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产业结构

2024-10-23

制造业产业结构(共12篇)

制造业产业结构 篇1

摘要: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转型升级是主旋律。先进制造业代表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承载着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使命, 但是, 呈现出经济效率低、产业资源分散、内资企业竞争力不足、增长速度慢等问题。本文从市场结构层面, 探索影响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并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市场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

先进制造业代表了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 先进制造业通过运用现代计算机、机械、工艺流程、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 实现了优质、高效、环保、节能的制造业发展目标, 具有与时俱进的产业形态, 且呈现出由轻纺制造业到重化制造业, 再到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化、信息化制造业的演变特征。由此可见, 先进技术、产业扩容是先进制造业市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条件, 因此, 在将来制造业发展中, 必须探索制造业产业扩容、技术创新及影响结构升级的各个因素, 以实现先进制造业持续发展。

一、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

大体来说, 先进制造业是指将高新技术成果运用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中, 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 实现高经济效益的制造业。也就是说, 先进制造业必须以技术优势为基础, 比其他制造业更具竞争优势、具有更强的投资强度、发展速度、研发能力及经济效率。而只有先进制造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才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市场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但是, 从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看, 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 增长速度较慢

近年来我国先进制造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 且产值规模巨大, 但是, 与同期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相比, 却处于劣势, 如2011年我国先进制造业年均增幅为15.71%, 同期制造业增速为18.48%。且在整个生产业中的比例降低, 如2008年为12.93%, 2011年为12.05%。

(二) 资金支持不足

资金支持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 技术创新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因此, 要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 必须加强资金投入及相关经济性支持。但是, 从研发经费投入数量来看, 我国先进制造业投入比重较小, 仅占制造业投入的1.5%, 从研发经费支出结构来看, 主要用于技术引入和技术改造, 而自主研发经费较少, 这直接阻碍了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开展, 使得很多企业仍旧依赖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 进而影响了市场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三) 经济效率偏低

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利润总额表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其年均增幅高于同期产值增幅, 推动行业总体利润水平由2008年的5.04%上升到2011年的7.02%。但从中应看到, 其生产效率仍旧不能实现投资吸纳、流量调整的发展目标。其原因在于, 先进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的9.5%左右, 其固定投资年均增长超出了其利润增幅, 也就是说, 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利用率不足。

(四) 产业资源分散

先进制造业主要包括医学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先进制造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但就其产业资源分布来看, 并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五) 内资企业竞争力不足

我国先进制造业虽然数量众多, 但是其规模较小, 市场份额占据量较小, 这造成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而外资企业规模巨大, 可有效赢得市场竞争力, 这加重了内资企业发展压力。

二、影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因素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 市场是任何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要实现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 必须回归到市场因素中。具体来看, 现阶段影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市场因素主要有:

其一, 分散的市场结构是阻碍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先进制造业的市场分布集中度上来看, 除了飞机、航天器、雷达设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集中度较高外, 其他由内资企业主导的子行业则相对分散, 而这种分散的市场结构, 直接削弱了整个行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其二, 行业内部差异影响先进制造业发展。从行业内部结构来看, 行业内部企业规模差异突出, 子行业中, 医疗卫生设备、电子通信设备的市场差异较大, 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航空航天制造业差异较小, 而差异的存在, 不利于从利于产业资源的整合。其三, 先进制造业自身基础不足。由于我国先进制造业市场结构相对分散, 规模较小, 且生产经营主要面向主流市场, 缺乏专业化和个性化, 使得其市场占有率较低。同时, 虽然国家给予了政策支持, 但是受技术限制, 使得一些行业投资效益不高, 不利于吸引行业进行投资, 影响了先进制造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三、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策略

党的十八大就明确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转型升级是主旋律。”这直接说明要实现先进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 必须以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投入, 来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一) 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市场对行业的经济发展起到基础作用, 从市场结构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来看, 主要表现在:其一, 市场结构影响研发行为。技术研发是先进制造业得以发展的前提, 要实现其结构升级, 必须以良好的技术为支撑。理论上讲, 松散型的寡头垄断是最有利于技术研发的市场结构, 其可以激励研发行为, 提升企业的研发热情, 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行业集中度低、规模差异小则是影响技术研发的重要因素。由于行业利润水平低, 技术作用强, 技术研发存在高风险低收益特征, 所以, 很多行业不进行技术投入与研发;高行业集中度能够提升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进而刺激行业联合进行技术研发;企业规模差异使得大企业在市场中获利, 为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进行工艺改进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二, 市场结构影响产业效率。行业差异是影响行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 从行业业务利润来看, 2011年医药制造为11.65%, 电子及通讯设备为6.21%,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为3.46%, 其差异显著。而行业内企业规模差异对行业盈利能力也产生一定影响, 其一方面利于提升行业经济绩效, 弱化过度竞争, 另一方面则刺激行业进行重组, 实现行业整合, 实现产业扩容, 进而促进先进制造业结构升级。

(二) 国家进行政策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监控政策是实现先进制造业产业机构升级的有重要保障, 在现代市场自发性、盲目性的作用下, 发挥政策调控力量尤为重要。其一, 加强政策引导。市场集中度高、企业规模差异大的市场结构有利于产业效益的实现, 且利于推动技术创新, 因此, 政府必须以有效的政策引导先进制造业寡占型市场结构演化。首先, 充分利用大型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作用, 促使大型企业健康发展, 同时, 保持中小企业工艺改进、业务细化及服务专业化, 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 实现中小企业发展。其次, 选择规模小、市场组织分散的行业进行重组, 以扩大行业市场规模, 提升行业内部竞争力;通过信贷、供应链等方式, 实现强强联合, 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最后, 通过专项扶持、重点开发, 推动行业内部资源优化。其二, 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利条件。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 为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政策环境, 以促进新进制造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一些重大科技专项, 要以国家专项、产业联合攻关等方式对其进行支撑, 并以资金直接介入技术研发;对研发资金要采取事前补贴与事后奖励相结合的方式, 以激励行业进行技术研发;对产后技术, 尤其是外来技术, 政府要适度间接介入, 做好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为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其三, 充分利用税收手段。以税收来进行利润分配, 以推动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同时, 对品牌行业、新型技术行业进行税收优惠, 以推动市场结构优化。

四、结语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引领我国制造业走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 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现代市场环境下, 要实现先进制造业发展, 必须以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为目标, 抓好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创建品牌等工作,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并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支撑, 来实现先进制造业产业机构升级。

参考文献

[1]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 2011 (04)

[2]曾铮, 王鹏.产品内分工理论与价值链理论的渗透与耦合[J.财贸经济, 2012 (03)

[3]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 2010 (06)

[4]尹翔硕.中国出口制成品结构与制造业生产结构差异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9 (04)

[5]华德亚, 董有德.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与我国的产业升级[J].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2)

[6]余剑, 谷克鉴.开放条件下的要素供给优势转化与产业贸易结构变革——基于比较优势战略的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考察[J].国际贸易问题, 2011 (11)

[7]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 2012 (14)

制造业产业结构 篇2

在下料工段实习一个月后,安排我到铆工组实习。在铆工组我学会了读图纸和一些制作工艺,在师傅和领导的指导下,我对组对工艺也有了很深的认识。组队时要保证其偏差量和焊接的收缩量,组对间隙要保证在3mm之内,调火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在制作上要采取一些经验技巧。组对是产品质量的重中之重,也是产品的灵魂。

在铆工组实习两个月后,我被安排到电焊组,在电焊组的半个月实习期间,我了解到电焊分为CO2保护焊,埋弧焊,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龙门焊,并了解了它们各自的用途。

最后领导安排我到技术部实习,技术部是与生产密不可分的部门,它是生产的开端,它负责把生产所需的材料,单件都清晰的提供给生产,工作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不允许出现任何的错误,否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乃至给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制造业的内部结构忧患分析 篇3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很快,以广东东莞为例,作为世界电脑资讯产品重要制造基地,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机箱及半成品占全球40%份额,敷铜版、电脑驱动器占30%的份额,制造电脑整机所需的零配件95%以上都可在东莞配齐。就企业而言,格兰仕集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基地,占有全球近35%的市场份额。许多跨国公司也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我国,以家电为例,2001年7月,松下将在美国的微波炉生产基地集中到了上海,8月,东芝公司把包含数字电视在内的电视生产线全部转移到中国。至此,日本的松下、东芝、三洋、三菱已全部将彩电生产的主要基地转移到中国。此外,录像机、复印机、空调、CD、DVD等日本家电产品也主要由日本在中国的工厂生产。统计资料表明,早在1999年,全球彩电销售量中40%是在中国生产的,世界上的复印机在中国生产的大约占六成。有外报称“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其实,他们只看到了我国制造业生产的数量并没有注意到我国产品在质量和档次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量来料加工的低附加值产品和小而散的制造业规模这一制造业现状,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制造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当前,发展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建立强大的制造业,还面临着一些内部结构的忧患。

规模效益不高分工协作不足

规模经济和分工协作对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从纵向对比看,我国制造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但由于起点太低,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还很大。目前,我国制造业已位居世界第4,但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还没有一家中国制造企业能与先进工业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中的大中型企业大多数只能算是中小企业,如一汽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2000年的销售额仅为通用汽车的3.7%。由于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在适合规模经营的行业达不到最小合理规模,因而在竞争中体现不出应有的优势,反而处于下风。规模化与分工协作的不断发展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流。在我国,与规模偏小相伴生的是企业分工协作的不足,大量同质企业在市场价格上恶性竞争而一损俱损,合理有序、共存共荣的分工协作局面尚不多见。据统计,我国机械行业大中型企业中约有80%的企业属于“全能型”。规模化与分工协作是现代制造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徑,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竞争的客观需要。特别是规模化发展的问题,国内企业尤其应引起重视。

制造业结构偏轻偏软

工业化中期阶段具有增长加速、技术进步加速和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的特点。经济增长的加速动力主要来自于积累的迅速提高和结构的快速转变,增长加速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并且主要是重化工业增长带动的。在制造业内部结构开始向“重化工业”阶段转移的时期,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份额的增加主要是依赖重化工业的高增长取得的,而且可以抵消传统轻纺工业低速度带来的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份额的下降部分。在沈阳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家广指出:“中国制造业的结构仍然偏轻偏软。”其他出席沈阳制博会的中国专家们也一致认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不仅产品制造业是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水平低为主,附加价值很低,更为严重的是,处于基础地位的装备制造业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中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路还很漫长。

无论是要成为工业化国家,还是要保持工业强国的地位,都必须加速制造业结构的升级,而制造业结构转变的缓慢就会导致制造业的衰落,从而导致一国经济的衰落。制造业体系的深化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我国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阶段,要把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既要加快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提升产业结构;又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性制造业,以扩大就业,逐步实现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和转换。

技术水平低下附加值不高

现代科学技术强国都是从制造业强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制造本身就是技术应用的过程,没有发达的制造工厂,新的科学技术就不能转化成产品,实现其价值。我国制造业大体上处于加工装配阶段,而且还是轻加工阶段,其技术结构不仅低于工业化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1998年我国中高技术产业生产比重为51%,仅略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7.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8.75%),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61.2%)。我国制造业大量是来料加工,突出表现在电子工业,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并不掌握我们手里,附加值很低。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仅为美国的22.14%、日本的35.43%;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07%、德国的5.56%。现代工业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更新设备和技术创新。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主要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金积累、促进技术进步,使制造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还要加强企业的创新意识,新华管理公司总裁保罗.沃伦斯基这样说,中国许多企业正在凭借廉价劳动力而不是通过引进新技术来扩大一些低价值的行业。他认为,根据这种模式,当找到更廉价的劳动力时,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就会减少。中国企业必须学会创新,以便在若干年后能生存下去。

产业调整布局和地区间的布局不均衡

制造业产业结构 篇4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部,东接广州,南邻港澳,是广府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广东省重要的制造业中心。2014 年,佛山市制造业产值达1. 88 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五位,形成了家用电器、装备制造、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等十大优势行业,全市三大产业比重为1. 9: 62: 36. 1,制造业在佛山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近年来,佛山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形成了相对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产业集聚效果明显,在佛山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长期以来,佛山实行“工业立市”战略,制造业在创造巨大产值的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依赖性强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较突出等问题,产品附加值和人均产出比较低,产业结构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艰巨。2015 年3 月,佛山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面向社会公布,就2013 年末佛山各行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通报。通过佛山第三次经济普查同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时的产业结构水平进行比较,有助于了解佛山制造业产业结构水平的变化情况,对进一步推动佛山制造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佛山市制造业产业结构水平测度模型

( 一) 产业结构水平的测度模型

产业结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为该国或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依据,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更加合理快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结构水平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周昌林、魏建良( 2007) 认为劳动生产率是产业水平的集中体现,设计了产业结构水平测度模型,对上海、深圳、宁波三个城市三大产业的比例、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产业水平系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曾焕恒、邱家学( 2008) 运用产业结构差异度、产业结构效益指数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福建省与周边地区台湾、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的产业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福建省的产业结构与这些周边地区的差距明显,呈现低级化和不合理化,对福建省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将是福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顾六宝、郝海岗( 2008) 从产业结构的水平和效益两方面分析了河北省1985—2006 年间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动,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积极扶植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薛国勇、李晓、游建胜、朱昱( 2011) 和田秉涛、王晓文、李娟( 2013) 均基于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及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对福建省和中国西部12个省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福建和云南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对策及建议。本文采用周昌林、魏建良的研究成果,假设某地区由n个产业部门组成,Y为该地区产业结构水平,yi为第i个产业部门的产业水平值,ki表示第i个产业部门在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产出中所占的比例,则

本文采用劳动生产率作为产业水平值yi的衡量指标,其中,pi为i产业的工业增加值,li为i产业的从业人员数,代表了该产业的劳动投入,yi= Pi/ li为i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则产业结构水平Y为:

i=1,2,……n。上式中,我们称pi/li为第i产业的产业水平系数,用yi表示。产业水平系数越大,表示该产业水平越高。ki×pi/li称为第i产业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值,用Ni表示。贡献值通过百分比换算可转换为各产业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用Mi表示。Mi越大,说明该产业在产业结构水平中发挥的作用越大。

( 二) 佛山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产业结构水平的测度

为了使佛山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与2008 年第二次普查的数据具有可比性,需要对第三次经济普查中的制造业各行业的增加值进行处理,剔除价格因素,2009—2013 年,佛山规模以上制造业的缩减价格指数为1. 013146185,剔除价格因素后的佛山第三次( 2013 年)和第二次( 2008 年) 制造业经济普查数据见表1。

根据表1 的数据和上述模型公式,我们计算出佛山市第三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的行业比例、产业水平系数、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值和贡献度,如表2 所示。

三、分析与结论

( 一) 佛山市传统优势产业继续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表2 可以看出,佛山家用电器、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居用品制造行业的产业产值继续不断增长,产业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其优势地位在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保持。以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代表的家用电器行业仍是佛山制造业中最具优势的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大类中的比重由22. 26% 提高到22. 77% ,但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则由19. 99% 降低到18. 86% ,反映出家用电器行业作为佛山传统优势产业的增长潜力已接近饱和,经济发展效益呈逐步下滑趋势。2013 年,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为代表的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业,以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为代表的石油和精细化工产业,以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为代表的佛山食品饮料行业继续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较2008 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时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产业水平系数不断扩大,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明显上升。

2013年,佛山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产业水平系数分别比2008年提高11.56、9.76、5.03,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分别上升2.01、1.28、0.19个百分点,但从业人数分别减少32139、38091、35788人,说明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已收到一定成效,单位劳动产出大幅提高。家具产业呈现出与纺织服装行业相似的特点,表明这些行业的结构调整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今后要强化原创产品设计能力,改进生产工艺,促进生产专业化,实现标准化、模块化、柔性化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工艺水平,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培育海天等企业成为全球性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食品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将佛山打造成为国内重要食品饮料制造中心、创新中心和品牌中心。

( 二) 佛山市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就机械装备业而言,2013 年,佛山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增加值分别比2008 年增长44. 92% 和64. 07% ,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分别提升0. 75 个百分点和1. 45 个百分点。此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2008 年增长504632 万元,增长59. 86% ,产业水平系数从2008 年的17. 24 增长到25. 91,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从2. 44% 增长到3. 94% 。这显示出先进制造业在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形成了特色产品优势突出、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集聚特色鲜明,是佛山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佛山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高。

( 三) 佛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潜力巨大

2013 年,佛山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比2008 年增加132281 万元,增长108. 47% ,占制造业行业比例从0. 4%升至0. 67% ,产业水平系数从19. 78 飞速增长到35. 29,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从0. 41% 升至1. 01% ,在整个佛山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显示出医药产业作为佛山战略性新兴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为代表的佛山环保产业发展迅猛,2013 年,佛山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为757741 万元,比2008 年增长119. 64% ,产业水平系数从33. 81 快速增长到85. 96,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从1. 96% 上升到7. 35% ,增长5. 39 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佛山电子信息产业2013 年其工业增加值较2008年增长47. 54% ,行业比例由4. 85% 增长到5. 67% ,但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从4. 75% 下降到4. 64% ,下降0. 11 个百分点,今后要紧跟国际信息技术发展主流,实现从传统电子工业向现代信息产业的战略转型,努力将数字家庭、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佛山21 世纪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 四) 佛山市淘汰落后产能初见成效,节能降耗减排效果明显

造纸和纸制品业属于重污染企业,自然资源耗费过高,破坏生态环境,2013 年,佛山造纸和纸制品业工业增加值由2008 年的618203 万元下降到531283 万元,下降了14. 06 个百分点,从业人数减少7456 人,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度由2008 年的2. 03% 下降到2013 年的1. 32% 。这说明佛山在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方式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今后要进一步提高行业进入门槛,严格市场准入,加强检查监督,不断提高现有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从总体来看,2008 年到2013 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产业结构水平从19. 66 上升到23. 19,提升了3. 53,增长17. 96% ,而此期间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3027. 33 亿元增加到3822. 54 亿元,增长26. 27% ,从业人员从2008 年的1794206 人减少到1687248 人,减少了106958 人。由此可以看出,2008 年到2013 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产业结构水平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说明五年来佛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收到一定成效,单位劳动产出大幅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初露曙光,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佛山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总之,未来佛山要以建设现代制造基地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一手抓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手抓优势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制造业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壮大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制造业“先进性”蜕变,推动“佛山制造”“制造基地”向“佛山创造”“制造总部”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佛山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告(第一号)[EB/OL].http://www.fsonline.com.cn/2015/0323/128577.shtml,2015-03-23.

[2]佛山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告(第一号)[EB/OL].http://www.fsonline.com.cn/2015/0323/128577.shtml,2015-03-23.

[3]曾焕恒,邱家学.福建省与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差异性研究[J].现代经济,2008(7).

[4]顾六宝,郝海岗.河北省产业结构水平和效益的动态分析[J].河北学刊,2008(5).

[5]薛国勇,李晓,游建胜,朱昱.中国沿海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的横向对比与纵向测度模型及应用——基于福建省的视角[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3).

[6]田秉涛,王晓文,李娟.基于SSM的云南省产业结构水平测评[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3).

[7]周松兰.佛山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动度的实证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2).

制造业产业结构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按照国家标准 GBT4754-2002 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原则,钢结构制造企业属于金属制品行业大类中金属结构制造业(包括建筑用金属结构、构件;金属桥梁结构、铁塔、铁架、金属支柱、水闸);集装箱和金属包装物品制造业;金属丝绳及其制品业;建筑用金属制品业等。中国钢结构协会成员组成及行业管理属于该范畴。

第二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钢材的产量、品种、质量迅速提高,钢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用量越来越多。钢结构制造企业无论是数量和规模均有很大的发展,每年承担着上千万吨钢结构和钢制品的加工制造任务。这些企业分布在建设、铁道、交通、通讯、石化、冶金、能源、机械、船舶等行业。已经形成新兴制造业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条 中国钢结构协会是跨行业、跨学科的全国性社会经济技术团体。协会遵循国家关于加强行业管理精神和国际惯例,为维护企业利益和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规范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扩大与国外同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在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基础上,参照国外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和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对中国境内的钢结构制造企业开展资质等级评定。

第四条 本规定目的是正确引导我国钢结构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避免同行业企业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使钢结构制造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装备、人员配置、科学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允许承担的工程规模及技术难度等级等方面均有可以借鉴的资质等级标准。可作为工程项目业主选择钢结构制造企业的依据。

通过资质等级的评定,从总体上提高钢结构制造企业的整体素质,确保工程质量,促进钢结构制造行业健康发展。

第五条 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国资委、建委及有关工业部门、行业协会(学会)可推荐钢结构制造企业申报相应的资质等级,同时可作为行业准入或工程建设总承包的参考依据。

第二章 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的划分及承揽任务范围

第六条 钢结构制造企业等级分为钢结构制造特级、钢结构制造一级、钢结构制造二级、钢结构制造三级,相应级别的钢结构制造企业,承担不同范围的钢结构加工制造任务。

钢结构制造特级企业:可承揽相应行业各类钢结构的制造任务。业务范围 包括高层、大跨房屋建筑钢结构、大跨度钢结构桥梁结构、高耸塔桅、大型锅炉刚架、海洋工程钢结构、容器、管道、通廊、烟囱、非标设备及成套设备等。

钢结构制造一级企业:可承揽相应行业大型钢结构的制造任务。业务范围包括 高层、大跨房屋建筑钢结构、大跨度钢结构桥梁结构、高耸塔桅、大型锅炉刚架、海洋工程钢结构、容器、管道、通廊、烟囱等构筑物。

钢结构制造二级企业: 可承揽一般钢结构制造任务。业务范围 包括高度 100m 以下的建筑钢结构,跨度 21m 以下桁架结构和跨度 60m 以下的网架结构,中跨(25m 以下)桥梁钢结构和一般塔桅钢结构(100m 以下)等。

钢结构制造三级企业: 可承揽一般钢结构的加工制作任务。业务范围 包括高度 50m 以下的建筑钢结构,跨度 15m 以下的桁架结构,跨度 40m 以下的网架钢结构、压型金属板及其它一般钢结构加工制作任务。

(注:从事锅炉、压力容器、输电铁塔、电梯、吊车等应同时具有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生产许可证、安全证书等。)

第七条 获得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的企业可承接有关钢结构的制造、来料加工和定型生产标准化产品。

第八条 企业的资质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由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行业中的企业及有关专家制定,在实施过程中将逐步修订完善。

第三章 评定办法及颁发资质证书

第九条 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评定委员会组成

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成立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委员会。由中国钢结构协会秘书长或副秘书长任主任委员,成员涵盖建筑、桥梁、塔桅、锅炉刚架、管道、容器、造船、海洋建筑、装备等钢结构制造行业的专家。其任务是接受、审核钢结构制造企业申请的资质等级,向协会提交各钢结构制造企业的资质等级的审核报告。经协会批准发给资质等级证书。

第十条 在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由协会专家委员会及企业推荐专家共同组成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评定专家组。设立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主任、副主任领导下开展资质认证的日常管理工作。专家组具体负责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起草、修改和评审现场考评工作。

第十一条 根据钢结构制造企业提出评定资质等级的申请,在初步审查文件资料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成员赴申请企业实地考察,按照“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评审现场考评表”的内容逐项进行考核评定。考评结束后写出考评报告,送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委员会审批。

第十二条 申请资质企业经 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委员会审查合格、经批准后由中国钢结构协会颁发资质证书。资质证书有效期五年。有效期内发现严重违规、出现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者,经评定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取消、降低资质等级。

第四章 资质申请、审批及管理

第十三条 从事钢结构制造三年以上的企业,可直接根据标准规定向协会申请相应的资质等级,新成立的企业亦可根据规定申请相应的资质等级。经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委员会审查合格、批准后分别颁发正式资质证书(五年期)、临时资质等级证(三年期)。

第十四条 申请资质企业,须向协会提供下列资料一式二份:

(一)钢结构制造企业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并盖企业印章);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企业技术、财务、经营负责人的任职文件、职称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并盖企业印章);

(四)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书(复印件 并盖企业印章);

(五)企业占地面积、生产厂房面积资料(复印件 并盖企业印章);

(六)企业近三年钢结构产量统计报表(复印件 并盖企业印章)。

企业中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的职称证书,企业技术工人职业证书及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原件或复印件,由企业统一保管,供专家组现场考评时审阅。

第十五条 中国钢结构协会对企业的资质评审,应当从受理企业的申请 60 日内完成。

中国钢结构协会将批准的企业资质等级在国家正式出版的有关报刊、杂志及公众媒体上公告。

第十六条 钢结构企业申请资质等级或者晋升资质等级,在申请之日前一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协会将不接受申请:

(一)承接的钢结构制造构件及产品出现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并造成恶劣影响的企业;

(二)严重违反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

(三)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持证上岗的技术工种的作业人员未经培训、考核,未取得证书上岗,情节严重的;

(四)构件及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并没有履行保修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情节严重的;

(六)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七条 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条件符合资质等级标准,且未发生本规定第十六条所列行为的,由中国钢结构协会颁发相应资质等级的《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分 为正本和副本及英文版本,由中国钢结构协会统一印制。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出借、转让《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不得非法扣压、没收《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

第十九条 钢结构制造企业在变更、晋升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的同时,应当将原资质证书交回协会予以注销。

钢结构制造企业因破产、倒闭、撤销、歇业的,应当将资质证书交回协会予以注销。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中国钢结构协会对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实行年检制度。一般情况按照常规进行年检,特殊的根据需要由协会组织行业有关部门、企业、专家进行联合年检。

第二十一条 钢结构企业资质一般年检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向协会提交《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年检表》。《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副本及其他有关资料,并交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协会收到企业年检资料后 40 日内对企业资质年检做出结论,并记录在《中国钢结构企业资质证书》副本的年检记录栏内。

第二十二条 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年检的内容是检查企业资质条件是否符合资质等级标准,是否存在质量、安全、市场行为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钢结构制造企业年检结论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

第二十三条 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条件符合资质等级标准,且在过去一年内未发生本规定第十六条所列行为的,年检结论为合格。

第二十四条 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条件中,注册资本金、人员和经营规模未达到资质等级标准,但不低于资质等级标准的 80%,其他各项均达到标准要求,且过去一年内未发生本规定第十六条所列行为的,年检结论为基本合格。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钢结构制造企业的资质年检结论为不合格:

(一)资质条件中注册资本金、人员和经营规模任何一项未达到资质等级标准的 80% ;

(二)有本规定第十六条所列行为之一的。

第二十六条 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年检不合格或者连续二年基本合格的,应当重新核定其资质等级。新核定的资质等级应当低于原资质等级,达不到最低资质等级标准的,取消资质。

第二十七条 新成立的钢结构制造企业评审通过后发放临时证书,连续三年年检合格可换发正式资质等级证书。

第二十八条 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升级,由企业在资质年检结束后两个月内提出申请,分批集中办理;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其他变更事项,应当随时办理。

第二十九条 降级或取消资质等级的企业,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整改,经 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委员会 审查确认,达到规定的资质标准,且在此期间内未发生本规定第十六条所列行为的,可以按照本规定重新申请原资质等级。

第三十条 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参加资质年检的钢结构制造企业,其资质证书自行失效,且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资质;

第三十一条 钢结构制造企业遗失《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应及时报告协会并在公众媒体上声明作废后方可申请补发。

第三十二条 钢结构制造企业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应当在变更后的一个月内,到协会办理变更手续。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三条 涂改、伪造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的,吊销资质证书。

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可以责令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四条 转让、出借《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证书》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责令改正,由有关部门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在行业媒体通告并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一)制造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钢材、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其他行为的;

(二)未按规定要求对钢材、焊接材料进行检验,或者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构件、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

(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六条 从事资质管理及评审的工作人员本着公正、公平、严肃、认真的态度开展,在资质审批和管理工作中严禁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违反工作纪律者,协会将给予警告直至除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由中国钢结构协会负责解释。

我国制造业的资本结构现状浅析 篇6

关键词:制造业;资本结构;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企业管理的三大主题之一就是资本结构。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资本结构对公司的影响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明显。而作为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的制造业,它是富民强国之本,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研究我国制造业公司资本结构现状以及影响其现状的因素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

一、资本结构的初步认识

我们所说的资本结构,就是指企业的各种资金来源构成及比例关系。对狭义的资本结构而言,其主要指主权资本及长期债务资金的来源构成以及比例关系,而不包括短期债务资金。而广义上所说的资本结构,就是指企业全部资金的来源构成以及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它不仅包括长期债务资金、主权资本,还包括短期债务资金。目前所说的最佳资本结构,就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之内,使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达到最低值、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其判断的标准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否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增加所有者财富,并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二,要使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

第三,要使资产保持适当的流动,并使资本结构富有弹性,而其中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则是其主要标准。

二、我国制造业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一)制造业公司融资结构出现的问题

我们常说的公司融资结构,就是指公司融通资金不同方式的构成以及融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资本结构的形成和优化是其直接影响并且决定的,因此就很有必要研究制造业公司的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从其实质上讲,公司融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将必然会导致一些不同的结果。从理论分析,公司的融资方式又可分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两种融资方式,这种划分已经作为研究公司融资结构的基础。而对于外部融资包括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两种融资方式,内部融资包括了留存收益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两种方式。

从全局来看,我国制造业公司融资的顺序,按融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就是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留存收益和折旧融资的融资方式,这恰恰与国外较先进的优序融资理论相悖。而目前我国制造业公司内部的融资比例还相对较低,大部分资金一般要靠外部来进行大量的融资。因此,一般从较低的内部融资比例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公司目前整体盈利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

(二)制造业公司资产负载率现状

目前,由于负债公司能够获得更多的所得税递减和杠杆利益,从这个层面上其比无负债或者低负债的公司有着更高的市场价值占有率和更加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如果一个公司在其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就尽可能地多举债以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这样就可以不断增加公司的价值。由于目前我国很多的制造业公司都已经是上市公司,应该能较好的利用债务这个工具来不断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但实际情况并非想象的那样,从近几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可以看出,历年的资产负债率均要低于全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但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根据对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可以为非上市公司提供一些参考。就是在2006年负债率出现最高的时期,其资产负债率也低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14%左右。而从2000年到2006年这六年间,全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6.66%,而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仅只有46.59%,低于上市公司平均值10个百分点左右。所以,可以说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低。从这些上市公司的数据可以使我国制造业未上市或者有上市打算的公司认识到要利用好负债所带来的杠杆效益,增加公司的价值。

(三)制造业公司负债结构现状

公司资本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负债结构,它是指公司所借进资金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债源结构等等。一般说来负债期限结构应当均衡的安排短、长期负债,这样才能做到保持适当的负债比例,从而不断满足企业对资金不同用途的需求,尤其是要尽可能避免还债期过于集中,并且流动负债所占比重偏高等一系列现象的出现。

由于对于未上市公司的负债我们很难了解到准确地数据,本文仅以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来进行说明,从而可以为非上市公司提供参考。从2000年到2006年制造业,在负债总额中的平均比重高于81.13%,要比全国的上市公司高出5%,虽然从2000年到200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所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在2006年比例最低时也达到了78.71%,因此,虽然目前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远低于全国上市公司的水平,但目前其流动负债对资产总额的占有率却出现了高于全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的现象。一般说来,短时期负债如果要占到总负债50%的水平认为较为合理,一旦出现负债偏高的流动水平,往往会使公司在金融市场的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流动负债从2000年到2006年这六年时间里,其在资产总额中的平均比重就高达40.23%,近比全国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高出1.8个百分点。而从2000年到200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流动负债在资产总额中的比例有递增趋势。单单分析了制造业中的上市公司负债就可以看出,制造业公司的资本构成中,流动负债的比例偏高,资本结构不合理。

(四)制造业公司资本结构行业间差异现状

制造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其包含了众多小行业的复杂行业,以下列举了一些具体行业:木料、家具;造纸、印刷业;电子;金属、非金属;医药、生物制品;石油、化学、塑胶、塑料;机械、设备、仪表;以及其他制造业。如果单一的从一个方面的检验结果得出制造业公司行业之间资产负债率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就不能充分证实结论的准确性。

本文从2000年到2006年间的造纸、印刷业上市公司为例进行说明,来给未上市公司或者准备上市的公司作为参考。这六年间造纸、印刷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要比制造业上市公司低5.7个百分点,比全国上市公司低15.8个百分点,通过制造业上市公司与全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比较可以看出,造纸、印刷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偏低,这主要与造纸、印刷业的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并且研发基础力量比较薄弱,技术创新后劲不足、技术装备、从业人员的素质低等有关.导致企业举借能力较低。

三、我国制造业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通过前面对制造业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现状进行了一些基本描述以及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些基本特征。使得目前我国制造业公司资本结构出现以上特征的影响因素是诸方面的,并且是深层次的。本文列举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资产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

股票的发行会稀释股本的控制权,作为企业所有者如果不愿使控制权削弱,常常会尽量避免采用普通股融资,而会采用优先股或负债方式融资。如果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较强,就会使管理方式趋于稳健,一般说来比较关注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会过分地追求较高的财务杠杆作用而致使企业的负债过高,相反,善于冒风险的管理人员就可能会追求较高的负债比例。

(二)资本成本

一般情况下认为企业平均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较为理想。一般企业不需超高利率或附加其他限制条件便能进行债务融资,并且能使企业的资本成本有所下降的,就应该使财务杠杆的作用充分得到发挥。一般说来企业的债务比例增大对使企业资本成本降低有促进作用,但也不是说企业债务比例越高越好。因为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企业财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债权人和权益资本要求的报酬率中的风险补偿部分会显著提高。

(三) 资产结构

企业融资方式和资本结构受到企业资产结构的影响。固定资产拥有大量的企业,往往会采取长期借款或者发行股票的方式融资;而对于存货和应收款等流动资产拥有较多的企业,常会采取流动资金负债的方式融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负债则较少,一般采取股权资本融资的方式。

(四)公司所具有的规模

一方面说来,企业的规模可能与资本结构正相关。一般说来,比较大的公司则多倾向于多角化经营,因为其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量以及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所以其不会轻易受到财务困境的影响,而在外部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小公司比大公司破产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因而作为大公司要可多地利用负债。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另一方面因素,企业的规模也与资本结构负息息相关。目前在我国,公司的规模越大,其就越容易获得更多的政府扶持,并且将会享有更多的银行信贷,因此对于我国制造业公司而言,公司的规模也完全有可能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五)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

谈到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就指企业使用各种经济资源来获取利润的能力。但是如果运用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分析,我们将会得出两种恰恰相反的结论。从一方面分析,可以得出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是成正相关的。而从另一方面去分析,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却使负相关。当一个公司的获利能力比较强劲时,由于其内源资金充足,这时的企业就会慢慢减小对外部资金的需求,因此获利高的企业债务水平应该低。

(六)对于资产流动性能力分析

资产流动性,可以使是企业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反映。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看法,作为资产流动性高的公司对支付短期到期债务具有较强的能力,因此这样的企业信用等级就会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往往会将更多的资金借给这样支付能力比较强的企业,从而企业就具有更强的借入更多的资金的能力。因此作为资产流动性高的企业具有比较优越借入资金条件,因而要完全利用这一条件,实现负债的融资。

除了考虑到上述主要的因素之外,影响我国制造业资本结构的因素还包括:盈利质量、成长性、资产构成、非债务税盾、所得税等影响因素。

四、做好对制造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工作

(一)做好宏观政策的引导工作

首先,我们应该加快企业管理制度的转换,要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还要建立并健全企业资本的一系列退出机制,对那些资本结构恶化并且没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的企业,要做到依法实施破产;然后,对我国现行的投融资体制要做到认真的改革,从而使其建立健全融资制度。

(二)要对筹资风险做好一定的控制

第一方面,要对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做到慎重选择,当企业在落实负债资本的同时,要考虑所支付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是否相差很大,并且是否能够有效地回避这些风险,这样以来,企业就只能完全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并最终确定适合自己项目的发展需要渠道和方式;第二方面,要做到不断尝试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这样就可以使筹资风险得到分散。

(三)选择最优资本结构

当企业接受最大筹资风险时,一般用资产负债率来评价估计出最大的筹资风险。而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使用每股盈余无差异点分析以及综合资本成本决策法的方法来明确最佳资本结构。每股盈余的无差异分析就是指使用每股盈余的无差别点来对其进行分析的。当预期经营的收益高出筹资无差别点的情况下,如果通过增加借入资金比例就能够提高企业筹资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考虑实施举债;如果出现预期经营收益低于筹资无差别点的情况下,可以完全增加股票发行比例的筹资效益高于增加借入资金的筹资效益,这时就应该设法发行股票来进行增资。而对于综合资本成本法,就是使其计算不同资本结构的加权平均成本的,并以此作为标准相互比较,从而达到综合成本最优。

(四)对企业实际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对于那些经营不善、持续亏损的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比较简单易行的优化途径:可以通过变卖资产来进行融资;可以使股份制企业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投资持股关系;可以充分发挥融资租赁,从而可以减轻企业现金支出的压力,实现企业资金流动的顺利进行。如果企业正处在上升势头比较强劲的阶段,则可采取普通股筹资、债券筹资以及银行长期借款筹资的方式。

五、总结

我国制造业的资本结构比较复杂,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制造业的资本结构是由制造业企业采用各种方式筹资而形成的,各种筹集方式的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制造业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而对制造业企业资本结构进行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资本结构的一系列优化,从而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以提高企业价值。(重庆市秦川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04100)

参考文献

[1] 李雨霞.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成因透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3).

[2] 方诗春.两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比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1).

[3] 吴博.中国高科技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2006,(1).

[4] 李兰敏.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J].战略研究,2007(9):88-89.

制造业产业结构 篇7

改革开放以来,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方向演进。那么, 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升级有多大的推动作用呢?现有的对制造业出口结构的研究多从产品附加值的角度入手, 本文从要素密集度的角度出发, 定义制造业出口结构升级表现为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结构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出口结构转变, 分析其变动。

1 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状况

近年来,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迅速, 总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被公认为世界工厂, 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制造业迅猛发展的同时, 也在制造业内部实现着产业高级化, 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万亿元, 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3478亿美元, 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国际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

在利用外资方面, 我国制造业一直都居于主导地位, 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据统计, 制造业是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产业部门, 截至2009年年底, 外商直接投资2009年在制造业方面实际使用金额为467.7146亿美元, 占中国所有行业投资比重的52%。尽管比2005年的最高峰值70.37%下降, 但比重依然很大。截至2009年, 我国已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9001.14亿美元, 吸收FDI最多的部门是制造业。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 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状况

本文对于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划分, 按照王岳平 (2004) 用资本—劳动力比率和劳动力报酬—产出比率衡量资本密集度和劳动力密集度, 用R&D (研发) 费用/从事R&D人数、工程技术人员数/就业总人数和微电子设备/生产经营设备衡量技术密集度, 将工业行业分为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部门, 本文则参照制造业的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我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逐步紧密, 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飞速发展。伴随外资不断增长的不仅仅是制造业本身规模的扩大及其出口量的增加, 出口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种改善表现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在制造业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

第一, 制造业出口产品中, 技术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的绝对比例逐渐增大, 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整个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中则呈现下降趋势, 但从绝对占比来看, 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1997—2008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金额的平均比例保持在40%以上。第二, 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技术集约化阶段, 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开始快速发展, 截至2008年, 装备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制造业总值的比重已经分别达到9.8%和21.6%, 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的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虽然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还主要是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但非劳动密集型产品, 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提高速度和数量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速度,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的比例从1985年的14.19%增长到2008年的153.16%。

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出口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会优化国内的资源配置, 引导更多资源流向出口产业, 促进该产业进一步发展, 从而起到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随着出口由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高技术递进, 该国的经济资源就会更多地配置到出口部门, 而配置到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的资源就会相对减少, 有力带动国内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发展, 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

3.2 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根据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出口促进出口结构的升级, 所以本文将分别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在制造业总出口额中所占比重为因变量,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自变量,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影响。其中, 以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额 (单位:亿美元) , 为了降低异方差和时间序列的波动性, 本文对FDI数据采取自然对数形式, 表示为LNFDI。模型如下:

PEXL=μ1+β1LNFDI

PEXC=μ2+β2LNFDI

PEXT=μ3+β3LNFDI

其中PEXL、PEXC、PEXT分别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在制造业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 μ为随机干扰项。

3.3 数据和回归分析

为了得到不变价格商品的出口额, 我们使用人民币对美元年均汇价, 先将这些数据换算成人民币表示的数值, 再以中国平减指数换算成以1991年不变价表示的出口数据。各年度GDP平减指数来自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库。

**表示5%的显著性。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

方程1中, LNFDI的系数为负, 且通过了1%的显著检验, 说明FDI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有很明显的负作用。

方程2中, LNFDI在统计上不显著, 说明FDI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没有明显的作用, 与以上葛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相符。

方程3中, LNFDI的系数为正, 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说明FDI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

4 结论和启示

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产生了负影响, 可能的原因是:第一, 外资结构的变化。近年来, 外商对我国的投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部分外资都倾向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比重相对下降。第二, 统计上的非科学性。由于国内产业分类不统一, 一些熟练劳动密集型产业被归纳到技术密集型产业中, 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数据小于实际值。第三, 外资的进入导致进口替代。外资进入以后可以直接获得本来需要从我国进口的产品, 使得我国此类产品的出口减少。而这类产品中, 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比较大, 所以其结构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下降。

外商直接投资没有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产生明显影响, 可能的原因是:资本密集型多数涉及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发行业, 中国是资源消耗大国,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促进了行业的生产, 但是产品更多的是国内消费而不是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 可能的原因是:外资进入以后, 再充分利用本国先进的技术、资金和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及其他资源, 大量进行产品生产过程中, 逐渐形成产品价格优势, 使我国在该领域由依靠进口转为国内生产, 最终发展为出口取代进口, 产品返销到技术领先国的市场, 从而促进我国出口结构的升级。

综上, 我们可知, 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商品构成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演变成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文娟.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与出口结构优化的相关性分析[D].湖南大学, 2009.

[2]李莉.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J].中国财经报, 2005 (4) .

制造业产业结构 篇8

一、研究方法

有学者从产业结构入手论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两者关系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 李姝[4]采用GMM方法, 发现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废气污染之间呈现负相关,与污水污染之间呈现正相关,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可一定程度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王青等[1]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证明国民经济各产业产出与污染排放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效应。 利用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闫丽霞[5]对河南省、王瑞鹏和王朋岗[2]对新疆、占李玲和陈洪昭[6]对福建省域范围的研究也得到与前人相似的结论;二是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闫兰玲[7]、于维洋和王韶华[8]、骆勇和尹宗成[9]分别测算了杭州、 河北和安徽的产业结构对当地的环境污染影响程度,对污染行业进行排序,为对策研究探明方向。

产业结构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像上述基于全国或地区层面的比较普遍, 而基于某一产业内部结构的研究较少。 这可能是由于产业内部子行业及其环境污染的相关统计数据有限, 产业的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并非绝对的函数对应关系,存在模糊的、不确定的关联。 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就是通过对“小样本”、“贫信息” 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 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10,11]。 基于此,本文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将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增长和该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视作两个灰色系统,考察两者之间的灰映射关系,反映该产业下各子行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本文采用邓氏灰色关联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设系统行为序列

序列X0与Xi的灰色关联系数为γ(x0(k),xi(k))。

其中和分别表示两极最小差与最大差,ρ∈(0,1),一般取ρ=0.5。

序列X0与Xi的灰色关联系数为。

二、灰色关联分析

(一)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

参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本文将中国医药制造业主要下分为4个部分:化学药品制造(含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成药生产、生物药品制造及其他(含中药饮片加工、兽用药品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以主营业务收入指标衡量产业规模来看,从2005至2013年,中国医药制造业内部行业结构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详见表1)。 化学药品制造业是主体, 虽然比重从2005年的57.85%下滑到2013年的46.05%,仍位列第一;中成药制造业位列第二,比重稳定在21%-24%区间;而生物药品制造业居于末位,且与前者的差距明显,但比重由2005年的7.92%上升为2013年的11.73%。

(二)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环境污染及治理情况

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环境污染状况复杂, 本文主要采用工业废气排放量、 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做总体反映。 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环境治理状况,主要采用废气治理设施本年运行费用、废水治理设施本年运行费用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体现。 废气和废水的治理费用以2005年为基期,采用GDP平减指数处理。由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统计项目调整,2011年及以后的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由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对应数据加总得到。

!":#$

%&’(:《)*+,-./0123》456/789:;,<20052=>?,@GDP AB:%CDEF。

!"#$:《%&’()*+,》。

(三)中国医药制造业与“三废”排放的灰色关联

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生产情况常用总产值指标反映,由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3》以后的版本无总产值统计项, 为保持统计口径一致和更好体现观测数据的变化, 本文采用主营业务收入指标反映产业的生产规模。 灰色关联度计算以2005-2013年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参考序列,“三废”排放和治理作为比较序列。 原始数据序列的量纲不同,采用初值化法进行标准化处理。 随后,经邓氏灰色关联度步骤计算, 得到整个医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三废”排放量的灰色关联情况如表3。 从中看出“三废”排放与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生产关联度近0.7,关联性较强,并据关联度得到中国医药制造业整体对“三废”排放量的影响权重。

(四) 各行业与“三废”排放的灰色关联

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下属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与“三废”排放量的灰色关联情况如表4。 参照关联度,各行业按对环境污染的程度由大到小依次综合排序为: 中成药生产﹥生物药品制造﹥化学药品制造﹥其他。 从单个行业的“三废”排放量关联度看,中成药生产和化学药品制造对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影响程度最高, 生物药品制造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影响程度最高,由中药饮片加工、兽用药品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综合构成的其他行业, 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相对较低。 中药饮片加工及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中的生物化学处理环节少, 兽用药品产量占整个中国医药制造业的比重较小是污染环境较少的可能成因。

(五)各行结构与“三废”治理的灰色关联

产业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除了考察污染排放量大小,对排污的治理力度也是重点。 如果产业污染治理力度强,就可以减轻大量排污对环境造成的负荷。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下属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序列与“三废”治理的指标序列建立关联, 得到灰色关联度如表5。 参照关联度,各行业按对环境的治理程度由强到弱依次综合排序为: 生物药品制造﹥其他﹥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生产。 从单个行业的“三废”治理关联度看, 中成药生产和化学药品制造对固体废弃物治理的力度最高, 生物药品制造对工业废气和排水的治理程度较高,其他行业由于是多行业组合,行业生产特点各异,导致数据显示的治理趋向不明。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灰色关联度的实证研究发现, 产能占中国医药制造业70%的化学药品制造和中成药生产,“三废”排放量大,环境污染程度高,环境的治理力度小。当前,各行业“三废”排放的特点和治理的重点不同。为减轻中国医药制造业对环境的污染,建议如下。

(一)提升中国医药制造业中生物药品制造及其他行业的比重

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需以清洁生产为重点, 发展资源利用充分, 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行业。 当前,生物药品制造及其他行业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且环境的治理能力较强。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需大力推进生物制药产业在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注册、定价和招标、医保等的环节给予稳定的政策支持。 中药饮片加工、兽用药品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的产业规模调整, 以保留特色和提高利润水平为核心。 化学药品制造上放弃低附加值、毒害物质产生量大、技术改造成本高的原料药生产项目,仅保留与下游行业配套的产量。 中成药生产可维持现有规模,做好内涵的上档升级。

(二)完善针对中国医药制造业排污的环保标准和规范

中国医药制造业的排污虽然可以按照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各种“三废”排放通用标准执行,但如果有针对中国医药制造业设计的专项环保标准和规范参照的话, 环保的执行和监管会更全面, 环保效果更佳。 目前,国家环保部针对医药工业污染发布和施行的环保标准较少, 强制性标准仅有2008年正式实施《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其他多为非强制性的, 在固体废弃物和废气方面的制药工业排放标准尚空缺。 这是产生中国医药制造业“废水”污染关联度最小,“废气”和“固体废物”污染关联相对较高现象(见表3)的可能因素。 因此,中国医药制造业仍需按污染物分类形态和子行业生产工艺特点补充完善环保标准。

(三)政策扶植环保技术和设施共享

制造业产业结构 篇9

金融风暴所引发的中国经济问题是中国内在已有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经济困难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制造业身处困境的表现。

郎咸平教授曾经用一个“6+1”的工业链条模型来解释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尴尬。特别是金融风暴以来外需锐减导致了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深受重创, 考虑到欧美经济短期内无法恢复, 及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可持续, 产业升级已经是留给中国制造业唯一的出路了。而产业升级对于企业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资金需求。这对于国企而言这从来就都不是问题, 而对于吸收着中国大部分就业, 代表着最高效率的中小企业而言却是一个难题。如何对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进行金融支持?在当下我们已经到了不得不去解决该问题的时候了。

一、制造业融资难题分析

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制造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其实这个问题不是单纯什么金融问题或企业自身问题, 而是代表着中国制造业主力的民营企业处在一个不平等经济体制而产生的问题。短期内这种制度不可能转变, 我们只能指望政府能主动为夹缝求生存的茫茫民企求得一条融资正途, 使得中国经济能再次起飞。

1. 我们先从企业自身来分析。

法人治理结构是沟通企业与投资者的桥梁, 目前在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进一步也造成了财务管理混乱, 基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便压抑对其融资。当然这种影响是相互的, 不利的融资环境也压抑了企业建立和改善治理结构的冲动。另外, 制造企业资产存量相对不足而无法难于提供与贷款相对应的抵押, 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这方面国家并非没有作为, 中国已有为数不少的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 但这些制度涉及为企业争取到的融资额也只是杯水车薪。

2. 跳出企业的视野, 我们看到则是中国金融系统过于单一的问题。

银行垄断了中国大部分金融资源, 而当初为“银政剥离”而采取商业银行市场化的结果却是银政的第二轮结合。而这新一轮结合直接导致了惊人的“挤出效应”, 2009年上半年的7.37万亿创纪录贷款的流向主要是国有企业和有政府担保的项目, 作为中国经济发动机的制造企业实质上并没受多少支持。

将视野跳出银行系统, 中国股市也不过是国企的专场, 即使是刚推出的创业板也不可能为中国海量的制造业企业输血。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提及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以满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指出这才能使自身规模小、融资期限要求灵活的制造企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渠道。而要完成这个想法最关键的就是金融体系市场化, 风险大不该是阻碍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的说辞, 投资本身就是风险, 只要解决了制度完善和利率决定这两个问题, 市场的力量自然会将老百姓的存款输送到中小企业手里。但当前利率非市场化从根本上已经堵死了这种可能, 要想建立服务于中小制造企业的金融体系暂时还得靠政府包办, 而在各地制造业产业集群上搭建一个合格的政策性融资平台便是一则的良策。

二、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金融意义

所谓的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 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 且在地理上集中, 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组成的群体。而是政策性融资平台是指由政府组织, 具有定向性及优惠性质的金融系统。如何利用产业集群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建立一个政策性融资平台来解决集群内企业融资问题。

产业集群政策性融资平台具备以下的运营特点:首先是担保方式, 这其中有多家金融机构进行层层担保, 这主要解决集群内企业的增信问题;其次是金融补贴, 典型的如代偿基金的建立, 这是以补充金融机构利益的方式来调动其积极性;最后是系统内分工的优势, 这首先带来必要的金额监督, 其次带来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接下来文章将主要分析该平台如何合理利用产业集群的特点以发挥作用:

1. 首先产业集群企业本身的集中性、同质性及相关性, 加

上政府机构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和金融机构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数量的集中再加上同质性则为系统内的金融机构了解集群内某个行业的整体信息及个别企业的相对信息提供了可能。而相关性体现在集群内部的产业链上, 这为进一步了解企业具体到销售前景或者是成本控制提供可靠的信息。此外, 层层担保也有利于信息交流和来自金融机构及政府机构的监控。

2. 该系统极大地实现了信用增级, 分别体现了风险分散和利率补偿的作用。

这里有两条线, 第一条在金融机构上, 中小银行提供贷款, 担保公司为其担保, 大型金融机构再为前两者进行再担保。第二条线体现在政府代偿基金上, 其建立本身就是为了降低项目贷款的风险, 使其和既定低利率相匹配。今年的北京高端制造业投融资服务平台的成功, 证明了代偿基金在融资平台中的重要作用。

三、制造业产业集群融资平台的策略

下面从制度、创新及监督等方面针对该种融资平台提供一些务实的建议:

1. 当地的行业协会或工业促进局应该是此类融资平台的策划人, 因为他们对制造企业及其金融状况有着充足了解。

作为策划人首先应设法得到政府 (如市委、市政府) 的支持, 因为该工程涉及整合多方资源, 且耗时较长, 需要“一把手”的强力推动及维持。这首先要求策划人做出一份漂亮的GDP增长报告以打动领导。此外, 还要组建一个协调有各方利益及工作的组织委员会。

此外, 任何金融创新往往要健全配套的法规, 否则常常伴随着负面的套利现象而导致金融工具不能按照预期效果发挥作用。今年4月份北京财政局主导出台了《北京市高端制造业担保代偿资金管理办法》就有力地支持了其代偿基金发挥应有的功效, 对其他平台的建设起了示范作用。如该法规对于担保抵质押物的规定, 对重点支持领域的具体规定, 对年担保费率上限的规定等都对其他同为制造业产业集群融资平台法规建设具备很好的借鉴意义。

2. 首先是金融上的创新。

先说信用评级问题, 短时间内建立可靠的公司治理来规避信息不对称是不现实的, 只能另辟他径。如对于产业集群内部是同质性制造企业的产业集群而言, 横向比较至少能为集群内部的企业做出指标排序以达到信用评级的作用, 具体指标应该是对企业产量、成本、技术工艺或财务指标如现金流量、资金周转率等的综合评定。其次由于集群内部存在着产业链条上具备相关性的企业, 我们仍然能从贯穿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条中找到如何对链条上的企业进行相对信用评级的方法。最典型的就是对链条上下级需求分析以得出企业产品销售量及成本数据, 以此对一些财务数据进行一些测算。

在具体金融业务方面, 最基本应建立“见担即贷”的绿色通道。此外, 如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业名牌担保贷款”和“供应链贷款”等创新融资服务都很有现实意义。其中前两者涉及专利及工艺鉴定, 需要行业协会建立一个详尽客观的评价系统, 而“供应链贷款”其实质是在对同一产业链建立一个“信用共同体”, 对于产业集群而言, 由于同一产业链的企业在地理上临近, 数量上的集中及产销衔接密切都提高了信息透明度, 只要发挥集群内部信息优势就能切实做到信用增级。

在常规业务上笔者认为可以多开发动产质押融资, 把质押设定在动产上的担保权益。参考中国的《担保法》可知, 相比于抵押, 质押由于实施了转移占有, 担保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担保物权更容易实现, 因此, 无论是对于银行还是对于企业, 动产质押都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融资担保方式。虽然存货消化早已是解决, 但当前中国的企业存货量据统计仍高达5.5万亿, 特别对于制造业而言是具备很大的空间, 也有利于发挥集群内的规模优势。

3. 最后关于监督的问题主要针对以下三个方面:

集群内部企业在享受优惠的同时是理应承担起信息全面披露的责任。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政府机构, 都应对集群内部企业的负债比率、现金流情况及销售情况拥有更多的知情权, 当然这是建立在对信息保密的基础上。特别是对于担保代偿基金管理机构而言, 作为非市场主体参与金融活动应该制定一套严格的贷款担保项目申请信息披露体系。还有就是对于担保公司贷款担保的监督, 担保公司虽为市场主体, 但大多已经沦落为企业撬动银行贷款的工具, 在发挥其专长对企业贷款条件进行调查上已经失去了动力。为了避免产业集群内部出现“次贷”, 有必要对于协议加入产业集群的担保公司业务规模进行限制, 比如也设资金担保费率上限等。对于代偿基金, 个人认为其使用应该直接跟项目挂钩, 特别应该向技术创新项目倾斜。在监督方面应事前事后审查并重, 且担保代偿基金管理委员会不应该是唯一的审查机构, 因为这难保其独立性, 笔者建议成立独立专家小组另外审查企业申报的项目, 审核原则主要集中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结束语

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涉及到了国计民生早已是刻不容缓。而中国制造业企业里目前不缺动力、方向和人才, 缺的是鼓励机制和融资支持, 特别是融资支持。中国此前的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但中国距离建立全面而多层次金融体系尚有距离。再加上利率改革停滞不前, 注定了吸纳绝大部分金融资源的国有大商行不会垂青中小制造业企业, 而是把大多资金输送给效率低下的国企和重复投资的政府融资平台里面, 造就典型的“马太效应”。这在制造业既滋生了产能过剩, 又阻碍了升级换代。

在产业集群条件下的建立政策性融资平台是对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是一种创新, 但也只是治标之策。根本上的出路在于政府放开对金融行业的垄断地位。这涉及进一步市场化中的门槛、定价权及竞争环境方面的问题。但考虑到20年来各级政府借助金融资源强行推动经济增长的国情, 要让政府放手推动增长的金融利器, 这又谈何容易呢?

参考文献

[1]刘世锦.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8.

[2]王勇, 何国华.平台融资与中小企业信用增级[J].经济管理, 2007, (20) .

[3]王晓霞.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策略[J].企业活力, 2009, (4) .

制造业产业结构 篇10

关键词:产业价值链,价值增值环节,珠三角服装出口产业,服装企业

1 产业价值链理论及服装产业价值链分析

产业链是针对一系列相关联特定的产品或服务, 寻找导致这些产品满足需求的, 从原材料到市场, 前后顺序关联、横向延伸、有序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的价值表现形式, 这些价值增值环节彼此间有很大差异, 关键性战略环节常常只集中在产业价值链的一两个环节上, 占据良好的战略环节可以使企业具有显著优势。一般可以通过考察产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价值弹性、利润率来确定关键性战略环节。

服装产业价值链有五个核心环节 (如图1所示) , 分别为纺织技术研发、面料辅料生产、服装设计、服装加工、服装商贸, 其构成了一条上下连接的主链。作为主链的支撑, 还包括了一系列辅链环节如纺织服装机械、信息化、物流、展会、媒体、教育、咨询、表演和配饰等。主链上的五个环节的价值增值是不一样的。

1.1 主链上价值增值较高的环节

服装产业OBM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高级时装品牌, 另一类为工业化生产的成衣品牌。高级时装品牌附加值最高的为设计环节;成衣品牌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为销售流通环节。

(1) 设计。

设计是服装产业价值链中一个附加值极高的环节, 尤其是高级时装品牌的附加值绝大部分来自于独特的设计和品牌魅力。目前世界上顶级奢侈服装品牌主要集中于巴黎、伦敦、米兰、纽约、东京等几大城市, 价格档次远高于普通成衣品牌, 如Burberry一件风衣的价格可达10000人民币以上, 香奈尔一件高级成衣五、六万, 高端定制一件礼服可达十几到几十万不等。而成衣品牌在设计环节的附加值则远低于高级时装品牌。

(2) 销售。

成衣品牌服装的高附加值产生于销售环节, 其品牌附加值越高, 在销售环节的回报则越高。据日本统计资料显示, 日本服装业的平均附加值构成为加工19%, 批发15%, 零售36%。

资料来源:宁俊.服装产业链理论与实践.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39.笔者有改动。

1.2 主链上价值增值不确定的环节

(1) 纺织技术。

最上游的纺织技术包括了对纤维材料、织造技术、印染工艺、后整理方法等的改良和研发, 决定了下游辅料的质量。目前国际上纺织技术主要由发达国家来进行研发, 已趋于成熟, 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引进或采用成熟技术, 因此该环节的价值增值在短期内不很明显。

(2) 面料和辅料。

按照服装行业的惯例, 低档服装必然采用低档面料及辅料, 高档服装通常采用高档面料及辅料。高级时装对服装面辅料价格敏感度最低、质量要求高, 其附加值也较高;而低档面料价格敏感度高、质量要求低, 附加值较低。

1.3 主链上价值增值较低的环节

(1) 纺织原料。

纺织原料如棉花、粘胶、氨纶等产量和价格主要受宏观经济如石油价格、期货炒家或气候的影响, 虽然价格敏感度较低, 但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

(2) 服装加工。

加工环节相对于设计、销售环节来说是产业价值链上利润率最低的环节。尤其是中低档成衣的加工费比较低廉, OEM企业多以低成本取胜, 进入壁垒也较低。高级时装虽对加工工艺要求较高, 但加工费用远低于设计费。

1.4 辅链与主链的关系

辅链虽然未直接参与服装产业的增值过程, 但为主链提供了必要的相关支持。发展完善的辅链能更好地提升主链各环节的附加值。

2 珠三角服装出口产业价值链特征

珠三角纺织业的服装制造业有明显的地区专业分工, 如东莞虎门以生产女装为主, 中山沙溪镇以休闲装为主, 南海的盐步镇偏重内衣, 普宁的衬衫、佛山的童装、开平三埠镇的牛仔服、惠州的男装等。目前, 珠三角的服装产业已纳入全球服装价值链中, 服装成衣制作是珠三角服装业的强项。全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生产总值中, 广东省占了1/4, 出口能力较强。珠三角服装出口产业价值链特征如下:

2.1 集中于中低档成衣制造环节, 较依赖外资及进口原料

据发改委统计, 我国总体服装产业的中间制造环节利润仅为整个产业供应链利润的10%, 是各环节中增值最低的部分。珠三角出口服装则大部分集中于中低档成衣制造环节。2009年珠三角服装出口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比例大约为6:4, 在加工贸易中, 70%以上的服装为来料加工。从贸易主体上看, 2009年珠三角服装业对外资的依赖较大,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42%, 私营企业出口占38%, 国有企业出口占17%, 虽私营企业占据的份额增加, 但其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再从服装各细分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上看, 珠三角大多数纺织原料的TC值小于1, 说明净进口较多, 但对外依赖性还不是很高。而服装制成品的TC值很高, 接近于1, 净出口值大, 这说明珠三角服装制成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制成品的国内附加值增值较多。

资料来源:根据2006-2009《广东统计年鉴》计算。

2.2 在设计、销售环节不具备优势

珠三角的OEM服装企业大量集中于制造环节, 而设计、销售环节为国外品牌所控制。以日本某服装品牌让珠三角某制衣厂在当地采购原料、按其设计板型生产一件含棉60%、涤纶35%的低档女上衣为例, 采购和生产成本总共为19元, 卖给日本批发商28元, 批发商给一级代理的价格为55元, 超市零售价格为1890日元 (据交易时期的汇率100日元=6.42元) , 约121元。由此可计算各环节的附加值, 生产环节9元 (28-19) , 批发商27元 (55-28) , 零售商为66元 (121-55) , OEM企业仅能赚取该上衣8.8%的附加值。甚至不少加工贸易企业赚的是出口退税费, 加工环节被压缩得无利润, 基本没附加值可言。从名牌产品上看, 珠三角服装企业真正以自身品牌进入欧美市场的品牌很少, 通常冠以采购商或零售商品牌销售, 或顶多以自身品牌在低端低价市场销售。珠三角服装出口名牌有限, 有限的如广东省丝丽国际集团、安莉芳 (中国) 服装有限公司、广东浪登服装有限公司等, 以自身品牌出口的企业多处于品牌建设初期。

2.3 服装面料和辅料不能满足高档服装生产要求

虽然珠三角形成了不少面辅料采购基地如广州国际轻纺城等, 但绝大多数服装面辅料企业规模小, 市场集中度低, 以生产低档产品为主, 质量较差。《中国制衣》调查数据显示, 价格优势和对本土市场的了解是服装企业选择国内面辅料的主要原因。相反, 珠三角针对高档成衣和时装的面料很少, 与国际服装辅料企业在规模、高档品研发、设计、营销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以世界拉链龙头YKK公司为例, 其拉链产品年产值约160亿元人民币, 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90多个工厂及销售机构, 在上海、大连和深圳设有生产企业, 产品占据世界拉链行业高档市场约80%份额。

2.4 纺织技术和装备水平较落后

世界服装工业的发展趋势是高度自动化、信息化、集约化, 而广东科技含量高的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低, 有些快速反应设备如吊挂传输系统几乎空白, 物流、设计和营销一体化系统以及现代仓储设备等不足。缝制设备自动化水平不高, 更谈不上集成化, 功能性附件也不多见。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珠三角乃至全国纺织机械在自动化程度、可靠性、设备的系列化和品种适应性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根据海关统计, 目前应用广泛的200吨及以上短纤维成套设备必须全部依赖进口, 而代表国产最高水平150吨短纤维成套设备的产量也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15%。再以转杯纺纱机为例, 国产转杯纺纱机转速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41.2-58.8%。

2.5 辅链竞争力较弱

珠三角服装出口产业虽然具备了相应的辅链配套, 但其竞争力较弱。比如参与国内外展会的数量较少, 在服装设计、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不够, 服装配件档次较低等。都制约了服装产业主链的竞争力。

总体来说, 纺织服装业是珠三角非常重要的出口制造业。但长期以来该行业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以低价高量出口取胜, 质量低劣、品牌缺失、缺乏技术含量及创新都使得其始终徘徊于世界服装产业价值链的中间制造环节。若想在服装产业取得竞争优势, 珠三角纺织服装企业必须从重产能转变为重产品和市场开发, 向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移动, 或是在原链条上发掘附加值高的产品。

3 政策建议

(1) 少数有一定品牌优势的纺织服装企业应在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增强竞争力, 包括提高本土设计师水平、增强营销质量、开发新的服装商业模式、寻求海外并购等。

(2) 尚不具备往高附加值环节移动的服装企业若本身生产能力良好, 则应提高产品质量, 摆脱单一的价格竞争, 往优质代工商身份转变;部分企业可专注于服装产业某细分行业 (如开发特殊面料) , 在原环节上发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3) 对部分代工企业则可以实行淘汰、兼并重组策略, 提高市场集中度。同时提高服装专业市场的运作效率, 提高准入门槛, 规范企业生产和价格竞争。

(4) 促进服装产业价值辅链的健康发展。包括政府提供更多的国内外展会机会, 进行国家层面营销, 促进服装产业产学研研究, 增加纺织机械和纺织工艺的研发投入等。

参考文献

[1]宁俊, 陈桂玲等.服装产业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

[2]杨勇华.广东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 2009, (8) .

[3]劭磊.基于产业价值链有效划分的企业竞争部位选择理论研究.上海师范大学[D], 2006.

制造业产业结构 篇11

创意产业是通过对创意进行市场化开发创造财富增加就业的经济活动。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目前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7%,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另据《2008创意经济报告》的数据,2000—2005年,全球创意产业的产品与服务贸易以每年8.7%的比率增长。

我国是一个重视创意的国家,但创意多而产业化不够,这与古代不重商的文化传统有关,进入现代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产业化发展起来了,但商品附加的创意还远远不够,在国际市场上还停留在数量多而质量低、低端多而高端少的水平。改变这一格局,需要创意产业的支持。因而,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对我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不断发展,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市场发挥引导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供过于求的市场背景下,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活动,企业面对诀窍、技能、秘诀等方面的需求大幅度上升,此类空白正需要创意产业加以填补。

二、当前我国工业领域创意产业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般来说,创意产业更多地与文化产业相联系。就主要的产业领域来看,创意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但是,设计却与工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2008创意经济报告》,2005年我国已经成为高附加值创意产业的世界第一生产国与出口国。不过,在工业领域的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我国的进步还不够快。根据德国《经济》周刊最近的研究结论,相对于我国的产品来说,德国的产品质量在过去十年中扩大了领先优势,而双方在技术水平和工艺质量上的差距并没有缩小。我国工业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必须把加快工业设计作为重要的突破口。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工业设计的人员大约有30万人,年产值约300亿元,无论是从业人员数量还是经济产出规模都不够。尤其是对外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大量代工生产,形成对国外工业设计支撑的强烈依赖,并产生对本土工业设计的挤出效应。在本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链条中,工业设计水平总体较低,抄袭、模仿现象大量存在。不仅如此,在工业设计领域还存在政策鼓励措施薄弱、缺乏资金支持、自主原始性创意不够等不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主要因素,必须加以改变。

工业设计具有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附加价值大、资源消耗少的特点,这决定了其具有高端产业的特性,符合新型工业化的方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工业设计取得了经济成功。近百年来,美国工业经过多次起伏变化,但每次从低谷重拾经济活力,很大程度上依靠工业设计。据有关数据,20世纪50年代,美国制造业只有20%的增加值与知识相关,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上升到了70%。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迫切需要制造业的支持。要成为制造强国,首先必须成为设计强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工业设计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工业领域的创意产业,对于推动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优化制造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加强设计能力建设,以赢得消费者的支持。

三、大力发展工业领域创意产业的措施

一是把工业设计放在进一步振兴制造业,建设世界制造强国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十一五”规划提出:“鼓励发展专业化工业设计”。推进新型工业化,追赶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离不开工业设计,应该在理论上、政策上、舆论上多角度支持工业设计,促进其壮大发展。

二是形成完善合理的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要自上而下形成支持工业设计的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方面形成鼓励扶持工业设计的激励政策机制。工业设计是最面向市场化、也最容易转化成生产力的行业,但是需要一定的规模化投入,而且也存在一定设计风险。因此要从放宽市场准入,规范资格认定,严格市场监管,促进行业发展的角度,形成政府政策支持体系。尤其要形成工业设计师技术职称系列,建设对工业设计的国家奖励制度。

三是形成工业设计的网络化体系。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设计机构,进一步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同时,要在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工业设计。要注意建设跨领域的设计队伍,形成美术、艺术、计算机等多学科对工业设计的支持;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共用型工业设计平台;围绕产业化水平高的工业区,建设设计城市、设计强省,打造工业设计密集区域。

四是形成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多重融资体系。工业设计行业投入少、收益大,但是也需要投资,应该建立多样化的融资体系。应该在国家科技投入中切出一块“蛋糕”给工业设计领域,同时,也有必要成立工业设计基金,并通过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支持工业设计企业的发展。

五是扩大工业设计领域的对外开放。要加强与发达国家设计行业的联系,加入国际设计组织,积极参加世界工业设计活动,密切关注全球工业设计的走向。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参与工业设计领域的国际竞争。要注重引进国外优秀的工业设计师,建设国际性的设计展示平台。

六是逐步建立配套的工业设计教育培训体系。要加强重点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引进最新国际工业设计教材,加强人才培养、培训、科研体系,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建设一流的工业设计教师队伍,培养一流的工业设计大师,为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建设一个好的教育平台。

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组织研究 篇12

一、理论来源

1959年, 哈佛经济学教授贝恩在《产业组织》一书中总结了哈佛学派的研究成果, 系统地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 即按结构-行为-绩效三方面来分析产业, 形成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SCP范式, 使得产业组织理论体系规范化。SCP范式中市场结构决定着产业的市场行为, 而两者又合力决定了市场绩效, 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优化产业组织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法相结合, 依照SCP范式, 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三、SCP分析

(一) 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结构是对市场内部竞争、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 评价组织结构的指标主要是市场集中度, 产品差异化程度和进出壁垒的高低。

1、市场集中度。如表1, 2005-2013年我国医药产业市场集中度CR4均处于10%之下, CR8在11%到17%之间波动。根据产业组织相关理论, 当CR4<30%时产业结构是原子型, 说明目前我国的医药市场更偏向于竞争性市场。德国在1991年医药产业的CR4已经是28%, 1993年英国CR4达到35%, 日本1996年医药产业的CR8达到44%[2]。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医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低下。 (见表1)

2、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指某一产业内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在物理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产生的产品间的不完全替代, 其强调的是同类产品间的不完全替代。目前中国医药制造业大部分是低水平重复生产, 靠价格谋求竞争优势, 药品市场上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药品大量剩余, 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药品却又不足, 而且产品多为仿制药, 创新能力差, 产品质量和技术的差异化竞争并不明显。

3、进出壁垒。进入壁垒的概念也是由贝恩首先提出, 其义为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 这一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能够持续地使产品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 同时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进入。医药制造业相对于自然垄断行业, 其进入壁垒较低。2013年我国医药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为18.7%, 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1.24%,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医药制造业企业数目多和市场集中度很低的现状也可以推断出我国医药制造业目前的进入壁垒相对较低。

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市场时遇到的阻碍。它由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和政策法律限制等多个因素构成。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结构调整和失业等问题导致本该退出的的药企难以根据市场机制自然退出, 使得我国医药制造业的退出壁垒很高。从国情来看, 就业压力和社会负担会较长时间的存在, 在短期内我国医药制造业的退出壁垒较高现状是很难改变的。

(二) 组织行为分析

组织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达到某个目标 (如:实现利润最大化, 增大市场占有率等) , 而不断调整以适应市场要求的行为。包括企业的定价行为、广告行为和兼并行为等。医药制造业的组织行为难以量化研究, 本文拟从研发强度和并购与重组两个方面来分析。

1、研发强度。2011-2013年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1.46%、1.6%、1.69%, 高于一般工业水平, 但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 投入强度还远远不够, 如表2所示

2、并购与重组。国家鼓励研发和生产、原料药和制剂、中药材和中成药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整合, 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鼓励同类产品企业的联合和优势企业的兼并行为, 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 形成一批具有对医药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 促进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15年并购金额最高的前五大行业分别是高端设备制造业、房地产业、软件传媒业、医药制造业以及批发零售业, 而批发零售业、采矿业、房地产业、医药制造业以及化工产业, 并购数量位居前五位。在国家鼓励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良好政策环境下, 一些企业开始调整发展战略, 比如:2013年7月, 中国医药以换股的方式合并河南天方药业。2015年4月, 上海凯宝拟使用1亿万的自有资金设立上海凯宝产业投资基金公司, 也推进了医药行业的并购。

(三) 组织绩效分析

组织绩效是指一定的组织结构在某时期内, 由一定的组织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通常用利润率、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产品销售率和R&D强度作为综合评价我国医药制造业组织绩效的指标。从表3中可以看出总体增长趋势良好, 增长速度大于GDP的平均增长速度, 一般来说可以归类为绩效良好。 (见表3)

四、结论

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组织总体水平较为滞后, 多数重要指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低, 差异化竞争不明显, 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同时退出壁垒较高现状却很难改变, 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 投入强度也远远不够。值得欣慰的是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环境良好, 组织绩效表现良好。

参考文献

[1]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dpcgb/qgkjjftrtj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金泉源, 黄泰康.中国、美国、日本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对比研究[J].中国药业.2005, 14 (10) :2-3

[3]蒋传海, 夏大慰.产品差异、转移成本和市场竞争[J].财经研究.2006 (4) :5-12.

上一篇:连带责任下一篇:活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