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2024-05-28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共12篇)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篇1

在日前召开的社区卫生服务与发展战略高级论坛上,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会长蒋作君说:“社区卫生不是以临床或者患者为中心, 而是以健康为中心。”这是社区卫生不同于医院的临床服务的显著标志之一, 也是社区卫生机构存在的基础和价值。

蒋作君说:人生的健康60%取决于生活方式, 15%取决于遗传, 15%取决于环境, 10%取决于医疗服务。以健康为中心, 就是要全面普及卫生常识, 大力促进健康教育, 使广大社区居民掌握健康知识, 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此, 社区卫生机构必须提供卫生服务和基本的健康指导和医疗治疗。一要以维护群众的健康为中心, 坚持预防为主, 提供从生命孕育到出生、成长、终老的连续性健康服务;二要让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解决“小病”, 并对“大病”能够及时了解转诊、治疗。对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突发事件要有一定的防控能力, 使居民有一个安全、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三社区除了开展门诊工作, 重要的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 开展家庭治疗, 家庭康复, 临终关怀医疗服务。

病例报告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确保个人的身心健康是社会、家庭面临的新问题, 如何鼓励和帮助人们预防疾病, 战胜疾病和降低疾病致残率,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维护最佳的生活环境, 是对社会、政府及卫生部门的新挑战。

以健康为中心, 以人群为对象, 以家庭为单位, 除了医疗卫生以外, 还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普查, 教育他们调整心态, 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居住条件, 消除不和谐因素, 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宣传优生优育知识, 杜绝不良行为、不良嗜好, 使居民从身体到心理都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社区卫生服务应以健康为中心, 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适应卫生发展重心下移战略, 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适应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因此社区服务以健康为中心任重道远, 要求我们每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共同承担起这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篇2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文件的相关要求,为切实抓好居民的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在上级业务部分的指导下和我院各科室的密切配合下,我们深进展开了健康教育工作,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人,层层抓落实,层层把关。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得到了不断地完善。现将我中心健康教育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完善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工作制度。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职责,作为每月科室绩效考核依据之一,着重加强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通过加强领导,层层落实,我中心的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为今后健康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居民的学习宣传教育。

为提高居民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居民的卫生观念,普及卫生知识,我们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居民健康知识讲座,传达贯彻上级有关健康教育会议精神,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和相关健康教育文件。通过学习,居民们明确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重要性,增强了卫生保健意识,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

三、重视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健康服务场所,必须坚持以医疗为主、扩大预防工作的服务格局,为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要求医务人员首先要认识和掌握健康教育知识,通过学习和培训,全体医务人员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增长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提高了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工作能力。

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一)我中心依托xx的有利资源,为了让我辖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专家服务,积极组织义诊活动,2018年全年共组织义诊活动10次,健康讲座13次,惠及人群包括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广大健康居民等。宣教的内容涉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艾滋病、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和中医养生等方面的内容。

(二)我中心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2处,每2月更换1期。及时利用合肥市疾控向我辖区居民发放上级下发的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宣传资料尽可能融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为一体。除此之外,同时在宣传栏上粘贴各种不同的宣传资料,例如:结核病防治、手足口病、艾滋病等宣传资料。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大力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和常识,教育广大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进步全民健康素质。

五、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我中心4个全科团队轮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社区卫生服务。在各种卫生宣传日,开展了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 活动,赢得社区居民的认可,充分发挥了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引导与健康促进作用。为创建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奉献着光和热,全年共有2100余人在我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受益,共分发资料3400余份。

六、不足之处

总之,我中心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是肯定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人员有限,宣传的深度和力度不够,一些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深入开展。究其原因,我们自己的努力不够是一方面,但人员、经费限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心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后我们要着重加强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和深度,促使更多的人们加入健康教育行列中来。

七、改进措施

为了更好的展开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工作,努力地调和好各科室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工作上更好的合作。

2、加大人力、物力投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做好宣传工作,进步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初探 篇3

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居民共居同一地理区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密切的联系。社区健康教育源于发达国家[1]。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群众健康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是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相关信息,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的活动[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以家庭和社区为服务对象的最基层的医疗机构,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普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原来单纯的治疗服务转向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从单纯技术性服务转向社会性服务,社区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医疗服务中,门诊量相对比较小、有充足的医患交流时间,加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群多以辖区居民为主,服务对象相对固定,医患相对熟悉,向其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宣传相应的健康知识更容易被接受、运用。因此,结合上述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十分必要。

1 健康教育内容

1.1 以疾病或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如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癌症、爱滋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精神问题等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1.2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如针对青少年、青春期、更年期、老年人、育龄妇女等特殊人群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1.3 以社区卫生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如针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职业卫生、家庭健康等社区卫生问题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1.4 以健康促进为目的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如针对合理营养、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应付紧张、改善睡眠、戒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控制性行为、预防意外伤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目标及精神卫生等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形式

2.1 健康教育与卫生日相结合:配合各卫生日主题,开展核心知识宣传。开设健康知识宣传栏,利用音像、报刊、手册、折页等大众传播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知识宣传。充分利用群众的从众与获利心理,咨询与义诊相结合,为群众提供部分免费体检筛查项目,如心电图、血压测量、血糖测量等,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

2.2 健康教育讲座与咨询相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根据社区调研,按照社区群众的需求,依循优先主次原则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结合咨询、宣传资料的派发,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健康知识。

2.3 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相结合;随着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不断增加,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利用各种教育形式来帮助患病人群认识疾病、自我心理调节、获得家庭支持、合理饮食、适宜运动、合理用药、定期检查。健康教育中要注意突出针对性,要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3]。例如,针对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常见疾病,且发病越来越呈现低龄化、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预防高血压的意识十分淡薄的特点,在开展健康教育中,使他们充分认识高血压对健康所造成的严重危害[4]。转变生活观念,自觉锻炼身体,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4 随访与个体化教育相结合;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开展入户调查,建立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将慢性病患病人群分类造册,重点随访,并根据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开展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活动。针对不同疾病对患者进行个别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坚持规律服药,定期复查,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或者改变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3 健康教育与能力建设相结合

3.1 注重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强化健康教育理论学习及语言表达培训,提高医生护士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教育,渗透到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

3.2 注重实践教育,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中找出规律的东西,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3 注重评价,评价工作是对健康教育实施过程的全面审核,衡量对所确定的工作目标、质量、效率的满意度。发现工作方案中的缺陷和不足,利于改进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

[2] 程满意-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6):1489—1490.

[3] 吴萍,顾大华,肖定洪,等.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小组干预的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7):4—5.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资料来源于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社区居民卫生调查的数据, 以家庭为调查基本单位, 在随机抽取的8个居委会中, 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1 2 5户, 最后共抽取1 0 0 0个居民户, 总抽样比例为4.0 7% (1 0 0 0/2 4 5 8 6) ;对抽中的样本家庭中实际居住的全部成员进行调查。其中女性1 3 7 4人, 5 0岁以下已婚妇女4 4 9人, 完成已婚育龄妇女有效问卷4 0 6份。

1.2 调查内容

包括家庭成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家庭一般状况;疾病与行为危险因素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卫生知识与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知晓、利用与满意度;其中已婚育龄妇女的专项调查内容包括生育情况, 妇科疾病与2月内生殖道感染症状等内容。本文主要针对育龄妇女的健康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1.3 统计分析

居民卫生调查资料双录入数据核对无误后, 使用S P S S fo r w in d o w s 1 1.5统计分析软件, 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描述, 分类变量应用构成比或率;数值变量资料应用均数和标准差或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进行描述。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的4 0 6名育龄妇女, 年龄2 2~5 0岁, 年龄平均年龄 (4 0.8 4±6.9 0) 岁。其中已 (再) 婚3 9 5人 (9 7.3%) , 离婚和丧偶1 1人 (2.7%)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 3 0人 (3 2.0%) , 高中和中专2 1 3人 (5 2.5%) , 大专及以上6 3人 (1 5.5%) ;职业分布;工人所占比重最高9 0人, 占2 2.2%, 其余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公司职员、行政管理人员、商业服务以及离退休人员等。

2.2 慢性病患病情况

有4 1人被调查时患有慢性病, 现患率为1 0.1%, 其中有9人同时患有2种慢性病。慢病患病率3 5~岁以上组4.3% (3/7 0) , 4 0~岁以上组8.0% (9/1 1 2) , 4 5~5 0岁1 9.7% (2 9/1 4 7) , 随年龄增加而慢性病患病率升高 (χ2回归=2 2.4 5 0, P<0.0 1) 。排在前1 0位的慢性病有高血压 (1 0人, 2 4.6 3‰) , 冠心病 (7人, 1 7.2 4‰) 糖尿病 (6人, 1 4.7 8‰) , 颈椎间盘疾患 (5人, 1 2.3 2‰) , 其次有关节炎、慢性肾炎、胆结石, 哮喘, 脑栓塞, 心肌梗死等, 共占全部慢性病病例的7 5.5%。

2.3 2周患病情况

“2周患病”的概念是建立在居民自我报告的基础上, 特指在入户调查前1 4 d内被调查人自觉身体不适, 如果慢性病在前2周内发作或治疗也计入2周患病。调查中5 0岁以下育龄女性2周患病人数为4 4人 (1 2.3%) , 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χ2回归=1 1.2 4 5, P<0.0 1, 见表1) 。2周患病主要病种有感冒, 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 胃炎或消化不良, 胆结石等, 占全部2周患病病例的7 2.7% (3 2/4 4) 。

2.4 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情况

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情况调查包括怀孕、活产、流产等情况。被调查育龄女性怀孕次数为1次的人数为2 2 5人, 占5 5.4%;2次的1 0 5人, 占2 5.9%, 3次的4 2人, 占1 0.3%, 4次及以上的1 3人占2.9%, 其中活产儿3 8 0人。有过自然流产史的2 3人, 占5.7%;而有过人工流产史的人数达到1 4 5人 (3 5.8%) , 其中有4 7人 (1 1.6%) 有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流产史。

2.5 常见妇科疾病和生殖道感染情况

被调查已婚育龄妇女常见妇科疾病有阴道炎1 5人 (3.7%) , 宫颈炎8人 (2.0%) , 附件炎8人 (2.0%) , 子宫肌瘤2 8人 (6.9%) , 卵巢肿瘤6人 (1.5%) , 其他情况8人 (1.9%) , 累计每百名调查的已婚育龄妇女中患妇科常见病的人次数为1 5.5人次。调查前近2月内有生殖道感染症状, 白带增多9人 (2.2%) , 外阴瘙痒4人 (1.0%) , 下腹痛4人 (1.0%) , 其他感染症状3 4人 (8.4%) 。累计每百名调查的已婚育龄妇女中近2月内具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人次数为1 2.6人次。

2.6 月经和绝经情况

被调查女性月经规律的3 4 5人, 占8 5.0%, 不规律的6 1人 (1 5.0%) , 其中一年以上无月经的2 6人 (6.4%) , 这2 6名女性年龄4 3~5 0岁, 其中有失眠症状的1 4人 (5 3.8%) , 烦躁1 4人 (5 3.8%) , 抑郁症状8人 (3 0.8%) , 心悸1 0人 (3 8.5%) , 关节疼痛1 0人 (3 8.5%) , 其他更年期症状8人。有7人 (2 6.9%) 具有4种及以上的上述症状, 7人 (2 6.9%) 有2~3种上述症状。

3 讨论

妇女的健康问题特别是生殖健康问题, 涉及到妇女的基本权益, 对人口整体身体素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妇女保健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通过居民卫生调查全面了解社区育龄妇女健康及相关问题, 对于确定优先解决的社区育龄女性主要健康问题及其相关因素, 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 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健康促进和卫生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育龄女性的健康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本次调查显示有过人工流产史的育龄妇女人数达到3 5.8%, 其中1 1.6%有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流产史。人工流产对于女性身体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对术后月经, 排卵恢复及以后妊娠有较大影响, 严重者可造成继发不孕。因此, 要开展正确的健康教育工作, 宣传避孕知识, 以尽量减少人流术[2,3]。

妇女疾病和生殖道感染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很多群体中极为常见, 如不早期发现和治疗, 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每百名受调查的已婚育龄妇女中患妇科常见病的人次数为1 5.5人次, 近2月内具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人次数为1 2.6人次, 低于妇女普查的报道结果[4~6]。为此, 要利用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地从生理解剖、生殖生理、生活方式、卫生保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宣传教育,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育龄妇女的妇女病的普查率, 提高其生殖健康自我保护意识。

本次接受调查的5 0岁以下女性, 其中1年以上无月经的2 6人, 最小年龄4 3岁, 且更年期症状比较普遍, 因此, 采用社区健康促进和临床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 提高围绝经期女性对于更年期症状的认识, 指导正确就医, 有利于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促进女性健康[7]。

生殖健康问题是5 0岁以下育龄妇女群体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但还要重视这个群体的其它卫生问题, 如4 5~5 0岁育龄女性的慢性病患病率约2 0%, 就病种而言高血压、糖尿病依然是慢性病管理的重点。在2周患病情况中, 除高血压等慢性病外, 感冒、消化不良等为2周患病的主要病种。

妇女保健工作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8],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妇女保健工作的主要阵地, 可以通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妇女保健, 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手段和医疗手段, 低成本、高效益、广覆盖, 使妇女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进一步促进妇女健康, 促进妇女保健工作发展。

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50岁以下已婚育龄女性主要健康问题, 为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以家庭为调查基本单位, 调查疾病与行为危险因素状况及生育情况、妇科疾病等健康问题。结果 慢性病现患率为1 0.1%, 2周患病率为1 1.1%, 累计每百名调查的已婚育龄妇女中患妇科常见病的人次数为15.5人次, 近2月内具有生殖道感染症状的人次数为1 2.6人次。有过人工流产史的育龄妇女人数达到35.8%。结论 应重视育龄妇女的健康问题, 提供避孕药物和计划生育技术的服务和加强相关健康教育。

关键词:健康问题,育龄妇女,社区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滕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 抓好妇幼健康教育[J].中国妇幼保健, 2004, 19 (1) :3 2-3 3.

[2]蒋雪英, 张爱菊, 陈利辉.郴州市1927名妇女健康普查结果分析[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7, 5 (1) :4-6.

[3]蒋文钧, 白秋云.妇女病普查3002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4) :4 59-4 6 0.

[4]徐妙仪, 金丽华, 刘欣.深圳市荔新福社区已婚妇女生殖系统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 2006, 13 (4) :67-69.

[5]黄晓慧.开展社区保健预防妇女生殖道感染[J].中国热带医学, 2 006, 6 (1) :197-199.

[6]闫学明, 于海莲, 李越, 等.西城区401例在职女职工生殖健康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4, 19 (8) :107-108.

[7]邱瑞娟.城市更年期妇女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 2 004, 19 (6) :2 8-3 0.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篇5

计划(表格)

2014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计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健康教育是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健康教育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我中心辖区内的健康教育工作,为全体居民提供优质健康教育服务,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如下:

一、背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更加关心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工作旨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尚,发展健康事业中贡献

力量。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人群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的《健康教育服务规范》,和淮安市卫生局、财政局、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各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

1、传播疾病预防控制知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提高人群疾病和伤害预防知识知晓率和自我保健意识,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

3、扩大健康教育覆盖率,引导全社会对预防控制疾病的关注。

4、2014年社区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 %,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95%。

三、工作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

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四、工作任务、计划安排与资料收集。

1、工作任务和要求。院外健康教育①、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2次。中心内部要成立讲师团,同时邀请市一院、市二院、市三院、市中医院、卫校的专

家,作为讲师团成员,进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②、利用各卫生日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咨询14次。在去年原有的10个卫生日中增加4次卫生日:与卫生监督协管相关的“世界水日”、“11月第一周全国食品卫生宣传周”;与妇保儿保相关的“中**乳喂养日”、与康复相关的“世界残疾人日”。在开展咨询活动时,印制相关宣传展板、图片、宣传资料。③、更新中心宣传栏24期。在中心设立健康教育宣传长廊,每两月更换一期,主要宣传《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结合卫生日开展宣传。在中心管辖的社区,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每两月更新一期宣传内容。在中心宣传栏下方设置宣传资料摆放区域,方便居民自行取阅。④、每2星期进行“相约健康周周行”进社区活动,覆盖中心辖区33各小区,根据中心健康档案提供的疾病谱,有针对性的开展“相约健康周周行”主题活动。⑤、在门诊大厅、输液室、康复大厅、病房、健康教育室定期播放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高血压、糖尿病等宣传片,并保存照片做好播放登记记录。⑥、发放中心印制的各类宣传资料。发放宣传材料需提供宣传材料发放登记表,经手人签字,至少留存一份宣传材料。⑦、利用中心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请居民在电脑上进行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测试操作,统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院内健康教育①、每年对中心职工进行2次健康教育培训,覆盖中心90%以上的职工,培训之后要进行现场考核。②、对中心接触毒害因素作业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③、对新职工上岗前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并考核。④、每年对中心女职工进行一次保健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考核。

2、计划安排、宣传内容和形式。

3、总结和资料存档。每次活动结束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做好健康教育活动记录,收集活动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存档保存。年末做好健康教育工

作的总结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1月附表12014年健康教育讲座计划表期号月份讲座地点讲座主题1一月份西郊社区节假日健康饮食2二月份西安路社区预防帕金森3三月份富强社区结核病防治知识4四月份富丽花园肿瘤防治5五月份北京北路社区预防碘缺乏病6六月份城西社区吸烟危害7七月份西安路社区健康生活方式8八月份西郊社区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9九月份城西社区中医养生保健10十月份富丽社区高血压防治11十一月份北京北路社区糖尿病防治12十二月份富强社区艾滋病预防附表22014年卫生日宣传计划表编号日期活动地点活动主题1西郊社区世界抗癌日2西安路社区世界水日3富强社区世界结核病防治日4富丽花园全国肿瘤宣传周5西郊社区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6北京北路社区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7西安路社区中**乳喂养日8城西社区世界无烟日9西郊社区全国爱眼日10富丽社区全国爱牙日11城西社区全国高血压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83

由于妇科门诊患者流动性强,病种复杂,就诊时间短,每个患者的健康、年龄、文化等情况不同,因而接诊者只能根据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因人施教,在就诊时治疗时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通过妇科门诊接诊医生亲自指导的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切实落到实处,使患者对自身所患的疾病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根据患者所存在的问题,按患者的病因、病种、心理及其他实际情况采取机动、灵活多变的策略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在就诊时治疗时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健康的发展。指导患者的健康态度和行为,使患者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使健康教育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妇科门诊接诊时常见的问题

紧张、急躁:多见于一些过度关注自己疾病,对医生期望值过高的患者。表现为坐立不安,语无伦次,一下子就想向医生说出自己的全部病情。

担心、忧虑:多见于工作家庭压力大而患少见病的妇女。主要是担心查出重病、医不好病。特别是中年妇女,害怕为此会给工作带来不利,从而会成为社会家庭的累赘。

猜疑、不信任:见于一些病程长,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表现为不合作、爱挑剔、喜欢反问或答非所问等。

无助、恐惧:多见于未婚先孕的少女,其中很大的一部分为在校生。她们不想父母、老师或同学知道,心里压抑大,自责悔恨强,心灵脆弱,孤独无助,对手术和避孕方面的知识缺乏,更害怕人流术时的疼痛和术后的并发症。

无知、无畏:①见于思想前卫健康知识缺乏的多次人流患者。认为我的身体我做主,一旦怀孕药流一服就万事无忧,无痛人流一觉睡醒烦恼消。②性病患者乱投医,认为去正规医院麻烦,就去黑诊所看病,延误了病情。③不重视自身健康患者,从不参加社区组织的妇检体检,小病也不重视,大病时己来迟。

健康咨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及生存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她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已不是有病才来求医,而是出于防范疾病和保健的目的进行健康咨询和体检[1],以获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

接诊时健康教育的应对措施

在妇产门诊健康教育之中,接诊医生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素养,不断更新、拓展和深化自身的理论,结合专科特点和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选择最有说服力、最有教育作用的方法,采取简洁、易懂、明快的答复[2]。

紧张、急躁:对于紧张、急躁患者,接诊医生首先要给一个温和、微笑的面容迎接患者,并静静地等患者诉说完症状和体征后,再向患者宣传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以及不良的心理对健康的危害,让患者参与其中,并调动其积极性,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担心、忧虑:接诊医生态度和蔼可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预后以及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患病后产生的紧张、焦虑、恐惧及猜疑心理,使患者能正确地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主动、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促使了疾病的及早康复。

猜疑、不信任:对猜疑、不信任的患者,接诊医生应主动和患者沟通,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任何疾病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治疗治愈需要一个过程,并尊重患者的选择,使患者消除顾虑和猜疑,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无助、恐惧:对无助、恐惧的患者,接诊医生要以温和而又慈祥的面容来迎接,对她们富有同情心,关心安慰她们,建立起亲人或朋友般的关系。并注意要对她们的隐私进行保密。在手术之前,帮助她们解除对手术的各种疑虑,使其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边手术边同她们交谈,以分散注意力从而减少痛苦。手术后,告诉她们术后的注意事项和以后应该采取的避孕措施。

无知、无畏:对无知、无畏的患者,接诊医生要以严肃的态度来迎接。对多次人流者向她们讲解多次人流的危害性,不可恢复性,让她们自觉地采取适合自己的、安全地避孕措施,尽量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对性病患者,不歧视,不冷落,并告诉她们必须及时接受检查和接受正规治疗,切记不要讳疾忌医或乱投医,以免贻误病情。同时告诉她们性病的传播途径,避免给家人和社会带来危害。

健康咨询:来门诊健康咨询者,一般都是对健康比较重视,对生活质量有一定的要求的人。对于健康咨询者,对文化层次高,求知欲强,接受新知识快的患者,除了常规教育外,可根据患者的需要增加新的健康知识内容,对文化低的患者,教育中应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对年龄大,认识能力差的患者,教育内容力求简单、形象,并反复讲解重点部分,以增强记忆。也根据妇科的患者特点编写一套健康教育卡、健康教育处方等书面材料,咨询完后交给她们自己阅读,并在背面上印有就诊指南,医生的联系电话等,使医患关系变为朋友关系,共同做好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讨论

通过上述门诊看病时医生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工作,提高了辖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医学知识普遍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明顯增强,接受治疗的主动性也显著增加,缩短了治疗疗程,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3]。同时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效益的事业,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降低卫生保健成本;从小的方面讲,健康教育能使患者获得更多的防治疾病知识,最大限度地促进健康,提高就诊效率,降低了医疗费用,节约了医疗资源,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人们在和谐的社会里享受健康和幸福。

参考文献

1 黄亚莉,李琼.妇科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1):1679-1680.

2 曹淑君,刘桂香,孙冬梅.健康教育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09,2(4):8.

3 李婵,苏彦芷,张惠丽.门诊健康教育的特点与社会效益的体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32-233.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院属社康中心平均每月大约需供应注射器13.5万支,输液器4.5万条,缝合包及其他消毒器械包约需800件,从灭菌物品需要量、交通、运输车辆容量和人力资源考虑,根据所在区域将22个社康中心划分为南、北两区,安排每周下送到社康中心各2次,分别于周一、周四或周二和周五下送,以保证灭菌物品的消毒有效期及需要量供给。

1.2 管理方法

1.2.1 运输车辆及下送车的管理。

(1)运输车。使用2.0吨载重、货厢容积约15 m3的汽车为运输车辆,并将货厢间隔成2间,即清洁间、污物间,各自有1个车厢门,在车内配备AHD 2000免洗消毒液。专车专用,每天下送结束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燥后用活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60 min。(2)下送、下收箱。为了便于装卸运输车车厢,用不锈钢材质制作700 mm×500 mm×500 mm大小,在箱体两则安装手提耳、带盖密封箱为下送储物箱,下收箱用同样材料制作,体积略大于下送箱,在箱体明显处标明“洁”或“污”字,严格区分,专箱专用。下送箱在每天下送结束后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箱体内部,外部用1 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置于清洁车停放室,使用前紫外线灯照射消毒60min;下收箱在每天下收结束后用1 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箱体内、外部,置于污物车停放室,紫外线灯照射消毒60 min[1]。

1.2.2 下送护士管理。

要求下送护士衣帽整洁、戴圆顶帽及口罩,工作责任心强,具备慎独精神,严格执行下收下送规定。在下发无菌物品前洗手或用免洗消毒液消毒双手,接触污物时戴防护手套,接触污物后执行六步法洗手,每月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员进行手卫生监测[2]。

1.2.3 领用计划信息管理。

社康中心于下送日前一天15:00时前根据需要量填写计划表,以电子邮件方式上传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高压灭菌类物品按申请量于第二天下送,一次性灭菌物品在申请1周内将整箱(件)下送。

1.2.4 交接换物管理。

社康中心护士上报领用计划后即可整理、准备换领物品,下送车到达时先按计划表数量接收无菌物品,并直接存放于治疗室专柜,签收计划表;然后将换领物品、器械如数交至下收污物箱,尽量减少供应室下送护士接触污物的机会。

2 结果

实施以上工作流程以来,社康中心医用灭菌物品的质量得到保证,未发生过消毒质量安全问题;需求供应及时,连续3年下送无差错发生;社康中心与消毒供应中心之间达成了互助诚信关系,社康中心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

3 讨论

我院为开放660张床位的二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具备完善的清洗、消毒、灭菌流程设施和人力技术资源,符合国家卫生部规定的行业标准[4]。张艳青、瞿静华研究显示[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二级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既能保证医用物品消毒质量,又能减少人力、物力的支出。社康中心的医用灭菌物品由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下送切实可行。

社康中心地点分散,在下收下送过程中有交通运输、用量计划信息沟通和器械包规格等与院本部不同之处,或者说存在有更多的困难。社康管理科积极协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和各个社康中心,建立网络申报计划的途径,以电子邮件形式上报需要量,如有特殊需要,可用电话联系补报。工作人员通过上报物品的数量和种类做相应的准备,在下收下送时核对所报的数据即可,减少了工作程序,同时也避免了少准备物品带来的供应不足或多准备物品而带来的浪费。对社康中心特需的器械,如适合小伤口换药使用的换药包,给予调整器械、材料配备规格,特供社康中心使用;对使用需要量不恒定的外伤缝合包及使用机会少的导尿包,各社康中心准备2~3个纸塑包装高压消毒(消毒有效期为6个月)备用,既可供不时之需,又不致于重复消毒造成浪费。

总之,在社康中心医用灭菌物品的下收下送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供需双方都能以保证物品消毒质量、供给临床所需为目的进行协调,不断总结经验,达成了互助诚信关系,社康中心医用灭菌物品的需求供应及时,灭菌物品质量得到保证,对防范医院感染、提高社区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文慧,张丽云,张淑北.加强供应室下收下送车辆的消毒与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2):3.

[2]孟光峰,陈丽茜,于智梅.消毒供应室护士手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123-12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S].北京:2009:4.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篇8

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直接产生联系的一个区域,一旦社区人群发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紊乱,仅依靠传统的非专业自助、互助等解决途径已不能满足我国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以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为基础,从传统的精神疾病防治延伸到心理健康保障、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借鉴国内外经验和教训,探索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努力方向[1]。

浙江省杭州市自2010年开始,将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纳入公共卫生管理项目,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上门随访与管理。卫生局自2009年开始鼓励社区全科医生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如果通过国家人社部组织的全国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费由单位报销。因此,杭州市各大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培养了一批心理咨询师,至2014年底,杭州市西湖区下属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56名心理咨询师。笔者所在的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5名。近年来,针对孕妇、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上做了一定的探索性的工作。2015年6月与西湖区红十字会联合组建了心理救助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心理救援服务;在社区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空巢老人聊天室等,逐步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总体来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1 国内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层面

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但国家关于这方面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尚不健全,地方政府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仍然受到宏观法律、政策、资金的限制,开展起来十分困难。政府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认识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服务体系缺乏专业的支持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有些部门缺乏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在整个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中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无论政府、卫生相关部门还是社区服务机构,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有,也只是在社区中开展几场心理健康讲座,发放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单。

政府投入能够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所需要的资金还相差甚远。到目前为止,政府仅仅把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纳入公共卫生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保障,开展针对个体或群体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资金完全没有着落。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需要较多经费投入的项目,如心理咨询场地建设、咨询中心软硬件建设、宣传教育投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业人员培训督导经费及相应的工作报酬等。

1.2 专业技术层面

我国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起步较晚。近年虽有较快发展,但大多局限于理论上的研究,缺乏实际运用,因此也没有多少本土经验和教训可供总结和吸取,缺乏符合中国国情的系统科学分析。就理论研究而言,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出版针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专门著作。

在专业技术人才问题上,社区缺乏精神科执业医生与心理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更没有像国外的社区,由精神病专家、临床心理学者、社会工作者及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组成的服务团队,为社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其他如教育或医学背景的心理咨询师的数量也远远不够,在西方发达国家,社区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咨询师和社区居民数量的比例为1∶3 000[2]。且社区已有的心理咨询师从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大多为兼职,缺乏专职从事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的专干,专业化水平偏低。在社区居民复杂、多样、心理需求较高的情况下,难以支撑。

1.3 社会认识层面

公众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识还不强,甚至对心理健康工作存在不必要的误解,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的接受度比较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所偏颇,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存在回避态度,使得社区心理服务难以有效开展。

2 建立基于健康管理视角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构想

2.1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长期连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即是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3]。它还运用健康促进的理念,动员一切资源,为健康管理营造支持环境。运用健康教育手段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不良的健康生活方式,防止健康危险因素对人体造成伤害,维护身心健康。

2.2 心理健康管理

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包括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管理和针对群体的心理健康管理,内容包括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的评估、心理压力的缓减与释放、精神疾病的规范治疗等。

心理健康管理是将健康管理学的理念运用于心理健康领域,对特定的个体或人群进行适时动态地全面收集心理健康信息,及时有效地分类处理的过程[4]。

心理健康管理正是基于健康管理的理念之上提出的。保持健康的四大基石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心理健康管理是健康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要做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首先要有健康管理学的理念,并始终贯穿心理健康管理的要求,才能系统、全面、连续、全程、有效地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2.3 措施

2.3.1 针对政府层面,理清职责,建立组织网络体系

梁光霞在《社会转型期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探究》中谈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在组织机构建设上,应该以社区党组织为中心,居委会为主体,政法综治工作站为协助,社区群团组织为配套,搭建起“心理预警、宣传教育、帮团扶助、心理矫治”等职能于一体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5]。认为杨凤池介绍了克拉玛依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网络体系,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该体系专门设置了政府心理工作中心,并以此为领导核心,以各街道心理工作站为平台,以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为基础,在52个社区居委会建立心理健康工作室,在消防大队成立了3个心理辅导站。政府心理工作中心制定政策,筹规划心理服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落实人员培训,指导各街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应当首先明确管理权责,从多机构各行其是走向统筹整合。可按照“以卫生局为领导,以心理卫生协会或综合医院精神科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落脚点”的服务模式创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组织体系[6]。利用已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形成的15分钟步行就诊圈网络,很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对社区居委会有更多的人才方面的优势。

在健康管理视角下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主张从健康促进的理念出发,强调健康政府之责任,通过政策、立法等手段,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公共卫生项目。具体工作中有政府部门给予全力的资金保障;在政府部门财力保障的基础上,卫生行政部门承担起实施监督考核评估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的职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站点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构建起职责分工明确的组织网络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部,配备全职的精神心理专干。设置心理健康服务场所,如: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室、心理测量室、心理咨询门诊室等,开展精神和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神科医生(浙江省杭州市已启动社区全科医生通过精神卫生知识规范化培训,使部分社区全科医生具备精神科执业资格)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社区卫生服务站设心理健康服务室,由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全科医生提供心理预约服务。

在社区建立心理健康服务联络人员,包括社区派出所的户籍警和社区居委会的卫生联络员。

社会的私人心理咨询机构,可以作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补充,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特需服务。

辖区学校的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由教师背景的心理咨询师及学校医务室的工作人员共同承担,并由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服务部的人员定期进行评估监督管理。

2.3.2 在专业队伍层面,建立精神心理服务团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或精神专科医院、地方心理卫生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立精神心理服务团队。特别是精神专科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与业务指导关系。综合医院精神科或精神专科医院的精神心理专家定期下社区坐诊或义诊以及指导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和全科医生,不断提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社区护士、户籍警、社区居委会的干部等可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定期组织他们学习精神卫生知识,必要时请心理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鼓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户籍警,社区干部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壮大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

2.3.3 在社会认识层面,提高大众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手段,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扭转由于民众普遍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甚至误解心理健康问题,一谈到心理问题,就与精神病,神经病联系起来,有心理问题也不主动求助,羞于出口,压抑自己,不懂得心理自我调节,不懂的心理宣泄,以至于发生许多不应该出现的严重后果的局面。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形式多样。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传播途径,政府部门要大力倡导广播、影视、报纸、书刊等大众媒介,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设立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利用QQ群、微信等平台对辖区服务人群,定期发送心理健康知识。利用各种宣传日在社区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义诊活动,发放心理健康教育处方,宣传小册、折页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努力提高大众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2.3.4 三级预防,规范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运用健康管理理念,做好三级预防服务。

一级预防为旨在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将疾病控制在尚未发生之时。这一点对于心理健康服务十分有借鉴意义,因为许多心理疾病或精神心理造成的危机事件,都是在许多不良情绪或矛盾冲突积累的基础上发生的,怎么防范于未然,做好事先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有效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特别是在社区,怎么营造好社区的和谐环境,减少各种矛盾冲突,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休憩的生活环境,从源头上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社区派出所户籍警和社区居委会干部作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网底联络员,目的是他们像社区的电子眼,可以随时关注到社区居民心理问题的动态情况,特别是如果他们具有一定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可以及早识别社区人员的家庭矛盾冲突、邻里之间的矛盾及其他突发危机事件的苗头,对于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理健康服务部或站点的心理咨询师联系,使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疏解,防止严重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级预防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其中很大部分要涉及精神卫生管理,由精神专科医院出院的精神病患者,绝大部分都回到社区在家庭进行康复。这些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服药,提高他们对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减少精神病复发,尤为重要,特别需要有专业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一方面督促检查他们能坚持用药,不能随意停药,同时也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康复,使他们尽可能重新走上社会,防止精神残疾。

2.3.5 形式多样,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

定期开展社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完善心理健康状况信息,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根据社区不同人群的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如针对孕妇和产后妇女的抑郁心理干预,针对新妈妈的亲子教育,针对辖区企事业白领的心理减压服务,针对更年期妇女的女性心理健康服务及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等等。服务形式除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门诊外,还可以开展心理沙龙服务、自我成长小组、团体心理辅导等等。同时,尤需关注的是:社区全科医生门诊以慢性病为主,且绝大多数为身心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癌症康复期的患者等,在做好疾病康复诊疗的过程中,更需要全科医生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必要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介入给予心理疏导。社区一旦出现心理危机事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及时取得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精神心理专家的支持,共同有效做好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置。

摘要:文章从健康管理视角,利用已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资源探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以期起到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关键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健康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群.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2]李迪.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以淮安为例[J].新西部,2014(11):58.

[3]王陇德.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118.

[4]马辛.心理健康管理亟待加强[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361-362.

[5]梁光霞.社会转型期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探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8-21.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篇9

现阶段, 单纯因高血压住院治疗率较低, 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控是稳定血压的重要方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通过技术指导、管理网络, 面向社区人群开展管理工作, 具有面向范围广、管理时间长的优点[3]。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高血压是现阶段较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慢性病的模式, 服务可以涵盖整个社区。

本研究通过探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高血压的方式及效果, 旨在为社区更好地开展工作并有效控制血压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高血压患者750例, 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75例, 其中研究组男178例, 女197例, 年龄46~78岁, 平均 (65.75±1.15) 岁, 病程1~5年, 平均 (2.36±0.53) 年;对照组男181例, 女194例, 年龄44~78岁, 平均 (65.71±1.03) 岁, 病程1~6年, 平均 (2.38±0.47) 年。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继发性高血压、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未进行任何社区管理。研究组通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给予综合管理。首先, 患者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登记, 建立健康档案, 记录患者血压、体重、饮食及锻炼情况, 并根据患者认知水平、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制定管理计划。其次, 组织高血压疾病管理专业团队, 并对社区健康中心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增加医护人员管理高血压病的专业水平和健康教育技能、沟通技巧。管理内容主要包括: (1) 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寻找血压升高的原因, 通过专业的心理知识和耐心的沟通, 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 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改变患者被动配合的态度, 积极配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指导, 增强治疗的信心。 (2) 生活习惯指导:社区医护人员全面掌握患者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 让患者掌握高血压的相关基础知识,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 了解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对高血压的影响, 强调改变生活习惯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患者应戒烟、戒酒, 保证充足的睡眠。 (3) 用药指导: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药物种类和使用剂量, 不可自行随意更换药物和更改剂量, 社区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血压, 指导患者了解适当范围的不良反应的应对方式。 (4) 运动指导:社区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当的运动, 运动强度适中, 以稍累为宜, 散步安排在晨起或晚餐后15min, 步行时尽量保持匀速, 速度控制在<60 m/min, 步行3 km、时间应持续, <1 h[4], 每周≥5次。老年患者社区服务人员可指导患者练习太极拳和气功, 可选择练简化太极拳, 从半套开始, 逐渐过渡到整套, 运动应循序渐进, 不可过度。 (5) 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上有严格的规定, 饮食不科学会导致病情恶化,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叮嘱患者和家属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 每天摄入应<6 g[5], 避免高热量食物、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大量摄入, 多食清淡、易消化且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提倡多食油菜、菠菜等富含钾离子的蔬菜, 并且应多餐少量, 忌暴饮暴食。 (6) 自我管理:社区健康中心依据自我效能理论, 树立患者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态度, 提高患者对随访管理的依从性。同时, 社区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高血压及并发症的病因、发展过程和危险性, 让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压的方法;了解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随访管理的意义, 并且让家属协助医护人员监督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实施进程。社区医护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常年跟踪服务, 每个月入门随访1次, 提醒定时服药, 统计6个月两组患者管理后血压控制率、服药率及不良行为率。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组高血压控制率82.93%、服药率91.73%、不良行为率14.93%;对照组分别为68.53%、77.07%、35.47%, 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 因其高发病率, 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问题。控制血压不能仅通过药物维持, 还应从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着手[6]。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通过形成医师寻找患者、患者寻找医师的双向管理机制, 采取积极、主动的优质护理服务, 改变了传统、单一药物治疗的方式, 同时将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管理紧密结合, 通过培养患者自身积极、主动地控制血压的意识, 达到控制血压, 减少并发症的作用[7]。

本研究通过探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高血压的方式及效果, 得出结果, 表明研究组对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生活习惯指导、运动指导、自我管理后高血压控制率、服药率、不良行为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且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高血压能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对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慧.对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干预的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0 (9) :11-12.

[2]徐奇伟.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模式的探讨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24 (3) :21-22.

[3]王贤初, 杨卫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性病综合防治的满意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22 (8) :277-278.

[4]杨文萍, 武桂英, 周琴, 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与效能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 (7) :23-25.

[5]赵宗亮, 叶良鑫, 冯玫琦, 等.社区规范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9) :242-243.

[6]尤川梅, 熊先军, 吴月华, 等.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8) :513-517.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篇10

1.1 对象

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衙前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前检查并参加医院孕妇学校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的200名初产妇作为实验组, 只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200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选择条件为:初产、单胎、无妊娠合并症。两组孕妇的年龄均为20~40岁, 平均28岁。

1.2 方法

实验组孕妇在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同时, 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 于孕13周内接受孕早期健康教育, 孕13周~28周内接受孕中期健康教育, 孕28周以上接受孕晚期健康教育。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形式包括观看VCD资料、集中授课和“一对一”互动答疑等。每次健康教育的时间一般控制在60~90分钟, 内容包括如何避免孕早期接触致畸物质、避免病毒感染等致畸因素的指导、孕妇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意义和最佳时间、营养指导、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识别及预防、阴道分娩的好处、母乳喂养知识、家庭自我监护、临产前的准备与临产症状的识别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妇的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程度、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产科并发症、母乳喂养等情况。统计两组的孕产期保健知识答卷正确例数、剖宫产例数、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例数、子痫前期、妊娠晚期出血、早产、胎膜早破等产科并发症例数以及4个月内母乳喂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实验组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见表1。经χ2检验两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分娩方式的比较

实验组剖宫产96例, 剖宫产率为48.0%, 对照组行剖宫产125例, 剖宫产率为62.50%, 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8.50, P<0.01) ;其中孕妇及家属主动要求行剖宫产者, 实验组25例, 占26.04%, 对照组56例, 占44.8%。

2.3 两组新生儿体重的比较

实验组巨大儿发生7例, 发生率为3.50%, 对照组巨大儿发生18例, 发生率为9.0%, 实验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χ2=5.16, P<0.05) ;实验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4例, 占2.00%, 对照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12例, 占6.00%, 实验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χ2=4.17, P<0.05) 。

2.4 两组产科并发症的比较

实验组产科并发症23例, 发生率为11.50%, 对照组产科并发症40例, 发生率为20.0%, 实验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χ2=5.44, P<0.05) 。

2.5 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实验组4个月内母乳喂养196例, 母乳喂养率为98.0%, 对照组母乳喂养123例, 母乳喂养率为61.5%, 实验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82.5, P<0.01) 。

3 讨论

3.1 孕期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率

本资料显示, 实验组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产期保健知识涉及面广, 根据孕妇的不同妊娠孕周给予相应的健康知识培训, 做到因人施教, 因时施教, 有利于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普及, 提高孕期保健知识知晓率, 为孕产妇安全地度过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打下良好基础。

3.2 孕期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孕妇之所以害怕阴道分娩, 是因为恐惧产痛。对分娩的恐惧能引起体内环境紊乱, 使产妇体内儿苯酚分泌增多, 最终导致宫缩乏力紊乱, 产程延长, 造成难产;其次, 因为害怕分娩疼痛, 孕妇及家属则主动要求剖宫产。通过孕期健康教育, 使孕妇及家属对自然分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了解分娩是正常、自然的生理过程, 减轻对分娩的恐惧感, 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 充分做好思想准备, 以平稳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 从而使剖宫产率及难产率下降, 促进自然分娩。

3.3 孕期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产科并发症发生率

子痫前期、妊娠晚期出血、早产、胎膜早破等是孕期常见并发症, 通过孕期健康教育, 使孕妇掌握一些并发症的知识, 注意自身及胎儿安危的自我监护, 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配合治疗, 减少子痫、早产等的发生, 确保母婴健康和安全。

3.4 孕期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本资料显示, 接受孕期健康教育的孕妇, 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与国内其他资料一致[1]。通过孕期健康教育与孕期营养指导, 孕妇及家属转变了饮食观念, 科学地调整饮食结构, 合理摄取营养, 适当安排孕期活动, 使孕妇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从而降低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2]。

3.5 孕期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 产后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需要乳母学会母乳喂养知识及对母乳喂养保持持续的信心[3]。如果对母乳喂养缺乏信心, 持怀疑态度, 认为新生儿吃不饱或认为母乳喂养会影响体型恢复等, 将影响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本资料显示, 通过孕期健康教育, 系统地向孕妇及其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哺乳方法、奶胀处理等相关知识, 使其对母乳喂养树立信心, 实验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 孕期健康教育有利于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3.6 孕期健康教育可改善医患关系

有资料显示, 69.9%的孕妇期望与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4]。孕期系统健康教育的开展, 一方面通过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孕期保健问题, 另一方面也消除了医患彼此之间的陌生感, 增进医患双方的信任, 理解和支持, 改善了医患关系, 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提高了医疗工作满意度。

摘要:目的:评价孕期健康教育的效果, 为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参加医院孕妇学校的200名初产妇作为实验组, 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 选取只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200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 对照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产科并发症、母乳喂养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8.50, P<0.01) ;实验组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χ2分别为5.16、4.17、5.44, 均P<0.05) ;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82.5, P<0.01) 。结论:对孕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帮助其掌握孕期保健知识, 降低剖宫产率, 防止产科并发症, 提高母乳喂养率, 有利于母婴健康。

关键词:孕期,健康教育,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莫敏玲, 应红华, 盛华丽, 等.孕期胎儿体重规划教育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11) :1018-1020.

[2]Laditka S B, Laditka J N, Mastanduno M P, et al.Potentially avoidable maternity complications:an indicatorof access to prenatal and primary care during pregnancy[J].Women Health, 2005, 41 (4) :1-26.

[3]吴雪文, 毛锦芬.258例产妇喂养方式的相关分析[J].浙江省预防医学会论文汇编, 2009, 90.

社区医院:守护居民健康 篇11

新医改带来新变化

一到冬天,宋阿姨总会犯咳嗽的老毛病。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这种呼吸系统的慢性病接受“三伏贴”治疗会有很好的疗效。“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农历夏天最热的三伏天时在患者后背的一些穴位贴上膏药,以缓解冬季易发的哮喘、气管炎、鼻炎等疾病的症状。虽然许多大医院都能提供贴敷治疗,但是“挂号的人太多,根本排不上队。”宋女士向记者透露,“另外,大医院离家远,特别是天气又热,路上的奔波再加上长时间的等候,我的身体承受不了,所以只能放弃贴敷治疗。”从2010年起,北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提供“三伏贴”服务,像宋阿姨这样有需求的居民现在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这项医疗服务,省去了跑大医院排队等候之苦。

从中医保健到西医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提供的全方位服务现在已经成为居民健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前来看病、开药以及进行健康咨询的人络绎不绝。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设置和诊疗设施都不亚于二、三级医院。不过就在几年前,提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们的印象还大多是设备简陋,门庭冷清。医疗改革之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依靠自我创收,在行业中并不占优势,负债经营的不在少数,这直接影响到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老百姓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无论大病小病都必须到大医院看才放心。这不但使大医院超负繁忙荷的运青转岛,前老湾百港集姓装也箱深码受头“看病难,看病贵”之苦。

2006年10月,中国明确了医疗改革的方向,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范公立医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成为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此后5年中,社区医疗建设开始快速发展。国家同时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此次医疗改革,中央财政投入600多亿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

政府的财政支持直接体现在让利于民。2006年12月,社区基本药品实现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价销售,减少了药品的流通环节,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药品价格。宋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如果开同一种药,社区医院的花费比三甲医院要低。现在我们不用为了开药而去大医院排队挂号,确实减轻了不少负担。 ”

如今的社区医院在设施、人力及医疗服务水平上都显著增强。2012年1月,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在市政协社会管理专题座谈会上表示,在北京,目前到基层就诊的患者比重已经从2006年的5%提高到2011年的超过40%。

健康防火墙

社区医院对普通百姓的吸引力不仅仅停留在看病方便快捷这一层面。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医疗站点为居民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多元。

早上9点,当很多病人还在大医院里为排队挂号而焦急的时候,家住牛街的张女士已经在宣武医院接受完诊疗,准备回家了。这是因为张女士所居住的西城区已经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三甲医院之间建立了转诊关系。“社区医生根据我的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转诊到大医院,他们会帮我联系预约大医院的接诊医生,比我自己到医院或者通过网上挂号要方便多了。”张女士说。

与大医院的有机对接仅仅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提供的诸多惠民服务中的一项。按照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等六位一体的职能。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常淑玲告诉记者:“社区医院的服务针对的是人、家庭和社区,这一点与大医院只针对疾病的理念是不同的。”通过分析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情况,社区医院可以掌握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以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以此为依据,社区医务人员可以对不同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卫生服务。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服务中,慢性病管理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00万人。此外,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近年也呈上升趋势。常淑玲表示:“这些疾病都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老百姓身边的基层医疗机构在慢性病预防和控制上有着自己的优势。”根据慢性病患者的特点,各地社区医疗机构开设了“知己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医生结合监测数据分析患者在饮食和运动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不同病症的患者打造出“饮食处方”和“运动处方”,很多慢性病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生活方式上也逐步改变,从饮食的合理搭配到科学规律的运动,社区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提升了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培养了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意识。为了引导整个家庭逐步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社区医院还为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组织健康培训,培养家庭保健员。家住朝阳区的刘伟现在就是北京12万名家庭保健员中的一员。自从丈夫被查出患有冠心病后,刘伟就在家中承担起协助社区医生监控丈夫病情的职责。“老伴刚得病时,我对冠心病还没有什么了解,出现紧急情况总是很慌张。通过社区组织的培训,我学习了冠心病康复训练方法和对心梗的抢救方法。”刘伟说,“现在我相当于老伴身边的全天候‘医生’,我们心里都踏实多了。”

根据社区医院重点服务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原则,很多社区卫生机构在提供常规医疗服务之外,还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开展各种服务。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的空巢老人举办俱乐部,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和健康讲座。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发挥到社区卫生服务当中。开展针灸、推拿、按摩、药膳等中医康复治疗项目,运用中医理论对社区中慢性病高危人群和亚健康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宋女士以前很少看中医,主要是因为在家煎药太麻烦。“但是这两年开始,社区医院可以代煎中药,而且煎药费也纳入医保,可以享受正常的报销。”由于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慢性病的治疗,因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像宋女士一样愿意在社区接受中医诊疗。

遇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防控工作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甲流疫情爆发时,全国各地的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内的归国人员进行观察,对发热呼吸道病人进行巡查随访并负责对社区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社区医院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为全民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亦医亦友”的全科大夫

对于居民来说,社区医生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宋女士说:“相比于大医院的大夫,社区医生更有耐心,可以将病情深入浅出地给病人讲解。”社区医生与患者更像是相识多年的老友。他们将每位病人的病症、病史乃至生活习惯都记在心上,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有时却能解决大问题。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居民曹国芝因为身患肩背部筋膜炎,常受肩背疼痛的困扰。一天,她因为胸背疼痛又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接诊的郭大夫对曹女士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以郭大夫的经验,曹女士的疼痛点一般非常明确,但这一次,疼痛却遍及整个背部。郭大夫马上意识到疼痛并不是由肩背部的老毛病引起的,他建议曹女士接受心电图检查。果然,心电图显示背痛是心梗的前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和护士立即以最快速度将曹女士转诊到人民医院,并联系到了曹女士的家属,为挽救病人生命赢得了有效时间。

这种亦医亦友的关系在“家庭医生式”服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团队一般由一名全科医生、一名社区护士和一名预防保健人员组成,为社区内的家庭免费提供“点对点”管理,定期上门随访,跟踪病情变化,提供健康评估。在“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工作中,社区居民与基层卫生工作者也建立起超越医患关系的感情。“家庭式医生”服务团队不仅24小时待命,逢年过节还常常为贫困家庭或者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送去温暖。很多空巢老人更是把“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视为自己的亲人,除了身体健康问题,心里的孤独烦恼也愿意和社区医护人员诉说。

医改5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快速发展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在百姓的健康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共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万个。2011年1月至10月,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总诊疗人次达4亿。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社区医院的主力军——全科大夫的数量还存在很大缺口。卫生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注册的全科医生仅有7.8万名。而按照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每万名居民应配备2~3名全科医生,也就是说全国的全科医生数量应达到30万~40万名。长期以来,正规医疗学院的学生在毕业时大都以二、三级医院作为就业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待遇和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但所承担的工作却更加繁重且辛苦。社区医生不但要有全面的医学知识,还要承担出诊、康复训练、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低薪酬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医疗事业发展的瓶颈。而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注重培养专科医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篇12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上海市某区所辖13个镇、街道的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点及咨询服务人员。

1.2方法与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区各镇、街道的咨询点及其咨询服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医务人员实施,问卷采用《上海市健康咨询服务点调查评估表》及自行设计的《咨询员调查表》,主要收集咨询点的基本情况、用房和人员配备、硬件设备设置和服务情况等。

1.3数据处理

运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咨询点的配置情况

经调查,全区共有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点402个,设置地点以居委会为主(249个,87.8%),也有少量直接设于社区卫生服务站(28个,7.0%),或设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公共场所(21个,5.2%)。

目前,全区咨询点的用房以合用为主(占61.9%)。如表1所示,几乎所有的咨询点均配备了血压计,体重秤、 免费赠阅的宣传资料等常规硬件设备的配置率也很高。 也有一些有条件的咨询点,拓展性地配备了宣传栏、电话、DVD设备及网络端口。

调查发现,目前全区咨询点的服务人员总数为597名,74.9% 的咨询点(301个)配备了相对固定的咨询员。 咨询员的来源以健康促进志愿者为主,占72.2% ;性别分布以女性为主(占75.2%);年龄相差悬殊,21~82岁不等, 平均年龄为(50.3±16.6)岁 ;受教育程度以大专、本科及以上为主,占总数的65.3%。

2.2咨询点的服务规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咨询点有明显标牌,近半数咨询员能做到持证上岗,72.4% 的咨询员能按要求在统一印发的登记册上规范记录日常服务情况,见表2。

2.3咨询员的服务能力

目前在岗服务的咨询员中,有64.8% 的人具备医学背景。大部分咨询员(546名,91.5%)表达了希望接受相关业务培训的意愿,389名咨询员(占65.2%)表示在本年度接受过相关培训,培训级别以镇 / 街道级别为主,其次是区级培训,分别占56.8% 和25.1% ;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防治知识方面,而有关免疫接种和应急处置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

调查对咨询员自身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简单测试, 结果是比较理想的。调查显示,咨询员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认知率为81.2%,对高血压服药规范的平均掌握率为95.9%,对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的知晓率为81.7%。

2.4咨询点的服务状况

咨询点的服务内容以测量血压、健康咨询和发放免费的宣传资料为主,个别咨询点也提供BMI测量及健康知识专网查询服务。各镇街道的咨询点中,有59.7% 的咨询点(240个)每周开放1次,22.9% 的咨询点(92个)每周开放2次及以上,咨询点平均每周服务时间为3.8 h。在过去的12个月中,全区咨询点累计接待咨询608 103人次,测量血压556 895人次。

2.5咨询员的服务自评与建议

大部分的咨询员对咨询点工作持肯定态度,97.2% 的咨询员表示咨询点对社区居民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 95.1% 的咨询员认为咨询点的服务是受欢迎的,91.8% 的人认为目前的咨询服务能满足受询居民的需求。对于咨询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咨询员的观点主要集中于配套宣传资料和自身技能的缺乏。因此 , 咨询员们普遍希望各级部门能多增配一些免费的宣传资料、加大投入改善咨询点的服务条件,以及通过组织各级各类的业务培训提高咨询员的服务水平。

3讨论

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点是健康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创新性的工作方式[3],为居民提供最基层、最直接的健康咨询服务[4,5],尤其在社区卫生服务转型初期,由志愿者主导的咨询点服务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力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满足了居民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在咨询点建设和服务规范的10余年中, 由于缺乏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持,人财物各方面供给与保障不力,咨询点的运作遇到了很多诸如场地、经费、咨询员配置及能力、待遇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尤其在社区卫生服务日益深入村宅里委,乃至居民家庭的新形势下,咨询点的发展面临了新的挑战,咨询点的合理定位与能力建设、咨询员的规范准入与管理等问题均值得认真考量和实践发展。

3.1咨询点的定位问题

近年来,上海市正逐步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的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尤其在人力配置方面)尚不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健康促进志愿者仍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辅助力量, 协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起社区防病保健知识宣传和常见慢性病咨询等服务职责,弥补社区卫生服务人力、技术上的不足。咨询点是目前健康促进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重要据点,也将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作用。因此,咨询点的服务规范化建设,仍应得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

3.2咨询点的宣传推广和能力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居民对咨询服务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经测算,目前全区咨询点平均每周接待咨询量不足30人次,测量血压量不足27人次,其中还不乏一些热衷的居民反复利用服务资源的现象。究其原因,可归纳于3个方面 :一是居民对咨询点的知晓率较低,很多社区居民并不了解咨询点的设置地点及服务功能 ;二是居民对咨询点服务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也不高,居民遇到健康问题或依赖于医院就诊,或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查询[6],选择求助于咨询点的居民较少 ;三是咨询点的服务对象相对局限,目前咨询服务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个别热衷于社区活动的老年人,年青人群(特别是在职人群)的咨询率很低。因此,一方面,各部门、机构及社区应进一步利用多种渠道做好咨询点的组织宣传工作,让咨询服务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咨询点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亟待加强,除了必要的硬件配置外,咨询员的业务水平也亟待提高。针对咨询员的技能培训,应与当前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侧重点相吻合,合理组织有关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 计划生育等内容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咨询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提高居民对咨询点接受度、认可度和信任度的根本。

3.3咨询员的规范准入与管理

上一篇:DCS监控下一篇:马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