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防护论文

2024-09-23

自我防护论文(精选12篇)

自我防护论文 篇1

关键词:护士,自我防护

护士的职责是协助医师使患者更快地康复出院。在医院, 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人群。随着国家的法律机制的完善, 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需求的提高及法律观念的增强, 医疗纠纷日趋增多。在这种情况下, 护士做好自我防护尤为重要。

1护士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避免不该发生的责任错误。如:不认真交接班, 不执行查对制度而打错针、发错药、发生褥疮等, 又如:在接触紫外线消毒时, 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接触化学消毒剂时, 应加强无菌操作, 把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2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

护士工作面对着患者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 所以护理, 事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疾苦和生命安危, 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事故差错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如:有的护士上班做私事或擅自离岗, 没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使患者失去了有效的抢救时机, 造成患者死亡, 给患者家属造成很大的痛苦, 不仅自己受到处分而且也受到良心的谴责, 终生感到遗憾和内疚。因此, 护士要加强自己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对业务精益求精, 对工作极端负责, 是防止一切责任事故的关键。

3学会自我调节

平时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从生活中寻找乐趣, 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情, 才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4不断学习, 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 最终将转到以人为中心上来。护理工作进入到理论化、信息化、程序化阶段, 将为患者和健康人提高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所以, 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勤奋学习, 提高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才能适应发展中的工作需要。

5写好临床护理记录

护理记录不仅是检查和衡量护理质量的主要资料, 也是医师观察诊疗效果, 调整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 在法律上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因此, 护士一定要写做一致, 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的原则, 确保护理记录的真实性。

6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

护士应严格规范护理行为与自身形象, 行为应符合医疗护理规范要求。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使患者感到安全和放心, 保持科学的工作作风, 不接受患者或家属的无理要求, 不受患者或家属封建迷信的干扰。在工作中一旦发生失误, 不论问题大小、轻重要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及在场的护士, 不隐瞒情节, 立即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把不良后果缩小到最低限度。

随着医学发展, 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普遍提高, 护士也应充分认识工作中存在的危害, 切实加强自我防护措施, 以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自我防护论文 篇2

抗肿瘤药能冶癌,同时也在治疗过程中对操作者及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国外研究证实,管理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吸入或吞食(在病房吃饭),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可导致诱变性、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目前我国对抗肿瘤化疗药物缺乏规范的管理,配制化疗药的防护设备较少,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具以及存在对抗肿瘤药物废弃物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正对医院环境及护士的健康构成威胁。下面介绍一些护理工作者在接触化疗药时应掌握的防护知识。

一)、环境

1.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工作只能,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进行。

2.有条件的医院,抗肿瘤药物的配备应在专门的配药室、层流操作台上进行,没有条件的医院,抗癌药物配药室应设在人流较少处,室内要安装排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

二)、操作前

1.接触抗癌药的护士操作前要穿防护衣,戴一次性口罩,防止由呼吸道吸入;戴一次性帽子,戴乳胶手套,减少皮肤接触,有条件的戴目镜。

2.戴手套前及脱离手套之后应认真洗手。

三)、操作时

1.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包裹;溶解药物时,溶酶应沿

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

2.使用针腔较大的针头抽取药液,所抽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溢。

3.如果药液不慎溅入眼内或皮肤上,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撒在桌面或地面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

4.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

5.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后排空气时,用一片无菌酒精棉片放在针头周围,以免药液外流污染。

四)、操作后

1.药液输完后拔针时应戴橡胶手套。

2.触化疗药物的用具、污物应放人专用袋内集中封闭处理,化疗废弃物应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并注明标记。

3.护土处理化疗病人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手套。

五、凡有化疗物的医疗单位,一定要坚持化疗的防护原则

1.工作人员尽量减少对化疗药不必要的接触。

2.尽量减少化疗药对环境的污染。

3.切实加强对接触抗癌药护士的工作科学规范化管理,除加强接触抗癌药护士的自我防护知识的教育,进行专职培训,实行常规性防护知识考核外,还要制定护士接触抗癌药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

身居空调大楼 加强自我防护 篇3

当老板发现员工接二连三地出现身体不适时,可别以为他们夸张了感冒病情。有天删1不再抱怨时,可能已经生病在家无法继续工作了。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办公室工作人员经常感到头痛、疲倦,其中12%的上班族甚至天天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包括打喷嚏、喉咙干燥、眼睛干涩、鼻子过敏、皮肤发痒、头痛、昏昏欲睡、易疲倦、咳嗽、气喘、情绪起伏大等等。.欧美医学研究证实,这是一组没有确定病灶的症候群,特别容易发生在密闭的、没有窗户或少有窗户但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大楼内,统称为“病态大楼症候群”(简称SBS)。

楼内污染的来源

SBS是长期待在装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密闭的室内后,身体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台湾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教授江伯伦解释说,SBS出现在每个人身上的症状并不一样,它的发生与室内空气质量有很大关系。

环境医学研究者普遍认定致病源来自四面八方,包括空调通风管线内的细菌、复印机飘出的粉尘、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墙面油漆溢散的甲醛,都可能是侵害办公人员健康的元凶,而办公大楼的密闭式中央空调系统则是帮凶,使得脏空气和致病细菌不断在大楼内循环。

有人形容,星期一早晨的办公室就像缺水的沼泽,不但空气停滞不动,偶尔还会冒出阵阵臭气。SBS发作时间因人而异,因通风不良所引起的不适,会在人一进入办公室时马上感受到;因为长时间毒素累积所产生的不适,通常到了下午症状特别明显。

蔡小姐就坐在办公室出风口的正下方,一天到晚感到手脚冰凉。前一阵子蔡小姐患重感冒,一直不见好,换了位置(躲开出风口)之后却日渐好转。公司特意在出风口处加装了滤纸,可不到一个星期,滤纸就由白转黑,更换频率极高。蔡小姐不免担忧:人的呼吸道’和肺部是否也像那张滤纸一样呢?

冷气的使用高峰期在夏天,办公大楼经常在使用了几个月后,放任它休息个大半年。这期间一般很少更换滤网,更别提作蒸发盘或结冰器的内部清理了。于是,卡在滤网上的脏东西渐渐结成硬块,与结冰器下方的水结合,成了蚊蝇、细菌和蟑螂的乐园。直到下一次使用时,卡在滤网上的脏东西首先让空气输送不畅,造成办公室冷度不足又耗电,之后,这些脏东西又跟着送出去的空气再度循环于大楼内,那种空气实际上比不用滤网还要脏。

有些大楼管理者知道要定期清洗水塔和通风管,但是忽略了办公室的基本清理。想想看,是不是每次换灯管时,一碰到天花板就会有灰尘从天而降?打开天花板你就会发现,里面全都是灰尘。只要灰尘在办公室“安营扎寨”,再经过气流一吹,灰尘就搭上了顺风车游走于大楼内部。

一个人如果能活100岁,大概有八九十年的时间是在室内,所以健康的室内空气质量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欧洲的建筑师做得最好:让每个摩天大楼的窗子都能打开、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空调、每个员工都能接近一个窗子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虽然每平方米造价比美国贵了足足一倍,表面上看似乎不“划算”,但欧洲人认为设计合理的建筑物能增加生产力,长远来看还是值得的。

改善环境的策略

在美国,室内空气质量被环保署列为五大环境健康危害之一。2001年公布的一份名为《健康的建筑,健康的人》的报告书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要改善室内环境,除了求助专业清洁维修公司对中央空调系统定期保养检修外,专家提出了三个基本对策:控制污染源、改善通风条件以及调控室内温湿度。这不仅是大楼的维护管理人员的责任,也需要每一位身居其中的办公人员的努力。

——控制污染源

原则:除去不必要的污染源、过敏原,集中管理不得不存在的污染物。

方法:保持个人环境清洁,清除室内灰尘,妥善摆放食物且尽量不储存,及时清理垃圾。减少使用各种容易产生挥发性化合物和尘螨等过敏原的物质,例如表面有漆料的东西、修正液、绒毛玩具、地毯、布质窗帘等。避免摆放会开花的植物或湿气大重的植物,改放阔叶为主钓植物,并给植物充足的光源,促进空气流通。制订办公室禁烟守则,严格执行。美国许多大楼内部绝对禁烟,吸烟者必须走出大楼到户外吸烟,大楼内部可完全杜绝二手烟的危害。国内的大楼一般没有设置吸烟室,吸烟者通常在楼梯间吸烟,只要有人点了烟,同楼层的人员马上就能感受到,因为二手烟通过通风管道传送到大楼其它房间;也可能大楼内设置了吸烟室,但没有独立空调通风系统,吸烟室形同虚设。在可能产生高浓度污染物的空间(如厕所、厨房、吸烟室、仓库和事务机器区等),加强通风换气频率,并设置独立空调系统。室内设计装潢力求简单,过度装潢只会带来更多的挥发性化合物。根据研究,单单一项建材就会溢散出22种挥发物;有的甚至能致癌。装潢时尽量选用环保建材,包括合板、油漆、地毯和黏着剂。

——改善通风条件

原则:每人每天吸入呼出的空气量约高达2万升,加强通风有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方法:天气好的时候应常开窗,这是最简单的通风换气方法。打开窗户2~3个小时,就能有效降低室内过敏原的浓度。保持通风管道的清洁和通畅,出风口和回风口位置要恰当,以免产生滞留区。室内尽量不做高隔间,天花板宜高些,办公家具不要挡住气流方向。通风口要远离污染源,同时安装在背风处,这样就可以与四季风向错开,以免将要排出的废气吸回。如果刚好坐在空调死角处,不妨加装一个小风扇以促进对流。

——调控室内温湿度

原则:保持室内清新的空气和适宜的温湿度。

自我防护论文 篇4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手术室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 每天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呕吐物频繁接触, 受到感染机会较多, 常有肯能感染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 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体健康[4]。

1.2 化学因素

手术室应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麻药等化学性药物, 化学成分极易对人体的皮肤、黏膜、神经系统、胃肠道、呼吸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有的甚至有致癌作用[5]。另外一些手术过程中应用的化学性废弃还会引起女性内分泌功能, 尤其对于育龄护士可能有致畸、流产的可能。

1.3 物理因素

手术过程中的锐利器械较多, 如刀、剪、针传递频繁, 极易误伤自己或同事。有研究表明[6], 80%护理人员有锐器刺伤史, 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危险性较大。手术室中仪器的电离辐射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机体的损伤, 特别是骨科手术使用的X线机可以导致人体免疫、遗传疾病和血液疾病等。另外非电离辐射如超声、电磁波、紫外线、红外线对于皮肤和眼镜的刺激较严重, 可以使皮肤起泡、脱皮甚至致癌, 还有可能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形成永久性色素沉着或眼镜损伤。高频电刀、电锯、心电监护仪、麻醉机报警等手术室噪音如果接近90DB, 长期处于高分贝的噪音下产生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7]。

1.4 心理因素

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较大, 对于患者害怕手术器械、纱布遗留在患者体内, 对于手术配合的担忧, 同时对于术中大量出血、各种创面、坏死组织、恶性肿瘤等都会对自身的心理造成恶性刺激, 从而导致护理人员神经过度敏感, 心理上出现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 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

2 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2.1 防止生物因素感染

术前巡访患者前注意查看患者病历和化验单结果,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应作特殊记录, 根据传染疾病的严重程度做好术前准备, 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过程中注意戴手套, 手套不可以有破损, 在接触患者有传染性物质后一定要彻底吸收。

2.2 化学因素的防护

将有毒的化学消毒剂集中存放, 注意存放地点的通风情况。注意检查盛装化学制剂的容器要良好的密闭, 防止挥发引起空气污染。接触一些化学消毒剂过程中注意戴帽子、口罩、手套, 做好自身防护, 如有化学制剂溅到眼镜或皮肤, 注意立即用流水冲洗, 同时及时上报自身受伤情况, 对于化学性灼伤及时治疗, 将损伤程度降到最低点。

2.3 物理因素的防护

手术过程中注意正确防止手术刀、剪、针、钩的位置, 锐器手术器具在传递过程中, 一定要用盘中传递, 不得因手术操作紧张直接传递。手术室应设置防止电离辐射穿透的手术间, 参加手术人员注意穿好铅衣, 带上防止X射线及其他辐射的防护面具, 怀孕或妊娠护士应避免进入手术室。

2.4 注意加强心理保健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 应注意做好自我心理疏导, 缓解紧张工作状态, 同时合理有效的排班, 提高工作效率, 处理好人际关系, 同时加强自身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 提高自己精神状态。

职业性危害主要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所产生的各种损害, 包括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和职业性损伤三大类。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主要有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心理因素4大类, 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提出有效的防治保护措施, 提高自身保健意识。综上所述, 有效的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为更好的保护手术室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 同时也为更好的提供高效、快捷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玲, 崔雪华, 黄劲华.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外医疗, 2009, 12 (b) :113~114.

[2]陈小荣.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自我防护[J].中外医疗, 2009, 12 (c) :107~108.

[3]杜会勇.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4) :255~256.

[4]唐滇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22) :85~87.

[5]何玉茜, 朱林平.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30) :100~101.

[6]张朝霞, 赵建琴.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1 (219) :255~256.

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篇5

手抄报活动方案

为提高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根据局里要求,我校决定在全校开展“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确保学生平安

二、活动时间

2014年2月17日至2月23日

三、活动目标

学生的安全知识进一步增长,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自救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安全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管理措施进一步到位,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平安校园”创建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活动重点

1、交通安全教育。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常识,以及违法交通行为给交通安全带来的隐患,教育学生牢固树立“遵守交通信号”、“遵守停止线”、“ 行走斑马线”、“各行其道”、“靠边

行走”、“安全乘坐车辆”等安全意识,做到放学回家途中不并排行走,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自觉养成出行有序、遵章守法的良好习惯。

2、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消防知识,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宣传,使学生能够用消防知识保护自己,使教职员工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三懂三会”要求。

3、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宣传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疫知识,使学生掌握食品卫生安全常识,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有效控制学校食物中毒及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师生自我防范能力。

4、防溺水安全教育。春季冰河开化,通过对学生进行溺水典型事件的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防溺水意识,另要重点加强节假日和其它非上学时段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防学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

享受手机便捷莫忘自我防护 篇6

电磁辐射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危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客观存在。据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电磁兼容与研究所主任赵玉峰教授介绍,我国对电磁辐射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不良影响与危害已研究多年。研究确认,电磁辐射可使人体产生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乏力等不适,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危害。另据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白同云教授介绍,电磁波辐射不但能够在生物体内产生明显的能量沉积,即热效应,而且低强度、长时间的电磁辐射还会产生一系列的非热效应,在生物体内释放巨大能量。因此,电磁辐射一旦超过限值,将导致人体内部组织的损伤或死亡。电磁辐射的功率越大、距离越近、照射时间越长、间隔时间越短,对人体造成的损伤越大。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副研究员曹兆进介绍说,有资料表明,微电波磁场也能引起机体的慢性损伤,初期表现以无力综合征为主,中期表现为植物神经综合征,晚期可发生下丘脑综合征。微波电磁场还能引起生殖系统损害,微波暴露可引起 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脑血流图改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变等。国外的许多流行病学研究认为,电磁辐射与白血病、脑瘤、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有关。

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

鉴于电磁辐射有害于人体,我国卫生、环保及劳保等部门都相继制定了有关的电磁辐射防护国家标准,如:“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微波辐射作业卫生标准”等,其中由国家环保局制定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规定,公众的照射限值为40微瓦/平方厘米。但以上标准均是针对连续波的辐射,对于手机这种间断辐射仅在拨打电话期间内影响持机者目前尚无国家标准。据了解,目前国内外对于手机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虽然不少,但至今未有定论。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期使用手机者中,已有人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耳部肿胀、面部出现红斑等症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曾对移动电话使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他们选择了216名公司职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手机用户115人为观察组,非手机用户101人为对照组。调查结果表明,使用移动电话的年限与使用者神经衰弱症候群的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说明长期使用移动电话可使人体神经衰弱等不良反应增加。调查还表明,移动电话使用者失眠的发生率远高于非使用者,且入睡困难和睡眠多梦的发生率与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还有关。也许有人会问:我使用手机已经几年了,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呀赵玉峰教授解释说,不良反应的出现涉及许多因素,比如辐射场强弱、作业环境的温度、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和电磁敏感度、性别、年龄差别等,仅以个体对电磁波的敏感程度而言,有人很敏感,一接触就有反应,有人则无任何不良反应。

手机电磁辐射究竟有多大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入网手机已过百种,用户突破3500万户。面对市场上品牌、花样繁多的各类手机,从减少电磁辐射考虑,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手机呢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委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对市售的部分进口品牌手机19种GSM手机,12种CDMA手机进行了测试。测试方法模拟手机实际使用情况,然后测量呼出时的电磁辐射。测试结果发现:1.手机呼出时与网络最初取得联系的几秒内电磁辐射最大,随着振铃第一声响过,辐射逐渐减小,而后达到一个稳态值。通话过程中辐射值一般低于最大值而高于稳态值。19种GSM手机中有15种电磁辐射最大值可达2000微瓦/平方厘米以上,个别手机辐射最大值甚至高达10000微瓦/平方厘米,其接通后的稳态值也高达500微瓦/平方厘米,其他手机接通后的稳态值均在40微瓦/平方厘米以下。12种CDMA手机中,有一种牌号辐射最大值为30微瓦/平方厘米,其他11种牌号辐射最大值在50~150微瓦/平方厘米之间,所有CDMA手机样本接通后的稳态值均低于10微瓦/平方厘米。2.待机状态下,虽然手机不时发射信号与基站保持联系,但电磁辐射很小。19种GSM手机中,有11种手机待机状态时电磁辐射都在1微瓦/平方厘米以下,其他牌号也在7微瓦/平方厘米以下;所有12种CDMA手机待机状态时电磁辐射值在1微瓦/平方厘米以下。故此,专家认为,手机放于衣袋中或挂于腰带上,不会影响人体健康。3.CDMA类手机的电磁辐射较低,比之GSM手机,仅为其几十分之一到十分之一。4.两款天线内置式手机的电磁辐射均较低,比之多数同类天线外置式手机,约为十分之一左右。5.对天线内置式手机而言,以手机背面的电磁辐射为大,前面板虽有辐射,但仅为背面的几分之一。6.对天线外置式手机而言,机体虽也有电磁辐射,但仍以天线周围的电磁辐射为最大。

如何有效防护手机电磁辐射

针对此次部分市售手机的测试结果,专家表示,尽管现在还无法依据标准判定这些手机是否安全,但对于长期使用手机者,应从预防的角度采取防护措施。专家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手机用户注意以下事项:

1.手机呼出时与网络最初取得联系的几秒钟内电磁辐射最大,因此在最初几秒,最好不要马上将手机贴耳接听。

2.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分离话筒。手机电磁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使用分离耳机和分离话筒,加大了头部与天线的距离,会大大降低头部受到的电磁辐射。

3.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机,接出天线可以改善通话质量,并使手机在较低的功率水平上工作,功率越低电磁辐射强度越低。

4.身边如有其他电话可用,就不要使用手机。

5.使用手机者应尽量长话短说,尽量减少每一次的通话时间。

6.当你常接触手机的一侧头部或面部感到有发热、发烫时,应立即停止通话,并用热水擦洗这一部位,再用手掌来回按摩几次,以增加受伤害部位血液循环,促使受伤害组织愈合。

7.如果你频繁使用手机,忽然感到失眠健忘、头晕心悸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时,就应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手机1~2周。

近来有媒体报道说,英国有关机构调查表明,使用耳机不仅不能降低手机使用中的电磁辐射,相反会使电磁辐射增大3倍。这使得那些听从专家建议为安全而选择手机耳机的消费者疑虑丛生。据中国电磁兼容认证委员会认证中心标准协调部主任杨盛祥研究员介绍,虽然国内还没有对手机耳机的使用做过专门调查,但从理论上讲,使用耳机会增大电磁辐射不大可能。其一:耳机里的音频回路与手机电磁辐射的回路是分隔开来的;其二,耳机线的音频电流十分微弱,它所能产生的电磁辐射仅相当于一个普通电灯泡;其三,一根导线要成为天线,它的长度必须达到信号波长的3/4。耳机线仅仅1米左右,而音频波长达几十公里,这显然构不成强烈辐射。

值得消费者注意的是,近年来,市场上流行各式各样来自欧、美、日、韩等国和地区的防辐射贴片国内也有自制的,厂家声称将这些贴片贴在手机的背面如天线根部能起到防手机电磁辐射的效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曾先后测试此类贴片近10种、20多批次,结果发现多数贴片无任何防护效果。

加强护士自我损伤防护的体会 篇7

1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害因素

1.1 感染性危害因素

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直接或间接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可能携带有细菌、病毒的标本等机会较多, 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及艾滋病 (AIDS) 患者。据报道, 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以外科医生和护士居多, 最常见的感染性途径是有创操作中经皮肤暴露造成的血液感染[3]。国际上的大量研究证明, 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危职业群体[2]。

1.2 化学性危害因素

病区使用的消毒液, 大多具有挥发性。护士处于高浓度的有害气体环境中, 长期吸入有害气体, 当机体内蓄积达到一定浓度时, 可导致胸闷、气喘, 严重时可引起皮肤或眼部灼伤。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 在杀伤或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 特别是对一些生长旺盛的细胞损害作用更大, 有骨髓抑制和致畸及致癌作用[4]。而临床上的护士, 大多数是青年护士, 生命力旺盛, 如不注意个人防护, 很容易受到较大的危害。

1.3 物理性危害因素

辐射与噪声的危害可影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 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比如X线的辐射可能导致染色体异常和畸变;紫外线和激光则对人的视网膜产生损害;噪声影响可使工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分散、工作中容易出错[2]。护理人员作为特殊的职业人群, 长期超负荷的劳动, 可导致体力透支, 机体抵抗力下降, 更容易受到各种危害因素的损害。

1.4 侵入性危害因素

护理工作中侵入性危害因素一般指锐器损伤, 锐器损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内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所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临床上导致锐器伤的主要原因有:收集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品时被注射器或输液器的针尖刺伤;在吸取药液、配药加药时因操作不当被针头刺伤;外科的伤口拆线、换药时被刀片、剪刀损伤;掰安瓶时被玻璃碎片扎伤等。其次对护士造成侵入性危害的因素还包括跌伤、烫伤以及患者的抓伤、咬伤等。

1.5 其他危害性因素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 还可因自身的防护不严密或防护措施失败发生职业暴露而引起职业性损伤:感染患者分泌物或血液意外溅入工作人员的眼、鼻、口以及有创伤口中而引起的损害;工作人员洗手不彻底或手消毒不及时而引起的自身损害和医源性交叉感染;工作中搬抬、移动患者、弯腰过多等引起的腰酸背痛、关节损伤和重复性劳损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等工作环境的危害;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晋升机会少、报酬低廉及工作疲溃感等均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特别是近年来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现象不断发生, 而与患者有着最直接接触的护士的危险性最高。所以工作场所的暴力不仅直接威胁护士的人身安全, 还可对其造成心理方面的严重危害。

2护士职业性损伤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安全管理, 提高防护意识

我国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是为患者服务, 护士自我防护意识的提高是有效防护的关键, 临床工作者应广泛树立普遍性防护原则。医院预防工作的重点, 应从过去只对疾病和伤害本身的关注转向提前对各种危险因素的防范管理, 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改建重点部门的布局流程;加强口腔、内镜科室的管理等可减少环境危害因素;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理念, 强化健康教育。护士在实际工作中, 要注意自身防护, 按要求着装, 必要时穿隔离衣和防护服, 减少有害气体和射线的损伤;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加强和患者的沟通, 杜绝差错、事故和纠纷隐患, 提防暴力事件的发生。

2.2 强调标准预防, 减少感染因素

标准预防是近年来WHO在全球积极推行的卫生行动, 要求:无论何时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 护士要树立严密的防范意识, 养成职业防护习惯, 接触污染物品时要戴手套, 严格按要求处理各种标本和被患者污染的物品, 正确掌握六步洗手法, 及时使用手消毒剂, 减少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的机会。

2.3 遵守操作规程, 预防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了皮肤或黏膜, 或者被医疗锐器刺破皮肤, 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2]。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 合理使用防护装置。处理针头时, 应按正确的方法使用利器盒, 利器盒不能装得太满, 应保持固定的存放地点。当意外发生职业暴露时, 要尽快按正确的程序进行处理:立即在流动水下持续冲洗, 并从近端向远端挤压伤口, 使被污染伤口的血液尽快流出, 必要时消毒处理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如果被污染锐器或怀疑污染的锐器刺伤后, 要立即填写报告卡, 逐级上报, 并按规定进行恰当的预防性处理, 减少病毒感染的危险, 降低患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程度, 必要时进行血液检查和跟踪监测。

2.4 加强健康教育, 提供心理支持

在临床工作中, 护士被损伤后, 即使没有接触到病毒感染者, 心理上仍会产生不确定感和恐惧感。如果确认患者有传染病, 对护士及其家属将产生严重的心理伤害, 在等待血液检查结果时将会使人精神压力增大。所以要积极建立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开展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在加强教育的同时, 辅以一定的管理办法, 提供必要的防护条件;积极创造符合职业防护要求的防护装置和工作场所, 培养护士的医疗安全意识, 消除职业感染和忧虑心理, 提高护士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可降低职业损伤的发生率。

3结果

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可以促进医院制度的建设, 规范医护人员的防护行为, 有效地屏蔽理化危害和控制生物危害, 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劳动环境, 树立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 提高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技能, 有效降低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发生率, 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

4结论

护士的身心健康关系着千家万户百姓的健康, 加强健康教育, 强调标准预防, 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 保证护士的身心健康, 可以使护理队伍更好地发挥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职责,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余红菊, 刘昌丹.实习护士职业性损伤防护现状及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12) :1237.

[2]李玲, 陈晓玲.关注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8) :613-614.

[3]刘琼.职业性危害对手术室护士健康状况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07, 22 (4) :77.

化工企业员工自我安全防护 篇8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防护,危害,措施

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都离不开个人防护, 都需要进行防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防护是一种“拾遗补缺”, 是一种“自我完善”, 是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物质生存安全和环境净化安全的重要措施。所谓“防”是预防、防止、防范;“护”就是保护、维护、监护。防护是人员在化工行业长期的生产劳动中, 为弥补材料、技术、工艺和措施方面的缺陷而采取的完善补救措施[1]。

化工行业员工自我防护是个人面对各种复杂的化工岗位作业环境可能带来的风险而产生的一种主观自我保护行为。它有助于化解安全风险, 增加安全系数, 使工作环境带来的危险、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以保证员工人身安全。

1 化工企业工作环境危害辨识

化工危险产品在其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及废弃物处理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威胁人的安全与健康, 并造成环境污染。在化工生产过程中, 其原料、产品及中间产品有很多是危险化学品, 作为化工行业员工, 为了企业安全生产, 保证自身安全, 必须充分理解、掌握化学品的各种危害, 从而在生产活动中有效、可靠地识别和控制其风险性[2]。

1.1 化学品的燃爆危害

它是指化学品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程度。火灾、爆炸事故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化工、石油化工企业由于生产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及产品多为易燃易爆物质, 一旦发生爆炸事故, 会造成严重后果。火灾与爆炸都会带来生产设施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 但两者的发展过程显著不同。火灾是在起火后火焰逐渐蔓延扩大, 随着时间的延续, 损失程序会迅速增长;爆炸则是猝不及防, 可能仅在一秒钟内爆炸过程已经结束, 巨大损失也将会在瞬间发生。

燃爆过程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 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它与爆炸物的质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发生的具体位置有关。

1.2 化学品的健康危害

化学品的健康危害是指接触化学品后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具体来说, 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

(1) 刺激

当皮肤接触某些化学品时, 化学品使皮肤保护层脱落, 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疼痛等症状, 这种情况称为皮炎;当眼睛接触化学品时, 眼部导致的伤害轻者有暂时性的不适, 重者会造成永久性的伤残, 伤害严重程度取决于中毒的剂量以及采取急救措施的快慢;而当雾状、气态刺激性化学品和人体上呼吸系统接触时, 一般会由于化学品的可溶性引起鼻部和咽喉部位产生一种火辣辣的感觉, 如氨水、甲醛、二氧化硫、酸、碱等易被咽部湿润的表面所吸收。

(2) 缺氧或窒息

某种环境由于通风条件不好、气态化学品积聚引起人员的缺氧或窒息会造成人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扰。窒息症状又可分为单纯窒息、血液窒息和细胞内窒息三种情况。

(3) 昏迷和麻醉

接触高浓度的某些化学品, 如乙醇、丙醇、丙酮、丁酮等物质, 会造成人体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这类化学品有类似醉酒的作用, 一次大量接触时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也会导致一些人依赖、沉醉于这些麻醉品。

(4) 全身中毒

如化学品在燃爆过程中由于热力作用、化学刺激或腐蚀造成皮肤、眼的烧伤, 有的化学品还可以从创面进入皮肤引起全身中毒。

全身中毒是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系统产生伤害影响, 并扩展到全身的现象, 这种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点或某一区域。

(5) 致癌

长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细胞的无节制或变异生长, 形成癌性肿瘤。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1.3 化学品的环境危害

化工企业化学品的环境危害是指化学品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污染大气、降低大气空气质量。包括破坏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引起酸雨和形成光化学烟雾等。

(2) 对土壤的污染。当大量化学废物进入土壤时, 可导致土壤酸化, 土壤碱化和土壤板结。

(3) 对水体的污染。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四大类, 即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其中无机有毒物包括各类重金属、氧化物和氟化物等;有机有毒物主要为苯类、多环芳烃和多种人工合成的具有积累性的稳定有机化合物, 如多氯醛苯和有机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特征是耗氧, 有毒物的污染特性是生物毒性。

1.4 人体触电伤害

触电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 引起人的机体操作或功能障碍, 甚至残废、死亡。触电的时间越长、电压越高, 人体遭受的电损伤就越严重。具体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和接触电压触电四种类型。

1.5 作业过程高处坠落

化工企业的许多施工或作业过程都是在高处完成的。如巡检、高处设备的检修维修活动有可能出现高处坠落事故。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 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 均称为高处作业。高处坠落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1) 设施设备存在缺陷。高处作业的设施 (备) 边缘没有防护, 或防护不严;或防护的强度不够;防护设陈旧老化等。

(2) 人的误操作。其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是祸首;员工的损伤失误, 注意力不集中, 不注意周边环境误入危险部位;管理方面如制度规程不健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制度不落实, 隐患未及时整改、放任自流, 侥幸心理也是发生高坠的主要原因。

(3) 环境因素。长期作业过程中设备受环境影响遭受严重的自然腐蚀、人为损坏频率增加, 隐患也随之增加;强风、高温、高寒、雨雪天气、夜间作业等环境因素也是发生高坠的原因所在。

1.6 化工设备机械伤害

化工行业员工在工作时由于化工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切割等方面的各种伤害, 都属于机械伤害。

2 化工作业环境卫生要求

工业卫生与环境保护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国家已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列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由于石油化工产品的易蒸发、易聚积、有毒有害等诸多固有危险特性, 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工艺及安全管理措施, 将会对人身健康、企业安全和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任务是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 同时也应包括消除不卫生因素, 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消除各种隐患, 使劳动者能安全、健康地进行生产和工作。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健康, 作业场所的毒物浓度不应超过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3]。最高允许浓度是指医学水平上认为对人体不会发生作用的限量浓度, 它是通过动物学试验和临床长期观察以及长期卫生学研究调查所制定的。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环境卫生标准, 对作业环境的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作了规定。

3 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随着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 有毒有害物质的数量及品种不断增多, 发生泄漏与中毒的几率也不断增加, 发生泄漏的地段更加复杂, 化工从业人员个人防护范围和力度亟待加强。

3.1 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现场个人防护

化工企业发生泄漏事故后, 应按照化工危险品堵漏技术规程正确处置。在液体或气体类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时, 尤其应做好个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措施[4]。

(1) 人员的安全防护要求。应针对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 穿戴全套防护装备, 并认真对防护装置的安全性能进行仔细检查, 还要安排专人对空 (氧) 气呼吸器的压力、供气量等参数以及每位出入泄漏现场的人员姓名和撤出时间进行详细记录。

事故现场人员的防护等级首先应根据泄漏液体或气体的毒性及划定的泄漏危险区域确定防护等级, 然后再根据泄漏事故现场的防护级别, 采取不同形式的标准, 以保护人身安全。

对执行关阀堵漏任务的人员还应使用喷雾和开花水流进入掩护。现场还应准备物资急救解毒药物, 有医护人员待命。对中毒的人员应从上风方向抢救或引导撤出事故现场。

(2) 防止有毒气体经呼吸系统吸入。防止有毒气体吸入的方法主要有:尽可能地占据上风口避开有毒气体, 防止有毒气体伤害;利用排风设备抽气或排气、利用工业蒸汽喷雾枪或喷雾水驱赶, 稀释毒气的方法, 是对毒性较低且现场的人员又不便撤离时, 所采取驱赶、稀释有毒气体, 有助于降低有毒气体的浓度, 防止人员中毒。佩戴呼吸器或借助滤毒口罩可将空气中的有毒物质滤掉, 达到防毒的目的。但过滤式呼吸器或滤毒口罩必须是在氧气含量达到18%以上的空气环境中使用, 如果情况不明, 在非逃生或紧急抢险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使用;此外, 过滤器呼吸器都有所防的毒气种类, 如果现场情况不适用, 也不得使用;另外, 滤毒口罩通常用于有毒气体浓度相对较少的情况下, 如果现场有毒气体浓度较高, 只能做逃生之用。隔绝式呼吸器可防止所有种类的有毒气体, 因为它是将现场以外的新鲜空气储存在呼吸器中, 供佩戴者吸用, 从而可以避免中毒事故。

(3) 皮肤与眼睛防护。防止有毒气体侵害皮肤主要根据有毒气体的种类不同, 穿戴不同种类的防护服装。在没有呼吸器的情况下, 要佩戴气密式护目镜可以保护眼睛;在既没有呼吸器, 也没有气密式护目镜的紧急情况下, 应尽可能闭上双眼, 防止眼睛受到伤害。

3.2 合理配备及正确维护人体防护器材

3.2.1 合理配置和选择人体防护器材

由于有毒有害气体品种、安全防护距离以及接触性质各不相同, 应视情况配备相应防护器材。

可供选择的防护器材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 (1) 做工抢救式呼吸器, 它是一种可以自储新鲜空气、使用时间可达0.5 h以上的隔绝式呼吸器, 适用于在有毒事故现场做工和抢险。 (2) 做工预防式呼吸器, 其特点是只能预防特定的有毒品种, 使用时间在4 h以上的过滤式呼吸器, 只适合在氧含量高于18%的场所使用, 可作为可能发生有毒气体泄漏或有毒气体浓度较低的场所做工时预防, 不适合抢险时使用。 (3) 预防逃生式呼吸器, 包括使用时间在0.5 h以下的隔绝式呼吸器和过滤式呼吸器, 前者适合各种有毒气体的预防, 而后者应与事故现场所防有毒气体吻合。 (4) 简易逃生式口罩, 它包括可预防有毒气体的专用口罩和用净水浸沾的口罩; (5) 简易生氧器材, 它可用化学生氧剂与水快速反应而生成氧气, 从而作为应急使用的救生器材。

3.2.2 维护保养[5]

储气式呼吸器应定期检测, 保持气压充足, 保持卫生, 避免阳光直射;过滤式呼吸器的滤毒罐 (盒) 应保持密封状态储存, 使用后及时记录使用时间, 预测剩余使用时间, 保持卫生, 避免阳光直射;

简易防毒口罩, 应将其浸水后储存在密封的塑料袋之中, 宜与其它应急物品放在取用方便的地方储存。

防护服 (鞋) 、护目镜宜存放在取用方便、避免阳光直射的地点。

小型生氧仪等生氧器材, 应时刻保持充足的药剂及反应用水量, 宜与简易防毒口罩存放在一起, 保持清洁。

3.3 加强救护演练

化工企业救护演练是安全工作人员, 依据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结合生产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安全防护措施, 也是保障从业人员健康及安全生产的安全措施。定期或经常对救护预案进行演练, 其目的是让参与安全生产和参与事故现场救护的人员能熟练地掌握救护预案的要领, 真正做到“万一出事故, 有预案”;“一旦出事故, 有办法”, 从而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杜绝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当前, 化工企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员工职业安全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化工企业的竞争能力, 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要求员工提高识别和控制各种风险的能力, 另一方面, 要求化工企业建立和健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持续不断地完善安全管理工程程序, 将预防各种事故和预防各种职业危害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孚智, 窦保元.员工自我防护必读[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1-5.

[2]刘景良.化工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8-18.

[3]宋生奎, 亓培君.石油销售企业职工防中毒措施[J].安全、健康与环境, 2007, 7 (6) :33-34.

[4]王清.有毒有害气体安全防护必读[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7:12-15.

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 篇9

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意外损伤

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 如刀、剪、针、钩, 传递频繁, 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术中意外针刺伤, 刀割伤, 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 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 一次即可感染。

1.2 燃爆因素

手术室内有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不可忽视。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也是可能导致燃爆的因素。麻醉气体, 其他挥发性有机溶剂在手术室工作中频繁接触, 如酒精、碘酒、乙醚、丙醇、安息香酊及火胶绵, 一般都不标有其可燃性而易被忽视, 应防止铺巾被这类溶液沾湿而致燃爆。

1.3 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 约为6.5h/d或更长, 每周工作日为5d。

1.4 电离辐射的影响

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 但如对其产生的电离幅射保护措施不当, 可因蓄积作用而致癌。

1.5 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污染手术后器械, 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液。2%碱性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1.6 心理疲劳

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责任上的压力来自多方面, 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 主要是精神压力和轮班。

2 防护措施

2.1 锐利仪器使用的防护

我们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守用未接触过患者的无菌针头, 抽吸后必须立即戴上针帽。静脉给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术后处理必须戴针帽毁去针头等规定确保了安全。我们还根据数万例手术配合体会, 总结出一套手术中刀、剪、针摆放及传递的规定, 在新护士上岗时, 严格带教, 规范每名护士的基本操作。规范手术患者术前生化检查项目, 准确了解其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携带情况, 并重点做好此类手术围术期的安全防护。对术前无法确定其情况的患者, 一律按此类患者处理术中用物。

2.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 我们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 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 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 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 借助有效客观条件, 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 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 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 减少无效劳动, 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3 污染气体的处理

手术室使用的仪器要保证泄漏量为最小。将泄漏气体尽可能排放至室外。改善通风条件。我们每个麻醉机的都连接有麻醉废弃排放系统, 室内装有负压抽吸装置, 定期抽吸。对孕期的护士合理安排工作。

2.4 电器使用的管理

我们定期请专业人员检修手术室专用线路和电器。电器安装在防漏电的安全插座上。每个仪器配有操作程序卡, 操作前严格遵守规程无误后方可使用。手术例数每年递增, 保证了无一例因操作不慎引起意外。我们坚持术后湿式清扫手术间, 保持术间湿度, 防止静电效应。我们将易燃爆的气体, 统一放置于走廊一端, 专人管理, 检查泄漏和使用情况。

2.5 消毒剂使用管理

手术室护士常年接触甲醛。因做标本固定防腐等需要接触时, 我们要求必须戴上防护手套, 注意勿泼翻。按照配制方法, 明确注意事项。我们将最污染手术室空气的甲醛溶液熏箱重新安装在有负压抽吸装置的柜里, 彻底改变了污染空气的状况, 极有效地防止污染手术室内的空气和操作时给护士带来的损害。

2.6 适当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针对以往器械室护士准备次日手术费时、费力, 压力大的情况, 医生有时还不甚满意。我们着手制定了一套器械准备常规卡, 急诊器械柜一览图, 使护士准备次日手术器械心中有数, 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对照一览图浏览急诊器械柜, 做到了心中有数, 并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神上的压力。我们还特别注意教育护士养成“四轻”的良好习惯, 防止和减少噪音, 光线、温度、湿度调整适宜, 减少无效损耗能量。

3 体会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防护措施。认识、加强防护减少感染的重要性。大大减少了手术室护士的感染。通过不断加强培训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规范的要求认真防护, 减少了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 分析如何加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方法 对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积极采取防护措施进行防护。结果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防护措施, 认识与加强防护减少感染的重要性, 大大减少了手术室护士的感染。结论 通过不断加强培训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规范的要求认真防护, 减少了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

参考文献

自我防护论文 篇10

关键词:供应室,实习护生,职业防护

供应室的工作人员频繁接触各种医疗器械、化学药品、化学消毒剂, 以及具有传染性的病人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高危人群[1]。供应室还是集中处理各种使用过的可再生诊疗用物和器械的场所, 是职业暴露的重中之重。对在供应室工作的人员必须做好职业防护, 防止受到人身伤害。而实习护生是刚从理论知识转向临床实践的特殊群体, 实践经验和防护意识都不足, 更是容易成为职业伤害的高危人群。为了解在供应室实习的护生对职业伤害和自我防护意识的认知程度, 便于采取相应的对策。笔者对2009年—2010年到供应室实习的136名护生进行调查,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36名护生中, 本科22人, 大专74人, 中专40人;男7人, 女129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按统一的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并当场回收。问卷发放136份, 回收134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98.5%。

1.2.2 调查内容

①“七步洗手法”的内容;②戴手套指证;③穿防护服指证;④锐器损伤的处理方法;⑤标准预防的概念;⑥课本是否设置自我防护的课程。

1.2.3 评分方法

内容基本回答完整得3分, 内容回答1/2得2分, 内容回答1/3得1分, 不回答或回答错误得零分。

2 结果

3 讨论

3.1 七步洗手法

从调查结果中看出, 100%的护生懂得有七步洗手法, 但没有掌握如何操作。而平常的洗手, 只是随意的, 自己认为洗干净就行了。洗手是减少交叉感染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研究表明, 有效的洗手可以将手中的细菌去除97%, 可见洗手是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3.2 戴手套

从前的观念和最初的做法是:医生进行手术和护士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才戴无菌手套进行操作。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 戴手套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病人受到操作者的交叉感染, 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操作者不受到来自病人的交叉感染, 是双向的保护。而调查中发现, 护生对何种情况下应该戴手套尚不清楚, 应是受以下因素的影响:①受带教老师传统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界都是强调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敬业精神, 带教老师把这种精神传授给了护生。②有的领导者和带教老师怕造成浪费, 尽量减少护生戴手套的次数, 以节约成本, 殊不知, 这样做有时会对护生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接触病人的分泌物时不戴手套则隐藏着很大的危险。

3.3 穿防护服

对于在供应室要穿防护服, 20名实习护生认为有必要, 其他的护生认为只有在传染病病房进行护理操作或在手术室进行手术时才应穿隔离衣或防护服, 可见护生对供应室的工作内容是很陌生的。他们不知道供应室在集中处理临床使用过的各种物品和器械中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

3.4 锐器损伤处理

105名护生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 比如:针刺伤时, 先将血液挤压出来, 然后再用碘酒消毒伤口, 如果伤口大或深, 都会报告带教老师或对伤口做进一步的处理。但是上报医院或感染科的意识很淡薄。

3.5 标准预防的概念

只有16名护生能够回答得出来, 大部分护生只是听说过。这是有待加强的问题。

3.6 课本上自我防护课程的设置

据调查, 目前, 许多护理院校未设置职业防护课程, 有的教材虽然有, 但是也仅仅是作为一般了解内容,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 对策

通过调查发现实习护生对供应室实习的内容很陌生, 缺乏职业防护的有关知识。自我防护意识淡薄。为此, 应采取以下对策。

4.1 加强实习前培训

进供应室实习后, 首先集中护生进行实习前培训, 把在供应室实习的内容介绍给护生, 并指出有关注意事项, 如何防护, 让护生对供应室的工作首先有个感性认识。

4.2 带教老师

老师的传、帮、带作用是提高实习护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的关键。因此, 首先要求带教老师提高自己的自我防护意识, 让护生得到正面影响, 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比如, 在清洗回收的器械和物品时必须穿防护服、穿水鞋、戴帽子、口罩和防护镜。

4.3 锐器损伤

除了进行一般的常规处理, 建议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如进行疫苗接种, 同时进行跟踪调查。

4.4 在学校的理论学习

老师不仅要教会护生如何去为病人服务, 更应教会护生对自己的保护。因此, 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增加有关防护知识的课程, 要求护生必须掌握。同时, 实习护生本身也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和补充理论和实践知识,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减少或防止护生在实习和以后的工作中自身受到伤害。总之,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是一项长期不容忽视的工作[2,3,4,5]。同时, 也应增加对实习护生职业性防护的专题培训,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促进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的有效实施, 减少职业危害, 增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黄善珠, 韦琼兰.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认知调查及自我防护对策[J].广西医学, 2009, 31 (2) :263-264.

[2]戴李中, 郑柏湘.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11) :1283.

[3]杨艳艳, 甄兰英, 郑彦.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教学管理[J].护理研究, 2010, 24 (增刊1) :137-138.

[4]曹佩芬.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205-206.

老年性阴道炎的自我防护 篇11

因此,老年妇女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自我护理,讲究卫生,减少阴道感染的机会。

(1)平时注意卫生,减少患病机会。清洗外阴的温开水里面可以加少许食盐或食醋。选用的卫生纸应该带有“消准”字样。勤换洗内裤。自己的清洗盆具、毛巾不要与他人混用。注意不要使用肥皂或各种药液清洗外阴。老年妇女的外阴皮肤一般干燥、萎缩,经常使用肥皂等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清洗外阴,会加重皮肤干燥,引起瘙痒,损伤外阴皮肤。

(2)老年妇女阴道黏膜变薄,阴道内弹性组织减少,因此过性生活时有可能损伤阴道黏膜及黏膜内血管,使细菌乘机侵入。解决方法:性生活前可以在阴道口涂少量油脂,以润滑阴道,减小摩擦。

(3)发生老年性阴道炎时,有些患者因外阴瘙痒而用热水烫洗,这样做能暂时缓解外阴瘙痒,但会使外阴皮肤干燥粗糙,不久瘙痒会更明显。清洗外阴时宜使用温水。

(4)患病期间每日换洗内裤,内裤要宽松舒适,选用纯棉布料制作。

(5)外阴出现不适时不要乱用药物。因为引起老年性阴道炎的细菌多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杂菌,不似育龄期女性以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最多见,因此不要乱用治疗霉菌或滴虫的药物,更不要把外阴阴道炎当作外阴湿疹而乱用激素药膏,否则会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了老年性阴道炎呢?该病的的临床表现为:绝经后一段时间内阴道很干净,但逐渐出现干痒或干涩,此时可能很少有分泌物,或有少量淡黄色分泌物。妇科检查可发现阴道壁变薄且光,黏膜上散在或多量的点状充血或渗血。

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应根据阴道的生理特点加强其保护作用——

★采用阴道和外阴清洗法,清洗液宜酸性,以弥补老年生理性酸性变弱的情况,可用1%的乳酸或0.5%的醋酸液冲洗阴道。尽可能不用高锰酸钾液坐浴,以防因浓度把握不当或长期使用致使局部皮肤黏膜由于收敛作用而出现更加干痒的现象。

★结合老年特点,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或全身使用雌激素配合治疗。

★注意保持阴部卫生,每晚应用温水清洗1次。

浅谈社区护士自我防护能力培养 篇12

1 增强心理素质, 加强防护知识教育

加强防护知识宣传教育, 提高心理素质, 是社区护士自我防护能力培养的前提。首先, 要学会自我心理状态调节, 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采取适应、放松自己的措施, 提高自身适应能力, 从容面对压力、现实, 尽量减轻恐惧和紧张心理, 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学习必要的心理学知识, 掌握心理调适技巧, 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

其次, 开设必要的法制课。让护士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结合病例讲解临床常见的潜在法律问题。护理部在护士进入社区前, 对护士进行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社区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评分标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试行) 》等。要求护士在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护理记录要做到客观、真实;健康教育要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用药等治疗护理措施, 切忌主观臆断、妄下结论;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 减少医疗纠纷,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防患于未然。

2 规范技术操作, 加强职业防护

首先, 社区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要强、专业知识要扎实, 临床经验要丰富、操作程序要规范, 用过硬的技术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以高标准激励自己:一要操作熟练、协调、灵巧, 核校准确无误;二要眼疾手快、干净利落、高质量、高效率, 让病人满意, 让自己也满意。工作中认真仔细, 不断提高工作技能, 避免利器损伤自己。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专科护理要点, 不断更新知识, 主动接受继续再教育, 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工作中做到求真务实, 技术上做到精益求精, 是社区护士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家庭诊治中, 有不少可能是传染患者或发热患者, 应时刻高度警戒, 做好自我防护。必须使用防护用具,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自身感染和交叉传染。同时, 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头脑冷静、清醒, 做到忙而不乱。

3 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在沟通时应灵活运用说话技巧, 使患者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消除恐惧感。

护理操作治疗前, 应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用药后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对特殊治疗、护理、检查者应认真执行同意签字手续, 以维护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明白既然要接受医疗服务, 就要承受可能的风险。如实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病情、治疗措施方案、医疗风险等, 但要适当避免不利后果。在与危重患者的家属谈话时, 要有第三者在场, 充分利用旁证因素保护自己。

4 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是保护社区护士的关键证据

社区护理文件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区护理过程的原始记录。社区护士有义务将治疗过程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风险告知, 并做好护理记录。护理记录的书写应遵循客观、真实、及时、完整及合法的原则。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试行) 》的要求, 书写中注意衔接紧密、字迹工整、清楚、表述准确, 不得用刮、涂、粘、贴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字迹;书写完毕, 由患者或其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在抢救过程中, 如不能及时完成护理记录, 应在抢救工作结束后6小时内及时书写并补全护理记录, 并注明补记时间。护理记录的内容、时间应与实际操作一致。即使护士在护理活动中无过失, 但由于护理记录的不完善破坏了护理记录的法律凭证作用, 在医疗纠纷中护士同样会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因此, 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防止护理记录存在缺陷, 是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

5 加强自我人身安全防护

社区护士, 尤其是年轻女护士, 在进行家庭出诊、家庭护理等时应加强自我人身安全防护, 注意保护自己。对患者应提前预约, 预约时间不可过早或过晚, 赴约前应将时间、地点、预约患者明确告知社区服务站。社区护士第一次做家庭访视, 需有同伴相随。做家庭治疗, 应提前了解环境, 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 尽量在安全路线行走, 穿工作服、舒适鞋, 带电话;衣着不可过露, 不要过于打扮。作社区护理不可带贵重物品或大量现金。进入室内立即熟悉环境, 房门不可反锁, 护理包应保持在视线内。应避免单独和男子在家或在安静、封闭的环境中会面。在患者家里不可随便享用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 遇到不安全情况应立即离开。受到人身侵害时, 要尽快电话求救、大声呼喊或报警, 切不可害羞、胆怯延误时间丧失证据, 让疑犯逍遥法外。

从社区护理全过程到对社区、家庭、个人完成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我们必须做到懂法用法, 不断加强对社区护士自我防护能力的培养, 防患于未然。护士对自己要负责, 更要对患者负责, 使护理制度、职责落到实处, 确保护患双方权益都受到保护。随时随地以患者为中心, 急患者所急, 想患者所想。蒉

上一篇:公路下穿铁路下一篇:中学生逆反期心理教育