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系毕业论文

2024-07-24

电子工程系毕业论文(精选12篇)

电子工程系毕业论文 篇1

毕业实习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接触生产实际、开阔视野、认识社会以适应未来工作的一次的综合性实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需求, 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 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知识, 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 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理论联系实际, 从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 并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业务及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实践基础;深入实际了解国情, 增强劳动观念和事业心、责任感、职业和专业意识,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为毕业设计 (论文) 收集必要的资料, 做好技术、知识、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准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我国实行了学生面向市场的双向择业制度。由于市场就业体制中信息不对称, 导致大学生就业成本提高、就业压力加大。因此, 毕业实习需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从而对毕业实习环节的管理和质量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认清新形势下毕业实习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对提高毕业实习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往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以往我院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有:

1.毕业实习与找工作存在时间冲突。每年“双选会”从11月就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 而此时恰恰是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 时期。许多学生都会去参加双选会, 甚至全国各地到处跑, 这就占用了实习的大部分时间。

2.联系实习单位困难。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许多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 特别是国有企业, 不再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支持大学办学的义务。它们担心学生实习会耽误工作、妨碍生产, 又影响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声誉, 因此一般不太愿意接待学生进行实习。

3.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认识不到位, 对毕业实习不够重视和珍惜, 导致毕业实习效果不好, 并给毕业实习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

4.毕业实习经费不充足, 导致毕业实习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而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则增长缓慢, 难以满足毕业实习工作的实际需要, 影响了实习地点的选择和实习质量。

5.毕业实习的监控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导致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很难达到实事求是。

6.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 指导教师的业务素质不高、缺乏经验, 导致毕业实习质量出现滑坡。

二、毕业实习改革与实践

为了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 克服以往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使毕业实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笔者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采取了如下一些改革措施,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灵活调整毕业实习的时间

由于无法预料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规定的时间内, 个别小组可能没有完成实习任务, 最后不得不中断。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适当地增加实习时间, 让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 贯通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提高他们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毕业设计 (论文) 的需要, 有些学生毕业实习的时间可以短一些、或者长一些, 也可以调整毕业实习的具体时间, 在适当的时候去实习, 或者边实习边设计。根据部分学生的要求, 将上学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结合起来, 这样的话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时间。

2.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方式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校内集中实习, 充分利用我校的各种教学资源, 在我校电工电子实习基地、安全监控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电子技术研究所, 由实习指导教师命题, 指导学生设计与制作一些电子产品, 进行单片机方面的培训, 如万年历、无线遥控门铃等;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电子技术研究所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

二是校外集中实习, 即由专业主任统一联系实习单位 (主要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校外长期实习基地) , 由指导教师带队, 委托实习单位全面指导, 派教师定期巡回指导和检查, 协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技术指导。

三是分散外出实习, 即根据学院的规定和专业性质制定分散实习管理措施, 允许学生自己联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实习。为满足学生及用人单位的要求, 可以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到其工作现场进行毕业实习, 以增强实习的针对性。但是, 要经过严格的分散实习申请审批手续, 以保证实习的效果和真实性。学生必须持有用人单位的接收公函 (注明接收学生去用人单位的目的、要求以及时间安排等) 。接收单位必须指派具有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并能为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提供符合相应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专业技术、仪器设备、参考资料和时间保证。许多学生通过毕业实习阶段的“准就业”确立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 工作能力也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毕业设计、工作等实际情况自愿选择以上三种实习方式。

3.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专业思想素质教育

加大专业思想教育的力度, 做到思想工作先行。在培养他们树立“终生教育”观念的同时要有“先做人后做事”的思想观念;克服学生“重视专业理论教学”、“轻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 ”以及“实习就是到外面晃晃”等错误倾向;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爱、自信”和“勤奋、敬业、谦虚、严谨”的精神;还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尊敬基层工人师傅, 不怕苦、脏、累, 与实习单位人员共同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目前,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 个人期望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个人理想与市场制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些矛盾, 就会形成就业观念上的许多误区。因此, 我们要努力帮助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择业观。

积极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事先做好实习动员工作, 为学生作报告开讲座, 让学生知道实习目的、时间、内容、实习单位的情况、实习纪律等。加强宣传力度, 引导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支持和参与毕业实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学生如何通过就业前的实习全面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实习时间寻找就业机会, 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 帮助并引导他们认清自我、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确保学生准确定位,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和发展观, 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积极参与到毕业实习工作中。在进行实习前学生要做到心中有“底”, 实习单位和带队教师的精心优化选定, 也是实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4.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 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拥有能够满足专业训练要求的稳定实习基地, 是确保并提高毕业实习质量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之一。作为这类实习基地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该企业具有安排高校毕业实习内容的基本条件, 完整的工作机构和一批有经验的工程师, 并能协调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和学校、教师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利合作关系, 能够相互理解和相互协作。这些都是稳定和发展实习基地的重要前提条件。

近几年以来,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许多企业出于对自身局部利益和工作安排的考虑, 不愿接收学生实习, 导致学生面临进厂难、进厂之后实践更难的尴尬局面。为扭转这种情形, 我们应本着校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通过各种办法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 努力寻找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 企业需要人才、技术、劳动力, 而学校可以通过以科技服务、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的形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 提高他们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以达到实习基地长期稳定, 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目前,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经建立8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基本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5.解放思想, 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转变教育思想, 树立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把每个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 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不但要使学生“学会”,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适应能力。

为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毕业实习任务, 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实习制度, 使实习过程科学化、规范化。如制订实习教学大纲, 具体内容应包括: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实习的具体内容和实习方式, 实习的程序、地点和时间分配;现场教学内容与要求;实习报告的要求, 学生实习纪律、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制度及实习考核办法等。

同时也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毕业实习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有学术水平较高, 热爱和熟悉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参与并在其中发挥带头作用。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因此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复合型教师。

6.严格把好毕业实习评定关, 做好毕业实习的总结工作

学生实习结束后, 集中实习的学生应上交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及实习日志;分散实习的学生应上交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及实习单位鉴定, 缺一不可。实习成绩的评定要严格照实习考核办法进行, 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 实习过程中的表现, 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及实习日志的书写情况、实习单位的鉴定意见等方面综合评定。

认真做好毕业实习总结是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的过程, 有助于学生获得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思想飞跃, 因此做好实习总结必不可少。实习结束后, 学生进行实习总结, 按照统一规范的格式书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和意义、实习内容、实习体会及建议等几个方面。实习总结按照实习地点和内容分组进行, 通过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启发,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毕业实习效果。同时, 每一位指导教师也要写出实习总结, 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做了哪些工作、本次实习有哪些好的经验、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将来如何改进等。通过对实习的总结, 总结了宝贵的实习经验, 为将来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 并且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 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工程, 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 就能保证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就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姚远, 董世龙, 姜玲云, 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1 (71) :118-120

[2]齐文春, 王云.工科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6 (1) :8-11

[3]李永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生产实习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 2004, 1 (4) :131-132

[4]齐红元, 朱衡君.工科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3:121-123

[5]黄春英, 彭光良, 王晓军.工科专业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的模式与途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 10 (44) :105-107

电子工程系毕业论文 篇2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格式要求

1.论文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单倍行距。文内标题采用3级标注,即1,1.1,1.1.1。编辑和打印论文时一律使用规范的简化字,不得使用不合规定的繁体字、简化字、复合字、异体字或自造汉字。

2.论文正文每页加注页码。页码位置页面底端(页脚)居中,样式为“第X页”。

3.论文在打印时要求在每一页的正上方加页眉。内容为:“西安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字体格式为:五号楷体GB_23124.论文排版、打印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

5.论文页面设置要求:页边距为上3.5cm,下3cm,左侧(装订侧)2.5cm,右侧2.1cm;每页36行,页眉为2.5cm;页脚为2.0cm。

备注:机电系网站上提供“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标准模版”供毕业生下载使用。

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前置部分

1.中文摘要

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成果及新见解。中文摘要字数为300字左右。中文摘要中除个别英文缩写外,一律用汉字写成,不得出现公式、图、表和参考文献等。

2.英文摘要

①用词准确,使用本学科通用词汇;

②中、英文摘要的内容一一对应。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排版要求

①毕业设计(论文)中文、英文摘要不加页眉、页脚,不标页码;

②页面设置与正文要求相同;

③中文摘要排版要求: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标题之前空一行,标题与内容提要之间空一行;“摘要”用四号楷体GB_2312,正文部分采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④英文摘要排版要求:

论文题目用三号Times New Roman,标题之前空一行,与其下内容提要之间空一行;“Abstract”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单倍行距。

4.关键词

①关键词应选取能反映论文主体内容的词或词组(新学科的重要术语也可选用),每篇选取3~5个。

②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

③“关键词”用四号楷体GB_2312,英文“Key words”用四号Times New Roman。

5.目录

①目录中章、节号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如章为1,分层次序为1.1及1.1.1等3个层次。章为小四号黑体字,节为小四号宋体字;

②目录中章节应有页号,页号从正文开始至全文结束;

③目录页码另编,并加页眉。

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包括绪论、正文、结论、致谢及参考文献。

1.主体部分标题格式

第一章(三号黑体、二倍行距)......(居中排)章节层次

1.1 XXX(四号黑体、1.5倍行距)......(居左,不接排)节级层次

1.1.1 XXX(四号楷体、1.5倍行距)......(居左,不接排)

三级标题后若再出现层次采用以下格式:

(1)XXX(小四号宋体)XX(接排)条款层次

①XXX(小四号宋体)XX(接排)

2.绪论

绪论应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诠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绪论中不必赘述。

3.正文

毕业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实验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结果、现场试验与观测,以及图表,形成的论点和结论。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论文不得模糊研究生与他人的工作界限,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或学术观点,必须在引用处注出参考文献序号,严禁抄袭、占有他人的成果。正文部分通常情况下应为1~2万字。

4.结论

结论是最终和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语句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可以在结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5.致谢

可在结论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①指导教师;

②在研究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谢词谦虚诚恳,实事求是。

6.参考文献

(1)一般要求

①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间接使用参考文献;

②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应用最新的文献;

③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

④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按出现的次序列出;

⑤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约在5~10篇;

(2)注释格式:

学术期刊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页次

例如:

[1]杨盛标许康﹒工程范畴演变考略﹒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35

如果作者的人数多于3人,则只写第一位作者的名字后面加“等”。例如:

[2]何砟麻等﹒云南宇宙射线站奇特事例的再分析﹒中国科学,1995,A25:596

学术会议论文集作者﹒论文题目﹒In(见):文集编者姓名ed﹒(编,多编者用eds﹒)﹒学术会议文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次

例如:

[3]司宗国谢去病王群﹒重子湮没快度关联的研究﹒见赵维勤,高崇寿编﹒第五届高能粒子产生和重离子碰撞理论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1996:105图书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如果该书是第一版则可以略去版次。

例如:

[4]韩其智孙洪洲﹒群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01

预印本作者﹒论文题目﹒预印本编号(出版年份)

例如:

[5]Xiaofeng Guo and Jianwei Qiu﹒The leading power corrections to the structure functions﹒hep—ph/9810548(1998)

专题科学报告作者﹒专题科学报告题目﹒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页次

例如:

[6]Alexander G et al﹒Polarizationat LEP,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1998﹒2:129

7.论文中的插图、表格、公式

(1)插图

①所有插图按分章编号,如第一章,第3张图为“图1.3”,所有插图均需有图题(图的说明),图号及图题应在图的下方五号宋体加黑居中标出;

②一幅图如有若干分图,均应编分图号,用(a),(b),(c)......按顺序编排;

③插图须紧跟文述。在正文中,一般应先见图号及图的内容后再见图,一般情况下不能提前见图,特殊情况需延后的插图不应跨节;

④图形符号及各种线型画法须按现行的国家标准;

⑤坐标图中坐标上须注明标度值,并标明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名称及量纲(沿坐标轴指向顺序标出),应按国际标准(SI)标注,例如:kw,m/s,N.m等;

⑥提供照片应大小适宜,主题明确,层次清楚,照片一定要有放大倍数;

⑦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⑧插图中须完整标注条件,如实验条件、结构参数等;

⑨图中用五号字;

⑩使用他人插图须注明出处。

(2)表格

①表格应按章编号,如第二章,第1张为“表2.1”,并需有表题(表的说明)。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右”“//”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表号标题应在表的下方五号宋体加黑居中标出。

②表格的设计应紧跟文述。若为大表或作为工具使用的表格,可作为附表在附录中给出; ③表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际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 ④使用他人表格须注明出处。

(3)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①公式均需有公式号;公式号按章编排,如第二章,第3个公式为“式(2.3)”,公式居中,编号右对齐;

②公式中各物理量及量纲均按国家标准(SI)及国家规定的法定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标注,禁止使用已废弃的符号和计量单位;

③公式中用字、符号、字体要符合科学规范。较长的公式,转行时居中排列,转行只能在+、-、*、/处,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四、附录部分

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须的。

附录的内容包括:

①正文中过长的公式推导与证明过程可在附录中依次给出;

②与本文紧密相关的非作者自己的分析、证明等;

③在正文中无法列出的实验数据。

五、装订次序

1.封皮;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

4.《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5.《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审答辩表》;

6.中英文摘要;

7.论文正文;

8.致谢;

9.参考文献;

关于电子电气专业毕业设计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电子电气;毕业设计;思考

近年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了各个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众多的教学改革。毕业设计环节的思考与改革同样也受到了各个学校的重视,各个学校都针对自身情况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一、电子电气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毕业设计环节运行机制、指导教师、学生三方面,其中运行机制是保障,指导教师和学生是主体。首先在运行机制方面,虽然有具体的规章制度,但相对陈旧。比如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运行中“监”都做得比较到位,但“控”就存在较大问题,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一些评估和惩戒无法实质到位。其次在指导教师方面,教学任务较重,人均指导毕业生8人以上,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要求。尤其是部分青年教师对如何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缺乏研究。再次从学生层面来讲,我校电子电气类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大部分都比二本线稍高,生源情况不是很好。学习基础相对不太好,部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弱,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不主动。从分析中可以发现,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行机制、指导教师、学生甚至学生实习单位几个方面相互协调才能做好。下面从运行机制、选题创新、模式创新、过程监控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电子电气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措施

(1)运行机制。学生的自主性激发是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有效实施以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奖惩并行。比如加重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绩点,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做好优秀毕业论文的选编工作。(2)选题创新。严格选题审核过程,避免选题过难、过简单、要求过高。选题过程中应遵循真题真做原则,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自立课题。指导教师应充分调研提供的课题,结合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结合自身科研与地方产业的对接点,形成质量较高的选题。应做到学生与指导教师对课题的同步理解。(3)模式创新。积极开展毕业设计模式创新,传统毕业设计基本上在校内完成,目前各地产学研结合工作都有较大的进展。毕业设计同样可以与地方企业、科研单位、实习基地等相结合来开展,进一步拉近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距离。既可以避免部分学生工作与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又可以弥补师资不足,还可以缩短学生工作的适应期。(4)过程监控。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监控都必须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毕业设计质量。针对这一环节,以指导教师和学生填写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的手段作为基本保障,确保指导教师精力和指导工作都能比较好地到位。

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系统地看待毕业设计环节

(1)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基础在于对人才培养计划的严格贯彻与执行,我校电子电气类专业多次专门针对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开设面对工程应用的实训环节,如电子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实训等;开设各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环节,如基本技能训练、各类课程设计;开设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性课程,如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加强实验课程中综合设计实验的比重。(2)早准备,早动手。如何引导学生到真正的能力培养轨道上来成为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低年级引导学生参加学生专业社团,目前我校的电子科技协会已经初具规模,在这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通过高低年级学生在一个环境下学习,发挥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影响作用。鼓励低年级学生加入高年级学生的创新活动。这些将为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发挥科技活动的带动作用。针对学生的各类科技活动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要,但这些项目对于激发学生的科研自主性有非常好的作用,而且可以为毕业设计工作提供良好的训练准备。引导学生辅助教师科研,参加教师学术活动,对学生同样有很好的启蒙作用。(4)发挥竞赛的辐射能力。竞赛往往是优秀学生的舞台,但是竞赛工作的开展同样对毕业设计工作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各类竞赛需要各方面的学生,而且竞赛培训工作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扩大竞赛培训面,提高竞赛培训质量,争取获得更好的竞赛成绩都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起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电子工程系毕业论文 篇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并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作为培养这一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理论、实践水平及创新能力,是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形势下急需思考的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时代,新技术、新软件、新算法和新产品不断涌现,部分现行教育方法和理念已经无法适应这些新变化,导致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为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都会反复强调毕业设计的作用和意义,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在主观上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对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不认同,不愿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老师安排的工作[1]。其次,部分有积极性的学生,在涉足设计工作之初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知,遇到困难往往畏缩不前、应付了事,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2]。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毕业设计走入良性轨道,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 原因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

自1999年以来,随着逐年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学习能力上的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而就业的压力又不断增加。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99年招生人数比1998年翻了近一倍,此后每年招生增加近20%,但是就业率却由1998年的100%下降到近几年的90%左右。这些改变,致使高校在毕业设计的要求上有所放松[3],以至于部分学生忽视毕业设计在大学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仅以及格为学习目标,少数人甚至仅用1~2周撰写论文敷衍了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整体水平下滑,进入一个难以跳出的恶性循环。

2)时间难以保证。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学生还面临着就业、考研等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会有多门课程需要重修或补考,或者还需要修读几门课程以达到毕业要求[4]。这些都会占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使毕业设计受到影响,导致论文水平下降。

3)毕业设计题目陈旧。

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毕业设计必须跟上这种变化,毕业设计题目需要推陈出新,在突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比重[5],而毕业设计题目陈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工作质量。

3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建议

3.1 实施导师制,因材施教

本科生在低年级需要完成从中学学习模式到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同时还需完成基础课程学习任务。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辅导员和专职、兼职班主任的配合下,再辅以授课教师的定期指导,这一阶段任务可以较好地完成。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后,具备了初步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可以考虑全部或者部分配备学业指导教师。

所谓部分配备导师是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与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相结合,为学习成绩排名前30%和后10%的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其中,前30%的学生大多要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这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学有余力,且有较强的学习热情,但由于经历所限对学习和工作的发展规划不够明确,为这部分学生配备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指导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以期达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标。这种方法加强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柔性机制,通过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在这部分本科生高年级开始时,就培养其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打下扎实基础。

学习成绩排名后10%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有人不断鼓励、督促和检查,仅仅依靠辅导员与班主任是无法完成的。由专业导师进行“一对一”管理,加强了指导力度,可以使这部分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不掉队,甚至能够发掘潜力、增强信心,一举摘下后进学生的帽子。

仅仅为部分学生配备学业指导教师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符合要求的教师数量不足、指导学生的工作量难以统计核算,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备等。总之,这种“抓两头,带中间”为部分学生配备导师的思路,在推动毕业设计整体水平提高的实践中已经表现出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结合创新环境与实践环节,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在高年级有机会参加一些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创新活动,如“五四”杯、数学建模大赛、电子作品竞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立项、答辩、设计、实验和结题,可以初步了解科研工作基本的模式与流程。此外,很多学校已经具有配备先进仪器设备的创新实验环境,学生可以申请进入创新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一些高于平时实验课程水平的设计任务。通过这些与理论课相结合的创新活动,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3.3 结合推荐免试工作,实现本硕毕业设计一体化

每年9月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选基本确定,这批学生是大学生中最“轻松”的群体,也是毕业设计工作中最有发展潜力、可以发掘的学生,这批学生可以从10月份开始即与其硕士指导教师讨论并确定本科毕业设计题目,甚至硕士论文题目。硕士指导教师可以提前进入角色,如能使本科和硕士论文内容结合在一起,则既可以使学生直接参加科研工作,又可以使学生在本科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中提高论文质量。该类学生今后要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本科、硕士两个毕业设计,参加到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工作中,可以提前进入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环境,与项目组成员一起工作,与团队中的人员进行沟通。本科论文与硕士论文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本科论文内容多是教师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确定的,而学生应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再深入做一些工作,取得一些成果。当学生进入硕士阶段,对于所做题目已有较充分的了解,并且由于本科毕业论文与硕士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两个过程均有一定的提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本科生的培养方案注重基础,本科课程设置在大学前3年半的学习过程中,多数都注重夯实基础,拓宽其今后就业渠道,因此,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如果与科研相结合并注重创新,就必须在某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在过去3年已建立的学习能力与课程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教学,才能在3~4月的毕业设计中很好地完成任务。在选题过程中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愿望,使学生做其感兴趣的题目,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可以充分做到将8个月的本科毕业设计与两年半的研究生培养充分结合,我们相信不仅本科毕业设计水平可以上一个新台阶,而且研究生论文水平也会提高。毕业设计水平的高低对于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工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毕业设计是检验该项任务完成效果的主要手段。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本科生导师制与创新活动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分析该模式对促进学生科研综合能力与个性共同发展、营造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学习氛围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论证该模式在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水平方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创新,导师制,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室,2007(7):89-90.

[2]陈德玲,刘东燕,张国实.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7(8):63-65.

[3]石博强,曲世琳.在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06(4):72-73.

[4]罗中明,李永波.以导师制促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36-38.

电子工程系毕业论文 篇5

第一条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检查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优良学风和教风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条 我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检查与评估的基本原则 :

1、以查促管、以查促改、重在加强管理和提高质量;

2、坚持导向性和现实性相结合,既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应达到一定的要求,又要考虑我系的实际情况;

3、坚持教研室、指导教师自查和系组织抽查相结合;

4、坚持可操作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第三条 我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检查分为开题(初期)、指导过程和结题检查三个阶段进行,以教研室、指导教师自查、系抽查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检查应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始后的第3周进行,由指导教师负责,检查后将情况向领导小组汇报。开题检查主要检查学生是否已充分理解课题的内容和要求,制订的工作进度计划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具有完成课题任务所要求资料、试验条件等。开题检查不合格者,必须在下一周内重新完成。开题检查的要点是:

1、文献综述 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进行调研(实践)、搜集资料和查阅有关文献后,能阐明其课题涉及领域的发展现状、对其课题进行研究或开发的价值和意义等;

2、要达到的目标 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能明确本课题的重点、难点、拟论述或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等;

3、研究方案 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能明确实现研究(设计)目的的基本思路(方案)和拟提交的成果形式等;

4、进度计划 将论文(设计)任务进行科学的分解,将分阶段完成的任务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明确阶段成果形式,以便于指导教师的指导与检查。

第五条 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过程检查应在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到一半左右时进行,由系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教研室负责实施,指导教师具体落实有关事宜,检查结果应记录下来,作为最终评判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依据之一。教研室应及时收集检查情况,汇总后形成书面报告并经系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审阅后交教务办存档。中期检查的基本内容和要点是:

1、学生是否按计划完成规定工作,完成质量、出勤和纪律情况如何;

2、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任务是否恰当,指导教师的指导是否到位;

3、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各系或专业是否及时进行解决和如何整改。

第六条 结题检查环节安排在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结束前两周时进行,指导教师须在该环节应认真、细致、全面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验收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及相关文档资料,并进行指导教师评分。该环节检查的要点是:

1、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行为是否规范,有无严重违纪现象;

2、学生是否按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全部工作,论文(设计)思路、方法、论证过程是否有原则性错误等。

电子工程系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电子类;高校毕业生;市场需求;前景;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Computer,Electronics Demand Prospects Strategic Analysis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Wu Xiongwei,Fang Ting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chang330044,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llege enrollment and the constant rise of the popular computer science,computer talents of our country for some time in the past,large-scal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gether.But with this talent pool can not meet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the current computer science college graduates on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rim.The main content is on the current China's computer,electronics professional to analyze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based on market demand,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Computer major;Electronics;College graduates;Market demand;Prospects;Strategy

一、计算机类、电子类人才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局势的多方面分析,我们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人才的市场前景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才需求量仍大量存在。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这并不是说市场上对于这种人才的需求已经饱和,已经不再需要这种专业教学的存在。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技术的革命依旧在不断的更新和深化,信息技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依旧是主导我们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会持续存在,并且这种需求在短时期内不会出现饱和。这就是说,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否定了这种专业人才存在的必要,而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第二,高端人才的需求旺盛。当前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就业状况尴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过去一段时期内,高等学校中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一直是以“大锅饭”的形式在开展,这种教育模式下,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规模已经达到了标准,但是在高端人才的培养上很欠缺。一碗水端平的教学方式既没有充分的发掘出不同学生在这个专业中的不同能力,也没有在人才的培养上形成梯级式的模式,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市场上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并且,从今后一段时间来看,市场对这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专注于一些高端技术上,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更为旺盛。

第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潮流,对于计算机专业这中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样重要。因为在信息技术这个大的专业中,包含了计算机类、电子类、通信类等多个不同的专业,这其中的每一个专业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的职责与工作内容又是不一样的。当前这几个专业在人才市场上的需求也是有一定的差别,电子类与通信类的毕业生在就业状况上要好于计算机类的毕业生。因为电子类与通信类在实际操作技术上要比计算机类的专业毕业生略占优势。当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就是要求在信息技术内部,应该对不同的专业有所涉猎,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内部的一些学习,信息技术的不同专业本身就是相互联系共同来发挥作用的,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一种必然。

二、提高计算机专业就业率的对策分析

通过对以上就业前景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市场的需求在本质上是存在的。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教育注重的是规模的扩大,而对人才的精英化培养有所偏废,导致了当前这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大范围出现。为了满足这种市场需求,使企业用人单位与高校的人才输送之间能够有效地吻合,我们的高校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就必须做出改革和调整:

第一,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多样化的关键。学校应结合学科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要求,本着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原则,构建和优化整个学科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真正构建起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知识结构以及完整的课程体系,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学校应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删减陈旧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紧跟专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将科研成果、教改成果、校企合作的成果引进教材,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主流技术和前沿成果。

第二,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实施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新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应积极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发挥教学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主动性,灵活使用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创新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计规模和难度适当、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在讲授案例的过程中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论总结;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少而精,留给学生必要的查阅资料和思考的空间。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把教育资源信息化,同时可建立网络辅助教学新模式,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开放学习、师生多向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网络资源库,提供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案、习题试题库、参考文献、教学成果、网络资源等信息,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适应创新教育的实践平台。对于计算机类、电子类的学生而言,在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重视实践课程的参与。这种实践课程除了一般的校内实验以外,还应该包括积极的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这就要求学校应当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机会,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共组中,得到最直接的锻炼和最快速的成长。摈弃那种完全依靠课堂内实验操作来获得实践知识的做法,因为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是通过市场来体现的,而企业则是带来这种改变的直接因素和直接力量。

参考文献:

[1]毕叶.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55-56

[2]田爱民,蹇东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4:63-64

电子工程系毕业论文 篇7

一、CDIO理念与传统就业指导工作的碰撞融合

针对2009年国际国内特殊的就业环境, 我校试图将CDIO模式下的创新理念引入电子类专业应届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之中。

首先, 在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中, 突破传统的讲授方式, 首次采用模拟教学, 变刻板、抽象为生动、形象, 将就业指导课程由以往的理论课变为实践课。传统的就业指导课大多采用老师讲授的教学方式, 而这一方式往往更注重理论, 容易与实践脱节, 针对这一情况, 我校在电子类专业应届毕业生中率先采用了“模拟教学”的教学方式, 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一场场具体的“招聘会”中充分地揣摩各种求职的技巧, 充分地领会各种求职的知识, 更充分地体会求职的不易。正是这种情景式的教学方式让应届大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求职知识, 在模拟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 将求职知识吸收纳入自身的综合知识体系中, 对求职更有了直观真切的认识, 这对他们将来的求职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其次, 将“就业指导”概念纵向拓展到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过程中, 就业指导不仅仅作为一门课程而存在, 而是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将其贯穿到就业的始终。在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 采用课堂教学为主, 且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 它往往受学时的限制只能开展一小段时间, 针对大学生择业的时间特性, 就业指导课程往往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展, 而大学生真正开始择业的时间实际是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 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在真正求职的那一段时间实际上无法得到任何的“指导”。在CDIO模式的探索之下, 就业指导课程的这一缺陷得到明显的改善, 为了能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得到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学院将“就业指导”这门课程进行了无限制的拓展, 使其贯穿毕业生求职的始终。同时,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求职理念及方向, “就业指导”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专业的咨询指导, 并开通了相应的网络服务, 适应当前网络高速发展的社会特性, 也适应当前大学生普遍运用网络的特性。这无疑使“就业指导”作为“指导”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而且使其“指导”的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指导”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

再次, 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 拓展“就业指导”的内涵和外延, 大量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一理念。众所周知, 就业指导大多数时候仅仅为个人的求职服务, 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对个人的求职乃至择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的职业生涯中, 求职不是结束, 而是开始, 仅仅是跨出的第一步,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人, 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就业指导中引进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解决大学生的求职问题, 甚至能帮助大学生确定求职的下一阶段“职业生涯”的意向以及职业走向。职业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更是个人对社会的价值的体现, 伴随着人的一生, 因此, 好的职业规划可以使大学生终身受用, 而好的职业规划又需要职业规划师的辅导与建议, 需要由他们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身的职业取向。我校在09届低电子类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 广泛地采用讲座的形式、一对一咨询的形式进行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帮助他们找准职业定位、确定职业取向, 使电子类毕业生的求职之路走得更为顺畅。

正是CDIO理念与传统就业指导工作的碰撞与融合, 使得2009届电子类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仍保持着较为乐观的就业情况, 并呈现出自身的态势特点。

二、我校电子类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优势与劣势

在引入CDIO理念之后, 我校电子类专业应届毕业生较之往届毕业生以及其他专业毕业生而言明显呈现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一) 优势

1.学习能力较强。

由于电子类专业一直以来均是传统热门专业, 因而在我校招生时其分数高于其他专业。据近五年统计数据表明, 我校电子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远远高于省控线。由于基础较好, 因而被筛选出的这一部分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竞争能力。而经过大学教育, 其中的大部分学生完全具备了电子类执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毕业后, 完全能胜任电子工程师基本工作。

2.实践操作能力较强。

由于引入CDIO理念, 学院采取了多种措施进一步培养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 为电子类专业学生配备了多个开放实验室, 建立了学生电子爱好兴趣小组, 以专业老师为其导师, 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实践操作环境;其次, 我校还与校外多个电子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为大学生假期实践提供专业基地;再次, 我校与知名电子企业合作开设创新实验班, 实行“3+1”模式, 即在校学习三年, 大四最后一年在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创新实验班的授课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担任, 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强调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学生自身的创新性。在这样的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之下, 我校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高, 其接受新知识, 转化知识的能力较强。

3.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 实践经验丰富。

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之下, 我校为了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营造良好的实践动手氛围, 加大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联系了全国范围内的多家电子公司、防雷公司以及各省市气象局防雷中心作为我校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固定实习基地。这使得电子类专业毕业生在暑期能有机会进行本专业相关的实习, 这为他们了解社会需求, 增强自身社会适应能力打开了一扇大门。这也成为我校电子类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较之其他学校同等专业的优势之一。

当然, 我校电子类专业毕业生具有明显优势的同时, 也相应存在着一定的劣势。

(二) 劣势

1.缺乏“复合型人才”的理念。

电子类学生在专业分属中属于工科, 他们均为高中理科学生升入大学, 缺乏在文学、经济、管理方面的综合知识。加之大部分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复合型人才”的理念, 更多的注重本专业的专业学习, 忽略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他们在择业过程中进而在职场生涯中因不符合社会普遍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而受到诸多限制。

2.择业心理负担较重。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而国内由于2009年较之2008年新增毕业生较多, 而工作岗位更为缺乏。在这样的形式之下, 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均存在较重的择业心理负担。其中一部分学生将这种负担化为动力, 努力地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 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一部分学生则在这样的心理负担之下逐渐走向了心理自卑这样一种怪圈, 极度的缺乏自信, 这也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求职与择业。

3.创业意志薄弱。

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环境的相对优越使他们普遍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对于艰辛与挫折普遍难以承受。同时, 由于忽略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 使得他们能力片面, 缺乏自信心。在这样双重因素的影响之下, 直接导致了大学生们创业意志的薄弱。

三、我校电子类专业应届毕业生2009年就业规律

综合我校电子类专业应届毕业生求职与就业的经历与结果, 现将其就业时间与就业率以及就业几率作如下规整, 以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性。

(一) 就业时间与就业率分布

1.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 电子类毕业生签约率约25%, 签约单位80%为电子类相关的国际国内大中型企业, 20%为省市各级气象部门。

2.2009年2月至2009年5月, 电子类毕业生签约率新增约40%, 签约单位60%为基层气象部门, 25%为电子类相关的小型企业, 15%为非专业相关单位。

3.2009年6月至2009年9月, 电子类毕业生签约率再次新增约30%, 其中15%为电子类相关专业, 50%为电子类非相关单位, 35%为自主创业。

4.截止到2009年9月, 我校电子类毕业生签约率约为毕业人数的95%, 其中电子类相关大中型企业占据20%, 省市各级气象部门占据5%, 县级及以下基层气象部门占据25%, 电子类相关的小型企业占据20%, 非相关专业就业占据11%, 自主创业占据11%, 考研率8%。

(二) 就业规律

就整个就业情况而言, 其中不乏规律可循:

1.第一批次签约学生中, 70%成绩优异且动手能力强, 其中大部分学生在各级电子设计大赛以及相关大赛中获奖, 有相关的电子设计实践经验。剩余30%则为学校、学院及班级各级学生干部, 这部分学生学生成绩普遍为中等或中等偏上, 但自身综合素质极为优良, 性格开朗, 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心、团队精神等方面都有着极佳的表现。

2.第二批次签约学生中, 80%为成绩中等表现中等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普遍签约为中小型电子类相关企事业单位。

另外尚有20%为成绩较差但其他能力较强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签约单位一般为非电子类相关单位, 大多从事营销、策划、文案、接待等工作。

3.第三批次签约学生中, 15%为成绩较好, 但性格内向, 缺乏实践经验、缺乏社会经验, 存在人际交往的一定障碍的学生。他们最终仍签约电子类相关企业。而剩余的15%自主创业学生则为成绩较差, 但性格开朗, 人际交往能力强、兴趣爱好广泛, 是平时在校较为活跃的一部分学生。

综上所述, 我校电子类专业毕业生在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之下就业情况尚算良好, 早期签约电子类专业相关单位比例较高, 但随着供需的变化, 晚期电子类相关专业呈降低走向, 而签约气象部门及其他单位则随着择业时间的推进而逐渐提升。

世界金融危机虽来势汹汹, 但我校电子类专业毕业生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 将之视为挑战也是机遇, 较为平稳的度过了就业形势严峻的一年, 在就业方面呈现出自身的优势。纵观这样的态势分析, 启示着我们进一步深化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植入, 完善CDIO模式, 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的改进, 进一步提高电子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进一步拓展电子类大学生创业空间;提升创业教育的比重, 将之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 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同时, 通过大量的场景模拟与实践, 让学生深刻认识社会及经济形势, 全面了解自我专长与能力, 有针对性、选择性地择业, 并进行充分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进入了严冬, 受这样的外部大环境所影响的2009届毕业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各高校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促进毕业生就业, 我校在电子类毕业生中适时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 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在CDIO模式的探索之下, 2009届毕业生就业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本文拟就此作一简单的态势分析, 总结其规律, 并以此为依据, 提出建议, 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电子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模式,态势分析,电子类专业,就业

参考文献

[1]周红萍, 高晓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报, 2008, (02) .

电子工程系毕业论文 篇8

一、新《劳动合同法》对我院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

1. 试用期法定, 企业滥用试用期得到遏制。

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 在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的做法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表现在以下方面:约定较长的试用期, 如用人单位签订2年的劳动合同, 而试用期为1年;同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多次约定试用期;以口头或以其他形式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 但不签订劳动合同。针对上述现象, 新《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对试用期的期限作了明确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只能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约定, 防止了用人单位任意延长试用期, 滥用试用期的规定, 保护了劳动者利益。同时, 该条第4款规定,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同期限内, 没签订劳动同在无试用期, 仅签订试用期, 则该试用期为劳动合同期限。新《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这一规定, 对试用期进行严格规定, 防止了大学生的权益被随意践踏和侵害, 有效保护了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减轻了大学生对过长试用期和无故被辞退的担忧, 客观上有利于大学生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使大学毕业生权益得到妥善的保护。

2. 毕业生的知情权得到强制性保护。

劳动者的知情权是指劳动者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单位信息的知情权。这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在我院大学生实际就业过程中, 曾遇到用人单位在签订就业协议时, 口头承诺工地地点是杭州, 但签订就业劳动合同时, 却否认原先的承诺, 工作地点定在衢州。让毕业生难以抉择, 影响了就业。针对上述现象,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为了保护作为弱势一方的劳动者, 新《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知情权做了保护性的规定, 对用人单位的义务及劳动者的知情权都作了详细和明确的规定, 这些条规将有利于缩小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 提高大学生工作认同感和稳定性。

3. 限制用人单位违约责任滥用, 促进大学毕业生合理流动。

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 用人单位往往利用其强势地位, 在合同中设置高额的违约金, 来限制劳动者在职场自由流动, 妨碍了劳动者自由择业权, 引发大量的劳动争议。针对上述现象, 新《劳动合同法》规定让劳动者支付违约金无效。新《劳动合同法》明确对违约金的限制, 极大地保障了大学生的自主择业权, 对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灵活就业、稳定就业有积极意义。

二、新《劳动合同法》对我院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影响

1.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新《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建立后一个月内建立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未能履行这一义务, 新《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些规定在保护大学生权益同时, 也加重了企业的责任, 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让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 会更加严格和谨慎。我们学院以电子类专业为主的学院, 与杭州某些通信电子类企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2008年以前, 这些企业都会从我们学校招聘大量毕业生, 采取先考察后淘汰的选拔方式, 但从2008年这种情况开始改变, 开始提高门槛, 严格挑选, 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在辞退员工成本和难度增加的同时, 企业开始改变招聘策略, 重视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和发展, 也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劳动者, 这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2. 劳务派遣可能常态化。

劳务派遣在用工中发挥着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等灵活作用, 但是劳务派遣对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不利的, 它使劳动关系处于一种相对复杂和不稳定的状态中, 这给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有关单位以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签订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的办法延长劳务派遣的时间, 显然不利于劳动者的利益保护。

3. 消除新《劳动合同法》的不利影响的应对措施。

(1) 首先从学校层面上, 加强对新《劳动合同法》的宣传教育, 坚持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教学改革。加强新《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毕业生更多了解新《劳动合同法》。很多大学都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因此, 就业指导对毕业生来说就尤为重要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 针对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和毕业生开展专题讲座, 对新《劳动合同法》进行解读和案例分析, 让他们了解、知悉, 从而更好保护自己的权利。其次, 高校在教学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轨、不符合企业需求,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学校表现尤为明显。我院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 主动出击, 多次前往东忠集团实训基地、“达内”杭州实训基地、“东方标准杭州归谷培训中心”等专业实训机构进行考察和调研。经多次考察和调研后, 建立了杭州“达内”、桐乡濮院等实习基地, 这些实习基地建设为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从毕业生层面上, 应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建设。首先, 要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大学生不再是市场稀缺的资源, 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从我院实际情况来看, 面对难得的就业机会部分学生还存在犹豫不决、“挑肥拣瘦”等情况。结合实际情况, 我院提出“零工资先占位”的就业指导思想,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鼓励学生到基层, 到中小企业就业。其次, 苦练内功, 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大学是个很好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大学生必须好好把握四年的时光, 丰富知识和提升能力, 增加就业的砝码。在十二五规划中, 明显可以看到科技比重在不断加大, 因此, 对于我们每个大学生来说,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增强动手能力,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这是我们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摘要:2008年1月1日,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 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 并针对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对策。

关键词:新《劳动合同法》,大学生就业,试用期

参考文献

[1]黄松有, 黎建飞.劳动合同法条文讲解与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7.

[2]王桦宇.劳动合法同法及实施例解读与应对策略[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电子工程系毕业论文 篇9

市教委表示, 今年将修订《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 制定中小学毕业证书管理规范, 在学籍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 实行中小学电子毕业证书。同时完善社保 (学籍) 卡服务申领工作体系, 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社保 (学籍) 卡的申领和发放工作。制定中小学社保 (学籍) 卡应用技术标准, 推进社保 (学籍) 卡的应用工作。

今年, 本市还将深化招生考试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 以及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制度。试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来源:东方网)

为什么一定要改叫大学呢?麻省理工学院, 不是个“学院”吗?世上能有几家大学超过它的名声?伊顿公学, 不也只是个“大专”的名头

凌吗?至于西点军校, 听上去简河直像一所中专技校, 那可是

世界上最好的军事院校啊!

高校的校名, 是一种品牌。打造一个名校, 那要多少代人的辛苦耕耘。如果轻易将它“改”去, 那真是十分遗憾之事。如果仅仅为了追求大学之“大”, 把辉煌的历史一刀切断, 就更不值得了。

电子工程系毕业论文 篇10

1 目前的现状

(1)题目申报;(2)选题;(3)动员大会;(4)见面。以上几点看似很全面,但在各个环节上却考虑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题目申报时部分内容不足以体现学生的应用能力;选题带有强制性在里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动员大会没有起到动员目的而是走形式。总之,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责任心也没有得到提高。鉴于以上现状,本文旨在各方面提出改革。

2 改进措施

合理利用民办院校有兼职教师的优势,发挥他们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要求毕业设计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的特点,学院制定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 申报题目

电子信息类毕业设计的题目大体可分为三类:工程型、科研型和理论型。针对民办院校应用性的培养模式,对于纯理论型的题目应一律不许申报。其中题目申报类型可以包括:

(1)鉴于本校电子竞赛的优势,可以将大赛中的内容进行延伸由暑假已参加大赛的学生自主选题。(2)根据教师科研课题的分支,拟定题目。(3)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还可以根据其自身专业的性质,加强学生对EDA技术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电子系统的设计和仿真的题目。

2.2 选题环节

(1)选题模式。据统计,目前许多高校的毕业设计环节都存在选题不当的现象。就选题模式来说,大部分高校主要采用以教师选题为主、学生选题为辅的传统选题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发挥教师的优势,但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脱离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客观实习条件,使学生不能或不愿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选题环节,应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前提。可以把教师所拟题目按类型分类,进而根据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来选题。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平时授课过程中各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自己的特长,自选题目。(2)选题时间。尽早将题目告知学生让学生可以尽早了解设计内容。(3)选择原则。在以往选择过程中,有部分教师带8-12人,弊端很多,如教师管不过来,学生应付较多,论文质量很差等。因此,在选题时,每个教师最好控制在4个学生左右,最多6人。

2.3 管理措施

加强过程控制可以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杜绝抄袭。为了进一步加大毕业设计改革的力度,必须加大中间环节的督促与检查,增加相应的激励制度。主要表现在:

(1)加大对指导教师的监督与激励。目前学院对毕业设计的检查工作通常都是针对学生的,对指导教师的检查相对薄弱。要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加大对指导教师的监督,包括:工作态度,责任心,与学生见面辅导的次数和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等。在分院进行中期检查时应让辅导教师对所带学生的进度及存在问题及时给予综述和阐述,并将其存档,在毕业设计结束时将其作为评价教师工作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这样对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都是一种促进。

(2)加大对学生的监督与指导。毕业设计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所以加大对学生的监督与指导是很关键的。首先学生应第一时间向指导教师提供其联系方式,包括电话、QQ、电子邮件等及时、快速地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进行探讨。同时,尽可能地保证见面辅导,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更加适应当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题探讨次数和提出问题质量进行记录和评价,可以提高并督促毕业生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同时也可作为成绩评判的参考依据。

(3)提高平时成绩在毕业设计成绩中所占比例。重视并强调平时成绩的重要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

目前我院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是按照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软硬件验收和答辩小组等四部分组成,其比例分配是3:2:2:3。这样的组织方法基本上能够保证毕业设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又能够对过程进行监控,分布还算合理,但仍然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对学生中期检查和指导教师中期或设计后期阶段所提交的学生设计过程中学习态度等方面没有被体现出来,而且作为电子信息类等工科学生来说,软硬件验收阶段很能反映出来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其所占比例较小,这样的评分标准对工作态度的激励性是不足的。同时在执行时发现学生对此验收环节不够认真,有应付的想法,这些都应在成绩比例中有体现。

提高平时成绩和中期检查成绩的比例可以使毕业生养成定期总结和阶段性小结的良好的惯,能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积极地予以反馈和改正。还能够有效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方便教师及时调整阶段性目标和工作方法。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建立形式多样的成绩评价体系,来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度,如可以用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发表的论文或产品等材料替代毕业设计(论文)。

3 总结

鉴于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改革目前的毕业设计模式,重视题目申报环节,转换选题模式、加大过程管理,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满足当前大学生大四毕业设计阶段的需要,通过检查辅导记录、教师综述及学生评价等手段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同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处理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摘要:民办院校面对其培养特点和学生就业压力大等因素必须对大四阶段的毕业设计进行相应的改革。重视题目申报环节,转换选题模式、加大过程管理,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同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申报,选题模式,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黄芳,李军旗.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实和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9(增刊):172-174.

[2]张晨,徐继春,王一工.浅论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J].北京:职业圈,2007(17):123,146.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技术研究 篇11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现代技术;发展

0.前言

电子信息工程为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形成的产物,通过将通信技术以及现代化电子技术的有效融合,进而发挥综合应用优势价值。该技术逐步应用至社会生活以及生产视角较多领域之中。当然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无法全面满足该项技术应用以及发展的现实状况,因此只有进行持续的优化完善、全面更新,方能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进而符合人们现实需求,创设显著效益。

1.电子信息工程内涵

电子信息工程为借助计算机等各类现代技术实施电子信息管控与处理的综合学科,其研究主体对象为信息的科学获取以及综合处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电子设施应用与集成管理。当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逐步渗透至社会生产实践的各个层面,电话信号接收处理、手机声音以及图像的传输、网络数据传递、信息化军队战争等,无不需要应用到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由此不难看出该技术的科学重要性,我们只有基于其核心内涵,持续优化发展,方能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与提升。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特征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特征在于对信息的综合处置与良好获取,并进行信息体系以及电子设施的创新应用、优质开发、综合设计以及有效集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丰富发展带动较多新兴产业的持续扩充,例如电子信息产业,其通过信息技术的产业化融合以及分化,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现代化发展。为此我国出台相关政策继续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的扩充延伸,传统信息模式将被逐步取代,并继续推进新型技术模式的全面应用,令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继续加速发展,优化提升。

3.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发展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我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其仍旧包含较多技术应用不完善的问题,一些企业欠缺现代化的核心技术,令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同国际化技术发展的全面接轨面临一定困难,同时还受到国外先进尖端技术的制约,令电子行业建设发展效果受到了影响。当前,我国发展战略目标将新技术开发研究视为重要任务,一些大型集团企业则明确了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市场的丰富需求,并持续的研究新技术应用。信息时代,电子信息工程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核心力量,电子商务则更加依靠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方能提供人性化服务,规范电子商务的良好布局,开展新业务、构建新平台,促进企业赢取市场份额,实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对发展业绩较好的大规模企业,更需要做好商务布局,可应用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构建公开、智能的商务系统,并对小型企业形成激励影响,为经济建设、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新时期,伴随各企业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实现了产业化优化升级以及发展转型,并为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提供有效的支持力量,并为传统民族产业提供广泛发展基于,令战略产业获取良好发展,进而真正实现产业融合、优势互补、全面发展。

4.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实践策略

为激发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应用优势价值,应在促进人性化服务同产品良好融合、全面创新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新一轮增长点,应继续推进通信设施以及相关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引导企业创建优质全面的创新技术发展系统,进而优化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现代技术、产业制造技能、研究开发水平的优化提升,并实现技术在创新以及业务全面拓展的综合发展目标,强化共享技能以及研发平台的良好创建。再者,政府部门应强化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有利支持,扩充信息化发展建设。产业的优化始终无法离开政府机构的有效扶持,为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产业技术的优质发展,政府应在资金、财政层面给予必要的引导支持,设立专项基金,促进信息产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可为信息化发展企业给予必要的优惠策略,引导激励集成电路以及软件研发产业的扩充发展,同时应健全政策管理以及法规制定。应通过国有信息产业的提升推进私有企业的建设,令其明确目标,稳步推进。企业应服从政府领导,全面培养与开发创新人才,应为其创建良好的发展提升环境。同时,在做好技术培训的同时,应开展价值观引导,令人才发挥正能量。新时期,企业应全面培养开发世界级别的精英人才以及信息产业技术专家,将已有人力资源作为全面突破,通过人才培养激励人才,创建充满核心力量的企业人才团队,进而促进其实现创新、稳定与持续的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并为我国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巩固根基。对于海外技术人才,政府单位应创设有效的政策扶持,吸引其回国自主创业,将先进技术引入国内行业领域,激励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快速更新、优化提升。为强化生存发展竞争能力,企业同企业之间应加强联系合作,一同进取,树立信息化、产业化发展目标,令电子产业逐步过渡发展为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应通过应用促进发展,秉承务实求真的原则,真正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开创崭新的天地,并真正实现经济建设的稳步与持续增长。

5.结语

总之,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科学应用、全面扩充发展,我们只有明晰其技术内涵,实践应用特征、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开创新一轮增长点,激发人才能量优势,扩充新技术开发建设,强化政府引导扶植,方能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现开拓创新、持续延伸,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迅猛发展贡献必要力量。 [科]

【参考文献】

[1]印勇,曾孝平,谢礼莹.解决强化学科基础与增加前沿知识学时矛盾的探索——以重庆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2]刘波,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其保障措施[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2,(3).

[3]杨光.关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1,(9).

电子工程系毕业论文 篇12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近年来,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也为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但是, 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供需反常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出现了怪现象, 一方面, 企业无人可聘, 另一方面, 学生无业可就。大批的电子应用专业学生毕业之后难以谋得理想职业, 即使找工作也往往只能干普通工, 只能干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 造成了巨大的电子技术应用人力资源的浪费, 也阻碍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健康发展。

学生适应岗位能力差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 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分数过低, 致使部分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文化理论知识不足, 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接受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较少。所以, 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与实践对接慢, 实际操作能力差, 如看不懂电路图, 不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见电子仪器等。绝大多数电子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甚至不符合整个行业的要求, 与实际脱节严重, 导致应届毕业生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 因此, 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聘用新毕业的学生。

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自身素质薄弱学生就业观念落后, 近几年虽然加大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但一些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然居高不下, 怕吃苦, 眼高手低, 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不具备较强的劳动观念和敬业精神, 不能吃苦耐劳, 缺乏与他人相处的协作能力, 对生产管理制度的约束、流水线作业的节奏、上班制度、工作反复操作的单调、生产中的奖罚制度等的适应能力差, 往往将企业所给的薪酬放在第一位, 而不是根据自身的条件正确选择职业, 以至迷失就业方向。

导致电子应用教学与就业冲突的主要原因

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电子产业本身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然而, 电子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却滞后, 教育观念陈旧, 沿用“旧中专”的培养模式组织教学, 忽视技能实训, 教学手段简单, 专业场所建设投资严重不足, 缺乏必需的实训设备, 没有设置技能实训项目, 学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基础操作, 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专业课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强很大一部分职校教师都是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 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但是缺乏具体的操作能力, 本身与专业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没有能力指导学生实训。

重专业教育, 轻德育日常教学的重心偏于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教学, 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诚信品质、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严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使学生没能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就业要求的措施

电子应用专业的课程设计要有时代特色电子应用专业的性质决定了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要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求, 就必须使课程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详尽具体地体现当前社会实际的技术水平, 要与时俱进, 不仅要跟随经济形势, 也要跟随政策形势, 尽可能地对最迫切需要的技术做最有效的讲解,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以致用, 突出时代特色。因此, 应按照时代特点重新编排课程内容, 在编排课程内容时要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电子产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 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 精选专业必需的知识、技能, 选择与电子专业核心要素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点, 如条件许可也可以让行业、企业的专家直接参与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 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估标准, 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使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性课程相辅相成, 在课程内容上充分反映各生产企业专业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新成果、新内容, 使整个课程稳定而富有弹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同时, 必须选择最新、最具当代技术特征的教材。

注重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 打造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打铁先要自身硬”, 可以采取将教师派出去培训的“走出去”和邀请部分一线技术人员的“请进来”的方法, 提高师资水平。一方面, 可以安排在编电子应用专业课教师到电子产业生产第一线进行电子产业专业实践训练, 特别是缺乏电子应用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 必须在电子企业见习一年以上, 其他教师则应每5年去电子企业轮训半年以上, 或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 确保与时俱进。这样, 才能使更多的教师真实地了解电子企业, 了解电子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 还可以请电子企业的人员到学校来, 通过产学研合作,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一定数量的来自电子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可以改善高职教师结构, 适应电子产业人才培养和电子专业变化的要求, 使电子应用专业教学更贴近社会需求。

模拟就业环境,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 增强实践操作的实训力度, 把握重点和重心, 突出电子应用专业的应用技术。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办学机制, 完善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电子技术应用特色的教学体系, 营造校园与工厂“零距离”的教学环境。一是可以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训一体化教室, 从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 改变现有教室和实训室单一功能的格局, 整合教学资源, 在普通教室里增加实训教学的功能, 完善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功能, 把单一的理论教学的环境改造成具有多媒体等综合教育功能的平台。可在教室展开工作场景, 把模拟的工作岗位搬进专业教育课堂, 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感受生产实作的氛围, 提升专业教学的效果。二是校内实训场所可以模拟企业生产车间标准进行建设, 设立诸多实训岗位, 编制生产工艺文件。学生在校内参加实训, 模拟生产管理机制, 要求身着工装, 在生产工艺文件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这些手段可增强学生对电子企业文化、电子企业管理的感性认识。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端正学生的就业观一流的专业技术并不是走向成功道路的唯一条件, 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才是电子应用技术人才必备的基本要素。电子应用专业教育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 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首先, 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课列为必修课, 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要在平时教学中结合案例和职业道德教育宣传, 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其次, 学校要坚持按照“诚实、扎实、朴实、创新、活力、尊重”十二字方针开展就业教育, 以就业与创业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要组织学生参观具体电子行业企业, 参加简单的电子生产实践活动, 了解电子行业各岗位的工作意义。通过思想道德教育, 逐步培养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忠诚企业、讲究诚信、服从管理, 团队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能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就业观。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电子产业专业技能人才, 为经济发展服务, 为电子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水平的电子产业高级工人。因此, 在平时的电子技术应用教学中, 要与时俱进, 充分分析学生的就业现状、企业用工特点、社会发展需求等, 究原因, 找对策, 并在电子应用教学上采取积极主动、行之有效的方法, 推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使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亚秀.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5) .

[2]张耘.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J].商场现代化, 2008 (36) .

[3]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刘红.电工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革意见[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7 (2) .

上一篇:美语下一篇:基建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