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产工业(共12篇)
林产工业 篇1
林产工业是资源再生型和资源约束型产业, 以木材资源为主的林产品加工业, 既是民生不可短缺的产业, 也是现代材料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 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也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
1 产业现状
1.1 林产工业持续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海外资本的进入, 推动我国林产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产业不断壮大, 结构不断优化, 总量不断增长, 初步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
我国的林产工业虽然发展迅速, 但积累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1) 产业结构不合理, 初级、低档产品多, 精深加工产品少。
(2) 产业总体素质不高,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国际名优品牌少;产品科技含量低。
(3) 抗风险能力不强, 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摩擦, 应对乏力。特别是国家对木材类产品实施税率调整后, 部分中小企业只得转产或停产。
(4) 产业政策和服务体系不完善, 宏观调控乏力, 投、融资和税费政策不完善, 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服务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1.2 市场发展增速放缓
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消费需求大幅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抬头, 将导致我国出口市场的萎缩, 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
从国际层面看, 目前我国林产工业对进口原料的依存度已接近50%, 产品销售对海外市场的依存度也接近40%。同时, 我国林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日、欧盟、英国和韩国等国家, 占出口总额的55%。在国内市场, 木材加工行业的增速必然放缓。
2 发展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我国木材工业一直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 已经形成具有教学、科研、设计、生产、设备制造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在走出了单纯依靠采伐原木、增加木材产量来增加产值的产业模式后, 以出口为导向的木制品工业的崛起, 带动我国从木材加工的大国迈向强国, 是我国木材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中国的世界木材加工厂地位依旧
木材加工行业是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产业, 属传统制造工业, 技术门槛不高, 产品出口比重大, 生命周期长, 劳动密集型为主。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民生改善, 国内木材产品市场必将持续扩张;同时,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 物美价廉的中国木制品仍将受到国际消费者的欢迎。
2.2 人造板行业将呈多元化发展
作为家具、地板等行业的上游产业, 人造板行业近期将因市场需求减少, 购买力不足进行减产调整。未来1~3年行业将呈多元化发展:
(1) 产品多元化。人造板品种拓宽, 环保型产品受到关注。重组木、重组竹等新型人造板不断问世。
(2) 企业多元化。企业产业链延长, 触及上下游产品, 从单一的人造板生产向林板一体化。
(3) 投资多元化。外来资本通过VC (Venture Capital) 、PE (Price Earning Ratio) 、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等方式介入行业, 并购洗牌、重组整合, 逐步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引领行业发展。
(4) 市场多元化。不断拓宽应用领域, 如家具、建筑、室内装饰、包装、玩具、车船内饰等。
(5) 原材料多元化。速生树种不断扩充, 三剩物、城市废料、农作物秸秆、竹材得到充分利用。
2.3 资源与品牌是木地板行业竞争的焦点
我国木地板行业起步虽晚, 但发展迅速, 已进入成熟阶段, 企业产品向多元化发展。木地板行业竞争的核心, 是资源和品牌, 产品结构将朝着资源节约型发展, 视觉和触觉感受将主导消费者的选择。强化木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将成为市场主体, 实木地板逐步向高端化发展;强化木地板朝着仿实木方向将有更多的创新。随着国际家居流行风格的演变, 地板作为一种时尚, 甚至是文化元素, 将不断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减缓的调整转型中, 企业要定好方位, 找准方向,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快转变增长方式, 坚持自主创新, 强化品牌意识, 形成以科技进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特征的竞争优势, 克服困难, 不断进取;做大做强, 促进资源和市场国际化, 完成产业链的全球布局, 推动木材加工行业可持续发展。
林产工业 篇2
5木材改性是指应用当代物理和化学技术,对木材进行处理,克服天然木材尤其是速生林木材的缺陷,提高木材的防腐、抗老化性能,大幅度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和加工性能,改善木材的颜色纹理,提高木材的使用档次和商业价值。
通过改性处理后的木材可以应用的产品领域是相当宽泛的:可以用于实木及实木复合地板、家具、木制防火门、防火木龙骨,各种板材,集装箱底板等多种使用领域。
经过改性处理后的木材制作的胶合板可以生产防火三合板、阻燃多层板等标准规格的板材提供市场,也可以增加产品厚度,锯切成木方用作防火木龙骨等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装饰装修、家具、实木复合地板、阻火木门等产品。我国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消费大国,又是全世界人均占有森林(木材)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木材消耗的进一步增加,供需的矛盾进一步加剧。2006年,我国木材总消耗量为3.37亿m3,其中工业建筑用材2.45亿m3,国内每年供应1.4~1.5亿m3,木材市场供应的缺口达1.6亿m3以上。按照近10年我国木材消费平均年增长率3.71%计算,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木材消费量将达到6亿m3左右,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加大。满足国内木材的供应,促使中国大量进口木材,2006年,全国的木材进口总量超过1亿m3(原木材积),其中原木进口3215万m3。中国大量进口木材,已招致来自世界环保组织的指责,也成为某些大国对中国进行政治攻击的借口。增加木材进口是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得已采取的政策,但将会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建设,增加国内木材的供应,是我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和执行的政策,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速生丰产林的木材生长迅速,可以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的矛盾。但木材存在着材质疏松、易开裂变形和不耐腐朽的特点,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不能用于高档家具等木制品,目前只能用于要求较低的人造板制造和造纸行业。有效地使用木材,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低档木材高档化应用,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木材改性技术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06年国内木材消耗量3.37亿m3,木材包括防腐改性处理的比例占1%。其中,有超过1亿m3的木材需要包括改性处理以延长使用寿命和提高使用价值。2006年我国进口木材达3973万m3,其中,可以使用国内速生林木材改性木替代使用的木材超过20%,达700万m3。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木材节约和代用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要“推行木材保护技术,延长木材制品使用期限,加快推进木材防腐和人工林木材改性产业化”,规划在2010年,将我国木材包括防腐改性处理的比例提高到占当时国内商品木材总量的5%左右,我国每年木材改性处理的总量应该超过500万m3,每年产值超过400亿元的市场。因此,改性木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前景广阔。
二、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1)有助于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对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由于改性木能有效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若我国每年改性木材500万m3,按照改性处理木材使用寿命延长1倍计算,相当于每年增加了500万m3的木材供应量,以每亩速生林木材产量8m3核算,全国每年可减少62.5万亩森林的砍伐。这对缓解我国木材资源的供需矛盾,满足我国市场需求,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本项目则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年产改性木10万m3的生产能力,相当于每年为我国减少1.25万亩森林的砍伐。
(2)有助于缓解我国高档木材的进口压力,有效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为满足国内木材的供应,过去中国只能依赖大量进口木材。2006年,全国的木材进口总量已超过1亿m3(原木材积),其中原木进口3215万m3。中国大量进口木材,招致来自世界环保组织的指责,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由于改性木材有效拓宽了低档木材的高档化应用范围,其推广使用,将有效减少我国对进口高档木材的需求。如果每年改性木材500万m3,对比进口高档木材,可为我国节省50%的外汇资金(约40亿美元)。可见,改性木材对于中国逐步摆脱盗取世界森林资源的骂名,维护我国积极保护自然环境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就本项目而言,项目建成后,改性木材对比进口木材可节省资金约8000万美元。
(3)有助于有效提高木材产品附加值,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我国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人们对“活着的森林”的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但是对“倒下的森林”却缺乏关爱,表现为,我国是世界上的人造板生产和家具生产、出口大国,但是我国的人造板及家具产品普遍存在着环保达标困难和产品档次偏低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木材产品的普遍“短命”,给社会资源造成了严重浪费。分析发现,这些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我国为增加木材供应而大力推进速生丰产林建设,但是,生长迅速的速生林木材虽然有效缓解了我国木材供需的矛盾,但是材质疏松、易开裂变形和不耐腐朽等缺点,也使其很难用于高档家具及木制品上,而只能用在低档制品及人造板制造方面,速生林木材的应用范围和档次都受到了极大限制。如果对速生林木材进行改性处理,将使木材本身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使木材及其制品具备更多的功效性,如防潮、防开裂变形、防腐防虫、防火阻燃等,同时,经过改性的木材改性产品,其颜色、材质、手感、气味等甚至可与市场上的高档木材相媲美,这将大大提高速生林木材的附加值,扩大其使用范围,从而有效提高林业经营者的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见,本项目对于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三、木材改性保护行业发展建议
中国木材保护行业是一个成长性很好的行业,产业化快速发展趋势已明显显现,但技术、管理发展滞后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木材保护市场相对混乱,还存在着大量的无资质(即无注册、无商标)队伍,这给规范市场、提高质量、提高行业形象带来很大的困难,冲击着正规企业的正常经营于效益的提高。二是木材保护行业管理体制还欠规范,行业自律相对薄弱。三是木材保护业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强,企业管理水平处于低层次。
(1)人力资源的培养
目前国内大专院校没有相关专业,科研单位木材防腐人才匮乏,企业人才尤其是高端经营及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制约行业发展和瓶颈。劳动部已建立了国家木材防腐师新职业,进行社会化职业资格的认定,将会为木材防腐企业培训社会人力的后备资源。需要强调的是要发展多位一体、不同层次培训木材保护行业人才资源的模式,社会、院校、企业要共同承担起人力资源培养的任务,要吸引院校建立相应的专业和学科领域,企业更是教学实验基地。
(2)树立品牌意识
今后要树立品牌观念,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着力打造木材保护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唱响知名品牌,做好木材保护产品的推介工作。发挥知名品牌企业的辐射和带动效用,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
要明确一个责任。知名品牌企业不是一个单纯的荣誉称号和对企业的时机评价,而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社会义务,负有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更要积极参与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诚信建设。知名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讲究诚信经营等方面,领先一步,起到一个示范、推动作用。我们还将在知名品牌企业的基础上,下一步要推荐一些质量好、环保型的产品品牌,告知消费者:如何选择好的产品,使用放心的产品。同时,我们也要研究提高品牌价值的方式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品牌价值。
(3)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交流经验,引导消费
质量是生命,是谁的生命?是行业发展的生命,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通过国家监督抽查、行业抽查、企业自检、委托检验等方式,发展多方面的产品质量监督和检查,对生产、销售的产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为市场提供有效的质量信息,引导消费,提高优秀品牌的知名度,促进企业建立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质量观念。根据此次会议的交流情况看,在木材保护行业中,有许多企业为本行业的发展,进行着努力探索和开拓,研究和开发出一些新技术、新产品,也积累了许多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这些成果和经验需要及时加以总结、交流和推广。
(4)加强国际信息技术交流
中国木材保护市场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的关注,2009年世界木材保护大会将在中国召开,我们不仅要当好东道主,我们的科研和技术人员还应该拿出自主创新技术及有分量和水平的研究成果和报告,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和研讨。
(5)加强科技进步
林产工业 篇3
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式分析
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五大形势,具体来说,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恶性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集中度低,大量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第三,资源环境压力大:资源不足,对外依赖大;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资源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压力大。第四,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链、集群协作能力低;市场开拓能力差。第五,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集成化、协同化、标准化水平低,物流技术基础差,服务能力弱,制约制造业发展。
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生产物流成本高。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等诸多挑战,总体上仍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转型升级”仍将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制造业正在迈向依靠科技进步、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及产品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形态发展。结合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高端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智能制造:嵌入式,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与工业产品的融合,使得产品、装备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极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汽车电子:围绕嵌入式的改造是未来汽车电子发展的趋势,占整车价值的30-40%;高端汽车中,汽车电子的收益率可达70%。
绿色制造世界各国制造企业积极应用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研发绿色产品,加强能源调度和控制,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环保,节能减排。例如,三菱电机整合了三菱“可视化”技术,从掌握能耗的现状入手,结合设备改善和管理改善,不断的核查节能效果,从而达到可持续的节能。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正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同时将非核心业务专业化外包,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制造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企业走向价值链高端的重要途径。例如,通用电气传统制造仅占其产值总量的30%左右,70%的业务是由与其主业密切关联的“技术+管理+服务”构成;陕鼓从单一产品向产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运行维护转型。2007年,陕鼓自制加工完成的产值仅占32%,其余68%来自服务。
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我国工业要实现从技术含量低、创新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大的产业价值链低端迈向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友好的产业价值链高端。需要综合应用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工业物联技术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形成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技术,新途径和新模式,具体包括:产品高端化。研发设计知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制造服务化、企业数字化等途径。
途径1:信息技术融入加速推动产品高端化
应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RFID、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到产品(装备)中,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增强产品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运行维护等过程中的信息动态感知、智能处理与优化控制能力,促进产品和品牌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例如,徐工集团利用嵌入式系统、RFTD、移动互联网、实时监控和远程故障诊断等M2M技术,实现工程机械群自动组网、信息采集、协同作业以及远程故障诊断与预测。
途径2:知识研发创新促进企业从跟踪仿制向正向创新设计转变
在CAD、CAE、PDM等工业软件基础上,融合产品专业知识、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专业软构件,建立产品正向创新设计的集成平台,支持分布式协同设计、多学科仿真优化、虚拟仿真与物理验证,提高产品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CZ-5,通过建立集成化研发平台:完成了全箭各系统模装协调、确定了总体布局方案;完成了静态与动态干涉检查、动静态间距检查、维修性检查和人机工程检查,提前暴露并消除了十多处总体布局不协调问题;基本替代了实物模装,使模装周期由2年缩短到2个月,节省成本数千万元。
途径3:生产过程智能化促进从粗放型生产向精益生产转变
生产制造智能化通过提高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实现生产制造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控。促进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
例如,丰田汽车实现基于RFID的供应链上汽车零部件的跟踪,及时准确地获取关键零部件的详细信息。
途径4: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促进节能环保转变
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制造执行系统、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供应、运行,报废回收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与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例如,日立公司利用GuideforAssessingDesignforEnvironment软件,分析电视机制造、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中的能耗和材料使用等数据,改进W42系列等离子电视机型,提高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节能环保特性。
途径5: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促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云计算、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远程监控与诊断等技术为支撑,拓展产品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大修维修MRO、系统集成、物流、电子商务、租赁等服务,促进企业从产品生产销售向专业服务商、总包商、系统集成服务商,专业化公共服务商转型。
nlc202309022206
例如,罗一罗公司采用数据采集与融合分析,远程监测与控制等技术,建立网络远程状态监控和诊断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支撑运营模式变革,扩展发动机维护、租赁和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拓展了新业务,增加了服务型收入。2007年服务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
途径6:综合集成促进传统企业向数字企业转变
应用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实现全业务过程数字化综合集成,拓展和优化企业价值链,形成应对动态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战略选择执行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例如,波音公司利用集成与协同技术。构建了支持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之间协同研制、供应和服务的集成平台,对波音787飞机实现全球化协同研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工业软件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首先,工业软件是工业转型升级的“转换器”
我国工业需要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从价值链低端迈向价值链高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温家宝总理说过,软件“在制造业当中,起到的作用很大”,“由制造到创造,软件是个桥梁”。工业软件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剂,没有工业软件,工业化就只能停留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软件,是两化融合向纵深和高水平发展,向核心领域前进的重要举措。通过工业软件的发展,促进新型工业技术的研究,构建新型工业装备,打造新型工业产品,从而形成工业软能力。
第二,工业软件是提升工业能力的“倍增器”
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的深度融合,使产品设计呈现网络化、协同化、虚拟化、个性化等特点,极大提高了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使生产制造呈现敏捷化,柔性化、绿色化、智能化,加强了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制造的快速响应能力。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使管理业务的精细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决策科学化,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第三,工业软件是打造新型工业装备的助推器
工业软件嵌入到传统意义的工业装备中,使得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工业装备具备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形成了新型工业硬装备。工业软件通过与业务流程、知识、经验、标准以及规范的集成,形成了工业软装备。
第四,嵌入式技术支撑产品智能化
研发基于底层嵌入式架构的高可靠实时控制、远程监测、智能诊断技术和系统,开展面向产品创新的嵌入式技术集成应用,形成智能化产品,提升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通过嵌入式技术与制造业产品、装备和生产过程的融合,提高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提升装备运行指标,促进节能减排。嵌入式技术与工业产品技术相融合,促进产品、装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五,专业化构件支撑产品研发知识化
将知识与软件工具集成形成专业化构件,如将设计知识(经验)与仿真软件集成形成专业化仿真构件。知识含量高的专业性集成构件的开发是深度集成和智能协同的基础,专业化构件将提高分布式自主、智能协同能力。
第六,行业解决方案支撑企业综合集成
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撑产品协同研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框架平台,在企业内综合集成阶段,实现面向产品的综合集成,对企业内部资源和流程共享、重组和优化;在企业间综合集成阶段,实现企业间协同研制以及资源共享。
企业综合管控支撑过程综合集成:企业综合管控软件(ERP、PM、BI)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框架平台,在企业内综合集成阶段,实现面向过程的综合集成,对企业内部资源和流程共享、重组和优化在企业间综合集成阶段,面向产业链,实现多企业协同供应链综合集成。
数字化能力平台支撑全球业务协作面向全球化业务分工与协作需求,以企业数字化平台为基础,建立面向产业链的业务协同与资源配置集成服务平台,开展集团企业协同研制、协同供应和协同服务的应用示范。
第七,业务服务平台支撑新产业形态
装备制造企业工程成套服务平台:结合装备制造企业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整体方案解决商和系统集成商转变的趋势,研发工程整体方案快速设计、快速报价,分包商协同等服务业务支持平台,开展示范应用,提高企业工程总包服务能力。
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围绕汽车、摩托车、家电等产业链协作特征明显的重点产业,研发支持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和物流链等产业价值链业务协同与优化的服务平台,服务于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平台:研究支持第三方专业化制造服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面向物流拉动的现代制造服务、专业化产品研发服务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平台,服务制造企业,推动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制造资源云服务平台:面向服装、机械、模具、电子等企业区域聚集且制造资源共性特征明显的产业或区域,开发构建整合制造企业所需的各种软硬件制造资源并提供4A服务的云制造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标准、知识等共性业务资源服务,促进制造企业资源共享。
敦化林产工业的崛起之路 篇4
产业集群渐成型龙头企业美名扬
位于国家重点林区的敦化市,林地面积达1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4.9%,活立木蓄积量9389.7万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40。依托得天独厚的林木资源优势,借助地板产品需求旺盛的东风,80年代初,驻敦林业企业率先发展地板产业,最多时与地板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达690家。
有森林的地方不一定都有发达的林产工业。90年代以来,随着森工企业内部改制,大批掌握生产技术和了解木制品及地板市场的行业精英转入民营木制品加工行列。那些靠家族式管理、生产工艺落后、不注重引进人才的企业相继退出,最终涌现以新元木业、中信木业、吉森木业、金海木业等为代表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木制品企业。
2008年,敦化市审时度势,建立了“中国·吉林(敦化)木制品加工贸易区”,在对原有的5个木制品加工集中的区域(大石头、黄泥河、开发区、敦林、城西)进行整合优化的同时,新建中心功能区和国际家具建材城,2010年,加工贸易区已获得国家级木业园区称号,同年6月,举行了授牌仪式。
市委、市政府尤其注重对企业品牌的培育工作。2009年,吉森木业、奥箭木业集团、新元木业等11家企业成功申报为“吉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011年万融木业等四家企业成功申报“吉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2013年宝林家具等9户企业成功申报“吉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大福门业等5户企业成功获得“吉林省十佳木门”称号。
捷报频传,同年,中信美来木业集团、新元木业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省仅四家企业获此荣誉,而敦化市就占二分之一。而后奥箭木业集团、中信美莱木业集团两家企业的商标已被命名“中国驰名商标”。在敦化市提出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之际,敦化又获得“中国实木制品名城”称号。
由于敦化市委、市政府工作力度得加大,敦化产业集群化优势日益显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9户,其中木业企业43户。全年产值过三亿元的木业企业达到八户;全市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则达到二十七户。其它八户企业也具备过千万的生产能力。以这些大企业为依托,区域内形成了几百户小企业为几十户大企业配套,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竞相发展的大好局面。
产业理念先进,质优享誉中外
有足够多的种类,就能满足足够多的需求;而有足够好的质量,才能打造和拓展更稳固长久的市场。这两点,敦化市都做到了。
在产品谱系方面,敦化林产业可谓全面开花,品系完善。目前敦化木制品加工业系列产品有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强化地板、刨花板等18大类500多个品种。在所有产品中,地板占林产工业的主流,产量高达1,100万平方米。地板产品类型上分实木地板、多层复合地板、指接地板、曲线地板等,从工艺品种上看,有仿古地板、拉丝地板、平面地板等品种;从表板材种上看,有柞木、曲柳、桦木、枫木、黑胡桃等十几个品种……各种品系一应俱全。
众所周知,没有先进的设备工艺、没有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就没有现代化的企业,也难以在当今竞争强烈的市场中存活。
为此,敦化市各大企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纷纷引进先进设备:如森源木业从德国、意大利、台湾引进的各种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中信木业的地板生产设备则多是德国的,金海木业地板生产设备是德国的、胶合板设备是日本的,新元木业、中信木业、吉森木业、方圆木业等企业都采用国外和国内的先进设备。
由于设备档次高,生产工艺先进,生产的地板颜色正、缝隙小,不变形、不变色、不开裂,深受国际、国内市场的青睐。奥箭集团大成木业一直为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世界级锦标赛等大型赛事场馆提供场馆建设;中信木业生产的“美来”牌地板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地板十佳品牌”称号,在欧洲等地建立数十个销售网点;大福门业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0余家的销售网点……此类荣誉不胜枚举。
敦化林产产品外销市场主要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吉林省规模最大的木制品加工及出口基地。2013年全市木业行业进出口额为9,681万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7%。全市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已增加到34户,进出口总额超百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8户。
在生产方式上,敦化市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以大带小,其林产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灵活,配套性强。出口地板的大企业基本都是小厂供应基材,大厂加工成品包装出口。目前市内有200多家企业为出口企业配套。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是一种“双赢”,小企业没有进出口经营权、没有签订订单的生产的设备和能力、没有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的流动资金,配套后可以逐年发展,逐年成长;大企业可以由众多的小企业分担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扩大订单品种和数量,增加效益。
在经营方式上,一些企业也转变了销售形式,中信木业在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设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在大连、哈尔滨等7个城市建立地板销售代理。由于出口地板的优惠政策逐渐降温,阳光、森源木业、丹峰地板、恒宇木业等企业陆续开拓国内市场。
林产强市富民连带效应显著
敦化市的木制品产业在市内林产、制药、食品、机加四个产业中支撑地位显著。市区内重要街区以及大石头镇、黄泥河镇等木业企业比比皆上,带动了当地的运输业、餐饮服务、通讯以及建筑建材业、五金电料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林产工业是安置就业的主渠道。由于林产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成品挑选、打磨刨光、工序转移、操作小型单台设备、后期包装、检测、装卸等环节,均需要大量劳动力,在市区和乡镇吸纳了大量待业人员、下岗职工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而且工资收入较高。全市木业企业从业人员已达27,750人,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1年林产行业产值比重占全市的12.6%,到2008年末,行业比重迅猛增长到50%以上。自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及国内房地产市场影响,发展速度放缓,但年均增长速度也可达到23%以上。到目前,敦化区域木业企业480户,其中,生产成品和半成品的地板企业230户,规模以上木制品企业43户,实现产值94.6亿元,同比增长26.4%。截至2013年年底,规模以上的企业43户,全市林产工业总产值完成98.5亿元,占全市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的30.3%,极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工业文化是工业旅游的灵魂 篇5
工业文化是工业旅游的灵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对于工业旅游而言,更是如此。工业旅游五大类资源均与文化有关。上海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现代制造业还是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都一直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悠久的历史和瞩目的成就使工业文化成为上海工业旅游的精神内核。目前,上海共有各类博物馆近100家。这些博物馆在成为沪上热门工业旅游经典的同时,为上海宣传、展示工业文化提供了窗口和平台。上海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市中心留下一批闲置厂房,一批通过保护性开发建立起来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应运而生。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类的工业旅游景点传承了中国工业摇篮的自力更生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将工业老建筑所特有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想象空间转化为传承工业文明的载体,成为上海工业旅游的特色之一。老凤祥、永久自行车等老字号、老品牌的传承、发展与新生以及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等重大工业建筑成就也为上海工业旅游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工业旅游资源的文化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与特点的产品体系,必将成为工业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力促进工业发展 实现工业强省 篇6
[关键词] 工业化 产业结构 投入产出
工业强省、工业兴省、工业富省,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经济发展实际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省今后以工业经济为中心、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工业强省的必要性
工业强省、工业兴省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从当前四川省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两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到工业强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四川省处于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
(1)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
目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主要采用以下评价方法:这种方法是应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和城市化率三个指标来评价。根据不同的指标值将工业化过程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4期
(2)四川省所处的工业化阶段
按照表1划分的标准可以发现,2004年全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6美元,处于1200美元至2400美元之间,四川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3美元,处于600美元至1200美元之间,按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划分,全国已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而四川仍然停留在工业化初级阶段;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来看,全国(53.1%)已经达到工业化中级阶段水平(50%),而四川(47.2%)离工业化中级阶段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城市化率,全国(41.8%)和四川(31.1%)都已经超过工业化中级阶段水平(30%)。
总体来看,全国已经达到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初级水平,四川的工业化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离工业化中级阶段还略有差距。所以,发展工业是当务之急,是促进四川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四川省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发展阶段和一定的产业结构相对应,通过对比分析四川经济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应有的产业结构,发现四川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1)四川省与发达省市的产业结构对比
为了分析四川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几个经济发达的省市和四川省的经济结构数据进行对比分。
与北京的产业结构相比,四川(21.6%)第一产业比重高出北京(1.6%)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四川(39%)高出北京(30.6%)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四川(39.4%)比北京(67.8%)低28.4个百分点。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四川高很多,所以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四川,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与上海的产业结构相比,四川第一产业比重高出上海(1%)2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四川比上海(48.2%)低9.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四川比上海(50.8%)低11.4个百分点。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高于四川,产业结构和北京差不多,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低,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与广东的产业结构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四川高出广东(6.5%)1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四川低广东(49.2%)1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四川比广东(44.3%)低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四川和广东相差不大,这是因为广东经济已经有机溶入了珠江三角洲和亚太经济圈,第三产业比重仅高出四川4.9个百分点,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也远远高于四川。
从总体来看,四川的经济结构水平和广东、北京、上海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这实际上是由于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发展的滞后造成的。第二产业的发展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四川由于工业发展不够,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表现出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因此,当前阶段应该加快工业发展,进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与国际标准的对比
很多学者根据多国的经济核算资料,计算出不同的人均GDP水平所对应的产业结构状况,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4期
四川省2004年的人均GDP为953美元,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1.60%、39.00%和39.40%,四川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0美元,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对应的产业结构相比,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这主要是因为四川省的工业发展不够,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旦工业得到了充分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就会很快提高,达到合理的水平。因此,大力发展工业也是促进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的需要。
二、四川省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通过“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实施,到2004年,四川省GDP总量达到了6556亿元,位于全国第9位,“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接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的水平。四川工业在经过“一五”时期的初步建设、“三线”建设时期的大规模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四川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并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从1997年~2004年四川各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看,四川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4.24%,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12.7%,其中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12.38%,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9.9%,说明工业的发展速度最快;从1997年~2004年GDP增速与各产业增速相关系数看,四川第一产业与GDP增速的相关系数为78.79%,第三产业与GDP增速的相关系数为55.63%,四川GDP增长受第二产业影响最大,其中工业与GDP增速的相关系数极其显著,达99.08%,说明工业增长是四川GDP增长最重要的联动因素和表征。
2.工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我们利用1997年、2000年、2002年四川省投入产出表,采用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法以及通过研究工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就工业部门对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力和感应度进行判断和分析。
投入产出方法最早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在1931年开始研究并提出的。该方法将一个复杂经济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系统地进行了数量化。投入产出关联分析是揭示产业结构变动内在机理的重要方法,通常我们采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两个重要的指标来描述投入产出关联的变化对产业结构产生的影响。
(1)影响力系数分析
影响力系数,它反映了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需求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影响程度,该系数大于1表示该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产生的生产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影响力程度和影响力系数越大,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越大。
四川工业影响力系数1997年为1.00,2000年为1.19,2002年为1.33,反映出工业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需求时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影响程度增强,且已超出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
四川工业的影响力系数排名从1997年的7位上升至2002年的第2位,这说明从总体趋势上来看,工业的影响力系数呈上升趋势,即工业和其他部门的联系日见紧密,对其他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强度加强,对其他部门的拉动增大。
(2)感应度系数分析
感应度系数是指当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明该部门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小于1,表示该部门受到感应程度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感应度系数越大,表示该部门受到其他部门需求的影响越大,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也越大。
四川工业部门感应系数最高,且远远高于其他产业部门,反映了其它产业部门对工业的中间需求强度较大。从动态来看,工业部门的感应系数持续增长,1997年为2.59,2000年为3.89,2002年为3.82,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工业部门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推动作用较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工业对四川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①工业的需求导向和供给导向的变化产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动力;②工业对其自身的影响是最大的,尤其是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等部门拉动了工业对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数的上升;③对第三产业发展贡献巨大,工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第三产业的消耗是支持第三产业增长的强大力量。
三、结束语
四川省工业化水平不高,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落后于全国水平;四川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过低,而造成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原因是由于工业发展不足;从四川省历史数据来看,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发展速度极快,和GDP增长率的相关度最高,说明工业对四川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通过对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对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工业强省战略是三次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因为工业处于三次产业链的“中游”。它上系一产,下联三产。工业强省战略实质上就是“强中间、带两端”战略。工业强大了,就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全省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实现强川富民。大力发展工业,能够提高四川省的工业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强省、工业兴省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W.W.Leontief: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American Economy[J].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3
[2]徐宪平: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的思考和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2.4
[3]蒋 燕 胡日东: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11
[4]H·钱纳里S·鲁宾逊M·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 1995
[5]景跃军 王晓峰:美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趋势变动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6.1
[6]中国领导决策信息系统会员网,http://www.ccgov.org.cn
[7]高校财经数据库网站,http://www.bjinfobank.com
林产工业中的木质产品物流管理 篇7
(一) 木质产品物流管理
1. 物流的定义。
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 引入高科技手段, 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 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 准确率提高, 库存减少, 成本降低, 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在中国许多专家学者认为, “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要, 以最经济的费用, 将物资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等活动。”[1~3]
2. 木材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 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 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 以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4]。木材物流管理, 主要指采伐、集运材、造材、贮运和销售过程中实物转移与经营的全部管理内容, 木材物流管理包括了采伐运输、造材贮木和销售物流三个阶段。
(二) 林产工业业和木质产品
1. 林产工业。
一般而言, 林产品指木材以及以木材为原料的各种产品和林下产品, 也包括竹林产品、营林产品、生态旅游产品、森林食品等[5]。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的分类标准, 所指的林产品主要是工业原木以及以原木为原料经过复杂加工形成的林产品即锯材、人造板、家具、纸及纸浆和木浆。林产工业是基于林业产业产生的工业产品。林产工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对象进行加工利用或再利用的一个范围非常广泛的工业生产组织。这里的森林资源包括木材以及一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的花、叶、根、茎、果、分泌物等林产品。利用方式既包括工业化生产方式, 也包括手工作坊式的生产[6]。林业产业有三个不同的产业。第一产业主旨培育资源以提高林地生产力;第二产业主旨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 特别是提高中国木材资源的人造板利用率;第三产业是要发展中国森林资源观光旅游、森林食品, 这样也能有效转移劳动力, 形成高产、高效的工业系统。
2. 木质产品。
从林产工业和林产品的定义可以看出, 林产品所包含的产品范围、类型是比较广泛的。为了保证对所研究问题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必须对所研究的微观特点进行概括。木质林产品是从森林中采伐的, 用于生产诸如家具、胶合板、纸张和纸类等日用品或用做能源的木质材料[7];在林产工业中, 第二产业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木材为原料精加工的人工林产品在中国林产品消费市场上具重要的地位, 加上这类加工林产品生长方式属于粗放型, 供应链较长、较复杂, 管理这类林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类型林产品供应链管理有示范作用。
二、人造板产业发展状况
中国人造板工业主要是由胶合板 (普通胶合板、特种胶合板、竹胶合板) 、纤维板 (硬质纤维板、中/高密度纤维板) 、刨花板 (定向刨花板、各种装饰贴面板和石膏刨花板等) 、其他板 (细木工板) 等行业构成[8]。主要用于家具、建筑、包装等。人造板在中国的消费量逐年上升。消费过程包括了从原材料基地到木材加工厂, 再到销售商, 再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的过程就是一个物流系统, 对木材物流的管理不仅能解决从原材料厂到消费者手中的运输轨迹设计, 更是提高效率、节约物流成本的一种可行性研究流程。
(一) 人造板物流发展现状
物流过程是指商品实体从生产地至消费地的转移过程, 或者由生产地经过物流据点中转, 然后再至消费地的流转过程。研究人造板的物流运输情况, 就要从人造板的生产、供应和销售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1. 人造板生产中的问题。
(1) 人造板消费量。“十一五”期间, 胶合板和消费量和生产量分别增加2 100万m3和2 100万m3;纤维板的消费量和生产量都增加1 700万m3;刨花板消费量和生产量增加均超过900万m3;细木工板生产与消费均增加约660万m3。根据这种趋势, 预计到2015年, 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和细木工板的年消费量分别可达4 800万m3、4 800万m3、1 950万m3和2 150万m3;消费空间分别增加700万m3、1 100万m3、400万m3和500万m3。作为人造板物流的首要连接点, 生产人造板的作用不必多说。但是由于林业生长周期长, 地域分布不均, 原木数量的减少, 使得生产人造板木材的数量同时减少, 要实现人造板生产量满足消费量的目标, 仍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 (2) 人造板生产环境。人造板的原材料是木材, 由于木材本身的特点, 在加工人造板的过程中, 会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故。1) 生产人造板产生的木屑和粉尘, 粉尘过量, 不仅容易造成火灾, 同时对生产者的身体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2) 机器设备。为保证人造板生产工艺、提高效率, 生产商会在预压机和热压机中采用蓄压器。而蓄压器使用不当在蓄压时会产生安全隐患。3) 生产商以脲醛树脂胶作为胶粘剂避免不了要产生游离甲醛, 操作者长时间吸入甲醛对身体有害。
2. 人造板供应中的问题。
中国林产品的供应结构不合理, 物流企业与原材料供应企业、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顾客之间信息沟通存在障碍;产品运输和仓储等成本偏高, 物流技术手段落后。这些都是制约林产品物流的问题, 人造板的生产过程比较其他林产品复杂, 再供应过程中, 同样产生了物流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 (1) 物流接点, 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 所以又称物流结节点。全部物流活动都是在线路和结点间进行的。林产品生产所需的木料一般要经过林地堆放地、林场堆放地、森工厂商仓库、车站仓库、目的地车站仓库、批发商仓库、深加工厂商仓库等多个结点才能完成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有多次停顿, 物资储备量较大[9]。 (2) 林地多是依照树种划分, 由一定范围的不同林龄组成, 而且普遍都远离交通方便的地区, 因此要实现林产品的流动, 要运行多种运输方式和工具, 一般都是长距离运输。 (3) 随着采伐、运输、造材、存储、销售、等物流过程, 物流流通环节多, 增加了物流难度。
3. 人造板销售问题。
人造板产业的销售是林产品销售类的主要加工类产品。人造板市场需求不断变化, 市场需求量大, 但是人造板生产周期和供应链结构不能及时地更新需求量, 不能准确预测市场产品的类型, 导致了人造板生产和销售之间信息阻塞, 这不仅影响人造板企业和经销商经济利益的损失, 更是对木材产品的一种浪费。
(二) 人造板物流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发展绿色、安全作业环境。
要创造绿色、安全的作业环境, 首先要规范生产机器和生产厂房, 避免木屑在通风口周围, 引进先进安全的生产机器;其次, 增加给员工投入的劳动风险基金, 医疗保险基金, 同时增加员工工作福利;最后, 发展绿色人造板, 再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兼顾生态效益。
2. 建立标准物流供应链。
林产品供应链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这也将使林产品物流存在不确定性, 如运输量、运输时间、信息传递、商品存储等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在物流网络中传递。针对这些特点, 可以利用Agent仿真技术对这一供应过程进行仿真。首先用通用仿真软件对林产品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物流企业和银行等内部进行整合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其次, 由Agent构造的仿真模型协调林产品物流中各功能要素使之成为快速反应的整体, 满足仿真要求[10]。
3. 建立营销预警系统。
(1) 信息系统。营销服务人员处在市场前沿, 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客户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他们将客户的需求信息及时反馈给营销决策部门, 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或销售方向, 再通过物流体系把产品送到需求地。 (2) 决策系统。在人造板物流中, 根据市场现状再采取相应的有效决策, 实现林产品物流的最优化。 (3) 营销预警系统。营销预警系统起到了引导资金投向的作用。营销预警系统能够把握市场动态, 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动向, 通过营销决策系统指导林业企业加大林业投资, 以直销方式销往需求地, 实现林产品物流的扁平化。此外, 营销预警系统能够调节国家投资的方向, 为国家重大需求项目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实现人造板物流管理水平的飞跃[11~12]。
三、结论和展望
研究林产工业中木质产品物流过程中, 要求中国林产工业企业应该加快对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引入, 建立和完善林产品物流系统的理论体系。特别是人造板, 基于它在中国市场的消费量剧增, 要求林产企业从加工、供应和销售等各个方面促进人造板物流的发展。物流供需双方需要从合作的角度出发, 明确各自的职能目标, 提高信息一致性和对称性。
参考文献
[1]吴青.中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措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6, (4) :142-145.
[2]马士华, 林勇, 陈志祥.供应链管理:第1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1-9.
[3]张铎, 柯新生.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4]上海现代物流人才培训中心.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5]康云海, 张士强.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0:74-105.
[6]刘燕娜, 黄玉梓.林产工业企业持续发展与山区综合开发[J].林业经济问题, 2001, (3) .
[7]白彦锋, 姜春前, 张守攻, 雷静品.气候变化谈判中木质林产品的相关概念及其碳储量核算[J].林业科学, 2011, (1) .
[8]王凡非, 钱小瑜.中国人造板工业生产、贸易现状与展望[J].中国人造板, 2012, (9) .
[9]田利涛, 孟利清, 李育林.中国林产品现代物流分析[J].经济理论研究, 2008, (13) .
[10]孟利清, 龙勤.基于多Agent的林产品物流仿真建模思考[J].林业建设, 2006, (2) .
[11]陈彩虹, 郑贵军, 邓德胜.营销预警系统在林产品物流中的应用[J].经济问题, 2007, (5) .
林产工业 篇8
1 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结构特点
林产工业包括木材加工、林产化工业及经济林产品加工业。但传统计划体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我省的木材生产长期停留在简易加工的初级生产阶段, 产品以原木为主。这就决定了第一的“大木头”式的生产结构, 木材深度加工, 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等发展非常缓慢, 不能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林业产业长期处于畸形发育的状态, 林木也得不到有效增值。
另外, 木材深度加工、林产化工及经济林果品加工等经济增值的产业在我省刚刚起步, 其巨大资源优势还未能有效地变为经济优势, 同时也与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林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加不相适应。据市场调查, 我省对各种化工产品、人造板及果品饮料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 而每年却全部由区外运进, 由于运距远, 成本高, 增加了运输压力, 又加重了消费者负担, 急待自产解决这种供需矛盾。
2 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组织混乱、分散、不合理, 资源、资金利用率低
我省除了国有森工企业在从事木材生产外, 各有林县也建立了自己的林场, 但没有采伐专业队, 实际上只有一个原木收购单位, 由于相互独立, 林权不清, 没有统一机构来协调各方的利益, 使得木材生产、销售处于混乱、分散的状态, 造成森林资源的巨大浪费。据调查, 每生产lm2原木需消耗3m3的活立木, 丢在山上的木材每公顷为100多m2, 长梢头和粗枝均未利用, 出材率只有35%, 比全国平均出材率65%多浪费1倍左右。
近几年, 随着木材加工业的兴起, 各县也开始上一些胶合板和造纸项目。但一般缺乏定量的事前的决策分析, 投资盲目, 造成规模效益和技术水平十分低下。需引起注意的是:木材综合加工不是林业增值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林区各县有盲目上项目的现象, 不但没能使林业生产增值, 而且还造成近期内很难及时挽回的损失。
我省的国有森工企业建场之初, 技术装备水平便不高, 机械化程度较低, 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产品合格率低, 导致成本增高。我省的业务技术人员一直比较缺乏, 尤其在生产第一线上的技术人员更是寥寥无几。由于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较差, 即使原来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性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 也都纷纷转向县、地、市等机关事业部门。因此, 生产中实际技术解决不多, 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及研究探讨得就更少, 这是我省林产工业迟迟得不到发展, 产品单调, 综合利用上不去的根本原因之一。
2.2 市场发育迟缓, 产品购销体制不顺
基建规模急剧膨胀, 对木材需求增大, 全国木材供需出现大额缺口, 区内木材畅销区外, 且价格倍增。这时, 木材产区深深感到价格双轨制的危害, 基于地方利益宣布了木材价格的全面放开, 应该说, 这对于林业走向市场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然而, 全省上下没有围绕森林工业走向市场进行体制和政策调整, 而是纷纷出台有关限制和收费、征税等措施, 木材流通中的环节相关卡逐步增多, 受益的是收费部门, 蒙受损失的是企业和国家森林资源, 最终的受害者却是我省的地方经济。
3 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结构优化
3.1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林业产业法制
政府林业产业法制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 这是林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也是世界许多林业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在实行政企分开后, 政府的职能主要在于制定林业产业政策, 进而实现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作为省级的林业产业政策要明确政策重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政策的重点是:紧密结合林产业发展重点的发展转移与变化, 尽快制定林业产业总体发展政策和有关的专项产业政策, 要分商品林、公益林制定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同时对于森林旅游、林产品深加工生产以及产业间关系等都应制定科学、有效的引导政策, 以确保林业产业项目的调整和结构优化的全面实现。而对于林业产业的一般化管理应通过社会中介组织来完成, 为此应鼓励成立非政府的社会经济团体组织———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的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提供信息、业务交流、咨询服务、产品促销、调查研究、业务培训, 相互沟通等, 为政府和企业进行双向服务, 同时承担一定的自律性行业管理职能。
3.2 实行合理的税收政策, 减轻林业企业负担
在“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 国有林区企业面临巨大的调整和产业转型, 为此, 国家税收应突出扶持的政策特征, 以鼓励国有林业企业尽快实现转型, 实现“天保”工程的初衷。同时还应针对具体林业生产经营内容的不同, 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 继续执行已有的扶持政策, 对于由于“天保”工程实施而必须进行的转产项目、结构性调整项目, 以及利用非木资源进行的各种生产项目, 应实行必要的减免税政策, 以扶持这些生产项目的快速发展、壮大。随时要重视非经营性资产的经营改革和制度重建, 凡属社会性的事业都应与企业脱钩, 或是面向社会实行企业化经营, 或移交地方政府负责管理与经营。对于应完全靠财政预算运转的社会性事业如林业公检法、森警、教育等应完全移交地方政府, 由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支付。而对于其他各种社会服务事业, 如医院、供水、供电、采暖、维修等于生产相关的各种服务要分层次的推向社会、推向市场, 走企业化经营的道路, 促进林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总之, 在市场经济中, 就应按市场规则办事, 否则, 都将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固有矛盾, 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 只有积极主动地探索, 寻找解决问题和矛盾的突破口才能使我省的林产工业不断完善和发展。
摘要:从林产工业结构特点入手, 论述了林产工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创建龙头企业, 实现林工一体化推进森工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林产工业结构,调整,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忠敏.黑龙江森工:加快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全面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 2004 (9) .
[2]王炼.黑龙江省森工林产工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 2002.
林产工业 篇9
目前, 国内的工业设计已初步形成产业, 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已初具规模。然而, 由于我国建材工业长期处在以原材料为主的发展阶段, 加工制品业发展缓慢, 工业设计在建材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从“十二五”开始, 我国建材工业将由原材料制造为主向加工制品生产为主转变。工业设计在我国建材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并将成为推动我国建材工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工业设计将为建材加工制品业发展提供支撑
目前, 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0平方米左右, 人们的住房消费将开始升级, 对于居住场所节能环保、舒适方便成为住房消费的新期待、新需求, 这就要求建筑业转型升级。走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 也要求建材工业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 而这些光靠技术是不够的, 需要通过工业设计提供支撑。
发展工业设计, 有利于推动建材工业差异化发展
目前我国建材产品基本上处于对发达国家先进产品的模仿跟进阶段, 不仅严重影响先进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 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竞争, 伴随而来的是知识产权的不端行为, 使得我国在国际上广受诟病;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这就需要工业设计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的同时将产品同质化竞争降到最低。
发展工业设计, 有利于培育和打造知名建材产品品牌和知名企业品牌
目前, 我国建筑陶瓷在国际市场的平均售价还不及意大利、西班牙的1/3, 石材不及1/2, 深加工等贴牌产品60%以上的利润被国外公司拿走。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缺少品牌竞争力。因此, 为了推动我国建材工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除了需要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外, 更需要工业设计作支撑。
发展工业设计, 有利于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沈阳远大集团上世纪90年代还只是一个仅拥有30几人的铝合金门窗安装公司, 近20年内的发展, 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幕墙提供商, 2008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序列, 2011年营销总收入突破250亿元。巨大的成功归功于采用了全新的商业模式, 通过构建设计团队, 用设计方案进行市场竞标, 中标后根据细分产品设计采购原材料加工成建筑部品, 并最终交由其安装施工, 产品设计构成其核心竞争力。可以说, 没有工业设计, 就没有远大的今天。
发展工业设计, 有利于促进建材工业绿色发展
绿色设计是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节点产业, 还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支撑产业, 通过绿色设计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提升建材资源综合利用的价值。北京宝贵石艺就是通过绿色设计变废为宝,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的成功案例。另外, 通过绿色设计, 还可以推动绿色建材品质和功能的提升, 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
发展工业设计, 有利于促进智能化建材的发展
当今时代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最高阶段, 发展智能化建筑是满足人们方便快捷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有效解决途径, 而智能化建筑的发展需要智能化建材作支撑, 发展智能化建材同样离不开工业设计。
对我国建材行业发展工业设计的初步构想
工业设计犹如一块魔方, 一旦与建材工业发展嫁接, 将会对促进我国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 应当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
重组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 为推动行业工业设计搭建服务平台
为促进建材工业设计的发展, 恢复建材专委会停滞已久的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协调, 目前已经明确建材专委会的办事机构挂靠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开展“工业设计建材行”活动, 在全国广泛宣传工业设计以及工业设计在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构建行业工业设计创新体系, 提高行业工业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
工业设计亦属技术创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新体系;促进越来越多的建材工业企业成为工业设计创新投入的主体;积极探索组建全国性或区域性, 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形式的多种形式行业工业设计创新联盟;探索组建全国性或区域性建材工业设计产业园区;高度重视建材工业设计产品的标准化工作, 既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品的生产制造标准, 也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品的施工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
加快构建行业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为促进行业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高等院校, 设立侧重于建材产品设计的工业设计专业。同时, 在现有建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工业设计的课程, 创造条件引进国外优秀工业设计人才回国 (来华) 从事建材产品设计工作, 积极探索以工业设计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各种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方式。
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促进行业工业设计健康有序发展
林产工业 篇10
尽管工业设计在全球的发展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但对我国建材工业而言, 尚属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建材工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工业设计将成为化解建材工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我国建材工业即将步入工业设计带动时代。
一、工业设计在建材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期的市场经济实践告诉人们, 工业设计不仅是企业通过创新提高市场开拓和占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致胜法宝, 还是振兴国家经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长期以来备受世界先进国家和先进企业的高度重视, 许多国家通过政府设置专门机构, 建立政府基金、设立政府大奖, 以及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等方式, 不遗余力地推动本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在国外先进企业中, 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工业设计当作推动企业成长的利器。历史上依靠工业设计走向成功的企业不胜枚举, 原本濒临倒闭的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的领导下化蛹为蝶, 走向辉煌, 成为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 其致胜之道就是工业设计。
虽然国内工业设计起步较晚, 但发展较快。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工业设计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 已初步形成工业设计产业, 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已初具规模, 一批制造企业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工业设计取得明显成效。专业从事工业设计的企业发展较迅速, 设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一些优秀设计成果已经走向国际市场;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 工业设计教育获得快速发展;工业设计在轻工、纺织、机械、电子信息等众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 由于我国建材工业长期处在以原材料制造为主的发展阶段, 加工制品业发展缓慢, 工业设计在建材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在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 从“十二五”开始, 我国建材工业将由原材料制造为主向加工制品生产为主转变, 加工制品业将成为新阶段建材工业的发展重点, 完全可以预期, 工业设计在我国建材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愈来愈重要, 将成为推动我国建材工业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 为建材加工制品业发展提供支撑
建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 主要为保障和改善人居环境和条件提供材料支撑。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推进, 人们对于人居环境和条件的追求已经从数量需求为主转向品质提升和功能增加需求为主, 目前, 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30平方米左右, 总体上看, 已经基本解决了有房住的问题。随着人们住房消费要求的升级, 对居住场所的更加安全可靠、更加节能环保、更加舒适美观、更加方便快捷等居住品质和功能方面的追求, 成为人们住房消费的新期待、新需求。要满足人民群众在住房消费方面的这些新期待、新需求, 要求建筑业转型升级, 走建筑工业化发展道路, 也要求建材工业大力发展加工制品业, 走建筑部品化发展道路。而发展建材加工制品业,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居住品质和功能的需求, 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需要通过工业设计提供支撑。
(二) 有利于推动建材工业差异化发展
由于缺少工业设计作支撑, 目前我国建材产品的发展基本处在对发达国家先进企业产品的模仿、跟进阶段, 常常是一个产品刚被引进或开发出来, 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被模仿、复制, 不仅严重影响先进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 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竞争, 而且常常因为一些企业在对待知识产权方面的不端行为, 使得我国在国际上广受诟病。另一方面, 消费者的许多个性化需求又难以得到满足。要扭转这一局面, 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通过发展工业设计, 使不同企业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生产, 从而使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并将产品同质化竞争降到最低程度。
(三) 有利于培育和打造知名建材产品和企业品牌
没有自主设计, 就不会有自主品牌。目前我国建筑陶瓷在国际市场的平均售价还不到意大利、西班牙产品的三分之一, 石材产品的平均售价不到他们产品的50%, 陶瓷、石材、玻璃深加工等贴牌产品的60%以上利润被外国公司拿走。究其原因, 除了国际竞争国内化所带来的国内企业间低价竞争因素外, 最为主要的还是我们缺少品牌竞争力, 如果国内建材产品生产长期处在对发达国家技术的依赖和产品的模仿跟进上, 恐怕永远难以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知名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因此, 为了推动我国建材工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除了需要依靠自主技术创新外, 更需要工业设计作支撑。
(四) 有利于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工业设计使企业形成核心专长, 并获得在所处产业链中的主导权和控制力, 这就为改变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能。沈阳远大集团上世纪90年代初还只是一个仅拥有30多人的铝合金门窗安装公司, 通过近20年的发展, 该公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幕墙提供商, 2008年开始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序列, 2011年营销总收入突破250亿元。究其快速成长并取得市场成功的原因, 就是该公司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即通过构建设计团队, 利用设计师提供的外墙装饰方案参与市场竞标, 中标后根据细分产品设计采购原材料加工成建筑部品, 并最终交由其安装队伍完成安装施工。该公司的利润大部分来源于由材料加工成部品的环节, 产品设计构成其核心竞争力。可以说, 没有工业设计, 就没有沈阳远大集团的今天。
(五) 有利于促进建材工业绿色发展
绿色设计已成为当代工业设计的重要分支, 建材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 同时又是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节点产业, 还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支撑产业。通过绿色设计, 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大大提升建材资源综合利用的价值。北京宝贵石艺有限公司就是通过绿色设计, 变废为宝,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的成功案例。另外, 通过绿色设计, 还可推动绿色建材品质和功能的提升, 为发展绿色建筑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
(六) 有利于促进智能化建材的发展
当今时代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最高阶段——智能化时代, 方便快捷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发展智能化建筑是满足人们方便快捷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有效解决途径。而智能化建筑的发展, 需要靠智能化建材作支撑。发展智能化建材, 同样离不开工业设计。
二、对我国建材行业发展工业设计的初步构想
诸如上述, 工业设计犹如一块魔方, 一旦与建材工业发展嫁接, 将会对促进我国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 理应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关于如何在建材行业发展工业设计, 笔者有如下初步构想。
(一) 重组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 为推动行业工业设计搭建服务平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推动工业设计在全国建材行业的发展, 需要有一个联系各方的平台, 而这个平台就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 (以下简称“建材专委会”) 。该专委会虽然早在1988年就已经设立, 但由于长期以来建材工业发展重点集中在原材料制造领域, 加工制品业发展缓慢等原因, 工业设计未能引起全行应有的重视, 建材专委会的工作也未能有效地开展起来。为促进建材工业设计的发展, 恢复建材专委会停滞已久的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协调, 目前已经明确建材专委会的办事机构挂靠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 为做好该专委会的重组工作, 我们有如下初步打算。
1. 组织开展“工业设计建材行”活动, 在全国建材行业广泛宣传什么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在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在建材行业如何开展工业设计等知识, 以期引起全行业对工业设计的高度重视。
2. 广泛吸纳建材企业、科研、教育机构、工业设计企业、工业设计师等加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专委会, 为恢复建材专委会活动提供会员基础。
3. 找准定位, 努力工作, 使建材专委会成为全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事业的推动者与促进者;全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师之家;全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领域共同利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
(1) 研究制定全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 用以指导和推动建材行业工业设计的发展。
(2) 通过组织年会、专题研讨会、学术论坛、经验交流会、工业设计推动企业发展现场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推动和促进建材行业工业设计的发展。
(3) 通过推动设立建材行业设计创新联盟, 为设计师和广大建材企业互动搭建平台, 充当设计师和建材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 衔接供需, 促进建材设计成果产业化。
(4) 通过组织开展全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评奖活动, 积极宣传优秀产品设计、优秀设计师、优秀工业设计企业, 名牌设计师、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提供服务平台, 推动建材行业工业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5) 通过组织开展优秀工业设计产品及成果展览会, 为工业设计师、建材企业、消费者搭建交流、交易平台, 促进建材工业设计的社会知名度和认同度的不断提升, 不断扩大建材工业设计的影响力。
(二) 加快构建行业工业设计创新体系, 提高行业工业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
1. 工业设计亦属技术创新, 为推动我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的发展, 同样需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
2. 鼓励有条件的建材工业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 构建生产型企业工业设计团队, 促进越来越多的建材工业企业成为工业设计创新投入的主体和工业设计成果产业转化的主体。
3. 积极探索和组建全国性或区域性, 以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形式的多种形式的行业工业设计创新联盟, 开展基础性、通用性、前瞻性工业设计研究, 解决行业工业设计共性问题, 同时为广大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技术服务。
4. 积极探索创建全国性或区域性建材工业设计产业园区,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吸引工业设计企业、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园区集聚, 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推动行业工业设计集聚发展。
5. 高度重视建材工业设计产品的标准化工作, 既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品生产制造标准的研究制定, 也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品的施工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 并在适当的时候组建全国建材行业工业设计产品标准化委员会。
(三) 加快构建行业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 为促进行业工业设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 加强工业设计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 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侧重于建材产品设计的工业设计专业, 同时在现有建材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加工业设计的课程, 以便更好地为行业工业设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准备。
2. 鉴于目前行业工业设计力量薄弱, 工业设计人才缺乏的现状, 应当创造条件引进国外优秀工业设计人才回国 (来华) 从事建材产品设计, 同时高度重视从相关相近行业中吸引工业设计人才服务于建材工业设计事业发展。
3. 积极探索由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工业设计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多种形式的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方式, 构建有效的行业工业设计人才培训机制。
(四) 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促进行业工业设计健康有序发展
1.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专委会作为行业工业设计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应当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广泛宣传工业设计知识, 普及工业设计理念, 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广泛重视和应用工业设计, 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在条件成熟时创办行业工业设计杂志和网站, 构建行业工业设计长期宣传和交流平台。
2. 与国家科技成果奖励制度相衔接, 研究建立行业工业设计成果评价与奖励制度, 鼓励和促进行业工业设计创新。
林产工业 篇11
国际工业经济复苏乏力
美国工业经济缓慢复苏,但道路曲折。在经历了2011年四季度较快增长后,美国采购经理指数多次出现反复。由于新增需求大幅下滑,2012年6月和7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分别为49.7和49.8,较5月的53.5显着回落。7月份的新增订货量比6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但之前6月份的新增订货量比5月份下降了12.3个百分点,是2009年4月份以来首次大幅收缩。
美国失业率虽然从2011年11月已开始逐步下降,6月份为8.2%,但仍处于历史高位。房地产投资出现上升态势,房地产信贷缓慢扩张。但是,消费者对工资和就业增长信心不足,2012年7月的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2,是7个月来最低。此外,随着年底减税政策的终止,美国或再面临“财政悬崖”的挑战,令市场对美国经济下行的担忧情绪加大。
欧洲工业经济继续萎缩,失业率再次上升。欧债危机对欧元区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破坏。7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终值由6月份的45.1降至44.0,创37个月最低水平。数据显示,除爱尔兰以外,欧元区其他成员国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低于50的荣枯分水岭。欧元区7月经济景气指数由6月的89.9下滑至87.9,消费者信心指数从6月的-19.8降到了-21.5,工业景气指数从-12.8降到了-15.0。欧盟统计局公布,欧元区失业率已连续13个月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西班牙和希腊的失业率超过20%,青年失业问题严重。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普遍回落。南非7月采购经理指数则降至44.2,大幅低于6月份的53.9,且创过去两年来最低水平。韩国7月经季调的汇丰采购经理指数从49.4降至47.2,触及去年12月以来最低。印度制造业缓慢扩张,6月份汇丰印度采购经理指数从5月份的54.8升至55,为四个月来最高。工厂产出上升,雇佣工人增速达两年多以来最高,但海外需求疲弱导致新增出口订单增速降至2011年以来最低。新兴经济体国家虽然成长性好于发达经济体,但制造业增长仍较大程度上受全球经济周期制约。
四因素导致我国工业经济低迷
今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滑2.2%,下滑幅度较1~5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6月单月,工业利润同比下降1.7%,反映出近几个月经营环境欠佳。由于需求疲软,1~7月销售收入仅增长11.3%,增速较1~6月的11.7%和一季度的14.1%进一步放缓。尽管原材料成本下降有助于提升企业利润率,但需求持续疲软及去库存压力又对企业盈利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当前我国工业经济低迷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导致市场需求放缓。受欧债危机影响,6月份中国对主要国家的出口增速普遍滑落,其中对欧盟出口较5月份下滑4.5个百分点,重回负增长,对美国出口较5月份下降12.4个百分点。重点产品的出口金额同比全线下滑。中长期看,欧债危机不确定性仍较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外需增长缺乏动力。
从国内来看,工业增长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甚至有些月份达到20%,其中投资、消费和出口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工业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工业增长效率较低与环境损害代价较高等。为给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空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调低到7.5%。未来5~10年,结构调整比增长速度更为重要。
从结构来看,附加值高的产业占比偏低。我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即“微笑曲线”的中间,利润率较低。从中经工业景气监测预警结果看,企业人工成本和原材料购进成本持续上升,销售增长放缓,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滑,产能过剩问题也相对突出,凸显我国工业低成本扩张模式不可持续。
从微观来看,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依然堪忧。汇丰采购经理指数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采购经理指数相比,汇丰采购经理指数反映中小企业的因素较多。近年来汇丰与官方采购经理指数的差值呈趋势性上行,反映了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对小企业的打击较大。汇丰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终值升至49.3,6月份终值为48.2。官方小型企业7月采购经理指数为48.1,比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表明中小企业在政策措施支持下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中小企业抵御经济减速风险的能力本身较大企业弱,在宏观经济减速的过程中,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形势更为严峻。
为此,要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优化出口产业和商品结构,增加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端产品出口。优化贸易方式结构,逐步扩大一般贸易比重,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值链,提高本地增值率与本地配套比重。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电力、煤炭、钢铁、水泥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整合重组力度,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并购列入淘汰计划的落后产能企业,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
林产工业 篇12
1 背景——重庆天海星·茶园工业社区的特色定位
重庆市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工业园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和建设, 传统的建设模式和生产方式逐渐被淘汰, 研究创新型工业园建设模式势在必行。重庆天海星·茶园工业社区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的发展成果。
天海星茶园工业社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毗邻中国西部国际总部基地, 是距重庆CBD最近的工业社区。所在茶园新区是距重庆CBD最近的新城, “一环三横六纵”的一体化交通骨架, 使南岸的经开区、茶园新区与两江新区紧密相连, 水、路、空地段优势无与伦比。项目通过慈母山隧道、南山隧道和真武山隧道, 仅需10-15分钟便可通达江北、渝中和南坪, 20分钟到达江北国际机场、火车站等, 与两路寸滩保税港隔江相望。
与传统的工业园相比, 天海星·茶园工业社区有其自身特点。目前我国的工业园主要是通过引进外资建设, 这是靠外力驱动的发展方式往往使得园区的定位与当地企业发展脱节, 无法使本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了避免这种弊端的产生, 天海星·茶园工业社区的定位经过深入的探索:园区一方面是为外来企业提供拓展地, 例如加拿大IDC公司、美国Analogic公司等;另一方面作为本地医疗设备企业的孵化器。项目的开发重点主要是针对医疗设备企业, 实行企业和政府合作的开发模式, 总投资约3.5亿, 建筑面积约16.5万/㎡。
2 工业社区
社会学家把“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称为社区。目前国内外对工业社区没有一个具体的定义, 本文认为工业社区是集合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工厂及从业人员所组成社会生活共同体。工业社区的开发建设与成熟的房地产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是一对孪生兄弟。工业社区应具备以下几大构成要素:
(1) 集合型园区。根据“工业社区”的规模, 将数十家, 甚至上百家工业企业集合在一个区域内。
(2) 节约、节能型规划。园区内所有物流通道、管网、会所、网络信息、生活设施等公共配套形成共享, 减少重复投资、节约用地, 减少工业企业运行成本。
(3) 工厂生态型、现代化。工业厂房按照现代化作业流程进行设计, 将生产厂房和生产管理用房分开, 有机的联为一体, 融入花园式社区的设计概念, 形成生态型的现代化工厂。
(4) 社区服务功能规范化。按照“工业社区”的规模, 建设生活服务区, 根据产业工人、管理人员、企业主要的生活需求, 进行配套建设。
(5) 服务平台专业化。按照“工业社区”快速发展和现代化企业的需求, 建立服务体系。比如成立“企业家俱乐部”建立企业家提供沟通平台;聘请法律顾问, 分别对入住企业一对一服务;引进专业的物流公司, 对企业专业化服务等。
3 探索——服务体系
在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 园区管委会、开发商、策划单位和入驻企业进行了多次沟通和探讨, 提出了工业社区理念的工业园, 认为天海星·茶园工业社区应该具备全方位的物业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3.1 全方位的物业服务体系
(1) 智能化服务。
智能化服务是园区的一大特色, 主要包括红外线报警系统、车行智能化系统、对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等智能化管理系统。
(2) 财产管理系统。
园区将引进“家里安”, 对本社区工厂、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安保管理, 确保财产和生产、生活安全。
(3) 物流的规范管理。
一是社区物流的管理。国家时间不确定的特点, 实行24小时见单放行, 确保产品流通安全有效。二是引进专业的物流公司, 针对本社区企业提供专业、高效服务。
(4) 后勤服务系统化管理。
一是商业管理公司对园区的伙食、会所、职工居住区、卫生所进行商业化管理, 为生产企业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建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即可以丰富社区职工的业余生活, 还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参加各种培训等。
3.2 “企业家俱乐部”服务体系
3.2.1 “企业家俱乐部”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
(1) 企业家俱乐部设置有高档的咖啡厅、会议室、娱乐室等, 是企业家交流、沟通, 商务谈判的场所。
(2) 企业家俱乐部设立门户的网站, 一是作为工业社区内部沟通平台;二是作为商务平台, 为入住企业服务。
(3) 企业家俱乐部共同聘请专业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 派出专业律师处理商业文件、规范合同、以及其他法律服务。
(4) 成立中小企业人才培训交流中心, 为中小企业与各种科技或专业人员之间的联系提供服务, 并帮助中小企业培训技术力量和各种专业人员, 以促进中小企业的人才培养与开发;加强职业教育, 为中小企业提供熟练的技术工人。
3.2.2 “企业家俱乐部”是企业家的一个舞台
(1) 企业家俱乐部担负与政府、税务、行业管理单位沟通的职能, 引导企业用好、用活国家产业优惠政策。
(2) 企业家俱乐部帮助会员企业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的辅助体系, 搭建融资平台, 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 企业家俱乐部实行会员制, 为企业家搭建一个资金流通平台, 每个会员在交纳一定会费后, 随时以会员的身份可以拿到相当于会费数倍, 甚至10倍的融资, 为会员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
4 结论
工业社区理念的引入是工业园发展与建设的一个突破, 为工业园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于工业园发展的潜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工业园是否能持续发展跟它的服务体系息息相关。天海星·茶园工业社区形成的服务体系给工业园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也为工业园的建设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摘要:重庆天海星.茶园工业社区的开发主要是针对医疗设备企业, 实行企业和政府合作的开发模式, 以促进医疗设备产业集聚, 建成高科技数字医疗产业基地。通过引入“工业社区”理念, 创建社区式服务的工业园, 为工业园的建设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工业园,工业社区,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胥建华.昌九工业走廊推进城市化的制度性矛盾[J].中国城市研究, 2006, (1) :18-19.
[2]天海星茶园工业社区[EB/OL].http://baike.soso.com/v7675176.htm
【林产工业】推荐阅读:
林产工业产值08-03
林产工业厂房用电管理09-11
林产工业期刊投稿须知07-14
林产品加工业08-20
林产化工06-02
林产品物流06-27
林产品进口贸易09-09
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07-29
林产品管理站职责10-04
工业文化旅游石油工业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