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纳米结构

2024-08-09

网状纳米结构(共3篇)

网状纳米结构 篇1

随着现代微波电子技术与现代雷达的飞速发展,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电磁波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一大公害。吸波材料作为一种能够削弱甚至抵挡电磁波辐射的功能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

聚吡咯具有环境稳定性好、电导率高且变化范围大及易合成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聚吡咯是一种电损耗型导电高分子吸波材料,吸波性能与其电磁参数如介电常数、电导率等密切相关,其对电磁波的吸收主要是依靠电导损耗和介电损耗[1]。研究表明:分子电导率σ在10-9~00S/cm之间,其吸波性能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加,当σ小于10-4S/cm时,吸波性能不明显;在10-3~100S/cm之间表现半导体特性,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大于100s/cm呈现金属特性,对微波几近全反射[2,3]。

本研究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具有网状结构的纳米态聚吡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进行了表征。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

吡咯(化学纯),上海晶纯试剂有限公司;FeCl3·6H2O(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厂;聚乙二醇-6000(分析纯),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浓盐酸(37%),太原市化学试剂厂。

1.2 样品制备

(1)将1.04g吡咯单体溶于9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中并于冰水浴中降温至约3~5℃;用20mL同一浓度的盐酸溶解0.2g聚乙二醇-6000,降温至3~5℃,倒入吡咯溶液中,搅拌至澄清。

(2)称取一定量的FeCl3·6H2O于60mL一定浓度盐酸中,冰水浴,再将其逐滴加入上述溶液中,冰水浴中搅拌24h。

(3)将反应后溶液过滤,用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各洗涤3次。最后在烘箱中60℃干燥12h得样品。

1.3 样品表征

采用日本岛津研究所的HITACHI Su-15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尺寸和形貌进行表征;用日本SHIM公司的IR-8400S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样品分子结构;用南京普纳设备有限公司的PNA-3629D型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样品在30~6000MHz内的吸波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1 扫描电镜分析

图1为采用原位合成法,在不同盐酸和氧化剂比例下制备的PPy微纳米结构。如图1中(a)、(b)、(c)所示,随着盐酸浓度的降低,PPy由低维结构向高维转变。图1(c)为球状颗粒,图1(b)中出现了一维针状与二维盘状的混合结构,图1(a)则是明显的多维网状结构。同时氧化剂的比例也影响PPy的微粒大小,较低的氧化剂用量不易形成多维结构的PPy,且浓度越低颗粒越小。

图1(a)中的网状结构是因为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起到了软模板的作用。PEG-6000在水溶液中长链状结构存在,吡咯单体在溶液中吸附在PEG表面,当加入氧化剂后,被吸附的单体更容易聚合成长链结构,同时较大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促使长链互相交联产生网状PPy。

2.2 红外光谱分析

在图2的PPy红外谱线中,1650cm-1为N-H的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1560cm-1是吡咯环C=C伸缩振动吸收峰,1537cm-1、1459cm-1、1298cm-1、1160cm-1、885cm-1为PPy的特征吸收峰,1095cm-1为PPy分子链质子化后生成N+H2的面内形变振动峰,数值与文献报道值相符[3,4],表明得到了酸掺杂的聚吡咯。

[(a) Py:HCl:FeCl3=1:0.5:2, (b) Py:HCl:FeCl3=1:0.75:2 (c) Py:HCl:FeCl3=1:1:2 (d) Py:HCl:FeCl3=1:0.75:1]

2.3 吸波性能分析

图3为假设吸波材料为单层,且厚度为3mm时在30~6000MHz范围内测得的电磁波损耗。由图可见:(a)、(b)、(c)3种聚吡咯随着盐酸浓度的降低,损耗峰出现红移,且最大峰值均达到-20dB以下,其中(a)样品在3430MHz处达到了-38.9dB,在2.7~4.3GHz的频段内超过了-5dB;通过比较(b)、(d)、(e),在氧化剂FeCl3浓度较低时吸波损耗较小,没有明显吸收峰。

PPy是一种电损耗型吸波材料,其吸波性能与PPy的介电常数、电导率等密切相关。由于PPy的形貌直接影响电导率,进而影响介电常数,所以形貌同样与吸波性能有紧密的联系。样品(a)具有典型的网状结构,相对于(b)和(c),PPy内部的共轭大π键离域空间更大,有利于形成导电网络,增加了样品的电导率。在吸波过程中高的电导率更易使分子极化,提高了样品的介电常数。由于共轭大π键体系在网状结构中得到极大扩展,分子轨道能量降低,更易吸收低频段的电磁波,即解释了网状结构的(a)和过度结构(b)出现的红移现象。样品(e)可能因为在氧化剂较少的情况下,产生的PPy聚合度较小无法形成导电网络,导致损耗差。

3 结论

以PEG-600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原位聚合法成功合成了网状结构的PPy,盐酸和氧化剂浓度对产物形貌、吸波性能有较大影响。当Py∶HCl∶FeCl3物质的量比为1∶0.5∶2时,PPy的吸波性能最佳,在3430MHz处达到了-38.9dB。

参考文献

[1]朱绪宝.隐身技术的发展状况与趋势[J].中国航天.1993,4:31-42.

[2]万梅香,李素珍.新型导电聚合物微波吸收剂的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1989,(4-5).

[3]万梅香.导电高聚物微波吸收机理的研究[J].物理学报,1992,(6).

[4]Jang K.S.,Lee H.,andMoon B..[J].Synth Met,2004,143,289.

[5]Park H J,Ko M J,Park O O,et al.[J].Power Sources,2002,105(1):20-25.

网状纳米结构 篇2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的动态化、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环境的出现,产品的生命周期愈来愈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制造企业必须尽可能缩短制造周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可能在不断变化或不可预测的竞争环境中快速响应市场,赢得市场竞争,实现敏捷制造,于是产生了敏捷制造生产模式[1]。而实现敏捷制造最理想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动态联盟[2~4]。动态联盟是敏捷适应竞争需求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它是基于核心能力基础上的多个企业的联合体[5~7]。动态联盟实现了企业间的物理集成和信息集成,联盟各企业在业务上形成互补,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技术与信息的资源共享。与传统企业相比,动态联盟企业具有时间的不确定性、厂房的异地性或不固定性、组织的动态性等特点。联盟地域范围广,合作敏捷性、时效性强,异构性、可重组、可重用和可扩充(RRS)性较强,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8,9]。充分体现敏捷制造的哲理和思想:需求响应的快捷性、制造资源的集成性、组织形态的动态性。各企业在联盟范围内合作,而在其他领域则可能是竞争对手。

动态联盟把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技术、技能、资源和运行机制等有机融合起来,组建企业联盟体,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企业间现有的资源优化配置,并按照企业特有的能力向专门化方向改造,进行各企业功能上的再分工,使其将有限技术和资源集成在附加值高的行业或产品上,再造企业核心能力,提高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动态联盟是以迎合和把握快速多变的市场机遇、以较高的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著称的。

1 动态联盟结构形式

动态联盟是处于同一公共网络信息平台之上的多个企业组成的临时性的合作联盟,其组织规模较大、结构层次多、交互信息大、因素众多、功能较为综合。就联盟的结构形式而言,普遍认同的有星型和网状两种结构形式[10],如图1所示。在星型结构(如图1a所示)中,核心企业作为盟主处于联盟的中心,主导企业走向,其他企业均为盟员。盟主一般固定不变,是由技术优势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担当。当出现新的机遇或项目时,盟主从所有盟员中按需要挑选最佳合作伙伴,将产品或项目以协议方式通过项目分解交付盟员企业,使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特定项目合作任务。星型联盟形式呈现自上而下的等级结构。盟主发挥着主导作用,它促使盟员企业间通力合作,实现技术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这种模式运行多见于跨国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的总部(厂)与分部(厂)之间的运作模式。在网状结构(如图1b所示)中,由多个企业组成的网状模式,没有固定的盟主,每个企业都可能同时扮演盟主或盟员的角色。通常,盟主是由最早识别到市场机会或者掌握某一关键技术的企业担当,联合企业信息网上其他相关企业组建动态联盟,各盟员之间共担风险,共同受益。因此处在企业联盟网络上的盟员谁都有可能担当盟主,机会均等,谁先抓住机遇谁就成为处于主导地位的盟主。网状形式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在专门领域的现代化、信息化层次。

无论是星型还是网状形式,联盟内各合作企业在功能上是相对完整和相互独立的。动态联盟按合作密切程度分3个层次,如图2所示。一是联盟核心层蜒盟主;二是紧密层,由许多“盟员”构成,盟主与盟员之间建立有相互信任、较紧密的伙伴关系,相互依赖性强,流动性较小;三是松散层,由若干“会员”组成,松散层的会员与核心层或紧密层的盟员合作度较低,流动性较大。会员企业一般不掌握核心技术,不会对动态联盟组织带来较大影响。

2 网状模式的动态联盟企业模型

动态联盟是以产品或项目为基础的,因此动态联盟组织的企业结构也将不断随着产品或项目的变化而动态的更迭重组。无论产品或项目如何变化,研究认为,动态联盟的企业模型是以形式化或信息化的形式对联盟模式进行的抽象化描述[11,12]。动态联盟的企业模型由各盟员企业的局部模型和动态联盟的全局模型构成。由于动态联盟是由多企业基于公共网络环境通过合作建立起来的,各盟员企业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要接受动态联盟的统一指挥,因此,对各盟员企业而言,需要建立动态联盟所要求的盟员企业模型蜒即各盟员企业的局部模型,盟员企业据此模型进行企业重组。各盟员企业通过合作形成的动态联盟具有不同于各盟员企业的运行模式,它所涉及的是多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调、控制及约束关系,描述这一部分的模型称为动态联盟的全局模型。动态联盟的全局模型是以快速响应市场机遇为目标的。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状模式的动态联盟企业总体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2.1 动态联盟结构模型的4个层次

按照网状模式的动态联盟组织的企业形式,作者把动态联盟企业总体结构模型划分为4个层次:动态联盟组织层、联盟网络信息层、动态联盟产品层、数据层。动态联盟组织层是由企业联盟层和项目层组成。其中,企业联盟层即虚拟企业,是由若干具有独立功能性的现实实体Agent组成,实体Agent的规模可用其“粒度”来表示,它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车间、一个部门或一个制造子系统甚至可以是一台设备;就虚拟企业而言,其运行过程不一定改变所对应的现实企业的物理含义及其位置,只是从逻辑上划归动态联盟调用,而实际运行仍在原企业实体Agent中完成。项目层是由机遇项目的任务(项目组)、过程、活动和具体操作组成。联盟网络信息层是由加入动态联盟网络平台的若干企业信息和联盟组织内部工作流程以及针对特定产品的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动态联盟产品层是伴随着项目的出现而派生的与产品有关的项目管理、任务分解、产品建模、工艺规划以及制造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等技术规范和实现产品制造的相关要求。数据层是机遇项目特定产品经过分解细化进入运行阶段,各盟员企业可共享的各类资源、详细技术资料和管理信息,包括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物理资源以及企业Agent事务管理和其它内部事务管理等。在该结构模型中,项目和虚拟企业是动态联盟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

由于动态联盟企业模型是面向对象的模型,Agent是具有独立功能性实体,各盟员、会员企业参与动态联盟的组织、过程、资源重组等都具有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各企业内部组织是动态的,其结构可由各盟员、会员企业来决定,而其外部特性则需要达到动态联盟的要求。

2.2 动态联盟企业运行模式

企业运行模式是对企业运行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实现的一个流程或说明。由于企业是通过一系列过程和活动来实现企业目标的,因此把融入了组织信息的企业工作过程与活动的详细描述常称为工作流程[12,13]。为了使动态联盟企业结构模型的4个方面能够协调运行以实现企业联盟目标,在4个层次之外,常需要确立一个能够指导协调各层次工作的流程蜒运行模式。动态联盟企业运行模式就是以动态联盟项目层的项目、任务(项目组)、过程、活动以及最小单元操作等为基本对象,以企业优化运营管理为目标,对动态联盟企业运行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新设计,从虚拟企业的运行过程优化设计开始,到对企业实体Agent的相关过程/活动提出重组需求,最后以任务/项目方式建立各个现实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2.3 动态联盟的组织管理

动态联盟组织管理是由各结构层的管理组成,包括动态联盟组织层、联盟网络信息层、动态联盟产品层、数据层的管理,各个层面的组织管理构成联盟体总体组织管理架构。为确保动态联盟体系的成功运行,动态联盟企业紧紧围绕项目和虚拟企业两大构成要素,利用企业基本组织单元、多任务项目组、动态联盟项目组等,按照企业运行模式将各实体Agent的静态组织和动态组织联结在一起形成动态联盟的组织。在具体实施时,动态联盟核心企业按照企业运行模式对各盟员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整合联盟资源、制定生产计划、分解和分派目标任务;对企业组织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并把相关信息在信息共享平台发布;支持、协调虚拟企业工作过程,引导整个联盟体的运行,促进各盟员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优化企业管理,为联盟企业提供相对稳定服务,确保联盟目标的实现。通常,组织管理机构成员是由各盟员企业中的代表组成,用以协调整个联盟体活动,负责控制监督盟员企业的各项活动和操作。由此可见,企业联盟组织层为项目层提供了一个使项目“化整为零”的平台。

3 动态联盟体系各层次的功能

3.1 动态联盟组织层次

动态联盟组织层包括项目层和企业联盟层,它是动态联盟的核心或灵魂所在。

1)企业联盟层功能动态联盟的外在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即它是以项目和服务为驱动的。在敏捷制造环境下,处于动态联盟网络平台上的多个企业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常常组建企业联合体。当项目或市场机遇出现时,基于动态联盟网络上的企业以功能实体Agent的形式组成了虚拟企业,构成了分布式的企业联盟层,盟主企业作为委托方,盟员企业成为特殊意义上的代理方[14]。若干盟员企业(Agent)根据参与动态联盟活动体现的核心能力和重要性可以将其分为紧密层和松散层。在联盟运行过程中,盟主将新产品分解成若干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的项目单元,并根据任务分解选择最优的合作伙伴——盟员,各盟员企业就具体的项目单元进行功能匹配,使各个单元模块在相关的子企业中完成生产和封装。如盟员发现无足够的能力完成任务时可再选择“会员企业”。

基于Agent的分布式动态联盟制造模式是通过Internet把各个企业连接在一起。当某个Agent不能独立完成所承担的生产任务时,可直接通过网络寻求合作盟员或会员,实现跨企业乃至跨地区的合作和企业之间资源与信息的共享。

2)项目层功能动态联盟的项目来源于市场机遇,当某项目(订单)不能由一个企业完成而是通过联盟形式由若干企业承担时,就需要对具体项目进行分解。视其复杂程度,一个项目可以分解成若干任务——项目组(Virtual Group,VG),VG是由若干基于产品或服务的相互合作的企业联盟工作小组(Team)组成,将其进一步分解,即某一任务可分解成一组过程,而过程可进一步分解成一组活动,活动是由若干操作来实现的。因此,操作是实现活动的基本组织单元(Basic Organization Unit,BOU)要素,BOU是由设备、人员和技术等各种资源对象组成的,企业的物质流、信息流和技术流是由BOU发出的若干操作指令而实现的。

在实际运行时,当某个项目由盟主进行细分后,盟主分配子项目给盟员企业,各盟员明确了自己承担的任务后,将根据任务量的大小进一步分配到某一部门(车间)或某台设备上组织生产,通过一个个具体操作实现从任务向项目或产品的转化。

3.2 动态联盟网络信息层

动态联盟需要在企业之间建立稳定可靠的企业网络。由于联盟成员在地理位置上分散,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协议千差万别,因此,需要对动态联盟信息系统按企业模式进行描述、分析、设计和实现,确定参与动态联盟各企业之间通讯、交流与协商有关信息,建立各盟员企业现有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方式与途径。包括对各种计划、指令、约束控制与反馈,以及信息查询服务、客户服务等,能及时处理盟员或客户提出的有关问题和建议。

3.3 动态联盟产品层

产品层包括对企业产品建模、生产规划与生产、产品服务等管理。由于产品与项目是紧密相关而又有不同的内容,在动态联盟组织中,企业运营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所以产品管理是主线,产品生命周期中具体阶段的工作过程,则可以通过项目实现。产品管理是项目管理的目标,而项目管理是产品管理的实现手段。同时,产品生产工艺特点决定了项目的基本过程,但具体的生产过程组织,只有通过项目管理才能完成,往往两者会同时存在。在动态联盟产品层面,为了实现其敏捷性和快速制造性,常常把一个产品分解成若干组部件,由若干个项目组分别承担任务;而一组部件又可分解成若干零件,通过对每一个零件构建几何造型,实现对其制造过程的控制;并通过对各零件的工艺编排,确定加工方法,最后实现对零件的加工操作。

3.4 动态联盟数据层

动态联盟数据层是指联盟特定产品信息数据、技术数据、物理数据、以及企业Agent事务和其他事务管理数据构成的特定产品综合数据库。1)产品信息:由动态联盟信息部门提供联盟运作过程中所需的技术信息及组织信息等,包括市场研究、计划与机遇产品市场规模、结构以及新产品的计划价格、营销与服务、采购供应和财务状况分析以及资金运作等信息。2)技术数据:描述企业各种活动所产生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运营所需要的技术文件、文档、计划/命令单、报表等方面的信息;产品建模过程中经抽象概括所提炼的术语的定义与描述,如产品模型中各对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工艺过程设计、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信息。3)物理资源数据:包括企业所在地理位置、拥有的资源(含厂房设备、生产工具、人员、物料和技术储备等)、资源的配置与布局等信息;物流、资金流调配信息以及工程技术人员、营销与管理人员的调配与培训等信息。4)企业Agent事务管理信息:企业Agent系统是位于联盟环境中的多个企业Agent组织间进行相互联盟、面向特定产品以一定的交互模式进行信息交换的组织。企业Agent事务管理信息包括合作项目协议、契约、企业Agent外部资源整合与个体优化数据以及其他环节数据信息等。5)企业其他内部事务管理信息:包括利益/风险分配、伙伴关系管理、协调机制、风险管理与监控等方面信息。

4 结束语

网状纳米结构 篇3

散列表又称为哈希表, 是线性表中一种重要的存储方式和检索方法。在散列表中, 可以对节点进行快速检索。散列表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由结点的关键码值决定结点的存储地址, 即以关键码值k为自变量, 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h (称为散列函数) , 计算出对应的函数值h (k) 来, 将这个值解释为结点的存储地址, 将结点存入该地址中, 检索时, 根据要检索的关键码值, 用同样的散列函数计算出地址, 然后, 到相应的地址中去获取所要的结点数据。因此, 散列表有一个重要特征:平均检索的长度不直接依赖于表中元素的个数。两个不同的关键字, 由于散列函数值相同, 因而被映射到同一表位置上。该现象称为冲突 (Collision) 或碰撞。发生冲突的两个关键字称为该散列函数的同义词 (Synonym) 。拉链法是解决冲突问题的传统方法, 可拉链法存在一些缺点, 用无限网状结构可以解决部分问题。

2 拉链法解决地址冲突问题

拉链法解决地址冲突问题的基本思想:将所有关键字为同义词的结点放在同一个连表中。若选择的链表长度为m, 则可将散列表定义为一由m个头指针组成的指针数组T[0...m-1]。凡是散列地址为i的结点, 均插入到以T[i]为头指针的单链表中。T中个分量的初值均为空指针。

例1:已知一组数据为 (26, 36, 41, 38, 44, 15, 68, 12, 06, 51, 06, 51, ) , 用除余法构造散列函数, 用线性探测法解决冲突构造这组关键字的散列表

为了减少冲突通常令装载因子小于1, 这里关键字个数n=10, 不妨设计m=13, 此时装载因子为0.77, 散列表为T[0.....12], 散列函数为:h (key) =key%13。由除余法的散列函数计算出的上述关键字的地址为 (0, 10, 2, 12, 5, 2, 3, 12, 6, 12) , 前五个关键字插入时, 其相应的地址均为开放地址, 故将它们直接插入T[0], T[10], T[2], T[12]和T[5]中, 当插入第六个关键字15时, 其散列地址为2已被关键字41占用。故用拉链法存储15, 即重新申请一个空间将15放入空间中, 对12和51处理方法是一样的。

拉链法的缺点:单链表对于同义词的存储没有采用合适的算法解决, 即使在单链表中采用了很好的算法解决存储问题, 但是若是在单链表中又出现冲突时问题无法解决。

3 无限网状结构解决地址冲突问题

无限网状结构解决地址冲突问题的基本思想:将关键字放在带头指针的数组, 数组数目可以视数据量自行申请空间设置, 但是所有数组结构都是一样的。若选择的数组的长度为m, 则可将数组定义为一由m个头指针组成的指针数组T[0...m-1], 然后各各数组之间的相互连接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进行, 所有数组中关键字的存储都按照相应的散列函数来确定其在相应数组中的位置。

例2:已知一组英文单词:zero about out great hight konw home void play int floay fabt faat fbet将这些关键字存入散列表中。

本例中我们用无限网状结构来存储, 将关键字的值减去a的值作为其地址, 不同数组散列函数不同, 并且每一个备份空间, 一次用其下一个字符来确定其地址, 由题可知about floay great hight int know out play void zero的地址分别是05 6 7 8 10 14 15 21和25, 但是home faat fabt fbet他们出现了地址冲突, 必须进行处理, 对home开创一个数组将其按照第二个字母确定其地址, 对于fabt fbet必须创建一个数组进行储存, 又因为faat和fabt关键字的发生了冲突, 故应该在此运用拉链法来解决, 即在申请一个数组空间来存储该关键字, 这些关键字的存储结果结构图如下图:

拉链法和无限网状结构的联系:无限网状结构是对拉链法的优化, 它是将用拉链法解决冲突的散列表退化成一个数组, 即无限网状结构的一个元素,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连接各各元素, 即拉链法的反复应用。无限网状结构就是将拉链法反复的应用在一个散列表中, 很好的解决散列表中的地址冲突问题, 既能够很好的解决对于同义词在备份空间的存储方法问题, 又能很好的解决在同义词中又出现地址冲突问题, 弥补了拉链法既解决不了同义词的存储方法问题又解决不了同义词中出现地址冲突问题, 完善了拉链法, 是对拉链法的充分应用。

无限网状结构的优点:无限网状结构既能够很好的解决对于同义词在备份空间的存储方法问题, 又能很好的解决在同义词中又出现地址冲突问题, 是对拉链法, 能够很好的解决拉链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如在例2中, 在解决关键字冲突时, 一方面在存储关键字时, 对同义词关键字也采取了散列表存储, 提高了其查找速率, 另一方面, 在存储faat时, 由于其和fabt又发生了关键字冲突, 在无限网状结构中, 采取了再次运用拉链法来解决同义词冲突问题, 但是若是采取拉链法来存储, 其则会采取如例1的方法来解决。

无限网状结构的缺点:由于无限网状结构没有对关键字的存储经行很好的控制, 使得在无限网状结构存储数据时有可能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 在存储空间有限或是对存储空间要求过高时候该结构的弊端尤为突出。例如在例2中, 由于在存储fa-at时, 由于其和baft发生了同义词冲突, 如果用拉链法来存储, 则可以比无限网状结构节省了单独存储关键字faat的存储数组。

4 结论

在这里提出的无限网状结构, 可以对拉链法解决地址冲图问题进行完善优化, 对于拉链法中, 无法很好的处理发生冲突的关键字即同义词的存储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 然而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即存储空间的浪费, 正是由于无限网状结构的这个缺点导致其现在还无法应用, 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殷人昆.教据结构 (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 [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克努特.苏运霖, 译.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第3卷排序与查找) [M].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2:478.

[3]许卓群, 杨冬青, 唐世渭, 等.数据结构与算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06—309.

[4]徐孝凯.教据结构[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271.

上一篇:城市信用社下一篇:诗歌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