大坝开工后,大坝主管部门应当组建大坝管理单

第三章 大坝管理

第十七条 大坝工程竣工验收后,大坝主管部门应依据规定的编制配足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大坝管理单位运行管理费的收取和使用,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八条 大坝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大坝定期安全检查、鉴定制度。

汛前、汛后以及暴风、暴雨、特大洪水或强烈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其他险情发生后,大坝管理单位应进行检查,或由大坝主管部门组织对其所管辖大坝的安全进行检查。大坝管理单位必须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对大坝进行安全监测和检查,对监测资料应当及时整理分析,随时掌握大坝运行状况。发现异常现象和不安全因素时,大坝管理单位应立即报告大坝主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第十九条 大坝管理单位必须做好大坝及其附属设施的养护维修工作,保持大坝完整,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第二十条 大坝运行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大坝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批准的调度计划和大坝主管部门的指令进行水库的调度运用。汛期的调度运用必须服从上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第二十一条 大坝管理单位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确保大坝安全。

第二十二条 大坝管理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和气象水情测报、预报、洪水调度与报警工作,并保证通讯畅通。

第二十三条 大坝出现险情征兆时,大坝管理单位应当立即报告大坝主管部门和上级防汛指挥部,并采取抢护措施;有垮坝危险时,应采取一切措施向预计的垮坝淹没地区发出警报,做好转移工作。

第二十四条 大坝管理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和大事记,对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保持资料完好。

大坝主管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对所管辖的大坝进行注册登记,建立技术档案。

第四章 大坝保护

第二十五条 大坝及水文、测量、通信、动力、照明、道路、桥梁、消防、房屋等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

至五千元罚款;

(三)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采矿、建窑、采石、采砂、取土、打井、修坟等危害大坝安全活动,处一千至三千元罚款;

(四)未经许可或者不按批准的方式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修建码头、库叉、鱼塘、房屋等设施以及在库区内围垦、弃置垃圾,处五百至一千元罚款;

(五)在大坝上放牧、垦殖、堆放杂物,不听劝阻或者未经许可在大坝上行驶车辆的,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条例》和本细则的处罚,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裁决执行。二百元以下罚款,可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大坝管理单位执行。罚没收入,一律上交同级财政部门,不得截留,坐支、挪用。

第三十七条 破坏大坝工程、哄抢或盗窃大坝管理与防汛器材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由于勘测设计失误、施工质量低劣、调度运用不当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导致大坝事故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据《行政复议条例》或《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细则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坝高十五米以下或者库容一百万立方米以下的大坝,其安全管理参照本细则执行。

上一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下一篇:膀胱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