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水处理方法研究(通用12篇)
医疗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篇1
1 引言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蓝图的构想和实施,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作为整个卫生事业中的薄弱环节, 也被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除了对整个卫生事业建设所出台的法律政策外, 国家还专门针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条文,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 与成绩同在的是各类矛盾的激化, 由于农民自身条件的限制, 政府、医疗机构等部门工作做的不到位等原因, 农村医疗纠纷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
2 我国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建设现状
目前, 我们各地都陆陆续续出现了较多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节机制的实践性探索, 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卫生法学会医疗纠纷调解中心、上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天津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广州和谐医患工作室等等。这些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在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 宁波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仅成立一年就受理医疗纠纷307起, 成功调解285起。而北京卫生法学会开展专业医疗纠纷调解近五年来, 处理医疗纠纷6000多起, 调解成功率约为86%。而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在近几年来不断改善, 政府以及其他各部门对此的投入也逐年增加, 但目前农村医疗纠纷处理仍存在较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纠纷数量仍在增多。
根据调查显示, 农村医疗纠纷数量就同期相比上升15%-30%。在诊断、护理、救助、注射、用药、急救等方面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 尤其是因患者去世引发的医疗纠纷上升幅度最大。
(2) 医疗纠纷调解难处增大。
通过走访武汉周边农村发现, 发生医疗纠纷时, 患者及其亲属往往不分青红皂白, 不理证据和事实, 一味的把责任全部推给医院, 特别是对于患者死亡的情况更是无理也要闹三分。往往会聚齐几十上百人游行示威向医院讨说法, 经常发生损坏医院公共财产、伤害医院相关负责人等事件, 而院方又存在极力推卸责任, 导致双方僵持不下, 使得调解工作陷入僵局的境地。
(3) 第三方化解手段不硬。
发生医患纠纷后, 患者及其家属和院方总是各执一词,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且往往不愿意配合调查, 使得第三方调解机构难以取证。而且, 我国现行法律对强制尸检和司法鉴定等未做明确规定, 因此, 第三方调解机构想要获得事实和证据具有较大的难度。调解人员只能通过劝说等软方式来进行调解工作, 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也很难使双方获得较大的满意。
(4) 社会影响及院方声誉问题难以消除。
医患纠纷的增多, 不管最终解决情况如何都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因为, 在调解过程中, 由于开始双方的僵持, 会对围观者产生较多的误解, 如果是一些比较严重的情况, 诸如患者死亡之类的, 则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而群众一般都对院方有抵触心理, 或多或少的都会支持跟自己同等地位的人, 这样一来, 即使是患者方面的问题也会对院方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3 现行农村医疗纠纷解决方案探讨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等民事责任争议, 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功的, 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此可见, 由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所产生的争议,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解决:一是双方协商解决, 二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调解, 三是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而农村医疗纠纷的化解途径与城市医疗纠纷相比,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更多的依赖行政调解, 而通过民事诉讼的比例也大大低于城市医疗纠纷。考虑到农村医疗纠纷处理的特点, 笔者对农村医疗纠纷处理中常见的三种方式进行探讨并进行完善。
(1) 医患双方协商解决。
在农村医疗纠纷处理中, 通过医患双方协商解决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但是, 这种方式在目前实践过程中还并不完善, 解决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较普遍的问题是, 患者对赔偿额度及赔偿方式期望过高, 在协商过程中虽然达成一致, 但往往事后反悔, 从而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因此, 在发生医疗纠纷时, 院方因站在主动地位, 积极的向患者了解情况, 并进行实地的勘察, 做好现场记录, 浓情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及意见, 以缓解紧张的气氛。
下面以患者死亡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如果患者在农村医疗机构治疗过程中死亡, 院方应首先安抚患者家属, 并委婉的劝说其对死者进行尸检。而相关医疗单位向死者家属提出尸检时, 应站在搜集证据角度进行说明, 向死者家属出具书面的尸检申请, 并要求死者家属出具同意尸检的书面意见。同时, 在书面说明中语言应委婉并且明确, 切不可含糊其辞。
(2) 行政调解。
在处理农村医疗纠纷问题过程中, 行政调解是使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的医疗纠纷解决方式。行政调解是指在发生医疗纠纷后, 由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 进行调解, 从而达到解决医疗纠纷问题的一种方式。通过调查发现, 行政调解在执行过程中一般比较顺利, 达到协议后的毁约率也相对较低。但是, 行政调解中往往存在患者及其家属对行政主管部门的不信任问题, 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家属认为作为医疗机构的主管部门在调解过程中会比较倾向于保护“自己人”的利益, 因而, 患者往往会不太配合调查。解决这种问题, 主要应通过树立行政主管部门公平公正公开的形象, 从而在长期的医疗纠纷解决过程中来获取患者的良好印象。
(3) 医疗诉讼。
在农村医疗纠纷解决方式中, 医疗诉讼所占的比率是最小的。采用这种方式的患者往往是态度很强硬, 不愿意接受协商以及行政调解, 或者是协商及行政调解失败。因此, 医方面对这种诉讼更应持冷静态度, 积极举证, 做好充足准备来应对。而对病历管理不善的农村医疗机构经常发生在举证过程中证据权威性不够等现象。应对这种问题, 应采取通过多种方式搜集证据, 做到证据的权威性、有效性、有力性。
摘要:关注农村医疗纠纷, 缓解农村医疗矛盾, 构建和谐农村医疗环境, 是我国农村医疗改革中应重视的问题。但我国农村医疗纠纷处理过程存在着纠纷数量增多、调解难度增大、第三方化解手段不利、社会影响及院方声誉问题难以消除等问题。因此, 对我国农村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三种解决方式进行完善的探讨, 以期缓解农村医疗纠纷问题。
关键词:农村,医疗纠纷,现状,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马津华.运用人民调节机制化解医疗纠纷[J].医学与法学, 2009, 1, (2) :20.
[2]种衍军, 珠玉久.第三方解决医患纠纷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质量卫生管理2009, 16, (4) .
医疗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篇2
从医疗废物的.产生量、特性和处理要求出发,定性分析了各类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宜性,并初步筛选出4类可行技术:高温处理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微波灭菌法和化学消毒法,结合我国处置现状、经济水平、政策导向和国际趋势等因素,基于AHP方法建立了“4层-13指标-4方案”层次决策模型,对4项处理技术进行了定量评估,并以杭州市医疗废物安全处置项目为例进行验证,其结果显示高温处理法是此项目的最佳选择.对所建立的医疗废物安全处理技术优选方法体系进行了总结.实例研究证明,该体系可为医疗废物安全处理技术选择提供决策支持.
作 者:周丰 刘永 郭怀成 王丽婧 ZHOU Feng LIU Yong GUO Huai-cheng WANG Li-jing 作者单位:周丰,刘永,郭怀成,ZHOU Feng,LIU Yong,GUO Huai-cheng(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王丽婧,WANG Li-jing(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医疗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篇3
医疗事故处理中,对于同一等级、不同责任程度的医疗事故,以及不同等级、相同责任程度的医疗事故,其严重程度比较相对容易,处理时也容易掌握。但对于不同等级、不同责任程度的医疗事故,如一级医疗事故轻微责任和二级医疗事故全部责任,或者一级医疗事故次要责任和三级医疗事故主要责任,孰轻孰重?在对患者赔偿和给予行政处理时,赔偿数额及行政处罚程度又如何具体掌握?医疗纠纷诉讼中,同样也存在类似问题,对法官判案也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过失严重度”这一量化概念的适时提出,对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过失严重度”的建立
(一)“过失严重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过失严重度”是描述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综合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它等于事故级别系数乘以责任大小系数。其计算公式为:过失严重度=事故级别系数×责任大小系数。这一概念综合了医疗事故的等级及责任程度两个变量,对不同等级和责任程度的医疗事故可以进行量的区分。其中的责任程度是指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一般称之为过失参与度,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二)事故级别及责任大小系数的取值
1.事故级别系数对于事故级别系数,我们设定一级事故为1,二级事故为2,三级事故为3,四级事故为4。根据具体取值,很明显,事故级别越高,其取值越小;事故级别越低,其取值越大。
2.责任大小系数对于责任大小系数,我们按照责任程度级别,取其过失参与度的倒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49条列举了影响医疗事故赔偿的三种因素,分别是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以及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这三种影响因素中,事故后果容易判断,真正要鉴定的是后两种。其中过失的责任程度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过失参与度,而疾病对后果的影响我们可称之为疾病参与度。这里首先分析过失参与度的取值问题。按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2002年7月19日卫生部令第30号发布)第36条规定,医疗纠纷中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划分为4级: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全部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过失参与度取100%;主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过失参与度取80%;次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过失参与度取30%;轻微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过失参与度取10%。
根据取值,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的过失参与度分别为1,0.8,0.3,0.1,责任程度越大,过失参与度的数值也就越大。取倒数后,责任程度越大,其倒数就越小,而且使原始数据的集中趋势变得分散,差别增大,与事故级别系数结合起来,可使不同事故等级、不同责任程度的医疗事故之间的差别更为显著。据此,责任大小系数,即不同责任程度过失参与度的倒数分别为1,1.25,3.33,5(轻微责任取0.2的倒数,按0.2取值,其倒数已足够大,足以满足区分要求)。
3.各级医疗事故“过失严重度”的计算结果及排序按照《条例》及相关规定,医疗事故分为四个级别,每一级又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轻微责任,经排列组合,就有了16种情况,这16种情况的严重程度如何排列呢?根据“过失严重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经计算,共产生了15个级别的过失严重度,从最重的1到最轻的20。如一级事故全部责任的过失严重度为:过失严重度=事故级别系数×责任大小系数=1×1=1;四级事故轻微责任的过失严重度=4×5=20。各个级别,其中一级事故全部责任的过失严重度为1,数值最小,严重程度最大;四级事故轻微责任的过失严重度为20,数值最大,严重程度最小。各级医疗事故的过失严重度排序为:(1)一级A,(2)一级B,(3)二级A,(4)二级B,(5)三级A,(6)一级C,(7)三级B,(8)四级A,(9)一级D、四级B,(10)二级C,(11)三级C,(12)二级D,(13)四级C,(14)三级D,(15)四级D。其中:一级事故过失严重度排名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为:1,2,6,9;二级事故过失严重度排名为:3,4,10,12;三级事故过失严重度排名为:5,7,11,14;四级事故过失严重度排名为:8,9,13,15。这个排序实际上就是在综合考虑医疗事故等级与责任程度的情况下,各级医疗事故之间严重程度的综合排序。
三、“过失严重度”的现实意义及其应用
因为“过失严重度”是一个量化的概念,可对不同等级、不同责任程度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有了这样的排序,可以解决医疗纠纷与事故处理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加合理。
(一)使医疗事故与纠纷的处理更具操作性与合理性“过失严重度”对不同等级与责任程度的医疗事故进行了量化排序,使这些医疗事故之间具有了明显的可比性,根据这个排序,可以轻松回答文章开头所提出的问题,即一级医疗事故轻微责任明显小于二级医疗事故全部责任的严重程度,而一级医疗事故次要责任则大于三级医疗事故主要责任的严重程度。在医疗事故处理中,包括医疗纠纷诉讼中,对于确定不同等级与责任程度医疗事故赔偿数额(包括民事赔偿)的多少,医院应承担行政责任的大小,以及医务人员承担相应责任的大小,“过失严重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它可使行政机关以及审判机关的处理过程更具操作性,处理的结果更具合理性。
(二)可据此适当缩小承担行政责任的医疗事故范围,减轻医院的管理责任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医患矛盾日益激列,医疗纠纷日益增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又规定医疗侵权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司法实践中,举证责任倒置在客观上加大了医疗机构的风险,扩大了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而《条例》颁布后,有人提出,由于《条例》将医疗事故的范围放的太宽,使得医院因医疗事故而负担的管理责任太重,如果定为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但要承担医疗赔偿责任,还要承担相应的行政(下转38页)(上接41页)责任。这样,无论是医疗事故或纠纷的行政处理,还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医疗机构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这种情况的持续存在,最终将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不利于我国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为解决这个矛盾,可以在不缩小赔偿范围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承担行政责任的医疗事故门槛,也就是说,赔偿责任不变,但可以不追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行政责任。那么,哪些医疗事故可以不追究行政责任呢?这一范围应如何确定?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们以为,对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比如全部四级医疗事故,或者事故的责任程度相对较小的,如一级D、二级C、二级D、三级C、三级D,可以不追究行政责任。这样,将严重度排序在7以内的医疗事故(即“过失严重度”在3.75以内,表2中字体加粗区域;由于“过失严重度”的计算数值大多为小数,不便于描述,所以我们按照其数值大小的排序来表述,结果是一致的),包括一级事故的一级A、一级B、一级C,二级事故的二级A、二级B,三级事故的三级A、三级B,共7种情形的医疗事故,医院要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医疗事故行政责任;其余9种情形,医院可以不承担医疗事故的行政责任,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不变。
这样,处理医疗事故,医疗机构的压力就会有所减轻,同时又不会损害患者的利益,不但有利于医疗创新及新疗法的应用,还有利于减少医方的防御性医疗及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最终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
医疗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篇4
1 概况
广西某市有病床4 000余张,产生的医疗废物为3t/d。该市的医疗废物中含有动物性、植物性、塑料、金属、玻璃及其他成分,植物性成分中含有药物性成分约为5%~8%。其中,动物性废物及小部分部分植物性废物(约占整个医疗废物的7%~8%)不适合采用高温蒸煮法处理[2],将被运至即将建成的广西危险废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其余部分采用高温蒸煮法进行处理。
2 工艺流程与主要设备
2.1 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医疗废物经过收集后,部分直接由周转箱进入高温蒸煮系统,部分储存在冷库中,储存起来以适应蒸煮设备的处理周期。经过医疗废物在高温蒸煮设备中在134℃下消毒45min,处理后达到《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废物再经过破碎后运至填埋场进行填埋。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也进行相应的处理本工程所用主要设备如表1所示。
2.2 存储方案
由于医疗废物具有有毒、有害性,不宜长时间存储。因此,运至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后,尽量做到日进日清,只允许在厂房内短时间存放。考虑到设备检修或停产,医疗垃圾需要短时间存放。设置2座冷库,其规格分别为2.5m×6.0m×4.5m、3.0m×6.0m×4.5m。
冷库选用结构紧凑,占地面积较小的风冷压缩冷凝机组二套,制冷量25.6k W/台,蒸发温度-5℃,制冷剂为R22,蒸发器采用冷盘管。整个制冷系统的冷盘管式蒸发器设置在冷库四周的内壁上,低温低压的R22蒸汽在蒸发器内不断蒸发、吸收冷库内部的热量,使库内的温度降低,从而达到库房要求的4℃。
2.3 蒸汽发生系统
高温蒸汽为本项目最主要的消毒介质,由于本项目处于郊区,厂区附近没有外接蒸汽源,需要配备蒸汽发生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本工程采用电蒸汽锅炉,锅炉的水源采用自来水。厂区自来水经过软水器软化后,进入电热蒸汽,由电热蒸汽锅炉产生的蒸汽,共设置2台电热蒸汽锅炉。每台锅炉的蒸汽产生温度为135℃的饱和蒸汽150kg/h,此蒸汽压力稳定在0.5MPa且蒸汽的产量的波动量小于5%,同时蒸汽中所含有非可凝性气体小于3%,产生的蒸汽由蒸汽管道输送至高温蒸煮设备。
2.4 高温蒸煮系统
利用高温蒸汽杀灭医疗废物中的致病微生物,是本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置中心的主要环节。高温蒸煮系统运行流程如下:(1)将医疗废物放置灭菌袋(于灭菌过程不破裂、融化)中,并投入灭菌锅将门拴紧后按钮激活;(2)真空发生器将灭菌锅内之空气抽出至负压,并与蒸汽混合接触,可将灭菌锅内空气中可能混有之病菌杀死,经冷凝后在内部进行初步处理后进入废水处理系统;(3)导入饱和蒸汽使灭菌锅内温度超过134℃以上,并自动计时45min以上;(4)灭菌完成后,自动排气阀开启,将室内蒸汽导入冷凝器冷却后,进入灭菌器自身内部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初步处理后排至废水处理系统;(5)灭菌锅内压力下降后,真空发生器再行激活抽真空,将灭菌室内的水蒸汽抽尽,经冷凝后排入废水处理系统;(6)将灭菌完成后的医疗废物进行破碎,压缩后由专用车辆拉往填埋场填埋。
在这个过程中,杀菌室采用脉动真空形式抽真空,杀菌室内抽真空度为0.08MPa,抽真空与充蒸汽的循环过程次数不为4次。最终实现杀菌室内空气排出率为98.5%。在完成抽真空后,保证在10min内杀菌室真空度下降值不大于1.3k Pa(10mm Hg)。同时,采用B-D试验包在每天第一次灭菌前或安装及检修后的灭菌器抽真空和蒸汽穿透性能的测试,并且是空载测试。B-D试验的具体参数如下:脉动3次,灭菌温度为134℃,灭菌压力为210k Pa,灭菌时间为4min。采用德国BROWNE公司的试纸,B-D试验不合格,表明灭菌器出现故障或操作不当,需及时处理。
2.5 消毒系统
在医疗废物处理的各阶段与医疗废物接触的工具及人员等都会沾染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的微生物,所以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根据各消毒对象的特点以及各种消毒方法的适应性,周转桶、运输车辆内壁以及人员防护用品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方案;卸料区及冷库采用二氧化氯溶液消毒的方案,二氧化氯的制取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
周转箱需及时在主厂房内的消毒间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周转桶送往周转桶暂存间存放,发现周转箱有破损后严禁继续使用。医疗废物运输车辆每次使用后都应进行清洗消毒,禁止在社会车辆清洗场所清洗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卸料区及冷库均属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场所,因此每天应在废物清运后清洗消毒。医疗废物高温灭菌车间属污染区,灭菌车间工作人员出灭菌车间之前需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并穿特制的工作服进入车间。工作完成后人员也需要洗澡消毒,以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以上各种消毒均达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试行)》中的规定。
2.6 废气处理系统
在高温灭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含有能够有效去除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VOC)、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气体,这些气体不能直接排入大气需要进行处理。本工程中的废气处理系统由高效尾气过滤器、压力仪表、高温蒸汽反吹灭菌系统、气动控制阀门等组成,并可根据需要消除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异味。
在废气处理单元设置尾气高效过滤、吸附装置,设置有VOC化学氧化装置并在高效过滤装置上游增设低效过滤装置,蒸汽处理过程中的异味采用药剂去除。尾气高效过滤装置采用0.2μm的无菌过滤器,可以过滤病菌与病毒。滤芯采用疏水性介孔材料,耐温达到150℃;具有进出气阀、压力仪表和排水阀,过滤效率应在99.999%以上。经过处理后的废气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
2.7 污水处理系统
医疗废物处置厂区的废水含有病原菌,与医院污水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污水处理的工艺借鉴现有医院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生化+物化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具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污水→生化+物化反应→沉淀→过滤→消毒→出水达标排放。经上述工艺,生化+物化、沉淀、消毒处理后,出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直接排入厂区旁边的污水沟。
3 经济分析
3.1 建设投资估算
本项目工程总资金950.84万元,分为总平、灭菌车间、厂区用车、辅助工程、场外工程及其他费用等。
3.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医疗废物处理厂的运行成本表如表2所示。
4 结论
(1)医疗废物在高温蒸煮设备的杀菌室中,在处理温度134℃、压力为220k Pa下蒸煮45min,达到《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中的规定,高温蒸煮后的废物破碎压缩后运送到填埋场填埋。
(2)在高温蒸煮过程中所产生的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VOC)、重金属等气体,经过高精度过滤装置过滤后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后排放。
(3)整个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采用生化+物化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医疗废水处理应急预案 篇5
关于《医疗废水处理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科室、村卫生室:
为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清除医疗污水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成立医院医疗污水废物管理组织
组长:梁海国
副组长:
徐永林
成员: 李波、何清、徐洪波、梁洪涛
二、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均有义务监督医疗污水废物的管理,当发现医疗污水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应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分管院长,下班时间报行政总值班,医院应在48小时内上报卫生局和环保局等有关上级部门。
三、污水处理突发事件大多数情况下是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如风机、水泵、消毒、盐酸及氯酸钠贮槽、安全操作方面的问题)。突然停电、下水道不通、格栅堵塞、漏酸、清洗中毒、不可抗拒的灾等因素造成的突发性事故,必须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履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
(一)、如遇停电,或其它原因导致发生器不能正常工作,而储液槽又没有足够的存量,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向接触反应池中投放漂白粉50公斤/天。或临时调剂氯酸钠,定量投放,确保污水处理安全合格。
(二)、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现场人员应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并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如属重大事故,会同当地环保部门联合进行调查处理。
(三)、医院发生医疗污水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患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卫生局、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逐级上报。
(四)、发生医疗污水废物导致传染及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当发生医疗污水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1、确定流失、泄露、扩散的医疗污水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污水医疗污水废物泄露、扩散的现场处理。
3、对被医疗污水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他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6、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再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7、对引起事件的责任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医院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及时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的危害。
六、向环保等有关部门递交书面报告,其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原因、类型、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经济损失数额、社会影响、人员受害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如何依法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 篇6
一、了解医疗事故构成的要件
医疗纠纷主要是由医疗事故引起的。那医疗事故构成的要件都有哪些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医疗事故的概念: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从医疗事故的概念上,可以看出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这里所说的“医疗机构”,是指按照国务院1994年2月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这里所说的“医疗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如医师和护士等,他们必须在注册的医疗机构执业。
(二)客体,即过失行为损害的对象。医疗事故是过失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这里说的“人”应为从出生到死亡期间的人,《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这就是说,民事权利能力始于人的出生,终于人的死亡,在生存期间,人才享有民事权利能力。这里的死亡时间应当是指生理死亡。在我国,生理死亡的具体死亡时间一般以医生签署的死亡证所记载的死亡时间为准。
(三)主客观方面,即行为人是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这里有两点应当注意:一是“过失”造成的,即是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而不是有伤害患者的主观故意;二是对患者要有“人身损害”的后果,这是判断是否医疗事故至关重要的一点。
(四)行为的违法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依据和“指南”。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自己的有关业务活动中应当掌握相应的规定,并遵循规定,以确保其行为的合法性。
(五)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这是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存在过失行为,但是并没有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这种情况不应该被视为医疗事故;虽然存在损害后果,但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并没有过失行为,也不能判定为医疗事故。这种因果关系的判定,还关系到追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确定对患者的具体赔偿数额等。
二、妥善保管自己的病历资料
病历,是患者最直接最真实的医疗档案,要妥善保管。《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明确指出,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是经医务人员、医疗信息管理人员收集、整理、加工后形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真实性的医疗档案。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病历作为医疗活动信息的主要载体,不仅是医疗、教学、科研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是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综合评价的依据。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疗机构和患者都有举证的义务。病历资料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记录医疗行为和医疗过程的重要文书,是判定责任的重要依据之一。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因抢救危急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根据不同的工作流程和反应时间,病历分为住院病历、门诊病历、急诊病历和病历的质量评价四部分。一份好的病历,内容要真实完整,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有逻辑性、科学性,要使用医学术语书写,文字要通顺简练,字迹清晰,无错别字、自造字及非国际通用的中、英文缩写,涉及的数字要使用阿拉伯数字,重点内容以不同颜色书写或标记,病历内容不得随意涂改。
病历属于医药卫生科技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档案、病历的保管均作出了规定。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专门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病历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并提供设备、设施等支持条件;建立病历保管、统计、借阅等相关管理制度,鼓励病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相关资料。”病历是医学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伪造、隐匿、销毁病历是一种违法行为。医师要坚持尊重科学、注重客观、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原则,如实记录病历。《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隐匿、伪造、销毁病历资料的违法行为,应当予以处罚。同时,该规定对于调整患者行为同样适用。病历的一部分可以由患者保管,如未在医院建立档案的门诊病历。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这部分也不得涂改、伪造、隐匿、销毁,否则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医闹”为违法行为
近几年来,“医闹”事件甚嚣尘上,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遭遇谩骂、殴打,造成人身损害乃至死亡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正常医疗秩序。其实,对于患者来讲,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四、不属于医疗事故不赔偿
医疗事故是医疗机构对患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唯一“归责标准”。医疗机构对非医疗事故责任导致的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其他损害后果不承担责任。
这是一个严格的“过错赔偿原则”,医疗主体只对其因自己过错直接造成的患者人身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不能以无过错行为的公平分担原则,确定医疗机构对患者的某一特定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无论选择哪一种途径解决医疗争议问题,都不可以由医疗机构对不存在医疗过错行为的患者人身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所以,在处理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不能以无原则的 “赔偿”或“人道主义救助”息事宁人,有关部门也不能借口“公平分担原则”让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篇7
由于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病毒、细菌, 属重度污染的危险废物, 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我国于1998年将其列入首批《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废物严禁混入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必须进行集中处理处置。医疗废物的处理目的就是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其人群的接触及对环境的污染, 并使排出的垃圾废物稳定化、安全化、减量化。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 有焚烧、高温灭菌、化学消毒、等离子体法、安全填埋等处理手段。
至今, 焚烧一直作为处理生物垃圾和医院废弃物的主要方法。医疗废物的焚烧处理技术主要借鉴于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技术发展而来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就已经采用焚烧技术处理医疗废物。但是, 由于医疗废弃物中的含氟物质较多, 焚烧医疗废弃物会生成强致癌物质二噁英, 这是一种极危险的致癌物。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报告指出垃圾焚烧是产生二噁英等极为有害物质的重要来源, 如日本工厂附近居住人群癌症发病率比例比其他地区高。德国医生发现焚烧炉下风向居住人群中妇女母乳POPS含量高于正常水平。美国联邦报告介绍焚烧炉附近生产人群血液中二噁英等有害物质高于规定的25%。比利时官方调查发现在焚烧场附近人群的血液二噁英含量在两年内增加10%~15%。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意识的进一步增强, 大部分发达国家认识到, 当焚烧炉尾气和底灰的排放达不到标准 (以目前的新标准) 时, 使用焚烧技术处理医疗废物存在很大的隐患, 有待改进。所以这些发达国家一方面在原有的焚烧炉的基础上进行技术以及工艺的改进;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出新的替代技术。比如北美以高温高压粉碎生物处理技术为发展趋势;德国等欧洲国家广泛推广高温蒸汽灭菌技术处理医疗废弃物。欧洲现有的医疗废物中, 80%以上采用高温蒸汽灭菌的方式进行处理, 20%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
目前, 高温蒸汽灭菌技术, 在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也得到广泛应用。
2 医疗废物处置工艺
目前常用的医疗废物处置工艺主要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处理技术和气化热解焚烧处理技术。
2.1 高温蒸汽灭菌处理技术
2.1.1 灭菌原理
随着医疗废物处理领域环境保护和法制力度的加强, 灭菌已成为焚烧之外的另一种医疗废物的基本处置技术。
灭菌法是指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凡有生命的地方都有微生物, 微生物繁殖很快。细菌的芽胞具有较强的抗热力, 不易杀死, 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的功能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 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受热时, 蛋白质分子内氢键发生断裂影响了分子空间构型的重排, 从而导致微生物的死亡。高温蒸汽灭菌处理系统的设计是以最难杀死的疯牛病朊毒体为假想对象完成的。
2.1.2 工艺流程
医疗废物高温蒸汽灭菌处理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灭菌阶段、提升破碎阶段。其中。灭菌处置阶段又分为预真空、灭菌、干燥三个部分, 图1为医疗废物高温蒸汽灭菌处理工艺流程。
2.1.3 高温蒸汽灭菌技术特点
(1) 清洁、干净。整个灭菌处理过程, 不使用任何可能产生有毒垃圾的化学添加剂, 运行介质主要为高温饱和蒸汽, 是一种“干净的”处理方法。
(2) 灭菌效果达到LOG6标准。对于不同的传染性医疗废物, 通过调整灭菌器的时间和温度参数, 保证灭菌效果达到LOG6, 即细菌存活几率低于LOG6的灭菌率评定标准;分级真空抽吸与蒸汽喷射交替循环工艺, 促进了蒸汽介质对垃圾的渗透, 以确保特殊的传染性医疗废物不残留任何治病病菌而转变为一般的固体垃圾。
(3) 全过程自动控制。采用先进的PLC控制技术, 完成整个处理过程的自动控制。表1两种方案经济技术比较包括, 真空预控制;升温、加压、自启停控制;循环处理工程中对时间、温度等参数的调节制以及残液、废冷凝水的消毒控制。系统组态方便, 操作简单, 安全、有效。
(4) 人员少、管理便捷、可靠。全程的自动化控制, 不仅操作人员少 (1~2人) , 而且实现了灭菌环节密闭式运行和安全标准化管理。每一处理过程结束自动记录操作员号及处理温度和压力并随时打印, 为运行分析、可靠性追溯提供依据。
(5) 安全可靠, 运行成本低。运营过程中的能耗主要为水、电、蒸汽。而焚烧需要消耗燃料、水、电及烟气净化药品。因此, 其综合运行成本远低于焚烧处理。
2.2 气化热解焚烧处理技术
2.2.1 气化热解焚烧处理技术原理
传统的废物焚烧炉均为过量空气式焚烧炉, 由于炉型的固有缺陷, 当燃烧含有塑料、橡胶等合成高分子物质时, 容易产生焦油、烟气等不完全燃烧产物。另外热塑料还会发生熔滴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世界各国相继开始进行新的焚烧工艺的研究,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 主流炉型是控制空气式和热解式焚烧炉。热解焚烧过程是从燃烧机理入手, 人为的把物料的热解与热解产物的燃烧分开来进行, 即先使物料在中温缺氧的环境中受热裂解, 将燃气引出, 使之与足够的空气充分混合之后, 再在高温燃烧室进行预混燃烧, 这一过程使扩散混合条件大大的改善, 燃烧反应快速, 抑制了焦油、烟气等不完全燃烧产物的生成, 达到完全燃烧的目的, 另外由于一次风速低, 夹带的飞灰量少, 减小了烟气净化处理负荷。
该焚烧工艺实现了传染性医疗废物焚烧的密闭式运行和管理, 可以成批或连续进料, 采用热解气化+高温燃烧方式—初燃室产生的废气和辅助燃料一起在二燃室内进行高温燃烧, 病原体以及其他医疗废物有毒有害成分可实现彻底破坏。
整个焚烧处理系统分五大部分, 即火炉前处理系统、焚烧系统、余热回收系统、烟气净化系统和灰渣处理系统。其中:前处理系统主要是对火炉前的废物进行热值的搭配和高热值液体燃料过滤;焚烧系统包括焚烧炉、二燃室、紧急排放烟囱三个部分;余热回收系统含余热锅炉和配套的软水除氧系统;烟气净化系统包括急冷室、半干式吸收塔、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及后续的风机和烟囱。灰渣处理系统包括渣处理系统和灰处理系统两部分。
2.2.2 气化热解焚烧处理技术特点
(1) 热解气化炉采用不足量空气 (缺氧式) 将垃圾中的有机物热解成可燃气体, 把不完全焚烧过程转变为气体完全燃烧过程, 使固体颗粒物排放量极少。
(2) 热解气体自燃时, 进入自燃过程, 助燃装置会自动停止, 降低运行成本达到了垃圾热能的资源化利用。
(3) 采用控制燃烧过程, 抑制二恶英等有毒有害物体产生。
(4) 由于低温热解室 (热解气化炉) 在缺氧状态下焚烧, 只是产生可燃气体, 因此烟气中颗粒物排放较少。
(5) 在高温燃烧室 (燃烧炉) 完成高温氧化过程, 消灭有机气态污染物。
(6) 由于焚烧过程完整, 残灰为完全无污染物质。
(7) 有机物去除率达到99.99%, 降低了后续处理成本。
(8) 废弃物不需分拣, 一次投入, 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3 两种方案经济技术比较
高温蒸汽灭菌处理技术 (方案一) 与气化热解焚烧处理技术 (方案二) 经济技术比较详见表1。
通过经济技术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 方案一高温蒸汽灭菌处理具有明显的优势。
4 结语
为了使高温蒸汽灭菌工艺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议在生活垃圾填埋场附近选择医疗废物处置厂的厂址。高温蒸汽灭菌工艺较适合的地区: (1) 经济较落后, 运营成本不宜过高的地区。 (2) 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难度加大, 选用间断性的运行方式的地区。
参考文献
[1]裴照堂, 白雪梅, 修菲.高温蒸汽灭菌处理技术处置医疗废物工艺设计[J].科技资讯, 2009 (1) .
医疗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随机选择菏泽市牡丹区辖区内的15所医院,所有医疗单位均为事业单位,其中2级医院4所,1级医院11所。所有单位中2所医院可自行处理医疗废物,其余医院均为当地统一处理。
1.2 方法
对所有15所医院进行为期1 d的监督检查,对其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不符合规定的事项。所有监督检查均根据我国卫生部门颁发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规范及法规执行。
2 结果
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15所医院中3所医院存在没有使用黄色包装袋处理医疗废物,1所医院对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没有进行分类,2所医院没有设置利器收集盒进行医疗废物处理。15家医院均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了医疗废物的登记、移交、转运的记录工作,记录完善。2所自行处理医疗废物的医疗单位均为自行建设焚烧炉,对其监督检查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检查结果为合格。2级医院与1级医院医疗废物处理监督检查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医院每天均会产生大量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中会含有大量的病原致病菌及有害的化学物品,甚至其中还会有对人体有损伤放射性的物品,其也是引起疾病传播或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危险性因素,故对其进行规范性地管理非常
所
上表显示2级医院检查的合格率很高,达到100%,但1级医院的检查情况不容乐观,三项检查均存在一定问题。重要[4,5,6]。根据我国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所有医疗废物可分成5种类别。(1)感染性的医疗废物:此类医疗废物携带有可导致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可导致人群发生感染疾病,或指使传染性疾病传播。此类废物包括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患者的排泄物、体液、血液等污染的物品。(2)病理性医疗废物:此类医疗废物为进行医疗临床试验的动物尸体及诊治疾病时产生的人体废弃物等。此类废物包括病理腊块、病理切片、病理检查后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手术中产生废弃人体组织、试验动物尸体及组织等。(3)损伤性的医疗废物:此类医疗废物为废弃的医疗器械等物品,此类医疗废物可刺伤人体造成伤害。此类医疗废物包括废弃的玻璃试管、手术刀、解剖刀、针灸针等物品。(4)药物性医疗废物:一些过期、被污染过或变质、淘汰的药物可归为药物性医疗废物,此类物品误服后可能会致使人体产生严重损伤。尤其是遗传毒性、细胞毒性等药物。(5)化学性医疗废物:此类医疗废物为具有易爆、易燃性、腐蚀性、毒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其对人体有巨大的伤害。包括废弃的汞温度计、汞血压计、化学消毒剂、废弃的化学试剂等[7]。
现今,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安全,故对医疗废物的管理也相应重视起来。也随之出台了众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求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对此问题给予重视,加强执法监管力度,确保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理,保障人群的健康。医疗单位的医疗废物不但对医疗人员有很大的危险性,如处理不当还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甚至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大范围扩散等。
医疗废物的收集和运送都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注意如下项目。(1)如出现医疗废物扩散、泄露、流失等情况发生,应在发生事故48 h内进行上报,予以及时地处理。(2)医疗废物不可在医疗单位停放2 d以上,应当日即进行远送工作。(3)禁止进行医疗废物的买卖和转让。(4)每日都应对各种医疗废物进行登记记录,并对记录进行保存。(5)医疗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此工作。(6)进行医疗废物的运送时应做好防护,避免对自身有所伤害或遗漏。(7)所有医疗废物都应进行分类收集,如利器应放入利器盒中进行收集,禁止混合乱放。(8)医疗废物放入的包装中不可太满,当其容量到3/4时就应对其进行封口,并在上面标明科室、内容、数量等[8]。
本次对15所医疗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显示,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存在一定的问题,15所医院中3所医院存在没有使用黄色包装袋处理医疗废物,1所医院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没有进行分类,2所医院没有设置利器收集盒进行医疗废物处理。这表明医院对医疗废物的处理仍为达到标准,应予以整改。另外,资料还显示2级医院检查的合格率很高,达到100%,但1级医院的检查情况不容乐观,三项检查均存在一定问题。《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明确要求医疗废物应使用黄色的专用容器进行收集,并使用利器收集盒对医疗器械进行收集。这与1级医疗单位人员不足,难于落实责任,培训工作不到位处理不规范有很大关系。因此,医疗监督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并应定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要求各级医疗单位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责任到位。建立健全监察、管理体制。培训应要求医院主要负责人及专职负责人员参加,全面提高医疗单位领导人员的责任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医院医疗废物处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对医疗废物处置的场所进行全面扩建、维护,以满足医疗废物处理的需求[9,10]。卫生监管部门应设立专项管理科室,专人负责监督管理,避免出现多头监管,多头意见,管理无序的情况发生。医疗单位自身也应设置内部监管小组,对废物处理的工作进行自身的监管,并纳入到考核中,制定出有效地奖惩制度,将法律法规落实到位[11]。
医疗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篇9
会议认为,目前,我国医疗纠纷适用法律尺度不一。现在我国司法处理医疗纠纷适用的法律,主要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近几年,一些省市的中、高级人民法院,如河南、内蒙古、北京、安徽、深圳、上海等地,也出台有关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地方规定。但据了解,各地对医疗纠纷诉的讼审理,适用法律的尺度并不一致。
中国医院协会自律维权部副主任郑雪倩在发言中指出,各地相关规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两种认识上。一是认为医疗事故是医疗行为存在过错的一种结论,和医疗过错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二是认为医疗过错的外延大于医疗事故。原因是对最高法院的《通知》及相关司法解释理解不一,使诉讼案由、纠纷鉴定以及赔偿责任确定,都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医疗纠纷诉讼案由多种多样。最高人民法院对诉讼案由的规定,主要有人身损害范围内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和合同范围中的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并规定医疗事故诉由的医疗纠纷由医学会组织鉴定,起诉人身损害的医疗纠纷进行司法鉴定。于是,各地出现不同做法。深圳市规定,只要是医疗行为引发的纠纷,不管以什么诉由起诉,都按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进行审理。内蒙古规定,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医患纠纷应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医疗事故纠纷、其他医患纠纷”三种案由予以立案审理。而北京市的做法是,患者即能以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起诉,也可以一般医疗损害赔偿为案由,甚至诉讼中还可以改变诉由。
其次,对于鉴定各地做法不一。深圳规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应当就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申请医疗过错或医疗过失等司法鉴定的,不予支持。内蒙古对诉讼案由可选择,但对疗纠纷鉴定,规定须由医学会进行,法院不得自行确认医疗事故或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北京的规定是,患方如以医疗过错为诉由,医疗机构应进行抗辩,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医疗行为经鉴定构成医疗事故,当事人再申请司法鉴定的,法院不予支持。经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就医疗过错进行司法鉴定。
再次,适用不同标准导致赔偿数额差距巨大。医疗纠纷赔偿标准究竟怎样,各地适用法律不同。深圳规定,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纠纷中,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及标准依照条例确定。因非法行医行为损害患者生命健康权的适用民法通则。河南省规定,当事人在医疗纠纷诉讼中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精神抚慰金不宜过高,虽有医疗过失但过失达不到构成医疗事故程度的,一般不予判付精神抚慰金。北京高院则规定,确定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条款进行赔偿。如果参照医疗事故条例处理使患者损失无法得到补偿的,可按民法通则和其他司法解释进行赔偿。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指出,医患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二者没有根本性矛盾。医疗纠纷不是患者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处理不好不仅影响司法公正,也会影响政府、医院和医生的形象,容易导致医院和医生过于谨慎,最终损害的是患者的利益。
分析目前纠纷处理的问题,与医院
La w ada pt ati on an d pro ce du re/DEN G Yuz he n//Chinese Hospitals.-2008,12(2):46-47
Author's address:Journal of Chinese Hospital,Room 402,6th Building,No.27,Nan San Huan Dong Road,Fengtai District,
内部管理不到位,医患沟通不力有密切关系。如涉及电子病历的纠纷败诉,是管理规范滞后所致,需要健全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建议完善相关立法,出台相关司法解释,现在的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立法应考虑行业特点和医学发展的自身规律,要对医生有激励作用,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医院管理是系统工程,完善立法能解决多数问题,如医疗纠纷处理法包括事故、差错、药物不良损害等处理原则,利于法院作出公正裁决。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法规处处长赵宁认为,医疗纠纷处理成为热点不可避免,医患应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法律是处理矛盾的底线,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手段。因为医疗行为是一种缺陷行为,全球的医疗误诊率是30%,所以,在法律层面认定医疗损害和医疗事故到什么程度是合理范畴,难度很大。国外的医疗纠纷有九大类,主要是一些明显的医疗错误,如手术把左侧肢体做成了右侧等。但这些并不否认我们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卫生部下一步要对医疗事故鉴定办法和分级标准进行修改,也在想办法解决病历的问题,希望最高人民法院能尽快出台医疗纠纷争议处理的司法解释,统一案由、鉴定、赔偿标准问题,更好地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卫生部信访办处长张鸣介绍说,卫生部每年的信访接待50%是医疗纠纷。在处理的过程中如何考虑医学的特殊性,法律能否规范医患关系,我的观点是原则上同意立法,但无疑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也就是说,用立法解决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不现实的。一是医患关系是特殊的,应该建立在彼此非常信任的基础上。二是立医疗事故专门法的环境尚不成熟。职业病防治法的出台就是例子。由于该法有些规定制定的比较超前,带来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结果使矛盾集中到了卫生部门。卫生部门的立法本意是帮助维权,现在反倒成了被诉对象。这与医疗纠纷处理的大环境很相似,应该吸取教训。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综合处处长王艳彬介绍了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的几个阶段:1950年~1959年由法院裁决,不需经过鉴定;1959年~1977年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1978年~1997年《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出台,《刑法》中增加医疗事故罪;1997年至今,民事证据若干规定、《医疗事故条例》、举证倒置等措施出台实施,有效地改变了患者的被动地位。
目前,医疗纠纷司法处理的问题已很突出,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但究竟设立什么样的制度,既能有效调整医患关系,又使实施救死扶伤的人没有后顾之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对医院体制研究不多,但曾经发生的“救人”和“采血”事件,都留有价值取向考虑的空间。制度的完善需要实证的研究基础,以往我们有些司法解释一出台就受到谴责,原因之一是研究政策与实际脱节,加上我国地域性的特点,缺乏实证的操作性。国外的研究多用数字说话,可操作性就强,而我们实证研究缺乏数据支撑,自然难以操作。
制度性障碍恰恰需要制度设定来解决。为了客观全面地解决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和卫生部已经立项,对医疗纠纷处理进行专门研究,经过公开招标,选定一个卫生厅和一所医学院校,以及最高院医学法学研究所、北京海淀法院共四家单位参与研究,目前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相信会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结果。
医疗领域需要加强沟通和理解。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陈晓红认为,医生是特殊职业,尽力尽心救治患者是职责,但经验不足或特殊情况发生,难免出现处理缺陷,造成患者损失。司法处理医疗纠纷是有效的途径。但法院如果偏重关注诉由和患者的利益,忽略医疗行业的特点,如尿毒症患者生存期已经很短,稍有医疗过错,就判出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赔偿,这不利于医学正常发展。医学越来越具有高科技含量,如支架技术的运用,使以往心梗患者须卧床一月才能下地,变为卧床一天就可以下地活动。技术含量提高,风险自然也加大。
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应单独立法,限制巨额赔偿。举证责任由于医疗纠纷专业性强,应由医方提供,但如果因为一个签字是否准确,就否定整个病历的真伪是不妥的。医疗行为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即使无病历,通过医患双方对病史的陈述,专家也可以判断问题,因很低级的病历错误就认定医院举证不能,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公正的。
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刘宇提出,立法层面要有这样的理由和理念,即医疗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最重要的地方是,医疗产品本身是有瑕疵的,任何医疗行为即有好处也有坏处。在其他行业,产品有瑕疵就不能用,如航空业的产品一定是在充分研究完善之后才使用,而医疗行业不行,明知道手术有风险,但不能等完善了再使用。治病救人用有瑕疵的医疗“产品”,可能能救一些人,也可能会损害一些人。这是医疗行业典型的一个特殊性。
有关举证责任倒置的讨论从未间断过,讨论问题不会干预法律,其最大的意义,在于病历瑕疵对医疗纠纷鉴定究竟有多大影响。目前,患方质疑病历不真实或病历丢失,法院会不委托鉴定,直接推定医院举证不能,必须承担责任。其中不乏存在把病历问题扩大化的现象,需要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某小型医院医疗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篇10
昆明某专科医院经营面积为5000 m2,总投资为3000 万元,属民营营利性专科医院; 诊疗科目有预防保健科、妇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中医科、医学检验科,辅助科室有: 手术室、人流手术室、妇科物理治疗室、药剂室、消毒供应室、病案室等; 医院无传染科,不接收传染病病人; 医院中设置床位( 牙椅) 共60 张,门诊人数约为200 人次/ d,是典型的小型医院。
该医院医疗污水处理站始建于2011 年10 月,环保投资共51 万元,其处理能力为30 m3/ d,采用生物处理为主的流程,出水水质已达到 《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 GB18466-2005中预处理标准及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要求[1],该工程大大减轻了该医疗污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 设计规模、水质与处理要求
从医院各部门的功能、设施和人员组成等情况可以看出医院废水比一般生活污水的排放要复杂。不同部门科室排出的污水成份和水量也是各不相同的。该医院排放污水的主要部门和设施有: 门诊、病房、妇产科、放射科照片洗印、手术室、检验科、洗衣房、等处排放的医疗废水; 医院办公室、卫生间、食堂排放的生活污水。本医院医疗废水与生活污水无法严格区分,故均视为医疗废水。
该医院医疗废水主要污染物特征为: ①含有病原体,如病菌、寄生虫卵等; ②含有消毒剂、药剂等多种化学物质; ③污染因子主要为COD、BOD5、SS、氨氮、总磷、微生物病菌等。其中各医疗科室所产生的废水具体如下:
( 1) 检验科废水
检验科废水根据检验项使用化学药剂的不同分为酸性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3],本医院规模较小,检验科用水少; 产生少量废水。三种废水均单独收集预处理。
酸性废水: 医院多数检验项目或制作化学清洗剂时,经常使用大量的硝酸、硫酸、一氯乙酸等酸性物质,酸性废水产生量为150 L/d。
含氰废水: 在一些血液、血渣、细菌和化学检查分析中常使用氰化钾、氰化钠、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等含氰化合物,由此产生含氰废水,产生量预计为20 L/d。氰化物有剧毒,人的口服致剂量( HCN) 平均为50 mg,氰化钠为100 mg,氰化钾为120 mg。氰化物对鱼类毒性很大,当水中游离氰浓度为0. 05 ~ 0. 1 mg / L时,许多敏感性鱼类致死,浓度在0. 2 mg / L以上时,大多数鱼类会迅速死亡,所以对含氰废水应单独收集处理。
含铬废水: 医院部分医学检验项目使用重铬酸钾、三氧化铬、铬酸钾三种药剂,使用过程中产生含铬废水,产生量预计为15 L/d。
( 2) 放射科
项目放射科照片洗印废水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在胶片洗印加工过程中需要10 多钟化学物品,主要是显影剂、定影剂和漂白剂等。废显影液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16 感光材料废物,收集后交给专业处理危险固体废物的单位处理。
( 3) 门急诊、洗衣房、病房、其他诊室、办公室、卫生间废水
项目门诊、洗衣房、病房、等产生的废水为混合排放,因此均视为医疗废水,该部分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NH3-N、总磷、病原性微生物等。
该医院产生医疗废水15. 2 m3/ d,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30 m3/ d。医院病房、办公室的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各特殊科室污水经过预处理后与门急诊污水一起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医院医疗废水采用SBR+消毒工艺处理,处理后的出水采用Cl O2进行消毒,该水处理工艺措施符合 《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5 中 “5. 6 执行预处理标准时宜采用一级处理或一级强化处理+消毒工艺”的要求。设计的进、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如表1 所示。
2 处理工艺流程
根据综合性医院污水的特点,采用SBR+消毒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工艺见图1。
3 工艺说明
3. 1 预处理系统
预处理系统主要构筑物包括化粪池、隔油池、中和池。
( 1) 检验科产生的酸碱废水采用中和处理,使用氢氧化钠和乙酸作为中和剂; 含氰废水产生量为5 L/d,采用二氧化氯处理含氰废水。具体处理方法为: 含氰废水收集于预处理池,用氢氧化钠调节其p H值,使其p H≥11,然后利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投加二氧化氯,余氯控制在2 ~ 7 mg/L,完全氧化情况下,投加比例为CN-∶Cl O2= 1∶2. 6,接触时间大于0. 5 h,经预处理后的含氰废水的氰化物浓度小于0. 5 mg/L; 含铬废水单独收集后,使用化学还原法处理,即在酸性条件下投加亚硫酸钠试剂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然后将p H调节至8 ~ 9,使其形成氢氧化铬沉淀,沉淀物作为医废交由资质单位处置,处理后出水中铬含量小于0. 5 mg/L,处理后的废水进入中和池。
( 2) 项目放射科照片废显影液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在胶片洗印加工过程中需要10 多钟化学物品,主要是显影剂、定影剂和漂白剂等。废显影液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16感光材料废物,排放在集水池收集后交给专业处理危险固体废物的单位处理。
( 3) 医院食堂产生的废水通过设置隔油池处理,利用油与水的比重差异,分离去除污水中颗粒较大的悬浮油,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 4) 粪便废水进入化粪池,通过沉淀截留作业及微生物生化作用去除部分污染物,然后进入SBR系统进一步生化处理。
3. 2 SBR生化处理与消毒系统
该系统主要构筑物和设备包括SBR生化池、滗水器、消毒池、消毒剂加药系统。污水通过潜污泵由中和池、化粪池、隔油池等系统中输送至SBR反应器中,通过时间上的交替来实现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整个运行过程,在流程上只有一个基本单元,将调节池、曝气池和二沉池的功能集于一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微生物降解和固液分离等。其运行过程为: 进水→爆气→沉淀→滗水→待机。通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和沉淀分离去除大部分有机污染物和氨氮。
在消毒池内,主要是通过投加消毒液,采用有机氯类二氯异氰尿酸钠作为消毒剂,杀死污水中的细菌和病原微生物,保证出水的微生物指标。消毒后污水达标排放。
3. 3 污水处理站构筑物及主要设备
污水处理站构筑物见表2。
污水处理站主要设备见表3。
4 工艺特点与运行效果
4. 1 工艺特点
本工艺以目前比较成熟或先进的技术为基础,充分考虑了医疗废水的水质特点和工程的现场情况,主要工艺特点包括:
( 1) 本工艺采用了成熟的SBR反应器作为生物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方法,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 2) 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能提高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效率。
( 3) 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 4) 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 5) 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 6) 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 7) 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 8) 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 9) 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站的扩建和改造。
4. 2 运行效果
废水处理设施经过半年运行,设备运转正常,整个工艺系统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出水的各主要污染指标均小于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8466-2005) 标准的限值及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43 -2010 的要求,其中COD出水可达90 mg / L,去除率为70% ; BOD5出水为20 mg/L,去除率为85% ; 氨氮20 mg/L,去除率为50% ; 总磷5 mg/L,去除率为50% ; SS为25 mg/L,去除率为90% ; 粪大肠杆菌群为4600 个/L去除率为90% 。
5 结论
昆明市某小型医院所排放的医院废水其综合水质类似于生活污水,但其化学成分比生活污水更为复杂,常含有大量病菌、有机溶剂、消毒剂等物质,对于该医院各部门排放的污水由于与生活污水无法严格区分,均视为医疗废水。各部门排放的不同污水经过相关的预处理系统收集处理后,采用SBR+有机氯消毒为主体处理工艺进行微生物生化处理。出水可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 GB18466 -2005 中预处理标准及《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的要求。工程的长期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较高,出水水质稳定,运行成本较低且操作方式灵活,是适合中小型医院医疗废水处理站的工艺。
参考文献
[1]魏先勋.环境工程设计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01-530.
[2]周靖,李焕昌.医院给排水设计反思[J].给水排水,2005,31(2):75-77.
[3]李耿,罗伟.医院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处理工程实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3):110-113.
论医疗纠纷处理中的节、点 篇11
关键词:医疗纠纷;处理现状;思考
引言:医疗技术差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诸多社会原因,造成医疗纠纷是医疗服务活动中一种不可避免的摩擦,对纠纷的处理关系着多方利益,如医院、患者、医生等,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处理的公平、公正,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伤害大众情感。就目前医疗纠纷处理的现状而言,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合理处理这些问题的剖析和解决是提高医疗纠纷处理水平的关键,也是提升我国法治、民主层次的重要环节。
一、医疗纠纷处理的现状
(一)医疗服务活动概述。医疗服务技术含量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例如,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患者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有差异的,同一种药品对同一种疾病的治疗也会因个体差异有所区别。因此,在医疗服务活动中每一个细节的把握都很关键,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并且要有丰富的经营、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熟练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除此之外,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也很关键,只有做的更好,才可能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处理的繁琐。
(二)医疗纠纷处理现状。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广大病患的需求,“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个社会问题。医疗资源不平衡、医疗技术差异、收费差异等造成了更多的医疗纠纷。在这些纠纷的处理中,首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方面,表现在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可选择性,不同的法律、法规使用与同一起医疗纠纷,但依据法律的不同却造成了最终问题解决的巨大差异。另一方面,法律、法规的适用性欠缺,法律法规存在的价值是解决矛盾,可医患诉求的矛盾致使依法处理医疗纠纷存在很大的适用性欠缺。例如,和谐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原则,一些医疗纠纷医院自身无过错,但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医院还得赔偿。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造成了医疗纠纷依法解决成本高、过程漫长、路程曲折,甚至造就了个别以法律漏洞为基础的投机者的机会,借事敲诈医院,有目的的制造医疗纠纷。其次,医疗纠纷处理中鉴别机制存在一定的漏洞,当前的医疗事故的鉴别多依赖于医学会和司法机构,在鉴别过程中,患者对医学会的鉴别存在质疑,害怕医者的相互包庇;司法机构鉴别一方面医学技术有限,一些地方的司法机构不足以承担某些医疗事故的鉴别。另一方面,费用较高,患者的承受能力有限,大多需医院先行垫付,最终不论是官司输赢,医院都会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再次,公安介入少、媒体介入乱。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患者或患者家属的一些过激行为严重影响到医院正常运营的秩序,而公安部门的介入少、介入对事件的处理作用微弱,对于患者家属的过激行为也只能以劝导为主。而媒体在介入时其心理已偏向患者,除非患方有重大的道德失误,且由于大众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理,在医疗纠纷发生时,大众的心理趋向也多站在患方,因此媒体介入时对事件的报到大多会影响到医院形象。
二、对医疗纠纷处理的思考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依法治国的基,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完善的全面的法律、法规才能保障患方和医方的双方利益,才能公正、公平的维护社会的正义。一方面,提高立法的统一性,避免在法律适用上的可选择状态,给当时人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理方案,在任何时候都能就事论事,其处理结果不会随着外界因素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简化诉讼环节、降低诉讼成本,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性。此外,将第三方调解和赔偿事宜更完善的纳入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第三方调解的力度,维护多部门之间的良好合作。
(二)提升社会保障制度水平。医疗资源的不平衡、看病难等问题在医疗纠纷的发生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一些慢性病患者,治疗周期长、花钱多、疾病又反复发作折磨病人,这就容易造成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不满,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提升社会保障制度,有政府引导平衡医疗资源分配,“大病进大医院,小病基层医院解决”,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减少医生的工作压力,并能将一些严重威胁到家庭经济的疾病、药物等纳入社会保障体制,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对于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疗纠纷的解决有积极意义。
(三)完善医疗纠纷鉴定体制。医疗纠纷的鉴定是医疗纠纷解决的关键环节,建立有利于医疗纠纷解决的医疗事故鉴定机制,对实现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的公平、公正极为关键。在医疗纠纷鉴定体制完善上,首先,应确保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独立性,使其能客观的对待医疗事件,无任何的情感偏向。其次,提高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专业性,必定医疗服务活动是一个很专业的工作,对鉴定的专业性、技术性保障,是公平、公正处理医疗纠纷的根本。再次,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降低医疗纠纷处理对医患双方精力、金钱的消耗,确保医疗事故鉴定的迅速、公正、高效,建议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
(四)成立专门的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存在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已发生的医疗纠纷,避免医生、医院过多精力的消耗,以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营。还要对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预防,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预防意识。并联合警务室做好医疗纠纷的处理,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医院正常的运营秩序。第一,按照相关制度、规定检查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避免不规范语言、动作等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刺激。第二,接受患者投诉,注意与患者及其医生的沟通,将问题处理在初级阶段。第三,为患者及相关人员提供医疗咨询服务,促进患者及家属对医疗专业性、技术性的认识,减少医患摩擦。第四,重视“医闹”问题的处理,对于行为异常患者及患者陪同人员具有高度的警觉性,必要时可报警处理。例如,醉酒患者在就诊时情绪比较失控,该情况下,一方面,提醒医生对自身安全的防护,注意言行及对患者的劝导。另一方面,联系保卫部门随时预防意外发生,并积极的对患者实施就诊。 比如:我院设置了医疗安全办公室,大多医疗纠纷都通过该部门处理,另外协同街道司法所共同作第三方协调处理。
(五)重新认识医疗纠纷处理中公安、媒体的介入、第三方调解。医疗纠纷数量的急剧上升和影响的扩大化,即使医院有专门的处理科室和保卫科,有些事也难以应付,目前长沙市二十几家医院都设置了警务室,有专门的警员来协助处理纠纷,公安机关的介入,做好医疗纠纷及“医闹”事件发生时的取证,尽可能避免医疗纠纷的升级。对媒体介入上,要有客观、辩证的认识,社会大众舆论舆论代表的是一种社会道德基础,对于媒体的介入应积极配合,特别是在“医闹”事件的处理上,应大力支持媒体客观宣传,改变医患纠纷中,患者的弱势形象,将医院的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展现于大众面前,让大众对医疗纠纷有一个更客观、理性的认识,这样才能确保社会舆论的公平、公正,才能有利于医疗纠纷处理的公平、公正。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尤其是公正性一直是主要的问题。公正需要第三方进行主持,如果医、患双方直接进行对峙,那么无疑会造成僵持的后果,从而影响纠纷的有效解决,因此,有司法部门进行第三方调解的介入,可以有效的缓解僵持现象出现,以第三方角度和立场进行调解化解和处理好双方矛盾,解决纠纷。
结语:医疗纠纷的处理关系着患者的合法权益、医院的合法权益、医生的合法权益,在处理中,一方面,要应用法律、法规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注重医患双方的相互沟通,避免医疗纠纷的升级,避免其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持公平、公正的态度给予医疗纠纷良好的解决,提高医患双方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崔志强,孔繁增,白日荣等,医疗纠纷相关因素的分类与防范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02):14-16
医疗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篇12
1 方式
“医疗咨询”工作的宗旨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以受聘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的成员为技术支撑, 专家鉴定组组成人数在3人以上。专家鉴定组进行医疗咨询, 实行合议制。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 对医疗争议进行鉴别和判断, 为医院和行政部门及时、准确地处理重大医疗纠纷提供医学依据, 从而探索一条快速、合理处理医疗纠纷的工作流程。
开展“医疗咨询”的工作流程:医院发生突发性重大医疗纠纷后, 在难以判断的情况下, 由医院委托医学会组织鉴定, 并提供相关鉴定材料 (病历资料、当事人的陈述和医院的答辩) ;医学会根据医疗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专业, 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 组织召开“医疗咨询”会, 经合议, 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分析意见。医疗咨询的分析意见帮助院方公正合理地对医患纠纷定性、定责, 有助于医院明白自身的不足, 找准处理医疗纠纷的切入点。
2 资料
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完成“医疗咨询”的76例病案, 均来自宝山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根据医患双方争议的要点, 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 组织专家进行“医疗咨询”, 对所做出的咨询结论作为处理重大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
在“医疗咨询”的76例病案中, 咨询结论为医疗事故的29例, 事故率38%。其中一级医疗事故16例;二级医疗事故3例;三级医疗事故4例;四级医疗事故6例。医疗事故集中在急诊科和手术科室, 见表1。
3 讨论
3.1 现行医疗纠纷处理方法的局限性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可以通过3种途径解决:双方协商解决、行政调解和民事诉讼。多年的实践表明, 3种途径对于解决医疗纠纷, 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客观的不足。具体来说, 这3种途径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 由于当前医疗事故争议协商解决机制尚未健全, 医疗纠纷协商和解后, 往往医院和行政部门对医疗纠纷及事故责任人难以定责, 常使责任人逃避医疗责任和行政处罚, 不利于责任人吸取教训。其次, 一旦出现和解不成或违反和解协议, 常常导致矛盾深化, 不利于医疗纠纷的合理解决。第二, 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属于公有制的公益性服务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出面调解往往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 一方面患者及家属存在不信任的态度;另一方面, 在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调解期间难以对医疗纠纷定性定责。第三, 民事诉讼处理医疗纠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成本经济高、周期长, 大多数患方等不及, 采取闹医院的行为[1,2]。
3.2“医疗咨询”的优越性
3.2.1 独立性
医疗咨询的机构是民间组织机构, 既独立于行政机关, 又不隶属于司法部门, 这样可以避免行政干预和长官意志;同时参加医疗咨询的专家与组织医疗咨询的机构不具有隶属关系, 与被鉴定的医疗单位也无隶属关系, 因此医疗咨询的结论是真实和可信的。
3.2.2 快捷性
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 鉴定一起医疗事故程序需要45~60天时间, 而医疗咨询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 对重大紧急的医疗纠纷事件, 最短可在1天内进行, 这样大大缩短了医疗事件的定性定责的时间, 从而有利于医疗事件解决的进程[3]。
3.2.3 经济性
医疗咨询程序简练、结论可信, 为处理医疗纠纷事件的决策提供依据,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定性定责的原因导致的医疗纠纷事件处理久拖不决, 使医院省时、省力、省费用。
3.2.4 保密性
医疗咨询一般以不公开鉴定为原则, 组织鉴定的机构对参加鉴定的专家和当事人均负有保密义务, 整个鉴定过程很少受外界影响。这样减少医疗纠纷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保护了当事人和患者的隐私权, 使医患双方可以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化解, 促使争议得到公正、彻底解决, 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 缓解社会矛盾有积极的作用[4]。
3.2.5 专业性
医疗纠纷常常涉及复杂的医学知识和法律问题, 法官由于受不熟悉医学知识的困扰, 难以深入了解纠纷的内在情况, 可能影响公正判决。所以选择医学专家、法医专家、法学专家、医疗管理专家等建立专业的医疗纠纷“医疗咨询”团队, 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快速裁定医疗纠纷事件的性质和责任, 从而帮助医疗纠纷妥善处理[5]。
4 效果评价
经初步统计, 宝山区近几年在解决医疗纠纷事件时出现激烈冲突和上访的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 2006年31起, 2007年25起, 2008年20起, 2009年至截稿止8起。应用“医疗咨询”方式处理重大医疗纠纷已初见成效, 和谐处理医疗纠纷的方式逐步形成。
笔者认为和谐处理医疗纠纷事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助于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我区应用“医疗咨询”方式处理重大医疗纠纷, 使冲突激烈的医疗纠纷事件逐年减少,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 缓解了医患矛盾。
摘要:探索一种合理、经济、高效地处理和解决医疗纠纷, 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工作的热点和难点。自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3年间, 宝山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 以“医疗咨询”的方式处理管辖区域内24所医院内发生的76例突发性重大医疗纠纷。本文分析了现行医疗纠纷处理方法的局限性, 讨论了开展“医疗咨询”的优越性, 为和谐、快速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了一种方式。
关键词:医疗咨询,处理,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童云洪, 刘海英, 冯俊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医院, 2007, 11 (7) :7-10.
[2]朱海荣, 姜文亭, 黄红艳.浅谈医疗纠纷处理中应着力把握的三个环节[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8, 5 (5) :29-31.
[3]张立峥.69例医疗事故鉴定病案分析[J].护理研究, 2004, 18 (4) :7-8.
[4]史晓东, 张莹.对医疗事故处理中鉴定公正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04, 24 (8) :15-16.
【医疗废水处理方法研究】推荐阅读:
医疗废水治理工程实例09-19
屠宰废水处理研究06-05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09-16
废水处理方法概述10-28
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09-21
造纸废水处理研究研究论文06-03
城市的废水处理方法09-17
采油废水处理工艺研究12-25
废水处理方法的总结12-10
医疗纠纷处理办法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